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包含专家: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银保机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望提升的词条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专家: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银保机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望提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有什么好的建议,加快保险与银行的合作?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专家: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银保机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望提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有什么好的建议,加快保险与银行的合作?

一、银行保险

银行保险是指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而进入保险领域。银行保险业务起源于欧洲专家: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银保机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望提升,发端于19世纪专家: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银保机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望提升,成熟于20世纪80年代专家: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银保机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望提升,鼎盛于20世纪90年代,在比利时、意大利、德国、英国、荷兰、瑞士等国家,其实现专家: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银保机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望提升的保费收入占寿险市场业务总量的20%-35%,而在法国、西班牙、瑞典等银行保险更为发达,这一比例曾达到60%。

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有四种:第一种,分销协议模式,保险公司与银行签订短期代理合作协议,代售产品,代收保费,代理资金结算,提供优惠融资支持。第二种,战略联盟关系,银行重点选择一到两家保险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产品,共建信息平台,建立长期的利益共享机制。第三种,合资模式,进行资本融合,共同出资建立子公司,通过子公司进入保险领域。第四种是金融控股集团,银行收购保险公司或者保险公司收购银行,通过共同的控股金融集团而紧密打造成一体化组织。

银行保险在专家: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银保机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望提升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95年,新华、泰康、华安等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迅速树立品牌形象,纷纷与银行签订代理协议,开展银行保险业务。2000年以前,银行保险所占份额不足2%,2001年,银保业务占寿险总收入比重将近3.5%,2002年,全国银行代理寿险保费收入为388.4亿元,占人身寿险的17.1%,2003年又实现保费收入765亿元,同比增长63%,占人身保险业务收入26%,2004年全国银行代理寿险保费收入795亿元,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25%,2005年实现银行保费收入803.25亿元,2007年增速达到了42.79%,2008年一季度银行保费收入增速进一步上升到128.71%,带动寿险行业增长。

二、银保合作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银行保险发展迅速,但与欧洲银行保险相比,仍然处于较为低端的第一种发展模式,即协议代理模式,各保险公司与银行签订短期代理协议,代销保险产品,代收保费。协议代理模式下的银保合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积累也极大的影响了银行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一)政策性因素影响

2000年1月颁布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明确提出保险与银行、证券分业经营,自此我国的金融体系进入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发展模式,银行、保险和证券有着各自独立的监管机构和独立的监管法律体系。经营商业银行则不能同时经营保险,经营保险也就不能涉足经营银行业务。这就制约了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向着更高模式的发展,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长远发展战略考虑,金融的混业经营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银保系统性因素影响

1、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银行对于银保合作的热情不高。

(1)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善,银行之间的竞争并没有发展到白热化的程度,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仍然是利润的主要来源,而银保手续费只是中间收入中的一项,并没有成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银行保险作为外来的介入业务始终没能够融入银行发展的长期发展战略,而银行也不能够分享保险公司银保业务利润。

(2)银行占据品牌资源优势、渠道资源优势、相关业务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而保险公司众多,为了抢占市场、扩大业务规模,在银保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因而在银保合作中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而保险公司处于主动地位。

2、银保合作短期化,且随意性强。短期性的协议关系,不能形成长远的、利益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银行只想以自己的网点资源尽可能多的获取资源租金即手续费,而保险公司也不愿在与银行的合作中进行长远的投入,而是把力量主要集中在网点的争夺上。

3、保险公司在银保竞争中仍然以手续费为主要手段,业务发展方式粗放。银行保险佣金比例低于个人营销,本应该有成本优势,但在当前状况下,银保业务的成本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1)我国取消了“1+1”模式,即一家银行只能同一家保险公司合作,“多对多”模式下,银行对保险公司有较大的选择空间,银行地位的强势迫使保险公司展开了单纯的代理费率的竞争。(2)银行对员工分配激励措施不到位,使银行员工在代理银保业务紧盯代理费率。由于银行对与代理费仍然采用入财务大帐而后再对员工进行奖励的措施,针对个人代理的分配激励措施并不到位,所以银行员工更愿销售代理费率比较高的公司的产品。所以,在银保合作过程中,就极易形成哪家保险公司的代理费率高就代理哪家公司的产品的局面,保险公司在费率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据悉,5年期产品的手续费过去为2%左右,而现在攀升到了3.5%左右,再考虑公关费用,附加奖励费用,业务员的工资,业务单证费用,内勤工资等成本,保险公司实际上已经陷入了“无利润”状态。

4、银保产品单一,功能不完善且同质化严重。银保产品主要是趸交、三年期和五年期期交,不利于保险公司风险防控和长期发展,而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向客户提供的多是具有简单保障功能的简易保险,保障功能并不完善,多偏向于分红型和投资型。而且各个保险公司的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可替代性强,客户在不同的保险公司产品之间的转换成本很低。此外银保产品的同质化还表现在保险公司产品和银行产品也具有可替代性,银保产品的储蓄性对银行中长期储蓄构成了侵蚀,是对银行资金流和客户流的掠夺。

5、银行柜员的保险理念和产品销售技能不完善。由于财产险,人寿险业务性质不同,个人业务和团体业务分类不同,传统业务和投资理财型业务不同,保险产品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银行柜员适应了银行的标准化销售模式,对保险理念和保险产品观念没有受过专业化的培训,因而存在业务技能的欠缺,不利于银保业务的展开。

