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欧洲央行官员呼吁审查CDS以增加市场透明度(欧洲cds的期限)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欧洲央行官员呼吁审查CDS以增加市场透明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欧洲cds的期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金融危机的起因和影响,还有就是我们中国能够多久才能恢复?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欧洲央行官员呼吁审查CDS以增加市场透明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欧洲cds的期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金融危机的起因和影响,还有就是我们中国能够多久才能恢复?

很难说中国要多久才能恢复 保守估计要四年左右

下边是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 杠杆。目前欧洲央行官员呼吁审查CDS以增加市场透明度,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欧洲央行官员呼吁审查CDS以增加市场透明度,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 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 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欧洲央行官员呼吁审查CDS以增加市场透明度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 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 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 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 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 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 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 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 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 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 次贷。上面 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 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 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 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 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 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 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 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 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

六。 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 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 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 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 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 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影响

中国社科院15日发布2009年《社会蓝皮书》,并举行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社会蓝皮书》主编、09年《社会蓝皮书》主报告李培林介绍,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像其他国家那么大,但没想到随后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

李培林介绍,今年是第十七次进行连续发布社会形势的分析报告。今年的情况,第一个是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所以对于社会形势的分析应当和经济分析是紧密相连的。2008年,从目前来看,预计GDP增长大概能够达到9.5%左右。今年对经济的影响有几个特殊的因素,一个是雪灾,第二个是奥运会后的影响,第三个是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周期的影响。

一直到上半年,我们认为主要是前两个因素的影响,没有想到后面的因素在近期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现在来看,由于发生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全国在年初遇到的冰雪灾害、赈灾,以及暴风雨等因素的影响,使今年全国因赈灾、雪灾、冰灾造成的损失达到了1万亿。最初我们对四川汶川灾害的估计只有4千亿,但最终的评估翻了一番,达到了8千多亿。但是这样的损失主要是存量财富的损失,当然由于地震灾害也造成了一些企业的停产。但是总的来讲,由于四川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不算高,而且主要是存量的损失,所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是根本性的。

李培林表示,所谓奥运会后的影响,1964年东京奥运会,当年日本GDP增长11.2%,4年下滑到5.7%。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当年的GDP增长率达到10.5%,但是第二年下滑到6.1%。所以这被很多学者称为是“奥运会后的效益”。当然这两次奥运会也成为这些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举行奥运会,大家有很大的期望,认为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但是由此也有担心关于奥运会后的问题。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16天以后,使整个希腊背上了10年的债务。最近希腊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骚乱事件,这些事件和财政的债务有一定的关系。

但北京的奥运会有很大的差异,2002年—2007年,北京年均用于奥运会的投入不到每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北京奥运工程竣工面积71万多平方米,也只相当于2007年全国房屋平均面积0.01%。由于中国是一个庞大经济体,而北京、天津与河北省经济总量分别仅占中国GDP 和工业总产值的11%和10%,所以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像其他国家那么大。比如汉城当年举行奥运会的时候,汉城的GDP占全国50%以上。

李培林表示,但是我们没有想到,随后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这个影响日益加深。他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GDP的增长大体经历了三次高峰增长周期,一次是83、84、85年,第二次是92、93、94年,但是过去的两次增长的规律都是大起大幅。从2003年以后,GDP增长重新达到了 10%以上,而且2003—2007年,连续五年在10%以上的增长率高速运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出现过的一次长达5年的高速增长周期。

所以在2007年初的时候,一些学者产生了乐观情绪,认为新的增长周期可能会延续十年到二十年。但是2007年显示了全球化对中国产生的深刻影响,GDP的增长现在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在2007年终的时候,还感觉到虽然增长率下滑,但是最多只能掉到10.5。但是现在来看,大概会掉到 9.5%。也就是说,在一年当中,GDP的增长率下降2个多百分点,这是近十几年来没有出现过的。

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中国经济发生的自身的周期影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金融危机,由于周期的影响,2008年的GDP增长也是略有下降的,而且这种周期影响从5月份开始,年中的时候已经显示出来的。比如说1—5月份的时候,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就是发动机的几个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广东、天津,GDP增长率都已经掉到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后10名。虽然也有一些省份,像内蒙古在前五个月GDP增长高达28%,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在全国占的总量比例不是那么大,所以部分起到一个发动机的作用。特别是上海,当上海跌破全国GDP增长率的平均水平时,这是16年没有出现过的。所以这几个因素都决定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是一个波动比较大的年份。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物价。年初的时候没有担心物价的因素,当时提出来要防止经济过热,要防止物价出现通货膨胀。在年中的时候提出要保增长,但是同时要控制物价的增长。但是近期来看,物价下降的速度非常快。比如说CPI,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到11月份只增长了2.4%,所以明年恐怕不是防止通胀的问题,而是是否需要防止通缩的问题。

所以今年很多的因素的变化都是大起大落,非常难以预料的。包括油价在7月份高达147美元一桶,现在已经跌破了40美元。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所以关于物价,在5到7月份,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抽样调查,显示居民认为今年最严重的问题是物价问题,但是到现在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第二个方面,就是粮食大丰收稳定了社会。今年国际粮食价格曾一度骤然攀升,所以国际粮食市场动荡的情况对中国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今年是气候条件比较好,主要还是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特别是粮食的直补、种子的补贴,这些都促进了粮食的生产。所以今年粮食连续实现了5年的增长,特别是 2008年,全国粮食产量有望达到5.15亿吨,这样就可能超过了1998年和2007年达到的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这对确保国家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和国家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基础性的条件。当然现在国家很注意保证农民的增产、增收,防止不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发生。

