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900多亿资金南下抄底知名基金经理加大港股布局,港股基金大佬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900多亿资金南下抄底知名基金经理加大港股布局,以及港股基金大佬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2022年,港股有“抄底”机会吗?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900多亿资金南下抄底知名基金经理加大港股布局,以及港股基金大佬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2022年,港股有“抄底”机会吗?

港股2022年的投资机会

1/6、港股为何“熊”冠全球

2021年9月和12月,AH股溢价再次逼近十年 历史 高位,整体溢价151%,上一次达到这个水平是去年9月。

近十年AH股溢价最高点是2015年的“大水牛”时的154%,那时是A股涨太多了,而这一次是港股太“熊”了。

2021年的港股,熊冠全球。2019~2021连续三年下跌,错过这三年的全球大牛市,而这三年,上市公司总体盈利是上升的,腾讯利润三年增长120%以上,市值却只增加了46%。

港股不仅指数跌了,而且估值便宜了,A股投资者从2019年年底就一直在讨论,能不能跨过香江去抄底呢?

香港作为典型的离岸金融中心, 有“两头在外”的特点,投资者都是全球配置的资本(与A股相反),上市的本土企业很少,大多来源于内地。

“两头在外”的结果就是,影响股价的两大因素,企业盈利和估值水平的关联度很小。从近20年 历史 看,港股表现取决于三大因素: 内地经济增速、美元流动性以及中美关系代表的风险偏好, 具体而言:

1、内地经济决定港股盈利水平 (2003-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

2、美元流动性 (2016~2017年的温和水牛市) 和风险偏好 (2018年上半年的下跌) 共同决定估值水平 。

由于“内地经济增速”共同影响A股与港股,所以“2022年能不能抄底港股”的答案, 只在于“美元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有没有边际改善的可能 ,这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2/6、风险偏好为何降低?

港股的流动性一向与美元利率有关,香港在金融上的优势之一是“庆尘联系汇率”,即港币与美元挂钩,投资者无需担心汇率波动, 缺点是受美联储影响大,政府无法通过独立的货币政策影响资本进出市场 ——这一点正是A股投资者理解港股的障碍。

所以,港股估值下降历来与美联储货币政策边际收紧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2021年美联储Taper下半年才落地,流动性只是预期收缩,美元资本会本着“亲疏关系”前后撤离, 这种情况一般先影响新兴国家,比如这次的土耳其,其次才会影响香港、日本这些外围发达市场,比如2018年下半年港股的下跌,最后才会影响美国本土。

所以,美联储的Taper可以解释四季度港股的下跌,但前三季度,美联储的态度却一直是“通胀的重要性让位于就业”、“通胀是暂时的”,孙差皮无法解释港股全年的单边下跌。

结论就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国际资本风险偏好的下降,导致降低了对港股的配置。

所谓“风险偏好”是指投资者普遍对某一类资产信心不足,需要降低估值以补偿其隐含的风险。

下面的分析和数据我写完后觉得比较敏感,有可能导致文章不保,就删了,直接写结论:

1、港股的风险偏好降低则差实际上是从2019年开始的,从2019年年中到2020年三季度,是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只有港股的风险偏好在下降 ,原因就不多分析了。

2、第二阶段是2021年3月至今, 特点是包括美股在内的所有中概股的风险偏好都在下降 ,原因同样也不多分析了。

3、之所以分析港股要把美股中的中概股拉来比较,是因为在国际资本眼里,它们代表同一类投资机会,所以这两个阶段代表着, 在全球配置的国际资本眼中,港股的风险应对已经从地区配置的下降,升级为中概股整体配置的下降 ,只是疫情导致的全球大乱,这个变化的深远影响尚未在A股显现。

一般而言, 风险偏好更侧重于心理因素,其对估值的影响不如流动性 ,打个比方,流动性收紧是指你口袋里没钱了,而风险偏好下降,只是你不想用钱,钱还在你的口袋里。

特别是 全球配置的资本,钱还在,只是转移到其他市场,多配了印度、越南、日本的股票,随时可以回来 ——这也跟A股不同,A股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结果很可能是“钱还我,我不玩了”,可一到下一个大牛市,资金又全部跑回来。

所以,回到年初,很多资金把“A股思维”套在港股头上,只要把港股炒起来,踏空的国际资本不就乖乖地回来了吗?经此一役,港股的定价权不就永远回到我们内地资本的手中了吗?

这正是“争取港股定价权”口号的来源。

3/6、为什么不应该争取“港股定价权”

内地资金不能、也不应该去争取港股的“定价权”。

港交所是一个全球投资者汇集的市场,没有绝对的主角,内资2016年占比9%,2018年占比12%,成为第一大来源,但仍不足以左右市场,今年最多也不可能超过20%。

相比其他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劣势是本地投资者占比过少,仅23%,意味着77%的资金都是全球配置资金。 对于全球配置资金而言,美股两大交易所是大本营,港股更像是一个分支,资金全球统一安排(因为没有外汇管制),无论是估值体系还是风格偏好,都以美股为锚。

而A股与全球资本主要是通过“港股通”的渠道,基本是一个独立而封闭的市场,可以看成是单独配置,受全球资金流动影响较小,所以全球化资本减少港股配置的同时,北上资金并没有受影响——或者说暂时未受影响。

在这种交易者结构下,中资去抢夺所谓定价权,就像筹码都是各机构持仓的情况下,某机构只买了20%的筹码就强行拉高,唯一的结果就是人家一起把货卖给你,把你套在高位。

上半年南下资金6000亿港币,下半年恒生指数加速下跌,南下资金的加速进入,反而加剧了外资的撤离。

所以,争取港股的“定价权”不但“不能”,而且是“不应该”,香港的价值在于国际金融中心,就算拿到定价权,如果别人不跟你玩了,沦为“第四交易所”,意义何在呢?

