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融创9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方案出炉,自救之路仍面临一定考验,融创海外有地产吗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融创9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方案出炉,自救之路仍面临一定考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融创海外有地产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7年烧光400亿!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到底能否造出电动汽车?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融创9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方案出炉,自救之路仍面临一定考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融创海外有地产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7年烧光400亿!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到底能否造出电动汽车?

曾经有一家新能源车企融创9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方案出炉,自救之路仍面临一定考验,在创建伊始,风头就足以和特斯拉媲美。

然后至今成立7年,足足烧光融资来融创9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方案出炉,自救之路仍面临一定考验的400亿人民币,却依然停留在PPT阶段,至今无法实现量产。

这就是由永远在“下周回国”的贾跃亭担任CEO,后又担任CPUO(首席产品和用户官)的法拉第未来,简称FF。

由于贾跃亭黑 历史 过多,这次咱们主要聊下法拉第未来能否造出电动 汽车 。

1法拉第未来的前世今生

2014年贾跃亭在美国加州创立法拉第未来,在当时以贾老板的声望,加上其善于造势营销的风格,一时间,法拉第未来收获的关注度,一点不比特斯拉少。

在2015年,法拉第未来声称要花10亿美元在美国建设工厂,可是仅在一年后,该工厂项目宣布暂停。

在2017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中,贾跃亭带着法拉第未来首款 汽车 ——FF91亮相。

之后法拉第未来公司完成10亿美元首轮融资,贾跃亭出任法拉第未来CEO,可是只花了一年,便将10亿美元烧光殆尽。

同年媒体曝光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美国工厂内破败萧条,遍地荒草,整个公司只有一名员工,工厂内部没有任何生产设备。

也就是在这一年,贾老板就一直留在美国坚持他的造车梦,只留给国内债主们一句“下周回国”。

2018年2月,贾跃亭宣布法拉第未来获得1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者为香港投资机构。

同年6月,恒大集团入股67亿港元,成为法拉第未来公司第一大股东。

在之后的8月份,法拉第未来在中国设立运营总部,命名为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 汽车 (中国)有限公司。

2019年贾跃亭个人信用破产,不再担任法拉第未来CEO,改由前宝马i8项目负责人毕福康接任。

2020年贾跃亭申请破产重组,不再持有法拉第未来任何股权。

2021年1月,法拉第未来宣布与SPAC合并在美国上市,募集资金将超过10亿美元。

至此,由贾跃亭创立的法拉第未来在7年的时间当中,迅速烧光整整400亿人民币,却只有一辆FF91电动 汽车 面世,且至今没有实现量产。

虽说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烧钱速度有目共睹,但是不论是早先的特斯拉,还是后来的小鹏,蔚来,理想等新能源造车新势力,都早已面向市场,实现量产。

唯独一开始豪气冲天,声势庞大的法拉第未来,迟迟停留在PPT阶段,这难免让人开始怀疑,法拉第未来到底能否造出电动车融创9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方案出炉,自救之路仍面临一定考验

2法拉第未来能造出车吗?

法拉第未来的这一套玩法,国内的群众已经再熟悉不过。

当你快忘记这家公司的时候,他就会跳出来继续讲PPT,然后开启下一轮融资。

大家如果用电脑进入法拉第未来的官网,将不得不感叹,页面做得真漂亮,PPT展示得非常具有未来感。

这是贾老板的一贯做法——为梦想窒息。

当然已经有很多机构和大佬,被贾老板的梦想搞得快窒息。

而法拉第未来能否成功实现量产,则要看其实际掌控者贾跃亭的情况。

要知道去年贾老板已经在美国成功申请破产重组。

根据美国法院公布的破产申请文件显示, 他的个人资产超 5 亿美元,债务约 36 亿美元,债权人超 100 位。

其中,最大债权人为深圳英大资本,债务额为2. 79 亿美元。

其次是中信银行,索赔总额2.33亿美元。

第三位是平安银行,索赔总额2.3亿美元。

第四位是中泰创展,索赔总额1.8亿美元。

第五位是中国民生信托,索赔总额为1.89亿美元。

贾老板为了破产申请通过,足足花了8个月时间。

这也意味着贾老板在美国的个人债务将解除,债权人不能在美国对贾老板继续开展任何方式的偿债要求。

但是债权人在中国还拥有对贾跃亭追索的权利,只不过在方案生效后的四年静止期内,无法对贾跃亭提起新的诉讼,并且要根据破产方案的要求,需要解除对贾跃亭的“双限”和“失信非执行人”。

也就是说贾老板的破产方案通过之后,在国内拥有了四年的自由时间,他可以用这四年来实现他的造车梦。

毕竟法拉第未来的故事还需要贾老板去讲,而法拉第未来的现任CEO毕福康也表示,将计划在贾跃亭破产重组成功后,在中国举办第一场FF91电动 汽车 的发布会。

可是为何贾老板至今仍然不敢回国呢?