第三个方面,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继续增长。今年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可以达到增长7%左右。但是城镇的收入增长水平比去年增长率下滑了一半。今年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它可能是20多年来首次出现农民的收入增长率和城镇的增长率差不多的状况,都在 7%左右。因为过去城镇的收入增长要快于农村收入增长4、5个百分点。

现在唯一没有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数据,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在来看,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增长20%左右。大家会看到,其他曲线今年都是大幅度的大起大落,但是社会消费品总额一直到11月份还是同比增长20.8%。这也说明包括在金融危机以前,中央已经采取了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的政策,这些政策已经初步显露了成果。

第四个方面,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大家知道,十七大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说这是继取消农业税以后,对农村政策方面采取的又一个重大举措。近两年来,在这个方面,我们在加速地推进。一个是低保,今年全国最低生活保障在城镇当中覆盖了2300万人,这个数据近5年没有太大变化,平均的标准每人每月200元左右。但是比较大的是农村低保,这几年覆盖人数快速增加,今年预计全年会增加到4000万人口,保障标准是每月人均80 元左右。

今年推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到全国98%的县市区,受保障的农民超过了8亿。还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试点今年新增229 个城市,已经覆盖人口7000多万人,到明年,这个政策就可以覆盖到全国600多个城市。城市职工的医疗保险基本覆盖面也在扩大,参保人数接近2亿人。

第五个方面,农村养老制度在积极地探索。北京、江苏、山西等25个省市区,有300多个县现在在自行开展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已经有 760万农民参保。2008年是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调整的第四年,也就是说,中央计划要连续6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的工资标准。这包括了前三年和新三年,今年是新三年调整的第一年。全国将会有4200多万企业退休人从这次调整中得到实惠。

另外,教育事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们知道,继在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以后,2008年秋季,在全国又开始免除城市的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全国已经有2800多万中小学生,每年一年可免交190元到350元不等的费用。另外,今年对农民工的子女教育也规定了,可以在留入地,由公办学校承担他们的教育义务。第三,为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新机制,中央拨出了专门的款项,来保证使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增长费用的机制长期的持续。另外,从2007 年到2008年,我们已经有5个省市试点进行助学贷款,现在已经有11万多学生获得了贷款资助。

第六个方面,今年比较明显的新现象就是公民社会发展很快,公民意识显著增强。一是到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注册登记的民间组织38.2万人,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概念基本融合。38.2万个民间组织当中,社团组织是20多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7万个,还有基金会1300多个,这比去年增幅大概有6%。

另外,工会组织发布迅速。全国工会人员总数达到近2亿人,连续四年净增1600多万人。全国职工入会率达到了71.4%,农民工参加工会的差不多有6000多万人。外资企业和内资私营企业工会的组建会分别达到了73.6%和69.1%。

另外,在2008年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当中,全国参与各种抗震救灾的志愿者总数超过1千万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7万名志愿者直接为奥运会提供服务,40万城市志愿者在城市和场馆周边提供城市志愿服务,100多万社会志愿者在北京全市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这些服务使中国的公民社会逐步在成长。

第七个方面,这次国际危机和经济形势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现在比较明显的,一是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大家知道,最近几年在经过高速增长这一波周期,财政已经连续每年增长20%、30%。但是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下滑趋势更加明显,现在已经出现了全国性的财政收入的负增长,有一些城市,比如上海负增长比较大。因为中国的财政结构比较复杂,这还指的是预算内的财政状况。除此之外,在各地政府可支配资金里面还有预算外的财政收入,以及当时有一部分城市里面,土地出让金还没有纳入到财政中。所以政府可支配财力的下降会造成影响,因为我们现在要扩大内需,各方面都需要财力,所以这会在扩大内需方面产生财政上的约束。

稳定楼市稳定股市,中央的信号给了大家好的期待

欧美等外围股市暴跌的情况下,今天A股市场的表现还是让我们感到比较欣慰的,应该说一些利好政策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总的来说A股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向上的通道,虽然在短期之内因为经济数据都是比较滞后的,还会出现一些振荡,但长期来看情况还是更好的。

长江商学院的周春生教授觉得今天中国A股的表现,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前一段时间中央政府采取了一些稳定经济的措施,稳定中国投资者的信心,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在国内投资者可能更关注的是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中国的宏观政策,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忽略西方,特别是美国、以及欧洲经济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家把眼光已经聚焦到中国来了,这一个对于稳定中国的A股市场,应当说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我们不久将要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等等,以及明年3月份我们要开的两会,可能会出台一些新的稳定经济、促进市场繁荣的措施,也给了大家一个比较好的期待。这大概是今天中国A股明显的差别于其他主要国家股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春生个人认为还会有更多的提振信心的财政政策继续出台,包括这一次《求是》杂志上刊登的财政部长和国家统计局局长的一些讲话里面,文章里面特别提到要稳定股市、稳定楼市。中央很明确地提出来这个信号,应当说是非常清晰的。

保8不只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建设银行这一次也是率先在金融机构当中确定了明年新增贷款的金额是四千到五千亿元,这个数字过去几年连续来看的话,这个新增的数额并不是特别大,过去几年好像也有10%的增速,今年是13%到15%,怎么看待这次的力度,及传播的方式?