资本市场,蛮力解决不了问题,定价权不是看谁的钱多,而是在资本全球配置中的话语权。

解铃还需系铃人,风险偏好的问题,还是要回归到风险偏好的路径上去解决。

4/6、如何提升外资的风险偏好?

经典的价值投资理论认为,只要有价值,股价早晚会涨上来,这是对的,这也是抄底中概股的依据。

但怎么涨上来,多久涨上来,价值投资是没有答案的,信心才是一切。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由于某些大家都知道原因,大部分中概股从上市的第一天就是被低估的——不管是港股还是美股,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

买中概股的除了国内投资者,都是边缘型资金的边缘策略,类似于我们买“ST摘帽”“买B股”,属于高赔率高风险的博弈仓位 ,只有那些有全球知名资本背书的极少数互联网巨头和容易理解的消费类公司,才能引起外资主流资金的配置兴趣,获得相对合理的估值——就这,从今年3月后也消失了。

此外,离岸市场的本地投资者太少,国内资金又被限制投资海外上市公司,缺乏熟悉感的确定性也导致了企业估值折价和缺乏稳定的估值锚。

按理说,这么低的估值,企业就不应该上市,减少中概股供给,也能提升合理估值。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企业只能在海外上市,被低估也得流血上市。

最终,检视了一遍所有容易的解决方案,“要不要抄底港股”这个问题的结论有三个:

第一、国内资本在几年内不可能也不应该取得港股的定价权;

第二、港股估值修复需要全球资本配置中概股的信心 ,而信心的修复是需要一系列非资本市场因素的配合,主要还是需要时间。

第三、美联储Taper预示着2022年,港股的估值压力又多了一个美元流动性收紧的压力。

不过,资本毕竟是逐利的,长期不合理的估值,很可能给港股带来更多结构性的机会。

5/6、四个结构性机会

结构性机会一:对流动性不敏感的行业

全球资本该降低的中概股配置,2021年大多已经实现,2022年港股最大的压力又回到传统因素上,即内地经济失速和美元流动性收紧,前者暂且不论。

以前投资港股的首选是A股稀缺的品种,比如互联网、部分消费和医药,然而,Taper杀长久期资产和需要流动性支撑的股票,不利于高估值的 科技 股和消费股,明年仍然不是友好的方向。

流动性收紧时,低估值高股息的价值股受影响较小,而这类公司之前又是估值被压制最大的品种,AH溢价最高的品种之一,价格弹性大。

港股现在就像一个班有几百号学生,老师根本管不过来,只能挑一些成绩好的重点辅导,其他学生自生自灭。一旦有学生忽然进了老师的法眼,重点辅导一下,成绩立刻就上去了,出现“业绩、估值、流动性”的戴维斯三击,这也是港股每年都有大黑马,涨幅远高于A股的原因。

这些行业今年已经有所表现,但由于估值整体受压制,仍然是 历史 低百分位附近,明年(主要是上半年)仍然是较安全的配置方向,特别是基建和新基建方向,盈利压力也更轻。

结构性机会二:A股高景气度行业配置资金的溢出

经过去年的大规模南下,大部分机构投资已经把A股和港股视为一个整体,更强调板块的共同属性,而不是港股A股美股。去年表现最好的能源和公用事业,也是A股表现最好的方向。

所以可以视A股的高景气度方向,去港股寻找估值折价更大的公司。

结构性机会三:中美关系边际缓和

这一点不宜展开了,虽然总体仍然是风险大于机会,大趋势看不到,但某一时点出现缓和迹象,会导致估值被压制的互联网公司估值迅速反弹。

结构性机会四:人民币升值

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一旦出现人民币升值,以港币或美元计价的利润将被动增长,港股一向是博弈人民币升值最快捷的选择。

一般而言,美元在美联储Taper 释放信号初期比较弱,但真正开始Taper后,由于国际资本回流,会出现强势。

所以明年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并不大,但如果美国经济超预期走弱,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6/6、按成熟市场的规律投资

市场有一个普遍的观点,缺乏流动性的市场,其成交额会向头部集中,举的例子是港股:

以12月31日这一天为例,港股成交量最大的腾讯成交45亿,而成交金额排名第10的比亚迪6.33亿,第100名的百济神州0.77亿,分别为第一名的14%和1.7%

同一天,A股成交金额最大的隆基股份成交104亿,排名第10的盐湖股份43.51亿,排名100的芒果超媒14.59亿,分别为第一名的41%和14%。

看上去好像是这么回事,但拿美股来比较呢?

12月30日,美股成交金额最大的特斯拉成交169亿,成交金额排名第10的谷歌A成交23亿,100的Workday4.27亿,分别为第一名的14%和2.5%,跟港股差不多。

可见港股的交易结构分布更类似于美股,而美股的流动性充沛是毫无疑问的,所以“缺乏流动性导致成交额向头部集中”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真正的原因在于机构化程度高。

所以,这种资金向头部企业集中,小公司普遍估值折价才是成熟市场机构化的正常表现,相反,A股的交易结构头部没有那么集中,是散户太多的原因,反而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港股虽然有各种缺点,但投资者的机构化程度与美股是一致的,并非缺点,如果机构化是不可逆的大趋势,即使未来,港股估值回归正常,流动性水平提升,这种交易结构也不会改变。

散户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应该放弃A股的某些思维,比如:

1、小企业的估值折价,长期而言应该视为一种正常,而不是什么投资机会。

2、港股有做空机制,一旦基本面反转,腰斩刚好是空头最喜欢开仓的位置,也是股价最大一轮下跌的起点,因为便宜而抄底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

