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包含孙宏斌出现在融创海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上:他尽一切努力让公司走出困境,对业务复苏“非常有信心”的词条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孙宏斌出现在融创海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上:他尽一切努力让公司走出困境,对业务复苏“非常有信心”,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融创老板孙宏斌坐了几次牢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孙宏斌出现在融创海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上:他尽一切努力让公司走出困境,对业务复苏“非常有信心”,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融创老板孙宏斌坐了几次牢

孙宏斌入狱的原因

1988年孙宏斌出现在融创海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上:他尽一切努力让公司走出困境,对业务复苏“非常有信心”,孙宏斌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联想。凭着热情和蛮力,孙宏斌干得不错,赢得孙宏斌出现在融创海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上:他尽一切努力让公司走出困境,对业务复苏“非常有信心”了联想掌门人柳传志的信任。多年后,在谈到孙宏斌的成绩时,柳传志说,“从1989年10月开始,企业部成立了13家全资分公司,上报营业额2400万元。在解决干部配备问题上,他们有创新的思路,敢于进能人,对孙宏斌出现在融创海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上:他尽一切努力让公司走出困境,对业务复苏“非常有信心”我们来说是一种震撼,是一种突破。”

孙宏斌的地位和权力也因工作业绩而迅速飙升。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从一个普通员工变成了总监经理。1990年升任联想集团企业发展部经理,主管范围包括全国各地开设的18家分公司。

当时是联想发展的关键时期。最高领导人柳传志在香港筹备香港联想。凭借着自己的成绩和柳传志对他的信任,孙宏斌逐渐获得了自己的权威,联想的老人们也逐渐被他推倒。联想的分支机构基本上开始听从他的指示。

孙宏斌旗下的联想甚至有这样的情况:海外分公司由孙宏斌挑选,财务不受集团控制。有人说,希望孙宏斌“独立”带领分公司走出去。更不可思议的是,孙宏斌居然办了一份联想企业报,而且在这份报纸的头版,突出了企业部的纲领:“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

更糟糕的是,在这个方案下,企业部经理有权任命分公司经理,等等。很明显,孙宏斌所做的,是在走向柳传志的另一面。甚至有人说,“孙宏斌试图形成企业的外部循环,不在监督下进行经营,已经出现了财务失控的问题。他们说这个操作的成果还是会归企业所有,但是在我们国家是不允许的。很难说会不会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属于企业,因为他们成立了一个集体(不好的词叫‘帮’),他在外地分公司选人、管人,很危险。”

孙宏斌的手下都很年轻,铁板一块,非常紧密。按照柳传志的定性,孙宏斌已经有“黑帮”嫌疑。

不仅如此,在一把手已经注意到二把手孙宏斌异常举动的同时,孙宏斌的爪牙甚至多次宣布要把公司的钱拿走。

动作太快、急于求成的二把手,一般很难处理好组织内部的关系。孙宏斌也是。所以,虽然柳传志本质上是个人才,孙宏斌的人才是他所看重的,但联想元老们“孙宏斌权力太大,以权谋私,分裂联想,联想会失控!”那封加急的信还是震惊了柳传志。

回到北京,柳传志仔细调查,发现孙宏斌确实有问题。但如何对付这个棘手的二把手,柳传志有自己的一套。如果愿意猜测的话,柳传志的这套可能来自于他在与前联想掌门人倪光南斗争中的经验总结。

柳传志先做了一个缓孙宏斌的方案,希望他能改过来。

1990年,西山宾馆召开联想高层会议。柳传志高度评价孙宏斌。他说,孙宏斌是不可多得的“审时度势,一眼看穿”的人才。但会议最终在严肃的气氛中结束,因为柳传志后来特别提到了孙宏斌管理中的“帮派”问题。

