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4月21日银行日报:央行回应八大市场热点,汇丰不支持平安战略重组计划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4月21日银行日报:央行回应八大市场热点,汇丰不支持平安战略重组计划,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中国平安“抄底”汇丰银行,再次成为第一大股东,释放什么信号?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4月21日银行日报:央行回应八大市场热点,汇丰不支持平安战略重组计划,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中国平安“抄底”汇丰银行,再次成为第一大股东,释放什么信号?

说到汇丰银行,在2019年之前,应该很多人都不了解这家银行,毕竟其在国内的布局网点较少,不过,自其构陷华为的事件被曝光以来,汇丰银行就频频登上热搜榜,大部分国人或多或少都过听过这家“蚂中披着羊皮的狼”的银行了。

因取消2020年度的分红计划,损害小股东利益;以及构陷华为,破坏市场有序竞争,成为市场弃儿,再加上疫情因素及洗钱风波的影响,2020年以来,汇丰业绩表现一塌糊涂,8月3日,汇丰银行对外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利润19.77亿美元,同比下降76.8%,每股基本盈利0.1美元,同比跌76.2%,受此影响,汇丰银行的股价也是一路下滑,目前其股价已经是近二十五年来的最低值,相比于年初下跌超过50%。

不过就在汇丰被市场逐步抛弃的时刻,中国平安“出手”了,拉了汇丰银行的股价一把。9月26日,根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9月23日中国平安耗资3亿再度增持汇丰,最新持股比例增至8%,再度跻身汇丰第一大股东,超越贝莱德的7.14%。资料显示,平安上次出手,已是2018年11月1日,当时以平均价65.1153港买入537.56万股,持股增至7.01%。

汇丰与平安的相爱相杀

对于汇丰与平安的目前的交手来看,平安的表现可谓是节节败退!

2002年,汇丰认购了平安10%股份,耗资6亿美元(约人民币50亿元),这是当时国内金融业最大一笔外资入股,从此平安与汇丰就成为了最铁的合作伙伴,甚至双方还合资设立了多家企业(如共同合作建立了亚洲最大、代表国际最先进水平的综合金融后援平台)。

2012年12月,出于自身战略调整,汇丰将其所持有平安股份全部转出,该交易为汇丰赚取了数百亿的利润,被认为是汇丰最成功的的投资之一;看到汇丰持股自身的股价大赚,平安银行也坐不住了,2015年12月,平安集团通过港股通持续净买入汇丰控股,一度成为汇丰最大的股东,但这笔投资不仅没让平安赚到钱,反而被认是平安集团最差投资之一,因为按照目前的股价,中国平安投资汇丰银行至今至少浮亏362亿。

平安为什么接手?

追涨杀跌是股市里常见的一种情况,但平安集团却反其道而行,在汇丰股价大跌的情烂备况下,抄底进入,再次成为汇丰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很多人对平安集团的行为不理解,确实,站在家国角度上来看,其实不应该去接手汇丰银行,让他跌到没人愿意在购买,成为类似中石油的废票最好。

不过作为一家企业,平安集团要的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在汇丰股价大跌的时候,平安进入,在我看来,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一是“抄底”(当然不一定是抄底,因为平安没有吃进的话,股价可能还会继续下跌),既稳住了汇丰的股票继续下跌,平安原持有的股票损失没有进一步扩大,而且可以降低公司平均持仓成本;二是平安银行非常看到汇丰的未来,认定汇丰未来的股价可以继续大涨回来,所以平安不怕吃进汇丰的股票;三是自从2002年以来,平安与汇丰就紧密的合作在一起了,两者甚至还合资设立企业,一旦汇丰倒下,平安的损失巨大,所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平安也会尽其最大的努闷历山力拯救汇丰银行,这既是救汇丰,也是为其自身利益考虑!

重压之下,汇丰银行忙表态

被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前香港特首梁振英,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以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相关人士多次痛批后,汇丰银行这两天连忙表态。

6月5日下午,一篇题为《汇丰:桥接东西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承担新使命》(下称《使命》)的文章横空出世。

首发媒体是和讯网,不过该文文末注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不出意外,这应该是一篇企业主动投放的软文。

而在前一天(6月4日),汇丰银行姗姗来迟,在其官方微信号上发布了该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冬胜日前到“撑国安立法”街站签名的照片。

汇丰银行接连表态,看来是被打疼了,但它真的回心转意了吗?

