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包含融创宣布10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孙宏斌个人贷款全部转为股份的词条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融创宣布10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孙宏斌个人贷款全部转为股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中国的“隐形地主”,坐拥资产6.2万亿,孙宏斌靠他一单赚150亿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融创宣布10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孙宏斌个人贷款全部转为股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中国的“隐形地主”,坐拥资产6.2万亿,孙宏斌靠他一单赚150亿

提到金融界的“三马”融创宣布10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孙宏斌个人贷款全部转为股份,很多人都能很快地想到“马云”的阿里、马化腾的“腾讯” 。

而第三位姓马的大佬,似乎一直隐藏在两个人的身后。

普通民众对融创宣布10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孙宏斌个人贷款全部转为股份他没有太多的了解,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姓名叫什么。

殊不知他叫做 马明哲 ,现任 中国平安集团 的董事长。

他曾经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 将一个由12人组成的小团队,发展成为如今总资产达到6.2亿的中国平安公司,缔造了业内首屈一指的商业帝国 。

作为行业内部的龙头产业,马明哲的一个决策往往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随着近些年来平安集团开发起多样化的业务,马明哲与许多房产企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关联。

马明哲的投资项目,涉及到的房地产集团有 华润、绿地、碧桂园、万科 等企业。

牵扯范围之广,可以说他才是 中国最大的“隐形地主” 。

他兢兢业业地经营了平安集团30多年, 让这个大企业如同一艘稳重的巨轮,航行在时代的海面上 。

他带领“平安”接连破除重重困难,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就连“联想”的前任接班人孙宏斌也直言:欠他一个人情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955年,马明哲出生在广东湛江,他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则是一名从海外归来的华侨。

不幸的是父亲早早去世,马明哲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

他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经历曾说, 那时候总是被母亲责打,就算是受到天大的委屈也从不哭泣。

他知道母亲为了他的 健康 成长,要一个人扛起生活的重担,这对一个柔弱的女人来说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良好的家风让马明哲从小就锻炼出坚毅的性格,为他后来独自一人到外头闯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幼的马明哲早就明白这些道理,经常主动帮助母亲做些家务活,减轻她的负担。

18岁高中毕业后,马明哲接受组织安排,到乡下去当知青。

这段经历教会他两件事——抽水烟和开拖拉机,这样的日子看不到出路 。

接受过高中教育的马明哲在头脑里盘算着,该给自己找一条别的出路。

1983年,那个坚毅的年轻人踏上了离开家乡的旅途。

他来到深圳,在一家民营企业打工。

一没有钱,二没有 社会 背景,在大城市打拼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坎坷 。

马明哲起初是给公司领导当司机的,几个月接触下来,领导觉得这个小伙子踏实肯干,也会把公司里的事情说给他听。

马明哲每天跟着大老板出入各种高端场所, 他的视野逐渐被开拓起来,老板教会他许多待人接物的本领 。

马明哲脑子转得快,有时也能为领导出谋划策,提出不少有创新意义的策略,老板对他也越来越器重。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命运的馈赠很快就落到马明哲的头上。

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开车送领导去开会,本来要参加会议的是该社保公司的经理,这天他正好因故不能出席当前的紧急会议。

对面的大客户可不会等待一个小小的部门经理,老板心下一想,指名道姓让马明哲顶替该部门经理参加会议,直说如果出了问题也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老总是一个能识得“千里马”的“伯乐”, 这次会议上,马明哲的发言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才华。

他针对正在探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见地。

而这个点子得到了公司高层领导的赏识,客户们也对他的发言感到很满意。

马明哲很快就受到了提拔,成为公司的一名基层管理人员。

但显然,这个小庙装不下他这尊大佛,他的商业眼光不仅局限于此。

马明哲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让公司再创立一家新型保险分公司,由自己带领团队,全权经营负责 。

等他把全部想法都告诉领导之后,公司高层认可了他的方案,并表示会全力支持他的行动。

此时马明哲创建的新型保险公司,就是后来 “平安保险” 的前身。

1988年, 32岁的马明哲正式创立了一家名叫“平安保险”的地方性股份制保险公司 ,他自己担任总经理的职位。

这个新兴的行业在诞生伊始,就承担了很大的舆论压力,民众对公司业务的安全性提出了很大的质疑。

要想让民众对“平安保险”产生信任感,马明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好在创业前期的困难,都被马明哲一一克服了。

随后他选择引入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国的外资,让他们成为平安保险最大的股东。

“平安保险”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期,成功从一个小型保险公司,成为一家大型综合的金融集团。

目前其下辖的业务涉及到保险、银行、投资、招商等各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马明哲以其独到的投资眼光,瞄准了一个为他带来巨大利润的行业,那就是投资房地产公司。

马明哲旗下保险公司的投资项目愈发趋向多元化,这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密切关联 。

1995年以前,国家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只能存入银行中。

1995年6月以后,国家新制定的 《保险法》 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将投资转向债券等其他方向。

1999年,原保监会允许保险公司,通过其他金融手段进入证券、基金、投资等二级市场。

2012年以后, 保险投资的新政策出台逐渐放开,允许相关企业涉及不动产、股权、信托等多种手段 。

国内保险公司的投资种类也逐渐多元化,企业领导通过“组合拳”的方式,来降低银行利息变化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利益偏差。

同时, 政府还逐步放宽了非标投资的比例,非标投资主要包括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以及不动产等等 。

它们具有持有时期长、收益高的特点,长期持有这些产品,与保险公司经营特点相匹配。

在相关政策的影响之下,保险公司投资非标资产的比例,自2012年起逐年增加,到2019年7月时,已经达到38%。

独具慧眼的马明哲自然没有错过这个机会, 自从知名房企“碧桂园”在香港上市之后,马明哲的目光就落在了这块“大蛋糕”上 。

他决定用“平安保险”的资金来投资这块项目。

2015年,中国平安集团以62.97亿港元的价格,购买了碧桂园房产集团的股份,一举成为碧桂园旗下第二大股东。

在“中国平安”的资本注入以前,碧桂园的销售业绩一直不太理想。

2015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同比下跌44.3%,只完成当年销售目标的13%左右。

背靠“中国平安”这棵大树,笼罩在“碧桂园”公司上空的愁云,很快就一扫而空 。

马明哲充分调动自己手头上的资源,“碧桂园”开启了与中国平安集团的深入合作。

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里,碧桂园集团奋起直追,直接将年销售额定在1400多亿元,成交总销量约为856.9亿元,环比增长达到57.3%,直接超额完成的任务。

此后三年,碧桂园集团进入高速发展期,连续两年蝉联房地产一哥的桂冠。

2018年前后, 马明哲再次花费了137.7亿的资金,收购了“华夏幸福”集团的股份 ,又将中国前20强之一的房产企业,纳入自己的麾下。

马明哲的“救火团队”,再次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华夏幸福公司,他热情地向华夏幸福的老板王文学,推荐吴向东进入企业内主持大局。

在他的全方位支持下,华夏幸福企业的销售业绩有所好转。

很多专家认为,这一举动有望再次创造当年碧桂园的奇迹。

马明哲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成为了“最大的隐形地主” 。

融创中国的 孙宏斌 曾经公开表示 :“我要感谢平安银行,他一单就帮我成功赚了150亿!”

