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港股再迎独角兽!_港股2022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港股再迎独角兽!,以及港股2022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腾讯等互联网科技龙头闹香江,SaaS公司或成港股市场新看点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港股再迎独角兽!,以及港股2022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腾讯等互联网科技龙头闹香江,SaaS公司或成港股市场新看点

特约 | 朱帆

临近2020年末尾,回眸全年表现,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带来港股再迎独角兽!的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回调引发港股再迎独角兽!的共振效应,以及中美贸易的持续摩擦、美国大选的高度不确定性、公共卫生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的经济活动“间歇性休克”,港股市场全年呈现震荡行情。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香港市场新经济浪潮风起云涌,笔者认为2021年香港股市的一大新看点或在SaaS类的公司身上。在这个细分领域中,会持续涌现出包括通用管理型的SaaS公司、垂直行业整合型的SaaS公司等一众细分赛道的领头羊,无论在业务收入规模、产品矩阵布局还是客户生态结构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基础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港股或将迎来“复苏”下的戴维斯双击

目前,在多方事件影响下,中国经济已率先企稳,M2增速和名义GDP增速的剪刀差已达到10%。而拜登上台后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疫情的防治和疫后美国的经济复苏,致使中美短期的博弈氛围可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和。

近期,港股再迎独角兽!我们也看到多家全球顶尖的疫苗公司都公布新一期的临床测试结果,整体效果治愈疗效普遍高于9成,所以可以预期的是,疫苗的推出接种可能比大家想象 的 更快,有望带动全球,尤其是欧美地区2021年中后期重新进入复苏通道,全球资产再配置有望启动。

在全球价值重估的趋势下,中国优质资产的高性价比进一步凸显,有望吸引国内外资金配置。对于香港市场而言,更高的投资安全边际,持续优化的股票供给和中概股的回归上市,内地资金趋势性增配香港市场以及低利率环境都为投资港股提高港股再迎独角兽!了边际上的上涨动力。

就当下而言,自6月以来,AH溢价指数快速攀升,10月初冲高至149.28,目前,AH溢价逐步扩大创5年来新高,多个板块处于“非理性”的估值状态,其实也进一步显示出香港市场投资性价比。比如金融板块中,当前券商、保险、银行的溢价率分别达到110%、113%、37%,相比6月初分别提升港股再迎独角兽!了20-30%的水平,直接导致了AH溢价的快速扩张。另外,港口海运、钢铁、有色金属、高速以及航空等板块整体AH溢价处于较高水平。这些低估值板块中的很多公司,未来存在潜在“经济复苏”带来的业绩弹性回升和估值重估的双重机会。

新经济下的龙头企业

美团、腾讯等公司具备长期高度配置价值

美团是国内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类电子商务公司,业务涵盖餐饮、外卖、酒店、旅行、出行等多个种类。最近又新加入本地生活服务行业,通过餐饮外卖、本地商超、同城配送等业务协同效应,极大拓展了消费场景。预计到2023年生活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3万亿,其中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预计有望超过8万亿。

从目前已有业务看美团未来的空间,以配送为载体的餐饮配送、非餐即时配送和生鲜配送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这可能会改变一部分传统电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将原来1-5天配送周期缩短到0.5-1小时。同时也改变一部分在大型超市购物人的消费习惯,无需线下购物消费,线上下单能满足所有需求。

美团作为 做大 的行业玩家之一,拥有超过125万的日活骑手,4.5亿的年度交易用户,业务覆盖超过2800个县市区,种种优势都有望成为公司征战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新零售竞争格局相对激烈,且“入口+流量+场景、供应链+配送”模式不尽相同,但美团无论在资本实力、业务基础还是持续拓展能力都具备非常强的实力。

腾讯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 科技 巨头,目前在 游戏 、金融服务、社交增值3大领域都具备明显的龙头地位。微信、QQ月活用户数分别超过12亿、6.5亿,并且微信的流量变现能力还处于初期阶段,包括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小商店、直播等将大大提高用户使用微信的时长,提升微信的变现能力。 游戏 业务作为公司的老本行,拥有绝对领先的 游戏 分发平台和用户拓展能力,并且无论在自研发开还是投资优质 游戏 企业,腾讯绝对拥有最重的话语权,持有全球大部分优质的 游戏 公司的股权,形成 游戏 全球化的联动能力。

不仅如此,腾讯在音乐、直播、视频、文学等子领域打造了泛 娱乐 大产业圈,强化IP价值观与文化价值的承载,以“ 科技 +内容”推动更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和IP构建,持续创造跨平台多领域的商业拓展模式。