《使命》一文是以第一人称视角写的,通读全文,有“领悟”、“奉承”,但更多是“表灶镇功”。

比如,“领悟”的表述有:作为跨国银行的汇丰, 既同感深化金融改革的重大意义,也深切感受到全球冷暖与风向 ,更从关于经济金融的指引当中,见证了中国推进金融市场开放的坚定决心。

什么是风向?文章第一段说的很清楚:“ 变化一分为二,有些推动世界向更好处奔涌,有些则呈现为开开 历史 倒车,不仅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夺回了部分市场……”

很显然,这段文字,前半部分指的是中国,后半部分指的是美国。

比如,“奉承”的表述有:几乎成为共识,一个强大的中国,是世界资本的避险港口。 而汇丰一再增资中国,更是一种无言的看多中国,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

不过,一见君发现,全文80%以上的文章都是在“表功”,详细列举了这些年汇丰银行在中国的所作所为。

相比《使命》一文,6月4日汇丰银行在公众号中发布的文章更“直接”一些。

文章提到,汇丰作为银行公会主要成员,该行重申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尊重和支持所有稳定香港 社会 秩序、振兴经济繁荣发展的法律。

此外,王冬胜6月3日接受采访时指出,香港商界十分关心“港区国安法”的立法,普遍认为立法是一个正确方向,“希望香港国家安全立法可以为香港带来长远的繁荣稳定。”

汇丰银行终于就“港区国安法”表态了,但和其他香港商业机构相比, 足足晚了8天。

在全国人大会议表决“港区国安法”前一天(5月27日),长江集团创办人李嘉诚首次公开表态。在此之前(5月25日),李嘉诚长子、长和集团主席李泽钜已经公开表态。

当时,表态支持“港区国安法”的还有全国政协原常委、新世界集团主席郑家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恒基兆业集团主席李家杰、全国政协委员、新地集团主席郭炳联等。

能让汇丰银行近几日密集表态,真的“来之不易”!

四大地产商表态后的5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前香港特首梁振英看不下去了,直接在社交媒体发文,点名汇丰银行“一个多星期过去了,还未就国安法表态”。

梁振英还说:“在中国收回香港过程中,部分英资做了不少背弃香港的事,回归后,中国政府宽松大量,既往不咎,有些还继续享受特权,汇丰银行是其一。”

即便点的如此明白,汇丰银行依然我行我素。

6月1日,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发布《坑华为、乱香港?汇丰银行吃饭砸锅是自绝前途》一文称,在2017年,汇丰银行因违法问题面临美国司法部起诉。正是为换取宽恕,其“配合”美国司法部对华为发起“调查”,不但在没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结束了与华为的合作关系,还转头将华为此前提供的PPT交给美国。

文章还称,出卖构陷合作伙伴,如此作为背弃了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诚信与底线。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汇丰银行更多“墙头草”“两面人”的行为被曝光了出来。

6月1日晚间,《人民日报》在客户端转载了上述文章,并起了一个新的标题——《坑客户,汇丰终将失去所有客户》,直指汇丰银行帮美国司法部搞到了一份材料,为美国司法部罗织华为的“罪名弯辩兆”提供了帮助,并最终导致华为高管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抓一事。

6月埋租3日,中国网发布国际问题研究学者张蓓的文章,标题为《卖华求荣,汇丰终将信誉扫地、自毁前程》,口吻严厉。

文章称,汇丰为求自保而出卖华为的做法于情不符、于法不合。这一行径不仅有违商业道德,损害作为客户的中国公司商业利益,更由于配合域外长臂管辖的行径逾越了中国法律的规定范围。

“汇丰左顾右盼想要两头牟利的心态与当前的中美大国博弈不无关系,但汇丰自作聪明的知法犯法和选边站队只会让其失去整个中国市场。”文章称,汇丰必须考虑清楚,在中国的土地绝不可以一边赚中国人的钱,一边跟随西方国家起舞,破坏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文章还指出,汇丰背信弃义、吃饭砸锅的无耻行径已经让外界对其的信任度降至冰点。如果汇丰一错再错,最终迎来的结局必定是自毁前程、满盘皆输。

一见君查询发现,撰写该文的“张蓓”极有可能就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蓓”,有关她的介绍中显示,张蓓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英国及北欧国家政治经济。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也不简单,该院系外交部直属专业研究机构,主要对当前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中长期战略研究。

官媒说“汇丰银行吃饭砸锅”是有道理的。

1984年,汇丰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家获得由中国政府发出的全面银行牌照的国际银行;2007年,汇丰成为首批本地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

这些年,随着汇丰的不断扩展,已经在中国拥有了银行、保险、信托、券商等全金融牌照。

《使命》一文中还称,汇丰目前是内地最大的外资银行,是香港规模最大的银行,在广东,汇丰是唯一一家在21个地级城市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在全省共有约60多家网点,其中46家在珠三角。

