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现代牧业公布2022年度业绩,调整后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2.7%,现代牧业在哪上市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现代牧业公布2022年度业绩,调整后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2.7%,以及现代牧业在哪上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关于2022年 新乳业打算这样干!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现代牧业公布2022年度业绩,调整后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2.7%,以及现代牧业在哪上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关于2022年 新乳业打算这样干!

关于2022年 新乳业打算这样干!近年来,在低温乳品市场具有一席之地的新乳业在其召开的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暨品牌发布会上,对外公布企业将在2022年的一些发展重要举措及目标。

“2022年将力争实现20%的收入增长,净利润也将进一步增长。”这是新乳业董事长席刚主体发言时着重指出的目标。

若想实现这一目标,新乳业又有何计划?

首先是持续“低温优先、鲜酸双强”。回顾2021年发展,新乳业主营鲜奶业务市占率跻身前三,营收也增长35%,不少高端低温鲜奶产品增长近50%。在这一亮眼的业绩鼓舞下,新乳业对2022年充满了信心。当然,也少不了新乳业在技术、奶源、创新等多方面下的苦功。

据悉,新乳业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控糖领域的活润晶球、初心零糖,口感创新的气泡酸奶,还有具有地域特色的乳制品:千岛湖牧场、塞上牧场、云南心花怒FUN等,都给足了消费者不一般的体验及营养。

同时,近年来随着奶价上涨,伊利、君乐宝、飞鹤等乳企为了保障奶源供应,以及产品价格不受影响,伊利等企业纷纷布局上游奶源建设。新乳业为了加强对上游奶源的把控,也做了一系列动作:通过入股现代牧业、澳亚牧场以及自有牧场的建设,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提供优质奶源保障。

其次是数智慧融合的深度布局。这一布局涵盖了营销及生产。据了解,新乳业通过全面上线LIMS质量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质量管控数据共享、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分析及智能化决策、并将逐步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在营销方面,新乳业通过线下场景+线上公域和私域结合,实现用户触达与裂变,形成用户全周期智能化运营。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的全渠道消费者营销平台“鲜活GO”切入DTC生鲜平台。目前,新乳业数字化会员已突破1000万。

在发布会重磅环节,新乳业在“鲜+活”的方向指引下,发布极致创新产品——“味蕾游记”、“活润益食无幽”等多款产品,利于企业继续深耕低温乳品市场,拓宽产品矩阵。

新乳业董事长席刚表示,2022年一季度新乳业收入、净利润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增长;二季度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依然保持一个比较好的成长趋势。

相信在这一系列目标及举措下,新乳业2022年一定会有更蓬勃的发展!

2年后猪价跌至5元?生猪产能过剩论后,站在风口的猪还能飞多久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上半年的黑天鹅,也无法阻挡A股猪企的增长势头,头部养猪企业更是赚得盆满钵满。据相关数据显示,A股五大猪肉股即牧原股份、新希望、温氏股份、正邦 科技 和天邦股份,今年上半年都业绩爆棚,再次起飞。

从营收规模来看,新希望2020上半年总营收达446.96亿元,位居榜首;温氏股份上半年年总营收达359.68亿元,位列第二;牧原股份上半年年总营收达210.33亿元,位于排行榜第三。

从净利润来看,牧原股份利润总额高达107.84亿元,同比增长7026.08%,成为当之无愧的猪肉一哥;温氏股份利润总额为41.53亿元,同比增长200.33%;新希望以31.64亿元位于第三,同比大增102.57%。

即便是前五开外的唐人神,其营收也令人艳羡不已。

据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唐人神每头猪平均盈利1938元,受猪价波动影响,二季度平均每头猪盈利仍超过1500元。1-6月,唐人神在每头猪身上盈利1685元。

养一头猪可赚近2000元,也难怪外界对“小香猪”一直都是虎视眈眈。

在利润驱使下,不少养猪大户瞄准了今年中小养猪散户退出的时机,以扩张自身养猪规模。

天邦股份7月9日宣布,为抓住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拟在江苏、安徽、广西、河北、山东等地建设生猪养殖项目及配套项目,包括建造(含改造)西式母猪场12个、公猪站2个、育肥场(培育场)12个,合计26个项目。

