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美国商业活动意外攀升至近一年高点,重燃通胀风险,美国通胀上升引发全球性风险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美国商业活动意外攀升至近一年高点,重燃通胀风险,以及美国通胀上升引发全球性风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3.4%!美国通胀预期大幅提升,美联储何时加息、何时缩减QE?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美国商业活动意外攀升至近一年高点,重燃通胀风险,以及美国通胀上升引发全球性风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3.4%!美国通胀预期大幅提升,美联储何时加息、何时缩减QE?

首先简答:看来最快明年三月美国商业活动意外攀升至近一年高点,重燃通胀风险,最迟明年六月,明年将至少加息一次,大概率三次。

周三(12月15日),美联储宣布将每月资产购买规模减少300亿美元(目前每月减少150亿美元,说明继续关紧水龙头);同时,根据美联储美国商业活动意外攀升至近一年高点,重燃通胀风险的加息路径点阵图显示,预计2022年美联储将加息三次,2023年加息三次。

从美联储宣布加息的措辞中不难看出,加息实则是为预防经济过热;此次加息可能正是为未来可能的金融危机,提前铺垫好缓冲地带。

本周多家央行展现鹰派姿态,英国央行甚至率先领跑,宣布自疫情爆发以来首次加息,显然很多国家央行将跟进。

之前说过多次了,美联储的首要目标都是创造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联储认为目标通胀率(通过将其保持在2%的低且稳定的利率)是实现这种稳定的最佳方式。也就是说,为了将通胀率保持在2%上下,美联储将不惜动用各种工具,而其中加息(抑制通胀)、或减息(避免通缩)是最重要的工具。正因如此,美国前40年的平均通胀率是1.78%(请见附图),也就是说,40年前的100美元,相当于现在的50美元。

目前,美国通胀猛升,同比增长超过了6.8%,而上一次同比增长6.8%以上,还是在里根时代。那时,为了遏制高通胀,美联储的平均利率超过10%(对比一下,目前是0-0.25%)、银行存款利率曾超过15%,房贷利率曾超过18%之高!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应对当时美国每年10%的通胀。在1980年3月份,他将联邦基准利率从10.25%提升到20%,在当年6月份他短暂的下调的利率,随后通货膨胀持续,于是他在12月又将利率提高到20%,并保持在16%以上。一直到1981年5月终止。这种极端的利率上调整政策被称为“沃尔克冲击 (The Volcker Shock)”,确实结束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目前,美联储转入鹰派,非但已然确认将进入加息周期,更有可能大幅加息。那将对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

首先,人们认为美联储直接控制着所有利率。事实上美联储直接控制的只是联邦基准利率——银行间为了维持法定最低储备金,而进行的隔夜拆款利率。该利率的变化会影响短期利率,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和浮动贷款利率,对长期利率暂时影响不大;

其次,加息能使借贷成本回到更“正常”的水平,也会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因为扩大资本所需的成本提高了。目前,企业正处于盈利衰退时期,这对市场并不乐观;

第三,高利率将是冷却房市的利器。对于美国购房者而言,如果所申请到的30年房贷利率升至4.0%,他们的房贷利息支出将比目前的利率水平超出60%;

第四,随着借贷成本的上升,将促使消费者重新掂量消费支出。较高的信用卡利率,以及更合理的银行储蓄利率抑制了冲动性购买,致使购买力下降。但从整个经济层面来看,投资者通过高利率的收益,却为家庭增加了固定的年收入;

第五,当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投资者会甘冒超敬仔高风险来增加投资收益,比如投资高新 科技 股。如此一来,回报率可能提高,并促进 科技 创新,但也有很大概率使得这些投资者巨亏。当利率提高的时候,避险情绪会上升,减少了高风险投资的冲动。这样的投资环境将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使更多投资者获得更安全的投资收益,股市也将成为华尔局闭街俗称的“猪市”了;

第六,在高利率的推动下,大宗商品如钢铁、煤炭等能源生产者,将具有更大生产动力,若将利润用于再投资以产生更多产品供应,将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降。

总之,在美联储收紧货币的过程之中,大概率,美股将随之大幅调整、房价将同时随之下跌、大宗商品价格也将下跌,特别是大宗商品市场中以美元定价的黄金,则将持续陷入漫漫熊市之中,那对于多年前抢购黄金的中国大妈而言,解套也将更加遥遥无期了……点到为止吧。

美国桐稿裂通胀是心怵不正的拜登造成的,疫情期间不去想法控制疫情,反尔逆时而动,是历届总统打压别国动用兵力最多的总统!恶毒之心最重的总统!!印钞最多的总统!!!把世界逼得不去美元化,否则对美贸易得于向美进贡!!!!

呼吁各持美国债国齐抛美债,让美国还世界一个平安,和平,相互尊重的地球大家园。

美联储应该马上加息,马上缩减QE,但美联储为什么要含含糊糊表示到2023年底以前,才可能加息两次呢?

因为这次如果美联储加息,至少会给美国带来四个重创。

第一个重创:美联储这次加息从世界各国吸引回的美元,恐怕再也出不了国门,这意味着美国再也薅不了世界羊毛。

美国商业活动意外攀升至近一年高点,重燃通胀风险我们知道,美联储每印100美元由华尔街推销到市场,美国国家就能获得100美元暴利,华尔街通过玩“钱变钱” 游戏 ,也至少可以获得100美元暴利。

所以,美元实际上是可以让美国政府和华尔街获得“一变二”暴利的特殊商品。

但是,美元这个特殊商品不能过多地推销给美国国内市场,否则势必引发美国通货膨胀。只有不断推销到世界市场,不断稀释世界各国手中的美元,让世界各国手中的美元表面没有贬值,实际上不断在贬值,美国政府和华尔街才既获得了“一变二”的暴利,又不断薅了世界各国的羊毛。

而要把美元多推销到世界市场,只能降息,把美元利息降至接近零。道理不言自明:美元持有者一定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美国获得低利息甚至零利息美元后,一定要到高利息国家投资,才能获得最大化利益。

所以,美联储降息,赶美元岀国门,才是美国政府和华尔街薅世界各国的羊毛。升息,吸引美元回流美国,虽然会导致个别国家或局部地区经济动荡,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会趁机去薅羊毛,但那只属于零星商业式的薅羊毛,不属于美国整体国家式的薅羊毛。

那么,升息既然会导致美国不能整体国家式薅羊毛,美联储为什么还要周期性升息呢?