即便是这样,汇丰银行还是“吃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

张蓓表示,追溯汇丰银行的 历史 不难发现其与中英两国均有深厚联系,汇丰的发家更是离不开中国。近年来在中国的业绩也不俗。

财报显示,去年全年,中国香港为汇丰贡献了120.49亿美元的除税前利润,占汇丰全年利润的90.27%。

但在华为议题上,汇丰银行两面三刀。“汇丰非但未能扮演中国与西方的纽带,反而沦为美国打压华为的刀子,吃里扒外的丑相毕露无遗。”张蓓在文中说。

2018年底,孟晚舟被拘。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控方在法庭上出示了一份来自汇丰银行的举证报告。

汇丰在墨西哥帮助毒贩洗钱,这事被美国司法部盯了五年,进行了100多次访谈,审查了超过292000封电子邮件。但是在汇丰提交了针对华为的报告之后,美国司法部主动撤销了对汇丰的洗钱指控。

汇丰的首席执行官弗林特表示:“在美国司法部于2017年要求提供与华为关系的信息后,汇丰除了调查合作外别无选择。”

梁振英说:“这家自称英资的银行万万不能一边赚中国的钱,一边跟着西方国家做损害中国主权、尊严和民族感情的事。”

在各方的重压下,汇丰银行于6月4日表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重压,汇丰银行会主动出来“奉承”,“表功”吗?

中国平安是中国公司么,已经被英国汇丰控股了!

中国平安是中国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安”)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1、股东名称: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股东性质:境外法人,持股比例:32.72%

2、股东名称: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股东性质:国家,持股比例:5.27%

3、股东名称:商发控股有限公司,股东性质:境外法人,持股比例:3.99%

4、股东名称:NewOrientVenturesLimited,股东性质:境外法人,持股比例:3.91%

5、股东名称: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性质:其他,持股比例:3.8%

6、股东名称: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皮并公司,股东性质:其他,持股比例:2.65%

7、股东名称: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保险产品,股东性质:其他,持股比例:2.17%

8、股东名称: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股东性质:其他,持股比例:2.16%

9、股东名称:深业集团有限公司,股东性质:国有法人,持股比例:1.41%

10、股东肢郑名称:大成基金-农业银行-大成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股东性质:其他,持股比例:0.96%

扩展资料:

2020年6月30日,中国平安位列“2020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排行榜第38位。2020年7月,《2020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榜单发布,中国平安排名第5位。2020年7月,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4位。

2020年8月8日,中国平安以4226.43亿元品牌价值名列2020中国品牌节年会500强榜单第6位。2020年8月10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INGANINSURANCE)名列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21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平安保险历握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月21日银行日报:央行回应八大市场热点,汇丰不支持平安战略重组计划的简单介绍  第1张

渣打银行关闭信用卡申请渠道

渣打银行关闭信用卡申请渠道

渣打银行关闭信用卡申请渠道,日前,渣打银行发布公告称,由于信用卡业务战略调整,该行已于2022年1月初关闭了信用卡网上申请渠道,渣打银行关闭信用卡申请渠道。

渣打银行关闭信用卡申请渠道1

2022年1月初,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银行”)关闭了信用卡网上申请渠道。日前,该行又宣布2022年2月20日起暂停接受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请,该行现有信用卡客户的日常用卡和到期续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该行客服,对方回复系该行业务调整政策。

记者注意到,2月9日,该行宣布,为响应监管精神,该行将于近期全面清理超过12个月(含)未激活的信用卡账户。

2021年12月,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2021年第三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渣打银行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位列外资法人银行第一。

此外,央行上海总部2月9日公示,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违反信用信息查询相关管理规定,处以罚款人民币230万元,责令限期改正。处罚日期为2022年1月30日。

渣打银行关闭信用卡申请渠道2

2月16日,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银行”)回应其此前发布的暂停信用卡申请称,待信用卡申请渠道优化完成以后,将重启信用卡的申请。

2月14日,渣打银行发布公告称,由于信用卡业务战略调整,该行已于2022年1月初关闭了信用卡网上申请渠道,并拟从2022年2月20日起暂停接受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请。

正值各家中资银行信用卡进行“情人节”“元宵节”营销的火热当口,渣打银行为何宣布暂停信用卡新申请?

