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担心还没有消除!镍亚盘复牌首日“有价无市”,镍板最近行情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担心还没有消除!镍亚盘复牌首日“有价无市”,以及镍板最近行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100分寻一个正确的关于手机电池的答案!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担心还没有消除!镍亚盘复牌首日“有价无市”,以及镍板最近行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00分寻一个正确的关于手机电池的答案!

电池问题,你买的手机是水货,两个电池都不是原装的,建议你买个品牌的电池使用.就能解决了.

联合绞杀中国镍王!到底是谁在“挟镍自重”?

有这样一个国家担心还没有消除!镍亚盘复牌首日“有价无市”,没有顶尖人才或技术,却在上世纪70年代混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

人均GDP曾高达35700美元,是同时代美国人的4倍还多。

这个国家就是位于太平洋的岛国瑙鲁,最大的福气就是拥有磷矿。

因为拥有磷,一个原本只有原始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在短短几十年里就实现了人人皆为富豪的“天下大同”。

也因为磷矿开采殆尽,瑙鲁转瞬又“由富转贫”,连国家外交表态都可以明码标价出售,以求去国际上“创收”养活自己的国民。

这就是矿产资源的强大力量。仅仅因为“家里有矿”,就能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搅动全球经济风云。

围绕石油,世界上爆发了多起战争;为争夺锂矿,政变已然在南美国家中发生。

但至关重要的矿产资源不止石油和锂,在今天新能源产业中不可或缺的,还有镍。

20世纪70年代的瑙鲁,因磷致富;

21世纪20年代的印度尼西亚,用镍博发展。

01. 印尼的镍

镍,一种银白色金属,正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而需求疯涨。

或许你不知道,镍是三元锂电池中的“头号玩家”,三元锂的“三元”指的就是镍、锰、钴,其中镍起到的作用就是提高能量密度,让电池更能“装”。

但马斯克早已为镍而焦虑。

2020年,担心还没有消除!镍亚盘复牌首日“有价无市”他说“将最大限度利用镍,把钴减少到零”,随后镍价直接原地飞升。

2021年,马斯克又说,“镍是我们最大的瓶颈”,并宣布要用富含铁的磷酸铁锂电池,替换掉充斥着镍的三元锂电池。

这回“马大嘴”不是在打嘴炮,今天特斯拉的电动车,已然实现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双雄并立。

可镍的需求,并没有因为特斯拉一家的“节制”而放缓。

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已经做出预测:由于电动汽车电池的高需求,到2030年镍的需求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猛增44%。

那么,这些镍的增长需求,要从哪里得到满足呢?

印度尼西亚表示:正是在下!

截至2021年末,全球已探明的镍储量约为9500万吨,其中印尼就拥有2100万吨,占了全球总储量的22%,与澳大利亚并列第一

——这是储量。

2022年全球镍产量330万吨,印尼一国即产出160万吨,将二三名菲律宾(33万吨)和俄罗斯(22万吨)远远甩到身后

——这是产量。

比储量和产量双双占据世界第一更恐怖的,是印尼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的镍产量增速。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预计2021-2025年期间全球镍产量增长的一半,都将属于印尼。

印尼的镍,就这样占据了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生态位。

但只有镍还不够。

不像总共不到1万人的瑙鲁,只靠卖磷矿就能在一段时间里富得流油。

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光靠卖资源是没法养活2.7亿人的。

印尼真正想要的,不是钱,是产业,甚至是话语权。

正因如此,印尼才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禁止出口镍矿石。

02. 以矿产换产业

2020年1月1日,印尼全面禁止镍矿石出口。

而这项禁令,早已酝酿多年。

2009年,时任印尼总统的苏西洛颁布新的采矿法,要求到2014年,原矿和半成品矿一律禁止出口,只有加工过的矿产品才可以出口。

同时,采矿公司必须在印尼当地建冶炼厂,否则会被吊销采矿资格。

印尼政府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逼着外资帮印尼进行产业升级。

矿产迟早会开采殆尽,更何况光卖矿才能卖几个钱?当然是工业化更长远、工业品经济附加值也更高!

只是印尼把最后期限设在2014年,还是有些过于激进了,新的冶炼厂还没建起来,印尼原本的矿石出口生意反受到不小冲击。

以至于在实施的过程中,新的采矿法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地方政府抱怨收入减少、矿业从业者抗议就业受影响、外国矿业巨头也反复游说阻挠。

于是经过无数扯皮,2014年印尼政府有条件地允许一部分矿石直接出口,2017年出口范围扩大到了低品位镍矿石。

如此,算是给了大家一丝喘息之机。

直到2020年,这份迟来的禁令终于彻底生效。

但此时的情况,已经与2017年截然不同。

2020年,全球电动车产能和市场都迎来大爆发,印尼在看到镍的需求暴涨之后,也生出了更大的野心。

仅仅建立镍矿全产业链,已经不能满足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更感兴趣的,是在全球电动车产业上分一杯羹。

而现任印尼总统佐科对此最大的指望,就是马斯克。

来吧,让特斯拉来印尼建电动汽车厂吧!

