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科技创新板轨道交通企业2022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助力国家先进制造业稳步前进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科技创新板轨道交通企业2022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助力国家先进制造业稳步前进,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科技创新板轨道交通企业2022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助力国家先进制造业稳步前进,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

广州2022年GDP预增5.5%科技创新板轨道交通企业2022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助力国家先进制造业稳步前进,冲刺三万亿

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2021年广州GDP达2.82万亿元,同比增长8.1%。广州正在重回高增长轨道,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

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1

1月25日上午,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广州市代市长郭永航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2.82万亿元,同比增长8.1%,5年年均增长6.1%,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保持领先优势。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广州稳坐全国第四城,取得这份亮眼“成绩单”实属不易。具体到各细分领域,2021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超8500亿元,增长11.7%,年均增长10%。民营经济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进出口总额均超万亿元,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5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其高质量发展中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不断凸显。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已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6个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广州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等等。

在受访专家看来,5.5%左右的增速目标相对适中且留有余力,综合考虑了宏观经济大局以及广州市发展实际,体现了广州稳中求进、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的发展思路。 广州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目标,将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具体抓手,将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真正抓住了发展经济的“牛鼻子”。

冲刺3万亿“底气”

“8.1%的GDP增速,凸显了广州经济的韧性,也体现了广州推进‘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成效。”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称,广州2.82万亿元GDP背后,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5.1%。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65.7%,且广州已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广州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不仅贡献了大部分GDP,还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例如,2021年,广州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继续保持良好增势,全年产量同比增长87.9%,产值同比增长63.4%;集成电路、显示器、光电子器件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8.6%、45.5%、40.2%和24.4%。

除了先进制造业,广州服务业在疫情期间也实现了逆势增长。

2021年1-11月,广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0%。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相关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14.0%。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6.4%、24.1%和20.1%。高端专业服务业发展韧劲凸显,全市规模以上高端专业服务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4%,两年平均增长13.2%。

罗志恒认为,得益于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有效助推了广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才为广州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受访专家看来,广州接下来冲刺3万亿元大关的底气十足。

“如果既定目标实现6%以上增长,就能够冲刺三万亿元。”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但突破三万亿仍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具体包括坚持常态化防控疫情,全力保障制造业增长,加大科技创新驱动,稳定进出口贸易,保障居民充分就业,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等等。

保障制造业增长以及科技创新最为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广州市级财政共计安排312.9亿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17.4%。

312.9亿元专项投资中,科创和产业是发力点。其中,广州将安排82.5亿元支持科技创新扎实落地,安排47.2亿元支持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安排重点产业园区补助资金183.2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将举全市之力支持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强化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布局发展量子科技、纳米科技等前沿产业、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明确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5%左右。

在罗志恒看来,这一目标相对适中且留有余力,既综合考虑了宏观经济大局以及广州市发展实际,又衔接了广州2021年经济增长情况与“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增长目标,体现了广州稳中求进、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的发展思路,可对提升综合城市功能、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支撑。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也不容易,广州仍需补齐短板。

广州市代市长郭永航在大会上表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足,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不多,新产业新业态等新的增长点不够凸显,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城市能级不相匹配。

对此,在2022年的广州发展“规划图”中,关键路径之一便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广州市代市长郭永航表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不断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

实际上,制造业恰是广州经济发展的韧性所在。2021年,广州经受住疫情的考验,克服缺芯缺电等困难,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2567亿元,同比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5086亿元,同比增长7.8%。

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重中之重。2021年,广州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现重大突破。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作,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列入国家专项规划。

未来五年,广州仍将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将构建“3+5+5”梯次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五大新兴优势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区块链、太赫兹、天然气水合物、纳米科技等五大未来产业。

如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持续赋能科技创新板轨道交通企业2022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助力国家先进制造业稳步前进?科技创新是关键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不仅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全力支持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广州基地等科研平台开展重大前沿问题研究,还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开放合作平台,同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力量。2021年,广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122.56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2.9%。

亮眼数据背后的支撑力来源何处?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商圈众多,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在此落地,拥有着引领消费风潮的'实力。以广州商业第一大区天河区为例,该区拥有3家销售额50亿元以上的综合类购物中心、11家总部型商贸企业、3012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0%的在穗国际品牌,在商贸载体、高端品牌、商旅文体融合等方面享誉全国。

除了传统商圈之外,近年来,跨境电商、直播电商、首店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抓手。

在全国10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城市中,广州的综合能级指数位列第一梯队的首位,多个单项指数均位列全国第一。据海关数据统计,广州跨境电商规模从2014年的14.6亿元增长到2020年1-11月的419亿元,增长27倍,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进口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未来广州还将通过保障广交会展馆四期建成开馆,加快空港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提振汽车、家电、建材等大宗消费,鼓励发展运动健身、医疗健康、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擦亮“羊城夜市”品牌等举措,带动多方面多领域的消费,同时促进国际、国内文化的传播交流。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市场主体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2021年,广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规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82项,商事制度等18项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政务服务平台“穗好办”上线便民服务事项超2000项,与省内所有地市、省外17个城市“跨域通办”事项近9000项。

良好便利的营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2021年,广州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比2016年增长1倍。本土世界500强企业新增3家、累计5家。开放型经济水平明显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2%。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30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240亿元,年均增长10%。

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广州即将启动营商环境5.0版本改革。在罗志恒看来,营商环境改革,聚焦点仍然在企业,他表示,要继续加快土地、资源、能源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交通物流海关等基础设施,吸收引进高层次人才,激发企业创业经营活力。

对此,2022年,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广州将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试点;推进“两个健康”示范城市、“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政企沟通平台,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等。

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2

最新全国经济TOP10城市尘埃落定。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 汉、南京,位列十强城市。

其中,京沪为4万亿+城市,深圳刚刚突破3万亿,广州、重庆、苏州为2万亿+城市,其他均为1.5万亿+城市。

那么,谁是名副其实的GDP第三城和第四城?

日前,广州市人代会透露,2021年广州GDP达2.82万亿元,同比增长8.1%。

根据此前发布的数据,2021年深圳GDP站上3万亿,重庆GDP为2.78万亿,苏州为2.27万亿。

以此来看,广州与深圳的GDP差距再度缩小,而对重庆的领先优势有所扩大。

广深差距大幅收缩。2021年,广深差距约为2000亿元,而前一年还高达2600多亿元,最高峰时期超过4000亿元。

与此同时,广州对重庆的领先优势扩大到300亿元以上,而前一年这个数字只有16.3亿。

当然,重庆作为省级直辖市,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000万,是否适合作为一个普通城市,与广州、苏州乃至郑州等地进行类比,值得讨论。

不管怎样,经过几年转型,广州正在重回高增长轨道,未来重新实现反超,未必没有可能。

广州经济强劲反弹,靠的是什么?