另外,生鲜超市无疑是疫情后消费零售行业的新亮点,而传统可选消费领域又持续受益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消费下个阶段是内循环的重要动力,随之诞生的就是新商业模式创新无穷想象空间。

尽管腾讯作为互联网公司,但一直保持着长足的投资眼光,从过往的 科技 领域一直拓展到消费领域,投资了包括步步高、永辉、万达、谊品生鲜、兴盛优选、喜茶、Tims咖啡、妍丽等众多消费型企业,持续布局智慧零售战略、大消费赛道。所以对于腾讯而言,公司的创新创造能力已经不仅限于 科技 领域,未来的空间会更大。

明年香港市场的新机会或在SaaS型公司上

香港市场过去可以说是在“风雨”中前行,港股市场一度成为全球估值洼地,低人气、低赚钱效应导致市场投资热情远不及A股市场和其他海外主流市场。

但这几年,香港市场制度红利释放和长期流动性、融资能力改善的改革决心始终未变。其实,无论是香港证监会还是港交所,亦或者顶层的政府管理职能机构都在这几年反思香港市场化地位的长期出路。

从港交所的动作来看,为了营造出更舒服的投资环境和引入国际化机制也是进行了 历史 性的改革。包括MSCI亚洲系列指数产品的落户香港、港交所大刀阔斧的深化改革迎接众多“中概股”的二次上市、香港证监会强化监管力度完善制度基础、恒生指数大变革纳入同股不同权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选股范畴等一系列的标志性事件,不仅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多元化投资渠道,也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和潜力增加了砝码。

中概股的长期回归路径释放,阿里、小米等“新经济”公司纳入恒指成分股,恒生 科技 指数的创立等等,其实都在演绎港股生态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具备创新精神、核心制造能力、品牌管理能力的公司都纷纷踏足香港市场,其中包含了许多 科技 型公司,创新医药、医疗器械型公司,可选消费型公司,高端装备制造型公司等。

香港在上市制度规范性、融资便利性等优势依旧明显,会越来越多 的 吸引我们身边的“耳熟能详”的、“小而美”的公司上市,极大丰富了港股长期可投资范围。具体来说,比如一些SaaS型的公司,将持续受益于办公效率、管理效率的提升所带来的软件服务设计。在过去的粗放式发展过程中,中国劳动报酬比例长期过低,未来向高收入水平发展中,中国必须抛弃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依靠转型升级来发展经济,而劳动力报酬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会不断上升,从而倒逼企业不断提升人效。所有效率提升背后都需要强大的软件工具的支撑,从而带动中国企业软件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而在这个细分领域中,会持续涌现出包括通用管理型的SaaS公司、垂直行业整合型的SaaS公司等一众细分赛道的领头羊,无论在业务收入规模、产品矩阵布局还是客户生态结构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些“小而美”的公司有机会在行业和公司爆发的机遇下脱颖而出。我们觉得,包括医药、 科技 、新能源、消费等领域都存在这些“由小变大”、“细分龙头”持续成长的机会。

(作者系德邦基金海外与组合投资部业务董事,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2021年10月5号港股突然暴涨什么原因?

2021年10月5号港股突然暴涨,这是跟港股的友好利好政策有关系,现在香港的政局比较稳定,然后经济也恢复的很好,所以股市会大涨。

扩展资料:

根据证券时报2021年03月09日发布的资讯:

一、港股市场突然翻红

1、恒指早盘拉升超700点,遭遇连续下跌承压的市场,似乎正在迎来修复的信号。港股市场正在带头翻红。

2、3月9日开盘,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玩起了同步下探的步调,多只龙头股猛烈大跌,资金抛售猛烈,让股民基民同时看待。不过这种快速“失血”的趋势并没有持续太久。临近上午10点左右,港股市场出现了明显拉升的迹象。

3、从恒生指数走势来看,尽管开盘高开低走,指数一度跌近1%。但在9:57左右,恒指出现了快速拉升趋势,并迅速翻红;10:10分左右,恒生指数一度涨超1%以上。短短20分钟,恒生指数拉升超550点。截至11点20分左右,恒生指数涨超1.45%。

而除了恒生指数之外,恒生科技指数的反转更是猛烈。

4、当天开盘,恒生科技指数就迅速下跌,成为当日领跌板块,指数一度跌超4%以上。而在临近10点左右,恒生指数开始暴力拉升,指数快速从跌超4%转为涨超1%,盘中恒生科技指数拉升近500点。截至11点24分,恒生科技指数涨超2.5%以上。盘中振幅超6%。此外,当天香港消费板块、医疗板块等本地股涨幅居前。

