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欧美的挤兑风暴呈现出瞬间崩溃的危机形式,挤兑风潮是第几集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欧美的挤兑风暴呈现出瞬间崩溃的危机形式,以及挤兑风潮是第几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银行出现的挤兑现象指的是?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欧美的挤兑风暴呈现出瞬间崩溃的危机形式,以及挤兑风潮是第几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银行出现的挤兑现象指的是?

挤提也称为挤兑,提指的是提款,兑则是兑现,指的是银行或金融机构被大批的存款客户要求提领回自有的储金,通常发生在银行的营运上有重大负面传闻之时,银行遭遇集中且密集的提领,很可能支应不及而宣告营运困难,倘若未得到其他援助或让挤兑情事减缓,则该银行极有可能因此宣告倒闭以及信用破产。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银行和银行券发行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现金的一种经济现象 。这种现象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信用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引起挤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银行券持有人或存款人对发行银行的信用产生动摇,纷纷撤回存款;二是由于银行券贬值,银行券持有人不得不赶快把银行券抛出,以防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挤兑往往是伴随着普遍提取存款的现象发生的,并进一步形成金融风潮。在出现挤兑时,市场银根异常紧缩,借贷资本短缺,利息率不断上涨,迫使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倒闭或停业,从而更进一步加剧了货币信用危机,引起金融界的混乱。

2007年9月13日,英国北岩银行声称基于融资问题,接受英伦银行一项紧急资助。一般人认为是次事件是因为美国次按风暴引起。

2011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中国不该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2011年2月7日,美国仍然在08年次贷危机的阴影下,经济的萧条仍然让其饱受高失业率的困扰。为了平稳度过次贷危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纽约出席了投资论坛。

论坛到访的来宾都是全世界商界的领军人物,其中包括诸多中国民营企业家。

对于此次中国商人美国行,克林顿在当天发表了长篇演说,他向中国170多名商界人士承诺, 中国不该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的替罪羊,中美贸易的共同努力会让世界走出金融难关。

在世界商业 历史 上,美国如此“卑微”的时刻并不多见,曾经在经济上全球制霸的美国如今也让前总统出席,恳求中国商人在美国投资,也属于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了。

那么, 08年的次贷危机究竟怎样导致美国如此“低声下气”?中国面对世界级别的金融危机又是如何顺利过关的?

如果将世界 历史 上所有金融危机都捋一遍,不难发现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资金链的大幅断裂。

经济并不是一个静态名词,而是一个动词,经济全球化后,所有人的储蓄、资金都称为世界经济流动的一部分,一个人赚钱他就会花钱,有人花钱又会有另一个人赚钱,这样资源就会在货币的加持下不断流通,资源就会得到分配。

然而几乎从人类走向文明开始,经济流动就多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信贷。每个人都有机会从某个地方获取未来的金钱,再从未来的时间中将未来的钱慢慢偿还。

这种预支未来金钱的方式虽然可以加速资源的流通,但是当借贷的人越多,多人违约的风险也会越大,当出现大面积的集体违约时,负责资金枢纽的银行就会没有资金偿还储户,从而波及全球各方面的经济。

简单来说,08年的金融危机也称次贷危机, 就是由许多次级贷款大量违约导致的泡沫消失。

相较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的两次金融危机,08年的次贷危机具有借方贷方通吃的特点。 不仅借钱的人变得一无所获,贷方也变得血本无归。

事情的起因要回到美国“最聪明”的街道——华尔街,世界的金融中心挤在这几幢大楼里。这里的金融精英每天把握着全球的金融命脉,建立起庞大的金融帝国。

作为金融业的基础,华尔街拥有许多银行,银行提供贷款供大众消费。从2004年开始,华尔街的银行开始打起了房地产的注意,发现每笔房地产贷款资金规模大,利息高,而且资金回流快,还是人们的刚需。如果把钱都贷给买房的人,那简直就是一门最好的生意。

于是从2004年开始,美国各银行的房贷业务飞速增长,房地产商看见银行的方向,也发现了商机,开始大面积开设新房源。开了一块盘就瞬间一扫而空。

为了让更多美国人能够贷款买房子,美国银行对用户贷款的审批资格开始逐渐降低,最后几乎到了零门槛,不限制贷款金额,不调查贷款者的偿还能力,不限制贷款者的贷款次数。

一时间上到九十九,下到高中刚毕业的美国人都开始购买地产,不论贫穷还是富裕,手里都会至少有两至三套房,而且几乎是零首付,没有任何门槛。

据了解, 到2007年,美国人均持有住房率达到 历史 新高,就连夜总会的舞女郎也有三套房产。 如此疯狂的借贷拉业务几乎让人们觉得美国已经疯了,办理贷款不严格审查,有一天违约怎么办?