不久,柳传志召集孙宏斌直接领导的团队开会,再次批评“黑帮”问题。不过这次孙宏斌没有被通知出席。出乎我意料的是,孙宏斌的一位下属在会上公开反驳柳传志:“刘总,我们不是一伙的,我们是现代管理。”

结局是会议戛然而止,不欢而散。

柳传志让孙宏斌在这些“青瓜蛋子”和他之间做出选择。“当时年轻浮躁想当元帅的孙宏斌说,我要个蛋子。"

多年后,孙宏斌后悔了:“如果我当时妥协一点,就不会发生这种事。刘总不可能有这种事”

柳传志也给了孙宏斌机会。那是孙宏斌在北大袁绍餐厅牵手之后,他又一次激动地发出了“卷钱逃跑”。柳传志最后一次找孙宏斌谈话:“我们都是有能力的人,我领导不了你。大家好好相处,随便挑一家联想的分公司,自己做。”但孙宏斌拒绝了:“不用了,刘总。我才26岁。我可以从头再来。”这可能更大程度上伤害了柳传志。

第二天一早,柳传志亲自主持了企业发展部的会议,宣布自己暂时担任企业发展部经理。孙宏斌另有安排。从这一天起,孙宏斌失去了自由。1990年5月28日,孙宏斌被海淀警方刑事拘留。10天后,他因挪用公款被正式逮捕。两年后,1992年8月22日,法院以“挪用公款13万元”的罪名判处孙宏斌有期徒刑5年(1994年初,孙宏斌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减刑1年2个月)。“收到判决书的时候我不认为我有罪。”孙宏斌说。

中国的“隐形地主”,坐拥资产6.2万亿,孙宏斌靠他一单赚150亿

提到金融界的“三马”,很多人都能很快地想到“马云”的阿里、马化腾的“腾讯” 。

而第三位姓马的大佬,似乎一直隐藏在两个人的身后。

普通民众对他没有太多的了解,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姓名叫什么。

殊不知他叫做 马明哲 ,现任 中国平安集团 的董事长。

他曾经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 将一个由12人组成的小团队,发展成为如今总资产达到6.2亿的中国平安公司,缔造了业内首屈一指的商业帝国 。

作为行业内部的龙头产业,马明哲的一个决策往往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随着近些年来平安集团开发起多样化的业务,马明哲与许多房产企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关联。

马明哲的投资项目,涉及到的房地产集团有 华润、绿地、碧桂园、万科 等企业。

牵扯范围之广,可以说他才是 中国最大的“隐形地主” 。

他兢兢业业地经营了平安集团30多年, 让这个大企业如同一艘稳重的巨轮,航行在时代的海面上 。

他带领“平安”接连破除重重困难,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就连“联想”的前任接班人孙宏斌也直言:欠他一个人情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955年,马明哲出生在广东湛江,他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则是一名从海外归来的华侨。

不幸的是父亲早早去世,马明哲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

他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经历曾说, 那时候总是被母亲责打,就算是受到天大的委屈也从不哭泣。

他知道母亲为了他的 健康 成长,要一个人扛起生活的重担,这对一个柔弱的女人来说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良好的家风让马明哲从小就锻炼出坚毅的性格,为他后来独自一人到外头闯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幼的马明哲早就明白这些道理,经常主动帮助母亲做些家务活,减轻她的负担。

18岁高中毕业后,马明哲接受组织安排,到乡下去当知青。

这段经历教会他两件事——抽水烟和开拖拉机,这样的日子看不到出路 。

接受过高中教育的马明哲在头脑里盘算着,该给自己找一条别的出路。

1983年,那个坚毅的年轻人踏上了离开家乡的旅途。

他来到深圳,在一家民营企业打工。

一没有钱,二没有 社会 背景,在大城市打拼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坎坷 。

马明哲起初是给公司领导当司机的,几个月接触下来,领导觉得这个小伙子踏实肯干,也会把公司里的事情说给他听。

马明哲每天跟着大老板出入各种高端场所, 他的视野逐渐被开拓起来,老板教会他许多待人接物的本领 。

马明哲脑子转得快,有时也能为领导出谋划策,提出不少有创新意义的策略,老板对他也越来越器重。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命运的馈赠很快就落到马明哲的头上。

