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养殖 正文

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锦鲤在鱼缸里表现不断侧翻身怎么回事?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锦鲤在鱼缸里表现不断侧翻身怎么回事?

一般锦鲤鱼得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了寄生虫病就会有翻滚、烦躁的表现。

1.外伤

要特别注意避免伤口引起霉菌与细菌的二次感染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可用以下的方法加以治疗。在外伤处每天直接涂抹1~2 次红药水(避免抹到眼部),也可在箱(池)中溶入广谱的抗生素,大约50 升的水可用药2克。

2.白点病

鱼鳍或鱼体上出现白色的斑点,是一种原生物纤毛虫类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这种寄生虫主要会在春、秋季节繁殖,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必须要特别注意。白点病的特效药是奎宁,每 10升的水约用0.1克的奎宁:亚甲蓝也有效,用量为每 15 升的水加5~6滴5%的溶液;另外1%的食盐水浸泡,也可消除白点病。

3.鱼虱病

鱼虱是一种专门附在鱼类身上的寄生虫。治疗方法是把鱼放入1%~1.5%的食盐水内,浸泡2~3 天。或用鱼虫净药液,30分钟可见鱼虱从鱼体脱落。

4.吸虫病

这是由吸虫类的病原虫寄生鱼体引起的,这种病原通常寄生在鱼的表皮与背部。治疗的方法是,把鱼放入稀释后的福尔马林溶液内,浸洗 10~20 秒后立刻捞起,再放回原箱(池)。每天治疗一次,连续2~3 天后即可治愈。

5.胡椒病

由鞭毛虫的卵鞭毛虫寄生在鱼体上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此病是由于换水不勤,水温又经常高达25℃以上所引起的。一日患此病,鱼身与鱼鳍上会出现小小的黄色粉状物,仿佛撒上胡椒粉一般。观赏鱼感染此病,可用1%食盐水浸泡,2~3 天就可治愈。

6.水霉病

由水霉菌附在鱼体的伤口所引起的疾病,症状为伤口上好像粘上了一些白色棉花。治疗的方法是1%的食盐水浸泡。

7.烂鳞病

这种病类似白霉病,是由细菌、霉菌侵入伤口引起的疾病。发病时,鱼鳍变白,并分泌出黏液,紧接着鱼鳍出现腐烂,导致死亡。治疗的方法是在每10 升的水中,放进5 万~10 万单位的青霉素。

8.松果病(立鳞病)

患病的观赏鱼,鱼鳞会竖起如松果状,故称此名。大都由细菌引起或并发症感染,可在40 升的水中放入0.5 克的青霉素治疗,也可选用氯制剂、二氧化氯等化学药物治疗。

拓展资料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

锦鲤养殖方法

(1)鱼苗培育。刚孵出的鱼苗吸附在池壁或鱼巢上,不吃不动,依靠吸收腹部的卵黄为营养。经过3~4天,鱼苗开始自由游动并摄食,这时应投喂较小的轮虫、草履虫、变形虫和单细胞藻类等活体饵料。若缺乏活饵料,可喂煮熟的鸡蛋黄。7~10天后仔鱼长到1厘米以上时,取出鱼巢,改喂小鱼虫、大轮虫等,鱼苗池内应不断保证有鲜活的饵料。鱼苗长至2~3 厘米时,每5~7天清污换水1次,饵料可投水蚯蚓、黄粉中和适口的配合颗粒饲料。

(2)鱼种培育。鱼种培育宜采取单养,水深保持在 80 厘米即可。每亩放体长3~4 厘米的夏花鱼种 600~800 尾为宜。养殖期间以投鱼种配合饲料(破碎颗粒料)为主,辅投浮萍、豆饼或豆渣等植物性饲料。根据季节、天气等情况每天投喂3~4次,投饲量以鱼在10~15 分钟内吃完为度。平时要加强池水管理,使池水干净清爽,注意防病、防害。

(3)幼苗的挑选。一般在幼鱼生长到3~6 厘米的时候开始挑选,先后进行3~4次。因品种不同,生长速度的快慢和出现的斑纹的早晚而挑选的时间也有差异。经过挑选的锦鲤鱼苗,已具备锦鲤的优良特性,即可作为观赏鱼到市场出售。若要养成大规格,养殖场可以采用池塘养殖,家庭可以采用水族箱养殖,以供观赏。

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第1张

鱼碘泡虫病主要危害鲤鱼、鲮鱼,治疗方法有哪些?