说起来,印尼这还是截了隔壁印度的胡。

2019年马斯克开始跟印度接触,特斯拉要在印度建厂的传闻一传就是三年,结果到底是没谈拢,马斯克转头就跑去和印尼勾勾搭搭。

面对特斯拉这个优质资产,印尼上下都很上心。

不仅总统佐科亲自出马,跑去美国的SpaceX基地与马斯克会面,印尼政府还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条件。

除了老生常谈的税收优惠,最具有吸引力的绝对要属开采镍的特许权。

拥有特许权,意味着特斯拉将不用再担心镍的供应问题,而这个承诺由世界上最大的镍产国做出,也显得格外有吸引力。

甚至佐科还愿意退一步,“如果特斯拉想从电动汽车电池做起,那也没问题。”

显然,印尼此举是想“摸着兔子过河”,效仿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例子。只要工厂建起来,印尼本土电动车产业链还愁发展不起来吗?

为此,用市场、哪怕用资源换技术,都值得。

只是马斯克向来是拿一根胡萝卜在全世界乱吊的人,特斯拉到底会不会在印尼建厂犹未可知。

好在印尼也并非苦等特斯拉一家公司,凭借丰厚的镍资源,印尼已经吸引来了现代的电动车工厂,以及宁德时代和LG的电池工厂。

此外,还有比亚迪等其他公司的项目在谈。

03. “挟镍以自重”,行得通吗?

不管怎么说,印尼想要发展电动车产业的心,算是板上钉钉了。

今年3月20日,印尼马上还要出台一项电动车补贴计划。

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促进国内电动车的生产和销售,另一个是吸引外资来本国建厂。

其中王牌资源当然是印尼的镍,附带的税收优惠、土地租赁减免、基础设施支持等政策,算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国际惯例”。

不过,当把注意力放到消费端,我们才能探一探印尼发展电动车真正的底。

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印尼总共只有33800辆电动车,市占率0.02%。

印尼政府夸得再好,在不到4万辆的绝对数量面前,印尼也只能说是处在电动车爆发的前夜。

span style=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担心还没有消除!镍亚盘复牌首日“有价无市”,镍板最近行情  第1张

智能合约除魅:它能避免俄罗斯违约和“镍逼空”吗?

· 《文理两开花》主播 ·

肖小跑: 《羊群的共识》作者,金融行业从业者及连续创业者,播客《墙裂坛》主播,公众号“肖小跑”主理人。

王玮: 数学和计算机学霸,兼通技术与金融。若干年前“all-in”区块链领域,成为区块链行业知名意见领袖之一。

“智能合约”这四个字似乎也是个“模因”了:这是一个在金融 科技 业界、甚至所有和 科技 、数字化相关行业中都会听到的概念——一个“听起来很厉害但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或者“不知道厉害在哪儿”的模因,反正这四个字代表了“ 科技 进步”,都“智能”了还能不厉害么?

但它到底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迫切需要智能合约专家用小白和文科生都能听懂的语言来除魅。

正好最近在现实世界的金融市场上,也发生了几件有趣的事:俄罗斯债券违约、还有金属市场上的“镍逼空事件”——所以我们干脆做一个案例分析,现场来看看智能合约到底能不能解决这些现实世界中头疼的问题。

· 本期提纲 ·

1、365度全景式“除魅”智能合约:它到底“智能”在哪儿?是一段代码?一份合同?还是一个机器人?

2、它只能解决虚拟世界的问题,还是也能用于现实世界?

3、俄罗斯债券违约:如果用了智能合约,结果会不同吗?

4、如果主权债放在智能合约上会不同吗?智能合约能解决“信用”问题吗?

5、镍逼空事件和LME“硬分叉”:如果LME采用智能合约来自动执行,结果会不同吗?

6、区块链上的“硬分叉”和现实世界中的“硬分叉”(取消交易)有什么不同?

7、“投票”+“冷静期”的设定能避免“多数人的暴政”吗?

