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碧桂园:2023年公司将恢复拿地,逐步增加一二线土储比例(附图)(碧桂园拿地即开工)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碧桂园:2023年公司将恢复拿地,逐步增加一二线土储比例(附图),以及碧桂园拿地即开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南部县翘楚棠拿地时间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碧桂园:2023年公司将恢复拿地,逐步增加一二线土储比例(附图),以及碧桂园拿地即开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南部县翘楚棠拿地时间

相应信息则以实际建设为准,碧桂园翘楚棠交房时间是2023-06-30。

碧桂园翘楚棠是哪个开发商?碧桂园翘楚棠开发商是怀化共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由实力开发商开发的,质量都是有保障的,碧桂园翘楚棠产权:普通住宅:70年。

碧桂园翘楚棠效果图或实景图

延展内容:

拿地时间早晚对买房有影响吗?

有影响的,拿地时间就是征地时间,指的是开发商购买土地回来的时间,例如住宅是70年使用期限,那就是从开发商购买土地的时间开始来计算,而不是房子建好的时间开始计算,有点开发商拿地后分期开发,有一期,二期,末期交房是有的都十年以后了,实际房屋产权可能就50多年了,土地到期后续费政策还没有统一规定,使用权人需要到当地的国土资源局咨询。

以上就是“碧桂园翘楚棠拿地时间是什么时候?碧桂园翘楚棠是哪个开发商?”全文介绍,买房并不是只需要关注房价涨跌就可以了,如果有打算买房的想法,那您可多了解点房产信息,对您买房会有很大的帮助,想了解更多碧桂园翘楚棠优惠政策、活动、房价、户型、配套等信息,欢迎点击下方楼盘,加入怀化买房交流群。

碧桂园“狗住了”,然后呢?

提起碧桂园,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碧桂园:2023年公司将恢复拿地,逐步增加一二线土储比例(附图)的是什么?

是“宇宙第一房企”的行内地位调侃,还是“生不进恒大,死不进万科,生死不进碧桂园”的高压工作状态,或者是“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的广告宣传推语,抑或是“精装修稀烂”的业主吐槽?

但是不管怎样,在现行的房企调控大棒下,不管是龙头企业,老牌房企或是地方房企一哥,都不同程度的遭遇了发展困境。

恒大接连曝出商票违约,不得已断臂求生,甚至要卖掉自己的物业, 汽车 部分股权和香港总部大楼,来筹措资金还款。

富力集团连踩三道红线,只能全力收缩阵线,国内拿地前百的房企早已不见了富力的踪迹。打折卖房,超4成员工离职,处境艰难。

四川房企一哥蓝光发展,频繁发生高管变动和人事动荡,公开市场上发生债务违约,创始人杨铿次子杨武正“临危受命”接下公司董事长的重担,成为最惨“房二代”。

而碧桂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活下来了。

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截至到2021年7月底,全国各地针对房地产的调控合计352次,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逾期”的调控主基调下,“三道红线”和“集中供地”等重磅政策的陆续出台,“努力地活下去”成了各大房企的“竞相追逐的目标”。

按照监管部门的标准,截至今年年中,碧桂园资产负债率77%,仍有这一条指标踩线,但在财务报表上负债数据持续优化。在发布会上,碧桂园首席财务官伍碧君补充道,碧桂园:2023年公司将恢复拿地,逐步增加一二线土储比例(附图)我们是通过资产运营去逐步降低负债率,而不是通过立刻缩表。

净资产负债率是业内公认的最能反应房企资产结构比例,杠杆率以及衡量房企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2020年底百强房企的净负债率均值为94.6%,而碧桂园这一数据为55.6%。截至今年年中,碧桂园净负债率继续下降,仅为49.7%,远低于三道红线中要求的100%。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它充沛的现金流,截至到6月底,碧桂园可动用现余额1862.4亿元,现金短债比2.1倍,较去年年底1.9有一定程度提升,短期偿债和抗风险能力无忧。

8月24日,碧桂园发布了集团的中期业绩报告,无疑是给出了一份令市场满意的答卷。

据中报数据显示,碧桂园上半年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3030.9亿元,同比增长14%碧桂园:2023年公司将恢复拿地,逐步增加一二线土储比例(附图);权益合同销售面积34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销售业绩稳步增长。

在核心盈利指标方面,公司营业总收入2349.3亿元,同比增长27%,毛利,净利和归属股东的核心净利润分别增至462.8亿元,224.2亿元和152.2亿元,这在龙头房企中也是名列前茅。

盈利上升的同时,有息负债数据也在稳定下降,杠杆水平进一步下降,总借贷余额继续下降至3242.4亿元,期末平均融资成本5.39%,较去年年末下降了0.17个百分点。

碧桂园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2727.9亿元,权益回款率达到了90%,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已经是碧桂园连续6年达到90%或以上。

在土储方面方面,截至2021年6月底,碧桂园业务已覆盖中国内地所有省份的296个地级行政区、1408个区县,项目总数达3127个。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共获取219幅土地,权益总代价约884亿元。按金额计算,新获取土地中,82%的土储聚焦五大都市圈,62%分布在三四线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4月以来,22城进入集中供地时代。在首批集中供地中,碧桂园共获取土地14幅,共计权益代价171亿元,在重庆、郑州、武汉等多个城市底价摘牌,总体溢价率仅7%,所获取的土地质量明显优于第一批集中供地的平均水平。

在人们心中,碧桂园的形象似乎一直是两极分化的存在。

根据克而瑞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年,碧桂园以7888亿元的全口径金额位居全国销售榜榜首。

根据中指研究院公布的2021年1-7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榜单,碧桂园仍然以5008亿元,5347.8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拔得头筹。

房子卖的这么多,自然引来不少评价。

现阶段,我国 社会 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常有人说,碧桂园顺应了国家城镇化发展趋势,深耕三四线城市,吃到了一波国家红利。从结果上看,选择三四线这个差异化的战略方向,也确实让碧桂园从众多房企中脱颖而出。

当然,碧桂园并没有无差别的布局每一个三四线城市,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精挑细选。