3、港股的监管不如A股,有大量“老千股”,越便宜越不能碰。

总体上而言,港股明年出现系统性机会的可能性不大,但 由于估值被过度压制,结构性的机会不会少于今年,加上A股明年二季度后的不确定性也很强,所以对港股的适度配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更何况,万一那些非经济因素有了超预期的变化,港股将会出现真正的系统性机会。

首发于“思想钢印(ID:sxgy9999)”微信公众号,讲述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

港股表现红火亮眼,A股表现趋于平淡,建议积极关注港股投资机会

【本期摘要】

财经新闻精选

海通证券:抱团股表现低迷低迷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资金分流去了港股

易方达基金上热搜:数万用户晒单“买了个寂寞”

半夏投资李蓓:港股并非一直被低估,高端制造业值得关注

管清友: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在7%以上

四大信号愈演愈烈,预警行情见顶风险

 

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港股表现红火亮眼,A股表现趋于平淡,建议积极关注港股投资机会

宏观视点:公募扛大旗,南向资金持续“扫货”港股,配置布局港股正当时

证券行业:沐浴改革春风,券商行业蓄势待发,估值静待开花

 

新股申购提示

优利德,申购代码787628,申购价格19.11元;

迎丰股份,申购代码707055,申购价格4.82元;

蓝天燃气,申购代码明禅707368,申购价格14.96元;

 

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资讯产品-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财经新闻精选

海通证券:抱团股表现低迷低迷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资金分流去了港股

海通证券指出,虽然未来潜在入市的资金规模很大,但是我们看到近期市场并未有明显放量且指数呈现震荡态势,这一点我们从港股通资金流向就能得出答案了。作天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超250亿港元,为历史最高,而且是连续20个交易日净买入,连续11个交易日超过百亿,港股通开通好几年了指槐斗,净买入超过百亿也就16天,最近就占了11个,可见资金南下抢筹之凶猛。同时今天港股市场成交额升至360亿美元,创2015年以来最高,恒生指数大涨近3%。港股市场由于涨幅明显落后于世界主要资本市场指数,且估值偏低,有价值洼地,还有国内很多核心资产在港股上市,因此补涨唯磨潜力较大。(一财)

 

易方达基金上热搜:数万用户晒单“买了个寂寞”

1月19日消息,易方达基金登上微博热搜。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的首募规模超过2398亿元。这一首募规模已经打破了去年由鹏华匠心精选创下的1357亿元纪录,成为我国公募基金有史以来首募规模最大的产品。据悉,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最终认购规模出炉为2398.58亿元,基于其募集上限150亿元,最终配售比为6.2537%。此外,昨天起该基金会启动比例配售工作,已有投资者收到认购款未确认部分的退款。网友热议,买了200块,最后只配了12.8元。买了个寂寞。(新浪)

 

半夏投资李蓓:港股并非一直被低估,高端制造业值得关注

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在做客时报会客厅时表示,投资者容易被直观的感受所影响,港股并非一直被低估。在2014年前后,A股“牛市”启动之前,港股价格更高。A股与港股的价格对比是波动的,并非恒定不变。她认为,核心资产是动态过程,需要找到趋势向上的行业及龙头公司。高端制造业值得关注,但也要注意估值。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做客时报会客厅时表示,我国货币并没有过度宽松,国债利率上升,目前流动性反而有紧张的苗头。她谈到,购买长期国债或许会有惊喜,而一些低估值、高分红、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的港股拥有投资价值。(新浪)

 

管清友: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在7%以上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1月19日在2021年巨丰投资策略会上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在7%以上。经济增长节奏是前高后低。上半年经济增速处于相对高位,下半年有所回落且降幅较为明显。2021年通胀预期升温,但整体压力不大。(中证网)

 

四大信号愈演愈烈,预警行情见顶风险

近期市场行情火爆,有四大指引性信号显现。第一,南下资金汹涌,市场积极寻找估值洼地。第二,市场再现公募基金天量发行。第三,近期次新股行情持续活跃。第四,2021年开年行情,市场主要围绕行业龙头展开。昨日A股强势反弹,但缩量明显。华鑫证券策略研究指出,市场行情已经处于尾声阶段。2021年年初以来由于微观流动性的改善带来核心资产估值溢价,但由于估值、业绩的性价比严重透支,核心资产大概率将迈向横向震荡的市场节奏,而核心资产作为本轮行情上涨的基石,一旦进入横盘消化估值阶段,那么对于指数的影响也将是显性的。(中证报)  

(投资顾问:林旭锐,执业证书号S0260615100004)

 

二、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港股表现红火亮眼,A股表现趋于平淡,建议积极关注港股投资机会

受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影响,周二港股表现红火亮眼,相反A股表现趋于平淡,各大股指均出现小幅震荡回调,截止收盘,其中沪指下跌0.83%,收报3566.38点;深证成指下跌1.74%,收报15003.99点;创业板指下跌2.05%,收报3084.49点。两市成交额达到1.04万亿元,北向资金当日尾盘抢筹,最终净买入9.18亿元。盘面观察,早盘超跌次新股表现强势,锂电、军工等高位抱团股出现分化回调,相应两市题材表现活跃,赛马概念、字节跳动、体育概念、房地产开发等涨幅居前、种业、有色、航空等跌幅靠前。整体来看,市场热点题材较为散乱,仍以高低切换为主,个股涨超7%的个股120家,市场短线交投氛围仍相对活跃。综合来看,市场依旧是结构性行情。大盘目前仍处于相对良性调整,成交量保持万亿以上。操作上建议灵活控制仓位和节奏参与,不急于追热点参与,选股思路整体将转战高性价的品种。建议可适当转向盈利复苏主题及低估值顺周期防御品种,重点关注新基建、化工、券商、房地产、电子等,另考虑近期港股市场表现较好,建议可适度积极转向关注港股投资机会。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宏观视点:公募扛大旗,南向资金持续“扫货”港股,配置布局港股正当时