在这个问题上,华尔街早已经帮银行想好了解决的对策。银行联合雷曼兄弟、高通等金融机构,将这些风险较高的次级贷款打造成理财产品,并将理财产品倒卖给投资者,银行获得利息的一部分用作投资者的收益。

然而投资者也不是傻子,如此高的违约风险,金融机构怎样让投资者相信这些理财产品可以稳赚不赔呢?雷曼兄弟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那就是将违约风险高的贷款与违约风险低的贷款揉搓到一个理财产品里,投资者很难从理财产品中,发现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次级贷款。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掌控媒体喉舌,鼓吹美国房地产市场一片大好,大家都相信美国的房价不会跌,就算是贷款人违约了,银行也可以通过回收房产再拍卖获得利润,怎么看这笔理财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在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努力下,美国银行的现金流转得非常快,上午放出去一批贷款,下午金融机构就能将理财产品获得的投资交给银行,银行再拿投资人的钱继续房贷,如此周而复始,没有休止。

这所有的资本狂欢千言万语总结出一句结论,那就是:

只要人们相信美国地产不会暴跌,这条链就不会断。

然而一切的美梦,在2008年彻底打碎了。

电影荧幕上曾播出许多世界末日场景,然而美国人万万没想到,美国的末日出现在华尔街里。

从2007年三月开始,大批次级贷款开始出现违约。起初美国各大银行并不重视,因为他们觉得即使真的违约也会拍卖出去。然而当银行收回第一批房产的时候,才发现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由于美国房地产的大规模销售,很多人买房不是用来住的,而只是把房子当作理财产品。因此银行在收回房产后,拍卖进度开始驻足不前。

也许是美国金融机构的业务能力做得实在是太好了,这让全美国的投资者都开始购买次级贷款投资理财产品。而同时持有贷款购买来的房地产,用理财产品的收益偿还自己的房贷。

这种滑稽的经济结构在美国中产与低收入人群中开了花。

有银行业务员意识到畸形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他曾今亲自驱车前往加州郊外的一处居民区,发现那里虽然有成片的房子,但没人入住,两年前竣工的房屋如今已经成了野生动物园,除了杂草横生外,猴子、鳄鱼、麋鹿到处都是。

这种房子如果收回来,根本就不能拍卖到原有价钱,投资者必然会从理财产品中亏损。

有意思的是,面对这样处处危机的场面,美国联邦政府却没有意识到。

或者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次级贷款不受联邦政府监管,因为次级贷款的数量一直是美国总体信贷的少数。然而,这次次贷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贷款的数量总额,这颗看不见的雪球已经越滚越大,随时都有可能崩盘。

终于在2007年下半旬,次级贷款开始集中违约,还债数额开始减少,延期还款的人数越来越多,银行回收的不动产也开始大批量增多。而银行回收的多数房产也大部分都卖不出去。

更让金融机构雪上加霜的是,没有钱偿还贷款的美国人开始售卖自己的理财产品,以度过危机,结果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霎时间出现大面积兑现的情况,这让雷曼兄弟等多家金融机构一时间拿不出足够的钱给投资者兑换。

美国联邦政府这才意识到,华尔街金融机构销售等理财产品,在评级公司那里评价的A级是假的,真正的风险评估是不建议投资的C级。

当美国政府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为时已晚。

霎时间美股暴跌,雷曼兄弟破产,金融上市企业纷纷大幅裁员。

一次上层建筑引发的经济萧条导致全美大面积失业,百姓没有了工作,就没钱还贷,不还贷银行就出现资金链断裂,美国人的储蓄也只成了空头支票,各地银行出现大面积挤兑现象,金融系统瞬间崩溃。

这次的次贷危机影响程度不亚于美国上世纪的大萧条,无数刚步入中产的每个家庭开始流离失所,曾经拥有数套房产顿时间成为泡影。

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快波及到全球经济,美国联邦政府此时也不能坐视不管,他们现在只会想一个问题,那就是: 这场自导自演的闹剧最后由谁来买单?

