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今年降息是共识,但债基高层却为美国的“衰退”吵了起来!(降息 债市)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今年降息是共识,但债基高层却为美国的“衰退”吵了起来!,以及降息 债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美国历史降息时间表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今年降息是共识,但债基高层却为美国的“衰退”吵了起来!,以及降息 债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美国历史降息时间表

历年来美国利率调整的时间表谁有呀?美国加息和减息,以前是怎么样的 : 美国利率调整,与其他各国一样都是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形做出的决定,现在面临着的问题是百年一遇,就调整的时间间隔和强度而言都少有可比性.

美联储降息时间 - : 美联储最近一次降息是在7月底.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7月31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2%至2.25%的水平.这是自2008年12月以来美罩银联储首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

美联储2003年6月以来首次降息,亚太股市强劲上升沪深股市下? : 从七月份的走势来看,大盘在板块轮动之后,就是急速下跌.

美联储降息幅度24年来最大中国几乎已没有加息空间美国东部时间22 : 美国已进入减息周期,中美之间利差将拉大,为防止境外热钱涌入,我们的加息空间几乎没有,但央行还会动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加以调控.

美元降息理财有道?: 全部 好评回答 2019-03-02 14:27:24 今年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美国经济的恢复,1月至8月连续7次下降利率,美元基本利率从年初的6%下降至目前3.5%.由于我国在去年开始实行外币存款利率...

美国公布降息了 : 1、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 为阻止金融市场崩盘以及经济衰退,美联储已采取紧急措施,将隔夜拆借利率调降了75个基点,至3.50%.这是美联储自1980年代以来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下次召开货币政策腊闷旅会议时间为1月29日至30日.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再次降息,幅度可能为半个百分点.加拿大将隔夜利率目标下调25个基点至4.00%.(沙:美国经济没有所渲染得那么大,美国政府必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进一步增长.)

美联储2008年经过几次降息,分别降息的时间.谢谢! - : 2008年美联储降息过程 时间 降息幅度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 2008年01月22日 75基点 3.50% 2008年01月31日 50基点 3.00% 2008年03月19日 75基点 2.25% 2008年05月01日 25基点 2.0% 2008年10月08日 50基点 1.5% 2008年10月29日 50基点 1.0% 求采纳

美国几次加息的时间 - : 从2004年6月30日开始,至2006年3月28日止的格林斯潘时期,2年的本轮美元加息周期内,连续15次加息,美元利率从1.00%提高至4.75%.对汇市的影响为七涨八跌,并没有太明显的规律性.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美元轮凳在历史上一直与贵金...

美国今年已经降息几次? - : 2015年关于央行降准降息主要有以下几次:2015年9月6日降准2015年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

2018年美联储宣布降息的次数和每一次的时间? - : 2018年美联储没有宣布过降息,而加息多次.

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华尔街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和对次贷危机的估计不足终酿苦果。

事实上,早在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就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作出反应,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增加市场信心,美国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维持,形势看来似乎不是很坏。然而,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两房”,以表明政府应对危机的决心。但接踵而来的是:总资产高达1.5万亿美元的世界两大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继爆出问题,前者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后者被美国银行收购;总资产高达1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也难以为继;美国政府在选择接管AIG以稳定市场的同时却对其他金融机构“爱莫能助”。

如果说上述种种现象只是矛盾的集中爆发,那么问题的根源则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为危机埋下了伏笔。居者有其屋曾是美国梦的一部分。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内需萎靡不振,罗斯福新政的决策之一就是设立房利美,为国民提供住房融资,帮助民众购买房屋,刺激内需。1970年,美国又设立了房地美,规模与房利美相当。“两房”虽是私人持股的企业,但却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特权,因而其发行的债券与美国国债有同样的评级。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两房”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其直接持有和担保的按揭贷款和以按揭贷款作抵押的证券由1990年的7400亿美元爆炸式地增长到2007年底的4.9万亿美元。在迅速发展业务的过程中,“两房”忽视了资产质量,这就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温床”。

第二、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拉长了金融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两房”通过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而投资银宏悄灶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在这个过程中,最初一元钱的贷款可以被放大为几元、甚至十几元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加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最终以至于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这就进一步助长了短期投机行为的发生。蔽扮但投机只是表象,贪婪才是本质。以雷曼兄弟为例,它的研究能力与金融创新能力堪称世界一流,没有人比他们更懂风险的含义,然而自身却最终难逃轰然崩塌的厄运,其原因就在于雷曼兄弟管理层和员工持有公司大约1/3的股票,并且只知道疯狂地去投机赚钱,而较少地考虑其他股东的利益。

第三、美国货币政策推波助澜。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网络泡沫破灭,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该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而且在1%的水平停留了一年之久。低利率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拿去投资资产、银行过多发放贷款,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而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诱使”市场形成一种预期:只要市场低迷,政府一定会救市,因而整个华尔街弥漫着投运扮机气息。然而,当货币政策连续收紧时,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首先上升,由此引发的违约狂潮开始席卷一切赚钱心切、雄心勃勃的金融机构。

所幸的是,由于我国参与全球化的步伐较为谨慎,因此较大程度地避免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但不幸的是,我国也同样也存在若干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病因”,这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

首先,虽然我国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鉴于我国特殊国情,我们也许无法解决政府对大型金融机构的隐性担保问题,但一定要继续加强国有金融机构运作的透明化程度,切实防止金融机构的过激行为,如过度放宽信贷标准和涉水国际投机活动等。

第二,金融衍生产品是把双刃剑,它能够发挥活跃交易、转移风险的功能,也能凭借杠杆效应掀起金融波澜。因此,金融衍生品一定要在监管能力的范围之内适时推出,切莫使其沦为投机客兴风作浪的工具。

第三,货币政策要兼顾资产价格波动。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央行往往为了稳定预期而表示坚决执行某项政策,如反通胀等,但是货币政策的“偏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股市和房市价格的剧烈波动。上世纪末的日本经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当下的美国金融危机,都是资产价格泡沫急剧破裂惹的祸。因此,货币政策应兼顾资产价格波动,政府更要多管齐下消除不稳定产生的制度根源。

[编辑本段]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众所周知,最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从这一次危机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我国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受到了什么影响?对我们而言,中国企业到底是机遇大还是挑战大?

