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朱:当务之急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造福人民,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朱:当务之急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造福人民,确保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携手创新共创和谐社会演讲稿?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朱:当务之急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造福人民,确保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携手创新共创和谐社会演讲稿?

 和谐之美

和谐是什么?天地苍茫,宇宙洪荒,和谐是瀚海平江,和谐是峻岭叠嶂;人来人往,万千气象,和谐是人性的阳光,和谐是社会的理想。和谐给我们带来美掘腊的馨香,和谐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滋养。

自然之美,在于天地万物的和谐,在于谨守着各自的运行轨迹,生存与死亡,寒夜与阳光,隽秀与奔放,仿佛都在这一道道轨迹中来来往往。那大自然生命气息中的原始与粗犷,便蕴含着造化神功的和谐之美,涵泳着大千世界的鬼斧天成。

我放纵着自己那恍若流光的想象,扇动起那对放飞理想的翅膀,自己仿佛已站在高山之巅上,俯瞰着目下的沧桑,环顾着眼前的荒凉,心中是无比的慨慷。老鹰从耳际划过,仿佛要奔向山的那一方;鼻翼不自觉地扇动,那是泥土的清香。我振奋起精神,理清了思想,那心中的火裹挟着气流的奔放,勃发着心底的热望。我要呼出那山,呼出那火,呼出那生判基滑命的高亢,呼出那大自然的和谐与安详。

而人性之美,就是人间百态的和谐乐章,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安乐天堂,繁华与荒凉,软弱与坚强,绝望与希望,仿佛都在这人间大戏上频频登场。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句暖人的言语,都无不印刻着最细腻的情感,无不藏匿着最敏感的神经。

我的耳仿佛听得到每颗心的丝丝悸动,我的眼仿佛看得到你我的心房,自己就好像已穿梭于人群深处,潜行在大街小巷,听到的是暖人的问候一声声,锋含看到的是灿烂的笑脸一张张。在危难中我可以看到一双双援助的手,心中期待着命运的转机,仿佛已经看到曙光就在前方。在奋斗中我感受到汗水折射着阳光,理想正在扬帆启航,人们的期许给我力量,仿佛就在为我的人生导引方向。就在这绝望与希望的寻常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和谐之美。人间恍若爱的和风,抚慰着我,入我梦乡;社会好比心的海洋,浸泡着我,伴我成长。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链接:

?pwd=4snn 提取码: 4snn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与什么的关系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深度都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边界。因此,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来看,转变政府职能,使之能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是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市场经济国家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从资本主义发展纤信的历史来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要被总结为以下几种:

(一)重商主义

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为确立市场经济新秩序,摆脱教会及封建地主阶级喊腊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一般强调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这一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十分重要的。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市场经济体制在西方国家确立之后,人们对政府作用的认识发生了重要转变。以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充分肯定私人经济活动和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对政府的特征则做出了如下的描述:“管事最少,政府最好”。

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政府的职能做出了明确的限定:“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保护社会成员,使其不受任何其他人的侵犯和压迫;第三,建立并维护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此时的政府主要是充当着“守夜人”的角色,以社会管理职能为主。

(三)政府干预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由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一些无法克毁渗轮服的矛盾开始逐渐显现,即所谓的“市场失灵”。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两极分化、失业率增高等等,对社会的危害性十分巨大,但这些问题市场是不能自动克服的。在这种情况下,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新的政府职能。凯恩斯认为,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是需求不足,仅仅靠市场自发调节是无法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依据;国家通过干预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财政和货币两种手段调控市场的运行。因此政府不仅要履行其传统的社会管理职能,还要对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对市场失灵的弥补等负责。

二、我国在改革中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

(一)十四大以来我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去掉了“社会主义”四个字,说明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只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或方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肯定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十八中更提出了:“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政府强力推行的市场经济到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的迈进。我们也更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和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运行机制,但二者功能不同,单靠一种机制无法有效协调经济运转。

(二)当前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中亟待理顺的关键点

1、我国对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就当前我国所处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而言,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宏观调控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

(2)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3)市场监管职能。即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由此可见,政府职能的主要作用在于弥补市场不足,促进社会公平。

