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关于吴晓求:我们应该逐步提高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比重的信息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吴晓求:我们应该逐步提高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比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吴晓求对2022年股市暴跌有何评论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吴晓求:我们应该逐步提高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比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吴晓求对2022年股市暴跌有何评论

对于2022年股市下跌吴晓求:我们应该逐步提高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比重,吴晓求认为吴晓求:我们应该逐步提高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比重,这反映出市场的信心不足。州笑李一个因素是对疫情的理解升戚吴晓求:我们应该逐步提高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比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册迟中心,对于如何控制好风险,市场有担忧;同时国际形势也变化莫测,市场对短期国内国际形势存在一种担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对于区块链保持什么态度?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8日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对于区块链始终保持观望态度,但对互联网金融的渗透持高度评价。吴晓求强调说:老百姓喜欢的事情一定有它的逻辑,对我们第三方支付的额度的限制,我不认为这些规定是恰当的,我觉得我们的监管也好,管理也好,应该要认识清金融发展的趋势,要顺着趋势走。

谈区块链:我被搞晕了我都搞不清楚的东西就很难弄

“坦率来讲,我被区块链晕了,我始终不知道这是个什么鬼,我找了很多人研究区块链,我从三四年前就开始弄这个东西,我至今找了写闭弯喊有关区块链的书的人跟我讲,但我还是没弄清楚,如果我听不懂的话这个东西就很难弄,我始终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当被问及对区块链的态度时,吴晓求回答说。

吴晓求强调说:我并不是很愚蠢,但是有一些人故意把它弄的很悬乎,我对这种金融现象是观望。但是互联网金融的渗透我是持高度的评价,可以看到它的价值。所以对于科技金融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是基于这样的判断。

谈余额宝:不认为一些限制措施是恰当的

在谈及余额宝时闹唤,吴晓求表示,科技金融对传统金融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可以把传统金融的长尾客户服务好,中低收入阶层除了存款没有任何的服务,现代科技金融出现以后,包括支付,甚至包括财富管理,也能够提供某一些帮助。

吴晓求称:我看到一些政策,比如说对余额宝,好像有一种约束,说余额宝有一段时间是有额度的,天天抢额度,余额宝还是解决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我只有几万元搁在余额宝的收益比银行更高的。当然有时候我们要保证我们支付的安全,我们不要让它出现流动性的风险,有时候我也在讨论你这个假设也不一定存在,万一把钱都搁在余额宝上,他不能随时支付就有流动性风险,假定有一天把所有钱存在银行,人们统一时间去银行取钱(就没有流动性风险了?)

所以,这个假设不成立的,我们对一些事情千万不要望文生义,不要把它逼到传统的中间,老百姓喜欢的事情一定有它的逻辑,你一定要研究为什么老百姓喜欢它?你不要把老百姓喜欢的东西,比如说我也看到对我们第三方支付的额度的限制,500元一天那就完了,有时候吃两顿饭都超过500元,我不认为这些规定是恰当的,我轿野觉得我们的监管也好,管理也好,应该要认识清金融发展的趋势,要顺着趋势走,不要逆着趋势来。

吴晓求:金融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做些什么?| 宏观经济

文/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 吴晓求

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我们首先还是要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财富,从而,使我们拥有更坚实地实现共同富裕的财富基础。从制度层面上看,如何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财富的创造机制,设计出与新时期目标相适应的、能够让财富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的市场化的体制,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共同富裕的价值基础是共同奋斗。 我们要认真研究如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缺乏路径、制度、政策的设计,目标的实现就会很困难。

我认为,共同富裕的前提是要有不断丰盈的财富基础。 中国 社会 现在还是一个中高收入国家,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2021年中国人均GDP应不到12000美元,离发达国家的最低门槛还有一些距离。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2035年的远景规划目标的设计,中国将通过15年的努力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到中国的现实状况,也就是我们还是一个中高收入国家,我们还必须继续努力地去创造财富,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路径,去完成这样一个目标。

所以,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我们首先还是要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创造出越来越多的财富,从而,使我们拥有更坚实地实现共同富裕的财富基础。从制度层面上看,如何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扮顷保护财富的创造机制,设计出与新时期目标相适应的、能够让财富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的市场化的体制,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这个体制当然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所以, 从制度层面上看,一定是要深化改革,要让财富创造有扎实的制度基础,让人们有信心、有激励、有梦想、有目标,一种没有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不会产生丰盈的财富创造,也很难实现共同富裕。