那是因为贾跃亭的个人债务重组计划并不包括此前乐视 体育 、乐视云担保案中的90亿元。

也就是说,贾老板当年韭菜割得太狠,这一屁股债欠得太多,即使破产申请通过,依然还有一大笔债务需要其负责。

为了能够让法拉第未来顺利发展,继续融资。

贾老板已经不再持有法拉第未来的任何股份,但是依然是法拉第未来的实际掌控者,当真让人匪夷所思。

但是贾老板在美国的日子过得依然十分潇洒,据相关报道,贾跃亭在美国著名富人区帕洛斯佛迪半岛至少购买了5处房产。

目前贾跃亭在美国住的房子是一栋占地约5300平米,建筑面积724平方米的豪宅,估值达到近900万美元。

或许法拉第未来何时能够造车成功,就和贾老板什么时候回国一样,永远是个谜。

3反复被割韭菜,国内大佬为何又伸出援手

谈起贾老板当年割韭菜的黑 历史 ,不得不感叹十分良心,因为贾老板只割富人的钱,越有钱割得越狠。

当年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被贾老板坑了160亿之后,在发布会上哭着骂自己傻 的情形,仿佛还在眼前。

但是资本市场永远都是利益在驱动,别管贾老板以前有多少黑 历史 ,只要有利可图,国内的大佬依然还是愿意抢着给贾老板送钱。

今年初,在法拉第未来的新一轮融资中,广东珠海市国资就向其投资20亿元,并计划在珠海建设法拉第未来的生产基地。

同时,珠海两大国企,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共同投资了法拉第未来公司,看来格力的董小姐也看上了贾跃亭。

除此之外,国内 汽车 巨头吉利也参与其中,投资额度在3000万到4000万美元,并且计划和富士康一起为法拉第未来的新能源 汽车 代工。

当然了,这点钱还不够贾老板塞牙缝的,但是这至少向人们证明了,贾老板的故事依然有不少人相信。

法拉第未来在珠海成立公司,是因为珠海将新能源 汽车 列入重点发展项目。

看着合肥用70亿豪赌蔚来成功,不免让其他地方心动。

而广东有深圳和广州两个巨头城市,排在其后的珠海想引入新能源车企相当不易。

这次珠海国资委用20亿来投资贾老板的法拉第未来,自然是想和合肥豪赌蔚来成功一样,把宝压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

毕竟未来是电动车的天下,各路资本对电动车无比狂热,现在不入局,以后就晚了。

而吉利作为传统 汽车 巨头,深耕 汽车 领域多年,自然也不傻。

虽说吉利的 汽车 销量一直在国产 汽车 中占据首位,但是在新能源领域,吉利旗下的电动车销量却一直低迷。

现在就如同当年手机行业刚刚开启智能手机时代一样,如果不能够成功转型,难免结局和诺基亚,摩托罗拉一样。

在这个时候,如果吉利不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搞点大动作,将在资本市场逐渐失去新引力。

这个局面是吉利老总李书福不愿意看到的,作为国产 汽车 领域的传奇人物,李书福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因此吉利选择和贾老板的法拉第未来合作,可谓是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再说。

毕竟这次吉利也没有投资太多,更多是向资本市场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希望能从法拉第未来身上学到些技术。

再说格力的董小姐,其实格力早在2016年就花了30亿收购了一家新能源公司,不过只造出了一款MPV车型的电动 汽车 ,之后便没有了下文。

后来格力还进入过手机市场,开始制造智能手机,但销量一般。

因此这次和贾老板合作,无非也是想向资本市场证明,格力依然是一家充满想象力的公司,谁让资本市场就喜欢这个。

尾言

这些商界大佬们难道不知道贾跃亭的黑 历史 ,只怕他们知道得更多。

大佬们都不傻,这一切的背后只有利益,无非是各取所需。

新能源 汽车 是未来趋势,资本市场喜欢企业讲这个故事,而贾跃亭则更需要把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

深夜预警!恒大汽车停产风险,寻290亿融资,考虑处置住宅

目前交付超900辆

作者|王磊 曹婷婷

终于出来了!

