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的简单介绍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为什么国内的便利店总是在亏损?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国内的便利店总是在亏损?

你好,我认为国内便利店总在亏损是个伪命题,不能一概而论的。

试想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年前最后的一天,或者是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里,周围的小餐馆都休业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了,还好有便利店不打烊,给人予食物和温暖,这就是便利店的价值。

我们要知道,如果是连锁便利店,全家从2012年左右就开始盈利了,罗森差不多在2017年中也开始盈利,对于711来说,虽然是便利店的领军者,在国内仍然并不是老大,据说在国内还没有实现盈利。

总体来看,便利店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从单店来看,肯定有亏有盈,这是每个行业都一样的。

当然,对便利店最大的挑战就是运营成本,这个无人不知的。便利店的租金、装修,设备和24小时开店的运营成本,设拆祥备和商品的损耗以及各种各样的杂费,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这是存在个别便利店亏本经营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

如果想要经营好一家便利店,其实还是最考验经营水平能力的。如果便利店想要盈利,行业内公认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段。

但是只要随着在北京上班的外来务工人员都回家过年了,国贸这家711便利店就要迎来一段时间的低谷。

有时候,城市的商圈与人流千变万化,如果出现变化,导致业绩下滑甚至亏损,门店关闭这都是常事。

刚在上面我们已经看过2018年的便利店数据,我们可以再回到2016年的便利店数据,对比一下,其实上升趋势都是很明显的。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标杆便利店企业的统计,2016年上半年,52.3%的企业保持增长,同比下降的只有16.6%,2016年的整体增速在15%左右,市场总量达到1000亿。对比下2018年的数据,仅仅两年的时间,市场总量相当于直接翻了一番。

根据数据目前国内的便利店50%左右都是属于加油站的,另外50%就是位于居民或者商业区的便利店,根据全国大概有4万多家入驻口碑的数据,我们可以来看看。

根据口碑平台便利店的分布所绘制的热力图如下:

另外,我们再从用户的消费数据来看一下便利店的消费情况。

备注:X轴线代表的是消费者的年龄,Y轴线代表的平均每笔的消费金额,气泡的大小则是对应该年龄段的用户消费次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

根据口碑平台的全国数据还显示,去便利店消费,女性用户不仅比男性用户人数多出了16%,而且平均每次还要比男性用户多花近20%的钱。

如果从职业标签来看,白领群体光顾便利店,无论是频次还是单次消费金额都会远远高于学生、教师或公务员等群体。

因此,便利店的消费群体:25到35岁,女性,较高的收入者,这几个标签也是象征着中国最有钱及最舍得的花钱的那个群体,也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旅睁搏

如果盘点你的便利店,没有这样的消费主力群体,生存自然是相对困难的。

我们经常说听到便利店老板在抱怨亏本,其实说白了就是你的竞争优势有哪些,才是你的便利店生存之道。

1、贴心的便民服务

好奇早磨心日报曾经整理过日本便利店的1285种服务如下:

其实上面所提到支付相关的,购买各类门票以及缴纳生活费等服务,在移动支付特别发达的中国,可以用一个手机加支付宝都能完成的。

不过还有一些服务,比如收发快递,复印传真,送货上门,免费的注意和用餐区域,甚至是免费的热水都能为便利店聚拢不少的人气。

2、不断升级的好吃食物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觉得,便利店的食物越来越好吃了呢?

食物至少关系到一家便利店40%的生意水平,为了吸引消费者,各家便利店在食品研发方面也是煞费苦心的。

如今,我们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都能看到包子,便当、现磨咖啡、冰淇淋甚至油豆腐粉丝汤等,这些其实都是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胜利剩下来的。

3、与顾客建立 情感 链接

其实日系的便利店品牌可以说把IP运用的真是炉火纯青,尤其是在动漫领域的IP。

比如上面的这个怪物大学系列,各种各样的限量玩具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成为品牌的忠实、高频的顾客。

但是,这种套路在国内的便利店运用并不是特别理想,罗森其实也先后在国内开过多家动漫主题便利店,比如奥特曼、柯南和火影忍者等,尝试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放弃了。下面这个就是上海柯南主题的便利店。

未来便利店的竞争,不让自己成为亏损的一员,主要还是聚焦在如下的三个方面:

面对越来越难伺候的90后甚至是00后的“前浪”,他们会在意早上的包子是热的还是温的,也会在意便利店是否足够有趣,有没有最流行的网红食品等。

另外,目前国内的便利店主要还是停留在销售日用百货,冷冻速食和饮料乳制品等,部分社区便利店还附带了蔬菜水果,快递收发等,能够真正提供多样化服务与24小时售卖的便利店还不多,只是如今日本的便利店已经迭代出便利店+洗衣房+健身房等,这都是我们要去努力的方向。

我觉得国内便利店并不是总是亏 。要了解这个问题,先说一下国内便利店概况。

国内便利店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全国连锁或者是地区连锁的便利店,像以7-11、全家、喜士多等为代表的外资中高端便利店,还有以美宜佳、十足便利、华润万家等本土便利店。 这些便利店使用统一的品牌,统一的装修风格,统一的进货渠道,因为规模大和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强,货物成本较低。同时,这些便利店根据目标消费人群定位不同,分布的位置也不同,以白领为目标人群的,便利店位置大都在商业区,以普通群众为目标人群的,便利店大都在社区周边。

二是加油站自带的便利店,像易捷。 这种便利店背靠大树好乘凉,自带引流渠道,只要来加油的有消费需求就可以实现销售,这种就不多说了。

三是传统便利店,就是社区楼下常见的商店,特别在老旧小区常见。 这种便利店大都自己经营,店里面一两个人,有的一来二去和周围小区住户比较熟,回头客比较多。 另外,现在线上企业京东、阿里等也都加大在便利店行业的布局,在新零售理念的指导下抢先布局实体零售店。

下面,我以身边的例子谈一下传统便利店。我居住的小区周围有个商店,一个50多岁的妇女在经营,因为离小区近去买东西的次数比较多,这样慢慢就熟悉了。听她说,她这个超市80平,每月的开支房租5000元左右、电费平均300元左右、商品损耗500元左右,每月的销货收入大概5万左右,销货成本3.5万左右,算下来她每个月的毛利1.5万左右,扣除开支5800元,净利9200左右,算下来毛利30%,净利18.2%(含自己的人力成本)。虽然每天从早上8点多盯到晚上8点多,但终究还是能挣点钱。

其实大多数的便利店的销售毛利都在30%左右,连锁的便利店因为能压低进货成本所以毛利稍微还能高点。如果便利店在销售量和其他开支控制上都做的还行的话,盈利是大概率的。 一般亏损的便利店都有这几个特点: 一是客流量少,销售量上不去 ,原因主要是便利店的位置不行,没有处在人流密集区,还有极个别的原因是开店的人人品不行,回头客少。 二是房租或者前期装修开支太大,固定成本摊销太多 ,导致回本慢,难盈利。 三是日常管理不好,比如对商品损耗居高不下、人力资源浪费太多、店内卫生较差等原因, 一点点侵蚀销售毛利。

所以,只要能选对地方,加上适当的成本控制,一般便利店都能盈利的。 这也能从国家机构公布的便利店行业统计数据中能看出来。

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库里查一下, 从2014年至2018年,全国便利店数量和面积都在加速扩张,销售额也在逐年增长 。从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中国便利店投融资情况图表看, 2014年至2018年很多资金都在大规模进入便利店行业,可以想见,便利店行业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另外,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净利润分布图表看, 2018年市场上的便利店75%以上都能盈利,亏损的大概只占到25%,并不是大都是在亏损。

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升高,居民消费力的提升,以及国家关于推进社区商业建设政策的出台完善,国内便利店行业还会继续深入发展,应该具有一个不错的发展前景。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一块交流,请各位朋友指正。

没有总是在亏损这个说法,盗亏损的原因很多。一是房租贵,成本高。二是门槛低,竞争大。房租贵这个还好,毕竟市场就是这样,有利润你就做,没利润就关门,但是竞争大这天就是硬伤了,所以选一个位置极佳的铺面是开便利店的第一条件

原因有几点第一点租金太贵,第二点人流量少,第三点进货价格高利润空间不大!。

成本太高,电商竞争激烈,差异化较小

为什么国内的便利店总是在亏损?

