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索信达控股公布2022年业绩,核心数据业务实现营收约2.68亿元,同比增长3.8%的简单介绍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索信达控股公布2022年业绩,核心数据业务实现营收约2.68亿元,同比增长3.8%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2022年券商工作不足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索信达控股公布2022年业绩,核心数据业务实现营收约2.68亿元,同比增长3.8%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2022年券商工作不足

2023年开年以来索信达控股公布2022年业绩,核心数据业务实现营收约2.68亿元,同比增长3.8%,证券行业进入年报披露季。春节长假后索信达控股公布2022年业绩,核心数据业务实现营收约2.68亿元,同比增长3.8%,又有上市券商“交卷”。西部证券、中泰证券日前发布索信达控股公布2022年业绩,核心数据业务实现营收约2.68亿元,同比增长3.8%了2022年业绩预告。

据Wind数据索信达控股公布2022年业绩,核心数据业务实现营收约2.68亿元,同比增长3.8%,截至目前索信达控股公布2022年业绩,核心数据业务实现营收约2.68亿元,同比增长3.8%,中信证券、国元证券披露了2022年业绩快报,东方财富、方正证券等9家券商发布了业绩预告。五矿证券、网信证券、英大证券等多家非上市券商也完成了业绩披露。

过去一年,受市场行情震荡等因素影响,券商业绩普遍欠佳,龙头券商亦难逃下滑命运。目前的“业绩王”中信证券营收、净利同比分别下降14.36%和8.57%。自营、经纪业务成为券商业绩失速的主因。

整体下滑,两家逆势增长

据不完全梳理,截至目前,超过20家券商或上市母公司披露了2022年业绩快报或预告,业绩下滑成为共性。

已发布业绩预告的9家中,业绩预喜的仅2家,东方财富“续盈”、方正证券“略增”,其余均遭遇业绩下滑。

东方财富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80亿~90亿元,同比增长-6.46%~5.23%;方正证券预计实现净利润19.13亿~20.95亿元,同比增长5%~15%。

对于业绩变动,东方财富称,2022年受资本市场景气度下降等因素影响,基金发行及交易规模同比下降,公司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股基交易额同比基本持平,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证券业务相关收入同比略有增长。

申万宏源、中泰证券、西部证券、东北证券均“预减”。其中,申万宏源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27亿~35亿元,同比下降62.76%~71.27%。东北证券净利润降幅则在八成以上。

已发布业绩快报的中信证券暂居“业绩王”之位,2022年预计实现营收655.33亿元,同比下滑14.36%,归母净利润211.21亿元,同比下降8.57%。

另一家发布业绩快报的券商国元证券,预计实现营收53.59亿元,同比下滑12.31%;归母净利润17.18亿元,同比下降10%。

此外,五矿证券、网信证券、英大证券等多家非上市券商也已披露2022年业绩,多呈下滑态势。其中,英大证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净利润为0.7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约40%和80%。

机构看好券商板块估值修复

2022年,在市场震荡行情下,券商业绩普遍欠佳,自营和经纪业务受冲击较大,成为业绩的主要拖累因素。

去年三季报中,上市券商业绩已亮起“红灯”——当年前9个月,41家上市券商中,超八成营收下滑,营收实现同比增长的仅7家;部分券商净利润降幅超九成。

从目前已披露的2022年业绩预告来看,对于业绩下滑,多家券商归因于市场波动加大、交投萎缩。

申万宏源2022年净利润同比降幅预计在六成以上。公司称,报告期内,受国际形势动荡、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资本市场波动加大、股债齐跌、交投萎缩。受此影响,公司部分业务收入同比减少,预期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62.76%~71.27%。

国元证券称,受权益投资因市场和投资管理能力的影响,公司发生较大金额的亏损,从而导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下降12.31%和10%。

随着业绩下滑,二级市场上,券商板块在2022年表现疲软。据公开数据,截至去年年末,券商指数较年初累计下跌27.54%,表现弱于大势。

分析认为,2023年市场主线回归至经济复苏,全面注册制大概率落地,综合多重因素,券商有望实现业绩和估值双修复。

据东吴证券测算,随着政策利好逐步落地、经济复苏带动市场情绪回暖,预计证券行业2023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708亿元,同比增长19.8%。

2022财年营收增长6%,数字业务成重要增长引擎

根据耐克集团披露的2022财年报告,2022财年耐克全年营收达467亿美元,在汇率不变基础上,同比增长6%;净利润为60亿美元,同比增长6%。耐克预计,2023财年耐克集团全年营收在汇率不变基础上将保持低位两位数的增长。

