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宠物养殖 正文

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_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是什么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引起鱼类生病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引起鱼类生病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导致鱼类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当鱼类生活的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生存的变化或者鱼体机能因其他原因引起变化而不能适应环境条件时,就会引起发病。因此,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病原、宿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引起鱼类生病的外界因素引起鱼类生病的外界因素很多,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生物、理化和人为三大因素。

①生物因素:一般常见的鱼病,多数是由各种生物传染或侵袭鱼体而致病,如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钩介幼虫和甲壳动物等;还有一些是各种敌害生物,如凶猛鱼类、鸥鸟、水蛇、水生昆虫、青苔和水网藻等的存在,对各种养殖鱼类都有危害。

②理化因素:理化因素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极大。水是养殖鱼类的生活空间和生存介质,一切外界因素和环境条件都是通过水的作用对养殖鱼类产生影响,因此,水的理化指标直接影响养殖鱼类的代谢、生长和繁殖。在养殖鱼类中,最重要的理化因素是水温、酸碱度和溶解氧。水温:不同的鱼类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同种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温也有不同的要求。水温的变化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水温突变对幼鱼的影响更为严重,初孵出的鱼苗只能适应±2℃以内的温差,6厘米左右的小鱼种能适应±5℃以内的温差,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发病。

另外,水温的变化与病害发生直接相关。在水生生物生活的临界温度下,生物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力下降;温度的迅速变化,将会导致新陈代谢速度的改变、渗透压调节和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问题,更严重的会导致水生动物体内各种酶的失活,从而引起鱼类的死亡;水温的骤变,会直接引起养殖水生生物的休克、痉挛乃至死亡;水温升高,病害的繁殖和传播能力提高,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加快,水体溶解氧下降,疾病发生率上升等。

酸碱度(pH):pH是反映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如pH升高,说明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水中溶解氧增多;pH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降低的表现。pH变化又是引起化学成分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如pH降低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增加,亚硝酸盐毒性增加;pH过高,又会使有毒的氨氮增加。鱼类对水体的酸碱度有较大的适应性,以pH7.0~8.5为最适宜,pH低于5.0或超过9.5均会引起鱼类死亡。

溶解氧(DO):溶氧不仅是保证鱼类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又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在鱼类养殖的全过程中都必须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因此,水中溶氧量的多少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和生存。水中DO的含量需控制在4毫克/升以上(针对养殖池塘底层而言,上层水至少需达到8毫克/升以上),如果水中溶氧偏低甚至缺氧,将会对鱼类产生许多不利因素。如果水中溶解氧含量低于2毫克/升时,鱼类会因缺氧而浮头,长期浮头会引起鱼类下颌的畸变,严重时则表现为鱼类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当溶解氧低于1毫克/升时,就会严重浮头,甚至窒息死亡,同时严重缺氧还会引起水中各种生物死亡,池塘迅速缺氧能引起水中化学成分的剧烈变化,引起“水变”,造成鱼类抗病力降低;长期缺氧还会造成水体中好氧微生物减少,引起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积累,引起鱼类慢性中毒;缺氧能引起水体中厌氧及兼性厌氧菌(如嗜水气单胞菌)的增多,而嗜水气单胞菌是鱼类常见致病菌,易引起养殖鱼类发生细菌性败血症;缺氧还能引起水体中碳酸盐、磷酸盐及有机物缓冲能力的降低,水体不易稳定。

③人为因素:在渔业生产中,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原因而引起的鱼病统称为人为因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放养密度不当、混养比例不合理:如单位面积内放养密度过大,或底层鱼类与上层鱼类搭配不当,超过了一般饵料基础和饲养条件,则容易造成缺饵、缺氧,既恶化了生态环境,又加剧了生存竞争,其结果是鱼体生长快慢不均,导致鱼类营养不良,抵抗力减弱,为流行病创造了有利条件。饲养管理不善:饲养管理不善不仅影响到鱼产量,而且与鱼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投饵不均,时投时停,时多时少,或投喂不清洁、腐烂变质的饲料,都可造成鱼类的正常生理机能活动的消耗得不到及时补充,使养殖鱼类饥饱失常,极易诱发肠炎。高温季节,不及时清除残饵,不加强水质管理,池水污浊不堪,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也极易使养殖鱼类患病,造成鱼病暴发性传染。另外,施肥的种类、数量、时间和肥料处理方法不当,易使水质恶化,或利于鱼类病害生物生长,都可引发鱼病。技术操作不细致:拉网捕鱼、运输鱼类苗种时操作不当,很容易使养殖鱼类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如鳍条断裂、鳞片脱落和皮肤擦伤等,给水中细菌、霉菌侵袭以可乘之机,引起鱼类生病。

(2)引起鱼类生病的内在因素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产生变化,因此,内因是变化的关键。一般来说,鱼类本身体质好,抗病力也就强,即使有病原体存在也不易生病;相反体质差,则容易生病,如草鱼、青鱼患出血病时,同一池中的同种同龄鱼中有的病死,有的根本未发病。同种或不同种的鱼类,由于它们的年龄、性别、机体结构不同,其免疫能力有很大差别。如草鱼、青鱼患肠炎病时,同池的鲢、鳙从不发病。同种鱼类在不同发育生长阶段发病情况也不一样,如白头白嘴病一般在体长6厘米以下的草鱼发生,超过此长度的草鱼基本上不发生这种病。这与鱼类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有关,是由鱼类机体本身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因此,对鱼病的发生,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的因素,而要把外界环境条件和鱼体本身的内在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了解鱼病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植物百科》

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 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是什么  第1张

观赏鱼为什么总是死亡?