这话问的有点外行了(可能你对这方面的市场信息,掌握的不够准确,有失偏激)。我呢,是一名常年与便利店深度接触的创业者(快消品代理商——商贸公司运营),到目前为止,已经整整二十二年的市场实操经验。常年为便利店,大中型超市,乡镇集市小卖部,等等门店提供具体的商品供应。本地区(线下)拥有过千家的便利店客户群体;每年营业额过千万。

从大量的市场营销过程中,也掌握到部分便利店经营户,由于缺乏实体店经营经验,及 探索 学习精神,同时,无法精准掌握消费需求“痛点”(不能很好的满足生活消费急需),所以啊!大大降低了便利店良好的存活率。

当然,便利店的经营,有着良好的风险控制属性(因为啊!现如今,1.多元化市场经济,2.商品同质化,3.竞争激烈的市场销售)。作为供应商来说(为便利店提供货源的批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那么,市场上就出现了“不成文”的职业操守,就是完善的售后服务工作,比如说,销售不掉的产品,临期产品,淘汰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导致外包装有破损产品……,都是无条件退换的。

对经销商来说,“淡季做服务,旺季做销量”,对便利店来说,会主动多提供一些资金占用,可是啊!便利店享受了商品的政策性便利(完全可以做到快进快出)。

再说了, 社会 经济环境,一片大好,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切机(也没相应的国税,地税承担),不需要向国家财政缴纳任何费用。完全是一种自食其力,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自由职业。

对于便利店经营来说,大多数经营者,都是以夫妻二人坐店经营——自主营销模式。更不会产生工人工资一说,怎么可能出现亏损了呢?

导致亏损的唯一根本因素,就是,作为生活刚需产业,也是任何其他行业,都无法比拟的特性——快消品,所以啊!这个 社会 上,有着巨大的从业者。

就目前,本人居住的地区来说,县下拥有29个乡镇,总人口当量160万人,由于外流人口巨大,具县人口统计局,摸底调查,现留守人员,不超过六十万人,这些留守人员的最明显特征,就是“老,弱,病,残”。每个乡镇集市上,大大小小的超市,便利店,小卖部,差不多拥有数量几十家,甚至,过百家。

说句实话,本人经营的这家商贸公司,平日里,一年的产品总销量,不如一个“新春佳节”的销售总数(占全年销量的60%)。就拿白酒行业来说吧!全年的礼品酒销量,只占春节销售量,不超过35%。这个数字的背后,隐藏的诸多因素,比如说,大量的外流年轻的劳动力,是市场消费的主力。所以啊!不论是便利店,还是产品代理商,作为坐地生意经营,那么,一定要具有“灵活”的商业经营思维应变能力,才能很好的应对市场消费不利因素(作为市场营销内容,在这里,就不详细阐述,希望各位朋友,需要的话,可以进一步沟通,私聊,谢谢!)。

所以啊!作为内地的市场经济形势,大致就是

这么个状况。市场消费的疲软,不仅仅是“疫情”影响,而是海量的外流务工人口——年轻的劳动力。

我是【创业经典论坛】,为你分享更多创业内容。

想要经营好一家便利店,还是很考验经营者水平的。当然,便利店想要盈利,最重要的因素: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地段直接决定人流和客群,紧接着影响业绩。开在北京国贸的7-11业绩比你家楼下的全家好,这是毋庸置疑的

为什么国内的便利店总是在亏损?就像很多创业者常说的,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成本控制。国内的很多便利店之所以亏损,也是因为成本没有控制好。便利店有那些成本呢?

1.房租成本,这个也是我们开便利店的最大支出之一了(自家门面除外)。好的地段人流量大,但是租金高。一般看来在车站或者小区门口的位置较佳。这个成本不建议降低,因为它是我们客流量的来源。

2.人工成本,在我国很大一部份便利店都是小两口在做,所以人工成本也不底。很多人只看到他们的收益,却忽略了他们的付出。在他们忙的时候可能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很多的小店早上8点就要开门,一直营业到11点多,就算一直坐在那也觉得特别累。

3.水电成本,冬天暖气,夏天冰箱空调,都是一大笔开销。这笔费用个人不建议削减。因为客人一进店,大夏天,店里比外面还热,人早跑了,也不愿来第二次啊。

4.商品成本,由于是小店,我们的商品进价肯定没有大超市便宜。甚至很多都比他们高的多。

现在影响我们小店利润的因素全部都找出来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它挣钱呢?

首先,租金方面应该是没办法降低了,因为房东会告诉你,你不租有的是人。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降低所有商品的房租成本。即在有限的空间内装尽可能多的商品。在日本人有个很有名的百货店叫唐吉可德,店很小,但是东西相当多,各种各样的商品,应有尽有。它买的东西还便宜,在全日本人它将近有300家分店。去过的朋友跟我提过,他说只有你想不到的商品,没有他塞不下的。十几平的地方可能会有上万种商品。

其实,寻找便宜的货源。拼多多之所以能这么快的火起来,就是因为他们买的东西便宜。越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越喜欢买便宜的东西。所以开便利店的,我们的货源很重要,如果可以持续找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你肯定能挣到钱。我们可以直接去找生产商,很多都愿意和我们合作的。因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最后就是尽量商品的整洁。注意,不是整齐,是整洁,不要上面出现灰尘。定期清理掉过期商品。这很重要,如果我去买东西,商品上有灰尘的话,我肯定不想要了。

以上这些都是我的个人看法,对日本人的唐吉可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哦。

便利店最主要的是要选好位置,要考察周围环境,有多少家便利店或者超市,有多少人口,消费水平等,并不是大多数都赔钱的,据我了解到的很多就是赚钱的,我们家就是开超市的,很多时候和地段人群非常有关系,有时候即使旁边就是超大型超市也能把小超市开的很火

同行业竞争,电商竞争,房租人工高企,品够加盟方的压榨,都是亏损的因素

2年蒸发270亿,营收下滑、关店300家,三只松鼠“瘦身”渡劫

撰文 / 张可心

编辑 / 杨洁

关店、缩减SKU、砍掉三个子品牌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正值壮年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的三只松鼠“跑不动”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了。

近日,三只松鼠公布了2021年年度以及2022年一季度财报。2021年,三只松鼠营业收入自上一年跌破百亿元后继续下滑,微降0.24%至98亿元。但公司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的全年净利润提升36%,达到了4亿元,是上市以来的最高值。

然而,根据财报,三只松鼠在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亏损,期内亏损3100万元。紧接着的2022年第一季度,尽管是包含春节在内的传统销售旺季,但公司营收还是同比下滑16%至31亿元,净利润更是比上年同期腰斩,仅为1.6亿元。

因此,三只松鼠不错的利润表现并没能给二级市场带来信心。财报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内,三只松鼠股价连续下跌,合计跌幅为25.01%,两天内市值蒸发了28亿元。

业绩重压下,十岁的三只松鼠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从推进产品多元化到重新聚焦坚果产业,停止扩张线下门店,唯渗从电商品牌回归传统分销路线,瞄准下沉市场,三只松鼠原本向着“万店”目标的一路狂奔,来了一脚“急刹车”。

但“网红”三只松鼠,能“嗑”得动“五环外”用户吗?

