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奥克修正业绩扣非净利润亏损超过2700万元,主导产品毛利因原油价上涨下降75%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奥克修正业绩扣非净利润亏损超过2700万元,主导产品毛利因原油价上涨下降75%,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奥克修正业绩扣非净利润亏损超过2700万元,主导产品毛利因原油价上涨下降75%,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

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

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2021年三大航营业收入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涨。2021年中国民航客运量大约恢复至疫情前的67%,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

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1

3月30日晚间,三大航陆续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合计实现营收2433亿元,且各自营收同比2020年均有所增键顷长,增幅在7%-15%之间;共录得亏损额410亿元,相比2020年多亏损近39亿元。

其中,国航(601111.SH)亏损依然最为惨重,净亏损额166.42亿元,且净亏损增加最多,相比2020年增长22.33亿元;南航(600029.SH)亏损额相对较少,为121.03亿元;东航(600115.SH)净亏损122.14亿元,相比2020年增加3.79亿元,亏损增幅最小。

机票价格回升,拉高客运收入

根据三家航空公司披露的客座率数据,国航2021年客座率为68.63%,东航和南航客座率分别为67.71%和71.25%,与2020年相比均有所下滑,反映出三大航过去一年产能利用率并不乐观。

不过,航空公司客运收益不仅要看客座率,更要考虑运价水平的起伏波动。

客公里收益是航空公司一定时期内客运收入与旅客周转量之比,表示航空公司运输每名旅客每公里带来的收入,是判断机票价格高低的重要指标。

国航财报披露,2021年每客公里收益0.5574元,相比2020年的0.5074元增长9.85%,虽然单位数值变化看起来微小,但反映到机票价格及客运收益上却有显著拉动作用。

2021年,国航实现客运收入583.17亿元,同比增加25.90亿元。其中,因运力投入减少而减少收入12.91亿元,因客座率下降而减少收入13.52亿元,但是因收益水平上升,却增加客运收入52.33亿元。

反映到现金流上,2021年,国航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128.88亿元,而2020年仅为14.08亿元,同比暴增815.21%,主要由于销售收入同比上升以及退票量下降的影响。

东航客运公里收益由2021年的0.492元上涨至0.531元,涨幅为7.93%;南航客公里收益平均为0.49元,2020年为0.46元,同比增加6.52%。

从客运总收益来看,报告期内,东航客运收入为541.05亿元,同比增长10.13%,占公司航空运输收入的83.84%;南航客运收入为753.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8.58亿元,同比增加6.89%,占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76.52%。

南航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3.7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0.49亿元增加47.76%,主要是报告期内经营情况有所改善所致。

挖掘高端旅客价值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三大航客运收益提升的背后,还离不开各家航空公司对高端旅客价值的持续挖掘。

国航年报中称,截至报告期末,常旅客贡献收入占公司客运收入的56.8%,贡献收入比重同比增加4.5个百分点;国航APP注册用户突破1420万人,且平稳快速增长,2021年新开发大客户407家,有效大客户数量达到3861家。

此外,国航凤凰知音会员已超过7206.56 万人,为在疫情带亮哪常态化下稳定高端会员队伍,适时推出分阶段的适应性保级方案。

东航2021年通过加密高收益航线、优化低收益航线稳定收益水平;强化销售激励机制,国内市场两舱旅客人数和收入分别同比上升19.2%和30.1%。

此外,充分利用国内航线客票运价改革政策,全年上调158条航线的经济舱公布运价;积极扩展与境内外航司合作,新增与川航、吉祥、厦航等航司超过1100个代蠢码号共享合作航班,加强与法荷航、达美航空等境外航司合作互售,促进收益提升。

南航未披露会员数量或者两舱收益情况,但是年报中提到,本集团紧盯疫情变化,全力提升经营效益,坚持积极灵活的经营策略,突出“两匹配两加强”,即运力与市场匹配,运量与运价匹配,加强收益管理,加强客户基础。

员工薪酬逐渐恢复,飞机引进数量增加

三大航营收回升的同时持续亏损,主要是由于成本上升。

航油成本向来是航空公司最主要的成本支出项,三大航去年三季报就曾指出,由于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同时航空运输量增加、用油量增加,导致成本负担陡增。

国航此次发布的年报显示,受航油价格及用油量上涨的综合影响,国航2021年航空油料成本207.03亿元,同比增加58.86亿元,比2020年航油成本多出近40%。

东航2021年飞机燃油成本为205.93亿元,同比增长48.79%,主要是由于平均油价同比增长34.38%,增加航油成本54.17亿元;加油量同比增长13.84%,增加航油成本19.16亿元。同时,东航通过航油套期保值交易,减少航油成本5.80亿元。

南航2021年航油成本同比增长幅度也接近40%,为255.05亿元,航油成本支出相比2020年多出67.08亿元。

航油成本之外,员工薪酬也是占比较高的成本构成项目,2020年不少航司员工到手薪酬大打折扣,进入2021年,随着航空运输量增加、工作时长向正常年份靠拢,航空公司员工薪酬水平也在逐步回归正常。

国航财报中提到,本期员工薪酬成本同比增加19.14亿元,为189.67亿元,上涨比例11.22%,主要受生产运行投入增加以及上年社保减半征收政策调整的影响。

东航职工薪酬支出相比2020年增长2.83%,薪酬支出金额为168.78亿元;南航2021年职工薪酬费用202.67亿元,同比2020年增加9.21%。

此外,作为航空公司重要的生产资料,每年航空公司都会引进一定数量的新飞机。受疫情影响,2020年不少公司放缓飞机引进速度,进入2021年,该情况明显缓解。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国航2020年引进飞机只有14架,2021年增加至43架,这一引进数量已与疫情前的2019年基本持平。与此同时,由于机队规模扩大,国航2021年折旧金额也同比增加7.48亿元。

2021年,东航围绕新型主力机型共引进飞机合计33架,退出飞机6架,该引进数量与2019年的44架相差不远,而2020年东航围绕主力机型引进飞机数量仅为13架,退出飞机11架。

东航提及飞行事故影响、南航证实A380退役计划

三大航在年报中还披露了2022年至今公司备受关注的事项。

3月21日,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失事,机上人员共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机组9人,全部不幸遇难,即“3·21” 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

东航在年报中回应了此事故对集团业绩的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表明,“3·21”飞行事故发生后,公司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开展救援及善后工作。目前事故原因尚在调查,集团将密切跟进调查的后续进展,评估其对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影响。

南航则在年报中侧面证实了机队中A380退役的计划。2月中旬,界面新闻报道提到,据知情人士透露,南航5架A380中的两架,即注册号为B-6136和B-6137的A380于今年2月24日退出,剩余的三架,即注册号分别为B-6138/6139/6140的.三架A380,将在2022年内陆续退出。