其一,三大支柱产业全线飘红,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飞速发展。

广州以电子、汽车、石化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过去一年,传统支柱产业全面飘红。

同时,广州高新产业保持飞速增长。

目前,广州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装备、时尚创意、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为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发展速度走在各大产业前列。

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7%,其中电子、医药、计算机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4.7%、23.1%和14.5%。

其中,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同比增长87.9%,集成电路、显示器、光电子器件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8.6%、45.5%、40.2%和24.4%。

其二,城市更新,为广州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动力。

作为老城市,广州不仅存在大量城中村,还有不少老旧小区,向存量要资源、向存量要空间就成了必然选择。

正如《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所分析的,城市更新,不仅能通过扩大投资创造更多GDP,还能借助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变低效土地为高效土地、腾挪更多产业用地资源等,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超8500亿元,增长11.7%。而2022年,广州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超9000亿元,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可见一斑。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1%,工业投资增长6.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9%。分产业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9%,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5.3%。

当然,在“防止大拆大建”的定调之下,城市更新的步伐或将慢下来。

但随着稳步推进作为主基调,其对经济增长的利好还会逐步释放

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3

1 月 25 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广州市代市长郭永航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2021 年地区生产总值 2.8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1%,5 年年均增长 6.1%。

这一数值目前仍旧领先近年来想要 " 弯道超车 " 的重庆,据了解,重庆 2021 年 GDP 为 27894.02 亿元,暂时落后广州 400 亿元左右。

这意味着,广州、重庆在 " 第四城 " 之争中仍保持领先优势。从目前公布和预测的情况看,全国 GDP 前五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

从增长势头来看,2021 年广州 GDP 各方面表现强劲,具体细分领域数据显示:

2021 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超 8500 亿元,增长 11.7%,年均增长 10%。

民营经济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进出口总额均超万亿元,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 5 万亿元。

全市形成 6 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6 个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 30%。

广州获批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广州碳排放交易中心碳配额现货交易量全国第一。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运营,实现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历史性突破。

来源于广州地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 3.13 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 8475 亿元,年均增长 5.2% 和 6.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7.9% 和 10%。

单位 GDP 能耗约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

科技创新板轨道交通企业2022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助力国家先进制造业稳步前进的简单介绍  第1张

求告知.广东天功模组推荐购买么

1、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发布2021年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截止时间

7月13日17时截止网报

项目要点

科技保险保费、科技企业上市(挂牌)补助

方向一、科技保险保费补贴

(1)申报主体须是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科技保险合作机构购买科技保险险种的科技型企业,且应在保险合同签订前符合本指南所支持的科技型企业条件。(2)单个保险单号对应的可补贴(补贴险种范围内的)保费不低于5000元(含)。

对科技型企业在科技保险合作机构购买科技保险基础险种以及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备案确认的科技保险险种,按保费支出的30%-6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年度补贴总额不超过30万元。科技保险补贴险种及补贴比例见附件。

方向二、科技企业上市(挂牌)补贴

(1)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股改的科技型企业,且应在股改前符合本指南所支持的科技型企业条件。(2) 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与券商签订推荐挂牌新三板协议的科技型企业,且应在签约前符合本指南所支持的科技型企业条件。(3)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挂牌(期间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挂牌后摘牌的,仍予以补贴)的科技型企业,且应在挂牌前符合本指南所支持的科技型企业条件。

(1)股改补贴。对完成股份制改造的科技型企业,补贴20万元(注册时为股份制公司的不予以补贴)。(2)新三板签约补贴。对与券商签订推荐挂牌新三板协议的科技型企业,按实际支付费用进行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3)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挂牌补贴。对科技型企业完成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挂牌的有限公司给予5万元补贴、股份公司给予10万元补贴。

港澳青年来穗创新创业补助

方向一:港澳初创企业补助

(1)申报单位为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且注册地址在纳入广州市登记范围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内。(2) 获得香港青年发展基金“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企业支援计划、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企业创新研发资助计划、澳门青年创业援助计划支持的青年初创企业出具唯一推荐函,说明申报单位为该企业或企业技术团队所出资成立的。(3)申报单位与受港澳特区政府资助的青年初创企业保持业务领域一致。(4)申报单位已在穗开始运作但不超过3年。

按照事后补助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每家给予市财政支持20万元人民币。

方向二:港澳成长企业补助

(1)申报单位为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2)申报单位在穗注册成立两年以上。(3)申报单位超过30%(含)的股份或出资额来自港澳人士或港澳企业。(4)企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明显。

择优遴选支持不超过30家港澳企业,按照事后补助方式每家给予市财政支持20万元人民币。

方向三:穗港合作研发项目补助

(1)申报单位为依法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设立、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且为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企业支援计划所资助的研发项目的在穗合作单位。(2)该研发项目于2016年6月1日或之后开始实施,已顺利完成,项目实施期间征得香港创新科技署批准在穗开展研发工作。

采取事后补助方式。对符合要求的立项项目,按照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企业支援计划所资助的在穗研发费用给予1:1配套资金支持,每个项目的资助上限为450万元人民币。

2、中山市关于开展2021年省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资金项目入库申报工作的通知

截止时间

6月30日18时截止网报

项目要点

以事后奖补方式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引进和落地建设专题

(1)在中山市内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管理规范,依法纳税,且近5年来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装备制造业企业。

(2)申报项目应为2014年及以后新引进、新建或扩建的符合《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展重点(即工作母机类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高端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及卫星应用、节能环保装备、光电装备、高端医疗装备)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或本地特色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及配套产业(即符合《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九大重点发展领域)。

(3)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且已完成固定投资额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

按照项目已形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10%的标准予以分期奖补。具体奖补比例视项目质量和资金安排分档确定。

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与使用专题

(1)在中山市内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管理规范,依法纳税,且近5年来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装备制造业企业。

(2)申报产品应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9版)或《广东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19版)的最末级目录相对应的产品。

(3)成套装备售价在100万元以上,单台装备售价在50万元以上,总成、核心部件售价在1万元以上。

(4)成套装备产品的关键设备及部件自主化率必须达到70%以上。

(5)同一申报单位申报多个项目的,所用专利应不存在重复使用的情况;同一申报单位申报系列项目的,每个项目产品应有重大技术创新;同一申报单位,同一末级目录不得重复申报。