10月14日,一大把网站特别策划《观天下》活动第一期——“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以上问题与业内专家进行了探讨。

首先,对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玉成表示,美国本次金融动荡最终转化成危机,是由价格泡沫所引起,价格泡沫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美国将问题转移到金融衍生品是在混淆概念,其根本问题就是房地产泡沫过渡膨胀,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近年,美国的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导致经济发展较快,但其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是以价格不断上涨来支撑它整体总的经济发展局面。正是因为这一点细微差别,导致一旦某个领域出现问题,就会使整个价格体系崩盘。

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施慧洪博士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国的金融机制,即信用衍生产品,普通的债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预期的,衍生化后,本金变化了,利率也变化了。如利率可以与汇率挂钩,利率可以跟很多因素挂钩,这样就使风险更加扩大化。尤其是期货,利率一高,亏损的数字就成了天文数字,这使整个经济分为两极,一方是巨大的盈利,一方是巨大的亏损,经济体系就无法平衡。

面对这种局面,目前各国政府都在尽力挽回金融危机局面,但究竟有多大效果?侯玉成表示,包括现在欧洲、美国所有的注资,包括成立各类基金的目的主要是让市场稳定,整体在根上并没有做实质性的动作,目的就是各国央行联合起来,给市场信心,先让金融系统稳定,让实体经济正常运营。

谈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影响,侯玉成认为,其主要负面影响在我国的外贸出口及金融领域,但从另一个角度,无论是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危机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宏观决策层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缓冲的时机。

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管理总部投资经理连杰表示,在中国目前自主动力并不充分的环境下,生存环境愈加恶劣,在产业升级和行业结合的过程中才能诞生出更强有力的企业。另一个层面,刚性的内需支持的行业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我们现在内需增长并不快,但是这种增长基本是刚性的,不会突然变成负增长,比如农业、快速消费品,这些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侯玉成认为,在目前经济局面下,可以在稳定或者尽可能减少出口影响基础上加强对内需的关注,从近期召开的党代会可以发现,内需的启动,或者内需的制造,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大的经济政策方向。而对于农业甚至与农相关的整体领域,可能是我国未来加强内需发展的一个点。下一步我国很可能在科学、技术行业给予适当扶持和推动,一方面发展科学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试图从这个领域制造出新的消费热点。

对于什么样的行业在这次危机中能够很好的发展,企业如何在这次危机中全身而退?各位专家对中小企业提出建议:

侯玉成:中小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思路要有大的改变和提高。今年乃至未来,靠过去单纯的密集性、低成本生产模式会逐步遇到发展瓶颈,这需要未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两个方面必须要准备,第一方面,首先中小企业技术需要进行提高和准备。第二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型为主的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对一些经济和金融领域熟悉的人才,做一个必要的配备。

连杰:谈到中小企业发展有一点要提出,就是中国金融环境。在中国金融环境整体落后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下,金融行业是有机会的,金融行业将来也会产生很多种小企业,有可能也会生活的很好。投资公司选企业,在实务中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是行业空间,即使排名第一,但行业中只有一百万的生长空间,是不考虑的;第二是行业壁垒,这是限制竞争的因素,设计壁垒让后者无法追赶,甚至不能轻易进入这个领域竞争,这就很有价值了。

对于中小企业转型的问题,施慧洪认为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第二方面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应该承担起责任,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中小企业发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应政策,否则中小企业跟大企业竞争起来非常被动。而侯玉成认为,中小企业一定要从自身发展着手,不能把发展希望完全寄托在国家身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企业优胜劣汰是正常现象。

最后,三位专家谈到我国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何时突围时,表示:目前局面下,中小企业要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包括非洲市场、欧洲市场,甚至亚洲市场,通过危机的锻炼,来提高与国际企业的竞争能力,及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等,不断提升自我实力,前进的步伐不能停止,机会终究会到来。

[编辑本段]全球应对金融危机

近日,欧盟出台一项总额达2000亿欧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内含扩大公共开支、减税和降息等提振实体经济的三大举措。

这只是近期世界主要经济体为应对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出台诸多刺激经济政策中的一项。11月份,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应对目标也从之前主要针对金融市场转向拯救实体经济,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救援。

“紧锣密鼓”各国力保实体经济

11月份公布的数据表明,继日本承认其经济经过连续两个季度下滑陷入衰退后,欧元区已进入其诞生以来的首个衰退期,而美国多项经济指标的恶化程度创30年之最,也正在衰退的边缘,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慢已成事实。

从北美到欧洲、再到亚太地区,最近一个月里,为应对金融危机,全球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相继出台。这些救市措施是继拯救虚拟经济后,各国针对实体经济采取的又一轮的救助措施。

10月30日,日本政府公布一揽子总额26.9万亿日元(约合273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防全球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造成进一步负面冲击;11月25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投入8000亿美元,用于解冻消费信贷市场、住房抵押信贷以及小企业信贷市场……

“从11月份全球的救助措施看,当前各国对危机的救治已从注入流动性、改善金融机构偿付能力等阶段,进入到刺激经济的第三个阶段。”中金公司金融专家黄海洲认为,第三阶段的救治措施,都是从鼓励投资消费、拉动就业等刺激经济的层面出发,以防止实体经济崩盘。

“在危机爆发之初各国针对金融市场采取的救助措施只能‘救急’和‘治标’,但不能‘治本’。”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孙杰说,“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难以估计,各国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出台更具体的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措施可以说是应时之举。”

应对危机中国调控雷厉风行

国际金融危机在向全球实体经济不断蔓延的过程中,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中国所受影响也日益加深。统计显示,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五个季度减缓,今年GDP增速也从一季度的10.6%下滑到三季度的9.9%。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近日坦承,11月份国内一些经济指标更出现了加速下滑的态势。

“为抑制经济增长过速下滑的态势,我们必须采取力度比较大、效果比较显著的措施。”张平说。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11月份以来中国政府雷厉风行、密集出台了大手笔的调控“重拳”,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赛跑的旋风行动,向外界发出了应对挑战、战胜困难、力保增长的强烈信号。

11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出台了投资规模达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大措施;1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四项实施措施;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轻纺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一周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大幅度降息,调整幅度创11年之最;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各界人士表示,如此大手笔、高效率的举措,既是对中国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经济挑战所作出的回应,也是加强国际合作、确保世界经济增长的具体行动。

国际社会也给予了积极评价。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认为,中国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促进计划“非同凡响”,不仅对中国经济,对东亚经济和世界经济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加强合作全球共度时艰

各国领导者意识到,全球性的危机需要全球共同应对。在各大经济体相继出台措施刺激经济、稳定市场的同时,全球加强了合作,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已逐渐成为各国共识,一系列为应对危机,寻求对话和合作的会议相继召开:

11月8日,20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年会在巴西圣保罗开幕;11月15日,20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华盛顿召开;11月22日至23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

20国集团金融峰会在宣言中再次强调了“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的重要性。会议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与会各方就下一步应对金融危机行动达成了协议,20国集团领导人承诺将共同行动,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应对全球宏观经济挑战。

APEC会议针对金融危机专门发表一份联合声明,承诺密切合作,进一步采取全面、协调的行动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的经济及金融行动,力求在18个月内战胜金融危机。

“这些会议均强调,全球要加强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专家张明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危机对经济的打击是全球性的,而救治危机也需要全球的手段。

今年降息是共识,但债基高层却为美国的“衰退”吵了起来!(降息 债市)  第1张

美国次级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成因: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借款人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其实银行知道你还不了。房价降温,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们一手掌控的)

一个两个借款人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谨盯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以及我国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资料、生活消费品等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已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2008年1—5月份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6.7%。同时,人民币升值又将进一步影响中国出口增长。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祥帆和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次贷风暴之鉴