恒大公布债务重组方案,还披露了造车的最新进展。

昨天半夜,恒大把自己的家底全部曝了出来,包括外债和各个项目的进展,好消息是净外债有望重组,但汽车业务仍然面临停产风险。

目前恒大汽车集团已交付超过900辆“恒驰5”,但集团在无法获得新增流动性的情况下有停产风险。

来源:恒大

如果能获得290亿元的融资,就计划推出多款旗舰车型,并望实现量产。

在此计划下,2023年至2026年的累计无杠杆现金流预计将达到人民币负70亿元至人民币负50亿元之间。

在资产计划方面,集团正考虑处置住宅及物业发展项目。

目前恒大的债务情况是,截至2022年底,总计负债7537亿元,恒大未来三年要正常运营,需要多借3000亿。

01 

求融资续命

最新的公告,主要有以下几个信息点:

一是恒大披露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表示公司债务危机处置取得进展,整体来看,恒大将发行新的债券对原债券进行置换;新债券年限4至12年、年息2%至7.5%;在前3年不付息,第4年初开始付息、付本金的0.5%。

来源:恒大

恒大表示,本次境外债重组主要条款的签约,意味着重组即将成功。但这依旧是一个假设,假设重组成功,也就一并解除了香港法院判令清盘的风险。

二是恒大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在寻求融资。集团在无法获得新增流动性的情况下会有停产风险。但是如果集团能在未来寻求超过人民币290亿元的融资,便计划推出多种车型,并实现量产。

换句话说,融不到钱,恒驰就无法运营。

三是对未来的计划。未来三年公司的核心任务依旧是保交楼,为复工复产作准备,努力恢复正常有序运营,但这预计需要人民币2500亿元至3000亿元的融资。

来源:恒大

公告中的内容都在说明一件事,只要融到资,恒大集团目前所有的工作都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

恒大也十分了解自身处境,强调这些均取决于诸多假设和前提条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公司无法保证按前述预测实现经营。

在公告中,恒大也公布了近两年的销售额。2021年,中国恒大的合同销售为4430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430万平方米。2022年,中国恒大实现合约销售约317亿元,合约销售建筑面积约390.4万平方米。

来源:恒大

恒大表示,2022年共计交付了约30.1万套房屋。截至2023年2月,中国恒大已完成交付42.1万套、48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任务,涉及515个项目。

在今年的前两个月,恒大已经实现合约销售约65.7亿元,合约销售建筑面积约91.1万平方米。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流动资金紧张,恒大表示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部分削减成本。比如进行裁员,新能源汽车厂员工已经从去年年中的3742名,削减为现在的2795名。

不过恒大汽车也在积极自救,即抛售住宅以及物业发展项目,进而获得足够的资金,以此来满足汽车的量产需求。

去年3月21日,中国恒大股票停牌,一周后,恒大汽车股票停牌,截至目前,恒大汽车和中国恒大都还没有未复牌。

最后恒大表示,没有任何一项复牌条件得到满足,所以恒大系的三家上市公司继续停牌。

与此同时,大部分的境内债权人也已经对恒大采取了法律措施,截止昨日,标的金额1亿以上未决诉讼案件数量超过789件,其标的金额总额达到约3313亿元,未决仲裁案件数量超过43件,其标的金额总额达到约322亿元。

02

 恒大汽车近况

目前恒大汽车总资产595.21亿元,总负债588.3亿元。

从公告来看,都在透露着恒大正承受重压,其实对于现在的恒大来说,不仅仅是缺钱的问题。

恒大需要某些业务打开一个突破口,可以拆东墙补西墙,恒大公司当下最想看到的“新增流动性”就出现了。恒大汽车也是如此,难的是市场不买账。

来源:恒大

由于流动资金紧张,为维持基本的业务运营,恒大新能源汽车已采取措施削减成本,例如削减其员工人数。

恒大的唯一一款量产车恒驰5,在2022年9月16日正式量产,但到公告日交付的新车只有900辆,还不足千辆。这与新势力动辄月销过万相比,实在有些惨淡。

来源:恒大

曾几何时,恒大雄心壮志,号称已经投资超过3000亿,当时290亿人民币的融资对于恒大来说可以说是毛毛雨。从公告中看,现在的恒大面对寻求290亿融资,已经有了一丝乞求的味道。

而且海外的公司也不好过,恒大汽车在昨天的深夜公告中也提到了自己的瑞典附属公司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weden AB(NEVS)。

并非公布什么好消息,也是裁员,给出的理由是为了集中财力支持恒驰5的量产,节约成本举措,提高管理效率。

事实上,NEVS公司前段时间已经官宣了自己要裁员的消息。作为降低成本和避免破产的一部分,瑞典全球电动汽车公司(NEVS)宣布启动“冬眠计划”。

来源:NEVS

按照该计划,公司计划裁员320人,占员工总数近95%。如果计划完全落实,NEVS将只剩下20名员工。

而且这也已经不是NEVS第一次大规模裁员了,2021年恒大出现爆雷后,NEVS就向其约650名员工发出裁员通知,近乎一半的员工将被辞退。

时任首席执行官Stefan Tilk还表过,“如果NEVS在危机中能幸存下来,可能会再次雇用员工以匹配恒大在欧洲拓展业务的计划。”

NEVS公司表示,公司进入“冬眠计划”非常无奈,“这意味着我们将被迫降低所有成本,并在公司所有领域遭受裁员。正在与相应的工会进行沟通和谈判,以便为我们所有的员工提供支持和法律咨询,这一过程将在未来六个月内进行。”

