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互联网医疗|超过95%的收入来自“卖药”阿里健康用户增长明显放缓的简单介绍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互联网医疗|超过95%的收入来自“卖药”阿里健康用户增长明显放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互联网医疗热潮背后:盈利模式待解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互联网医疗|超过95%的收入来自“卖药”阿里健康用户增长明显放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互联网医疗热潮背后:盈利模式待解

互联网医疗企业加速奔向资本市场。

日前,思派 健康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派 健康 ”)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正式宣告冲击IPO。成立近7年的思派 健康 在资本市场上备受青睐,IDG资本、平安创新、腾讯投资等知名风投纷纷参与其中。

招股书显示,目前思派 健康 有三条业务线,包括医生研姿隐究解决方案(PRS)、药品福利管理(PBM)及供货商与支付方解决方案(PPS)。其中,PBM业务为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2020年占公司总营收的91.9%,业务包括特药药房及以患者为中心的增值药师服务。

药品相关收入占九成

翻看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起初源于在线预约挂号,而后在监管允许范围内逐步拓展至在线问诊、线上药房及互联网医院业务。在资本的引领下,曾一度呈现爆发式成长,但受限于持续性盈利困难,后又陷入低谷。

2020年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医疗再度崛起。微医、智云 健康 、思派 健康 、科亚医疗、推想医疗、数坤 科技 等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也相继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不过,自诞生之日起就困扰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盈利模式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大多数企业单靠提供医疗服务显然无法维持运转,不得不走回“以药养医”的老路。

同样致力于打破患者、医生、医疗机构、制药公司和支付方式之间的壁垒,形成医疗 健康 系统的闭环,实现对医疗 健康 的数字化转型的思派 健康 亦是如此。

招股书显示,2018至2020年思派 健康 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10.39亿元、27亿元,2021年一季度营业旁培收入达到7.65亿元。其中,来自药品福利管理(PBM)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0.9%、83.1%、91.9%及92.1%。

目前将商业模式跑通,成功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依旧未能脱离“卖药”。如何将互联网医疗服务变现,仍是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与此同时,在药品“零加成”趋势下,破除“以药养医”也是当下医疗改革的重点。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线下“以药养医”逐步开始向线上转移,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迫在眉睫。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卫生 健康 委主任马秀珍也曾指出,警惕“药品回扣”向线上转移。马秀珍在工作中发现,制药企业把互联网平台的药品销售纳入业绩考核范围,授意医药代表线下“学术拜访”,增加线上药品销售量,其中不乏药品回扣现象;部分互联网医院将医生的服务收入与药品销售挂钩,企图“洗白”药品回扣。

2021年10月26日,国家卫生 健康 委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其中,统方、补方、人工智能软件代替医师接诊等现象被明令禁止。

《意见稿》明确指出,医师接诊前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由本人接诊。迹启厅其他人员、人工智能软件等不得冒用、替代医师本人接诊。同时,《意见稿》规定,禁止统方、补方等问题发生。医疗卫生人员的个人收入不得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这一系列规定也变相将互联网诊疗和网售药品行为隔离开来,规避“以药养医”线上化的现象发生。而这对于当下主要靠药品销售实现营收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势必将形成不小的挑战。

没有处方可买处方药

招股书显示,思派 健康 在全国范围内正持续扩张店铺,截至2021年6月30日,思派 健康 已拥有81家特药药店,2018年至2020年平均每间药店的月销售额为43万元、128万元和266万元。

国药一致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最大连锁药店国大药房的DTP药店数量超过100家,单店月销售额不过才120万元左右;老百姓大药房去年年报也披露,143家DTP药店总收入10.9亿元,单店月销售额也仅63.52万元。

在思派 健康 药房高销售额背后,其药品销售合规待考。

原则上需凭处方销售

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我国就实行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要求所有药品按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分类和管理。

针对患者在购买二甲双胍等处方药时是否明确需要查看医生处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金锐表示,只要二甲双胍还是处方药,没有进入非处方药目录,这种药品就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也就必须要凭处方销售。

而对于此前流传的“双轨制”处方药,从国家药监局的文件资料来看,仅仅在2004年《关于加强流通领域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到过。其原文是:“对已经明确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要严格执行凭医师处方销售;对目前尚未明确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的‘双轨制’处方药,应该向顾客索要医师处方,凭医师处方销售。不能出具医师处方的,必须经过执业药师或从业药师充分咨询,问明既往用药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后销售。”

金锐强调,国家并未正式建立“双轨制”处方药品种目录,只是说,由于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因此,也一定有一个过渡阶段。目前,我国依然处在这个过渡阶段。但即使是“双轨制”处方药,第一步也是必须要求出示处方,实在没有的再进行登记。而不是说,不用处方,登记一下就行,这是误读。

“处方药凭处方销售这件事,国家药监局是分品种分批推进的。”金锐表示,对于已经明确警示必须出示处方才可以销售的注射剂、抗菌药等处方药品种,必须凭处方销售。但对于那些虽然不属于“非处方药”,但国家又没有点名警示此类品种必须凭处方销售,就存在不凭处方销售的可能。全国药店数量众多,监管成本也很高,这个时候,这种不凭处方销售的处方药也发现不了。而二甲双胍并不在非处方药目录中,原则上,应该凭处方销售。

针对许多慢性病的长期用药,老百姓并不是初次购买,其实已经非常熟悉用药目的、用法用量和安全监测方法,对于这样的患者,并不需要频繁地看医生,而是需要遵医嘱规范用药。对于此类患者,怎样为其提供便捷又有管控的购药渠道,可能是考验监管者的难题。目前的长处方政策,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患者可以一次开3个月的慢病管理用药,减少跑医院的次数。