(1)属于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实现销售后对研制企业进行奖励,原则上按单台(套)售价的30%给予奖励,核心部件原则上按“首批次”销售额的30%进行奖补,成套装备奖励最高不超过700万元/套,单台设备奖励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台,总成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台(件),核心部件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2)属于国家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的,实现销售后对研制企业进行奖励,原则上按单台(套)售价的30%给予奖励,核心部件原则上按“首批次”销售额的30%进行奖补,成套装备奖励最高不超过900万元/套,单台设备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台,总成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台(件),核心部件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3、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珠海市促进5G网络建设及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项目要点

二、支持垂直行业5G创新应用

推进5G在社会各行业领域的应用,重点在工业互联网、无人驾驶、医疗、教育、超高清视频、AR/VR、农业农村、安防、能源等领域中支持一批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5G新服务、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示范项目,给予每个项目不超过100万元奖励,每年支持的示范项目数原则上不超过15个。

三、支持5G产业发展和集聚区建设

加快实施园区5G网络基础设施覆盖工程,推进5G研发、生产和应用园区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企业聚集的5G产业集聚区。支持园区完善5G网络覆盖,并重点支持提供5G覆盖用地、用址、用电等配套条件的园区,对完成5G网络全覆盖的园区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在5G核心设备、芯片、器件、模组及终端等领域开展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对5G产业发展项目给予不超过200万元事前资助。

四、支持5G产业支撑平台建设

支持打造5G公共服务平台、实验室、应用试验环境等5G技术创新、产品孵化和产业化的支撑平台,对5G产业支撑平台给予不超过200万元奖励。

4、关于征求《珠海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技术改造及技术创新扶持用途)管理实施细则》意见的通知

项目要点

专题一: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设备奖励

(1)企业注册在珠海;(2)项目新购置设备200万元(不含税)以上;(3)项目按规定办理备案证并纳入技术改造投资统计;(4)项目已通过完工评价。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最高补贴至项目新设备购置额的20%,单个项目市级资金补助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对 2020 年完工的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20%予以补助,单个项目补贴额度不超过 1000 万元。

专题二:工业投资奖励

(1)企业注册在珠海;(2)企业购地实施工业投资项目;(3)项目在2020年2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完成厂房竣工验收、设备购置超过500万元(不含税)并投入生产;(4)项目按规定办理备案证并纳入2020年工业投资统计。

给予项目实际负责人最高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专题三:智能制造项目奖励

(1)企业注册在珠海;(2)项目获认定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珠海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3)项目通过验收。

对获认定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珠海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承担单位分别奖励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单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获市级财政资金奖励累计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同一项目获各级示范项目的,奖励金额就高不重复支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可同时申报技术改造设备奖补。

专题四:制造业创新中心奖励

企业通过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

按国家级奖励1000万元、省级奖励500万元,同一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国家、省认定获得市级资金奖励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

专题五: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奖励

企业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对承担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任务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企业,根据当年资金预算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设备投入总额,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最高金额为1000 万元。研发设备投资额在2000万元(含)—3000万元最高奖励200万元;在3000万元(含)—4000万元最高奖励300万元;在4000万元(含)—5000万元最高奖励400万元;在5000万元(含)—6000万元最高奖励500万元;在6000万元(含)—7000万元最高奖励600万元;在7000万元(含)—8000万元最高奖励700万元;在8000万元(含)—9000万元最高奖励800万元;在9000万元(含)—1亿元最高奖励900万元;1亿元(含)以上最高奖励1000万元。

5、东莞市关于组织申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保企业、 促复苏、稳增长政策资金企业贷款贴息项目的通知

截止时间

2021年1月15日截止申报,四批审核的截止时间分别为2020 年 6 月30日、7月 15 日、10月 15 日及 2021 年 1 月 15 日

项目要点

项目申报内容

对2020 年内新增投资或者订单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的市重点监测企业(企业注册为“企莞家”会员后自动显示是否重点监测企业),给予流动资金贷款总额1%的贷款贴息支持,贴息期限不超过一年,每家企业最高资助100万元。

申报时间及方式

(一)申报时间:自通知下发之日起至2021 年1 月15日。项目分四批审核,四批审核的截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6月30日、7月15日、10月15日及 2021年1月15日。各镇街(园区)指挥部请于截止日期前提交申报资料。2亿元限额内先借先贴,资金用完即止。

(二)申报方式:登陆“企莞家”网站() 进行网上申报,24 小时接受申报。以网上申请结合纸质资料提交方式受理,纸质材料须加盖封面章及骑缝章(具体申报指引详见附件 1)。非“企莞家”用户的企业,申报时须先按要求注册为用户。

其他说明

(一)网上申报上传的附件,应按照类别划分,有序整理,PDF、图表资料应使用扫描仪录入,确保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良好 的清晰度。申报资料经镇街(园区)指挥部初审后,将审核意见连同企业申报资料于四批审核截止日期前公文报市指挥部。

(二)企业可关注“企莞家”公众号,了解项目审核进度。网上审查环节、我局或我局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对项目提出修改补充意见的,申报企业须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修改补充并重新提交, 逾期按放弃申报资格处理。

(三)项目在申报、审批和后续管理过程中,市政府有最新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网上填报信息必须准确无误,企业开户名称、开户账号、开户行等必须与银行提供的开户许可证明完全一致。

6、东莞市关于组织申报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资金—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奖励项目的通知

截止时间

2021年1月10日截止申报,第一批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25日,第二批申报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第三批申报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10日

项目要点

申报对象

东莞市装备企业自主研发或国产化制造的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国家、省、市最新版首台(套)重大(点)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以下统称为《指导目录》),经认定为2019年度或2020年度东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以下简称“市首台(套)装备”)并在市场推广应用。

申报时间及方式

(一)企业在规定时间内登陆“企莞家”()东莞市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申报。未在“企莞家”注册的企业,申报时须先按要求登记注册。

(二)申报时间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至2021年1月10日,其中第一批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25日,经网上形式审查通过后,打印装订纸质材料5天内报送至相应镇街(园区)指挥部。第二批申报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第三批申报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10日。时间如有调整,另行通知。

经认定为2019年度或2020年度东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按照认定产品2019年度及2020年度销售额(设备台数不限)不超过15%的比例进行两年资助,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资助750万元(其中关键配套基础件最高资助450万元 )。

