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再次还债5亿美元,钟君集团坚持信贷安全落地,钟君现在在哪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再次还债5亿美元,钟君集团坚持信贷安全落地,以及钟君现在在哪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转自马霞价值投资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再次还债5亿美元,钟君集团坚持信贷安全落地,以及钟君现在在哪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转自马霞价值投资

作者:马霞

内容提要这篇7000字论文我是写给中央的,全篇力求用事实来展示美元的问题,揭示西方经济学的幼稚可笑。

经济学是解决问题的学问,我以问题为导向,总结亚洲国家在过去20年的实践经验,提出来我的世界人民元的解决方案。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阻碍来自美国,而美元是最大的拦路虎。美元一旦失去信用,美国的军事实力和 科技 实力都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砍掉美国这个大旗, 台湾香港问题根本都不是问题!砍倒了美元这个大旗,西方经济学才能显出可笑幼稚的原形。我们才能在世界上真正拥有话语权!美元问题是世界经济的毒瘤,摘掉这个毒瘤,中国才能为全球化续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铺路!期望中央能早做打算!

这篇文章是我长期研究的核心观点,文字数量有限,不能全面展开。想深入了解,可以到喜马拉雅搜索“马姐谈投资”。

让我们共同努力,战胜美元!期望读者把我的论文上达天听!

我从事国际贸易和外汇交易30年,真金白银在市场上拼杀,并一直思考经济全球化在国际清算层面的技术障碍。国际收支平衡原理决定了贸易顺差国拥有贸易逆差国的债权,在多边自由贸易体系下这个清算难题就变得异常复杂。

国际收支平衡原理:

经常项余额=金融项余额+外汇储备

国际收支平衡原理决定了,等式左边是逆差,等式右边就是对外欠债。等式左边是顺差,等式右边就是国际金融债权。逆差国是无法对顺差国实现清偿的。不管美元是国际清算货币,还是人民币不是一个自由流动货巧圆币,其国际收支平衡原理是一样的。国际贸易是两次清算,一次是贸易商之间的清算,另一次是不同国销中家之间的货币转换清算。即便美国用美元在全世界交易,但美国的外债还是外债,拥有国际贸易清算货币地位的美元同样无法逾越国际收支平衡原理的约束。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说:长期贸易逆差,美国将沦为债权人的殖民地!

这是西方经济学300年来没有解决的难题。三年前,我终于找到破解的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完全从技术出发,并且用2017年的真实数字做了沙盘推演,实践证明是完全行得通的。希望能呈报给中央,为美元霸权退出 历史 舞台提孝斗塌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我的报告从美元问题入手,一步步推出世界人民元替代美元的终极方案。

(一)美元困局

看美国人主导的全球化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美元体系,对美国是有利还是有害?需要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入手(见附件1: 美国《国家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原理:

经常项余额=金融项余额+外汇储备

从1960年算起,美国累积贸易和服务逆差11.5万亿美元,国际投资净收入3.27万亿美元,个人汇出+政府的国际开支2.37万亿美元。这就是说,在过去59年,美国企业累计全球利润回流减去对外国投资者的利润返还,总共净赚了3.27万亿美元。这块收入减去政府的海外开支2.37万亿美元,非贸易类净收入9000亿美元,而这9000亿收入根本无法覆盖11.5万亿的贸易逆差!因此,美国整个国家的运营就靠不断增加外债来维系。过去59年累积增加外债11万亿美元!公众普遍认为尽管美国在贸易上是逆差,但是美国的企业在全球化中赚翻了,这个说法是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事实是,美国经营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国不断增加外债来维系的。截止2019年9月,全球外汇储备11万亿美元,美国的净外债也是11万亿美元,如果站在全球角度看,全球外汇储备都填了美国的债务黑洞!美元这个庞氏骗局就快穿帮了!美国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引起全球警惕呢?因为主流经济学家认为,这就是特里芬悖论决定的。那什么是特里芬悖论呢?

(二)荒谬的特里芬悖论

特里芬认为,承担外债是美元成为储备货币的必要条件。货币在全球自由流动,贸易顺差国的储蓄自然流向了贸易逆差国,因为顺差国金融机构如果不收购出口商卖出的美元,出口商的再生产就无法持续进行。从而贸易顺差国拥有对贸易逆差国的金融债权,贸易逆差国就不断的积累欠债。特里芬先生认为,储备货币国要吸纳全球储蓄,自然只有贸易逆差国才有外债的需求,从而才能成为全球储备货币。因此,像中国和日本这样的贸易顺差国就天然不能成为储备货币国。这就是所谓的特里芬悖论。称之为悖论,因为每个人都知道逻辑不通!我们的世界就是这么荒谬!关系到全球金融稳定的大问题,其理论基础竟然出自一个悖论!在这个悖论支持下,美国的外债越垒越高。全世界人民的储蓄都只能去填美国的债务黑洞!

公众对美国的外债问题没有足够的警醒,还因为大家普遍认为美国大不了赖债呗!

(三)如果美国赖债…?

