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继续冲刺港股上市:2022年营收22亿元,调整后净亏损6.7亿元_2021港股上市一览表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继续冲刺港股上市:2022年营收22亿元,调整后净亏损6.7亿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1港股上市一览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继续冲刺港股上市:2022年营收22亿元,调整后净亏损6.7亿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21港股上市一览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土巴兔再次冲击上市,冲港股未果的互联网家装第一股回A有戏吗?

#土巴兔# 在中国市场上,每每提到家装相信所有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水很深,虽然中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但是这些年作为房地产的下游产业,家装市场始终都是消费者最头疼的焦点,而前不久一家老牌互联网家装公司再次宣布要上市了,这就是土巴兔,作为曾经想要冲刺港股中国互联网家装第一股的公司,如今转战A股想要在A股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如今大家不禁想问土巴兔回A真的有戏吗?

一、土巴兔再次冲击上市?

根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前不久,一站式互联网家装平台土巴兔近日正式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了招股书,申请创业板上市。根据招股书,土巴兔此次在创业板公开发行数量不低于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5%,且不超过6000万股,拟募资7.04亿元,将主要用于土巴兔的技术研发及数据平台升级项目、运营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和运营服务中心建设及全渠道营销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24000万股。

根据深交所网站披露的招股书,2018、2019和2020三年,土巴兔分别实现营收58349.83万元、68033.51万元和61545.25万元。对于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招股书中解释为受2020年疫情影响。与此相对应的是,盈利能力的稳步增长。招股书中披露,报告期内,土巴兔均实现盈利,分别为3862.97万元、7967.90万元和8659.75万元。

主营业务方面,包含订单匹配服务、增值服务、金融推介服务等方面的平台信息服务为土巴兔核心业务,近三年分别为公司带来4.7亿、6.3亿、5.6亿元营收;分别占总营收80.96%、92.22%、90.77%。土巴兔也曾自营家装,2018年自营业务贡献8000万营收,占比13.77%,这一业务在2020年彻底终止。招股书中,土巴兔表示,公司基于经营战略调整考虑,主动终止自营家装业务。

根据格隆汇的报道,谈到互联网家装,土巴兔必定在公知中印象深刻,公交车、写字楼的广告铺天盖地。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以互联网家装平台业务为核心,依靠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以线上化的形式连接业主和家装企业,从信息推荐、交易保障、质量监督等多角度,为家装行业参与者提供渗透家装各环节服务,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平台已累计入驻11.4万家家装企业、0.9万家家具建材供应商,成功匹配业主与装企771.8万次。

此次,已经不是土巴兔第一次冲击IPO,早在2018年就准备赴港IPO,但是却在2018年12月宣布撤销上市申请,如今土巴兔带着三年盈利回来了,大家不禁想问土巴兔再次冲击上市有戏吗?

二、土巴兔回A上市有戏吗?

面对着土巴兔的再次上市,很多人都能够发现,土巴兔此前一直因为亏损为外界所诟病,与2018年土巴兔招股书中披露的前四年净利润分别为-7.5亿元、-5.6亿元、-11.11亿元、-6.36亿元的数据不同,这次的三年净利润都是实现盈利了,可以说,这次的土巴兔上市已经是鸟枪换炮了,那么现在回A上市的土巴兔我们该怎么看呢?

首先,家装市场的海量需求让土巴兔有了一个大风口。这些年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土巴兔这样的互联网家装企业无疑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根据灼识咨询《2021中国互联网家装行业蓝皮书》,2020年我国家装市场总规模达到2.6万亿元,2016-2020年中国家装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预计2020-2025年该增速将提升至9.0%。如此高速的增长,对于土巴兔这样的公司来说无疑是碰到了一个巨大的风口,伴随着中国人对于家装需求的不断提升,特别是90后00后逐渐在家装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这些互联网市场的原住民来说,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装修信息无疑是大多数人共同的选择。而土巴兔的优势则在于,其在家装市场的几乎每一个点上都有属于自己的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巴兔就成为了一个针对海量蓝海市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提供者,这无疑成为了土巴兔最大的优势所在。