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开车送领导去开会,本来要参加会议的是该社保公司的经理,这天他正好因故不能出席当前的紧急会议。

对面的大客户可不会等待一个小小的部门经理,老板心下一想,指名道姓让马明哲顶替该部门经理参加会议,直说如果出了问题也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老总是一个能识得“千里马”的“伯乐”, 这次会议上,马明哲的发言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才华。

他针对正在探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见地。

而这个点子得到了公司高层领导的赏识,客户们也对他的发言感到很满意。

马明哲很快就受到了提拔,成为公司的一名基层管理人员。

但显然,这个小庙装不下他这尊大佛,他的商业眼光不仅局限于此。

马明哲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让公司再创立一家新型保险分公司,由自己带领团队,全权经营负责 。

等他把全部想法都告诉领导之后,公司高层认可了他的方案,并表示会全力支持他的行动。

此时马明哲创建的新型保险公司,就是后来 “平安保险” 的前身。

1988年, 32岁的马明哲正式创立了一家名叫“平安保险”的地方性股份制保险公司 ,他自己担任总经理的职位。

这个新兴的行业在诞生伊始,就承担了很大的舆论压力,民众对公司业务的安全性提出了很大的质疑。

要想让民众对“平安保险”产生信任感,马明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好在创业前期的困难,都被马明哲一一克服了。

随后他选择引入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国的外资,让他们成为平安保险最大的股东。

“平安保险”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期,成功从一个小型保险公司,成为一家大型综合的金融集团。

目前其下辖的业务涉及到保险、银行、投资、招商等各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马明哲以其独到的投资眼光,瞄准了一个为他带来巨大利润的行业,那就是投资房地产公司。

马明哲旗下保险公司的投资项目愈发趋向多元化,这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密切关联 。

1995年以前,国家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只能存入银行中。

1995年6月以后,国家新制定的 《保险法》 规定,保险公司可以将投资转向债券等其他方向。

1999年,原保监会允许保险公司,通过其他金融手段进入证券、基金、投资等二级市场。

2012年以后, 保险投资的新政策出台逐渐放开,允许相关企业涉及不动产、股权、信托等多种手段 。

国内保险公司的投资种类也逐渐多元化,企业领导通过“组合拳”的方式,来降低银行利息变化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利益偏差。

同时, 政府还逐步放宽了非标投资的比例,非标投资主要包括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以及不动产等等 。

它们具有持有时期长、收益高的特点,长期持有这些产品,与保险公司经营特点相匹配。

在相关政策的影响之下,保险公司投资非标资产的比例,自2012年起逐年增加,到2019年7月时,已经达到38%。

独具慧眼的马明哲自然没有错过这个机会, 自从知名房企“碧桂园”在香港上市之后,马明哲的目光就落在了这块“大蛋糕”上 。

他决定用“平安保险”的资金来投资这块项目。

2015年,中国平安集团以62.97亿港元的价格,购买了碧桂园房产集团的股份,一举成为碧桂园旗下第二大股东。

在“中国平安”的资本注入以前,碧桂园的销售业绩一直不太理想。

2015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同比下跌44.3%,只完成当年销售目标的13%左右。

背靠“中国平安”这棵大树,笼罩在“碧桂园”公司上空的愁云,很快就一扫而空 。

马明哲充分调动自己手头上的资源,“碧桂园”开启了与中国平安集团的深入合作。

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里,碧桂园集团奋起直追,直接将年销售额定在1400多亿元,成交总销量约为856.9亿元,环比增长达到57.3%,直接超额完成的任务。

