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包含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有选择应战的“勇士”,也有坚持高端的“逆行者”的词条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有选择应战的“勇士”,也有坚持高端的“逆行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特斯拉突然涨价,价格战结束,之前降价的车企咋样了?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有选择应战的“勇士”,也有坚持高端的“逆行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特斯拉突然涨价,价格战结束,之前降价的车企咋样了?

“20多万的C6老气横秋,12万的C6成熟稳重”,这句调侃既是2023年蔓延开来的汽车价格战的缩影,又客观反应了产品价格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那么降价对于当下的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就是万能招数吗?之前针对该话题,我们也曾站在选择“保价”立场的车企这边进行过分析。那么今天,我们把视角放在选择积极降价的车企这边。通过对旗下各渠道经销商的探店了解,来看看加入价格战近一个月之后,它们的市场表现到底如何?

传统品牌带电产品,降价效果如何?

首先我们来到“国民神车”哈弗H6的经销商渠道,在新能源汽车的凌厉攻势下,这款多年霸榜的SUV车型,在今年前三个月份的总销量尚不超过5万辆。虽然成绩依旧出色,稳居SUV销量总榜前五的位置,但俨然已经脱离了争夺“销冠”的地位。而在3月份吹响“官降”号角后,哈弗H6的表现又是如何呢?从工作人员的介绍来看,“官降”的幅度执行的还是非常到位的。无论燃油、混动还是插混,现金优惠幅度都在1.5万元。而且从话术上判断,如果消费者诚意足够,进一步的优惠力度与形式都是可以讨论的。只不过,这种主动态度或许覆盖更多的还是混动与插混车型。且执行方式更多或还是围绕置换补贴、分期等场景。毕竟,从单店销售状况来看,燃油版哈弗H6仍然占到这家店销量的一半以上。

有意思的是,店内对于哈弗H6的混动版甚至都是一种“姜太公钓鱼”的态度。如果说去年年底在购置税政策的影响下,混动版H6还有一定销量。那么在新的一年,其咨询量几乎等于没有。毕竟插混版哈弗H6的55km续航版本,在购置税的影睁塌响下,完全可以覆盖混动版的预算与使用场景。当然,55km续航的版本也不是哈弗H6插混的销量主力。而且考虑插混版车型的客户,基本不考虑包括燃油版哈弗H6在内的油车。至于官方优惠,对于哈弗H6插混而言,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叠加春节假期因素,该车型年初店内单月销量基本都在个位数,但目前一个月店内能够卖20多台。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不久的二代大狗插混关注度不错。在基本没悉陪圆有优惠,且长续航版价格超过17万元的情况下,该店一个月也有10台左右的销量。

看完哈弗,我们再看看另一个爆款中国汽车品牌旗下的“带电”产品。吉利汽车在4月份针对旗下大多数产品,都展开了“限制补贴”活动,其中也包括混动与插混车型。只不过在聊“官方补贴”带来的效果之前,我们还得先聊一下它的降价尺度。因为官方宣传的是综合补贴,比如星越L Hi·P至高补贴4.5万元等等。但众所周知,所谓综合补贴,与实际消费者理解的现金优惠之间是有差距的。从到店的情况来看,以吉利星越L家族为例,工作人员给出的“谈价基础”为:插混版优惠2.6万元,混动版优惠1.8万元,以及燃油版优惠1.3万元。这种阶梯式的降价幅度,显然与前面聊到的哈弗H6不同。当然,它更符合不同动力系统车型的定价体系规律。与哈弗类似的是,在未获得消费者明确意向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也是偏向以置换补贴乱好、分期等方式,来引导更进一步的优惠力度。

至于潜在用户的选择方面,与在哈弗店里了解到的情况也相当类似。还是以星越L插混为例,到店看车的客户基本不考虑油车,甚至也很少看混动。官方优惠出台之后,到店量与订单量都有所提升,但与燃油版的销量当然还是没法比。该店上个月(4月份)售出了3台星越L插混,对应的燃油版销量则是它的十倍多。总的来说,到店量不算少,但转化率偏低。店内工作人员的看法是,整个新能源车市场都在普遍降价,消费者观望情绪较高,转化率低。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吉利4S店隔壁不远就是一家比亚迪经销商。不过销售也坦言,目前对于新能源车的销量考核并不严格,也基本没有什么“压库”现象。诸如混动版星越L基本还能做到现车销售,但插混版至少需要一个多星期的提车周期。