· 文字稿 ·

小跑 02:48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这四个字好像已经变成一个“模因”了。 它是金融 科技 业界、甚至更广泛的跟 科技 、数字化相关的行业,都会听到的一个概念——反正这四个字就代表了 科技 进步、代表智能。

但它依然是一个“听起来很厉害,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或者“不知道到底厉害在哪儿”的概念。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对它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今天请王玮老师用小白和文科生都能听懂的语言,给大家“除魅”一下智能合约。

另外,正好最近现实世界的金融市场上,发生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事——包括俄罗斯债券违约、镍逼空事件。今天干脆拿这两件事来做一个案例分析, 来看看智能合约到底能不能解决这些现实世界中的头疼问题。

先请王玮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 智能合约它到底“智能”在哪儿?

王玮 04:26

智能合约如今不管在区块链、DeFi、还是未来的web3领域,都是最重要的核心。比特币出来时,大家都说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自从以太坊诞生,大家慢慢看到智能合约在web3.0甚至metaverse领域,作用越来越大,重要性也越来越高。

我先从发生在身边的一个小故事说起。我有一位师妹,是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去年问了一个问题:区块链我都能理解,但有一个问题没想明白——智能合约到底“智能”在哪儿呢?

之所以这么问,她一定是把“智能合约”理解为“智能代码”了。因为是搞技术的,她一定是跟别的代码比较,默认“智能合约”应该比别的代码更“智能”,才配叫“智能合约”。

我的答案是: 不要把它跟计算机代码相比,而是跟现实世界当中的“合同”相比——它是一段智能的“合同”,而不是智能的“代码”, 就好理解了。把它跟代码比较,有点侮辱“智能”这个词。但跟日常经济活动中签的合同来比,逻辑就比较贴切了。

那跟合同来比,它智能在哪儿呢?

我们日常的合同有几个特征:第一,有签署的双方或多方;第二,它有合同的条款,什么情况下执行什么条件做什么事情;第三,有合同标的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合同约定了提供什么商品或者服务,付多少钱;第四,合同大概还有个编号,有个标识记录这是哪份合同,哪年哪月哪日签的,谁跟谁签的等等;第五,要有一个管理手段,签署多方要各持一份,防止某方把条款改掉。这五个特征基本代表了日常执行合同的最基本条件。

从这个角度,智能合约就好理解了。

比如以太坊的智能合约: 第一,它的代码和存储的数据,其实相当于合同条款达到什么条件、怎么自动执行——大家可能都知道智能合约的这个特点。第二,它还能够让“签署双方各执一份”这件事在链上实现,签署双方都能访问到区块链的时候,其实就是都能看到合同副本,而副本不是自己能掌握或篡改的,而是链上存储的。

这就很有意思了:中本聪发明区块链,是为了防止“双花”比特币这种纯数字资产的,结果到了智能合约时代,以太坊一下子赋予了它“帮助合同所有方存储无数副本、保证不被篡改”的神奇能力。区块链是全球化的分布式存储,它能够让世界上任意多的人来共同签署和执行一个合同,而不会让有被篡改的危险——这件事在传统领域做不到。因为技术的限制,你没法让任意无数人同时签署一份合同。

第三,智能合约的每一段代码都有一个对应的“地址”,执行这段代码的入口,这个入口可以理解为合同的编号,唯一的标识。

第四,智能合约本身还能够拥有“其他的财产”。 我们日常的合同只是一张纸,一个附属品,财产仍然在人的掌控之中——合同就算约定了镍的交割,纸怎么能控制镍的移动呢?而智能合约本身却能掌控财产。合同一定要有“标的物”,有“钱”有“货”,这个标的物是可以受到智能合约所控制的,相当于是被它“所拥有”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自动执行”才有保障,它拥有对资产的全部执行权。

小跑 11:30

相当于司法执法合二为一。

王玮 11:33

对。所以有签订方、有无数可靠的备份、有自动执行能力、有可以找到的地址和入口、还有对于合同标的物的控制权——从这个角度,它确实比普通的合同要“智能”的多。

小跑 12:04

其实特别理解王老师师妹的想法,毕竟都是理科生,大家可能天然会从代码角度来理解。但作为非技术背景的普通人,我反而没有理解的这层障碍。

一看到“智能合约”这四个字,没有代码背景的人,天然就会先把它想象成一个合同,一个不用人来执行的“聪明的合同”。在现实世界中,比如我跟老板签了合同,但是他每个月不给我往账户里发工资,我也没办法。

另外,智能合约建在区块链上,就是说跟我签合同的人,我不用认识也行。我们之前没有做过买卖,没有建立过任何信任关系,其实也能签——因为区块链保证了“人手一份”且不能改。 这有点像我们讨论过的SWIFT——它实现了“信息”和“账户”合二为一;而智能合约是实现了合同的“内容”和“执行”合二为一,一旦建立了,执行就不用太担心了,智能合约会自动给我发工资,不用再信任老板。

可是,仔细再想的话,好像又有点琢磨不透。如果它的执行是自动的,那出了问题该怎么办呢? 我们订立传统合同时,会有后续发展过程中修改条款的情况,或者出现特殊情况导致合同不能按照订立时的条款来执行——如果出了差错,智能合约还是会不管不顾的执行下去吗?