此后三年,碧桂园集团进入高速发展期,连续两年蝉联房地产一哥的桂冠。

2018年前后, 马明哲再次花费了137.7亿的资金,收购了“华夏幸福”集团的股份 ,又将中国前20强之一的房产企业,纳入自己的麾下。

马明哲的“救火团队”,再次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华夏幸福公司,他热情地向华夏幸福的老板王文学,推荐吴向东进入企业内主持大局。

在他的全方位支持下,华夏幸福企业的销售业绩有所好转。

很多专家认为,这一举动有望再次创造当年碧桂园的奇迹。

马明哲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成为了“最大的隐形地主” 。

融创中国的 孙宏斌 曾经公开表示 :“我要感谢平安银行,他一单就帮我成功赚了150亿!”

他又是何人?怎么有这么大的面子请马明哲出手帮助他?

1988年, 25岁的孙宏斌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他刚进入 社会 就来到柳传志手下的联想公司工作。

第二年,他就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被破格提拔为企业部的总经理。

孙宏斌年轻气盛,风风火火地走马上任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在全国开办了13家子公司,将联想公司的营业额提升到了2400多万。

大老板 柳传志 非常看重他,将北京地区的业务全权交给他负责,自己则主要打理香港地区的上市工作。

柳传志去香港之前,意外发现在北京工作的孙宏斌创办了一份 《联想企业报》 ,这与他本人之前创刊的《联想报》并不相同。

“莫非他想要自立门户?”柳传志从这份报纸中嗅出一丝不对劲的气息 。

他担心自己前往香港的这段时间,公司内部会出现预料之外的人事变动,便立即放下香港的工作,一路赶回了北京。

在他抵达北京后,先是举办了一场联想 历史 上著名的“干部培训班” ,实际上是为了借机解决孙宏斌的权力问题。

柳传志本想试探一番,他知道孙宏斌不至于背叛自己。

谁知道孙宏斌的几个下属,趁他不在办公室的时候,对柳传志叫嚷着说道: “我们就喜欢听孙经理的话,总裁来了又没有什么关系。”

这样一来,柳传志阴沉着脸出了办公室,他私下里找到孙宏斌商量 :“我相信你的为人,但你手底下的那几个青瓜蛋子要开除。”

这下孙宏斌不干了,两人怎么也谈不妥。

最后柳传志只能略带惋惜地说道: “你是个有能力的人,我们做不成朋友,至少不要变成敌人。”

起初孙宏斌还以为总裁要把自己下放分公司去 ,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大不了自己可以离开联想单干。

谁知第二天开会的时候,柳传志直接宣布孙宏斌被停职,还派人把他看守进来了。

那些“青瓜蛋子”曾手持武器,到看守他的地方和人对峙。

孙宏斌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场,好言把他们给劝回去了,他始终认为柳传志不会真的拿他怎么样。

直到1990年5月28日, 孙宏斌被北京海淀警方拘留,工作人员说他挪用公款 ,现在是按照程序实施调查。

他坚称自己是没有罪的,只是公司财务制度手续复杂,才没将一笔流动资金上报。

警察没有查到他“贪污”的证据,但也断定他挪用公款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 。

1992年,北京市海淀公安局判处孙宏斌有期徒刑五年。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孙宏斌无数次面对监狱里漆黑的墙壁,久久不能平静,好在他没有一直沉沦下去。

他通过给 《北京新京报》 写稿,赚了不少“分数”,提前从监狱里出来了。

当年柳传志把“联想”当成自己的生命,他怕孙宏斌“造小船”,把联想搞得分崩离析,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

这本是立场问题,没有什么对错。等到孙宏斌出狱之后,柳传志约他到餐馆里详谈。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他没有带自己的保镖。

没有人知道他们聊了什么。从那以后柳传志坚称: “不论到什么时候,孙宏斌都是我的朋友。”