7、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发布2021年工业互联网发展扶持计划申报指南的通知

截止时间

6月24日17时截止网报

项目要点

基础申报条件

(一)申报主体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下同)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项目实施地在深圳市。

(二)申报单位未违反国家省市联合惩戒政策和制度规定,没有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

(三)申报单位在市工信主管部门无逾期未办理验收或验收未通过的项目。

(四)申报项目符合深圳市工业互联网重点发展领域和专项申报指南的要求,项目方案合理可行,申报单位具备实施申请项目所需的资金、人员、场地、设备等主要条件保障,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申报项目符合国家和本市能耗、环保、安全等要求。按有关规定须完成用地、环评、规划等备案或核准的,须取得有关批准文件。产品涉及安全、医疗、金融等国家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申报单位须取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颁发的产品生产或销售等许可。

(六)申报单位提交的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等经营指标数据,应确保与报送市统计部门的数据一致。

(七)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条件。

专项申报条件

(一)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建设申报专项条件

(1)申报单位为工业企业,项目实施地在深圳市,企业成立时间不低于2年(截止企业申报日期),项目实施期在最近2个自然年度内。

(2)申报项目信息化投入不低于300万元。信息化投入包括信息化设备、软件、系统集成、网络通信等。

(3)主要生产装备已实现数字化且具有网络通信功能,工厂内建有较为完备的通信网络;已部署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有生产过程数据采集系统,能实现数据可视化管理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数据分析利用。

事后资助方式,按不超过经审计核定的项目投入的30%给予资助,最高资助不超过300万元。资助范围:项目已投入的信息化设备、软件、系统集成、网络通信等。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申报专项条件

(1)平台基于云架构,为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应具备工业设备管理、数据资源管理、应用开发服务、工业应用服务、用户与开发者管理等基础能力。

(2)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申报前2年(自然年)平台在信息化设备、软件、网络、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投资总额应不低于5000万元;与平台签订合同的付费工业企业数量不少于200家,其中深圳工业企业数量不少于40家。

(3)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申报前2年(自然年)在信息化设备、软件、网络、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投资总额应不低于1000万元;与平台签订合同的付费工业企业数量不少于100家,其中深圳工业企业数量不少于20家。

事后资助方式,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按不超过平台建设投入总额的30%予以资助,最高资助不超过1000万元;对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按不超过平台建设投入总额的30%予以资助,最高资助不超过300万元。资助范围:平台最近2个自然年度内已投入的信息化设备、软件、系统集成、网络通信、测试认证等。

8、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发布2020年度深圳市质量品牌双提升扶持计划申请指南的通知

截止时间

6月24日17时截止网报

项目要点

基本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是在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下同)注册的企事业单位独立法人、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

(二)申报项目所属产业不属于国家、省、市产业导向目录中的禁止类和限制类,且申报项目不属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

(三)申报单位守法经营,具备实施申报项目所需的资金、人员、场地、设备等主要条件保障;

(四)申报单位提交的生产经营数据应与报送市统计部门的数据一致;

(五)同一项目或同一投入不得在市级政府资金中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事后方式。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上年度申报单位质量品牌提升项目实际投入总费用的30%给予资助,项目年度资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专项申报条件

(一)申报企业品牌提升项目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不少于1亿元;

(2)上年度质量品牌提升投入不少于100万元。

(3)至少拥有一个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品或服务类的自主注册商标或授权商标(授权和被授权公司均在深圳市依法注册,且授权公司对被授权公司控股大于50%);

(二)申报质量品牌公共服务项目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上年度质量品牌公共服务投入不少于50万元。

事后方式。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上年度申报单位质量品牌公共服务实际投入总费用的30%给予资助,资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惠州上市最差的公司

南都讯 8月29日,随着广东骏亚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报告,至此,惠州12家A股上市公司的今年中报已全部发布。今年上半年,哪家公司营收最多,哪家公司净利润最大,哪家公司最具投资价值,哪家公司最有成长性?

南都记者梳理了12家上市公司中报,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7家,有6家企业的净利润超过1亿元,亿纬锂能上半年无论在营收、净利的总额和增幅上,还是在总资产和净资产的总额和增幅上,都居于惠州上市企业的前列,表现非常优秀。广东骏亚上半年的营业收入虽然有小幅增长,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同比下降71.97%,是12家惠州上市公司中净利润降幅最大的,同时它的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基本每股收益也是排在末尾,表现不尽如人意。

12家公司的业绩数据也比较多,为了让大家更能够直观地看出各家公司上半年的表现,本文根据今年上半年各公司发布的业绩报告中营业收入、净利润及其同比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率、基本每股收益和社会责任等指标,对12家上市企业进行综合测评,看各个公司在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投资价值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如何。

评价体系

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投资价值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进行综合测评,总分100分,60分以下不合格,60-79分合格,80-89分良好,90分及以上优秀。

盈利能力

一个公司要盈利,盈利能力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素。净资产收益率就是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了一个企业运用净资产赚钱的能力。净利润率也是反映一个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本项总分25分。

发展能力

投资者投资的是预期,企业发展其实就是一种预期,预期好,投资动力增加,会影响企业股票的走势。发展能力其实就是企业的成长性,可以关注两个指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本项总分25分。

投资价值

投资者关注一个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会综合考虑,本次测评主要根据基本每股收益、市盈率等指标进行综合测评。本项总分25分。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考量,根据半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有关情况,包括纳税、环保、社会公益活动等,进行综合测评。本项总分25分。

光弘科技上半年业绩同比增5成

惠州12家A股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中,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7家,德赛集团就占了2家。营收最少的也超过了2亿。TCL集团以其庞大的体量无可争议地坐上了营收总额的老大,虽然经过重组,但根据备考口径,剔除重组数据,仍然实现营业收入261.2亿元,同比增长23.9%。德赛电池和亿纬锂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以73.28亿和25.3亿紧随其后。

如果营收榜以营业收入计,一般小公司无法与巨无霸公司抗衡,因此,我们选取营收增幅来比较,自己与去年同期的自己相比较,看看有没有进步。从营收增幅来看,光弘科技以50.28%的增幅排行榜首,业绩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半,这个增幅也是够惊人的。

亿纬锂能今年发展也不错,营收同比增长了三分之一。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亿纬锂能专注于研发及制造高端锂电池。公司一方面继续保持锂电池行业领先的龙头地位,继续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着力发展动力电池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公司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得到广泛客户的认可,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三元圆柱18650电池也成功转形为消费类电池,营收规模和产品盈利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