他又是何人?怎么有这么大的面子请马明哲出手帮助他?

1988年, 25岁的孙宏斌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他刚进入 社会 就来到柳传志手下的联想公司工作。

第二年,他就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被破格提拔为企业部的总经理。

孙宏斌年轻气盛,风风火火地走马上任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在全国开办了13家子公司,将联想公司的营业额提升到了2400多万。

大老板 柳传志 非常看重他,将北京地区的业务全权交给他负责,自己则主要打理香港地区的上市工作。

柳传志去香港之前,意外发现在北京工作的孙宏斌创办了一份 《联想企业报》 ,这与他本人之前创刊的《联想报》并不相同。

“莫非他想要自立门户?”柳传志从这份报纸中嗅出一丝不对劲的气息 。

他担心自己前往香港的这段时间,公司内部会出现预料之外的人事变动,便立即放下香港的工作,一路赶回了北京。

在他抵达北京后,先是举办了一场联想 历史 上著名的“干部培训班” ,实际上是为了借机解决孙宏斌的权力问题。

柳传志本想试探一番,他知道孙宏斌不至于背叛自己。

谁知道孙宏斌的几个下属,趁他不在办公室的时候,对柳传志叫嚷着说道: “我们就喜欢听孙经理的话,总裁来了又没有什么关系。”

这样一来,柳传志阴沉着脸出了办公室,他私下里找到孙宏斌商量 :“我相信融创宣布10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孙宏斌个人贷款全部转为股份你的为人,但融创宣布10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孙宏斌个人贷款全部转为股份你手底下的那几个青瓜蛋子要开除。”

这下孙宏斌不干了,两人怎么也谈不妥。

最后柳传志只能略带惋惜地说道: “你是个有能力的人,我们做不成朋友,至少不要变成敌人。”

起初孙宏斌还以为总裁要把自己下放分公司去 ,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大不了自己可以离开联想单干。

谁知第二天开会的时候,柳传志直接宣布孙宏斌被停职,还派人把他看守进来了。

那些“青瓜蛋子”曾手持武器,到看守他的地方和人对峙。

孙宏斌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场,好言把他们给劝回去了,他始终认为柳传志不会真的拿他怎么样。

直到1990年5月28日, 孙宏斌被北京海淀警方拘留,工作人员说他挪用公款 ,现在是按照程序实施调查。

他坚称自己是没有罪的,只是公司财务制度手续复杂,才没将一笔流动资金上报。

警察没有查到他“贪污”的证据,但也断定他挪用公款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 。

1992年,北京市海淀公安局判处孙宏斌有期徒刑五年。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孙宏斌无数次面对监狱里漆黑的墙壁,久久不能平静,好在他没有一直沉沦下去。

他通过给 《北京新京报》 写稿,赚了不少“分数”,提前从监狱里出来了。

当年柳传志把“联想”当成自己的生命,他怕孙宏斌“造小船”,把联想搞得分崩离析,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

这本是立场问题,没有什么对错。等到孙宏斌出狱之后,柳传志约他到餐馆里详谈。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他没有带自己的保镖。

没有人知道他们聊了什么。从那以后柳传志坚称: “不论到什么时候,孙宏斌都是我的朋友。”

1994年,他给了孙宏斌20万的“安家费”,又出资500万给孙宏斌成立了 “顺驰地产” 。

孙宏斌一直没有放弃想要上市的愿望。

2008年,他带着自己的“融创中国”重出江湖,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匹黑马 。

他曾经从平安集团旗下的银行贷款25亿元,后经过资本的不断博弈, 他一举用这些钱赚回150亿,一时间风头无量,人们戏谑地称马明哲是他“身后的男人” 。

而孙宏斌也没有辜负马明哲的期望,近些年来孙宏斌相继收购王健林的万达集团、贾跃亭的乐视集团,成为资本界的“接盘侠”。

2021年,平安集团的总经理 谢永林 曾公开发言: “平安投资的不动产,是用来收房租的,不是用来炒地皮的。”

许是在国家大力度的管控房价以来,马明哲对于“中国最大地主”的称号有所不满,才公开发表言论,表明自己的立场。

“市场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现阶段的平安集团来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马明哲在地产行业的野心与实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而企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则需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能在汹涌的时代浪潮中,走得快,走得远。

毕竟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孙宏斌的顺驰融创

融创自2005年初已经开始频繁的调整。

年初按西南、华东及华北的区域划分,成立区域集团,但2005年上半年仅实现38.4亿元销售回款的现实使融创迅速将下半年的发展战略调整为提高利润率水平。

此时的汪浩,还在解决顺驰的变化与成长的问题。

如果说此时的孙宏斌把挽救顺驰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汪浩身上的话,面对汪浩在顺驰所采取的解决方案和自己为融创开出的药方完全不同,不知他当时作何感想。

在2006年孙宏斌宣布重新主持顺驰时,他肯定了汪浩过去一年的工作。

之后,他宣布撤消顺驰三大区域集团,转为总部直接管理模式。

而在融创,孙宏斌早在2005年已完成这一战略调整。

此外,早在2005年已经开始在融创强调的成本和利润率概念,也在孙宏斌重掌顺驰后才被“复制”过来。

但是,这些使融创成功“刹车”的举措,对顺驰已几乎没有作用。

回头再看顺驰和融创的发展历程,更像孙宏斌一次惊险的房地产企业的运作“实验”。

在挑战国内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及现金流周转率的“试验”中,孙宏斌以顺驰为主要对象,在成功向万科宣战并多番攻城掠地之后,他以为这一模式已接近成功,于是将刚刚成立的融创也拉入这一快速奔驰的跑道。

当发现顺驰和融创都已如脱缰野马般不听使唤时,融创被孙宏斌所“垂青”,成为其挽救之策的试验之所。

在给融创狠下几帖“猛药”之后,融创的运营开始逐渐步入正轨,于是,这几帖“猛药”被作为已试验成功的对症之策,运用于顺驰。

顺驰最终被出售的命运,并不能说明孙宏斌的“实验”失败;但融创的存活,也无法证明孙宏斌的成功。

在2006年中,孙宏斌曾在融创内部有过一次发言,这次发言被融创内刊整理并部分发表。

这次发言孙宏斌颇有些替自己辩护的意味:“人原本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险,但因为选择了梦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败。