因为美联储深知,不能一味地降息赶美元出国门,否则导致世界市场美元过剩,反而会葬送美元。只有一张一弛,不时通过升息吸引美元回流,导致世界市场的美元阶段性紧缺,美联储才能把升息降息的把戏长期玩下去。

可不,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尤其2020年新冠疫情后,因为美联储QE了过多的美元,自己破坏了周期性升降息的 游戏 规则,才导致岀现世界性去美元化。

迄今为止,世界去美元化已升华到了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越来越多的国家减持美元美债。

第二个层次:俄罗斯宣布将把财富基金中的美元清零。

第三个层次:美元的结算霸权被撼动了。5月份,欧元的结算比例已超过美元。

第四个层次:美元的汇率霸权被撼动了。欧元、人民币等主要货币兑美元都升了值。那么想想,那些储备美元的央行、企业及个人,怎么可能对美元贬值无动于衷?

第五个层次:欧盟以反垄断为名,拒绝世界十大银行发行8000亿欧元基金债券,十大银行中主要是美国银行。要知道,这实际上是在阻止美国银行把美元推销到欧洲市场。因为长期以来,正是美国的世界级大银行,或者通过直接投资,或者通过对外贷款,或者通过购买别国基金债券等方式,源源不断把美元推销给世界市场。

那么请想想,在美元利息为0-0.25%的前提下,美元已遭遇五个层次的去美元化,越来越难流出国门。一旦美联储升息,吸引美元回流美国,世界各国还不趁机半推半赶地礼送美元回国?美元这次回国之后,还可能再流出国门吗?美元再流不出国门,美联储再怎么QE美元薅世界各国的羊毛?美国政府早已财政入不敷出,靠举债度日,债务早已超过了上限,实际上早已在靠美联储疯狂QE美元薅世界各国的羊毛过日子。一旦羊毛薅不成了,美国政府的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第二个重创:美联储这次加息,会成为压垮美国脆弱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承诺优惠40亿美元征地款,还承诺税收优惠,忽悠郭台铭去美国办厂,特朗普还亲自出席奠基典礼,但之后却没了下文。为什么?因为美国的职工工资成本和福利成本实在太高了,工厂建成开工之日,就是天天亏损之时,所以郭台铭醒悟过来后,才及时悬崖勒马。

这说明:一,在美国办实体企业成本太高了。二,再有钱,在美国也很难找到实体经济的投资项目。

成本越高,美国的实体经济越脆弱。美国实体经济的唯一优势,就是贷款利息低。如果美联储把利息也升上去了,还不会成为压垮美国许多实体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曾记否?特朗普2016年刚上台,就赶上美联储加息。虽然每次只加息0.25%,极为缓慢,3年也才加息到2.25%,但美国脆弱的实体经济早受不了了,特朗普因此才不断向美联储喊话:“应该改升息为降息!应该改升息为降息!应该改升息为降息!”(重要的话特朗普每次喊三遍)。

新冠疫情之后,美国实体经济更脆弱。如果美联储这次加息,只怕拜登会天天向美联储喊话,而且每次至少喊10遍!

第三个重创:美联储如果这次加息,极有可能诱发股市“次贷危机”。

美元多到了过剩的地步,利息又几乎为零,当然会刺激美国人疯狂投资。

实体经济投资项目难找,就竞相投资虚拟经济,主要是投资股市、楼市和各种基金理财等等。

虚拟经济的投资,实际上比实体经济的投资更脆弱,更容易杯弓蛇影。

从2005年到2008年,美国人主要是疯狂投资楼市。到后期,不断有专家提醒楼市泡泡过大,小心发生房地产次贷危机。尽管美联储一再安抚,但后期仍有了模棱两可的加息意思。尽管美联储仍在安抚并未加息,仍然引发了房地产抛售,进而引发次贷危机,再进而引发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

这次美国人炒股比十几年前炒房更疯狂,美国股市泡泡也比当年的楼市泡泡大得多。

如果美联储加息,极有可能诱发美国股市“次贷危机”。

第四个重创:美联储这次加息,极有可能成为压垮美国债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仅联邦政府债务已达28.3万亿美元,早已超过了上限。国民欠债近15万亿美元,比企业欠债还多,也超过了上限。企业欠债逾10万亿美元,许多困难企业深陷债务压力。一旦美联储加息,会大大加重政府、国民和企业的还债付息负担。政府可以多印美元减轻负担,国民和企业呢?恐怕很多家庭和企业只有破产。

加息既然会给美国带来上述四大重创,尽管美国的通胀预期大幅提升,已达3.4%,美联储还敢轻易加息吗?