这一次周春生觉得建行特别高调地公开地去宣扬信贷规模增加,也是希望能够提振大家的信心。同时也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像人民银行对于发展企业信贷支持这方面的态度。更多的是让我们的企业进行信贷这方面,实际上到底新增的信贷规模是不是健康四千到五千亿,还是需要根据明年实体经济发展的情况来定,也许这个指标最终会被突破。为了保证8%的增长。

根据银行信贷规模的增长,以及其他方面信贷GDP保8不成问题。这个还是真的是高于世界银行对于中国的预测7.5%,外国机构对中国的预测相对来说比较悲观一些,怎么看待8%这个数字?

周春生认为实际上对中国来讲经济增长不只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因为只有经济能保持一个合理的增加,我们才能不断地解决、不断增加的劳动力就业的压力。所以保8对于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央采取这些政策也是希望能够增加大家的信心,能够让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咱们保持经济的速度相对来说不是一个特别难的挑战,可能如何让咱们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提高。转变经济增长的结构和质量,这可能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这个也是我们政府实际上现在比较面对、比较认真考虑的问题。包括四万亿究竟怎么投,如何处理好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如何在经济调整过程当中去改善、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我们还有许多课题值得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降息对于解决经济危机起不到根本性作用,财政政策更有效

不久前中国的央行大幅降息,这次澳大利亚也紧随其后宣布降息,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要召开货币政策会议,是不是有可能再现一轮全球的降息行动,降息降息降息,就算再有一轮全球联手的降息行动,是不是提振信心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周春生认为在面临重大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时候,财政政策通常比利率政策见效更快,效果更加明显,时效更加明显。这一次央行联手降息,实际上像美联储已经把联邦基金利率从5.25%下降到1%。所以很明显,未来进一步调降利率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因为现在基准利率才1%,而且民用利率一定不可能。

其实大家都知道降息对于解决经济危机起不到什么根本性的治疗作用,只能缓解一下暂时的燃眉之急,大家都知道财政政策更有效,但是之所以没有能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的出重拳调整财政政策,是因为他们手上的现金和资源已经不多了是吗? 他们一个受资金的制约,在西方很多国家大量的财政支出需要国会和议会的批准和讨论。而且有可能他们只能通过大量的发债来解决融资的问题,这种发债又担心造成社会大众对他们国家经济的担心。所以现在实际上很多国家面临非常矛盾、非常两难的选择。

手上的钱已经不多了,这个时候要去找财政,一方面要得到国会的批准,另外一方面需要发债,如果发债的话,是不是还有一个问题,美国可能不能发债,美国一发债美国的国家信用最好,大家还会首先去购买美国的国债,其他的国家,英国、澳大利亚,它们如果发债的话,会卖得没有美国的国债那么走俏。这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比如说澳大利亚大规模的发债,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澳大利亚的货币走乱。

欧洲央行官员呼吁审查CDS以增加市场透明度(欧洲cds的期限)  第1张

希腊破产

随着欧债危机负面消息频传,市场恐慌情绪加速蔓延:欧元对美元汇率快速回落、美欧和亚太主要股市普跌、大宗商品价格呈动荡之势。

据希腊报纸《卡提美里尼》5月22日报道,希腊银行系统的现有资金预计只能维持到7月18日,如希腊不能在此之前得到来自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洲央行的流动性援助,届时该国将无力偿还债务、面临违约风险。

即便在接受援助一年之后,希腊债务问题依然严峻。面对现实的窘境,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本周一不得不承认,该国无法在2012年重返资本市场发债融资。2012年希腊将面临270亿欧元融资需求。

根据去年欧盟和IMF对希腊1100亿欧元的援助协议,第五笔援款为120亿欧元,计划于6月发放,这笔款项对于希腊能否支付即将到期的137亿欧元债务至关重要,如不能如期获得贷款,那么希腊就将违约。

然而,来自欧盟、IMF和欧洲央行的三方审查团在对希腊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后认为,该国没能严格执行援助协议规定的财政紧缩和经济改革计划,援助计划已偏离预定轨道。

根据IMF在2002年时的定义,“国家破产”指一个国家对外资产小于对外负债,即资不抵债的状况,或一国主权债务大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状况。从这一定义来看,希腊早在2009年时就已挣扎在破产边缘。

希腊看起来几乎回天乏力。截至2009年底,希腊债务占GDP之比高达124.9%;至2010年底,这一比率已攀升至142.8%。目前,希腊不断累积的债务总额已高达3270亿欧元。另外,希腊财政部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2011年前四个月国家预算赤字修正后扩大14%,至72.46亿欧元,超出了69.24亿欧元的目标,初值为72.35亿欧元。