2、当前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不到位的主要表现。当前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越位、缺位和错位”三个方面。

(1)越位。政府经济职能“越位”现象主要表现在政府直接介入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在行政审批项目仍然较多,“以批代管”现象仍然十分普遍;重要生产要素的价格管制多;直接干预企业经营决策;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重组和收购兼并;地方政府负债运行,一些地方通过低价出让土地等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或变相举债、违规担保企业贷款等上项目,形成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这些直接干预经济的行为,削弱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同时一些地方借助行政权力,追求短期经济增长,不惜以环境污染、过度耗费资源作为沉重代价。同时忽视那些不易短期见效的民生项目、环境治理项目、科技开发项目。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可持续发展。

(2)缺位。政府经济职能“缺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对于经济的“过热”现象,往往借助行政手段直接进行所谓的打压;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现有市场监管机构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执法不严、问责不力使得市场监管无法真正到位,直接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信用环境恶化等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分配不公。主要表现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薄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分配极不均衡。

(3)错位。政府经济职能“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强制性推进经济改革。具体表现在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进程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成了改革的主体,不顾当地的实际,强行推进,不仅造成了极大的资源、物资的浪费,甚至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

三、当前我国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

(一)明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政府定位

政府职能定位是否正确明了,决定着政府能否发挥相应的作用。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从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主导型的经济体制,相应的,政府职能就必须从干预经济运行为主要职能转变为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政府。

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不意味着政府完全退出对经济的干预,而是采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干预方式,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在出发点上,政府干预经济由单纯为了促进经济高速增长转变为必须从公共利益出发进行干预;在干预手段上,由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直接进行干预转变为通过法律、经济等手段对经济进行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企业、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把政府经济职能切实转变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在此基础上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阶段要切实做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加强在国土安全与规划、环境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及公共安全与卫生等方面。

(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保障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保障。当前在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完善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法律体系,以法制的手段规范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从而创造一个公平但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从中国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协调的分配制度,注重程序公平、结果公平与过程公平。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大教育体系,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劳动力保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等等。

(三)建立服务导向型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转变政府职能,当前的目标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绩效评估对政府工作有着极强的导向性。因此,必须建立服务导向型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政府绩效管理理念,以服务、责任和效能作为政府的基本理念,以构建和谐社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科学发展观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及人民满意程度,最终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其次,要逐步建立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律保障,以法的力量来推动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第三,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要做到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充分反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发挥正确的导向机制作用,使各级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各项政府职能。

(四)加强政府公共责任,防止公共服务失衡

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对公众负责,确保公众利益。因此,实现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发展方式,政府在下放部分服务权给中介组织和部分主导权给企业的同时,要强调和加强政府的公共责任,确保公平和公正。如在非义务教育、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当做到严格监管、及时调节和大力支持。其次,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政府还要防止公共服务过度市场化,以引起公共服务的不均衡发展。

来源:经济视角·下半月

朱:当务之急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造福人民,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简单介绍  第1张

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必须严格按照 WTO通行规则办事,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我国政府面临很多新情况和新挑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时改革和调整政府职能,从而在市场化进程中趋利避害,这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课题,也是我国各省市地方政府面临的课题。因此,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管理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一、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经济管理的职能经历了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从逐步放开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到逐步实行政府的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再到"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地方政府职能也正向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迈进。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取得了显著成绩,以间接手段为主的政府宏观调哪数控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方法有了较大的转变,决策民主化有了很大提高,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职能不断加加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束缚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地方政府职能定位明显滞后,政府管理职能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从地方政府面临的现实情况看,当前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许多弊端。归结起来,比较突出地反映在:一是政府职能的设定与履行过程中,还存在着"越位"、"错位"和"缺位" 的现象;二是存在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仍未能理顺;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失衡,产业结构面临重大调整。特别是"三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另一方面也弱化了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现在有不少事情,名义上由政府管着,实际上根本没有管住;有的管住了守法的,却没有管住胆大的;有的该管的没能管,不该管的却花费了不少力气,政府的整个经济管理看上去架式不小,事实上又显得软弱无力。很明显,政府尚未能通过合理的职能定位,使越位的回归原位,错位的纠正过来,缺位的加入进去,总之,政府未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职能。