虽然中国人讲求成王败寇,但为了梦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没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靠这些有梦想的人去推动的。”但经历了两次起伏的孙宏斌,也在反思自己,“我们在变化中得到不断成长,日益成熟。

成熟就是能够把握平衡,不走极端。”“同时,成熟还意味着发展风险和发展速度的平衡,在发展过程中,把控风险”。

孙宏斌的 *** 以及“偏执”的性格烙印依然深刻。

在融创的公司文化中,“使命般的 *** ”作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句被提出,而“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对核心价值观的偏执和执行,对违反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的零容忍”也在公司文化中被强调。

但是,除此之外,融创遗留的孙宏斌张狂个性的痕迹,已无处搜寻,仅公司董事长、总裁的职位上,孙宏斌的名字依旧赫然在列。

孙宏斌给顺驰取名意在又快又顺,在其成长前五年还算平滑快速前进。

但在临死前3年,顺驰开始大跃进式扩张,其商业模式在纸上谈兵时经过精确计算,结论是可以快速复制。

而现实中,中国房地产行业是标准化程度极低,在一个充满不可预见性的不太标准化行业,试图快速地精确复制,只能找死,而且是自寻速死。

2008年的房地产话题依然热得发烫,但这跟孙宏斌已经几乎毫无关系。

不管他曾经将房地产业搅得如何的天翻地覆,如今都不得不呆在被媒体遗忘的角落。

整个2008上半年,这位媒体曾经的宠儿只被真正关注过一次,还是因为路劲地产的单伟豹跳出来要跟他打官司。

当然,这不是媒体残酷,而是市场无情。

与孙宏斌的走冷不同,“顺驰”热度不减,但与2004年决然不同的是,如今的顺驰不再是报道对象,而是引用语,作为“因扩张过速而资金链断裂”的失败案例代号,“下一个顺驰”在2008年房地产市场上足以与“拐点论”、“百日剧变论”等关键词并驾齐驱。

事实上,“顺驰”一词的历史穿透力还会更强。

因为房地产改革是改革开放30年规模最大,发展最快,也最有看头的市场,地产英豪的传奇故事是一波接一波。

但在各路地产英豪中,速度极富冲击力,模式极具颠峰性,结局极具历史性的只有孙宏斌与他的顺驰。

孙宏斌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智商奇高,谋略颇大。

25岁时就成为联想少将,负责全国IT分销网的建设,比杨元庆资历都老,影响都大。

但1990年因“经济问题”与柳传志发生冲突,获罪入狱,一呆将近四年。

聪明过人的孙宏斌既有胸怀,又有眼光。

1994年3月出狱后,主动请柳传志吃饭认错,但他没有重操IT旧业,而是准备进军房地产。

在柳的资助下,孙宏斌4月就在天津创建顺驰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8月即获得“先达小区”的独家销售代理。

半年后,即1995年初就在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的支持下,成立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切入房地产开发业务,7月即开发出第一个项目“香榭里”小区。

7个月,这个速度比房地产行业从拿地到开发的平均周期18个月快了一倍以上。

这位IT起家,受过摩尔定律熏陶,又在监狱中苦等过四年光阴的人,一开始就亮出了自己了绝招之一:速度。

只是此时的孙宏斌还只是房地产市场一位默默无闻的新来者,没人理会他。

天津同行最先感受到了这一招的凶狠。

房地产周期主要受制于拿地和筹钱,为打通这一关节,孙宏斌1996年不惜让出董事长位置,请来人脉丰厚的张贵宗(前气象局办公室主任)。

顺驰果然从此项目不断,实力悄然大增。

之后的故事已经为大家所熟知。

1998年,孙宏斌看准国家停止福利分房的政策后,开始大干,当年一举拿下面积14万平方米的名都项目,声震津门。

2000年8月拿下万科与泰达都不敢碰的梅江地块,并成功开发出蓝水项目,不久又拿下面积170万平方米的“超级大盘”太阳城,基本确立津门老大地位。

孙宏斌

从1998年到2002年,顺驰天津开发了近30个项目。

虽然孙宏斌没有赚到大笔利润,但对地产模式带来了巨大震动。

孙宏斌带来的第一大震动是速度。

他彻底打破了房地产平均开发周期18个月的惯例,一举缩短到7个月。

与速度紧密相关的是模式。

以今天的研究来看,顺驰的速度从战略上源于孙宏斌急切的称王之心,从战术上则源于他老练的IT模式。

孙宏斌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后来被称作“现金—现金”模式或者“地产戴尔”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利用很低的自有资金启动项目,迅速转入土地开发进程,然后以销售回款支撑后期建设与城建配套等,再用毛利作为新的自有资金启动新项目,如此循环,极速滚动。

按照他的模式,只要每一个时间点拿捏得当,每一步战略执行到位,这一模式不仅行得通,而且威力巨大。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孙宏斌凭借这一模式,4年就从天津一个普通的代理商变成名震津门的开发商,6年就成为天津房地产开发商老大。

而从1998年到2002年,孙宏斌四年开发出30多个项目。

其次,2002年,国土资源部签发11号文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叫停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孙宏斌看到该文件为开发商的全国扩张扫清重大障碍后,迅速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全国。

离开天津的2002年,顺驰规模不过10亿,到2004年,顺驰就已经逼进百亿,不到三年,翻了10倍,差一点就掀翻万科,坐上全国老大的交椅。

论智论勇,孙宏斌都堪称中国房地产业的超一流人才,但不幸的是,这个超一流人才偏偏犯了一个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错误,那就是毫无风险意识,更不要说像华为那样时刻准备过冬的危机感。

房地产业有四大风险,一是政策风险,二是市场风险,三是执行风险,四是系统风险。

从政策上,因为市场的敏感,中国房地产的政策层出不穷,开发方向(如90/70)、土地转让方式、预售许可时间、土地款交付时间与比例、贷款利率等政策的调整,每一招都直截开发商的现金流。

市场风险与执行风险同样能要顺驰的命,像如今这样股市大跌、房价下拐、信贷紧缩、消费者观望等全线崩溃的系统风险更是如此。

在孙宏斌的模式中,他根据城市和项目大小把进攻路线分成M1、M2、M3、M4四条,东线进攻不利,西线驰援,南线不力,北线救主,但他从没考虑如果全线溃败还怎么玩。

忽略或轻视这些风险是孙宏斌在做顺驰过程中犯下的最大错误,就好像他以过人的智慧设计了一辆极速战车,但忘记了前进的路上不仅有坑有河,还有悬崖深谷,结果栽得头破血流。

孙宏斌有理由怪罪房地产的12年单边上涨行情,但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地产英雄大部分都是孙宏斌的同路人,从富力的李思廉与张力,碧桂园的杨国强,合生创展的朱孟依,雅居乐的陈氏五兄弟,到龙湖的吴亚军,恒大的许家印等,基本上都是1994年前后出发的。