来源:NEVS

虽然说是为了避免破产采取的措施,但20人对于一家业务涉及了电车整车制造、电机电控、智慧充电、共享出行等领域的公司而言,基本与破产无异了。

这也意味着,如果NEVS未来一段时间内没有新的投资者或被出售情况下,这家公司或将面临倒闭。

NEVS公司是恒大海外“买买买”战略时期收购的公司之一,目前是恒大的全资子公司。

来源:NEVS

恒大汽车和NEVS的纠缠开始于2018年底,那时恒大与法拉第未来出现分歧,大打了三个月的官司后,恒大健康(恒大汽车前身)便开始与NEVS接触。

2019年1月,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以9.3亿美元的价格通过收购MiniMinor Limited获得NEVS 51%股权。同年6月,恒大通过MiniMinor继续认购NEVS股份,恒大在NEVS的持股比例增长至82.4%,一年后恒大再度斥资3.795亿美元收购剩余17.6%的股份。

自此,NEVS已经成为MiniMinor全资附属公司,恒大汽车拥有对NEVS 100%的控股权。恒驰5的量产与NEVS公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为恒大解决了最麻烦的生产资质的问题。

2017年1月,NEVS通过旗下子公司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获得了国内第九个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日后恒大汽车正是通过这一资质生产了恒驰5。

来源:恒大

根据备忘录,恒大正在为NEVS提供“新的业务方向”,但并没有提到新业务将包括什么。

NEVS只是恒大汽车在汽车产业上的布局之一,除了NEVS,恒大还拥有或持股多家汽车供应链公司,包括英国轮毂电机公司Protean、荷兰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公司e-Traction以及德国动力总成系统公司Hofer。

随着恒大汽车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这些公司很可能面临NEVS同样的遭遇。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超电实验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融创9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方案出炉,自救之路仍面临一定考验,融创海外有地产吗  第1张

【WeNews】三胞债务重组方案出炉 650亿元金融债务如何化解

信达提供百亿资金支持、南京地方政府给予三胞集团的土地变性政策支持,将是撬动重组的重要杠杆;袁亚非仍有机会东山再起

【本文来自财新传媒在微信平台的新媒体单品  WeNews  “ 金融人·事 ” ,独家可靠,配置专业音频,工作日更新,线上订阅后可获每日特快价值专递】

债务危机爆发两年多后,南京民企三胞集团的债务重组进度有所加快(参见财新我闻|金融人·事2018年9月28日 “三胞集团袁亚非的激进扩张失败  什么样的困境企业值得救? | 债市爆雷调查之六” )。

据财新记者了解,三胞集团债务重组的第一稿方案已经出炉,并在近期发给三胞集团的主要债权银行和机构进行了一轮反馈。

“一稿方案出来以后可能根据债委会反馈的主要情况,还会有些微调,但大体应该不会变了。银行普遍的反馈挺好。”一位接近三胞集团的知情人士称。

按照债务人三胞集团在重组方案中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31日,三胞集团及控股的两家上市公司南京新百、宏图高科等关联方的整体金融有息负债规模合计约712.43亿元,其中南京新百(600682.SH)负债约16.57亿元、*ST宏图(600122.SH)负债约44.82亿元,三胞集团需解决的金融有息负债总额为651.07亿元,本次重组针对的是三胞集团层面的债务。

根据此次重组方案披露,三胞集团的金融债务涉及到了130余家各类金融机构。根据财新记者此前报道,2018年6月,由于此前几年激进收购了数百亿零售和医药健康资产,叠加金融去杠杆和资本市场的多轮下挫,三胞集团的债务危机全面爆发。其中债权本金较大的有中信系(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约70亿元,此外本地银行南京银行约有50亿元。

据称由于当地的省市政府对于纾困重组方案比较支持、同时方案有围绕着土地变性开发作为撬动以及近期资本市场回暖,令三胞旗下的股票资产市值回升,主要的债权银行和机构对重组方案还比较认可。

“我们看下来感觉是还可以,债权是足额清偿不打折,至少比彻底烂掉的一些企业好。”一位三胞集团债券的高收益债投资人对财新记者称。

不过前述接近三胞的人士也称,针对后续调整过的方案可能还将在8月底开一次债权人大会进行沟通,并给债权机构一定的决策时间,真正落定的时间还未可知。

财新记者就三胞的债务重组情况联系了三胞集团金融债委会的主席行南京银行,对方表示还不方便对这一方案发表意见。三胞集团实际控制人袁亚非则对财新记者称,债委会对重组方案有保密要求,暂时不能接受采访。

I.  分8年还清约465亿债务

根据财新记者看到的此次重组方案,三胞集团的全部金融债权中普通债权有464.59亿元(包括债券类债权47.06亿元),按照重组方案将分8年至2028年才能全部还清,而且还款安排主要集中在后四年。不到14亿元的个人债务将优先得到偿付。超过160亿元的有抵押的债权,以相应资产处置偿债;不足部分按照普通债权的方案执行。