美国到底能不能赖债?先来看看全球金融体系的水有多深!美国对外总欠债39万亿美元,对外总资产28万亿美元,资不抵债11万亿美元。(见附件2 《美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欧元区总资产28万亿欧元,总负债也是28万亿欧元。见附件3 《欧元区国际投资头寸表》欧美两个经济体的国民总收入才32万亿美元。假如美元有赖债的信号,欧美华尔街掌管的超过70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就全部暴露在风险之下,可以想象的场景:美元的卖压会像洪水一样涌出,瞬间冲垮全球金融体系。美元赖债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的冲击和雷曼倒闭相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如果美元赖债,灾难将堪比任何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届时欧美银行将全部破产。所以,说美国赖债容易,在实际操作层面几乎是不可实现的。

公众根深蒂固的另一个观点是:美国不能赖债,那就开动印钞机呗!

(四)美国无法印钞还债

尽管美国欠的是美元本币债,但如果美联储开动印钞机还债,债权国还是要卖出美元的。比如说,美联储印钞还债给中国,美联储买入美债,中国卖出美债,体现在外汇交易上,就是中国卖出1万亿美元买入等值其它货币。这时问题就来了,中国卖出美元,谁来买入美元?如果美联储买入美元,美联储卖出什么货币?美国的外汇储备几乎是零,美联储无法卖出一个自己没有的非美元货币,对不对?看:国际收支原理就这么简单!美联储没有任何外汇储备,当他国卖出美元的时候,美联储根本无法干预汇市!无法干预汇市,市场卖出的美元就找不到买家;找不到美元的买家,美元汇率不就崩盘了吗?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说,美元没有任何自我保护力,美元是不折不扣的裸奔。美元稳定与否完全取决于国际债权人对美元的信心,信心崩塌时,除了债权人,上帝也帮不了美国。

优势 :因为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美国企业布局全球产业链,用美元借债,经营进出口贸易都没有汇率波动的风险,没有汇率风险,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就有10%左右的利润率优势。10%的竞争优势是决定性的赢家优势!所以美国企业比欧洲、日本、中国的利润高,竞争力强,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功不可没!

劣势 :美国是长期逆差国,对外总债务达39万亿美元,其中22万亿美元在债券、基金和股票市场融资,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很好,但是一旦市场走单边行情,市场流动性将一夜之间完全消失。2008年雷曼倒闭已经完美演绎了市场流动性是多么不堪一击!当美元危机到来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挽救市场!所以,认为美元有效运作的前提是美元有足够的流动性,这个假设建立在美元市场不会有单边行情发生的前提下。当单边行情到来时,美元没有任何自我保护工具!美元的设计就是不折不扣的裸奔!美国11万亿的巨额净外债是美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最大软肋!

现行的美元体系和特里芬悖论都是基于浮动汇率体系的经济学理论,过去60年的实践证明,浮动汇率体系过于简单粗暴的经济模型,在实践上是完全行不通的!

(六) 为什么浮动汇率体系必然失败?

其一,从浮动汇率本身来说 :

一国建立工业产业链其周期较长,一般需要5-10年左右。而浮动汇率的运行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不可预测,浮动汇率已经失去了贸易不平衡的调节器作用。而且进出口竞争力是众多因素构成的,仅仅依靠汇率定价的改变是无法实现贸易再平衡的。

比如说,看人民币汇率定价是高估还是低估?如果你看房价,人民币就是高估,如果看基层劳动者的工资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价,人民币就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还有,一个国家的福利制度也是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原因。比如说美国人均收入4万美元,但4万美元收入的美国人,其生活质量并不比2万美元收入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人好。这是因为美国人承担的教育、医疗、城市管理费用很高,美国人的基本生活成本是全球最高的。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一个国家在全球的竞争力。

其二,从全球主要国家如何应对浮动汇率体系弊端的角度来说 :

简单粗暴的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过汇率浮动就可以调节贸易平衡。于是,西方经济学关于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原理的公式如下:

经常项余额=金融项余额

贸易顺差国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各国为了维护本国再生产的持续进行,都采取了应对措施,即国家收储外汇储备,德国则是不惜代价的整合了欧元区。其目的都是帮助货币市场实现货币交易的均衡。于是国际收支平衡公式就演变为:

经常项余额=金融项余额+ 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帮助贸易顺差国平衡了外汇交易,稳定了再生产的持续进行,同时,也彻底摧毁了西方经济学家设计的 幼稚 的浮动汇率体系对国际贸易再平衡的调节作用。美国经常用汇率操纵大棒来打压贸易顺差国,其实汇率操纵就是一个伪命题!全球外汇储备11万亿美元都是政府干预汇率的结果!没有政府干预汇市就没有外汇储备!而全球外汇储备11万亿美元,美国的净外债也是11万亿美元,这就是说美国就是靠全球的外汇储备来供养的。因为有外汇储备,美国才能维系其生存。没有全球外汇储备,美元早就崩盘了。全球外汇储备是美元这个债王至今还没有爆仓的重要稳定因素,所以,我们设计新的国际贸易货币体系必须破解特里芬悖论。

(七) 离岸货币独立运行才能破解特里芬悖论!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还是易货贸易的变种,无论奉行市场决定汇率的欧美,还是干预汇市的中国和日本,以及为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建立的WTO,迄今为止,全世界经济学家都没有解决贸易不平衡的清算问题。贸易顺差国无法实现对贸易逆差国的实际清算。实践中,贸易平衡是个别的,贸易不平衡是普遍的。在多边贸易体系下,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