从挑战方面看,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的挑战,比较突出地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深入发展。伴随着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日趋广泛活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国际资本大规模的快速流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投资经营,使世界各国的经贸开放程度普遍提高,经济贸易联系更加紧密,这就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职能和管理的方法必须要与之相适应。二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与网络化、信息化的普及发展。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加上交通运输业的普遍发展、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正在变小,传统的生产模式、流通模式和消费模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使政府传统的管理与服务,在方式方法上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现实对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三是市场取向改革与市场化的全面、迅速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市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一方面与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政府在建立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市场体系的建设上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又要求政府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政府面临的新的挑战。四是我国加入WTO面临更大的对外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开放型经济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的各级政府,必须认真研究李派首如何建立起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认真研究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和国有经济布局,及时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从微观活动中有序退出;认真研究如何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内资和外资企业、为不同所有制的经济主体提供平等竞争的市场条件,把行政性审批降到最低限度;认真研究如何为社会提供应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高政府的行政运转效率;认真研究如何在全球化趋势下加强和改善政府的羡拆宏观调控,规避经济风险,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

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成为当务之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纠正市场失灵,另一方面超越市场、引导市场。在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成熟的条件下,政府一般无须干预,政府的职能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无事可做了。一般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还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政府的作用是纠正市场的固有缺陷。这是因为,社会实践已经证明,市场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一是市场难以控制总量失衡;二是市场难以完全做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三是市场配置资源难以做到完全到位;四是市场难以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竞争,容易造成经济秩序上的混乱;五是市场自发运行的结果必然带来垄断,使竞争不充分、不完善。为了弥补市场的这些缺陷,政府就需要担负起纠正市场的经济职能。政府通过对市场的纠正,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的作用是超越市场、引导市场。政府干预市场不仅仅是为了纠正市场缺陷,更重要的是超越市场和引导市场。超越市场就是要求政府能够站在市场之上,控制市场的总体运行,防止其自发发展造成的危害;引导市场就是要求政府在培养市场和发展市场的同时,协调有关方面,推动市场顺利健康发展。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缺陷的存在,是政府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理由,但政府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应确定在什么样的规模和范围之内,就难以准确地做出回答。一般认为,政府干预市场应该适度。即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不要包揽一切,不要去做本来应当由市场去做,尤其是实践已经证明市场能够做好的事情。具体的说,一是政府干预的范围应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是对市场机制的"拾遗补缺"。在市场机制能够发挥功能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就不要插手或介入,而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才需要政府干预,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二是政府干预市场的目的应是促使市场机制恢复功能,而不是去代替市场。一般来讲,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力度就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而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在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市场调节力量还不够强、或者市场发生失衡时,应适当加大政府干预的力度;而当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市场调节力量增强或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就应当缓和政府干预的力度,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三是政府干预市场的结果必须要比干预前的情况有所改善和好转,否则,就不要干预。即政府在准备伸出"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之前,必须准确地看清"看得见的手"的不完善的地方,以增加干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在我国,由于有着几十年计划经济的传统历史,因而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政府起作用的领域多一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的职能:一是要坚决从那些不该管的领域退出,强化那些本该属于政府管理范围的职能;特别是要强化政府对宏观管理能力和培育和完善市场的能力。二是要全面考虑和统筹安排政府部门退出的这些领域,其相应的职能由谁来行使?假如某种职能是由某一行业协会来行使,那么如何去规范行业协会的行为,使其朝着行为规范、公正、合理、的方向健康发展。三是要形成并确立政府职能转变的长效机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职能转变无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有任何固定的模式选择,它应是随着市场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变化,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一种长效的运作机制来适应这种转变。同时还特别需要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有关法律法规。四是要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随着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精简和政府的职能转变,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和廉洁高效的政府行政管理架构,并逐步通过电子政务等手段,实现政务公开,政情公开,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这势必对政府部门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必须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承诺的兑现,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尤其艰巨,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我国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地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精简机构和转变职能,改革与发展都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必须看到,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的职能仍然未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进展,政府职能的转变明显滞后于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进程。