如果真是这样,大家在“签”智能合约,按启动键的一刹那可能就要再想想了——只要一按,后面就没有改的余地了,对吗?

王玮 15:00

先说第一个问题:智能合约最大的价值就是能让世界上相互不认识、或者没有过任何协作关系的人,能立刻签署、执行这个合约,获得结果——这跟区块链的特征是一脉相承的。

很早我们在介绍区块链时,会强调它的一个特征——能让全世界本来没有任何协作关系的人,开始转账交易。中本聪发明的防止“双花”,就是为实现——我们虽然不认识,但我转账给你,你知道这笔转账一定是真实的,而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智能合约就继承了这个特点,不会因为咱俩不认识、或者你耍赖而导致合约执行不了。

但如果是这样,签订了合同一定能执行,就意味着它肯定不会变。那我又怎么敢随便签?

这一点倒是要从技术角度看了—— 智能合约是可以“变”的,“变”从技术角度讲,跟一个软件系统的升级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你一定要改变某个条款,就相当于原来的作废,新的合同重签。智能合约也是一样,相当于你把代码升级, 现在是版本1.0,过两天我来了个1.1版,换掉1.0版——我们从现在开始执行1.1版——这是没问题的。但是问题又来了,谁有权利来做这件事呢?如果是合同签订双方都有权利改合同,就没任何意义了,完全实现不了。

智能合约其实相当于在一个“市场”上,合约由一个第三方来创建,然后大家分为甲方乙方丙方,在合约上去签署和执行。

之所以敢签署,是因为我作为甲方,相信乙方丙方丁方改不了这个合约,必须执行。第三方就是合约发布和创建方,它是有权利来升级合约代码的。这样一个机制,有点像建立一个“卖场”, 里边的买卖双方在卖场里签合约,做买卖,但改变不了卖场的规则——只有卖场的构建者有权利来改。这也是一种必要性。

这种必要性会带来什么问题吗?

肯定也有。比如,第三方有“监守自盗”的危险,如果他发现改动合约对自己有利,也可以去篡改合约,导致签订者的损失。就算他不是出于私利,而是想改进合约的执行效率,或者改善条款,但大家是否都同意?

我们常举的例子:一个“借贷”智能合约可以规定一个利率算法,比如说年化5%;如果调整成为年化30%——表面上看,利率是借贷双方互相支付的成本,跟规则制定方的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也不能因为是中立方,就可以随便瞎改规则, 于是你需要给买卖双方一个“缓冲期”或者“冷静期”,或者一种投票的机制,可以让参与者共同决定。如果接受,投票通过,就可以修改规则。

如果参与者不接受,你还要改的话,那么你给我个冷却期,我要退场。所以最终整个逻辑还是完备的,还是要引入第三方的制约机制。我觉得这一点跟现有金融市场的一些规则也很类似。

小跑 20:42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专家解读。如果只看这四个字,会觉得就是个冷冰冰自动执行的代码;但实际上背后还有一系列规则,而且这些规则大部分是可以映射到现实世界的。比如刚才的例子就很像一个“仲裁机制”。

既然如此,我们就在现实世界中找几个案例,分析一下在现实世界中出了问题的、让人挠头的情况,放在智能合约上,结果会不会不同?

我找了两个:一个是俄罗斯违约,一个是镍逼空。

先从俄罗斯开始。俄罗斯其实是个经常违约的国家,它主权债的违约次数是很频繁的:1918年沙皇帝国债券违约,1998年俄罗斯布雷迪债券几乎违约,最近俄乌战争,又把它带进另一个违约危险时期。

3月16号这一天俄罗斯两只美元债,要付1亿多美元的利息;付息前一个礼拜大家就开始担心,因为俄乌已经开打,它到底还有没有能力支付?如果支付用什么币种?用卢布吗?当时已经贬值20%。

结果是没有违约,危机暂时解除了。3月18号俄罗斯财政部已经还了,虽然晚了一天,不过仍然在30天宽限期内。但事情还没完,4月还有20多亿美元的本金偿还。所以到现在为止,会不会发生违约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通常一个国家不愿意违约自己的主权债,主要原因是如果违约,市场会以某种方式惩罚你,比如失去信用,被评级机构贬为垃圾债,导致投资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愿意碰,你就很难在市场上找钱。

