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日本经济学家:巴菲特访日是对投资日本的“邮票认可”_巴菲特投资日本贸易公司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日本经济学家:巴菲特访日是对投资日本的“邮票认可”,以及巴菲特投资日本贸易公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揭秘“股神”巴菲特的传奇童年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日本经济学家:巴菲特访日是对投资日本的“邮票认可”,以及巴菲特投资日本贸易公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揭秘“股神”巴菲特的传奇童年

2008年,“福布斯全美400富豪榜”上,79岁的巴菲特力压比尔·盖茨,以62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世界首富。

与其他富豪不同,巴菲特是唯一一个通过投资成为世界首富的人,美国人称其为100年来最伟大的投资者。

《巴菲特传》是第一部记录巴菲特通过投资成为世界首富的传奇的经历最重要的书籍,也是我们解读巴菲特投资成功之路的重要参考文本。

一定有很多人有一个疑惑就是—— 有很多投资家拍李漏的投资水平不亚于巴菲特,有很多企业家经营管理的水平甚至高于巴菲特,但为什么他们积累的财富却远远少于巴菲特?

通过这本巴菲特的传记我感觉我找到了巴菲特成功的秘密。

巴菲特说:“我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家,因为我也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不错的企业家,因为我也是一个投资家。”

既是投资家又是企业家,而且两手都很硬,这种独有的交叉性经验是他取得巨大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这种经验使我在商业和投资领域都能从容地做出正确决策。” 巴菲特如是说。

其实,巴菲特并非生下来就同时具备这两种才能,他的才能也并非是一下子获得的,而是一步一步逐渐进化的,首先我们来看看青少年时的巴菲特是多么地传奇和与众不同!

巴菲特从小就对数字极其着迷,对金钱也很热衷。他的爱好和兴趣都围绕着数字和金钱打转。

小时候会和朋友在马路前记下路过家门的车牌号码。朋友拿出一本年鉴,念出一些城市的名字,巴菲特就会一个接着一个快速报出每个城市的人口有多少。

此外,他着迷用秒表来精确记录时间;即使在听布道,他也会通过出生和死亡日期来计算作曲者的寿命;他会计算扰雹字母在报纸和《圣经》里出现的频率,他喜欢拼字游戏。这些教会了他一些有价值的事。他学会了计算概率,他感觉周围到处都是计算概率的事物,关键在于收集信息,尽你所能。

巴菲特从小就持有强烈的赚钱欲望,12岁时,发誓要在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成不了百万富翁,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楼上跳下去。”

所以他从小就开始自己赚钱,攒钱,存钱,在6岁时他的收入就被记录在一个小小的银行存折上, 开始启动“钱生钱”模式,让钱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5岁时,巴菲特就逐门逐户向邻居推销从祖父店里买的口香糖,一盒5个,坚决不零卖,每盒赚2美分,后来又改卖柠檬汁,这次不是在自家门口,而是换到了更繁华的地段。

6岁时,他会在晚上挨家挨户去兜售批发来的可口可乐,每6瓶汽水,赚5美分,挣来的钱就会塞到零钱罐。

10岁时,把邻居都动员起来去捡别人打飞的高尔夫球,清洁整理后转手加价卖出。还在橄榄球比赛场比赛期间找到卖花生和爆米花的工作,丢失几分钱都会很难过。此时巴菲特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13岁时,开始送《华盛顿邮报》和《华盛顿时代先驱报》,他建立了5条送报路线,每天早上送将近500份报纸,同时还推销杂志来提高收入。他每个月就可以挣到175美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标准白领的收入。

14岁时,拿出积攒的1200美元,买了一块40英亩的农场,当上了小地主。

读高中时,巴菲特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买了好几台旧弹子球机,放到威斯康星大道上的理发店里,然后按小时收费,收入和理发店老板五五分成。结果他每周都能挣到50美元,盈利相当高。

高中毕业时,巴菲特已经递送了差不多60万份报纸,挣到了5000多美元。大上学前,他把弹子球公司转手,买了1200美元。

读大学时,巴菲特又找了一份送报的工作,监督50个报童每天的送报工作,成为了一个管理者;还成立了一个“巴菲特高尔夫球公司”,销售高尔夫球,从中赚了1 200美元,此时既当老板,又是经理人。

