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关于典型案例揭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例行监管持续向市场发出“零容忍”信号的信息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典型案例揭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例行监管持续向市场发出“零容忍”信号,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近几年有哪些典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案例,请把具体案例描述并分析一下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典型案例揭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例行监管持续向市场发出“零容忍”信号,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近几年有哪些典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案例,请把具体案例描述并分析一下

建议去百度文库详细看一下具体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例分析:

案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揭秘

下面是3个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

1、万福生科

典型例子,当数万福生科(5.940,0.18,3.13%)(300268.SZ)。2012年10月25日晚间,万福生科公告称,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利润4023.16万元,未披露公司上半年停产事项。

但其造假显然不仅存在于2012年上半年。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又公告称,公司自查发现,2008年至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此前,公司披露其2012年半年报中虚增营收1.88亿元。这意味着,这家于2011年9月27日挂牌上市的公司,目前披露的累计虚增收入,已高达9.28亿元。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的特点,更因为其账务被农业公司的行业特点遮盖。“农业公司交易方式有的很原始,即使真的业绩造假,单看调整后的业绩报表也不容易识破。”一位接近深交所人士告诉记者。

有保荐人士认为,万福生科存在难以被发现的虚假采购模式:公司将已实际入库的粮食运出,以农户的名义再次卖给粮食经纪人,后者再卖给公司,即一批粮食多次入库,每次都有实际的入库记录。

比较久的两个案例:

2、紫光古汉

而更让市场震撼的,无疑是与万福生科同属于湖南地区的上市公司紫光古汉(000590.SZ)。3月12日,公司披露其财务造假等多项违法事实及证监会的处罚决定——2005年至2008年间,紫光古汉连续四年累计虚增利润5163.83万元,占其对外披露利润累计额达87.04%。公司遭证监会警告并处50万元罚款,前董事长郭元林等7名时任高管被证监会警告并处累计39万元罚款。

紫光古汉的财务造假手法更多是通过关联企业实现。其关联公司湖南紫光药业、衡阳中药公司在紫光古汉虚增营业收入的不归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3、绿大地

绿大地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募集资金达3.46亿元。

2004年至2009年间,绿大地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情况下,登记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将款项支付给其控制的公司组成人员,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

其中,在上市前的2004年至2007年6月间,绿大地使用虚假的合同、财务资料,虚增马龙县旧县村委会960亩荒山使用权、马龙县马鸣乡3500亩荒山使用权以及马鸣基地围墙、灌溉系统、土壤改良工程等项目的资产共计7011.4万元。绿大地还采用虚假苗木交易销售,编造虚假会计资料,或通过绿大地控制的公司将销售款转回等手段,虚增营业收入总计2.96亿元。绿大地的招股说明书包含了上述虚假内容。

关于典型案例揭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例行监管持续向市场发出“零容忍”信号的信息  第1张

为何要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应“零容忍”?

与欺诈发行一样,对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也应保持“零容忍”,也应该实施强制退市。

6月25日晚,金亚科技一则关于公司因涉嫌犯罪案被中国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的公告,揭开了其当年IPO时欺诈发行的面纱。目前,深交所已启动对金亚科技的强制退市程序,其股票存在被暂停上市及终止上市的风险。

若终止上市,金亚科技将成为继欣泰电气之后第二家因欺诈发行而退市的上市公司,也是创业板第二家退市公司。由于创业板没有重新上市的制度安排,这意味着金亚科技将与创业板彻底“诀别”。

作为曾经的创业板“28星宿”之一,金亚科技头顶各种光环。但证监会的调查表明,金亚科技为了达到发行上市条件,通过虚构客户、虚构业务、伪造合同、虚构回款等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骗取IPO核准,其行为涉嫌构成欺诈发行股票罪。

此外,金亚科技相关人员还存在伪造金融票证、挪用资金以及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等犯罪嫌疑。因此,金亚科技面临终止上市的结局完全是咎由自取。

金亚科技欺诈发行,最本质、最核心问题在于财务造假。其虚构客户、业务、回款,以及伪造合同等,客观上都是为财务造假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骗取发行资格与上市,从资本市场中获取巨大利益。

目前,相比欺诈发行来说,A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也并非孤例。近年来,南纺股份连续五年虚增利润财务造假案、上海物贸连续五年财务造假案、键桥通讯连续四年业绩造假案、雅百特财务造假案、尔康制药财务造假案等,财务造假行为背后不乏利益勾连。

南纺股份2006年至2010年连续五年虚构利润,扣除虚构的利润,公司就是连续五年亏损。按照退市制度的相关规定,南纺股份早在2010年就应该被资本市场“扫地出门”。南纺股价的财务造假,无疑是出于粉饰报表与保壳的目的。

再如尔康制药2015年与2016年年报虚增利润2.48亿元,2017年实控人家族开始减持套现,金额高达12.5亿元。尔康制药通过财务造假,粉饰了业绩,“支撑”了股价,为实控人家族的高位减持创造条件,实现实控人家族利益最大化。

与欺诈发行不同,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监管部门往往是“一罚了之”。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对上市公司的顶格罚款不过60万元,对责任人员的顶格罚款不过30万元。较低的违规成本与背后窃取的巨大利益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也成为上市公司频频实施财务造假的“动力”。

同样是财务造假,同样是为了获取不当利益,同样都对资本市场造成伤害,发行人的财务造假面临终止上市的处罚,而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一罚了之”,不仅是处罚形式的不对等,实际上也不公平。

事实上,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往往属于恶意造假,而且造假者为了自身利益损害了资本市场与投资者的利益,造成的影响往往极大极坏。因此,对于实施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应认定为“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公司”。根据《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的规定,与欺诈发行一样,对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也应保持“零容忍”,也应该实施强制退市。

来源:新京报

对证券市场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原因

财务造假。对财务造假等证券市场乱象“零容忍”的时代正在到来。韩燕认为,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等违法违规行为在一段时期内呈高发态势,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者保护规则的细节还存在较多缺失,如果不进行完善,规则就会被消解,成为空中楼阁,变成没有牙的老虎。

典型案例揭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例行监管持续向市场发出“零容忍”信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典型案例揭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例行监管持续向市场发出“零容忍”信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1642.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