但是一个国家违约的可能性实在太多了。上个世纪大量主权债的发行,其实都是为了资助战争,一旦战争爆发,肯定是要违约——因为钱都要拿去打仗。俄罗斯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而且更棘手——不管是被动制裁,还是大家主动制裁,显然投资者已经不愿意碰了。俄罗斯基本与世界隔绝,也不能再失去更多信用,因为它几乎已经没有信用了;外汇储备被冻结,就算想还,去哪儿找美元、硬通货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违约”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现实世界中,作为政府的债主,你其实是很难冻结或者强制出售一个国家资产的。这是一个信心加耐心的 游戏 ,如果你有本事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内,不停骚扰这个国家的政府,年复一年穷追猛打,就像当年保罗辛格为了追债,干脆把阿根廷的船给劫了。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不一样, 历史 经验表明,即使是最坚决的债权人,俄罗斯人也有足够的能力胜过,以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挡住所有追债。

这次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这笔主权债中有一个条款,叫做“pari passu”——“一视同仁”原则。这是一个古老条款,一个多世纪前大家就用在债务合同中。它要求债务人对所有债权人要平等对待,不能厚此薄彼,只要跟其中任一个债主谈妥了,也要给予所有其他债主相同的偿还待遇。

自从保罗辛格利用了这个条款,向阿根廷政府讨债成功,之后大部分国家在发行主权债务时便删除了此条款——防止这些“钉子户”追债时再利用这个条款。

但是俄罗斯这笔债中却没有删除——要么是战斗民族太傲慢,觉得自己永远不会被起诉;要么就是忘了。 尽管如此,条款中关于“未来偿还“的字眼却神奇的消失了——是故意,也许是笔误,反正结果变成了:发行时会遵守“一视同仁”原则,所有债主都一样,但并不意味着“未来”还是一样的。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债券市场是一个完全由“样本文件”主导的“copy paste”交易,很少有人真的会看多达几百页的条款——但魔鬼也就在这里,人为的“调整”、“违约”空间太多了。

如果债发行在智能合约上,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王玮 28:09

这个案例特别有意思。本来还有点担心,因为区块链也好、智能合约也好,其实最不适合迎来解决债的问题。不过听了俄罗斯债务里的很多细节,又有好解决的地方了。

首先,“债务”这个东西,是一个典型的“信用”过程。从本质上,我把金融分为“信用过程”和“计算过程”两个部分。区块链、智能合约、DeFi等等,其实解决的是“计算性过程”的部分,而“债”是典型的“信用过程”。

实际上, “债券违约”这件事是最不适合于用智能合约去解决的。或者说,智能合约、区块链这些技术对于“债券违约”是最无能为力的——因为违约就是个信用丧失的过程, 就算用智能合约来写债务合约,但还债的过程涉及到还债主体,你需要把资产放入智能合约才能执行;不放进来,就执行不了。

这就回到最关键的一点:智能合约能保证自动执行的前提,是合约本身对标的物有“控制权”。但如果我未来才要还的钱——本金甚至是利息都要放在智能合约里,被它所控制,那我现在“借”钱干嘛呢?还得倒贴往里面放点利息。

在DeFi领域里,我们也看到非常多的项目和创业者,试图用智能合约来解决一个债务市场的问题,或者创建信用产品。其实没问题, 因为智能合约背后还可以有一套其他的保障机制,比如投票等等;最终把“信用”部分转化为其他的保障机制,还是有可能的。

信用的“执行部分”不可能转化为代码层面的保障机制,但这不代表智能合约不能对债务市场有所改进。

在俄罗斯债务例子中,它把“一视同仁”条款中的“未来”字眼去掉,这是它的权利,没有办法控制;买债的人一不留神,没注意到改动就买了——这一点其实在智能合约层面可以有所改进。

首先, 智能合约作为代码规则写进来,天然就有“一视同仁”的条款,因为代码是人人都可以执行的。只要有地址,有代码固化在里面,天下人都可以执行,所以默认一定是会“一视同仁”的,你要是想不“一视同仁”,反而要去做很多手脚。

关于“债券市场是一个以模板为基础,copy paste的市场”——让我想起了过去几年,很多DeFi智能合约领域的“微创新”,也是把某些智能合约的代码全盘拷贝过来,然后改上两三个字。

但是你会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合约反而有价值了。为什么呢?