我们还是要认真思考财袜樱富创造的机制和源泉。对于这个问题,早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其中,激励机制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自由的市场,交易,分工以及资本的作用,这些都构成了财富创造的重要元素。到今天我们还必须重视 科技 的作用,重视国际分工以及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的国际贸易机制等,这些都是财富创造和形成的重要元素。

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我们要尊重这些基本规则,才会有财富源源不断地创造,才会为我们未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扎实的基础。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目标,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平均主义,也不是存量资产的平均化。共同富裕的财富形成机制非常重要。

第二个层面是政策设计。当财富创造出来之后,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分配政策,这是我们所必须考虑的。财富的分配机制,从经济学基本原理上说,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在现代 社会 ,在文明 社会 ,通过价值引导和道德感召,还会出现第三次分配。通过多次分配, 社会 运行会趋于和谐。

在分配制度上,学者们都做了很好的 探索 ,比如说初次分配重点在激励,二次分配的重点在公平,三次分配则是一种 社会 感召能力,是自愿行为,这种自愿行为体现 社会 的文明程度。分配理论及其功能是一个常识,不能随意颠倒。分配政策的重点一定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这也是分配政策设计的核心和重点。

在分配政策环节,特别是二次分配,不仅仅是转移支付,也不仅仅是一个对低收入阶层以及贫困家庭的救助,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因为公共产品对 社会 的所有成员而言是平等享受,这是对中低收入阶层和贫困家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是一种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为贫困家庭以及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提供能力提升的机制。要为他们提供公平而良好的教育,提供基本的 社会 保障。这是共同富裕所不可缺少的。我们不要把第二次分配的重点仅仅放到转移支付上,转移支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力提升。

第三个层面是,金融能在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中做些什么? 金融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和机制。金融对企业、个人以及区域发展,提供的是一告缺丛种杠杆。这种杠杆如果使用得好,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我们要认真研究金融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的作用机制。

首先, 社会 所有成员,不论收入高低、地位高低、资产多少,所有的市场主体,无论什么成分、规模大小,都应获得与其信用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中国金融不能只为富人、大企业服务,服务对象应当不断下移,要慢慢地覆盖 社会 的所有成员。

虽然 社会 成员和所有市场主体,它们之间的信用是有差别。这种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因为金融运行的基础是信用,如果信用是黑洞,金融服务是无法完成的。金融服务必须把风险外置,如果风险一旦内置,就会出现严重的金融风险。

所以,金融改革也好,创新也好,金融服务也好,都要通过必要的手段,无论这种手段是传统的还是新的 科技 手段,目的都是要让风险外置。在风险外置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供他们所想得到金融服务。这个时候金融的普惠性就出现了。

普惠金融是在为小微企业思考,是在为中低收入阶层思考,是在为贫困家庭思考,思考我们的金融能为他们做什么。这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基本方向。传统金融的结构、方法难以实现这样一个远大目标。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金融改革和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大幅度提高金融 科技 水平,促使金融服务链条下移。 要提高金融的普惠性,提高金融 科技 化水平很重要。我是 科技 与金融结合的赞成者、支持者,甚至是鼓吹者。我们不能因为某种业态出了问题,就否定 科技 与金融结合的必要性、必然性。 科技 与金融的结合,实际上是在拓展金融服务面,本质是提升金融效率。 科技 与金融的结合,是金融服务于共同富裕,让金融实现普惠性的重要基础和机制。

二是鼓励金融业态的多样化。 中国金融面临着很多任务,包括功能多样性,效率如何提升,客户链条如何拉长,客户服务面如何扩展,这都是金融的普惠性。这些仅仅通过政策支持是不够,必须改革金融业态,使金融业态变得多样。不同的金融需求以及不同的群体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和金融服务业态是不一样的。没有一种金融业态可以包打天下,可以完成所有的金融服务。

比如,一个高 科技 企业处在死亡谷、婴儿期,这时商业银行是不会提供贷款的,企业又到不了上市标准,我们就必须创造与这种技术性企业相匹配的金融业态,比如风险投资,风险资本业态就出现了。我们要支持、鼓励这种金融创新。中国金融面临的重要挑战就是创新,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中国金融发展最重要的途径。

一个时期以来,总有人想使中国金融回归单一金融业态,我不认为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单一金融业态看起来风险可控,但是功能单一、效率很低,难以实现金融的普惠性。单一金融业态的风险是单一的、存量化的,是累计的。一种金融体系是不是现代金融,很重要的是要看风险是不是可流动,风险是否可配置,资产有没有一种组合的能力。