201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低迷,惠州汽车电子双雄德赛西威和华阳集团业绩都因此受影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告,2019年1至6月乘用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997.8万辆和1012.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5.8%和14%,汽车行业面临更加恶化的市场环境。

今年上半年,华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49%,德赛西威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减少20.59%。公司营业收入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乘用车市场下滑,公司部分配套车型销量下降。

广东骏亚半年净利润只有1100多万

上半年,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上,有6家企业的净利润超过1亿元,净利润最少的也超过了1000万元。TCL集团和亿纬锂能以其巨量的营收,也产生了高利润,分别以20亿和5亿的净利润排在前两位。让人没想到的是,胜宏科技以其15亿的营收竟然创造出了2亿多的净利润,跻身前三名。仔细看,原来胜宏科技是全球印制电路板制造百强企业(排名36),CPCA副理事长单位,行业标准的制定单位之一,连续多年入围《中国印制电路行业百强企业》排行榜,公司高密度多层VGA(显卡)PCB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亿纬锂能不仅净利润高,在净利润的增幅上也排在首位,亿纬锂能称原因是动力电池业务产能有序释放,业绩实现正向增长,盈利水平明显提升。公司积极拓展新兴物联网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果。

华阳集团上半年的净利润虽然不高还不到4000万元,但增幅却很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前期研发投入的新项目陆续量产,中控类产品配套的新车型增多。且前期优化客户、优化订单取得进展,高附加值的产品销售比例进一步提高,毛利率有所增长。公司新产品车载智能互联、数字仪表、流媒体后视镜、360环视、无线充电等已进入主流车厂并量产。

广东骏亚上半年的营业收入虽然有小幅增长,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同比下降71.97%,是12家惠州上市公司中净利润降幅最大的。广东骏亚称,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而净利润下降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调整发展战略,产线改造及建设等成本增加,同时加大业务拓展、引进人才等导致其间费用增加所致。

营收高,它的净利润率不一定就高,可能它是个水货,成本占了大头,就影响了净利润。净利润率是反映一个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我们拿净利润除以营收,看看惠州哪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最强。我们发现,亿纬锂能上半年表现优秀,以25亿的营收创造了5亿的净利润,净利润率达到了惊人的19.8%,盈利能力超强。另外还有4家企业的净利润率都超过了10%,广东骏亚的净利润率不到2%,是表现最差的。

TCL集团总资产少了400多亿

在总资产和净资产排行榜,TCL集团和亿纬锂能以其庞大规模占据了前两位。德赛集团的德赛电池和德赛西威分别成为总资产榜和净资产榜的探花。虽然TCL集团霸住榜首,但由于资产重组,其总资产和净资产都同比下降,总资产与年初相比下降近两成,少了400多亿。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半年度报告中表示,今年4月,公司顺利完成重组剥离智能终端及配套业务,TCL集团由相关多元化经营转为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产业,并以产业牵引,发展产业金融和投资业务。通过重组,公司进一步完善经营战略,优化组织流程,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重组后,TCL资本结构和经营效率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率由68.4%降至60.4%,大大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资产多,未必你就实力很强,有可能你是虚胖,负债高。这次不做资产负债率,而是做股东权益比率,就是净资产除以总资产,看看哪家公司负债较少,资产都是自己的。从股东权益比率榜单可以看到,光弘科技以惊人的81.6%位居榜首,惠州汽车电子双雄的华阳集团和德赛西威分列二、三位,说明他们的资产负债率很低,亿纬锂能虽然前面表现优秀,但在这方面却只有51.83%。

企业社会责任 华阳集团帮助29户精准扶贫户脱贫

在12家上市公司中,只有TCL集团和华阳集团披露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履行情况,其他公司均报告半年度暂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也暂无后续精准扶贫计划。

TCL集团一直在扶贫济困、公益服务方面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在教育扶贫领域,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2013年共同设立的“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计划”,是最早在全国范围开展乡村教师奖励和资助的公益项目之一,6年内投入超过3000万元。2019年“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计划”共评选出402名优秀乡村教师,分别荣获“TCL希望工程烛光奖计划”的奉献奖、创新奖和引领奖。获奖教师将获得资助和培训支持,单个奖项价值8000元,其中包括每人5000元的现金奖励与价值3000元的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模式的“烛光课堂”培训。此外,TCL还积极参与运营所在地的精准扶贫项目,通过捐赠校车、彩电等实物支持周边社区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

华阳集团报告期内联系了扶贫村29户精准扶贫户,因地制宜地帮助精准扶贫户提升经济收入及改善生活状况,初步拟定采取“产业扶贫及造血扶贫”两项措施推进扶贫攻坚工作。2019年3月份,结合29户精准扶贫户家庭情况及劳动能力,公司再次投入23.2万元帮助精准扶贫户发展养殖业,通过产销农牧合作模式,帮助贫困户从购牛、饲养到销售实现配套帮扶,激发了贫困户的养殖信心和积极性,通过产销合作的模式,帮助精准扶贫户实现当年脱贫的目标。2019年6月,公司认捐了50万元慈善款给惠州市慈善总会,作为公司精准扶贫定点项目资金,后续将根据扶贫村的实际需要分批次使用。

业绩展望 惠州汽车电子双雄加大研发投入

虽然今年汽车市场低迷,但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汽车往“新四化”方向的革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正在快速孵化。

面对现状,德赛西威称将坚定战略方向,从多方面着手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积极推进新业务、开拓市场、提高研发效益、优化内外部资源、加强成本控制以及提升质量管控、持续提升规范治理等,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公司新业务逐步落地,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车联网等业务持续扩大。为持续提升技术实力,德赛西威坚持高水平的新技术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3.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81%,同比增加30.53%。

另一家汽车电子企业华阳集团同样如此,将研发作为保持公司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始终重视产品技术的研发工作,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半年度研发投入1.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17%。公司凭借多年的产业积累,在车载智能互联、高精度及实时导航、软件工程、抬头显示、数字仪表、辅助驾驶、智慧照明、驱动电源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拥有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拥有专利604项,其中发明专利181项。

广汽集团营收净利实现两位数增长,每10股派2.4元

广汽集团3月29日披露的2022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全年营收、净利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报告期内,广汽集团汇总口径共实现营业总收入约5146.05亿元,同比增长约19.74%。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约1100.06亿元,同比增长约45.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0.68亿元,同比增长约10.00%。基本每股收益0.78元/股,同比增长超8%;广汽集团2022年分红率稳定在30%以上水平,全年向全体股东派发每10股2.4元(含税)股息,全年累计派发股息总额约25.16亿元(含中期股息)。