孙宏斌与他们真正的区别其实并不是孙宏斌不计风险,而是人生理想不同。

一般地产商都想创富,而孙宏斌是想称王。

早年孙宏斌跟随柳传志做联想,负责分销渠道时,就已经王气毕露,企图功高震主,另立王朝,但柳传志发现及时,处理果断,孙宏斌不仅称王未成,反而获罪入狱四年。

出狱之后的孙宏斌不仅急需用顺驰的成功来证明自己,弥补失去的光阴,他一定还想向世人证明:孙宏斌就是王。

2003年,在中城房网重庆会议上,孙宏斌曾当面向王石下战书,要成为中国房地产的一哥。

孙宏斌在北京昌平金池蟒山会议中心为顺驰高层连续开会17小时,做了题为《鸿鹄之志向,蚂蚁之行动》的演讲,其实就是称王宣言,而看似口无遮拦的百亿计划,其实就是一个应景而设的登基仪式。

为了称王,孙宏斌在两个方面向利润做出了重大妥协,一是不惜代价拿地,二是合作开发。

在拿地方面,莽山会议之后,顺驰一年时间拿地近千万平方米,仅需要支付的土地款就高达100亿元,尤其是轰动京城“北京世纪第一拍”,更显出其王心之急,霸心之重。

高价拿地的直接后果是顺驰的房价往往明显高于其周边其他项目,管理成本占总成本也高达8%~9%,远高于2%~3%的行业平均水平。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一贯被认为是暴利的房地产行业,顺驰2003年和2004年的净利润率据称只有3~4%,而万科从来不会低于15%,富力与中海更是超过30%。

但孙宏斌偏偏不看重利润,只要能当上老大,挣多挣少,他不在乎。

合作开发的后果同样严重。

因为这不仅会分流利润,还有造成管理混乱,更重要的是难以达成战略共识,完美方案往往被执行得牛头不对马嘴。

当然,孙宏斌不是丝毫没有意识到合作的副作用,为了抵消这一点,他大胆启用年轻人,因为与老将相比,年轻人更勇猛、善学,执行命令不打折扣。

在顺驰的团队中,鲜有40岁以上者,后来的董事长汪浩更是只有34岁,开全国地产业之先河。

孙宏斌的新兵战略也是用意明显,以最快的速度复制顺驰模式和体系,而不是产品。

这并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他对速度的追求越来越高,以至于后来根本没有足够的老兵来带新兵,结果顺驰很快变成一帮乌合之众的名利场,孙宏斌的雄韬伟略到他们手里已经演变成吹牛扯蛋。

孙宏斌的命运颇有戏剧性,他为公司取名顺驰,本身也具备称王的很多素质,但他的称王战略偏偏与中国最有名的一句称王口诀背道而驰。

孙宏斌如今正以融创为平台,谋求东山再起,但如果不改霸王之术,他恐怕还会落个悍将之命。

孙宏斌曾有一段话:“人原本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险,但因为选择了梦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败。

虽然中国人讲究成王败寇,但为了梦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没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

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靠有梦想的人去推动的。”

20年前,孙宏斌的梦想是“做一家全国性的大公司”,这个梦想曾经推动着他勇往直前,不惧风险,但又不是鲁莽草夫。

孙宏斌有着对市场优于常人的敏感--柳传志评价他是极少数“能审时度势、一眼看到底”的人,只不过这种敏感提前踏空了市场的节拍。

1994年,孙宏斌创建顺驰,以房地产中介的方式进入地产界。

同年8月,为了获得比常规更快的发展,孙宏斌向柳传志借款50万元。

随后,顺驰在天津开始迅速扩张,并成为当地绝对的“大哥大”。

当时的顺驰是用了近乎10年的时间,才占据了天津市场10%的份额。

一切皆因“招拍挂”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2002年6月,顺驰成功竞得天津塘沽一地块,综合费用甚至比协议价还要实惠。

仅仅3个月,在这块地上开发的“莱茵春天”就开盘销售。

这让孙宏斌看到了高周转与招拍挂相结合的市场契机。

2003年8月,在一次业内会议上,孙宏斌在既定的发言中突然话锋一转,称顺驰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

他顿了顿后说道:“也就是要超过在座的诸位,包括王石。”坐在台下的王石拉长脸予以反驳,“提醒”他要注意风险。

2003年,地产老大万科销售额只有63.8亿元,当时的王石已经开始预测楼市拐点。

而孙宏斌却放言,他不信未来5年中国地产业出不了一家年销售额500亿元的企业。

从2003年到2004年,顺驰先后从华北、华东和华中等拍得10余块土地,行动迅速令人咋舌,“天价地制造者”的大手笔更是惊人。

顺驰的销售额也随之扶摇直上,从2001年1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7亿元。

“孙宏斌就是一个到处拿地的偏执狂。”这是多年以后,一位房地产资深人士回忆起孙宏斌最深刻的印象。

最疯狂时期,孙曾经创下一年拿地6000亩的历史纪录。

5年之后,如孙宏斌所预测,中国果然出了一家年销售额500亿元的企业。

这家企业不是顺驰,仍然是老大万科。

也正如王石所预测,2004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这让同年计划赴港上市的顺驰惨遭夭折。

直至2007年,由于资金链过于紧绷,孙宏斌最终将顺驰的控股权低价转让给路劲,他本人抽身潜心发展融创。

关于顺驰“灾难性”的骤变,现任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名誉会长的聂梅生曾表示:“别人都用一个瓶子一个盖或者两个瓶子一个盖地周转,但孙宏斌是十个瓶子两个盖地玩,这能不出问题吗?”

