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关于西部超导订单持续增长,净利润10.8亿降本增效期间,费用率连续五年下降11.7%的信息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西部超导订单持续增长,净利润10.8亿降本增效期间,费用率连续五年下降11.7%,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伊利财报大解读:毛利率下降,销售费用压缩,为了激励潘刚挤利润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西部超导订单持续增长,净利润10.8亿降本增效期间,费用率连续五年下降11.7%,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伊利财报大解读:毛利率下降,销售费用压缩,为了激励潘刚挤利润

伊利三季报发布后,股价罕见跌停!是基本面恶化,还是投资者此前预期太高?

前三季度,伊利营收737.70亿,同比增长7.42%,净利润60.24亿,同比增长6.99%。

其中,第三季度营收增速11.17%,较第二季度营收增速22.49%,出现大幅下降,净利润增速也是环比大幅下降!

业绩增速环比大幅下降,低于市场预期,导致季报发布后股价跌停。其实,是市场预期太高了,第二季度的业绩高增长是个特殊情况,并不能持续。当然啦,伊利财报也有些问题,是否会导致长远的业绩压力,还需要更长时间观察。

第二季度,伊利营收增速22.49%,净利润增速72.28%,半年报发布会,面对惊艳的第二季度业绩,市场对伊利的预期变得过度乐观,导致了伊利半年报发布后股价涨停!

伊利第二季度的业绩,其实并不惊艳,只是资本市场的幻觉而已。因为这跟整个乳业的发展情况是对应的,第二季度,蒙牛的营收增速也在20%左右(剔除剥离后的君乐宝)。而且,上半年蒙牛的营收增速比伊利高不少。

半年报发布后涨停,三季报发布后跌停,更多的是市场在纠正前期的过度乐观预期!

1、毛利率持续下降,销售费用持续压缩,挤利润!

2020年前三季度,伊利毛利率36.9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75个百分点,较今年上半年的38.17%,下降了1.2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34.72%,创下近六年来单季度新低!较上半年毛利率下降3.4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7个百分点!

毛利率下降,市场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下半年原奶价格上涨。

但是,伊利股份近两年的毛利率在持续下降!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2019年,毛利率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毛利率下降也不仅仅是原奶价格上涨,也可能跟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有关。

2020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22.61%,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4.55%,同比上升0.2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股权激励费用摊销4.7亿,如果剔除股权激励费用摊销,管理费用同比出现下降,说明,核心团队人员的回报在增长,底层员工的薪酬回报可能出现下降了。

虽然毛利率下降,但是销售费用一压缩,净利润就挤出来了,前三季度净利率8.22%,仅仅同比微降0.02个百分点。

近两年,销售费用持续压缩,2019年,销售费用率23.28%,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

毛利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销售费用的持续压缩就很关键。伊利是一家销售驱动的公司,销售费用是净利润的三倍左右,把销售费用挤一挤,净利润也就出来。

股权激励有五年业绩承诺,碰到年成不好,就会挤一挤销售费用,把净利润凑出来!

自从2019年的58亿股权激励回购后,伊利的负债规模持续上涨。

2020年9月末,短期借款95.41亿,较2019年末上涨109.23%,股权激励未实施前,短期借款很少;其他流动负债105.97亿,较2019年末上涨245.29%,其他流通负债主要是公司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股权激励实施前,其他流动负债几乎为0,现在都有百亿规模了。

负债规模的大幅上涨,带来的是利息费用的大涨,2019年前三季度,利息费用高达3.65亿,同比增长107.38%。

2、股权激励回购58亿,或阻碍伊利发展!