事件:1月18日,南向资金开启积极模式。当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229.7亿港元,首次突破200亿港元大关。在业内人士看来,A股市场近期震荡加剧,相比较而言港股市场目前被低估,补涨潜力较大。2021年以来,已有不少可投资港股的基金进入市场发售,南下掘金的队伍正在不断扩大。

点评:看好港股的主要三点逻辑:1)、去年四季度,南下资金买入港股的金额超过9000亿港元,净买入则超过2000亿港元。在开年的11个交易日当中,南下资金狂买港股超4138亿港元,净买入港股金额高达1587亿港元。2)、人民币汇率升值,港股估值折价有望修复。2014年沪港通开通后,A股较H股的估值溢价非但没有收窄反而持续扩大了(截至目前,AH股溢价仍在35%以上),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2020年以后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贬值预期消褪,预计港股的估值折价会得到大幅修复。3)、恒生指数2020年还在下跌,港股的估值低,优势明显,是价值洼地,因此近期很多机构资金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而且国内很多核心资产公司都是在港股上。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证券行业:沐浴改革春风,券商行业蓄势待发,估值静待开花

事件:2021年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继续,与全市场注册制配套的相关政策都将陆续落地,券商业务空间将被进一步拓宽,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短期市场走势受情绪影响,但中长期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利好政策的出台落地,券商基本面有望继续改善。

点评:资本市场深改蓄力已久,政策落地加深释放在即,分析看好券商几点内在逻辑:1)2020年资本市场深改主要在上市制度与流程、再融资制度、创新业务发展以及提高直接融资效率等方面进行改革升级。2)政策面利好叠加市场行情的回暖,驱动上市券商业绩继续保持增长,年化ROE有望达9.4%。3)头部券商的资管、投行及投资业务的市占率不断提升,推动行业头部化趋势发展。4)综合看券商行业基本面与估值背离,潜在政策利好持续释放,预计相关龙头将催化受益。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三、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资讯产品-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港股持续走涨,背后是否有推手的存在呢?

随着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对冲基金经理张刚(化名)发现了一个跨地买涨套利的新方式。

他将交易团队分成两组,一组在白天负责买涨香港科技股与绩优红筹股,一组则在晚上负责推高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股价。

“由于近期香港科技股与新经济板块中概股的股价联动效应明显增强,此举可以在两个资本市场同时获利。”张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这种跨地买涨套利策略,他负责管理的两只海外投资型基金产品回报率目前已经超过25%。

当前市场状况下,采取类似策略的境内私募投资机构迅速增加。

一位国内量化投资型私募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目前正围绕阿里、京东等股票开展价差套利投资汪世缺。这些股票在美股、港股同时上市,因此两地的股价一旦出现较大价差,就创造出高卖低买的波段操作机会。

“此外,我们还同步买涨互联网社交娱乐板块的港股与中概股,因为只要港股一涨,中概股也会跟着上涨。”私募机构负责人指出。这背后,是南向资金大举涌入港股,推高互联网等新经济板块股价,太平洋彼岸的投资机构也纷纷看涨同板块的中概股。

一位华尔街股票多头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由困辩于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他们对新经济板块中概股的看涨情绪随之升温。相比美国热门科技股一直面临着高估值泡沫的争议,这些中概股受益于中国经济率先反弹与资金持续追捧,更具上涨潜力。

“我们已打算腾出5%资金先买涨新经济板块中概股,等到南向资金流入额出现拐点时,再逢高抛售离场。”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但部分华尔街投资机构已开始提前获利了结,21日午后,恒生指数一度回调逾百点。

未来一段时间,跨境买涨套利交易策略将与获利回吐盘将展开一轮激烈的多空博弈。

跨地买涨套利交易起死回生

“早在去年,我们就曾尝试跨地买涨套利交易,但收效甚微。”张刚说。去年多数时候港股跟跌不跟涨,所以他们通过买涨中概股“拉高”港股科技股的策略,往往无功而返。

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800亿元南向资金涌入港股,跨地买涨套利的时机再次到来。

数据显示,南向资金除了大举涌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芯国际等绩优红筹股,还大举加仓腾讯、京东等新经济板块港股。

“我们很快决定组建两个交易团队,昼夜轮番买涨港股与中概股。”张刚透露。目前这两个交易团队反馈,中概股与港股之间的联动效应明显增强,因此投资获利变得简单,只要晚上中概股科技板块公司股价上涨,第二天早盘追涨港股科技股,就能获取不菲回报。

张刚还发现,在港股、美股同时上市的个别公司,股价还出现涨幅攀比现象。比如一家新经济板块中概股在美国交易时段的涨幅达到5%,第二天港股开盘后,港股股价一下子就飙涨逾6%。

这背后,是股价联动效应驱动大量南向资金追捧“被低估”的同一家上市公司港股,而港股股价的飙涨,反过来又推高中概股股价,由此造成循环效应。

“此前我们还担心,在经历去年大涨后,不少新经济板块中概股估值已经偏高。现在看起来,我们完全低估了南向资金涌入所带来的估值更上一层楼的效应。”张刚说。

上述国内量化投资型私募机构负责人透露,由于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目前很多国内私募机构已经调整了中概股与港股的投资模型参数,包括大幅调高南向资金涌入的因子权重。在他看来,只要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推高港股,就会带动中概股跟涨,因此跨地买涨套利交易将收获更可观的回报。