言语中,聂梅生流露出惋惜。

“只要再撑一段时间,孙宏斌就会像2008年走到资金链边缘的许多企业一样,绝处逢生。”如今在业界叱咤风云的龙湖地产也曾徘徊在生死边缘,龙湖一位内部员工向记者回忆道:“2008年,龙湖几乎都发不出工资来,内部传闻称,高层已在谈收购,但后来‘四万亿’ *** 计划一下子让龙湖活过来,飞速发展至今。”有时候,地狱与天堂就在一念之间。

只不过,在顺驰的前世,“幸运”没有来到。

多年以后,再谈起顺驰,孙宏斌冷静地说,中国MBA案例教学,几乎每个大学都有顺驰失败的案例,这挺荒唐的。

“顺驰是有做错的地方,但也不全是不好,现在的高周转、招拍挂、现金流(管理)等,别人都是跟我学的。”

“我打心里觉得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吃过亏,有过挫折之后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事。

确实吃过亏、有过挫折以后是一个经验积累。”痛定思痛的孙宏斌说,“这些坎坷之后,我的性格并没有变,变的是我对做企业的认识。”

基于新的认识,东山再起的孙宏斌极度强调公司运营的安全性、稳健性和纪律性。

正在快速成长的融创中国,如今账面上有超过100亿元的现金,销债率(销售额/净负债)接近2,几乎是行业的最好水平;2013年,孙宏斌要求融创更加重视现金流管理,融资的资金成本不能超过13%。

他为融创定下了铁的纪律:在拿地时谨慎,绝不盲目争抢“地王”。

2012年7月10日,备受业界瞩目的北京万柳地块开拍。

由于央企身份备受争议,融创中国的联合体合作方保利地产暂时退出万柳地块竞争,只剩下融创孤军奋战。

在与中赫置地经历了200轮的“贴身肉搏”后,融创最终不敌对手,与万柳地块失之交臂。

竞拍结束后一小时,孙宏斌更新了一条微博,公开回应“失地”称:“我说我们喜欢这块地,但从来没有志在必得的地块,合适就拿不合适就不拿。”

在疯狂的抢地面前,孙宏斌选择了忍耐。

他们所谓的拿地纪律是指:针对具体城市的具体地块,对土地的毛利率以及内部回报率设定严格测算,一旦超过该红线,无论多喜欢,融创立刻停止再举牌,其中,毛利率的红线最低不能低于30%。

鉴于顺驰当年在全国摊子铺得过快过大最后倾覆的教训,在区域战略上,融创开始坚持“区域深度聚焦”,只布局京、津、渝、沪、杭五大区域,缩短管理半径,在一线城市回暖的2012年,区域聚焦的策略让融创赚得盆满钵满。

“对我自己来说,没变的是理想、 *** ,变了的地方就是要讲究平衡,不走极端。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

承担风险和控制风险是一个矛盾。”孙宏斌说。

2012年12月31日,中国房地产企业2012年度销售TOP50榜单出炉。

融创中国全年销售额上升为356亿元,位列12位;2011年,融创中国位列18位;2010年,其排名还远在30名之外。

包含融创宣布10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孙宏斌个人贷款全部转为股份的词条  第1张

40亿,孙宏斌赌上了自己的信用

又一次,孙宏斌押上了自己的身家。

自去年自掏腰包29亿给融创中国无息贷款后,孙宏斌又提出了一个方案,给融创一笔打算展期的债券做担保,涉资40亿。

华尔街见闻获悉,融创拟对一笔原本在4月1日回售的40亿元境内公募债,展期24个月,按季度分别偿还本金,利息也计划展期。

严格来说,这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展期,而是自然延续。这笔可回售的债务,原本是2+2,不回售就是继续拿着,直到2024年才正式到期。

与其他大部分出险房企不同的是,融创目前仅对这一笔债务谈展期,未涉及其他的、远期的债务。

目前的初步展期方案最吸引人的是,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将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也就说,孙宏斌要为这笔债务展期押上自己的身家与信誉。这是继去年11月孙宏斌自掏腰包,以无息贷款的形式借给融创中国近29亿后,再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对融创这家公司的信心。

老孙已经把牌甩在桌上,投资者们也需要在接下来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给出自己的选票,是就此别过,还是再信孙宏斌一次。

这是投资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因为融创之前本来说准备好了回售的钱,他们对孙宏斌也很信赖,结果在离回售打款日不到一周的时候,却出现这样的情形。

确实,融创此次展期决定有些突然。此前融创内部也曾下过死命令保集团公开债,但形势比人强,融创当下的压力太大了。

自2021年10月房地产资金困局以来,作为四巨头之一,融创积极通过股权配售、大股东借款、资产处置等途径持续回血,促进资金面平顺缓流,总计回笼资金约300亿元,用于补充还债、经营。

截至目前,融创的商票、信托的偿还情况也都不错。上个月,融创还如期偿还两笔合计约42.5亿元债务,向外释放出自身虽然流动性承压,但对债务绝不躺平的态度。

过去一个月里,融创曾与包括信达在内的AMC就一些具体项目谈合作;也对此前一些地方上的欠款催收。但正如接近融创的人士所说,“方案进展滞缓”。

接近融创的人士表示,为了应对二季度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务,融创此前已积极推动资产处置、专项融资、催收欠款等各种资金筹措方案,但方案进展滞缓,展期实属“不得已”的选择。

春节后,虽然房地产政策暖风频频,郑州出台楼市新政“十九条”,高层吹风提振信心等,然而销售的回暖却非一时之功。

多位市场观察人士表示,3月份,尤其是前两周,全国热点一二线城市未出现实质性的回暖,表现低于预期,仍有待政策的继续发力。

而对房企现金流形成巨大压力的预售资金监管,仍未明显放松。据华尔街见闻了解,由于提取条件的苛刻,融创有上千亿的销售款项冻结在预售资金监管账户里,无法为己所用。其他绝大多数房企也是如此。

眼下可以说是融创最困难的时刻。这家恒大、碧桂园之外最大的民营地产商,在到期债务处理和经营稳定之间,需要寻求一个平衡。

作为掌舵人,孙宏斌需要做出正确的决定,也需要投资人的支持。

在融资端仍然恢复较慢的情况下,融创的希望仍在于销售端。通过展期保存实力,保证经营正常和项目交付,才能度过难关、活得更久。

华尔街见闻也了解到,融创旗下可售货值超300亿的泛海国际1号,近期也在加快步伐推向市场,此外在上海等城市,融创年内也有多个热门项目入市。这均有助于融创度过眼下的难关,恢复自身的实力。

诚然,随着近期一家家房企陆续出险,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处于冰点;但也应看到,多城土拍规则的改善、融资端对民企的放开、销售市场的逐渐回暖,都在渐渐将这个行业拉回正轨。

接下来房地产的销售端、投资端的回暖已不远了。旭辉集团董事长林中说,现在是冬天,不是末日,春天已经不远了!今年市场将前低后高,市场会逐步复苏,期待五六月份会出现“小阳春”。

孙宏斌以及和他一样的房企大佬们也相信,只有在今天保住信用,才有企业未来可言。

过往孙宏斌所做的一切也表明,他是个愿意为融创押注、不愿轻言放弃的人。从自掏腰包29亿到提供40亿无限连带责任担保,他已显示了自己的诚意,就看投资者们,是否愿意等待,和他一起上岸。

孙宏斌被贾跃亭害惨了吗?