好的股权激励模式,会促进公司发展,差的股权激励模式,可能会导致利益分配不合理,带来道德风险、劣币驱逐良币问题,阻碍公司发展。

伊利的股权激励结构不合理,可能会阻碍伊利发展。

2019年,伊利耗资58亿,以均价31.67元/股,回购1.82亿股,用于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授予股份1.52亿股,价格为15.46元/股,不到回购均价的一半,一下子损失25亿。有五年业绩承诺,扣非净利润增长率年化8%,25亿分五年摊销,每年5亿左右。

2018年,伊利扣非净利润58.78亿,按照扣非净利润年化增长率8%测算,一年新增扣非净利润4.7亿,还不够5亿的股权激励摊销费用,显然,股权激励的授予价格过低,激励费用过高。

面对每年5亿的股权激励摊销费用,业绩压力就很大了,这时候,压缩销售费用挤利润,就是一个好办法。

像伊利这样的销售驱动的乳业公司,持续压缩销售费用,可能会对公司的市场份额产生影响,对公司产品的销售也会产生影响。

2020年上半年,伊利营收同比增长5.45%,蒙牛实际营收同比增长9.4%,伊利营收增速相对于蒙牛,下降了太多。如果算上2019年剥离的君乐宝,蒙牛上半年营收规模跟伊利近乎持平!

伊利敢于把股权激励价格定得过低,容忍摊销费用5亿,很大程度上,也是蒙牛在2019年7月份,把君乐宝股权转让给了石家庄国资,这才有了2019年8月份,伊利低价的股权激励。因为君乐宝被剥离了,在两三年内,蒙牛营收规模很难追上伊利。但回过头看,股权激励五年业绩承诺期后,伊利的市场份额会怎样呢?是否能延续前期的市场份额增长趋势,或者是市场份额可能萎缩呢?

股权激励都给了谁?

潘刚一人拿走股权激励的三分之一,如果算上刘春海和赵成霞,三人一共拿走近45%,其他的475位核心人员也分得不少,平均一人每年额外增加50万吧。

5亿的每年摊销费用,潘刚就占了1.7亿,另外,潘刚的薪酬也很高,2019年,潘刚薪酬高达1934万。 算上薪酬,伊利一年给潘刚的实际薪酬近2亿。

为什么不直接给潘刚发2亿的年薪呢?

可能有两个原因,1、股权激励更容易通过,直接发2亿年薪,董事会很难通过;2、避税,1.7亿股权激励费用,最后落到股权减持,税相对较少,如果是年薪2亿,所得税支出就很高了。

潘刚到底值不值年薪2亿呢?这个就不好说了,跟同行业和大型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相比,只能说2亿的年薪太高了。

2018年,潘刚在美国游学养病,但是,2018年,伊利的营收增速高达16.89%,是自2011年以来,营收增速最高的一年。怎么说呢?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看个人能力,也要看行业趋势。

另外,潘刚不仅仅是职业经理人,还是伊利的第二大股东,除了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地方国资)持股8.85%,潘刚就是最大的个人股东,持股4.71%,这部分持股市值111亿,也算是顶级富豪之列了。潘刚的股份都是怎么来的呢?都是近15年来,伊利股权激励授予的。

伊利的58亿股权激励回购,很可能是伊利的一个转折点,或阻碍伊利的发展。股权激励价格过低,激励费用摊销过高,导致伊利可能持续压缩销售费用,去完成股权激励的业绩承诺。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伊利还可能会持续压缩费用,伊利的市场份额很难再维持前期的增长速度,不下降,就已经很不错了。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巨额的股权激励,低价授予董事长和核心团队,不如直接给这些人发现金,这样更有利于公司发展。

军工还有机会吗?

军工

经过4个月的大幅回调,军工行业或有机会否极泰来。

阿策认为此前的调整是阶段性快速上涨后的杀估值,而看多军工的基本面逻辑并未改变:

1)供给侧,十三五期间我国很多重点装备从无到有,按照军工产品生命周期,目前我国重点装备型号已进入产能快速爬坡阶段西部超导订单持续增长,净利润10.8亿降本增效期间,费用率连续五年下降11.7%

2)需求天花板上移,国产替代趋势确立和小核心大协作产业组织模式变革,导致越来越多的市场开放给优质企业,带来更多的可持续成长。

3)战略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防军工是“大国掰手腕”的重要利器,十四五规划中“2027年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掷地有声。

当前时点,主题驱动行情的概率在增加,而成长性角度也出现西部超导订单持续增长,净利润10.8亿降本增效期间,费用率连续五年下降11.7%了估值较为合理的布局机会。

拜登上台后,并无缓和特朗普政策的意向,且提出“印太战略”,透过与印度、日本、澳洲等盟友和伙伴的战略结合,维护区域自由经济秩序,对抗中国日益扩大的海外影响力。

美国及其同盟国在2021年年初就已在我国南部海域频繁制造事端,穿航南海声援所谓“航行自由”问题,已有4个航母打击群、3个两栖攻击舰编队在中国周边出现。

在这一背景下,不难理解海军发言人的平静表示“中国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将在南海相关海域进行训练”。