美元的外债问题像全球金融体系的吸血鬼,不仅摧毁了美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同时也是全球金融安全的最大隐患。经济全球化走了300年,不管是黄金白银还是今天的美元做结算货币,都没有解决贸易不平衡的清算难题。回顾历次重大金融危机,其背后的原因都和贸易不平衡问题有关。英国等西方列强对大清王朝发动鸦片战争的经济动因也是英国对清朝的贸易逆差。逆差国的黄金白银流向了顺差国,从而导致逆差国黄金白银枯竭。

1971年美元摆脱了黄金束缚,但是依然无法摆脱国际收支平衡原理的约束,美国有多少逆差就积累了多少外债。国际贸易新货币体系必须化解这300年没有解决的难题。 我的解决方案就是 : 在岸货币和离岸货币要完全独立运行 。离岸货币不参与国内货币流转,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美元困境再次上演,从而破解顺差国不能管理全球储备货币的所谓“悖论”!

(八)设计全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美元体系的问题,简单讲是 两大根本点 :

1)资不抵债,庞氏骗局

2)经济学理论上的障碍,经济学家走不出特里芬悖论的陷阱

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了近10年,规模仍然上不去,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破解特里芬悖论的钥匙! 破解特里芬悖论的秘密就是: 在岸货币和离岸货币完全分离运行。 解决美元的的问题,新货币体系就必须反美元之道而行。货币经营权从美国这个债王让渡到外汇储备国,用全球外汇储备为全球清算货币背书。全球外汇储备60%来自亚洲,34%来自大中华经济圈,17%来自原材料供应国。8.3%来自石油供应国。仔细分析这些贸易顺差来源,85%的外汇储备的出口需求都来自中国,(见附件4《全球外汇储备分布》)。从2000年到2018年,中国对原材料国家和高 科技 产品供应国累积贸易逆差8万亿美元(见附件5《中国进出口贸易》)也就是说,对华贸易顺差国从中国赚了外汇,然后把外汇存到了美元。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又来自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可以这样说,目前中国和日本以外的外汇储备绝大多数是中国购买力贡献的。因此,所谓的石油美元并不成立,美元根本不是什么石油美元,而是人民币美元。中国完全有能力联合这些外汇储备国共同商讨全球去美元大计。

我称全新的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为“世界人民元”。“世界人民元”取义全球储备货币的主权属于世界人民!以下简称世界元。世界元是独立于任何一个国家货币之外的货币。建立“世界元”央行,储备货币国可以注入其外汇储备资产来参股,根据注入的资产规模来决定其在世界元央行的投票权和股份权益。世界元不是任何国家的国内清算货币,这才能从技术上解决顺差国无法管理国际储备货币的难题。这时有人会说,搞独立非主权国货币,特别提款权不是被空中楼阁了吗?特别提款权无法落地就是因为特别提款权和全球贸易无关,其功能先天不足。国际清算货币必须为贸易服务才有根基,特别提款权脱离了贸易,自然无法落地。

理解未来的新货币体系,简单讲,世界元将替代美元来承担国际贸易清算和国际信贷职能,世界元将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的蓄水池。世界元由外汇储备背书,没有印钞权,从事国际信贷业务就像任何一间商业银行一样量入为出。世界元利用信贷杠杆,发放信贷给一带一路,信贷目的是用于支持经济成长,促进贸易再平衡,而不是去填美国的消费债黑洞。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贸易不平衡的清算问题,也资助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成长。世界元技术上的操作,我初步设想,初期由离岸人民币先试先行,我用区块链原理,用真实的贸易和信贷数字做了实盘推演,技术上100%可以通过。离岸人民币完全可以率先数字化,并与在岸人民币完全 隔离运行 !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区块链管理下的无纸货币。先用离岸人民币逐步去美元,当离岸人民币运行完善了,再引入亚洲和中东股东,过渡到终极方案——世界人民元,

世界元完全解决了经济全球化300年没解决的清算问题!有了国际贸易新货币体系,当我们成功去美元后,全球外汇储备才能普惠世界人民,同时给外汇储备国带来长期稳定的存款收益!

但是,美国的总负债达39万亿美元,总资产达28万亿美元,美元这么大的金融规模,我们如何去美元?其实也不难。简单说,去美元的过程就是非美国家去美元债的过程。

(九)去美元就是去非美国家的美元债如何去美元

首先要看世界各国为什么要储备美元?美元的需求分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

主动需求 :一些美国以外的国家和企业以发行美元债的方式来融资,为了保证还债的流动性需要,这些企业和国家自然要储备一定数量的美元以应不时之需。有的国家即便没有贸易顺差也干预汇市、储备美元,如印度。

被动需求 :贸易顺差国和金融项顺差国为了平衡本国货币和外币之间的买卖而被动储备美元。贸易顺差国如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东、巴西,金融资本流入顺差国如瑞士。这些国家储备美元完全是被动的,顺差国如果不储备美元,其本币将无限升值,本币无限升值将导致本国再生产活动无法正常运行。

