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关于美国退役卫星在乌克兰基辅坠毁?美国宇航局否认卫星仍在轨道上的信息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美国退役卫星在乌克兰基辅坠毁?美国宇航局否认卫星仍在轨道上,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美俄卫星相撞其离地高度是多少?是否在同一轨道?相撞的原因?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美国退役卫星在乌克兰基辅坠毁?美国宇航局否认卫星仍在轨道上,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美俄卫星相撞其离地高度是多少?是否在同一轨道?相撞的原因?

多年来,世界各国的航天专家已经不止一次发出警告,在近地轨道日渐拥挤的情况下,难免会发生航天器相互碰撞、产生大量危险的太空垃圾的事件。然而,这一担心今天已经变为现实——美国东部时间2月10日11时55分(北京时间11日零时55分),美国铱卫星公司正在使用的“铱-33”商业通信卫星和已报废多年的俄罗斯“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西伯利亚北部上空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

一、卫星轨道接近,两星亲密接触

我们都知道,卫星轨道按高度可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一般把距地面数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的轨道称为低轨道。低轨道卫星具有信号传输延时短等优点,因此许多通信卫星采用低轨道。中高轨道的高度约为2000公里到两三万公里。在距地面约3.5万公里处,有一条特殊的轨道,这里卫星的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被称为地球同步轨道。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具有位置稳定等优点,因此在这个轨道附近分布有大量的人造卫星。出于运输、建设方便和研究需要,国际空间站目前处于离地面300公里至400公里的低轨道中。2009年1月,国际空间站完成最新一次变轨,处于距地面约350公里的太空轨道。因此,这次发生在距地面约790千米的卫星相撞激毁暂时对国际空间站还不会有太大影响。中国2008年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的近圆轨道距地面约343公里,计划发射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也将位于较低的轨道。

一般来说,完整卫星在太空相撞的概率非常小,但如果两颗卫星的轨道相近,或者一颗卫星失控并接近另一颗卫星,那就难免相撞了。美国“铱-33”通信卫星和已报废多年的俄罗斯“宇宙-2251”相撞后,俄联邦航天署新闻秘书沃罗比约夫表示喊悔,“铱-33”与“宇宙-2251”的运行轨道很接近,它们确实有可能相撞。美国宇航局目前认为,可能是已退役多年的俄罗斯卫星失控进入了“铱-33”卫星的运行轨道,导致两星相撞。

实际上,太空垃圾的危害更大。太空垃圾就是空间碎片,是人类空间活动的产物,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和卫星本体、火箭的喷射物、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的抛弃物、空间物体之间的碰撞产生的碎块等,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自1957年苏联把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至今52年的时间里,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5000多颗各类航天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成为太空垃圾在轨道上遨游。目前,地面上能观测到并记录在案的在太空中的碎片约有4000多万个,形成约3000吨太空垃圾,其中地面可以观测到的最大碎片与一辆公共汽车相当,最小的与一个垒球相当,而且这些数字每年都在增加。

太空垃圾的存在对于在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来郑铅正说,简直就是天敌。由于空间碎片与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很大,一般为每秒几千米至几万米,因此,两者即使是轻微碰撞,也会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损坏。一块仅有阿司匹林药片大的残骸就能将人造卫星撞成“残废”。航天器的体积越大、飞行时间越长,其遭遇太空垃圾袭击的风险也就越大。

二、威胁低轨卫星,空间站可无恙

俄罗斯“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重约900千克,发射于1993年,从1995年起就已停止工作。美国“铱-33”卫星为一颗商用通信卫星,重约560千克,发射于1997年。两颗分属美国与俄罗斯的卫星在太空相撞的几率微乎其微,但却在西伯利亚北部上空相撞,上演了太空版的首次重大“交通事故”,引起全世界对其他在轨运行卫星安全的密切关注。此前,人类曾通过轨道测算确认过三起重大的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其中,一起是1991年12月底,当时俄罗斯一颗失效卫星“宇宙-1934”撞上了本国另一颗卫星“宇宙-926”释放出来的大碎片,前者一分为二,后者零碎到无法跟踪。另一起是1996年法国的“樱桃”通信卫星曾被多年前“阿丽亚娜”运载火箭入轨时产生的一枚碎片击中,导致一个观测装置受损,卫星运行超出正常范围。再一起就是2005年1月17日,在太空中飞行了31年的美国“雷神”火箭废弃物和此前中国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的残骸,以每秒5.73公里的相对速度碰撞,长征四号火箭残骸的近地点轨道下降了14公里,美国的火箭废弃物一分为四。

关于美国退役卫星在乌克兰基辅坠毁?美国宇航局否认卫星仍在轨道上的信息  第1张

1998年的美国探测卫星真的失踪了吗?