南航年报中“本集团飞机交付和退出计划“部分提到,截至2021年末,南航拥有A380系列飞机5架,2022年计划退出5架,到2022年末该系列飞机数量为0。

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2

受疫情重创航空业持续低迷,2021年三大航整体亏损幅度扩大。

3月30日晚三大航陆续发布2021年年报。其中,中国国航(601111.SH)亏损166.42亿元、南方航空(600029.SH)亏损121.03亿元、中国东航(600115.SH)亏损122.14亿元。

三大航2021年合计亏损409.59亿元,而2020年合计亏损金额为371亿元,呈现出营业收入增长,但亏损幅度加大的趋势。

客运量、货运量均回暖,但亏损增加

2021年三大航营业收入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中国东航营收增长幅度最高,为14.48%;中国国航营收增长幅度最低,为7.23%。从营收来看,南方航空营收仍远超另外两家航空公司。

从经营层面来看,航空业全年呈现出旅客运输量恢复缓慢、货运需求增长强劲的态势。

2021年中国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85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4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2万吨,同比2020年提高7.3%、5.5%、8.2%,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66.3%、66.8%、97.2%。

也就是说,2021年中国民航客运量大约恢复至疫情前的67%,而货运量接近完全恢复。受疫情影响,货运需求尤其是国际货运需求旺盛,三家航空公司均有在“客改货”方面做出努力。

年报显示,2021年南方航空货运收入为198.98亿元,为三大航之首;中国东航货收入增幅为69.74%,为三大航最高。

尽管“客改货”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航空公司的业绩,但对整体营收贡献终究有限。报告期内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中国东航货运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5%、20%、13%。至于未来航空业能否扭亏,仍要关注出行需求对客运量的影响。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认为,2022年全年旅游经济预期下调为谨慎乐观,预计2022年国内旅游人数39.80亿人次,同比增长16%,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预计出入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达2成,恢复至2019年的2-3成。

国际航协也称,预计全球航空业2022年仍将维持亏损状态,形势依然严峻,但鉴于旅客的积极出行意愿,行业有望持续复苏。

航油涨价、汇率变动令三大航运营成本增加

航油成本、汇率变动两大因素直接影响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

南方航空在今年年报中表示,假定燃油的消耗量不变,若报告期内平均燃油价格每上升或下降10%,将导致营运成本上升或下降25.51亿元。2021年全年油价持续上涨,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大幅增加。

南方航空大部分航油消耗须以中国现货巿场价格在国内购买,因此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变动可反映出航油成本的变动。iFind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震荡上行。

图:2018年至今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格变动 图源:iFind

落到对航空公司的影响,2021年三大航的航油成本上涨均在40%左右。南方航空期内航油成本为255.05亿元,同比增加35.69%;中国国航期内航油成本为207.04亿元,同比增长39.73%;中国东航期内航油成本为205.93亿元,同比增长48.79%。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初至今国内航空煤油出厂价仍在上涨,近期已达2018年12月以来的新高。若航油成本持续上涨,今年航空公司成本或将进一步增加。

汇率方面,2021年汇率波动仍为三大航产生正收益,但金额较2020年大幅下降。

航空公司对汇率变动十分敏感。航空公司拥有大量外币金融负债和外币金融资产,在汇率波动情况下,折算产生的汇兑损益金额较大;同时汇率波动还将影响公司飞机、航材、航油等源于境外的采购成本及境外机场起降费等成本的变动。

2021年,中国国航汇兑收益为12.35亿元,同比减少23.68亿元;南方航空汇兑收益为15.75亿元,同比减少19.10亿元;中国东航汇兑收益为16.19亿元,同比减少8.75亿元。

两家航空公司盈利,但主业依旧亏损

在民航持续低迷的2021年,有两家航空公司实现扭亏,分别是廉价航空的代表春秋航空(601021.SH),以及刚刚完成重整的*ST海航(600221.SH)。

春秋航空靠财政补贴实现盈利,其主业仍在亏损。其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净利润最高5200万元,同比扭亏;但扣非净利润为-1.3亿元至-7000万元,续亏。公司也表示,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收到财政补贴等。

*ST海航则是靠重整实现盈利,主业亏损幅度有所收窄。其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净利润最高62亿元,但扣非净利润为-88亿元至-105亿元。公司直言,业绩扭亏主要是重整所致,影响金额为160亿元-176亿元。

其余的航空公司,华夏航空(002928.SZ)预计最高亏损1.05亿元,吉祥航空(603885.SH)预计最高亏损4.2亿元。

航空业的不景气同样带崩了机场板块。2021年,上海机场(600009.SH)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4亿元,亏损幅度增大;白云机场(600004.SH)预计亏损4.65亿元-3.81亿元,亏损幅度同样增大;深圳机场(000089.SZ)预计亏损2550万元-5080万元,由盈转亏。

三大航开始复苏,但仍未摆脱亏损3

过去一年,国内主要航司仍未走出巨额亏损的阴影,疫情对民航业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超出预期。

3月30日晚间,国有三大航司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中国东航相继披露年报。2021年,三大航司均出现百亿规模亏损,且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整体来看,三大航合计亏损金额达409.5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东航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3月21日,公司下属东航云南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失事。飞机失事后,公司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开展救援及善后工作。目前事故原因尚在调查。公司将密切跟进调查的后续进展,评估其对本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影响。

2021年,东航云南实现营业收入65.95亿元,同比增长9.04%,亏损10.21亿元,去年同期亏损7.61亿元;旅客运输周转量为12382.58百万客公里,同比增长3.66%,承运旅客986.36万人次,同比增长3.22%。截至2021年末,东航云南共运营B787-9和B737系列机型飞机合计82架。

三大航去年合计亏逾400亿

三大航的年报显示,中国国航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45.32亿元,同比增长7.23%;净亏损166.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44.1亿元。实现客运收入583.17亿元,同比增加25.90亿元。

其中,因运力投入减少而减少收入12.91亿元,因客座率下降而减少收入13.52亿元,因收益水平上升而增加收入52.33亿元。主要经营指标显示,公司2021年每客公里收益由2020年的0.5074元上升至2021年的0.5574元,同比增加9.85个百分点。

南方航空去年业绩亦再度下滑。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016.44亿元,同比增长9.81%;净亏损121.0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08.42亿元。

同样受疫情、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东航2021年净亏损达122.14亿元,同比增亏3.8亿元。从盈利水平看,中国国航在三大航中排名垫底,并再度刷新公司历史上的最差业绩。由于中国国航在我国航司中的国际航线占比最高,其所受冲击也更为直接。

此外,中国国航持股的山航B也于3月30日晚间发布年报,2021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8.14亿元。尽管该数字较2020年的亏损额(23.82亿元)有所减少,但连续两年的亏损已使山航陷入资不抵债。截至2021年末,山航B净资产为-9.18亿元。