牧原股份7月18日宣布,拟以自有资金出资设立涡阳牧原、台儿庄牧原、姜堰牧原等子公司。

新希望8月31日宣布,拟通过全资子公司西藏新好 科技 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设立新希望猪育种有限公司。

暴利之下,就连风牛马不相及的水泥企业也来凑热闹,实现“跨界养猪”

8月17日,湖北中新开维现代牧业有限公司(简称:中新开维)年产6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开工典礼在湖北世纪新峰雷山水泥厂区内隆重举行。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单体26层高的生产大楼及附属建筑,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建成后年出栏生猪量可达60万头。

盖26层高楼养猪,作为一个外行,中新开维怕不是在开玩笑?

万万没想到,这样的光景之下,猪肉概念股却迎来了全线暴跌。

9月7日,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全线收跌。其中天邦股份和正邦 科技 跌停,唐人神、新希望等4家跌幅超8%,牧原股份、天康生物、傲农生物等纷纷跌超5%。

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看空是养殖股暴跌的导火索。

9月4日收盘后,陶一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大养猪企业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而中国猪肉消费仅6.5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或将面临一场灾难。到2022年,国内肉价将跌到10块(注:一公斤)。我更悲观,届时肉价跌到4-5块都是完全可能的。”

除唐人神董事长外,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也曾公开表示对猪价的担忧。

5月18日,刘永好曾公开发声,表示2021、2022年会出现供给过剩的情况,价格甚至会跌出成本线。

9月2日,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再次表示,相信到明年中期以后猪肉价格逐步恢复到正常价是有可能的。

董事长们在敏感的位置动了动嘴,那只蝴蝶张开了翅膀,飞天神猪被吹得摇摇欲坠……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的“生猪产能过剩论”发布后,站在风口的猪还能“飞”多久呢?

现代牧业公布2022年度业绩,调整后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2.7%,现代牧业在哪上市  第1张

17家乳企中报透视:行业暗流涌动,伊利蒙牛千亿目标谁先达阵?

中国乳制品行业的竞争格局未有太大变化,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两大头部公司的竞争态势依然胶着,不过伊利股份头部地位更趋稳固,且更有机会率先达成千亿营收目标。而众二三线乳企在勉力前进的同时,也力争在细分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投资时报》研究员 周运寻

2019年上半年,乳业公司陷入多事之秋。

因拖欠奶款,科迪乳业(002770.SZ)已遭深交所多次问询且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光明乳业(600597.SH)南京分公司近日亦被曝出存在向送奶工“压奶”的情况。而近年来业绩高速增长的澳优(1717.HK)则被做空机构“狙击”,行业双寡头之一的蒙牛乳业(2319.HK)亦与君乐宝分道扬镳。

暗流涌动之下,中国乳制品行业的竞争格局仍未有太大变化,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业两大头部公司的竞争态势依然胶着,众二三线乳企勉力前进的同时,也力争在细分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2019中报季披露结束,《投资时报》研究员查阅A股及港股17家主要乳品企业财务数据注意到,相较于蒙牛,伊利的头部地位更加稳固,无论在营收、利润、销售费用还是净资产收益率方面,伊利的领先趋势均非常明显。而二线乳企在诸如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销售费用占总收入比例等指标上则呈现出较好状况。

于“2020年达成千亿营收”是伊利及蒙牛双双放出的豪言。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鉴于伊利股份市场份额、营收利润持续高速增长,进可攻退可守,其大概率将先于蒙牛实现千亿目标。

一线恒强 二线追赶

2019年中报情况显示,中国乳品行业前三名依然被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占据,且三家公司半年度营业总收入均超百亿元,分别实现450.71亿元、399.48亿元及110.90亿元,总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84%、15.60%及3.36%。

三元股份(600429.SH)、澳优、新乳业(002946.SZ)、现代牧业(1117.HK)2019上半年总营收均超过20亿元,分别实现41.73亿元、31.53亿元、27.10亿元、25.74亿元,雅士利国际(1230.HK)、贝因美(002570.SZ)、中国圣牧(1432.HK)则分别以17.54亿元、12.96亿元、12.01亿元营收紧随其后,位列超10亿元梯队。

