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视娱乐 正文

克拉克税是什么_克拉克税收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克拉克税是什么,以及克拉克税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公共产品理论的应用贡献 2、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克拉克税是什么,以及克拉克税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公共产品理论的应用贡献

公共产品的存在给市场机制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即使某种公共产品带给人们的利益要大于生产的成本,私人也不愿提供这种产品,因为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在公共产品消费中人们存在一种“搭便车”动机

公共产品理论

每个人都都想不付或少付成本享受公共产品。只好政府出面担当此职能,但公共产品其价值如何确定?边际效用价值论便赋予无形的公共产品以主观价值,从而使社会能采用统一的货币尺度去衡量对比公共产品的供应费用与运用效用之间的关系。公共产品理论还提出,遵循效用——费用——税收的程式,税收成为公共产品的“税收价格”,是人们享用公共产品和劳务相应付出的代价,从而将公共产品供应的成本和收费有机地连结起来。依据市场经济和公共产品理论,政府不仅要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还要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填空补充、矫正和调节作用。政府成为公共经济活动的中心,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和劳务。财政筹集收入和分配支出的活动,不再是一般意义的分配,也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需求的调节。这就超越了亚当·斯密把财政理解为一种分配活动的范围,财政已经成为一种生产活动,使西方经济学尤其是财政理论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都是当今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对这两者都做出了贡献。

理论上,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手段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确定税收然后用税收收入提供公共产品,但是在公共领域没有市场机制这样的个人偏好显示机制,况且人们有“搭便车”动机,隐瞒自己的公共产品消费偏好,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理论在“诱导人说真话”方面做出了贡献。美国经济学家格罗夫斯等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赫尔维茨的“激励相容”不可能性定理出发,按纳什均衡原则建立了一个经济机制,以解决“搭便车”问题,几乎同时克拉克也提出了一种说真话机制即克拉克税也叫克—格税。在博弈论方面,泰勒、沃德、罗伯英曼讨论的公共产品博弈模型、斗鸡博弈模型丰富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突破 公共产品理论的新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公共选择理论,它成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突破。公共选择理论主要用经济学来分析、研究政府对公共产品的决策和选择,即非市场决策,公共选择的方式可以有公民投票、直接民主、代议制、集权式决策等,公共选择理论把政府本身理解为负责履行公共产品生产的特殊部门。这种理论与公共产品其它理论最大的区别同时也是其优点就是它不再把公共产品选择问题看成是一个社会福利函数的最优化问题,而是将其还原为一个社会利益冲突问题。公共选择理论利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来研究集体选择,这正是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而不是政治学的原因。尽管名为公共选择,但其实质仍是建立在个人理性和个人选择基础上的。 公共产品理论对中国改革的实践有很强的解释力和借鉴作用,中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没有买方市场,大量产品有公共产品的特征,效率低下,阻碍了经济发展。1992年中央宣布逐渐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以后,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善。但是“什么是政府应该管的,什么是应该由市场内在运行解决的”以及“政府如何才能管好”依然是一个重要持久的课题。从广义上讲“制度”、“政策”也是公共产品,在中国过渡转型时期,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分析制度变迁,分析市场与“公共选择”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尤其是对政府行为边界及其公共产品生产效率进行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改革作为一个制度变迁过程本身就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科斯—企业的性质

这篇论文里科斯提出克拉克税是什么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科斯指出了经济理论中存在的一种现象——经济学家在建立理论时会存在对其理论假设是否成立的忽视。比如企业一词在经济学中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然后说出了要对“企业”一词给出明确定义的原因——应从产业开始分析。最后借罗宾逊夫人的话说出经济学中的假设应当是易于处理并且与现实世界相吻合的。最后说自己对企业的定义是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还提到两种将要用到的分析工具边际和替代概念。

他首先指出考查企业的定义应从考查经济体制开始。然后指出了阿瑟。索尔特爵士对经济体制的的描述的不足,因为他的假定是资源的流动方向直接依赖价格机制。而现实中并总不是这样的。同时指出组织已经被纳入第四种生产要素中(马歇尔)、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然后提出了本篇的第一个问题:假如生产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生产就能在根本不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面对这一事实,我们要问:组织为什么存在?