2022年,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不稳定和疫情反复等因素的挑战下,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为3.4%和2.1%,而广汽集团全年生产汽车247.99万辆、销售汽车243.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3.5%,远超行业水平;产销规模升至行业第四,市场份额提升至约9.1%,创历史新高。健康、稳定的发展,充分凸显广汽集团优秀产业布局和全体系发展的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自主“双子星”实现历史最好成绩 埃安销量持续翻番

报告期内,广汽自主品牌持续推进“ICV+XEV/EV”(智能化+混动化/电动化)双核驱动战略落地,新能源车和节能车占比持续提升。广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实现31.59万辆和30.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8.3%和116.7%。全年自主品牌销量63.37万辆,自主“双子星”实现历史最好成绩。

2022年,广汽埃安聚焦“EV+ICV” (智能化+电动化),累计销量27.1万辆,同比增长126%, 在细分市场实现领先,整体销量快速提升。数据显示,AION S和Y系列分别居紧凑型BEV的轿车、SUV市场前列,两款车型销量持续增长,销量均达到近12万辆。方正证券指出,10-20万元的紧凑型细分市场尚属蓝海,埃安目前在该领域布局有3款产品,分别是SUV车型AION Y Plus、AION V Plus和轿车车型AION S。丰富的产品线布局有助于埃安在竞品较少的紧凑型市场中进一步强化优势。

同时,广汽埃安持续推动品牌向上,正式推出全新高端品牌昊铂Hyper,形成AION + Hyper双品牌矩阵,今年将有Hyper GT、Hyper SSR、Hyper旗下全新SUV共三款车型开启交付。随着埃安第二智造中心的顺利投产,广汽埃安生产能力提升至40万辆/年。2023年,广汽埃安产销目标是50万辆,挑战60万辆;到2030年产销努力突破150万辆,加速构建世界一流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继去年完成近183亿元的A轮融资后,目前广汽埃安正全力推进IPO,预计上市后将为控股股东广汽集团带来可观的投资收益。

另一自主品牌广汽传祺激流勇进,持续聚焦“XEV+ICV(智能化+混动化)战略,加速向新能源科技企业转型。2022年广汽传祺实现扭亏为盈,相继推出GS8 HEV、M8 HEV、影酷HEV、影豹HEV等“XEV”车型,且销量比重稳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传祺M8销售超6.5万辆,热度不减,连续39个月成为中国豪华MPV销量冠军。此外,广汽传祺大力推进营销数字化,通过APP实现顾客直连、直营和直服。产品力+品牌力+营销力提升共同推动广汽传祺高质量发展,2022年销量达362,548辆,同比增长11.8%, 在明显份额下降的传统车市场成绩傲人。 

打造“电动化+智能化”全栈自研能力 自主研发成果加速落地

年报数据显示,广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投入达到65.26亿,截至目前累计自主研发投入超350亿元。集团自主研发成果丰硕,成功掌握覆盖整车及动力总成、新能源“三电”、智能网联等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全面打造了“电动化+智能化”全栈自研能力,确保在电动化和智联化技术等方面的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大力推动芯片国产化。全年新增专利申请3,255件,其中发明专利1,316件,累计专利申请超14,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5,000件。

2022年,广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落地。由混动发动机(E)、机电耦合系统(M)和动力电池(B)三大部分构成的钜浪混动适配所有HEV、PHEV和REEV等XEV车型,其中2.0ATK+GMC2.0已搭载于影豹和影酷混动版,2.0TM+THS动力组合已搭载在GS8 HEV和M8 HEV。全新一代纯电专属平台AEP 3.0和星灵电子电气架构两大技术将搭载Hyper GT等车型量产。ADiGO PILOT 高级辅助驾驶(中算力平台)已搭载AION LX Plus车型量产、ADiGO PILOT超级泊车(低算力平台)已搭载影酷量产。

此外,广汽埃安于今年3月发布全新一代高性能集成电驱技术群夸克电驱,以更小的体积迸发出强劲的功率,电机功率密度高达12kw/kg,相比行业6kw/kg提升100%。基于安全可靠的SiC(碳化硅)芯片驱动与保护设计,夸克电驱最高效率超99.8%,位居行业顶尖水平。通过将电机的输出性能和效率推向极致,夸克电驱可赋予Hyper SSR和Hyper GT更出色的性能表现及空间体验。

随着智能驾驶商业化的落地加速,Robotaxi被认为是汽车界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类似ChatGPT的风口。IHS Markit预测,到2030年,中国共享出行的总市场规模将达2.25万亿元,其中Robotaxi占比或达60%。如祺出行作为广汽集团在智慧出行板块的重要战略部署,在2022年,一方面打造了自动驾驶运营科技体系、落地有人驾驶网约车与自动驾驶Robotaxi混合运营,另一方面也正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开展可商业化的自动驾驶产品方案探索。同时,如祺出行登陆资本市场的各项工作也正按计划推进。

广汽丰田迈入百万辆俱乐部 广汽本田系列产品将迎来强周期

2022年,广汽集团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上升24.08%。

广汽丰田去年发布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高度智能化动力科技驱动产品力不断向上,年产销突破百万辆,其中双擎混动及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超30%。广汽丰田今年将发布升级12款智能电混双擎产品,并加速导入bZ纯电系列车型,计划到2025年电动化车型(HEVPHEVEV)销量占比提升至60%,在2035年实现销售车型100%电动化。

2022年广汽本田继续以优良的口碑蝉联主流车市场J.D. Power调研SSI、CSI、IQS三项第一。继去年推出了e:NP1极湃1、飞度无限MUGEN版、ZR-V致在、奥德赛四座版、型格e:HEV、全新缤智、全新皓影等新车,2023年广汽本田还将迎来强周期,包括已经发布的ZR-V致在e:HEV和型格HATCHBACK,以及第十一代雅阁、全新皓影混动及插混版本等重磅换代车型。广汽本田2030年之后推出的所有新车型均为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电动化车型,将带给中国消费者更多选择,未来可期。

五大增量持续发力 擘画“万亿广汽”发展蓝图

展望2023年,中汽协预计汽车市场会增长3%左右,但负增长的风险依然存在。就产业发展格局而言,车系结构持续重塑,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继续提升;产品结构持续调整,新能源化进一步加速;汽车出口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国汽车海外发展将迎来黄金时代。