繁荣的城市圈城市,转型成功的城市,生态宜居的城市,财政表现优异的城市,都是碧桂园下沉市场的重点。

这才有了碧桂园深耕北京上海等15座一线准一线城市。合肥,福州,郑州等生产力突出的17座城市。天津,长春,无锡等24座传统工业化城市。石家庄,呼和浩特等28座宜居城市。唐山,秦皇岛等23座财政表现突出城市。

碧桂园专注于三四线城市的战略,容易让人觉得“土”。大多数房企都喜欢玩高端的豪宅,直到碧桂园依靠三四线市场打开局面,发展如此迅猛之后,各大房企才幡然醒悟。原来,中国真正的庞大市场,不仅只在一二线城市,广大的三四线城市甚至小县城,都大有可为。

几十年前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放到现在依然有效。

夸碧桂园的,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居民。

对于很多县城来说,五证不全是常态,开发商涉黑是常态,烂尾也是常态。

在碧桂园入局三四线城市之后,这些乱象有了很大一部分改善,而且碧桂园也把大城市的建房理念带入县城,自持物业,而且部分大盘还会有别墅区,高层,洋房等分块式区域,招商购物中心。物业服务,园区绿化,环境教育等都表现不错,是本土开发商做不到或者说不愿意做的事。

碧桂园的成功之道,在于坚持造“最适合的房子”。谁买房子不是举家之力,货比三家。户型,配套,周边,幼儿园等,哪家不是实地看了十几家才拍板做的决定。

为什么销量这么高,因为在这些业主选择中,碧桂园就是最优解。

举个典型例子,超级大盘兰州碧桂园,透过卫星地图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这简直就是在黄土地上盖了一座城。不仅如此,碧桂园还在兰州修了雁白黄河大桥。

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曾在内部文件发出的指示称,“高周转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

而高周转的代价,就是碧桂园旗下多处项目因质量问题遭业主投诉。

碧桂园强推“给您五星级的家”广告词,被不少业主吐槽为“给碧桂园:2023年公司将恢复拿地,逐步增加一二线土储比例(附图)你五星级的坑”。

自2021年以来,碧桂园在安徽阜阳,广东东莞,广东茂名,湖南娄底,江苏昆山,山西太原,河南邓州等地均出现业主不满事件,不仅是质量问题被屡屡提及,有些项目还涉及“阴阳合同”,违规交付等乱象。

8月份,乌鲁木齐碧桂园项目闹出“交房荒”,准业主们不得不联名表达不满。据业主反应,碧桂园天玺项目交付在即,业主实地验收后发现诸多问题,一是诱导宣传,绿化规模与销售时沙盘不符;二是质量不符合交付标准,地库不达标,小区水泥路面铺设等问题。事件发酵了半个月之后,8月底碧桂园方才给出了回应。

此前7月份,碧桂园还有闹的纷纷扬扬的“尸水事件”,6月28日,广州华南碧桂园小区的一名物业人员,坠入了华南碧桂园翠山蓝天苑的蓄水池不幸溺亡。

物业在明知蓄水池成泡尸水的情况下,蓄意隐瞒。只贴出了一张“停水公告”,导致业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连喝了多天的“尸水”,得知真相的业主群情激愤赴物业处讨要说法。

直到7月底,才有官方消息传出,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对外回应:跟业主已经谈好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处理过程和业主做了解释,得到了业主的理解,已经处理完毕。

不过仍有华南碧桂园业主对结果不满表示,“尸水”事件发生7天后,碧桂园物业才在迫于压力的情况下无奈对外公布事情真相,之前一直隐瞒,这件事性质相当恶劣。现在一提及此事,自己都觉得阵阵恶心,对李长江的回应非常不满,也不接受碧桂园方面的处理结果。

除了业主对碧桂园质量与物业堪比“快销品”的质疑,碧桂园现阶段最大的雷,应该就是其森林城市项目了。

黑猫投诉上关于碧桂园766条投诉量,最新的都是反映碧桂园森林城市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

熟悉碧桂园的人都知道,杨国强一直都对森林城市异常执着。

“我有一个梦想,能有一座城市,立体分层,车辆在地下穿行,地面都是公园,建筑外墙长满垂直分布的植物,就像生活在森林里,地上是无污染的架空轨道交通。每一天,人们都生活在花园里,呼吸在森林里,愉悦在自然之中。”

不满足于自己的乌托邦式的构想,借着碧桂园国际化的步伐和重新定位未来城市的野心,杨国强把碧桂园:2023年公司将恢复拿地,逐步增加一二线土储比例(附图)他的森林城市的梦想搬到了马来西亚。

“我们是为了 社会 的现代化,城镇化,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奋斗的公司”,出海前的碧桂园如此给出了自我期许。

为了让这个项目一炮而红,碧桂园在营销渠道上砸下重金,央视的黄金时段,春晚,NBA赛场,里约奥运会都出现了森林城市的身影,成为全球砸广告砸的最多的楼盘,一时间森林城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可是2018年,马来西亚新总理马哈蒂尔上任,少了昔日总理纳吉布的支持,森林城市公园项目现状急转直下,新上任的总理不止一次在公开场所表示禁止森林城市对外国人销售。

事实上,炮轰位处于柔佛州的森林城市项目也是马哈蒂尔竞选的立场,他曾表示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和其他中资项目,是前总理纳吉布把马来西亚出卖的证据。为此,马哈蒂尔获得了不少马来西亚民众的支持。

柔佛州的马来西亚人也在采访中表示,有太多的中国人在碧桂园森林城市中抢购房地产。他们担心,这个项目会破坏环境,而且填海造陆也会对当地渔业造成重大影响。

事实上,这个地产项目从宣传开始就充满了噱头,主打“新加坡旁,永久产权”。反复强调竣工后,森林城市与新加坡的直线距离将不超过2公里,根据下面这个图片显示,森林城市确实离新加坡很近。

但是,森林城市这个项目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的新山市依斯干达特区,是在马来西亚境内填海造的一座孤岛,而且这个项目在填海后一年就开始建造,但是依据马来西亚相关法律的规定,填海项目需要沉降十年再建造,以后很容易被相关方拿这个问题说事。而且与森林城市隔海相望2公里的对岸,是新加坡大士工业区和大型炼油中心。