一位国内互联网券商人士坦言,在跨地买涨套利交易趋于火热的情况下,近期通过互联网券商流向中概股的境内私募机构资金明显增加。

“有些境内私募机构直接抛售逾千万美元债券,将资金加仓到新能源汽车、互联网券商、新经济板块、互联网社交娱乐领域的中概股。目前的市场情况显示,只要南向资金净流入额持续高位运行,这些领域中概股上涨趋势就不大会出现拐点。”上述互联网券商人士指出。

不过,这些境内私募机构不会盲目热捧跨境买涨套利交易。1月21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仅有150亿港元,低于前三个交易日的日均200亿港元的净流入额,这些私募机构买涨中概股的额度也较前几天明显回落,个别机构甚至开始抛售部分中概股头寸,获利离场。

华尔街对冲基金有意超配中概股

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令不少华尔街投资机构对中概股“刮目相看”。

“此前由于中美关系趋紧等因素,我们始终低配新经济板块中概股。但上周以来,港股交易团队几乎每天都在强烈建议总部加仓新经济板块中概股。”前述华尔街股票多头型对冲基金交易员告诉记者。因为港股交易团队认为,南向资金涌入推高港股的同时,返姿势必会带动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社交娱乐等板块中概股估值继续回升,越早买入回报越高。

上述对冲基金交易员看来,港股交易团队的投资逻辑,与跨地买涨套利交易极其类似。但是基金总部对此一度犹豫不决,直到本周他们看到南向资金净流入额连续三个交易日超过200亿港元,才决定加仓中概股,导致此项投资实际回报比起一周前操作,低了逾8-9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少此前标配中概股的华尔街对冲基金正在讨论,是否采取超配策略。他们注意到,高科技类中概股较美国热门科技股更具上涨潜力,一方面有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基本面的支撑;另一方面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估值更上一层楼。

“甚至不少对冲基金将人民币汇率上涨与中国资本涌入中概股、港股紧密挂钩。”对冲基金OANDA策略分析师Jeffrey Halley指出。

具体而言,这些对冲基金认为,过去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逾9%(一度上涨突破6.45),正驱动大量中国资本趁着购汇成本大幅走低而加快资产全球化配置步伐。估值偏低的港股,具有高成长性的高科技、新经济板块中概股,恰恰是这些新入场资金的投资重点,因此港股和美股中概股之间,形成了更紧密的联动式上涨效应。

“现在我们资产配置部门多数人员建议将中概股投资占比从原先的4%,调高至7%左右,即增加逾2000万美元的中概股持仓。”一位华尔街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不过,基金投资委员会部分成员对此相对谨慎,他们担心南向资金出现回落,或造成中概股、港股获利回吐,担忧沦为“接盘侠”。

财熵|“赚钱就是大爷”:易方达顶流张坤“神起神灭”

作者 |吴楠

沉寂了一年之久的资本市场终于“久旱逢甘霖”。3月16日,A股、港股联袂上演大反攻,上证指数大涨3.48%,恒生指数更是上涨9.08%,创出最近13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在市场一隅,不少公募基金同样迎来强势反弹。其中,张坤掌舵的易方达优质精选基金(原易方达中小盘混合,110011)3月16日大涨10.10%;次日,该基金净值重新回到6字头,两天反弹超过15%。

“公募一哥!yyds”,3月17日,易方达基金股吧里部分投资者难掩激动,在一片沸腾声中,有人钦佩起张坤的“先见之明”。因为就在此前不久,3月9日,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优质精选基金、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005827)相继放宽大额申购限制,由此前的1万元上调为5万元。

关于放宽限购的原因,财熵从易方达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当时限购主要是(因为)规模太大,逐步打开限购主要是规模没那么大了”。财熵注意到,截至2021年年底,易方达优质精选的期末净资产为199.84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减少了50.18%。但易方达蓝筹精选期末净资产为676.23亿元,与上一年几乎持平。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财熵:“之前限购是因为市场的投资氛围比较火热,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止他们过度追捧,所以(部分基金经理)采取了限购的措施。但现在行情比较差,基金回撤很大,基民投资意愿很低,这个时候限购就没有太大意义了;另一方面,有些想要抄底的基金,也希望能够通过放开限购来吸引资金的入场。”但杨德龙也表示,现在即使放开了,新进的资金也不多。

事实上,即便过去几日市场历液行情有所回暖,但许多投资者仍对于此前的暴跌心有余悸信闷。以张坤的易方达优质精选基金为例,截至3月15日,该基金净值为5.28,较2月18日下跌约25%,较前期高点下跌超过50%。即便3月16日、17日有所反弹,但基民损失依旧惨重。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由于亏损严重,易方达基金股吧里一直充斥着“哀嚎”与“怒骂”——“张坤你还要脸么,都不控制回撤的么”、“收了快二十亿管理费,就这操作水平?遇事就硬抗。只能顺风就起飞?”……

在围绕张坤的讨论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爱恨就在一瞬间”的经典戏码,触发基民态度转变的“按钮”,就是基金的直接损益。而近年来,伴随着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张坤也在舆论的裹挟中演绎着“神起神灭”的话本。

时间回到2021年1月25日。那一天沪指上涨0.48%、深成指上涨0.52%、创业板下跌0.09%,在全天超3000只个股飘绿的背景下,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异军突起,暴涨5%,无数基民热血沸腾。