在4月初,辽宁舰航母编队就已出港开训,4月4日经宫古海峡进入菲律宾海后,4月10日进入南部海域巡航,4月27日再次跨域宫古海峡,返回东海海域。而山东舰航母编队为4月末开始出港海训,4月28日左右出现在南部海域进行训练。

现阶段我国海军航母编队频繁远航训练,体现海军双航母交替巡航体现我国海军远洋力量已快速成型,山东舰航母编队正在快速形成实战能力,双航母战斗编队将成为未来远洋力量支柱。

以航母为首的舰船装备投入,是我国十二五的重点布局。如今扬帆出海,护我国威。军工行业投入产出慢,但国家持续加大投入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

从军工行业年报和一季报来看,其成长性也是非常突出的。2021年-2023年将是行业提速的关键,复合增速有望超过30%。

2020年合计实现营收4795亿元(+8.1%);实现归母净利润326亿元(+3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7亿元(+ 46%)。

2021Q1合计实现营收1044亿元(+44%);实现归母净利润80亿元(+1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7亿元(+189%)。

行业的高景气度实锤。

子版块看,航空和信息化板块是主要增长点,合计利润占比84%。航空主机厂增速稳健,先进战机产业链公司业绩高增长;信息化领域中元器件、集成电路20年及21Q1持续保持高增长,且净利率提升明显,规模效应显著。

盈利能力角度,2020年整体毛利率提升0.9pct,期间费用率下降0.5pct,学习曲线和规模效应凸显。

我国军工行业以国家意志为导向,产业发展脉络清晰且可预测,排产节奏和交付节奏有强执行力,均衡生产下生产间隔相比美国较少,遗忘曲线效应较低,学习曲线对成本的改善更为显著。军工产业的业绩放量值得期待。

1)航空产业链龙头公司:中航科工、中航沈飞、洪都航空、中航机电、中航光电、中航西飞、中直股份、中航高科、西部超导、中简 科技 等。

2)航空发动机产业链:航发动力、航发控制、航亚 科技 、图南股份、抚顺特钢等。

3)导弹装备产业链:洪都航空、航天电器、天箭 科技 、大立 科技 等。

4)行业中上游低估值品种:中航机电、振华 科技 、航天电器、中航电测等。

参考研报:

《中信建投-国防军工行业:航母交替远航紧张局势常态化,拐点确立持续成长可期》

《国信证券-国防军工行业周报:军工央企一季度净利润翻倍,维持军工配置窗口观点》

《兴业证券-军工行业观察:军工板块投资大有可为,自下而上把握成长红利》

《长江证券-国防军工行业莱特定律:探究军工业绩可持续的第一性原理思维》

存储器“挖矿”

自4月25日对加密币Chia分析以来,市场的热情也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国科微4月26日以来竟已翻倍。我们对此前分析加以回顾:

加密币 Chia 大火,存储器“挖矿”或助推大容量闪存市价上涨。

不同于比特币、以太币等靠的是矿机、显卡挖矿,Chia需使用较大容量的存储空间进行挖矿。

根据白皮书所述,Chia协议希望打造一个节能、安全、更加去中心化的支付网络。为了改变比特币算力集中的状况,Chia采用时空证明(Proof of space and time,PoST), 用户以硬盘上未使用的存储空间为依据争夺记账权并获得原生代币XCH作为奖励 。所有普通用户均可参与其中,而不需要任何特殊硬件、资金以及注册才可加入。

Chia通过“耕种奖励”实现区块链网络的经济激励,“农夫”以硬盘为“耕地”,按“耕地大小”进行收益。

Chia耕种的步骤主要有:绘制地块Plotting(用既定算法在存储空间内填满数据,可以看作是锁定相应的存储空间进行挖矿)、收获Harvesting(在自己的存储空间内寻找目标随机数,确定记账权)、时间证明(使得区块按指定周期生成)。