“其实,这也是未来药师工作的切入点。对于这部分进行慢病管理的患者,药师也许可以代替医生的部分作用,嘱其继续原有的药物治疗方案并提供药学监护。”金锐如是说。

互联网医疗|超过95%的收入来自“卖药”阿里健康用户增长明显放缓的简单介绍  第1张

互联网医疗十大排名公司

互联网医疗十大排名公司如下:

1、阿里健康:阿里健康是一个健康商城,开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商及新零售、互联网医疗、消费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借壳上市七年,阿里健康在2021财年第一次全面盈利,营收同比增长61.7%,利润同比增长198.5%。

2、平安好医生:综合的医疗服务平台,有自己公司的全职健康管理人员还结合三甲医院的医生。公司总部在上海,依托平安保险。截至2020年底,平安好医生在线医疗营收同比增长82.4%,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2.8%,健康商城营收同比增速28%,在总收入中占比54.09%,消费型医疗、健康管理和互动则总共占据总收入的23.11%。

3、丁香医生:有最大的医生社区,且拥有自己的线下诊所,为患者构建了从问诊到治疗的一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平台和服务控制体系,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4、好大夫在线: 好大夫在线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拥有国内最大的线上分诊、医助及质量监管团队。目前有19万名医生在平台提供医疗服务。

5、微医:中国领先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可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陪悉就诊,电子处方,在线配药等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6、京东健康: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京东健康已上线16大专病专科中心,入驻近百位权威专家和顶级名医,在业内首创线上“就医+购药”闭环服务。财报上看,京东健康以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为主,占比86.54%,其次是平台、广告及其他业务,占比13.46%。

7、泓华医疗:独特的医疗服务模式创新,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重构医疗服务场景,软件硬件和服务结合,专注家庭医疗康复护理,平台上50多万专业医生护士,其家庭病床、家庭医生、医护上门、上门检验、康复护理、慢病管理、送药到家、巡诊巡护等服务。

8、医联:医联依托互联网医院,以80万的实名医生为基础,运用互联网、AI等创新技术建设正行的数字化疾病管理平台专注慢病管理。

9、医渡云: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医疗人工智能技术,为广大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大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在线咨询问诊、私人医生专属疾病管理、足不出户合作药店送药上门、个人专属健康档案、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自评等服务,以及医学专家提供的健康知识、居家科普日常陪伴等患教服务。

10、百度健康:百度健康联合海内外顶级医疗资源共建权威医学内容生态,集成了在线咨询、预约挂号、线上购药、健康保险等服务,让用户便捷地获取可靠的健康知识和优质的举乱哗健康服务。

医药电商发展现状?

医药电商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医药电商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华东医药(000963)、一心堂(002727)、白云山(600332)、亚泰集团(600881)等。

本文核心数据:医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医药电商渗透率、药品终端市场销售增速

1、我国医药电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医药电商发展至今共经历了启动期、成长期,目前正处于发展兆灶期。在启动期期间,医药电商主要靠政策推动,在2004年我国颁布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界定了药品信息服务及相关监管部门职能;

2005年我国颁布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对参与医药电商的企业、机构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在政策的推动下,众多企业开始摸索线上端的商业模式,最开始的是药企,随后许多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开拓这一领域,针对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

当各个医药电商企业商业模式逐渐成型后,同质化的问题出现了,于是来到了竞争激烈的发展期,处于这一期间的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去抢占更多的市场。例如阿里健康,除了继续保持医药电商原有优势外,平台还从家庭健康医疗需求出发,通过丰富产品品类,打通上游供应链,医药电商服务全面升级。

2、中国医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扩张加速

2016年以来,医药电商迎来多轮政策利好。先是取消医药电商B、C证,对网上药店予以放行,接着是鼓励“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的类O2O的配送方式,再是各地试点电子处方和处方外流,为互联网+医药提供了机会;最后连“含金量”最高的A证亦予以取消,医药电商全面解禁。2020年疫情出现,助推了医药电商的迅速发展。

根据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到约1956亿元,增速为28.3%,为近几年最高增速。同时自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医药电商的发展。

3、医药电商渗透率逐年提升,相对美国仍有较大差距

尽管近年来医药电商的发展速度可喜,但是距离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的医药电商族差扮渗透率要低很多,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数据,2015-2019年我国医药电商渗透率逐年提升,从2015年的2.87%上升到了2019年的4.96%。

相对于美国,美国在2018年时医庆饥药电商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3.3%,同年中国的医药电商渗透率仅有4.53%,可以看出我国医药电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线下药店仍然为消费者购药主要渠道

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调查显示,线下药店仍然为消费者购药主要渠道,在调查样本中有92.6%的人会通过线下药店购买药品,68.2%的人会在一元购药;通过电商平台与020平台购药的分别是60.3%与24.3%。可以发现有过半的消费者会选择通过电商平台购药,消费者习惯培育较好,未来这一比例仍有提升空间。

5、疫情促进线上终端销售增速

疫情的出现助推了医药电商的发展。2020年疫情期间倡导减少接触,一方面增加了线上终端的关注度,另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意识,2020年药品终端市场销售规模达18442亿元,同比下降2%,其中医院终端与基层医疗终端受疫情影响下滑明显,线上终端增速则高达59%。

互联网医疗|超过95%的收入来自“卖药”阿里健康用户增长明显放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互联网医疗|超过95%的收入来自“卖药”阿里健康用户增长明显放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6925.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