观赏鱼

观赏鱼能给周围环境增添色彩,并且观赏鱼饲养本身就很有趣,所以如今饲养观赏鱼的人们越来越多,然而,有时主人们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意外,比如,观赏鱼突然大片死亡是什么原因?

一、主人的过失:

1、一些女孩子会涂化妆品等带油脂类物品,这样喂食会把油脂带入到水族箱中的水中,造成水质的污染。而且这些油污会漂浮在水面,导致缸体鱼外界的空气隔绝,从而使得鱼会缺氧死亡。

2、水箱内的水温忽冷忽热,而且温差特别大,特别是冬天。

3、鱼食的投喂量不适当,往往阴雨天喂多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了而导致鱼死亡。

4、有些新手养鱼朋友会用活食喂观赏鱼,这种做法不提倡,因为可能会导致观赏鱼的肠道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二、疾病原因:

1、白点病:该病是由小爪虫寄生在鱼体上所造成。小爪虫的繁殖温度为3-25℃,适宜繁殖温度是14-17℃。发病时,病鱼体表、鳃丝出现白点状囊泡,传染很快;多发生在春季秋季,病鱼表现极不活泼,经常滞留在水面上。    

2、鱼虱病:由肉眼可见的形似臭虫的鱼虱侵入金鱼鱼体和鳃寄生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6--8月最为流行。

鱼虱利用口刺和大颚刺伤和撕破鱼体组织,吸食鱼血,使鱼体消瘦并集群在水面或养鱼容器的边角处,逐渐死亡。有的病鱼由于鱼虱用口剌吸血时分泌的毒液的刺激,使病鱼极度不安、狂游、跳跃。该病可以引起金鱼死亡。    

3、腐皮病:这是金鱼的常见疾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金鱼患部红肿,表皮腐烂,象打上的红印记,多出现在金鱼腹部两侧,一般是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      

4、气泡病(又名焦尾病):该病是由于水中溶解气体过多而引起的,主要桅幼鱼。鱼鳍吸附许多大小不同的小气泡并使该部位发红、糜烂,影响鱼游泳及鱼体平衡。    

5、烂尾病:该病是由粘球菌感染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鱼尾鳍扫帚状腐烂。

三、其他原因:断电缺氧

相比较温度而言,观赏鱼对于氧气的需求更加的多,很多鱼友都会担心停电,因为停电之后水温可以烧水来保持,而氧气就需要有专门的交直流氧气泵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了。而且,如果一旦别人忘记或者是故意拔掉插座的话,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你可能哭都没地方哭。所以,在观赏鱼饲养中,一定要检查好鱼缸各项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转,否则,你辛辛苦苦养的观赏鱼死了那可不好办了!

鱼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鱼生病的四大原因

1.水质、水温

热带鱼对水体的理化指标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如果单位水体中载鱼量太多,生存的生态环境很恶劣,超过适应范围,就可能生病。如不及时换水以及增加水的溶氧量,鱼的排泄物分泌的过多,使二氧化碳、氨增多,微生物及藻类浮植物生产过多,都可使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热带鱼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生理反应无法正常运作,则会体色暗淡,生长速度缓慢,严重时则会生病。

水温突然变动,温差超过2度以上,以及水温短时间内多变,或长时间水温偏低,大大超过其所能适应的温度时,热带鱼就会被热死或冻死。

2.饲喂不当

水族箱里的热带观赏鱼全依赖人工投喂,科学饲养至关重要。饲料营养成分不足,如长期投喂人工干饲料,缺乏动物性饵料,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或者不能定时定量,饥饱不匀,使鱼营养不良,体质衰弱而致病。人工配合饲料霉败变质,也会使鱼中毒,喂食动物性饵料,一般需经过消毒处理后才可投喂,因为此饵料容易带入细菌而使鱼得病。喂食过饱也是致鱼于死地的主要因素。有些鱼友总怕鱼吃不饱或急于增长增肥而没节制地投喂,鱼很容易得肠炎等疾病,从而导致鱼的死亡。

3.操作不当

在倒箱换水、繁殖分缸、捞鱼等操作过程中,不慎碰伤鱼体、折断鱼鳍或使鱼跳落于地上受伤,其受伤部位极易感染。

4.外部带入病原体

将外部病原体带入鱼缸的途径很多,如饵料、水草、沙石、沉木以及其他装饰品等,病鱼用过的工具,未经消毒又用于无病的鱼;新购人的鱼未经隔离观察就放入原来的鱼群等都能带入病原体

金鱼生病原因求助

这是水霉或者是烂腮

以下资料都有,自己看看吧

一、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鱼病,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等。

出血病

黏球菌性烂鳃病

肠炎

竖鳞病

黄乳泡病

水霉病

打粉病

表皮增生症

二、寄生虫鱼病:寄生性鱼病属传染性鱼病,是由寄生虫或藻类寄生鱼体所致。危害金鱼的寄生虫种类很多,几种常见的寄生虫如下:

白点病

寄生虫性烂鳃

鱼虱

锚头蚤

三代虫

寄生虫性白内障

三、非传染性鱼病:非传染性鱼病一般是指机械损伤,水质不良,缺氧中毒,营养缺乏及其他敌害致伤引起的疾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往往许多非传染性鱼病引起鱼体虚弱或创伤,为传染性病原体侵入提供了条件,从而由非传染性鱼病交叉感染并发传染性鱼病,这是不可忽视的。

中暑与闷缸

烫尾病

鱼鳔失调症

萎瘪病

金鱼的敌害

◎肠炎的成因及治疗方法

[发病原因] 金鱼金发生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肯定。大多专家认为此病是由肠道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故称之为细菌性肠炎。

金鱼的肠炎,主要水质不洁和喂了***饵料有关。

[症状] 病鱼开始时呈现呆浮、行动缓慢、离群、厌食、甚至失去食欲,鱼体发黑,头部、尾鳍更为显著,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初期排泄白色线状黏液或便秘。严重时,轻压腹部有血黄色黏液流出。将病鱼进行解剖后,可看到肠道发炎充血,甚至肠道发紫,故很快就会死亡。

[发病季节] 多见于4—10月。

[防治方法]

(1)忌喂***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

(2)在5千克水中溶呋喃西林或痢特灵0.1—0.2克,然后将病鱼浸浴20一30分钟,每天1次。平时预防,还可用土霉素0.25克;或四环素0.25克;或氟哌酸0.1克等抗菌素药物,药量为每50千克水中放2粒(即0.25×2,或0.1×2)。浸浴2—3天后换水。

(3)用呋喃西林或痢特灵药液泼洒全池(缸),药量按每50千克水放0.1克,来作为平时预防,收较显著。

(4)按每1千克鱼体重用0.1克的痢特灵拌在人工饲料中(粒状或片状均可)投喂病鱼,每天1次,连喂3—4天。

◎金鱼出血病的成因及治疗方法

[发病原因] 引起金鱼患出血病的因素较为复杂,一般有病毒性、细菌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引发:

1.病毒、细菌(一般认为由单胞杆菌)和寄生虫侵害鱼体致使鱼体周身或局部受损。

2.水质关系 不管用自来水养鱼,还是湖水或井水养鱼,需经过静置或曝晒2—3天后,才可使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使用,轻则使鳍鳞充血,重则会使金鱼致死。

[症状] 周身鳍(基部更甚)、鳞间或局部充血、溢血、溃疡、鳞片脱落;重则口腔、眼及内脏均有出血现象,病鱼呆浮或沉底懒游,轻者食欲减退,重者拒食、体色暗淡、消瘦、分泌物增加,并发细菌性水霉病、败血症而死亡。

[发病季节] 终年可以发生,尤其以6—10月为多见。

[防治方法]

(1)除注意上述致病因素的预防外,在溢血处检查有无寄生虫,有则捉除。同时,用红汞涂擦患处,然后放在小盆中漂洗一下再放回原池(缸)静养,每天1次,痊愈为止。

(2)把病鱼放入10—20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的药液或2%一3%的盐水中浸泡10一15分钟后,过洗入池(缸),隔天1次。

(3)严重者在10千克水中,加入100万单位的卡那霉素或8万一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病鱼水浴静养2—3小时,多则半天后换入新水饲养。每天1次,一般2—3次即愈。

◎细菌性烂鳃病的成因及治疗

金鱼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传染快、死亡率高、治疗也比较困难。

[发病原因] 由细菌(黏球菌)引起的称为细菌性烂鳃。

[症状] 鳃丝呈粉红或苍白,继而组织破坏,黏液增多,带有污泥,严重时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软骨外露,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变得暗黑,头部更甚。病鱼往往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死亡率较高。

[发病季节] 终年均可发生,但以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4—10月)为多见。

[防治方法]

(1)利用黏细菌耐盐能力较差的弱点,在每5千克水中投放食盐50—100克,浴洗病鱼5—15分钟。

(2)在每5千克水中溶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片0.1—0,2克,将病鱼浴洗10—20分钟,或用映喃西林或痢特灵全池(缸)泼洒,浸洗数天,更换新水(用药比例为2毫克/升)。

(3)可任意选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中的任何一种抗菌素溶于池(缸)中,用药量为每50千克水中投卡那霉素100万一150万单位;或庆大霉素16万单位;或青霉素80万一120万单位;或链霉素1克;或金霉素3—5克,还可用上述药液以注射器直接喷洗鳃片,效果也较显著。

◎鱼鳔失调症

[发病原因] 金鱼患鱼鳔失调症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一般认为这是由于水温过低,金鱼耐寒力差,尤其遇上严冻使鱼鳔失去调节平衡能力所致。一般鱼体过短、头部长有发达肉瘤或水泡的尾鳍过分平直或反翘的寿星头、狮子头、水泡眼、蝶尾等金鱼品种更易发生此病。

[症状] 病鱼不死不活的侧卧、倒立、甚至腹部朝天、浮于水中或沉于水底,用手触碰病鱼时,暂时又能恢复正常游动,但相隔片刻又会重复出现上述异常状态,有时也能吃食,其生长发育皆明显慢于健康鱼,不过这种鱼一般不会很快死亡。一旦温度逐渐回升,病情可能缓解,甚至可以基本恢复正常。

