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华润置地:公司综合毛利率26.23%,2023年毛利率将提升2至3个百分点_华润置地 净利润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华润置地:公司综合毛利率26.23%,2023年毛利率将提升2至3个百分点,以及华润置地 净利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从沪深市场选一个股票做150字左右的投资分析。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华润置地:公司综合毛利率26.23%,2023年毛利率将提升2至3个百分点,以及华润置地 净利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从沪深市场选一个股票做150字左右的投资分析。

相关股票:$新易盛(SZ300502)$:

新易盛公布三季报,前三季度收入5.34 亿,同比下滑19.3%;毛利率17.1%(2017 年同期为25.6%);归母净利润542 万,同比下滑94.4%。第三季度收入1.98 亿,同比下滑14.4%,环比增长25%,复苏明显;毛利率21.6%(2017 年同期为25.9%),相比2018 年第二季度13.9%的毛利率提升明显;归母净利润2057 万,同比下滑39.4%,环比实现扭亏为盈,并带动前三季度总利润转正。

第三季度收入和毛利率,相比第二季度环比改善明显。①收入方面,主要是中兴通讯在7 月中下旬复工(新易盛第一大客户即为中兴,收入占比达30%以上),同时2018 下半年运营商在4G 网络的投资景气度明显提升(流量免费化导致数据流量暴增,网络压力陡增)。我们判断,2018 年四季度和2019 年上半年运营商4G 网络扩容仍将维持较高景气。②毛利率方面,主要是原材料尤其是芯片成本下滑明显,同时行业景气度提升客户库存压力缓解从而导致毛利率回升。我们判断,2018 年四季度在设备折旧期延长、成本持续下滑的影响下,公司毛利率将继续提升3 个百分点以上。我们预计,2018 年四季度有望实现净利润2700 万以上,环比增长36%;2018 全年实现净利润3200 万。整体来看,2018 下半年业绩开始反转,持续性较强。

2年蒸发270亿,营收下滑、关店300家,三只松鼠“瘦身”渡劫

撰文 / 张可心

编辑 / 杨洁

关店、缩减SKU、砍掉三个子品牌,正值壮年的三只松鼠“跑不动”了。

近日,三只松鼠公布了2021年年度以及2022年一季度财报。2021年,三只松鼠营业收入自上一年跌破百亿元后继续下滑,微降0.24%至98亿元。但公司的全年净利润提升36%,达到了4亿元,是上市以来的最高值。

然而,根据财报,三只松鼠在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亏损,期内亏损3100万元。紧接着的2022年第一季度,尽管是包含春节在内的传统销售旺季,但公司营收还是同比下滑16%至31亿元,净利润更是比上年同期腰斩,仅为1.6亿元。

因此,三只松鼠不错的利润表现并没能给二级市场带来信心。财报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内,三只松鼠股价连续下跌,合计跌幅为25.01%,两天内市值蒸发了28亿元。

业绩重压下,十岁的三只松鼠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从推进产品多元化到重新聚焦坚果产业,停止扩张线下门店,从电商品牌回归传统分销路线,瞄准下沉市场,三只松鼠原本向着“万店”目标的一路狂奔,来了一脚“急刹车”。

但“网红”三只松鼠,能“嗑”得动“五环外”用户吗?

(图/视觉中国)

三只松鼠跌成“一只松鼠”

三只松鼠堪称“惨淡”的成绩单发布后,投资者刘明所在的投资群里瞬间“炸”了。“大家心情都很不好。有吵架的,有骂人的,群没被封我都觉得不错了。”他说。

去年10月,刘明以36.7元的价格买入三只松鼠4.5万股。但到今年2月,刘明说:“当时市场上传言说公司四季度业绩可能不好,再加上公司迟迟不发年度业绩预告,我就觉得可能确实有问题。”2月底,刘明忍痛抛光了手上所有的三只松鼠股票,持有了四个多月,他合计亏损了17万元。但是他仍然觉得庆幸,“还好我跑得快。我抛的时候,公司股价差不多是33元,现在直接跌到了20元左右。”