自接手乐视之后,孙宏斌就隔三差五上融创宣布10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孙宏斌个人贷款全部转为股份了头条。摆在融创宣布10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孙宏斌个人贷款全部转为股份他面前的,是贾跃亭挖下的大坑,尚未消化的万达酒店,以及造血不足的融创中国……

日前,据杂志报道,因乐视网IPO财务造假,参与其IPO的多名发审委委员被采取强制措施。消息人士称,最终名单超过10人。

也真是难为孙宏斌了,既要接万达的盘,还要填补乐视的坑,雪上加霜的是,金融机构早已开始排查融创的金融风险,其上交所的100亿公司债因此终止发行。7月18日,融创一个15亿元的信托项目放款也被紧急叫停。

西墙的窟窿越来越大,东墙还不给拆,孙宏斌这次可真玩不转了。而那些踩雷乐视影业的私募,也难以靠着重组续命了。

乐视网陷退市危机

从4月17日至今,乐视网股价股票至今停牌6月有余,而且目前丝毫没有要复牌的迹象。

如果孙宏斌坚持乐视股票继续停牌,接着运作新的引援或重组事宜,一旦乐视网在此期间IPO造假被坐实,对于乐视网上市公司意味着什么融创宣布10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孙宏斌个人贷款全部转为股份

自退市新政以来,信披被证监会认定为重大违规或涉嫌犯罪移送经侦追究刑事责任的,都可能引发强制退市。前期的欣泰电气、博元投资等案例可作为初步的参考。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机构下调乐视的估值,但是乐视网一旦复牌,估值的下降幅度将远远超出公募基金给出的预期,甚至不排除退市的风险。假如乐视网被强制退市,那么其股价必然会连续跌停,其他投资者或许还有向保荐机构索赔的可能。

蛇吞象难消化

如果说融创接下来全力支援乐视,那资金肯定是够的,但融创今年的大手笔,还有以631.7亿元的代价接下了万达文旅城和万达酒店,其中296亿是万达为融创提供的贷款。

万达说卖资产是为了降低负债率,这个也未必。资产打折卖,负债比率可不会降啊融创宣布10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孙宏斌个人贷款全部转为股份!融创蛇吞象,大家都在降杠杆,上面也在清理杠杆,在宏观收缩的背景下,吃得下也不代表能消化。据传,融创被银行排查,是由融创万达交易引发的。

单看万达出售的13个文旅项目,总投资就在5400亿元上下,后期运营可是需要大把大把的资金。

融创的蛇吞象看着精彩,但收购的钱本身有接近一半是万达借的,根据万达和融创的联合公告,融创还要承担万达文旅的全部贷款!

融创自身的经营现金流不足以支撑动辄上千亿的资金,那么需要跟金融机构融资,一旦,金融机构这个口子被封闭,若是更甚,需要提前还款,这就是多米诺骨牌了。

自身难顾的融创

其实在今年7月,金融工作会议刚结束,第一枪就打响了融创,金融机构开始集中排查融创的资金风险。

当前国家在推进金融去杠杆,一向以激进著称的孙宏斌却在玩命加杠杆。融创中国自去年以来,对外发起的收购案将近20个,总金额超过1300亿元。

相应的,融创负债率飙升。融创2016年年报显示,融创净负债率由2015年底的75.9%上升到了121.5%。

孙宏斌一向又是以作风激进著称,一直以来,他似乎并不在乎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反而觉得负债率高的企业才有实力。融创自身的现金流支撑不了这动辄千亿的资金,金融机构的口子又在收缩,孙宏斌嘴上说不在意高负债,心里能不掂量掂量?

要知道孙宏斌当年的顺驰折戟正是被速度击垮,因超常规扩张带来资金链断裂。孙宏斌之前讲老贾不懂得断臂求生,那他现在会不会断臂呢?

吃泡面的人去操心了别吃的是不是正宗的牛肉。

为什么孙宏斌融创市值蒸发66亿港元?

事件再次让人瞠目结舌!据悉,孙宏斌“乐视不差钱”话音刚落,融创市值蒸发66亿港元。

左手救乐视花150亿元,右手买万达花632亿元,半年花千亿买买买的孙宏斌成了今年曝光率最高的大佬。由于贾跃亭的缺席,在7月17日的乐视网股东大会上,孙宏斌成为了唯一的主角。面对蜂拥而至的讨债者,孙宏斌自信地表示新乐视“资金不是问题”。

不过,孙宏斌“不差钱”的话音刚落,今日关于融创的一系列负面消息发酵,融创中国股价蒸发66亿港元,乐于做白骑士拯救他人的孙宏斌如今也面临问题了。

融资受阻,股价蒸发66亿港元

7月18日早间,在香港上市的融创中国低开后跳水,最大跌幅逾13%,截至午间休盘,跌9.88%,每股报15.5港元,市值蒸发逾66亿港元。半年花费千亿买买买的融创,目前总市值仅有605亿港元。

据悉,近日融创计划发行的100亿元公司债已被上交所终止发行。而在此之前,融创多次发债融资。去年9月底,融创曾发过一个购房尾款资产支持转向计划,涉及金额24.2亿元,承销商为长城证券;去年7月,发行40亿元公司债;更早前的2015年12月,曾发行过50亿元公司债,子公司天津融创置地曾发过50亿元公司债。

孙宏斌为何冒险救乐视:被“信得过的人”坑了?

腾讯《棱镜》 李思谊

编辑 刘利平

划重点:

2017年 招商银行 对贾跃亭相关股权的冻结后,孙宏斌和贾跃亭进行了长达两天的会议,两人达成相互妥协的方案:贾跃亭极不情愿地辞去董事长,孙宏斌极不情愿地担任董事长。

《棱镜》早前调查到,乐视影业资产注入乐视网最终失败,一定程度上是因乐视控股持有乐视影业的股权被冻结所致。如要进行新一轮融资或者装入 上市公司 ,首先需解冻乐视影业的这部分股权。

曾经,有人开价数亿元收购乐视商城,贾跃亭说No;有人开价百亿购买易到,贾跃亭还说No;有人开价50亿购买乐视金融,贾跃亭依然说No。

明天(2月23日),2018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孙宏斌正式掌舵下的乐视网将在北京偏远郊区一家酒店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就多个议案进行表决,这是乐视网复牌后的第一场股东大会,这家公司命运走向也将初见分晓。

过去逾一年,“救世主”融创中国(01918.HK)(以下简称:融创)出资150亿元,试图救乐视网于危亡,但结局不如人意。关联交易纠缠致还款无望,遭多家银行冻结股权致重组搁浅、贾跃亭出走美国、孙宏斌试图力挽狂澜……乐视网这艘巨轮终究趋于停摆。

如果说,贾跃亭时代——创办乐视网(300104.SZ)并发展壮大,带领风起云涌的乐视网走向资本市场,是乐视网的上半场;那么,从投资者成为掌舵者,并试图展开挽救乐视网行动的孙宏斌时代,则是乐视网的下半场。