去美元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汇率的相对稳定,如何从技术上避免断崖式货币危机。去美元真的不难,去美元,从去美元债开始!即先去掉对美元的主动需求,再减少对美元的被动需求。在实践操作上先减少非美国家和企业的美元债,然后为了平衡汇率的稳定,再被动减少美元的外汇储备。减少美元的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正好是一个组合拳!举例来说:阿根廷发债借入世界元5亿元,发债目是用来归还以美元计价的外债。阿根廷得到5亿世界元后,卖出世界元,买入等量美元,阿根廷才有美元去归还以美元计价的债券。这时,外汇交易的平衡问题就来了,阿根廷卖出了世界元,谁来买入呢?世界元央行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可以立即卖出美元,买入世界元,从而达到美元和世界元的买卖平衡。这就是说,非美国家主动来减少以美元计价的外债,世界元被动卖出美元储备,以平衡外汇交易。这就是去美元的过程。去美元的过程也就是美元缩表的过程。全球外汇储备11万亿美元,全球非美国家以美元计价的外债也是11万亿美元,数字上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是基本平衡的,所以去美元外债不存在技术障碍。世界元央行掌管着全球外汇储备,央行完全有能力稳定世界元的汇率。而且在区块链管理下的世界元,一切公开透明,市场很容易被掌控的。世界元替代美元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的角色完全行得通。

世界元由顺差国主导管理,全球金融体系才能长治久安!顺差国主导国际储备货币也根绝了中国政府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上会重蹈美元覆辙。世界元的设计理念是顺差国王权!世界必须认清由全球债王主导的国际贸易货币体系的致命危险!有了世界元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才算真正上路!

全球外汇储备见顶,美国的贸易逆差继续累计,这是美元走到尽头的信号

国际收支平衡公式:

经常项余额=金融项余额+外汇储备

金融资本流入美元是不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才是美元稳定的基石。2007年美国的净外债占全球外汇储备的19%,而今天已经达到了93%。(附件6《全球外汇储备vs美国净外债》)2007年以来,全球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是美元得以生存的供养脐带。现在,全球外汇储备见顶,美国外债不见顶,(附件7 美债vs全球外汇储备)美元的供养来源出了问题,美元已经无法依赖全球热钱来维系美元稳定,美元即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美元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无论中国是不是准备好了,我们都必须着手思考后美元时代怎么办?必须考虑如何为美元收拾残局了!没有时间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阻碍来自美国,而美元是最大的拦路虎。美元一旦失去信用,美国的军事实力和 科技 实力都将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砍掉美国这个大旗,台湾香港问题根本都不是问题!砍倒了美元这个大旗,西方经济学才能现出可笑幼稚的原形。我们才能在世界上真正拥有话语权!美元问题是世界经济的毒瘤,摘掉这个毒瘤,中国才能为全球化续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铺路!期望中央能早做打算!

以上是我长期研究的核心观点。期待领导和专家的批评指正!

再次还债5亿美元,钟君集团坚持信贷安全落地,钟君现在在哪  第1张

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

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跳水导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市场的剧烈动饥烂拆荡。在2007年及之前,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都欣欣向荣,以致于银行都不顾个人购房贷款者的个人信用就随意发放贷款。

这时美国政府看到经济有些过热了就实历铅行宏观调控——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两者提高了,银行就要提高购房贷款的利率。

本来许多购房者都是买房来投资,自己本身并没有太多收入,自然还不起,那么就导致银行也收不回贷款,只好收回房子再转手卖,房子的供大于求,自然价格就跌,而银行也无法收回资金了。于是,一场金融风暴蔓延开来。

扩展资料: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联系:

从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来看,大部分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都是相伴随的。也就是说,在发生经济危机之前,往往会先出现一波金融危机,最近的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也不例外。这表明两者间存烂枣在着内在联系。

其主要缘由在于,随着货币和资本被引入消费和生产过程,消费、生产与货币、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生产过程为例,资本在生产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投资阶段,便开始介入,货币资本由此转化为生产资本。

在第二个阶段里,也就是加工阶段,资本的形态由投资转化为商品;而在第三个阶段里,也就是销售阶段,资本的形态又由商品恢复为货币。

正是货币资本经历的这些转换过程,使得货币资本的投入与取得在时空上相互分离,任何一个阶段出现的不确定性和矛盾都足以导致货币资本运动的中断,资本投资无法收回,从而出现直接的货币信用危机,也就是金融危机。

当这种不确定性和矛盾在较多的生产领域中出现时,生产过程便会因投入不足而无法继续,从而造成产出的严重下降,引致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这便是为何金融危机总是与经济危机相伴随,并总是先于经济危机而发生的原因所在。

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排除金融危机独立于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当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初便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政策措施,比如,通过大规模的“输血”政策,有效阻断货币信用危机与生产过程的联系,此时就有可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或深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区别是什么?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区别:

1、定义不同。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 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特征不同。

经济危机: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表现为过剩的经济危机。 

②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 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料。 

③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最显著地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金融危机:

①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②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3、产生原因不同。

经济危机:

①经济政策错误;            

②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           

③自然灾害;           

④全球化的后果;           

⑤金融政策错误  

金融危机:

①金顷仿袜融业中有制度漏洞,或者有垄断现象出现;            

②制造业由于过分生产、原料紧缺、市场收缩等等原因造成崩盘;            

③行政措施不力,投机或者恐慌情绪蔓延  ④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 

4、产生的后果不同。 

经济危机 :

①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  

②政变、政党、政策的巨变;            

③战争,关于显形和隐形的争夺资本,资源;          