而皇氏集团(002329.SZ)、天润乳业(600419.SH)、妙可蓝多(600882.SH)、中地乳业(1492.HK)、燕塘乳业(002732.SZ)、科迪乳业、庄园牧场(002910.SZ)总营收分别实现9.83亿元、8.23亿元、7.14亿元、7.06亿元、6.99亿元、6.35亿元及3.97亿元。

尽管2019年上半年除皇氏集团外的其他16家乳制品企业均实现正向增长,但若拉长时间轴观察近三年指标可以发现,能够连续实现半年度超10%营收增速的乳企只有三家,除去前述提到的伊利股份外,澳优及天润乳业是另外两家公司。

在羊奶粉领域较为领先的澳优近年来营收增长迅速,2017年至2019年半年度总营收增速分别实现35.73%、52.35%及21.44%。或因如此快速的增长,今年8月该公司受到沽空机构Blue Orca Capital连续两次狙击。8月15日首份沽空报告发布后,澳优乳业股价直挫20%。此后该公司紧急停牌并三发公告予以澄清,其股价也有所回升,截至9月9日,澳优乳业收于12.24港元/股,较首轮被沽空当日上浮26%。

此外,新疆乳企天润乳业总营收增速也连续多年超过10%,不过38.42%、20.47%、13.42%的半年度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其营收增长略显疲态。

从净利润方面来看,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以一骑绝尘的方式将其他乳企远远甩在身后,二者半年度净利润分别实现37.81亿元、20.77亿元,排名第三的光明乳业半年度净利仅实现3.67亿元,三元股份则为1.84亿元。从前两强来看,伊利股份的利润仍高出蒙牛乳业近一倍,不过这一趋势已有所收窄。

销售毛利率方面,两强的领先优势则没有那么明显。仅从2019年上半年来看,澳优、贝因美及雅士利国际的销售毛利率均40%以上,分别达到52.07%、51.49%及44.01%,蒙牛乳业、伊利股份、中国圣牧、燕塘乳业、新乳业也均维持在39.09%、38.12%、37.02%、34.88%、34.16%的高位。

销售净利率上,2019年上半年科迪乳业、燕塘乳业、天润乳业、伊利股份、澳优相关指标均超过8%,分别为12.66%、9.90%、9.79%、8.49%、8.08%。

乳制品行业素来都是营销及促销竞争最为胶着的市场,越是头部公司越能够发挥其规模效应。从2019年上半年销售费用来看,蒙牛及伊利的相关指标均超百亿元,光明乳业和三元股份的销售投入也达到超10亿元级别。

在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例方面,总营收大幅落后于伊利的蒙牛自2011年开始逐渐加大费用投入力度,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例均超过28%,而伊利也始终保持着25%左右的销售投入比例。

不过,贝因美及雅士利国际的该指标要远高于伊利及蒙牛,贝因美2017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分别为51.55%、36.13%及43.66%,雅士利国际该指标亦分别高达50.66%、37.97%及35.07%。二者的半年度销售费用投入均在5亿元上下浮动。

净资产收益率方面,伊利股份则再度占据头名,2017年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68%、13.89%、14.18%,成为连续三个年度该指标超过10%的唯一乳企。

伊利大概率率先实现千亿目标

观察17家乳企半年度数据可以注意到,整体来看,乳业行业市场格局未有太大变动,伊利股份持续巩固其乳业市场当之无愧的领军者地位,无论从营收、利润还是未来成长空间来看,都拥有着其他公司难以匹敌的强大竞争力。不过,蒙牛乳业的强势追赶亦不容小觑,二者又均提出2020年实现千亿营收的目标,当前状况下,谁将率先达阵?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伊利股份实现营收450.71亿元,净利润37.98亿元;蒙牛乳业实现营收398.57亿元,净利润20.77亿元。营收方面,二者相差超50亿元;盈利方面,二者相差近一倍。而从细分业务来看,伊利股份亦全面领先。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蒙牛乳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液态奶和奶粉两大业务的带动,其液态奶业务收入实现331.1亿元同比增长14.4%,奶粉业务实现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43.8%,而冰激凌业务收入达21.9亿元,同比下滑2.4%。同期,伊利的“金典”“安慕希”“畅轻”“每益添”“Joy Day”“金领冠”“巧乐兹”“甄稀”“畅意100%”等重点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均高达30%。同时,新品销售收入占比17.4%,较2018年提高2.6个百分点,电商业务同比亦增长31.94%。