同日,山航B还发布了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暨停复牌公告。该股将自3月31日开市起停牌一天,并于4月1日起复牌,并自当日开市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 由“山航B”变更为“*ST山航B”

总体而言,2021年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第二年,国内民航业仍面对境内疫情局部聚集和多点散发、境外疫情蔓延扩散的严峻复杂形势。其中,国际航线投入持续受限,国内客运市场流量大幅波动,头部航司的经营效益改善难度日益加大。叠加油价攀升,汇率波动等因素,航司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难度。

从头部航司近期发布的2月经营数据来看,国内民航业2月供需同比改善,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在旅客运输量、客运运力投入、客座率、旅客周转量等主要指标上均较去年同期出现增长。

中国东航在年报中表示,经营数据的改善也使业内期待航空板块困境反转的机会,不过,由于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航空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多重不确定性。短期疫情反复会对服务消费乃至国内经济造成一定冲击,市场或呈现“慢复苏”的态势。

此外,根据国际航协预计,全球航空业2022年仍将维持亏损状态,形势依然严峻,但鉴于旅客的积极出行意愿,行业有望持续复苏。

东航飞行事故遇难者家属目前已获赔1485万元

“3.21”东航MU5735航空飞行器事故后,中国银保监会党委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指导。事发次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做好东航客机坠毁事故保险理赔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行业主动排查承保客户信息,充分尊重家属意愿,建立理赔绿色通道,同时严禁借机炒作。

该事故的保险理赔工作已迎来进展。银保监会于3月30日公告,3月22日,银保监会指导飞机机身主要承保公司人保财险做好预付赔款相关工作。3月23日,人保财险先行向东方航空公司预付保险赔款5000万元。目前,相关保险公司都已做好赔付准备工作,在合同责任范围内,应赔尽赔快赔。

截至3月29日,财产保险方面,承保飞机机身的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财险、国寿财险合计向东方航空公司预付保险赔款1.16亿元。人身保险方面,相关保险公司根据客户报案情况,积极开展保险理赔工作,目前已有11家公司向遇难人员家属支付14笔赔款,金额合计1485万元。

据披露,下一步,银保监会作为“3.21”东航MU5735航空飞行器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善后处置工作组成员,将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保险行业进一步细化理赔方案,优化理赔流程、把握关键环节、注重方式方法,妥善做好后续保险理赔服务工作。

奥克修正业绩扣非净利润亏损超过2700万元,主导产品毛利因原油价上涨下降75%的简单介绍  第1张

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从经济方面说下)

国内石油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

5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的汽油是按每加仑多少钱出售的,换算一下大概是平均每升93号油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正明悉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举乎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 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 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

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采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槐庆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采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计划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我有一个朋友是业内人士,所以知道两大集团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误解油品涨价的原因,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发言的。可惜我不是记者,否则早就揭他们的老底了!

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

法报分析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未引起全球经济动荡的原因

新华社信息北京5月23日电法国《费加罗报》5日刊登伊夫·德凯德雷尔的一篇文章,题为《石油价格上涨并未影响投资者信心》,摘要如下:

今年以来,石油价格上涨了将近20%。最近4年来,油价上涨了250%。其它原材料价格2005年上涨了29%,今年以来又平均上涨了12%。通常,这些变化将足以引起全球经济不稳,减少企业利润,破坏投资者信心。这正是第一次石油冲击和第二次石油冲击时曾发生的情况。

这次,情况完全不同。金融市场运转良好,这很少见。最近4个月,法国股市CAC指数涨幅超过了10%。在大西洋彼岸,纳斯达克指数上升了5%,道琼斯指数上升了6%。今年以来,日本股市和英国股市也上涨了7%。德国股票价格指数上涨了11%。这些变化似乎反常,首先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无法预料的前景不能使投资者放心,其次因为这些不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一些金融家离开股市转向原材料市场进行投资。

然而,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经济结构上的原因,也有经济形势方面的原因。首要原因之一是,最近30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已寻求减少对石油价格变化的依赖。如今,要创造等量的国家财富,所需石油已比20年前减少2/3。上个世纪80年代初,石油消费开支约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如今,它只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让—马克·让科维奇和阿兰·格朗让在他们合著的《请加满油!》一书中指出,“1979年,买1升汽油需要花费半个小时的最低工资。2005年,买1升汽油却只需要花费10分钟的最低工资”。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经济对石油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在下降。一方面,是因为1/4世纪以来人们在节约能源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利用石油和天然气以外的其它能源,发挥核能在电力生产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重视通过发展服务业来创造财富,服务业在国家财富中所占比重已接近3/4,而服务业消耗的石油则明显低于工业乃至农业。

此外,也有经济形势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中国和印度的带动下,全球经济3年来取得了难以置信的增长。当然,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就会对全球经济产生0.5%的负面影响。但是,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动机一直处于高速运转,从而使能源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得以被吸收。

对西方金融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的另一个经济现象是:石油公司在股市交易指数中处于强有力地位。在巴黎,道达尔公司在CAC40指数中所占比重超过13%。油价越涨,对石油公司越有利,石油公司的股票也越受益,从而使更多的股市基金大亨加强其在石油公司股票中的地位。这进一步刺激巴黎股市的指导性指数,同样也刺激其它股市。因此,石油公司在欧洲STOXX50指数中所占比重已达到16%。

除此之外,还有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强调的“全球储蓄过剩”因素。这些剩余资金约达14万亿美元,并在流入世界金融市场。这有助于使金融市场免受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影响。

最后,还有回流的石油美元因素。去年,油价上涨可能使石油生产国获得了8000多亿美元的额外收入。这些资金中有一部分用于向西方国家订购设备,但主要部分又投入资本市场。由于美国货币存在结构性缺陷,这部分资金主要投在欧洲市场。因此,尽管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这些资金仍流入欧洲市场,造成少许泡沫影响。

当然,全球经济、金融和股市的这种美满结合并不意味着目前的乐观主义将延续。一旦伊朗危机爆发,油价就会达到甚至超过100美元,并将严重破坏经济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受影响的程度将可能达到1.5%乃至更多,这相当于今年预期经济增长率的1/3。特别是在此情况下,金融市场将不再能演奏同样的乐章。与“泰坦尼克”号邮轮的管弦乐队(它曾在邮轮失事时尽量长时间地演奏以安抚遇难者)不同,金融市场应提前打开救生艇,防患风险,以免为时过晚。

受油价下降影响,中石油去年扣非后亏120亿,高管增薪31%

两桶油之一的中国石油迎来了2020年报的披露,报告期内的2020年,中国石油实现营敬敬猛业收入19338.36亿元,同比下降23.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0.02亿元,同比下降58.4%,营收净利同比下降明显,并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的净利润为 -119.91亿元,即巨亏120亿元,如此的亏损幅度,恐怕能挤进2020年A股上市公司亏损榜的前三位。