④几万至几千万人失业,失业人群也就是新生产业的主导力量,比如大学生的失业会激发知识性的成长;           

⑤国家的主要依赖群体变化。 

金融危机:

①进出口行业受到巨大冲击;             

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 ;

③世界经雀激济下滑;             

④经济领域的剧变带来了人心理上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失去安全感。

扩展资料

所谓金融危机,就是指与货币、资本相关的活动运行出现了某种持续性的矛盾,比如说,票据兑现中出现的信用危机,买卖脱节造成的货币危机等。

经济的内涵显然比金融更广泛,它包括上述的消费和生产、金融等一切与人们的需求和供给相关的活动,它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整合,创造价值、获得福利。所谓经济危机,就是指在一段时间里价值和福利的增加无法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需要,比如说,供需脱节带来的大量生产过剩,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大萧条。

历史上来说,过去发生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都是有联系的,也可以说是互相伴随着发生的。往往都是经济危机之前,出现金融危机,大升就连最近的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也不例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金融危机  百度百科-经济危机

证监会恢复上市房企再融资,允许用来还债!第三支箭射出,影响有多大

11月28日再次还债5亿美元,钟君集团坚持信贷安全落地,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决定在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耐铅败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并自即日起施行。政策涉及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

澎湃新闻采访了多位房企人士和业内专家,解析政策对房地产整体作用,并逐条解读每条政策影响。

一、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允许符昌颤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重组上市,重组对象须为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允许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涉房资产;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时,可以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用于存量涉房项目和支付交易对价、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不能用于拿地拍地、开发新楼盘等。建筑等与房地产紧密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参照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政策执行,支持“同行业、上下游”整合。

中信建投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竺劲称,允许借壳上市与再融资,助力央国企做大做强,同时有助于减轻民营企业的流动性压力。自2016年至今无房企成功激数借壳上市,本次政策恢复涉房房企重组上市,再次打开闸门,有利于在上市公司体系外拥有存量房地产资产的企业,将体外资产注入,做大上市公司净资产和规模,盘活存量资产。同时,恢复房企再融资,募集资金可以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有助于进一步减轻当前房企资金压力,促进其健康发展。此外,通过股权融资募集资金,也有助于“保交楼”政策的落地。

平安证券地产团队称,新政允许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重组上市,允许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涉房资产并配套融资;一方面利于集团控股母公司拥有土地资源的房企做大做强,盘活集团未上市土储;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优质企业并购积极性,在负债可控的基础上通过再融资收购优质资产,同时补充扩充资本金实现规模快速突破。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表示,政策表示,允许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实施重组上市,重组对象须为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将加快出险上市房企重组,加快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房地产风险出清。建筑企业也将得到支持,同时将加快房地产企业与上下游建筑企业、装饰等企业整合。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处明确了对房企重组上市落实了宽松政策,尤其是提及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购买涉房资产。其对于目前暴雷企业和优质房企都有较好的优势。其中爆雷企业可以借此类重组上市工作理顺债务关系,而对于优质房企来说,则有收购或控制此类企业的机会。

二、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允许上市房企非公开方式再融资,引导募集资金用于政策支持的房地产业务,包括与“保交楼、保民生”相关的房地产项目,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或旧城改造拆迁安置住房建设,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要求的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允许其再次还债5亿美元,钟君集团坚持信贷安全落地他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要求再融资募集资金投向主业。

严跃进分析称,再融资属于上市公司IPO后的重要融资方式,后续不排除会导入国企等资金进行持股,增强房企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表示,过去两年时间,几乎难有股权融资案例出现,此次政策调整可能意味着未来一个阶段,作为直接融资工具之一的股权融资重新恢复功能,预计房企资金来源状况将持续向好。

三、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与境内A股政策保持一致,恢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H股上市公司再融资;恢复主业非房地产业务的其再次还债5亿美元,钟君集团坚持信贷安全落地他涉房H股上市公司再融资。

针对此条,刘水表示,表明监管部门支持H股上市房企再融资,促进房企融资恢复,缓解房企流动性紧张局面,防范房企风险继续扩大。

四、进一步发挥REITs盘活房企存量资产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常态化发行,努力打造REITs市场的“保租房板块”。鼓励优质房地产企业依托符合条件的仓储物流、产业园区等资产发行基础设施REITs,或作为已上市基础设施REITs的扩募资产。

竺劲表示,强化REITs与私募基金作用,盘活房企存量资产。本次政策着重强调要推动保租房REITs和基础设施REITs的发展,再次强调已上市REITs的扩募。此外,提出要发展不动产私募基金,除了可以投资基础设施之外,还可以投资存量住宅地产、商业地产,该政策有助于为当前住宅与商业地产引入新的资金,盘活房企存量经营性不动产,助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严跃进分析称,未来一些房企的项目盘活,如何借REITs方式来盘活,同时充当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房源,这是各地需要研究的。至少目前部分城市在收购房企存量房屋资产方面,是希望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功能。相关REITs金融政策也需要加快导入。

马泓称,此前央行已经明确,住房租赁信贷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考核指标。二十大提出“租购并举”,意味着未来金融机构将加大诸如住房租赁贷款、房地产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等金融工具的使用,更好地发挥创新金融工具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支持。