之后,做出了假定,本篇论文的第一个观点:企业的显著特征——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单纯从资源导向方面考虑。)

就事实而言,虽然经济学家们将价格机制作为一种协调工具,可他们也承认了“企业家”的协调功能,研究为什么协调在某一情况下是价格机制的工作,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又是企业家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之后,提出了本文的目的——要在经济理论的一个鸿沟上驾起一座桥梁——两个假设之间的鸿沟(一个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另一个假设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协调者的企业家。)我们(作者)必须说明在实践中影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也就是资源配置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价格机制和企业家

这一部分作者首先排除了三种不能做为企业出现的真正的理由:某些人愿意为某个人去工作而接受较低的报酬(员工方面)克拉克税是什么;为了单纯控制别人和指挥别人而付钱但不是为了赚钱(管理者方面);购买者偏爱由企业生产的商品而不是由其它方式生产的(消费者方面)。作者认为此三者都不具充分的说服力。

然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意思就是说企业的存在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也就是说价格机制是有很大成本(谈判和签约费),而通过企业以组织的形式可以相应地减少这种成本。而如何来减少这种成本,是通过把市场中的很多的契约合并成一个契约和把多个短契约变成长契约来减少成本的,存在企业时契约不会被取消,但却大大减少了。

此部分作者说明了契约的特性:企业中被雇佣的生产要素是如何进入的。通过契约,生产要素为获得一定的报酬(它可能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浮动的)同意的在一定限度服从企业家的指挥。契约的本质在于它限定了企业家的权力范围,只有在限定的范围内,他才能指挥其他生产要素。

之后,作者认为政府的管制也会催生企业。比如销售税的课征。在这方面作者从两方面来论证——企业产生之前和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形。对于前者会促使企业的产生,对后者来说会让企业变得更大。(知识:定量配给和价格控制的办法对于那些为自己生产产品的企业是没有作用的,这等于给那些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通过市场的企业以好处,必然鼓励企业规模的扩大。

然后做出初步结论:当资源的导向依赖于企业家时,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然后作者试图用以上观念对企业规模扩大或缩小的含义作出科学的解释。

作者带着问题去研究:企业家对交易多少的组织是如何做决定的呢?然后从奈特教授的观点入手。奈特:垄断收益的可能性是对企业不断的和无限的扩张的强有力的激励。然后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会使效率下降。

接着作者试图回答奈特教授不能回答的问题——企业规模的决定因素。(边际原理)

接着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通过组织能消除一定的成本,而事实上减少了生产成本,那么为什么市场交易仍然存在呢?为什么所有生产不由一个大企业去进行呢?(也就是说组织并不是万能的,正如价格机制也不是万能的。)

对于这个问题谈到企业的扩张点: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同一笔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成本为止。

接着作者就提出了一个悖论——暂略

然后来回答了上面一个问题(既然通过组织能消除一定的成本,而事实上减少了生产成本,那么为什么市场交易仍然存在呢?),收益递减是一个方面,另外,即使撇开收益递减问题,在企业内部组织某些交易的成本似乎也有可能大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交易的成本。这必然意味着通过价格机制完成的交易是存在的,但这意味着必须存在一个以上的企业吗?显然不是,作者回答,因为在经济体制中,凡是资源导向不直接依赖于价格机制的所有领域,都能被组织到一个企业中去。

然后作者谈到了企业扩大的条件:暂略

企业扩大的研究中,作者给出了“联合”与“一体化”的解释。联合出现在先前由两个或更多个企业家组织的交易变成由一个企业家组织时;而当所涉及的先前由企业家之间在市场上完成的交易被组织起来时,便出现了一体化。也就是扩张的方式有联合(横向一体化)和一体化(纵向一体化)。

反驳厄舍教授的”劳动分工“会导致企业的产生观点。然后谈到奈特教授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不存在不确定性时,任何生产管理与市场交易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因为市场中价格机制就可以自动完成。当存在不确定性时,企业家首要的问题和职能就是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奈特教授认为“即使在不存在不确定性的经济体制中,仍存在协调者,尽管他们仅承担日常的职能,但他们没有任何性质的责任。针对此,作者的问题又来了——谁给他们报酬?为什么?

接着,作者反驳了奈特教授的——出于人类的天性,一个人保证另一个人行动的特定结果而没有赋予其支配他人工作的权力是不现实的和非常罕见的,另一方面,没有这样的保证,后者不会将自己置于前者的指挥之下……。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管理者是只有责而没有权的。而作者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大部分工作是根据契约去做的,就是说契约保证给缔约人的某些行为以一定的收益。但这并没有包含任何支配。

这部分主要内容有:企业成本曲线向上倾斜在假设中存在问题,其假设是企业仅生产一种产品。这个假定过于简单,显然研究企业生产的产品种数是如何决定的是很重要的。

也就是验证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概念是不是与现实世界中的情况相一致且是实用的。例证。然后说明了均衡的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同样重要,也澄清了经营和管理之间的关系。经营意味着预测和通过签订新的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恰恰意味着仅仅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实业家通常具有这两种功能——是市场成本的结果。

中国的资本存量怎么计算,中国的函数gdp怎么计算?