(二)市场取向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但市场取向的改革任务远未完成。虽然,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必须看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市场必然快速开放,这就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各地市场带来短期的巨大冲击,因而客观上要求政府在市场开放过程中统筹规划,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同时顺利完成市场开放带来的结构性调整。

(三)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

政府职能问题即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虽然,我国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职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进展。但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至今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至今也未能真正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还没有很好理顺,中央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远远未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政府职能转变未能适应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从全球范围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特殊的国情要求我国的各级政府必须适应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及时转变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这种职能转变,既要求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要求,又要兼顾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既要发挥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又要力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最大限度的取得参与国际分工的权益。

三、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

在现阶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深化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合理定位地方政府职能,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前提和需要,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当前我国经济转轨的新时期,政府的作用与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区别。应当看到,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涉及的问题很多,也比较复杂,从培养和维护有效率的市场的角度来看,当前地方政府的职能,其应着力转变的重点,主要应放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从传统管理思维向现代管理思维转变

在过去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地方政府充当"全能政府",在这种全能化模式下,地方政府在对经济和社会的超强管理而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优越性,对保证集中社会资源办大事,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行政体制的改革,实行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地方政府职能定位仍然未能明确,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而许多应该管的事,又没有力量去管。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是转变政府的管理思维,政府必须从"全能型"转向"有限型",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从管制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并从社会服务的控制者转变成为社会服务的提供者,以适应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从人治管理思想向法治管理思想转变

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虽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但是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控制型的特点还非常明显。这种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后的发展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是必然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行为都必须用明确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在政府行为规范的众多形式中,法律化是最高形式,也是最主要的形式。政府应当从行政控制型体制向依法行政型体制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立法,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上来,实施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着力推动政府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实施公正严明的立法和执法,规范社会各种角色活动的行为,惩治一切违法违纪行为。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彻底抛弃过去传统的人治思想,加强法治意识,树立法制观念,真正从传统的人治管理思想向现代法治管理思想转变。

(三)从增长型理念向协调型理念转变

由于"十年文革",我国的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业绩,"以GDP为中心",注重经济规模和效益,忽视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导致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贯彻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地方政府必须树立协调理念,必须从增长型理念向协调型理念转变,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同产业、不同区域经济、积累和消费、分配关系、微观经济行为等的协调,促进社会和经济协调平衡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公、下岗失业、社会信用和社会秩序等问题。政府能否在经济的持续增长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关键看能否妥善解决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信用和社会秩序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得好,社会各个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地协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能得以实现,经济发展就有了可靠的社会环境;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得不好,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增长就会有困难。因此,从增长型理念向协调型理念的转变,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四)从封闭型的行政体制向公开型的行政体制转变

我国2003年发生的SARS危机告诉人们,在一个突发性公共事件当中,政府对公共事件的瞒报、谎报、误报,比任何行为都更可怕,更比任何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都要大。从我国2003 年发生的SARS危机的教训可以表明,由于疫情初期某些地方政府对疫情信息的不公开,以及有的政府部门中的某些官员的不负责任,造成了疫情的大面积扩散传播,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全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因此,政府必须接受这个惨痛的教训,彻底从传统的封闭型行政体制向现代的公开型行政体制转变,以人民的利益为首任,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公开、信息公开,以适应现代社会开放型发展的客观需要。

(五)从传统的行政审批型向现代的公共服务型转变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已经从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向"后现代化"转型的挑战。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将政府管不了、管不好或者不应当去管的事情,坚定不移地交给市场主体和市场的中介组织去做,政府应当从传统的行政审批型向现代的公共服务型转变。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职责,应当放在加大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上;放在规范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上;放在为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维护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生活的公平与效率上;放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上来。

1、古代中国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现行省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3、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管理中存在的

一、古代社会的地方政府职能

(一)奴隶社会的地方政府职能

1. 完成给国王的贡纳朱:当务之急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造福人民,确保可持续发展,是锋模奴隶社会地方行政长官对国王承担的重要义务。2. 出于防御和统治的需要,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一起修建城墙。3. 对我国农村地区产生深远影响的县、乡行政区域,都起源于奴隶社会。4. 受高度发展的古希腊奴隶主阶级民主的影响,古希腊的地方政府参与管理城邦的职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5.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允许一些城市实行自治,成为地方自治的起源。