1994年,他给了孙宏斌20万的“安家费”,又出资500万给孙宏斌成立了 “顺驰地产” 。

孙宏斌一直没有放弃想要上市的愿望。

2008年,他带着自己的“融创中国”重出江湖,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匹黑马 。

他曾经从平安集团旗下的银行贷款25亿元,后经过资本的不断博弈, 他一举用这些钱赚回150亿,一时间风头无量,人们戏谑地称马明哲是他“身后的男人” 。

而孙宏斌也没有辜负马明哲的期望,近些年来孙宏斌相继收购王健林的万达集团、贾跃亭的乐视集团,成为资本界的“接盘侠”。

2021年,平安集团的总经理 谢永林 曾公开发言: “平安投资的不动产,是用来收房租的,不是用来炒地皮的。”

许是在国家大力度的管控房价以来,马明哲对于“中国最大地主”的称号有所不满,才公开发表言论,表明自己的立场。

“市场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现阶段的平安集团来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马明哲在地产行业的野心与实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而企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则需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能在汹涌的时代浪潮中,走得快,走得远。

毕竟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包含孙宏斌出现在融创海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上:他尽一切努力让公司走出困境,对业务复苏“非常有信心”的词条  第1张

孙宏斌的融创现在怎么样

融创现在属于努力活下来了。

在融创发生债务违约之后不久,孙宏斌就带领融创团队积极展开自救,出售资产、股权转让、变卖资产、自掏腰包等等,所有行动都旨在缓解融创的债务危机。

孙宏斌在努力奋斗了半年多时间,融创债务重组方案就出炉了,重组方案是经过与多数债权人沟通协商之后制定的,所以通过债务人表决通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重组方案一旦获得通过,融创就能获得充足的喘息时间。

虽然融创已经没有了昔日的风光,这是由于房地产正在进行一轮大的洗牌,不光是融创会遭到重创,所有的房地产公司都无法避免。融创能活到现在、活到这种现状已经非常不错了。

融创是什么?

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1918.HK)是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企业。公司成立于2003年,以“至臻·致远”为品牌理念,致力于通过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整合优质资源,为中国家庭提供美好生活的完整解决方案。

融创中国坚持地产核心主业,围绕“地产+”全面布局,下设融创地产、融创服务、融创文旅、融创文化、融创会议会展、融创医疗康养六大战略板块。业务覆盖地产开发、物业服务、会议会展、旅游度假、主题乐园、商业运营、酒店运营、医疗康养、IP开发运营、影视内容制作发行等。

山西农村穷小子,考上清华,入狱、破产后,如今身价百亿,凭啥?

前些天,知名房地产博主卢俊在微博发了一篇文章:《半夜看完孙宏斌微博,越想越后怕》。

让他害怕的是,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市场和争议,孙宏斌总是能够从生意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对于房地产的前景,他说:“做房地产像养猪,猪肉贵了都抢着养,养大了,贱了,贱了都不养了,又抢购了。”

对于市场,他说:“人们在市场坏的时候会把市场想的更坏,这时候机会会更多。在市场好的时候会把市场想的更好,这时候可能是风险最大的时候,这时候需要更多的小心和谨慎。 ”

孙宏斌似乎不在意市场变动如何,他心里一直有自己的一把算盘,而外人却听不到珠子敲打的声音。

孙宏斌比起其他企业家,他估计更加符合“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这句话。

寒门贵子,考上清华,进入联想,被柳传志相中,当上经理,然而功高盖主,被柳老大送进监狱。

提前出狱,东山再起,建立顺驰,打入地产界,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产中介商之一。