其次,土巴兔扭亏为盈并且规避了自身的风险。如果说宏观市场优势给土巴兔带来了足够的市场机遇的话,那么来自微观的市场土巴兔本身的发展也给这次回A股上市提供了可能性。一方面,土巴兔彻底放弃了自己的自营家装业务,转而投身了相对而言更加轻量级的信息、交易和赋能等业务各阶段的信息服务,让自己更加成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化平台,通过这种平台属性用赋能的方式赚钱,虽然这种赚钱模式不像自营家装利润水平那么高,但是胜在成本低,对于市场的服务能力强,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土巴兔平台上累计拥有业主装修日记84.1万篇、装修攻略及经验13.2万篇,另外还有746.2万条装修问答、189万个家装企业案例,并有1219.2万张效果图,这些数据帮助土巴兔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除了C端的业务之外,土巴兔在B端实现了向供应商提供订单推荐、会员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可以说,正是通过以互联网平台的方式聚合C端消费者与B端装修公司,从而实现了用户和装修公司(装修材料供应商)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发展。这可以说是土巴兔鸟枪换炮,拿着三年的盈利数据回A股的原因所在。

第三,土巴兔的风险也同样不容忽视。虽然这次土巴兔没了之前亏损问题,但是土巴兔的风险也同样不小,其风险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去上市的互联网公司都因数据安全问题受到影响,数据安全问题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巴兔的风险也就出现了,作为一个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虽然土巴兔在国内上市相对风险较小,但是如何能够在保护用户隐私上面真正让监管满意,可能还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二是从宏观市场发展的层面来看,土巴兔作为一个房地产下游产业的公司来说,土巴兔的服务其实依托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如今面对着市场由原先的高速发展向中速发展换挡,必然会导致整个市场的竞争不断加速,市场内卷化逐渐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巴兔的风险也在快速积累。

三是从土巴兔自身的业务发展来看,大家对于土巴兔最大的印象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也从背后证明了土巴兔获客流量成本的高企,招股书来看,2018年到2020年,公司流量获客费用分别为1.42亿元、2.06亿元、2.15亿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24.28%、30.31%和35%,如此高的成本能否长期持续下去成为了土巴兔最大的难题之一。

因此,土巴兔此次上市应该问题不大,关键是上市之后到底该向何处去,风险如何解决,如何能够给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的想象空间,这可能才是土巴兔最大的问题所在。

继续冲刺港股上市:2022年营收22亿元,调整后净亏损6.7亿元 2021港股上市一览表  第1张

防晒伞起家的蕉下冲刺港股IPO

防晒伞起家的蕉下冲刺港股IPO

防晒伞起家的蕉下冲刺港股IPO,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蕉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冲刺“户外防晒第一股”。防晒伞起家的蕉下冲刺港股IPO。

防晒伞起家的蕉下冲刺港股IPO1

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蕉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在官方介绍中,蕉下是这样形容自己的:“从2012年第一把小黑伞诞生起,蕉下就开始了探索户外之旅。”10年后,蕉下身披“中国城市户外第一股”光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据招股书,以2021年总零售额及在线零售额计,蕉下均为中国第一大防晒服饰品牌,分别拥有5%及12.9%的市场份额,成为“她经济”风口起飞的又一代表。

明星“带火”小黑伞,外界争议热度不减

据招股书,2013年,蕉下在杭州展开业务并推出首款防晒产品双层小黑伞,瞄准年轻女性户外产品市场,并开始经营天猫旗舰店,2016年于上海开出首家品牌直营门店。梳理蕉下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营销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初期阶段,明星和关键意见领袖(KOL)带货占据了重要地位。

彼时,随着粉丝经济时代到来,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明星分享生活的主要阵地。一时间,“明星同款”成为不少消费者的搜索关键词,蕉下也“借势起飞”。

