首页 宠物养殖 正文

观赏鱼粘孢子虫病简介(鮰鱼孢子虫病鱼图片)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观赏鱼粘孢子虫病简介,以及鮰鱼孢子虫病鱼图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观赏鱼粘孢子虫病简介,以及鮰鱼孢子虫病鱼图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鲫鱼的两鳃壳内侧有白点附在上面寄生虫,把鱼放在水里,寄生虫从鱼头身上出来,身形比米粒要小,全身蠕动.

有几种可能:

1.粘孢子虫病

粘孢子虫是在海水及淡水鱼类寄生虫中种类最多、最为常见的一类孢子虫。粘孢子虫是比较微小的一类寄生虫。它们在发育过程中,无例外地产生种种形状和不同大小的孢子。

成熟的孢子从病鱼身上落入水中,被别的鱼吞食或因接触而粘附在体表或鳃上,受到鱼体中某些物质的刺激,放出极丝,钻入寄主组织细胞内“定居”,开始生长发育,这时称为营养体时期,营养体继续发育和生长其周围的寄生组织,因受刺激而发生退化和改变,产生一层膜壁将营养体包住,形成粘孢子虫胞囊,胞囊的形状和大小不一,肉眼可见。

粘孢子虫以寄生于热带观赏鱼的皮肤、鳃和肠道等部位较常见。寄生在皮肤和鳃的粘孢子虫,其胞囊最后被成熟的大量孢子挤破,使孢子直接散布在水中,重新侵入别的鱼体,开始重复它的生活史。寄生在肠道内的粘孢子虫,可通过各器官的排泄管和分泌管输出。

粘孢子虫绝大部分种类,因存在的数量不多,对鱼的危害不大,只有少数种类引起严重的流行病,影响鱼的生长、发育。患有此病的鱼,由于体内机理失调,食欲不振,体质日益消瘦,鱼体皮肤或鳃部组织受到破坏,被细菌感染而腐烂,导致鳃组织呼吸机能受到阻碍,病鱼最终死亡。外表病征不太严重的病鱼,往往作波浪式旋转活动,表现出极度疲乏无力的样子。严重的病鱼,在水中离群独自急游打转,经常跳出水面,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终至死亡,此病称之为疯狂病。

粘孢子虫病在国内外流行,虽然相当普遍和严重,但至今仍未有比较有效的控制方法。防治方法多采用生石灰和石灰氮作器具消毒。对病鱼采用百万分之十(10ppm)的高锰酸钾或2%食盐水,或8%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也可用1%敌百虫浸洗3~9分钟,对杀死鱼体上的粘孢子虫有一定疗效。

2.车轮虫病

[病原体] 为壶形科车轮虫属和小车轮虫属等两属十多种。种类多,分布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

[症状] 可以寄生于海水及淡水鱼类的体表、鳃部和鼻孔等处。侵袭皮肤的种类体型比较大,侵袭鳃瓣的种类体型比较小。此虫对幼鱼危害最大。一般在面积小、水较浅、密度大、水质较脏的水体中最容易发生,常造成大批鱼苗死亡。

当大量车轮虫侵入鱼体时,病鱼分泌大量粘液,形成一片白斑。病鱼食欲减退,体色变淡,体质消瘦,游泳缓慢,离群独泳,浮头水面,严重影响鱼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侵入鳃器中的虫体,破坏鳃组织,引起细菌感染,使鳃丝腐烂,造成窒息死亡。

车轮虫的繁殖温度为20~28℃,和热带鱼的适宜水温相一致。在水体小而浅、食料不足、放养过密的条件下,若有车轮虫病原体存在,饲养鱼很容易患病。

[防治方法] 可用2%食盐水浸泡病鱼15~20分钟,或用8%硫酸铜溶液浸泡15分钟,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的硫酸铜泼洒,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洒入鱼箱,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3.指环虫病

