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关于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2023年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重要机遇的信息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2023年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重要机遇,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国寿财2022年四川保费规模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2023年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重要机遇,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国寿财2022年四川保费规模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5日电 (杨晓军)1月14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2023年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落实中国人寿集团2023年工作会议要求,总结2022年工作部署2023年任务,动员系统上下凝心聚力,全面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董事长白涛出席会议并讲话。白涛表示,刚刚过去的一年,寿险公司顶住了多重压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两稳两控五提高”工作思路,经营管理保持稳健,统筹巡视整改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发挥了集团稳发展的核心主体作用,呈现出党建引领全面加强、服务大局积极作为、领先地位持续巩固、改革创新持续深入、风险防控扎实有效等五个特点。

就做好下阶段工作,白涛说,寿险公司要全面落实集团党委部署要求,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着力在“增”“优”“强”上下功夫,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白涛还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强化党建固根基;二是提高站位勇担当;三是坚定信心谋发展;四是解放思想抓改革;五是坚守底线严合规。

中国人寿寿险2023年工作会议现场。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政策性保险稳步发展,承办200余个大病保险项目,减轻参保人医疗负担超250亿元。在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58个,覆盖人群同比增长22%。普惠保险快速增长,不断丰富新群体保险产品供给,全年开发升级54款意外和健康保险。累计投资实体经济超3.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700亿元;加大力度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保费收入3.1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收入2.1亿元,绿色投资较年初增长超500亿元。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涉农保险业务提供风险保额超30万亿元;助推乡村振兴存量投资规模同比增长32.8%。

公司经营实现稳中有进,业务规模保持总体平稳,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152亿元。经营效益整体稳健,总资产和投资资产双双突破5万亿元,荣获金紫荆奖“最具投资价值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2022年度亚洲最佳寿险公司”“全球保险科技企业奖”等殊荣。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之以恒打造国寿好服务。运营效能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客户服务总量突破35亿次,寿险APP注册用户数近1.3亿人,个人保全e化率达到92.8%,个人业务无纸化投保率、团体业务投保离柜率接近100%;理赔e化率超96%,理赔全流程无人工作业实现“零突破”,自动化率达到72.8%,理赔申请支付时效、理赔出险支付时效均保持行业领先。

服务体验不断升级,客户好评度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快捷、温暖”理赔服务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柜面转型顺利起步,服务网点资源价值和客户体验功能得到强化;持续做优客养平台,全年提供7290万人次线上增值服务。智能在线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问题解决率达到95.8%。消费者权益保护进步明显,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消保网格化组织管理,消保审查同比提升186.4%,消保教育宣传触达客户1.8亿人次。

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深入实施“制度合规年”活动,“1+7+N”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不断优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取得积极成效,反洗钱作业模式全面升级,圆满完成人民银行反洗钱现场检查。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一批智能风险管控系统上线推广,“智能模型+指标监测”防控模式初步形成,风险管控手段、管控效率大幅改善

关于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2023年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重要机遇的信息  第1张

人寿老总是谁

王滨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领导成员有袁长清、陈方磊、刘慧敏、尹兆君、李眈陆、苏恒轩。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领导班子于2012年3月列为中央管理。现有班子成员8人,分别为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滨;副董事长、总裁、党委副书记袁长清;监事长、党委副书记陈方磊;

副总裁、党委委员刘慧敏、盛和泰、尹兆君,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公司党委委员李眈陆,副总裁、党委委员苏恒轩。

自任职以来,各位班子成员能够按照中央政策要求及各项监管规定,遵守诚信原则,恪尽职守,勤勉敬业,较好履行了各项经营管理责任。

扩展资料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已连续17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由2003年的290位跃升为2019年的51位;连续12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2019年品牌价值达人民币3539.87亿元;

所属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继2003年12月在纽约、香港两地同步上市之后,又于2007年1月回归境内A股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家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前身是诞生于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分设为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2003年,经国务院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寿-集团领导

保险业高管寄语 2022年:质量优先 笃定前行

策划人语

“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2023年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重要机遇,保险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保险意识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2023年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重要机遇的增强,老百姓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愈来愈大。针对保险市场的“短板”,银保监会继续重拳整治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加码升级,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新年伊始,保险业怎样应对压力,行稳致远,请看本版报道。

摘要: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可谓波澜壮阔。一方面,世界经济在历经持续两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后正在逐渐恢复;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进程中奋勇前行。新年伊始,保险业高管纷纷寄语2022年,就如何保持战略定力,专业务实地推进企业改革谋篇布局。