渣打银行此举是暂时性措施还是将全面退出国内信用卡市场?渣打银行在16日的回应中表示,待信用卡申请渠道优化完成以后,将重启信用卡的申请。重启申请的时间和具陆旁消体安排,将在官方网站公告。

有业内人士认为,渣打银行调整信用卡战略或与内部合规问题有关。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渣打银行因违反信用信息查询相关管理规定,被处以罚款人民币230万元,限期改正。此外,时任渣打银行零售信贷部(个人金融信贷部)(中国)信贷总监陈燕来,对该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罚款人民币10万元。

渣打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策略调整早有端倪。

渣打银行于2021年7月1日起对信用卡积分政策进行调整,压降了单个信用卡账户的年积分总额;境内线下每消费1元人民币获3积分调整为1元1积分;针对美元信用卡,每消费1美元获10积分调整为1美元获7积分。

对渣打银行信用卡的积分价值“缩水”的调整,不少持卡人在论坛交流中认为是在“赶客”。

外资行调整在国内的`个人业务战略并非渣打独家。2021年4月,花旗宣布将对其全球个人银行业务进行重组,在包括中国市场的13个全球市场中,花旗将寻求退出个人业务的计划。其中即包括财富管理、信用卡、个人信贷在内。

对于国内信用卡持卡人来说,花旗、汇丰、渣打和东亚银行是熟悉度较高的外资银行。实际上,国内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向外资行多有借鉴。2003年12月,花旗、汇丰获得银监会批准,可以在内地发行双币信用卡。2004年,花旗银行与浦发银行合作,汇丰银行与交通银行合作,分别组建了信用卡业务。2006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公布,外国银行转制为当地注册的银行法人后,可以发行人民币信用卡。2008年12月,东亚银行推出首张人民币信用卡,成为首家在中国获批准发行人民币信用卡的外资银行。

而直到2014年6月,渣打银行才首次发行银联人民币信用卡,成为继东亚银行、花旗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之后,境内第四家发行银联人民币信用卡的外资法人银行。

一位信用卡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国内信用卡市场起步阶段,信用卡产品设计、审批模型、积分体系等,向外资行借鉴了很多国外市场的成熟经验。外资行在国内的信用卡市场受限于网点布局、客户资源等,难以提升客户覆盖面,盈利能力不足。

在国内金融数字化经济转型期,外资行也探索与互联网经济接轨。2017年启蠢7月,东亚银行与携程合作,东亚携程白金信用卡正式上线,2018年5月推出了东亚早知去哪儿白金信用卡。携程旅行APP、去哪儿APP上线了申卡渠道。2018年9月,京东金融与汇丰银行联合推出的汇丰京东铂金会员联名信用卡上线,是汇丰银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首张联名卡产品。

根据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披露的信息,该行2020年末总资产达到2936亿元,同比增长25%。2020年度实现税前利润人民币17.47亿元,同比上升2%。截至目前,该行发行的信用卡为“渣打真逸”和“渣打臻程”两款系列卡。根据银保监会网站最新发布的《关于2021年第三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2021年三季度,渣打中国信用卡业务投诉量为21件。

我国信用卡消费行业正逐渐回暖,根据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情况》,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末,流通卡量7.98亿张,较2020年末增长2.57%,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69.26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04%,逾期情况较2020年末得到有效控制。

渣打银行关闭信用卡申请渠道3

2022年2月14日,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中国”)在官网发布了关于暂停信用卡申请的通知。

渣打中国表示,拟从2022年2月20日起暂停接受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请。此前,该行已于2022年1月初关闭了信用卡网上申请渠道。这意味着,任何渠道都将无法申请渣打中国的信用卡。

经营不佳呼唤战略调整

在公告中,渣打中国称,暂停信用卡申请是由于该行信用卡业务战略调整,还表示,该行现有信用卡客户的日常用卡和到期续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不久前的2月9日,渣打中国还曾发布过另一则与信用卡业务有关的通知。通知中,渣打中国表示,为响应监管精神,该行拟于近期再次全面清理在该行超过12个月(含)未激活的信用卡账户。

渣打中国信用卡业务的战略调整与渣打银行近年来的整体情况有关。

天眼查显示,渣打银行成立于1853年,是一家总部在伦敦的英国银行,1858年在上海设立首家分行。2007年4月,上海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本地法人银行之一。目前,渣打中国的法定代表人为张晓蕾,实际控制人为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控股100%。

根据其公开的年报,在2020年年末,渣打中国在全国仅有28个分行,外资银行网点布局的先天不足,也成为其业务拓展的障碍。根据渣打中国2020年年报,该行于报告期内实现税前利润17.47亿元,同比上升2%;营业收入为65.29亿元,同比下降6%,主要受到净息差收窄的影响。从监管指标来看,2021年第三季度,渣打中国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4.7%,资本充足率达到17.6%,超过商业银行平均水平,较年初也有所提高。

此外,新年以来,渣打中国已经对多项业务进行了调整。渣打银行深圳湖贝支行、杭州武林支行分别从2月1日、2月28日起,不再提供现金业务。

信用卡业务整改进行时

除渣打银行自身战略调整外,渣打中国信用卡申请业务的暂停,还与国内信用卡监管加强有关。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在便利群众支付和日常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一时期部分银行经营理念粗放,服务意识不强,风险管控不到位,存在侵害客户合法权益等行为。