最后再聊一下传统合资品牌,以体量较大,转型速度相对较快的大众汽车为例。借着ID.家族两周年庆的契机,一汽-大众针对旗下ID.系列车型也开展了限时优惠活动。降价幅度达到4万元,对于覆盖车型而言,力度不可为不大。但从探店经销商的反馈来看,对客流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作为一家城市展厅,坐落在商场内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客流相对稳定,但精确度与转化率比不上传统4S店。以更为热销的ID.4 CROZZ举例,该店一个月能够卖出十几台。不过,官方活动刺激不大的原因倒不是在力度方面,而是终端渠道对于ID.系列一直就有较大的优惠存在。比如ID.4 CROZZ终端最低也能做到16万多元,对于熟悉该品类的潜在消费者而言,官方的优惠幅度自然就显得刺激不大了。

降价也没用,买家只看特斯拉、比亚迪?

其实细数下来,加入这轮汽车价格战的新能源产品,在力度方面对比曾经的燃油时代,不可谓不大。但从效果来看,不能说是毫无效果,最多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能不提新能源车目前价格体系的“混乱”。原本燃油车时代,诸如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森严的价格等级制度被击碎。看着追逐传统豪华品牌的造车新势力,以及诸如丰田bZ3这种定价就低于17万元的传统合资品牌中型车。再加上看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普遍不关注油车的走势,也就不难理解,很多潜在用户对于新能源车的价值体系也处于缺乏认知的存在。

不过,虽然对新能源车的价值体系缺乏认知,但并不妨碍受众在波橘云诡的市场中找到“锚点”。无论是从销量,还是从市场效应来看,特斯拉与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都是毫无疑问的“头部”存在。前者可以说是将国内新能源车拉入“价格战”的最大推手。年初最大4.8万元的官降幅度,直接扭转了国补取消、成本上涨趋势下,国内新能源车“普涨”的势头。而比亚迪作为降价潮中相对“被动”的一方,没有选择简单粗暴的官降,而是通过诸如推出“冠军版”这种方式,将原本的价格体系进一步压低。从秦PLUS、宋PLUS、汉等车型牢牢把持各自细分市场今年一季度销冠的表现来看,比亚迪的应战手段无疑是成功的。

正因为新市场的游戏规则暂未明确,而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头部玩家在2023年伊始的低姿态,导致消费者对于今年新能源车的价格体系也有了更多期待。不过在短暂的激战之后,头部玩家却转头给自己修护城河去了。比亚迪对于高端、高技术“人设”的树立进入了加速期,仰望品牌、云辇技术等陆续发布,为旗下产品从量到质的转型做足了铺垫。而特斯拉这边则更有意思。就在4月份,犹如“请愿”一般,传出了特斯拉再次大降价的消息之后,特斯拉反而在5月初微涨了2千元。叠加上个月马斯克宣称的可以“零利润”销售汽车的豪言,戏剧效果可谓拉满。其实在毛利率都干不过比亚迪的情况下,寄希望于特斯拉再次降价本就不太理智。即便谈新能源车的价格体系还尚早,但汽车行业的盈利体系是清晰的。面对20%毛利这一经营目标线,特斯拉与比亚迪又一次不谋而合。

所以说,不是新能源车领域的定价与优惠效果不再像燃油车那样有效,而是在新的赛道,传统车企面对的消费者不同了,且之间互相“不认识”。于是,在头部车企撑住消费者心理预期“锚点”的情况下,就算有燃油车板块进行内部“补贴”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产品价格方面继续让步,也很难动摇潜在消费者现阶段的价格认知体系。总之,头部追求护城河,其它品牌降价,效果也不会明显。与其这样,不如等待下一次头部车企之间的市场“乱局”。毕竟,新能源赛道,不仅是在技术上,而且在思想上也击破了消费者的固有认知。那么与之对应的价格体系,也得由新的头部玩家来率先“引导”消费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8元油价与锂价暴跌,终结特斯拉、雪铁龙掀起的价格战