[病原体] 为指环虫科、指环虫属的许多种。指环虫系雌雄同体的卵生吸虫,虫卵的孵化时间依温度的高低而定。在28~30℃的水温中,1~3天可孵化发育成纤毛幼虫,,附着于鱼鳃上发育成为成虫。虫体有可感觉光线明暗的眼点,如果遇到鱼的阴影出现,虫子就会追逐前往附着于鱼的体表,先期在表皮,l~2天可爬到鳃部。

[症状] 指环虫分布很广,在夏、秋季流行,病鱼一个鳃片上往往可以有60个以上的虫体。指环虫病在鱼种阶段发病较多,对幼鱼杀伤力颇大,但对健康的成鱼并无大害。病鱼初发病时症状不明显,随着寄生虫体的增多,鳃丝组织遭到破坏,鳃盖上的粘液不断增加,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微微张开而难以闭合,鳃失血,鳃丝转为暗灰色或苍白色,精神呆滞,游泳缓慢;严重时停止摄食,呼吸困难,逐渐消瘦而虚弱,最终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

[治疗方法] 可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敌百虫溶液 浸泡病鱼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三(3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 泡,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一(o.1ppm)的敌百虫溶液泼洒,或用百万’分之二十五至四十(25~40ppm)的甲醛溶液浸泡2~3天,或用百 万分之一百八十(180ppm)的甲醛溶液浸泡l一1.5小时,或用百 万分之二百五十至三百(250~300卯m)的甲醛溶液浸泡30分钟, 2天后重复一次,或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三氯松溶液浸泡3天,或用百万分之一百(100ppm)的三氯松溶液浸洗1小时,均可获得较好疗效。

4.鲺病——又称鱼虱病。

[病原体] 为寄生甲壳动物。活体透明,与寄主的体色很相似。外形似臭虫,又有鱼虱病和鱼龟病之称。鲺可牢固地附着在鱼体上,又能短期在水中自由游动,故能从一条鱼转移到另一条鱼的身体上,也能随水流传播到其他水体中。

[症状] 鱼鲺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上,吸取鱼的血液,使鱼体逐渐消瘦。在取食时用口刺和大颚刺伤或撕破鱼的皮肤,造成许多伤口,促使感染水中的微生物,从而引起病鱼死亡。此外,鲺用口刺吸血时所分泌的毒液对鱼有刺激作用。因此,病鱼在水中极度不安,急剧狂游和跳跃,每尾鱼只要有几个鲺寄生,就能引起死亡。鲺病流行区域很广,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尤以6~8月最流行。

[治疗方法] 可用百万分之零点二五至五(0.25~5ppm)浓度的敌百虫溶液浸洗病鱼,也可用镊子摘除,还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六六六溶液浸洗,或将鱼放入1.o%~1.5%食盐水中,经2~3天即可驱除寄生虫。

上面几种都有可能,因为你的描述不是很清楚,我只能都写出来,你一一参照诊断.

鱼鳃白色寄生虫是什么虫子,鱼死了它还从鳃里出来,出水就没了?

鱼鳃里有白色颗粒多是白点病,是一种小瓜虫,多是寄生在鱼体表面。

通常是因为水温突变导致的,要尽快控温处理。水的温度若是能维持在26到28度之间,慢慢的此病害就会好转。尤其要注意小鱼,小鱼的抵抗力差,更容易得白点病,一定要控制好水的温度,不可忽高忽低,要保持恒温。

鱼常见疾病:孢子虫病

孢子虫病是由粘孢子虫寄生在鱼的鳃部和体表上,长出白色的粉刺状的孢囊,堆积成瘤状,一簇或者一排布满腮部或鱼体,孢囊寄生的部位会产生充血,呈紫红色或者溃烂。

一些患病严重的整个腮部都会布满孢囊,造成鱼的鳃盖无法正常闭合,如皋扒开鱼的鳞片,你会发现鳞片下也可以看到一个个的孢囊。患上此锦鲤鱼病的病鱼会因为衰弱,呼吸困难,最终缺氧而死。

锦鲤得孢子虫?