(图/视觉中国)

三只松鼠跌成“一只松鼠”

三只松鼠堪称“惨淡”的成绩单发布后,投资者刘明所在的投资群里瞬间“炸”了。“大家心情都很不好。有吵架的,有骂人的,群没被封我都觉得不错了。”他说。

去年10月,刘明以36.7元的价格买入三只松鼠4.5万股。但到今年2月,刘明说:“当时市场上传言说公司四季度业绩可能不好,再加上公司迟迟不发年度业绩预告,我就觉得可能确实有问题。”2月底,刘明忍痛抛光了手上所有的三只松鼠股票,持有了四个多月,他合计亏损了17万元。但是他仍然觉得庆幸,“还好我跑得快。我抛的时候,公司股价差不多是33元,现在直接跌到了20元左右。”

截至4月29日收盘,三只松鼠股价报22.16元,总市值为88.86亿元,相较其两年前巅峰期的360亿元市值,已经蒸发了270亿元。

“三只松鼠跌得只剩‘一只’了。”刘明感慨地说。

三只松鼠在2019年之前曾受到了“增收不增利”的诟病,但从2020年起,它却走上了“增利不增收”的道路。2020年,三只松鼠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26.21%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但营业收入为97.9亿元,同比下降了3.72%。在2021年,它仍然未能扭转这一趋势。

三只松鼠的营收下滑,明显受到了线上红利衰减的影响。

2021年,三只松鼠的在线渠道依旧强劲,其来自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为66%。但报告期内,其在两大主流电商平台天猫系及京东系的营收分别下滑了22%和12%。

想当年,作为第一批网红零食品牌,三只松鼠曾吃尽流量红利。三只松鼠的创始人“松鼠老爹”章燎原曾在传统坚果零食品牌詹氏食品工作过10年之久,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章燎原决定自主创业。2012年,三只松鼠正式成立,而它成立后悉蚂的定位就直接指向了“互联网品牌”。

三只松鼠成立4个月后在天猫平台正式上线。它凭借人格化的品牌策略,打造了“小酷、小贱、小美”三只富含人格魅力的松鼠动漫形象,亲昵地称呼消费者为“主人”,将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简单的产品销售关系,拓展为一种消费文化的阐述,从而获得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登陆天猫平台的第一年,三只松鼠便拿下了“双11”零食特产类销售额的第一名。此后三只松鼠更是连续9年蝉联了该品类销量第一名的桂冠,期间曾创下半小时成交破亿元的销售奇迹,成为名副其实的零食品牌“超级网红”。

三只松鼠在电商平台所向披靡时,融资也拿到手软。2012-2015年,公司完成4轮融资,融资总额合计超3亿元。2019年7月,作为“电商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登陆创业板后连收10个涨停板,同年公司营收破百亿元,一时间风光无两。

当时,章燎原称,自己创业7年,每一个阶段都在围绕着线上的“流量”在拼速度和时间。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用户的线上消费热情再度被推高,三只松鼠的股价也在2020年5月19日摸高至89.5元,市值达到360亿元。

但实际上,在2018年“双11”期间,三只松鼠线上睁山埋营收同比第一次持平,增长几乎停滞。2019年,三只松鼠的总营收超过了百亿元,其中来自线上的营收占比仍达到9成。但就在这一年,公司的净利润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了21.43%。市场普遍认为,随着电商流量红利消逝、在线获客成本不断增加,三只松鼠的增长模式也逐渐摸到了天花板。

2020年,三只松鼠天猫旗舰店全年的销售收入同比下滑了28%。于是,在2021年,三只松鼠并未公布平台旗舰店的销售数据,改为公布“天猫系”及“京东系”全年营收,但仍旧难掩它在两大平台上的销售数据下滑趋势。

在线上收入不断下降的同时,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却在逐年递增。其中,平台服务及推广费一直居高不下,从2018年的4亿元一路增长到2021年的13亿元,占比也从27%扩大至64%。一时之间,“三只松鼠就是在为平台打工”的言论在市场上流传。

章燎原将公司的突破口瞄准了线下渠道扩张以及产品的多元化。2019年天猫年货节期间,章燎原公开宣布,三只松鼠将在一年内开出1000家线下门店,预计到2022年完成“线下万店”计划。

同时从2020年起,三只松鼠已接连推出小鹿蓝蓝、铁功基、养了个毛孩、喜小雀等子品牌,分别切入婴童食品、方便速食、宠物食品、定制喜礼等细分领域市场。“章总有信心公司可以再造一个百亿品牌,我们投资人自然就会有更多信心。”刘明向《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

对于净利润的增长,三只松鼠表示,公司在战略转型期以“利润产出”为导向,尤其是去年上半年,通过全渠道成本管控和供应链效率提升,带来了利润的增长。

但即使三只松鼠赚的钱变多了,营收的持续下滑也仍然让投资者们难以接受。

事实上,早在三只松鼠公布2021年财报之前,良品铺子已经提前一个月给市场敲响了警钟。3月22日,良品铺子公布2021年年报,公司于第四季度迎来上市首亏。但区别于三只松鼠的“电商基因”,良品铺子是起家于实体线下零售。“线下商业因为疫情的原因,亏损是情有可原的。三只松鼠主打线上渠道,还能亏成这样,是我没有想到的。”刘明说。

同时,三只松鼠对外表示,砍掉了除小鹿蓝蓝之外的三个子品牌。三只松鼠虽然已经从电商渠道开始向全渠道转型,但仍然“困于电商”。

一位业内人士对《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休闲零食行业在2019年迎来发展巅峰,除了三只松鼠外,良品铺子、甘源食品、华文食品等企业相继上市。不过,从那时起,行业就开始显露衰退趋势。尽管在2020年上半年,市场上出现阶段性的“报复性消费”,但加入该领域的玩家也越来越多,包括传统零售品牌巨头如洽洽瓜子、桃李面包都纷纷入局,以及业内存在大量的工厂自有品牌等。“每一个细分品类上几乎都有数以千计的商家在竞争,行业同质化严重。未来3-5年内整个行业如果无法做到产品创新、升级以及迭代,整个行业很可能持续衰退。”

万店扩张,戛然而止

原本在线下发力狂奔的三只松鼠,开始关店了。2021年全年,三只松鼠“投食店”及松鼠联盟店闭店总数分别为43家和288家,SKU缩减至200个左右。

三只松鼠的线下渠道中,投食店为直营模式,店面主要选址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平均店铺面积200平方米,店铺形象融合三只松鼠IP设计,主打品牌体验。松鼠联盟小店则为线下加盟店,于2018年7月正式对外发布,平均店铺面积只有50-80平方米。

截至2021年末,三只松鼠共拥有投食店140家,实现总营收8亿元,平均每家店年营收在570万元左右;松鼠联盟小店合计925家,三只松鼠未披露门店总营收数额,但《 财经 天下》周刊注意到,三只松鼠2019-2021年收入排名前十的门店皆为直营门店。同时,也有不少线下的加盟商们对外“诉苦”。

“线下开店不同于线上,肯定需要更多的品类满足消费者一站式消费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公司通过产品线延伸提升客单价。”前述业内人士分析称。

三只松鼠也相应地进行了品类的扩张。“公司的SKU从2017年的200个左右一路增长,最高时总计达到近800个。”一位三只松鼠员工向《 财经 天下》周刊透露。

但是,据某线下门店加盟商透露,“三只松鼠没能对线下多品类SKU辅以精细的运营和管理,最终导致线下门店经营压力大,尤其是加盟商。”