新能源车涨价,特斯拉官降,中国品牌跟进,燃油车掀桌子,部分车企开启保价模式。以上大约是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国内车市的经历的一系列过山车似的价格大乱斗。就当上个月大家还在讨论价格战要打到什么时候,到底是“保价派”技高一筹,还是掀桌子的更得人心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最大涨幅,以及碳酸锂半年不到的时间暴跌近66%的消息,恐怕要为一季度风风火火的汽车价格战,画上一个句号了。

份额降、油价涨,油车再打价格战也没用?

持续数月的价格战,简单来说,就是车企们为了留在“牌桌上”所做出的努力。但是价格战拼的却不是车价本身,甚至也不是制造成本,而是在风云变幻的车市格局中,对于产品、车企的预期。试想,如果明确告诉你,某家车企明天就要关门大吉。那么即便现在它的产品就是打骨折,恐怕绝大多数人也不会选择去趟这趟浑水。这种案例并非没有发生过,对于曾经选择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而言,其收尾的库存,最终归宿往往是租赁或二手市场。而它们在退出之时也并非没有选择大幅降价,但无论消费者还是车市同行,对此行为其实大多也都并不在意。

那为什么现在都开始在意了呢?因为彼时的降价,是准备卷铺盖走人,而现在的降价是为了继续撑下去。特别是对于燃油车领域而言,大家账本都非常清楚。首先,大盘是基本稳定的。自2017年到2022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基本围绕2400万辆左右水平震荡徘徊。其次,存量的数据中,新能源车的份额逐渐提升。去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已经突破650万辆,同比几乎翻番,实现每卖出四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的格局。按照前面“买预期”的论调,其实燃油车目前已经处于守势状态,圆如而油价可能会是压垮这一姿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全球主流车企纷纷选择“锁死”燃油车科技树,将有限的财力和精力都投入到挖新战壕时。其实也等于变相“锁死”了燃油车的制造成本。平台化的制造方案,多产品(甚至多品牌)共线的生产方式,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简单来说,只要边际效应能够维持,燃油车的生产制造就会保持在可控且较低的水平。这也成为传统车企打价格战时手握的重要筹码。但油价对于消费预期的影响,恐怕会导致传统车企不再愿意主动将手中的筹码掷出,而是被动选择固守。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近年来油价与车市的关系。在去年上半年一波10涨2跌的走势下,国内油价也从“6元时代”快进到“9元时代”。叠加其它因素影响,去年3-5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降幅明显,但同期的新能源车市依旧保持正增长状态。然而到了去年下半年,整体画风为之一变。一方面,3涨8跌的油价走势,并没有让“10元时代”到来,还在年底成功将92号汽油压在了8元以内。另外,部分燃油车的购置税优惠政策,也刺激了去年下半年的车市表现。

再把时间拨回今年,虽然购置税优惠告一段落,但油价在第一季度基本克制,并且3月份的两连跌,让很多地区的95号汽油都跌入了8元以内。相对宽松的油价走势,让车企的价格战足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但4月份的大幅上涨,无疑再次唤醒了消费者对于油价的记忆。特别是在地缘局势暂无缓和迹象,以及供需关系的客观状态下。消费者恐怕也会产生油价将会处于高位震荡的预期。加上燃油车本身就处于份额被挤占的防守姿态,叠加使用成本的预期,车企自身继续价格战的预期收益自然会持续萎缩。当此扒然,燃油车也不用担心新能源车会趁机利用价格“收割”,因为它们也准备收手了。

喘口气、继续卷,电车也打不动价格战了?