2022年底,广汽发布面向2030年的“万亿广汽1578发展纲要”,致力于实现万亿营收目标,具体将围绕整车转型升级、零部件强链延链、商贸与出行智慧化、能源及生态赋能、国际化5大增量持续发力。2023年作为“万亿广汽”蓝图筑基之年,将挑战汽车产销、产值同比增长10%的目标。

面向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广汽集团加快推进芯片国产化替代,并携手矿企布局锂矿材料供应链,实现向产业链的前端延伸。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广汽集团将围绕补链强链,聚焦“新四化”转型,着力打造“能源科技生态载体”“产业链生态载体”“产业集群生态载体”三大生态载体,抢占智能新能源汽车新高地。目前,自主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因湃电池已顺利开工建设;锐湃动力已设立,推动自主电驱研发、试制、试验和量产一体化;广汽能源科技已组建,加快构建充换储能源补给生态和电池循环利用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正成为广汽集团业绩的重要增长点。得益于中国品牌车企在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相关领域逐步建立的竞争优势,中国汽车正加速融入国际市场。2022年广汽国际出口超3.3万辆,同比增长59%,产品走进中东、南美等29个国家地区。国际化作为重要的新增长点,未来对公司的盈利贡献将显著增强。根据“万亿广汽”蓝图,2030年广汽集团目标向海外市场销售40万辆汽车,到2030年实现营收600亿元。曾庆洪表示,广汽将加速推动国际化事业,研产供销协同,积极扩大海外市场布局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为广汽集团实现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2022年,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广汽集团依然向市场交出了产销同比增加、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净资产和营业总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运行健康、业绩颇佳、平衡发展的亮眼成绩单,进一步地突显出广汽扎实的基本功。未来,广汽将会延续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定力,积极布局汽车全产业链,为实现“万亿广汽”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求是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铁十四局2022年施工产值多少

中铁1到25局实力排行榜科技创新板轨道交通企业2022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助力国家先进制造业稳步前进,2022上半年成绩单公布!

路桥网

2022年9月11日23:59天津

关注

8月30日科技创新板轨道交通企业2022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助力国家先进制造业稳步前进,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相继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中国中铁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594.05亿元,同比增长12.65%;归母净利润151.26亿元,同比增长15.50%;扣非归母净利润138.28亿元,同比增长17.14%。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境内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境外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798.3亿元,同比增长90.7%。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未完合同额5.12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2.57%。

中国铁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04.97亿元,同比增长10.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科技创新板轨道交通企业2022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助力国家先进制造业稳步前进的净利润134.74亿元,同比增长9.48%;基本每股收益0.89元。营业收入变动主要是报告期工程承包、工业制造、房地产业务增长所致。2022年上半年,集团新签合同额13,312.46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6.29%,同比增长26.24%。其中,境内业务新签合同额12,239.170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91.94%,同比增长25.57%;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1,073.293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06%,同比增长34.43%。

两大公司报告中相继公布科技创新板轨道交通企业2022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助力国家先进制造业稳步前进了各子公司情况,作为两大建筑央企下面的25个二级号码子公司,中铁1到25局,也都实力非常强劲,RT轨道交通小编摘取2022上半年中铁1到25局数据,分别从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到底哪个实力更胜一筹科技创新板轨道交通企业2022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助力国家先进制造业稳步前进

总资产

从总资产规模来看,中铁1局至25局,总资产规模超过600亿元的工程局有8家。中铁四局以993.30亿元的总资产排在25个工程局中首位,中铁二局总资产941.70亿元排在第二位。

各工程局竞争激烈,回顾2021年中铁1局至25局总资产对比中,中铁四局以963.46亿总资产位列首位,中铁二局总资产909.25亿元排在第二位,经过半年追逐总,各大工程局都全面提升。

净资产

净资产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是一个企业反映发展和获利情况、长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

中铁1至25局净资产规模超过100亿有7家工程局,中铁四局净资产为209.47亿元排在第一位,中铁二局以净资产158.72亿元紧随其后。

相比较2021年,中铁四局净资产增加13.13亿元,中铁二局净资保持持平状态。

净利润

净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情况最为关键的指标,代表着公司的经营效益。

从上表可以看到,中铁1至25局2022上半年年的净利润超过10亿有2家工程局,中铁四局净利润13.15亿元位列首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净利润11.46亿元排名第二,其次是中铁三局、中铁十一局、中铁七局、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局,净利润分别是8.7亿元、8.09亿元、7.02亿元、7.01亿元、6.31亿元、6.03亿元。

中铁二局、中铁六局、中铁九局净利润未超过1亿元,排名比较靠后。

归属于中国中铁的十个工程局中,中铁一至十局,四局的综合实力最强,六局、九局相对靠后;

归属于中国铁建的十五个工程局中,中铁十一至二十五局,十一局的综合实力最强,二十一、二十五局相对靠后。

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为建设中国的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桥梁、城市轨道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精神,继续致力于中国的基建发展,成为世界的名片。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腾讯新闻,阅读体验更好

广告

亏虚男士有福了,小心别补太过,睡前吃它,真实调理肾亏肾虚

打开

腾讯新闻

参与讨论

亏虚男士有福了,小心别补太过,睡前吃它,真实调理肾亏肾虚

广告

千方药房

意见反馈

举报中心

隐私政策

Copyright© 1998-2023 Tencent.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上市深交所怎么样

公司上市深交所是个不错的选择。

2012年至2022年,中国经济历经了十年发展,十年巨变。

十年来,深交所上市企业市场规模扩大、利润规模不断增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影响力大、创新力优、竞争力强的市场化蓝筹企业和细分行业冠军。

截至目前,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数量达1503家,总市值近21万亿元。2022年上半年,1503家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75万亿元,同比增长6.15%,近八成公司实现盈利,近38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30%。而作为深市主板的“基本盘”与鲜明底色,当前深市主板制造业公司共992家,占比66%。

创业板当前共有上市公司超1200家,总市值超11万亿。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近9成,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占比超6成,涌现出宁德时代、迈瑞医疗、智飞生物、汇川技术等一批影响力大、创新力强的龙头企业。2022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5,166.69亿元,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2.86亿元,同比增长19.10%。

多位上市公司受访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和赋能方面,深交所多措并举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力“先进制造”

深交所承载的高端制造领域上市企业数量众多。过去十年,深交所涌现出一大批覆盖全国的优秀制造业企业。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851家先进制造企业在深交所上市,较十年前(2012年12月31日)增长76.92%,总市值(注:选取2022年10月20日数据)近14.97万亿元,较十年前(2012年12月31日)增长571.10%。