重组方案还提到,偿债资金来源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联合纾困方提供的纾困资金,“资金纾困方”直接提供的纾困资金和“土地纾困方”实施四块土地开发后形成相应开发收益。上述联合纾困方就是中国信达和南京地方政府。方案的实质,是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变性的政策支持,而中国信达提供纾困资金,用于土地收购和开发。二是处置三胞集团及关联方资产的回笼资金。三是三胞集团存量业务和新增业务经营的盈余资金。四是持续运营资产的价值。

“还款期限上基本是分成三条线,一部分是个人的,10万元以下部分先全额清偿,剩余的部分之后24个月清偿;第二个就是有抵质押的债务;第三个就是普通债权。”前述债券投资人形容。

根据财新记者看到的重组方案,三胞集团651.07亿元的债务被分为三类(10.71亿元共益债务和重组费用在下文未体现):第一类是涉个人敏感债权组,涉及11个金融产品,合计债权约13.76亿元,偿还期限是在纾困资金到账后一个月内,十万元以下本金全部清偿,剩余超出部分将在首期款支付之日起两年内,每六个月还25%逐步还清。

这部分涉及到个人的债权整体规模不大。据财新记者此前了解,主要是三胞曾通过包括立马理财、凤凰金融等一些互金平台发过理财产品。

第二类有财产担保债权组合计债权约 162.02亿元(本金不调整,利息调整为2%的年利率)。其中涉三胞集团持有南京新百公司或宏图高科股票质押担保的债权约101.92亿元,这部分被称为是“留待增值后处置财产对应债权”,约定是在8年内处置,同时可以按照普通债权受偿方案获得受偿;剩余的60余亿则为可处置财产对应债权,约定是三胞在3年内完成处置,不足部分按照普通债权在8年内清偿。

第三类债权为464.59亿元的普通债权(本金不调整,利息调整为2%的年利率)。偿债方案约定是在8年内还清,其中重组计划实施三年内(2021年-2023年)

“统一偿债资金额”不得低于25亿元,实施第五年至第七年(2025-2027),每年“统一偿债资金额” 分别为50亿元、75亿元和150亿元,实施第八年(2028年),三胞集团清偿全部剩余本金。 

II.   偿债资金何来?

从重组方案和财新记者的采访情况来看,三胞集团最主要的偿债资金将来源于四块土地的运作开发和三胞集团存量资产处置。

2020年5月,此前重组进展一直波澜不惊的三胞集团突然颇为高调地对外表示,中国信达江苏省分公司与三胞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信达将向三胞集团提供规模近百亿元的流动性支持,债务重组启动在即。

据财新记者了解和重组方案显示,中国信达的流动性支持集中在三胞集团对南京四块土地的收购开发。这一围绕着四块土地的收购开发项目和信达的资金支持被视作是对整体方案的撬动。但重组方案也披露,地方政府的“土地纾困政策”需要以各债权人就重组达成一致意见为前提 ,而信达资产的资金提供则需要以土地纾困政策支持为保障。

“核心就是三胞有个土地改制的机会。它本来有块科研用地,当初债务危机发生的时候先把它给了政府,然后政府给了三胞约20多亿元,结果当时三胞也没救回来。现在政府想先让它把这钱还回来,政府再把这块科研用地还给三胞,然后帮它改制成住宅造房子卖,就是这个逻辑。”前述高收益债投资人说道,现在信达相当于就是给钱让三胞把土地买过来,剩下的钱再用来开发。

据了解,这一土地纾困的计划最晚在2019年9月就已开始在投资者人中流传,之前据称是一直卡壳在“三胞没钱把地买回来”,三胞方面也找过不少资金提供方接洽。

重组方案显示,纾困方案中的房地产项目公司将对应开发四块土地,分别位于南京板桥、江宁、(三胞)总部和汤山,四块土地将都会涉及到土地变性的操作。前述投资人所提到的科研用地据称是其中位于板桥地区的土地,是四块土地中最大最主要的一块,面积约有750亩。

重组方案还提到,四块土地运作回款扣除战投(即信达)融资本息以及政府投资本息后的剩余价值将用于三胞的整体债务清偿,方案预计到2024年土地开发项目可以进入集中回款期。

从重组方案来看,处置存量资产是三胞集团偿债的另一块主要来源。按照重组方案所称,资金来源之一是清理处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IFC)物业、王府井(600859.SH)股票等在内的非主业资产38项,该等资产初步估值总价值约199.30亿元。非主业资产包括不动产、金融资产、长期投资等。

“对于三胞来说,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保留一部分核心资产——南京新百和宏图三胞两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对应的医疗资产,其他的像不动产等资产都是列在出售计划里的。”前述接近三胞集团的人士说道。