“软重组”和“硬重组”都意味着违约

希腊是否会债务重组已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在上周初的欧盟财长会议期间,欧盟高官首次明确提到希腊可能进行债务重组:欧元集团主席容克17日表示,对希腊来说,某种形式的债务“软重组”是可能的。但他仍然强调,欧元区不会考虑希腊债务重组,但不排除对希腊债务进行“重新打包”的可能性,即修改协议内容调整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

然而,对于“软重组”的提议,欧元区首脑及财长们意见并不统一。

芬兰财长卡泰宁18日就反驳称,此举“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持有高达500亿欧元希腊债券的欧洲央行,坚决反对希腊以任何形式进行债务重组。该行认为,所谓的“硬重组”(即直接宣布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和“软重组”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将意味着希腊违约。据《金融时报》报道,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与容克召开会议时,因不满所谓的希腊债务“软重组”甚至中途离场。

市场担忧希腊将很快陷入债务重组阶段。欧洲金融系统似乎也已开始着手为希腊发生债务重组“安排后事”。据德国《商报》19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德意志银行已做好了希腊主权债券贬值20%至30%的准备,即使发生部分损失,也不至于措手不及。

欧洲版“雷曼时刻”即将来临?

在这场有关希腊违约的猜想中,欧洲央行、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多数官员曾经一度态度坚决地闭口不谈希腊债务重组,认为这将对市场产生严重的冲击。

欧洲央行执行理事会委员斯塔克是其中最坚定的反对者,他认为希腊债务重组导致的后果将堪比“雷曼兄弟”倒闭。

不少经济学家也认为,一旦希腊发生违约或宣告国家破产,该国银行系统将在挤兑潮中大规模倒闭,并波及欧洲其他持有该国国债和银行债券的国家,从而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一旦希腊破产,那么希腊的国有企业和资产将被拍卖偿债,直至债务还清为止。这意味着,希腊的经济乃至政治命运都将操控在债权国手中。

“对希腊的援助或许会成为某种对希腊债务危机的‘重组’计划,这或许会让他们面临欧洲版的‘雷曼时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表示。

世界知名保险和投资公司安联主席米歇尔·迪克曼认为,希腊作为一个国家如果破产的话,后果将是不可控制的;如果所有的希腊储户涌入银行,取出存款,银行将被迫关闭;很多其他地方的金融机构也将会失控并且受到牵连,如此下去可能会有更大的一轮金融危机来袭。

荷兰合作银行经济学家Richard McGuire还指出,希腊债务重组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外围国家被迫重蹈覆辙的风险较高。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观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秘书长葛利亚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希腊债务重组似乎并不是坏事,因为毕竟对市场来说,“两害相权取其轻”:“给希腊一些时间来消化它的调整举措,允许其推迟偿还债务,不削减债务本金,这么做所造成的损害将会较轻。”

他还指出,上周初召开的欧盟财政部长会议也提到了这种可能性,债权人的反响还不错,希腊债券的收益率有所下降,市场情绪也有所缓和。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确定性拖得越久,情况越糟糕。评级机构惠誉表示:“目前这种不确定性状况影响希腊的时间越长,希腊和欧元区当局试图采取某种形式债务重组的诱惑就越大。”

此前,标普和惠誉因担心希腊债务重组可能导致违约而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

评级机构推倒“多米诺骨牌”

自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评级机构对欧元区的“打击”就从未停止。

继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上周五将意大利“A+”评级的前景下调至“负面”之后,信评机构惠誉周一下调比利时主权评等前景至“负面”,进一步挫伤了市场信心。

惠誉成为威胁调低比利时评等的第二家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曾于去年12月调降该国评等展望至“负面”。

比利时周一仍然较为顺利地发售了34亿欧元债券。不过,惠誉指出,尽管比利时仍具备欧元区较强劲“核心”国家的很多特征,但其高负债程度已引起市场担忧:比利时去年公共部门债务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高达96.6%,在欧元区内部仅次于希腊和意大利,与爱尔兰相当。

随着欧元区国家接二连三地倒下,加上上周欧元集团会议后有关“软重组”的言论,本周希腊国债信用违约掉期(CDS)利率已升至历史最高点,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攀升至欧元问世以来的最高水平。

市场普遍担心,如果意大利、西班牙这类欧元区较大经济体也被卷入救援范围的话,整个欧洲很可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但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希腊危机引发连锁动荡的可能难以排除,其具体影响还将取决于债务重组的形式、减值幅度及欧洲央行的反应。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与中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要想分析出美国和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异同,首先得了解美国和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才能进行详细合理的解释。

2009年6月17日中午,美国政府正式公布了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彻底的全面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称之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白皮书"。下面将对改革蓝图和最新的白皮书进行分析。

(一)改革蓝图的主要内容

《现代化蓝图》分别从短、中、长期提出建议,其中长期建议中提出了目标监管的新理念,以建立市场稳定监管、审慎监管和金融市场商业行为监管的三支柱监管体系,确保美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地位。