原因:鲤鱼掉眼睛的情况出现主要是因为眼结膜细菌感染,引起眼部病变,这也就是蒙眼病,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出现鱼眼掉落的现象,如果群体或一小部分出现掉眼的情况,多半是患上了蒙眼病 是鱼本身有伤或者是有细菌 细菌感染到了眼结膜 引起的眼部感染 也就是蒙眼. 蒙眼病到后期就是引起鱼掉眼的现象.如果出现蒙眼 建议使用0.4%的盐+甲基蓝 三天差不多就好了。

一般情况鲤鱼得了寄生虫病时就会有翻滚、烦躁的表现,如得了碘泡虫病鱼会在水中狂游乱窜、打圈子或钻入水中又跳起。得了三代虫病鱼表现的极度不安,时而狂游水中、时而急剧侧游。 应该是蒙眼 就是鱼本身有伤或者是有细菌 细菌感染到了眼结膜 引起的眼部感染 也就是蒙眼. 蒙眼病到后期就是引起鱼掉眼的现象.如果出现蒙眼 建议使用0.4%的盐+甲基蓝 。

如果出现蒙眼 建议使用0.4%的盐+甲基蓝 三天差不多就好了 关键还是你的水质太差了要加强过滤系统指环虫病是一种对鲤鱼危害比较大的疾病,主要是破坏鱼的鳃组织细胞,严重时引起鳃组织脱落,发病一般在夏秋两个季节。得此病的鱼会出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鱼体颜色加深,身体瘦弱;。

还有一个问题,养殖过程中如果寄生虫数量少,是很难发现的,或者说是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等我们能观察到大量寄生时,也是引发疾病的高峰期了。、高效:广谱驱虫,可有效防控水产养殖中的孢子虫、车轮虫、指环虫等多种寄生虫,抗虫的同时抑菌消炎,只用一种产品就可以防控多种虫害,降低使用成本了。

鱼类的孢子虫病

先分清是哪类病害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养的什么鱼。

孢子虫是一大类致病原生动物,种类繁多,关于鱼病孢子虫就有不少,肠系膜、腮、脑、脊髓、内脏都可以寄生,碘泡虫是鲤类的主要病害生物,一般要防治为主,鱼群感染就太晚了。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粘孢子虫病治疗

该病是由粘孢子虫寄生于鱼的皮肤、鳃、肠道和神经系统所引起。鱼病的部位有胞囊,呈灰白色点状和瘤状,常见的粘孢子虫有饼形碘孢虫、野鲤磺孢虫,鲫碘孢虫、鲢碘孢虫等。 症状:病鱼消瘦、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或焦躁不安而狂游,10月到来年2月对鱼种危害极大。 治疗方法:1、90%晶体敌百虫亩米水深的鱼塘用1斤全池泼洒,间隔3天~4天,再泼一次。2、每万尾鱼种或100斤鱼的重量用75克食用硫磺粉拌料投喂,连喂一星期。3、每斤饲料加10克90%晶体敌百虫喂鱼,可治肠道寄生的粘孢子虫。此法治指环虫病也有效。

以下资料对比一下,具体做法最好咨询专家。

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他分类

1.疯狂病 又称白鲢疯狂病、疯刀儿、鲢碘泡虫病。由鲢碘泡虫寄生在白鲢各种器官组织中引起,其中尤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为主,如脑、脊髓、脑颅腔内拟淋巴液、神经、嗅觉系统和平衡、听觉系统等。鲢鱼苗刚出膜即可被感染,目前在生产上主要是危害1足龄白鲢,疾病严重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病鱼的肉味不鲜而腥味重,并且很瘦,所以未死的鱼商品价值也受严重影响。此病在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中都有发生,尤以浙江杭州地区最为严重。

严重感染时,病鱼极度消瘦,头大尾小,尾部上翘,体重仅为健康鱼的一半左右,头长为尾柄高的2.95倍(健康鱼为2.2-2.3倍),体色暗淡无光泽;病鱼在水中离群独自急游打转,常跳出水面,复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而死;死时头常钻入泥中;有的侧向一边游泳打转,失去平衡和摄食能力而死,故称疯狂病。剖开鱼体,可见鲢碘泡虫寄生处形成大小不一、肉眼可见的白色胞囊;肝脏、脾脏萎缩,腹腔内有腹水,小脑迷走叶显著充血;病鱼严重贫血。