因为智能合约是精确的代码。一个审计机构是可以轻而易举找到改动之处的。几行代码的不同,意味着结果有什么差别,是可以精确推导和判断出来的。而在传统市场,因为自然语言是不精确的,就算让律师去审,我们也不知道这几句话改动的背后,是不是还隐含其他含义?或者导致什么意想不到的后果。

智能合约的审计机构是整个生态中非常重要的一方。这些机构往往是一些智能合约开发高手,或者白帽子黑客。他们的作用很像现实世界中的律师事务所,专门负责去审合同、审合约代码。

所以总结一下:智能合约不能解决债务的所有问题,但是它在债务的执行、和条款分析层面,仍有很大的作用。

小跑 35:47

所以我现在觉得可能俄罗斯这个案例,甚至整个主权债放在智能合约上,可能不太现实。因为对于本来就有意“不执行”的一方,可能根本不会签了。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案例:前些时候闹得沸沸扬扬的镍逼仓事件。

大概复盘一下:三八妇女节那天,市场上演了一个 历史 性的事件,我们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市场上见证了史诗级的空头挤压。镍价创了有史以来最极端的价格波动,3月7日暴涨76%,达到每吨5万多美元;紧接着第二天突破一吨10万美元的关口。

这是一个明显的逼空。被逼仓的是青山——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商,在俄乌战争之前押错了方向。15万吨的镍空头头寸,其中5万吨是和摩根大通的OTC(场外)头寸;也就是说此刻青山已经欠JP大概10亿美金的保证金。

对于OTC的场外交易,其实大家还是有商量余地的,如果极端情况发生,各方会首先场外协商解决方法。这一次爆仓后,青山的经济上先向交易所垫付了保证金,不然清算会出现巨大问题。谈判的结果空头头寸先保留,之后LME“创造了 历史 ”,取消了交易,并且把镍的交易一直停到3月中旬。

从那一刻起,从全球市场的角度,LME的“信用”和“中立性”就出现了巨大的问号——突如其来的停牌影响了几千笔的交易,市场上其他参与方损失巨大。

这个案例,智能合约有可能在哪些环节会发生一些作用呢?

王玮 42:10

其实刚才在介绍智能合约的时候也提到了:我们确实可以“干预”智能合约,它并不是真的100%不能变。

从这个角度讲,LME的这种干预也可以算是“干预”的一种情况。但这里确实有一些问题:第一,智能合约的“干预”,必须要通过“有权限的人”去升级代码;或者直接去修改智能合约当中的参数来实现。这跟一个中心化的体系把交易“回滚”、“取消”还是有区别的。

智能合约的干预,不管是代码升级还是参数调整,它也只能是“向后干预”,改未来的规则,不能倒退回过去的某个阶段——区块链是不支持这种干预方式的。

当然,并不是说“向后干预”完全不能出现。举个例子,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以太坊的DAO攻击事件, 为此以太坊发生了“硬分叉”——这确确实实是“回滚”,在以太坊的 历史 上就发生过这么一次。但是这次“回滚”的结果,是同时产生了ETC和ETH这两条链。

所以,在“计算性”的体系下,就算想要“回滚”,也不是100%的滚,因为仍然有人可以选择去执行那些没有被你“回滚”的合约。

但这在现实世界中没办法发生。 因为不可能有另一个平行世界的人,选择继续去成交被逼空的那些单,因为交易所只有一家,回滚就是回滚了,不会硬分叉出来两个交易所。

现实世界无法分叉,无法分叉出两个青山、两个俄罗斯、一吨镍变成二吨——两个平行世界中各一吨。这是物理世界决定的。所以智能合约、区块链这套体系,只能针对“纯数字资产”才有所谓的“保障执行”能力。

那LME这种“停止交易”、“取消交易”的情况,在智能合约领域能不能做到?

客观的说,也可以做到。一般可以通过两个手段: 第一个是投票。相当于LME的股东集体来投票,投票结果决定是否允许回滚,投票不通过就不能改。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加密领域会推行“token economics”(通证经济学)体系,这是一套类似于股权的模型,投票结果可以绑定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结果。

第二,投票意味着什么?数字世界里的投票,是个“刚性”的结果——51%的人同意就改,但这不会引起“多数人的暴政”吗?49%的人不同意,也只能接受吗?投票不能解决问题怎么办?

答案是设定 “冷静期”或者“过渡期”——几天、几小时都可以。就算投票通过,也只能冷静期之后才能执行。不想玩的,就在这段时间内从系统里退出。改规则没有问题,但要给我离开的自由——这是最基本的自由了。

LME的做法,就是典型的“中心化”系统的弊端——就算要改规则,第一能不能让大家投个票?受到规则影响的人,起码要给一个发言的机会。第二,就算投票通过,也要给一些时间之后再改。

如果用智能合约来实现,并且遵守刚才的那套治理规则,它的信用程度肯定更高。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智能合约在维护一个公平高效、更高信任的市场规则,是会有比较大用途的。

小跑 50:51

是的。虚拟世界中的一些机制也可以用到现实世界。 但是这些投票、冷静期等等规则有多大可实施性呢?

比如多数人的暴政。如果大家突然意识到有“多数人暴政”的可能性,比如我仇富,反正大家都是市场的韭菜,我们以数量取胜,联合起来投票,把大户账户里的钱全都转到我们账户来——如果真的按投票结果来自动执行,不是相当于“合理抢劫”吗?