受益于“免税概念”,三胞集团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的王府井股票上半年曾一度被热炒,股价从2020年4月份的11元/股左右涨至最高的接近73元/股,目前在54元/股左右。截至一季度末,三胞持有王府井8732.59万股(持股比例11.25%),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以此计算,所持股票市值约为47亿元。

从重组方案以及财新记者此前对袁亚非的采访来看,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以及中国脐带血库(CO.US)的65.4%股权、natali(三胞此前收购的位于以色列的一家远程养老服务公司)、丹瑞公司、徐州肿瘤医院、安康通等医疗资产都为“非卖品”。重组方案甚至还畅想了将中国脐带血库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提升股票价值的计划,不过这些医疗资产经营前景还未可知。

2018年12月的一次采访中,财新记者曾问过袁亚非是否考虑过出售医药资产,毕竟这是过去几年三胞集团对外收购投入最大的板块。而袁亚非则斩钉截铁地表示,没想过卖这块资产,“它是我们的主业,卖了那今后做什么呢?”■

主播: 李明明

图片: 视觉中国

线索: jinrong@caixin.com

流动性环境现改善迹象 房企集体实施债务重组

地产行业依然身处寒意之中。

从房企披露的2022年半年报数据来看,营收净利呈现正增长的企业屈指可数,盈利大幅下挫成了行业常态。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数据显示,已发布半年报的194家A股与港股房企中,净利润同比下滑的达141家,占比73%。另还有恒大、融创等19家房企的财报迟迟未发布。

从销售端来看,今年前8个月绝大部分房企合同销售金额和面积都出现大幅下降。恒大1~6月合同销售额下滑97%,世茂、融创、禹州集团等1~8月下滑幅度均在60%以上,万科、碧桂园、金地集团(11.23 1.72%,诊股)等1~8月同比下滑在30%左右。

资金回笼不理想加上融资环境趋紧,导致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攀升,包括“理财产品”兑付危机、债券展期、延期支付利息、实质性违约等若干形式。截至9月19日,地产债包含展期在内的债券余额违约规模达到1340亿元,涉及30家发债主体。

某券商风险管理部经理杨华(化名)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现在地产债基本发不出,我们公司今年3月份就明确规定不允许买地产债,无论是央企、国企还是民企地产债都不能买。并且还将之前持有的部分地产债全都出手。”

房企正陷入“销售下行-资金趋紧-融资受阻-购房者预期减弱-销售进一步下行”的负循环中。

为打破负循环,改善信用,面对压顶债务,多数房企想尽办法化债,一方面加大销售去化、处置资产积极回笼资金;另一方面通过提前与债权人沟通商议展期,避免触发交叉违约条款,以时间换资金周转的空间。此外还有引入国企央企等战投增信措施,获得资金支持。

房企流动性困境

商品房销售额是反映房地产市场全行业流动性强弱的关键指标。

9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1~8月房地产行业数据,单8月全国共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9712万平方米及销售金额1.01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和20%。全国商品房销售表现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从销售回款(个人按揭款 定金及预付款)来看,2022年前8月销售回款为4.9万亿元,同比下降32.5%;单8月销售回款为6218亿元,同比下降23.6%。

销售数据体现在具体房企上更为直观。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家知名房企1~8月份的销售数据显示,20家房企合同销售额合计2.04万亿元,占前8月全行业的41.6%。销售金额最高的为保利发展(17.69 0.80%,诊股),达到2817亿元,同比减少24.72%;其次是万科,销售金额为2799亿元,同比下降36.8%。销售签约金额同比大幅减少60%以上的,包括恒大、世贸股份、融创、禹州集团、富力地产在内的6家房企;销售签约金额同比下滑30%~55%的有10家,包含万科、中国金茂、华侨城A(4.84 -2.42%,诊股)等龙头房企。

销售不畅直接影响房企半年报数据。从已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来看,营收同比下滑的房企数量占比达到60%,净利润同比下滑的占比达73%。亏损几乎成为行业常态。

其中,富力地产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达69.2亿元,其次为建业地产亏损达到56亿元。亏损规模同样惊人的蓝光发展(1.35 -2.88%,诊股),在继2021年亏损超百亿之后,今年上半年再度亏损近50亿元。与此同时,泰禾、阳光城(2.03 -3.79%,诊股)、荣盛发展(2.45 -4.67%,诊股)归母净利润同样亏损在20亿~40亿元。

一边是房企大面积亏损,一边是随着预售资金监管政策趋严。房企滞留了大量资金在项目公司层面,无法回到母公司层面。

深圳某大型房企一高管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现在来钱的主要渠道除了销售就是变卖资产,但大部分销售回款的钱都在监管账户里,能够使用的比例很小,可能不到20%。集团很难从项目上拿到钱,导致集团流动性困难。”