至于业绩下降的原因,中国石油表示 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去年油价大幅下降,成品油销量大幅减少。而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的差异大,是因为在2020年,中国石油完成了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的管道资产重组交易,产生税后净收益人民币320 亿元左右。

虽然主业业绩巨亏120亿,但是中国石油倒是不至于“伤筋动骨”,企业基本面经营依然较为 健康 :截止2020年末,公司的账上货币资金1459.5亿元,资产负债率45.07%上年末下降了2.08%,现金流净增加额为322.22亿元。在2020年报的业绩基础上,为回报股东,中国石油10派0.8742元(含税),参考披露日收盘价,股息率约为2.04%,不过这样的现金分红,恐怕依然难以安抚中国石油投资者的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稿虚石油”,这首股民改编的诗词说尽了昔日投资中国石油的投资者无尽的心酸,想当年,在2007年11月,中国石油头顶亚洲最赚钱的上市公司、巴菲特青睐的中国企业等光环,从港股脚踩风火轮归来A股,实现A+H两地上市融资之时,被多少股民当做宝。

不料企业上市首日即巅峰,创下48.62元/股,市值超过8万亿的A股 历史 记录之后,便如一江春水往下流,至今累计跌去近90%,7万多亿亮桥市值灰飞烟灭,这是什么概念?经过这些年的整体上涨,目前四大行A股总市值也不过约5.8万亿元。中国石油回归A股,毁灭了太多的财富,更因为其超级权重的地位,一定程度上造成A股过去长年熊市的格局,也难怪这些年,提起中国石油,不少老股民们都 咬牙切齿。

时至今日,中国石油依然在破发又破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发行价16.70元/股遥不可及,年报每股净资产6.64元,按照披露日收盘价4.28元/股,中国石油破净的幅度也达到了35%以上。

最后,翻看公司2020年报的员工薪酬数据方面,2020年中国石油的员工人均薪酬为34.82万元,高管平均年薪为106.69万元,均实现连续三年的加薪,其中2020年高管平均薪酬较上年增长了31%,建立在公司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3.87%、2020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8.40%(扣非后更是巨亏120亿元)的基础上,显得比较碍眼。

同益股份预亏了股票还能涨吗

预测可以上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1月28日奥克修正业绩扣非净利润亏损超过2700万元,主导产品毛利因原油价上涨下降75%,同益股份发布业绩预报称奥克修正业绩扣非净利润亏损超过2700万元,主导产品毛利因原油价上涨下降75%,2021年预计净利润亏损2000万元至2700万元,同比下降190%至221%奥克修正业绩扣非净利润亏损超过2700万元,主导产品毛利因原油价上涨下降75%;扣非净利润亏损2400万元至3100万元,同比下降204%至234%。

同益股份表示,公司业绩亏损主要因为生产业务整体亏损约4500万元,主要原因为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设备频繁启停,导致基庆原料及辅料损耗巨大,成品产出率及良品率相比正常状态大幅下降,且产能不足正常状态40%,严重影响奥克修正业绩扣非净利润亏损超过2700万元,主导产品毛利因原油价上涨下降75%了订单交付;同时,由于工厂无法正常生产,惠州工厂大部分设备于四季度搬迁至江西信丰生产基地,导致装修及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对当期损益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困锋念,由于项汪困目处于生产初期,产品奥克修正业绩扣非净利润亏损超过2700万元,主导产品毛利因原油价上涨下降75%的产能及良品率尚处于爬坡阶段,产品在客户处的验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规模效应无法体现;因疫情原因,生产设备交付、原材料采购及产品交付受到一定影响。2022年,公司将稳步推进生产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产品产能及良品率,随着产能逐步得到释放、毛利率提升,预计经营业绩将得到较大改善。

“两桶油”上半年合计亏损超500亿 哪些板块亏最多?

随着中石化发布2020年半年报,“三桶油”年中成绩单已悉数披露。

今年上半年,“三桶油”成绩单不容乐观:中石油、中石化合计亏损超过500亿元,中海油实现净利润103.83亿元,但业绩相比于去年同期也大幅下跌。

贝壳 财经 记者梳理发现,提及业绩下滑,“三桶油”给出的原因趋于一致:受疫情影响,全球市场萎缩,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

受此影响,“三桶油”亏损板块各不相同,中石化答芹炼油事业部亏损超过300亿元,炼油毛利为人民币-13元/吨。中石油亏损最严重的是销售板块,亏损额度过百亿,公司称这是受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下降、库存减利等因素影响。

“三家公司侧重不同、资源配置不同,多方面因素导致了盈利、亏损板块不一的情况”,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告诉贝壳 财经 记者,中石油在国内油田资源较多,我国每年2亿吨左右原油产量,大部分都由中石油产出。

韩晓平向记者表示,相比之下,中石化有更多进口油,由于中石化“出海”较晚,掌握的油田开采价格不如西方油企那么低,多种因素导致中石化更容易受到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油价上行时中石化炼油板块盈利更多,油价下轿举闭行时中石化炼油板块亏损更多。

此外,韩晓平还指出,中石油与中石化都承担了较多的保供任务,受到目前国际形势影响,我国对原油储备量有一定要求,部分西方私营油企可以在油价下行时减少生产,但是中石化炼油毛利为负,也要承担部分保供任务。而中海油在管理效益、资源配置、员工数量等多方面与中石油、中石化有一定差异,也导致了经营效益不同。

对于今年下半年的形势,韩晓平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原油价格如果回暖,“三桶油”面临的局势将有所缓和,不过目前西方疫情尚未解除危机,下半年油价走势尚有待观测。

油价下跌 三桶油直呼局面艰难“前所未有”

刚刚发布半年报的中石化表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同比降低31.3%,主要归因于疫情和国际油价暴跌影响,公司主要产品经营量和实现价格同比下降。

此外,2020年上半年,中石化经营亏损为215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706亿元。主要归因于受疫情和油价暴跌的双重影响,公司原油加工量、化工产品和成品油经营量下降,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库存损失较大,毛利大幅收窄。

中石化称,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上半年,普氏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为40.07美元/桶,同比下降39.2%,成品油需求锐减,石化产品需求增速下降,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

中石油也表示,2020年上半年,疫情蔓延导致世界石油需求 历史 性下降,全球石油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国际油价深度下闭裂跌。此间,“减产联盟”减产谈判破裂并发起价格战, 随后又达成史上最大规模减产协议,对国际油价走势带来重要影响。

中石油表示,受宏观经济及疫情影响,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宽松局面进一步加剧,国际原油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国内油气需求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本集团生产经营 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中海油则直接将国际油价的此轮波动称为“断崖式下跌”。中海油表示,刚刚过去的上半年极不寻常 、极不平凡 ,我们经历了百年以来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和“大萧条”以来未曾遇到的全球经济衰退,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使全球油气行业陷入低迷 。低油价 叠加新冠肺炎疫情 ,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巨大影响 ,公司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异常严峻复杂。