我国资本积累的速度快速增长,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由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1.5%提高到12.8%左右

克拉克税是什么 克拉克税收  第1张

洛克菲勒家族是如何崛起的?逃兵役发战争财

美国前任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要是控制克拉克税是什么了石油,那么谁就控制克拉克税是什么了所有克拉克税是什么的国家。”在人类克拉克税是什么的历史上,若要谈起第一个真正控制了该产业的人那就必须是洛克菲勒莫属了。当年整个美国九成以上的石油市场都被洛克菲勒旗下的企业所掌控着。

“即使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一个子儿也不剩,然后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只要有两个条件——给我一点时间,并让一支商队从我身边路过,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百万富翁。”从一文不名的毛头小子到纵横捭阖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发家故事,演绎了另一段美国梦。有人说他是唯利是图的野心家,有人说他是慷慨大方的慈善家,但在比尔·盖茨看来,“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那就是洛克菲勒”。

12岁把50美元借贷给邻居

1839年7月8日,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生于纽约州哈得孙河畔的一个小镇。其祖上是法国人,为躲避政治迫害,来到美洲新大陆闯荡。父亲名叫威廉·洛克菲勒,是个百事通克拉克税是什么:贩卖木材、毛皮、食盐,推销杂货,样样在行,他有时还客串一下江湖郎中,兜售所谓“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洛克菲勒很早就表现出了精明的商业头脑。他有个记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自己在田里干了什么活,诸如砍柴、挤奶、除草、打水之类,以此向父亲索要“工资”。

12岁时,洛克菲勒开始发放“高利贷”,他将自己积攒的50美元借给邻居,收取利息,以钱生钱。有一次,洛克菲勒在树林中发现了火鸡的窝,他把小鸡弄回家中自己饲养,到感恩节的时候,再把它们卖掉,又小赚一笔。这些都得到了父亲的赞扬,因为威廉认为:“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只有钱才是最牢靠的。”父亲“赚钱就是王道”的思想,激发了洛克菲勒对商业宏图的向往。

18岁的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读中学时,同学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说:“我要成为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为了这个梦想,他没有选择进大学深造,16岁便开始在商海中闯荡

一次次面试成“面霸”,初次得到赏识

1855年,16岁的洛克菲勒刚读完高二,便决定退学到商界谋生。他先到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商学院学了近4个月的会计、银行学,这是他一生唯一一次接受正式的商业培训,随即开始在商海中闯荡。

为了寻找工作,洛克菲勒翻开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挑出知名度高的公司。“我上铁路公司、银行、批发商那儿去找工作,小铺小店是不去的,我可是要干大事的。”洛克菲勒回忆道。

但找工作远没有想像中的顺利。每天早上八点,洛克菲勒西装革履出门,奔赴一轮又一轮面试。他很快成了“面霸”——不断面试却一再被人拒之门外。屡败屡战的洛克菲勒,就这样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自己心仪的公司走了一遍之后,他又从头开始,有些企业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26日,洛克菲勒终于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他把这一天看作自己的“就业日”,相当于第二个生日。在这里,洛克菲勒开始学做生意,月薪12美元。

洛克菲勒除了记好账外,有时也对公司经营出点子。有一次,商行高价买入一批大理石,打开包装后竟发现大理石材上有瑕疵。正当商行老板一筹莫展之际,洛克菲勒建议把责任推到负责运货的3家运输公司头上,让它们赔偿损失。结果,此举为公司挽回1000多美元损失。老板从此对他刮目相看,年薪不断上调。

20岁合伙开公司,坚定自己是社会上的“要人”

工作第三年,洛克菲勒的年薪提到了600美元。但他自认为对商行的贡献远不止这些,因此向老板要求加薪到800美元,结果遭到拒绝。洛克菲勒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炒了老板的鱿鱼,自己单干。

1859年3月,洛克菲勒以10%的利息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他与英国朋友莫利斯·克拉克合股创办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公司主要经营谷物、牧草和肉类等农产品。年仅20岁的洛克菲勒,一举迈入了贸易代理行合伙人之列。