6、银保代理人员的不当行为侵蚀银行信誉。在我国,人们对银行的可接受程度高于保险,银行一直比保险拥有更高的信誉度。但是由于银保代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保险公司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导致误导客户甚至骗保现象的大量出现,常将某些保险产品描述为与同期储蓄存款收益差不多或略高,向客户承诺最低分红水平,套入“本金”、“存保险”、“存钱送保险”等概念,或混淆保险与存款的区别,严重影响了银行信誉,使银行在银保合作中有所顾忌。

(三)技术性因素影响

保险公司和银行的网络信息系统相互独立,不利于客户信息共享和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银行不愿与保险公司分享高端客户,而保险公司也不愿与银行分享技术性优势,所以两者不愿共同打造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无法使客户获得一站式的便捷服务。虽然“银保通”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但却是银行独立开发的针对各个保险公司的业务操作系统,没有与保险公司信息系统连接,不具有共同性特征。

三、对策研究

(一)对政府而言,良好的宏观政策至关重要。

1、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

(1)逐步取消对混业经营的限制。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当前金融业的发展状况也逐步呈现出混业经营的趋势。银行准许经营保险,保险公司也积极进军银行领域,财险公司可以经营寿险,寿险公司也积极向财险拓展。平安保险公司先后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从而成立平安金融集团;中国人保人寿险公司挂牌成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财产险公司挂牌成立,保险巨头纷纷打破分业经营限制是金融业放松管制的征兆。而混业经营可以有效应对外来综合性金融企业的竞争和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并能够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2)加强对保险公司竞争监管,积极引导保险公司由粗放式竞争向集约式竞争发展。对各家保险公司的代理费率进行严格监管,防止不计成本的提高代理费率的恶性竞争的出现。引导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竞争的手段和方式。

2、完善银行准入机制,推动银行业的充分竞争。目前我国银行市场是以工农中建为主导的寡头垄断市场,四大银行的国有控股身份使得各个银行刻意回避业务方面的竞争,而其他非国有控股银行在同业竞争中能力有限,所以银行业的竞争是不完全竞争,这不利于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对抗金融风暴的能力。而正是竞争的不充分导致了在世界金融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银行业依旧把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而不急于在其他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使银保合作不能够上升到银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上。

(二)银保双方应从长远发展战略出发,构筑利益共享机制。

银保双方的合作是具有互利共赢性质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可以扩大业务规模、降低成本、拓展业务渠道、迅速抢占市场。对于银行来说,面对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和外来竞争,及资金提供者和客户谈判力量的增加,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利润率将不断下降,银保合作无疑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且可以通过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留住优质的客户资源,综合实力的提升也能够增强自身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1、利用双方优势,联手共同开发优势产品。保险公司具有产品开发技术优势,而银行则具有客户资源优势,一方面双方应充分开发与利用客户资源, 对市场进行细分, 确定相应的目标市场, 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准客户和潜在客户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 使产品能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为一体, 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探索银行保险联手开发产品, 以增加对银行客户的吸引力, 调动银行代理的积极性, 达到银行金融服务功能与保险保障功能的有机结合, 更好地提升保险产品的销售效率。如开发捆绑式混合型产品, 与信贷存储、信用卡等银行金融工具相关的保险等, 丰富可供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

2、加快技术开发,建立和优化银保合作的信息化平台。目前各家银行普遍使用的银保通系统虽然能满足柜面实时出单的要求,出于安全和信息机密等多方面考虑,但对于保险产品的实务操作和信息共享仍然不充分,功能仍就有限,银保双方应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让客户能够通过信息平台享受便捷、一站式银行和保险的双重服务。

3、让银行分享保险公司利润,在银行内部培养利益相关者。可以考虑为银行内部管理银保方面的员工配属来自保险公司的薪酬,这必将吸引银行内部优秀人才进入银保领域,并从内部利益上重视银行保险。在机构设置上就能反映出银行对银行保险的态度并不像保险公司那样重视,在保险公司设有专门的中介银保业务部门,而银行则仅仅设有相关机构,并不是独立部门,因而积极引导银行设置专门银保部门,并为其管理人员配属相应比例的薪酬,无疑为银行从内部相关利益方面重视银行保险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三)保险公司,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求解决之道仍然十分必要。

1、在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的状况下,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品牌优势。产品同质就需要提升服务,依靠优质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市场品牌的建设让自己成为客户购买银行保险的第一联想,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银保市场中胜出。

2、在保险观念和产品上加强对银行柜员的培训,并由保险公司代表银行出台相关的分配奖励措施。可以将保险行业严格专业的培训机制应用到对银行柜员的培训当中,保险公司拥有完善的新人育成培训机制和业务技能提升培训机制,而这些机制同样完全适应于银行柜员的培训,通过这些机制的操作,银行柜员在保险观念和产品销售理念及技能上会有极大的提升。银行出台分配激励措施热情不高,往往不愿出台专门的企划给予柜员以实物奖励,而保险公司的企划激励机制相当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保险公司出台相关企划措施以银行名义进行奖励。

3、提升专管员和理财经理队伍素质,着力打造专业、敬业、诚信的银行保险销售队伍。严把银保代理人员准入标准,加强诚信度考核,完善专管员和理财经理诚信激励机制,杜绝误导客户和骗保行为,从而防止对银行信誉的进一步侵蚀。

保险公司老员工发言稿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省系统业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两天的会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高效务实。28日上午,**总经理助理传达了集团公司、总公司和广东保监局上半年经营形势分析会精神,三大渠道分别做了下半年工作宣导;28日下午,裴赛进副总经理就推进依法合规经营做了工作安排,企划部做了经营形势分析报告,财务管理中心对地市公司财务资源配置方案进行了宣导;今天上午,会议邀请了知名的企业文化专家授课。会前,相关的会议材料我都看过,各位分管总、各个部门对下半年各项工作的安排和部署,我都赞同。上半年,我们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符合省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预期,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下半年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这要求全省系统务必坚定信心,全力以赴,把各项工作要求和安排落到实处,确保全面达成今年的各项任务目标。