总体而言,Chia构造了这样一种挖矿模式:用户将数据存储在硬盘驱动器上一段时间,而赢得区块记账权利的机会与用户分配的存储空间大小成正比。该机制通过与彩票中奖类似的方式,用于挖矿的存储空间越大,获得记账权及收益的概率越大。

短期来看,硬盘产能无法满足暴增的需求,硬盘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Chia创始人5月7日发推称:“已目前的增长速度来看,Chia将在两个月内超过地球的总储存能力”。

作为Chia领投方之一的A16Z已经筹集了10亿美元资金,这将使得A16Z成为致力于加密货币的资金最高的投资池之一,并且已经将Chia作为重点扶持项目,本轮投资预计将超过4000w美金。

当前,Chia 5月7日上市以来,不到一周币值已经翻倍。 如果后续币值暴涨,可能激发市场新的挖矿热情。

长期来看,硬盘挖矿的共识模式仍需时间考验,或有机会产生新的挖矿产业形态。

1)存储设备制造: 同有 科技 、新元 科技 、朗科 科技 等;

2)存储芯片设计: 国科微 、兆易创新、澜起 科技 等;

3)存储封测:深 科技 、华天 科技 等。

参考研报:

《广发证券-信息技术行业:存储器“挖矿”或助推大容量闪存市价上涨》

《国盛证券-区块链行业:Chia新模式催化,硬盘存储设备供不应求》

《广发证券-信息技术行业5月:聚焦SSD涨价及电视面板需求分化》

关于西部超导订单持续增长,净利润10.8亿降本增效期间,费用率连续五年下降11.7%的信息  第1张

京东一季度净利同比转盈为亏

京东一季度净利同比转盈为亏

京东一季度净利同比转盈为亏,对于亏损原因,京东解释称,主要由于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的持续投入,减少疫情影响和让利给消费者导致。京东一季度净利同比转盈为亏。

京东一季度净利同比转盈为亏1

5月17日晚间,京东集团(9618.HK/JD.O)发布一季报,季内营收同比增长18%至2397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净亏损30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36亿元。本季度营收增速为京东上市以来最低,低于2020年一季度的20.75%。

对于亏损原因,京东解释称,主要由于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的持续投入,减少疫情影响和让利给消费者导致。同时,2月京东增持达达集团持股达52%,达达营收在一季度并表,收购达达的股价变动导致确认亏损36亿元。

目前,京东业务划分为京东零售、京东物流、达达及新业务四个板块。核心业务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7%至2175.24亿元,略低于集团整体增速。其他板块仍处在亏损状态,新业务亏损最为严重,经营亏损为23.86亿元,这部分业务包括京东产发、京喜、海外业务及技术创新。

对于疫情影响,京东CEO徐雷在财报会上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更快、更不易发觉,在疫情防控策略不变的情况下,波及的城市和消费者更多,“前两年的疫情对互联网电商应该是利好的,当时受影响面比较小,时间也比较短,线下消费有明显转移到线上来的趋势。但这次的疫情对线上、线下企业来说是一次双杀。”

在消费低迷的宏观环境下,供需两端都受到冲击。徐雷表示,今年初与很多品牌沟通发现,品牌纷纷调低了今年的预算,将保利润作为重点,从上游角度来说不支持高速增长;另外,4月到5月,京东在流量、用户增长的同时,客单价同比却在下降。

财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京东的年活跃用户数为5.805亿,相比2021年末增加了约1080万。一季度,用户平均购物频次创历史新高,用户平均贡献收入值(ARPU)接近三年来的最高。

物流方面,徐雷介绍称,今年核心区域的仓储风控导致了整体物流履约的困难,商品的入库、出库都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整体履约周期变长了。4月份订单的取消率有明显上升,5月份的情况有所好转,但订单取消率还是高于去年。

京东物流(2618.HK)在同日披露了一季报,季内实现营收274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外部客户收入达160亿元,占比58.4%,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达179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为7.9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3.66亿元,同比收窄41.6%。