具体来看,耐克自营业务全年营收187亿美元,在汇率不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5%。自营业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耐克品牌18%的数字业务增长以及耐克自营门店10%的业务增长,其中第四季度收入48亿美元,在汇率不变基础上增长11%。耐克表示,“在未来3到5年,数字化都将是耐克业务的重要增长引擎”。

从区域来看,耐克大中华区2022财年全年营收75.47亿美元,同比下降9%。“大中华区业绩主要受到由大范围疫情导致的库存、物流及运输成本增加的影响。”耐克方面表示。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耐克中国团队及时果断响应,物流中心在3周内实现100%复工。同时凭借多元物流网络和本地合作伙伴,以及市场团队基于数字渠道需求的库存调整,第四季度耐克大中华区数字业务营收依然得到了低位个位数的增长。

耐克表示,随着4月底、5月和6月初在一些区域已逐渐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客流量和整体消费需求有明显改善。尽管存在短期的不稳定性,耐克对中国本土市场战略和推动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充满信心。

耐克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唐若修表示,“我们长期看好中国市场和未来的巨大潜力,这一点从未动摇。我们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并通过中国技术中心加强我们的数字化业务能力,落实“在中国,为中国”的策略,更好地服务中国的消费者。”

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耐克仍旧是中国市场最酷、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事实上,得益于近年来在数字生态的领先布局,以及致力于推动数字化创新的本地化发展,耐克得以克服疫情对线下消费带来的冲击,开辟数字消费新蓝海。今年4月举办的“超级品牌日”期间,耐克创造了超过9.5亿次的浏览量,渗透并触达90%会员的需求。在天猫推出的 “篮球落地,各有回响”创新主题 游戏 和耐克中国首发的限量数字藏品,吸引了数百万的参与和大量的新会员。

在刚结束的天猫“6.18”购物节中,耐克继续卫冕、登顶双榜第一 ——运动户外行业的店铺及品牌榜单均位列第一,同时Nike儿童天猫官方旗舰店也位列同品类排名榜首。在5月25日至6月20日的25天不间断直播中,耐克在天猫平台的三家官方旗舰店直播观看总人数突破五千万,平均观看停留时长近2分钟,位居天猫平台店铺直播类排名第一。

此外,耐克在去年携手天猫合作推出的,基于数字化的交互思维打造的“耐克天猫会员进阶计划”也取得阶段性成绩。该计划自2021年10月上线至今,耐克天猫新会员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6%。

中国市场持续向好,本土化转型提速

疫情之下,线下消费渠道受阻,线上消费需求强劲,而在数字生态领先布局的耐克也迎来红利释放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887亿元,增长5.2%,占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3.8%。在业界看来,疫情强化了人们线上购物的习惯,也开拓了数字生态下的消费增长空间。

在数字生态的构建和运营上,耐克早已布下一盘大棋。2010年,耐克首次将Nike.Com引入中国,12年来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字生态系统,包括Nike App、Nike.com、SNKRS、Nike微信小程序、门店企业微信和NTC微信小程序等自有数字平台,同时在战略合作伙伴天猫平台也布局了三家旗舰店和一家官方奥莱店。

受益于早期在数字化领域的铺路,耐克线上渠道已经硕果满枝。以NTC微信小程序和Nike APP为例,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5月底,去年上线的NTC微信小程序累计课程训练次数达8.5万次,耐克 App 月活用户在服饰电商领域排名第一,在苹果的应用商店排名,耐克 App 也位列 体育 用品领域第一。

上述成绩的取得,除了受益于线上消费需求激增,与国内陆续出台一系列促进 体育 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亦分不开。

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积极培育户外运动、智能 体育 等 体育 产业,催生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4月28日由国家 体育 总局群体司、互联网平台等共同开展的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启动。6月2日,《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支持平台企业推广包括在线健身在内的数字经济新模式,拓展“互联网+”消费场景。

在一系列利好 体育 产业政策下,耐克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发展前景,因此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中,耐克尤为重视“本土化”。

为实现数字化创新的本地化发展,耐克斥资13亿元打造了在中国的创新中心——耐克数字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据悉,该中心于2021年底在深圳正式启用,重点打造涉及人工智能、数据仓储、数字平台、电子支付以及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创新技术和数据能力,赋能耐克在中国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入的连接。