大学毕业后,巴菲特把各项经营总收入加起来已经攒下了9800美元,甚至比全职工作的成年人的收入都袭烂高得多,这个万元户,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小小富翁了。

这时的巴菲特年仅19岁,却已经有13年的商业经验。

回想一下自己的儿童时代,实在汗颜,不是玩耍,就是在玩耍的路上,对金钱没有任何概念,没有自主赚钱的意识,经济来源只有父母的零花钱,有了就花掉了,没有一丁点儿存钱攒钱的意识,只会及时享乐。

虽说国情不同,但主要是自身没有赚钱的欲望,也没有那么多门道和勇气去探索和尝试,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做的也不到位,让我们从小就对金钱有点避讳,没有清晰的认识和看待,更没有理财的想法和行动,所以世上也只会有一个巴菲特。

巴菲特父亲在孩子10岁时会带他们去东海岸旅行一次,孩子们可以提自己的愿望。沃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和父亲说:

我想做三件事。

我想去看看斯科特邮票和钱币公司,我想去看看莱昂纳尔火车模型公司,我想去看看纽约股票交易所。

斯科特邮票和钱币公司在第47街;去莱昂纳尔公司要走到第27街附近;去纽约股票交易所,就一路走到市中心。

父亲带他去了,在这些地方,唤起了沃伦数学头脑的想象力,他感觉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的资金源源不断,就像河流、喷泉、小瀑布和洪流,对未来的预期图景也就在此刻根植于沃伦的脑中。

有一天,在图书馆,一本《赚1000美元的1000招》的书吸引了他。这本书描绘出了一个天堂,但是书中强调 没有行动,就不可能成功,要赚钱就要开始行动,成千上万的人想要发大财都无法如愿,只因为他们都在等待。

行动!行动! 行动! 沃伦立马想到买一台体重秤,他想总会每天有人付费称体重,用利润再买体重秤,再赚钱,钱又生钱,还有什么比这来钱更快呢?

“复利”的想法深深触动了他,这很关键。这本书告诉他,他可以挣1 000美元。如果以1 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1 000美元会变成1 600多美元;10年内,会变成将近2 600美元;25年内,将超过10 800美元。

当固定增长率逐年变大的时候,数字会发生爆炸性增长,这就是一小笔钱如何变成一大笔财富的途径。沃伦开始从不同角度思考时间, 他说复利把现在嫁给了未来 。

一年之后,他就有120美元,他为自己和姐姐买了三只优先股,他说他买的时候并不了解那只股票,只知道爸爸很喜欢。之后,市场低迷,一路下滑。

沃伦的姐姐每天提醒他,他的股票正在下跌,让沃伦很有压力,当股票回升后,他就出售了,两人各赚了5美元。后来股票很快涨到202美元。

沃伦把这段时期作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他反思总结,得到了三个教训。

巴菲特是一个十足的行动派,只要有想法,感觉可行,他就会尝试,想方设法去完成,取得最大化的收获。

记得初中时,他生性顽皮,也是个不良少年,与人相处也不是很理想。后来接触到戴尔·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他就开始在实际生活,与人往来中自己悄悄实践书中的原则,后来慢慢就受人欢迎啦。行动让他成长了,也让他获得了一套系统的做人做事的原则体系,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人们都说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道理是不是真懂了?凡引发不了践行的,要么是并不真正认同,要么是没有真懂。只有实践,只有行动,有情绪体验,加上有深度思考的参与,我们才会有所蜕变,成长,做好迎接未来一切的准备。

有人说,巴菲特是机会好,环境好,运气好,其实机会并没有那么依赖运气,机会之所以没有青睐你,是因为你并不具备开启它的条件。我们在机会来临之前,就要锤炼自己,升华自身,等机会来临时,我们足够配得上它。

日本经济学家:巴菲特访日是对投资日本的“邮票认可” 巴菲特投资日本贸易公司  第1张

日本股神川银藏,他为何告诫世人不要靠股票致富?