[发病季节] 一般以深秋和冬季更为多见。

[防治方法]

(1)积极的办法是在入冬前后,把种鱼移入室内或暖房里饲养。如在室外越冬,宜将缸埋人土中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晚上遮盖防冻。

(2).如果是侧卧或沉底的金鱼,可用面盆带水把金鱼捞起,再用小的缝衣针穿上不易腐烂尼龙棉线,一端先穿上一块瓶盖大小的泡沫,然后在金鱼背鳍的前面第2、3根绍条的基底部把缝衣针穿过去,打上2个结,扣牢在背鳍上,上面再把泡沫浮标固定。固定后线的距离不要过长,因过长金鱼仍然可以侧在池(缸)底里。也不要过短,过短金鱼不能下到水的中层,觅食或游动。至于浮标固定的位置要看缸(池)中的水位深浅来决定。总之,以金鱼不可再沉底侧卧,鱼体又能下人中层水中觅食等为宜。只有这样,金鱼能在水中自由游动、觅食,而又不侧卧沉底。

(3)如果是倒立或鱼体上浮,腹部朝天者,可用有机玻璃扣子一粒,大小视金鱼大小而定。具体方法是先把扣子用柔软而不易腐烂的尼龙线固定,再用面盆把病鱼带水捞出来,一面把扣有扣子的2个线头离扣子6一10厘米处打一个结,然后一个人把金鱼捉住,另一个人很快地在齐结的地方把扣子扣挂住金鱼的尾柄上。这样,金鱼放入水中后,倒立的金鱼因尾柄上有了重物就不易倒立了。而游动还是自由的。但这里要说明一点,扣子不能太大、太重,如果太大,过重了,则金鱼拖不动扣子,游动不便。相反,扣子又不可太轻,因太轻了起不到下垂作用,金鱼尾鳍仍要上浮或倒立。

(4)如果是无背鳍的蛋种鱼,患鱼照失调症时,鱼体呈倒立状,则可把病鱼养在浅水中,以控制鱼体倒立,一面提高其水温,以利奏效。

(5)金鱼发生上述现象,是与鱼体过短,尾错过小或往上翻翘,头部特征过于发达等因素也有关。

◎白点病(又名小瓜虫病)

[发病原因]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症状] 每当小瓜虫的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尾鳍或鳃瓣表皮后,这种虫就以鱼的组织细胞为营养,引起组织坏死,形成白色囊孢(即肉眼所见的鱼体出现的许多小白点),故名白点病。严重时,病鱼表现为体表覆盖白色黏液层,体色暗淡,少光泽,懒于游动,腹鳍不畅,单独滞浮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停食少便,鱼体消瘦,呼吸受阻,最后密布白点而死亡。

[发病季节] 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

[防治方法]

(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5)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饲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

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杀死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

@锚头蚤

锚头蚤 属节肢动物,甲壳类,只有雌虫才寄生在鱼体上,长约1厘米,身体似针,头部有复角和两个圆形吸盘,形似铁锚。故又名铁锚虫,往往在病鱼体表红肿发炎处,用肉眼即可找到虫体。

[发病原因]捕捞的红虫中夹带来,或因换水不当造成。

[症状]病鱼表现出焦急不安、少食并消瘦,虫体寄生在鱼体各部位,呈白线头状,随鱼游动。有的虫体上长有棉絮状青苔,被误认为青苔挂在鱼身上,锚头蚤贪食,寄生处鱼体出现不规划的深孔。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夏秋节为最多。

[防治方法]

(1)数量不多时,可用镊子去除,数量较多时,可用高锰酸钾浸洗病鱼,水温15--20度时,用10--20PPM的浓度浸洗1小时,每天一次,3天即可见效。水温高时,应降低浓度。

(2)用1%高锰酸钾涂抹虫体,约30秒后放入水中,每天一次,再用呋喃西林全池(缸)泼洒,水温20度以下1.5-2PPM浓度,20度以上时,达到1-1.5PPM。经过约一周的时间,锚头蚤全部死亡。

◎鱼 虱

鱼虱 身体扁圆,色呈灰绿,略透明,大者形似小臭虫。如2—3天内找不到寄主,就会自行死亡。

[发病原因]此病多数是由于捕捞的红虫中夹带了寄生虫,加上投喂前未经充分漂洗、检查,而直接投入鱼池(缸)或者由于水质不洁、败坏和交叉传染等因素,从而由鱼虱寄生虫直接侵害鱼体所致。

[症状] 一旦金鱼被鱼虱侵害后,鱼体有时会失去平衡,常常出现烦躁不安,时而急游;时而用身子擦池(缸)壁,继则引起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局部红肿溢血溃疡,分泌物增多;严重时,鳞片脱落,水霉等菌乘虚侵入,并发感染,加速鱼体消瘦死亡。

[发病季节] 终年可以发生,但以4—10月更为多见。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即1000千克)用90%的晶体敌百虫0.25—0.5克,溶解后全池泼洒,或者在10千克水中投放90%晶体敌百虫0.5—1克,浴洗病鱼10—15分钟。1周内连续用药浴洗病鱼3—4次。