在次贷危机爆发三年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能够亲自出面,请求中国商人在美国投资,这件事情现在看来已经并不奇怪了。

因为如果按常理来看,次贷危机最后赔钱的人都是购买次级贷款理财产品的投资人。然而投资人也是美国人,让美国人自己赔钱几乎等同于饮鸩止渴,并不会解决本质问题。

转眼三年过去了,美国的一系列操作足以证明,靠时间与看不见的手自己调节市场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 面对克林顿在纽约的激情演说,中国商人们纷纷不以为然。

直到演说的最后,克林顿开始大声承诺: “中国不会成为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事实上,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单单是美国,华尔街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其金钱的来源来自世界各地。号称欧洲金融中心的伦敦与中国上海、香港都受到了不小的波及。

坐在台下的中国商人面面相觑,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虽然前任总统克林顿亲自出马吸引海外投资,但中国商人们也有自己的顾虑。

一方面,这次债务违约所带来的波及十分严重,大家都不确定金融危机后美国是否还能引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对次贷危机虽然出台了一系列补救措施,然而都是传统的“老三样”,加息升准吸引外商投资。

乱世之下现金为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如果盲目相信克林顿总统的一面之词,谁知美国市场是不是一个无底洞呢?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如果单从数据上来看确实无人匹敌,然而一旦从事实角度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美国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一个本质逻辑,那就是强盗逻辑。

美国作为一个以殖民地为起源的多民族国家,联邦政府的初始资金积累就是通过掠夺得来的,海洋经济带来的零成本掠夺以及黑奴的免费劳动力,让财富资本迅速膨胀。同时,美国利用原理亚欧大陆的地理优势,使得本土没有遭遇两次世界大战。

外加二战后世界统一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世界货币与美元挂钩,让美元能够在世界呼风唤雨,没有任何阻碍。

然而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美国对本国的经济维护可以说一直是不及格的表现。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得全美一蹶不振,后靠一战、二战两次世界大战才能度过难关,在经历六七十年代短暂的黄金时代后,1986年的股灾又一次重挫美国市场,政府没有一点保护与预防措施,甚至与金融圈狼狈为奸。 他们似乎并没有太在意风险,因为只要本国出现金融危机,就会有一个或多个国家来为美国买单。

马克思的《资本论》已经非常详细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那就是会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的解决方案是靠外国输血。

然而, 这次08年的次贷危机,能够纵容美国犯错、给美国买单的国家却越来越少了。

美国将次贷危机的替罪羊瞄准了中国,虽然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牵连,但是中国依然保持了相对独立的经济政策。尽管经济增速可能会慢于美国,但是增长的水分很少,一步一个脚印,即使美国出现金融危机,中国也不会跟着崩盘。

相对独立的经济政策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次贷危机影响最低的国家之一,也证明了唯有独立的经济政策才会免于受制于他国。 对于美国而言,让中国全额买单的计划早就泡汤了。

所以,即使克林顿再怎么鼓励中国在美国投资,我们也不会因为看不见的利益报酬,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未来美国依然会暴露更多的经济问题,损失金钱财富还是小事。最严重的是,美国已经失去了世界的信誉,他们的未来,实在是令人堪忧。

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编辑本段]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编辑本段]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在对待这次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上,朱镕基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态度坚定地表示,“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不增加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危机和困难。”,“我们是亚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济,决不乘人之危。”朱镕基所代表的中国政府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许。海内外媒体都普遍认为朱镕基是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选。(以上内容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1998年第10期《谈朱镕基讲话的语言特色》)

[编辑本段]美国金融危机演共经历三个阶段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编辑本段]如何解决金融危机