据百度指数查询,自2013年开始,banana umbrella(即蕉下)的搜索指数开始逐步增长,直至2014年7月迎来一波爆发——这一时间段,演员杨幂发布了一条“banana小黑伞”的相关微博,评论中不少网友纷纷表示“种草”同款。在转发中,多个营销号贴出了伞的购买链接。

banana umbrella在快速走俏之际也引发了外界质疑。据浙江在线台州频道2014年7月的报道,因“号称香港品牌,发货地却在杭州”,有网友质疑banana umbrella为“假洋牌”,产品宣传所使用的“宇航服用L.R.C涂层”等措辞也被指有过度营销之嫌。该报道还指出,banana umbrella旗舰店中销量最好的碳纤维三折折叠伞最近一个月成交5467件,累计售出了33090件。

值得关注的是,蕉下的产品质量问题直至今日仍被频频曝光。有消费者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反映,自己花129元购买的双层遮阳伞,仅使用两周不到并且不是天天使用,伞就被大风吹断了。当该名消费者拍下照片发给售后时,却被售后质疑是不是被人为掰断的。此外,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关于蕉下的产品质量投诉也不在少数。

不过,相关质疑并未阻碍banana umbrella继续蹿红。2015年4月,banana umbrella正式启用中文名“蕉下”,并发布新系列。新名字“蕉下”在网络上的曝光量逐步代替了原本的banana umbrella。同时,越来越多的明星陆续加入蕉下的带货“大军”,包括唐嫣、王子文、陈伟霆、陈乔恩、迪丽热巴等。

“无处不在”的蕉下

在“粉丝经济”之后,随着近年来各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兴趣电商的快速发展,蕉下进一步扩大了营销布局。目前,蕉下主要通过第三方社交媒体、内容平台、KOL和名人代言,利用在线曝光触及新消费者,并构建了覆盖天猫、抖音、微信、微博、小红书等成熟及新兴在线平台的营销矩阵。

2021年,蕉下已与超过600名拥有不同粉丝群、受欢迎程度各异的KOL合作,其中超过199个KOL拥有超百万关注者,带来45亿浏览量。

经千瓜数据查询“蕉下”品牌,在小红书商业投放月榜上,今年3月的珠宝配饰分类中,商业笔记最多、合作达人最多的第二名均为蕉下。目前在小红书平台上,蕉下共有4万余篇笔记。近30天内,小红书的蕉下品牌相关笔记数达1117篇,笔记预估阅读总数为573.67万,分别同比下滑8.96%和48.8%。

但其中商业笔记数同比增长62.5%,达26篇。抖音的蕉下品牌相关视频数量达1394个,同比增长8.57%,微博相关博文1.72万条。而在去年3月,蕉下对小红书进行了集中的笔记投放,3月笔记数量为2月的五倍,互动量是2月的3倍有余。

直播电商时代来临之际,蕉下还与李佳琦等头部主播达成合作。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3月,蕉下相关产品出现在李佳琦直播间至少13次。此外,蕉下还亮相过罗永浩、张馨予等人的直播间。

与此同时,蕉下的野心不止于防晒。在招股书中,蕉下强调:“防晒只是我们探索城市户外生活方式的起点,我们已成功将业务拓展至更广阔的鞋服市场。”然而,相较于过去的防晒市场,户外赛道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早已深入布局的各大户外品牌。蕉下如何实现从防晒到户外的跨越,仍是问题。

品牌形象依赖营销推广,去年广告及营销开支近6亿

营销推动下,蕉下总收入由2019年的3.85亿元增至2021年的24.07亿元。2019年-2021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分别为2320.7万元、7.7万元和54.73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968万元、3941.2万元及1.36亿元。

主要销售渠道之一天猫旗舰店的期内付费客户总数由2019年的100万人增至2020年的300万人,并进一步增至2021年的750万人,同比翻番。2019年-2021年,蕉下天猫旗舰店的复购率分别为18.2%、32.9%及46.5%。线上店铺收入由2019年的1.95亿元增至2021年的16.43亿元。