五、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开展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设立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引入机构资金,投资存量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基础设施,促进房地产企业盘活经营性不动产并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第三方机构LP智库点评称,从海外PE(PrivateEquity,私募机构)机构的发展路径来看,由单一管理股权投资基金,向多元化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转变是重要趋势。不动产私募基金就是另类资产中重要的资产类别。例如黑石管理的万亿美元另类资产中,有四分之一属于不动产私募基金,也是黑石历史业绩回报相对稳健的资产类别。这类不动产私募基金对于存量住宅、商业地产、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发挥积极融资功能和价值发现功能。期待证监会开展不动产私募基金试点,将开启中国本土私募不动产基金的良性有序发展时代。

11月28日,中国证券报从接近监管人士处获悉,证监会正在与基金业协会研究起草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备案细则,将尽快推出,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届时可申请试点。

马泓认为,积极发挥私募股权基金的作用,开展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这可能表明国内部分私募股权基金可能会参照成熟的国内外资产管理公司(AMC)的运作方式,开发掘金存量地产项目,促进房地产企业盘活经营性不动产,夯实相关房企现金流。

“第三支箭已经射出”

有房企财务条线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我理解,这就是第三支箭”。严跃进也表示,此次政策明确了“支持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本质上就是第三支箭已经射出。

竺劲表示,“第三支箭”落地,金融支持房地产力度加码。继11月21日易会满主席表示支持涉房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支持有一定比例涉房业务的企业开展股权融资之后,今日房地产股权融资正式放开。一个月内“三支箭”相继落地,金融支持房地产力度持续加码,有助于促进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亿翰智库表示,此次证监会的表态,恢复境内和境外股权融资渠道,正是市场期待已久的“第三支箭”,并且发言人还明确了资金不仅允许用于“保交楼”,还可投向主业,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并购重组等,可以说一直紧绷的民营房企在年底迎来了“喘息期”,尤其是相较上一轮股权融资打开时期,房地产板块的估值已接近“腰斩”,这无疑会提升行业的吸引力,也有助于防止房企爆雷风险的进一步蔓延。但股权融资本就是更为市场化的行为,对于已经爆雷违约的企业,当前市场环境下资本是否认可,这个仍有待观察。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同样表示,面对不确定性不断增多的外部环境,以及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持续存在的环境,房企的“第二支箭”在本月已密集落地,但单靠债权融资对房地产行业来说依然难言可快速渡过难关,因此“第三支箭”的推进将加速,证监会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对房企的意义重大,通过股权融资的发力,将有力推动房企解决资金问题,给行业以关键的“喘息”机会,积蓄能量穿越困境。

张波分析称,从具体执行层面来看,允许上市房企的非公开方式融资,这一做法表现得更为灵活,对于融资金融的用途也表述较为广泛,主要涉及项目的开工建设,并可用于债务偿还,这一做法对缓解房企的债务压力也将非常直接。同时对于涉房上市的再融资,则明确要求投向主业,这相对存在一定限制,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对此类上市公司的影响相对较小。

房地产政策接近“历史最宽松时期”,市场有望在2023年初逐渐企稳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调,房地产各种政策已经接近历史最宽松时期,恢复房地产上市企业再融资是重要的政策宽松。

今年1到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5480亿元,同比下降24.7%。其中,国内贷款14786亿元,下降26.6%;利用外资62亿元,下降13.5%;自筹资金44856亿元,下降14.8%;定金及预收款41041亿元,下降33.8%;个人按揭贷款20150亿元,下降24.5%。

张大伟称,整体看,房地产行业缺血严重,最近房地产各种宽松政策越来越多,相比之前宽松的主要方向是倾斜购房者,降低购房者入市压力,最近很多政策都开始宽松房企,稳定房企的现金流,政策开始救助房企的资金链。

张大伟表示,整体看,房地产市场当下的问题是购房者支付能力、对后市的信心等,最近的政策的确会对市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预计市场见底依然需要一段时间。在11月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影响下,市场有望在2023年初逐渐企稳。

亿翰智库则表示,回顾11月,供给端政策接连出台,融资能解短期之急,但资金危机化解、企业恢复信心的根本还是回款,后续需求端的调整将更值得关注。

经济学!简单的,100分!

1,联储提高利息,一般是用来抑制经济过热的。

产生的后果是信贷紧缩,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下降,

这一阶段不只是房子,很多商品都会处于观望期:等待物价下降

2,杠杆率即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应出公司的还款能力。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率比较高,美林银行的杠杆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在2007年为33倍。