下面,我代表省公司党委、总经理室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年,是寿险市场遭遇前所未有挑战的一年。对于我公司而言,也是近年来发展形势最为艰难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全省系统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与总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坚持遵循经营规律,扎实推进“服务广东”建设,狠抓业务发展不放松,在多数主要竞争对手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继续领跑广东市场,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成果。

(一)坚决落实积极进取的竞争策略,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截止6月30日,公司保费收入(含集团)199亿元,市场份额达39.6%,较去年同期上升1.9百分点。在行业发展整体放缓、主要竞争对手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人寿成为扭转行业负增长格局的中坚力量。我公司自营保费收入为192.4亿元,同比增长11.4%,超过全国系统6.5的平均增幅近5个百分点。同时,上半年保费收入占到全国系统的9.8%,保费贡献度在系统内领先。其中新单保费108.4亿元,同比增幅1.3%,超过系统平均增幅2.5个百分点,继续以10.6%的贡献度领先兄弟公司。

(二)着力打造综合优势,推进三大渠道均衡发展

**年,我公司继续发挥个险、银保、团险三大渠道协同作战的综合优势,保障各条线均衡发展,基本达成了总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个险渠道突出核心销售渠道定位,在动态调整中有效推进业务转型发展。上半年共完成长险首年期交保费20.7亿元,预算完成率达63.6%;10年期及以上业务7.9亿元,完成总部下达预算的42.1%,虽然进度暂时落后,但完成情况明显好于去年。同时,通过进一步提高基础管理水平,队伍产能得到有效改善。上半年,我们以不到系统一成的销售队伍,贡献了13.8%的短期险保费和15.4%的意外险保费,两项指标均在系统内遥遥领先。银保渠道突出规模,兼顾结构,坚决巩固市场主导地位。受银保新政的不利影响,在网点驻点受到限制的条件下,银保渠道以销售组织、大单开拓作为传统驻点销售的有效补充,上半年共完成长险首年保费87.2亿元,预算完成率达54.5%;首年期交保费11.8亿元,完成总部下达预算的42%。上半年,在广东银保全行业出现4.9%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公司的业务规模逆市上扬2.3%,对公司的整体市场份额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团险渠道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步伐。通过积极开拓大渠道、大行业团险业务,为团险业务转型提供有效的发展平台;同时重点发展银行对公、计生保险、信贷保险及旅游险等四个专项渠道业务。上半年,共完成短期险保费3.8亿元,完成总部预算51.6%,意外险保费2.2亿元,完成总部预算56.8%。无论从业务规模还是从同比增长、完成进度等多项指标看,公司意外险、短期险发展态势均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三)大力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型步伐

在业务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总保费结构、新单结构和短期险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续期拉动效果明显。上半年,公司续期保费76.1亿元,同比增长30.1%,占总保费的比例达到37.3%,较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二是新单期交率领先行业。上半年的新单保费中,首年期交保费占比达到30.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个百分点。新单期交占比继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领跑本地市场。三是短期险效益稳步提升。上半年,意外险占短期险的比重达到61%,较去年同期提升2.9个百分点。同时,短期险迅猛发展为结构调整赢得了主动权,上半年综合赔付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效益提升明显。

(四)着力激发基层活力,加快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

在加快业务发展的同时,省公司积极探索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重点加强城区和四级机构建设,着力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动力,提升一线应对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城区市场方面,通过加大资源投入,提高城区专业机构的经营能力,把资源重点投放到销售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客户服务等影响城区竞争能力提升的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推进城区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重点推进城区专业化支公司整合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专业化机构设置,切实提升城区市场竞争能力,全省城区专业化机构由65家整合为58家。在竞争激烈的广州、佛山、东莞和惠州等区域,组建四家新型营销服务部,探索公司化组织扩张模式。

四级机构方面,通过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及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加大资源配置的倾斜力度,按照“科学统筹,适度放权”的原则,率先在省公司个险部进行了竞聘、双选工作,精兵简政,人员下沉,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三级机构的销售管理职责,省市公司在加强基本法、团队组织架构和基础管理等领域的规范化、标准化运作的同时,着重给予四级机构在销售策划、业务推动、销售运营费用等方面的自主权。同时,加强对基层经营管理者的教育培训,从6月到7月,省公司先后组织举行了4期全省中高级管理干部培训班,着重培训了三四级机构班子成员,取得了显著效果。

上述成绩,是在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市场监管趋向严格的复杂环境下取得的,是全省系统同舟共济、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的结果,来之不易,必须予以充分肯定。在此,我谨代表省公司党委、总经理室,向全省系统干部员工和营销伙伴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上半年,公司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制约我们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和突破。一是省级集中后,各级机构管理职责不清晰、管理流程尚未完全理顺,难以适应公司应对市场,加快发展的需要;二是省市公司本部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资源配置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基层“责权利”不对等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三是基层管理队伍老化,能力、活力和动力不足,销售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技能弱化、收入偏低等问题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四是有些经营管理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偏弱,无法从特殊的事件中发现普遍性问题存在的根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长此以往,掩盖和积累了公司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伤害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五是在公司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些负责人改变现状、创新突破的动机不足,缺少对历史负责、对公司负责和对员工负责的责任心和职业精神。