1. 以授权和加强协调为目的的短期建议。短期建议主要是针对目前的信贷和房屋抵押市场动荡, 建议采取措施来加强监管当局的合作, 强化市场的监管, 以推动金融市场稳定, 加强消费保护。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提升总统金融市场工作小组(PWG)作为金融监管政策协调者的效率。将货币监理署(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储蓄监管办公室(OTS)纳入到PWG,作为其新成员来扩充其阵容,并且将PWG关注的领域从金融市场扩展到整个金融系统。第二,创设联邦抵押贷款创始委员会, 加强对房屋抵押贷款发起的监管,监督各州对按揭贷款的管理, 以改变目前许多此类经纪人脱离联邦监管的现状。第三,授予美联储更多知情权、审查权。授予美联储可以向所有借入应急流动资金的金融体系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和非商业银行)索取更多信息或进行实地审查的权利,评估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以及有关活动对整体金融稳定的影响。

2. 以监管机构的部分整合为目的的中期建议。在短期建议的基础上, 蓝图提出部分中期建议,以减少美国监管重叠, 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其中部分建议可以在现有监管框架下尽快推行。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建议取消联邦储蓄机构牌照, 将其纳入国民银行牌照体系, 这个过程应该在两年内完成;撤消储蓄管理局, 其原有职责由拥有全国银行监管权的货币审计局履行。第二,针对目前州注册的联邦存款保险银行受到州和联邦的双重监管的情况,提出将州注册银行交给美联储或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监管。第三,在支付清算系统的监管上,应当确立重要支付清算系统的联邦特许权和联邦优先权,美联储负有监管此类系统的主要职责,享有重要的自由决定权和制定相关强制性标准的权力。第四,在保险业方面,一直以来都是由州监管当局负责监管,联邦政府对保险业务只是进行调节而很少监管, 因而才导致了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 因大量创设和持有CDS 而濒临破产。第五,合并商品期货贸易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由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证券期货业进行统一监管,来改善之前对证券、期货分业监管的低效。

3.以建立目标性监管模式为目的的长期建议。蓝图建议:第一,由美联储履行市场稳定监管者职责, 其目标为保证金融市场稳定, 侧重控制系统性风险。第二,设立谨慎金融监管机构(Prudential Financial Regulator),整合银行监管权,把目前由5个联邦机构负责的日常银行监管事务收归金融审慎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其监管重点侧重于有政府担保的金融机构的日常业务运作, 监控其资金充足性和投资限制、活动限制等事宜,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第三,设立新的商业营运监管机构(Business Conduct Regulator),负责商业行为监管,保障投资者和消费者权益(主要是现有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以及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及银行监管机构的一部分职能)。此外, 设立联邦保险保证人和公司融资监管者。

由此看来, 蓝图对现行的多头的功能性监管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归类, 实现了三个监管目标与三个层次的监管机构的紧密结合,目的在于提高监管效率、维护金融稳定,以及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提高美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竞争力。而且,通过对蓝图的介绍,我们也可以看出蓝图的改革是改善监管而非单纯地增加监管和增加干预,并没有放弃充分依赖市场纪律的理念,而是在新的金融市场发展背景下,对于监管和市场关系的再平衡。

(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白皮书"

2009年6月17日中午,美国政府正式公布了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彻底的全面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称之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白皮书"。这份长达88页的改革方案几乎涉及美国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更严格的消费者保护政策到出台对金融产品更为严格的监管规则,这一计划把目前游离在监管之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都要置于联邦政府的控制之下。改革目的旨在全面修复美国现有金融监管体系,防止类似当前危机的再度发生。

首先,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白皮书指出,所有可能给金融系统带来严重风险的金融机构都必须受到严格监管。为此,政府将推行以下六方面改革:成立由美国财政部领导的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以监视系统性风险;强化美联储权力,授权美联储解决威胁整个系统的风险累积问题,监管范围扩大到所有可能对金融稳定造成威胁的企业。除银行控股公司外,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也将被纳入美联储的监管范围;对金融企业设立更严格的资本金和其他标准,大型、关联性强的企业将被设置更高标准,美联储拥有银行资本金要求方面的最终决定权,并对这些公司的高管薪酬以及金融市场交易系统的监控权力纳入美联储的范围;成立全国银行监管机构,以监管所有拥有联邦执照的银行;撤销储蓄管理局及其他可能导致监管漏洞的机构,避免部分吸储机构借此规避监管;对冲基金和其他私募资本机构需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

其次,建立对金融市场的全方位监管。白皮书建议:强化对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包括增加市场透明度,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管理,创设和发行方需在相关信贷证券化产品中承担一定风险责任。全面监管金融衍生品的场外交易,将联邦监管范围扩大到金融市场监管的灰色地带,复杂衍生品交易以及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的交易都将置于监管之内,其中加强对对冲基金和场外交易市场(OTC)最为典型。赋予美联储监督金融市场支付、结算和清算系统的权力。

第三,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不受不当金融行为损害。白皮书指出,为了重建对金融市场的信心,需对消费者金融服务和投资市场进行严格、协调地监管。政府必须促进这一市场透明、简便、公平、负责、开放。为此,白皮书建议:建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以保护消费者不受金融系统中不公平、欺诈行为损害,对消费者和投资者金融产品及服务强化监管,促进这些产品透明、公平、合理。提高消费者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行业标准,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抵押贷款、信用卡和其他金融产品消费者的利益。

第四,赋予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所必需的政策工具,以避免政府为是否应救助困难企业或让其破产而左右为难。建立新机制,使政府可以自主决定如何处理发生危机、并可能带来系统风险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有权接管、拆分那些陷入困境的大型金融公司,避免个体垮台将危及整体经济,而这一点正是去年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政府所欠缺的。而且美联储在向企业提供紧急金融救援前需获得财政部许可。