所以,我们必须推动资产的多样性,风险结构的多元性,这样才能使中国金融结构上富有弹性,同时能够让它处在相对安全的状态。金融安全观、金融风险观要站在未来的角度去思考,站在现代金融角度去思考,才能未雨绸缪,中国金融不能回归传统。

中国金融只有在创新、技术进步和开放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有竞争力的金融,才可以通过这样的金融实现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

关于吴晓求:我们应该逐步提高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比重的信息  第1张

吴晓求如何分析中国金融发生的三大变化?

“构建一个富有弹性、能够吸收风险又能分散风险的现代金融体系,弯空变得十分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近日在“《财经》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上如是说。吴晓求指出,中国的金融有三个基本的变化,包括:金融的结构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金融科技化的趋势非常明显、金融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他表示,中国金融的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例如,近年来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比重在逐步提升。这样的变化暗示着,中国金融的功能正在从融资为主过渡到融资与财富管理并重,与之相随的是中国金融风险体系的变化,潜在的金融风险不仅来自传统的金融机构的风险,还包括以证券化金融资产的透明度风险为代表的市场风险。

“科技的力量对中国金融颠覆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吴晓求表示,科技金融的渗透是未来相当长时期的一个基本的方向。他指出,新金融业态占比会越来越大,将推动金融服务的成本下降、速度加快,对普惠性金融的实现有助推的作用。“新的金融业态是个进步的力量,我们不能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的金融思维。”

中国金融的第三个变化是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是中国金融开放的时代,雀伍重点在国际化。”吴晓求表示,中国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的步伐在明显加快,在机构对外开放加速的同时,还有两个开放是要推进的:一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可自由交易的改革);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特别是金顷闹或融市场的开放。

振奋!报告称人民币已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超过日元、英镑

7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在北京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4日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1》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5.02,同比大幅增长54.20%,创下 历史 新高。人民币使用程度超过日元和英镑陵宏扮,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2020年四个季度,RII分别为4.10、5.19、5.14、5.02,呈现出大幅攀升、高位震荡特点。

同一时期,主要货币国际化指数的变动情况为,美元从49.52到51.27,欧元从29.84到26.17,日元从3.34到4.91,英镑从4.00到4.15。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在2020年上半年超过日元和英镑,并连续三个季度在主要国际货币排名中位列第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张杰表示,要看清楚人民币的国际化或者国际使用,我们需要转换角度,那就是着眼于大国货币视角。大国货币有些基本的条件,币制统一、币值稳定、币制独立、国际使用或国际化,国际化只是人民币成为大国货币的一个条件,或许还不是最重要的条件。从理论逻辑看,人民币要成为大国货币,似乎要步英镑和美元后尘,需要照样学样。但若着眼 历史 逻辑,人民币要成为大国货币,必然走自己的路。

RII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报告指出,RII大幅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职能继续巩固:2020年,经常项目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6.77万亿元,同比增长12.09%,占我国对外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18.44%;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份额为2.91%,较上年提高了18.40%。

第二,人民币金融交易职能显著增强:在全球直接投资持续低迷之际,人民币直接投资规模达到3.81万亿元,同比增长37.05%,创下近五年内最快增速;2020年底,由直接投资、国际信贷、国际债券与票据等共同决定的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综合占比达到9.89%,同比增长84.23%,成为RII攀升的主要动力。

第三,人民币国际储备职能进一步显现:目前已有70多家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超过75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人民币资产份额达到2.25%,同比增长尺灶14.80%;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中的相对份额为10.83%,较上一年度小幅回升,与初始权重基本持平绝笑。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主要挑战

报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更加激烈的国际货币竞争。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美元、欧元的激烈竞争。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经济下行压力越大,国际金融市场越恐慌,作为主要避险货币,美元的网络外部性就越强。美元指数时隔4年后再次攀升至103高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欧元也在抓住机遇巩固自身的货币地位。欧盟退出数字链,加快数字欧元建设,旨在未来5年内提升欧元国际化程度。

二是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与守住风险底线。国际货币对自由使用有很高的要求。人民币国际化初期侧重于跨境贸易结算,对资本项目可兑换要求相对较低。虽然货币国际化并不必然以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为前提,但是目前金融交易已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驱动力,有必要解决利弊取舍、项目匹配、政策协调的问题,加速开放金融市场、进一步减少资本项目管制。立足“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发展格局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目标,亟需探讨与之相匹配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次序、风险和路线,重新评估金融管理框架,针对跨境资本流动,建立常态化管理体系与应急处置机制。