1998年2月,又一枚火箭腾空而起——运载着一颗探测火星气象的卫星,预定在1999年9月23日抵达哪告目标。

然而,这次美国宇航局(NASA)却失望了——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卫星没有进入预定的轨道,而是陷进了火星大气层,很快“失踪”了。

为什么经验丰富的NASA,这次却让卫星“误人歧途”呢?

经过紧急调查,NASA的官员发现问题竟出在卫星的有些资料,没有把计量单位中的英制转换成公制——错误来自承包工程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原来,美国企业——包括太空工业使用英制,喷射推进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则使用公制;承包商理应把英制都转换成公制,以便喷射推进实验室每天两次启动小推进器,来调整太空船的航向。导航员认定启动小推进器的力是以公历缓腔制的“牛顿”为单位。不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供的资料,却是以英肢衫制的“磅”(1磅合454克)为单位,结果导致太空船的航向出现微小偏差。日积月累,终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这个没有把英制转换成公制的“小错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其他损失。例如,这颗造价高达1.25亿美元的卫星,就打了“水漂”!

表面看来,这次卫星的“失踪”,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实际上却有一定的“必然性”。那这“必然性”在哪里呢?

原来,美国是现在世界上的三个“孤家寡人”之一——只有它、利比亚和缅甸是全球没有废除英制的国家。由此可见,美国度量衡的“一国两制”,迫使人们无时不进行“换算”,而在大量的“换算”中,“小错误”的次数“必然”增多。从反面来说,如果美国的度量衡不搞“一国两制”,这样的“小错误”就完全可以避免。

这个故事明白无误地说明了一个看似简单,但经常被人忽略的哲理:细节有时决定成败。同时,也看到采用统一的计量单位有多么重要!

所谓计量单位,是将同类量进行比较时的一个约定参考量。

退役卫星成为太空垃圾,美国还在疯狂发射,难道不怕掉下来砸头吗

2009年2月10日,美国铱星33和俄罗斯宇宙-2251卫星就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碰撞,这是 历史 上首次发生卫星撞击事故。

这暴露出人类在进行太空 探索 的同时,制造的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新的航天器,太空垃圾中有31%是退役的在轨飞行卫星,那么各国是否应该暂缓太空扩张的脚步呢?

目前地球轨道上一共有7700颗卫星,包括2000多颗在轨运行卫星和5000多颗退役卫星,其中美国的卫星数量独占大头,达到了3395颗,俄罗斯的卫星数量达到了1553颗,我国只有453颗,其他国家则不值一提。

卫星数量直接反应一个国家的航空技术,而且开发太空还是一个烧钱的项目,不难看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称号,还真不是吹出来的,那是又有钱又有技术。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第一继承人,卫星数量排在第二也没得说。不过俄罗斯在技术上一直在吃老本儿,这些年经济拉跨得更加厉害,和平号空间站在2001年坠毁后,骄傲的战斗民族就不得不捏着鼻子和欧美搞在了一起,合力开发国际空间站。

虽然我国的卫星数量跟美俄比起来有些微不足道,但也是世界第三,而且只看总数量还是有些不公平的,我国目前的服役卫星数量超过了俄罗斯,就是排在第二也说得过去。

所以咱们在太空领域这块,虽说不能骄傲,但也不用自卑,咱们也就比老美落后,至于具体落后多少,一般人肯定分析不出来,能分析出来的,都在实验室忙着搞研发呢。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美国的火箭技术肯定比中国优秀。

1970年,中国人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而在此一年前,美国人已经完成了载人登月工程,土星五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开始人类首次登月活动。

这个土星五号火箭有多厉害呢?

它是人类 历史 上使用过自重最大的运载火箭,高达110.6米,起飞重量3038.5吨,总推力3408吨,个子大运载力超强,近地轨道运载力118吨,月球轨道运载能力45吨。

而嫦娥五慎宴键号的运载火箭是长征五号,起飞重量接近900吨,总推力为1078吨,近地轨道运载力25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力14吨。

仅看火箭运载能力的话,美国50年前的技术就够咱们瞧得了,但是胖五和土五在体型上不是一个级别,根据国家航天局公布的消息得知,我国正在研制长征九号运载火箭,长征九号和土星五号在体型上和运载能力上大致相当,预计在2028年发射。

那么我国在运载火箭上是不是很差劲呢?

恰恰相反,我国做得堪称完美,毕竟前面有两位优秀的“老司机”带路,虽然美国对中国一直存在技术封锁,但是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么?

我国航天技术是摸着美苏的经验教训过河,少走了很多弯路,如今和美国存在一定差距,也只是因为美国在美苏太空竞赛时期,积累的实力太过强大。

苏联在1957年发射了人类第一颗卫星,美国人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载人航天特别委员会,启动“水星计划”,这个载人工程的预算投入是260亿到580亿美元。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他一听这个预算也是觉得头大,就立马取消了水星计划。

但是苏联人来劲儿了,又在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了太空,肯尼迪继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要直接把人送上月球。

阿波罗计划前后历时11年,参加工程的企业超过两万家,以及200多所高校、80多所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总耗资达492亿美元。

492亿什么概念呢?