第五,建立国际监管标准,促进国际合作。为此,白皮书建议,改革企业资本框架,强化对国际金融市场监管,对跨国企业加强合作监管,使各国的政策相协调,以创立一个相容的监管架构并且强化国际危机应对能力。具体举措包括制定相似的信用衍生产品监管规定,在对大型跨国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方面签署跨境协议,以及与海外监管机构进行更好合作等。

该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首次将金融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一次金融监管改革。但值得指出的是,该改革方案与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在2008年3月31日宣布的《现代金融监管架构改革蓝图》相比,"白皮书"延续了《现代金融监管架构改革蓝图》的精神,大大扩张了美联储的权力,将银行和对冲基金等都纳入了美联储的监管范围,撤销了用于监管储蓄和贷款的联邦机构--储蓄管理局,但也有相当程度的缩水,如政府最初打算整合监管机构,成立单一机构监管银行业,但最终选择了在现有结构内加强联储权力的做法。

总之,通过以上对美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由现行的多头功能性监管模式已经开始准备向监管机构更集中的目标性监管模式迈进。这种改革的路径与思路可以说完全契合了国际上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即集中监管的趋势。

(三)改革蓝图中目标性监管模式的评析--与功能性监管模式相对比

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通过,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状态,标志着美国混业经营的开始。与此相应的是,美国的金融监管理念也由之前的机构性监管转为功能性监管。尽管功能性监管的理念跳出了分业经营情况下机构性监管的以金融机构身份分割的不足,但美国功能性监管体制是在不触动现有监管体制的前提下,促进各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协调、信息沟通以及执法合作,本质上仍然是分业监管的模式,并没有提供明确的制度构建和授权支撑。所以,该套金融监管系统在运行的十年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其存在的弊端,并且在此次危机中集中爆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一个能够拥有全部监管信息和能够预防监管系统性风险的机构。第二,不同的监管机构所适用的监管法律规则不同,运用的监管理念也有所差别。这就为一些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套利提供了空间, 导致部分机构主动选择对其最为有利的监管机构。第三,多层次的监管机构和多标准监管操作必然产生监管工作中的重叠。这种监管的重叠增加了监管的成本。

与功能性监管的缺陷相对比,目标性监管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对监管机构以及监管力量的整合可以提高监管的效率。改革蓝图针对次贷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监管缺位和监管重叠导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目标监管导向才能更好的应对金融监管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发挥各监管机构的合力。目标性监管模式打破了银行、保险、证券和期货四大行业分业监管的模式,按照不同的监管目标和风险的类型,将监管机构划分为市场稳定监管者、谨慎金融监管者、商业行为监管者三大体系。三个体系的紧密结合,既避免了监管漏洞和监管重叠的出现,又可以使监管机构对相同的金融产品和风险采取统一的监管标准,这将大大提高监管的效率。这种监管机构的整合反映了一种从权力分散到权力集中的趋势,而权力的集中必然会提高监管的效率。

第二,目标性监管模式可以更好的应对由于金融创新而产生的监管空白。金融监管的滞后性决定了单纯的通过制定监管规则来进行金融领域的监管是无法应对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的。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仅仅通过具体规则的制定一是无法赶上创新的速度,二是金融创新又不断的突破规则的限制,从而导致了监管的空白。此次次贷危机便是最好的说明,面对次级抵押贷款不断被打包重组创造出新的衍生产品,监管机构根据固有的规则无法由一个机构统一对其进行监管,从而导致风险在不同的金融系统越积越大,最终引爆了次贷危机。而目标性监管不拘泥于具体的监管规则的制定,它从整个金融系统着手,将金融体系稳定、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和消费者保护作为三大目标加以整合,构建出高效统一的监管部门。这样在整个金融创新的链条上产生的风险都会被覆盖到,不会产生监管的空白。

第三,目标性监管的提出另一个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它跳出了对于分业监管模式还是混业监管模式的争论,可以兼容两种监管模式。改革蓝图对于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目标重新进行了确认,提出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与安全的三大目标:金融市场稳定、金融机构审慎经营、金融消费者保护。而在实现这些监管目标时,可以由单一监管机构实施"混业"监管,但理论上也不排斥分别由不同行业的金融监管机构"分业"监管,这需要因时机和国情的不同加以具体设计。比如在这次改革蓝图中,对于金融市场稳定监管这一块,强调要扩大美联储作为市场稳定监管者的权力,除监管商业银行外,还将有权监管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其他可能给金融体系造成风险的金融机构。这便是由美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状所决定的综合统一监管的选择。同样,如果一个国家一直拥有分业监管的传统,那么在任何一个监管目标下,也可以考虑保持原有的分业监管的模式。

二、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和国际金融监管集中监管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各主要发达国家都逐步在整合金融监管机构的数量,逐步的向或单一或双头的监管模式靠拢。结合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理由如下:

第一,我国作为后发国家可以一步到位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纵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业的发展史,金融经营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历史反复。像美国19世纪末允许银行混业经营,到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禁止商业银行承销公司证券或者从事经纪业务,同时禁止投资银行从事商业银行活动,从而确立了分业经营,到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最终恢复了金融混业经营,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放弃了分业经营的模式确立了混业经营的模式。这种金融经营模式的变化直接导致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各国都纷纷对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合并金融监管机构成立或单一或双头的监管机构,形成了集中的监管体制。美国本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也是对现有的多头监管机构进行整合,使之更有效率的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发达国家金融经营的历史变迁,使他们纷纷走上了寻求集中监管的道路。对于作为后发国家的我国来说,我国并没有经历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过度繁荣的金融业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金融市场还很不健全,金融产品还很不发达。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可以一步到位的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金融监管落后于金融创新这种危机驱动型的特点,使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更好的应对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的变化。

第二,我国当前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现状对统一监管体制提出了要求。其实自1994年取消国家银行专业化分工后,金融业务综合化进程就开始推进。实践中,在国际金融业飞速发展,面临国内外巨大竞争压力的背景下,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金融业务相互掺杂、相互渗透的局面逐步形成,金融机构相互持股现象逐渐增多,金融业呈现出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已经出现集团式的、银行控股模式及实业企业控股式的事实上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创新已经超越了相应的法规制度和监管范围,对分业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实践的发展呼吁统一监管体制。

第三,建立集中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符合我国建立大部委制以节省行政资源的政策取向。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小部门制。而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特点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比较强。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的"大部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然而大部制的改革不会一步到位,循序渐进的推进也已基本达成共识。目前大部制试点范围或将从三个领域选择:一是所谓的大农业,农林副牧渔业和水利部的部分职能组合;二是国防科工委系统的调整组合;三是大交通,主要涉及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等。虽然金融监管领域的大部制改革还没有提上日程,但在中国人民银行之外,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对整个金融业进行监管是符合大部制改革的价值取向的。所以,未来我们应该合并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成立一个独立于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委员会,而人民银行只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金融业的宏观调控,不再具有金融监管的职能。这样既避免了三部门在具体金融监管中的职能交叉,又可以防止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而导致的监管空白,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第四,吸取东亚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1997年一场始于泰国又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股两市相继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危机过后,1998年日本政府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两项重大的改革:一是设立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从大藏省中把银行局与证券局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检查部、证券交易等监督委员会分离出来,组建了作为总理府外局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督厅(后更名为金融厅),成为专门负责金融监管事务的机构。另外一项改革为加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东亚另一个遭受重创的国家--韩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援助和影响之下,于1998年4月成立了单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即金融监督委员会。可见,亚洲金融危机后,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纷纷建立了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实施综合监管,这对于有效的防范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可以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日本、韩国经济的崛起与金融监管改革带来的金融业的繁荣不无密切的联系。虽然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重创,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东亚国家的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我国的现实金融监管的国情,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而现行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怎样的呢?情况如下: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分业监管。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迅猛,金融机构开展混业经营已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分业监管体制已显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其本身所固有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监管效率,势在必行。

金融监管是一国金融监管当局为实现宏观经济和金融目标,依据法律法规对全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其金融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的总称。它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纠正市场失灵现象的金融制度安排,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一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从根本上是由本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金融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判断一国金融监管体制有效与否,关键在于它能否保证该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和能否适应该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

现行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年以前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实施金融监管;第二阶段是从1998年开始,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从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中分离出来,分别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家分业监管的格局。2003年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组建,接管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由此我国正式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三会分工的金融监管体制。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分业监管。按照金融监管的分工,银监会主要负责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以大银行业为口径,银监会成立了监管一部、二部、三部、合作金融监管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自上而下相应设立了省局,市分局、县(市)办事处体制。而证监会和保监会则分别负责证券、期货、基金和保险业的监管;内部设立了相应的监管部室,自上而下则建立了相应会、局(省、市、计划单列)的体制。银监会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着重加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负责金融体系的支付安全,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这种金融监管组织结构表明,除中央银行负责宏观调控外,其他几个监管机构都是集中于相对行业的微观规制层面。选择这种监管体制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提高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并及时达到监管目标,有利于提高“机构监管”的效率。

就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而言,从其实际运行以来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在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它不仅统一了监管框架,加强了监管专业化,提高了监管效率,而且还有利于中央银行更加有效的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但是,近几年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迅猛,金融业开放加快,金融监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分业监管体制已显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其本身所固有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实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在建立在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从社会的大局出发,和谐构建良性的金融监管体制,以求我国经济能顺利的发展,为社会的各项事业服务。有别于美国的从政治角度出发,按照资本市场的运作来制定的

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

次贷危机解决的方法如下:

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方法如下:

1、推动设立结构投资工具(SIV)支持基金。

2、提出次级房贷解困计划。

3、推出救生索计划。

4、出台经济刺激方案。

5、收购大型金融机构股票。

希腊为什么陷入了经济危机?求解释

就希腊自身来说是自身经济能力有限,税收有问题,不过更多的是国际因素,尤其是高盛公司。

欧洲规定成员国的财政赤字不得高于百分之三,负债率不得高于百分之六十,当初希腊加入欧元区时不满足标准,为了加入欧元区他求助于高盛公司。高盛当时搞出了一个“掉期交易”,虽然是债务的性质却不会出现在当时的债务表上,又以出售未来彩票和航空税收的形式筹集现金,最终在账面上大都欧元区的标准。当时高盛也看到希腊的这个风险,就为这些债务在德国等欧洲国家购买了cds保险。与此同时,高盛和一些对冲基金大量购买这些保险。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他们对cds进行炒作。高盛和对冲基金唱衰希腊债务,问题曝光后三大信用公司先后把希腊的主权基金调到垃圾级,cds的收益率则上升到了四百多点,高盛等在国际市场倒卖cds。