然而,高速增长也伴随着高涨的销售成本。2021年,蕉下分销及销售开支由2019年的1.25亿元,大幅增长近8倍至11.04亿元,占总收入的45.87%。其中,2021年蕉下的广告及营销开支达5.86亿元,占总收入的24.4%。

蕉下方面坦言,公司力图通过在线及线下渠道的内容营销来推广品牌形象,能否推广和强化品牌形象取决于品牌适应媒体环境的能力及客户接收信息的偏好,其中便包括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体和在线广告推广活动。然而,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增长、产品供应不断扩大以及地理覆盖范围持续扩张,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吸引力可能会更加困难。

此外,蕉下已就各种销售及营销工作产生大量成本。品牌的成功部分取决于营销活动,如营销活动不能以具成本效益及高效的方式吸引客户,蕉下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继续高效获得并巩固客户成为问题。

与此同时,蕉下在逐步拥抱线下。截至2021年年末,蕉下线下零售门店数由截至2019年年末的39家增至66家。蕉下还与国内连锁商超、便利店、百货商店建立合作。

2021年,蕉下通过零售门店及其他产生的收入达6.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5.2%。在营销方面,线下零售门店则为消费者提供户外产品知识教育和选购建议,通过直观的购物体验强化品牌形象,并进一步反哺在线营销。

全渠道销售及分销网络的建设也成为蕉下本次上市融资的主要目的之一。据招股书,蕉下拟进一步拓宽新兴内容电商平台(如抖音及快手)上的销售渠道,尤其是直播销售;国内线下销售渠道及海外销售渠道也将得到进一步扩张。

品牌推广同样是主要目标。蕉下方面表示,将通过主题活动、视频或微电影、邀请品牌及产品代言人以及赞助户外活动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及认知度。

防晒伞起家的蕉下冲刺港股IPO2

两个85后创立的防晒服饰品牌蕉下冲刺“户外防晒第一股”。

近日,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蕉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蕉下营收分别为3.85亿元、7.94亿元和24.07亿元,去年伞具、配饰及服装贡献了超75%的收入;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968万元、3941万元及1.4亿元。

伞类去年营收5亿,服装营收占比三成

2013年,两个85后马龙和林泽联合创立了蕉下品牌。

招股书显示,马龙自2011年8月起开始筹划成立蕉下集团,林泽则从2012年8月与马龙共同打造蕉下。蕉下在招聘网站介绍称,马龙2012年从香港理工大学辍学创业,先后创建唯物倍佳(WaveBetter)和蕉下(BananaUmbrella)两大品牌。

招股书显示,根据灼识咨询,以2021年总零售额及在线零售额计,蕉下均为中国第一大防晒服饰品牌,市场份额分别为5%及12.9%。

蕉下一词取自“芭蕉叶下”,意为品牌肇始于满足年轻女性消费者对户外防晒的需求。2013年成立之初,蕉下就推出其明星产品“小黑伞”,瞄准年轻女性户外产品市场。直到2020年,伞具品类收入仍然占据了蕉下营收的半壁江山,2019年伞具营收占总收入比例达86.9%。

三年间,伞具的毛利率提升了9.4个百分点至59.5%。2021年,单是伞具品类就为蕉下带来约5亿元收入。

事实上,蕉下的伞具售价较其他品牌高出数倍。在天猫口袋伞热销榜单中,蕉下的“花花伞”排名第一,售价约204元,排行第三的左都产品售价69元,而位列第四的天堂伞产品售价不到50元。

蕉下产品收入情况。来源:蕉下招股书

但蕉下正试图摆脱对“小黑伞”的依赖。

2017年以来,蕉下将产品进一步扩展至防晒服、保暖服装等。服装品类的营收在2021年首次超过伞具,达到7.11亿元,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达29.5%。帽子和其他配饰的营收也逐渐赶上伞具收入。2021年,帽子品类营收约4.5亿元;其他配饰营收达6.12亿元,占总营收的25.4%。