京东物流CEO余睿在财报会上表示,一些客户原有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一地发全国”的方式,一旦仓库所在地遭受疫情或是其他突发情况,会面临全网的业务受阻。京东物流通过将客户的货物分别存放在公司运营的多个仓库中,可以实现多个仓库间的紧急调配,在突发情况出现时,最大限度的保证供应链的运转。

二季度京东将迎来重要消费节点“618”。对此,徐雷表示:“由于疫情等原因,品牌商、商家的销售压力非常大,因此我们看到今年品牌商、商家会比往年更积极地参与京东618活动。我们也希望在疫情好转的前提下,京东能利用好这次销售节点,尽可能地提升二季度经营业绩。”

京东物流二季度情况尚不明朗。余睿介绍称,4月是公司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一个月,由于疫情封锁,京东物流在全国曾有700个左右的终端配送站点无法正常运营。5月公司运营能力正在逐步恢复,要根据6月份电商行业、线下零售等相关行业的复苏情况,才能对公司后续业务做出预判。

截止发稿,京东集团港股跌2.51%,报每股209.4港元;京东物流跌6.9%,报每股14.84港元。

京东一季度净利同比转盈为亏2

京东集团(Nasdaq:JD)率先交出一季报。

5月17日京东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京东总营收为2397亿元,同比增长18%,市场预期为2367亿元。经营利润为2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7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30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为36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京东解释称,主要由于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员工薪酬福利的持续投入,减少疫情影响和让利给消费者导致。同时,由于2月份京东完成认购达达集团发行普通股的交易,达达的营收也并表京东一季度财报。

截至美股5月17日收盘,京东涨4.15%,报收53.67美元。

徐雷:疫情使零售业务承压,4月订单取消量提升

从细分数据来看,京东的总营收主要分为零售、物流、达达、新业务四大部分。财报显示,在疫情影响下,京东的核心业务零售依然较为稳健,总营收达到2175.24亿元,同比增长17.07%,其经营利润为78.91亿元,同比增长7.5%。

在电话会议中,京东CEO徐雷也被追问到疫情带来的具体影响,他坦言4月份的订单取消量明显提升,到5月已经有所好转。同时,北上广深在内的大城市均受到疫情影响,通讯电子、服装等库存销售有所放缓。

徐雷表示,奥密克戎对线上线下消费是双重影响。他认为,疫情的考验,让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和组织调度能力得到压测和迭代的机会。“在疫情影响下不确定性加重的大环境里,京东在更加严格地控制投入节奏、注重效率的同时,也在更好地降本增效、抵御外界因素的冲击。”

对于即将到来的618,徐雷表示,受到线下消费的'冲击,品牌和商家可能会更加积极地投入线上电商购物节,这也将尽可能地提升二季度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整体活跃用户数量有所提升:财报显示,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较2021年同期的4.998亿增长16.2%至5.805亿。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的用户平均购物频次创历史新高,用户平均贡献收入值(ARPU)接近三年最高。

财报显示,除之前提到的疫情和研发投入影响,京东一季度亏损还有其他原因。其中部分是投资亏损导致:一季度京东以权益法核算投资亏损11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7亿元。京东称,主要是由于分担权益法核算的若干被投资方损失所致。

还有合并达达带来的影响:一季度其他非经营亏损39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0亿元。京东称,损失主要是由于收购达达的股价变动导致确认亏损36亿元及由于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市价波动导致的投资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

社区团购亏损环比下降,已采取“关停并转”

京东的另一亏损原因来自于新业务,其中主要包括京喜、京喜拼拼等社区团购业务。

财报显示,新业务板块的亏损幅度环比有所下降。一季度录得营业亏损23.9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2.8亿元,相比上季度巨亏32.2亿元,亏损幅度有所收窄。

“一季度,京喜拼拼的运营效率有所提升。”徐雷在电话会议中表示,由于从去年年底开始用户增长持续承压,新业务板块在一季度进行调整,对短期商业化不利的项目进行关停并转,未来会持续聚焦重点业务。京东CFO许冉也表示,京东已经从3月份开始采取新的成本控制措施。