因为希腊是欧元区国家,使用欧元,再加上他的贷款很多有欧洲银行尤其是欧洲央行的担保,引起欧元的全面危机。

2008金融危机高中论文

2008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摘 要】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金融危机 次级贷 金融创新 CDS 金融监管 中国经济影响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价;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冲基金又疯狂做空美国股市,加速整个系统的崩盘。

这六大环节一环扣一环,形成美国金融泡沫的螺旋体和生长链。其中一环的破灭,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演变成今天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危机。

二、走出危机需要三阶段统筹

2009年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遏制危机并早日走出困境,必须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当前燃眉之急是解决美国2万亿美元的金融坏账,中期是防止金融危机变成经济危机,远期是建立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一)当前措施:三招救市

这三招,一是股权重组,增资扩股;二是坏账打包、切割剥离;三是注入资金,解决流动性。首先,政府对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进行重组,增资扩股。比如美国把“两房”国有化,把私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其次,把银行的坏账剥离,打包放在一边,银行复苏后赎回资金,如果银行倒闭了,由政府埋单,将坏账清零。第三,当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老百姓挤兑时,注入资金,增加现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担保,增强社会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担保,让其他银行拆借。根据测算,美国大约有2万亿美元坏账,今年通过采取这三招大体解决了1万亿美元坏账,明年还将要解决剩下的1万亿美元坏账。

(二)中期目标:振兴实体经济

如何遏制实体经济下滑,是全球高度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仍然是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加大出口的三条途径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目前,各国政府都启动了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并且摒弃贸易保护主义而采取共同行动。

在中期,各国政府会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松动银根,降息、降低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其次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补助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增强活力。第三是培育市场主体。抓住目前大批企业减产停产、破产关闭的时机,推进并购重组,推进企业改造发展。作为美国政府,除了启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推进产业、企业的结构调整,振兴实体经济之外,还要亡羊补牢,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滋生金融六个环节弊端的根本问题,健全金融制度。

(三)长期指向:重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国际收支趋向恶化,出现全球性“美元过剩”,美国黄金大量外流,美国的黄金储备不能支撑美元的泛滥。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宣布放弃“美元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后,尽管美元不再承担兑换黄金的义务,欧元、日元实力日强,但美元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

美国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发行者,本应该恪守世界金融制度,增强美元的货币责任意识,防止滥用货币发行权。但从这几十年特别是近十来年的实践看,美国没有肩负起职责,利益和责任失衡。2005年,美国GDP12.5万亿美元,贷款余额18万亿美元,超过GDP50%,股票市值20万亿美元,超过GDP60%。美国政府欠债超过10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各项金融指标的狂涨意味着大量的泡沫,必将带来金融动荡。从宏观上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现有世界货币体系的积弊所致。因此,重构适应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货币体系是必然趋势。

怎样的世界货币体系才是合理的?我认为,未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应该是美元、欧元、亚元(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的亚洲货币)三大世界主体货币三足鼎立的新体系。三大货币之间实行相对稳定的浮动汇率,各国货币与三大货币挂钩。三大主体货币对应的国家应实行“G本位”——以GDP为本位。即GDP与银行贷款余额、与股市市值、与房地产市值应该大致相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保持合理的比例。

三、中国经济有强大的抗危机能力

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股市、房市回调,沿海加工贸易企业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停产破产关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但是,从总体上看,在世界经济加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风景尚好。为什么?中国经济有六大优势:

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目前已有1万9千亿美元外汇储备,足可抗御外来风险的冲击。

第二,传统的储蓄美德和较高的储蓄率。中国老百姓勤劳节俭,有储蓄的传统美德。2007年中国居民储蓄达到17.2亿元,储蓄率达到50%以上。中国政府内债、外债的总和不到GDP的60%,财政负债风险不高。

第三,审慎严格而又灵活,既管制又自由的外汇管理政策。资本项下实行管制,外国资本不能随意地进出中国,而在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进出又较为自由灵活。

第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到2020年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均GDP10年后会突破1万美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内需,不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缓解世界金融危机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健康的金融体系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中国的金融体系经过几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已经基本完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中国金融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且严格控制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出现类似于美国金融体系那样的问题。

第六,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法制逐步健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中央政府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见事早、行动快,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9月以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11月份以后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等等,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信心。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今年将有所放缓,2009年上半年惯性下滑,下半年开始走出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国际金融危机则到2009年底见底,经济危机到2010年底左右见底,2011—2012年开始复苏。

以上是重庆市副市长写的,分析的很到位。

你摘抄的写就行

欧洲央行官员呼吁审查CDS以增加市场透明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欧洲cds的期限、欧洲央行官员呼吁审查CDS以增加市场透明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1685.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