值得注意的是,帽子、墨镜等其他配饰的毛利率比伞具还高出不少。帽子品类的毛利率在三年间增长了12%,高达67.3%;墨镜、口罩、披肩等其他配饰的毛利率达61%。

蕉下天猫官方旗舰店中,最畅销的防晒衣经典款售价209元,防晒帽“贝壳帽”售价179元,热销口罩售价 79元。

此外,蕉下的非防晒类产品也在高速增长。2019年-2021年,蕉下非防晒类产品收入分别为280万元、7650万元和4.96亿元,其中2021年较上年增长五倍以上。

代工成本超四成,研发支出占比3%

与其他新消费企业类似,蕉下也难以回避“重营销轻研发”的质疑。

占蕉下总营收超四成的销售成本,主要是销货成本,即蕉下的合约制造商购买并加工其购买的原材料。2019年-2021年,销售成本分别为1.92亿元、3.38亿元和9.86亿元。

分销及销售开支则吃掉蕉下45.9%的营收。其中,广告及营销开支占大头,2019年-2021年,广告及营销开支分别为3691万元、1.19亿元及5.86亿元。2021年广告营销开支5.86亿已经超过了当年伞具5亿的营收规模。此外,2021年,蕉下交给电商平台的服务费达2.27亿元,意味着“坑位费”占比9.4%,但来自电商平台营收占比为12.6%。

相较之下,蕉下过去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已经下滑至3%。2019年-2021年,蕉下的研发支出分别为1985万元、3589万元及7163万元,分别占总营收的5.2%、4.5%和3.0%。

蕉下综合损益表(部分)。来源:蕉下招股书

居高不下的代工和分销及销售费用,与蕉下的业务模式相关。

招股书中介绍,蕉下采用OEM模式,即代工厂按照企业的设计和指示生产产品。在渠道上,蕉下依靠内容营销来引起目标客户注意,并提高精选单品的销量,主要依赖线上自营渠道销售,2021年自营渠道收入占比达83.6%。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021年,蕉下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年内亏损分别为2320万元、7.7万元、54.73亿元,主要是由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

招股书解释,蕉下将可转换优先股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由于公司的估值增加,导致该项数额增加。但在公司上市后,这部分负债将自动转为普通股。按照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润,蕉下2019年-2021年则分别录得1968万元、3941万元及1.36亿元。

蕉下年内净利润(亏损)情况。来源:蕉下招股书

对于募资用途,蕉下在招股书称将资金用于加强研发能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包括促销、广告活动及营销活动和营销人员招聘;强化全渠道销售及分销网络;改善供应链管理;加强运营数字化;收并购户外鞋服等标的等。

招股书披露,IPO完成前,创始人兼CEO马龙持股29.07%,其配偶王盈盈持股3.61%;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林泽持股27.91%,其配偶黄程程持股4.35%。蕉下创始人及其配偶合计持有公司64.94%的股权。蕉下还获得红杉资本、蜂巧资本投资,二者分别持有19.37%和6.96%的股权。

防晒伞起家的蕉下冲刺港股IPO3

夏天到来之前,被称为年轻人防晒“收割机”的蕉下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公开资料显示,蕉下是由香港减字控股集团创建于2021年的防晒伞品牌,自2013年推出第一款防晒产品双层小黑伞以来,其产品覆盖服装、伞具、帽子、其他配饰、鞋履等防晒与非防晒品类。

2019年至2021年,蕉下分别实现营收3.85亿元(未标识,均为人民币)、7.94亿元以及24.07亿元,对应的经调整后的年内净利润分别为0.196亿元、0.394亿元以及1.36亿元。

服饰营收成第一大收入来源

近年来,国内的消费者尤其是女性,越来越注重日常防晒、追求抗衰和皮肤美白。蕉下正是切中消费者这一痛点,依靠防晒双层小黑伞出圈,并不断推出各种硬物理防晒设备。

从产品品类上看,蕉下的营收主要来自于服饰、伞具、帽子、其他配饰和其他产品。不过,蕉下主打的防晒伞具品类营收占比一路下滑,从2019年的86.9%降至2021年的20.8%。