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解决人的思想意识问题。尤其是各级机构的“一把手”,要把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自己所管辖的经营单位,要围绕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意愿、激发活力去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下属、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从宏观经济来看,外部需求疲软和内部“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政策加速推进,导致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用工荒进一步加剧,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劳动力用工成本和社会平均工资的上涨导致寿险行业的吸引力下降,“增员难”的问题更加突出。通货膨胀进一步加剧,加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信贷紧缩导致银行的资金压力加大,存款、短期理财产品对保险的分流作用逐步显现,保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比较优势下降,给销售带来一定影响。

从监管环境来看,银保渠道不允许客户经理驻点的新政出台,虽然有利于渠道的长远经营和规范发展,但短期来看,对公司的业务和队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尤其是二季度以来,银保业务日均平台下滑,预算目标达成率偏低。

今年上半年,我们遭遇的严峻局面,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监管环境造成的,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不足,无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市场对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公平的,今天,我们遇到的困难,竞争对手同样遇到了,要顺利的克服困难,实现更大的发展,关键就看谁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更强,谁能够率先提升核心竞争力。从上半年的业务发展情况来看,我们的优势较为明显,只要我们善于运用优势,充分发挥优势,就能够保持和扩大市场领先地位。

一是发展基础良好。中国人寿作为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我们的基础是全行业最雄厚的。尤其是广东公司,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市场地位、品牌形象、人才队伍、财务资源和客户基础都在行业内遥遥领先,这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赢得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

二是国有政策优势。近10年来,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国进民退”,资源向政府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我们要清晰的认识这个趋势,善于运用我们的国有政策优势,不仅“找市场”,还要学会“找市长”。比如,我们的计生险业务,之所以有今天良好的局面,就是因为我们充分发挥国有优势,善于“找市长”的结果。再比如,我们的银保业务,虽然面临90号文的监管,但前段时间,我在拜访几家国有银行的行长时,他们都表示很希望发展银保业务,尤其是希望和中国人寿加强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银保业务。关键是接下来我们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双方互利共赢的业务模式。还有我们的团险业务和企业年金业务,我们都要善于发挥国有政策优势。

三是严格监管的机遇。虽然监管机构下发的90号文和10号文在短期内抑制了银保业务的快速发展,但从中长期看,在规范银保业务发展、推进银保业务转型,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上,这两个文件有着积极而正面的意义。我们必须看到,市场监管趋向严格和规范,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行业的龙头,我们虽然面临过渡时期的阵痛,但从长期来看,我们将是行业规范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市场上的“搅局者”和实力弱小的公司,必将因为规范监管,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甚至走向消亡,这正是我们进一步强化渠道建设,完善银保合作机制,做大做强银保业务的良好契机。

总之,今年我们的业务发展虽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形势总体是好的,对我们有利。结合当前的内外部形势,我们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任务:

一是加快发展。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没有发展,一切无从谈起,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当前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加大发展力度,在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基础上,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这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二是依法合规。在集团公司的半年会上,袁力总裁指出,防范风险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从确保中国人寿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的全局高度,采取坚决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好依法合规经营的问题。近年来,在依法合规这个问题上,我们全省系统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妥善处置了历史遗留问题,没有新发生重大违规案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果。接下来,在狠抓业务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始终绷紧依法合规这根弦,深入落实上级机构的各项工作要求,巩固和扩大依法合规经营的成果。

三是强化基层。这个基层,主要是指四级机构。在今年总公司半年会上,集团公司袁力总裁和总公司万峰总裁都对基层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万峰总裁在讲话中从战略的高度论述了基层的重要性,从六个方面部署了强化基层的举措。这几年,我们广东公司始终把激发四级机构的活力和动力,提升基层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接下来,我们要贯彻落实总部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服务广东”建设,关爱基层,服务基层,做到资源向基层倾斜,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优化省、市、县各级机构的管理职责和管理流程,做到精简高效,充分发挥基层应对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

三、下半年的工作要求

关于下半年的工作,相关的分管总和部门已经做了宣导和要求,我完全同意。总体思路就是要按照年初省保会既定的工作方针和总体部署,抓推进、抓落实、抓执行。下面,我就几项重点工作,谈几点要求:

(一)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坚决以“保增长”为核心,确保各项任务指标的达成

从目前各项核心指标的日均平台来看,下半年公司业务发展的压力较大。实现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各项指标达成,是对经营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全力以赴的服务和支持一线队伍,加快核心业务发展。个险渠道要通过优化销售组织,加强基础管理、营造销售氛围来加快10年期及以上业务发展;同时,要继续加强销售队伍建设,通过新基本法的上线带来人力发展的新突破,确保人力质量和数量共同提升;重点改善举绩率和人均产能等基础性指标。银保渠道要进一步加强渠道维护和开发力度。要按照监管机构要求,切实推进依法合规经营,积极创新,探索业务发展的新模式,要重点加快期交业务发展。团险渠道要继续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积极开拓信贷保险、计生保险、旅游险等新渠道,逐步调整业务结构,降低综合成本率。

(二)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从战略高度谋划个险转型发展,发挥销售主渠道的核心作用

自**年以来,我们在自营保费、首年期交、期交总量等核心指标上相继实现了对江苏公司的赶超,今年,我们还将实现续期保费对江苏的反超。但我们必须看到,剔除银保业务的优势,和江苏公司相比,个险一直是我们的短板,尤其是个险10年期及以上业务,我们一直和江苏公司存在较大的差距,上半年,我们实现10年期及以上首年保费7.9亿元,比江苏少了2.7个亿,给我们未来的续期保费增量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没有10年期及以上业务的快速发展,我们就没有稳定的、长期的续期保费增量,就存在落后的危机。同时,个险10年期及以上业务的发展水平,是营销队伍素质、销售技能和基础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个险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多次强调,个险是公司销售的主渠道,银保业务做得再大,主动权还是掌握在银行的手上。这几年,我们之所以不断做大银保业务规模,尤其是全力以赴的做大银保期交业务规模,就是要为个险的发展保驾护航,为个险的转型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在当前银保业务面临政策冲击的情况下,加快个险的转型发展尤为紧迫。