中石化:炼油事业部亏300亿 毛利为负

如果从利润来看,中石化五大板块中有多个板块出现亏损,其中,炼油事业部亏损最为明显,达到316.89亿元。

对于亏损最为明显的炼油事业部,中石化表示,炼油事业部业务包括从第三方及勘探及开发事业部购入原油,并将原 油加工成石油产品,汽油、柴油、煤油内部销售给营销及分销事业部,部分 化工原料油内部销售给化工事业部,其他精炼石油产品由炼油事业部外销 给国内外客户。

炼油事业部的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煤油等,其中煤油今年销售量下降最大。2020年上半年煤油销售收入为244亿元,同比下降50.7%,占该事业部经营收入的5.6%,主要归因于受疫情影响,航煤需求大幅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石化炼油毛利为人民币-13元/吨,同比减少人民币395元/吨。 主要归因于疫情影响,石油石化需求降低,毛利水平大幅收窄,同时,在原 油价格下跌过程中,原料及产成品库存损失较大。

勘探及开发事业部的亏损情况仅仅优于炼油事业部,亏损60.02亿元。

中石化表示,勘探及开发事业部生产的绝大部分原油及少量天然气用于本公司炼油、化工业务,绝大部分天然气及少部分原油外销其他客户。

2020年上半年勘探及开发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789亿元,同比降低24.0%,主 要归因于原油、天然气、LNG销售价格同比降低。2020年上半年勘探及开发事业部经营亏损为人民币60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22 亿元,主要归因于原油价格大幅下降影响,二季度该事业部经营亏损人民币75亿元。

从营业收入来看,中石化五大板块营收全部下滑,其中,下滑最为明显的是化工事业部、本部及其他。

化工事业部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1721.99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3.9%,本部及其他实现营业收入4846.25亿元,同比下滑37.1%。

中石化介绍,化工事业部业务包括从炼油事业部和第三方采购石油产品作为原料, 生产、营销及分销石化和无机化工产品。

2020年上半年该事业部经营收入同比降低,主要归因于经营量下降,以及产品价格下跌。2020 年上半年,该事业部经营收益降低 73.1%,主要归因于受疫情影响,化工产品需求下降,价格下跌,化工业务毛利下降。

中石油销售板块巨亏 中海油公司业务亏损

与中石化不同,中石油的销售板块亏损最为严重。

中石油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销售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492.03亿元,比2019 年上半年的9826.56亿元下降23.8%,主要由于国内成品油销量减少、价格下降。

受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下降、库存减利等因素影响,2020年上半年,销售板块经营亏损128.92亿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经营利润4.94亿元减少133.86亿元。

除了销售板块之外,中石化第二亏损严重的板块也是炼油与化工板块。

2020年上半年,中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营业收入为3698.11亿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4863.66亿元下降24.0%,主要由于汽油、柴油、煤油等炼化产品销量减少、价格下降。

受国内市场需求下降、价格下跌、库存减利等因素影响,2020年上半年,炼油与化工板块经营亏损105.40亿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经营利润63.70亿元减少169.10亿元。

中海油半年报则介绍,集团于全球范围内从事上游石油业务 ,包括常规油气业务 、页岩油气业务 、油砂业务和其他非常规油气业务。集团通过三个运营分部披露其主要业务 ,包括勘探及生产、贸易业务和公司业务。

半年报显示,中海油的勘探及生产业务合计收入为679.37亿元,利润为104.85亿元;贸易业务合计收入为64.97亿元,利润为1.92亿元。上述两大板块的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此外,中海油的公司业务出现亏损,达到3.23亿元。

为什么安源股份(600397)会亏损?了解内幕者请告知,谢谢

●2005-11-07 安源股份:大股东巧手转嫁不良资产(证券市场周刊)

用最赚钱的煤炭资产,去置换行业景气度极差的玻璃资产,这核敬模样的“傻

事”似乎不会有人去做,然而安源股份(600397)2004年偏偏就用优质的煤炭

资产与大股东的玻璃资产进行了置换。结果可想而知,三季报显示,安源股

份2005年第三季度已经发生了亏损。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5年10月29日

,安源股份又宣布斥资近亿元收购大股东的水泥资产,而目前水泥行业几乎

全线亏损。

2004年下半年,安源股份进行了一次重大资产置换,置出的资产是安源

股份拥有的与煤电业务相关的整体资产,置入公司的是大股东拥有的萍乡浮

法玻璃厂(下称“萍乡玻璃”),置换的理由是,截止到2003年12月底公司煤

矿可采储量仅为541.8万吨,其可采剩余服务年限为4.3年。这样的理由看似

合理,但实际却经不起推敲。

安源股份曾在《改缓招股说明书》中称,截止到2000年,公司的煤炭资源储

量为1447.8万吨,按年产100万吨计算,2015年以后公司的煤炭资源将开始逐

步枯竭。而实际上安源股份2001年的煤炭产量为79万吨,而2002年和2003年

,虽然公司煤炭类收入略高于2001年,但收入增加系煤炭价格上涨因素所致

,而非产量提高,这可以从公司煤炭业务毛利率大幅度增长中得到证实。按

此计算,安源股份2001年至2003年的煤炭开采量合计应在240万吨左右。因此

截止到2003年12月底,公司的煤矿实际可采储量应为1200万吨左右,至少还

可开采12年以上,而并非如公司所言的仅可开采4.3年。

看来安源股份不是在此前的《招股说明书》中说了谎,就是刻意隐瞒稿郑煤

炭资源真实储量,已达到将优质资产低价置换给大股东的目的。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此前安源股份曾将公司的白源煤矿置换给大股东,若