三是人民币流入流出以及投资融资功能失衡。2020年,在疫情海外蔓延叠加全球货币“大放水”的情形下,巨额外资单向流入我国,大量增持人民币金融资产。此类资金流动具有短期性、波动性,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出现外部环境恶化,或是遭遇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特殊时点,大规模集中性资本外逃必然会冲击人民币汇率、危害经济金融稳定、打击人民币国际化信心。

与人民币资产备受国际投资青睐以及全球债务规模快速膨胀形成鲜明对比,人民币在国际融资领域遇阻。根据BIS统计,2020年人民币计价国际债券余额较2015年高位萎缩了约30%。人民币资金流向以及功能上的非平衡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中长期发展不利。

报告提出,要站在经济金融安全的高度重新审视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和价值。平衡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十四五期间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报告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场景。应高度重视跨境人民币交易的零售端和个人支付,提升资金流动便利化水平,发挥数字技术、数字货币的弯道超车功能,促进服务贸易领域人民币跨境使用。应深入挖掘人民币国际金融交易功能的现实可行性,继续优化和完善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制度、简化境外机构入市流程、整合入市渠道,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扩大熊猫债券发行规模。要打破部门利益,鼓励央企、国企在国际贸易和投融资活动中带头使用人民币,尽快解决阻碍企业使用人民币的制度和政策障碍。

畅通双循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报告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货币国际化”这一主题,从世界与中国、 历史 与现实、机遇与挑战等多个维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双循环与人民币国际化等重要问题。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如何依托国内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金融新体制,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IMI副所长王芳指出,面对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紧张,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同比大幅度提高。人民币稳定跻身于主要国际货币行列。理论分析和 历史 经验表明,高水平的经济内、外双循环才能支撑起主权信用货币的高水平国际使用。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创造重大 历史 机遇。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增强人民币硬实力与软实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瞄准问题,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首先,畅通国内大循环要选准生产端和市场端突破口,抓住提升供给创造需求能力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两个关键问题,释放国内大市场的潜力与魅力,保障人民币资产盈利性和安全性。

其次,畅通国际大循环要以立足中国本土的高水平开放为突破,保障人民币供给充裕和使用便利。通过多种形式贸易创新重塑中资企业和机构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高话语权。

最后,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对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基于制度规则和市场使用加速形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网络效应。

中国资本市场再往前看必然具有中国特色

张杰表示,中国既往40多年的政策中,实际上资本市场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它的宏观责任,就是给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济高增长提供金融支持。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一味强调中国的资本市场要与国际接轨。实际上从金融角度看,中国的资本市场过往具有中国特色,再往前看必然也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指出,双循环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转型,这是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经济战略目标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结构的变化,而做出的重要决策。在双循环发展战略中,金融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实际上面临着重要的问题。要通过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中国金融的结构性变革,从而推动中国产业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围绕资本市场,建立一个生态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金融的变革主要是通过构造新的金融业态来完成在双循环发展战略中的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次,要着眼于未来,建立现代金融理念。围绕资本市场发展,形成新金融业态和新资本业态。要深刻理解这种新金融业态主要是着眼于未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金融业态。它看起来有点脱实向虚,但是它和未来的“实”是有紧密的联系,这个未来的“实”代表新产业的竞争力。

第三,进一步完善注册制改革。其一,注册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让 科技 型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的主体,资本市场如何服务于这些企业,是中国资本市场面前的重要任务。其二,注册制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注册制改革对中国产业转型,解决“卡脖子”工程、“卡脖子”技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三,要认真总结注册制实施两年来的经验和问题。最近一年多来,中国上市公司结构的变化,包括投资理念的变化、估值的变化,都说明注册制改革的主流是正确的。

巴塞尔监管规则并不是保守封闭、一成不变的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在本次论坛上表示,巴塞尔资本协议是国际金融规则惯例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金融业推进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研究和参照的规则。

王兆星表示,巴塞尔监管规则并不是保守封闭、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金融业态和金融风险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完善的。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也并不是完全照搬全抄,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实施金融监管规则,有遵循、有创新、有发展,有些领域更严格,有些领域更灵活,注重补齐监管体系的弱项短板。在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二,巴塞尔监管规则在我国的实施及变化。巴塞尔委员会所制定的规则不是法定统一标准,是参照标准,应充分考虑我国银行业的特点来借鉴、实施相关规则。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结合实际,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杠杆率、风险权重、拨备等进行了调整优化,并结合国情实施高风险金融机构恢复与处置计划、发展绿色金融、规范互联网金融平台等。

《新闻1+1》今日关注:互联网理财:新势力会有新未来吗?