在技术中心加持下,耐克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数字化投入。近期,耐克宣布其计划中的自有数字平台转型将在7月启动,加速构建更便捷、更切需求、更方便且更可信赖的耐克数字生态。比如,新推出的Nike活动体验微信小程序将为消费者提供个人定制、线下运动体验和同城活动预约等服务;去年上线的NTC微信小程序,在原有功能基础上还将扩大服务跑步领域;此外Nike App、Nike.com、SNKRS、Nike微信小程序等其他耐克自有数字平台也将同期升级。

依托数字化转型,耐克也在重新定义线上线下边界。在过去两年间,耐克在中国市场先后落地四级零售体验,包括 HOUSE OF INNOVATION、 NIKE RISE、 NIKE LIVE和 NIKE UNITE。在这些数字驱动的零售概念体验店里,各种数字工具能帮助消费者获得线上、线下消费贯通的体验。

据了解,目前,耐克已经与滔搏 体育 、宝胜国际以及以锐力、劲浪、长运和法雅为代表的多位战略合作伙伴,开启以数字化驱动、基于耐克零售概念打造的全新合作模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于本土化数字生态构建,耐克将无缝连接所有线下门店的会员服务和体验。此次加速中国数字平台转型,不仅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也向合作伙伴输出数字能力,推动直营、合营门店的升级。

索信达控股公布2022年业绩,核心数据业务实现营收约2.68亿元,同比增长3.8%的简单介绍  第1张

华大销售每月任务额

扣非净利润下滑45%

10月19日晚间,华大智造发布公司2022年三季度财报,这也是华大智造登陆科创板以来的首份财报。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华大智造实现营业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4.63%;实现净利润16.78亿元,同比增长4717.83%;实现扣非净利润为4403万元,同比减少45.4%。

整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华大智造共实现营业收入32.90亿元,同比增长15.57%;归母净利润20.22亿元,同比增长339.85%;扣非净利润3.87亿元,同比下降24.96%。

专利诉讼赔偿金成为华大智造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表现迥异的一个主要原因。2022年7月,华大智造及子公司与全球基因测序仪巨头因美纳(illumina)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子公司CG US收到Illumina支付的3.25亿美元净赔偿费。

根据此前公布的半年报数据,2022年上半年,华大智造实现营业收入23.61亿元,同比增长20.52%;实现净利润3.44亿元,同比下滑19.10%;实现扣非净利润3.43亿元,同比下滑21.17%。不难看出,若没有这笔超过20亿元的专利诉讼赔偿金,华大智造利润端表现仍不理想。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知,华大智造扣非净利润的下滑主要与毛利率的下滑以及信用减值损失的增加有关。第三季度,华大智造毛利率为51.21%,较去年同期(68.18%)下滑近17个百分点,其中毛利率较高的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产品销售占比的下降是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由于存货以及应收账款金额持续位于高位,前三季度华大智造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达到3607.6万元,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达到2244.51万元。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给利润端带来5905万元的损失,进一步加剧了公司扣非净利润数据的缩水。

华大智造成立于2016年,由关联公司华大基因的测序仪板块独立拆分而来,主要从事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华大智造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83亿元、27.53亿元和38.9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8.02%;同期,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39亿元、2.56亿元和4.76亿元,扭亏为盈后仍然保持着较快增速。

2022年9月9日,华大智造头顶“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第一股”光环登陆科创板。但由于半年报业绩不佳,华大智造却遭遇到上市首日即破发的尴尬。而在三季报公布之后,华大智造股价大跌8.5%,市值一日内缩水46亿元。

如果只看公司IPO前三年的财务数据,华大智造无疑是一家业绩表现良好的硬核科技公司。不过,华大智造过去三年营业收入的高速增长却并非来自其基本盘业务,而是受益于新冠疫情实验室自动化业务。随着疫情“红利”的褪去,华大智造的虚火也在消退。

2

疫情红利褪去

从营收构成来看,华大智造主营收入涵盖基因测序仪业务、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以及新业务三部分。其中,基因测序仪业务主要包括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测序配套试剂,属于公司的基本盘业务。

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01亿元、6.15亿元和12.7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2.44%、22.34%和32.76%。

不难看出,自2020年以来,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占比快速下滑,而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收入占比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主要是向疾控中心、海关、第三方医疗检验机构、企业、政府机构等单位销售实验室自动化仪器、新冠病毒核酸提取试剂及相应耗材等产品。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华大智造实验室自动化业务的收入分别为5897.33万元、20.62亿元和21.9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5.45%、74.87%和56.27%。