白源煤矿的储量较大,公司目前煤炭储量大幅减少则合情合理,但白源煤矿

当初置换给大股东作价仅有2597万元,若白源煤矿的储量较大,公司更是涉

嫌贱卖资产。

置出的资产存疑,那么置入的资产又如何呢?据安源股份公告显示,从

2001年年末至2004年3月31日,萍乡玻璃的总资产一直稳定在4.22亿元至4.6

6亿元之间,并无太大的变化,奇怪的是该公司的净资产数据却大增。

截至2001年12月31日,萍乡玻璃的净资产仅有777万元,但到了2002年,

玻璃厂的净资产已经大幅增长至8027万元,而2002年萍乡玻璃的净利润仅有

931万元,因此公司净资产是如何从777万元猛增至8027万元的令人费解。

2003年,萍乡玻璃的净利润为3210万元,而公司的净资产却又从8027万

元增至1.29亿元,净资产增加金额远高于公司当期的净利润额,同样令人不

解。而从2003年年末到2004年3月31日,仅3个月的时间,萍乡玻璃的净资产

已经达到了2.23亿元,新增9361万元。而同期萍乡玻璃披露的净资产增加途

径,除了通过债务重组将6539.8万元的上级拨入资金列入净资产,就是玻璃

厂的净利润1862万元。按此计算,公司的净资产增加额应在8401.8万元左右

,而非9361.8万元,那么二者之间的960万元差额是如何产生的?并且,萍乡

玻璃的净资产从777万元增加到2.23亿元的过程更是令人费解。

目前玻璃行业整体销量下滑,竞争激烈,玻璃价格随之大幅下降,加之

主要原燃材料(重油、纯碱等)价格持续上涨,玻璃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玻璃

行业整体效益大幅下降。更令玻璃行业雪上加霜的是,目前我国浮法玻璃新

增产能在2004年度增长30%的情况下,2005年还将再增长30%左右,产能不断

释放加大了市场供给,行业前景黯淡。而安源股份除从大股东手中置换入萍

乡浮法玻璃厂,还出资2.80亿元投资了一条低辐射玻璃生产线,该生产线在

2005年1月正式投产后,目前亏损累累。

在用盈利能力较强且收益相对稳定的煤炭资产置换大股东的不良玻璃资

产之后,2005年7月安源股份又以优化产业结构,致力于做强做大玻璃产业为

由,将公司所属制冷设备厂、焊接材料厂、重工机械厂和持有的深圳管业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55%股权等资产作价1.61亿元卖给了公司的大股东。

在上述资产卖给大股东之后,三季报显示,截至2005年9月30日,安源股

份的其他应收款净额从2005年6月30日的7485.4万元迅速增加至2.47亿元,难

道是大股东拿走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却并没有支付收购款?

2005年10月29日,安源股份再次发布了一则令人担心的公告,公司称拟

出资9826.8万元收购大股东持有的浙江锦龙水泥有限公司(下称“锦龙水泥”

)55%的股权。据安源股份称,此次收购大股东的水泥资产是为了提高公司资

金使用效率,寻求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交易的实施有利于公司整体综合实

力的提升,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安源股份的公告中,并没有详细描述锦龙水泥的情况,但据锦龙水泥

所在地媒体报道,锦龙水泥的水泥生产线计划总投资高达2.5亿美元。从目前

锦龙水泥资产总额为5.65亿元,负债总额为4.00亿元分析,锦龙水泥后续还

要投入巨额的资金。

用优质的煤炭资产和巨额的现金换回大股东不良的玻璃资产和水泥资产

,安源股份的未来令人担忧。

●2005-08-10 入主安源股份:中国富豪钭正刚惊心动魄一役(新华社)

8月3日,安源股份(600397.SH)发布了关于新锦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

“新锦源”)要约收购安源股份完成情况的公告。锦江集团与安源股份合资

成立新锦源以及新锦源随后对安源股份进行要约收购等连环事件至此才告一

段落。半年来,业界对新锦源种种举动的说辞和猜测从未停止过,锦江集团

入主安源股份整个过程仿佛“雾里看花”,悬疑重重。

“中国富豪”入主安源意欲何为

今年2月,安源股份第一大股东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萍矿

集团”)将其所持有的安源股份61.39%的股权及建安公司全部净资产出资,

与锦江集团及关联方上海康润合资成立新锦源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共9亿

元,其中萍乡集团占45%的股权,而锦江集团及关联方上海康润分别占39%和

16%的股权。资料显示,上海康润是锦江集团的一致行动人,因此锦江集团及

其上海康润合计通过持有新锦源55%的股权而间接控制了安源股份。

安源股份被收购前,进行了重大的资产置换,公司的主营由煤炭转型为

以玻璃为主业。在收购后股权变更报告书中,似乎透露出此次锦江集团的合

资意图:“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锦江集团的优势……整合相关产业资源,进

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力度,实现与上市公司共同前进的发展战略。”

但不少业内人士对这个解释似乎并不满意。

有分析人士认为,控股安源股份只是第一步,锦江集团在这个时机介入

安源股份,目的是希望获得江西萍乡矿业集团和当地政府对自己的支持,以

便于下一步从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煤炭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加强

和煤矿企业的合作来打造一体化的煤电铝产业链条。这一观点,记者8月5日

从安源股份总经理助理陈松柳处得到了证实。陈松柳告诉记者杭州锦江集团

之所以看中了安源股份,就是因为其原大股东萍乡矿业集团是专业从事煤炭

开采加工的企业。而且2003年底,钭正刚通过其在开曼注册的“开曼铝业”

向河南三门峡投资,已正式涉足氧化铝。为了打造完整的铝产业链,锦江集

团已在三门峡同期投产了几个电解铝和自备电厂项目。

“全面收购”会不会动摇安源股份的上市地位

5月11日,安源股份发布公告称,新锦源接受萍矿集团出资中包含了其所

持有的公司国有法人股13505.6688万股,持股比已达61.4%,其实质为上市

公司的收购行为,且已触发30%的要约收购上限。对此,新锦源股东会同意向

除萍矿集团以外的公司所有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

然而两个月后,7月11日,安源股份董事会就新锦源收购事宜发布致全体

股东报告书,其中心思想是“根据独立财务顾问意见及本公司实际情况”,

建议“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对于《要约收购报告书》列明的挂牌交易股票

要约条件,流通股股东不予接受”。而此时股票市价已跌破要约收购价,董

事会的这一建议被业内称为“稀罕事”。

安源股份总经理助理陈松柳向记者解释说,公司董事会未能料及在公告

登载的当天,股票市价会跌破要约收购价。他说:“这可能是老天给我们开

的一个玩笑,如果我们知道后来股票市价会跌破要约收购价,董事会就不会

有这个建议了。”

市场人士对此却看法不一。有人分析认为,如果超过11.36%的流通股接

受要约,则新锦源将因持股比例超过75%而使安源股份面临退市风险。尽管新

锦源可以通过后续措施分散持股、避免退市,但一来在操作上比较麻烦,二

来将很可能被市场视为“明庄”而给以后的资本运作带来不便。因此,从多

种意义上讲,尽可能避免流通股接受要约,是新锦源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安源股份则强调说,本次要约收购系萍矿集团以股权出资成立新锦源而

导致收购人控制公司61.39%的股份,进而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的收购行为

,并非以终止公司的上市公司地位为目的。新锦源已在要约收购报告书中提

出了切实可行的在要约收购期限届满后维持本公司上市地位的方案。公司表

示,本次收购不会影响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的独立性,亦不影响

公司保持经营发展战略的连续性。

在猜测和等待中,8月3日安源公司终于发布了关于新锦源投资有限公司

要约收购安源股份完成情况的公告。公告称,8月3日,经中国证券登记结算

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确认,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的预受情况如下:截