日本股神川银藏确实是股市奇才,正因为他对未来的预判非常准,就凭借他这一点优势,足以让他成为股市奇才,就连巴菲特和索罗斯等投资成功人士都认可川银藏的投资能力。

川银藏一生总结的五大投资原则:

1.选股票不要靠人推荐,要自己下功夫研究搏塌旅后选择

2.自己要能预测一二年后的经济变化

3.每只股票都有其适当价位,股价超越其应有水准,切忌追高

4.股价最后还是得由其业绩决定,作手硬做的股票千万碰不得

5.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事件,因此必须记住,投资股票永远有风险。

当然银川银藏除了总结了五大投资原则之外,同样他还总结了乌龟三原则和八分饱原则,这三大原则是川银藏一生的投资经营,被称为股市“三大法宝”。

川银藏为何告诫世人不要靠股票致富?

其实日本股神川银藏能给世人留下一个忠告也是有一定的道理,这个忠告也是川银藏根据自己一生的投资经营总结出来的。

所以我认为川银藏告诫世人不要靠股票致富有以下几大原因:

(1)因为股市任何时候都是会发生难以预料的事件。最典型的就是谁知道明天股市会涨还是会跌呢?会涨多少?又会跌多少呢?这就是无法预料的事。

(2)因为股市永远有风险,相信炒股的人都是认可这一点,股市的风险谁都无法掌控的,谁也是无法控制的。由于股市有自己的市场规律,最典型就是股市熊市之时,或者说股票出现不可预测的风险,这些都是股市基凳潜在的风险。

(3)因为川银藏已经在股市吃过亏,已经亲身经历了股市的可怕,很显然要把股市的风险提示给世人,要大家都知道股市的钱不是这么好赚的,让大家知道靠股票致富是不现实的,要面对现实。

(4)因为股市的水太深了,而且是深不见底,深不可测的。尽管一个人研究股票一辈子,花一辈子去研究股票也无法摸清股市的水有多深,让世人尽早知道股市的水深,让世人清醒认识股市的水,认知风险。

总之日本股神川银藏虽然是股市成功人士,但他对股市的风险认知度很高,把这些有用的价值观念告诫衫此世人,让世人尽早放弃靠炒股致富的伟大梦想,勇敢面对股市的真实面目。

巴菲特事迹?

亿万富翁这样炼成:巴菲特理财习惯揭秘

当今金融界,微软公司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先生与投资大亨巴菲特二位长期稳坐排行榜的前两位。他们曾联袂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演讲,当有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学生请他们谈谈致富之道时,巴菲特说:“是习惯的力量。”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大家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许多人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也不会全军复没。但巴菲特却认为,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从表面看巴菲特似乎和大家发生了分歧,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因为理财诀窍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比如巴菲特是国际公认的“股神”,自然有信心重仓持有少量股票。而亩带我们普通投资者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此时分散投资不失为明智之举。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资的策略基于集中调研、集中决策。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多的成功率自然比投资决策少的要低,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

生意不熟不做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意不熟不做”。巴菲特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2000年初,网络股高潮的时候,巴菲特却没有购迅唯买。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存款利率太低,应该想办法投资。股市不景气,许多人就想炒邮票、炒外汇、炒期货、进行房产投资甚至投资“小黄鱼”。其实这些渠道的风险都不见得比股市低,操作难度还比股市大。所以自己在没有把握前,把钱放在储蓄中倒比盲目投资安全些。

长期投资

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我们所看到的是许多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贡献了手续费,自己却是竹篮迅昌芦打水一场空。我们不妨算一个账,按巴菲特的低限,某只股票持股8年,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魔鬼往往在细节之中。

彼时彼地,日本经济“迷失的20年”告诉了我们什么

中国和日本作为毗邻的亚洲经济大国,在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上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而这一段 历史 经验正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日本经济学家:巴菲特访日是对投资日本的“邮票认可”他山之石”乃至“前车之鉴”。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及随后“失落的二十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之一,也是各国经济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 中国和日本作为毗邻的亚洲经济大国,在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上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而这一段 历史 经验正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日本经济学家:巴菲特访日是对投资日本的“邮票认可”他山之石”乃至“前车之鉴”。