(二)封建社会的地方政府职能

1. 维护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政府职能的首要任务。2. 在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长官兼行司法权朱:当务之急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造福人民,确保可持续发展;在西欧,各级封建领主拥有司法权,这是中国和西欧大国的封建社会地方政府职能的共同特征。3.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多数朝代,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长官兼有军事权;但在隋唐,为了防止地方拥兵叛乱,中央王朝在军权方面实行高度集权;而在明朝,地方的军事权被授予地方最高一级的军事长官,以实现对地方最高一级行乎基腔政长官的制约。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割据的领主具有拥兵权。4. 为中央王朝和上级政府征调赋役,是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5. 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的政府长期承担着建设和维护水利工程的职能,这是中国地方政府具有直接从事生产活动、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并有权干预其朱:当务之急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造福人民,确保可持续发展他经济主体生产活动这样一种传统的历史渊源。6. 地方的人口和户籍是中央王朝征调赋役的依据,因此,历代王朝始终要求把统计、核实和上报本地区的人口和户籍,作为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现行区划体制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一方面,市管县的体制在省-县中间增加了一级行政管理层次,原本省县之间可以直接沟通的事务,现在则必须经过市来“上传下达”,这与强调信息化和行政效率的现代行政理念要求相比,明显科学性不足,因为多了一层区划设置就增加了一套信息传递程序,这不仅会降低信息传递的速度,而且使得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受到主观干扰的几率大大增加,极易导致信息失真,也影响了现代行政的生命线———效率,更深层次的危害,就是导致中央政令不畅,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另一方面,现行市管县的区划体制还造成机构膨胀臃肿,一级行政区划设置就需要配置一套机构和人马,由于市级建制既要管理城市,又要管理农村,而城市和农村在社会结构、功能作用、发展需要岁衫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不同性,这在客观上既增加了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又使得为了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而设置大而全的机构,导致机构臃肿不堪,这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而且也极易滋生多头领导、人浮于事、相互扯皮等官僚主义现象。

此外,从实践来看,目前市管县的区划体制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协调发展上的作用也甚微,因为城市系统和农村系统本身各具特殊性,且非常复杂,实践中往往将市里的工作重心放在城市,而忽视农村和农民的利益需求,出现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促公压农的现象,这无疑与当前“三农”问题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是不符的,也是与中央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关政策相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现行区划体制进行调整,也是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一些政府机构实行了目标责任制、问责制,珠海、洛阳等一些城市发起“万民评议政府”的活动。不少地方和政府机构还开始借鉴在企业和国外政府机构中常用的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和平衡计分卡技术,来设计和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总体来看,在我国目前的政府绩效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绩效评估模式,绩效管理的思想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政府的绩效管理无论是从思想体系上,还是从具体的操作层面,都还处于发育阶段,甚至一方面还存在官本位思想,被打上深深的计划经济的烙印。

1.缺乏全面绩效管理理论体系的支持和政府绩效管理组织体系的保障。

首先,我国在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上准备不足。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形成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整体思想体系,对于何谓政府绩效,中央政府的绩效目标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部委的绩效目标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应当如何将中央政府的绩效目标分解到相关部门,应当由谁来对政府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等等,我们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其次,我们目前既没有关于政府整体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立一个机构来负责协调、监控以及强化我国政府的总体绩效。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保障和对政府整体绩效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的中央机构,因此,尽管我国很多地方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在进行绩效管理方面的各种创新和尝试,但是,这些绩效管理改革往往处于一种零散和自发的状态,在有些地方,绩效管理实际上演变成了政府的“形象工程”。