在宣传项目时,碧桂园也曾美好地向业主描绘未来,“上班新加坡,居住在新山”。可是,森林城市距离新加坡市中心还有35-40公里的车程,如果跨国上下班,业主每天要过4道关卡。

据居住在马来西亚新山市的人描述,在新马两地的关卡,尖峰时段可是非常拥堵的。边检需要耗时至少1.5-3个小时,无论是自己开车,还是坐公交,或是骑摩托车,人山人海的场面都要习惯。

森林城市业主在黑猫平台上的投诉称,原本碧桂园规划的新马高铁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启动。原计划连接森林城市和新加坡的跨海新马大桥也不见踪影。宣传已经审批的碧桂园森林城市独立海关也没有启动。

之前宣传的永久产权的现代化新城,现在也变成只有99年地契的商业地产,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医疗和购物都需要开车很远,且现在入住率不到8%。

虽是民住房却是商用水电费,而且还无中生有增加了若干的保险费和管理费,各种收费费用比国内一线城市都要贵上几倍。

梦想虽好,现实却有点残酷,不知马来西亚森林城市的项目,会给碧桂园带来怎样的冲击?

从现实状况看,在几乎所有房企都倍感压力的近几年,碧桂园逆势“狗住了”。无论是财务指标,还是债务优化,抑或是多业务协同,碧桂园均走在国内房企前列。

即使茫茫多的业主对碧桂园的形容是卖“快销房”,嘲讽、不满、投诉纷至沓来。但是无法否认,碧桂园以自己的方式,活下来了。

不过,显见地,碧桂园也仅只是“狗住了”而已,在业务多元化,战略增长引擎转换上仍然没有成功范例。

迄今为止,碧桂园力推的出海森林城市项目陷入了困境,外有马来西亚政治漩涡,内有业主的退房浪潮。

当前的碧桂园,续命诚可贵。但是于未来,它还没有找到解锁的“密码”。

万科在“等鱼断气”?

关于抄底,有个笑话是这样说的:

一个老太太蹲在鱼贩子水池前面,望着鱼,蹲了一下午。鱼贩子好奇问道:“你看了一下午了,要买还是不要买?”老太太说:“买。”鱼贩子说:“那你看啥呢?”老太太指了指旁边的牌子说:“活鱼6块一斤,死鱼2块一斤。” 老太太又指了指鱼说:“我在等你这鱼断气。”

在接下来的地产业出清大戏中,我们大概率将会看到,万科(SZ:000001)扮演的角色,正是这个等鱼断气,准备抄底的老太太角色。

01 冰火两重天

这场叙事要从2015年说起。

2015年之后,中国房地产业的景气程度几乎不需要用数字来证明:消费者购买力的快速增长和有限的房源供应成了卖房最好的促销政策。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城市的新房市场一房难求,排队带着几百万去认筹,秒光的情况比比皆是。

长达6年的地产高景气周期来源choice

高景气周期自然带来的是业绩的良好表现。五年中,万科净利润成功翻倍,从283亿增至593亿,几乎翻倍,这样的业绩表现即使放在整个A股也没有几家公司能够相提并论。

万科净利润成功翻倍 来源 choice

然而,这样的优异业绩并没有呈现在股价上。在过去5年中,沪深300几乎完成了翻倍,而地产行业指数则基本还在原地踏步。

地产指数与沪深300对比 来源 网络截图

即使是行业一哥万科,过去几年中,股价只能勉力追上沪深300——万科的股价在2018年1月创下新高之后,再也没有回到高点,股价距离高点跌了接近35%。

万科拉跨的股价表现来源 Choice

实际上,与很多地产铁粉的说法恰恰相反,过去几年中,市场在给地产股定价过程中没有“犯错”。相反,回看过去的八年中,市场先生对地产股的定价几乎精准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其中囊括了两重冰火逻辑,顺周期以及逆周期。我们先从前者说起。

02 放飞的周期火箭

如果以周期视角来看,过去的8年中的地产股表现基本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2014-2017这四年的景气跃迁鸡犬升天阶段,2018-2021的周期达峰之后的市值长期停滞。

以景气跃迁为例,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展开,地产业从2014年的不景气到2017年的高景气的快速切换,让之前押注地产周期回暖,行业底部拼命拿地的龙头公司赚的盆满钵满:

无论是布局三四线周期上行的碧桂园,还是底部加仓捂地高点收割的融创,低点与高点市值变化可以10倍计,由此也诞生诸如8848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地产大V口号:

在周期的火箭中,无论股价涨多高,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看多地产股的市场逻辑十分简单粗暴,随着周期上行,看好土储最丰厚的龙头,风口会奖励最勇敢的人:

以上一轮地产股周期的王者融创举例,与坚持不做地王,不捂盘的万科不同,孙宏斌的融创在2014年前后,大笔押注地产上行周期必然到来,通过背负巨额负债,将土地储备直接拉高到其他选手无法望其项背的地步:

单单计算土地储备,融创2017年的货值增加了1.4万亿,总土地储备接近3万亿,土地储备成本4700多元,而且这些土地储备大都在一二线城市。

随着土储倍增,融创销售规模成功跃居全国前三,周期底部加仓的威力可见一斑。

03 低资本回报新时代

不过,周期舞会的美好音乐到2017年年末戛然而止:

随着地产景气周期达峰,一连串逆周期调节的监管政策让这个杠杆拿地的 游戏 难度陡增。

首先,在景气周期中,由于竞拍地价和景气热度,各大城市的地价飙升,而反过来,由于限房价和各种调控政策,各大城市的房价涨幅开始跟不上进度,对地产公司来说,至关重要的房价地价比不出意外的开始走低,行业毛利率开始下降。

这一趋势开始逐渐损害之后的地产公司利润表:

地产公司普遍存在开发周期,2017-2018年拿的高价地,逐渐让2020年的项目利润率开始下降。

万科的销售毛利率来源 Choice

其次,随着毛利率下降,如果还想赚同样多的钱,诸多地产公司只能通过提升杠杆率,来收购同行或者继续拿地,这当然难不住融创这些财技大师,各大地产公司的表外杠杆和资金池业务运用的炉火纯青,实际的资产负债表早已突破天际。