截至4月29日收盘,三只松鼠股价报22.16元,总市值为88.86亿元,相较其两年前巅峰期的360亿元市值,已经蒸发了270亿元。

“三只松鼠跌得只剩‘一只’了。”刘明感慨地说。

三只松鼠在2019年之前曾受到了“增收不增利”的诟病,但从2020年起,它却走上了“增利不增收”的道路。2020年,三只松鼠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26.21%;但营业收入为97.9亿元,同比下降了3.72%。在2021年,它仍然未能扭转这一趋势。

三只松鼠的营收下滑,明显受到了线上红利衰减的影响。

2021年,三只松鼠的在线渠道依旧强劲,其来自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为66%。但报告期内,其在两大主流电商平台天猫系及京东系的营收分别下滑了22%和12%。

想当年,作为第一批网红零食品牌,三只松鼠曾吃尽流量红利。三只松鼠的创始人“松鼠老爹”章燎原曾在传统坚果零食品牌詹氏食品工作过10年之久,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章燎原决定自主创业。2012年,三只松鼠正式成立,而它成立后的定位就直接指向了“互联网品牌”。

三只松鼠成立4个月后在天猫平台正式上线。它凭借人格化的品牌策略,打造了“小酷、小贱、小美”三只富含人格魅力的松鼠动漫形象,亲昵地称呼消费者为“主人”,将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简单的产品销售关系,拓展为一种消费文化的阐述,从而获得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登陆天猫平台的第一年,三只松鼠便拿下了“双11”零食特产类销售额的第一名。此后三只松鼠更是连续9年蝉联了该品类销量第一名的桂冠,期间曾创下半小时成交破亿元的销售奇迹,成为名副其实的零食品牌“超级网红”。

三只松鼠在电商平台所向披靡时,融资也拿到手软。2012-2015年,公司完成4轮融资,融资总额合计超3亿元。2019年7月,作为“电商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登陆创业板后连收10个涨停板,同年公司营收破百亿元,一时间风光无两。

当时,章燎原称,自己创业7年,每一个阶段都在围绕着线上的“流量”在拼速度和时间。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用户的线上消费热情再度被推高,三只松鼠的股价也在2020年5月19日摸高至89.5元,市值达到360亿元。

但实际上,在2018年“双11”期间,三只松鼠线上营收同比第一次持平,增长几乎停滞。2019年,三只松鼠的总营收超过了百亿元,其中来自线上的营收占比仍达到9成。但就在这一年,公司的净利润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了21.43%。市场普遍认为,随着电商流量红利消逝、在线获客成本不断增加,三只松鼠的增长模式也逐渐摸到了天花板。

2020年,三只松鼠天猫旗舰店全年的销售收入同比下滑了28%。于是,在2021年,三只松鼠并未公布平台旗舰店的销售数据,改为公布“天猫系”及“京东系”全年营收,但仍旧难掩它在两大平台上的销售数据下滑趋势。

在线上收入不断下降的同时,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却在逐年递增。其中,平台服务及推广费一直居高不下,从2018年的4亿元一路增长到2021年的13亿元,占比也从27%扩大至64%。一时之间,“三只松鼠就是在为平台打工”的言论在市场上流传。

章燎原将公司的突破口瞄准了线下渠道扩张以及产品的多元化。2019年天猫年货节期间,章燎原公开宣布,三只松鼠将在一年内开出1000家线下门店,预计到2022年完成“线下万店”计划。

同时从2020年起,三只松鼠已接连推出小鹿蓝蓝、铁功基、养了个毛孩、喜小雀等子品牌,分别切入婴童食品、方便速食、宠物食品、定制喜礼等细分领域市场。“章总有信心公司可以再造一个百亿品牌,我们投资人自然就会有更多信心。”刘明向《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