二战后的日本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均经历过逾10%的经济增长奇迹,也都有一个“下台阶”的过程。 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经济增速年均10%左右,在70-80年代下降到年均5%左右,再下降到90年代以来的年均接近0的水平;而中国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冲击后,也告别了之前两位数的经济高增速,进入6—7%左右的中速增长阶段。从经济增长模式来看,投资和出口在中日两国经济崛起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持续大量的贸易顺差和国际资本的不断涌入,也均为两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给本币带来较大的升值压力,伴随着本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资产泡沫化的隐患。在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转型、大规模海外投资以及金融业放松管制等方面,中国也日益呈现与当年日本相似之处,整体来看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借鉴和了解日本发展 历史 是很自然的,也是有很必要的。

如今,中国也正面临着当年困扰日本的资产泡沫问题。1989年底,日经指数创下38957的高点后泡沫破裂,从此进入漫长熊市,房地产在稍后一两年也步后蚂祥漏尘进入持续下跌熊途。而中国在经历了2008年的股市泡沫破灭及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后,对于股市的暴涨暴跌已经心有余悸,但是房产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一直是政府行政的重点。

近几年国内在主动控制金融杠杆、消化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金融机构,银行、信托、保险、券商都有一些公司牵涉其中。在行政化处置向市场化处置转变的过程中,一些典型案例的风险处置引起了舆论的广泛讨论和争议,比如哪些问题机构不该救助;救助的同时如何防范道德风险;公共资金在何种约束条件下才可以使用;如何保证公共资金的安全或尽可能降低公共资宴消金的成本;存款保险金应该何时以及如何使用;央行和财政在问题金融机构救助中应该如何分工;如果将来发生系统重要性银行也需要政府救助的情况时怎么办;如何通过救助尽快恢复金融机能等……许许多多的问题,在日本当年的经历中都能有似曾相识的案例和场景,可以从中发掘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与启发。

在对日本经济 历史 的研究中,有一类观点注重强调中日两国在 社会 制度、国土规模、城乡结构、经济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以及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把控力度等方面的诸多不同,认为中国不可能遭遇和日本同样的泡沫经济问题或是日本的经验对中国没有借鉴闷烂意义。 这种观点日本经济学家:巴菲特访日是对投资日本的“邮票认可”我们并不认同,世界上不会有两个国家的情况完全相同, 历史 上也不会有两次事件完全相同,如果简单强调不同点而无视相似性和共同规律研究,甚而因此放弃学习这么宝贵的经验教训,并不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

同样,也有部分观点满足于一些学者总结出来的结论,比如把日本泡沫出现和破灭简单归咎于“被迫”接受广场协议让货币快速升值,或者还有随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过早的利率市场化,并认为中国只需要不犯这些错误就足以避免走向日本经济的“老路”,这恐怕也是一种过于理想的判断。

事实上,日本的资产泡沫及破灭是非常复杂的经济现象,受到各种各样盘根错节、彼此关联或是互相抵消的因素影响。 时至今日,学界和业界仍然存在着很多争论,也仍然有许多困惑有待厘清。从曾经全世界普遍看好的 “日本奇迹” ,到后来 “迷失的二十年” ,几乎没有人能预见到这样的剧变,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是否存在走上另外一条持续繁荣的道路的可能性,这些问题不仅使其他国家的学者陷入困惑,日本学界自身也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在种种学术争论中,如果缺乏足够的关于当时具体 历史 事件和过程的记录资料,那么争论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对外国研究者而言尤为如此。

当然,如果站在当今的 历史 时点,给出一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评价,对于当时 历史 的亲历者也并不公允。比如回看1992年日本大藏省对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评估,当时日本的银行对企业提供长期贷款时,大多数都要以土地作为抵押,似乎很容易看出当政者低估了后续房价下跌的影响,对金融系统危机的认识和把握不足。然而中国的房价在十年前就不断有海内外经济学家看衰,在泡沫的质疑声中又不断上涨了数倍,我们的金融部门和管理层这十年以及现在又该如何看待和判断我们的房地产业为好? 就像克劳塞维茨说过的,评价战役指挥的得失不应简单的以成败论英雄,而应该还原到当时的环境、资源和信息条件下来观察和评判。我们相信,要想了解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监管政策应对是否恰当,金融机构做错了什么,也必须回到彼时彼地,通过大量原始资料的整理,还原当时的市场条件、国内外环境和经济金融情况,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才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价,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本书作者西野智彦致力于站在“当政者”的视角,以近乎纪录片式的表述方式,展现当时日本政府官员、中央银行以及金融企业的决策和博弈、媒体的报道、 社会 舆论的反应以及政治人物的应对互动。可以说, 本书以详尽的调研和细腻的文笔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提供了宝贵的 历史 资料。