851家企业中,主板共有企业383家,较十年前(2012年12月31日)增长23.55%,总市值(注:选取2022年10月20日数据)近8.54万亿元,较十年前(2012年12月31日)增长375.58%。

创业板先进制造业企业共有468家。较十年前(2012年12月31日)增长173.68%,总市值(注:选取2022年10月20日数据)近6.42万亿元,较十年前(2012年12月31日)增长1380.2%。

营收和净利润两大指标上,2012年至2021年,深市先进制造领域企业总体营业收入近十年复合增长率达16.25%,总体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20.13%,2021年实现总营业收入5.67万亿元,净利润4380.62亿元。

在过去十年,部分制造业企业也充分利用了深交所平台做大做强,美的集团便是其中代表企业之一。

2013年,美的集团在深交所完成了整体上市,从此成为国内家电行业内横向、纵向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公司。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2011年增加1.5倍,归母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增加了7倍,实现了营收持续增长,利润率保持整体稳步提升态势,企业产品结构日益优化。

美的集团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利用深交所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实现:持续推进股权激励、围绕公司战略进行并购重组、坚持维护和保障股东权益。

美的集团自2014年开始对管理层、核心骨干员工发放股权激励,现已形成多阵列的股权激励架构,保证了公司各阶管理层和核心员工与广大股东的利益一致性;2019年,公司通过发行A股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控股上市公司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提升美的集团和小天鹅之间的业务协同效应;自2013年整体上市以来,美的集团累计派现金额超过690亿元,已实施的回购金额约270亿元。在维护股东权益方面做了充足保障。

兴业证券高端制造研究中心总经理石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围绕先进制造企业挖掘和上市引导方面,深交所做出了大量工作。

“一方面,深交所专门为非上市企业提供良好的对接体系,通过培训等方式,帮助未上市企业建立登陆资本市场意识,使他们能够尽早利用资本市场加速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以后,深交所在持续助力企业用好资本市场工具和日常规范经营方面也做了一些体系化工作,对公司发展起到健康的影响。”石康表示。

引导“绿色低碳”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全球正迎来逐步摆脱传统石化依赖、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时代变革。

过去十年,深交所充分发挥交易所平台功能,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丰富完善绿色指数体系,推动碳中和系列基金产品开发,努力打造绿色金融的创新引擎,引导市场投资绿色产业,更好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共有172家低碳发展领域企业在深交所上市,较十年前(2012年12月31日)增长23.74%,总市值(注:选取2022年10月20日数据)近5.98万亿元,较十年前(2012年12月31日)增长789.41%。

172家低碳发展领域企业覆盖综合环境治理、固废治理、光伏发电、电能综合服务、电网自动化设备等各细分领域企业。2012年至2021年,深市绿色低碳领域企业总体营业收入近十年复合增长率达17.57%,总体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7.60%,2021年实现总营业收入1.93万亿元,净利润1177.88亿元。

作为全球领先的以锂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业,天齐锂业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从此开启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征程。公司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去十多年间,公司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做优做强、提升企业价值。

2010年,天齐锂业登陆深交所上市,其IPO募集资金被用于公司射洪基地的产能提升和对外投资,提升了公司产能规模。

2013年,天齐锂业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购买澳大利亚文菲尔德51%股权,实现对世界上正开采的储量丰富、品质优越的锂辉石矿的控股,既规避了资源受限制的风险,又延伸了产业链上游,上下游协同效应明显。

2017年,通过配股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用于在澳洲建设“年产2.4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实现公司产能规划规模的提升。

2019年,通过配股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用于偿还SQM并购贷款,有效缓解公司财务压力。

与天齐锂业并称为“锂矿双雄”的赣锋锂业,其同样在过去十年依托于深交所平台发展壮大。

赣锋锂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于2010年以IPO方式上市,上市所募集资金,分别被应用于多个项目建设,包括650吨金属锂项目、150吨丁基锂项目,以及2013年正式建成投产的马洪工厂(万吨锂盐厂)等。目前,赣锋锂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锂厂商,马洪工厂亦是全球最大的锂化合物生产基地。

后续十年,依托于深交所平台,赣锋锂业数次通过发行股份、可转债等形式完成了资金募集,并用于Minera Exar等锂资源项目投资、万吨锂盐改扩建等化合物及金属产品扩产、锂电池生产基地建设等领域。通过对一系列募集资金的合理应用,赣锋逐步完善了企业的全产业链布局,为成为全球领先的锂生态集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赋能“交通强国”

自十九大以来,我国对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视程度持续加深,创新发展的步伐加快。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被特别提出。建设交通强国,是党中央立足现实、直面变局、着眼长远,深刻把握我国和世界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

截至目前,共有181家交通运输领域企业在深交所上市,较十年前(2012年12月31日)增长82.83%,总市值(注:选取2022年10月20日数据)为2.44万亿元,较十年前(2012年12月31日)增长452.58%。覆盖物流、铁路公路、轨交设备、航运港口、汽车服务等各细分领域企业。

回顾中国汽车消费市场20年,中国用20年的时间走出了海外接近100年的历史。站在当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一大亮点,国产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且这种良好发展态势有望得到延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10月11日公布的月度销量数据显示,在8月汽车出口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超过30万辆后,9月中国汽车出口继续取得较好成绩,同比增加73.9%,达到30.1万辆。

比亚迪即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杰出代表。今年前9个月,比亚迪卖了大约118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49.56%。

过往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营收1506亿元,同比增长66%,截至今年6月底,比亚迪雇用员工约42万人,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3.7万项、授权专利2.5万项。根据最新三季度业绩预告, 2022年1-9月比亚迪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91亿-95亿。

比亚迪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和赋能。

2011年6月30日,比亚迪做出重大战略决策,由H股回A股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16年7月,比亚迪完成A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约145亿元,成为2016年A股资本市场最大规模的无大股东参与的询价类非公开发行项目;2020年,在比亚迪市场化发展的战略布局下,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19亿元、A+轮融资7.99亿元,投后估值超百亿元,并于次年启动申请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流程。

“通过这11年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历次融资,比亚迪资本实力显著增强,为比亚迪加码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动力电池等领域的投入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助力比亚迪业务实现快速成长。”比亚迪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科技创新板轨道交通企业2022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助力国家先进制造业稳步前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科技创新板轨道交通企业2022年保持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助力国家先进制造业稳步前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2354.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