很快,政策无形之手的逆周期调节虽迟但到:

短短3年内,对金融机构发放按揭和房地产贷款调控的两集中政策,对房地产公司有息债务调控的三条红线政策,以及一连串调控政策开始密集出台,政策调节精准的打击了地产公司的杠杆率,高负债策略开始逐渐失效,未来想参与拿地,杠杆率先要降下去。

站在4年前的逻辑回头看,4年前看好地产行业的周期逻辑开始逐渐走坏,地产行业未来回报率正在不断被压缩:

一方面,地产业在经历3年调节之后,在限价政策的威力之下,行业未来可见利润率开始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在三条红线和两集中政策的威力之下,地产公司举债周期扩张的能力同样被彻底锁死。

对地产行业来说,资本回报率长期下降的大门正在徐徐打开。

用万科掌门人郁亮的话来说,地产行业跳过了土地红利和金融红利的阶段,进入了管理红利阶段。

不过,明眼人可以清楚看出这句话背后无奈的语气:苦哈哈的管理带来的红利怎么能算的上是红利呢?

04 选一杯毒药

压倒地产股股价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今年二月出台的集中供地政策。本来,在投资人的想象中,通过集中供地政策本可以让地产龙头行业稍微回血:

同一时间供这么多地,如果一家企业不能全选,中小地产公司就会受制于时间和资金筹措的困难,难以多线出击,从而让地产龙头拿地变得更从容,竞争烈度大幅下降之后,可以成功降温地价,让万科等已经面露菜色的盈利能力得到些许喘息。

美好想象之下,地产股闻风而动,诸多地产公司第二天涨停。

然而在集中供地真正开始推行之后,草根调研的数据让地产研究员们脸色更加难看:抢地风潮甚至比没有推出集中供地之前还要火爆。

这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在土地市场供不应求,销售同比增速接近40%,土地供应整体下降的大背景下,政策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抢地的地产公司在集中供地政策之后,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焦虑心理直接使更多地产公司开始担心自己拿不到更多的地,竞拍火爆程度让万科等地产公司惊掉了下巴。

这里的 游戏 变成了选一杯毒药的囚徒困境:

参与竞价,利润率会低到难以忍受,眼见着项目走向亏损;不参与竞价,土储不足,销售规模受影响,无米下炊,同样还是要走向亏损。

等死,死大事可乎?诸多地产公司自然选择了牺牲股东而保住规模,宁可承受1%甚至亏损的利润率,也要把规模加上去。

就此,全行业的竞争烈度就此上了新的层次,地产股的逻辑也由此变得丑陋无比:

很明显,未来一段时间,地产限价和三条红线的政策,肉眼可见不会放松,地产公司的利润率和杠杆率只会越来越难看;

而集中供地产生的囚徒困境,又进一步刺激了地产公司勇于亏损来换取规模的慢性自杀策略,全行业的竞争惨烈程度只会进一步加剧。

随着逻辑破坏的一通杀跌,此刻的万科,前瞻市盈率仅为6倍左右,市净率更是接近破净。在 历史 估值体系中,上一次万科估值如此之低,还是在2014年的景气底部。

万科的PB band,已经进入底部区间

在地产全面繁荣景气的2021,万科市值却从高点跌了近30%,估值也接近行业底部,这件事真的在我们眼皮底下发生了。

但导致下跌的前后逻辑链条却异常清晰和冷静:

地产股估值达峰,行业见顶之后,无情的内卷竞争逻辑正在拉低全行业的底线,资本回报率既然已经逐渐下降,那为什么不可以是负数呢?

等待地产业将是漫长的出清过程:很简单,没到部分选手亏光资本金之前,这种激烈竞价的地产逻辑还会继续,而万科的估值也一直会被压制,逻辑上讲,万科的估值正在进入周期底部。

05 等鱼断气?

尽管眼下看上去似乎是地产行业的至暗时刻,但阳光之下本无新事,对地产行业来说,周期是个很古老的话题。

司马迁写《货殖列传》引述范蠡:“论其有馀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翻译过来是:“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极点时,要及时购进,视同珠宝。”

从逆向思考的角度出发,如果我们放眼长远,重新审视正在被市场抛弃的万科,也许我们可以拥有不太一样的视角:

首先,在市场的视角中,集中供地是一个百米赛跑的逻辑,没有拿到地的企业土储不足,拿到地的企业面对亏损,是一个双输的逻辑;

但从市场草根调研来看,地产公司短期的拿地焦虑不太可能持续太久,供应量一旦增加,拿地热度就会逐渐熄火;其次,无论是银行放款还是销售去化,都不支持这些企业自杀式拿地的效率。从马拉松的角度评估,万科的隐忍有其道理。

其次,从三条红线和两集中之后的贷款表现来看,中小型地产公司通过杠杆增长份额的能力正在迅速萎缩,在过去10年中,地产公司通过高杠杆,让前十名地产公司的份额增长逻辑无法展开,而眼下,被限制贷款的中小地产公司很大概率会慢慢退出市场。

更进一步的是,这两条逻辑表现在万科的治理上,就是诸多投资人一直质疑的问题答案:既然未来长期万科对增速比较保守,为什么还要保留大量现金在账上,不做更多的分红?

在万科眼中,前文提到的行业里这种1-2个点净利润的情况难以长期持续,未来2-3年左右,万科需要足够的现金储备来应对中小企业的出清。

从这个角度说,万科抄底周期的逻辑也在逐渐展开,也许就在接下来的1-2年中,万科对破产出清的小地产公司的兼并戏码将会重新上演,泰禾珠玉在前,对于重整,万科已经轻车熟路。

站在周期抄底的视角,也许我们更能理解万科年会中所说的活下去和经营红利的含义:

就在过去1-2年中所有地产玩家都在头脑发热,高位拿地的时候,郁亮已经看到了接下来唯一的结局——

在地产行业的这个巨大水池中,池鱼的鱼腮正在一扇一扇的奋力呼吸,周期景气的曼妙音乐已经戛然而止,此刻此刻,猎手正在静静等待,等待鱼断气的时刻到来。

本文源自锦缎

房企土地储备“换仓”,缘何弃三四线回流一二线?