近年来,公司业务发展的突出矛盾表现在个险,转型发展的难点是个险,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解决,但效果并不理想,个险始终没有实现有效突破。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谈个险的转型发展,始终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就“个险谈个险”,而没有从整个公司的思想认识、发展理念、组织文化和运营机制等方面去分析问题的根源,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广州公司的个险为什么能够实现对平安和友邦的反超?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成功的消除了各部门、各经营单位的“亚文化”,形成了统一的公司文化,统一了全体员工的思想,建立了以销售为中心、为销售服务的组织文化和运营机制。因此,要推进个险的转型发展,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走出认识的误区,解决自身和员工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个险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没有深刻认识?员工的思想有没有统一?传统的行政官僚文化有没有打破?服务基层、服务一线的组织文化和运营机制有没有建立?这些问题,都是影响个险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里,就个险发展的问题,我重点强调几点:

一是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个险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首先要抓意识形态工作,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引导和教育员工深刻认识到:业务发展是公司的根基,销售队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积极主动的改变传统的行政官僚文化,在员工中间倡导和树立以销售为主轴,以基层为中心的服务文化;要坚决的回归寿险营销的基本规律,在销售队伍中重新塑造营销文化,激发伙伴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在此基础上,要按照发展的需要和营销的基本规律,优化公司的运营机制,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二是要增强整体运营服务能力,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投入。推动个险转型发展,不是个险部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公司的战略任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营销员的招募、培训、留存,再到保单的销售、出单、理赔和售后服务,任何一个环节存在不足,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不到位,都会影响到个险转型发展的质量。全省系统各级机构要围绕个险的发展,整合优化销售和后台资源,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为个险的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尤其是今天在座的各地市公司和四级机构的一把手,要从战略的高度,从事关公司兴衰的高度,谋划个险的转型发展。

三是要遵循营销规律,狠抓销售队伍建设。抓好拜访活动量和增员活动量这两个活动量管理,是做好寿险营销的基本路径。在日常经营中,公司与营销员,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行政关系,而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公司要逐步减少对营销队伍的行政化干预,致力于加强营销服务支持系统建设,引导和帮助主管做好两个活动量管理,为伙伴做强做大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持。

四是要营造销售氛围,激发队伍发展的意愿。营销离不开氛围的营造,要按照“服务广东”的要求,通过关心队伍,服务队伍,充分激发伙伴内心的动力,点燃团队自我发展的意愿和热情,通过内在的激励和氛围的营造相结合,掀起销售的热潮。

(三)切实增强责权利意识,发挥财务政策“指挥棒”作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昨天下午,财务管理中心就《地市公司财务配置标准》和《地市公司财务资源配置评价办法》两个方案进行了宣导。两个方案统一了地市公司渠道以及县支公司预算政策,明确了各项财务资源在各层级的配置标准,并确定了资源配置的评价方法,对引导各地市公司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源投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两个方案,其本质都是立足于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各级机构的责权利对等,解决发展活力和动力的问题。其指挥棒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向基层倾斜。贯彻了全面预算的管控理念,统一了全省系统省市县三级机构的资源配置标准,在统筹管理与简政放权之间综合平衡,积极探索解决四级机构事权下放、财权不足的问题,保证各级单位责权利对等,提高四级机构经营发展的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基层的活力。二是资源重点投放。坚持资源聚焦理念,引入了竞争性的分配机制,以经营效益为导向,建立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资源的作用。三是引导树立长期经营理念。针对地市公司资源侧重于业务投入而忽视长期规划投入的现象,这个方案结合三年滚动考核,通过合理评价和有效激励,鼓励竞争力较强的单位率先发展,提高自主经营意识,引导竞争力较薄弱的单位科学调整资源投放结构,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树立长期经营和资源统筹管理理念,构筑持续经营“体质”。

(四)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落实“服务广东”的要求,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动力

要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总公司关于强化基层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落实“服务广东”的要求,提升四级机构的竞争力和战斗力。一是高度重视。全省系统要认真学习袁力总裁、万峰总裁在半年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认识四级机构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关爱基层、服务基层的理念传达给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岗位,在公司营造工作依靠基层,一切为了基层的良好氛围。二是合理配置资源。下半年,各地市公司要按照省公司财务政策的导向,加强对四级机构的资源配置。在费用资源紧张、业务发展压力大的情况下,省市公司本部要进一步厉行节约,规范开支,确保资源向一线倾斜。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利用省公司本部开展竞聘、双选工作为契机,选拔一批优秀员工充实到四级机构,各地市公司要把培养符合发展需要的四级机构管理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长抓不懈。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四级机构管理队伍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要明确和完善四级机构管理人员的选拔、流动、晋升和淘汰机制,要让那些有作为的四级机构负责人,优先充实到地市公司班子中去,激发基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今年,省公司党委先后从江门、佛山、惠州选拔了三位优秀的四级机构负责人,充实到所在的地市公司班子,进一步明确了省公司的用人导向。四是继续抓好新型营销服务部建设。对前期组建的四家新型营销服务部,省市公司要及时跟进,加强支持和指导力度,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下半年,要利用省公司本部开展人力资源改革的契机,在尊重员工意愿的基础上,有计划的组建更多的新型营销服务部,在实战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五)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大力推进依法合规经营