而2019年营收占比仅为0.8%的服饰产品,在2021年贡献出超7.12亿元的营收,成为蕉下第一大营收来源,占同期总营收的比为29.5%。

其他配饰(包括墨镜、口罩、披肩、袖套及手套等)的营收占比从2019年的.5.3%升为2021年的25.4%,成为第二支柱品类。

招股书还显示,天猫旗舰店是蕉下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蕉下期内付费客户总数由2019年的100万人,增至2020年的300万人,2021年进一步增长到750万人,同比增长150%,复购率达46.5%。

目前,蕉下天猫旗舰店显示,热销第一的防晒帽月销为9万+,售价在179元至298元之间,销量靠前的防晒服、全脸防晒口罩等月销售量均超过8万+。

销售渠道方面,2021年,蕉下自营渠道收入为20.1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为83.6%。其中,线上店铺及向电商平台销售收入分别占比达68.3%、12.6%。分销渠道方面,截至2021年末,蕉下共拥有872家分销商,通过分销商产生的营收占比为16.4%。

此外,蕉下还积极扩大线下零售门店及其它线下零售网络,其已从2019年15个城市的39家门店,扩大至2021年覆盖23个城市的66家门店。

重金营销,去年研发占比仅为3%

销售业绩亮眼背后的蕉下,与其产品层面转型做高毛利品类、重金营销等不无关系。

招股书显示,自2017年以后,蕉下产品品类从伞具延伸至袖套、帽子等非伞具高毛利的防晒产品,而这些产品的毛利率均高于60%。

2021年,蕉下的帽子、其他配饰(包括魔镜、口罩、披肩、袖套及手套)的毛利率分别为67.3%及61%。与此同时,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毛利润分别为1.9亿元、4.6亿元和14.2亿元,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50.0%、57.4%和59.1%。

蕉下业绩迅速增长的另一个原因,离不开销售成本以及广告费用的逐年攀升。2021年,蕉下已与超过600名拥有不同粉丝群、受欢迎程度各异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合作推广其产品,并为线上以及零售门店带来流量。

此外,抖音、快手、淘宝三大直播平台的多名头部主播均与蕉下有合作,其中以李佳琦合作次数最多,且销量最高。

反映到蕉下的成本中,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销售成本分别为1.92亿元、3.38亿元以及9.86亿元。2021年,蕉下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91.7%,占总营收的比为40.96%。

同期,蕉下的分销及销售开支分别为1.24亿元、3.23亿元以及11.04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比为32.4%、40.7以及45.9%。其中,2021年,蕉下广告及营销费用约5.9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四分之一。

连年持续增长的高额销售成本及营销开支,不可避免的压缩着蕉下的研发开支。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研发开支分别约为1990万元,3590万元及7160万元,分别占总营收的比为5.3%、4.6%、3.0%。

知乎回港IPO正式启动双重上市

知乎回港IPO正式启动双重上市

知乎回港IPO正式启动双重上市,此次知乎将在香港寻求以“双重主要上市”方式进行上市,而非此前多数中概股所选择的二次上市。知乎回港IPO正式启动双重上市。

知乎回港IPO正式启动双重上市1

4月11日早,知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拟在全球发售2600万股销售股份,每股发售价51.80港元。预计A类普通股将于4月22日在联交所开始买卖。

公告称,知乎将于2022年4月11日-4月14日招股,其中香港发售股份260万股,国际发售股份2340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2022年4月11日至4月14日招股,预期定价日为4月14日;公开发售价将不超过每股发售股份51.80港元,每手买卖单位100股;瑞信、摩根大通、中金公司及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预期股份将于2022年4月22日于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这意味着,知乎有望成为首家以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回港的中概互联网公司。

