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养殖 正文

中华鳖的白底板病简介(中华鳖常见病)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中华鳖的白底板病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华鳖常见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你知道甲鱼白底板疖疮病粗脖子等病害的处理方法吗?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中华鳖的白底板病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华鳖常见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你知道甲鱼白底板疖疮病粗脖子等病害的处理方法吗?

      每年的这个季节,尽管养殖模式有些不同,全国各地的甲鱼养殖基本处理这几种情况:1、进稚鳖放进温室,开始新一轮的温室养殖;2、进大小不等的冷水苗放进外塘;3、将温室甲鱼转池至外塘养殖。正值夏季,气温也逐渐升高,天气持续高温天晴为主,甲鱼的摄食量也可以慢慢增加,生长状况也趋于正常,对于在养殖情况稳定的幼鳖在高温下摄食量更是猛增。由于摄食量的增加,残饵也就有增加,甲鱼长大后养殖密度相对提高,消毒频率加大等诸多因素也同时易引发一些疾病,而所犯病中,以以下几种病症较为集中,多发。

     一、温室进新稚鳖前两个月内,极易犯白点病和无名死亡,也称爱德华氏菌病(北方称为蹬腿病),这两种病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对症不及时,其死亡率相当高的。稚鳖的白点病,在入池前做好消毒和预处理工作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发病率,比如浸浴,除了抗应激作用的药物浸浴外,更主要的是预防白点病,有的习惯用盐土浸浴,有的用应激灵浸浴,虽然这两种药物也有其效果,但个人认为并没有用“白点腐皮疖疮消”或“甲鱼白点灵”的效果好。除了入池前的预处理外,入池之后也要用及时用“疖疮康”全池泼洒。做好池塘的清塘和消毒,培水工作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爱德华氏菌病的发生,如果发现有爱德华氏菌病,及时用“红宝一号”拌料内服,定期用“红宝一号”拌料内服,每个月用5-7天也可以更好的预防爱德华氏菌病。治疗爱德华氏菌病,除了用“红宝一号”内服外,同时有戊二醛溶液或出血一泼灵兑水全池泼洒,效果更为理想。

    二、疖疮病,气温升高,养殖环境改变,很容易得疖疮病,有时也会同腐皮病并发,温室甲鱼得了疖疮病就用“白点腐皮疖疮消”拌料,更要用“疖疮康”泼洒,疖疮康是中西药成份结合的,没有药物刺激气味,很适合密封的养殖环境使用。外塘养殖的甲鱼得了疖疮病,即可用“疖疮杀星”全池泼洒,病情不严重的,用一次即可,病情严重的,连续用两次,一天一次,用药后三天左右即可明显控制病发和死亡。

这就是关于甲鱼白底板疖疮病粗脖子等病害的处理方法的解释。

中华鳖的白底板病简介(中华鳖常见病)  第1张

怎样预防甲鱼红底板病、白底板病?

甲鱼赤白板病(俗称红底板、白底板病),最早流行于日本,也是我国近年来危害较大中华鳖的白底板病简介的甲鱼病之一。特别是此病一旦暴发很难控制,所以抓住早期确诊治疗与平时预防是关键。

(1)流行特点与发病原因①流行:来势猛,病程长,死亡率高,不分季节并与气候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是赤白板病的流行特点。无论春夏秋冬,当气候环境恶劣或正常养殖环境被突然打破等,都是诱发赤白板病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春季温室鳖种出池到室外养殖的发病率占80%。笔者认为,赤白板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环境恶化或突变,超出鳖生理调节能力造成强应激破坏机体防御机能,使病原乘虚而入感染所致。

②病原:有关赤白板病病原的研究较多,有病毒说,也有细菌毒素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检测出真正的病毒,有报道的病毒也是疑似而已。但大量的检测表明,假单胞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为主要病原,并在早期治疗中取得验证。

③发病原因:环境恶化和应激是主要原因,如远距离大温差运输,大温差环境转移,饲料质量的突然明显变化,大量投喂劣质冰鲜鱼,等等。(2)发病症状①行为变化:突然或长期停食是赤白板病的典型症状,减食量通常在50%以上。发病后病鳖多在池边漂游或集群,大多病鳖头颈伸出水面后仰,并张嘴作喘气状,有的鼻孔出血或出气泡,严重的有明显的神经症状,故对环境变化异常敏感,稍一惊动迅速逃跑,不久就潜回池边死亡。

②外部症状:病鳖体表无任何感染性病灶,背部中间可见圆黑色影块,俗称“黑盖”。病鳖死亡时头颈发软伸出体外,有的因吸水过多全身肿胀呈强直状,刚死的病鳖头部朝下提起时,口鼻滴血或滴水。有的腹部呈浊红色(红底板),有的则苍白色(白底板)。大多雄性生殖器脱出体外,部分脖子肿大。