作为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兴证全球基金在不断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也致力于引入一些对行业发展或投资理念有益的书籍,曾翻译出版了《台湾股市大泡沫》、《 社会 责任投资》、《掘金绿色投资》等行业书籍,同时也赞助出版了《穷查理宝典日本经济学家:巴菲特访日是对投资日本的“邮票认可”: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滚雪球日本经济学家:巴菲特访日是对投资日本的“邮票认可”: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邓普顿金律:21个成功和快乐之道》等经典书籍。投资是一个喜欢 历史 的行业,规律时常隐藏在 历史 和案例中,正如马克吐温所说,“ 历史 不会重复,但是惊人的相似。” 我们推动翻译出版的这本《日本的迷失》,正是这样一本有着 历史 借鉴意义之作,期待读者能从中有所收获。

本文摘自 《日本的迷失·真相1998》 序言

序言作者:杨东 宁泉资产执行董事,兴证全球基金原总经理

【新书介绍】

《日本的迷失·真相 1998》是《日本的迷失》系列丛书完结本。

本书由兴证全球基金翻译,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西野智彦是日本资深的媒体人,作者通过对许多关键人物的采访和各种绝密材料,真实再现了日本政府、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在应对1998年日本金融危机时的政策博弈,深刻探查了这种博弈如何导致经济的失败。

风险提示: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收益有波动风险。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本文引用数据真实性的责任由作者承担,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历史 业绩不代表未来。

日本股市是半强有效市场吗?

弱势有效市场:如果价格、交易量、短期利率等市场交易信息已充分反映在股票价格中,这样的市场被称为弱有效市场。经济学家使用的思维方式是:市场历史和现在的交易数据是公开的,所有人都能看到,也会去看。显然,在当前股价中,已含有了投资者对未来趋势的理解,于是再根据交易信息去判断未来是否有意唤消义。我们会发现,有效市场假说和传统技术分析产生了激烈的对抗:如果有效市场假说是成立的,那么哪怕市场仅呈现弱有效状态。

半强势有效市场:如果市场的交易信息以及所有有关公司发展前景的公开信息,都包含在股票价格之中,这样的市场被称为半强势有效市场。经济学家所定义的公开信息,包括了公司产品、治告谈理结构、财务报表、资本动作等一切见诸于公司公告的信息。然而基本分析又恰恰可以使用这些信息判断企业内在价值以及股价的合理性,于是,我们又看到有效市场假说与基本分析乃至价值投资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如果市场处于半强势有效的状态,那么基本分析也失去了意义。

强势有效市场:如果股价包含了所有信息,甚至包括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内幕消息,则这样的市场就叫强有效市场。显然,在强有效市场里,任何分析预测都是没有意义的。当然,如果市场是强有效的,绝大多数证券从业者都只好失业,所以至今很少有人接受市场是强有效的假定。

由此看来,我国证券市场仍然处于弱有效市场与半强势有效市场之间,最多是半强势有效市场,因为我们的市场中仍然充满了内幕消息和内部操纵显现。我们经常发现一种现象,一只股票半年涨了好几倍,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结果等到到了最高点,公司宣布重组等利好消息,前期的人就借利好出货,这就是他们早就知道了这个内幕消息,散户与机构在信息上处于不对等的地位。

美国证券市场则处于半强与强势之间。好象是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要收购道琼斯,在消息宣布前,道琼斯的股票没有任何异常变化,和友知宣布的第二天就涨了50%多。最近微软准备收购YAHOO也类似,这说明这两家公司在密谋收购前,没有将收购的消息泄露,市场上没有人知道,这对大家都是公平的。

现在还没有那一个市场是强势有效的市场。

日本经济学家:巴菲特访日是对投资日本的“邮票认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巴菲特投资日本贸易公司、日本经济学家:巴菲特访日是对投资日本的“邮票认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4138.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