新冠疫情成为华大智造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快速增长的一个催化剂。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20年及2021年,华大智造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收入金额分别为198498.35万元和234428.5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41%和59.67%,主要为来自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

不过,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控制,华大智造实验室自动化业务营收增速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82亿元,同比下滑27.94%,收入占比降至37.35%。从三季度营收数据来看,该业务大概率仍处于下降趋势。

此外,由于疫情相关产品毛利率业务较高,华大智造收入结构的变化还导致了公司整体毛利率的下滑,这也是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收不增利的一个主要原因。

不过,华大智造的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收入占比虽高,却并非公司的核心业务,基因检测仪才是公司未来的最大看点。打赢与全球基因测序仪巨头因美纳(Illumina)之间的专利纠纷官司之后,国产替代或将成为华大智造未来的最大看点。

3

买来的核心技术

2007年,留美博士汪建南下深圳并建立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及之后的科研、教育与产业体系,这就是华大基因的前身。

业务模式上,华大基因主要提供基因组学的检测和研究服务,位于产业链中下游,需要采购上游的基因测序仪器、耗材及试剂等产品。2010年,华大基因购买了128台Illumina的测序仪,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服务商。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基因测序产业链的上游是基因测序相关仪器、耗材及试剂供应商,中游是以实验室、研究机构、测序服务公司为代表的服务提供商,下游主要是药企、医院、实验室等测序相关应用或服务的终端消费者。

为向上游拓展,华大基因于2013年以1.17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基因测序仪生产企业Complete Genomics(简称:CG公司),由此获得了基因测序上游核心技术。此后,华大基因建起了自己的测序仪研发团队,并对CG公司的基因测序进行了消化吸收。

2016年4月,华大基因将测序仪板块独立拆分并成立华大智造,并由汪建本人担任董事长职位。2019年、2020年,华大智造先后完成A轮融资(2亿美元)和B轮融资(10亿美元),成为备受关注的国产测序仪头部企业。

此外,在基因测序仪及试剂相关产品的基础上,华大基因又发展了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及细胞组学解决方案、远程超声机器人等新业务。

事实上,基因检测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已经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位于上游的基因测序仪器技术含量最高,并有着严密的专利保护,核心技术长期以来一直被illumina、Thermo Fisher以及Roche等欧美巨头所垄断,尤其是Illumina一家企业就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不难看出,华大智造的基因检测仪器产品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避免了在基因测序核心技术出现“卡脖子”等问题。

2019年,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10.01亿元,全球市场份额约为3.5%。同期,Illumina的市场占有率约为74.1%,Thermo Fisher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3.6%,三家所采用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0%,目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不过,华大智造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竞争对手的不安。自2019年开始,Illumina及其子公司在中国境外对华大智造及其子公司、经销商、客户发起或可能发起专利、商标侵权诉讼案件,涉及20个国家/地区。目前,英国、德国等国的法院已分别就部分案件作出判决,认定华大智造部分产品侵权。

对此,华大智造一方面进行专利无效申请/抗辩及不侵权抗辩,另一方面则针对Illumina涉嫌侵犯公司专利权的行为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今年7月15日,华大智造宣布,已与Illumina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基于此,Illumina应向CG US支付3.25亿美元的净赔偿费,成为华大智造第三季度业绩暴增的原因。

截至目前,华大智造完整保留了CG在基因测序领域广泛认可的DNA纳米球、规则阵列载片等核心技术,又开发了包括COOLMPS、stLFR等新技术,成为全球三家具备高通量基因测序仪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01亿元、6.15亿元和12.76亿元。除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外,该业务整体呈稳定增长的势态;今年上半年,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54.83%,营收增速仍旧保持在较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绝大部分基因测序公司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游,需要向上游采购基因测序仪及试剂、耗材等产品。由于长期依赖于国外仪器试剂提供商,国内企业整体议价能力较弱,产业链价值含量并不高。

在华大智造发展早期,公司基因测序仪产品主要供给关联方华大基因,这也令外界对其经营独立性产生质疑。不过,随着产品的逐渐成熟以及营销体系的不断完善,华大智造关联交易占比已经大大降低。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华大智造经常性销售类关联交易占比分别为71.89%、18.81%和15.61%,第三方市场已经成为公司主要销售领域。

整体来看,三季度华大智造营收增速仍处于放缓趋势,扣非净利润则处于加速下滑状态。显然,失去了新冠疫情这一催化剂之后,华大智造此前的业绩高增长态势似乎难再持续;从上半年数据来看,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增速仍旧保持在50%以上。随着专利纠纷案的获胜,该业务未来成长空间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发展值得期待。