2021第二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同比增长25.5%,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 46273 件,同比增长37.2%,占投诉总量的54.8%。2021年第三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同比增长2.6%,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44374件,同比减少8.3%,占投诉总量的50.8%。信用卡业务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却也成为了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为提升信用卡业务惠民便民服务质效,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以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持科学理性消费,2021年12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强调银行不得以发卡量、客户数量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长期睡眠信用卡比率不得超过20%,整改后仍超出该比例的银行不得新增发卡等。

通知对过渡期作出了规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通知实施之日起1个月内,制定并向监管机构报送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和时间进度安排。已开办信用卡业务不符合该通知规定的,应当在24个月内完成整改。

受此影响,除渣打银行外,还有不少银行积极参与到这一轮信用卡业务整改行动中,对信用卡的客户信息、个人持卡数量上限等作出规定。

邮储银行日前发布公告称,拟自2022年2月16日起对信用卡的持有数量作出调整,同一客户在该行持有的信用卡有效卡片数量上限为5张(含5张)。2021年来,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对客户持有信用卡数量进行了规定。

对长时间未使用的信用卡,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也采取措施保障安全。中信银行公告对长时间未用卡消费或取现的信用卡持卡人开启专属保障,卡片暂不可用。浦发银行则公告表示,对于连续24个月未发生交易的信用卡,及超过6个月未激活的信用卡,统一进行卡片注销。

A股数据密码:大金融被爆买!王亚伟、淡水泉调研忙不停,4月底牌大曝光

上周末,“央妈”放大招!

时隔12年,央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上一次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从0.99%下调至0.72%后,一直未做察模调整,可见是史上罕见的。

另外,年内第3次降准,释放4000亿长期资金,年内累计投放1.75万亿资金。

近一个多月,虽然外围市场险象环生,美股在3月史无前例地出现了10天内4次熔断,巴菲特抄底抄到“半山腰”,败走达美航空......但A股沪指在3月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现最强。而从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咐没氏资金来看,近9个交易日里,累计净流入167亿元,扭转前期连续多日净流出的局面。在4月3日央行公布两大重磅利好的影响下,4月A股是否现转机?

关键要点梳理:

1,北向资金: 多次精准抄底逃顶, 先知先觉,其有“聪明钱”之称,逆势吃进的个股尤其需要重视 。 3月,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678.7亿元,但有近30只股被大幅加仓。

2,重要股东增减持: 上市公司董监高、产业资本无疑最了解上市公司。 3月大金融是被增持重点领域。有知名私募称,银行股的确定性机会为100%。

3,大宗衡散交易: 机构专用席位无疑是研究重点,因其大多崇尚价值投资。 中小创是高折价率的主力,机构席位买入多只 游戏 股。

4,融资融券:3月,6大行业实现融资净买入,74只个股融资净买入超过1亿元,9只个股融资余额增幅超100%。

5,主力资金流向:主力资金逆势布局了三类股,3月4日以来的20个交易日内,净流入超过1亿的个股达40多只。

6,机构调研: 除了季报、半年报、年报, 调研是提前了解机构动向的重要窗口 。 值得注意的是,王亚伟、高毅资产、淡水泉等顶级私募则与众不同,频频现身上市公司调研。

3月北向资金狂甩678亿元, 29只股被大幅加仓!

3月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海外主要股指都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美股更是在3月史无前例地出现了10天内4次熔断。历来受外盘影响较大的北向资金也在3月选择了暂避风头。

据Choice数据统计, 今年3月,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 678.7亿 元,创下2014年沪港通开通以来单月净流出之最。而与此同时,3月南向资金却大幅净流入 1263亿 元。这一减一增让A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血”。

自从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以来,在随后5年多的时间内,北向资金在其中的11个月出现过单月净流出。不过 北向资金单月净流出超百亿的情况只发生过 6次 ,而上一次北向资金单月净流出A股超500亿元的还发生在2019年5月,当月净流出规模为536.7亿元。

虽然3月北向资金的大幅流出让市场感到了一些错愕,不过从 历史 上看每逢北向资金单月出现百亿规模的大幅净流出,却有一定概率对应的是A股的阶段性底部,比如2019年5月、2018年10月。