对于净利润的增长,三只松鼠表示,公司在战略转型期以“利润产出”为导向,尤其是去年上半年,通过全渠道成本管控和供应链效率提升,带来了利润的增长。

但即使三只松鼠赚的钱变多了,营收的持续下滑也仍然让投资者们难以接受。

事实上,早在三只松鼠公布2021年财报之前,良品铺子已经提前一个月给市场敲响了警钟。3月22日,良品铺子公布2021年年报,公司于第四季度迎来上市首亏。但区别于三只松鼠的“电商基因”,良品铺子是起家于实体线下零售。“线下商业因为疫情的原因,亏损是情有可原的。三只松鼠主打线上渠道,还能亏成这样,是我没有想到的。”刘明说。

同时,三只松鼠对外表示,砍掉了除小鹿蓝蓝之外的三个子品牌。三只松鼠虽然已经从电商渠道开始向全渠道转型,但仍然“困于电商”。

一位业内人士对《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休闲零食行业在2019年迎来发展巅峰,除了三只松鼠外,良品铺子、甘源食品、华文食品等企业相继上市。不过,从那时起,行业就开始显露衰退趋势。尽管在2020年上半年,市场上出现阶段性的“报复性消费”,但加入该领域的玩家也越来越多,包括传统零售品牌巨头如洽洽瓜子、桃李面包都纷纷入局,以及业内存在大量的工厂自有品牌等。“每一个细分品类上几乎都有数以千计的商家在竞争,行业同质化严重。未来3-5年内整个行业如果无法做到产品创新、升级以及迭代,整个行业很可能持续衰退。”

万店扩张,戛然而止

原本在线下发力狂奔的三只松鼠,开始关店了。2021年全年,三只松鼠“投食店”及松鼠联盟店闭店总数分别为43家和288家,SKU缩减至200个左右。

三只松鼠的线下渠道中,投食店为直营模式,店面主要选址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平均店铺面积200平方米,店铺形象融合三只松鼠IP设计,主打品牌体验。松鼠联盟小店则为线下加盟店,于2018年7月正式对外发布,平均店铺面积只有50-80平方米。

截至2021年末,三只松鼠共拥有投食店140家,实现总营收8亿元,平均每家店年营收在570万元左右;松鼠联盟小店合计925家,三只松鼠未披露门店总营收数额,但《 财经 天下》周刊注意到,三只松鼠2019-2021年收入排名前十的门店皆为直营门店。同时,也有不少线下的加盟商们对外“诉苦”。

“线下开店不同于线上,肯定需要更多的品类满足消费者一站式消费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公司通过产品线延伸提升客单价。”前述业内人士分析称。

三只松鼠也相应地进行了品类的扩张。“公司的SKU从2017年的200个左右一路增长,最高时总计达到近800个。”一位三只松鼠员工向《 财经 天下》周刊透露。

但是,据某线下门店加盟商透露,“三只松鼠没能对线下多品类SKU辅以精细的运营和管理,最终导致线下门店经营压力大,尤其是加盟商。”

“加盟门店里的产品价格普遍比直营高,除非有大客户或企业团购类业务,否则它们很难生存。”前述三只松鼠员工认为。

(图/视觉中国)

一位加盟商吐槽说,他在加盟三只松鼠一年后不得不选择了闭店。“除去疫情的影响,线上、线下产品价格体系不健全,对加盟商而言打击非常大。”

据其表示,因为三只松鼠起家于线上,“10个进店的年轻消费者中,起码有一半的人会选择打开线上平台进行比价。”此外,由于电商平台上经常有一些“满减券”“百亿补贴”之类的营销活动,“可能算下来有些并不比门店便宜,但消费者依然会被吸引。甚至有些单品在电商平台上满减后,卖得比我们的进货价还要便宜。”盈利困难,再加上高昂的门店租金和人工管理成本,最终该加盟商只能亏损关店。

同时,过度扩张的产品品类,也削弱了三只松鼠原本作为“坚果第一品牌”的属性。坚果对三只松鼠来说有多重要?过去,很多消费者一提到坚果品牌,就会想到三只松鼠。而多年来,坚果一直是三只松鼠毛利率和营收占比最高的大品类,其最高时甚至给其贡献了年度总营收的70%。