后将顺驰出售,集中经营融创地产集团。

在资本时代摸爬滚打,经历过失败,陷入绝望,但仍凭自己努力站上高位。

2017年,孙宏斌以688.5亿元的财富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4名。

2018年,以414亿元财富排名《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32位。

2019年,以707.1亿元财富在《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160位。

2020年4月,以92亿美元财富位居《福布斯亿万富豪榜》第147位。

孙宏斌始终信奉着梦想至上,即使失败,也值得尊重。

因而在贾跃亭两袖清风、钱袋空空时,孙宏斌带着几位大佬投资乐视165亿。

最后乐视还是“扶不起的阿斗”,孙宏斌的165亿也打水漂了。

他依然笑嘻嘻表示,失败了正常,这就是生意。

被生活拷打的孙宏斌,面对生活似乎多了几分乐观,少了几分较真。

孙宏斌今日之脱洒处,皆从先年之不如意处得来……

1963年,孙宏斌出生在山西临猗县的贫困山村里。

他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很懂事,做事很有主见。

跟同村的小孩一起玩 游戏 ,孙宏斌总是能掌握主动权,分配角色。

因为小孩们都信服他,愿意听他指挥。

村里人觉得孙宏斌长得矮小,竟然能让一群比他高大的孩子听他的话,也太厉害了,于是大家都叫他“强娃”。

当所有人都安于一个小小的山村时,孙宏斌卯足了劲要冲出去。

读书时特别用功,上课两眼不敢往外瞟,只死死盯着黑板,做笔记。

害怕错过重点,做笔记时速度很快,喜欢用符号来代替文字。

同学们知道他成绩好,想借他笔记来看看。

结果那些“鬼画符”似的笔记,谁都看不懂,只有孙宏斌知道自己在写啥。

课上吸收知识很快,课下别人玩耍,他就一头扎进小书店里,读课外书,一读就是一下午。

那是镇上仅有的一家小书店,从学校到书店,孙宏斌需要走上两个钟的路程。

冬天,山西的雪下得格外认真,一下子就覆盖了条条大路。

孙宏斌仍踏着雪,奔向书店。

天气冷,又下大雪,书店开门的时间比往常晚。孙宏斌就站在门口,一边背书一边跺脚取暖等书店开门。

有时候,学校放假,孙宏斌在书店一待就是一天。要是读到精彩部分,孙宏斌连午饭都忘记吃了。

店员好心提醒他,可他两眼盯着书本,摆摆手说:“等会,看完再吃也不碍事。”

1977年恢复高考,很多中途被迫辍学的人纷纷拥着参加,当年就有610万人参加高考。

而当年的孙宏斌才14岁,还没完成初中学业。他也想搭着这班顺风车,参加高考。

从填志愿到考试,都是他一个人操办的。

在临考试那会,他生病了。因而上考场前,他输了液后马上上场考试。

在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七、生病的情况下,孙宏斌如愿考上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攻读水利专业。

那年,孙宏斌才15岁。离开山西,只身一人来到陌生城市武汉。

孙宏斌的大学生活并没有像普通大学生生活那样,丰富多彩。

他的生活只有教室、图书馆。

每天窝在图书馆学习,看书,看的书涉及多个领域,有经济学、心理学等等。

最后,孙宏斌考取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又从武汉跳到了北京。

从清华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环境科学院工作,那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科学院的工作,对孙宏斌来说极其枯燥无味。每天按时上下班,上班搞搞科研,没事就在办公室喝茶看报闲聊。