(2)用3%盐水浸洗鱼体15分钟,利用鱼虱害怕盐的特点,使鱼虱离开金鱼身体,然后放入困好三天以上的新水中饲养。

(3)养鱼用水需多静置、曝晒几天,寄生虫找不到寄主而自行灭亡,从而减少发病率。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防病措施。

(4)漂洗红虫 对捕捞回来的红虫必须仔细检查一下有无寄生虫或其他害虫及虫卵,并要严格漂洗干净后才可投喂金鱼。这也是预防和减少鱼病发生的积极方法。

◎打粉病(俗称白衣病)

[发病原因] 这是由于嗜酸卵甲藻侵入鱼体而引起的—种疾病。

[症状] 病鱼早期出现不像以往抢食,食欲减退,精神呆滞,腹鳍不畅,很少游动,似乎伯冷,常集聚在池(缸)角落里,体表黏液增多,背鳍、尾鳍和腹鳍先后现白色小点,粗看与白点病相似。继之,白点逐渐蔓延到尾柄、身体两侧,头部及鳃内等处,最后白点相接重叠,周身好似穿了一层白衣的样子,故得名。最后,鱼体逐渐消瘦呼吸受阻导致死亡。

[发病季节] 一般在早春和秋、冬季节好发生。

[防治方法]

(1)提高池水的酸碱度 其方法是取0.5一l克生石灰,溶于50千克水中充分搅拌,待充分溶解沉淀后将溶液泼洒全池(缸),使池(缸)中的酸碱度调节到pH为8左右。

(2)成鱼可用2%一3%的食盐水涂洗全身,清水过洗后入干净嫩绿水静养,隔天1次,数次即可见效。

(3)早期处理 在发现鱼病早期,可把金鱼养在嫩绿水中按每12.5千克水中投放青霉素40万一80万或庆大霉素8万一16万等抗菌素药物,停食或少食,多晒太阳杀菌也有一定疗效。

◎表皮增生症

[发病原因] 主要由于皮肤上皮细胞受病毒感染引起的。

[症状] 病鱼患处的上皮细胞异型增殖,局部呈乳白色,并显著地增厚,形成白色衣样。

[发病季节] 一般在春季、黄霉季节及晚秋多见。

[防治方法] 目前对此病毒的防治方法尚在探讨研究之中。使用红霉素全池泼洒,比例为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注:药量还要视鱼体大小、水温、病情、季节等条件加减),有一定效果。

一般鱼类均有一种透明的分泌黏液,这种分泌物对鱼体本身是起到了保护作用,它可减少对鱼的侵袭。

但当金鱼局部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初期时,它的分泌物往往也会增加的。特别是一些头部有发达肉瘤的金鱼在肉瘤间隙中,容易产生一种白色分泌物,有的较稀薄,有的像厚脓样,这种现象往往多见于早春和秋季鱼病好发季节。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就要进一步检查患处有无炎症和寄生虫害,以便对症下药。

饲养过程中往往在金鱼肉瘤间隙中,会出现有白色乳状物,有的金鱼饲养前辈称这种白色乳状物为“发头”。这种白色乳状物的产生没有传染性,用棉签轻轻一擦或一压挤就可以擦去,然后涂上一点红汞就好了。

为此,当你看到鱼体上有白色乳状物时,特别是头部肉瘤间隙中的白色黏状物,应仔细观察局部有无炎症,结合观察鱼的活动,食欲和鱼便是否正常等情况,不要草率用药。如果没有什么病变,鱼的活动、食欲和鱼便均属正常,则只要用点红汞涂擦几次就会好的。千万别盲目用药,尤其有毒性的药物,更要慎用。

◎寄生虫性白内障

[发病原因]一种复口吸虫的囊蚴,寄生在龙睛的眼睛上。

[症状]龙睛的眼睛晶体混浊,呈乳白色,严重时失明,病鱼可以存活一段时间,靠嗅觉觅食。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都可见,一般寄生于1龄以上的龙睛品种。

[防治方法]没有太好的治疗办法。:P

◎寄生虫性烂鳃

常见的寄生虫有指坏虫、车轮虫、黏孢子虫和鳃霉菌、绿藻等寄生在鳃上,会引起烂鳃病。

[症状] 病鱼精神呆滞,少食,甚至停食,体色变得暗黑、头部更甚,鳃盖不能闭合,鳃丝充血,多黏液,鳃瓣上充满着许多形式和大小不规则轮廓清楚的孢囊,妨碍金鱼的呼吸,致使金鱼呼吸困难,缺氧死亡。

[发病季节] 以夏秋(约4一10月)为多见。

[防治方法]

(1)初期可用2%一3%的食盐水在患处涂擦,冲洗鳃部或把病鱼放人浴洗5—15分钟。

(2)在5千克水中加硫酸铜0.04—0.05克,把病鱼浴洗10—15分钟,然后用新水过洗后再人池(缸)内饲养,隔天1次。或者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全池泼洒。

(3)在5千克水中投放0.3克晶体敌百虫,把病鱼浴洗10—15分钟。

(4)当引进新水时,让新水静置、曝晒2—3天,待虫找不到寄主自行死亡后,再放养金鱼。

◎三代虫

三代虫的病原体是中型三代虫、细锚三代虫和秀丽三代虫。由于体内有二代胎儿,所以称之为“三代虫”。

[发病原因]此病多数是由于捕捞的红虫中夹带了寄生虫,加上投喂前未经充分漂洗、检查,而直接投入鱼池(缸)或者由于水质不洁、败坏和交叉传染等因素,从而由鱼虱寄生虫直接侵害鱼体所致。