但在2021年,三只松鼠的坚果品类营收仅同比微涨了4.3%,为50亿元左右。相较疫情前的2019年而言,减少了4亿元。报告期内,三只松鼠主要扩展的产品品类如烘焙、肉制品、果干的营收分别较2019年下滑了0.2%、15%和29%。

“现在谁还会认为‘坚果=三只松鼠’呢?”当被问及对三只松鼠的品牌印象时,一位消费者反问。

三只松鼠也意识到品牌力下滑的危机,以及过去线下门店粗放型扩张的问题。

2021年,三只松鼠表示,要回归建立三只松鼠“以坚果为核心”的消费者心智认知,仅下半年就为此投入了超亿元的品牌广告费用,甚至影响了公司的短期利润表现。同时,其宣布全面暂停门店扩张,并且大力度关停不符合长期定位、业绩不佳的门店,聚焦优质门店的高质量发展。

这也意味着,章燎原原本的充满雄心壮志的“万店”目标,戛然而止。

网红松鼠,嗑得动五环外吗?

“网红”三只松鼠,开始回归传统销售渠道了。

“未来,公司将加速线下分销市场布局,快速推动全国县级市以上和中下线市场覆盖,推进KA渠道、传统渠道、特通渠道、流通批市的经销商组合开发。”章燎原在2021年度业绩交流会上表示。

2021年10月,三只松鼠罕见地在天津秋糖会上亮相,正式发布了自己的新分销战略,全力进军线下主流渠道。秋糖会上,章燎原提出了分销要做到“3年50亿、5年100亿”的目标。有业内人士透露,据说,当时曾有分销商私下找到章燎原说:“从来没见过一家公司做到了百亿元规模,但线下分销还没有开始做。”

三只松鼠看起来是下了决心。之后两个月时间内,三只松鼠定向开发了33款分销专供产品,与近300家经销商伙伴建立了合作,并入驻了永辉、沃尔玛、大润发等知名连锁商超,覆盖了全国近300个地级市。

根据三只松鼠2021年财报,在报告期内,包括零售通、美团优选等平台分销,以及线下团购业务在内的新分销业务,整体实现营收16亿元,同比增长38%。并且,新分销业务毛利率达到24.4%,比2020年度公司的线下零售渠道毛利率还高1.5个百分点。

在零食品牌中,良品铺子主打高端化布局,但原本瞄准线上年轻消费群体的三只松鼠,开始通过传统分销渠道,想要转身打造自己“国民零食”的定位了。

然而,三只松鼠真能成功打入“五环外”吗?

想要做打造“国民品牌”,性价比是少不了。然而,三只松鼠在近年来却已经“偷偷涨价”了。不少消费者向《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已经“吃不起三只松鼠了”,而社交平台上关于“三只松鼠涨价”讨论也不在少数。

面对外界对“涨价”的讨论,过去靠代工起家的三只松鼠,依旧没有选择自建工厂,而是表示,要通过建立“联盟工厂”的模式进一步降低成本,即投资工厂的一条或多条生产线,切入上游供应链。“这样三只松鼠既不用盖厂房,又能生产自己的东西,工厂则主要收取加工费和管理费的模式。”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联盟工厂依旧属于轻资产模式,而国内坚果市场高度依赖进口,“成本很难进一步压缩。”

在朱丹蓬看来,未来切入“下沉市场”的三只松鼠,即便真的想打价格战,相比于竞争对手而言基本没有多少优势。

成立于2001年的洽洽食品,以洽洽瓜子品牌闻名,已经深耕了线下经销商及KA卖场等渠道20多年。在2015年,洽洽食品推出山核桃和焦糖味两种新口味瓜子,并在2017年推出黄袋的“每日坚果”,正式入局坚果市场。之后,洽洽的“每日坚果”持续迭代升级,发展出了小蓝袋的“益生菌每日坚果”,以及每日坚果燕麦片等。