若按照扣非净利润计算,华大智造目前动态市盈率仍在百倍以上。或许,只有去掉高估值这一虚火之后,“国产测序仪第一股”的真金才能更好得显现出来

卓尔智联(2098.HK):聚焦主航道,争做数字贸易的引领者

日前,卓尔智联(2098.HK)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剥离旗下Light In The Box Holding Co.,Ltd.(兰亭集势)。据了解,兰亭集势是一家国际在线零售公司,其业务内容及发展方向与卓尔智联主营业务存在一定偏差。此举显示出卓尔智联聚焦核心主业,明晰“全球领先数字贸易平台”的战略方向。

随着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加速融合,数字贸易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态势。对于企业而言,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化贸易浪潮之中,如何根据发展需求实行动态调整,将资源向更符合战略发展方向的领域集中,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

毫无疑问,卓尔智联现将持有的兰亭集势股份转让,并非仅仅是做“减法”,而是为聚焦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积蓄更多的能量与资源,进行更深层次、更高价值的长远布局。

结合卓尔智联的最新动态来看,今年4月,公司提出以“新贸易方式”作为切入点,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为应用,致力于成为 全球领先的数字贸易平台。

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卓尔智联起家于产业地产,经历了商贸产业批发之后,于2015年全面启动互联网转型,正式成为全球B2B智能交易平台的构建者和运营者。 由此看到,一直以来,卓尔智联对时代趋势都有着较为精准的把握,这使其能够顺应形势而为,找准服务重点,做深、做精、做透优势业务,打造品牌影响力。

而此次关于 全球领先数字贸易平台 的提出,以及随后剥离兰亭集势的动作,不仅是基于公司现行业务发展态势的考量,更是在更高层次上的一次迭代升级。

行业视角下,数字化贸易正在逐渐颠覆传统贸易方式,数字贸易的发展和繁荣正在成为重塑全球价值链的关键力量。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达3.13万亿美元,在服务贸易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48.1%提升至62.8%,2020年一年就提高11.6个百分点,充分印证了 数字贸易推动全球贸易向数字服务化方向发展的进程正在加速。

不难预见,在传统贸易体系向以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新型国际贸易体系升级过程中,卓尔智联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局面。

卓尔智联总裁齐志平表示,卓尔智联将更加聚焦于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以数据为驱动,构建数字化B2B贸易全链路新生态,提高产业链效率。

一方面,在线上,中农网、卓钢链、化塑汇等垂直平台逐步进军新的细分品类,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切实可行、高效便捷的供应链服务,客户粘性不断提高;在线下,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积极融合传统的商贸与直播电商,提高全产业链贸易生态圈的曝光度,各个专业细分市场的订货会有序进行。目前,汉口北提档升级加速,规划建设众邦金融港、世界贸易大数据中心等武汉国际贸易城12大主题项目进度顺利。

同时,卓尔智联于上半年组建了卓尔国贸集团,旗下涵盖新加坡国贸、卓嘉通、卓贸通等专业服务品牌,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外贸及增值服务。顺延这一发展趋势,在“内外贸结合”的推动下,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商贸物流平台目标有望达成。

另一方面,数据技术的发展也给卓尔智联带来了新的突破。

早在2015年,卓尔智联就已开始在相关领域进行布局,从卓尔云市的建立到成立卓尔智联研究院,并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SAAS等领域投入大量的研发力量,通过数据打通,实现信息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四流合一”,提升业务效率。2021年上半年,卓尔智联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了80%。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武汉市公布了首批271个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项目,卓尔智联旗下卓尔购开发的“基于低代码区块链解决方案的银行金融产品数据互信项目”和卓尔智联研究院开发的“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跨链平台”分别入选,在数字化赋能产业方面进一步释放商业效能。

综合来看,卓尔智联以技术和数据为抓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为应用,有效驱动了贸易各环节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培育经济新动能、 探索 供需对接新路径、助力产业链升级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卓尔智联在数字贸易领域的不断推进,业务聚焦策略无疑有助于公司资源向增长更快、盈利能力更高的核心业务集中,在某种程度上推动公司业绩上行。 就卓尔智联而言,其聚焦主业的成效已经显现。

根据最新财报,卓尔智联整体业绩表现亮眼,核心业务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现将具体的业绩数据拆分如下:

1、收入情况:截至2021年6月30日,卓尔智联实现收入501.6亿元,同比增长约40.3%。其中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收入495.28亿元,占总收入的98.7%,同比增长41.7%。拉长时间来看,自2015年全面启动互联网转型以来,卓尔智联成功激发了数字化的乘数效应。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营收翻了近72倍。按照这一增长速度进行推算,卓尔智联2021年有望实现千亿营收。

2、客户情况:目前,卓尔智联旗下三大产业电商平台中农网、卓钢链、化塑汇累计客户数已超过20万家,成交活跃用户占比达65%。这也意味着,随着较高的客户转化率带动上下游客户不断增长,将为卓尔智联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再来看主营业务板块的具体表现,现如今供应链管理及贸易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收入占比高达98.7%。

在B2B市场的细分领域,卓尔智联充分释放数字贸易的价值,争做新贸易方式的引领者,正朝向全球领先数字贸易平台的方向进发。目前公司已经打造了农产品、化工、塑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能源等B2B交易平台矩阵,并且高速运作。

在农产品电商平台,中农网利用自身白糖板块的优势,合理布局白糖并推出相关的产品线,2月份以来,白糖一直保持微涨的趋势,客户交易度活跃,这为电商平台带来了一定的效益。另外,在多品贸易方面,中农网的优势在于资源的整合,在多个大宗农产品品类上做规模扩张,与上下游客户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了提升服务效率,能给客户带来线上更好的产品使用体验,中农网持续在数字化创新上取得提升。

在化工塑料产品平台,化塑汇以分布式共享平台的创新模式,构造化工行业全产业链新生态。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化塑汇利用数据价值,扩大了小微实体企业供应链的金融扶持力度,一方面贴合了国家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一方面也夯实了市场地位,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在黑色大宗商品领域,卓钢链主打智慧交易和供应链服务一体化,在上半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获得了“CMMI3认证资质”、“2021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优秀现代供应链服务商”等多项殊荣,卓钢链自成立以来,已与40,000家上下游客户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

在国际业务方面,CIC在上半年推出了Corp Info产品,上线了中国和新加坡企业的信用报告,同时,还上线了香港、台湾、俄罗斯的定制报告服务,并且实现了中英双语的交付。这一动作进一步提高了CIC的交易效率,实现大宗商品交易更加智能化。关于CIC的创新能力也获得了首个国际奖“2021年亚太StevieR史蒂夫金牌奖”。

卓尔智联的核心业务中,几大细分B2B平台稳健经营,不仅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大投入,还旨在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些年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丰富着卓尔智联的智能生态圈,提高运营效率,节约中间环节的成本。

上半年卓尔智联先后荣获最佳新经济公司、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中国产业互联网上市公司TOP10、中国产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TOP100、湖北最佳港股上市公司等荣誉奖项,并在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中位列第155位。

转型完成至今,卓尔智联已在数字贸易领域深耕多年,转型后的卓尔智联,各项业务营收大幅增长,这都足以表明其“智联”商贸圈运营初见成效。此次出售非核心业务,将卓尔智联“全球数字贸易平台”新定位再次明晰,同时为公司围绕主业深耕细作提供出更充足的动能。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其聚焦的深入,卓尔智联有望充分释放数字贸易的价值,做新贸易方式的引领者,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贸易平台。

本文源自格隆汇

王传福:比亚迪今年先拿下中国第一! 暂不考虑美国市

2023年3月29日,比亚迪董事长、总裁王传福在比亚迪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这样表示。同时他强调:“暂时没有进入美国乘用车市场的计划”。这意味着,2023年,比亚迪的主要目标还是对内蓄力,稳步拿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在产销规模上再创新高度。

3月28日,比亚迪正式公布2022年财报,2022年,比亚迪营收4240亿元,同比增长96%;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增长446%;扣非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1146%。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86.3万辆,稳居新能源销量第一;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达20.39%。

这是比亚迪创立以来最好的一份成绩单。在2022年营收、净利润、销量、毛利率都全面高涨的背景下,2023年一直被视为比亚迪冲击全球化的全面扩张之年。王传福为何依然将目光锁定在国内?将比亚迪2023年的目标重心放到“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之上?