对照沪指的走势图,再仔细研究一下可以发现,北向资金大部分时候卖出时机还是精准的,其有“聪明钱”之称,如2015年4月净流出35亿元后,2015年5月沪指小涨3.83%,2015年6月沪指见到5178点的 历史 大顶。2015年10月、11月、12月连续三个月净流出,2016年1月沪指大跌22.65%。2019年4月、5月净流出后,沪指进入横盘震荡几个月。2018年10月净流出105亿元后,随后沪指在2019年1月初二次探底成功后才最终见底。2018年2月净流出26亿元,沪指随后下跌到2018年年底。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3月北向资金创纪录的净流出678.7亿元,加上海外疫情数据持续飙升,新增确诊病例数据何时拐头,美国失业率飙升,美股是否展开第二波杀跌,这些都有待观察,因此4月A股是否见底,目前来看难以预测。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虽然今年3月北向资金罕见地净流出A股678亿元,不过仍然有一些A股在3月被北向资金逆势加仓。而且, 近9个交易日,北向资金累计流入167亿元,扭转前期连续多日净流出的局面。

Choice数据显示,在3月9日~3月23日期间,有436只A股得到了北向资金的逆势增持,占到所有沪深股通个股的34%。在这436只A股中,有22只A股北向资金的加仓幅度在100%以上,其中粮价上涨概念股苏垦农发期间北向资金的加仓幅度更是高达1300%,位居所有A股之首。从盘面上看,苏垦农发股价在3月9日~3月23日期间表现较为抗跌。然而,从北向资金的持股情况来看,外资并没有打算继续加仓,在3月23日见到北向资金对苏垦农发持股比例的年内高点后,北向资金便开始逢高减仓,到4月1日,北向资金的持股比例已降至0.77%。

而3月份,北向资金持股比例显著增长的个股有29只。

从上述个股来看,华创证券研报指出,深信服从安全到云、再到新IT,成长空间不断打开。2019年公司重新调整业务架构,发布深信服智安全、云计算,新IT三大业务品牌,涵盖三个方面:一是云网端的安全及安全服务;二是基于超融合技术构建的私有云、托管云和混合云;三是基础架构业务则包括桌面云、SD-WAN、应用交付和企业级分布式存储EDS。从安全到云再到新IT,是公司创新能力的体现,随着业务边界不断拓展,公司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而对于凯利泰,广发证券研报指出,公司是国内脊柱微创治疗龙头,公司于2018年并购Elliquence的成长空间广阔。

银行板块多数破净, 确定性机会是100%?

3月A股市场出现调整,海外局势一直牵扯着投资者的心。 从重要股东增减持来看, 产业资本对后市分歧仍然较大 ,但也有一些公司开始喊话增持,稳定市场信心。

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统计显示,3月A股市场一共公告发生了2703笔减持,485笔增持,减持与增持的比例为5.57:1(按照公告日期)。

大金融是近期被增持重点领域。3月23日至24日,招商银行行长等10名董监高增持招行A股41.99万股,合计金额约1282万元。

兴业银行25日晚间公告称,该行部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分别于2020年3月23日至25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共计177.99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5元至15.79元。

此外,中国平安3月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2020年度的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和长期服务计划于2月底完成股票购买,累计成交金额约为46.27亿元,占总股本的比例为0.316%。成交均价约为80.17元/股。

大金融的估值一直是市场的热门话题。 银行板块已经多数破净。 兴业银行3月31日收于每股15.91元,而其去年三季报的每股净资产达到23.38元,市净率仅为0.68倍。招商银行因为其零售银行的领先优势,市场给予了估值溢价,目前市净率约为1.4倍。

招行和兴业银行都在2月和3月出现一波下跌。招行1月曾经创出每股40.16元的 历史 高点,但3月19日最低跌至每股28.71元,区间跌幅达到28.51%。

值得一提的是,在增持后,招行和兴业银行的二级市场股价均有所企稳。3月25日至4月2日,招行股价温和上涨超过2%,同期兴业银行涨幅超过3%。

但增持更早的中国平安则没那么好运。3月以来,海外疫情不断升级,中国平安又遇到汇丰银行暂停派息的利空。3月23日中国平安A股最低跌至66元,上述2月底完成增持的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和长期服务计划最高浮亏率约为17.65%,最高浮亏金额超过8亿元。

从 历史 经验来看,大金融板块的贝塔属性较重,即大部分时候以跟随市场为主。但由于股息率较高、业绩可预见性等因素,更多受到长期资本青睐,且负面消息有时候会提供很好的买入机会。

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的中国平安。当年次贷危机爆发,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银行巨亏228亿,其A股股价一度跌破20元大关(不复权)。12年过去再回头看,当时的巨坑是中国平安12年长牛的起点。

否极泰基金总经理董宝珍 多次看好银行股,曾在2月下旬表示,银行股的确定性机会是100%。因为在中国,如果银行业都没有投资价值了,那整体的经济怎么可能好起来呢?做投资我们看重的就是,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永远是人性的一部分,不会改变。

