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出现了罕见的危险信号!银行业危机正在影响这个万亿美元的市场的简单介绍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出现了罕见的危险信号!银行业危机正在影响这个万亿美元的市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经济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出现了罕见的危险信号!银行业危机正在影响这个万亿美元的市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经济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我自己写的:

三、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直接损失较小。

据统计,易受此次国际金融动荡影响的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海外机构资产,仅升肢指占总资产的3.7%左右。截至目前,已经有工行、中行、建行吵配、交行、招行、中信、兴业等7家上市银行持有雷曼相关资产,合计持有债券以及风险敞口的数量约为7.2164亿美元,数量远低于雷曼破产初期市场的预估。而市场原本同样关注的民生银行、深发展和宁波银行均已经明确表示,未持有雷曼相关债券。

2007年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就已经对次贷风险保持了高度关注,建立了次贷月报监测制度。银监会多次向各行发布风险提示,各家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外币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但是如果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蔓延,则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国内上市银行,尤其是外币资产较多、对外投资比重较大的上市银行(如中国银行等)将受到较大损失。

另外,令市场担忧的是,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持续,作为中资银行战略投资者的境外金融机构,极有可能在解禁期之后,进一步抛售其持有的股份,并对国内银行股价造成重大卖空压力。其中,美国银行持有的191.33亿股建设银行(601939)股份将于本月27日解禁,苏格兰皇家银行所持209.43亿股中行股份解禁期限锁定在今年12月。另外,中行的另一个战略投资者瑞士银行,也在次贷危机中亏损严重。

(二)外部需求趋缓对出口行业的影响较大

过去几年我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海外市场对我们GDP的贡献,从几年前的5%上升到2007年的9%。次贷的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中长期,是间接而非直接冲击,全球经济进一步低迷或将使消费需求大幅减弱,中国的出口增速明显回落。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出口额10741亿美元,增长22.3%,饥薯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额8931亿美元,增长29.0%,加快9.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810亿美元,同比减少47亿美元。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3561.5亿美元,增长27%。美国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值为3020.8亿美元,增长15%。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欧洲和美国。而欧洲和美国是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国家,主要出口国需求的下降对我国出口行业将造成极大的冲击。

(三)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会发生改变

我们习惯于把出口、投资、消费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家马车。金融危机之后,出口行业将遭受重大打击,对GDP以及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减弱。从依靠外需到拉动内需的手段就是投资和消费。我国的企业投资每年占GDP的43%左右,已经形成了过剩的产能,这些过剩产能以前靠海外市场来消化,现在一部分有可能会转化成银行的坏账。而我国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近年来逐年下降,去年只有35%,其他国家都在70%左右,因此启动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将是下一步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

除了传统观念等因素,中国储蓄率高企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税赋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在拉动内需的各项工作中,必然会在教育、医疗、社保、中小企业等方面进行改革。这些改革对国内金融企业形成冲击,但也带来了很多机会。国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之后,需要大量资金和金融服务,如何支持社保、医疗、教育、中小企业等等都是全新的课题。

四、国内外经济形势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及对策

(一)防范金融风险,加快金融创新

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金融危机留下的一个教训就是,要关注金融创新的隐患。我国的金融创新程度较低,中小银行更是停留在低层次创新层面。中小银行的自主性创新较少,大多是模仿和照搬其他银行的产品。通过次贷危机我们看到,金融机构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高风险的金融创新。对中小银行来说,一定要充分了解这些创新产品的好处和存在的弊端,,要注意一些金融创新在风险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会制造出另外的风险,做好风险控制措施。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潜在风险停滞创新,而是应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金融创新。如在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方面,针对存货和应收账款创新来解决他们的融资难问题,服务农村方面如“林权抵押”等等都是既能控制风险,又能满足需求的金融创新。目前我行开展了贸易融资、保理业务等,但总量偏小。世界去年保理业务规模达到1.9万亿美元,我国只有500亿,只占比2%多一点,而我行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像保理等业等都是较为成熟风险可控而且利润可观的创新业务,我行应该加大这些创新产品的使用力度。

(二)警惕行业风险影响中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间接影响不应忽视。2008年10月,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旗下两工厂倒闭,6500名员工面临失业!这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其倒闭显然是受金融风暴和次贷冲击,从目前得形势看,不可避免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遭受这样的命运。

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一般集中于当地市场及某类行业,当出现行业性及区域性风险时,由于风险不能有效分散,会导致银行出现大量坏账以及利润率的降低。从目前情况下,除了房地产、外贸加工行业外,纺织、电子、制造加工行业都属于高风险行业,需要谨慎应对。