至8月2日,预受要约流通股的股份总数为14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0.00

1%,预受价格为3.90元/股,应付收购资金为5467.68元。

新锦源将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

公司的有关规定履行有关义务:将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135056

688股国有法人股进行性质变更及过户;将本次要约收购预受要约的1400股流

通股行清算、过户。新锦源对公司的要约收购义务履行完毕后,公司的非流

通股比例为63.64%,已上市流通的社会公众股比例36.36%。

●2005-08-04 安源股份(600397)要约背后的博弈(中证网)

尽管在要约期间,股价曾跌破要约价;尽管在要约期末,共有1400股流

通股接受要约,从而创下流通股受约纪录,但事后看来,这些都无非是为要

约收购的大片儿,平添了几分惊险的情节。日历翻过8月2日,安源股份(600

397)终于从要约的紧张中重归平安。

不过,由预受、撤回、股价、换手共同讲述的要约收购背后的博弈,不

应当因要约的结束而被忽视和淡忘。在波谲云诡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成熟

和理性,就是在一个个案例中沉淀而成的。

开局:股价低于要约价

安源股份的要约收购,可以分三个阶段来研读。

与此前的要约收购如出一辙,安源股份此举源于实际控制人变更而引发

的法律义务;而与其他要约收购不同的是,由于审批程序等方面的原因,等

到安源股份7月4日进入要约收购实施阶段,其开盘价已经等于要约价3.90元

。如何阻止流通股接受要约,安源面临巨大的挑战。

此后连续6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要约价,这更加大了安源股份的压力,备

感艰巨的公司董事会无奈之下发布了奉劝流通股股东不接受要约的公告。不

过,这样的道义劝说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一旦低迷的股价持续到要约期结

束,流通股势所必然地将接受要约。

从上交所网站的记录可以看到,在7月11日之前,也即是股价低于要约价

的这段时间里,有数量分别为24500股和1000股的两个账户(以下简称账户甲

和账户乙)预受了要约。“股价低于要约价,选择接受要约”,这算是一个理

性的选择——当然,由于要约提供的是一个选择权,因此,“观望至要约期

满”才是最优的决策。

在这个时间段里,股价显示的信息也是部分理性的。一方面,股价最低

跌至3.78元,市场出现了可操作的套利空间;另一方面,在套利机会出现后

,股价随即被拉起,说明非理性的股价很快被修正。

盘中:股价等于要约价

随着董事会公告的发布,安源股份要约收购进入第二阶段——从股价的

角度,是以要约价为轴心的横盘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从7月12日到7月25日,其间开盘价为3.90元,收盘价为3.

91元。在要约期间,股价维持在要约价也许对博弈的双方,也即是流通股和

收购方都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就流通股而言,如果不认为公司内在价值高

于股价(此时等于要约价),则无买入的理由;反之,因有要约价保底,亦无

卖出的必要。

期内,有数量分别为1400和20000的两个账户(以下简称账户丙和账户丁

)预受要约。同时,账户乙撤回了要约。有意思的是账户丁,当21日股价运行

在3.90元及其下方时,该账户预受了要约;而就在第二天股价收盘高于3.93

元时,该账户又撤回了要约。如果该账户能在此后以3.90元以上的价格出售

,那么撤回无疑是更理性的选择。

收官:股价高于要约价

7月26日以后,要约博弈进入关键阶段。安源股份股价出现了预期中的小

幅上涨——至要约期末,股价收于4.07元。

从收购方的角度,股价小幅上涨是一个有风险的理性选择:如果股价等于

或低于要约价,流通股股东直接的反应很可能是接受要约;而如果股价涨幅

过大,则又可能吸引解套盘涌出,从而变相地在二级市场上履行了要约义务

当然,即使是适当的涨幅,也仍面临投资者完全理性的风险。如果投资

者将股价的上涨理解为收购方为劝阻自己接受要约而做的一个“饵”,那么

他将在二级市场上直接卖出股票,收购方的算盘将会落空。

所以说,这种选择是有风险的,不过至此地步,或许已经没有更好的办

法。而最终的结果证明,投资者多数是非理性的,收购方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在7月26日至8月2日的6个交易日里,与股价上涨相对应的是成交量的放

大。尤其在最后15分钟里,股价上涨了1.75%、换手率达到0.57%,这都远

远高于正常水平。股价的上涨可理解为收购方的行为,而成交量的放大,除

了正常的解套盘外,更多的也许是理性的投资者所为。

不过,6个交易日累计13.43%的换手率说明多数的投资者仍然选择了持

股。随着要约期的结束,3.90元的保底价也不复存在,4.07元的收盘价中也

将自动剔除因要约收购而隐含的期权价值。解除要约义务的安源股份,股价

何去何从,的确让人不敢乐观。毕竟,成商集团要约博弈已经书写了先例。

7月28日,账户甲撤回了要约。因此,最终只剩下账户丙的1400股接受了

要约。同样,如果账户甲通过二级市场出售了股票,那么相对于接受要约,

这也是更理性的选择。

安源股份要约收购落下帷幕,但故事并未结束。此后公司股价的走势将

对投资者在要约收购中的种种选择给出评判。而投资者从这个案例中也应该

认识到,不要一味强调要约收购的有关规则没有给投资者出逃的机会,也不

要一味地在多少多少的投资者忘记了自己的交易密码中寻求同情与救助。学

会对自己的财产负责,学会更理性地分析问题,这才是有意义的。

●2005-08-03 安源股份(600397)1400股流通股接受要约收购(中证网)

昨天是安源股份(600397)实际控制人新锦源投资有限公司要约收购期限

的最后一天,上交所网站显示,共有1400股流通股接受了要约收购。据本报

信息数据中心统计,在此前发生的要约收购中,成商集团(600828)流通股接

受要约数量最多,为510股。安源股份打破了这一纪录。

资料显示,2005年1月9日,锦江集团、上海康润与公司大股东萍矿集团

合资成立新锦源。萍矿集团以其持有公司13,505.67万股股份及其它资产和

负债出资4.05亿元,占新锦源45%的股权。新锦源接受萍矿集团以公司股权

作为出资投入,其实质构成了对公司的收购行为,触发要约收购义务。

新锦源于2005年4月27日召开股东会,决议向除萍矿集团以外的安源股份

的所有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其中流通股要约收购价格为3.90元/股。

然而本来是“走过场”的要约收购,却因为7月份以来公司股价长期徘徊

在3.90元/股以下,存在套利空间,一度有45900股预受要约。近日,公司股

价连续收于要约股价之上,成功劝阻了大批预受要约股。

●2005-07-18 安源股份(600397)要约收购面临“囚徒困境”(经济参考报)

7月2日新锦源承诺履行要约收购义务,向除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外的安源股份的所有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报告书规定要约收购期限为

2005年7月4日至8月2日,计划以3.69元/股的价格收购国有法人股4590218股

,占安源股份已发行股份的2.09%;计划以3.69元/股的价格收购社会法人股

353094股,占安源股份已发行股份的0.16%;计划以3.90元/股的价格收购流

通股8000万股,占安源股份已发行股份的36.36%。如果本次要约涉及的股份

全部预受要约,所需的收购总金额为3.3亿元。

新锦源是2005年1月由安源股份的原大股东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

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康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其中萍乡