美国次级抵押信贷风波起于今春,延于初夏,在仲夏七八月间扩展为全球共振的金融风暴。虽经各国央行联手注资、美联储降低再贴现利率等干预措施,目前危势缓解,但其冲击波仍在继续蔓延。国内舆论8月以来已对此国际金融事件给予较高关注,24日以后,又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报相继披露所持次贷债券数额新闻发生,更证明了中国在危机中难以完全涉身事外。

当前,准确估计包括三大行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在次贷债券投资中的损失,恰如整轿卖体评估此次全球次贷风暴整体损失之原委,尚嫌为时过早。然而,以宏观视角细察此次全球性次贷风暴积聚、爆发、扩散之路径,已可总结出若干经验教训,对资产价格泡沫畸高、资本管制将去未去的中国正是镜鉴。现实表明,金融自由化在本质上应当是金融体制的进步,其中包括风险防范体制的不断完善。监管层、金融机构、房地产业等领域的“有力者”,均应加倍警惕资产泡沫,切勿以今日的快感换取明天的伤痛。

国际观察家在分析此次金融风暴时普遍认为,美联储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衍生品市场脱离实体经济太远、金融文化仍有欠提高,乃是此次金融动荡的三大原因。其中尤以第一条为甚。

在美国历时最长的经济景气结束后,网络泡沫破灭、“911事件”等因素,迫使美联储连续降息。没有理由指责这一经济刺激政策的总体取向。但在具体操作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仍有值得反思之处。其最初两年降息力度过大,真实利率有时甚至为负;此后虽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由1%上调至5.25%,美元仍处于长期的贬值阶段。以通胀指标考察,美联储在经历了初期的成功后,在2003年下半年到2005年下半年,也曾出现月度CPI涨幅略高的情况, 2005年9月甚至达到4.7%。美联储在加息上过于谨慎,应变迟缓,对于全球流动性过剩难辞其咎,更形成此轮金融动荡的根源。由是看来,货币当局正确判断形势并果断采取措施,至为重要。

衍生品市场链条过长,而基本面被忽略,也使风险不断放大。美国的次级抵押信贷本始于房屋的实际需求,但又被层层衍生成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而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与客户的还款能力相脱节,更多地基于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在房屋市场火爆时,银行得到了高额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对房贷衍生品趋之若鹜。一旦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则违约涌现,危机爆发。因链条过长,市场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管都变得相当困难;因中间环节多为“别人的钱”,局中人的风险意识相当淡薄。长链条固然广泛分散了风险,但危机爆发后的共振效应可能更为惨烈。

次贷风暴还表明,纵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大众层面的金融文化仍有待提高。种种报道表明,在美国申请次级抵押的信贷者中,许多人甚至不知何为复利,亦不会计算未来按揭成本,但仍然兴致勃勃申请了自己本无力偿还的房贷,住进自己本无力购买的房屋。如此行事者大有人在,然而,大众性癫狂永远无法战胜市场涨跌无常的铁律,泡沫的突然破裂必然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创痛,首当其冲者正是误入泡沫丛中的弱势群体。

此轮次贷风暴还对现有美国金融体制提出了诸多挑战。可以想见,从长远计,危机必然成为市场革旧布新的重大契机。而美国监管当局应对危机的举措,也当在治标与治本的双重意义上给予更多关注和解读。7月18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国会作证时已对这些举措作了详尽阐述。其核心是保护市场正常运行,主要手段有二:一是法治,修订旧法,颁布新规;二是信息披露,打击金融机构向购房者、债券投资者欺诈兜售的行为。另一方面,布什在其8月31日讲话中宣布,联邦住房机构将为那些陷入困境的贷款者提供担保,使其以优惠利率获得融资;并表示,政府的工作是帮助购房者,而不是救援投机者,也不是救援那些明知没有能力仍然购房的人。市场指数涨跌并未成为“监管指南”,市场玩家意志无法左右货币当局,正体现了“政府远离华尔街”的基本原则。

2008年是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财经》曾于6月下旬出版前马来西亚央行高级官员及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先生有关专著,用意即在从邻人血泪中吸取经验教训。相较亚洲金融危机,此次全球次贷风暴对中国既为再度警醒,又在时间和案例的层面更具贴近性。由人民币的巨大升值压力为本,中国面对的资产泡沫只会更为庞大,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风险估值过低、风险防范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今天的“理论者”如何以“新兴市场”、“人口红利”等种种说法自我宽慰,清醒者没有理由不考虑未来的风险代价,未雨绸缪已再不可拖延。不独如此,随着60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中国外汇投资大规模出海蓄势待发。次贷风暴警示对于未来“走出去”的战略安排亦是意味深远。

从这个意义上说,近在眼前的全球性次贷风暴对中国人可能是件幸事。认真体味此次风暴之教训,我们应尽可能避免危机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引致未来无穷祸患。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中国应采取的措施

当前,面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我国应采取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避免经济的“硬着陆”。同时,应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采取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免税、增加政府投资和支出、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等措施刺激经济的增长,使经济仍然能够维持一个较高的增速,以缓解就业压力。

A.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上仍然保持紧缩态势,但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灵活调整,防止过度紧缩,可实行谨慎加息。当前的信贷控制在实质上已经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进一步提高利率对经济面的打击可能会很大。

B.积极的财政政策。

(1)扩大政府投资。根据以往的经验,出口的下降对国内的投资增速将造成一定的拖累,需要采用扩大政府投资的方式来对冲这部分的影响。投资的重点领域是受雪灾、地震影响较大的基础设施以及农业基础设施。

(2) 增加政府支出与补贴。继续扩大社保和医保的覆盖面,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加大农业直补的方式鼓励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3)减免税收。减税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供给,有利于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包括取消利息税、进一步提高所得税的免征基数、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补贴等。

C.抓住时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出口产业结构。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时机,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一般贸易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同时要继续坚持不懈促进节能减排。

美国次级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次贷风险的滋生主要是源于抵押贷款机构放松贷款条件,为不具备还款能力的高风险客户提供了信贷,而投资银行创造了大量基于这些贷款的高风险衍生证券。金融机构应强化稳健经营意识,在业务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取得平衡。

本次危机暴露出评级机构存在失误。由于直接参与衍生产品的设计并为其提供评级,评级机构面临明显的利益冲突,丧失了独立性。关键在于,当前的国际评级市场具有明显的寡头垄断性,评级结果存在对主要发达国家企业和债券评级的普遍高估以及对其它国家的普遍低估的现象,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受到削弱。报告认为应增加现有评级体系的竞争性,避免评级结果的系统性偏倚。

此外,报告指出,金融监管应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要加强对复杂金融产品的风险监管,特别是,对信用衍生品等的监管要改进,要强化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机构对基本债务人的债务履约能力的监督责任。