有分析显示,蒙牛乳业今年上半年营收大幅增长得益于其强势促销策略。蒙牛新任总裁卢敏放于2016年9月正式上任后开启了全新改革措施:修复毛利率、提升品牌力、加强渠道下沉、弥补大单品短板。2017 年以来蒙牛毛利率持续修复,品牌力和渠道补短板方面也已有成效。

不过,对于蒙牛来说,与伊利收入差距的弥补将是一场旷日之战。

一方面,伊利渠道网络更为细密。较早实施多级分销模式的伊利,截至2019年6月常温液态奶的市场渗透率为83.9%,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其中,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为86.2%,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伊利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布局更为完善。从雀巢等国际乳制品巨头的经验看,国际化是一家企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而以新西兰为主的“全球资源”网,以欧美为主的“全球创新”网,以东南亚为主的“全球市场”网,已经为伊利的国际化策略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伊利股份来说,计划到2020年达到全球乳业五强,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意味着伊利的乳业收入要超过包括Fonterra(恒天然)、FrieslandCampina(荷兰皇家菲仕兰)、Arla Foods(丹麦欧世)和Saputo(加拿大萨普托)在内的全球领先乳制品企业。而从今年上半年超450亿元营收来看,伊利股份2019年全年实现900亿营收应是大概率事件,在此基础上,2020年实现1000亿元目标可谓行稳即至。

相比于伊利的从容,蒙牛则显得有些紧迫。从蒙牛乳业上半年不足400亿元营收角度来看,要实现千亿目标,其2019及2020年的年度复合增长率需要在20%以上。这对蒙牛来说难度不小,更何况在失去君乐宝的情况下。

2010年,蒙牛耗资4.7亿元收购君乐宝51%的股权,至2018年,君乐宝实现营收130亿元。这其中,君乐宝为蒙牛贡献66.3亿元营收、3亿元净利润,这两项分别占到蒙牛总营收和净利润的10%左右。

而近日蒙牛已宣布作价40.11亿元出售君乐宝51%股权,交易完成后蒙牛不再拥有君乐宝任何股权。在失去君乐宝助力的情况下,蒙牛乳业要在2020年实现千亿目标,难度更趋加大。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君乐宝脱离蒙牛后会对蒙牛的营收带来影响。目前国内乳业竞争两强的格局已经形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蒙牛要实现营收千亿目标,除了靠内生增长,行业并购等也是重要途径。

比亚迪高级产品工程师有股份吗

比亚迪宣布了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总人数不超过12,000人。员工持股计划将通过非交易过户等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受让公司拟回购的公司股票,受让价格为0元/股,参与对象无需出资。

比亚迪发布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

根据规划,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参与对象应符合下述标准之一:1、公司的职工代表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比亚迪集团的中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员工。

本次派股采用自愿参与、 风险自担的原则,不存在以摊派、强行分配等方式强制员工参加的情形。

本次共分配股票不超过7,904,631股

参与本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包括公司职工监事王珍、唐梅及高级管理人员李柯、廉玉波、何龙、刘焕明、罗红斌、王传方、任林、王杰、何志奇、周亚琳、杨冬生、李黔共14人,以及其他员工不超过11,986人。本员工持股计划涉及的标的股票数量不超过7,904,631股。

4月18日晚,比亚迪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比亚迪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期为6.5亿-9.5亿元,同比增长174%-300%。

比亚迪一季度净利润猛增

比亚迪方面表示,2022年第一季度,尽管面临宏观经济下行、疫情散发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但新能源汽车行业总体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在第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86,329辆,同比大幅度增加422.97%。

比亚迪汉EV

比亚迪表示,其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带动盈利大幅改善,并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盈利压力。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受行业需求疲弱影响,导致产能利用率偏低,该业务板块盈利受压。