次日,在“蓝筹”、“张坤”等词条相继冲上热搜后,一张配有“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坤坤不老,蓝筹到老”字样的图片在微博上刷屏。此时,人们才注意到,原来张坤早已“出圈”。张坤的粉丝们自封“ikun”,不仅为张坤建立了“全球后援会”以及超话,还不遗余力地为他打榜“应援”。

“我在2021年1月份买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就是所有人都在说爱坤的那个时候”、“肢坦物我在2020年底买的(易方达)中小盘,那时候有很多朋友都在推荐张坤的基金”多位投资者用亲身经历向财熵证实了“明星光环”下的“吸金效应”有多强悍。

当然,粉丝们的“爱意”并非凭空而生。相比起 娱乐 圈明星通过贩卖梦想、打造人设来圈粉固粉,基金经理“吸粉”的一大关键是,要实实在在为粉丝“赚钱”。

作为首位拥有“全球后援会”的基金经理,张坤的赚钱能力可见一斑。

目前张坤在管基金产品4只,其中原易方达中小盘基金是张坤管理时间最长的产品,自2012年9月接任以来,截至2020年年底累计回报高达983.5%,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前列。张坤亦凭此连续四年揽入“金牛奖”奖杯;而另外一只张坤的“代表作”——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表现同样不俗,成立不到两年累计收益率便超过174%。

财熵梳理发现,仅2020年,张坤通过其管理的四只基金,总共为“ikun”们赚取了363.56亿元的收益。

伴随着收益率曲线的增长,张坤的基金管理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截至2020年年底,张坤管理的易方达基金总规模突破1200亿元,成为公募基金史上首位在管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超千亿的基金经理,他也因此被冠以“公募一哥”的称号。

但管理规模太大,反而有可能给基金经理带来烦恼。杨德龙告诉财熵,“规模超过50亿以上的基金,在操作上都会有一定的难度。比如看好的标的可能会买不到足够的量,而且买卖对市场的冲击成本会比较高。所以规模太大时,最好的做法就是采取限购。”

深知其中风险的张坤,确实早早开启了“限购”的策略。据财熵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易方达中小盘曾经历6次申购限额上限调整,从限购100万逐步收紧,直至2021年2月24日暂停申购;而易方达蓝筹精选,最低曾被限制交易不超过2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发出暂停申购公告的当天,易方达中小盘宣布启动2021年首次现金分红,每10份基金份额分9元。这是易方达中小盘自成立以来最大手笔的一次分红。“限购+分红”的组合拳,曾被业内人士视为张坤对外提示风险的信号。

财熵注意到,张坤在2020年基金年报中也曾“委婉”地提示过风险:“近两年公募权益类基金的复合收益率远高于市场平均 ROE 水平,这样的趋势很难长期持续,因此,我们或许应该降低对收益率的预期。”

一语成谶!伴随着2021年以来宏观环境突变及市场风格转换,张坤管理的基金业绩急转直下,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蓝筹精选最大回撤一度达到30%和31.88%,收益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倒数。

随着基金业绩走下坡路,张坤的投资能力不可避免地受到质疑,不少粉丝因为亏损严重,对张坤“脱粉”,甚至“粉转黑”。

但仍有不少“理智粉”认可张坤的人格魅力。在他们看来,张坤在高位分红让投资者落袋为安,暂停申购也避免了基民在此后1年里因为加仓而加剧亏损,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都值得称赞。

相比起投资者对张坤的“爱恨交织”,业内人士对张坤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有人认为他是极少数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人,也有人称赞他是中国公募基金界的“巴菲特”。中银证券曾洋洋洒洒为张坤撰写了21页的深度报告,称其是“市场中极其稀有的能长时间稳定打败市场的明星基金经理”。

对于外界的评价,张坤本人总持谦虚态度。

“ 我认为评价一个投资人至少需要 10 年的维度,才能平滑掉风格、周期、运气等方面的影响。相比国际上不少有30年、甚至50年记录的杰出投资人说,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积累的。 ”这是来自张坤在管基金2020年年报中的表述,彼时张坤的任职年限还不到8年。

如果说因为时间问题,难以判断张坤的成就是否有运气等因素的加持,那如今,截至2022年3月19日,距离张坤初任基金经理已经过去了9年174天,接近10年之久。站在当下这个节点回溯过去,或许可以给张坤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了。

据财熵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3月19日,在A股接近3000位基金经理中,管理同一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超过9年,且任职年化超过15%的基金经理只有12位,其中年化收益率超过20%的也仅有3位,张坤位列第二。从结果来看,张坤的基金管理水平可谓“TOP”级。

为了更好的探究这份成绩单背后的成分,财熵拆解了易方达中小盘基金的历年年报,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张坤。

从年度涨幅来看,在过去8个完整的年度里,张坤掌舵的易方达中小盘只有在2018年、2021年取得负收益,其中2018年虽然下跌14.3%,但在同类排名中仍属前列。此外,除了2014年、2021年,易方达中小盘多年来跑赢沪深300指数。

从投资逻辑看,自2012年9月接管易方达中小盘开始,张坤致力于展现自己的“投资风格”——在权益类资产的调整中,不断加大业务模式有特色、成长明确、估值水平合理的个股的投资比例,同时长期坚定持有。

2013年至2016年,易方达中小盘逐步加强对食品饮料、家电、医药等行业的配置比例。尤其是白酒板块,从2013年Q2重仓贵州茅台(600519.SH),2014年Q1买入五粮液(000858.SZ),2015年Q2布局泸州老窖(000568.SZ),至此集齐了高端白酒三巨头“茅五泸”。此后,白酒在易方达中小盘的收益变动中,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不过在此期间,易方达中小盘在同行业中的表现并不算亮眼。从收益率曲线来看,易方达中小盘基金在2016年之后才开始展现出明显的收益增长趋势,尤其是2019年后增长曲线越发陡峭,这与当时市场风格的转换不无关系。