根据克而瑞统计的71家重点上市房企的财务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重点样本上市房企的现金持有量较期初出现15%的下滑,且限制性现金规模占比仍有增加趋势。与此同时,总有息债略有下滑,但短期有息负债上升1.39%。在此背景下,非受限现金短债比下降至1.1,如果剔除预售监管资金,该比值将更低,短期安全边界引发忧虑。

另一关键性指标同样反映了当前房企流动性吃紧——融资性净现金流。

受行业降杠杆趋势影响,地产企业融资规模不断下降,融资性现金流净流入从2017年、2018年的约7000亿元,降低至2019年~2020年上半年约3400亿元,下滑幅度达到51%。2021年下半年开始,企业融资受限程度加大,下半年融资性现金流净流出3978亿元,最终使得2021年融资性现金流净流出1893亿元。2022年上半年,房企融资性现金流净额再度净流出,达到1439亿元,若港股房企全部披露半年报,这一数据还将上升。

销售下滑与融资净流出共同拖累房地产行业,部分房企流动性陷入困境,导致信用风险事件接连发生。

债务违约多发 美元债尤甚

2021年,地产债违约金额达到735亿元,涉及债券67只,违约规模达到近年峰值。2022年至今,房地产行业信用面仍未得以明显改善。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以违约、展期日计算,截至9月21日,一共有168只地产债违约或者展期,其中发生实质违约的有97只,违约债券规模达到563.24亿元,债券展期有71只,债券展期规模1267.1亿元。

债券投资人杨颜告诉记者:“就当下来说,债券展期实际也是违约。比如我自己购买的禹州地产美元债,本来今年3月份就到期了,但一直未兑付,开发商跟我们谈展期,但因为没有谈拢,所以一直拖着。目前市场上地产债券展期说到底就是没钱还了。”

如果算上展期规模,今年地产债违约规模实际上已经达到1830亿元,创历史新高。该等债券涉及发行发债主体54家,全部为民营企业,涵盖了除万科、碧桂园以外的大部分知名房企,比如融创、正荣地产、中梁控股、佳兆业、富力地产、世茂集团、花样年、禹州等。

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实质性违约的97只地产债中,有65只为美元债,占比67%,违约规模310.3亿元,占比55%。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房企尚在存续期的债券余额为4920.7亿元,其中海外债占比35.4%;截至9月21日,一年内到期债券余额为9723.7亿元,其中海外债占比38%。

行业内掀起了违约浪潮,引起了固定收益投资者的不安。“一个接一个,手上持有的所有美元地产债全部逾期,我们目前不再关心收益率,而是紧盯公司如何兑付。”另一持有地产美元债的投资人郑琼说。

受个体信用风险事件影响,中资美元债二级市场也持续下行。Wind数据显示,目前有近百只地产美元债价格在10美元以下,阳光集团有一只债券甚至报价0.763美元,而债券发行票面价格是100美元/张,票面价格已经下跌99%。这意味着投资人认为公司并没有能力兑付,于是公开在二级市场用脚投票。

截至9月21日,亚洲中资美元债券指数(Markit·iBoxx)最新报170.02,亚洲中资美元房地产投资级别债券指数报187.97,亚洲中资美元房地产高收益债券指数报135.76,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且在此前的8月中旬创下最低。

地产美元债二级市场的大幅震荡,意味着房企再融资面临考验,行业信用风险再一次暴露。美元债违约,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杨华说,“在公开市场违约的话,会直接导致企业无法再从资本市场公开融资,从而使企业资金面进一步恶化,而且也会影响其他房企的发债和融资成本。”

发债虽受阻 已有改善迹象

“我们今年3月份下发通知,要求不允许买地产债,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地产债都不允许买。之前地产债加起来有20多亿元,目前存量地产债大概4亿~5亿元左右,在3月份之前就已经砍掉了不少。现在看来,当时卖的这个决定还是正确的。”杨华称。

据杨华介绍,目前大部分券商都有或明或暗的规定,即不允许购买民营地产债,有些只允许购买央企或者国企地产债。

即便能发债,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小心翼翼,甚是谨慎。杨华告诉记者:“此前帮某地产公司发行超短融券,发行方案中我们作为主承销商,对债券申购不足、缴款不足、发行人违约、推迟发行等情况都作出了相关承诺和退出安排,附加条件非常多。”

在过去10年融资环境较为宽松的背景下,美元债成为房企融资的主渠道之一,但当下房地产境外债融资功能大幅缩水。

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年初至9月22日,内地房企境外债发行规模为17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境外债发行规模达到434亿美元,今年同比下降60.6%。与此同时,房企“借新还旧”已经越来越难,美元债净融资额连续12个月为负,净融资额为-420亿美元,说明目前房企所发行的新债尚不足以还旧债。

此外,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业非银类融资规模下滑至4825.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6.5%。其中,信用债同比下降24.2%,信托下降79.6%,ABS下降41.1%。