“加盟门店里的产品价格普遍比直营高,除非有大客户或企业团购类业务,否则它们很难生存。”前述三只松鼠员工认为。

(图/视觉中国)

一位加盟商吐槽说,他在加盟三只松鼠一年后不得不选择了闭店。“除去疫情的影响,线上、线下产品价格体系不健全,对加盟商而言打击非常大。”

据其表示,因为三只松鼠起家于线上,“10个进店的年轻消费者中,起码有一半的人会选择打开线上平台进行比价。”此外,由于电商平台上经常有一些“满减券”“百亿补贴”之类的营销活动,“可能算下来有些并不比门店便宜,但消费者依然会被吸引。甚至有些单品在电商平台上满减后,卖得比我们的进货价还要便宜。”盈利困难,再加上高昂的门店租金和人工管理成本,最终该加盟商只能亏损关店。

同时,过度扩张的产品品类,也削弱了三只松鼠原本作为“坚果第一品牌”的属性。坚果对三只松鼠来说有多重要?过去,很多消费者一提到坚果品牌,就会想到三只松鼠。而多年来,坚果一直是三只松鼠毛利率和营收占比最高的大品类,其最高时甚至给其贡献了年度总营收的70%。

但在2021年,三只松鼠的坚果品类营收仅同比微涨了4.3%,为50亿元左右。相较疫情前的2019年而言,减少了4亿元。报告期内,三只松鼠主要扩展的产品品类如烘焙、肉制品、果干的营收分别较2019年下滑了0.2%、15%和29%。

“现在谁还会认为‘坚果=三只松鼠’呢?”当被问及对三只松鼠的品牌印象时,一位消费者反问。

三只松鼠也意识到品牌力下滑的危机,以及过去线下门店粗放型扩张的问题。

2021年,三只松鼠表示,要回归建立三只松鼠“以坚果为核心”的消费者心智认知,仅下半年就为此投入了超亿元的品牌广告费用,甚至影响了公司的短期利润表现。同时,其宣布全面暂停门店扩张,并且大力度关停不符合长期定位、业绩不佳的门店,聚焦优质门店的高质量发展。

这也意味着,章燎原原本的充满雄心壮志的“万店”目标,戛然而止。

网红松鼠,嗑得动五环外吗?

“网红”三只松鼠,开始回归传统销售渠道了。

“未来,公司将加速线下分销市场布局,快速推动全国县级市以上和中下线市场覆盖,推进KA渠道、传统渠道、特通渠道、流通批市的经销商组合开发。”章燎原在2021年度业绩交流会上表示。

2021年10月,三只松鼠罕见地在天津秋糖会上亮相,正式发布了自己的新分销战略,全力进军线下主流渠道。秋糖会上,章燎原提出了分销要做到“3年50亿、5年100亿”的目标。有业内人士透露,据说,当时曾有分销商私下找到章燎原说:“从来没见过一家公司做到了百亿元规模,但线下分销还没有开始做。”

三只松鼠看起来是下了决心。之后两个月时间内,三只松鼠定向开发了33款分销专供产品,与近300家经销商伙伴建立了合作,并入驻了永辉、沃尔玛、大润发等知名连锁商超,覆盖了全国近300个地级市。

根据三只松鼠2021年财报,在报告期内,包括零售通、美团优选等平台分销,以及线下团购业务在内的新分销业务,整体实现营收16亿元,同比增长38%。并且,新分销业务毛利率达到24.4%,比2020年度公司的线下零售渠道毛利率还高1.5个百分点。

在零食品牌中,良品铺子主打高端化布局,但原本瞄准线上年轻消费群体的三只松鼠,开始通过传统分销渠道,想要转身打造自己“国民零食”的定位了。

然而,三只松鼠真能成功打入“五环外”吗?

想要做打造“国民品牌”,性价比是少不了。然而,三只松鼠在近年来却已经“偷偷涨价”了。不少消费者向《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已经“吃不起三只松鼠了”,而社交平台上关于“三只松鼠涨价”讨论也不在少数。

面对外界对“涨价”的讨论,过去靠代工起家的三只松鼠,依旧没有选择自建工厂,而是表示,要通过建立“联盟工厂”的模式进一步降低成本,即投资工厂的一条或多条生产线,切入上游供应链。“这样三只松鼠既不用盖厂房,又能生产自己的东西,工厂则主要收取加工费和管理费的模式。”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联盟工厂依旧属于轻资产模式,而国内坚果市场高度依赖进口,“成本很难进一步压缩。”

在朱丹蓬看来,未来切入“下沉市场”的三只松鼠,即便真的想打价格战,相比于竞争对手而言基本没有多少优势。

成立于2001年的洽洽食品,以洽洽瓜子品牌闻名,已经深耕了线下经销商及KA卖场等渠道20多年。在2015年,洽洽食品推出山核桃和焦糖味两种新口味瓜子,并在2017年推出黄袋的“每日坚果”,正式入局坚果市场。之后,洽洽的“每日坚果”持续迭代升级,发展出了小蓝袋的“益生菌每日坚果”,以及每日坚果燕麦片等。

近五年来,洽洽食品坚果品类都保持了持续增长。在三只松鼠坚果品类收入难获新的突破时,洽洽食品的坚果品类营收在2021年录得44%的增长,营收规模达到14亿元。

同样入局坚果市场的品牌,还包括盐津铺子、好想你、来伊份、良品铺子等,但它们都已同样深耕线下多年。

并且,在广大的“五环外”市场,章燎原自己也公开承认过,在线下的500亿元市场规模中,散装坚果目前占了一半。

“所以,三只松鼠要如何与广大散货市场拼价格?”一位在四线城市经营了多年线下卖场的业内人士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相比一线城市,“五环外”的消费者们普遍缺乏品牌意识,“说白了,大家的产品都是进口的,东西都差不多,价格自然是消费选择时的第一标尺。”

2022年,三只松鼠已迈过其发展的第一个十年。章燎原亲切地称,三只松鼠已到“壮年”。但如今,三只松鼠也到了不得不拥抱变化的时候。

三只松鼠的战略转型,几乎是将原来“网红电商品牌”路线推倒重来。公司表示,“阶段性业绩承压是‘转折型’战略的阵痛”。但是,经历过痛楚后,三只松鼠是否能迈过“坎儿”,真正走向长期高质量发展之路,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的简单介绍  第1张

超300家门店遍布各地,近700亿负债压身,红星美凯龙到底怎么了?

连锁化经营,是很多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永辉超市、家家悦等零售龙头仍在快速扩张的原因。在家具行业,连锁化跑马圈地也是很多企业的惯用手法, 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遍布大江南北的红星美凯龙,把居然之家、欧亚达等远远甩在了身后。

"美好的生活需要诗和远方,更需要沙发和床。"这是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说过的话,为了放下更多的沙发以及床, 红星美凯龙在开店扩张上孜孜不倦,竟然把一拦告家家居企业做成了地产投资企业,在高负债以及运营能力下滑下,公司已经不那么美了。

一、家居龙头红星美凯龙,却成了最大的投资性房地产企业

2000年,红星美凯龙在上海推出第一个品牌商场后,便开始了持续扩张之路。另外,请高圆圆、Angelababy杨颖代言,和腾讯、阿里巴巴合作搞智慧零售等,大动作不断,并于2018年在A股上市。 截至2019年年底,红星美凯龙有87家自营店、250家委管店,遍布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等。