吴晓求:我们应该逐步提高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比重的位置:

首页 山东网视 正文

【字号:大 中 小】

《新闻1+1》互联网理财:新势力会有新未来吗?

2014-02-22 13:30:23  来源: CCTV

央视《新闻1+1》2014年2月21日播出“互联网理财:新势力会有新未来吗吴晓求:我们应该逐步提高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比重?”,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抢,疯抢,热,火热,互联网理财大大受欢迎。

记者:春节放了多少钱在里面?

市民:没多少,就几万块钱吧。

市民:22万。

市民:能保密吗?

解说:余额宝,理财通,零钱宝,现金宝,各种各样理财神器,到底好在哪里?

市民:存取比较方便,而且收益率比银行的要高。

解说: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和创新,与传统金融体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方向虽好,但投资者权益能否得到保障?

市民:担心呀。因为这个毕竟不是官方的。万一钱投进去了,然后没了,是吧?

解说:《新闻1+1》今日关注:互联网理财:新势力会有新未来吗?

主持人董倩: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宽渗新闻1+1》。

如果吴晓求:我们应该逐步提高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比重你的手上有了闲钱,你会怎么办呢?当股市,还有黄金淡出你的选项之后,现在人们发现有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互联网理财。互联网的理财简单说来两个好处,一个是门槛低,再有一个是收益高。吴晓求:我们应该逐步提高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比重我们不妨看看有多少人正在使用或者准备使用。我们看有4000多人是调查对象,正在使用的67%,准备尝试使用的是25.89%。换句话说,也就是将近九成多的人正在或者准备尝试这样的一种互联网理财。虽然说这样的4000多参加选择的人主要都是网上的年轻群体,但是从这样的数字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样的一种热度。互联网理财它到底靠不靠谱?它未来的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如果想把它做好,还有哪些事情是值得规范的?我们先去看看互联网理财它有多热。

解说:2月18日,这应该是一条震惊中国金融界的消息,阿里巴巴旗下理财产品余额宝客户数超过了6100万,规模突破了4000亿。要知道,这一单一公司的单一理财产品,其总额已经相当于全国居民存款规模的1%,这算是一个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奇迹吗?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实上,八个月前,当余额宝这一互联网理财产品刚刚出世之际,甚至连互联网用户自身谁也没想到这样的奇迹。

市民:主要是担心把钱放到余额宝上是否安全,心里没底。

解说:担忧,没底,在余额宝诞生的去年6月,大多数人心怀的都是这样的情绪,但仅仅在一个月之后,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

新闻:上线仅一个月,余额宝的用户数就已经增长到400多万户,吸引的资金更是有接近150亿。

解说:80后的李先生就是如此。去年6月,他成为余额宝的首批用户之一。

理财产品用户李先生:当天陆续转钱,开始转了一块,一块,一块转了几次,后来转了一份一百的。

解说:经过几天观察和了解慎裤脊,很快小李就将高达五万元的资金都划入了余额宝。

李先生:五万块钱,每天将近有七块多钱的收益,还挺不错。

解说:然而,小李很快就进入了保守者的行列,还有更激进的。

新闻:在他同事的一个余额宝账户上,记者看到目前余额高达八万元。

解说:公众如此这般的狂热,甚至远远超过余额宝资产管理者天弘基金的意料。

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目前来看纯闭的话,这个阶段每天大概净申购量会超过五个亿,客户的流入数也有十多万、二十多万户,确实大大超乎我们的预期。

解说:此后,余额宝的势头并未减退,反而愈发高涨,问世七个月,规模超2500亿。问世八个多月,规模超4000亿,风头无二。而在如此巨大的金钱诱惑之下,腾 讯理财通、百度百赚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也纷纷粉墨登场。互联网理财领域似乎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爆炸式增长。