综上所述,房企已经陷入“销售下行-资金趋紧-融资受阻-购房者预期减弱-销售进一步下行”的负循环中。

为防止情况继续恶化,国家最新公布的支持措施包括“保交楼”2000亿元专项纾困基金。

在此前的8月,中国银行(3.06 -1.29%,诊股)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召集多家民营房企举行座谈会,探讨通过中债增信公司支持房企发债融资。

作为首批参会的企业,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新城控股(18.12 -3.21%,诊股)、旭辉5家房企已于近期完成了发债融资工作,票面利率在3.2%~3.33%之间,发行规模10亿~15亿元,且中债增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

克而瑞地产研究院房玲表示,“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可视为是对债权人权益保障力度最强的担保措施,此举旨在改善房企的融资环境。

有消息称,对于参加第二次座谈会的房企,包括中南建设(2.38 -4.42%,诊股)、金科、宝龙、世茂集团、富力等多家民营房地产企业,已开始筹备增信发债事宜。

不仅如此,依然有不少房企还在积极进行负债管理,拒绝“躺平”,寄希望能熬过艰难时刻。

债务重组 积极自救

站在高筑的债台之上,房企化债之路注定漫长。尤其是应对到期美元债,截至9月30日,到期美元债规模达到521.7亿美元(约人民币3692亿元)。

据杨颜称,企业只要向投资者展示坚决的偿付意愿以及兑付方案,让投资人看到企业并非资不抵债,未来随着政策的回暖还有走出困境的可能,一般投资人都愿意坐下来好好谈。

根据标普全球评级研究报告统计,2018年至2022年8月,违约中资房企境内外债券风险处置的通常方法是置换(交换要约)和展期。已处置境外违约债券中置换占近79%,而已处置境内违约债券中展期占72%。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一共有47家上市房企发布了204份关于债券展期/置换公告,地产债市一片“展期”之声。截至9月21日,地产债已展期规模达到1267亿元,创历史新高。

比如富力在8月份一次性打包了总额近50亿美元的10只美元债整体展期,展期3~4年不等。文件里面,写满了关于修改利率、增加有关指定资产处置、修改“违约事件”条款等条件。

9月13日,合景泰富公告称,2022年9月两笔合计9亿美元债的置换已获本金总额约93%的投资人通过,2023年9月一笔7亿美元债的置换获本金总额约91%的投资人通过。对于其余2024年至2027年到期的6笔美元债券,开展同意征求,通过修改部分投资者保护条款以豁免与交换债券的交叉违约,或延长现有债券到期日,同意征求也获得通过。

而看似简单的公告,背后是激烈的博弈,多方拉锯。据记者获悉,合景泰富还有不到8%的债券持有人不同意置换方案,而公司还在跟这部分债权人进行沟通,希望寻求妥善解决方案。

“其实给我们的选择没有太多,因为购买地产债本身就没抵押物,所以一旦地产商违约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太多的抓手,谈判的空间不大,要么同意展期,要么就直接让企业违约。只要公司没有资不抵债或者破产清算,这钱总是要还的,时间长短问题。当然购买了美元债的,还可以向香港高等法院呈请清盘,这类事件恒大、融创、花样年都经历过,但呈请清盘成功的概率很小,不过是债权人发泄不满的一种方式。”持有美元债的投资人郑琼说。

几乎所有违约的民营房企都在着手进行债务重整。德勤全球应急计划及破产服务领导人黎嘉恩为积极化债求生的房企提供了自救建议。

一是股权重组。引入国企、央企战略投资者/财务投资者,并平衡投资者、原股东、债权人、中小股东的利益,评估集团整体流动性、投资价值,为利益的再平衡提供定价依据,并评估投资退出的路径与安全性,且在指定重组方案时,充分考虑如何通过资源配置进行相关方的利益再平衡,这是重组成功的关键。

二是债务重组。梳理境外控股公司、境内控股公司、境内项目公司3个层级的债务风险,并对每个层级的债务进行分层分析。针对各架构层级的分层债务,考虑相应的债务重组方案,包括具体的债务重组条件、债务重组周期、偿债资金需求、偿债资源、针对个别债权人激烈措施的应对方案、可能的再融资方案等。债务重组成功的关键是公平对待债权人,并获取主要债权人的支持,通过争取主要债权人的支持,提高重组协商的效率。

三是资产/业务重组。梳理核心和非核心资产,并分析在持续经营和清算情景下的价值,从而相应考虑保留资源、处置资源、引入第三方盘活资源、隔离风险等具体重组方式。在实施资产/业务重组的过程中,应关注涉及保交楼的资产/业务的稳定经营,以及保交楼资金的来源、该等资金进入路径和退出的安全性、资金监控方案。

除了积极推进债务重组,目前房企还引入CDS(信用违约掉期)或CRMW(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在内的信用保护工具。

关于融创9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方案出炉,自救之路仍面临一定考验和融创海外有地产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0404.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