③内部病状:剖解可见,头颈部鳃样组织糜烂呈淡黄色或灰白色变性坏死,气管中有大量黏液或少量紫黑色血块。背部,肺脓肿,有的气肿,丝状网络分离。有的有大量紫黑色血珠或淡黄色气泡。腹腔,肝肿大,有的呈紫黑色血肿,有的为淡黄色或灰白色“花肝”。胆囊肿大。肠管中有大量淤血块,有的肠壁充血,也有的肠管空白,肠中无任何食物。有的膀胱肿大充水,稍触即破。心脏灰白色,心肌发软无力。雌性输卵管充血,雄性睾丸肿大充血,阴茎充血发硬,也有的大量腹水。(3)预防①改进养殖模式:根据几年来的调查表明,春季从温室移养到室外易发生赤白板病的鳖种,大多为封闭性温室培育,而采光大棚培育的较少。这是因为封闭性温室不但无光恒温,环境相对要较采光大棚稳定,如不有意在出池前进行较长时间的调控,就难适应室外多变的自然环境,故建议移到室外养殖的鳖种,最好在塑膜大棚中培育为好。

②培育体质强壮的优质鳖种:体质好坏与疾病发生有关,通常体质好、抗病力强的鳖种适应力强,恢复正常也较快。所以,培育肥瘦适中、活力强、体质好的优质鳖种十分重要。但要做到这一点,需在培育期间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整个培育期间要经过几次分养锻炼,这如同鱼苗培育中需要拉网锻炼一样;二是饲料中应添加一定比例的鲜活饲料,这样不但能减少肥胖鳖,也补充中华鳖的白底板病简介了某些营养不足,能增强鳖的体质,此外,还应每月定期投喂些促进消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如黄芪、甘草、败酱草、铁苋菜、马齿苋和双花等;三是培育密度要合理,一般要培育强壮的鳖种,密度应不超过每平方米25只。此外,出温室养殖的鳖一定经过挑选,对那些体质差有病未愈的残次鳖,不应出外边养殖。

③掌握好出池前后的天气变化: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与赤白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出池后要有连续10天以上的晴好天气,并使水温在25℃基础上有上升的趋势。这样出池后,鳖就能较快地适应室外的环境,进入正常晒背觅食活动。由于能吃食,相应也好从口服的途径投喂些防病药物,否则,就不能出温室移养。

④外运鳖种应做好隔离暂养和鳖体消毒工作:由于一些地方的赤白板病发生是因外地鳖种与本地鳖混养后诱发的,所以除了要注意外运季节的天气状况和装运管理方法,还应把运到的外地鳖先隔离暂养一段时间,等完全适应和正常觅食后再行分养。同时,在隔离放养和分养时要做好鳖体的消毒工作,以免外地鳖病原传入本地,诱发赤白板病。

⑤平稳过渡室外环境:用全封闭温室养的鳖,出温室前一个月应做好室内环境的调控工作,如逐步降温与饲料转口等。降温不单纯是停止加温,而应在睛好无雨时逐步打开窗户或塑棚膜,调控到移出温室时室内的室温与室外气温同步,而投饲也应放在白天,饲料品质也应在室内逐步从幼鳖料转为成鳖料。

⑥加强出池后的投喂和药防:鳖经过环境变换,多少会有些应激和体表损伤,所以除做好鳖体消毒外,出温室后应加强投喂。投喂方法原来在温室里是水下投喂的,到室外头几天也应在水下投喂,并逐步引到水上食台投喂。如温室水上投喂的,可采用食台斜放法半水下半水上投喂,也逐渐引到食台上吃食。在加强投喂的同时,饲料中还应添加些果寡糖和维生素C,连喂6天。当吃食完全正常后,应投喂些促进消化吸收和解毒杀菌的中草药,通常为干饲料量的1.5%煎汁拌入饲料中,每月10天投喂防病。有条件的,也可在饲料中按说明用量添加氟苯尼考和利巴韦林合剂进行预防。除上述预防措施外,一些地方生产的注射疫苗,生产单位可根据自己的技术量力而行。

⑦华南地区的养殖场,在养殖期除在养殖池中种好草外,还应搭些晒背台供鳖栖息。经验表明,当养殖池中有水草和栖息条件的地方,暴发此病的概率就大大减少。

⑧杜绝投喂劣质冰鲜鱼。(4)治疗由于赤白板病的发生呈暴发性,一旦发病大多停食。所以治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行,具体做法是:一是用二氧化氯进行池水消毒,用量可按产品说明的量大20%;二是适当换水,每隔3天换出原池2/5的水,如条件较好的可采用微流水的方式,以保持水质良好;三是如水温在26℃以上鳖开始吃食时,就应采购些质好味鲜的淡水鱼或鲜猪肝,打成浆拌到饲料中投喂。同时,在饲料中按产品说明添加水溶性氟苯尼考和秦大霉素,也可结合中草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甲鱼白底板病的治疗最有效方案是什么?