每一次危机都是新的,但都是流动性危机。流动性来如汪洋,去也匆匆。中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从7%已经下降到目前的1%-2%,流动性富余已经不大不错,美国次级房贷只是美国房贷市场的很小一部分,目前次级房贷危机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与已知的大危机相比也还相对较小。但其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远比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时大,而且正在演变成继上世纪80代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10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市场大危机。其理由有二:金融风险指标和各国央行的反应。先看金融风险指标:反映流动性紧缺程度的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在短时间内从5.3%就下跌到4.7%以下,其幅度超过了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的程度。VIX指数上周(8月17日)超过30,达到危机水平。VIX指数是描述金融系统波动性或风险增加的一个重要指标,金融市场运行正常之下的VIX指数在10到12左右。危机已经迫使各国央行采取史无前例的联合行动。本次危机虽然产生于美国金融市场,但当德国产业投资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遭受危机的巨大冲击之时,欧洲中央银行被迫率先(8月9日)向欧洲金融市场注入1300亿美元。紧接着,美联储也向美国的银行体系注入240亿美元;随后,澳大利亚和日本的中央银行也都注资救市。8月9日、10日两天之内,全球中央银行向市场注入3223亿美元的资金。就在8月17日,美联储还被迫降低再贴现利率50个基点,将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抵押品范围扩大到次级抵押债券,并鼓励商业银行通过中央银行贴现窗口融资,来缓解危机的迅猛扩散。21世纪新危机这场危机爆发自今年3月,在8月份来势凶猛,让全球央行似乎有点措手不及。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危机?我的判断是,这是21世纪的第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每一场危机都是新的,不变的是都有流动性危机的一面。这里说“新”有几个含义:一是危机源自于最发达国家,然后蔓延到全球。自1929年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基本都是源自于发展中国家,比如拉丁美洲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当然,美国1990年代也发生过存贷危机,德国、西班牙也出现过银行危机,但没有造成全球影响。因此,我们把金融危机防范的重点都放在了发展中国家身上,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问题有所忽视。但现在危机突然由发达国家爆发。二是危机发生的机制是新的。从危机伴随的现象看,在这场新危机中,汇率不再是主要问题。在以前的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中,危机发生国的货币往往会大幅贬值;但本次危机中,美元还在升值。坚挺的原因在于,美元不仅是各国政府的储备货币,也是全球交易的最重要度量单位,不可能对自身贬值。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纷纷抛售次级放贷债券等低信用级别债券,买入美国国债,从而形成对美元的需求。从危机发生的传导机制来看,拉美债务危机等传统金融危机主要是通过流动性的断裂,引起汇率变化,然后再影响到银行,或者先银行再汇率,最终进一步传导到实体经济,其传导模式是流动性+汇率+银行,或者流动性+银行+汇率。但本次危机首先是次级信用的房贷违约率增加,引起投资于次级贷债券市场的数量分析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巨亏,然后影响到国际大投资银行,进一步传导金融市场出去的。其危机传导的机制是流动性+信用+金融市场模式。挑战全球央行各国央行在应对传统金融危机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法中,都比较成熟了。发展中国家也通过向发达国家学习,逐步掌握防范危机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增加外汇储备、控制财政赤字,完善银行体系的监管等。本次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以数量分析为基础的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而以基本面分析为基础的基金损失还相对较小。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以数量分析工具对次级抵押债券定价,是目前金融工具最为复杂的,这让中央银行家们全面认识这场危机,找出相应的解决途径,颇具挑战。在传统金融危机中,如果银行发生危机,中央银行去救助金融机构,就是在救中小储户,使企业免予倒闭,从而避免社会更大的失业;如果出现汇率/货币危机,中央银行直接动用外汇储备(如果还有的话),或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国家央行求助,在汇率市场干预,比如1994年的墨西哥,虽然也会受到一些人士的批评,但都合情合理。在本次危机中如果央行拿纳税人的钱去救助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市场,则相对困难。参与次级贷款债券投资的都是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不向中小储户开放的,“是有钱人玩的游戏”。中央银行直接救助资本市场则相当困难,至少比干预汇率市场要困难得多。促使金融机构之间彼此救助也不容易的,因为这些金融机构之间都是竞争关系。当然,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时,在美国纽约联储的牵头下,被高盛、摩根等13家与之交易的金融机构巧妙救援。但这些机构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是客户关系,金融机构救助自己客户是说得通的。现在深陷危机的都是大投资银行,他们是竞争关系,救助难以向自己的投资人/合伙人交待。况且,本次危机给投资银行带来巨大冲击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启示亚洲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痛定思痛,都在努力改善自己的宏观经济政策,减少财政赤字,增加外汇储备,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发展中国家如果以为这样可以避免危机,或者“独善其身”,则答案并非如此!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今天,只要你是金融市场中的一员,其他国家如果发生金融危机,你就很难不受影响。在过去的一周,亚洲股市出现全面暴跌就是一个证明:韩国、日本一周下挫11.4%和9%,香港恒生指数在上周五也一度狂泻近1300点。而就在两周前,亚洲金融市场还弥漫着乐观情绪,认为本次危机不会对亚洲造成多大的冲击。事实上,在本次危机中,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全球的基金经理,就在全球寻求变现的机会,即使亚洲本省比较健康。更有甚者,恰恰是亚洲经济好,面临流动性危机的全球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要到亚洲市场变现,让亚洲的折价达到全球的水平,成为危机变现的“牺牲品”。第二个启示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关注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包括里面的衍生工具,以及具体交易机制,以助于采取措施应对外来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因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城门失火”,会殃及发展中国家的“池鱼”。但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必须积极推进,除了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之外,要积极增强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金融市场的稳健性。第三个启示是,每一次危机都是新的,但都是流动性危机。流动性是金。事实上,我们看到,美国在本次危机之前和初期,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都十分充裕,但到了7月就突然紧张起来,以至于后来出现流动性枯竭。流动性是具有内生性的,来如汪洋,去也匆匆,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也应该掌控节奏,让流动性留有一定的富余空间。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上调到12%,中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从7%已经下降到目前的1%-2%,流动性富余已经不大。同时,中国其他宏观调控政策也要留有余地,以减少外界因素突然影响对中国意想不到的冲击。

次贷危机给中国的启示

和美国相比,如果经济减速,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两点优势。首先,中国房地产市场规模远远小于美国,这意味着借款人违约数量增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美国不能同日而语。其次,即使违约率上升,大多数抵押房产的首付款和近期的升值可以抵消影响。这将使中资银行免于遭受美国同行经受的损失。不幸地是最大的输家是房屋所有人,因为他损失了数额可观的首付款。

最重要的教训是,资产证券化过程必须对所有投资者保持透明。抵押贷款证券化存活得越久,他就越成功,提供其他更激进产品的愿望就越强烈。只要购买证券的投资人能真正理解伴随产品的风险,该体系就能正常的发挥作用。如果过程不够透明或者让人迷惑,就像美国的情况一样,而导致投资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在买些什么,问题就会应运而生。

另外,中国贷款也应该找出充分获取借款人历史信用的办法。只有在那种情况下,信用风险过度的借款人才能获得贷款。最后贷款业应该设定较低的抵押贷款还贷收入比例的门槛。和目前首付款要求相衔接,这个数字不能超过50%。如果借款人被允许花费大比例的收入支付月供,且经济继续放缓,那么房地产市场崩溃的所有必要因素就都已经具备了。

经济逆转对任何国家而言,都不可避免,包括中国。因此当经济强劲时,未雨绸缪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经济降温,这些目前苦苦经营勉强还贷的供房者,那时他们的还贷能力又将会怎样呢?