开业之初,他们的运气并不好。美国中西部的农作物因霜雪严重,几乎没有收成。农民只好用来年的谷物收成作为抵押,但要求公司支付定金。受此影响,许多同类公司纷纷倒闭。

合伙人克拉克一下子乱了阵脚,“咱们也赶紧关门吧,这样好歹可以保住成本。”他对洛克菲勒说。洛克菲勒却认为:大家退出市场之际,正好放手大干一场。至于周转资金,他很快从银行贷款到2000美元。贷款前,银行老总问洛克菲勒:“你们有抵押品吗?”“没有,我本人就是担保的抵押品。”洛克菲勒如实相告。就凭这句话,银行老总居然同意发放贷款。洛克菲勒感到,自己已经是社会上一个“要人”。

洛克菲勒很快将收集的谷物、肉类倒卖到欧洲,赚取价差。由于经营顺利,公司第一年做了4.5万美元的生意,净赚4000美元。第二年,公司净赚1.2万美元,洛克菲勒分得6000美元。洛克菲勒做生意总是精打细算,想方设法取信于人。在搭档克拉克看来:“洛克菲勒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必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1925年9月26日,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出席一场婚礼后,老洛克菲勒(左二)和儿子小洛克菲勒(左一)准备离开,1974年,洛克菲勒财团资产总额达3305亿美元,超过摩根财团,位居美国十大财团之首

找替身逃避兵役,大发战争财

1861年4月,持续长达4年的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总统发布了征兵令,洛克菲勒左右为难。按照年龄他应该入伍参军,但他只想着如何发战争财。“打仗?见鬼,你以为我疯了?让别人流血去吧,我们要做生意哩。”他对克拉克说。

为了逃避兵役,洛克菲勒首先装作有脚病,实在装不下去了,他干脆花钱找替身去充当炮灰。由于战争伤亡大,据说洛克菲勒接连替自己找了二三十个替身。南北战争期间,逃兵役的远不止洛克菲勒一人:马克·吐温写他的小说去了,银行家摩根、钢铁大王卡耐基也先是装病,然后花钱找替身上战场。

在战事爆发前,洛克菲勒尽其所能贷款,投入所有资金,大量囤积谷物、食盐、火腿,还有棉花、煤等战略物质。随着战事的扩大,庄稼歉收,农产品等生活物资价格扶摇直上,订单如同雪片一样向他飞来。短短4年,洛克菲勒到底赚了多少钱只有他自己知道,旁人估计不下10万美元。

一头扎进石油产业

南北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的石油,吸引着成千上万冒险家涌入,一时间,宾夕法尼亚采油区井架林立。

洛克菲勒密切关注着来自宾州的消息。1861年,他亲自前往采油区考察,那里一下子冒出72座油井,日产油1135桶。一年后,这里的油井数量几乎翻了一倍。面对繁忙的开采现场,洛克菲勒选择了等待。他的判断是:石油的应用还没有普及,原油需求有限,盲目开采必然导致油价下跌。

不出所料,由于疯狂地钻油,每桶原油从当初的20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分。许多钻油业主血本无归,一个个败下阵来。洛克菲勒事后总结:“打先锋的是笨蛋,只有看准时机的后来者才能赚大钱。”

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果断出手了。与许多人只顾开采原油不同,洛克菲勒决定先从炼油入手。他发现原油在精炼成煤油后,每加仑就可卖到30美分左右,其利润远远超过原油开采。

1863年,随着英国化学家安德鲁斯的加盟,洛克菲勒与克拉克成立了炼油厂,双方各投资4000美元,作为启动本金。安德鲁斯成功从原油中提炼出煤油,此后美国大力发展煤炼油工业以取代鲸油作为照明剂。不到一年,炼油业务成为公司最赢利的行当。洛克菲勒抓住这个机会,从农产品经营转行,一头扎进了石油产业。

买断公司所有权单干,从此人生开了挂

由于扩大生产需要不断投资,克拉克与洛克菲勒这对搭档逐渐出现经营分歧:前者小富即安,不愿冒险,后者雄心勃勃,全力以赴。1865年2月1日,洛克菲勒把几个合伙人请到家里,他抛出一个快速发展炼油厂的计划。克拉克对此深恶痛绝,两人最终摊牌,公司散伙,拍卖给出价高的买主。