从市场份额来看,新能源车预期向好,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面对新势力的加入,中国品牌的崛起,以及传统外资车企的转型,整体大盘的向好,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分到预期的蛋糕。于是新能源车也一度选择在价格战问题上与燃油车联动。但是热闹的价格战掩盖了至少两个问题。其一是国补的取消,即便是退坡之后的水平,对于国内新能源车企而言,在成本压力上绝对是“伤筋动骨”的存在。另一点则是技术上的投入,无论现在热门的800V,还是智能驾驶、座舱,以及充电桩与换电站等硬件投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森腔昌仅以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来看,如果刨除研发费用一项,那么至少理想汽车已经可以实现盈利了。

当然,与很多手里只有一本新能源账的中国品牌车企不同,绝大多数外资车企还有燃油车可以输血。不过就像前面聊的那样,燃油车现在处于自顾不暇的状态,恐怕也只有诸如宝马、奔驰这种一线豪华品牌受波及程度较小。但这些具有宽阔护城河的品牌,本身从来也没有加入价格战的意思。

再把视线拉回新能源车,其价格战标志性事件当属特斯拉今年的大幅官降,以及国内油价缓和时,燃油车掀桌子带来的市场“恐慌”。如果说后者带来的“危机”已经消散,那么前者还会再动手吗?无论是同行的试探,还是消费者的期待,有关特斯拉在上周六再次大幅降价的传闻确实“如期而至”。只不过特斯拉这次选择让同行安心。顶着特斯拉“全球定价最低”市场的头衔,上周“星舰”都炸了,又怎么可能再降价呢?这当然是开个玩笑,但特斯拉所谓“成本定价”的策略也实属贴金。实际原因恐怕只要翻看特斯拉去年的销量、订单表现就一清二楚了。

去年12月份,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环比下滑超4成。这似乎做实了特斯拉当时在国内减产,以及销量不及预期的传言。而根据有关数据披露,去年年底,特斯拉在国内挤压的订单只剩5千多台。这些或许才是刺激特斯拉在今年年初直接在价格上“放大招”的根本原因。但是降价带来的负面效果也在显现。根据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特斯拉营收同比增长近24%,净利润却同比下滑约24%。很显然,降价带来了销量,但盈利能力也下滑迅速。从产品毛利率来看,特斯拉也几乎下滑了10个百分点,毛利跌至20%以内,已经低于经营目标线。这种局面下,趁着上游大宗供应链降价“回血”还来不及,又有谁会挑头搞价格战呢?

总之,一季度国内车市略显混乱的价格战似乎要被画上句号了。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确实在价格战之中收获到了一定的销量。但油车的前景并不完全在自身的价格上,反倒是继续“割让”利润,所能得到的正向反馈在减少。如此以来,等待类似去年购置税政策那样的“普惠”性质的利好,似乎成为更理想的选择。而新能源车方面,就算是成本控制大户特斯拉,也得喘口气。与其指望碳酸锂的暴跌促使新一轮价格战开启,还不如期待诸如4680电池、一体压铸车身等基础落地,从根本上进一步压低成本,以实现“油电同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包含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有选择应战的“勇士”,也有坚持高端的“逆行者”的词条  第1张

Model 3月销过万证明什么?中国救了特斯拉

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有选择应战的“勇士”,也有坚持高端的“逆行者”了3月销量数据,埃隆?马斯克也许一边哭泣,一边笑爆。

为什么?受美国不可遏制的疫情影响,特斯拉美国工厂关闭了,他们正在大规模裁员,据说要裁掉75%。生于硅谷,长在加州,特斯拉母国的灾难,有可能让这位好莱坞钢铁侠伤心到落泪。而同时,上海特斯拉工厂创造的全球第一,已经让整个行业拍案叫绝,这让特斯拉注定上演的悲剧,反转成了一出喜剧。

3月,国产Model 3销量达到了10160辆,可谓一枝独秀,不但在电动车榜单上领先,而且单车30万的售价,使得特斯拉在综合市场豪华阵营中展露头角。这个大礼,应该让马斯克笑到后脚跟疼吧。

上海滩挽救了特斯拉。中国高效的抗疫成果,拯救了美国最耀眼的汽车制造商。

这就是当下全球车市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这个故事往后演绎,是英雄救美抱得美人归?还是重复农夫与蛇或者东郭先生的老套路?我们来试着剧透一下:

首先,单一电动车车型月销过万辆,Model 3热卖意味着什么?