(三)中小银行要抓住经济转型期中的金融机遇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必然要进行调整,从目前的政策取向看,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支持三农、刺激居民消费以及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将会加大,对中小银行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将会为中小银行带来更多的金融服务机会,同时也会加快中小银行的金融改革。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从最近的货币政策调整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第一次降低存款保证金采取差别化方式,为中小企业释放了一定的融资额度,最近的两率齐降以及下一步的降息预期还会为银行业释放更多的流动性,也不排除央行通过政策导向将其中一部分流动性配置到中小企业以及三农领域的可能性。另外,宏观调控进入降息预期,融资成本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抵消经济下行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对目前我行大力发展小微业务来讲,这正是一个良好契机。

2、加大对个人尤其是高素质、高收入个人的金融服务

在下一步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周期中,中小银行同样可以利用机会加大对居民的金融服务,加大在消费信贷、居民衣食住行方面的金融创新,尽快发展我行的个人金融业务。但是,对个人的金融服务仍然要进行详细的客户细分,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服务。

此前政府也曾多次拉动内需,但内需总是拉而不动,究其原因,不是百姓有钱不花,而是实在无钱可花。截止2008年8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大约为20万亿,但平均每人仅有1.5万元,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都需要考虑的前提下,老百姓自然会想到未雨绸缪。因此,从利润以及风险的角度来讲,职业稳定、高收入、高素质人群将是首先接受我行特色金融服务的人群,其次才是普通居民。

3、十七届三中全会释放的改革信息,对中国经济来说是长期利好

农村需求一直中国市场的处女地,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扩大农村需求必须发展农村经济,而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命脉在于土地,此次十七届三中全会就吹响了农村土地改革的号角。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时代正式开启。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必将成为趋势,未来的若干年,农村金融市场必定有巨大的潜力。这对进军农村市场的银行业机构来说是大的利好消息。

4、加强与教育、医疗、社保等行政部门的合作

拉动内需除了要提高收入以外,还要解决消费群体的后顾之忧,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支持将会加大,加强银行在这些领域的资金和金融服务,争取财政资金、社保资金的代理资格,同时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解决我行规模小、结算通道不畅等问题,这些将会是中小银行新的课题。

(四)优化收入结构,积极应对银行存贷利差的变化

最近的连续降息,预示中国目前已进入降息周期。中银国际分析师经过计算得出,最近一次央行降息将导致银行业的净息差从2.88%降至2.80%。即使法定准备金率有所下调,依然维持不变的活期存款利率仍会对利差产生威胁。由于存贷款利率重新定价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预计降息对银行板块2008年净利润的影响不大,但是预计2009年该板块净利润将因降息下滑3.2%。

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影响中暴露出中国商业银行存在哪些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升级为全球经济危机的趋势日益凸现。这对我国持续多年的投资和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工业生产显著放缓,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财政收入增幅回落,资产市场持续低迷。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从出口行业传导至与出口相关的原材料、加工、运输等众多行业,从沿海发达地区扩散至内地边远地区,从中小企业蔓延至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经济正面临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

由于国内银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还不深,加之近年来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实行隔离,以及监管当局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实施,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直接冲击并不大,国内银行受到的直接损失是有限的。但是,金融是经济的反映,经济出了问题,金融肯定要出问题。目前,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国内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从业务拓展看,在经济下行、市场趋冷、信心受挫的情况下,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支付中介和财富管理中介的职能发挥受到很大抑制,无论是公司信贷、个人信贷和贸易融资等一般性贷款业务,还是公司负债、同业负债等对公负债业务;无论是POS消费、代理服务、托管受托、结算清算等支付类业务,还是QDII、外汇投资、结构性产品等财拆禅迹富管理业务,旅并市场拓展都更为艰难;从风险防范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呈现出系统性、连锁性和突发性的特征与趋势,包括行业风险、信用风险、利率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在内的各种风险相互交织、相互作用,银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深渊;从盈利情况看,在有效信贷需求趋于减弱、存贷利差持续缩窄、利息支出成本逐渐上升、中间业务增长乏力、风险资产逐步增多、拨备支出显著增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银行净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过去那种超常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再现。