[症状]病鱼瘦弱,初期极度不安,时而狂游,时而急剧侧游,在池(缸)边撞擦,企图摆脱虫体的侵犯,继而食欲减退,游动缓慢,导致金鱼大批量死亡。

[发病季节]最适宜的温度为20度,春季最为流行。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即1000千克)用90%的晶体敌百虫0.25—0.5克,溶解后全池泼洒,或者在10千克水中投放90%晶体敌百虫0.5—1克,浴洗病鱼10—15分钟。1周内连续用药浴洗病鱼3—4次。

(2)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水温10-20度时,浸洗30分钟,20-25度时,浸洗15分钟,水温25度以上,浸洗10分钟。

◎竖鳞病

[发病原因] 关于竖鳞病的原因,目前说法尚未统一。一般认为是由于细菌(小型点状极毛杆菌)感染引起的内部疾患。也有人认为血吸虫寄生在血液循环系统中,虫卵堵塞鳃微血管或肾脏血管以致出现腹腔积水,产生竖鳞,故名竖鳞病。又名松鳞病、炸鳞病。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发生这种立鳞现象,也许和水质不良或金鱼鳞间的淋巴液因细菌感染发炎有关。

[症状] 一般病鱼两侧鳞片向外炸开,表皮粗糙,粘液分泌较少,鳍基部组织发炎充血,水肿,腹部膨胀,重则死亡。

[发病季节] 此病一般以冬、春两季为多见,好发成鱼,但传染率不高,很少见大批鱼感染患病。

[防治方法]

(1)可用2%的食盐和3%小苏打混合液浸洗病鱼10一15分钟,然后放入含微量食盐(约五千分之一至一万分之一)的嫩绿水中静养。

(2)在5千克水中投放0.2克呋喃西林,把病鱼浴洗10—20分钟,隔天1次。或用呋喃西林全池泼洒,水温20℃以下,按每立方米水体用1.5—2克,水温是20℃以上,用1.0一1.5克。轻者2—3周痊愈。重者月余见效。

(3)在25千克水中投放40万一80万单位青霉素或100万单位卡那霉素,每1—2周换水,重新投药,精心饲养,坚持用药结合晒阳,有一定的疗效。

(4)按0.2毫克/升畜用红霉素全池泼洒。

◎黄乳泡病

黄乳泡病是水泡眼金鱼常见病之一,也是这个品种独有的一种疾病。

[发病原因]黄乳泡病主要是泡内的淋巴液受到某些细菌的感染或者由于外伤引起了泡壁充血、发炎感染而引起的。

[症状〕 两泡或单泡由半透明的变为乳白色或脓黄色。轻的可以自愈。但严重的,患泡能溃破或萎缩,有损观赏。

[发病季节] 此病以夏、秋季为多见。

[防治方法] 保持水质清洁,在换水、捕捞等过程中小心操作,对年老、泡形大的种鱼宜用勺子带水捕捞或双手捧捞。

放稀饲养密度。发病初期可用氯霉素眼药水搽擦患泡或用小针头抽取患泡脓液,注入少量青霉素、庆大霉素或氯霉素眼药水,然后放在撤绿水中静养,可收到一定效果。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

[发病原因] 这是一种真菌性皮肤病。一般常因鱼体皮肤外伤后水霉及绵霉菌乘虚侵入,寄生在鱼体诸鳍伤口或败坏的鱼卵上的一种鱼病。

[症状] 每当金鱼受水霉菌的侵入感染后,肌肤组织溃疡、黏液增多,并出现像旧棉絮样的灰白色菌丝体,这就是我们肉眼可看到的一块块白色绒毛,这种绒毛状菌丝体寄生在鱼体患处后,逐渐伸入肌肉,吸取鱼体内的养分来营养自己,从而使病鱼慢慢出现焦躁不安或呆浮懒游,食欲减退,最后常因衰弱死亡。

[发病季节] 终年可以发生,尤其早春、晚冬及阳光不足,阴雨连绵的黄霉季节更为多见。

[防治方法]

(1)在50千克水中投放孔雀石绿0.3克,将病鱼浴洗10—20分钟,然后用棉签轻轻擦菌丝,见能脱落即可。

(2)成龄病鱼,可局部用镊子除去水霉菌丝然后再用红汞或5%一10%孔雀石绿涂抹伤口,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3)在5千克水中投放映喃西林0.1克或食盐50一100克,将病鱼浸洗10—20分钟,再将病鱼换入每5千克水溶有0.02克呋喃西林的浅水中过夜,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4)除注意操作避免擦伤鱼体外,在发病季节,特别:是霉雨季节里,鱼池(缸)水中可以放入微量食盐(万今之一),有预防效果。