做了三年之后,孙宏斌愈发觉得这种日子虽然安逸,但一眼就看到头,没什么挑战性。

但孙宏斌又不敢轻易离开这个铁饭碗。

有时他又觉得现在离开的时机不对,日日夜夜都在纠结与苦恼中度过。

在孙宏斌的人生轨道上,搞怪的不是红绿灯,不是时机,而是他数不清的犹豫。

有一天,孙宏斌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突然在报纸的边角里看到联想招聘公告。

当时,联想集团老板柳传志想要扩大规模,可公司元老总想求稳,不愿陪着柳传志颠簸。

无奈之下,柳传志只能招聘一些年轻人,吸收新鲜血液进来联想集团。

要求毕业于重点大学,会计算机。

孙宏斌虽然是水利专业的,他还是想试试看,于是,拨打了招聘信息上的电话。

由于孙宏斌自身条件过硬,又在中国环境科学院待过,更重要的是,孙宏斌当时谈吐之间透露出的自信深深吸引了面试官。

意料之中,孙宏斌被录用了。

当时,孙宏斌放弃铁饭碗,到一家小公司(当时联想成立才4年)上班,家里人都十分不解。

但孙宏斌也没有听取家里人的意见,仍执意地辞掉了科学院的工作。

进入联想之后,一切也没有孙宏斌想象得那么美好。

由于自己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孙宏斌必须得靠自己的额外努力去弥补不足。

也因为他的出身,即使他是清华大学毕业,同事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他们觉得孙宏斌就是一个穷酸子,一开口那口满满的山西口音,便知道他永远不会有什么出息。

孙宏斌也没有理会别人的看法,一心做好手头的工作,下班了就窝在宿舍学习计算机。

工作上那股拼劲,更是让人感到害怕。

当时孙宏斌从最底层的销售开始干起,天天在外跑业务,即使生病了,也不敢松懈。

同事们都说他应该改名叫孙疯子。

而就是这样的“孙疯子”,被柳传志相中了。

柳传志觉得孙宏斌小小年纪就考上清华,做事又这么拼,要是一辈子都干销售,就有点“大材小用”了。

每天一大早,柳传志就叫孙宏斌到办公室汇报工作,汇报完还会找话题跟他聊聊天。

表面上是汇报工作,闲聊,实则是训练他普通话。

一有什么新工作,柳传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孙宏斌。

孙宏斌也没有辜负柳传志的期待,凡事都完成得极其完美。

有时候,即使工作已经完成了,为了防止出现纰漏,孙宏斌还会献上Plan B。

很快,柳传志破格提拔他成为企业发展部的经理,处理除北京公司在外的其他分公司的事务。

这些分公司在孙宏斌的带领下,年销售额直逼2500万。

柳传志非常满意,几乎完全放权给孙宏斌。孙宏斌成为柳传志身边的大红人。

柳传志对于分公司放养式的管理,既助长了孙宏斌的傲气,也让员工与孙宏斌的关系越来越好。

当时私底下流传着“孙总的才干在于柳总之上”等话。

员工还有意无意地在孙宏斌面前,夸赞他能力,暗示他的实力不该如此被掩盖。

久而久之,孙宏斌愈发有点飘飘欲仙了。柳传志重用他,他反而觉得柳传志是在压制他。

联想的元老纷纷向柳传志通风报信,认为柳传志如果再放任孙宏斌,联想很快就易主了。

柳传志正苦于没有理由架空孙宏斌,结果手下的人查到孙宏斌暗箱操作,将分公司的资金悄悄转移到自己户下。

便以挪用公款的罪名将孙宏斌送进了监狱。

可铁栏栅门并没有挫伤孙宏斌的信心,他在监狱里又谋划着自己的下一步。

在监狱里,孙宏斌没有意志消沉,而是正常读书看报,有时还会写写文章。

监狱的生活让人很容易屈服,但孙宏斌仍提起精神,每天坚持运动。

由于表现良好,孙宏斌被减刑一年,提前释放出狱。

在监狱的三年,他不仅趁机提高自己,也深深反省了自己。

他学会了低头,为了更好的未来首先得低头,承认自己不如别人。

出狱后的孙宏斌第一时间不是回家,而是去找柳传志。

跟柳传志道歉示好,并向他借50万。柳传志也没有斤斤计较于当年的事,慷慨地将50万送给了孙宏斌。

孙宏斌拿着50万,来到天津成立了顺驰集团,开始进军地产界。

28岁跌落神坛,三年后又从零开始,真正干起了自己的事业。

孙宏斌采用了新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就是先用较低的自有资金启动项目,随后立即进行土地开发,用销售回款来支撑后期建设,再用项目盈利作为新的自有资金启动新项目 。

这样既解决了初期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让顺驰顺利介入地产界。

2002年,孙宏斌带着顺驰在天津占据一席之地,业务占到整个天津房地产开发总额20%。

顺驰的辉煌,让孙宏斌再次膨胀起来。他在中城房网会议上,放出狂言:“顺驰的目标就是全国第一,也就是要超过在座的所有房地产公司,包括业界品牌最好的万科!”