孢子虫病对于1—2龄的锦鲤危害极大,在此适龄锦鲤养殖过程中,一旦感染,就可能导致锦鲤的大批量死亡。孢子虫病的主要病原粘孢子虫一般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上,一般我们肉眼可以看到包囊。如果取出鳃上或体表胞囊内的物质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够发现大量粘孢子虫的孢体在其中,多呈卵形、椭圆形、扁平状。

治疗方法:

(1)可用C型鱼用灭虫灵全池泼洒使池水呈0.02×0.000001浓度,每天1次,连续3次即可。

(2)可用(400~500)×0.000001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在水温在15℃的情况下浸洗病鱼25分钟,具体浸洗时间可按照鱼的活动状况而定,每天1次,连续3次。

黏孢子虫病的症状及诊断要点是什么?如何防治?

【症状】病鱼症状随寄生部位和不同种黏孢子虫而不同,通常在组织中寄生的种类,形成肉眼可观察到的白色胞囊,如鲢碘泡虫寄生在鲢的各种器官组织,严重感染时,病鱼极度瘦弱,头大尾小,尾部上翘,体色暗淡无光泽;病鱼在水中离群独自急游打转,常跳出水面,复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而死;死亡时头常钻入泥中;有的侧向一边游泳打转,失去平衡和摄食能力而死,故叫疯狂病。目前在生产上,主要危害1足龄鲢,可引起大批死亡,未死的鱼商品价值也受严重影响。腔道寄生种类一般不形成胞囊,孢子游离在器官腔中。【诊断要点】(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进一步用显微镜观察,见到有孢子虫的孢子即可做出诊断。因有些黏孢子虫不形成肉眼可见的胞囊,仅用肉眼检查不出,同时,形成胞囊的还有微孢子虫、单孢子虫、小瓜虫等多种寄生虫,用肉眼无法鉴别。因此即使形成肉眼可见的胞囊,也必须将胞囊压成薄片,用显微镜进行检查。【预防】切断黏孢子传染源及传染途径应当是其防治的主要手段。采取下列措施可以较好的预防该疾病:

(1)不从疫区购买携带病鱼的苗种。

(2)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

(3)不投喂带孢子虫的鲜活小杂鱼、虾、或经熟化后再投喂。

(4)发现病鱼及死鱼及时捞出,并泼洒防治药物(同以下治疗方法)。

(5)对有发病史的池塘或养殖水体,每月全池泼洒敌百虫1~2次,浓度为0.2~0.3克/米3。【治疗】该病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采取下列方法有一定治疗效果:

(1)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浓度为0.2~0.3克/米3。

(2)寄生于肠道的黏孢子虫病,用晶体敌百虫、盐酸环氯胍或盐酸左旋咪唑拌料投喂,同时在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可缓解病情。

观赏鱼粘孢子虫病简介(鮰鱼孢子虫病鱼图片)  第1张

寄生虫性疾病是指什么?

寄生虫是指进行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被寄生虫寄生的鱼体观赏鱼粘孢子虫病简介,称为寄主。其种类繁多观赏鱼粘孢子虫病简介,有多种寄生方式。

(一)小瓜虫病

(1)病状观赏鱼粘孢子虫病简介:鱼体皮肤、鳍条、鳃瓣上有许多白点状的囊泡,又称白点病。其实鱼体上的这些白点是由于小瓜虫在鱼体表面上的钻孔,使鱼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黏液,造成组织增生,产生白色的小囊泡。小瓜虫侵入的成鱼鳞片脱落、鳍条腐烂。此时身体与水族箱壁和底部频频摩擦,食欲不振,鱼体消瘦失去平衡而死亡。水族箱中的金鱼和热带鱼会发生小瓜虫病,初冬、春末常发此病。