不管任何时候,依法合规经营都是公司的生命线。针对这个问题,昨天,裴总在会上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部署。在这里,我补充强调几点意见:一是加强教育,深化认识。合规经营、防范风险本质上还是对人的管理,必须切实做好人的工作。要加强法纪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员工和营销员不断强化法纪观念、道德观念和合规意识,筑牢依法合规经营的思想防线。我们的业务发展得再好,一旦触碰了风险防范这根高压线,一切成绩都归零。二是落实要求,加强防范。这几年,我们的各项内控制度逐步完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要进一步深化监督资源整合创新,积极推进“全覆盖、高效能”的大监督模式,做好风险排查,强化问责机制,提高依法合规经营的水平。三是加强排查,消除隐患。下半年,集团公司、总公司将开展风险专项排查行动,全省系统务必按照上级部署,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抓紧部署,迅速行动;各级机构的“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专项排查行动平稳、有序、顺利进行。四是继续做好维稳工作。重点是妥善处置老保险员历史遗留问题。前期,省公司和相关地市公司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受到了省委、省政府、总公司和监管部门的高度肯定。下半年,各级机构要继续高度重视,一方面,按照既定的原则和方案,积极处理相关问题;另一方面,要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应急预案,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为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同志们,下半年的是业务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使命艰巨而光荣。我们全体同仁务必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积极进取,全面完成开局之年的各项任务,奠定“**”发展的良好基础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谁了解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规模?

历史沿革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洋保险")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199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

1994年,中国太平洋保险(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实施体制改革,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控股设立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7年,中国太平洋保险A股上市(中国太保,SH601601)

2009年,控股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中国太平洋保险H股上市(中国太保,HK02601)

2010年,中国太保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经营概况

2011年上半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人民币868.75亿元,市场占比10.8%;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8.16亿元;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1.1%;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率同比达到18.3%。截至2011年上半年末,中国太平洋保险总资产规模超过人民币5,372亿元,净资产达到人民币798亿元,投资资产规模达到4,905.13亿元,偿付能力充足,各项指标均位居中国保险市场前列。

截止2010年末,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拥有产险、寿险、资产管理和养老保险等专业子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和多元化服务平台,拥有5,700多个分支机构,7.4万余名员工和30多万名产寿险营销员,为全国5,600万个人客户和330万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服务。中国太平洋保险全国客户服务电话95500涵盖了保险咨询、查询、理赔报案、服务预约、急难救助以及投诉受理等各项服务。

中国太平洋保险坚持"推动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的经营理念,努力实现产险业务和寿险业务协调发展、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协调发展。寿险业务着力于聚焦营销聚焦期缴,持续提升一年新业务价值;产险业务将保持综合成本率行业领先,市场份额稳中有升;资产管理业务将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努力实现投资收益持续超越负债成本。

公司治理

中国太平洋保险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监管部门颁布的各项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本公司通过不断优化集团化管理的架构,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形成了较为完善、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公司治理体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按照《公司章程》赋予的职责,依法独立运作,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

中国太平洋保险现任董事会由15名董事组成,其中执行董事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名,股东董事8名,具有年轻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特点。董事会下设战略与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薪酬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为董事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现任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其中股东代表监事3名,职工代表监事2名。

中国太平洋保险拥有具备丰富的国内和国际保险及相关行业经验的高级管理团队,为公司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实现更优异的经营业绩奠定了基础。

企业文化

中国太平洋保险以"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为使命,以"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以"推动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为经营理念,不断为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在积极追求可持续价值增长的同时,自觉履行作为一个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致力于各类公益活动,履行企业公民的职责。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关爱孤残、捐资助学、扶贫赈灾等公益活动:已建立60余所希望小学,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在特大洪涝灾害、非典、南方雪灾、5•12抗震救灾、云南地区干旱、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期间踊跃捐款捐物,总额超过1亿元。

企业愿景

面向未来,中国太平洋保险推动实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努力建设"专注保险主业,价值持续增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

企业荣誉

2011

荣登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467位(主要根据年度营业收入排名);

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0强,排名289位(主要根据市值排名);

美国《福布斯》全球前500强企业,排名289位(按销售额、利润、资产和市值综合评定)。

2010

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颁发的"2010年度董事会奖",成为当年度获得该奖项的10所上市公司之一。

荣获香港上市公司商会与香港浸会大学评选的"2010年度香港公司管治卓越奖"。

荣登"2010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荣获"杰出企业奖"。

连续第四次在《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商业评论》组织的最佳企业公民评选中,获评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奖。

乐行天下"品牌活动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与Interbrand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最佳品牌建设案例"评选中被评为"中国最佳品牌建设案例"。

福布斯(中文版)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第10名;连续第6次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品牌价值500强。

太平洋寿险荣获由《亚洲保险评论》评选的"2010年度亚洲最佳寿险公司"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获此奖项的寿险公司。

在《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的"亚洲保险业竞争力排名研究报告"中,太平洋寿险列亚洲寿险业综合竞争力第5名,国内综合竞争力第3名。

在《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的"亚洲保险业竞争力排名"中,太平洋产险位列亚洲非寿险业综合竞争力第3名,国内综合竞争力第2名,并被评为"2010年最佳稳健经营非寿险公司"。

太平洋产险连续第9次在中国最高服务质量监督机构——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对保险行业服务质量明察暗访中保持了第一的成绩;并被确认为"金融行业领先企业"。

2009-2010

连续两次获中国证券报评选的"上市公司金牛奖综合百强"。

2009

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颁发的"2009年度信息披露奖",成为当年度获得该奖项的10所上市公司之一。