近五年来,洽洽食品坚果品类都保持了持续增长。在三只松鼠坚果品类收入难获新的突破时,洽洽食品的坚果品类营收在2021年录得44%的增长,营收规模达到14亿元。

同样入局坚果市场的品牌,还包括盐津铺子、好想你、来伊份、良品铺子等,但它们都已同样深耕线下多年。

并且,在广大的“五环外”市场,章燎原自己也公开承认过,在线下的500亿元市场规模中,散装坚果目前占了一半。

“所以,三只松鼠要如何与广大散货市场拼价格?”一位在四线城市经营了多年线下卖场的业内人士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相比一线城市,“五环外”的消费者们普遍缺乏品牌意识,“说白了,大家的产品都是进口的,东西都差不多,价格自然是消费选择时的第一标尺。”

2022年,三只松鼠已迈过其发展的第一个十年。章燎原亲切地称,三只松鼠已到“壮年”。但如今,三只松鼠也到了不得不拥抱变化的时候。

三只松鼠的战略转型,几乎是将原来“网红电商品牌”路线推倒重来。公司表示,“阶段性业绩承压是‘转折型’战略的阵痛”。但是,经历过痛楚后,三只松鼠是否能迈过“坎儿”,真正走向长期高质量发展之路,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电线电缆行业未来的发展会呈现什么态势?

当前的中国电线电缆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市场,产能、产量与需求量都以处于全球领先位置,这也包括有中国上万家电线电缆企业满足了国内外的线缆产品需求。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大量的中小电缆企业在中低端产品中的激烈竞争,扩大规模、低价竞争等竞争策略逐渐形成电线电缆行业的恶性循环。

1、全球最大的市场 领先的工业配套产值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力、石油、化工、城市轨道交通、汽车以及造船等行业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电网改造加快、特高压工程相继投入建设,以及全球电线电缆产品向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转移,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迅速壮大,电线电缆制造业已经成为电工电器行业二十余个细分行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占据四分之一的比重。

根据Wind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规模扩张有所放缓,2015-2020年我国电线电缆销售收入总体呈波动变化的趋势。由于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疲软和制造业去产能的影响,电线电缆行业一度出现规模下滑,并在2018年达到低谷,达到0.99万亿元。随着我国对新能源等投资的加快,电线电缆行业开始缓慢复苏。2020年电线电缆销售收入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5.02%。

在电线电缆细分市场方面,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电缆市场需求处于前列。2018年电力电缆市场规模占比为36%,电气装备电缆占比为20%,裸电线为和绕线组合计31%。由于我国2019年与2020年对于海上风电装机进行补贴,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崛起,轨道交通等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电缆在需求端有了较大的增长。

前瞻初步预估,2020年电力电缆约占总电线电缆规模的39%,电气装备约占总规模的22%,裸电线和绕线组合计占总规模的28%,通信电缆较2018年下滑1个百分点,占比为8%。

2、市场空间广阔 外资与国内企业同台竞争

从竞争格局上看,电线电缆行业可以分为三个阵营:第一阵营是以耐克森、比瑞利、古河、日本住友电工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企业,规模较大,技术先进,在高端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第二阵营是在国内电缆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龙头公司、以及在某些产品领域内占有一定垄断优势的企业,如宝胜股份、亨通光电、中天科技、青岛汉缆、浙江万马等;第三阵营是为数众多的其他规模较小的区域性中小企业。总体来看,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较低的制造成本吸引了中外线缆制造商,现已形成共同竞争的局面。

与此同时,在国内本土企业竞争方面,近年来本土企业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态势。一些重点企业,如亨通、宝胜、中天近年来一直保持非常强的增长势头,连续过年入选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20强,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企业20强》名单显示,亨通集团、宝胜股份、中天科技分别位居榜单前三。