中国如果光是从石油进口来搞人民币升值,不如直接动用外币储蓄补贴石油。

中国要进行结构治理,首先要先清理信贷系统,特别是对已经贷出的巨量资金进行跟踪处理。如果这方面有缺口,必须多印票子,通过物价上涨(人民币对内贬值)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这是中国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这部分没有问题,立即停止人民币升值,将储备的美元尽快花出去,或者投资到美国去,卖地产,而不是去救美国的金融机构。这样美国就不会给人民币施压了,也拯救了美国的经济。将来中国人无论是赚是赔,对现在都有好处。

要刻意保护好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是中国改革成果的体现,特别是房地产,世界各国都把房地产作为本国经济的大堤(最后防线),一旦危及房地产,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挽救。中国的房地产偏热是正常的,政府打压只会给外资热钱制造介入机会,让中国人今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要特别保护好房地产商,不要猪肉涨了,就把母猪也杀掉卖肉。房价涨了,不是地产商的错。

股市不能靠外资来救,外资不会无缘无故地来中国,中国也没有能力进行强权博弈,将外资强留在中国,这样在流动过剩的情况下,不能再让人民币升值,任凭外资继续大量流入。

中国也不能用贬值驱赶外资,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和外资密不可分,驱赶了就会使经济崩溃。

中国不必实行紧缩政策,如果这样的话,是等于让中国自己的钱退出经济主战场,让外资和游资主宰中国经济,到头来使中国自己的资金无用武之地。

中国要好好管管金融机构圈钱的行为,中国不应该吹金融泡沫,资金不能在金融机构流来流去,要指导民众,向产业方向投资,美国人很高明,人家搞高科技泡沫,互联网泡沫,没听说搞金融泡沫,中国高金融泡沫,物价能不上涨吗?钱都在高端转来转去,没有更多在流转在产业之中,经济还能不出问题。

国家要把股权分置改革放缓,股权分置主要是国有股分置,通过解禁来和市场争利(资金)不是好作法,国家可以将分置期由3年改为30年。大大减缓解禁速度,对股市可以起到拯救作用。

国家要对再融资进行严格控管,对上市企业,要实行效益监管,股价监管,如果由于再融资造成股价下滑,必须由再融资的钱向股东赔付,这样就不会产生恶意圈钱的行为。

至于印花税真不是个问题,降和不降不是问题的关键。国家去年收了2000多亿印花税,就算不降今年也收不上2000亿了,降了也没多少,与解禁比,与再融资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政府应有的放矢治理结构问题,不好给中国经济乱念紧箍咒。

[编辑本段]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 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金融危机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 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 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属。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林。

[编辑本段]严重情况

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编辑本段]金融危机十项注意

1:不要辞职,不要换工作,不要转行,不要创业;

2:多备份几个自己可以去的公司职位;

3:不主动要求老板涨工资,裁员往往从工资高的裁起;

4:多帮朋友留意工作机会、多介绍,轮到自己找工作时,才会有朋友帮你;

5:存钱、买国债,或者双币存款,别买股票;

6:每月给父母寄钱,经济不好,越穷的人越不好过;

7:别买车;

8:危机的后期最难过,现在还没开始,别觉得自己很强;

9:别离婚,别生孩子;

10:就算还没感觉危机,也应该日子紧着过,用以前70%的钱过现在的日子。

欧美的挤兑风暴呈现出瞬间崩溃的危机形式,挤兑风潮是第几集  第1张

什么是金融危机?它是怎么引发的?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编辑本段]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编辑本段]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在对待这次震撼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上,朱镕基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态度坚定地表示,“人民币坚决不贬值,不增加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的危机和困难。”,“我们是亚洲的一分子,同舟共济,决不乘人之危。”朱镕基所代表的中国政府的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许。海内外媒体都普遍认为朱镕基是带领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最佳人选。(以上内容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1998年第10期《谈朱镕基讲话的语言特色》)

[编辑本段]金融危机大事记

2008年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3.0%降至2.25%。

2008年3月16日,美联储决定将贴现率由3.5%下调至3.25%。

2008年1月3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基本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5%。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从3.5%降到3.0%。