◎烫尾病

[发病原因] 金鱼的烫尾病在新水中不易发生,在室内更不会发生,而在浓绿水中金鱼的尾鳍上,容易发生气泡,其原因是由于在炎热的夏季,阳光强烈照射,使池(缸)内水温偏高,浓绿水中的藻类植物生长旺盛,其光合作用很盛,常能使水中溶氧量达到饱和状态,因而在池(缸)壁的青苔上会不断产生气泡。这时,常常由于投喂饲料过迟或不足(尤其接近中午才投食,更容易发生此病),使鱼不停地游动,四处觅食,水中气泡就会不断粘附到金鱼尾鳍上。另外,如果在中午烈日下捕捞金鱼,也容易使水中气泡上升,飘粘到金鱼的鳍条上,从而使得金鱼尾鳍全部浮于水面上,头部向下,腹部朝上,再经烈日曝晒,致使尾鳍组织受伤,毛细血管充血,患上烫尾病。

它没有传染性,死亡率并不高。但是,多次患过烫尾病的金鱼,往往会使尾鳍溃烂,残缺变短,影响其观赏价值。

[症状] 病鱼因诸鳍,尤其尾鳍下面附着许多小水泡,因而把鱼托浮于水面,鱼体呈倒立状,病鱼很难潜入水中平衡游动。严重时,尾鳍充血、溃烂,甚至交叉感染并发水霉病等,造成死亡。

[发病季节] 此病好发于夏季及早秋。

[防治方法]发现烫尾病鱼时,不要惊慌。如果病鱼多,则可以换人等温新水中,即使当时鱼尾仍有气泡,经一夜即可痊愈。如果有少数鱼烫尾特别严重,发现有的鱼尾溃烂时,可用红汞搽擦患处,每1—2天1次,清水洗过后再入原池(缸)静养。

◎萎瘪病

[发病原因] 金鱼患萎瘪病的原因很多,一般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当,或者是患过某种鱼病,使消化、吸收器官受了损伤。

其次,是由于幼鱼阶段饲养的密度过密,饲料供应不足,环境太差,经常缺氧浮头,造成营养不良,发育不充分,后天失调,所以,不易养肥,行家称这种鱼为“嵌头鱼”。

另外,该病多见于夏季,这时池(缸)中水的温度偏高,在换水过程中随意将水温较低的新水冲击鱼体,使金鱼急剧受寒,引起金鱼内伤,也可能致使金鱼患萎瘪病。

[症状] 患病初期出现食欲减退,懒于活动,体质虚弱,容易缺氧,久浮水面等现象,色体干瘪、枯瘦,头大尾小,背似刀刃、活动迟钝,体色发黑,俗称鱼瘦病,久则容易死亡。

[发病季节] 终年可以发生,但一般常以春、夏季为多见。

[防治方法] 金鱼患萎瘪病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为此,要防治金鱼患萎瘪病应从加强饲养管理着手,首先要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增加营养,特别在仔鱼、幼鱼阶段,要尽量保证投喂足够的活红虫,抓住金鱼的早期发育。

◎金鱼中暑与闷缸

[发病原因]

(1)中暑 通常是盛夏炎热季节午后多发。其主要原因多数是没有及时盖帘遮荫,致使水温过高,从而降低了水中的溶氧量,致使鱼苗和成鱼忍受不住高温、烈日的刺激和缺氧而引起的昏死。

(2)闷缸 通常是天气闷热,气压偏低,水温较高,又遇上阵雨和暴雨,使池(缸)内水温急剧变化,造成池(缸)内上、下层水迅速对流,池(缸)底粪便、污物上升,致使金鱼上下不得安宁,尤其在夜间绿藻不行光合作用时,和鱼一起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金鱼缺氧,久浮水面,脱力而死。

[症状]一中暑或闷缸的金鱼开始出现呼吸急促,呈困难状态,体色逐渐变淡、浅,有的嘴巴周围或诸鳍的毛细血管充血,久浮水面,直至失去知觉昏死或脱力而死。

[发病季节] 中暑和闷缸多发于炎夏的午后或夜间。尤其是闷热天气更易发生。

[防治方法]

(1)盛夏酷暑天,每天上午9时左右就应盖帘遮荫,避免烈日曝晒,引起中暑。

(2)在雨来临前,要抢先做好清除池(缸)中污物工作。适当注入新水。雨过后,特别是雨前未吸除池(缸)污,雨后要立即吸去池(缸)底陈水(约总水量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注入新水,防止闷缸。对浮头严重的池(缸),可根据情况彻底换水抢救。尤其对稀有的珍贵品种的种鱼更要加强夜间巡视,增设增氧泵。

参考资料:

养的鱼老是无缘无故就死了,怎么办?

观赏鱼无缘无故死亡的最大凶手就是鱼病,而观赏鱼感染疾病的原因,无非就以下这 4 种因素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和鱼自身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其实环境因素会影响观赏鱼健康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温、水质等。