房企中报集中发布,一二线土地储备成为焦点话题。万科、融创、龙湖、禹洲等多家房企一二线土地储备超过8成。另据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18家标杆房企2019年拿地金额超7成在一二线城市,这一比例成为近几年高点。

值得关注的是,以深耕三四线城市而著称的碧桂园,在一二线城市的占比也在提升。房企缘何弃三四线城市,回流一二线城市?

多家房企中报谈布局一二线城市土储

近期,房企中报集中发布,除了销售额、利润数据之外,房企频谈土地储备。其中一二线城市成更多房企的重点布局方向。而大多如此布局的理由则是控制风险。

以万科为例,今年上半年,万科拿地规模明显下降,新获取项目54个,总规划建筑面积1372.8万平方米。按建筑面积计算,82%的新增项目位于一二线城市;按权益投资金额计算,88.4%位于一二线城市。

8月21日,在中报发布会上,万科首席运营官张旭感慨称,喜欢拿比较难拿的地,万科的投资策略是在城市圈或者经济带上,聚焦经济增长比较好,有产业、也有人口导入的地方。不是说所有四线、五线城市都不去,比如大湾区、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地区仍会考虑拿地,但不会把点布到全国所有的县级市里面去。这是为了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防范风险。

除了万科之外,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的房企还有融创、龙湖、禹洲等,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占比均超过8成。

融创中国在8月22日举办的中报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下半年,融创中国累计可售资源超5700亿元,其中,超过80%的可售资源位于一二线城市。与此同时,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强调,宏观调控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没那么大,但对三四线、四五线城市的影响还是会比较大。

另据龙湖首席财务官赵轶在8月26日举办的中报发布会上称:“集团战略聚焦一线、二线和强三线城市以及香港,占比接近90%。”赵轶强调:“武汉、青岛、重庆等热门的一二线城市,目前已经进入49个城市。”龙湖认为这样布局使土储结构比较优化,为未来公司业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8月27日,记者从禹洲地产中报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份,禹洲地产土地储备1918万平方米,货值超过3400亿元,而且土储货值超过8成位于一二线城市。而上半年禹洲地产在北京、上海、青岛、郑州、佛山等城市获取了14幅优质地块,其中13幅位于一二线城市。

对于今后的土地市场布局,更有房企视三四线城市为雷区。8月23日,宝龙地产总裁许华芳在中报发布会上表示,基于市场情况,宝龙下半年会谨慎拿地,会在好的城市拿好的地,将适当降低三四线拿地力度。

碧桂园一二线土储占比升至43.61%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重仓三四线城市的代表碧桂园,今年在一二线城市的拿地占比相比去年也出现上扬走势。来自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2019年,碧桂园在一二线土地占比由去年的32.7%提高到今年的43.61%

虽然一二线城市土地占比在上升,但相对来看,三四线仍是碧桂园主战场。

8月23日,在中报发布会上,碧桂园总裁莫斌透露,预计下半年权益可售货量达4820亿元,公司将以销定产,合理调节可售资源的投放。其中,有55%的货量来自三四线城市。

莫斌称,三四线城市由于政策收紧之后压力会大一些,但是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非常有经验,将采取有效货量的供应做好的市场。

此外,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强调,碧桂园按照从一线到五线均衡布局进行安排。他认为,一个合理的市场布局能更充分地利用市场空间,也能够有效地分散市场风险。

不过,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扎堆在一二线市场。在三四线拿大量土地,迅速扩张,并有着“小碧桂园”称号的中梁坚定地走三四线城市的路线。

8月23日,在中报发布会上,中梁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黄春雷称,“不是说一定要贴上碧桂园的标签,2015年、2016年,中梁首先看到的是三四线的市场机会。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进入没有太大意义,盈利比较难。”

黄春雷还称,中梁主要是为了稳健地经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也不排除会进一二线城市。

主流房企超7成拿地额在一二线城市

与碧桂园的路线相近,2019年,全国标杆房企的拿地布局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18家标杆房企2019年拿地已经高达10031亿元,而其中一二线拿地金额高达7349.49亿,占比高达73.27%,这一比例成为最近几年的高点,2018年这一比例则为69.8%。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目前,房地产企业规模化竞争依然激烈。对于房企来说,一二线因为产业吸引人口等要素存在,改善需求旺盛。在2019年,一二线城市就因此出现成交小阳春,房地产企业更关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因此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拿地。此外,对比之下,三四线城市的棚户区改造正在减少,市场活跃度走低,三四线城市的市场调整趋势明显,这也是导致房地产企业回流一二线城市的原因之一。

从趋势上看,张大伟预计2019年四季度,房地产企业集中一二线拿地的趋势依然持续。但随着资金情况的收紧,高溢价率拿地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来源:新京报

碧桂园只有一个:当所有人都一二线抢地的时候,碧桂园认准三四线

碧桂园只有一个

作者:海哥

对于房地产行业研究来说,宇宙第一大房企碧桂园是一个长期碧桂园:2023年公司将恢复拿地,逐步增加一二线土储比例(附图)的话题。

巨头的风向,代表了一个行业的走向。

虽然模仿者众,但碧桂园只有一个,能做到碧桂园的,也只有碧桂园一个。所以,碧桂园的半年报,一号君看得格外认真。

业绩表现没得挑,稳健

公司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碧桂园实现总收入1849.6亿元,毛利润约448.9亿元,净利润219.3亿元,其中归母净利141.32亿元。

虽然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8.44%、9.61%,但在上半年疫情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下,碧桂园能交这样一份成绩单实属难得。

这一点,也在碧桂园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得到了解释,公司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wind数据显示,这也是碧桂园在营收、净利方面12年来首次“双降”,后续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有待考验。

毛利率、净利率维持在了合理水平,分别为24.3%和11.9%碧桂园:2023年公司将恢复拿地,逐步增加一二线土储比例(附图);同时董事会建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20.55分,派息比例占核心净利润总额的31%,中期分红派息力度之大,可见:

杨老板也确实够大方的。

销售端,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上半年碧桂园权益合同销售额仍旧录得2669.5亿元的行业高位。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除前两个月同比下跌外,三月之后各月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且呈逐月攀高的积极走势。

延续到7月份,当月集团权益合约销售金额542.8亿元,同比增长27.52%。

8月份,据其经营简报数据,单月权益合约销售金额更是达到了609.3亿元,同比增加30.1%录得今年以来最高同比涨幅。

整体来看,今年1-8月份,碧桂园全口径销售额已达5293亿元,权益销售金额3791.9亿元,稳居行业前列。

强劲的销售数据,再一次证明了碧桂园深耕三四线战略布局的胜利。

增长端,据半年报显示,碧桂园账面拥有不含增值税的已售未结转收入达7808亿元。这在很大程度上锁定了公司下半年及未来两三年内业绩提升空间。

此外,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碧桂园权益可售资源约人民币6412亿元,可售资源充足。

即使按照50%的去化率,碧桂园今年的权益销售额也能轻松跨过6000亿;且根据克而瑞数据,今年1-8月份,碧桂园新增拿地金额1480亿元,新增土地面积4479万平方米,新增土储4592.8亿元,均位居行业前列。

财务表现持续改善,优秀

对于碧桂园这样一家行业巨头而言,对其财务状况的审视更值得研究,特别是在房企“三道红线”融资新规之下。

一号君研究发现,对碧桂园来说,整体债务的可控性与融资成本的高低,是其能否在不确定性日渐增多的当下,寻求确定的关键所在。

半年报显示,碧桂园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有息负债总额为3420.4亿,(含银行及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公司债券和可转股债券),较上年末下降7.5%,其中需于本年以内偿还的短期有息债务约为555亿,仅占总有息负债之16.2%。

现金流方面,账面现金余额2055.2亿元,现金余额占总资产比例高达10.5% ,且现金余额对于一年内短期有息债务的覆盖无明显风险。

另有3288.1亿银行授信额度尚未使用,可见公司运营资金充足,呈现稳健的经营状态。

回款率方面,上半年房地产权益销售现金回笼约人民币2509.3亿元,权益销售回款率高达94%,与上年同期持平。

据了解,碧桂园已连续5年权益回款率超过90%,对规模巨大的房企来说,维持如此高的回款率非常不易。

尽管半年报给到市场的印象是碧桂园资金及财务管控水平依然优秀,但随着监管层高度重视房企的资金及债务安全,行业融资环境趋紧,融资成本上升,碧桂园面临的挑战或许还不小。

比如代表其成长能力的营业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等核心指标的走低等等,又如碧桂园的总资产净利率(0.73%)、净资产收益率(9.10%)和投入资本回报率(0.86%)均下滑至近四年来的最低值。

其中,净资产收益率较上一年年末的降幅近七成。

地产布局的未来仍然有空间,看好

碧桂园的一部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缩影。

半年报显示,碧桂园项目已遍布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88个地级市,实现了全国经济强区域的全面布局,拥有的权益可售资源合计约为23404亿元。如此全面、深耕的布局,行业内无有右者。

据一号君了解,对于未来投资方向,碧桂园仍将采取“坚定看好新型城镇化前景,坚持占领三四线、坚定下沉五六线、谨慎布局一二线”的投资策略。

目前的投资布局上,碧桂园的土地储备主要是深度布局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长江中游、成渝等五大城市群。

在已获取的可售资源中,98%位于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73%位于五大城市群,大多数货量的分布符合人口流动趋势。

2020年上半年,碧桂园新获得土地储备也是重点布局在销售强劲且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圈,比如一半以上新增项目在长三角和珠三角。

杨主席在最近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及公司发展策略时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

在几乎所有地产大佬都政治正确地表示一二线才是未来的时候,杨主席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笃定三四五线。

希望杨主席的智慧与胆略一样过人。

杨主席说的第二句话是:

这句话更能看出杨主席的政治站位水平,内循环与年轻人就业,碧桂园出了一对A。

一号君认为,碧桂园多年保持领跑地位的重要因素就是重仓三四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量大面广的三四线城市仍然是决定房企未来规模的主战场。

三四线将是房企压舱石,而豪赌一二线极有可能迎来滑铁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离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还存在差距。

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近1400万人从农村转入城镇,不仅增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也会释放巨大的衣食住行等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从疫情等和天鹅事件对销售的影响看,除了2月份之外的其余所有月份,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的销售金额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3月起平均每月同比上升约11%,优于一二线城市的同比表现。

而未来,这种不确定性的黑天鹅仍将会时不时降临,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政策调控,一二线城市的天花板就在那里,三四线才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碧桂园:2023年公司将恢复拿地,逐步增加一二线土储比例(附图)(碧桂园拿地即开工)  第1张

谋定而后动,从碧桂园看三四线市场应该怎么做

受疫情、三道红线、土地集中出让等多重事件的影响,房企多关注一二线这类去化稳定的城市,而碧桂园依旧坚持布局三四线,提出要“实现一至六线城市全面覆盖”,自2007年上市,到2020年权益销售额达到5706.6亿元,于2021年上半年权益销售金额已达成3030.9亿元,同比增长达13.5%;权益销售面积为3451万平米,同比上升8.4%。碧桂园从三四线开始摸爬滚打,走出自己独特的成长史,本文将从 投资 的角度分析碧桂园的独到之处。

01 / 全国化布局完善,风险应对能力优秀

碧桂园2006年开始实施全国拓展战略,布局版图延伸至江苏、安徽、辽宁、黑龙江等省份,2013年正式突破千亿规模,至2020年全口径销售规模高达7888.1亿元,业绩会中更是提出“要实现一线至六线城市全覆盖”。

从权益土地储备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12月,碧桂园权益土地储备总量达27515万平米,土地资源主要位于广东省,权益建筑面积占比在20%左右,其他省份分布较为均衡,其中侧重于江苏、湖南、河南、山东等省份,占比均在7%以上,全国化布局较为完善,可有效分散区域市场风险。2020年新增权益土地储备7052万平米,平均土地成本为2968元/平米,土地成本位于低位,地货比(新增土地成本/当期平均售价)仅为31%,充分保障了项目的盈利空间。