2016年前后,市场风格从中小盘逐渐转向低估值且业绩增长稳定的白马蓝筹股,易方达中小盘此前重仓坚守的家电、医药、白酒等行业开始渐露优势。而随着2019-2020年消费牛市的到来,资金对白酒等白马蓝筹股的追捧近乎狂热,易方达中小盘收益及规模也在这两年里获得了急剧性增长。

张坤曾坦言“基金持续超额收益来源于个股选择的alpha,即对高质量成长公司的发掘并长期坚定持有”。以“茅五泸”为例,截至2021年年末,易方达中小盘最新的前十大重仓股中,贵州茅台已经连续持有35个季度,五粮液连续持有32个季度,泸州老窖连续持有27个季度。

由此可见,张坤此前的成功,既源于其对个股的选择能力,但同样也离不开时代风口。

“至少应该在你的从业 历史 上,有过两三次敢于对抗全市场,在全场都说不好的时候,你敢于说好”,这是张坤认为一个好的投资人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当然,只有成功的人才有底气说这种话。

在张坤近10年的从业 历史 上,有过不少次这样的成功“抵抗”:比如2013年买入茅台之后,因“塑化剂”风波以及限制“三公消费”等因素跌了30%,但张坤仍选择逆势加仓,这才有了后来“年少不知白酒香”的传奇;2017年华兰生物(002007.SZ)因中报业绩低于预期,9天跌超20%,张坤却选择持续抄底,这才没有错过华兰此后3年超200%的上涨行情。

但张坤也认为,与市场的对抗总会有失败的时候。而失败的代价,似乎比张坤预期的还要惨烈。

2020年Q4至2021年Q1,出于对教育行业未来趋势的乐观判断,张坤通过其掌舵的易方达亚洲精选基金(118001),大举购入好未来(TAL.NYSE)与新东方(09901.HK)的股票。但随着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教育股全线溃败,2021年Q2易方达亚洲精选净值大幅下跌9.79%。

在易方达2021年中报里,张坤“罕见”地承认了错误:“二季度,教培企业受政策预期影响股价跌幅较大,对基金净值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使我反思长期投资框架中的一些假设,希望能够将其进一步完善。”

事实上,即便没有踩雷教育股,易方达亚洲精选基金一直以来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张坤自2014年掌管该基金以来,主要用于配置港股和中概股。但盘点其历年来的涨幅,除了2017年、2019年、2020年取得明显收益之外,其余年份均表现不佳。而且即便是正收益,其成绩与恒生 科技 指数相比也没有太大的优势。

张坤曾在2013年的一篇投资笔记中坦言“投资的业绩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是把握住了多少机会,二是犯了多少错误”。回过头来看,这一年多来张坤在管基金表现差强人意,很大程度也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一方面,是为了坚守自己的“能力圈”,张坤在2021年错失了新能源和半导体的大好行情,导致基金业绩不佳;另一方面,自2020年以来,张坤在个股层面频繁踩雷,最典型的莫过于在2020年Q3重仓买入美年 健康 (002044.SZ)。

彼时美年 健康 商誉高企,且连续5个季度扣非净利润出现下滑。按理来说,这种公司不应该出现在张坤的“选股池”中。但张坤不仅重金押注,之后的操作更是令人不解。

2021年Q3,阿里巴巴(09988.HK)大举减持了美年 健康 的股票,导致其股价连续暴跌超过20%。而张坤掌管下的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却“逆流而上”,易方达中小盘甚至在2021年Q1把美年 健康 加仓到了第一重仓股的位置。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随着业绩暴雷,美年 健康 股价短短半年跌去60%,易方达蓝筹精选与易方达中小盘则相继在2021年Q2、Q3“落荒而逃”。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国家反垄断政策出台,原本在2020年度为易方达蓝筹精选贡献超额收益的腾讯(00700.HK)、美团(03690.HK)等互联网巨头在2021年相继遭遇滑铁卢,对该只基金的回撤构成了极大压力。

耐心寻味的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9月,张坤将旗下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变更为“易方达优质精选”,投资范围扩大为A股和港股,同时重仓购入腾讯、京东(09618.HK)、香港交易所(00388.HK)等个股。其中腾讯控股在张坤或主动加仓或减持白酒导致被动上升的情况下,在2021年Q4一举跃升为易方达优质精选、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期(009342)的第一大重仓股,在易方达亚洲精选中位列第二。

然而,2022年开年后的一场“中概股风波”,让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再次遭遇重创。张坤旗下基金接连折损,其中易方达蓝筹在3月15日当天创下了44.59%的 历史 最大回撤,

易方达优质精选也是近十年来首次回撤超过45%,实属罕见。

除了错失热门行情,且在部分企业中不断踩雷之外,张坤擅长的白酒股,回头看也没有实现穿越周期,近一年来走势同样疲软。

借用张坤自己对老虎基金掌门人罗伯逊的评价,其近一年多来业绩不佳,或是三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错过自己不擅长的、没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好、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并做错”。

兜兜转转,无论是被捧上神坛,还是被踩入谷底,张坤还是那个张坤。2021年以来对港股的增持、对未来趋势的乐观研判,以及2022年以来逐步放开限购等动作表明,张坤正在坚守自己的“独立思考”。

但在经历了最近一年的滑铁卢之后,这一次,张坤能够“对抗”成功吗?