2.饼形碘泡虫病 草鱼育苗期间的一种严重鱼病。由饼形碘泡虫寄生引起,主要寄生在草鱼的肠壁,尤以前肠的固有膜和黏膜下层为多;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以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为严重;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鱼苗下塘后12天即被感染,引起大批死亡;当水温27-30℃时,该虫在草鱼鱼体内发育一代需12-15天;用老化6-8个月的孢子进行人工感染草鱼鱼苗,100%发病。主要危害全长在5厘米以下的草鱼,同池混养的鳙、鲢、青鱼不患病。该病流行于5-7月,尤以5-6月为甚。

饼形碘泡虫寄生处形成许多白色小胞囊,胞囊有宿主形成的结缔组织膜包围。病鱼体色发黑;消瘦,腹部略膨大,鳃呈淡红色,贫血,肠内无食,前肠增粗,肠壁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当大量饼形碘泡虫寄生在脊椎时,可引起鱼体弯曲。

四川省报道,饼形碘泡虫寄生在鲤鱼苗种的肌肉内,形成白色胞囊,病鱼体表高低不平,生长缓慢,疾病严重时引起大量死亡。

3.野鲤碘泡虫病 野鲤碘泡虫寄生在鲮鱼鱼苗、夏花的皮肤及鳃上,形成许多灰白色瘤状或点状胞囊,尤以体表为多,严重时影响病鱼的呼吸、游动和摄食,最后衰竭死亡。该病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等地。

野鲤碘泡虫寄生在鲤的鳃弓及鳃上,形成大量灰白色瘤状大胞囊,这些大胞囊是由许多小胞囊融合而成,胞囊有宿主形成的结缔组织膜包围,严重时可引起病鱼死亡。该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4.鲫碘泡虫病 由鲫碘泡虫及库斑碘泡虫等寄生在银鲫头后背部肌肉,引起瘤状突起的疾病,称鲫碘泡虫病。该病在上海、江苏、浙江、东北等地的池塘、湖泊、河流中较为常见;有的地区发病率可高达40%,虽一般不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但在缺氧时就很容易死亡;同时即使不死,病鱼因丑陋而失去商品价值,损失也是很大的。碘泡虫侵入银鲫的骨骼肌后,进行大量繁殖,仅有碘泡虫本身的囊膜形成一个个肉眼看不见的微胞囊,宿主不形成任何胞囊壁将其包围,当碘泡虫成熟后就散在肌纤维中。碘泡虫多数是从 肌纤维的外面侵入、繁殖及取代肌纤维;少数是钻入肌纤维内进行繁殖,从肌纤维中间逐步向外取代肌纤维。碘泡虫在银鲫头后背部肌肉中是钻到那里就在那里繁殖,因此,肌纤维和碘泡虫相混杂,只有在瘤状突起中间的肌纤维才全部被碘泡虫所取代;在此同时碘泡虫又不钻入鱼的背鳍以后及腹部肌肉,形成瘤状突起。当瘤状突起较大时,手摸患处很柔软,好似快要涨破一样;瘤状突起向前可突出头顶骨0.5厘米,高出头顶骨2.1厘米,后面到背鳍第4根鳍条基部,下面到侧线处。

5.圆形碘泡虫病 圆形碘泡虫寄生在鲤、鲫的头部、鳃弓及鳍上,形成许多肉眼可见的胞囊,这些胞囊都有宿主形成的结缔组织膜包围,且这些肉眼可见的大胞囊都是由多个小胞囊融合而成。该病在全国各地的池塘、湖泊、河流、水库中都有发生,虽一般不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但严重感染时,1条病鱼体上有数百个肉眼可见的大胞囊,病鱼极其丑陋,就失去商品价值。

6.异形碘泡虫病 异形碘泡虫寄生在鳙、鲢的鳃上,形成许多针头大小的白色胞囊。严重时,病鱼离群独游,鱼体瘦弱,背似刀刃,体表失去光泽,鳃盖两侧常充血,鳃丝呈紫红色,黏液增多,病鱼呼吸困难,当水中溶氧低时很易死亡。主要危害鱼苗、鱼种,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市都有发生。

7.尾孢虫病 多格里尾孢虫寄生在鳜的鳃丝及鳃弓上,形成白色大胞囊。大胞囊由多个小胞囊融合而成,融合处壁发生纤维素样变,最后消失;胞囊均有宿主形成的结缔组织膜包围,其中主要为胶原纤维,并有少量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在大胞囊外面还有宿主增生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覆盖。当孢子成熟后,大胞囊的壁也发生纤维素样变,胞囊破裂,孢子放出,最后整个大胞囊消失。只有当大量寄生时才会引起病鱼死亡,尤其当水中缺氧时。