美联储恐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尽量往后拖。拖到2023年底,要么更失去了加息的机会和条件,要么加息也无济于事。

如果美国PPI、CPI、核心CPI数据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继续攀升,失业率在下降不排除2022年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

美联储,全球经济的指挥棒,地球上最有权势的机构,现在想加息也偷偷摸摸鬼子进村了——悄悄地进行,打枪地不要。

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在0.00%-0.25%不变。

维持每个月1200亿美元购债步伐不变。

将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上调至0.15%,之前为0.10%。

将隔夜逆回购利率上调至0.05%,之前为0.00%。

中位数预期显示到2023年年底将加息2次。

13名美联储官员预计2023年年底前将加息,而3月份时预计加息的仅有七人。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的解读。

美联储有两个使命,

1.积极提高就业率

2.控制通胀,保持物价稳定。

它这次既没有缩减购债 ,也没有上调联邦贴现利率 和联邦基金利率这两个关键指标。

说明使命1是联储很看重的。

但提高了IOER,等于变相的提高了联邦基金利率,说明使命2也是在努力兼顾着。

史上最低的联邦贴现利率 和联邦基金利率,源源不断地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

但美国的大资金也和中国大资金犯一样的毛病,

就爱玩来钱快的金融,

不喜欢搞苦哈哈利润低的实业。

大批资金充斥股市和银行间市场。

为了抽空 资本市场积水,

美联储最近多次展开创纪录的逆回购,收回流动性。

一边购债放水,一边逆回购抽水,联储自己都精分了。

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

就仿佛 父母给孩子不少钱去买学习用品,孩子却用这钱去炒鞋炒卡了。

美联储: 我希望经济增长啊,我给企业放水,助力你们扩大规模,迅速成长。

企业:美股一直涨,商品也大涨,我们偷偷进场,赚点容易钱不好么?傻子才拿钱扩产能搞研发呢。

所以今天提高 隔夜逆回购利率至0.05%(之前为0.00%),就是为了强化从资本市场积水坑里抽水的能力, 未来美联储还会不断有创纪录的逆回购。

提高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则是为了控制涨破天的通胀。

IOER的事儿说来话长,它最初被提出,是作为美国利率的地板 。

如果拆借利率(银行间互相借钱的利率)低于把钱存入央行的利率(IOER), 那大家肯定会把钱存入央行。 所以银行要想借到钱,必须得比IOER 高, IOER就是地板了。

但后来美联储自己挖坑自己跳,把地板整成了天花板。

联储放水太多之后,银行同业市场上囤积了大量资金。

如果拆借利率IOER, 大笔资金争着往外借,就把拆借利率压低到IOER的水平。

如果拆借利率

美国商业活动意外攀升至近一年高点,重燃通胀风险,美国通胀上升引发全球性风险  第1张

2022年美国基金年收益率

首页

达人观点

问答

7×24快讯

行情

日历

期货

资讯

课程

学院

名师指导APP

期货开户

登录注册

首页 要闻 正文

大华银行:预计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在2022年底升至2.50—2.75% ; 鉴于5月份的FOMC会议明确表示将继续加息以对抗通胀,且鲍威尔明确表示未来几次会议考虑进一步加息50个基点。我们现在预计,6月和7月将更快地加息50个基点。仍预计今年余下的每次会议将加息25个基点。这次上调利率意味着2022年将累计上调250个基点,使利率在2022年底升至2.50—2.75%区间(此前预测为上调200个基点至2.00-2.25%)。保持对2023年两次加息25个基点的预测,到2023年年中,最终利率将达到3.00-3.25%(此前预测为2.50-2.75%)

2022

05-06

19:36

大华银行:预计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在2022年底升至2.50—2.75% ;

鉴于5月份的FOMC会议明确表示将继续加息以对抗通胀,且鲍威尔明确表示未来几次会议考虑进一步加息50个基点。我们现在预计,6月和7月将更快地加息50个基点。仍预计今年余下的每次会议将加息25个基点。这次上调利率意味着2022年将累计上调250个基点,使利率在2022年底升至2.50—2.75%区间(此前预测为上调200个基点至2.00-2.25%)。保持对2023年两次加息25个基点的预测,到2023年年中,最终利率将达到3.00-3.25%(此前预测为2.50-2.75%)。

指导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依据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金网无关。汇金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悉侍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塔伦

个人简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发表文章223165篇

他的热门文章

最新答疑更多

廖桂铭12-03 19:46黄金

fe:廖老师,这次黄金上涨的极限位置多少啊

廖桂铭: 不谈极限

喻馨12-03 19:40黄金

fe:美女老师,这波黄金极限可以看到什么位置

喻馨: 先看1850

喻馨12-03 19:40白银

Demoon:老师,白银5270空下周有机会回落出么

喻馨: 给到保本果断就走。顺势做多不变。

方萍萍12-03 19:36黄金

云霄123:萍姐,周末愉快!

方萍萍: 周末愉快

方萍萍12-03 19:36货币

富贵由心:老师,美元会不会企稳了?

方萍萍: 下跌不变

方萍萍12-03 19:36黄金

fe:方老师,这波黄金弊谨年前有上1900的可能吗

方萍萍: 先到1820

方萍萍12-03 19:36黄金

fe:方老师,黄金这波上涨极限你还是看1820吗

方萍萍: 是的,亲

方萍萍12-03 19:36黄金

福通天下:老师,下周一黄金还会继续涨吗?

方萍萍: 是的

方萍萍12-03 19:36黄金

隐然:老师,原油这个走势,下周要上涨也得先回踩74.5-76.3确认底部再重新开启涨势吧?

方萍萍: 下来了都是机会

方萍萍12-03 19:36黄金

文子123456:萍萍老师,昨晚的低位多单拿住就好了,竟然又涨回来了,看来美元这个双低还不成立吧?

方萍萍: 是的

推荐文章更多

12月3日财经早餐:非农就业数据强劲,加剧了对美联储坚持政策紧缩的担忧,金价从近四个月高位回落

机构评非农:出乎意料!超预期就业数据或支撑美联储再加息100个基点

美原油交易策略:油价反弹受阻于21日均线,空头要反扑?