中国贷款业应该从他们的美国同行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思考危机的内涵。是时候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使任何对中国经济的负面长期影响最小化。

左小蕾:次贷危机带来六大启示

左小蕾认为,全球都低估了次贷危机的影响,去年8、9月份采取的措施并没有意识到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仅仅是一些短线的救市动作。同时,左小蕾认为,在应对次贷危机的冲击时总结一下其对金融市场的启示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她认为,次贷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兴市场的金融自由化要与承受能力相匹配。“金融自由化推动的是金融资本,次级债整个就是要帮助那些金融资本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它创造了很多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最后就过火了,就过分了,没有风险的时候能得到高收益,但如果有风险的时候就未必是高收益了,风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于新兴市场来说你可能承受不起。所以新兴市场的金融资本的自由化,应该与经济发展程度,与经济调整的弹性、能力,特别是金融体系、风险防范的能力等等承受能力要匹配,不能够超越。否则的话就会带来很多的风险,而且这些风险还不能自救,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来拯救市场,欧洲可以通过欧元这种国际货币的地位拯救经济和市场,可是新兴市场国家是做不到的。”

二是虚拟的经济跟实体的经济不能离得太远。“次贷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在它的基础上又发了很多的衍生产品,一级一级的衍生上去,而且这些产品总的市值最高的时候大概是大大超过了GDP总量,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大泡泡,后果就是爆发金融危机,无非就是两个结果,第一个就是爆发金融危机,全球都在为它买单,金融市场震荡,经济可能还要持续低靡。另外一个结果就是救市,然后全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全球经济危机也是在高通胀下一触即发,所以这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特点制造很多大泡泡,最后结果都是经济危机,所以我们必须要思考金融市场的体制,金融市场是不是要走这么远?虚拟经济是不是要走这么远?”

三是金融服务业是不是要回归到主营业务。金融服务业是要追逐高风险高收益还是真正的提供服务?“把金融市场变成一个真正的资源优化配置的地方,最后推动经济的成长,这是金融服务业对经济的最基础的也是最根本的贡献。”左小蕾认为,“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限度,次贷危机应该提醒我们金融行业要怎么发展?主营业务实什么?这些都要有一个根本的思考。”

四是美元本位的问题。左小蕾认为,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一个相应的国际金融体系来平衡和管理。如果美联储根据美国的经济来实施货币政策,那么其救市行为可能会造成全球的流动性过剩,造成全球的通货膨胀。因此,她认为,面对美元本位的现状,必须要有应急的措施,以便将风险降到最小。同时,左小蕾建议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过程中,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五是继续完善国际游戏规则。左小蕾认为,次贷危机以后有些国际游戏规则要改善,有些要加强,有些还要从根本上改变,还有很多的要深入探讨,比如监管体系。至于是要严加监管还是不要监管,左小蕾表示,事实证明有进一步加强监管的要求。

六是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体现在金融产品的创造上,通过次贷危机的影响可以看到金融市场的创新需要一定的规模限制。

降息时买什么东西会升值?

降息时买什么样的资产更容易升值,这个问 题还真不是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他这个和当时经济所处的环境发展的阶段都有很大的关系。降息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他也受到其他的因素的影响。

比如在2014年11月份的时候,央行进行了降 息,那么随后中国的股市迎来了一段小牛市。上证指数最高,突破了5000点。因为有史以来第二高点。而中小创尤其是创业板的股票,那涨幅更是巨大。那么在当时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购买股票,那无疑是可以获得比较大的经济回报。

2014年和2015年央行又进行了多次降准,向 市场释放流动性。而2015年开始,中国的房地产也进入了新的一轮牛市。而这轮牛市和央行的降息以及降准无疑是拥有巨大的关系的。但是在当时那种经济情况之下,也是为了房地产的去库存。所以才实行降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但是到了今年也就是2019年央行进行降准。那 么这一次降准是不会发生,像2015年那样的情况,让房地产再来一次牛市。在这一次的降准当中,央行也明确说明了不会让资金流入到房地产领域,房住不炒这个目标依然是排名第1位的。

所以有时候一项政策的实施对于所有的行业所产生的影 响,并不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就和当下的经济环境做一个分析。宏观经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营体系。他具有多个目标。而有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目标都让我们满意的情况。

历史 上比较著名的降息还是在2008年,从9月 份开始到2008年的底。央行降息6次。尤其是在10月份的时候,1月之内降息三次。那么在这次降息以后发生的事情,其实大家都知道。股市从缓巧1660多点被拉起来,一直涨到3600点。涨幅超过一倍。而全国的房地产市场,也从腰斩的地步,被迅速拉起来,迎来了一波牛市。从这个意义上讲,降息是能够对股市以及房地产这样的资金依赖的市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后从2012年开始央行进入了降息的通道, 其中在2012年降息两次,2014年降息一次,2015年降息三次。但是从股市的表现来讲,2012年2013年2014年其实股市都是属于在走低的。而房地产市场在同期也没有取得很好的表现。一直到了2015年这一年降息三次。并且明确提出了要房地产去库存。以及结合棚改的政策效应。房地产市场迎来了 历史 上最大的一轮牛市。

所以从单个变量来讲的话,降息是能够大大的 降低 社会 的融资成本,那么能够促进资金的流动,而像资本市场股市以及像房地产这种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它能够是受益的。但是这个受益的量到底有多大?不同的时间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

2015年以来央行再也没有进行过降息,那是 2015年以后央行进行了两次降准。2019年央行再进行的两次降准。2019年9月6日,这一次央行降准0.5%,以及定向降准1%,向市场总共释放了长期资金9000亿人民币。而这一次降准会不会像以前一样对股市造成一波小牛市,或者说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一波牛市?

对这两个行业的影响我是打问号的。首先再一 次降准,是严格防止资金流入到房地产市场的。所以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就相当于就没有降准。至于对于股市,股市已经有所反应。这一次降准的前后股市也是大涨了几天。但是说就此股市就会展开一波牛市,我认为是不可能的。顶多也就是一波小行情。这个行情能够走到3500点,已然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和意外。

路人蚁:财下戚脊心头,却上 眉头,与你一起侃 财经

答:这还要看大环境,如果大环境处于一个低利率环境,而且处于经济疲软的情况下,那么选择避险扰仔键资产,减少风险资产的持仓,可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升值

那么常见的三大避险资产就是长期债券,避险货币,黄金

1 降息从货币角度看就是信用扩张,货币的流动性放大了,或者说借钱的成本更低了,那么资金流通变快,可以用来刺激疲软的经济,如果大环境处于疲软期,那么降息会使得长期债券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带来债券市场的牛市。起到避险作用