火锅企业沦陷:小龙坎停业整顿,海底捞、呷哺呷哺净利下滑90%

继海底捞(06862.HK)发布盈利警告表示,预期截止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利润相较于其截止2019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净利润约23.47亿元下降约90%之后,又一家知名火锅连锁机构“告急”了。

3月4日,呷哺呷哺(00520.HK)发布盈利警告表示,预期截止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较截止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下降约9.5%,预期截止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将录得纯利介于1000万至2000万元之间,而截止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则录得纯利约2.9亿元,这也意味着2020年呷哺呷哺净利降幅将在90%以上。

对此,呷哺呷哺方面解释称,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中央及各地政府陆续实施的预防措施以及消费场所限制对于呷哺呷哺2020年1月以来的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影响严重的湖北、北京以及东北地区,而呷哺呷哺超过40%门店位于上述地区。随着疫情在下半年好转,呷哺呷哺经营情况也随之好转,展现出快速恢复能力。

“本集团一直密切检视门店的经营状况并不时调整业务策略,以减轻疫情的影响,未来会根据市场状况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开设新门店,持续推进门店网络扩张,同时采取多项措施控制租金及各项经营成本。”呷哺呷哺方面表示。

可见2020年,对于火锅企业来说,是一个重灾之年,知名连锁火锅机构业绩下滑十分严重,加上小龙坎使用地沟油,大幅挫伤了消费者的信心。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1年3月15日,小龙坎南京、苏州多家门店,使用扫帚捣制冰机后用来盛黄喉毛肚,并提到,后厨应聘不看 健康 证;许多菜品不清洗,上桌前喷水“加工”;发芽土豆削削接着用;碗筷清洗仅30秒,在消毒机里“走过场”等多种乱象。

对此,业界人士告诉《五谷 财经 》,这不仅会影响小龙坎的发展,也会进一步损害火锅行业的声誉,短期内,火锅行业都将埋上一层阴霾。

疫情冲击火锅巨头业绩普降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作为我国火锅餐饮行业龙头的海底捞,也于近日发布盈利预降警告,显示其2020年全年净利下降幅度在90%左右。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包括火锅在内的整体餐饮行业均造成了较大影响。防疫措施下,门店停摆、就餐人数分流限制叠加职工薪酬、防疫开销、门店租金等成本压力,严重影响餐饮企业的利润水平,但这种冲击主要集中在上半年,2020年下半年随着疫情逐步有效控制,火锅作为餐饮行业中最大最热的细分品类也率先恢复,呷哺呷哺、海底捞等头部品牌在下半年均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业绩修复,但仍未完全对冲上半年的恶劣情形,致使其全年业绩均出现较大程度下滑。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实现营收约为19.22亿元,同比下降29.1%,净利润约为-2.52亿元,同比降幅在255%左右;海底捞则实现营收约为97.60亿元,同比下滑16.5%,净利润约为-9.60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降幅高达205.7%。

在2020年疫情对实体餐饮行业重创的不利环境下,海底捞仍逆势开店扩张,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门店173家,海底捞全球门店网络也从2019年末的768家增至2020年6月30日的935家。

而呷哺呷哺则在2020年上半年新开张31间呷哺呷哺餐厅及5间凑凑餐厅,截止2020年6月30日,呷哺呷哺于中国24个省份的139个城市及3个直辖市(北京、天津和上海)拥有及经营1010家呷哺呷哺餐厅,于全国20个省份的27个城市以及3个直辖市(北京、天津和上海)拥有及经营107间凑凑餐厅。

相比之下,呷哺呷哺门店网络扩张速度要远落后于海底捞,与之不同的是,呷哺呷哺将其资源着重于升级高端品牌凑凑餐厅。

对此,呷哺呷哺方面表示,其在弱经济周期的策略是只开有质量的餐厅。因此,尽管呷哺呷哺储备了很多网点,但是上半年只新开了31家呷哺呷哺餐厅。此外,呷哺呷哺还建立了一个网点排查及开发网点系统,以此来确保新开店的质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一些体量规模较小、经营体系并不成熟的中小餐饮企业因抵抗不住成本及现金流压力被迫退出,而头部企业则把握住疫情期间门店选址、低价租金等方面的机会逆势扩张,加之其从门店装修、菜品供应到终端服务的成熟统一标准,更利于海底捞、呷哺呷哺等头部火锅企业规范化门店的快速复制开设,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同时也致使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业内人士称。