现货黄金交易策略:非农来袭,多头仍需警惕一危险信号

长安期货原油早评:价格将宽幅震荡,建议短差操作

黄金交易提醒:决战非农!金价或顶破8月份高点阻力?

原油交易提醒:美元疲软+需求担忧缓解,油价四连阳,关注非农数据

外汇交易提醒:PCE显示通胀放缓,美元跌创近五个月新低,关注非农表现

12月2日财经早餐:金价触及8月来最高,美联储放缓加息的前景打击美元

美原油交易策略:鲍威尔讲话提振市场冒险意愿,油价或迎一大波涨势

联系我们

电话客服:021-62313553

QQ客服:  459593257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名师指导APP下载

汇金名师微信公众号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1133号 网警110 网络社会征信网 沪ICP备18008872号-12 增值电信业务经租陆基营许可证 沪B2-20210778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沪)字第04469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沪网文(2021) 1748-174号

Copyright: Shanghai Ah Hu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22年美国基金市场繁荣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美国基金市场发展回顾

方正证券2022/12/02

举报

1 美国基金市场发展回顾

1.1 历史回顾

种子期(1907 年-1929 年):1907 年,美国第一只封闭式基金成立, 1924 年,美国成立世界上第一只公司型开放式基金——马萨诸塞投资 信托基金,开放式基金开始走向普通投资者,标志着美国现代基金业 的开始。一战后经济开始复苏,科技快速发展,20 年代美国经济和股 市持续繁荣,至 1929 年美国股市“大崩溃”前,封闭式基金的总资 产规模达到 45 亿美元。在此阶段,基金业虽有发展但美国市场及监 管均不完善,投资公司的规模普遍较小。

萌芽期(1929 年-1950 年):由于 20 年代美国证券市场的迅速膨胀, 且伴随着蓝天法的执行不力,各类金融投机活动横行,导致了自 1929 年开始长达 10 年的经济大萧条,封闭型基金严重受挫,市场将目光 逐渐转向开放型基金。自此,美国政府监管机构分别于 1933 年、1934 年、1940 年修订了《证券法》《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和《投资 顾问法》,提高了基金在发售、承销和售后三个阶段的信息披露和代 理人服务的要求,其中《投资顾问法》是美国投顾行业发展的开始。 为了统一并集中监管权力,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成立,直达对基金 企业各个部门的监管,期间由于法规禁止封闭基金过度杠杆操作和内 幕交易,开放式基金在此阶段大规模发展。

蓄力期(1951 年-1979 年):1950 年开始,伴随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 复苏,美国进入了经济繁荣的时代,个人闲散资金增加,带动基金规 模持续扩张,同时国会颁布《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ERISA)》,初步推 行定额退休福利计划(DB Plan)和个人退休账户(IRAs),1978 年《国内 税收法》中的 401(k)、403(b)计划还为 IRAs 的供款及资本利得予以免 税。政府通过建立养老金的投资担保和相应的税收优惠,为基金带来 了稳定的资金来源。1978 年《国内税收法》401(K)、403(B)及 457 条 款,规定政府机构、企业及非营利组织等不同类型雇主,需为员工建 立积累制养老金账户,并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此后,雇主养老金计划 特别是 DC 计划规模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扩张期(1980 年-2000 年):80 年代初,美国养老体系改革为美国基 金业带来了大量长期而稳定的资金。美国国会于 1986 年、1997 年颁 布《税改法案》和《纳税人救济法案》,对中高收入人群实行严格的 IRA 扣除政策,并为低收入人群引入 Roth IRAs、儿童税收抵免和教 育储蓄账户。1996 年,证监会(SEC)被授予对证券行业的专属管辖权。 随着美国利率实现自由化,叠加美国经济回暖,债券型基金比重逐步 回落。90 年代,美股牛市开启,市场迎来机构投资者崛起的时代,共 同基金也迎来进一步的繁荣。

成熟期(2000 年至今):21 世纪初,美国经历两次经济衰退,基金市 场的发展有所滞缓,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被动型产品加速扩容。在 此期间,政府再次集中加强对基金的监管,1999 年颁布《金融服务法 现代法案》强调金融机构对客户数据安全的保障,2002 年的《萨班 斯·奥克斯利法案》完善财务方面的监管,并成立公司会计监管委员 会(PCAOB)。2006 年,《养老保护法》放宽投资顾问的权限,养老金 计划与投顾业务共同走向成熟。2010 年,《多德-弗兰克法案》对金融 监管的全面完善标志着美国基金发展步入成熟期。世界各地的投资者 都表现出对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也称受监管基金)的强烈需求。过 去十年,全球受监管基金的净销售额总计 20.1 万亿美元。这种需求受 到几个长期和周期性经济因素的影响。截至 2021 年底,受监管基金 的总净资产为 71.1 万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第一支基金创立于 1989 年,于 1997 年 11 月,颁布 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发展 奠定了基本的法律基础,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了规范化发展时代, 中国基金正式进入了萌芽期。2000 年 10 月 8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开 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次年 9 月,中国第一支开放式基金— —华安创新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诞生,其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为我国 基金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于 2003 年底超过了封闭式基金数量 而成为了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形式。2003 年 10 月 28 日,《证券投资 基金法》颁布并于 2004 年 6 月 1 日施行,我国基金业的法律规范得 到重大完善,引导中国基金业进入蓄力发展期,新产品层出不穷。2003 年 12 月首支货币市场基金诞生,2004 年我国又分别发行了上市开放 式基金和 ETF 基金,2006-2007 年基金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2007 年 年底基金规模已达到 3.2 万亿元。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中美基金规模 同样进入停滞徘徊状态。2012 年 12 月,新《证券投资基金法》颁布 并实施,法律法规的修订进一步完善,我国基金业进入高速成长期, 2012 至今,中国基金规模已实现接近 9 倍的增长,2021 年总规模相 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