甲鱼白底板病(又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病),是近几年来对甲鱼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控制,如不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造成大面积死亡。

症状:发病初期,甲鱼体表无明显症状,只是腹甲、口腔略呈苍白色,活动迟缓,但摄食量明显下降。发病末期,外表主要症状为腹甲、口腔呈苍白色,无一丝血色,剖检病鱼不流一滴血,肝脏呈土黄色或暗黑色,胆囊肿大、硬结,胰脏大多糜烂,肠呈贫血状,肠内有凝固的血块,有些病鱼腹腔有积水。

病因:该病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发病高峰季节一般在5-8月,主要危害3两以上规格的个体。

预防:①选用优质甲鱼苗种,提高甲鱼的生长和抗病能力。②严格进行消毒:放养前半个月,鱼塘必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彻底消毒才可使用;在出池、放养以及过塘过程中注意细心操作,以免机械损伤。③定期进行水质调节和水体消毒:每隔15-20天用30斤/亩·米的生石灰或用0.7斤/亩·米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使用光合细菌1-3ppm加以改善水质,中和池中各种有机酸,改善底质环境,保持水质稳定,防止强烈和频繁的应激引起甲鱼抵抗力下降。④营养保健剂活性氧,其富含特殊杀菌等活性物质能形成活性微生物保护膜,减少肠内腐生菌的污染、维持肠道健康,从而加快对饲料中蛋白氮、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添加量80克/20公斤。⑤选用营养均衡、新鲜度好的甲鱼配合饲料,保证甲鱼的正常生长和增强甲鱼的体质;出温室放养前10天应在饲料中加强速饵净、胆利康的添加,以增强甲鱼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⑥均衡投喂,防止爆增投喂。

治疗:①全池泼洒福尔马林,用量40斤/亩·米,用后1-2天再调节好水质。②全池泼洒大黄(用量1.5-3斤/亩·米)和硫酸铜(用量1斤/亩·米)。③全池泼洒五倍子(用量0.7-1.5斤/亩·米)。④投喂药饲。

在饲料中加入红霉素、先锋霉素或复方新诺明投喂,投喂方法是:第一天用药1两/100斤料,第2至第7天减半,7天为一个疗程。⑤在饲料中添加VC和速饵净。具体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0.5-1两/100斤料的VC(含量90%以上)和1-2两/100斤料的速饵净。

甲鱼养殖常见病“白底板”“腐皮病”并发症防治技术是什么?

 一、病原

从患白底板、腐皮病并发症的病鳖体内分离到多种细菌,经人工回染试验证实其中两株为主要致病菌,经生理生化特性检查,鉴定这两种菌为温和气单胞菌和爱德华氏菌。国内还未有其他关于白板病、腐皮病并发症的研究报道。

二、流行情况

该病6月份开始陆续出现,7月份达到死亡高峰,直至整池鳖死亡殆尽为止。感染率可达70%~80%,死亡率100%。

三、病症

该病主要病症表现为患病鳖底板苍白无血色,但四肢、脖子、背甲、裙边等处皮肤发生糜烂、坏死。剖检可见,病鳖腹内积水,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脾脏肿大,胆囊肿大,胆汁稀薄,肠道壁发白,呈贫血状态,内有瘀血块。

分析发病原因,认为可能有二:

1.放养密度过大,鳖相互厮咬受伤,或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池内大小混养,造成以大欺小受伤后,细菌继发感染引起。

2.水质极度恶化、污染,鳖体质过弱引起。

四、防治措施

1、预防方法:捕捞、运输过程中注意操作,谨防受伤;合理放养,每池规格一致,要有足够的晒背场所,饵料要营养全面,定时投喂,适口足量;保持水质清新、无污染;坚持每隔半月用漂白粉全池泼洒呈2毫克/升浓度消毒池水。

2、治疗方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两种菌均对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据此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效果较显著。

⑴发现病鳖,及时隔离,放入浅水水泥池治疗,每天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剂量20万国际单位/千克鳖体重,连用3~4天。

⑵原发病鳖池,先放浅池水至30厘米,全池遍洒漂白粉呈2毫克/升浓度,下午注水至原水位,第2天再放浅水至30厘米,泼洒漂白粉,下午注满,连续6天为一疗程,同时拌饵投喂庆大霉素,用量15万国际单位/千克鳖体重,连用3~4天。

关于中华鳖的白底板病简介和中华鳖常见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cwyz/13629.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