高质量发展阶段成果显现

回望2021年,从多位险企高管的新年贺词中可以看出,保险公司在公司治理、发展战略、业务转型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完善公司治理是深化保险业改革,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2021年12月31日,银保监会发布消息称,2021年监管评估结果显示,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状况总体呈现稳步向好变化, 探索 公司治理良好实践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人保董事长罗熹在新年致辞中表示,公司2021年破除制约发展的桎梏与障碍, 探索 建设有效实用的治理体系;推动集团总部机构改革,优化考核激励制度,坚定选人用人的市场化导向。新华保险总裁李全谈到,新华保险有力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互促,为公司发展指明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2023年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重要机遇了道路,注入了力量。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保险公司实践成果丰硕。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苏恒轩总结道,公司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全系统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000余万元,乡村振兴类专属医疗险和防贫经办项目覆盖1700多万脱贫人口;服务支持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高,总投资规模近3万亿元。

2021年,中国信保支持重大项目、以精细化服务小微企业,给外经贸企业送去及时雨。公司年度承保规模突破8000亿美元,为16万家外经贸企业提供了保险服务。

在民生领域,保险公司积极为老年人群的医养问题提供保险解决方案。“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2023年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重要机遇我们还将面临长寿时代这一人类自身变局的长期挑战。养老和 健康 必将成为最大需求也是最大的民生,提升长寿时代 社会 整体的筹资与服务能力和效率,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在新年致辞中表示。

中小险企积极应对经营压力

尽管保险行业2021年面临多重挑战,但一些中小保险公司仍在保险服务、渠道转型等方面实现突破。

百年人寿党委书记刘朝晖在新年致辞中谈到,公司2021年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总资产突破2300亿元,年保费突破550亿元,年投资收益突破110亿元,各项业绩指标已处于中型寿险公司前列。虽然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存在挑战,公司仍拿出资源优化全系统内勤薪酬,升级个险代理人基本管理办法。

长生人寿总经理沈逸波表示,公司在以个险为主体,以经代、网销、银保为三翼的“一体三翼”发展战略引领下,克服内外部困难,稳中求进聚焦战略转型。公司2021年保费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21%;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9%,续期保费同比增长48%;已服务客户超13万人。

但不可否认,近两年保险业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做出的多项政策调整,着实给中小险企的经营带来不小压力。例如,车险综合改革一年有余,中小险企在客户、渠道、数据等方面不具资源优势,定价、风控和服务能力相对头部险企也有较大差距。高门槛、细规范、严监管的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实施,使部分中小险企以低成本方式扩张线上业务规模受到限制。

面对未来挑战,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在提到2021年的遗憾和不足时表示,今年公司个别目标的实现路径发生偏离,物理增长伴随风险隐患,客户思想仍停留在“术”的层面,战略指挥与控制亟须加强。张维功表示,从2022开始,“又好又快,好比快好”“全面提升公司价值,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公司相当长时期的主基调。

华贵保险董事长汪振武在提到公司下一个“五年规划”时表示,将迭代成为产品和服务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型保险公司,加快“数字华贵”建设,在“生活保险、 健康 保险、养老保险”等核心领域发力突破,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新一年保持定力行稳致远

随着中国迈入全面小康的新时期,居民和企业等主体对风险保障的需求将持续提升,经济向新发展格局转型也将催生出一系列新风险,保险的风险保障职能将日益凸显。2022年,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养老服务、“双碳”目标等将成为保险业发展的重要主题。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快、中产阶级群体扩大等趋势以及互联网浪潮下的数字化变革,给保险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此背景下,面对经济增长的“三重压力”,行业转型发展的艰巨 探索 以及自身存在的弱项短板,保险公司如何破解难题,务实发展?罗熹认为,质量优先,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走得更加笃定。而质量优先关键是改进客户服务,核心是提升业务质量,前提是赋能基层一线,目的是保障经济循环。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拓宽业务来源,险企要积极融入 科技 、产业和金融的良性循环,为实体经济、人民生活排忧解难,为共同富裕贡献更多力量。

李全表示,唯有坚定信念,才能真正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新的一年,公司将持续释放高质量党建的内生动力。一方面, 探索 创新机制,发挥党建与公司治理的双重优势;另一方面,发挥专业优势,自觉服务国家战略,深度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乡村振兴。

复盘国寿、平安、泰康、太保转型路径后的三大思考丨金融大时代

刊首语:

2021,中国金融业新十年大幕开启。新浪 财经 推出《金融大时代》年度专题,专题包含“100人100瞬间”、“时代有温度”、“行业有情怀”三大篇章,回望 历史 镜鉴,记录金融人物,展望星辰征途。

本文由新浪 财经 、保契联合出品 

编者按

业务数据增速下滑、渠道突围迟迟未有成效,经历了多年的超高速增长后,近年来,保险业似乎陷入新一轮的“滞涨期”,自去年以来,滞涨效应加剧。

这一局面既有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影响,亦有疫情的冲击,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自身的定位以及由此产生的系列内部困境。

不管是与发达市场保险深度和密度的差距,还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保险保障深度需求的回应,保险业都有责任在变革中探寻更适合这个时代的新的发展逻辑。

保险业怎么办?