二、南向资金仍在持续流出

1、68只港股获大比例持有,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资金近期的流出规模较大。3月9日11点15分左右,南向资金净流出超46亿港元。

2、3月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流出资金规模已经超百亿港元。据证券之星统计显示,截至3月8日,港股通标的股中,南向资金合计持有2371.84亿股,占标的股总股本的比例达9.01%,合计持股市值25430.46亿港元,占标的股总市值的比例为6.76%。

3、具体到单只标的股来看,南向资金持股量占总股本比例20%以上的有69只,持股比例在10%~20%之间的有92只,持股比例在5%~10%的有109只,1%~5%的有136只,持股比例低于1%的为94只。南向资金持股比例最高的是保利物业,最新持有6966.14万股,占港股已发行股份的比例为45.43%,其次是华能国际电力股份、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持股占比分别为43.38%、43.12%。从特征来看,南向资金高比例持有的个股,多数为AH概念股,统计显示,南向资金持股超20%的个股中,AH股共有53只,占比为76.81%;持有比例在10%~20%之间的个股中,AH股占比为35.87%。

三、机构:港股基本面仍然向好

1、在不少机构看来,港股市场短期调整实际上受此前印花税影响,但冲击有限。未来港股仍具有布局机会。

2、2月24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的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到,为增加特区政府收入,计划上调股票印花税税率,由现时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提高至0.13%。政府将继续全力推行各项发展证券市场的措施,将香港的金融业发展至更高的台阶。

3、3月2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不排除进一步增加印花税的可能。媒体今日上午消息,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不排除进一步增加印花税的可能,增加印花税不会影响到香港股市的竞争力。汇丰晋信海外投资部总监、沪港深、港股通双核策略基金基金经理程_认为,短期来看市场调整主要受港府调升印花税的影响,但背后主要原因仍是通胀和美债利率。目前港股上市公司基本面依旧向好,如果后续通胀温和,则港股有望重拾升势。

4、中信证券秦培景认为,近期市场调整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内外市场流动性预期变化的影响。预计后续随着市场预期趋于平稳,市场的支撑会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在市场压力短期快速释放过后,新主线的配置价值已有所提高。中金策略认为,港股整体市场跌幅比前一周要小得多,相比之下,主要是得益于具有低估值优势的板块表现出较好的防御性,而这也恰恰是港股较全球其他指数更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港股再迎独角兽! 港股2022  第1张

港股独角兽是什么意思

股票中独角兽寓指某些企业在特定领域已经形成了垄断优势(稀有),且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并且具备一定的护城河优势(高贵),比如百度、小米、京东、腾讯、蚂蚁金服、华大基因等等,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各自领域没有任何可与之威胁甚至匹配的对手,市值自不必说,基本都是在100亿美元市值以上(力量)。

什么是独角兽企业 这些方面告诉你

印象中,独角兽是形如白马额头有螺旋角,很稀有、漂亮、高洁。这里要说的是资本市场中的这个称呼与之有所不同,那么在资本市场是什么意思?一起来看看。

独角兽企业的定义是: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作为爆发式成长的代表,具有发展速度快、数量稀少、符合投资人追求目标等属性的企业。独角兽企业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主要出在高科技领域,互联网领域尤为活跃。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大陆独角兽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2013年底,中国大陆仅有2家独角兽企业,但到2019年1月底,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82家。与全球情况类似,中国大陆的独角兽企业也主要从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医疗保健与健身,以及按需服务等领域起步。得益于新兴领域蕴藏的大量商业机会,这五个领域保持着强劲且持续的业务增长,为更多初创企业创造发展契机。

去年,也就是2020年全年中国共有24家独角兽企业上市,12家独角兽企业选择美股上市,8家选择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上市,4家选择港股上市。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更是一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利好效应正在独角兽企业中凸显,有6家登陆科创板,1家登陆创业板。24家上市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创新药与器械、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等赛道。

独角兽公司一般有以下几种特性:1、有明显的爆发性;2、企业成长曲线好;3、拥有独有的核心技术;4、能抓住风口;5、拥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6、有一定的规模效应;结构性特征如下:其一,从新增数量来看,2017 年中国新增 22 家独角兽企业,创历史新高;其二,从行业分布来看,“互联网+”领域占据50%,行业集中度最高;其三,从估值分布来看,互联网金融领域估值最高;其四,从区域分布来看,一线城市孵化能力强劲,北京居首。