(2)病因。是由小瓜虫中的多子小瓜虫所引起的病害。

(3)治疗方法。小瓜虫适宜水温为16~25℃。当水温达到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每天用1%的盐水浸泡病鱼5~10分钟。或用0.05毫克,升孔雀石绿和25毫克/升甲醛的混合液,每天2次。

(二)车轮虫病

(1)病状。鳃盖、鳃丝间寄生成群的车轮虫,当有大量的车轮虫寄生鱼体时,患病的病鱼及稚鱼分泌大量黏液,形成一片白斑。鳃片失血、溃烂,患处呈灰黄色,鳃组织被细菌感染,使其腐烂而造成鱼的呼吸困难,最终窒息死亡。夏、秋季节易发病。

(2)病因。车轮虫病是由显著车轮虫和中华杜氏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等寄生引起的。

(3)治疗方法。用8%硫酸铜浸泡10~15分钟,或用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也可以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溶于10千克水中,每天将病鱼浸泡在药液中10~15分钟,需3~5次。车轮虫繁殖温度在20~25%,和热带鱼饲养水温相一致,因此饲养时注意预防。观赏鱼发病率最高是在鱼苗阶段。

(三)指环虫病

(1)病状。观赏鱼鳃片浮肿,鳃盖张开,鳃丝失血观赏鱼粘孢子虫病简介;严重时,鱼体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

(2)病因。由指环虫寄生鱼体引起。

(3)治疗方法。用1克晶体敌百虫溶于10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泡在药液中10~15分钟。夏、秋季节是此病易发季节。

(四)粘孢子虫病

(1)病状。鱼体皮肤或鳃丝上有许多灰白色点状或瘤状胞囊,胞囊破裂,孢子虫则进入水体,鳃组织被细菌感染而腐烂,呼吸困难,导致观赏鱼死亡。春、夏季节易患粘孢子虫病。

(2)病因。粘孢子虫病由碘孢虫属和尾孢虫属等种类寄生引起鱼鳃溃烂。

(3)治疗方法。将病鱼放在2%的食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也可以用1%敌百虫浸洗5~10分钟或者用8%硫酸铜浸洗15分钟。

(五)斜管虫病

(1)病状。在鱼体表皮和鳃部寄生大量斜管虫,鱼体感染处分泌大量黏液。严重时,皮肤表面有一层灰白色或蓝灰色的黏膜层。当皮肤和鳃的组织受到破坏,被细菌感染时鱼体消瘦,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而逐渐死去。斜管虫繁殖水温10~18℃,冬、春季节易发此病。

(2)病因。斜管虫病是由斜管虫属的寄生虫引起的。

(3)治疗方法。用8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浸泡患有斜管虫的鱼体。

(六)锚头蚤病

(1)病状。锚头蚤用发达的头部钻入鱼体的肌肉内,引起肌肉增生性炎症。发病初期,鱼的情绪急躁狂游,鱼体被寄生的部位呈现红肿出血现象,在病菌感染处诱发溃疡和炎症,鱼体肌肉组织内出血,组织坏死。使鱼体食欲不振,逐渐消瘦而死亡。锚头蚤繁殖适温为15~30℃,光照条件较差的水族箱中金鱼的发病率较高,流行季节为4~10月份。

(2)病因。锚头蚤病是由锚头蚤寄生鱼体而引起的。

(3)治疗方法。用90%的晶体敌百虫配成0.3~0.5毫克,升敌百虫水溶液,杀死锚头蚤幼虫,病鱼在此浓度药液中浸泡10~20分钟,再用镊子摘去虫的尸体,每半月1次。或用1观赏鱼粘孢子虫病简介:5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在杀死鱼体皮肤上的锚头鳋的同时也可杀死水体中的虫体。

(七)鱼鲺病

(1)病状。鱼鲺身体为扁平状,当其在鱼体爬行时,其腹部许多倒刺会钩伤鱼体皮肤,使鱼表现不安而狂游。鱼体表皮伤口受病原体感染,致使病鱼食欲减退导致死亡。一年四季均有,易发病于6~8月份的夏、秋季节。