答案的方向或许早在2017年就已明确——高质量的转型发展。即日起,保契将通过系列文章予以阐述,并联合新浪 财经 在《金融大时代》系列专题中刊出。

中报未出,寒意已至。

过去一段时间,大型寿险公司纷纷披露上半年保费收入数据。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新华保险五家头部公司总保费达1.02万亿元,同比增速仅0.77%,远低于行业5.2%的原保费收入增速。

其中,平安人寿、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分别下降3.72%及4.61%。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太保寿险保费收入则分别提升3.85%、3.41%及2.19%。

同为大型寿险公司的泰康人寿表现还不错,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68%,达984.16亿元。

按道理来说,去年上半年,大型寿险公司受疫情影响更大,但同比保费收入增速依然达到了5.29%,随着疫情影响消退,今年上半年这些公司的保费增长理应有更好的表现。

现实与“理应”之间的落差或许意味着除了疫情影响外,有更为深层次的因素正在困扰保险业。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保险高质量发展之下,过往以拼人力规模、拼渠道铺设的粗放式发展问题重重,已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寿险行业转型已迫在眉睫。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行业头部寿险公司,最先感受到了入冬前的“秋意”,已在近几年纷纷踏上转型之路。作者复盘这些公司转型路径,试图寻找出共性与特性,也为全行业的转型提供更多参考。

中国人寿:“重振国寿”下落地“鼎新工程”

先来看看中国人寿,作为寿险“一哥”,其一举一动无不牵扯着行业的目光。

自2018年9月份王滨执掌中国人寿后,一场围绕“重振国寿”战略目标而推进的改革在公司内部全面铺开,称之为“鼎新工程”。

这是一项覆盖渠道、机制、体系的全方位改革,涉及组织内部结构调整、人事调整、激励制度改革等,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寿还全面启动了“ 科技 国寿”建设三年行动。

“‘重振国寿’战略并不是拍脑门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业务发展现状、人员结构情况和下一步保险行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制定的战略。”2019年3月28日,王滨在公司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如是说。

的确,“鼎新工程”并非一项口头改革,仅提出一年,便“遍地开花”,到2019年末,已基本完成组织架构优化和人员调整。

“一体多元”发展体系也初步成形,全面整合个人业务销售资源,将原有的保险规划师队伍、电话销售队伍与收展队伍融合,传统营销与新型收展部门分设管理,两支队伍实行独立运作。

在运营方面,前中后台融合加速推进,集约智能运营体系和精准财务资源配置体系逐步搭建,运营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启动筹建。

在2020年年报中,王滨直言,“重振国寿”第一阶段目标已全面达成。

科技 国寿的推进效果更为显著,在数字化转型之下,近50项前沿技术课题研究深入开展,28个智能应用场景多点开花,算力强大、灵活敏捷的混合云在疫情期间全面支撑公司经营管理从线下到线上无缝切换。

平安人寿:聚焦渠道、产品、经营三大方向

2019年底,平安人寿也全面启动了寿险改革,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改革已刻不容缓、别无选择。

这无疑是一场关乎平安人寿未来命运的重大改革,聚集了集团三位联席CEO以及集团跨条线、跨业务的专业能力和优质资源。

改革项目主要聚焦渠道升级、产品升级、经营升级三大方向,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加速推进项目落地,而项目的顶层设计已于2020年基本完成,且部分项目已落地、推广,比如2020年8月份,平安人寿升级了“基本法”,包括待遇升级,覆盖新人、绩优、主管3类人群;关怀升级,提升代理人归属感,解决后顾之忧;管理升级,聚焦团队品质,实现永续经营,最终达成人力持续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收入持续提升的目标。

到2021年第一季度,平安人寿改革工程已进入全面推广实施阶段。在渠道方面,平安人寿推动代理人基本管理办法在机构层面的落地,支持队伍分类发展,同时,针对主管和绩优代理人实施更全面、更有温度的福利保障计划;银保队伍的改革、重组也已完成,银保渠道专属的 科技 、产品、运营体系已初步搭建。

产品方面,针对后疫情时期客户需求的提升,平安人寿加大了储蓄型产品的推动力度,特别是长期储蓄产品的推动力度。

可以发现,平安人寿的转型不仅是自身蜕变,也搭配整个集团的大金融、大医疗 健康 及智慧城市生态圈的建设同步推进,最终形成相互促进的效果。

比如今年5月份,中国平安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通过“金融+医疗+康养”结合的模式,布局康养产业,作为集团旗下重要子公司,平安人寿自然也积极参与其中,以此拓展服务外延,为保险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