这当然是一个出色的战绩。同月,被寄予厚望的全新比亚迪秦EV,卖掉5066台,已是优等生了。历史上,电动车月销超过1万台,都算亮瞎眼的数字。何况,特斯拉Model 3挑战的价格区间是30万上下。这恰恰是国内车企或品牌望尘莫及的“空气稀薄地带”。

可以明确判断,特斯拉在上海工厂加持下,他的“小三战略”打赢了第一枪。即便各个渠道反馈来的消息,对国产Model 3的性能、配置及服务诟病不断,但这并没没启有阻挡特斯拉拥趸的追爱。中悔腔国制造的Model 3已然是爆款。

应该承认特斯拉的成绩。这是马斯克多年以来坚持不懈进行消费者“心智塑造”的成果,也是中国市场对美国品牌深厚认同感的客观反映。有个叫“北美崔哥”的网红说,这个世界上真正热爱美国的,除了美国人,就是中国人。他说对了。因为如果不是中国人的热爱和支持,美国能否保持今天的地位,美国制造能否保持其品牌优势,还真是个问题。

而这一次,特斯拉“小三战略”成功,关键点在于马斯克站队站对了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有选择应战的“勇士”,也有坚持高端的“逆行者”!在去年,他非常明智的跟特朗普闹掰了,开始下决心不顾美国“再工业化”号召,不顾总统先生“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苦心呼唤,坚定不移跑到中国上海,建设最先进的全球样板工厂。

想一想吧,如果没有上海工厂这个战略选择,今天的特斯拉会怎么样?!很可能,他们真的就像那次火箭营销一样,被新冠疫情发射到太空中当垃圾去了。

今天看,走量的Model 3,是特斯拉真正实现盈利的最后一根稻草。否则,前期所有高端化车型做足的秀儿,积累的口碑,都不能落地,很可能打水漂了。没有Model 3在中国落地,没有Model 3变成中国爆款,再赶上美欧工厂关闭,美国股市狂泻,马斯克还有力气在他的推特里发表外星人式的高论吗?!

特斯拉碧察衫并不伟大,他只是在中国重新投胎了。这就是Model 3热卖的实质。

其次,特斯拉的“鲶鱼效应”,对中国汽车行业而言,会不会演化为“鲨鱼效应”?

Model 3热卖同时,给中国车企或中国品牌,带来了有形和无形的压力。有形的压力,是市场份额。特斯拉一款车,就占领了新能源市场大约四分之一,再加上刚上市的长续航版,以及更多车型落地,是不是特斯拉会由一条鲶鱼,变成一头鲨鱼,强者恒强,独吞中国市场?

无形的压力,是品牌认同。中国车企正在进行艰苦的“品牌向上”战役,水滴APP之前说过,这就像打一场“上甘岭”,中国车企在品牌塑造和价值认同上,不论是重武器数量还是弹药饱和程度,都远逊于对手。特斯拉如今已经变成了“友军”,他在中国生产,在中国制造,在中国销售,他尽享了所有的中国优势,还拥有美国高科技品牌的特殊品牌势能,这个仗怎么打?

有些担忧,可以理解。但如果这些担忧,转化成自我怀疑甚至自我懈怠的“畏敌情绪”,或某种程度的失败主义,那就是错误的。

我们要从力量对比与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车市未来战况。

特斯拉的优势,一是技术先发的成熟度优势,二是基于数字化制造形成的组织架构创新优势,三是围绕埃隆?马斯克人设,形成的全方位网红营销体系优势。

这三方面优势,事实上,都不可持续。

特斯拉的技术优势,很多业内人士从专业角度都分析过了,其实是一个空壳。不过“尝第一口汤”的车主受众们,压根儿不会去在意这些内幕和细节。上汽荣威、广汽传祺和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储备和突破,比特斯拉一点不差,甚至很多方面都有所超越。这很少为市场所知,或者说,并没有体现在消费者认知上。

同样,国内新势力车企比如蔚来、理想等,在更加互联网化和聚焦创新的组织架构上,也做出了尝试。随着华为这样的ICT供应商加入,中国车企在电动车领域的互联网创新意识和团队攻关上,已经具备快速赶超美国的态势。当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开始产生变异、化合、重组的反应之后,中国车企的数字化创新能力短板会补上,而且很可能形成长期优势。