(1)水温

鱼是变温动物,也就是冷血动物,它们体内没有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体温会顺应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但是鱼对水温的变化很敏感,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观赏鱼的生长和生存,而且它们应对水温突然改变的能力极差。当水温急剧升高时,观赏鱼的代谢速率也会随之快速上升,同时对氧气的需求也在不断升高,但是此时水体中的溶氧量却在减少(温度高溶氧量就低)。此时有可能导致观赏鱼缺氧,并使行为发生改变,比如丧失平衡感、食欲下降,严重的还会造成机体损伤、感冒、抗病能力减弱,甚至直接死亡。当水温急剧下降时,观赏鱼的代谢速率也会随之快速下降,体温也一样随之降低,如果水温较低时观赏鱼产生的热能可能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且可能使红细胞变性,导致丧失携氧能力,造成观赏鱼呼吸困难。总之,不管是温度急剧升高还是急剧下降,对观赏鱼都是不利的,严重的会直接致死。不同种类的鱼对水温要求不一样,因此我们混养观赏鱼的时候要挑选适宜温度相差不多的鱼。换水的时候,新旧水温要保持平衡,最多控制在 1~2℃,超过 3℃ 就有可能引起鱼死亡。当你的鱼缸里有鱼不间断的死亡,首先可以先想想近几天温度有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主要是换水的时候有没有控制好温差,这样好判断病因或死因。

(2)水质

鱼是生活在水里面的,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观赏鱼的健康和生长。能影响水质好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酸碱度、溶解氧、透明度、氨氮、有机盐等理化指标。当然了,水温也是影响水质好坏的一个因素。每种观赏鱼对水质的要求不一样,只要在适宜的范围内,观赏鱼的生长发育都良好,但是水质环境一旦变差,就很有可能导致观赏鱼生病或者死亡。比如氨氮含量超标,或者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就可能使鱼接连不断的死亡,严重时,会是急性中毒死亡,我们从鱼缸和鱼体甚至观察不出什么原因。此外,换水时新旧水的酸碱度和硬度如果骤变,也很有可能导致观赏鱼发生机体损伤、免疫力减弱,甚至直接死亡。当水温没问题,而鱼又接二连三死亡的时候,可以测一下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

二、生物因素

这是引起观赏鱼感染疾病的主要因素。我们将致使鱼体生病的生物统称为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当然也包括一些原生生物,水螅、水生昆虫甚至藻类等。一般来说,由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比如细菌性败血症、真菌感染的水霉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通常传染性疾病会有较明显的体表特征,用肉眼就能观察到,发病早期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到了中期要治疗就相对有点难度了。寄生虫病的特点是发病速度和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对较低,但是这是建立在早发现早治疗,并且治疗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比如白点病,如果发现得早,结合水温和药物治疗,不难治愈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但是如果没有加热棒又没有备用治疗的药物,拖个几天也许还不会死,但是要再治疗就难了。

三、人为因素

主要是操作不当的机械性损伤和喂食不当的营养性疾病。

(1)操作不当

比如换水、清洗、捕捞的时候,操作不当使鱼跳出来或碰到沉木、石头等,导致鱼鳞脱落或鱼鳍受损或鱼体出血等机械性损伤。这样的鱼很容易感染疾病,水体中的细菌、真菌、霉菌或寄生虫会通过伤口侵入鱼体,比如水霉病、烂鳃病等通常就是通过这种途径感染的。此外,新买的鱼和水草等可能带有病原体,如果没有经过消毒检疫就放入鱼缸,经常会因此把病原体和害虫带入鱼缸,危害到其他鱼的健康。比如新引入的鱼很容易感染白点病,水草上经常会附带螺卵或虫卵。

(2)喂食不当

喂食不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喂过多或过少、饲料品种单一和饲料腐败变质。喂食过多会导致观赏鱼消化不良,从而引发肠炎病,特别是像锦鲤和金鱼这样没有胃的观赏鱼。喂食过少则可能导致观赏鱼变瘦、体质衰弱、免疫力下降等。长期喂食单一品种的饲料会导致观赏鱼某些营养成分缺乏,这样就容易患营养性疾病。比如缺乏蛋白质会引起观赏鱼萎瘪病;缺乏钙、磷等矿物质时会导致观赏鱼软骨病、弯体病等;缺乏维生素C时会导致观赏鱼出现脊椎弯曲症等。

四、观赏鱼自身的因素

有些观赏鱼,特别是新引入的,可能无缘无故就死了,水温水质这些都很正常,鱼体也看不出什么毛病来。这种很有可能就是自身的原因,比如年老体衰寿终正寝。通常来说适当运动的人往往比缺少运动的人来得健康点,而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的免疫力也会有所下降,观赏鱼和我们人是一样的,它们的自身健康状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鱼更强壮更健康,有些鱼则较瘦小较虚弱。观赏鱼的鳞片、皮肤及黏液等可以抵抗病原体入侵,体表无损健康的鱼,病原体是很难侵入鱼体的。但是,当鱼比较瘦小虚弱或者年老体衰时,鱼体的免疫力比较低,吞噬细胞和白细胞就会很难阻挡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局部的病变会慢慢扩大,当超过鱼体的承受能力时,会导致发病死亡。

观赏鱼死了是什么原因

观赏鱼死亡的原因 1.水质的污染。而且如果有油污会漂浮在水面,导致缸体鱼外界的空气隔绝,从而使得鱼会缺氧死亡。2、水箱内的水温忽冷忽热,而且温差特别大,特别是冬天。3、鱼食的投喂量不适当,往往阴雨天喂多了而导致鱼死亡。4、有些新手养鱼朋友会用活食喂观赏鱼,这种做法不提倡,因为可能会导致观赏鱼的肠道消化系统出现问题。还有烂尾病,该病是由粘球菌感染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鱼尾鳍扫帚状腐烂。

关于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和观赏鱼生病的外界因素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cwyz/22733.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