然而,危机中也蕴含着机遇的因素,正如英国作家布瑞杰所说,“中文的‘危机’分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一袭做个意味着机会。”确实如此,危机总是与机遇相伴随,危中有机,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把握,牢牢抓住“危”中之“机”,“危机”就会成为“转机”。从事物发展规律看,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而矛盾双方的力量会随着形势变化而此消彼长,主次地位也会出现逆转,由此发生质的转变。所谓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从经济周期理论看,经济总是按照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运行,萧条之后便是新一轮的复苏,因此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曾说过“为危机而担忧是大可不必的,对市场经济来说,萧条是一服很好的清醒剂”;从历史实践经验看,众多企业就是因为抓住了 “危”中之“机”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大萧条后IBM的全球崛起,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汽车业的辉煌,亚洲金融危机后三星电子的腾飞,等等。总之,危机往往会动摇旧的规则,促成变革,从而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转折点。

应当看到,当前形势尽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构成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蕴含着不少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1,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强力实施

为保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建设和灾后重建等领域投入巨资,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进程。这将极大刺激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四万亿资金的投入提供了相应的信贷需求,特别是为银行适时介入和拓展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融资、中长期贷款、银团贷款等业务提供了新的机会。

第2,市场主体结构的重新洗牌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将使市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企业间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浪潮将再次掀起。最新一期汤森路透亚太区并购季报显示,全球其他地区并购活动在2008年均出现回落,交易额下降29.6%至2.9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并购活动仍保持强势并飙升至历史新高的1596亿美元交易额,较2007年跃升了44%,预计 2009年这一趋势将得以延续。与此同时,行业兴衰更替的特征也将进一步凸现,包括生态环保、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新材料新能源应用等一大批朝阳行业将迅速崛起。这既拓宽了银行并购贷款、财务顾问等业务的发展空间,也扩大了银行潜在的价值客户群。

第3,企业调整转型的加快实施

为有效应对危机,企业纷纷转变经营模式、优化产品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改造和升级转型,并且更加注重多产品、多客户、多渠道、多市场的营销策略。比如,在受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的珠三角地区,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主动调整转型的步伐普遍加快,通过出口转内销、完善产品设计能力、加大科研投入等手段加速实现从生产型企业到市场型、创新型企业的转变,仅半年时间,东莞市已有47家来料加工企业转为了三资企业,有52家企业积极进行自主品牌创建申报;而佛山市仅南海区一个区就已经有200多家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成功。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从资金、土地、税收等多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减轻企业负担,优惠政策之多、扶持力度之大,为多年来所罕见。通过自身的升级转型以及政府的有力扶持,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将得以明显增强。这减少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也有利于银行更好地拓展业务,特别是中长期贷款、股权融资、应收账款保理融资等融资业务。

第4,居民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金融消费观念的更新,居民的理财需求和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趋势并不会因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发售规模超过2.3万亿元,是2007年发行额的大约3倍。而且,随着市场波动加剧,居民对自身资产池的结构调整更加关注,对资产配置动态调整的意愿更强。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90%左右的银行认为股市波动对储蓄存款和同业存款的影响较大,这也充分体现了居民资产配置鲜明的动态转换特征。因此,只要银行不断丰富产品体系,主动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当前形势下财富管理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5,同业竞争格局与策略的悄然变化

国外许多大的金融机构在此次金融风暴中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或损害,从而使一些优质高端客户选择到中资银行开办业务,中资银行的声誉显著提高。在国内银行市场上不少同业实施了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调整策略,收缩或退出了某些业务与市场,进而为其他银行有选择性地介入腾出了相应的空间。另外,当前基金、证券、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抱团过冬的合作意识明显增强,这给银行更好地拓展同业业务和开展产品交叉销售带来了大好机会。

第6,直接融资工具的快速发展

为了扩大社会投资和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政府加大债券市场扩容力度,除积极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中期票据等传统债券品种外,还积极推动可分离债券、浮动利息债券、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及集合债券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发展。据统计,2008年全国包括公司债、企业债、短融和中期票据在内的信用债发行量达到9433亿元,是2007的1.72倍,而今年的发行量有望达到1.2万亿至1.3万亿元。其中,交易所市场公司债的发行量可能达到1500亿元。除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外,我国政府还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步伐,创业板等新型市场将加快推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在对银行融资业务构成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动了银行债券发行承销、专项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并且进一步拓展了银企合作的空间。

第7,产业区域转移的加速推进

在成本增加和市场萎缩的双重挤压下,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逐步梯次迁往内地,更多生产要素也将在逐利性驱动下加速流向边际报酬率较高的中西部地区。据有关专家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估计5年左右完成,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4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 14000亿元左右。这无疑为银行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更好地拓展中西部市场提供了新的机会。