2.缺乏政府绩效明确使命的牵引和政府绩效的衡量依据。

政府绩效管理应当首先从明确政府机构的使命入手,然后层层递进、自上而下地建立起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使命阐述和管理的重要性要比对企业更为重要朱:当务之急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造福人民,确保可持续发展:因为使命不仅界定了政府机构应当做什么,即明确政府机构的职能和定位,澄清政府需要扮演的角色,同时也是衡量政府绩效的终极依据,事实上,衡量政府绩效的本质恰恰是要看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充分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然而,在现实中,我国各个政府机构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明确使命陈述,在机构的使命不明确的情况下,同一个机构中的前后届领导人在任上往往会根据个人的偏好和认识来管理和引导本机构的走向。由于后一任领导人却并不一定认同前任领导对本机构的定位,而是会另搞一套,这就导致政府机构的工作在很多时候缺乏延续性,往往是新的思路和提法不断、新的项目层出不穷,但是真正见效的却并不多。

3.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过分追求指标的细化以及评估体系的统一化。

目前在政府绩效管理方面所做的探索,大多从指标入手而非使命和战略人手,所以很自然地会陷入指标的纠缠,一些研究者甚至还试图运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提高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精确度”,同时大多都会试图建立起一套各地政府通用的绩效考核体系。然而,即使是对于同样一级地方政府,我们也不应该采取一套完全一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或要求达到相同的指标值。这是因为,尽管全国各地的同一级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管理职能是大体类似的,但由于全国不同地方在自然禀赋以及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的地方在发展战略方面完全是有所区别的,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地方都去追求相同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我们现行的政府绩效评估思路恰恰是用完全相同的指标体系去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进行评估,这就造成了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去招商引资,不遗余力地上项目、搞开发区、修广场,而不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本地的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谋求地方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这样一种“大一统”的评价模式会带来另外一个方面的负面影响,这就是,很多资源贫乏、地理位置不佳以及经济、教育和社会基础薄弱的地方政府,恐怕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太好的绩效评价结果,它们无论努力可能都无法去跟那些在资源“天赋”或历史基础较好的地方去比。这样一种一刀切式的绩效考核,实际上无法反映各地政府付出的实际努力和真实绩效,也使那些基础薄弱的地方政府失去努力的动力。

4.政府公务人员的绩效考核缺乏客观的考评标准。

目前,我国对公务员个人对绩效考核还处于传统的人事考核阶段,即依据“德、能、勤、绩、廉”这样一种笼统的绩效指标来加以考核,这种考核的内容与公务员个人的工作职责没有明确的联系,很难反映公务员个人的实际工作状况,因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大多都流

-

于形式,既无法帮助公务员了解自己的绩效不足到底在哪里,以及如何才能进一步改进自己的绩效。同时,由于考核标准和依据不清,也经常导致上级无法向下级解释考核的结果。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政府公务员所从事的工作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职位分析,很多重要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比如,公务员所从事的具体职位上的职责要求到底是怎样的?每一项职责应当达到的基本绩效标准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在对公务员个人进行绩效考核时,便只能用一种相对模糊的标准来进行衡量。类似的情况也反映在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上,这种评议方式尽管对于评估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评估指标过于抽象,针对性差,所以很难将评估结果应用于对领导干部的奖励、晋升或降职、岗位调整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也无法告知被评价者到底如何才能改善自己的绩效。

5.“政府本位”的唯效率治理取向制约了对政府绩效的正确评价。

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是行政主体按一定的价值观念对不同的行政目标所做出的行为方向的倾向性和理性选择,它体现了政府组织的基本价值判断、价值确认和利益选择.决定着绩效管理制度和评估标准的制订,可以说价值取向是绩效管理的灵魂。而我国当前政府绩效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见.影响了绩效管理技术功能的发挥。

“政府本位”的价值取向。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主要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评估+评价监督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考核强调的是国家、集体利益、强调政府权威,政府管政府,奉行的仍然是政府本位”模式由于集体和国家利益是一个相对笼统而模糊的概念。怎样才是真正代表国家和集体利益,在行政中很少给与操作性定义,为了追求高绩效。政府部门常常在行政中忽视个人利益的合法性,甚至发生任意处理和伤害个人利益和权益的事件。其结果易造成政府孤立行政,缺少有效监督。