2 降息潮下,意味着货币贬值,很多货币会变得弱势,这个时候市场上的一些避险货币,也就是币值比较稳定,长期处于低息状态的货币,没有贬值空间,反而成为了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避险资产了。比如日元货币。还有就是在全球降息潮下,美元作为世界结算货币,相比其他欧美货币会强势的多,也具有避险价值,然后就是瑞郎等。

3黄金是千百年来稳定价值的硬通货,货币加息降息其实就是货币强弱的变化,货币强弱变化反应到黄金价格上,降息货币弱势,黄金强势,价格上涨,黄金价值是稳定的,价格是变化的。当处于降息环境,且经济疲软,那么市场避险情绪上,就会增持黄金保值避险,带动黄金价格上涨,今年以来黄金上涨的速度很快。未来可期

综上:降息潮下,买什么东西升值 ,要看释放的货币流动性流到了那里,流入地产,地产价格就上涨,比如十年前到今天流入地产市场的热钱推动了房地产上涨。货币流动到那里,那里就有价值

在降息的时候,所有提供固定收益资产的价值都会提升。这个收益越固定,就会提升的更多。

先说国债

打个比方原来老王有一张国债,这张国债面值100元,永远每年固定产生4元的利息,也就是说这张国债的利率是4%;因为市场利率也是4%,老王和其他人都很开心的拿着这张国债,谁也不想买,谁也不想卖。

现在市场利率变化了,变成了3%, 新的100块钱的国债只能产生3块钱利息。 于是老王的产生4块钱利息的国债,就变成了香馍馍,大家都会抢着买,直到买到133.33元。133元的老国债,产生4块钱利息,利率正好3%。利率1%的变化,可以让国债价格上升33%,这就是固定利率的威力。 你以为买国债是图那三块五块的利息,人家买国债是图的是利率波动带来的价差。

而且 国债国债,国在债在 ,说是4块钱的利息就是4块钱的利息,没有不确定性,所以对市场利率波动最为敏感。

再说股票

股票分红不是强制的,想多分想少分基本全听大股东的一句话。在现在这个账上180亿发不出公司的时代,小股东的钱不被挪用就不错了,你还想分红?利率变了,股票就一定变化?股票的分红固定性差,因此理论上价格变化与利率变化关系小。当然利率变化会影响到炒股人的心理,但是这个影响就非常玄学、不确定了。

最后说房地产

房地产的情况和债券有点类似,所以不要用利率上调或者下调1%会引起每个月房贷多还或少还来看房价和利率调整的关系,太狭隘。 由于房租这个金额大体上是固定的,因此利率降低也会导致房价大涨,这个波动会比利率波动大的多。

但问题在于,房租的多少还是波动的,国家下调利率多数说明经济不好,经济不好也会导致房租下行,最后整体房价变化趋势是不明确的。

所以,如果你确信利率会不断下跌,去买国债吧,会有惊喜的。

2018年末,在全球经济衰退以及美联储鹰派加息的预期之下,全球风险资产的价格开始了一波价格回调;随着美联储在2019年初暗示停止缩表,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出现普涨;二季度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受阻,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等风险事件叠出,全球多国货币政策加速转向宽松。据统计,今年全球已经有14家央行实施降息。一刹那间,全球经济十年轮回的“周期魔咒”似乎又要再度降临。

从现实角度看,美联储降息意味着全球经济将在短期内步入一个衰退周期,在此情况下,各国可能根据经济基本面和政策基本面情况,通过一些必要手段(降准降息)来应对风险。对我国而言,宏观政策整体松紧适度、连续稳定,但依然存在降息的可能。所以如果央行降息,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手段进行资产保值或者增值呢,也就是我们应该买入什么呢。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降息的根本目的:降息是指银行利用利率调整,来改变现金流动。当银行降息时,把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所以降息会导致资金从银行流出,存款变为投资或消费,结果是资金流动性增加。 因此,降息会给股票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因此有利于股价上涨。降息会刺激房地产业发展。降息会推动企业贷款扩大再生产,鼓励消费者贷款购买大件商品,使经济逐渐变热。

降息对股市的影响

所以呢,个人建议,如果央行降息,您可以选择买点股票或者基金,尤其是券商、大蓝筹、基建、消费等,当然也可以配置一些保值的贵重金属,如黄金,实现资产保值。另外,我建议无论什么时候,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您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合理进行风险配置,只是不同时期,可以根据经济基本面和个人判断,适当调整相应的配置权重。您要是抗风险能力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大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或基金的配置权重。

我告诉你,降息,所有与利息做对手的东西就升值了。

这就像黄金与美元是对手盘,美元下跌,黄金就涨。那么谁是利息的对手盘呢?债券!

债券

以前一张100元债券利息10%,现在利息下降了,新债券的利息是5%,那么老债券就升值了。因为用200元买一张老债券,收到的利息与用200元买2张新债券的利息一样。

那么你有老债券吗?可能没有。没关系,可以买债券基金。债券基金就是炒债券的,利息下行,它手里的旧债券都升值了,那么债券基金就上涨。每次央行降息,都是债基发财的时候。

房子

因为大量卖房的人是贷款卖房的,当降息后,他用同样的还款能力,能够借更多的钱,所以他就敢买更贵的房子。人人如此,则房价就涨了。

降息后冰箱电视会涨吗?不会。因为没有多少人是贷款买这些东西的。

但是,今天房子上涨要另算,因为政府早早就给各地打预防针了:房子 绝不能 涨价!

股票

企业很多都贷款,每年贷款利息就是它的一个重要成本。现在降息,这个利息减少的部分直接进入利润,业绩好转,股价要涨。

此外,因 社会 上大批的企业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结果经济就活跃起来。活跃的经济环境,让上市公司的经营更加容易。

上市公司的平均PE合理估值,一般就是 社会 上投资利率的倒数。如果 社会 上投利率是6%,那么上市公司合理PE就是16.6倍。这里的逻辑就是,如果你不在市场上直接投资赚利息,而是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让上市公司给你赚利息也是一样的。央行降息,将会让整个 社会 投资利息降低,那么股市的平均PE就升高了。

3个因素之后,股票市场的股价就涨了,而且是戴维斯双击。

不过,当下股票也要问问,因为这几天股市不太好,也许买股票还要等等。如果做长线,现在已经可以进场。

大宗商品

降息,造成经济回暖,人们生产欲望提高。大家都需要原材料,原材料就上涨了。

不过,当下铜、铝、铅锌、锡等有色金属等,还在低位,经济热度的传递需要时间,也许有一年的时间差。

今天早上(2019年11月20日)9:30,央行发布了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一年期4.15;5年起以上4.8,比上期下降了5个基点。

近期,各种形式的降息接连而至,继前天央行开展了7天期逆回购1800亿元,中标利率2.5%,下降5个基点后,昨天财政部2019年第五期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投标操作已顺利完成。本期定期存款期限1个月,实际中标量500亿元,中标利率为3.18%,比第4期的3.2%下降了两个基点。还有之前11月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招标利率下调5个基点。很显然,降息潮已扑面而来!