但是如果设了冷静期,15天之后再正式“执行打劫”,大户肯定会离开,总不能等着被打劫。可是大户都已经离开了,我15天之后还打劫谁呢?整个 游戏 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王玮 52:17

这就是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你的行为要有经济上的合理性。

如果小散这么做,就是损人不利己。不仅没有得到钱,唯一的结果是毁灭了这个平台的价值、信用。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小散也没有那么傻,他们知道自己投这个票是没有意义的。

这就回到中本聪写比特币白皮书中提到的,你可以51%的算力攻击,把比特币全拿到自己手里,但是比特币也因此归零了——你买的那些机器成本也回不来了,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某种意义上, “经济模型”是区块链领域最核心的“模因”。我们维护的这套经济模型的合理性,导致攻击是没有意义、不合理的。

小跑 54:11

我现在觉得其实任何规则和机制,虽然看起来像是补救措施, 但实际上它发挥最大作用的时间——还是在事情发生之前。

大家的行为会在博弈影响下,自动找到一个最理性、“守规矩才能价值最大化”的结果来走。也就是说好的事前设计,会导致一个理性的结果。

王玮 55:13

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最核心的价值,其实是“维护规则的有效性”。更适用于平台经济、或者双边市场的逻辑。 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创造者,是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本身并不一定是参与方。而参与方是世界上互不认识的人,共同参与 游戏 。

如果两个人认识、签一个合同、互换了合同文本、以及后续都有意愿保障执行——那这个场景下,智能合约没有太大意义。

小跑 56:55

非常同意。大家可能有各种通关升级办法,但是整个 游戏 规则大框架是可以用智能合约改进的。

— End —

播客《文理两开花》

订单量涨360%,镍供不应求,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引言担心还没有消除!镍亚盘复牌首日“有价无市”:对国家经济比较关心的小伙伴们担心还没有消除!镍亚盘复牌首日“有价无市”,应该会发现镍的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的情况。而且很多地方的订单量也出现了暴涨担心还没有消除!镍亚盘复牌首日“有价无市”,到目前为止仍然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那大家觉得,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新能源的发展

可能很多小伙伴们都发现镍的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的情况,因此有些人不太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想要知道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首先大家要知道镍的具体作用。随着新能源的发展,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新能源的汽车以及环保电池。那在这个时候,可能大家对于镍的需求都越来越大。因为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也得到了一个特别大的发展,在制作汽车的过程当中,也需要用到镍这种元素。

二、那这件事情给大家什么启示

看见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之后,很多人都表示从这里也能够看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因为新能源发展之后,很多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电池的制造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过程。因为在制造电池的过程当中需要用到很多的元素,其中包括镍、钴、锰等。甚至还有一些手机电池当中也需要用到这种元素,订单的增加也代表着人们的需求正在逐渐的增加。那为了能够给更多的用户提供产品,很多工人到现在一直在上班。

三、总结

可能大部分人在看到了这个新闻之后,都想象到了国家的未来走向。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新能源已经成为了每个人口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因为新能源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环保。但是小编想告诉大家的是在购置这些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理智。有一些企业担心日后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会下很多的订单。但是如果说需求没有这么大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一些堆积,所以说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的具体需求。

订单量上涨360%,镍供不应求,原料价格涨涨涨未来怎么走?

我个人认为未来会降下来的,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是因为短期的需求激增,再加上国际形势险峻,才导致镍的价格飙升,一般来说,这种飙升维持不久的,所以无需过于担心。接下来,我们就仔细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吧。

以下内容皆为个人思考,仅供参考!

1.镍原料价格疯狂上涨,未来怎么办?

只能等待降价了,不过即使价格不下降,相关企业也不得不买,因为镍是属于必需品,所以价格再涨也要买,这也为什么这次镍价格翻了几倍,依旧有这么多企业购买的原因。但其实从长期来看,也无需担心,此次镍的需求剧增,是因为镍是制造锂电池的关键,新能源车企越来越多,对于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镍矿企业没做好准备,导致短期的镍矿供应不过来,这是很正常的,没必要害怕,最晚下一年价格就会回落了的。

2.镍为什么突然需求暴增?