矿业集团以持有安源股份的全部61.39%股权及其部分资产出资,占新锦源45

%的股份,锦江集团与上海康润作为一致行动人,联合持有新锦源55%的股份

。合资完成后,新锦源成为安源股份的控股股东,股份性质也由国有法人股

变更为社会法人股。

让投资者迷惑的是,安源股份7月11日公告表示,根据独立财务顾问意见

及公司实际情况,董事会就本次要约收购向股东提出以下建议:在目前的市场

环境下,对于《要约收购报告书》列明的挂牌交易股票要约条件,建议流通

股股东不予接受。

要约发出后,股评分析指出:即使大盘日后有很大的下跌空间,安源股

份其下跌空间均不大,否则一旦跌破3.90元,新锦源就需履行要约收购义务

,收购流通股东的股票。

偏偏股价发生了新锦源最不愿见到的惊天逆转,短短数日,安源股份收

盘价就一直低于3.90元的要约收购价。

上交所网站显示,截至7月11日,安源股份已有两个账户、合计25500股

流通股预受要约。而在上交所10家进行过要约收购的公司中,只有成商集团

曾有流通股股东接受过要约,而且数量仅有510股。

要约收购对流通股股东而言,在本质上,是一个标准的美式卖权——投

资者有权在要约期限内按要约价向要约方出售股份。正是由于要约收购的期

权性质,在市场完全有效的条件下,股价将“不可能”低于要约价,否则,

投资者可以通过同时买入股票和接受要约实现套利。而即使考虑到交易成本

,安源股份股价也曾经跌破了要约价格,这在一定程度说明当前资本市场定

价效率还比较低下。对新锦源而言,市场的这种无效性正是它遭遇尴尬的根

源。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安源股份希望避免流通股接受要约,一种很自然的

想法是将股价拉至要约价之上,这样接受要约将是非理性的。不过,这一过

程很可能面临以下博弈:如果流通股股东是理性的,他将认为股价的上升是由

于新锦源为避免要约收购而故意为之,而一旦要约期满,则股价将会失去支

撑而下跌,因此,在拉抬股价的同时,新锦源可能遭遇大量的抛单,其成本

比要约收购还高;而如果新锦源预期到流通股股东会这样想,则不敢将股价

大幅拉离要约价,从而陷入股价“动还是不动”的困境中。

为履行全面要约收购义务,收购方要面对两种压力:一是,受要约人如

果接受要约,收购人为履行要约义务,需要支付大量的股权收购款;二是,

受要约人接受要约,导致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不足25%(总股本4亿元的要求

15%的比例),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将终止上市。

从安源股份的要约收购看,要约发出方至少作好了两个直面受要约人的

基本准备:

首先,将要约价格定在合法但不具有吸引力,大多设定在《上市公司收

购管理办法》规定的最低价;其次选择在股市基本走势为上涨环境下发出要

约或者确保有利于个股二级市场向好的其他基本面,充分降低个股二级市场

价格跌破要约价格的概率。

市场分析师认为,为履行义务、准备走个过场的要约收购,却真的引来

受约人,是安源股份董事会要迫不及待出来“劝谏”流通股股东的重要原因

。按照公开披露信息,尽管锦江集团与上海康润在合资中以4.95亿元的代价

取得了新锦源55%的股权,并为保证有充足的资金履行要约收购义务,新锦

源已将履约保证金6800万元存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

指定的银行账户中。而且新锦源、中国银行萍乡市分行签订了资金账户共管

协议,保证该账户中现金余额在要约收购完成前任一时点不低于人民币2800

0万元,这最低的28000万元加上6800万元,已经超过了所需的收购总金额3.

3亿元。但这部分现金毕竟还是在安源公司自己的掌控之中,而如果8000万股

的流通股全部接受要约,收购方不可能不考虑资金方面的压力。

另一方面,如果超过11.36%的流通股接受要约,则新锦源将因持股比例

超过75%而使安源股份面临退市风险。安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如果经过要

约收购,社会公众持股低于总股本的25%,公司会想办法调整股权结构,以重

新达到要求。尽管新锦源可以通过后续措施分散持股、避免退市,但一来在

操作上比较麻烦,二来将很可能被市场视为“明庄”而给以后的资本运作带

来不便。因此,从多种意义上讲,尽可能避免流通股接受要约,是新锦源亟

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005-07-18 安源股份(600397)主业调整盈利下降(中证网)

安源股份(600397)半年报显示,公司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675,1

56.87元,同比下降9.84%,每股净资产为3.65元,同比上升1.39%。在看似

平淡的业绩表现后,却蕴含着公司产业结构转型的巨变。

2004年,公司已将公司拥有的煤电及相关资产与控股股东萍矿集团的浮

法玻璃资产进行了资产置换。公司完全退出了濒临资源枯竭和高危的煤炭行

业以及煤矸石发电业务;新置入的浮法玻璃业务与今年投产的玻璃深加工业

务整合形成了较完整的玻璃产业链,加上原有的客车及客车空调制造业务、

钢骨架复合管业务构成了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新的业务架构

面对房地产行业受国家宏观紧缩调控,化工原料、燃油、电力价格不断上涨

、市场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通过加大产品销售力度,严格成本控制,加强

现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等措施,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

主营业务利润继续保持增长。

然而,伴随公司主营业务的变化,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却有所下降,

产品综合毛利率为23.27%,同比下降8.79%。对此,公司认为,由于重油价

格上涨、建材产品价格回落以及报告期内投产的玻璃深加工项目尚未达到预

期效益影响,玻璃产品毛利率为30.48%;另外,受聚乙烯等主要原材料价格

上涨影响,管道产品盈利空间降低,毛利率同比降低6.67%。

●2005-07-13 安源股份(600397)要约收购趣味多多(中证网)

市价跌破要约收购价,董事会却建议流通股股东不接受要约——这样的

稀罕事发生在安源股份(600397)身上。

趣味之一:股价与要约价谁折谁的价

安源股份董事会昨日就新锦源投资有限公司收购事宜发布致全体股东报

告书,其中心思想是“根据独立财务顾问意见及本公司实际情况”,建议“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对于《要约收购报告书》列明的挂牌交易股票要约条

件,流通股股东不予接受”。

对于董事会言者谆谆的建议,还是让我们先看看独立财务顾问的意见和

公司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吧。

报告书援引独立财务顾问观点,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挂牌交易

股票的要约价格较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有一定幅度的折价,安源股份挂牌交

易股票具有较好的流通性,从公布安源股份要约收购的提示性公告到出具本

独立财务

关于奥克修正业绩扣非净利润亏损超过2700万元,主导产品毛利因原油价上涨下降75%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7877.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