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提出了“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近期这一系列的短期、中期利率下调,也是体现了央行逆周期调节的具体举措,通过这些举措,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当前经济仍处于下行态势,有通胀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不适合降息。央行选择这样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可能是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是央行认为货币政策决策的主要矛盾不是通胀,保持和延续结构性宽松以支持实体经济才是重点。未来也不会出现由松转紧的变化,央行降息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降息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利好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会随着降息而降低,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就会上升,企业的经营状况就会好转。那么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就会随着上涨;

第二、存款利率降低,居民存款就会贬值。那么这部分资金就会流出银行,寻找更加合适的投资理财方向。那么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黄金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促进消费。降息潮下,与其坐等货币贬值,还不如花了痛快。可以出去 旅游 ,现在一些农村创意 旅游 就搞得不错;可以加强学习,提升一下知识文化结构。

如果降息潮来临,我们如何保护我们的资产呢?

首先,配置一些避险资产,比如黄金等贵金属;其次可以投资股市,当前A股处于 历史 低位,未来会有长期的牛市行情,选择一些核心资产,进行价值投资,可以有效的增值保值,如果不会选择股票,那就购买ETF;如果对债券市场熟悉的话还可以投资一些中长期债券,收益相对稳定。

最后强调一点,我看到有很多人建议投资房产,这是错误的,绝对不能投资房产!绝对不能投资房产!绝对不能投资房产!重要的话说三遍。投资房产是十几年前的事情。在当前政策导向下,继续投资房产风险非常大。

降息不一定代表货币进一步贬值,即以前怎么理财,如今也可以怎么理财,与降息无关。但通常应当从债权类资产投资转向权益类资产投资。

降息并不增加货币供应,只是提高货币流速罢了。如果这个流速在可控范围内,那么它是不会进一步导致通货膨胀的,比如这次美联储降息,美元指数不跌,反而上扬。

降息会促使市场利率下行,比如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债券利率下行,定期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债券和货币工具)收益率下行……很明显,降息不利于债权投资,因为债权融资成本更低,投资收益自然低。

但是反观权益投资,比如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融资,拿到相应的资金进一步生产经营,那么相对而言利润就会相对提高,有利于企业成长,即权益增长。

因此,如果降息投资者仍然想保持相对较高的收益率,那么应当从债权投资转向权益投资,比如以前购买债券基金,如今应当购买股票基金;以前大部分资金存银行,如今应当挤出资金购买股票房产等。

呃……2016年房价为什么会大幅上涨?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2015年的连续降准和降息(2015年到2016年2月5次降息5次降准),因为利率下行有利于贷款者,投资者可用更少的成本(融资)获得更大的资金,价格上扬有其必然性。

当然,2015年的牛市顶部它是一个意外,因为我国的牛市存在太大的人为因素(涨速太快,崩盘也就不可避免),并不由宏观经济调控,以致再怎么降息降准都无法阻止其颓势。

但是,不管任何时候,如果发生降息,那么投资想获得可观的收益,应当从债权类投资转向权益类投资,而不是保持原有债权类资产,或继续在债权类资产中寻找收益。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时候,各大经济体会通过降息来维持经济的合理发展。降息也会促使通胀放大,那么当银行开始降息的时候有哪些东西能够升值呢?

首先,贵金属,如黄金,白银等,目前来说贵金属是比较有效的避险和抗通胀资产。因为市场上的货币和贵金属的比例是对应的,当降息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加了,而贵金属的存量和产量是有限的,所以贵金属升值。

其次,股票,股权。上市公司的主要资产是固定资产和未来收益前景,降息不但能够提升固定资产的价值,还能刺激经济,增强上市公司未来的利润前景。所以降息之后股票和股权的价值也会升值。

最后,固定资产,降息的直接作用就是能使市场上的资金增加,资金增加后就会找一个去处。那么固定资产类的投资,如房产,土地,林地,厂房,商铺等就会升值。

总的来说,降息的作用其实是为了盘活市场。由于降息的直接作用会使市场上的钱增加。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钱贬值了,那么相对于的其他各项原来以币值为衡量价值的产品都会升值。所以当市场进入降息周期后,投资者要合理的多配置一些资产类的投资!

降息时买什么东西会升值?

降息不一定代表货币进一步贬值,即以前怎么理财,如今也可以怎么理财,与降息无关。但通常应当从债权类资产投资转向权益类资产投资。

降息并不增加货币供应,只是提高货币流速罢了。如果这个流速在可控范围内,那么它是不会进一步导致通货膨胀的,比如这次美联储降息,美元指数不跌,反而上扬。

降息会促使市场利率下行,比如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债券利率下行,定期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债券和货币工具)收益率下行……很明显,降息不利于债权投资,因为债权融资成本更低,投资收益自然低。

但是反观权益投资,比如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融资,拿到相应的资金进一步生产经营,那么相对而言利润就会相对提高,有利于企业成长,即权益增长。

因此,如果降息投资者仍然想保持相对较高的收益率,那么应当从债权投资转向权益投资,比如以前购买债券基金,如今应当购买股票基金;以前大部分资金存银行,如今应当挤出资金购买股票房产等。

降息,尤其是持续降息,这就意味着是时候入手房产了。当然,房价上涨,不一定是完全由降息引起,但是每一次房产价格的上升,都伴随着降息。

降息,降的是存贷款两方面的利息,存钱利息少了,就意味着存钱不合适了,该把钱用来投资了,而在我国,除了投资实业,投资渠道确实不多,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就想到了房产。贷款利息降低,那么购房成本也减少了,再加上实际8%的通胀,那么购买房产的涨幅就有了双倍的加成。

不过最近国家推出了LPR,在10月份就执行了。简单来说,LPR的出现,意味着从之前政府主导房贷利率,变成了市场调节利率。至于这个房贷利率是升是降,基本上就是要靠市场来调节。

当市场过热的时候,LPR会促使房贷利率升高,市场衰退的时候,LPR会促使房贷利率降低。

不过,像17-18年那样的暴涨基本不可能了。除了“房住不炒”又加了“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不过降价的话也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有行政手段干预其中。所以如果不想指望炒房大赚一笔,房产还是可以买的。

另外,如果能投资一个优质的股权,或者稀缺的资源:如字画古董,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需要你的专业知识做后盾。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证券市场的影响

由于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市场动荡,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降息、注资等措施以防止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结果必然是全球流动性大幅增加,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陡然增加。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1-2月份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涨幅达到44.1%。同时,美元贬值,使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粮食、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2008年以来,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价格上升33.5%,矿物燃料类产品上升53.8%,煤类产品上升37.3%,石油类产品上升54.5%,天然气类商品上升49.8%。这些进口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带动了国内相关产品的价格提高。2月份今年降息是共识,但债基高层却为美国的“衰退”吵了起来!我国R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7%,与此类产品进口价格迅速拉升有直接关系