3、市场集中度低 未来的激烈竞争仍将继续

发达国家的电线电缆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小企业逐渐退出市场,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美国前10名线缆制造商(如通用、百通、康宁、南线等)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0%左右;日本7大线缆企业(如古河、住友、滕仓、日立、昭和等)占市场份额的65%以上;法国五大线缆企业(耐克森、新特等)包揽了法国市场的营业额,占据了法国市场份额90%以上。而中国整个电线电缆行业集中度极低,CR10约为18%。

前瞻根据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规模,结合行业本土企业电线电缆产品销售收入进行分析,2020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CR5为12%,CR10约为18%,CR20仅为23%,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

4、线缆企业主营业务规模已形成不同梯队

通过分析电线电缆行业上市企业经营情况借以窥探整个行业的经营情况。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上市公司有20余家,前瞻选取了12家电线电缆行业上市公司中2020年电线电缆收入占营业收入80%以上的代表性上市企业,并按照电线电缆收入规模的不同将上市公司分成4个梯队,每个梯队选取了3家代表性企业。

如下图所示,当前我国的电线电缆企业就营收规模而言已经开始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竞争梯队。这12家电线电缆行业上市企业基本情况如下:

5、线缆企业营收持续增长 利润开始滑坡

从营业收入来看,2016-2020年,上述12家电线电缆行业代表性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和持续上升,2020年上述12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总和为1232亿元,同比增长7.37%,增速较2019年有所上升。从利润总额来看,2016-2020年,上述12家电线电缆行业代表性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波动变化,总体利润总额于2018年后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2020年上述12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总和为29.33亿元,同比下降28.06%。

总体看来,2020年受疫情影响,行业的营业收入保持了正向增长说明行业有一定程度的复苏,但利润总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由于远东股份因公司经营原因出现大额亏损脱离行业,综合来看,行业经营效益开始复苏,形势向好。

6、线缆企业毛利率相对稳定 总体表现良好

从毛利率来看,2016-2020年,上述12家代表性上市公司中除宝胜股份和通达股份外,其他公司的毛利率基本在10%以上,整体上来看2017-2019年,这12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呈现上升的趋势,2019年,平均毛利率达18.03%,表明行业的盈利能力良好。

整体看来,行业的毛利率水平不算太高,尤其是近年来,行业中参与者数量增加导致价格竞争加剧,行业的利润空间持续压低,加之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毛利率也受到相应影响。2020年,受疫情影响,平均毛利率出现下降,为17.25%。总体看来,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待增强。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叶檀:史上最严“限电”催生新机遇 下一个“化工茅”已启航

文/叶檀 财经 女侠 | 毒舌善心

A股,又打破了一个 历史 记录。

2015年5月8日至7月8日,沪深两市曾连续43个交易日的成交额突破万亿。

而截至2021年9月24日,A股连续46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看起来还能继续创造 历史 。

潮流涌动,股民们期盼多年的大盘重回4000点,期盼证券成为最重要的投资品,这一幕可能已经不远了。

回顾A股这段时间来的表现,破纪录的最大功臣当属周期行业。

钢铁煤炭、有色化工,个个都是风生水起,整个A股甚至一度掀起了“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热潮。

要说原因,离不开疯狂的大宗商品。

在全球经济周期的推波助澜下,大宗商品一路飙涨。大宗的疯涨带动了原材料上游企业产品的涨价,最后传导到了股市上,推动周期行业的股价也跟着上涨。

事实上,这只是表明原因。

中国周期行业最核心的硬逻辑,其实来源于碳中和。

“能耗双控” 这些省为什么要拉闸限电?

很多朋友可能会不解,煤炭钢铁这类传统周期行业的污染普遍偏高,岂不是和碳中和的大方向背道而驰?怎么会受益于碳中和呢?