再看一看马斯克的人设营销,他会一直保持热度吗?眼下看,非常热。就像特朗普在四年前赢得历史上少有的支持率一样,可是今天呢?在新冠疫情的攻击下,美国会走向哪里,我们还看不到尽头,有一点可以肯定,灯塔国的光辉在病毒的攻击下,已经黯然失色了。

水滴APP之前判断:如果说苹果手机是美国制造蒙住全球消费者双眼的最后“一块红布”,那么特斯拉汽车就是美国制造献给人们的最后一块纸尿布。因为,支撑乔布斯、马斯克的品牌与心智制高点,并非技术优势,而是美国文化优势,是“美国第一”的全球心理优势。但是,这一切正在过去。相信在这次全球大疫情过后,美国文化的泡沫,就像他们的股市泡沫一样,不会完全崩盘,也会一地鸡毛。

当美国的“灯塔背书”消散和衰败之时,好莱坞制造的“钢铁侠”还能打遍全世界吗?这个人设符号还有那么强大号召力吗?也许还有。但是,有多少人经历或者目睹感受过美国疫情的恐慌和悲催,这种文化和品牌影响力就会打多少折扣。

天底下不会有永恒的光环。百年品牌从来都不可能单靠一个人的表演维系。乔布斯之后,苹果颓势显露。特斯拉的品牌优势同样后劲不足,甚至危机重重。马斯克也许正在冥思苦想,如何在新冠病毒流行的时刻证明他的不可战胜。他在推特里的胡言乱语,可以PK特朗普了。但是,那些特斯拉拥趸们,很可能就像今年春节后急火火跑到美国避难的中国人一样,会遇到他们一生中相当肥大的一只黑天鹅。

特斯拉的当下,他的制造体系也就是身体手足,已经搬到中国了,供养他的禽肉蛋奶水谷精微,也在中国市场,不过,他的头还在美国硅谷。特斯拉的未来,面临一个选择,如果想在中国市场赢得长久优势,就必须把头也搬过来。而完成“中国化”的特斯拉,今后不会是一条鲨鱼,相反,当鲶鱼效应释放殆尽之后,他大概率会变成一条娃娃鱼。

最后,需要谈一谈,中国车企和中国品牌,如何应对眼下特斯拉的巨大压强?

毋庸置疑,特斯拉已然形成超强品牌势能,不可能一夜间消失。只有正确的应对,在战术上重视这个对手,集中优势兵力,在重要的细分市场上,迎难而上,重点突破,打造爆款,中国车企才能成为未来车市的“逆行者”。

要看到,在30万上下的高端市场,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在于他的差异化。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一辆电动车,而是一辆特斯拉。这种粉丝聚焦效应,就像之前的苹果手机,就像哈雷摩托,满足的是一种基于心智占领和价值认同的深层消费需求。中国品牌缺少的,就是这种催化剂和发酵剂。

馒头可以用来解饥,但市场上并不缺少馒头,所以“五道口的枣糕”就成为爆款了。“枣糕”的流行,在于以一种拿手绝活儿,重新定义了另一种充饥解饿的方式。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欧疫情的不确定性,会给市场留出了一个空档期。中国车企应在此时,把自己的“黑科技”、“红科技”都拿出来晒一晒,要在核心技术突破上,亮出自己的绝活儿。中国车企必须加大在关键技术点上的推广和营销,要告诉市场和受众,在哪些技术领域,中国品牌已经具有非常强大且确定无疑的世界领先水平。

当美国四艘航母都“感染”后,西太平洋就剩下辽宁舰和山东舰了。中国车企的“航母”在哪里?如果有,就别藏着掖着了。如果没有,赶快加班加点加紧攻关,自己造出来吧。如果再继续按部就班,等待欧美车企的技术外溢或输入,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所谓大危即大机,考验的是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有选择应战的“勇士”,也有坚持高端的“逆行者”你是否有所准备,是否未雨绸缪。

在品牌推广上,中国车企要有“以我为主”的思路和策略,继续“跟跑主义”没太大戏。水滴汽车APP在《后疫情时代的8个预言》中探讨了一些方法,也许有些参考作用。而熟知市场真实战况车企,要在知彼知己的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和绝活儿。

兵书是可以参考的,也可以讨论和争论。但枪声一响,谁还有机会纸上谈兵呢?唯一的准则是,打破教条,释放自我!有一句互联网企业的流行语,叫做“既往不恋,纵情向前!”