泰康人寿:打造长寿时代下的泰康方案

再来看泰康人寿,这是一家业内较早开启转型步伐的大型寿险,本轮改革甚至可以追溯至2009年,当时的保监会批准了其提出的保险行业首个养老社区投资试点方案。

随后,泰康之家养老社区铺开建设,目前,已覆盖22个重点城市,其中,北京燕园、上海申园、广州粤园、武汉楚园、苏州吴园、成都蜀园、杭州大清谷7家已开业运营。

除此之外,泰康医疗也持续发力,打造了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泰康西南医学中心(筹)、深圳前海泰康国际医院(筹)、泰康宁波医院(筹)5大医学中心、运营泰康拜博口腔连锁、泰康医疗成都诊所等。

经过十余年的“打地基”,长寿时代下的泰康方案正式亮相,这也是一个依托泰康保险集团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的方案,集结了泰康人寿过去十余年的阶段性发展成果,也指明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所谓的泰康方案,即通过打造长寿、 健康 、富足三个闭环,开创“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全生命周期的新商业模式,构建大 健康 产业生态体系。

除继续沿着此前的改革方向深耕养老社区、拓展整合医疗资源外,泰康还创新地推出了“ 健康 财富规划师(HWP)”一职,横跨医养、 健康 、财富管理三大领域,让传统的保险产品销售转变为高净值客户 健康 和财富管理规划者,这也是泰康内部人力队伍变革的一大举措。

中国太保:发布长航计划 着重发力队伍升级

太保寿险踏上转型步伐,今年1月份正式发布长航计划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一优、两稳、四新”的战略目标,即瞄准客户体验最优,追求价值稳定增长和市场地位稳固,力争渠道多元化实现新突破、大康 养生 态迈出新步伐、数字化建设取得新提升、组织人才发展踏上新台阶。

围绕目标,太保寿险打造队伍升级、赛道布局、服务增值、数字赋能四大战略内核。

其中,队伍升级是“长航行动”实施的重要着力点,其策略是通过结构化增量实现业务增长,积极推进核心人力(CE)、顶尖绩优(CG)、新生代(CA)三支关键队伍建设,提升队伍质态。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把控“入门关”,变增员为招募;通过系统和严格的培训体系,帮助新人持续提升专业化能力;考核上向绩优人力、绩优队伍牵引。

为了配合队伍升级,太保寿险今年也开始执行新的代理人基本法,即“活力基本法”,主要目的是激活绩优队伍,激发团队而不仅仅是个人的战斗力。

当然,太保寿险的转型并非单一渠道转型,而是与整个集团的升级打配合,背后依托的是强大的“太保服务”生态圈。

比如“太保蓝本”,专门为客户打造专属 健康 增值服务;“生命银行”则主要满足不同层级客户的 健康 管理需求。此外,中国太保首个三年规划百亿元投资的太保家园养老社区也已全部进入工程建设阶段,届时也将寿险客户服务。

在集团搭建的“保险+养老+ 健康 ”体系下,太保寿险的保险主业附加值得以提高,差异化竞争优势显现。

延伸:对大型险企转型的三点思考

复盘四家大型寿险公司的转型脉络不难发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式改革已不适应当前面临的形势,必须要通盘考虑,从渠道到产品再到服务,前中后台的数字化转型、集团内部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协同发展,都要纳入转型之中,只有“换血式”改革才是前进的方向。

其次,转型“转”的是什么?表面上看,无论是发展 科技 、数字化,还是升级人力队伍,推出 健康 财富规划师、建设养老社区,协同大 健康 医疗产业发展等,最直接的作用是提高展业效率,延长服务链条,这也意味着,背后真正转型的是险企的发展模式,原有以人力队伍增长为核心的粗放式发展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这是转型的推动力,也是转型的落脚点。

新发展模式下,“卖保险”应该仅仅是寿险公司“卖服务”的一部分,主要“卖”的是险企对客户全生命周期下各类有关保险保障、医疗、 健康 、养老甚至更多外延服务的承接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依托公司内部资源打造,也应该秉持开放态度,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将资源整合成最优模式,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方能提高保险产品附加值,体现差异化优势。

最后,大型寿险公司改革无疑能调动更多资源,但这也意味着其面临船大调头难的困境。改革往外说是定调险企未来发展的关键举措,对内则是利益的重新分割,如果处理不当,那么,顶层设计与实际落地之间的效果会有明显落差。想来,已转型几年的险企今年上半年保费表现不佳,转型效果滞后,或许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关于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2023年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重要机遇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1288.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