3月中小创是 大宗交易 高折价率的主力, 机构席位买入多只 游戏 股

3月一共22个交易日,发生了2075笔大宗交易,成交金额480.50亿元。其中195笔溢价成交,299笔平价成交,1581笔折价成交。

3月31日大宗交易单日成交井喷,达到68.58亿元,占全月成交金额的14.27%。但当日溢价成交金额仅仅1120万元,占比0.16%,为当月最低。溢价成交最高的一天是3月23日,当天大宗交易一共成交14.51亿元,其中溢价成交8.74亿元,占比高达60.24%。溢价成交占比第二高的是3月11日,当天大宗交易一共成交38.46亿元,其中溢价成交20.78亿元,溢价成交占比达到54.03%。3月6日发生了35.45亿元大宗交易成交,其中溢价成交14.27亿元,占比为40.26%。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溢价大宗交易较高的交易日,往往市场表现偏弱。3月23日,沪指下跌3.11%;3月11日,沪指下跌0.94%;3月6日,沪指下跌1.21%。

3月溢价率最高的一笔大宗交易是3月9日的乐凯新材。当天乐凯新材以每股17.76元成交了75.13万股,成交金额为1334.31万元。买方为华泰证券北京西三环国际 财经 中心证券营业部,卖方为中金财富合肥长江中路证券营业部。乐凯新材3月9日收盘价为15.14元,溢价率达到17.31%。之后乐凯新材随大盘下跌,3月31日收于12.93元,接盘方被套27.19%。

折价交易是大宗交易的常态。3月一共有684笔大宗交易折价率高于10%,539笔折价率位于5%~10%之间。折价率不足5%的共有358笔。中小创是高折价率的主力。

从3月的机构专用席位的操作动向来看,万科A的交易金额较大,卖出61亿元,买入39亿元。从机构专用席位买入居前的个股来看,深信服被买入10亿元,数据中心建设的光环新网被买入4.59亿元,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多只 游戏 股被买入,如完美世界、昆仑万维、世纪华通、游族网络、巨人网络等。

从机构专用席位卖出居前的个股来看,万科A、紫光股份、正泰电器卖出金额居前,值得注意的是,多只医药股被机构卖出,虽然金额不大,如迪安诊断、济川药业、蓝帆医疗、人福医药等。

从机构席位买入个股来看,新基建的 深信服 、光环新网 分别获得10.68亿元、4.59亿元买入,还有就是多只 游戏 股被买入,如完美世界、昆仑万维、世纪华通、游族网络、巨人网络等。

3月融资余额下降404亿元,融资客狂买74只个股, 9只股融资余额一个月翻倍

3月A股市场震荡显著,上证指数下跌4.51%,振幅达14.84%。在市场动荡的大背景下,融资客也趋于谨慎。行业上,有6大行业实现融资净买入,其中农林牧渔一马当先。74只个股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13只个股融资净买入超过3亿元,从融资余额增长情况来看,有47只两融标的融资余额在3月增长超过50%,其中有9只增幅超100%。

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31日,融资余额为10474.44亿元,相比2月28日减少了404.58亿元。

从行业来看,3月有6大行业实现融资净买入,分别是农林牧渔(64.67亿元)、建筑材料(4.90亿元)、钢铁(3.43亿元)、休闲服务(2.08亿元)、建筑装饰(1亿元)和纺织服装(0.40亿元)。

16大行业融资净卖出较多,均超过10亿元,其中电子、计算机和非银金融融资净卖出居前,分别达到84.92亿元、46.55亿元和32.42亿元。

方正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两融策略上,4月首选行业: 汽车 、工程机械、券商。 汽车 的支撑因素在于 汽车 销量增速降幅持续收窄,景气底部反弹上行,目前估值在相对合理的水平。 汽车 消费刺激政策不断出台,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工程机械的支撑因素在于最艰难的时刻已过,后续将逐步边际改善。整体估值较低,安全边际较强。逆周期对冲基建政策加码在即,工程机械将受益。券商的支撑因素在于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整体估值合理,安全边际较高。证券行业进入监管红利释放期。

从个股角度来看,虽然两融余额相比2月末下滑,不过仍有562只两融标的实现融资净买入,其中有155只个股融资净买入超过5000万元,74只超过1亿元。牧原股份和新希望3月累计融资净买入分别达35.40亿元和10.76亿元;烽火通信、隆基股份融资净买入均在5亿元以上;此外,正邦 科技 、通威股份、赢合 科技 、鱼跃医疗等13只个股融资净买入超过3亿元。