独角兽企业在2018年的时候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去年疫情过后独角兽企业迎来了大发展时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什么是独角兽企业。

京东再造一个独角兽,刘强东变身IPO收割机

继京东数科之后,京东或将迎来第二家上市独角兽。

9月27日,京东 健康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 健康 ”)正式披露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美林、海通国际、瑞银,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Analysys易观在6月份发布港股再迎独角兽!的《中国互联网医疗年度分析2020》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336.88亿元,和2018年相比环比增长35.6%。2020受到疫情的影响,市场规模将会有望达到2000亿,市场增长达到46.7%,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行业风口之下,京东 健康 浮出水面。

京东 健康 布局最早起步于医药电商——2013年初,京东首次开展保健品零售业务,2014年2月起,京东的医疗 健康 业务开始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项目进行运营, 2016年,京东大药房上线,京东正式进入医药电商领域,随后全面发力,布局互联网医疗、智慧服务等领域,2017年12月,京东 健康 推出港股再迎独角兽!了在线问诊服务。2018年11月京东 健康 成立,并从京东集团的业务中分离出来。

招股书表示,京东 健康 是引领中国医药和 健康 产品供应链转型的先锋。通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京东 健康 为用户提供「人在货在,随时随地」的一站式体验。京东 健康 致力于打造以医药及 健康 产品供应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 健康 管理平台。 于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分别拥有43.9百万、50.5百万、56.1百万及72.5百万个年活跃用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 健康 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 健康 平台及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逾1.5亿名用户曾使用京东 健康 的平台购买医药和 健康 产品或医疗 健康 服务。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56亿元、人民币82亿元、人民币108亿元、人民币88亿元,同期经调整盈利为人民币209.0百万元、人民币248.4百万元及人民币344.0百万元及人民币371.0百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4.9%、24.2%、25.9%、25.3%。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营收为50亿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6%,由于疫情期间医院是病毒最聚集的地方,用户端的就医习惯发生重大改变,网上买药开始迅速普及,京东 健康 CEO 辛利军的评价——疫情将诊疗线上化的市场教育时间缩短港股再迎独角兽!了5-10 年。

京东 健康 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零售药房,二是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

目前比较成熟的是零售药房业务,京东 健康 目前的收入大部分来自来自通过自营业务销售医药和 健康 产品。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销售分别占总收入的88.4%、88.8%、87.0%及87.6%。

1、零售药房业务采用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三种模式运营。

在自营模式下,从供应商处采购医药和 健康 产品,然后直接销售给用户,主要从中赚取产品销售收入。自营业务,通过京东大药房进行。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健康 与京东集团合作,利用其遍布全国的配送基础设施网络,包括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

线上平台方面,线上平台引入连锁店和独立药房以及医药和 健康 产品厂商和供应商,使其通过平台销售医药和 健康 产品,根据与第三方商家的单独合同条款收取佣金和平台使用费。截至2020年6月30日,线上平台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

全渠道布局是同城派递服务,满足用户紧急性用药需求,按需求为用户提供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24快速送达服务。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健康 的全渠道布局覆盖了超过200个城市。

2、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

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包括互联网医院、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两个部分:

互联网医院主要根据医生收取的费用向医生收取手续费。是中国首批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线上平台之一,在2020年8月,京东 健康 推出了「京东家医」品牌的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各种面向家庭的 健康 管理组合。2020年上半年,京东 健康 的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了约9万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

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可在平台上预约并支付由线下医疗机构提供的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服务包括全身体检、医学美容、口腔齿科、疫苗预约和基因测试。

从最早的医药电商再到互联网医院,京东 健康 的业态持续升级完善。不仅如此,京东 健康 的to B生意也一直在悄然拓展着,第三方批发平台“药京采”于2017年3月上线,该平台将上游药企、医药公司及 健康 产品供应商和分销商与下游药房连接起来。

打通医、药联动,实现闭环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上升、 健康 意识提升都在表明国民的 健康 需求不断增加,充满机遇的医疗 健康 市场一直是互联网巨头的重点布局的赛道,伴随着近年解除对处方药在线销售的管制、互联网医疗服务正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外界也对互联网医疗满怀憧憬,一度认为互联网医疗将是解决中国医疗体制难题的重要力量。

互联网医疗赛道全景涉及诊前、诊中、诊后的各大环节,典型的场景包括:轻问诊、网上预约挂号、在线问诊、 在线购药、 健康 管理等。对于互联网医疗的 探索 ,共通的策略就是打通“医”、“药”、“康”环节,形成一站式的医疗 健康 服务闭环。