据了解,与二次上市不同,采取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会同时拥有在两个上市地的同等上市地位,若在其中一个上市地退市,并不影响在另一个上市地的上市地位。从上市流程来看,双重主要上市回港流程是完整的香港上市申请,而二次上市流程会简化许多。

根据4月8日知乎通过港交所聆讯的招股书,2021年第四季度,知乎的平均每月浏览人次达5亿,平均每月用户互动达3.9亿次。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知乎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6.705亿元、14亿元、29.59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0亿元、5.176亿元、12.989亿元。

知乎回港IPO正式启动双重上市2

4月11日,知乎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申请于港交所主板上市。此次上市,知乎计划在港交所全球发售2600万股公司A类普通股,每股发售价不超过51.8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260万股,国际发售2340万股。 4月11日至14日进行招股,预计4月22日起正式开始买卖。

知乎招股书中提到,此次知乎将在香港寻求以“双重主要上市”方式进行上市,而非此前多数中概股所选择的二次上市。

所谓“双重主要上市”,是指两个资本市场均为第一上市地。已经在美国市场上市情况下,在香港市场按当地市场规则发行上市,其须遵守的规则与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的公司要求完全一致,两市场股票无法跨市场流通,股价表现相对独立,可能产生价差。

二次上市则指的是公司在两地上市相同类型的'股票,通过国际托管行和证券经纪商,实现股份跨市场流通,这种方式主要以存托凭证的形式存在,对寻求二次上市的申请人,联交所会采取相对宽松的审核标准,而且有多项豁免和优待政策。

由于双重上市需要满足两地监管的要求,和本地上市没有太大区别,因此更容易被国际投资者所接受,对于公司而言,可以扩大其股东基础。同时,如果采取“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在其中一个上市地退市,并不影响在另一个上市地的上市地位。另外,采用双重上市的方式也更易于符合A股市场监管纳入港股通,从而可以接纳A股投资者参与,提升股票流动性。

此前,理想、小鹏、百济神州等公司已经采用该种方式上市。3月16日,已回港二次上市的哔哩哔哩公司也发布公告称,争取自愿转换至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双重主要上市。

与美股相比,知乎此次招股书所披露的持股比例略有变化。最新招股书显示,目前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持股比例为11.64%,腾讯持股比例为12.02%,创新工场持股比例为9.65%,启明创投持股比例为8.27%。根据知乎在美国证监会递交的招股书,周源占股8.2%,创新工场占股13.1%,腾讯占股12.3%。

知乎于3月14日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2021年总营收29.59亿元,同比增长118.9%。其中第四季度营收10.19亿元,同比增长96.1%。2021年净亏损12.99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为7.471亿元,2020年净亏损为5.176亿元。

知乎营收主要包括线上广告、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付费会员和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在线教育、电商)。财报显示,2021年知乎线上广告业务收入为11.61亿元,同比增长37.7%;

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9.74亿元,同比增长617%;付费会员业务收入为6.69亿元,同比增长108.6%;包括职业培训和专业课程的在线教育服务,以及电商业务为主的其他业务,2021年收入为1.56亿元,较2020年增长196%。其中,2021年以内容为核心的非广告业务收入占比达到了61%。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知乎累计内容量达4.9亿条,其中问答达4.2亿,同比分别增长39%和34%。2021年第四季度知乎平均月活跃用户数(MAU)为1.033亿,同比增长36.4%,平均月付费会员数为610万,同比增长102%。

知乎回港IPO正式启动双重上市3

11日,知乎在港交所发布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A类普通股预期将于2022年4月22日(星期五)上午9时正开始于联交所买卖。预期定价日将为2022年4月14日(星期四)或前后,并不迟于4月17日(星期日)。

股价方面,全球发售2600万股销售股份,香港发售股份260万股,每股发售股份51.80港元。

招股书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知乎的平均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达9.96亿人,平均每月浏览人次达5亿,平均每月用户互动达3.9亿次。截至2021年12月31日,知乎的累计内容创作者达5500万人。