主持人:有的人形容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可以看到从去年6月份余额宝出现以后,随后几个月的时间,互联网理财产品就像井喷一样。我们也做了一个调查,来看看为什么人们如此青睐互联网的理财。排在第一位的是产品收益较高,好过传统的方式,是占在第一位,超过37.76%,谁不喜欢赚钱的这样一种方式呢?当然它会排在第一。第二位的是资金限制少,灵活性强,随用随取。以前如果我要放进去钱,然后再取出来,我要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说时间等等。现在没有这些限制了,打破限制。好,第三点,准入门槛低,小钱也能够理财。我们知道传统的一种理财方式要有一个门槛,你想理财,但是财不见得想理你,比如说有一个门槛,五万块钱你才可以理财,但现在我们说极端一点,互联网理财可以使你哪怕手里只有一块钱,你想理财,人家也可以帮你理,你看,如此方便,谁不愿意呢?排在第四位的是交易成本低,操作便捷,省时省力,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其实还有一条,在这里没有列入,就是那种参与互联网理财的人,每天能够看到自己账户上哪怕是几块钱、几块钱的增长,那种喜悦感和幸福感,这是无可比拟的,比如说我的一个同事每天就在体会这样的幸福,应该说是一种很巧妙的方式。

好,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人们的一种心态。接下来我们不妨看一下,到目前为止,活跃在互联网上的12种主流的或者说主要的理财产品,这里面只有四个是银行在互联网发售的,是活期宝、薪金宝、平安盈,还有现金宝,大多数是互联网企业推出的,这是一种性质的分布。我们再来看看最有名的余额宝,用户数现在达到了6100万人,金额超过了4000亿。另外一个是微信的理财通,是今年1月22日才上线,当天募得资金8亿,第二天募得资金10亿,6个工作日规模就超过了百亿。我们刚才已经通过了数字,还有一些个例来了解互联网的理财有多热。

接下来我们连线一位专家,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吴晓求所长。吴所长,刚才通过我们介绍的热,您怎么看这个热?为什么全国人民都这么喜欢互联网理财?

吴晓求:互联网理财是互联网金融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家最关心,也是目前人们最喜欢的一个产品,之所以得到老百姓的欢迎,我想主要是几个原因,一个就是它的灵活、便捷的特点,也就是说支取是非常方便的,没有期限的限制,也没有额度的限制,所以也不要提前打招呼,这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对不起,我打断您一下吴先生,刚才我们已经列出了几项大家喜欢,这是我们能够想到的,您作为专家,有没有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吴晓求:深层次最重要的,它是在同类风险特点里面收益率是最高的,这是吸引老百姓最重要的一部分。

主持人:就是它最赚钱?

吴晓求:对,因为现在传统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提供给老百姓的储蓄产品比较僵化,比如说有期限的限制,它的收益率也是比较低的,同时,如果你要进行理财的话,它有门槛,应该说以互联网支付的产品为特点,应该说它是克服了这些缺陷。之所以互联网理财产品能够受到欢迎,也反映出我们传统金融的确比较落后,需要改革。

主持人:通过这种热,往往热背后就会让人意识到这么热会不会有风险。如果让您进行一个专业化的评估,如果用低、中、高这样几个档次,您认为目前的热有可能带来的风险是处在哪个档次的?

吴晓求:互联网的理财产品,像互联网金融其它产品一样,应该都是新鲜的事物,因为金融本身它就是和风险连在一起。我理解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互联网的理财产品,我是从推动金融改革的角度来理解的,虽然它有风险,当然现在来看,应该现在规模比较大,已经达到4000亿,而且其它的商业银行也在仿照这样的产品在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应该考虑风险。它的风险最重要的地方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它的基础资产,因为余额宝最后要通过基金公司来管理的,基础资产的收益率是怎么来的,以及基础资产的结构,需要披露。第二个,相对于余额宝的基础资产期限的匹配,在如此大规模的情况下,也应该向社会进行披露。

主持人:吴所长,稍候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

刚才吴所长提到,金融本身就和风险相伴相生的,互联网的金融,互联网的理财更是如此。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对于投资方来说,有没有风险应该让我们知道?另外,风险有多大,它到底可不可控,这都是应该知道的东西。因此,接下来这些理财产品应该如何更好的规范,是大家更为关注的问题。

市民:肯定是有风险的,其实就是一个团购的存款,还是依赖银行信用。

市民:我觉得风险的话可能会存在比如说用户帐号密码泄漏,或者手机没有做好保密措施的话,帐户就比较危险。

解说:一方面,互联网理财的高收益、低门槛以及及时周到的服务让人心动,另一方面,这便捷背后的风险也依然是大家的担心。"新年开工,马上加薪7%",这是元宵节前余额宝用户收到的手机推送,虽然是一年定期,但7%的预期收益仍然让众多用户预约,现场抢购非常火爆。