回顾一年来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大多数经济指标均超出人们的预想。首当其冲,美国经济2007年全年仅增长了2.2%,为2002年以来最低(第四季度甚至仅增长0.6%),而今年一季度增长可能为零甚至为负,全年最乐观的估计也在2%左右;欧盟预计增长2%,远低于去年预测的2.4%的水平;最新预测,日本2008财年增长可能在1.1%,比2月份预测值又低了0.6个百分点。另外,全球股市普遭重创,半年内,道琼斯工业指数(DJI)下跌15%、日经指数�OSA�、和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SES�跌幅均在20%左右。毫无疑问,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已经造成了实质性危害。同样,在此次浩劫过程中,中国也难幸免,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对中国贸易而且对中国金融也已经产生了实质性冲击。

资本市场受到严重冲击,股市大幅下挫

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一路走高,1月末上证指数只有2786点,到8月23日,短短半年多迹磨的时间,上证指数就突破5000点大关,10月15日又站上了6000点的历史高位,10月16日达到6124点,再创历史新高。但此后,股指一路走低,截止到2008年4月11日,上证指数为3493点,下跌2500多点,跌幅超过40%,是今年以来全球跌幅最大的证券市场。今年降息是共识,但债基高层却为美国的“衰退”吵了起来!我们认为,在本次大调整中,至少有40%与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有关,即至少有1000点跌幅与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有关。随着股指的大幅下挫,沪深股市总市值也急剧缩水。2007年11月5日,随着中国石油(601857)的上市,沪深股市总市值一度达到33.6万亿元,但随着股指一路下滑,目前两市总市值约为23万亿元,缩水10万亿元,蒸发速度之快为世界罕见。半年来,大陆股指巨幅下挫,一举推翻了此前有人认为的“中国股市受全球及美国股市影响并不大,甚至存在背离现象”的观点,让社会各界深切感受到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大陆资本市场的影响。实际上,有研究表明,2003年以后中国大陆股市与世界股市关联度已经达到了60%左右。

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在次贷危机不断扩散的过程中,美国不断采取降息、注资、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防止经济衰退,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又加剧了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再加上中、美利率倒挂,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更是无法阻挡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步伐,使中国再次成为国际资本保值增值的避风港。实际情况是,目前中国大陆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远高于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2.25%,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上升,仅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上涨了4.2%,很多人预计今年的涨幅在10%左右,这样即使不做任何投资,国际资本只要把钱转移到中国存进银行,就能得到稳定的(低风险)高回报(收益10%以上)。

• 流动性过剩与次贷危机

• 货币紧缩政策时滞

• 全球流动性过剩

• 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

• 美国经济步入景气收缩期

•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

• 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足桥顷、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转移并放大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信敏州陆贷市场、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投资渠道和资本渠道从美国波及到全球范围。

国际经济界多数意见认为,虽然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据此判断会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IMF最近表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尚在"可控制范围内"。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次贷危机有可能导致本轮世界经济繁荣周期发生逆转。索罗斯认为,次贷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60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家沃尔夫 (Martin Wolf)将次贷危机视为盎格鲁-撒克逊金融体系的危机。美国经济学家罗比尼(Roubini)则认为,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举措难以阻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来分析,笔者认为,世界经济衰退可能性是存在的,由于次贷危机尚未见底,其不确定性风险更值得警惕,其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流动性过剩与次贷危机

编辑本段

在经历了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在2007年出现了调整迹象,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同时出现给世界经济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泛滥的流动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助涨了全球商品、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价格的高涨使得通胀在全球蔓延;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则放大了全球投资者的"自信",带来全球信用的膨胀。就根本而言,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和全球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紧缩政策时滞

编辑本段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 13次降息,逐次调低到1%。此举虽然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刺激作用,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实际利率过低令国内信贷尤其是房地产贷款膨胀,增加了美元供给;另一方面,低利率令美元贬值,为全球流动性泛滥埋下隐患。

事实上,次贷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在于美国货币紧缩政策的时滞效应。针对房价企高等经济过热表现,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从1%上调到5. 25%。伴随着美国利率的不断提升,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积累沉淀, 使得信用等级较差的客户开始出现无法承受贷款负担的状况。为避免坏账进一步增加,贷款机构收紧银根,从而使贷款客户的资金状况更加恶化,被激化的坏账通过证券化链条传导给全球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最终引发次贷危机突然大规模爆发。

全球流动性过剩

编辑本段

导致危机影响规模异常严重的原因则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经济的失衡、美元贬值、低息政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则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主要原因。对于次级贷款市场而言,一般贷款机构出于谨慎考虑会采取"惜贷"的原则。本来其贷款客户是资信等级较差的,但是在全球资金供给过剩的背景下,通过次贷证券化的手段让贷款机构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来源,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则让贷款机构忽视风险,肆意降低了贷款审核标准。贷款标准降低,贷款规模过度扩大,再经由证券市场传导给全世界投资美国次级贷款证券的投资者,最终演绎成为全球的潜在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

编辑本段

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在多次降息的同时放松金融管制:一方面,降低信用标准,鼓励商业银行向信用等级低的借款者放款;另一方面,允许金融机构以低成本的借贷投资于高风险资产,允许投资银行为扩大利润来源不断设计结构复杂、高杠杆的衍生品提供给客户,对冲基金大量涌现。衍生品市场在提供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使得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链条捆绑在一起;一旦链条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引起连锁反应。

美国经济步入景气收缩期

编辑本段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更多的骨牌开始倒下。市场也开始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充裕的资金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萎缩、信贷紧缩等一系列问题。这场危机并没有止步于金融市场,而是通过多个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

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

编辑本段

次贷危机标志着美国27年来以"美元扩张、资本市场扩张、双赤字扩张"的国民负债增长模式的终结。在过去五年推动美国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既不是社会财富总量扩张、贫富差距拉大、两位数通货膨胀(如俄罗斯),也不是因为大量移民涌入(如新西兰),更不是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城市化、土地供给稀缺(如中国),而纯粹是因为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虚假需求",所以这次危机的爆发对美国的房地产需求无异于"釜底抽薪"。

表面上看,由次贷危机引发的衰退是信用收缩造成的消费低迷、经济减速。但危机背后反映的都是"全球金融机构借钱帮助美国中低收入者购房"的美国债务/ 消费模式的结束。长期以来,美国以双赤字为基础,不仅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消费,而且通过借钱来维持本国的投资,其财富总体消耗远远超出财富创造能力所能支持的范畴。次级债及相关金融创新虽然把负债增长的美国繁荣模式发挥到极点,同时也标志着从里根时代开始的以美元信用的外部扩张和美国资本市场的内部扩张为基础,通过巨大的财政赤字、贸易赤字以及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来推动的长达27年的繁荣模式,很可能难以为继。

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编辑本段

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似乎已经确定无疑,惟一不确定的仅仅是衰退的程度。

2008年伊始,美联储在短短8天连续降息125个基点;3月18日美联储又降息 75个基点,使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2.25%,但是这种调控行为只能在短期减缓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长期内难以扭转美国的经济颓势。历史上这种连续大幅度的降息是很少见的,这说明美国经济的确是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今年降息是共识,但债基高层却为美国的“衰退”吵了起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降息 债市、今年降息是共识,但债基高层却为美国的“衰退”吵了起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7417.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