面对国内友商的“守成战”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全面扩张阶段。2023年市场也将进入一个淘汰赛阶段。”王传福如此强调。

把目标重心依然放在国内,从宏观来看,是因为国内新能源市场在2023年依然将保持高速发展,同时激烈的竞争淘汰赛将拉开序幕。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达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市场渗透率达到27.6%。2023年,行业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850万—1000万辆之间,市场渗透率达到40%左右的规模。

但2023年一季度开始,碳酸锂价格接连下跌、新能源车企价格战加剧、消费者观望态势增加,国内新能源市场仍不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2023年的首要目标,不是全面出海“大张挞伐”,而是要在接连的市场波动中,对内彻底站稳脚跟。

2020年到2021年,比亚迪率先推出超级混动技术DM-p与DM-i,迅速引爆“电混”蓝海市场,开启对传统燃油车A+B级轿车、SUV市场的颠覆之路。同时,刀片电池与CTB技术的结合,让比亚迪在纯电市场同样风生水起。比亚迪形成了混动、纯电两条腿向前的发展思路。

但从2022年—2023年一季度,一众国内主流车企开始全面跟进加速混动、纯电市场布局。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的市场优势并不十足的稳固。

2022年4月,长安汽车发布全面电动化规划,至2025年将在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投入800亿元;2022年9月,奇瑞启动“瑶光2035战略”,未来五年计划投资1000亿做大新能源;2023年1月,一汽红旗官宣将“All in”新能源,并全域推动所有车型的电动化;2023年3月,长城汽车发布全新智能电混技术“Hi 4”,剑指比亚迪电混SUV市场;2023年3月,吉利发布全新新能源系列“银河”,目标定位同样是20万级混动SUV市场……

当所有在之前相对落后于比亚迪的传统车企开始在新能源的道路上奋起直追,王传福2023年的工作重心,是在国内新能源市场打一场防御战。

“再过几天,3月份数据就要公布,相信一季度(比亚迪)销量较去年同期仍然会保持80%以上的增速。”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这样表示。跑出远超行业的加速度,彻底把握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主动权,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是比亚迪2023年的必须拿下的“守成战”。

击垮合资车、燃油车的自主品牌“崛起战”

相比于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动荡局势,2023年比亚迪将目光锁定国内的战略原因还在于,要彻底击垮合资车、燃油车,打一场自主品牌的“崛起战”。

拿下“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就是要把大众打下去。

2023年前三月,比亚迪接连推出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和唐DM-i冠军版车型。目标精准,开启“油电同价”时代,杀进同级燃油车价格腹地,开启价格颠覆。

“造车新势力也好,做平台的也好,做手机的也好,进来之后造电动汽车……说服大家不要买燃油车,都来买电动车。这个蛋糕不就变大了吗?”2021年王传福接受采访时这样强调。

新能源市场越来越大,燃油车市场就必须越来越小。

2023年第12周,比亚迪(不含腾势)的累计上险量正式超越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总和,正式登顶中国汽车销量第一品牌。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比亚迪和以燃油车为核心的大众正式在国内汽车市场走到了对立面。

拿下“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要压制的不止是在新能源市场快速布局的友商,更是40年持续占据中国乘用车销量第一的合资车、燃油车。从这个角度来看,拿下“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还是一场民族自主品牌的“崛起战”。

稳固产品、产业竞争力的“蓄力战”

从开启造新能源车之初,王传福就在强调:“我不是赌徒”。在海外扩张战略上,比亚迪自有一套自己的打法。自2021年以来,不少国内造车新势力纷纷开启出海模式,中国以外的汽车市场,新能源竞争相对较弱,也成为新势力率先扎根布局的突破口。

比亚迪同样在2021年开启了新能源乘用车出海全球化。2022年以来,比亚迪持续加速开拓欧洲、亚太、美洲等多个地区的市场。截至2023年3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出口已经超8万辆。其中,2023年前三月,比亚迪海外出口量已经突破3万辆。2023年全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海外出口订单预计达到20万辆的规模。

但当前的海外出口只是建立在对外贸易基础之上的开端,比亚迪大规模的海外出口规划是需要建立在全产业链的整体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之上的。2022年9月,比亚迪在泰国全资投建了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

“比亚迪今年出口泰国5万辆,市占率10%。其他地区渗透率从1%到5%可能需要5年。具体数据现在很难说,打一个市场看一个市场,但是我们有信心把泰国的经验复制到全球。”王传福这样总结。

2023年初,不断传出比亚迪在欧洲将落地建厂的传言。近日,比亚迪收购福特巴西工厂的消息再度传出。王传福在发布会上同时明确表示:“海外配合全球化,要做全球服务,包括研发、全球制造、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现在海外基地规模不大,后面会越来越大。整体来说还是以中国的研发和制造为主,因为生态链比较全。”