唯效率的价值取向。由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追求效率成为政府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相应地在政府绩效评价中只重视效率考核。行政效率是行政投入与产出之比,行政产出通常是软指标,较难测量和统计,对效率进行评价的结果常常变成对行政投入的考核,而不是对行政投入与行政产出之比的考核。行政投入只能说明行政的成本和努力程度,过于关注行政投入的考核,易带来“制造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形式主义的行政现象。使政府管理领域形式主义盛行。

三、提升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党在扩大对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已提上了日程,以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以正确的政府绩效观来评价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政府在强化绩效管理方面,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须尽快确立全面政府绩效管理的思想,建立自上而下的政府绩效管理理论体系和组织系统,在中央政府一级设立职能明确的绩效管理和推动机构,用系统的思想、模型以及组织管理系统来推动我国政府绩效的全面改善。

二是,各级政府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明确自己的使命,从而在这种使命的引导下,根据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规划,确立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绩效目标,明确相应的绩效衡量标准和相应的财政、时间预算,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绩效管理真正有助于政府使命的达成,并且使政府的各项承诺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强化政府的执行力和各项工作的成本有效性。

三是,摆脱对不同的政府机构或部门采取完全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的思想,在制定各级政府以及各个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时,应尽可能考虑到相关一级政府以及政府机构在使命、战略发展方向、实际情况以及绩效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在达到各项基本绩效要求的前提下,能够突出特色和个性,并且鼓励所有的政府部门都积极追求绩效的改善,而不是看谁的运气更好,能占据更好的资源或享受更好的历史基础。

四是,尽快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分类,将每一个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目标和要求分解到政府内部的每一个岗位,从而使每一个公务员都能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实现基于公务员完成本职岗位要求和绩效目标达成程度,来对公务员个人进行绩效考核的目标,使绩效考核能够以事实为依据、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以笼统的个性特征或模糊的标准作为依据,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向公务员提供绩效反馈,督促和鼓励他们改进自己的绩效。

五是,完善政府绩效管理的立法工作,要实施绩效管理就须尽快制定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从立法上确立绩效管理的地位,使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价成为对各级政府的法定要求,以法的力量来推动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建设绩效型政府饿同时,要加强推进与绩效管理直接相关的政府政务公开的法制化进程,尤其是信息公开法。以提高老百姓的知情权监督权,更好地实现人民评价政府绩效的制度安排。

六是,政府工作最终是通过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决定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效益。要通过细化职位分工,加强对政府机关的组织、职位和工作分析,确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引进政策,降低人才引进的成本;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增加公务员培训的机会,及时介绍新知识、新理论;要改革工资分配方式,拉大工资级差,改革公务员的非领导职位,减少政府机关的压力;同时,要加强公务员绩效评估的研究,确保评估的公平、公正,以提高工作绩效。政府机关要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研究,降低政府工作成本。

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法如下:

1、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决定》从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的角度,总结和阐明了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3、要建设就要有目标。《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明确任务,作出部署。

4、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搞好党的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扩展资料

1、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决定》从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的角度,总结和阐明了党执政的主要经验。这些主要经验强调,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要坚持又要完善;在推进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既要加快又要全面。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模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3、要建设就要有目标。《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这就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明确任务,作出部署。《决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这就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瞎郑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磨码颂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搞好党的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参考资料:人民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朱光耀:全球面临八大不确定性,需以稳定性战胜不确定性(附实录)

2020年11月10-11日,由南方 财经 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11月11日上午举行的是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主论坛,主题为“开放金融,智创未来”。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作了《以稳定性战胜不确定性》的主旨演讲。朱光耀表示,疫情的蔓延,使得世界正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世界加速进行调整。人类处在新的 历史 十字路口,巨大的不确定性是世界所有国家必须直面的重大挑战。

以下为演讲实录:

朱光耀:谢谢,大家知道2020年对世界所有国家都是有重大挑战的一年。在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引发一场世纪性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也导致了自二战结束后,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造成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危机。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全球的经济危机、全球的治理体系危机,三者相叠加,相互影响。

世界各国面对的是一场严重的系统性危机。坦率而言,系统性的危机,世界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从未经历过。

如何应对这样一场严重的系统性危机,需要国际 社会 同心协力、同舟共济。首先要遏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同时协调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这个基础上要强化国际多边体系,使国际多边体系能够真正的发挥功能。