要知道当时中国的GDP刚好突破了500亿美元,也就是说全中国人不吃不喝一年,也就够美国实施一个登月计划而已。

然而这还是一部分而已,整个太空竞赛过程中,美苏任何一国烧掉的钱,都要远超新中国建国后在航天产业投入的所有资金,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航天产业的投入比例还是非常小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每年有200亿美元的航天经费,远比中国的航天经费多得多,航天产业发展也比中国全面,但是美国近年来一直在给中国做正面宣传,甚至在影视作品中,夸张到中国的太空技术可以挑战美国的地位了。

中国的太空技术真的可以挑战美国么?

那只是美国政府想要增加航天预算故意制造舆论宽巧而已,毕竟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

意思就很明确:国会打钱!不然玩不过中国了。

从祥乎实际来看,美国的航天预算确实在逐年增加,并且不只是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以及我国,都在航天领域加码下注。中美两国是最舍得花钱的,但是美国始终是一家独大,把第二名中国远远甩在了身后。

根据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统计显示,2018年全球的航天经费中,中国占到了8.2%,而美国占到了56.6%,几乎是中国的7倍。

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发展航天技术对于普通人来说好像没啥大用啊,危险性这么大,为啥要花这么多钱投入进去呢?

曾经有一个非洲的修女给美国NASA的恩斯特博士写信,恩斯特博士是研究怎么上火星的,这比登月还花钱,修女问博士为什么不把钱给吃不上饭的孩子,而花在登陆火星上呢?

博士用了一个小故事回答,说德国有一个伯爵特别善良,他把自己的收入分给受到瘟疫影响的穷人。后来伯爵遇到一个整天研究磨镜片的怪人,并把大量的金钱赞助给了这个怪人,但却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怎么能把钱用来做如此无聊的事情呢?

伯爵不为所动,最后这个怪人研究出了显微镜,显微镜又让医学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许多的瘟疫得到了有效治疗。

这个故事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不要鼠目寸光。

外太空有许多地球稀缺的资源,比如月球上的氦3,它是最理想的核聚变能源原料,不会产生辐射,月球的氦3含量大约在100万吨以上,至少可以供全世界使用1万年。

除此之外,各种小行星上还有大量的铂、钴、铱等稀缺金属。

而且在外太空 探索 的过程中,各种航天 科技 的突破给人类带来了极大便利,比如纸尿裤本来是给航天员用的,现在成了婴幼儿必备品。

再比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等等,现代 社会 生活离得开这些么?

所以搞航天技术其实是一种门槛很高的生意,美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可以说是“军民两开花”。比如马斯克和他的Space X都很出名,开发出了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把火箭的运输成本降低到1公斤2000美元左右。

民间资本的投入和技术成本的降低,势必会引起太空扩张,马斯克曾宣布将来普通人花20万美元就可以去火星 旅游 一次,还宣布了一个星链计划,准备向太空发射42000颗人造卫星。

全世界有史以来发射的卫星加起来还不到1万颗,就算你成本再低也不能这么疯狂吧?马斯克也因此获得“太空狂人”的称号。

狂归狂,人家实力还是很不错的,Space X近些年几乎垄断了商业卫星发射任务的订单,俄罗斯向来以低成本接单,结果被Space X按在地上摩擦。

那么美国发射这么多的卫星,已经发生撞击事件了,万一再掉下来砸到头怎么办?

其实这点担心还是多虑了,由于外太空接近真空没有阻力,退役卫星在惯性的作用下会继续在轨道上飞行,在地球微弱的引力作用下,缓慢接近地球表面。

比如我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已经在太空飞行了50年,科学家预计它还能飞行数百年才会坠入大气层,在高速状态下与空气摩擦升温,最后燃烧化为灰烬。

所以退役的卫星对地表不会产生威胁,充其量会撞毁人类发射的航天器。

为了避免制造更多的太空垃圾,现在发射的卫星都安装有离轨系统,在退役时可以依靠剩余能量自动进入大气层燃烧。

但是之前发射的卫星没有安装离轨系统,就只能任其飞行在茫茫太空中,总有一天会自然进入大气层焚毁。

探索 太空目前来看是属于吃力不讨好的活儿,但不应该放弃,回顾我们人类 历史 的发展,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往往是因为突发奇想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我国航天技术跟美国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做得足够优秀了,不必骄傲自满也不必灰心丧气,继续默默努力就对了,星辰大海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

美国退役卫星在乌克兰基辅坠毁?美国宇航局否认卫星仍在轨道上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美国退役卫星在乌克兰基辅坠毁?美国宇航局否认卫星仍在轨道上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5426.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