腾讯《棱镜》在过去几月面访了“乐视系”多位亲身参与到“孙贾纷争”的现高管和前高管、主要的机构投资者,试图通过还原孙宏斌入主乐视网以来主要阶段的关键片段,用以透视这一现代商业演变中的代表案例。

柳传志的局

45岁的贾跃亭曾有过无数的高光时刻,最后一次是在大溃败的前夜。

多数时候,这些今时今日可能让很多人难为情的场景,发生在乐视大厦17层会议室。2016年1月份,在因资金链致生死危机爆发前的半年,他在这间办公室里迎来了柳传志。

这一天,让少数几位年轻的乐视高管们备受鼓舞,这位在中国商界极具威望的企业家毫不掩饰自己对贾跃亭的欣赏,他甚至在现场将贾跃亭比作为“中国版的杰克·韦尔奇”。在听完后者介绍乐视七大生态后,他惊叹于贾跃亭在“公司资金链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竟然做了这么多的事情。”

在逾两年后,柳传志的门生——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也曾一再对外重复这句话,这是他一股脑投出150亿元资金力图拯救乐视的重要支撑。

柳传志对贾跃亭的欣赏并不是圆滑地礼貌奉承,因他见证了贾跃亭置之死地而后生。2013年,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邀请,他曾到访过乐视,在随后的两年多,乐视网遭遇过生死危机,但随后却在资本市场上成长为市值超过1500亿元的超级明星。

所以,2016年这次到访后,柳传志决定帮帮这位年轻人。他很快力促贾跃亭成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成员。2016年年中,在这家俱乐部仅增的5名会员中分别是:贾跃亭,以及小米创始人雷军、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HTC董事长王雪红和海底捞创始人张勇。

2016年4月24日举行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大会上,贾跃亭成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时任俱乐部主席的柳传志为贾跃亭颁发证书。(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官网)

“(通常)要一年申请,半年之后再考核投票。”乐视控股一位高管称,但贾跃亭从申请到推荐入会成为理事,仅用了两周时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于2006年,作为中国顶级企业家的“名利场”,对理事资格有着几近苛刻的考量,须经两名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联名推荐、且必须全体理事投票支持、无一反对才可通过。

贾跃亭的“入局”很快获得了回报。半年之后,2016年9月,乐视汽车宣布的10.8亿美元首轮融资中,参与投资的联想控股、民生信托、新华联,其掌门人或投资人皆在中企俱乐部理事名单之列。在随后帮助乐视汽车与浙江省地方政府牵线搭桥的银泰集团董事长沈国军亦如是。

在“乐视网”摸顶1500亿元的市值巅峰时,柳传志甚至还有过几近“疯狂”的想法。有接近柳传志的人士告诉腾讯《棱镜》,柳最初甚至动过希望乐视重组联想集团手机业务的念头。“联想本身就是一个硬件公司,将联想的手机放到乐视手机旗下,这样完成重组后的公司,既有了电视也有了手机。”该人士称,当时已有投资机构在推动此事。

联想控股方面并未回复《棱镜》的置评请求。

此时,联想集团于2014年从谷歌手中收购MOTO的移动业务,这桩并购给联想集团带来了高额的并购成本——手机业务并无起色,2015财年出现上市以来首度亏损。

但这种说法也被另一同时接近联想和乐视人士否认。“这不至于。柳总(柳传志)行事风格稳健,以他的岁数和身体状况,不会如此冒险。”他说,更多的可能是一些人产生过如此念头,并将这种少数观点“安插”在掌舵者身上。

孙宏斌上线了

无论如何,柳传志对贾跃亭评价和行动上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为贾跃亭疯狂吆喝的PPT多了些可信度,而更为重要的是,在2016年,当乐视真正命悬一线时它足以让孙宏斌不惜为之冒险。

后来的故事为中国的投资者们所熟知:几无征兆,贾跃亭2016年11月终于主动承认乐视整体陷入资金链危机,2017年1月,孙宏斌携150亿元资金“跑步”入场,大举买下乐视网、乐视影业和乐视致新分别8.61%、15%和33.4959%的股权。

2017年1月15日“融创乐视战略投资暨合作发布会”上,贾跃亭与孙宏斌就融创战略投资乐视相关细节进行解释。

34天时间,从两人首次见面到最终签订投资协议。孙宏斌现场坐镇,聘请联想控股、泛海集团投资乐视汽车的团队进行尽职调查,普华永道作为审计机构。

乐视网一位中层称“这样的业务孙宏斌一定要找自己信得过的人”。这位“信得过的人”,即是原联想控股战略投资部投资总监李宇浩,他此前主导了联想控股对乐视汽车的投资项目。这位80后投资人主要关注TMT领域,和孙宏斌私交甚好。

经此一役,李深得孙宏斌和融创中国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汪孟德赏识,甚至在随后以重金“挖角”其至融创负责投资业务。

然而,投资乐视网的此次匆忙尽调却给孙宏斌和他所掌舵下的融创带来无尽的烦恼。

“尽调做得极差,非常粗糙。”一位看到过尽调账本的人士告诉腾讯《棱镜》,他认为,此次尽调的账目和关联方交易能对上,关键问题出在手机和汽车两个“窟窿”,本身不具备造血能力却耗资200亿元左右。

另一位人士也抱怨,尽调虽然“数字账上都有,但是他(孙宏斌)不知道哪些还了,哪些没还,他没有预测到现金流压力会这么大”。

2017年春节过后,乐视网积极迎接“二股东”正式进驻。当时,在没有独立办公室情况下,贾跃亭安排下属,用玻璃隔断隔出两间独立办公室。

首先进驻的是孙宏斌的“财务大臣”刘淑青。刘淑青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求乐视网所有的财务进出都必须经过其之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此前乐视体系各个生态间资金“挪用”和“拆借”的便捷性。

但是,麻烦事还是很快来了。融创的真金白银很快被打入到乐视的账户,但这些资金很快就没了踪影。腾讯《棱镜》了解到,150亿元投资资金分三批到账,其中贾跃亭个人从中获得60.41亿元,除过交20%的个人所得税、支付19亿元公司债、还一些钱给银行解除部分质押外,所剩无几。

“钱三两下就没了,快得很。”乐视网一位核心高管告诉《棱镜》,“一家市值千亿级别公司的正常运转,需要强大的现金流作为支撑,这些资金很快就用完了”。“企业本身的运转要消耗资金,版权成本、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还不算债务的财务成本和利息。”上述乐视网中层说,这些钱可能维持正常运转,但无法解决乐视网债务问题。