台下的万科集团老板王石倒没有把孙宏斌放在眼里,对孙宏斌的狂言不以为然。

孙宏斌也说到做到,2003年顺驰年销售额达到45亿,第二年快接近100亿。

在2004年,孙宏斌更是出手从王石手中抢到了一块土地。

正巧,04年国家政策出台,房地产市场迎来了萧条期。

顺驰集团一下子蔫了,拖欠土地费,负债累累,债务高达46亿。

王石更是在全国房地产论坛上“告状”,指责顺驰破坏行业竞争规则。

双重打击之下,顺驰垮了,孙宏斌只能以12.8亿的价格将顺驰卖给了香港路基基建公司。

说是卖,其实是低价甩卖。

出狱后的孙宏斌,努力从低谷爬起,在房地产行业挣扎了十年,结果黄粱美梦一般,又摔得粉身碎骨。

但孙宏斌并没有就此打住,他决定破釜沉舟,再试一次。

王石以为孙宏斌就此沉浮,不敢再嚣张了。

可孙宏斌稍作休息了一会,孙宏斌又开始投入精力经营另一家公司—融创中国。

2008年,孙宏斌用20.1亿拿下北京海淀西北旺地块,推出北京西山壹号院。

2010年,融创中国在港交所上市。

2014年,孙宏斌已经带着融创成功跻身于中国排名前十的房地产企业。

从此以后,孙宏斌开始了“买买买”的路程,相继并购绿城中国、中渝置地等等。

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城市大手笔购地。

并购的程度也吓得王石开始“好心提醒”他:“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对此,孙宏斌也没太当回事,通过微博回应,“感谢提醒”。

此后,更加快了自己收购的步伐。孙宏斌如此举动,更是让业界大佬看不懂。

更加看不懂的是,2016年贾跃亭陷入低谷,乐视走到尽头。

业界个个翘起二郎腿,隔岸观火,没人出手拉贾跃亭一把。

救世主孙宏斌不仅融资165亿,更是在2017年亲自坐镇乐视,成为乐视董事长,让贾跃亭安心在美国造车。

“乐视别的都没问题,就是缺钱。”

投资乐视的同时,孙宏斌还有余力收购万达商业旗下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交易金额为438.44亿元。

在人们震惊之余,孙宏斌又以62亿元收购13个万达文旅城设计、建管理公司。

2017年,融创销售额高达3620亿元,而孙宏斌也以688.5亿元的财富首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4位。

对于孙宏斌连续购地的钱从何而来,孙宏斌表示,都是销售收入,拿收益的钱再去买地。

如今融创前景一片大好,一直稳居房地产企业前四,孙宏斌也一直是富豪榜上的常客。

孙宏斌摔了两次之后,这次仿佛真的站起来了,而且站得更加稳了。

也许,从联想到融创,孙宏斌没有倒下的真正原因,不是资本,是他克服了失败的惯性。

在锒铛入狱之时,他没有屈服于现实,而是跳出“失败—放弃自己”的怪圈,重新振作起来。

在贱卖顺驰时,他没有听从身边的声音,觉得自己不行,而是停下来思考,重新制定目标,重新出发。

生活是种律动,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滋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当中。

孙宏斌恐怕已经尝到了这滋味。

-END-

作者:罗小洁

关于孙宏斌出现在融创海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上:他尽一切努力让公司走出困境,对业务复苏“非常有信心”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2459.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