危害乌鳢的主要是中华尾孢虫,主要是危害夏花鱼种,严重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尤以华南和长江流域一带为严重。尾孢子虫在乌鳢的各器官组织都可寄生,主要是侵袭皮肤及鳍,形成淡黄色胞囊,胞囊无一定形状。

蟾胡子鲇在苗种饲养阶段也常患尾孢虫病,在皮肤、鳃和鳍上形成很多椭圆形胞囊,严重时可引起病鱼死亡。

8.鲢旋缝虫病 鲢旋缝虫寄生在鲢的肌肉、鳃盖、眼眶周围、皮肤、鳍基及肾脏等处,形成淡黄色、大小不一的粒状胞囊,严重时胞囊可连成一片。病鱼瘦弱,比健康鱼的体重轻1/4-1/3,有时眼球突出,病鱼缓慢死亡,不死的病鱼也因丑陋而失去商品价值,主要流行于浙江菱湖地区。

9.脑黏体虫病 又称眩晕病、旋转病、昏眩,是口岸鱼类检疫对象之一。主要危害虹鳟、大西洋鲑、河鳟等鲑科鱼类,从鱼开始摄食后的数周内是最主要的感染期,是苗种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我国虽已发现有此病原体,但尚未发现有病例报道。

脑黏体虫寄生在鱼的头骨及脊椎骨的软骨组织,破坏听觉平衡器及交感神经,使鱼追逐自身尾部而旋转运动,尾部发黑,鱼极度瘦弱而死;残存的鱼随着鱼体长大,黑色逐渐消失,停止旋转运动,留下脊椎弯曲,眼后部凹陷,下颌不能闭合或折弯等后遗症。

10.中华黏体虫病 中华黏体虫寄生在鲤鱼肠的内、外壁上,形成许多乳白色芝麻状胞囊,严重影响鲤鱼的生长发育,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尤以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为严重。

11.时珍黏体虫病 又称鲢水臌病。时珍黏体虫寄生在鲢的各器官组织,但主要寄生在腹腔内,形成丝状、扁带状、块状、分枝不规则形胞囊,严重时胞囊占鱼体重的1/4,病鱼腹部膨大,鱼体消瘦,体重仅为健康鱼的一半左右,内脏萎缩,腹腔积水;病鱼失去平衡,离群独游,体色发黑,体表少黏液,摸之有粗糙感。病鱼煮后鱼肉化水无味,故称水臌病。流行于广东,病情严重时可引起病鱼死亡。

12.增生性肾脏病 又称胀鳔症。陈毕生等(1991)报道,黏体虫寄生在硬头鳟、美洲红点鲑、鳟、红点鲑、石斑鱼、鲫鱼、金枪鱼、鲷等多种海、淡水鱼类的肾脏、脾脏、肝脏、鳔、膀胱、消化道等器官组织内,形成白色胞囊。流行于我国广东、福建、浙江、海南、东北等地。病鱼腹部膨大,腹部朝上,漂浮在水面,失去平衡;或在水中打转,或沉卧网底;体色变淡或变暗,发病后数天死亡。病鱼患病时间长后,可见体表充血,鳞片脱落,鳍条损伤。剖开病鱼腹部,可见鳔充满气体,极度膨胀,有明显的微血管网分布,膨大的鳔压迫其他内脏;肾脏深褐色,肿大或萎缩变硬;肝脏棕褐色,微肿,严重时体积缩小;胆囊圆胀,约为健康鱼胆囊的2-3倍;脾脏肿大,为健康鱼的2倍,略硬实而变暗;性腺萎缩。

13.两极虫病 两极虫寄生在鳗鲡的皮肤,形成大量白色胞囊,虽不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但因病鱼丑陋,丧失商品价值,损失还是很大的。两极虫有些种类寄生在鲢、鳙、青鱼、草鱼、鲤等的肾脏、胆囊、膀胱等处,但尚未见有病例报道。