BAT发力医疗领域已久,各自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布局逻辑,京东 健康 则是以电商基因为抓手、反向重构医患与大 健康 领域的商业模式。

招股书显示,京东 健康 通过零售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实现「医、药联动」,打造了一个闭环体系。零售药房的买家同时是潜在高质量的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而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又成为反哺零售药房和其他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的重要流量。

京东 健康 零售药房业务与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相辅相成,在医疗 健康 价值链上形成协同的闭环。零售药房业务将用户群导向京东 健康 的医疗 健康 服务,以进行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通过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等服务,加上高质量的服务和品牌认知度,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又将用户流量重新导向零售药房业务,购买其他 健康 产品,如补品和医疗设备。两项业务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和共生的生态系统。

BAT巨头扎堆抢食

根据国家卫计委曾经预计,到2030年我国 健康 产业规模将显著扩大, 健康 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这种万亿级别的市场上,BAT三员都不约而同的对互联网医疗市场进行了布局:

阿里系旗下的阿里 健康 ,目前市值达到2493亿港元;

腾讯投资的微医虽然还没有上市,但是也将估值目标定在了100亿美元;

而深耕行业已久的春雨医生也在最近拿到了搜狗的投资;

互联网巨头之外的金融 科技 巨头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在2018年登陆港股,目前市值也超过1140亿港元。

尽管这个行业巨头扎推,赛道拥挤,但还么有一个绝对的胜利者出现。作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5年累计亏损近40亿元;最早探路线上医疗之一的春雨医生,兜兜转转也还没有能实现上市上的愿景。

由于同样在电商平台方面拥有巨大优势,最容易被拿来与京东 健康 作对比的企业就是阿里 健康 。从数据看,在年活跃用户数上,阿里 健康 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在净利润层面,京东 健康 表现亮眼。

猎云网

虽然互联网医疗前景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市场依然处在孵化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京东 健康 ,作为京东旗下成长最快、最年轻的独角兽公司,其成长速度甚至在全球都可以放在前列。而京东 健康 再造一个京东的想法如果实现,那么其未来也将不可限量。

或将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4个上市公司

一年前,京东 健康 正式从京东集团中分拆出来,拆分之际就获得超1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了CPE中国基金(CPE China Fund)和中金资本(CICC Capital)等业内知名投资机构。2019年11月15日,京东集团披露京东 健康 A轮融资的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

2020年8月17日,京东2020半年报中透露,京东 健康 与高瓴资本就京东 健康 B轮不可赎回优先股融资签订了最终协议,高瓴资本预期投资额超过8.3亿美元,京东 健康 投后估值达到300亿美元。换言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京东 健康 的估值暴涨230亿美金,刷新了“估值增长最快的独角兽”的记录。

今年8月初,京东 健康 登上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成为“最年轻的独角兽”。未来京东 健康 将和京东数科、京东物流子集团三足鼎立,协同京东商城零售业务发展。

目前,京东集团为京东 健康 的控股股东,其通过其全资子公司JD Jiankang间接持有2,149,253,732股股份的权益,约占京东 健康 已发行股本总额的81.04%。除此之外,高瓴资本通过SUM XI Holdings Limited持有4.49%的股份,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控制CICC e-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2.37%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完成上市,京东 健康 将会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四个IPO——继京东、达达,以及即将IPO的京东数科之后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今年6月,刘强东先后收获了两个ipo,首先是达达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京东集团作为达达集团最大股东持股高达47.4%。随后,京东集团完成二次上市登陆港交所,在港股市值近9000亿港元。招股书显示,刘强东持股京东14.7%,拥有高达78.4%的投票权。

除此之外,京东旗下独角兽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未来都具备未来独立IPO的能力。今年4月24日,京东工业品已签署2.3亿美元A轮融资协议,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投后估值超20亿美元,一跃成为工业品领域内估值最高的公司。

如今,京东数科刚于本月提交了招股书,京东 健康 也紧随其后递交招股书,刘强东在京东数科直接持股8.86%,加上另外三家公司间接持有的股份,合计持股50.35%。

随着京东孵化的这一个又一个独角兽纷纷上市, 这两年,淡出公众视野的“东哥”,化身IPO收割机 。随着京东 健康 、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纷纷奔赴IPO,“东哥”的财富将迎来一个三级跳。

关于港股再迎独角兽!和港股2022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0522.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