结合销售情况来看,2018年至2021年1-4月,碧桂园的权益销售规模逐年扩张,2018年至2020年销售金额年复合增长率达13.7%。销售份额主要为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贡献,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合计销售金额占比均保持在50%左右,其中广东省的销售金额占比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18年的24%一直下降至2021年1-4月的16%,而江苏省、浙江省的销售贡献逐步上升,至2021年1-4月,销售金额占比分别达到16%、10%。面积投销比保持在1左右,充足的货源支撑销售增长。

总体来说,碧桂园的销售分布与土地储备分布相对吻合,且在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三道红线迫使房企降杠杆的多重压力下,大部分房企专注于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内的核心城市以期获得更为确定的去化,保证稳定的现金流,从而缩小对边缘城市及低能级城市的投资, 但竞争对手的减少或许会对深耕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形成一定助力,一方面可抓紧时机提高市占率,另一方面土地市场竞拍热度较小意味着拿地成本的降低。

02 / 精准选城、持续深耕、因城施策,助力规模加冕

在大部分房企还在进行大本营深耕的时候,碧桂园便开始落地全国拓展化战略,2006年长沙碧桂园威尼斯城的开盘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向全国,而后紧跟中国城镇化进程,前瞻性重点布局大城市群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在2014年-2016年期间充分享受到棚改政策红利,吸收了大量从核心城市外溢的购房需求,销售规模高速扩张。具体来看,碧桂园的布局特点主要有三点优势: 第一,选城准 ,尽管碧桂园主要布局三四线城市,但选城眼光独到,进驻城市多数为人口规模50万以上、发展潜力较好的城市; 第二,投资具有连续性 ,一旦选定城市进行入驻,碧桂园对其的投资便会持续,深入布局有利于市场占有率及品牌效应的提高; 第三,因城施策 ,在异地复制的同时采取差异化投资,更加契合定位,最大化发挥品牌效应。

一、 前瞻性战略布局,选城眼光独到

在三四线市场上,碧桂园拥有绝对的先发优势。 从2019年至2021年碧桂园的新增权益投资金额分布来看,50%以上的投资金额分布于三四线城市,二线城市投资金额占比在40%左右,一线城市不足3%,可以说碧桂园之所以能够实现业绩腾飞,与其深耕三四线的战略是分不开的。

碧桂园的投资战略避开了一线、核心二线的热点区域,但也并非“广撒网式”。从公司主要投资的三四线城市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珠三角、长三角城市圈周边城市 ,如惠州、汕头、徐州、淮安、南通、嘉兴、绍兴、金华等城市,这类城市虽为三四线,但位于核心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口经济实力较高,可以有效支撑房地产市场的增长; 第二类,点状发展、对周边城市人口有吸引力的城市 ,如洛阳、许昌、沧州、临沂等,这类城市人口规模充足,库存去化规模较为合理(24个月内),2020年洛阳商品住宅成交建筑面积283万平米,同比上升8.8%,均价为9860元/平米,同比上升7.6%,洛阳库存商品住宅面积为293万平米,去化周期12.4个月。

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将持续,2021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65%。这意味着,尽管房地产行业下行,布局一二线核心城市的房企都转向布局存量市场,向运营管理要红利, 但是中国城镇化依旧在快速增长的期间,部分三四线城市依旧具有充足的增量市场,支撑着碧桂园销售规模持续、平稳的增长。

二、 投资具有持续性,三四线平均市场占有率8%

一般来说,首入区域或城市都需要设立新的区域公司,通过区域公司进行新区域的 探索 和深耕,在集团对该区域有充分的了解和经验以及区域公司的规模到一定程度后,再对区域公司做出合并或拆分的决定,即只要进驻新城市,必然会带来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的上升,因此无论是全国化房企还是区域化房企,对进驻的城市持续布局是十分必要的,短期布局不仅会造成成本的上升,也不利于品牌的推广。

从碧桂园的总体投资战略来看,在保证公司在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城市的深耕力度之外,向环渤海、长江中游、川渝等区域全面覆盖,而后便进行深入布局,并以此为基础向周边口袋区域(人口稠密省份,如河南、海南、贵州等)延伸,所坚持的无非是“先站稳,再扩张”的原则。从2020年投资的199个城市来看,其中有138个城市是2019年、2020年连续投资的,118个城市是2018年至2020年连续投资的,101个城市是2017年至2020年连续投资的,也就是说,碧桂园超半数的城市做到了连续四年持续投资,深耕意向明显。

持续投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截至2020年底,碧桂园共进入了中国289个地级市,总进驻城市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为5%,其中三四线城市平均市场占有率为8%。其中:

辽宁锦州市、山西吕梁市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

广东韶关市、广东潮汕市等6个城市市场占有率在20%-30%;

甘肃兰州市、江苏宿迁市、广东清远市等46个城市市场占有率在10%-20%;

广东佛山市、河南郑州市、江苏南通市、浙江嘉兴市等98个城市市场占有率在5%-10%。

碧桂园在三四线的高市场占有率可以给公司带来三点优势: 第一,营销费用的降低 ,由于品牌效应的叠加,之前的楼盘都是为新推出的楼盘做广告,可以以较低的营销费用带动新楼盘的推广; 第二,对竞争对手形成规模及成本上的压制 ,三四线不同于一二线市场,一二线的市场占有率提升难度与风险较大,竞争对手多且政策约束与资金监管更为严格,因此房企在一二线较难维持高市场占有率,但三四线市场不同,一旦在三四线市场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就会推高竞争对手的营销费用,迫使其面临更高的去化成本; 第三,充分了解当地市场 ,有利于设计更为合理的产品,助力项目成交转化。

三、 异地复制兼因城施策,最大限度贴合客户需求

在异地复制及全国布局的过程中,碧桂园形成了清晰有效的投资战略:避开主流市场的客户群以及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主要针对大城市郊区及三四线设计产品,产品定位也从最初的“对价格敏感,对档次、品味要求较低”逐渐分化成两类:

第一,核心城市的刚需客户群 ,即大城市中的财富能力较低的人群,如毕业5年、成长中的白领阶层,此类客户资本积累较少,注重性价比,因此碧桂园此类市场的销售均价多低于行业均价,典型如2020年碧桂园于上海的平均售价为30978元/平米,低于上海新房销售均价56900元/平米;

第二,核心城市周边区域的中高端客户群 ,即在大城市周边城市或发展水平偏低的城市中,碧桂园主要对标的是财富实力较高的人群,由于碧桂园实现了一条线的标准化流程,加之规模效应,在三四线市场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因此在此类市场的销售均价通常高于市场均价,典型如2020年碧桂园于廊坊的平均售价为22140元/平米,高于廊坊新房销售均价14802元/平米。

03 / 坚定战略,拒绝跟风热点

2021年4月以来,22城进入集中供地时代,截至6月,北京、天津、沈阳等19个城市已经顺利完成首批集中供地,城市愈加分化:热门城市地块哄抢现象明显,冷门城市多底价成交。不过作为龙头房企的碧桂园,在首批集中供地中参与较少,截至2021年6月底,碧桂园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座集中供地的城市落子,但仅于上海、北京拿地投入较大,总耗资136.3亿元,总体在集中供地城市的权益拿地金额为181.0亿元,权益拿地面积184.13万平米,而碧桂园2021年1-6月累计权益拿地金额达803.5亿元,权益拿地面积2261.3万平米,即集中供地城市权益投资金额占总权益拿地金额比例为22.5%,77.5%的金额投资于非集中供地城市,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碧桂园坚定“深耕三四线,实现一至六线全面覆盖”的战略不变,虽在核心城市有一定布局,但并不是主要投资阵地,因此参与集中供地的意愿较低,在高能级城市拿地更多是为了补充货值的需要;第二,碧桂园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低成本拿地的优势,平均拿地成本稳定在3000元/平米以下,地货比在35%以下,留有充足的利润空间,而此次集中供地多数地块的竞争较为激烈,加之各类隐形成本(如竞配建人才房、租赁房、无偿移交面积等)的上升,地块盈利空间较小,与碧桂园的拿地策略不符。

疫情以及调控政策使得大多数房企都倾向去化确定性高的一二线核心城市,对于三四线城市持保守态度,但“彼之砒霜,我之蜜糖”,这对碧桂园反而是一个助力:碧桂园深谙三四线市场法则,房企仓皇撤出时又降低了土拍竞争的压力, 无集中出让、无竞争对手的三四线市场,几乎是碧桂园的舒适区。

04 / 多元化业务打通产业链,助力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除了投资策略本身,碧桂园集团旗下多元化业务线发展迅速,起到了为地产主业赋能的作用,典型如碧桂园机器人、碧桂园服务及碧桂园创投:

第一,碧桂园的机器人产业 。碧桂园的机器人产业分为两类:1)成立于2018年的博智林机器人,致力于发展建筑领域系统化体系搭建,截至2020年底,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其中已有4款在市面上实现租售,14款进入项目开展批量商业化施工,如楼层清洁、室内喷涂、地砖铺贴等, 对企业来说标准化施工有利于加快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 ,对员工来说有效降低了此类工作对身体的伤害;2)成立于2019年的千玺机器人,致力于发展多元化餐饮服务,截至2020年底已开业70余家,共计583台各种类型的单机设备投入运营,包括火锅、煲仔饭、快餐、粉面店及中餐五大业态,机器人餐厅不仅可以满足对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以及解决流程及效率的问题,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运营,如2020年初武汉疫情严重时,碧桂园捐赠的煲仔饭机器人可以实现24小时运作、无人化出餐,让医护人员可以随时吃上热饭。

除此之外,建筑及餐饮均为人口密集型产业,一方面中国已步入老龄化 社会 ,人口红利锐减,尤其建筑制造业的一线工人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机器可以替代人力完成部分繁琐、重复、危险性高的工作,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内建筑行业面临大而不优、信息化及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 而利用机器人可以在保证速度的同时实现标准化的高质量作业,促使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第二,碧桂园服务 。由于碧桂园具有“深耕三四线,贴近市场”的优势,早在2018年5月便紧跟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成立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同时利用碧桂园服务进一步下沉,与乡镇政府达成战略合作,2021年以来,碧桂园服务已分别与凤阳县小岗村、江门市共和镇、宿迁市新庄镇达成合作,一方面可以帮助乡村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导入企业优势资源,如智慧系统建设等;另一方面 碧桂园服务的入驻增强了集团品牌影响力,也为集团落地产业项目或开发项目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碧桂园创投 。自碧桂园创投成立以来,已投资22个项目,主要分为硬 科技 、社区生态链、新消费、大 健康 四类,其中快手、贝壳、秦淮数据、和铂医药均成功IPO,除了财务收益,投后赋能也是碧桂园创投的主要考虑之一,如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贝壳、卓宝集团、广西蒙娜丽莎等,社区服务类快兔物流、小兔买菜等,新消费类遇见小面、可糖CoFANCY、茶里ChaLi等,医疗 健康 类左点、瑞鹏股份、企鹅杏仁等, 碧桂园创投投资这些企业不仅可以将资源与集团对接达成战略合作,还可以直接落地成为物业服务中的一环,与主业协同发展。

总的来说 ,碧桂园集团的多元化业务与地产主业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机器人加快项目周转速度、降低用人成本,物业服务与政府达成合作、扩大品牌效应,创投所投项目涵盖产业上下游以及消费、服务领域,打通全产业链,最终服务于地产主业,推动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确定目标后,就要坚定执行,不可朝令夕改,做房企更应如此。房企选定目标市场及目标客户群后,相应确定投资策略,根据政策或行业环境的改变进行适当修正,并坚定执行,但如果房企的投资策略变换频繁,市场深耕不到位,同时管理成本、营销费用大幅上升,则必然走不长久。总体而言,碧桂园始终坚持布局三四线不动摇,持续深耕投资城市,做到贴合客户需求,最终加冕成为三四线的王者,同时布局多个上下游市场,打通全产业链,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上升,此所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关于碧桂园:2023年公司将恢复拿地,逐步增加一二线土储比例(附图)和碧桂园拿地即开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1581.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