今年后半程,中国复工复产节奏加快,中国产业链的积聚效应会凸显,中国车企面临难得的好机会。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把暴露出来的产业链短板补齐,把综合制造优势的潜能,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

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但扭转时局的拐点,往往是偶然性推动的。有时候,三十年只是过了一天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有选择应战的“勇士”,也有坚持高端的“逆行者”;有时候一天就相当于三十年。

特斯拉Model 3月销过万,很多人对此的解释,是自怨自艾。他们说,中国车企“不行了,不行了”。短期看,他们的说法也许是对的,但并不全面。

如果从全局和未来的视野看,中国汽车业还处于十八岁的青春期,新冠疫情确实类似一场“流感”,事实证明我们的免疫力是最强的。在中国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曲折成长史上,我们仍处于强健的上升期,把那些力比多、荷尔蒙分泌过度的毛病改一改,我们仍拥有远大的前途。

特斯拉得救了,因为中国拯救了他。中国制造强大的动能已经重启,也许还可能去拯救全世界。但有个前提:我们应该在自己的主场,打出漂亮的品牌翻身仗!(完)

文/正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银河L7来了!以高价值重塑新能源车市格局

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有选择应战的“勇士”,也有坚持高端的“逆行者”,以及随之而来的行业淘汰赛,自主新能源车企如何应战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有选择应战的“勇士”,也有坚持高端的“逆行者”?吉利汽车给出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有选择应战的“勇士”,也有坚持高端的“逆行者”了除降价之外的硬核答复。

2月23日,吉利发布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携吉利在智能电动时代的所有尖端智能科技和最强体系力,向业界展示吉利打赢淘汰赛的决心与信心,以新系列、新产品、新技术、新渠道、新服务、新价值的全新新能源战略,引领中国汽车产业走向高价值增长的正向发展之路。

当晚,已在社交圈霸屏多天的首款车型银河L7也最终“摊牌”,首次搭载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雷神电混8848和全新银河NOS等三大行业尖端黑科技,在性能、智能、节能、安全、舒适等方面直击行业和用户痛点,刷新A级智能电混SUV价值新高度。

A级智能电混SUV颠覆者

人们以往对混动技术的认知,是节能与性能不可兼得。优秀如比亚迪,也是选择兵分两路,即研发出主攻经济性的DM-i、主打性能的DM-P,吉利银河却选择打破这个混动行业最难的认知。

银河L7搭载全新一代雷神电混8848系统,其中又包含了三大行业顶尖混动技术,即目前全球量产最高44.26%热效率的电混引擎,全球独创的三挡变频电驱和雷神独有的X·System智控系统,使得串联、并联、混联等20种智能工况能在0.2秒内快速切换,从而保证在全速域下动力连贯不失速,支持弹射起步,百公里加速6.9秒,kick down还能再加速,完全颠覆以往“混动车型加速肉”的性能认知,同时实现同级最低的5.23L百公里亏电油耗、1370公里的同级最长CLTC综合续航里程。

吉利银河想要打破的第2个传统认知,是A级SUV无法拥有超豪华级铅盯产品的超级座舱体验。银河L7以百万级标准为副驾打造了“女王级”奢享空间,如拥有同级最大的630mm腿部空间,1米8的大长腿也可以轻松躺平;座椅可放倒至125度,为用户营造眼屏距860mm的黄金观影位置;16.2英寸超大副驾屏搭配独立的音区,还有电动四向腿拖、哈曼音响、座椅按摩理疗等豪华配置,为副驾带来iMax级的极致影音娱乐享受。