3,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而美国次贷危机则源于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在很长时期内实施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国房地产价格指数在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上涨了1.24倍。[1] 在低利率与房价持续上涨背景下,由于美国政府金融监管缺位,导致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以及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发展。不过,上述繁荣建立在假定美国房地产价格将会持续上涨的脆弱基础上。 当美联储在通货膨胀压力下从2004年6月起重新步入加息周期后,房地产价格从2006年6月起开始下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繁荣的基础不复存在。2007年8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对冲基金停止赎回,引发投资者撤资行为,从而触发了流动性危机。这被视为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标志。2008年2月,英国北岩银行被英国政府国有化,这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第一家被国有化的金融机构,也标志着次贷危机已经传递至欧洲。2008年3月,贝尔斯登申请破产倒闭,在美联储的斡旋下被摩根大通收购。美国政府对贝尔斯登的救援标志着次贷危机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强化了投资者对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预期。 2008年9月是美国次贷危机转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转折点。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与房利美,这意味着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爆发系统性危机。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政府没有实施救援。美国政府听任雷曼兄弟破产倒闭的做法打破了金融市场关于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预期,直接造成美国短期货币市场崩盘。由于短期货币市场是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最重要的融资来源,雷曼兄弟的破产使得美国投资银行的覆灭变得不可逆转。在雷曼兄弟破产的同一周内,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宣布被美洲银行收购,美国前两大投资银行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宣布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华尔街上煊赫一时的五大投行集体消失。此外,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出现严重亏损,最终被美联储注资850亿美元并实施国有化,这标志着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市场开始崩溃。在2008年9月,危机也由美国金融市场全面蔓延至欧洲与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危机正式由国别危机转变为全球金融市场危机。

金融市场的危机也通过财富效应、信贷紧缩、切断企业融资来源等渠道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从2008年第2季度起,欧元区与日本经济进入负增长;从2008年第3季度起,美国经济进入负增长。三大发达经济体在2008年下半年集体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明显减速。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将实现1.3%的负增长,这是全球经济自二战以来的首度萎缩。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萎缩3.8%,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也仅为1.6%。[2] 在2009年2-3月,有四种危机重叠发生:一是以花旗银行、美洲银行为代表的美国大型商业银行爆出巨额资产减记(不过09年第1季度财报显示相关银行盈利状况有所好转);二是美国对冲基金行业从2008年10月起遭遇大规模的投资者撤资行为;三是发达国家实体经济仍在不断下滑;四是中东欧国家很可能爆发因为外资抽逃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因此,2009年春季也被称为“金融海啸第二波”,以对应雷曼兄弟破产所引发的金融市场系统性危机。不过,由于投资者预期已经显著调低,目前已经很难有打破投资者预期的意外事件发生,金融市场重现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仍处于深化与扩展的过程中。 以上我们简要回顾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历程。事实上,我们很难清晰划分金融危机的发展阶段,原因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危机往往交叠在一起。例如,房价下跌从2006年6月起延续至今(美国房价指数迄今为止已经下跌了30%[3]),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从2007年8月起延续至今,股市下跌从2007年10月起延续至今,实体经济衰退从2008年第3季度起延续至今。因此,我们只能用标志性事件(例如金融机构破产)的发生来大致描述金融危机的演进。

二、美国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后果

要判断全球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就离不开对美国政府救市政策的梳理与评价。下面我们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个层面来分析美国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后果。 表1总结了迄今为止美国政府出台的财政救市方案,主要包括1680亿美元的减税、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纾困方案、奥巴马政府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及最近出台的公私合营的坏账银行等。简单计算,美国政府财政救市方案的金额已经高达1.66万亿美元,约为GDP的12%。上述方案既包括帮助金融机构纾困的具体措施(包括注资、剥离问题资产、为金融机构负债提供担保等),也包括提振实体经济的具体措施(包括减税和增加社会公共支出等)。现在要全面评价财政救市方案的效力为时尚早,但相关政策的出台至少缓解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下滑。 美国政府巨额财政刺激方案的直接后果,是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飙升,以及为财政融资的压力上升。2002年至2007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平均为4270亿美元。根据奥巴马政府的预算,2009财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1.7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GDP的12%。发行国债是美国政府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如图1所示,自1990年以来,美国历年的国债净发行额与财政赤字水平大体相符,这表明美国政府主要用增发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自1996年以来,每年国债净发行额均高于财政赤字水平。[4] 2002年至2007年,美国国债净发行额一直稳定在5000亿美元左右,2008年则飙升至1.47万亿美元。市场预计,要为巨额财政赤字募集足够资金,2009年美国国债净发行额将至少达到2万亿美元。 2008年年底美国国债市场未清偿余额约为10.7万亿美元。如果2009年新增2万亿美元的国债发行,相当于市场上新增20%的供给。如果对美国国债需求的增长跟不上国债供给的增长,美国政府必须提高新发国债的收益率,而这会压低存量国债的市场价值,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外国投资者将遭受严重损失。[5] 然而现实情况是,截止2009年4月中旬,美国国债市场收益率总体而言仍处于不断下降趋势: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3%,而3个月国债收益率低于0.20%。美国国债市场的火爆行情,主要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以及国际资本在危机时期的“流向安全港”(Fly to Safety)效应有关。一旦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去杠杆化结束并重新配置风险资产,大量的资金将从美国国债市场撤出,这可能显著推高国债市场收益率并压低国债市场价值。 表2归纳了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的应对方案。美联储的救市方案主要包括三类:一是降息,在次贷危机爆发后一年半时间内,联邦基金利率由5.25%降低至0-0.25%;二是通过各种信贷创新机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包括针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期限拍卖贷款(TAF)、针对交易商(投资银行)的主要交易商信用贷款(PDCF)、针对商业票据发行者的商业票据贷款(CPFF),以及针对资产支持证券购买者的期限资产支持证券贷款(TALF);三是所谓的定量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即美联储通过直接购买证券的方式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相关证券包括国债、机构债与MBS。 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收到了一定成效,目前无论是反映短期货币市场融资成本的TED息差,还是美国居民中长期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与危机爆发初期相比都显著下降。然而,美联储货币政策也造成了两个明显后果:后果之一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不断上升。如图2所示,从2008年9月初到2009年4月中旬,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总规模由9000亿美元左右飙升至2.2万亿美元左右。总资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通过各种创新机制提供的流动性贷款显著增加,自2008年3月推出PDCF机制以来,美联储流动性贷款由零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1.2万亿美元。自美联储实施定量宽松政策以来,美联储直接持有的证券数量也有所上升;后果之二是美国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大幅飙升。由于美联储的资本金没有发生变动,因此资产负债表总体规模的上升实际上意味着美联储负债的上升。如图3所示,在美联储各项主要负债中,流通中现金的规模大致稳定在9000亿美元左右,而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则由2008年9月初的200亿美元左右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接近9000亿美元。 尽管美联储对金融机构流动性贷款的增加目前主要体现为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增加,但这主要与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尚未结束、风险偏好很低,因此存在惜贷现象有关。一旦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结束并重新开始放贷,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在短期内显著上升,从而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一旦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开始反弹后,美联储不能及时抽回流动性,那么美国很可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元可能大幅贬值。事实上,尽管美联储账面上有大量证券,但其中国债数量有限,故而通过出售国债能够收回的流动性有限。另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创新信贷机制积累的其他种类债券很可能短期内无人问津,这意味着短期内美联储抽回流动性的能力有限,中期内美国爆发通胀与美元贬值的可能性较大。