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张道生:整个活动刚刚开始才4分钟,现在已经有253410人已经购买。这个火爆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解说:然而,这其中是否存在风险,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这款理财产品存在介绍不详细,资金投向不清楚等问题。具体风险等级和控制也没有说明。事实上,这款理财产品对接的是两款万能险,珠江汇赢1号和天安安心盈B款,也就是说无论是余额宝还是理财通,实际上是互联网公司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联手打造的产品。不同的只是购买渠道变成了互联网平台,所以它也具有传统银行理财的各种风险,有众多不确定性。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法研究所副所长杨东:平台本身技术安全的问题,消费者各类信息保护的风险,平台本身经营管理不善的风险,甚至包括国家整个对于这方面法律法规这样一种监管的风险,不确定性等等。

解说:流动性是互联网理财的一个便利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后不少市民就发现,余额宝收益率下滑,微信支付的理财通在节后也开始大幅缩水,与此同时,用户通过手机上指尖的触碰就可实时投资,手机遭遇的病毒和木马,也存在潜在风险。

市民:风险可能就是网络风险,因为网络还是有一些病毒性的影响,或者会造成帐户不安全影响。

张道生:从按我们后台统计来看,目前移动端真真正正发生盗损的情况,99%是因为中了木马,就是中了病毒。

网秦手机移动安全公司安全技术总监郑辉:提供支付的用户端软件安全防护都是相当弱的,也就是说黑客可以直接篡改移动端的支付软件。像网银大盗、网银窃贼还是比较多的。

解说:以前活期收益寥剩于无,银行理财五万元起价。现在互联网理财比银行活期利率高20倍的高收益,终于也可以让中小投资者扬眉吐气,那么,这样的高收益是否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呢?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副总裁罗明雄:不好说,但肯定有这么一个点,然后它很难保持持续的这么高的理财回报收益了。

主持人:互联网理财大家都喜欢,怎么能把好事做得更好?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我最关心的就是它怎么能够让我更多的挣钱,别让我赔本。刚才我们也说了,春节以前,互联网的理财应该说是节节走高,但是在节后我们看,却发生了一些势头上的调整,就来看余额宝,以余额宝来举例,19日和20日,7日年化收益是下降的,6.22到了6.20。再随便找一个,理财通,这是微信的,从6.38到了6.34,看到了下降的趋势,这是人们关心的。除此之外,除了收益的问题,人们还担心什么呢?排在第一位的是技术安全的风险,比如说像手机病毒、黑客攻击下,这个资金是不是能保障。另外,监管机制是不是完善,收益率能不能长期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会不会它还有吸引力等等。

好,今天我们的关注点并不在技术风险,因为技术风险终归会有技术问题去解决。我们接下来关注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监管,一个是收益。我们继续连线吴晓求所长。

吴所长,刚才人们关注的就是钱到底能不能持续的让母鸡下蛋,而且下的个个都是金蛋。但是我们知道理财这个东西一定是起伏不定的,有升可能就有落,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我的问题是它到了一个什么样起伏的阶段,到了哪一个拐点上的时候,像这种互联网理财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不会有这么大的热度了?您觉得会有这么一个点出现吗?

吴晓求:应该是有的,因为它取决于两个因素,我们之前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都在7%以上,现在慢慢下降到6.5%左右,我认为这是基本的趋势,因为在利率还没市场化的时期,应该说余额宝有它的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余额宝所体现的收益率,实际上是利率市场化的刻度,如果当我们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时候,余额宝所给出的收益率实际上是参照系数。当我们的整个金融改革,特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推进的时候,余额宝这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应该会慢慢下降,而且热度也会慢慢下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主持人: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投进去的资金的安全问题,因为现在由过去几块钱、几百块钱、几千块钱,现在有人已经到了十几万、几十万的投入,您觉得这种资金安全靠什么保障?接吸收的监管,哪些是最应当监管的?哪些领域可能是监管部门不应该过早介入的?