着重打造高端升级品牌餐厅

从整体来看,呷哺呷哺餐厅仍是呷哺呷哺收入的主要来源,2020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收入约为12.28亿元,占总收入比例高达63.6%。

受疫情影响,呷哺呷哺餐厅客流量减少,较上年同期的21.99亿元下降4成以上,翻台率也由2019年上半年的2.4倍下降至2020上半年的1.8倍;凑凑餐厅产生的收入却由2019年上半年的4.89亿元增长21.3%至2020年上半年的5.93亿元,实现了逆势增长。

“凑凑餐厅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本集团持续扩张其餐厅网络所致,2020年下半年,本集团仍将会继续保持凑凑餐厅网络的发展速度,在加大凑凑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为开展凑凑未来业务发展打好基础。”呷哺呷哺方面称。

据悉,凑凑餐厅作为呷哺呷哺的高端品牌,主要面向家庭聚会及商务宴请,提供台式用餐体验,搭配独特菜品及服务,营造别具一格的用餐氛围,深受消费者好评。

由于凑凑餐厅目前已经在国内众多品牌中成为商业地产业主喜爱的品牌,呷哺呷哺也可利用凑凑品牌谈到更多的溢价空间,同时继续加大力度来开拓高端品牌凑凑的布局。

麦格理在对呷哺呷哺的研报中分析,虽然近期疫情影响呷哺呷哺复苏步伐,但预期疫情大体上已受控,相信负面影响属暂时性。公司旗下高端品牌“凑凑火锅”发展潜力仍强劲,估计今年将贡献约35%销售额,调味品和茶水供应业务规模仍较小,去年预计贡献单位数占比。

产品方面,在保障牛羊肉食材等核心产品高质量基础的同时,呷哺呷哺还在积极强化供应链上游规模建设,提升品质溢价,并继续推出丰富年轻人选择的补充品类,包括此前推出的鸡肉产品以及在不同区域、高低客单价组合中加入的猪肉产品,还将通过季节性产品如鱼、虾等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通过明星产品芝士、虾滑等保持消费者热度和购买欲望,并计划引入多样化产品组合,聚焦套餐,不仅保持品牌年轻活力,同时也保证品质与食材成本优势,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从而提升毛利。

国信证券也在对呷哺呷哺的研报中指出,公司品牌升级焕新,改善存量业务弹性,凑凑品牌扩张发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餐饮业务整体迎经营拐点,其产业链延伸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空间。

未来发展面临转型挑战

近年来,火锅行业凭借其高标准化的特色业务模式,市场品味需求增长,文化体验、社交属性增强以及消费场景延伸,已逐渐成长为中国餐饮市场最大的细分品类。

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火锅行业实现总收入9600亿元,同比增长9.63%,2020年受疫情影响,预计行业收入将下降至8880亿元左右。

目前,我国火锅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经历短时回调后,整体扩容趋势不改。伴随行业发展而来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虽然疫情使火锅餐饮行业重新洗牌,有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但从市场体量规模来看,竞争格局依旧分散,即便是市场份额最大的海底捞,占比也仅为2.2%左右。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2020年海底捞虽受疫情影响仍坚持逆势扩张,利用规模优势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后起之秀巴奴毛肚火锅坚持打造优质毛肚、菌汤等核心产品,凭借极致的产品主义收获了更多的价值体现。

“而对于呷哺呷哺来讲,最初的快餐平价火锅路线已不足以支撑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且随着未来火锅行业整体洗牌和转型,高端品牌凑凑餐厅势必将逐渐成为呷哺呷哺业绩增长的中流砥柱,如何调整经营策略做到产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更具特色的品牌转型升级,是其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业内人士告诉《五谷 财经 》。

关于现代牧业公布2022年度业绩,调整后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2.7%和现代牧业在哪上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0063.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