三、全球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

要准确预测全球金融危机的未来走向,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美国财政部新近出台的公私合营坏账银行方案能否吸引到大量私人投资者的参与,从而为坏账银行的运营提供足够资金?美国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何时结束?美国金融市场何时开始反弹?美国国债市场的火爆行情何时结束,新兴市场国家中央银行是否会持续追捧美国国债?美元汇率是否以及何时会反转?一旦市场反弹,美联储能否及时抽回流动性,从而避免恶性通胀的爆发?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市场何时止跌反弹?

尽管我们尚不能对以上问题作出满意回答,但我们相信,危机演进的某些中长期方向是比较确定的。以下我们将就全球金融市场、全球实体经济增长与全球通货膨胀状况等方面作出预测。 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尚未见底。尽管2009年第1季度美洲银行、花旗银行、富国银行、高盛等金融机构的盈利状况超出市场预期,但这些金融机构在2009年的业绩可能有所反复。金融机构将会继续披露坏账,这意味着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仍会继续,金融机构也会继续寻求政府或私人部门的股权投资。如果大型商业银行情况恶化,不排除美国政府进一步实施国有化的可能性。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撤资行为并未显著减弱,如果短期货币市场仍不能恢复正常运转,则2009年春季可能出现对冲基金大面积解散清算的现象。随着实体经济增长前景的恶化,美国公司债市场可能爆发新的危机。欧洲金融机构对问题资产的披露远没有美国同行充分,这意味着欧洲金融市场还有很大的下行空间。[6] 一旦中东欧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在中东欧国家拥有大量信贷头寸的西欧商业银行将出现更多坏账。然而,尽管如此,全球金融市场很难重演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系统性危机,这是因为投资者的预期已经显著下调,很难发生打破投资者预期从而引发恐慌性抛售的恶性事件。我们预计,美国金融市场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触底,逐步恢复正常的投融资功能。 实体经济的恢复则要缓慢的多。从目前世界各国出台的救市方案来看,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很可能不但得不到缓解,反而进一步恶化。美国居民并没有显著压缩消费,而中国居民并没有显著扩大消费,这意味着美国当前经常账户赤字的改善很可能只是暂时现象。[7] 一旦实体经济反弹、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可能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也是如此。从短期来看,美国经济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止跌,在2010年上半年恢复正增长。但要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可能至少需要5年左右时间。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反弹将会晚于美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进口需求是否重新强劲。受4万亿人民币投资方案(重点在于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投资)与银行信贷飙升刺激,中国经济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强劲反弹。但由于居民消费持续疲弱、刺激投资可能进一步形成过剩产能、信贷飙升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出口可能持续疲软,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在中期内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如果全球范围内刺激政策运用不当,各国政府缺乏进行结构性调整的魄力以及协调各国宏观政策的远见,整个世界经济都可能呈现出W型走势,即短期内显著复苏,中期内不容乐观。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通货紧缩很可能只是暂时现象。当然,如果世界经济重返通胀,其根源可能不在于全球需求的强劲复苏,而在于美元大幅贬值引发的全球能源与初级产品价格再度上涨。如前所述,我们很难说服自己,“直升飞机上的伯南克”能够在市场反弹之际迅速抽回流动性,因此当前美国的定量宽松政策很可能埋下未来通货膨胀的种子。一旦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结束、机构投资者重新开始配置风险资产、银行重新开始放贷,这意味着货币乘数短期内可能迅速上升。在基础货币没有相应削减的情况下,这将加剧经济体中的通胀压力。随着大量资金流出美国国债市场并重新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美元可能大幅贬值,从而推动全球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再度走高。如果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上涨伴随着总需求的持续不振,我们就不能排除世界经济陷入滞涨的可能性。

关于再次还债5亿美元,钟君集团坚持信贷安全落地和钟君现在在哪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3305.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