2008年1月29日,美联储通过贷款拍卖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300亿美元。

2008年1月24日,摩根士丹利称将在一周内裁员约1000人;美国银行和美联银行公布,2007年四季度盈利降幅分别高达95%和98%。

2008年1月22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低0.75个百分点,至3.5%。

2007年10月5日,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盘中均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后者还创下历史最高收盘点位。

2007年9月21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30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19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挹注97.5亿美元临时储备,将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降到4.75%。

2007年9月14日,美国房贷款利率降到四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2007年9月12日,花旗集团提供214美元支应金融公司GMAC;欧洲央行再次向银行系统注资750亿欧元。

2007年9月6日,欧洲央行决定欧元区基准利率维持4%不变;英国央行宣布维持5.75%的基准利率不变。

2007年9月6日,英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近日大幅上涨,并达到近9年来的最高水平。

2007年9月5日,美联储通过隔夜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85亿美元临时储备。

2007年9月4日,美联储通过二日回购协议向银行体系注入了5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美国8月份制造业活动指数下滑至近五个月来最低水平。

2007年8月31日,巴克莱银行第二次借入英国央行大约16亿英镑的紧急储备金;美国主要次级抵押贷款公司Ameriquest不再接受新的抵押贷款申请。

2007年8月31日,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RBS)削减了其负责美国市场的投资银行部门员工数量。

2007年8月30日,美联储又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00美元;英格兰银行以6.75%的惩罚性利率放出16亿英镑贷款。

2007年8月29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52.5亿美元;美联储备主席伯南克致信美国国会,建议国会设法帮助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借款人。

2007年8月29日,贝尔斯登、花旗和雷曼兄弟股价均重挫;二季度美国房价指数出现20年来的最大跌幅。

2007年8月28日,美国消费者信用卡违约率同比大幅增加了三成;投资者抛售东南亚银行股票,花旗集团调降海峡时报指数年底目标。

2007年8月28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95亿美元;美国最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的获利预估遭到雷曼兄弟调降;高盛下调对贝尔斯登、雷曼兄弟以及摩根士丹利的三季度获利预估。

2007年8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称,持有10.6亿美元美国次级房贷支持证券,并已提取1.39亿元人民币的房贷支持证券投资的损失拨备。

2007年8月24日,日本央行从金融市场回收资金3000亿日元;美联储向金融系统注资172.5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欧洲央行再次向金融系统注资400亿欧元;雷曼兄弟关闭抵押贷款子公司;美国四大银行从美联储贴现窗口借入资金20亿美元。

2007年8月23日,亚太地区多数主要股市上涨;工行、中行陆续发布半年报,前者持有次级信贷相关债券12.29亿美元,后者持有该类资产逾90亿美元。

2007年8月22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20亿美元。

2007年8月21日,日央行宣布再向银行注8000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美国全国金融公司证实,已裁减500名抵押贷款业务部门的员工。

2007年8月20日,日央行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5亿美元,日本股市大涨。

2007年8月18日,美联储下调贴现率,纽约股市大幅反弹;德国股市亦因美联储下调贴现率大幅冲高。

2007年8月17日,欧美股市跌幅收窄,日本以及新兴市场股市持续下跌。香港恒生指数一度失守20000点,国企指数跌幅一度超过10%,美联储将再贴现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至5.75%。

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再次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170亿美元;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面临破产;全球股市再次暴跌。

2007年8月16日,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入70亿美元;全球股市暴跌。日本及新兴市场股市跌幅远远超过欧美市场。

2007年8月15日,欧洲央行与美联储考虑做货币互换安排;欧洲央行向欧元区银行系统注资已超2100亿欧元;美银行开始拒绝以次级信贷为抵押品发放贷款。

2007年8月14日,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2007年8月11日,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体系注资380亿美元。

2007年8月9日到10日,欧、美、加、澳、日等国央行先后在全球经济体中注入了3023亿美元。

2007年8月,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卷入“美国次贷风暴”。

2007年8月,美国最大的按揭公司Countrywide表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风暴开始影响高质量的按揭贷款。

2007年7月,标普和穆迪对超过170亿美元高风险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发布警告。

2007年7月,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旗下基金在次级抵押信贷市场受损。

2007年7月,American HomeMortgage Investment关门大吉。

2007年6月,Bear Stearns旗下的两个对冲基金因为投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损失惨重。