另外,从融资余额增长情况来看,有47只两融标的融资余额在3月增长超过50%,其中有9只增幅超100%。截至3月31日,汉缆股份的融资余额达2.3亿元,相比2月末增长了253.62%,增幅居于首位。另外,东湖高新、中通国脉、楚天高速等8只个股的融资余额在3月也增长了100%以上。

从融资净买入居前的个股来看,包括光伏板块头部企业 隆基股份、通威股份 ,另外低位股 中航飞机、紫金矿业。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2020年光伏电价政策正式落地。随着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下跌以及新增产能的释放,高成本产能将加速出清。我们认为,头部企业抗风险、运行周转能力相对较强,预计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将优化行业格局、带来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主力资金逆势布局三类股:农业板块成吸金“黑马”, 市场质疑游资爆炒“金健米业们”

今年3月A股市场整体下跌,而主力资金在3月也采取了出货为主的策略。

据Choice数据统计,在今年3月的22个交易日里,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入A股的只有5个交易日,且净流入规模都相对较小;其余17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均为净流出,其中3月9日、3月16日两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都接近千亿元。

具体到行业上,据Choice数据统计,从3月5日以来的20个交易日内,28个申万一级子行业均呈现出主力资金的净流出,其中净流出规模最小的行业为休闲服务行业,而净流出规模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电子、计算机、非银金融。

具体到个股上,据Choice数据统计,从3月4日以来的20个交易日内,有多达3429只A股呈现出主力资金净流出。

其中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的A股分别为京东方A、中兴通讯、TCL 科技 、中国平安、东方财富、科大讯飞等,其中京东方A的净流出规模超130亿元。这也与同期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的3个行业相对应,与此同时,这些个股期间内也都悉数下跌。

不过A股从来不乏局部机会。据统计,3月4日以来的20个交易日内,仍然有367只A股获得了主力资金的净流入,其中净流入规模排名居前的个股包括英杰电气、美尚生态、伊利股份、恒瑞医药等。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最近农业股行情的发酵,市场上涌现出了以金健米业为代表的新“妖股”。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4月2日收盘,今年3月下旬以来,金健米业已走出过7个涨停,在最近4个交易日,金健米业更是连拉4个涨停;此外,同期,农发种业、京粮控股等农产品涨价概念股也都已有3个涨停。

他认为,“炒股也要有点底线,在涉及民生的领域还是不能任由游资炒作。”另有投资者感受到,最近周围的朋友问粮价是否会上涨、是否要买米的声音有所增多。

历来,“妖股”的背后总不乏游资煽风点火。据公开信息显示,3月下旬来,金健米业已有7次现身龙虎榜。

据Choice数据统计,3月下旬来在龙虎榜买入金健米业次数较多的营业部包括,长城证券资阳娇子大道营业部、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东方财富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营业部、华鑫证券上海红宝石路营业部、华泰证券太原 体育 路营业部、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营业部、银河证券北京阜成路营业部等。

值得一提的是,从金健米业近年来的财报来看,游资的这番逆势炒作恐怕与其基本面关系不大。数据显示,从2007年以来的十多年间,金健米业的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根据公司发布的2019年年报,2019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再度为负值。如果不是总有非经常性收益“调节”利润,金健米业恐怕已成为退市对象。此外, 历史 上,金健米业还曾多次“跨界”其他行业,但大多已半途而废。

王亚伟、高毅资产、淡水泉调研忙不停, 行动目标大曝光

近期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从去年开始的 科技 股行情到目前也到了交卷时刻,此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机构开启了“云调研”模式,表现强势的 科技 股盈利能力如何?今年受疫情影响如何?这些问题都是焦点。

而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近一月的机构调研次数为9775次,较前期下降了4869次,降幅为33%,其中创业板的调研次数为3148次,中小板调研次数为4572次。而值得注意的是,主板市场调研1407次,从调研公司来看,近一月调研上市公司186家。值得注意的是,王亚伟等顶级私募频频现身上市公司调研。

另外在3月份,万达信息接待了包括安信基金、中银基金、中欧基金、招商基金等公募;此外私募领域,包括和聚投资、成泉资本、源乐晟资产、尚雅投资、景林资产、高毅资产等私募的调研。据了解,万达信息是国内领先的城市信息化领域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民生信息化和 健康 城市两大板块,业务辐射医疗、医保、医药、政务等多个行业。中国人寿自入主以来,对公司的业务、财务和管理层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梳理,当前公司各项调整已基本完成。

视觉:刘阳

排版:吴永久 杨诗涵

每日经济新闻

4月21日银行日报:央行回应八大市场热点,汇丰不支持平安战略重组计划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4月21日银行日报:央行回应八大市场热点,汇丰不支持平安战略重组计划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7976.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