14.鲢四极虫病 鲢四极虫寄生在鲢的胆囊内,严重时可引起病鱼消瘦,体色变黑,眼圈出现点状充血,或眼球突出,鳍的基部和腹部呈黄色,肝脏呈淡黄色或苍白色,胆囊极大,充满黄色或黄褐色的胆汁;肠内充满黄色的黏状物;个别病鱼体腔积水。鲢四极虫在6、7月感染鲢鱼鱼苗,越冬期在鱼体内处于变态期,在越冬后期形成第一批成熟孢子,常并发水霉病、斜管虫病,而引起病鱼大批死亡。流行于东北地区。

15.鲮单极虫病 鲮单极虫寄生在鲤、鲫、散鳞镜鲤、鲤鲫杂交鱼的鳞下,形成许多淡黄色大胞囊,每个大胞囊由多个小胞囊融合而成,最大的可达乒乓球大小,寄生处鳞片竖起,病鱼极其丑陋,完全失去商品价值。在长江流域均有发生。

16.吉陶单极虫病 吉陶单极虫寄生在鲤、散鳞镜鲤的前、中肠的肠壁,形成很多形状不规则的大胞囊,突出于肠腔内,将肠管堵塞涨粗,肠壁变薄而透明,腹腔积水,肝呈淡黄色或苍白,性腺萎缩,腹腔积水,病鱼消瘦、贫血,逐渐饿死。在湖南、湖北、江苏、上海、辽宁、贵州、兰州等地都有发生。

鱼碘泡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鱼得了碘泡虫病怎么办?

鱼碘泡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本病主要危害鲤鱼、鲮鱼,一旦爆发死亡率可高达80%。若有发生危害很大。患碘泡虫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的病鱼会越来越消瘦,从而失去价值。一旦发现鱼碘泡虫病要及时治疗患鱼,对于无治疗价值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的进行无害化处理。另外,平时养鱼过程中,加强预防可有效减少此病的发生。

是由野鲤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虫体壳片内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孢子长卵形,长11.4微米,宽8.5微米;极囊长微米,宽2.8微米。

鱼身体表面、鳍条上会出现如粟米大小的乳白色胞囊,翻开鳃盖可以见到鳃丝上亦有大量胞囊。胞囊的大小有的像芝麻,个别大如豌豆。病鱼游动速度慢,寻食能力很差,适应能力亦很差,一旦浮头或水温突降就陆续死亡。病鱼瘦弱,体色暗淡又无光泽,降低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了观赏价值。由于寄生了胞囊,使金鱼血液循环受到干扰,鳃丝负担过重,严重扩大或弯曲变形。患病的以幼鱼为多,有的大的当年鱼、一龄鱼也会患病。

鱼鳃被野鲤碘泡虫大量侵袭,形成许多灰白色瘤状胞囊,在鲤鱼种的鳃弓上,寄生大量的野鲤碘泡虫胞囊,使鱼致死。治疗可选用百灵孢虫清全池泼洒,同时内服百灵孢虫清或地克珠利预混剂,本病不能使用硫酸铜。 也可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20-30分钟。 彻底清塘消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孢子的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消毒发病水体,包括容器消毒,进行预防。 禁止用鱼池水、湖水或水库水饲养金鱼,预防碘泡虫感染。

孢子虫如何防治

孢子虫是水产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大的寄生生物。整个生活史中都产生孢子,可进行无性繁殖生殖和有性配子生殖,可在一种或两种寄主体内完成。本病可引起水生动物大批死亡或丧失商品价值,属于口岸检疫病之一。

因孢子椭圆形或倒卵形,前段有一大一小两个极囊,嗜碘泡明显,故又称碘泡虫病。

目前危害比较严重的有鲢碘泡虫病、圆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和野鲤碘泡虫病等。由于病原体对药物抵抗力强,故本病的防治重点在于预防。

预防措施①鱼池清塘,干池清除淤泥,翻起池底曝晒;②每亩池塘(尽量放干水)用生石灰125千克彻底清池,杀灭淤泥中的孢子;③冬季放苗前,用15~30毫克/升福尔马林浸洗病鱼30~60分钟,每天1次,连用5~7天;④高温季节,用克虫威全池泼洒,半月1次。

治疗措施①内服克孢散,5~7天为一个疗程;同时外用泼洒孢虫杀,连用3天,第四天使用克虫威全池泼洒。②内服孢克,5~7天为一个疗程;同时外用泼洒孢虫杀,连用3天,第四天使用克虫威全池泼洒。③内服内服虫清,外用泼洒孢虫杀、鑫洋混杀威合剂,效果明显。

关于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和观赏鱼碘泡虫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cwyz/15797.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