1.2 产品演变及现状

1.2.1 美国基金产品发展

美国共同基金发展已近百年历史。1924 年,美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诞 生,也是第一只现代意义上的共同基金,由马萨诸塞州投资信托公司 发行,后面高收益债券基金、对冲基金、国际投资基金、REITs 基金 等相继问世,基金产品与美国经济及资本市场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当 时美国证券市场交易活跃,道琼斯指数继续一路攀升,1969 年时已经 接近 1000 点,在 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美国大多以股票型基金为主, 基金管理规模得到了长足发展,1970 年达到 476 亿美元,是 1940 年 的 100 倍,但是产品种类较少。

高通胀与 Q 条例的矛盾催生货币基金。1933 年,美国颁布了《Q 条例》, 《Q 条例》主要是禁止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并且对多种银行存 款设定了利率上限。《Q 条例》对美国维持和恢复金融秩序起到了积 极作用,但在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进入高通胀期,通货膨胀率曾一 度高达 20%,彼时《Q 条例》没有废除,这使得商业银行无法使用利 率来吸引储户的资金。为规避此条例带来的负面影响,1971 年,美国 建立货币基金,它将投资者的资金汇聚成资金池,然后将资金池投向 一些期限较短的证券,如美国国库券、商业票据等。货币基金具有无 利率上限约束、可开支票、门槛低、流动性高等特征,成为了银行活 期存款的一种替代品,迎来高增长时代,1981 年,货币基金占美国基 金市场 77%左右的份额。 由于大量存款流向了货币市场基金,银行推出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MMDA),这类账户兼具活期存款的便利性和储蓄存款的高利率, 以此与货币基金进行竞争,同时 1980 年,美国政府制订了《存款机 构放松管制的货币控制法》,逐步取消《Q 条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 革,货币基金增速放缓。

债券牛市推动债券型基金增长。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经济增速下滑, 利率水平持续回落,债券价格上行,金融管制大大放松,为零息债券、 可变期限债券、保证无损债券等新型债券产品的创造提供良好的金融 环境,同时美国养老金相关法案的出台,税优税延政策推动了普通民 众对于基金市场的投资,债券基金规模得以快速增长,1986 年债券基 金占共同基金比例达到 34%。 随着美国经济回暖,利率水平回升,债券市场下行,债券基金受挫。 自 1986 年开始,债券基金占比有所回落,而经济的增长使得股票市 场上涨,股票收益率显著高于债券,股票基金优势显现,迎来上涨。

美股牛市持续,重回股票型基金时代。20 世纪 90 年代,以智能信息 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代表的基础技术创新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美 国作为基础技术创新第一大国,依托技术资源,进行生产要素的全球 化配置,经济上同时表现出低通胀、低失业率、高增长的特征,推动 了近 10 年的“新经济时期”。为配合产业结构升级,为新兴产业提供 充足资金,美国股权融资发展迅速,推动股票市场进入牛市。同时, 随着 80 年代的养老体制改革持续推进,DC 计划和 IRA 持有的共同基 金中的股票资产基本在六成以上,成为美国股市的长期资金来源,助 推美国股市持续上涨,股票型基金也相应重回高增长时代,1999 年股 票型基金占共同基金比例达到 59%。

被动型基金逐步替代主动型基金。早在 1971 年,约翰·麦奎恩利就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支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但由于当时技术受限,未能 有良好发展,1976 年先锋集团发行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指数基金—— 以标普 500 为标的的先锋 500 指数基金,但直至 80 年代,指数基金 都发展缓慢。20 世纪 90 年代,得益于美国股市的有效性提升,投资 者发现主动管理策略难以战胜指数化的投资策略,指数基金得以快速 发展,同时,1993 年,美国证券交易所推出了美国第一只 ETF——标 准普尔存托凭证(SPDRs),被动型基金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08 年 金融危机后,美国被动型基金加快扩张速度,相比于主动型基金,其 具有费率较低的优势,使得其备受投资者青睐,截至 2021 年,共同 基金中被动型基金(股指基金+债指基金)管理规模达到 5.7 万亿美元, ETF 达到 7.2 万亿美元,与主动型基金差距不断缩小,且态势不减。

相比于美国,中国基金行业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中国的基金业起源于 1989 年,我国第一只概念基金新鸿基中华基金由香港新鸿基信托基金 管理有限公司推出,1991 年,我国基金业正式起步,但处于较为无序 的状态,1997 年,我国出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基金 产品进行规范改造,2001 年中国首只开放式基金成立,由此中国基金 业进入了一个规范化发展的新时代。

1.2.2 美国基金产品分类

目前美国的基金产品种类已非常的丰富,按照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 的分类,美国共同基金可分为长期型、短期型 2 类,长期型为股票型 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短期型为货币市场基金,进一步可 细分为 42 小类基金。相比之下,我国基金产品在大类上已基本覆盖 完善,但细分品种较少,较美国仍有一定的差距。

1.2.3 美国基金产品结构

共同基金、ETF 在美国基金中占有绝大部分份额,根据 ICI 披露的 2021 年数据来看,共同基金、ETF、封闭式基金、单位投资信托净资产规 模分别为 27.0、7.2、0.309、0.095 万亿美元,占比分别为 78%、21%、 1%、0.3%,共同基金和 ETF 的占比合计达到 99%。

进一步看,相比于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股票基 金是风险较高、管理难度较大的,因此,如果股票型基金能够占有一 个国家主要的基金资产份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国的基金公 司管理水平较高、实力较强,基金行业发展成熟。美国的共同基金和 ETF 主要集中在长期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比 60%,为主要构成部 分,国内股票基金(主要投资于美国公司股票的基金)占 46%的净资产, 全球股票基金(大量投资于非美国公司股票的基金)占 14%,其次是 债券型基金,占比 20%,混合基金和其他基金占比 6%,短期基金主 要是货币市场基金,占比 14%,美国的长期基金为其资本市场提供了 庞大的资金支持,推动资本市场上涨,资本市场上涨又进一步确保基 金收益率,助推基金行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相比之下,我国基金主要以货币市场基金这种短期基金为主,截至 2021 年末,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占比 37%,其次是债券型基金,占比 27%;股票型基金占比仅 9%,远低于美国基金市场。