数据显示, 2018年红星美凯龙以大约12%的市场份额,稳居家居装饰行业龙头,远超第二名居然之家的8%,而欧亚达以约2%的份额排名第五。

那么红星美凯龙靠什么挣钱呢,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是卖家具等,其实完全不是。 公司的商场分为自营和委托管理,但是公司并不直接卖家具,自营的商场公司通过分割招商收取租金等,而委托管理的店公司主要收取管理费等。 2018年,租赁营收占比为50.3%,管理服务营收占比为24.5%,施工占比10.4%。所以,红星美凯龙主要靠收取租金和管理费等挣钱。

在这种模式下,红星美凯龙的业绩到底怎么样呢?2013-2018年,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0.1亿、32.4亿、32.2亿、34亿、40.8亿和44.8亿, 而反映主营业务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2亿、21.9亿、23.9亿、20.7亿、23.1亿和25.7亿,近乎减半。

而这主要是一个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影响的,每年有接近20亿元的利润贡献,其实就是公司的投资型房地产增值。

拿地建商场,疯狂扩张的红星美凯龙自营和委管门店从2014年的147家,飙升到了2019年的337家,而这也让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大幅攀升,到2018年底,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高达785亿元, 远高于专做房地产的中国建筑以及万科等,是目前A股最大的投资性房地产持有企业。 而靠着这些房地产,每年给公司带了近20亿元的增值利润。

所以,红星美凯龙说是个房地产企业一点也不为过,只不过,公司是建好商场后出租给卖家居的而已。

二、巨额债务以及运营能力下滑,是美凯龙当下的境遇

不断建商场,不断收租加升值,红星美凯龙岂不是有源源不断的利润增长?不要枝衡姿忘了,建商场是重资产运营,需要大量资金,而美凯龙为此背上了巨额的负债。 2018年公司总债务高达656亿元,而公司当年为此支付的利息费用高达17亿元, 惊人不。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从2015年底的48.58%提升至2018年的59.1%。

高债务下,公猛绝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却较弱, 2018年公司流动比率为0.62,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近一半,并且这一数值要小于居然之家。

除去高额债务, 红星美凯龙的运营能力也在减弱,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在持续攀升, 表明公司回款压力加大,这对本就高负债的美凯龙来说,是雪上加霜。

另外,红星美凯龙的投资型房地产几乎都在一二线城市,而这些城市是地产调控的高压区,在房地产回归居住功能下,公司持有的这些地产项目未来还能否升值,是未知数。这也是公司股价自从上市后,一直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总结

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家居行业也迎来了爆发性增长,红星美凯龙正是靠着快速的扩张取得了行了龙头位置,但疯狂扩张后造成的巨额债务,以及营运能力的下滑,也是公司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另外,行业竞争的加剧,美凯龙这种收租模式还能持续多久还未可知。就在2019年的8月份,常德红星美凯龙商场因为管理问题,导致众多入驻商家严重亏损,有的甚至开始停业,或许,这只是冰山一角。

两年闭店300家,三只松鼠不香了

作为网红零食品牌“领跑者”的三只松鼠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好像有点跑不动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了。

就在最近,三只松鼠发布了2021年度和2022年一季度财报,2021年三只松鼠营收再次出现下滑。

根据财报显示,三只松鼠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开始出现亏损,期内亏损达到了3100万元;紧接着是2022年第一季度,虽然有春节的加持,但公司营收还是下滑了16%,净利润更是同比腰斩,仅为1.6亿元。

除了营收和净利润的下跌,从2021年开始三只松鼠也在不断的关闭线下门店,并对进一步缩减了SKU。

甚至,关于#三只松鼠2年关店300家#的话题带兆还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

层出不穷的状况让三只松鼠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有消费者表示:“三只松鼠已经跑了两只,现在就剩下一只了。”

两年关店300家,市值没了270亿

和良品铺子等品牌不同,三只松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网生品牌”,过于依赖电商渠道也早已成为业内共识。

财报显示,2019年电商依然是三只松鼠的核心,线上营收为98.96亿,占公司总营收的97%;即便是到了2020年这一占比仍高达74%。

反而是竞争对手良品铺子、洽洽食品等线上线下的布局相对更加合理,对三只松鼠而言,也开始逐渐意识到线下布局的重要性。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19年三只松鼠发力线下门店,在一年之内增加了324家。即便是在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三只松鼠在线下设立门店的势头依然没有减少,进一步将门店扩大至657家。

只不过最近这一两年,三只松鼠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反而不断出现关闭门店、缩减SKU、砍掉子品牌等状况。

数据显示,2021全年三只松鼠投食店和联盟店关闭数量分别为43家和288家,SKU也进一步缩减至200个。

此外,受疫情影响线下门店流量也出现了下滑。以2022年一季度为例,受疫情影响有超过400家店铺出现了阶段性的闭店,销售收入也出现明显下滑。

有加盟商坦言:“自己在加盟三只松鼠一年之后不得已选择了闭店,除去疫情的影响,三只松鼠线上线下产品价格体系的不健全打击也非常大。”

据了解,如今进店的年轻人当中,有一半以上都会在门店和手机电商平台进行比价。如果电商平台经常有一些“百亿补贴”、“满减券”之类的活动,对消费者而言显然更加具有吸引力。

不及预期的发展,使得三只松鼠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截止近日三只松鼠的市值只有85亿元,相比较上市以来巅峰时期的360亿元,已经蒸发了有270亿之多。

那么,作为昔日“网红零食一哥”,三只松鼠为何开始走下坡路了呢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

陷入困境的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曾表示:“对比已经打出名头的企业而言,缺少知名度的零食如果放在线下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但如果是一个新兴电商森颤品牌,则会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也更加有利于树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

于是,三只松鼠开始进入到大众视野。

伴随着电商平台的流量红利以及大手笔的营销,短短几年时间三只松鼠就实现了“名利双收”。创立第7年的2019年,三只松鼠营收更是达到了百亿规模。

然而,巅峰期来得快,去的也快。根据三只松鼠的业绩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公司营收增速开始出现连续下滑。 在此背后,体现出来的恰恰是休闲食品行业的风云突变。

早在三只松鼠上市之前,就曾遭到“增收不增利”的质疑。只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上市成功之后三只松鼠反而出现了“增利不增收”的情况,营收数据的下滑显然是受到了互联网流量红利触及天花板的影响。

对三只松鼠而言,寄希望于线下门店来拓展营收渠道,但却没有过多考虑到线下此行败门店其实也是一门“重成本”的生意。

再加上线下门店的市场竞争原本就极其激烈,在这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对手就是良品铺子。相对而言,良品铺子的线下门店有不同的店面和类型,一定程度上更加具有灵活性。

对三只松鼠来说,尽管在2021年上半年新开了199家门店,但同时也关闭了138家。对于门店扩张,三只松鼠的步伐并不太顺利。

与此同时,进入到休闲零食的玩家也越来越多。传统零食巨头如洽洽瓜子、百草味、来伊份等,都在这个领域展开激烈的厮杀。

处在风云突变的休闲零食赛道,三只松鼠多少有点儿应付不过来。

或将被良品铺子赶超?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良品铺子看做是三只松鼠最为直接的竞争对手。只不过和三只松鼠所处境地迥然不同的是,起步于线下的良品铺子仍然在持续扩张进程中。

2021年,良品铺子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8.11%,达到了93.24亿元,线上线下的布局各为50%左右。

凭借着线上线下双渠道收入的不断增长,良品铺子和三只松鼠的营收差距在2021年时已经不足5亿元。时隔4年,两者的体量再次处在同一起跑线。

原本在上市之前两家公司的营收差距并不算大,2016-2017年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的营收差距仅在2亿元上下;到了2018和2019年,三只松鼠凭借着电商平台流量的加持开始大幅度领先。

然而线上流量红利逐渐消退之后,再加上三只松鼠的线下扩张受疫情冲击并未取得预期的成绩,这对于公司的营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边是三只松鼠的业绩出现连续的萎缩,另一边竞争对手良品铺子却在加速追赶。