(2)病因。由鲺属的种类浸染皮肤引起的,如日本鱼鲺。

(3)治疗方法。治疗鱼鲺用90%晶体敌百虫,将水族箱的水配成0.25~5毫克/升的浓度。当水族箱中有鱼鲺寄生时,即用镊子摘除。也可用药浴疗法,用以1~1.5克晶体敌百虫溶于10千克水,将病鱼浸泡10~15分钟,连续4~5次,即可杀死鱼鲺。

鲫鱼头上有一肿块是什么东西

鱼头上有包,可能是以下的两种病之一,请对照检查:

一.白头白嘴病

[病原体] 为粘球菌一种,与上述烂鳃病病原体球菌的形态很相似。此菌为好气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最适宜pH为7.2左右,pH在6.0~8.5之间都能生长。

[症状] 发病时,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周围的细胞坏死,色素消失而表现白色,病变部位发生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因而呈现“白头白嘴”症状。在水面游动之病鱼,症状尤为明显。当病鱼离水后,症状就不显著。严重的病鱼,病灶部位发生溃烂,个别病鱼头部出现充血现象,有时还表现白皮、白尾、烂尾、烂鳃或全身多粘液等病变反应。病鱼一般体瘦、发黑,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游泳缓慢,不断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此病是一种暴发性疾病,发病极快,传染迅速,一日之间可全部死亡。此病流行季节性比较明显,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6月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 防治时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漂白粉洒入鱼箱作消毒处理,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五至零点七(0.5~0.7ppm)西力生(含2.5%氯化乙基)洒入,效果都很好。

二.粘孢子虫病

粘孢子虫是在海水及淡水鱼类寄生虫中种类最多、最为常见的一类孢子虫。粘孢子虫是比较微小的一类寄生虫。它们在发育过程中,无例外地产生种种形状和不同大小的孢子。

成熟的孢子从病鱼身上落入水中,被别的鱼吞食或因接触而粘附在体表或鳃上,受到鱼体中某些物质的刺激,放出极丝,钻入寄主组织细胞内“定居”,开始生长发育,这时称为营养体时期,营养体继续发育和生长其周围的寄生组织,因受刺激而发生退化和改变,产生一层膜壁将营养体包住,形成粘孢子虫胞囊,胞囊的形状和大小不一,肉眼可见。

粘孢子虫以寄生于热带观赏鱼的皮肤、鳃和肠道等部位较常见。寄生在皮肤和鳃的粘孢子虫,其胞囊最后被成熟的大量孢子挤破,使孢子直接散布在水中,重新侵入别的鱼体,开始重复它的生活史。寄生在肠道内的粘孢子虫,可通过各器官的排泄管和分泌管输出。

粘孢子虫绝大部分种类,因存在的数量不多,对鱼的危害不大,只有少数种类引起严重的流行病,影响鱼的生长、发育。患有此病的鱼,由于体内机理失调,食欲不振,体质日益消瘦,鱼体皮肤或鳃部组织受到破坏,被细菌感染而腐烂,导致鳃组织呼吸机能受到阻碍,病鱼最终死亡。外表病征不太严重的病鱼,往往作波浪式旋转活动,表现出极度疲乏无力的样子。严重的病鱼,在水中离群独自急游打转,经常跳出水面,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终至死亡,此病称之为疯狂病。

粘孢子虫病在国内外流行,虽然相当普遍和严重,但至今仍未有比较有效的控制方法。防治方法多采用生石灰和石灰氮作器具消毒。对病鱼采用百万分之十(10ppm)的高锰酸钾或2%食盐水,或8%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也可用1%敌百虫浸洗3~9分钟,对杀死鱼体上的粘孢子虫有一定疗效。

关于观赏鱼粘孢子虫病简介和鮰鱼孢子虫病鱼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cwyz/10403.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