银河L7还颠覆了“混动车型都长着一张油车脸”的传统认知,通过创新科技解决发动机进气问题,打破能源对汽车设计的束缚,成为同级唯一拥有全封闭式格栅的智能电混SUV。

只做高价值新能源汽车

这些创新和颠覆,只是为了兑现吉利银河“只做高价值新能源汽车”的承诺。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认为,智能电动时代,只有具备颜值、体魄和灵魂,才能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带来“新超越”,给用户带来超越价值的“新选择”,而银河三者兼具。

在颜值方面,电感十足的前脸,完美融合中华正统美学与光电科技的银河涟漪美学设计,多达六种颜色的绚彩车身,银河L7给了用户更多选择。

在体魄方面,吉利银河除了专属的雷神电混8848,还拥有CMA、SEA等世界级架构,以及新一代e-CMA智能电混架构,能大大缩短新车研发周期,银河计划在2年内推出7款产品,架构造车功不可没。而且架构造车品质有保障,余亏再有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加持,实现安全全面升级。

比如,银河L7拥有超高强度笼式车身结构,还有三叶草溃缩卸力结构、四横四纵的地板结构等超越行业标准的专利设计,首搭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更是构建了一整套基于电池,又融合架构、整车、智控、云端的“无盲区”安全防护系统,实现母婴级防辐射、电芯针刺不起火等“八重神盾,八级防护”。尤其是有了吉利星睿智算中心81亿亿次/秒的云端算力支持,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可以实时保护200多项电控条目,预警50多种故障类型,让电池寿命提高20%。

至于新能源汽车的灵魂,就是智能化,这也是行业下半场竞争的焦点,吉利认为灵魂必须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槐毁和。

银河L7首搭银河N OS操作系统,这是吉利全栈自研的一套分布式操作系统,打破了硬件与硬件的壁垒,能让车、云、手机和各种智能终端之间实现无感联接。系统启动、应用开启、语音唤醒等仅需0.5秒,交互响应速度同级最快,全场景可见即可说的语音交互能力也是同级唯一。

在用户最为关注的智能驾驶方面,吉利表示,将很快推出有卫星加持的“天地一体”版银河智驾方案,将率先实现跨层记忆泊车、高速紧急羚羊避障、低速探索辅助等场景。

吉利智能电动化转型再加速

银河L7在动力、节能、智能、安全与颜值方面实现完美平衡,甚至可以对标汽车行业之外专业行业领域的顶尖水准,可以说满足了中国主流家庭对新能源产品的全部需求。

像银河L7这样拥有多行业领先科技的产品,在当下的新能源市场,价格几乎都在30万元以上,但吉利偏偏将银河L7 定位为“20万级智能电混首选”, 发布会当晚即正式开启预订。业内人士认为,这既是吉利“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造车初衷的延承,也是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新阶段的洞察。

20万级市场是近年来销量基数大、增长较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比亚迪2022年反超特斯拉成为年度新能源销冠,王朝系列贡献了60%以上的销量,其中,最畅销的宋家族价格区间就在15-20万元,20-30万级的汉家族位列比亚迪热销榜第三。

吉利银河首选A级混动市场切入,也是看中该市场的庞大体量和强劲增长潜力。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A级市场销量238.6万辆,同比增长143.7%,是增长最快的新能源细分市场。按动力类型来划分,插电式混动车型2022年销量同比增长151.6%,增速是纯电车型的1.8倍。

目前,吉利在15万级以下新能源市场有几何,极氪主攻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银河就是为加强15-30万级市场的覆盖率而来。未来2年,吉利银河将推出7款新车,涵盖轿车和SUV,其中3款智能纯电E系列,4款智能电混L系列,并构建直连用户和代理经销两种模式的全新渠道生态,还将上线全新APP,引入全新体验和服务标准,全面升级用户体验。

银河的到来,对吉利品牌而言,意味着吉利“全面向新”的智能电动化转型再加速,加强了吉利在20-30万级市场的实力。对新能源市场来说,有了银河加盟的吉利,无疑是智能科技普及的强大推动者,或将以科技创新引导行业良性竞争,以“高价值”重塑市场格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爱车美容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关于面对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有选择应战的“勇士”,也有坚持高端的“逆行者”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7492.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