2007年4月,次级抵押信贷市场风险乍现——以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

[编辑本段]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新特点:

外部因素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国际传染并非近年方才出现的现象。1873年,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1890年,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 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但英国对南非、澳大利亚、美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的贷款因此事而锐减,致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1893年;1928年春,纽约股市开始繁荣,汲干了本可投向德国、拉丁美洲的信贷源泉,导致上述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萧条。中止发放海外信贷很可能加速海外经济衰退,后者又会反过来对导致这一切的国家发生影响。20世纪 90年代,伴随着国际游资的膨胀,国际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根据巴里·艾森格林和迈克尔·博多在2001年完成的一项研究,现在随机挑出的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都比1973年大1倍,国际货币、金融危机的传染性也大大增强,往往爆发不久就如同传染病一样迅速从最早爆发危机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舆论界留下了许多描绘这一现象的词汇:1994年墨西哥危机的“龙舌兰酒效应”、“亚洲流感”、 “俄罗斯病毒”等等不一而足,而对货币、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也迅速兴起。由于多种危机传染机制需要在资本项目和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才能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依靠资本项目的适度管制和金融服务市场低开放度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尽管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危机传染的风险已经大大上升,震撼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出现了新特点。

广义的货币、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渠道可以划分为非偶发性传染渠道、偶发性传染渠道两大类,前者指在危机爆发前的稳定期和危机期都同样存在的传染渠道;后者指仅出现于危机爆发后的传染渠道。由于第一类传染渠道源于国家或地区间实际的经济金融联系,危机的传染来自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变动,因此又称为“真实联系渠道”,或“基于基本面的传染”,主要包括贸易联系与竞争性贬值、政策调整、随机总需求流动性冲击等途径。偶发性传染与经济基本面无关,仅仅是投资者或金融市场其他参与者行为(特别是非理姓行为)的结果,因而又有“真正的传染”、“纯粹的传染”之称,主要包括内生流动性冲击、多重均衡和唤醒效应、政治影响传染等途径。但这些传染机制往往是建立在贸易联系和“中心”国家对“边缘” 国家投资的基础之上,是因为来自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纷纷弃新兴市场资产而追逐母国优质资产所致。而就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而言,贸易联系与外国对华投资机制的作用可能并不十分关键,反而是中国对外投资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危机传染途径,而且这样的危机传染途径的重要性还会日趋提升。

[编辑本段]为何出现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极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

[编辑本段]如何解决金融危机

中国如果光是从石油进口来搞人民币升值,不如直接动用外币储蓄补贴石油。

中国要进行结构治理,首先要先清理信贷系统,特别是对已经贷出的巨量资金进行跟踪处理。如果这方面有缺口,必须多印票子,通过物价上涨(人民币对内贬值)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这是中国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这部分没有问题,立即停止人民币升值,将储备的美元尽快花出去,或者投资到美国去,卖地产,而不是去救美国的金融机构。这样美国就不会给人民币施压了,也拯救了美国的经济。将来中国人无论是赚是赔,对现在都有好处。

要刻意保护好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是中国改革成果的体现,特别是房地产,世界各国都把房地产作为本国经济的大堤(最后防线),一旦危及房地产,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挽救。中国的房地产偏热是正常的,政府打压只会给外资热钱制造介入机会,让中国人今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要特别保护好房地产商,不要猪肉涨了,就把母猪也杀掉卖肉。房价涨了,不是地产商的错。

股市不能靠外资来救,外资不会无缘无故地来中国,中国也没有能力进行强权博弈,将外资强留在中国,这样在流动过剩的情况下,不能再让人民币升值,任凭外资继续大量流入。

中国也不能用贬值驱赶外资,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和外资密不可分,驱赶了就会使经济崩溃。

中国不必实行紧缩政策,如果这样的话,是等于让中国自己的钱退出经济主战场,让外资和游资主宰中国经济,到头来使中国自己的资金无用武之地。

中国要好好管管金融机构圈钱的行为,中国不应该吹金融泡沫,资金不能在金融机构流来流去,要指导民众,向产业方向投资,美国人很高明,人家搞高科技泡沫,互联网泡沫,没听说搞金融泡沫,中国高金融泡沫,物价能不上涨吗?钱都在高端转来转去,没有更多在流转在产业之中,经济还能不出问题。