2008

获得中国上市公司最佳治理奖、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奖,并获得财经风云榜最佳投资者关系上市公司奖。

在由金融时报社举办的"首届中国金融业呼叫中心行业评选"活动中,中国太平洋保险"客户服务中心95500"被评为金融业最佳客户服务中心。

2007-2008

中国太平洋保险两次获得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人民网)颁发的人民社会责任奖。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寿险”)成立于2001年11月,是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专业寿险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2007年12月25日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2009年12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中国太平洋保险以“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为使命,以“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以“推动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为经营理念,不断为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面向未来,中国太平洋保险推动实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努力建设“专注保险主业,价值持续增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

太平洋寿险遵循寿险规律,大力发展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重点拓展个人传统型保险、分红型产品的期缴业务和短期意外险业务;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策略,在巩固优势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快速增长的潜力市场;围绕提升价值增长的能力,公司加大基础管理和改革创新力度,强化销售渠道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和培训支持,推广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组合销售模式,实现营销队伍的持续增长和产能提升;完善后援支持和集中运营平台,进一步提升集约化经营水平。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新业务价值的增长快于规模增长。截止2010年底,公司在全国拥有4069万个个人客户和47万个机构客户,当年实现净利润46.11亿元,公司内含价值706亿元,保费收入879亿元,资产总额3786亿元。2010年9月公司注册资本增资为76亿元。

太平洋寿险致力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公司目前开办险种140余个,覆盖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多个领域。公司构建了具有市场优势的产品体系,推出了“人生四季,有保障,真幸福”的产品品牌主张。公司积极打造专业化、高品质的服务品牌,不断完善95500全国客户服务电话系统和“急难救助服务计划”,认真履行保险责任,切实保障保险客户利益,有效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公司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的销售服务网络,包括个人营销、团体直销和银行代理三大分销渠道, 以及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新兴渠道日益发展壮大 。截至2010年底,公司在全国共设有37家分公司、 280家中心支公司及地市级营销服务部、1869家支公司及县级营销服务部(营业部)、1450家乡镇营销服务部。 目前公司拥有4.1万名员工和28万名营销员,并与大量专业、兼业代理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

公司在后援支持系统方面按照管理集中、服务延伸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专业化建设。先后在上海、郑州、长沙建立三大营运中心,初步形成了“平台统一、数据集中、辐射全国、互为灾备”的营运两级作业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柜面作业系统,进一步完善分支机构的销售和服务功能,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和质量;建立和完善区域化集中出单、银保通(信保通)、柜面出单、GPRS移动出单、传真出单、VPN出单、嵌入式出单、在线出单等8大电子化出单模式。领先行业的电子化全覆盖出单系统有效地增强了业务发展支持能力和营运风险管控能力。

太平洋寿险近年来坚持科学发展,秉承推动和实现可持续价值增长的经营理念,遵循寿险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努力倡导和推行绩效文化,不断完善组织体制和经营机制,持续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和绩效评价体系,全面提升销售能力和后援服务能力,公司迈入了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同时公司以永续经营的责任意识和前瞻性的战略安排,大力加强基础管理、积极储备优秀人才、持续开展信息化建设和能力建设,进入了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历史时期。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产险”)是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的一家专业子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财产保险产品和服务。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73 亿元。

太平洋产险承保人民币和外币的各种财产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公司承保业务涉及电力、汽车、机械、化工、电子、水利、建筑、桥梁、公路、航天航空、船舶以及高科技产业等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公司在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50 多个主要港口城市聘请了保险检验、理赔和追偿代理人,并与国内外多家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及有关机构建立了代理关系和业务往来关系。公司在全国拥有 40 家分公司, 2200 余家中心支公司、支公司、营业部和营销服务部,以及包括万余名销售代表在内的直销团队。

太平洋产险秉承“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以“用心承诺,用爱负责”为服务理念,坚持推动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积极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服务。2010年,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为 647.47 亿元和140.14亿元,实现财产保险业务收入516.22亿元(不含中国太平洋保险 香港 有限公司),同比增长 50.5% ,市场份额 12.8% ,实现净利润35.11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在国内产险市场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中国太平洋保险2007年、2009年分别在上海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面向未来,中国太平洋保险推动实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努力建设“专注保险主业,价值持续增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

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 2006 年 6 月 9 日 正式成立,由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注册资本为 5 亿元。中国太平洋保险1991年5月13日诞生于上海,具有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品牌形象,2011年分别入选美国《财富》、《福布斯》和英国《金融时报》世界500强企业。

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为核心价值观,以“专业、稳健、服务、卓越”为经营理念,经营范围为:管理运用自有资金及保险资金;委托资金管理业务;与资金管理业务相关的咨询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其它资产管理业务。截至 2010年12月 31 日,公司总资产 7.48 亿元,净资产 5.88 亿元,投资资产规模为4,333.85亿元。

公司以客户利益至上为宗旨,建立了完善的委托资金管理机制,以充分保护客户利益、公平对待每一个委托人;对委托资金分别设立帐户、封闭运作,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在投资决策上与委托方充分沟通,提供个性化投资服务。

截止 2010 年 12 月 31 日, 公司员工 125 人 ,投资专业人员均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其中, 14 人获得博士学位, 16 人 获得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 )资格, 18 人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建设治理结构完善、投资决策科学、风险控制严密、服务效益优良、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国一流的综合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太平洋保险(香港)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并获得香港政府同意,由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香港投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于1994年4月成立,注册资本为2.5亿港元。