但是我们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感染的病例人数已经超过了5000万人,120多万人被疫情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在欧洲,在美国,现在的第二波疫情将迫使学校不得不重新考虑关闭,工作岗位流失。在今年年底之前病例可能还会增长,这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挑战,而首先是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和欧洲。

如果在今年年底之前,国际 社会 不能有效的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那么2021年我们期望的全球经济能够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复苏,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的,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2%。当然,这个5.2%是在2020年全球经济下降4.4%的前提和基础上实现的,即便如此,控制疫情仍然是当务之急。疫情的蔓延,使得世界正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世界加速进行调整。人类处在新的 历史 十字路口,巨大的不确定性是世界所有国家必须直面的重大挑战。我想这种不确定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分析。

迄今为止,5000万人染病,这个对人类是巨大挑战。疫情能不能够在今后几个月得到有效遏制,需要人类的智慧,需要人类的合作,需要所有国家共同行动,应对人类的共同敌人新冠病毒。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负增长4.4%,明年能不能实现5.2%的增长,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

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对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在第二波新冠疫情发生的情况下,能不能够保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使得我们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能够继续正常的运作,这是对所有国家都是考验,特别是全球主要经济体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疫情爆发以来,国际 社会 已经动用了15万亿美元的财政资金,来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增长的下滑,来解决失业人数的快速增加,来保持 社会 的稳定。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实行负利率的货币政策,欧央行现在是-0.5%的利率汪丛。日本央行是-0.1%的利率水平,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自从今年3月份,把联邦储备利率下调到0之后,又宣布在2023年底之前,美国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回归正常水平,也就是恢复到能够提高利率的水平。而全球目前17万亿美元的债券,是以负利率作为标的,这是国际金融市场从未经历过、是所有 历史 上从未经历过的一种新型的特殊挑战。而国际 社会 ,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在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缺乏合作的意愿和动向。特别是主要发达经济体在这方面缺乏意愿和动力,使得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美国在这个月正式退出了巴黎气候变化协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承担了我们凳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困粗樱所表现的最大的责任感。中国将尽最大的努力,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政府对中国人民负责,对世界人民负责的最大的政策体现、负责任大国精神的表现。我们也期望着国际 社会 能够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命运至关重要,特别是公共卫生危机提醒我们、警示我们环境对人类 健康 的影响多么的直接和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能够回到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这个大的政策框架之下。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是数字经济最大的资源。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数字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居家办公等等,这是非常重要的新发展业态。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政策框架下,包括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也包括数字货币的发展,数字税收和对大的数字平台垄断性的监管,这种结构性问题要有明确的政策框架和政策指引。这就需要国际 社会 的协调合作,但是在这方面我们看到进展非常的缓慢。

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实际上是对国际合作抗疫的一种倒退,而最近在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遴选方面,美国的一票否决使得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遴选被迫拖延,这些都对国际合作造成了重大的障碍。世界需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多边体系,需要主要国际组织发挥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我想世界特别是主要国家,是时候回到多边主义,回到国际合作的正确轨道上来了。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在尊重联合国章程,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体系合作和指导下,我们世界所有国家,特别是主要国家要协调政策,要共同合作,要坚定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在这方面主要国家增进相互了解、互相信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特别警惕国际恐怖主义在一些地区的死灰复燃,这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挑战,是对世界和平事业的挑战,是对人类的挑战。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的前提之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来拖延,坚定贯彻多边主义原则,贯彻联合国的宪章和宗旨,坚持和平发展这个时代的主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成功举行,通过了关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今后十五年,2035年的发展远景的意见建议,这对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的长期 健康 稳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仍然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我们的机遇和挑战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

就机遇方面大家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 科技 实力、综合国力都有空前的提高,2020年中国的国民经济总值将达到100万亿人民币,中国将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的伟大任务。“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将开启建设 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将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中国将以更加改革开放的姿态来同全球经济紧密融合。中国的稳定、中国的发展是造福中国人民,同时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中国贡献。谢谢大家!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朱:当务之急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造福人民,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朱:当务之急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以造福人民,确保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4976.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