天弘恒生科技指数实时估值

最新净值:0.7979,0.0023。

2月份以来港股大幅回升,开始的大规模资金南下流入和公共资金加大港股配置的趋势也戛然而至。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港股基金的日子就不容易了。近日,天弘基金成立的天弘恒生科技指数基金因其灶返隐下跌再次引起市场的关注,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天弘基金今年表现不是特别好。

天弘恒生指数基金是今年7月6日发行的一只基金,全称“天弘恒生指数启动型证券投资基金(QDII)”。其投资目标是密切跟踪hSI,追求跟踪偏差和跟踪误差最小化,实现与hSI表现一致的长期投资回报。该基金被标榜为中国首只追踪恒生科技指数的场外交易基金。然而,现在,它的“拉裆”表现有点用词不当。以上周为例(11月22日- 26日),天弘恒生科技指数收益率为-4.4%,在大盘中倒数第三。

虽然基金亏损有港股回调背景原因,但也可能与基金管理人本身有关。具体来说,其目前的两位基金经理是胡超和宋磊。其中,宋磊并没有太多值得关注的地方,但胡超管理的基金却值得关注。胡教授拥有世没范德比尔特大学金融硕士学位。他于2016年6月加入天弘基金,目前管理9只A类和C类基金。从回报的角度来看,虽然有天鸿越南市场(QDII)这样的基金回报率超过60%,但仍有三家基金处于亏损状态。

拓展资料:

该基金损失了很多钱,但其经理仍认为港股有价值。其基金经理宋磊11月4日表示,从目前的时间来看,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水平相对较低,未来的盈利预期需要进一步观察。但它已经是一个好的左布局点,投资者可以考虑逐步布局。此外,天弘基金也在今年8月购买了该基金。然而,从目前的表隐厅现来看,显然更多的是面子。

2021年10月5号港股突然暴涨什么原因?

2021年10月5号港股突然暴涨,这是跟港股的友好利好政策有关系,现在香碧局港的政局比较稳定,然后经济也恢复的很好,所以股市会大涨。

扩展资料:

根据证券时报2021年03月09日发布的资讯:

一、港股市场突然翻红

1、恒指早盘拉升超700点,遭遇连续下跌承压的市场,似乎正在迎来修复的信号。港股市场正在带头翻红。

2、3月9日开盘,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玩起了同步下探的步调,多只龙头股猛烈大跌,资金抛售猛烈,让股民基民同时看待。不过这种快速“失血”的趋势并没有持续太久。临近上午10点左右,港股市场出现了明显拉升的迹象。

3、从恒生指数走势来看,尽管开盘高开低走,指数一度跌近1%。但在9:57左右,恒指出现了快速拉升趋势,并迅速翻红;10:10分左右,恒生指数一度涨超1%以上。短短20分钟,恒生指数拉升超550点。截至11点20分左右,恒生指数涨超1.45%。

而除了恒生指数之外,恒生科技指数的反转更是猛烈。

4、当天开盘,恒生科技指数就迅速下跌,成为当日领跌板块,指数一度跌超4%以上。而在临近10点左右,恒生指数开始暴力拉升,指数快速从跌超4%转为涨超1%,盘中恒生科技指数拉升近500点。截至11点24分,恒生科技指数涨超2.5%以上。盘中振幅超6%。此外,当天香港消费板块、医疗板块等本地股涨幅居前。

二、南向资金仍在持续流出

1、68只港股获大比例持有,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资金近期的流出规模较大。3月9日11点15分左右,南向资金净流出超46亿港元。

2、3月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流出资金规模已经超百亿港元。据证券之星统计显示,截至3月8日,港股通标的股中,南向资金合计持有2371.84亿股,占标的股总股本的比例达9.01%,合计持股市值25430.46亿港元,占标的股总市值的比例为6.76%。

3、具体到单只标的股来看,南向资金持股量占总股本比例20%以上的有69只,持股比例在10%~20%之间的有92只,持股比例在5%~10%的有109只,1%~5%的有136只,持股比例低于1%的为94只。南向资金持股比例最高的是保利物业,最新持有6966.14万股,占港股已发行股份的比例为45.43%,其次是华能国际电力股份、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持股占比分别为43.38%、43.12%。从特征来看,南向资金高比例持有的个股,多数为AH概念股,统计显示,南向资金持股超20%的个股中,AH股共有53只,占比为76.81%;持有比例在10%~20%之间的个股中,AH股占比为35.87%。

三、机构:港股基本面仍然向好

1、在不少机构看来,港股市场短期调整实际上受此前印花税影响,但冲击有限。未来港股仍具有布局机会。

2、2月24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的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到,为增加特区政府收入,计划上调做慎股票印花税税率,由现时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提高至0.13%。政府将继续纯慧敬全力推行各项发展证券市场的措施,将香港的金融业发展至更高的台阶。

3、3月2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不排除进一步增加印花税的可能。媒体今日上午消息,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不排除进一步增加印花税的可能,增加印花税不会影响到香港股市的竞争力。汇丰晋信海外投资部总监、沪港深、港股通双核策略基金基金经理程_认为,短期来看市场调整主要受港府调升印花税的影响,但背后主要原因仍是通胀和美债利率。目前港股上市公司基本面依旧向好,如果后续通胀温和,则港股有望重拾升势。

4、中信证券秦培景认为,近期市场调整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内外市场流动性预期变化的影响。预计后续随着市场预期趋于平稳,市场的支撑会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在市场压力短期快速释放过后,新主线的配置价值已有所提高。中金策略认为,港股整体市场跌幅比前一周要小得多,相比之下,主要是得益于具有低估值优势的板块表现出较好的防御性,而这也恰恰是港股较全球其他指数更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900多亿资金南下抄底知名基金经理加大港股布局,港股基金大佬  第1张

关于900多亿资金南下抄底知名基金经理加大港股布局和港股基金大佬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7644.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