据良品铺子官方表示:“2021年面对线上环境的变化,公司对于电商平台的策略开始转变为精细化用户运营,从而提升经营效益。”

三只松鼠也曾尝试转型,在砍掉一部分子品牌的同时,2020年三只松鼠也孵化了4个子品牌。在这之中表现最好的就是婴幼儿食品品牌小鹿蓝蓝,根据2021年财报显示,小鹿蓝蓝拿到了4.92亿元的营收。

三只松鼠方面也多次提到:“新品小鹿蓝蓝在上线以来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上线22天就曾夺得宝宝零食行业销量第一,并且在去年6月份还实现了单月销售额5000万。”

只不过在质量安全方面,小鹿蓝蓝也曾出现一些问题。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该产品的投诉有20多条,集中在产品变质、有异物等。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不能因为婴幼儿食品赛道比较火爆,就认为参与进来一定可以取得成功。三只松鼠在坚果行业极其专业,但跳出这个范围,考验的则是多元化布局和变现能力。

不管是发展线下、还是缩减SKU和产品品类转型,三只松鼠目的都是希望把贴在身上“网红电商”的标签彻底撕下。

只是在转型过程中,三只松鼠一方面要担心会被竞争对手超越,另一方面能否迈过这个“坎儿”,目前也不好说。

本文转载自 品牌画报

名创优品建立私域新玩法

名创优品建立私域新玩法

名创优品建立私域新玩法,对于处境尴尬的名创优品来说,一方面,头顶“百国千亿万店”小目标,自身却多项症结环,名创优品正在经历成长“阵迹饥痛期”。名创优品建立私域新玩法。

名创优品建立私域新玩法1

壮年的叶国富,脱下了以往的西装领带皮鞋,一一换成了T恤慢跑裤运动鞋。

他要给自己“改头换面”。“我们做的是年轻人的消费,一定要了解每个时代年轻人喜欢什么东西,年轻人喜欢什么东西我们就跟着走。”

不是叶国富害怕变老,是名创优品不能脱离年轻人。

“性价比”不再是优势,叶国富得找新故事

2004年,叶国富瞄准低价女性饰品市场,开创“哎呀呀”连锁饰品店,在2010年便发展至近3000家门店,年销售额超10亿元。但几年后的电商崛起让“哎呀呀”逐渐没落,叶国富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2011年开始叶国富频繁在美国、日本、韩国等零售业较为发达的国家考察学习。有一次,他惊讶地发现在日本有许多200日元店,那时200日元相当于12元人民币,重点是,这些店里的产品大部分是“中国制造”。这给了叶国富很大的启发。

两年后,叶国富回到国内创办了以“日本设计+中国制造”为搭配的名创优品。当年11月,名创优品第一家店坐落于广州中华广场。凭借性价比优势以及门店快速扩张带来的规模效应,名创优品迅速发展至全国各大城市,一年后开店273家,2015年开店已至1075家。

创业之初多次采访中,叶国富都会强调名创优品就是要让人们以合理的价格买到更高品质的产品。曾在与媒体聊至激动时,其二话不说撩起裤腿指着自己的袜子,骄傲地说,“名创优品,十块钱三双!”

2020年10月15日,名创优品以20美元定价登陆纽交所,发行3040万股ADS(美国存托股),市值高达69.92亿美元。快速出圈的名创优品,被FrostSullivan称作“全球规模最大的自有品牌综合零售商”。

(图源:网络)

而叶国富的野心远大于此。2017年,他曾豪迈地定下“百国千亿万店”战略计划,“名创优品将在2019年进驻100个国家,开设10000家门店,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

截至去年底,名创优品门店突破5000家。而对于未完成的上述计划,叶国富将期限调为2022年。

不过,对于叶国富而言,眼前还有更烫手的事儿。

上市后名创优品交出的第一份年报并不尽人意。据名创优品财报显示,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6月30日,其总营收为90.72亿元,同比仅增长1.03%。同期,经调整后净利润为4.80亿元,同比-50.55%。

此外,经营亏损进一步扩大,财报显示,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其经营亏损为14.29亿元,同比去年同期亏损的2.60亿元扩大5.49倍。

到了2021年Q3,名创优品的营收增速也值得注意。据其财报显示,2021年Q1、Q2、Q3,分别取得营收22.29亿元,24.72亿元、26.5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6.51%、59.18%、28.09%。也就是说,相对于Q2的增速,Q3下降了,不仅如此,据名创优品预计,2021年Q4的营收在25-2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8.8%-17.51%,增速进一步下滑。

不太好看的财报数据下,还伴随判州搏着高瓴进场又撤资等传闻。

2021年第三季度高瓴减持了名创优品约540万股。在此期间,名创优品的股价由2021年6月30日的收盘价20.79美元/股,降至2021年9月30日的收盘价15.42美元/股。

同年12月23日,多家媒体爆料称,名创优品正与美银、瑞银合作,商议有关在香港二次上市事项,预期募资数亿美元,对此,名创优品表示不予置评。

不过,从种种的迹象足以见得,名创优品的“性价比”光环正在褪去,“百国千亿万店”的梦想,必须找下一个支撑点了。

放弃性价比,拥抱新零售?

平日里,叶国富常做两件事,一是下店,二是刷小红书。

以往每周他都要 “下店”,可能在周四深夜抵达某个城市,逛两天街,周六晚返粤,“我逛遍了全世界的购物中心!”叶国富所到门店,门额,墙面,掘祥货架,陈列,新的小玩意儿都是不能错过的细节,浏览完毕,还要跟员工“一条一条输出观点”。

他对新消费需求的灵感,除了通过“下店”获取,就是刷小红书。“我几乎每天要刷小红书 1 个小时以上,看到好东西就转给商品中心。”

名创优品的增速放缓,让叶国富变得焦虑。他也意识到,性价比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有性价比还不行,产品要有独特性,有设计。”

与漫威的合作,让叶国富看到了新的希望。2019 年,名创优品广州漫威黑金店在天河游戏城开业,“每天排队,很恐怖”。很多产品比非 IP 产品价格提高至少 30%,依然大受追捧,销售额比非主题店业绩翻了 2 倍以上。叶国富也从中看到,“兴趣真的是非常有价值。”

(图源:网络)

尝到联名IP的甜头,名创优品加速了布局。正如叶国富所言,“我们过去主要以生活家居为主,现在逐渐增加一些潮的东西。”

2020年10月29日,名创优品携手迪士尼,推出“草莓熊抱”系列联名产品。并将线上线下渠道打通,线下打造12家草莓熊主题门店。线上发起“快把草莓熊带走”活动,建立11个“草莓熊”主题社群,日均互动量达6000+,在小红书,相关笔记超70万。据悉,草莓熊相关产品在预售期全部售罄。

到了2020年12月,名创优品公布了旗下首个独立运营的潮玩品牌“TOP TOY”,定位于“亚洲潮玩集合店”,正式进军潮玩市场。首家门店于2020年12月18日在广州正佳广场开业,面积超400㎡,拥有超4000个SKU,汇集Hello Kitty、漫威、迪士尼、DC、火影忍者等IP及潮玩品牌。

截至2021年9月30日,TOPTOY门店数累计72家,其中梦工厂店9家,集合店63家。据财报显示,2021年Q3单季度TOPTOY实现营收1.09亿元,首次突破亿元,环比增长64%。据了解,TOPTOY“因表现不错,还被纳入上市体系”。