收入方面,由2019年的人民币6.705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4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1年的人民币30亿元(464.4百万美元),自2019年以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0.1%。

具体来看,知乎的广告收入连续三年均为首要来源,但占比呈下降趋势。

不过,知乎一直保持净亏损。

数据显示,2019年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0亿元,2020年为5.176亿元,2021年为13亿元,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8.245亿元、3.375亿元、7.504亿元。按此计算,2021年,知乎净亏损同比增长超120%。

此外,2019年至2021年,知乎的经营现金净流出分别为人民币7.155亿元、2.444亿元及4.402亿元(69.1百万美元)。知乎表示,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会继续产生净亏损及经营现金净流出。4月8日,知乎通过港交所聆讯,受此消息影响,知乎美股开盘一度涨超5%。但随后走低,收盘下跌3.04%,报2.55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有20家美股中概企业回港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其中,采取双重主要上市回港的中概股公司仅4家,分别来自汽车和医药行业。

巨子生物上市经过几次问询

10月9日,港交所官网显示,Giant Biogene Holding Co.Ltd(下文简称“巨子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并发布聆讯后资料集。

此前,聚美丽曾报道过巨子生物5月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H板挂牌上市,由高盛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详情请点击:净利润超8亿!巨子生物确认冲刺港股IPO。

记者通过对巨子生物第一次申请时递交的招股书和此次聆讯后资料集进行对比,发现了以下几处不同:

5个月收入同比增长38.9%

此次聆讯后资料集,巨子生物主要更新了截至2022年5月31日5个月的财务资料,据资料集显示,巨子生物的收入从2019年的9.567亿元增至2020年的11.905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1年的15.525亿元;截至2022年5月31日5个月收入为7.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9%。

此外,这五个月期间的净利润为3.136亿元,净利率为43.4%,比起2019、2020、2021年的净利率(分别为60.1%、69.4%、53.3%)有所下滑。巨子生物表示是因为在业绩记录期间增加了电商平台及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线上销售及营销活动的支出,以不断扩张线上销售渠道。

猪八戒网IPO再冲刺,毛利率近六成仍亏损,问题出在哪?

猪八戒是中国最大的综合定制企业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也被称为“威客平台”,从2011年开始寻求海外上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猪八戒网决定解除VIE架构,回归a股。又经过4年的筹备,猪八戒网于2019年提交了上市辅导申请。但它没有成功,又过了三年,香港交易所成为最新的上市地点。

毛利率高达60%的猪八戒网,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不仅2021年营收增速仅为1%,猪八戒网络从2022年开始,四大业务营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值得一提的是,猪八戒网最重要的伯乐知名投资人熊新翔于2021年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因未履行相关法律义务而被限制高消费。招股书显示,猪八戒网收入主要来源于为政府区域企业提供企业服务平台、智慧企业服务、产业服务、生态促进合作等。

2019 - 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猪八节网络营业收入分别为7.17亿元、7.57亿元、7.68亿元和2.87亿元,亏损分别为2.73亿元、2.68亿元、3.66亿元和1.33亿元。单从数据上看,猪八戒网络的毛利水平较高,2019 - 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分别为54.2%、63.7%、60.7%和59.4%。猪八戒网的营销费用比较高,三年半总毛利15.07亿元,但销售和营销费用却达到10.6亿元。虽然猪八戒在招股书中描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从数据上观察,猪八戒近两年的增长一直处于阻碍。2022年上半年,猪八戒四大业务的营收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一大收入来源“智慧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7%,第二大收入来源“政府区域企业服务生态促进合作”收入同比下降29%,“企业服务平台”和“产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1%和30%。

猪八戒2022年上半年总营收为2.87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3.84亿元下降了四分之一。猪八戒表示,下降的原因是疫情对客户的长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了他们对相关服务的需求和支付能力。

关于继续冲刺港股上市:2022年营收22亿元,调整后净亏损6.7亿元和2021港股上市一览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0948.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