公司经营一般保险业务,主要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意外及健康保险、汽车保险、航空航天保险、船舶保险、货运保险、财产损坏保险、一般法律责任保险和金钱损失保险等产品和服务。2010年,公司总资产 5.69亿港元,净资产 3.19亿港元,实现保费保险业务收入 2.45亿港元,净利润 0.25亿港元。

公司始终坚持“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内地与香港的联动优势,秉承根植香港、服务公众、以客为尊的宗旨,为社会各界提供全面的保险服务。

中国太保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于2010年2月12日正式成立。由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1%,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9%,注册资本为5000万港元。公司设在香港。

公司于2011年2月7日获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牌,进行第九类受监管活动,提供资产管理。

依托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在大陆和香港的投资经验、投资管理体系,公司在香港建立了完整的投研团队,完整的投研体系,为客户提供包括专户理财和集合投资产品在内的资产管理服务。截至2011年3月31日,管理资金规模为42亿港元。

历史沿革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洋保险")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199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

1994年,中国太平洋保险(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实施体制改革,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控股设立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7年,中国太平洋保险A股上市(中国太保,SH601601)

2009年,控股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中国太平洋保险H股上市(中国太保,HK02601)

2010年,中国太保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经营概况

2011年上半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人民币868.75亿元,市场占比10.8%;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8.16亿元;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1.1%;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率同比达到18.3%。截至2011年上半年末,中国太平洋保险总资产规模超过人民币5,372亿元,净资产达到人民币798亿元,投资资产规模达到4,905.13亿元,偿付能力充足,各项指标均位居中国保险市场前列。

截止2010年末,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拥有产险、寿险、资产管理和养老保险等专业子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和多元化服务平台,拥有5,700多个分支机构,7.4万余名员工和30多万名产寿险营销员,为全国5,600万个人客户和330万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服务。中国太平洋保险全国客户服务电话95500涵盖了保险咨询、查询、理赔报案、服务预约、急难救助以及投诉受理等各项服务。

中国太平洋保险坚持"推动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的经营理念,努力实现产险业务和寿险业务协调发展、保险业务和资产管理协调发展。寿险业务着力于聚焦营销聚焦期缴,持续提升一年新业务价值;产险业务将保持综合成本率行业领先,市场份额稳中有升;资产管理业务将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努力实现投资收益持续超越负债成本。

公司治理

中国太平洋保险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监管部门颁布的各项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本公司通过不断优化集团化管理的架构,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形成了较为完善、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公司治理体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按照《公司章程》赋予的职责,依法独立运作,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

中国太平洋保险现任董事会由15名董事组成,其中执行董事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名,股东董事8名,具有年轻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特点。董事会下设战略与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薪酬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为董事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现任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其中股东代表监事3名,职工代表监事2名。

中国太平洋保险拥有具备丰富的国内和国际保险及相关行业经验的高级管理团队,为公司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实现更优异的经营业绩奠定了基础。

企业文化

中国太平洋保险以"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为使命,以"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以"推动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为经营理念,不断为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在积极追求可持续价值增长的同时,自觉履行作为一个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致力于各类公益活动,履行企业公民的职责。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关爱孤残、捐资助学、扶贫赈灾等公益活动:已建立60余所希望小学,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在特大洪涝灾害、非典、南方雪灾、5•12抗震救灾、云南地区干旱、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期间踊跃捐款捐物,总额超过1亿元。

企业愿景

面向未来,中国太平洋保险推动实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努力建设"专注保险主业,价值持续增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

企业荣誉

2011

荣登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467位(主要根据年度营业收入排名);

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0强,排名289位(主要根据市值排名);

美国《福布斯》全球前500强企业,排名289位(按销售额、利润、资产和市值综合评定)。

2010

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颁发的"2010年度董事会奖",成为当年度获得该奖项的10所上市公司之一。

荣获香港上市公司商会与香港浸会大学评选的"2010年度香港公司管治卓越奖"。

荣登"2010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荣获"杰出企业奖"。

连续第四次在《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商业评论》组织的最佳企业公民评选中,获评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奖。

乐行天下"品牌活动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与Interbrand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最佳品牌建设案例"评选中被评为"中国最佳品牌建设案例"。

福布斯(中文版)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第10名;连续第6次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品牌价值500强。

太平洋寿险荣获由《亚洲保险评论》评选的"2010年度亚洲最佳寿险公司"奖,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获此奖项的寿险公司。

在《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的"亚洲保险业竞争力排名研究报告"中,太平洋寿险列亚洲寿险业综合竞争力第5名,国内综合竞争力第3名。

在《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的"亚洲保险业竞争力排名"中,太平洋产险位列亚洲非寿险业综合竞争力第3名,国内综合竞争力第2名,并被评为"2010年最佳稳健经营非寿险公司"。

太平洋产险连续第9次在中国最高服务质量监督机构——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对保险行业服务质量明察暗访中保持了第一的成绩;并被确认为"金融行业领先企业"。

2009-2010

连续两次获中国证券报评选的"上市公司金牛奖综合百强"。

2009

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颁发的"2009年度信息披露奖",成为当年度获得该奖项的10所上市公司之一。

2008

获得中国上市公司最佳治理奖、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奖,并获得财经风云榜最佳投资者关系上市公司奖。

在由金融时报社举办的"首届中国金融业呼叫中心行业评选"活动中,中国太平洋保险"客户服务中心95500"被评为金融业最佳客户服务中心。

2007-2008

中国太平洋保险两次获得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人民网)颁发的人民社会责任奖

包含专家: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银保机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望提升的词条  第1张

关于专家: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银保机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望提升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2304.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