向潮玩进军,联名IP,名创优品似乎找到了年轻人的消费密码,只是,潮玩没那么简单。

名创优品的潮玩筹码

叶国富看似给名创优品撕开了一道新潮玩的口子,但真正要填的东西还很多。

首先,要填成本。

TOP TOY门店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而扩充带来的最直接问题,便是运营成本的上升及毛利增速放缓。据财报数据显示,最新一季度营收成本录得15.5亿,其中营销及销售成本同比上升18.9%至3.41亿。

与此同时,名创优品2021年三季度毛利率增速开始放缓,且一直未超过28%,对比2019年巅峰期32%的毛利率,仍有一定差距。

最重要的是,还要填IP。

在名创优品旗下,除Twinkle、Yoyo等自有IP外,更多的,是如草莓熊、漫威等联名IP。据了解,名创优品已与全球超过80个IP版权达成战略合作,包括漫威、迪士尼、火影忍者等。

然而,非独家联名IP,也就意味着,你有,别人也可以有,本身并不具备独特性,也就失去了壁垒。

(图源:网络)

缺少自有IP打造,这样的问题也存在在TOPTOY上。目前TOPTOY以外采与和合作IP的潮玩为主,品牌外采和原创产品的比例约为7:3,更像是知名潮玩产品与IP的集合店。

而即便打造IP,对于名创优品和TOPTOY而言也不是一件轻松事。当下,随着资本的青睐,竞争者剧增,潮玩赛道一派拥挤,其中就包括泡泡玛特、52Toys、十二栋文化、酷乐潮玩等在内的实力强劲的对手。

去年,在泡泡玛特运营的85个IP中,有12个自有IP和22个独家IP。与名创优品联名IP难出圈不同,据泡泡玛特2020年年报显示,非独家IP占销售额从1.59亿元增长到4.44亿元,占营收比重从2019年的9.5%,上升到2020年的17.7%。

如今,TOPTOY的短板或在于,原创比例偏低使其难以构筑出足够高的竞争壁垒,模式能否持续下去仍存疑。

再来看潮玩赛道,表面红红火火,细究其中也会发现,要把潮玩卖给年轻人,也有一定难度。年轻人的喜好多变,加之潮玩本身具备新鲜好玩的特性,这对名创优品的产品能力、设计能力也极具考验。

总而言之,名创优品试图依靠TOPTOY、潮玩来续接“百城千亿万店”梦想,道阻且长。

名创优品建立私域新玩法2

近日,名创优品再传“谋求回港上市”,即使官方对此不予置评,但营收放缓、股价腰斩和频繁的资本操作难免让人浮想联翩。

对于处境尴尬的名创优品来说,一方面,头顶“百国千亿万店”小目标,自身却多项症结环绕;另一方面,创始人叶国富试图跟着年轻人跑,却对新兴潮流品牌的冲击与围剿应接不暇。

回港IPO并非万能解药,名创优品正在经历成长“阵痛期”。

自2016年起,名创优品的战略重点转向海外。作为公司老板,叶国富摇旗呐喊和加油鼓劲自然在情理之中。不过形势比人强,近日腾讯减持了新加坡互联网公司东海集团(Sea limited)的股份至18.7%,相关新闻令不少人多少感到咂舌,这意味着鹅厂主动放弃了自身对于Sea的控制能力,战略收缩意味明显。

有媒体分析,在目前的国际政经形势下,中企出海的黄金时代可能已经过去,很多曾登陆美股上市的公司也开始陆续回流港股。去年12月23日,多家媒体爆料名创优品将在2022年返港上市,并已聘请美银、瑞银负责安排上市事宜。

虽然名创优品官方表示对上市传闻不予置评,但种种迹象表明,消息并非是空穴来风。为何短短数年,名创优品就能坐拥数千家门店?拓展海外市场对于名创优品而言是壮大还是自救?名创优品能实现叶国富曾说过的到2022年“百国千亿万店”的目标吗?

目前,名创优品在国内共有 850 个加盟商,其模式简单概括为加盟商出钱,但不参与日常经营;店面的人员管理和日常运营,都由公司总部牢牢把控。

一方面,类加盟模式让加盟商帮助名创优品快速占领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在供应商面前也拥有更多话语权,扩大规模效应。但对于加盟商而言,名创优品的毛利率不足以支撑公司运营,因此风险由总部转移、分摊至自身。

另一方面,名创优品的快速扩张严重依赖加盟商,加盟商层次不齐导致在与经销商利益相关(比如说分红)等问题意见多元,而总部的流程化管理难免遇到推行阻力。

本质上,名创优品是一家B2B企业,不断加快扩张规模才能保证销售额越滚越大,总部也能赚得越多。

C端,质不优、价不廉;低不成,高不就。

从成立至今,名创优品的绝招就是“极致性价比”。直到目前,名创优品门店当中95%以上的产品价格仍然维持在50元以内,也因此号称“最牛十元店”。

如今的名创优品虽然光环依旧,但是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也成为名创优品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一是疫情影响下名创优品也没能独善其身。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整个零售产业都是重创,对于名创优品这样的新零售企业来说,虽然企业的发光点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零售产业,既然是零售产业也就没有办法回避自身的问题,这就是疫情对于零售的冲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名创优品2020年的业绩其实是不及预期的,而且再加上2021年全世界受到疫情的影响还在继续,不时还有新的毒株出现,名创优品也自然会随着市场的波动出现起起伏伏的现象,虽然这个现象更多是宏观经济原因,但是名创优品的市场波动也的确是市场上的问题。

面对着资本市场的不待见,回香港是个选择,不过在回香港之前,名创优品可能还是需要给资本市场更多的新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香港资本市场信服。

名创优品建立私域新玩法3

“欢迎光临名创优品,随意挑选,随意看。”自2013年成立以来,名创优品通过主打多品类、高颜值、高性价比的生活好物集合店,快速发展,于2020年10月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全球门店超过4000家。

如今,名创优品上市一年多,股价坐上“过山车”,从2021年2月34.8美元/股的高点跌至2021年年底9.25美元/股的低点,市值蒸发近75亿美元,近500亿元。

股价下滑背后,名创优品亏损待解。2021财年,名创优品实现营业收入90.72亿元,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营业利润为4.01亿元,同比下滑47.72%;全年亏损14.29亿元,与2020财年亏损2.6亿元相比,亏损幅度扩大。

作为规模最大的日用百货集合店,名创优品股价为何不好看?号称“低毛利、不赚快钱、永续发展”的名创优品究竟赚不赚钱?

股价“变脸”

从哎呀呀到名创优品,湖北老板叶国富向外界展示了“小产品也有大生意”。如今,随着名创优品上市一年多股价持续下滑,叶国富的生意经似乎不太好讲。

2020年10月15日,名创优品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当日股价报收20.64美元/股,随后其股价持续走高,于2021年2月上涨至34.8美元/股的历史高点,市值一度突破100亿美元。

然而好景不长,自此之后名创优品股价持续下跌,截至2022年1月10日,其股价报收9.99美元/股,较高点跌去71.29%,总市值31亿美元,较高点蒸发约75亿美元。

股价大跌、市值缩水的名创优品也引起了市场关注:作为全球规模较大的生活好物集合店,为何名创优品不被资本市场青睐?