这里我们必须知道的是,碳中和不可能瞬间实现,能源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逐渐成长的同时,还是需要传统的煤炭、石油等能源来维持能源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钢铁有色等周期行业,只有达到一定环保标准的产能才能留下来,一大批落后产能将被快速淘汰。

周期行业中的上市公司往往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随着落后产能的出清,议价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业绩突飞猛进。

但这加剧了能源和产能矛盾。

8月17日发改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为一级预警,形势严峻。

煤炭是今年涨幅最大的周期品种,从8月中旬开始,动力煤期货价仅1个月时间涨幅高达50%,沿海八省电厂煤炭库存快速下降,可用天数降至仅余10天,库存水平非常危险。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今年我国的用电需求增长超过10%,大大超出了此前预计的6%到7%的需求增长量。

我国的火电发电量占比超过了70%,仍为我国最核心发电类型。 用电量需求的增加,直接导致煤电价格持续走高。

随后,多地出台严厉限电与停产政策,可谓是史上最严。

例如,江西、江苏等地调整用电价格机制,内蒙古、青海等地推行限电政策,陕西、新疆等地提出工业品产量上限,浙江等地安排集中检修等。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焦煤、粗钢以及水泥产量同比明显回落,铝产量同样出现环比收缩。

化工、电解铝和水泥等高能耗行业首当其冲,价格应声上涨。

“能耗双控”,是近期资本市场的一大热词。理解能耗双控,就能理解近期的一系列举措。

顾名思义, 能耗双控 指的是对能源消耗的总量和强度同时进行控制,具体的措施可体现为 限电、限产。

9月16日,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旨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能耗双控”的全面推进,进一步限制了各类周期行业产品的产能,然而由于需求端没有被限制,相关产品的价格再度上涨似乎无可避免。

总得来说,核心逻辑就是碳中和开启全面限产,周期行业的优质产能将赢者通吃。

限电之下有危有机 普通制造业必须升级 新一代“化工茅”蓄势待发

中国制造业必须产业升级,否则就是赔本赚吆喝。

此次拉闸限电,对于一些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了解,9月22日,西大门、迎丰股份、ST澄星、晨化股份、天原股份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披露关于因限电限产而对公司造成的具体影响。

绍兴市一家印染厂老板说“前一天下午我们染厂还有布在染,应临时要求晚上停产后,只能把缸里的布拉出来。以往限产会提前通知,我们也有时间做准备,而这次太突然了,让人措不及防。”

另有一家印染厂老板说,这个时候生产的针织面料用于秋装,尤其是9月下半旬是订单相对较多的时候,客户会大量进货,而突然停产到月底,将损失百万元订单。

一些企业受到冲击,而另一些企业则受益于能耗双控和产业升级。

危与机并存。

新能源、电网、基础资源头部企业再次受到热捧。

整个周期行业中,钢铁、煤炭、有色等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而石油及石油化工行业相对被忽视。

石油化工作为典型的高耗能行业,国家对于新项目的审批非常严格,现有的优质产能显得愈发稀缺。

而放眼整个产业链,有那么一家公司, 拥有两种全球规模最大的产能,并且还在悄然扩产,力争成为另一个“化工茅”。

这就是和万华化学同样来自山东的 齐翔腾达。

齐翔腾达成立于2002年,于2010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是碳四全产业链龙头,其相关产品产业链是中国碳四产业链中最为全面的企业。

碳四,是石油化工产品的一种,这类产品的化学分子式中都包含四个碳原子。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5亿元,同比增长79.1%;归母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08.9%, 直接超过了去年全年水平。

在转型期,有些企业是能够掌握机会、逆势成长的,这要归功于超前的布局,消除原材料波动的能力。不抱怨,一心干。

齐翔属于布局比较早的。

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因为:

2021年上半年,公司甲乙酮和顺酐毛利分别为3亿元和8.22亿元,两者占到总毛利的45.6%。 其他化工类业务毛利为11.03亿元,同比增长1010.91%,占总毛利的比例为44.84%,同比增长35.32个百分点。

这个其他化工类业务大概率就是公司已经全部投产的丁腈胶乳项目和MMA项目了。

2021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3.95%,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主要系丁腈胶乳项目、MMA项目建成投产和主要产品价格上涨所致。

净利率方面,上半年齐翔腾达也是创出近六年来新高 ,达到8.63%,同比增长3.53个百分点,体现出了公司较强的费用管控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ROE经过下滑之后保持稳定改善。

2015年,公司ROE只有4%,之后ROE中枢水平持续提升,近几年ROE水平稳定保持在10%左右, 2021年上半年年化ROE提升至28.43%,创10年来的 历史 新高。

能源和产业双转型之下 哪些企业值得期待?