吴晓求: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互联网理财产品有两个底线,我们叫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一个是它不应该变成一个非法的融资平台。所谓非法的融资平台,这些资金拿到之后不知道它的去向,也不知道未来有没有保障,我们通常把这种缺乏监管的方式叫非法融资,这是我们的一个底线。第二个底线就是互联网的理财产品不能变成"庞实"的骗局,拿新增的补老的资金的收益,这两个是基本的底线。在这两个底线之上,我们要制定一个既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同时又能保障老百姓资产安全的监管标准,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主持人:稍候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现在应当多具备一些互联网开放的心态。而对于互联网的企业来说,它如果要搞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理财的话,就理应具备一些传统金融机构的审慎。

接下来我们关注未来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到底应该如何规范的发展。

解说: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凶猛成长,压力之下,多家银行也开始出手奋起直追,1月12日,工商银行筹备了七个月的容易购上线、建设银行善融商务、交通银行交博会、农业银行易商管家也都开门迎客,只待筹备当中的中国银行中银易商正式上线,五大行将全面加入互联网金融之战。

财经专家叶檀:现在互联网金融出来之后,对银行冲击是非常大的。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效率很高,它在短时间内可以融得大量的资金。

解说: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布局,银行组织框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重构。由于业务开展模式不同,而且对比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更强调互联网思维,以及对客户体验的重视,因此,各家银行纷纷打破原来电子银行部、零售银行部的划分格局,成立专门应对互联网金融的部门,2013年,中国银行在创新研发部的基础上,就成立了网络银行办公室,主抓电子化平台。

财经记者由曦:因为现在银行已经意识到,他们是一艘航空母舰,他们所对的竞争对手,互联网公司可能是一个小艇,小船好调头,他们觉得也是到时机放出一艘小艇,跟这些互联网公司去比一比,拼一拼,去试水一下。

解说:此外,各家银行近期也推出了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年收益率都在5%至6%之间。

由曦:他们其实是很着急的,现在我了解到很多银行业在开发自己的一些新的理财产品,比如说他们要降低他们的理财产品的门槛,以前我可能是5万,以后可不可以少一点,可不可以说跟互联网公司一样,可不可以一块钱就买。

解说:不过,对于这些航空母舰来说,推出新机构、新产品似乎还算容易,而更大的变化还有待时日。例如目前银行作为企业融资主要途径,还存在着嫌贫爱富的传统观念。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曾表示:截至2013年6月末,工商银行单户融资限额3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由2005年末的1436亿元,增长到2013年6月末的1.14万亿元。虽然总额不低,但是工商银行单户融资限额3000万元以下就算小微企业贷款,门槛依然很高。不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却得到了满足。无论如何,被互联网金融倒逼的传统银行正在加快推进转型的步伐,而公众则关注这种竞争局面能否促进金融业的深入改革,监管手段的提升,服务水平的提高,最终让更广大的人群受益。

主持人:面对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很多人都高兴,但是也有些人不是那么高兴,恐怕金融机构银行就在其中。马云曾经讲过一句话,意思是如果金融改革、银行不改革,我来帮着你改。你看,真的是在帮着它们改。吴所长,您分析就像这样互联网的理财和金融,怎么会带动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

吴晓求:中国金融的改革应该说现在面临一个战略性的任务,主要三个方面,一个是宽度的改革,一个是广度的改革,一个是深度的改革。其中深度的改革是最基础的。所谓深度的改革,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市场化的改革,所以宽度的改革主要是证券化,长度的改革主要是国际化。在这"三化"里面,市场化改革是最重要的,就是深度的改革。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按。推进利率市场化,靠自觉的推行很难,所以要引入战略的竞争者。战略的竞争者,搅局者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就构成了互联网金融,它可以推动中国金融体系向深度改革。过去我们的金融在相当多的时候都是靠垄断攫取利润,实际上金融的本质是为大众服务的,通过服务来获取收益,这是基本的宗旨,所以互联网金融在我看来,它推动改革是最重要的作用,虽然它也在开始有某种风险,但是我们要看到它的正能量。

主持人:非常感谢吴教授给我们带来这些解释。

我们在节目最后的时候来看一下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前两天说的一句话,他说:对待互联网金融,既要包容失误,也要防范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恰当的监管。恰当的监管这三个字不要小看,因为互联网金融它是一个新生事物,而且是越来越好的新生事物。如何能够在呵护它的同时,又不限制它的发展,因此,这个如何恰当的去监管就至关重要。就像三中全会说的那句话,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如何让它能够市场去发挥作用,又能够有效监管呢?这恐怕是一个大的问题。(来源: 央视

关于吴晓求:我们应该逐步提高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比重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5662.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