根据财报,截至2021年9月,名创优品在全球拥有超过4800家MINISO零售门店,其中中国超过3000家,海外超过1800家。随着门店规模不断扩大,名创优品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并没有同步增长。

2019-2021财年,名创优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3.95亿元、89.79亿元、90.72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10.17亿元、7.67亿元、4.01亿元,均呈现下滑趋势。

对此名创优品在财报中表示:“受疫情影响,来自海外业务的收入减少,中国的销售增长放缓。”

据了解,截至2021年6月底,名创优品海外市场有205家门店未恢复营业,而恢复营业的店铺大多数处于半开门状态或减少了营业时间,导致国际市场的收入从2019财年的30.31亿元逐年降至2021财年的17.8亿元。

而名创优品国内市场的营业收入也在2020财年下降5%至60.44亿元,2021财年,名创优品中国市场的营业收入为72.91亿元。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名创优品的产品更加突出设计文创的特点,给人有趣且价格不贵的'体验,但在实际发展中存在实体门店不宜过多、需要更加突出文创的附加值等问题。

“实体门店的运营成本较高,过密的门店,使得每个门店的商圈半径缩小,最佳门店选址地也越来越少,导致新开门店的选址都不是特别理想,很难有好的收益。”赖阳表示,应适当控制开店数量,同时加强文创设计,提升设计和文创的溢价,保障产品的收益。

名创优品自成立以来就通过合作伙伴模式实现“轻资产”运营,快速扩张,但仍面临盈利问题。

亏损14亿?

“在中国,能看懂名创优品模式的人,不超过10%。”叶国富曾表示。那么,名创优品模式是什么?

财报显示,截至2021财年,名创优品拥有900多家国内外供应商,通过有计划的集中采购、以量制价、买断制、30天以内快速回款合作模式,建立稳定的供应商资源。

而在终端市场,名创优品又通过合作伙伴模式,快速“跑马圈地”。

在这种模式下,传统的加盟商角色变成了投资人,出钱和资源,负责门店选址、店铺租金、装修费、人工、电费等日常运营费用,以及缴纳特许商标使用金5万元/年和60万元的货品保证金;而门店布局和装修、室内设计、员工培训、定价、产品管理和库存等实际经营则由名创优品负责。

和君咨询资深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名创优品这种合作伙伴模式,优点在于公司对门店的掌控能力较强,同时又不需要去承担门店扩张的投入,能保持比较快的扩张速度;但另一方面,对名创优品运营管理能力、供应链能力的要求较高,且由于是双方利益分成,如果门店的经营情况不好,可能会是双输的结果。

名创优品公开资料显示,名创优品对合作伙伴的利润分配政策为:每天营业额的38%为投资商的收入,食品是33%。

“依托优质的供应链网络及高效商品运营体系,以高性价比产品为核心,轻资产类直营模式扩渠道,实现规模经济和持续扩张。”国元证券研报显示。

然而规模效应下,名创优品的净利润却大幅下滑。

根据名创优品财报,2021财年亏损14.29亿元,相较2019-2020财年分别亏损2.94亿元、2.6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对此名创优品财报显示,2021财年亏损14.29亿元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应赎回及其他优先权利的实收资本或具有其他优先权利的可赎回股份的公允价值变动等等,剔除掉相关指标,2021财年名创优品的净利润为4.8亿元。

“会计准则要求应该做抵减项,但实际经营并没有那个损失。”业内分析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即便如此,与2020财年9.71亿元的净利润相比,2021财年名创优品的净利润仍然下降了50.57%,同期其毛利率也从30.4%下滑至26.8%。

名创优品2021财年增收不增利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新闻周刊曾就此相关问题致函名创优品,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2021财年,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销量,名创优品曾先后聘请王一博、张子枫、陈飞宇为其全球品牌代言人。受此影响,2021财年名创优品的营销和广告费用为2.15亿元,同比增长近70%。

低价策略能走多远?

“名创优品为什么能这么快地走向全世界?我觉得是因为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做好产品和好设计;二是坚持做低毛利,不赚快钱。”叶国富曾表示。

截至2021财年,名创优品95%以上的产品在中国的零售价低于50元。名创优品通过低价策略获得消费者喜爱,积累了超过3300万会员,但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抄袭等事件,触及消费者底线。

近日,上海消保委通过比较试验50件保暖袜发现,有不少样品宣称使用石墨烯、远红外等特定纤维原料的方法达到保暖目的,但个别样品的保温率不理想,其中就包括标称商标为MINISO的110D天鹅绒发热连裤袜(自然肤),保温率仅21%,远低于测试样品近40%的平均保温率。

2019-2020年,名创优品多次因口罩质量不合格、指甲油致癌物超标、儿童用餐具被检出三聚氰an迁移量项目不合格等问题,被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等监管机构点名。

截至2022年1月12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名创优品产品质量堪忧、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等投诉近900条。

与此同时,名创优品频频陷入“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企查查数据显示,名创优品及相关企业被起诉的裁判文书超20件,涉及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的纠纷约占37%。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名创优品售价25元的“MINISO棉花糖控油四色散粉”与国际知名美妆品牌纪梵希(Givenchy)的“明星四宫格散粉”从外观到颜色相似度较高。

图片来源:天猫纪梵希旗舰店截图、名创优品小程序 左图1、2为MINISO棉花糖控油四色散粉,右图为纪梵希明星四宫格散粉

在文志宏看来,“名创优品采取超值低价的策略,代工生产,上游生产商的利润空间可能也非常小,容易出现产品品质问题。核心问题在于名创优品有没有一套非常严格的体系来确保产品质量。”

此外,文志宏指出,名创优品这种新兴的零售业态,在美国和日本也有类似的“十元店”或折扣店,且发展得较为成熟,因此名创优品在国内国外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竞争加剧、路在何方?

根据Frost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全球品牌零售市场的总GMV(商品交易总额)规模为520亿美元,预计从2020年到2024年将继续以11.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在此情形下,涌现出HAYDON黑洞、HARMAY话梅、番茄口袋、九木杂物社等大批美妆、潮流集合店,不断挑战名创优品的业务面。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潮玩注册企业5480家。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集合店相关企业近7600家,仅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达1471家,同比增长18%。

行业市场规模较大,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名创优品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应该怎样发展?

赖阳表示,对于名创优品,应该控制开店的规模,更多以形象店、体验店来展示品牌形象,逐渐探索线上销售;布局一些超小店铺,卖一些必需品或销售情况最好的商品,提升门店坪效。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当前国内潮玩用户仍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向下渗透率不高,整体市场占有率也较为分散,存在进一步开拓的空白市场。

而在此方面,海外成熟市场的日用杂货品牌已有相关经验。

作为美国最大平价日用杂货零售商龙头,达乐(Dollar General)通过社区杂货店定位,主打小包装、优质平价商品,门店面积小,深入拓展下沉城市和低线城镇,与Walmart等大型连锁超市错位竞争,快速拓店并形成规模效应。

国元证券研报显示,2021财年,Dollar General拥有17000多家门店,实现营业收入337.5亿美元,净利润26.5亿美元,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约42.3%,排名第一。

相比之下,名创优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2019年,名创优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10.9%,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为5.2%。

赖阳认为,名创优品还应在保障产品品质上下功夫,避免在品质上出现争议,同时加大研发设计,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产品也需要不断创新,“如果还停留在前些年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产品结构上,没有进一步突破,消费者也会审美疲劳。”

名创优品财报显示,其核心SKU超过8800个,每隔7天推出大约100个新的SKU。

为了提升竞争力,名创优品开始涉足潮玩领域,于2020年12月推出了潮玩品牌TOPTOY。截至2021年9月,TOPTOY合计有72家门店,拥有包括盲盒、积木、美漫手办、日漫手办、娃娃模型等8个品类。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达到295亿元,预计2023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将达到575亿元。TOPTOY能否成为名创优品的业绩增长点?

2021年11月,拥有精品集合店KKV和KK馆、美妆集合店THE COLORIST调色师、潮玩集合店X11四大零售品牌的KK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随着KK集团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国内品牌零售行业将有哪些变化,有待时间检验。

关于一季度开店近300家,扣非净利润却“减半”芭比食品一万家店的目标能实现吗?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6025.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