此前澎湃新闻记者曾获悉,京喜事业部已进行部分地区的撤裁和优化,比例约为10-15%,主要集中在京喜拼拼业务。

京东物流亏损同比下滑,除上海之外京东订单履约率基本正常

另一“烧钱大户”京东物流本季度的表现较为亮眼。

财报显示,一季度京东物流总营收274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外部客户收入达160亿元,占比58.4%,来自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收入达179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为7.9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3.66亿元,同比收窄41.6%。

“除了上海地区之外,目前京东订单的履约率基本正常。”徐雷表示,未来会持续加强京东的供应链、仓储、配送、履约、算法能力以满足宏观环境需求。

对于在上海抗疫中发挥的作用,京东物流称,已通过航空、海运、铁路、公路等方式,将包括米面粮油、药品、母婴用品等超过8万吨物资运抵上海;在全国调集超过4000位快递小哥、分拣员等一线员工,支援上海的运营和物资配送。

同时,京东物流还落地超1600个无接触社区保供站,部署100多台智能快递车、数十台室内配送机器人,为封闭社区、方舱医院等地进行物资的无接触配送。

到5月初,京东物流已对上海、吉林等地商家恢复全国物流,基本实现全面正常营业,上海商家在京东的订单量已恢复到疫情封闭前的6成以上。此外,京东通过降低“三费”等多项扶持措施,帮助商家降低运营成本,截至五月初已为入驻商家减免费用超2亿元。

截至今年3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约14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与2021年第四季度相比,京东物流在一个季度内新增了100个仓库,仓储总面积增加了100万平方米。

京东一季度净利同比转盈为亏3

2022年5月17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1-3月实现收入2396.55亿元,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29.91亿元,同比转盈为亏。

事实上,虽然收入方面仍维持增长,但这已经是京东集团净利润连续亏损的第三个季度,更是净利润处于下滑大趋势中的第五个季度。

在此之前,京东集团从2019年第四季到2020年末,基本保持净利润波动增长的趋势,且连续9个季度净利润为正数。

直到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亏损局面一直延续至今。

从利润表来看,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重比较稳定,变动相对明显的“其他收益”,2022年1-3月亏损38.98亿元,年报显示是由于京东旗下的达达在收购完成前的股价变动,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市价波动所致——2021年全年该数值为亏损5.9亿元。

Wind数据显示,美股上市公司达达集团的股价,从2021年6月末的29美元/股一路降至当前的7.81美元/股,跌幅高达74.99%,而京东自2022年初小幅增投达达后,对其持股比例从2021年末的46.79%提高至目前的51.99%。

如果对比2017年以来京东集团的净利润和其他收益两个指标,会发现二者从2019年开始均保持在坐标轴同侧,尤其是2022年一季度,其他收益的亏损成为该季度亏损的主要原因。

发展至当前接近万亿元的收入规模,京东集团的各项收入与成本也基本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节奏,而以股价、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收益”科目,成为唯一一个不可控的,也能够影响京东整体盈利的科目。

对达达集团的“上心”,某种程度上也是京东对于自身物流板块日渐重视的体现。

结合最新财报数据,京东集团近几年收入中商品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从2018年的90%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85.3%,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占比相对稳定,保持在7%左右,但来自物流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不断提高,从2.68%增至当前的7.33%。

除了达达对应的即时配送物流业务之外,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物流,是更为重要的一个业务板块。

从京东自营业务起家,京东物流于2021年5月独立上市,2022年一季度来自京东集团之外的收入占比达到58.4%,同比提高了3.8个百分点,目前主要发展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为包括沃尔沃、小米有品这类企业提供一系列的供应链物流服务。

与京东集团同时发布业绩的京东物流,2022年一季度实现收入273.51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方面亏损13.86亿元,但已经较2021年1-3月110亿元的亏损大幅降低,亏损率也处于2018年以来的相对低位。

2021年京东物流全年收入1046.93亿元,净利润为-158.42亿元,在港股是亏损排名第五的上市公司,身前是快手、美团、商汤和中国国航。

2022年一季度亏损虽然大幅收窄,但收入增幅也有明显降低。

何时能够实现盈利,仍是京东物流面临的问题,而从整个京东集团的层面来看,2022年一季度的大幅亏损,也为全年业绩带来较大的压力。

关于西部超导订单持续增长,净利润10.8亿降本增效期间,费用率连续五年下降11.7%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2671.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