在能耗双控的挑战下,引领转型的头部企业,才是真正的顶梁柱。

以齐翔腾达为例,公司所处行业为石油化工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会受到下游需求的周期波动影响以及产能供给周期性增加的冲击,其阶段性盈利水平也会受到上游原材料(和原油价格高度相关)的影响。

在行业需求较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带来高成本产能的扩产和新产能的扩张,从而影响未来的供需态势。加上产品运输半径较大,不同区域甚至国外的企业都会对行业供需产生影响。

从过去数据看,生产同类产品的公司受周期波动影响,毛利率波动较大, 但这家公司毛利率水平始终保持相对的稳定,且保持稳定的改善向上。

为什么公司在同行业中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地理位置带来的产品成本优势。

一般来说,设厂有三种原则:

2、规模经济优势。

目前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单套甲乙酮装置,设计产能18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已建成20万吨/年产能的顺酐装置,其业务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占国内出口份额的50%以上。

2021年6月,公司公告将新建8万吨甲乙酮产线,投产后甲乙酮产能增长超过40%。2021年3月,公告计划新建20万吨顺酐新产能,建成投产后产能增长100%,公司基础业务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公司作为甲乙酮、顺酐的全球龙头企业,在全世界的甲乙酮和顺酐市场具有较强的话语权。 相较于其他规模较小的甲乙酮、顺酐厂商而言,公司具有较强的规模效益、议价能力。

另外,公司新建的20万吨/年丁腈胶乳装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丁腈胶乳装置,通过不断改进工艺技术,使得公司成为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生产商。

20万吨/年MMA装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更加巩固了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

3、产业链延伸较长,抵御市场波动风险能力较强。

公司产业链是以碳四原料为主要原材料加工方向,碳四下游产品包括甲乙酮、丁二烯、异壬醇、甲基叔丁基醚、叔丁醇、顺酐、异辛烷等产品,几乎涵盖了碳四深加工领域下游主流加工方向。

产业链延伸较长,产品精细化率较普通碳四深加工企业明显提升,并且终端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存在差异,抵御市场波动风险能力较强。

另一方面,近几年顺酐下游应用不断开发,需求总量也在逐步增长。随着国内“限塑令”的逐步实施,生产PBS,PBAT等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厂商日渐增多,这将极大地带动上游原料顺酐需求的增长。

从拟在建项目产业来看,公司正在由碳四产业逐渐向碳三产业拓展,预计未来会在轻烃深加工领域出现较大力度和宽度。

从产能上看,公司现有甲乙酮、顺酐、丁腈胶乳、MMA产能合计78万吨。当拟在建项目全部投产后,齐翔腾达所有产品的产能合计预计将达到206万吨,将达到原有产能260%。

考虑到行业的景气度,顺酐、甲乙酮等产品量价齐升,叠加未来一年内新产能的陆续投产,或许有望再造一个齐翔腾达。

全面推进碳中和、碳达峰,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落实产能的淘汰已经不可逆,新的产能发展是大势所趋。

我们期待各种各样的茅,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压舱石将越来越多。

钢铁茅,毫无疑问是宝武集团,医药茅,让人联想到恒瑞等公司,“化工茅”时,大家往往会先想到万华化学。

而在细分领域,又有一家公司在挑战化工茅的位置,这样的变化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值得期待。

-- END --

华润置地:公司综合毛利率26.23%,2023年毛利率将提升2至3个百分点 华润置地 净利润  第1张

华润置地:公司综合毛利率26.23%,2023年毛利率将提升2至3个百分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华润置地 净利润、华润置地:公司综合毛利率26.23%,2023年毛利率将提升2至3个百分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0756.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