2017年11月份,贾跃亭在美国接受腾讯《棱镜》时曾透露,在当时,其在乐视非上市体系股权、地产和上市公司体系股权,共约400亿元的资产都在国内被冻结了,整个乐视的负债大约200多亿元,其中100多亿元是由他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最高的时候我担保过400多亿元,后来老孙(孙宏斌)给我的钱,我全部还了银行的 贷款 。”

泥潭比深渊还深、比海还大

一入乐视深似海,孙宏斌或许这才发现,乐视的现实远比梦想残酷。

按照早期计划,孙宏斌试图将乐视网和乐视非上市公司进行切割。当时的构想是乐视体系分上市公司乐视网、非上市公司和乐视汽车三部分。遗憾的是,乐视体系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一体化”,快刀也斩不断乱麻。

以乐视致新为例,乐视超级电视的生产归属于上市公司体系乐视致新,但销售却归属于非上市公司体系LePar。也就是说,乐视致新每销售一台乐视超级电视,回款先经过LePar再转给乐视致新。而LePar所属的乐视非上市公司体系,本身又为乐视移动(即乐视手机业务)做了许多债务担保。

这导致的结果是,非上市公司所欠乐视网的应收账款“明摆在那里,却迟迟还不上”。

《棱镜》了解到,此时,孙宏斌索性给出建议,将非上市公司体系的业务全部处理掉用于还款。2017年5月份的融创中国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孙宏斌亦曾公开称,乐视体系未来就是上市公司和汽车两部分,诸如乐视体育和易到等非上市公司部分“该卖的卖掉,该合作的合作”,汽车部分“贾跃亭该怎么弄怎么弄”。

但是,贾跃亭并未听从这位比他年长10岁的山西同乡的建议。有人开价数亿元收购乐视商城,贾跃亭说No;有人开价百亿购买易到,贾跃亭还说No;有人开价50亿购买乐视金融,贾跃亭依然说No。

“老贾连一片羽毛都不肯放弃。”融创中国2017年9月召开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孙宏斌摘掉眼镜,潸然泪下。

关联交易应收账款似乎成了一个“死结”:时间拖得越长,资产的残值越低;资产的残值越低,就越不够填坑。

让孙宏斌更无奈的是,《棱镜》获悉,融创中国投资乐视的股权截至目前甚至仍未完全过户。原因在于,贾跃亭和乐视控股持有的乐视网股权被冻结后,正在进行的股权过户程序也无法进行。

《棱镜》核实到,乐视影业资产注入乐视网最终失败,一定程度上是因乐视控股持有乐视影业的股权被冻结。如要进行新一轮融资或者装入上市公司,首先需解冻乐视影业的股权;而乐视影业的股权解冻,需要先偿还乐视手机的欠款,显然贾跃亭暂时无法归还。

乐视网复牌前一天,白马骑士孙宏斌不无感性地留下“人有时候要敢叫日月换新天,有时候也要愿赌服输。”

从2018年1月24日复牌,乐视网已前后录得14个跌停,截止春节休市前股价已从15.33元跌至4.42元,市值跌去四分之三。

腾讯《棱镜》计算,截止目前,融创向“乐视系”公司投资资金总计已达到153.72亿元,借款达到17.9亿元,并以总计52.04亿元收购了乐视两处地产项目的部分股权。

两个男人从“同袍”到切割

在这场大拯救中,贾跃亭的角色难以言说。

时间拉回到2017年7月,贾跃亭按计划出差美国处理他个人投资的美国电动汽车品牌Faraday Future(FF)事宜。当时计划是两周,最多到7月底回国。妻子甘薇甚至只为丈夫准备了七套换洗衣服,每两天一套。

但是,当贾跃亭正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时,腾讯《棱镜》独家披露贾跃亭夫妇及“乐视系”三家公司总计12.37亿资产被招商银行申请司法冻结。乐视随后递交上海高院的书面申诉,称招行实际冻结查封的资产总价值达261.62亿人民币。

这一行动让贾跃亭和孙宏斌都措手不及,但贾跃亭彼时作为上市公司乐视网董事长,必须对此反应。腾讯《棱镜》获悉,就此,孙宏斌和贾跃亭进行了长达两天的会议后,两人达成相互妥协的方案:贾跃亭极不情愿地辞去董事长,孙宏斌极不情愿地担任董事长。

这是没有选择的方案:如果贾跃亭不辞董事长,那么可能会因更多挤兑而导致公司无法运转而破产;如果贾跃亭辞去董事长,那么可能会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孙宏斌接了董事长职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乐视网的信心支柱,但以第二大股东担任董事长,则不得不承担乐视网整体的风险与债务责任。

《棱镜》未能了解两人商量方案的更多细节,但孙和贾自此开始互有间隙。

“因为7月份董事长这个事情,贾总跟孙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直接交流和沟通。”上述乐视控股高管称,两人的沟通方式是:通过刘弘等高管作为中间人进行传话。

意识到回国后短期内无法再次出国,与躲避三年前那场危机的方式一样,贾跃亭选择在美国和中国香港间辗转。这期间,“乐视系”多位高管,包括乐视网财务总监张巍、乐视体育董事长雷振剑等,都曾飞往香港,与贾跃亭对接乐视相关板块的债务。

贾跃亭在港期间,孙宏斌也不得不亲自飞抵香港,与贾讨论资产切割和债务解决方案。他也曾帮贾跃亭找到愿意接盘的第三方平台,试图说服贾跃亭放弃上市公司大股东地位,以此解冻司法机构的股权冻结,填补关联交易和其他债务的“窟窿”。“实际上是有机会的,但老贾要价太高了。”上述乐视网中层说。

在乐视网复牌后,孙宏斌和贾跃亭间的关系似乎已失控到剑拔弩张。乐视网与乐视控股频繁“隔空喊话”,互揭伤疤。贾跃亭妻子甘薇刚刚称超过30亿元的关联债务已经形成解决方案,乐视网随即发布澄清公告予以否认。乐视网刚刚发布乐视网的关联欠款为75.31亿元,乐视控股却澄清只有60亿元。

乐视网甚至以公告形式表态将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一切手段,承诺向贾跃亭追债。

孙宏斌在公开场合仍夸赞贾跃亭非常具有企业家精神。但他曾点赞的一条微博似乎已间接表达了他的不满——这条微博来自乐视一位线下经销商:“目前来看,孙宏斌已经完全下了狠心,不答应就让老贾爆仓,股价公告进一步表明决心。老贾目前没有任何办法,只有妥协。”

“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刚刚出台,可能被新的问题所掩盖,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解决办法……有时甚至是死结。”乐视网一位核心高管称。

“如果说回过头重新来过,我相信老孙一定不会入这个局,”上述乐视控股高管称。

直接申请点下面:

;utm_medium=fangdaiweixin

关于融创宣布100亿美元海外债务重组计划,孙宏斌个人贷款全部转为股份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0926.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