1.3 美国基金投资者结构分析

美国家庭的共同基金拥有

美国上次加息是哪一年

美国上次加息是在2016年12月15日凌晨3美国商业活动意外攀升至近一年高点,重燃通胀风险:00美国商业活动意外攀升至近一年高点,重燃通胀风险,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美联储利率决定上限为0.75%,下限为0.5%。美租闹联储在声明中表示,考虑到实际和预期的劳动力市场、通胀状况,因此如型拿作出加息决策。这意味着美联储认为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

【拓展资料】

美国历史上一共有几次加息:

一、第一轮加息周期为1983.3—1984.8,基准利率从8.5%上调至11.5%。

当时,美国经济处于复苏初期,里根政府主张减税帮助了经济的复苏、制造了更多工作机会。1981年美国的通胀率已达13.5%,接近超级通胀。1980-81年间经济处于极端的货币紧缩状态,试图积压通胀,而通胀率从1981年的超过13%降至1983年的4%以下。

二、第二轮加息周期为1988.3—1989.5,基准利率从6.5%上调至9.8125%。

当时,当时通胀抬头。1987年“股灾”导致美联储紧急降息救市。由于救市及时、股市下跌对经济影响不大,1988年起通胀继续上扬,美联储开始加息应对,利率在1989最终升至9.75%。此轮紧缩使经济增长放缓渣搭,随后的油价上涨和1990年8月份开始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相关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经济活动,使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三、第三轮加息周期为1994.2—1995.2,基准利率从3.25%上调至6%。

当时,市场出现通胀恐慌。1990-91年经济衰退之后,尽管经济增速回升,失业率依然高企。通胀下降令美联储继续削减利率直到3%。 到1994年,经济复苏势头重燃,债券市场担心通胀卷土重来。十年期债券收益率从略高于5%升至8%,美联储将利率从3%提高至6%,使通胀得到控制,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此次加息也被认为是导致此后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四、第四轮加息周期为1999.6—2000.5,基准利率从4.75%上调至6.5%。

当时,互联网泡沫不断膨胀。1999年GDP强劲增长、失业率降至4%。美联储将利率下调75个基点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后,互联网热潮令IT投资增长,经济出现过热倾向,美联储再次收紧货币,将利率从4.75%经过6次上调至6.5%。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纳斯达克指数崩溃后,经济再次陷入衰退,“911事件”更令经济和股市雪上加霜,美联储随即转向,由次年年初开始连续大幅降息。

五、第五轮加息周期为2004.6—2006.7,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

当时房市泡沫涌现,此前的大幅降息激发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2003年下半年经济强劲复苏,需求快速上升拉动通胀和核心通胀抬头,2004年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连续17次分别加息25个基点,直至达到2006年6月的5.25%。直至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再次开始降息至接近零的水平。

美国通胀盖不住了,全球危机恐将重演

6月10日是一个牵动全球市场敏感神经的日子,投资者屏住呼吸等待美国官方公布的5月份通胀数据。劳工部公布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6%,跃升至5%,为2008年8月以来的最大年度涨幅;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上升0.7%,同比上升3.8%,为1992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这远远超出了此前经济学家的预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美国通胀的担忧。

加速上涨的通货膨胀正成为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 数月来,随着美国疫情趋稳,民众对消费品和其他生产需求强劲,导致从美国木材到计算机芯片都出现严重短缺。美国消费者正在感受物价上涨的直接压力——“在超市花100元只能买到过去不到80元的食物。”汽油、食品、 汽车 、住房和电脑等消费品价格上涨大幅推高了消费者物价指数,中下层民众生活受到明显影响。

4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去年同期增长4.2%,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最大的同比增长;4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增长6.2%,创下2010年以来 历史 新高。

根据纽约联储对消费者的调查,普通美国人对1年期和3年期通胀中值预期分别跃升至3.4%和3.1%,创下2013年9月以来的最高。经济陪培学家普遍预期美国通胀可能更加严重。《商业内幕》引述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知名经济学教授西格尔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将在未来两三年之内突破20%,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恶性通胀的情景。

德意志银行的研究团队最近发布一项报告发出警告,美国即将到来的通胀可能类似于1970 年代。报告指出,美联储为了追求全面的复苏而忽视通胀的风险,将产生可怕的后果,通胀的爆发将使全球经济坐在“定时炸弹”上。“这可能导致一场严重的衰退,并在全球引发一系列金融危机。”

美国通胀快速上涨的根源在于美国政府不负责任的货币宽松及财政刺激计划。 2020年3月后,疫情冲击使美国股市遭遇史无前例的四次“大熔断”,为了美国资本市场免于崩溃,美联储使出无限量化宽松的“大杀器”。仅2020年3月的一个月内,美联储就增发3万亿美元,此后维持每月1200亿美元购债计划,持续向金融体系放水。拜登政府不仅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宽松货币政策,还一口气推出数个经济救助和刺激计划,总支出规模达到7万亿-8万亿美元。有学者指出,拜登政府支出的增长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罗斯福新政、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里根上世纪80年代初扩张军备派含等历次美国经济刺激计划。

如此庞大的货币、财政刺激规模,使美国货币洪水到处泛滥。美国家庭、企业和个人手握大把现金,单是个人储蓄就从一年前的1.6万亿美元激增至惊人的4.1万亿美元。银行存款多到银行不能承受,要求储户取走或花掉。