克拉克与洛克菲勒都希望把对方排挤出去。为此,两人铆着劲唱起了对台戏。两人从500美元起拍,标价达到5万美元,双方都意识到标价已大大超出公司的实际价值。但标价仍在上升,6万美元,7万美元⋯⋯当克拉克脸色苍白地喊价7.2万美元时,洛克菲勒沉默了5秒,接着报价:“7.25万美元”。最终,克拉克选择了放弃:“我不再抬价了,这股权归你了。”

这一年,洛克菲勒26岁。他后来回忆说:“这是我平生所做的最大决定,这一天决定了我一生的事业。”随即,他把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迅速扩充了炼油设备。公司日产油量增至500桶,在当地55家炼油厂中高居霸主地位,是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当年,公司上缴的税金超过3万美元。

随着石油产业的兴盛,公司急速膨胀。洛克菲勒还用公司股票买通克利夫兰各大银行的总裁,条件是不得向当地中小炼油厂提供贷款。既缺乏原油又没有现金的许多中小企业,要么倒闭,要么投向洛克菲勒怀抱,被标准石油公司吃掉。两年后,克利夫兰只剩下26家炼油厂,而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其中的21家。洛克菲勒不断扩张,为此背负了许多骂名。由于他的吞并,许多小业主家破人亡。在宾州采油区,有人以洛克菲勒的形象做成木偶像,对其处以绞刑,以解心头之恨。无数充满憎恨和诅咒的威胁信送进洛克菲勒的办公室。

1929年,洛克菲勒庆祝自己90岁生日。步入耄耋之年的洛克菲勒,早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慈善事业

捐赠60万美元创办芝加哥大学

功成名就之后,洛克菲勒选择了隐退。1896年,57岁的洛克菲勒离开纽约总部,秘密地搬到了自家的庄园,公司事业逐步过渡交班给了他唯一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

退休后,洛克菲勒开始学打高尔夫球,最喜欢的还是骑马。此外,他的工作重心转向了慈善事业。他首先投资60万美元,用于创办芝加哥大学。其后的10年里,他共为芝加哥大学捐款3400万美元。这是他第一项大笔的慈善捐款。

“和石油业一样,慈善事业同样需要垄断和联合,这样才能使自己强大,从而打败竞争对手。”对于慈善,洛克菲勒采用的也是“托拉斯战术”。冠名“洛克菲勒”的研究所、教育委员会、基金会先后成立,他的捐款总额超过5亿美元。对此,有人表示尊重和感谢,也有牧师谴责洛克菲勒的赚的是“肮脏钱”,因而拒绝了一笔10万美元的捐款。”

洛克菲勒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产业。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中心、大通银行、足以与大都会博物馆媲美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因“9·11事件”消逝的世贸双塔⋯⋯任何一项事业都足以睥睨同行。家族的慈善事业遍及全球,有“亚洲第一流医学院”之誉的北京协和医院,即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修建。他的后代中,劳伦斯是“风险投资之父”,纳尔逊则当上了美国第41任副总统⋯⋯

关于克拉克机制不太明白!

题主是不是也在看《极简经济学克拉克税是什么:如何用经济学思维洞察生活》

克拉克机制克拉克税是什么的过程是:让两个人先报告自己的效用克拉克税是什么,然后让第三个人报告克拉克税是什么,三个人报告的各自的效用减去每个人必须负担的成本1000元,得到每个人的净效用,即每个人从购买电视得到的净收益。其次把三个净效用加起来,如果是正值,表明从整体来看是有收益的,那么就购买克拉克税是什么;如果是负数,即说明总成本还抵不上净收益,那么就不购买。

先让B、C报告自己的效用:

假设A真实报告自己的效用为500元,则A的净效用为500-1000=-500元,A、B、C三人的总效用之和为500元,大于0,A的加入不改变购买电视的最终结果。

假设A为了不购买电视谎报自己的效用为-1000元,则,则A的净效用为-1000-1000=-2000,三人的总效用之和为-1000元,从而改变了整体结果,损害了B和C的利益,因此要对A收取1000元克拉克税。A说真话时只损失500元,而说假话则要支付1000元克拉克税。

对于C而言,如果A、B都说的真话

则两人的净效用是-1000元,说明两人都不愿买电视,而C的效用为2500元,净效用为1500元,三人总效用之和为正,改变了原有结果,即A和B都不愿买电视。因此C将支付A、B共1000元克拉克税,即便C再夸大效用,仍然要支付拉克税,因此C也没有说谎的必要。

克拉克税是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克拉克税收、克拉克税是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ysyl/15612.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