其实镍的需求早就开始增加了,只不过最近两年增加的太快,全球各地的镍产区没有及时调整产量,导致供不应求。镍激增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能源车企的需求变大,因为镍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元素,比如特斯拉的4680电池,最需要的就是镍。生产1GWh的4680电池,就需要花费3068吨的硫酸镍。今年一月份,特斯拉都已经生产了100万节4680节电池,而且全球各地的电池产商正在加产4680电池,这才造成了镍的需求激增。

总的来说,这次的镍原料价格疯狂上涨,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对电池的产量激增,进而导致电池原料镍的价格激增。不过这应该是短期的,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大的影响。

伦敦期货有没有涨停

有。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期货触及涨停,涨幅15%,为连续第二天涨停。

相关阅读

伦镍大幅波动方正中期提示谨慎参与

讯(记者马爽)伦镍期货自3月16日复牌后经历四连跌停,22日跌幅收窄,23日涨停,并带动24日沪镍期货涨停。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王骏、刘崇娜24日发布研报表示,当前地缘局势、伦镍多空博弈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且国内外供需格局存在差异,建议国内投资者谨慎参与伦镍交易。

从成本方面来看,在国际地缘局势升级前,欧洲能源价格便出现大幅攀升。上述分析师表示,俄罗斯是重要的能源生产国,欧洲约40%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地缘局势加剧能源紧张格局,导致有色金属冶炼成本抬升,进而助推欧洲及全球有色金属价格走高。

进口方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国累计进口精炼镍37573吨,同比增加90.53%。上述分析师表示,3月份受地缘冲突、伦镍暴涨等行情影响,多数时间内国内进口镍处于亏损状态。不过,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调整规则和加强监管调控之后,伦镍价格相应地大幅回调,期间国内沪镍期货基本保持平稳震荡走势,商品市场内外盘倒挂程度不断收窄,沪伦比也逐渐向正常区间回归,3月23日我国镍进口再度转向盈利,预计进口窗口的再次打开将有利于后续镍进口量的回升。

交割方面,市场此前担忧俄罗斯镍板等有色金属实物无法在LME市场交割。不过,3月22日LME表示,目前不打算在欧美各国统一制裁范围之外采取独立行动,也无计划限制俄罗斯生产的有色金属在LME交易系统内流通。上述分析师表示,尽管如此,目前仍有部分产业链企业担心采购俄罗斯生产的有色金属实物,或面临被西方国家制裁的风险,导致实际对俄镍的采购量较为有限。考虑到目前镍市场整体处于低库存状态,在供应偏紧格局下,且西方对俄罗斯制裁未涉及有色金属领域,不排除后续俄镍恢复正常供应,甚至可以进行实物交割,进而有效补充市场供给,届时将对镍价形成较强打压。另外,俄镍若能够顺利进入国内市场,国内镍市场供应短缺担忧可能也会被打消。

展望后市,上述分析师表示,短期国际镍市场有望延续高波动状态。一方面,地缘局势问题短时间尚未明朗,俄罗斯镍的国际供应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各方对镍市供应预期存在较大分歧。国际镍业研究组织(INSG)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球镍市场供应过剩6000吨,而去年同期为短缺5300吨,INSG还预计2022年全球镍市场将出现15.71万吨的供应短缺。而上海有色网(SMM)预计,全球原生镍供需将由2021年短缺转向2022年过剩,供需变化均存在结构性问题。预计镍生铁大概率转为节奏性过剩,并将主导原生镍走向过剩。硫酸镍及不锈钢其他原料因产能结构以及工艺问题,短期供需格局或相对偏紧,但中长期也将逐步走向过剩。

另一方面,今年2月下旬以来,国际局势动荡,国内原油、有色金属等受外盘影响较大的品种,博弈的核心逐步脱离基本面,地缘局势导致的供应、运输物流限制成为核心矛盾。伦镍3月上旬因暴涨被LME暂停交易之后,交割问题成为核心关注点。在重新开启交易之后,伦镍持续四个交易日跌停,导致本应于16日至22日之间交割的所有镍合同均推迟交割至3月23日。由于交割规则的调整,不排除空头平仓造成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过,中期来看,交割问题并不会是主导价格的核心因素。此外,根据LME调整后的规则,自3月16日伦镍复牌以来,仅22日报出了官方价格。官方价格是现货行业和金融机构用作当日贸易、产品权益结算等的计价基准,但目前下游购销停滞也反映出市场对LME产生价格的不认可。

上述分析师表示,伦镍在3月16日复牌后,多次出现无效交易。此外,在经历此轮剧烈波动后,伦镍市场成交量显著下降,同时低成交量又会加剧价格波动,目前来看多空博弈依然非常剧烈。参与国际镍交易,要合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实物商品具体型号、剧烈的市场波动性,以及汇率、时差、运费等众多因素,因此建议谨慎参与。另外,国内镍产业链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敞口加强风险管理操作,利用国内期货市场进行“两锁一降”避险交易,进而为企业自身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担心还没有消除!镍亚盘复牌首日“有价无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镍板最近行情、担心还没有消除!镍亚盘复牌首日“有价无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1599.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