在通胀持续的压力下,美联储目前的态度从否定存在通胀,到尘乱笑承认通胀的现实但坚称“高通胀只是暂时的”,表明其在支持经济快速复苏与控制通胀的天平上,坚定地选择了前者。然而,尽管美联储嘴上仍然高声“维稳”,但内部不得不正视通胀的事实,4月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议,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次讨论收紧货币政策立场的可能性。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通胀绝非是“暂时的”那么简单。

美国现实的情况是“生之者寡而食之者众”。美国是消费型 社会 ,也是全球最大进口国。随着美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美国的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而全球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存在较大缺口,使得美国消费者价格、生产价格指数急速上升。4月份美国进口价格连续第六个月上涨,同比涨幅达到10.6%,为过去十年来最高水平。而美国的就业数据远逊预期,拜登的纾困支票和各种政府救济助长了美国人不工作,美联储公布的自愿离职率创下新高。在劳动力供应缺口之下,美国薪金水平意外上升,将进一步助推通胀上升,导致“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恶性循环。这些情况表明美国的通胀将持续更长时间。

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其对世界经济产出的影响不容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展望报告预计,虽然今年全球经济步入缓慢复苏,但全球产出水平仍将低于疫情前2%。这也预示美国及全球的通胀不会是短期的。

这是耶伦近期以来第二次提到加息。上个月她在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曾表示,“为了保证经济不会过热,利率可能不得不一定程度上升。”这一表态随即引发美股大跌,之后耶伦不得不马上改口,为自己加息的言论解释说:“我认为不会出现通胀问题,但如果真有的话,美联储有能力解决。”

财政部高官在加息问题上表态的闪烁与犹疑,表明在控制通胀与维持宽松货币以刺激经济的选择上,美国面临两难。一方面是通胀猛如虎,另一方面一旦美联储加息,会触发美国股市下跌的风险。

美国经济面临的困境远不止通胀。 拜登和特朗普比赛式的无限印钞和大手撒钱带来的后遗症正在快速显现,各种“虚火”同时上攻:股市泡沫风险积聚,国债利率叠创新高,天量债务无法持续。美国经济内在的结构性矛盾与政府不负责任的经济政策相互叠加,将美国经济推到危机的边缘。

如今美国股市已呈现极度泡沫化。持续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使美国股市不仅免于去年3月因四次熔断而崩盘,还不断攀上 历史 高位。在去年美国疫情失控、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美国股市的火热缺乏经济基本面的支撑。

截至6月1日,按照威尔夏指数,美国股市总市值已达44.3万亿美元,而美国今年首季GDP最新估值约为22.1万亿美元,衡量股市泡沫风险的巴菲特指标突破200%。巴菲特认为该指数创 历史 新高是“非常强烈的崩盤警告信号”,而代表美国股市的平均年化回报率为-3.1%(含股息),表明美国股市已经严重高估。

除了巴菲特指标,投资顾问机构RIA Advisors首席投资策略师罗伯兹也警告,衡量股市风险的五大指标(恐惧/贪婪指数、基金经理人乐观指数、杠杆型基金做多做空比例、保证金/债务比例、美股与3年平均线偏离)均显示美股已处于严重泡沫之中,只要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恐慌性抛售,导致股市崩盘。这种情形一旦发生,标普500指数将蒸发40%至60%。

随着美国通胀的快速上升,美国股市已进入高风险状态 ,投资者已如惊弓之鸟,如履薄冰地做着随时逃离的准备。美联储和财政部任何一点儿的微妙暗示,都会引起股市大起大落。美股泡沫一旦刺破,将引发美国金融市场巨震并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美国债务激增是美国面临的又一大困境。去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危机,美国连续出台经济救助计划,导致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爆炸式增长。目前美国国债总额已突破28万亿美元,超过美国GDP30%。而美国政府的债务增长还远没有尽头,根据拜登政府制定的财政预算,美国2021年财政赤字为3.669万亿美元,2022财年赤字为1.837万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赤字累计增加14.531万亿美元。

拜登意图通过提高企业税作为弥补财政支出扩大的来源,但受到共和党的阻力,美国庞大刺激支出将最终不得不依靠美联储印钞来解决。这也是美联储很难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原因。拜登的庞大基建计划、创新与竞争计划正嗷嗷待哺需要大笔支出。

而无限制的扩大印钞势必削弱美元信用,导致美元持续贬值,长此以往将动摇美元霸权的根基。同时,随着通胀上行,美债收益率飙升,表明美债已经供过于求,曾经作为全球资金避风港的美债,随着美债激增也越来越受到众多质疑,不再象过去那么受国际投资者追捧,美债扩张也将面临天花板。谁来为天量美债接盘,是令美国伤脑筋的问题。

另一个警号是,美联储用于控制短期利率的隔夜逆回购需求飙升,6月9共有49个对手方在美联储的隔夜逆回购中交易规模达到5029亿美元,本周三个交易日接连创新高。美国的银行和货币市场基金以0的回报将资金回存美联储,且规模史无前例,这表明美国金融体系的现金已经多到没有别的去处,开始倒灌回美联储,表明美联储继续向市场注水的操作已接近极限。该工具更早的 历史 峰值是2015年12月末的4760亿美元,正是美联储收紧量化宽松的起点。

如今美国经济面临多重考验,险象环生,政策制定者不得不在多重矛盾的目标中寻求艰难的平衡:遏制通货膨胀与维持货币宽松、刺激经济复苏与保持债务可持续、防止股市泡沫破裂与实际利率不可避免上升、继续量化宽松与保持美元稳定。这些难题每一个就可能成为引爆危机的导火索。