国家要把股权分置改革放缓,股权分置主要是国有股分置,通过解禁来和市场争利(资金)不是好作法,国家可以将分置期由3年改为30年。大大减缓解禁速度,对股市可以起到拯救作用。

国家要对再融资进行严格控管,对上市企业,要实行效益监管,股价监管,如果由于再融资造成股价下滑,必须由再融资的钱向股东赔付,这样就不会产生恶意圈钱的行为。

至于印花税真不是个问题,降和不降不是问题的关键。国家去年收了2000多亿印花税,就算不降今年也收不上2000亿了,降了也没多少,与解禁比,与再融资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政府应有的放矢治理结构问题,不好给中国经济乱念紧箍咒。

[编辑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机

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内。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楚游,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楚游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什么是金融风暴

金融风暴,又称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风暴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而且会逐渐波及到周围的城市及国家.

扩展资料:

2007年金融风暴爆发迄今届满五周年,这段期间表现最佳的资产为贵金属、石油、高可信度国家的债券及玉米。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2007年8月冻结三档货币市场基金,暂停投资人赎回,触发信用危机,之后五年投资人把资金抽离风险资产,投入「实体」资产和较安全的债券。

根据德意志银行,黄金过去五年的投资报酬率高达143%, 白银为121%,成为主要受惠资产,而英、德、美国公债报酬率也分别达54%、40%和38%。伦敦布仑特原油同期大涨58%,纽约西德州原油也涨29%。但投资玉米的回报则高达144%,超过黄金。

最近,投资人提高了玉米期货的投资部位,使玉米过去五年来大涨144%,部分原因是美国近来陷入干旱。 美国农业部10日预估,今年美国玉米产量将比去年锐减13%至107亿7900万英斗(2亿7380万公吨),为六年来最少,刺激玉米12月期货10日盘中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涨3.1%至每英斗8.49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投资级和投机级公司债也是赢家。2008年到2009年间企业违约事件虽暴增,但遭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重创的非金融企业却出乎意料的少,使投资人投入公司债市场。德意志银行指出,美国投资级非金融公司债过去五年的报酬率近55%,欧、美投机级公司债同期报酬率约40%。

相较下,股市过去五年表现较差。英国富时100指数的报酬率逾15%;美国标普500指数报酬率约8%,道琼欧盟600 指数的投资人更损失近1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风暴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

爆发原因如下:

1、具体原因

(1)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欧美的挤兑风暴呈现出瞬间崩溃的危机形式,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

(2)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欧美的挤兑风暴呈现出瞬间崩溃的危机形式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

(4)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2、根本原因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4、政策原因

各国国内政策失误,即经济危机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产物。

扩展资料: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

1、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危机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37.2%,其中美国下降40.6%,法国下降28.4%,英国下降16%,日本下降8.4%。主要国家的生产退回到20世纪初或19世纪末的水平。

2、企业大批破产,工人大量失业,经济损失严重

危机时期,倒闭的企业数,美国达14万家(另外还有近1万家银行),德国为6万家,英国为3.2万家。资本主义世界的全失业工人超过3000万,加上半失业者,则达4000~4500万。

1932年,按完全失业工人计算的失业率,德国为43.8%,美国为32%,英国为22%。由于股价暴跌和生产停工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达2600亿美元,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

3、世界商品市场急剧萎缩,关税战、贸易战加剧

美国于1930年将应税进口商品平均税率提高到53.2%;英国从1932年起实行帝国特惠制;德国限制进口量;法国实行进口配额制。结果,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世界贸易额缩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

4、世界货币秩序遭到破坏,金本位制崩溃

1931年7月,德国实行外汇管制;同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美国于1933年限制黄金出口和私人拥有黄金,实行美元贬值;法国于1933年筹组金集团,失败后于1936年也放弃了金本位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界经济大危机

欧美的挤兑风暴呈现出瞬间崩溃的危机形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挤兑风潮是第几集、欧美的挤兑风暴呈现出瞬间崩溃的危机形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2314.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