同时,比亚迪目前确实没有大众、丰田级别的全产品矩阵。

2023年,比亚迪在产品布局中,除了老款车型的全面迭代,就是子品牌的全面上新。腾势、仰望以及规划中的“F品牌”,都将在2023年推出全新产品,并加速布局比亚迪当前的产品矩阵短板——豪华高端车。腾势品牌致力于全方位塑造新豪华产品矩阵,覆盖 MPV、SUV、轿车及都市跑车等领域;仰望品牌以越级技术为支撑,开启百万新能源SUV赛道;F品牌致力于用户个性化需求,主打30万以上新能源市场。

3月,有消息称,比亚迪内部正迎来组织架构改革,海洋、王朝、腾势、仰望等品牌将开启独立运营,这一发展趋势和大众的发展思路如出一辙。

这也意味着,比亚迪要开启全面出海,还需要在产业建设端、产品布局端进行底层沉淀,拿下“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是一场对内提升产业建设力、产品竞争力的“蓄力战”。

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比亚迪面临的是国内友商在新能源领域的迎头赶上,以及合资车在燃油车市场的统治地位。

蓄力冲击,比亚迪2023年要实现目标,300万的销量是最低门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方得智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东方财富:全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头部公司!未来高速成长的核心逻辑

只要做足功课,个人投资者可以轻松击败机构投资者

-----------彼得·林奇

“东方财富网”的招牌在股民中,可谓是家喻户晓,曾经凭借其独特创新的商业模式,创造出互联网基金的销售神话。目前东方财富进行一系列兼并重组后,取得了全方位发展。

东方财富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大平台已成为我国用户访问量最大、用户黏性最高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东方财富目前的商业模式有何创新吗?目前估值合理吗?今后是否将继续引领行业创新,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历史 沿革:

“ 财经 门户网、基金销售、证券行业”三步走:

至今,公司已成为以“东方财富网”为核心,集互联网 财经 门户平台、金融电子商务平台、金融终端平台及移动端平台等为一体的互联网服务大平台。公司运营的以“东方财富网”为核心的互联网服务大平台已成为我国用户访问量最大、用户黏性最高的互联网服务平台之一,“东方财富网”、“天天基金网”和“股吧”等,在用户数量和用户黏性方面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具有市场领先地位,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近五年营收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7.21%,2019年净利率为43.28%。

收购西藏同信证券后,公司业绩大幅抬升,2015年营收同比增长近4倍,净利润增幅近10倍。2016年受市场行情降温影响有所下降,此后业绩仍实现稳步增长,增速逐年提升。2014-2019年,公 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为47.21%、61.69%。根据2020年三季报披露,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9.46亿元,同比增长92.00%,归母净利润33.98亿元,同比增长143.66%,均已超过2019 年全年数据,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金融电子商务业务和证券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所致。

证券和基金代销业务占比分为62%、34%,占比稳步提升

公司主要业务有证券业务、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业务、金融数据服务业务及互联网广告服务业务等。证券业务:主要依托互联网服务平台及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的分支机构,通过拥有相关业务牌照的东方财富证券、东方财富期货、东财国际证券等 公司,为海量用户提供证券、期货经纪等服务。

金融电子商务服务业务:主要通过天天基金,为用户提供基金第三方销售服务。天天基金依托以“东方财富网”为核心的互联网服务大平台积累的海量用户资源和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向用户提供一站式互联网自助基金交易服务。

金融数据服务业务:主要以金融数据终端服务平台为载体,通过PC端、移动端平台,向海量用户提供专业化金融数据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业务:主要为客户在“东方财富网”及各专业频道、互动社区等页面上通过文字链、图片、富媒体等表现形式,提供互联网广告服务。

公司目前的机构业务比较薄弱,如为企业发债、承销、融资等,是一大短板,未来注册制的政策环境,加上管理层明确定调,金融市场为实体服务、扩大直接融资等政策下,机构业务在证券公司内的比重与重要性会越来越大,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这块巨大的市场,对于目前的东方财富来说,需要努力开拓,但因为起点低,所以想象空间大。

总体来说,东方财富是一家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司,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里是龙头公司,公司作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平台流量优势突出,证券和基金业绩增长弹性较高;公司财富生态圈日趋完善,金融服务变现途径多样化,多项核心数据大幅度优于行业同行,看好公司财富转型前景和各项业务拓展。

关于索信达控股公布2022年业绩,核心数据业务实现营收约2.68亿元,同比增长3.8%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2432.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