综合判断,美国及全球通胀将持续较长时间,这将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 在持续通胀的压力下,美联储可能被迫调整原先的计划,提早收紧货币政策。随着美联储利率政策的转向,美国股市首先受到重压,导致美国市场流动性紧张,进而引发全球美元回流,全球金融市场面临一场巨震。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将再次遭遇资本外流和资产价格贬值的冲击,美国借机又可以开启新一轮血雨腥风的财富收割。

在美元放水和回流的循环中,美国一次次避免了自己的危机,并实现了对世界财富的洗劫,这样的 历史 可能再次重演。这就是美国金融帝国主义的真相。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陷入供应链危机,产能缺口助推了全球通胀的上升。在全球大通胀的形势下,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成功,更加突显了中国产业链的安全和独具优势,中国制造成为疫情下全球供应链屈指可数的可以指望的依靠。在这样的形势下,中美经济博弈,攻守已经易势,美国可打的牌已经不多了。

历史美国加息时间

第一轮加息周期为1983.3—1984.8(18个月),基准利率从 8.5%上调至 11.5%,引发拉美债务危机

1980年代初,美国经济开始了里根政府改革的新阶段。经历了70年代的滞涨,以及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铁腕治理滞涨之后,美国经济强劲复苏。1983-1984年加息,美国GDP增速折年率从加息周期开始的1.59%大幅上升至加息结束时的6.96%,在此期间失业率虽然处于历史高位但快速下降,同时CPI结束80年代初以来迅猛下滑的态势,逐渐企稳回升。

此轮加息前后,拉美国家爆发较严重的债务危机

——1980年代,处于经济起步阶段的拉美国家储蓄水平较低,国内资金比较匮乏,为了扩大投资规模、加快资本举指薯积累和加速本国经济发展,拉美国家无节制地举债发展国内经济。当时外债的积累成为该地区国家的普遍现象,据联合国统计,1982年底拉美地区外债总额高达3287亿美元。

——但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大多依靠出口国内的自然资源以赚取外汇,当美联储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紧缩,国际资本流动方向逆转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拉美地区国际收支入不敷出。债务国面临双重威胁,一方面利率攀升导致偿债负担加重,另一方面走低的出口货物价格导致偿债能力严重下降。因此,债务违约不可避免,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成为压垮拉美国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到1986年底,拉美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飙升到10350亿美元,且债务高度集中,短期贷款和浮动利率贷款比重过大,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外债负担最为沉重,直接导至拉丁美州国家十年发展停滞,直到2003年,拉美国家才走出债务危机的阴影。

第二轮加息周期为1988.3—1989.5(15个月),基准利率从 6.5%上调至 9.8125%,引发日本经济危机

当时,当时通胀抬头。1987 年“股灾”导致美联储紧急降息救市。由于救市及时、股市下跌对经济影响不大,1988 年起通胀继续上扬,美联储开始加息应对,利率在 1989 最终升至 9.75%。此轮紧缩使经济增长放缓,随后的油价上涨和 1990 年 8 月份开始的第一次 海湾战争相关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经济活动,使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导致日本经济过热硬着落,引发日本经济危机

——事件背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引起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的不安,他们纷纷游说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在1985年9月,与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签订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

——日元大规模升值,美元热钱大量涌入日本,推高日本房价、物价。美国从1988年2月开启持续时间15个月的加息周期,利息从6.5%加至9.8125%,热钱纷纷抛弃日本资产,反流回美国,日本股市楼市崩盘,导致日本经济过热硬着落,引发日本经济危机,致使日本经济长达30年停滞,无法起来。

第三轮加息周期为1994.2—1995.2(12个月),基准利率从 3.25%上调至 6%,引发东南亚金融风暴

当时,市逗耐场出现通胀恐慌。1990-1991 年经济衰退之后,尽管经济增速回升,失业率依然高企。通胀下降令美联储继续削减利率直到 3%。到 1994 年,经济复苏势头重燃,债券市场担心通胀卷土重来。十年期债券收益率从略高于 5%升至 8%,美联储将利率从 3%提高至 6% ,使通胀得到控制,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

美国货币政策紧缩后,亚洲各国汇率依然紧盯美元,但是出口放缓和美国加息导致货币贬值压力较大。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正者货币成为国际炒家攻击的重点,外汇储备大量消耗,最终只能放弃固定汇率,爆发大范围的金融、债务危机。此次加息也被认为是导致此后1997 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

第四轮加息周期为1999.6—2000.5(11个月),基准利率从 4.75%上调至 6.5%,刺破互联网泡沫

当时,互联网泡沫不断膨胀。1999 年 GDP 强劲增长、失业率降至 4%。美联储将利率下调 75 个基点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后,互联网热潮令 IT 投资增长,经济出现过热倾向,美联储再次收紧货币,将利率从 4.75% 经过 6 次上调至 6.5%。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纳斯达克指数崩溃后,经济再次陷入衰退,“911 事件”更令经济和股市雪上加霜,美联储随即转向,由次年年初开始连续大幅降息。

第五轮加息周期为2004.6—2006.7(25个月),基准利率从 1%上调至 5.25% ,引发次贷危机

当时房市泡沫涌现,此前的大幅降息激发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2003 年下半年经济强劲复苏,需求快速上升拉动通胀和核心通胀抬头,2004 年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连续 17 次分别加息 25 个基点,直至达到2006 年 6 月的 5.25%。直至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再次开始降息至接近零的水平。

第六轮加息周期为2015.12-2018.12(36个月),基准利率从0%上调至2.25%,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美国通过降息,放出大量资金,进入经济过热的国家和地区,推动其资产暴涨,然后通过加息,引动资金回流,造成他国外汇大量流失,引发金融危机,完成美国薅羊毛的目的。

关于美国商业活动意外攀升至近一年高点,重燃通胀风险和美国通胀上升引发全球性风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6158.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