第8,人民币债券投资的空间拓展

2008年,伴随着货币政策基调从“从紧”到“适度宽松”的转变,债券市场在加息预期的减弱和宽裕资金的推动下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平均年投资收益达6.52%左右,大大超过股票类金融产品,市场出现债券投资热潮。今年,鉴于宏观经济形势更为严峻,可以预见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物价水平也将保持在低位运行,在这一背景下,持续降息将促进货币市场流动性不断释放,这为银行进一步优化人民币债券投资组合,扩大长久期债券投资机会,提高人民币债券投资组合收益率创造了新的环境。同时,监管部门已经启动了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的试点工作,并积极研究在银行间市场推出较高收益类债券,这将大幅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活跃度和交易量,有利于银行进一步完善债券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收益。

第9,跨境企业避险、套利的需求加大

在当前国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走势扑朔迷离,特别是外汇和黄金市场加剧波动的情况下,企业跨境经营的风险不断加大,避险及套利的需求也随之增强。据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外汇避险需求总体在不断上升,有近1/3的企业希望银行能够提供更多的汇率风险管理产品。这有利于促进银行本外币、离在岸和境内外联动业务的深入开展,带动基于本外币汇差、利差的结构性避险增值类产品的创新发展。

第10,吸收人才的良好时机

由于金融危机,国外金融机构大批裁员,许多海外优秀的金融人才纷纷选择回国就业。如在去年12月底广州举办的“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上,共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800名留学人员报名参加。其中博士占51%,首次超过报名总数的一半;过去比例较少的金融、法律人才占到15%,其中有80多人曾供职于华尔街。国外优秀人才回流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人才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特征,为银行物色、选聘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金融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总之,面对当前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的形势,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危中求机,学会用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研究方法、制定对策,坚持做到“既审慎又积极”,国内银行业就一定能够顺利度过经济严冬,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出现了罕见的危险信号!银行业危机正在影响这个万亿美元的市场的简单介绍  第1张

08年的次贷危机是怎么诞生的?为什么会出现次危机?

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近年美国等国家放松购房信贷标准(不用付首期,不用收入证明,也不计较抵押单位的质素等),形成次级房贷市场。次级房屋信贷经过贷款机构及华尔街用财务工程方法加以估算、组合、包装,就以票据或证券产品形式,在抵押二级市场上出卖、用高息吸引其它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购买。

但好景不常,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在2006年转差,美圆利率多次加息,令次级房屋信贷的拖欠以及坏帐增加,次级房屋信贷产品的价格大跌,直接令到欧美以及澳洲不少金融机构都出现财政危机,甚至面临破产,牵动全球信贷出现收缩。部分基金为了应付客户大规模赎回潮,于是借日圆平仓,大举投资的方法再行不通,唯有沽货套现,即是所谓日圆利差交易拆仓,造成连串的骨牌效应,导致环球股市大跌。

原先在美国次级贷款市场占七成份额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机构主宰,将贷款打包成证券,承诺投资者能够获得本金和利率。随着这两家公司的丑闻爆出,政府对两家公司的业务增长加以限制,整个次贷市场开始争抢这两家公司所购贷款。整个过程中,新的市场参与者,出于逐利目的,过分追求高风险贷款。当房利美和房地美还占房贷市场主导地位时,他们通常会制定明确的放贷标准,严格规定哪些类型的贷款可以发放。时至今日,由于全球成千上万高风险偏好的对冲基金、养老金基金以及其它基金投资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贷标准在高额利率面前悔激成为一纸空文,新的市场参与者与华尔街经卖告销商不断鼓励放贷机构,尝试不同贷款类型。许多放贷机构甚至不要求次级贷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税收表格在内的财务资质证明,做房屋价值评估时,放贷机构也更多依赖机械的计算机程序,而不是评估师的结论,潜在的风险就深埋于次级贷款市场中了。

拓展资料

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得以暴露。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正波及全球,全球金融体系受到重大影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中国也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

金融工具过度创新、信用评级机构利益扭曲、货币政策监碧配袜管放松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采取的大幅注资、连续降息和直接干预等应对措施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金融调控政策必须顺应经济态势,符合周期性波动规律;应在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推进金融产品及其体系创新;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海外资产并购,优化海外资产结构,分散海外资产风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次贷危机

出现了罕见的危险信号!银行业危机正在影响这个万亿美元的市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出现了罕见的危险信号!银行业危机正在影响这个万亿美元的市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7574.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