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优良的环境促进开放和稳定期待政策继续吸引外资(打造优良环境)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优良的环境促进开放和稳定期待政策继续吸引外资,以及打造优良环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2022开年利用外资实现“开门红”业界认为中西部地区引资潜力大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优良的环境促进开放和稳定期待政策继续吸引外资,以及打造优良环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2022开年利用外资实现“开门红”业界认为中西部地区引资潜力大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2022年首月吸收利用外资成绩单显示,2022年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千亿元,达102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

不仅如此,数据还显示,2021年稳外资工作取得新成效:2021年,我国引资规模再创 历史 新高,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首次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15万亿元,这是近十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速达到14.9%。

利用外资还获得政策支持:2月18日召开的全国外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2022年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推动利用外资保稳促优。此前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时也提出,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中国持续吸引外资流入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刘晨也表示,“在疫情反复等不确定因素下,我国不断稳定经济基本盘,持续吸引外资流入。这是因为我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为外资流入提供了稳定环境。2021年,在疫情冲击、供给短缺、全球通胀压力的影响下,外部环境严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年增速仅5.5%。而我国经济稳定恢复,全年增速8.1%,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良好。进入2022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明显,而我国年初各项政策出台进一步表明稳增长的决心。在此基础上,中国投资环境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外资进入的风险。”

刘晨还指出,“中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外资流入提供了发展条件。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22年全球跨国投资难以再实现快速增长,因此良好的营商环境直接决定了外资的流向。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不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健全产业配套、维护市场环境、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加强疫情防控,成为培育外资的‘沃土’。此外,中国不断完善的外资外贸政策为外资流入保驾护航。2022年初,新版负面清单出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等一系列高水平开放的政策措施持续落地,彰显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增强外资流入的信心。”

数据显示,中国仍是跨国公司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商务部近期问卷调查显示,3000多家重点外资企业中,94.9%的企业对未来经营前景总体持乐观态度。

实际上,2022年初,一些外资企业就对中国市场进行了投资。公开资料显示,1月17日,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的ANIMAX亚太区总部项目落户无锡经开区,这是无锡经开区与新加坡城贸控股集团(Cityneon Holdings)的首次合作。随后1月29日,苏锡通园区与苏州明复资产管理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今年首个10亿元以上重大内资项目、3000万美元重大外资项目正式落户园区。

中西部地区引资潜力大

从区域分布看,2022年1月,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8.7%、46.2%和42.2%。由此受访专家认为,在政策利好下,中西部地区引资潜力较大。

据郭一鸣解释,“首先在政策方面,政策不仅支持东部沿海地区,也持续支持中西部地区,推动更多的外资参与中西部地区投资;其次,在趋势上,中西部地区参与‘一带一路’等建设,不断增加中西部地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让中西部地区走向前沿,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刘晨还指出,“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保持较高增速,主要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一方面,政策推动中西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提升。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和RCEP生效,中西部地区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开放程度有效提升,成为吸引外资的新区域。”

数据显示,1月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8.4%和29.1%。

另一方面,政策推动中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加大开放。“《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中,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755条(总条目1235条),增加62条、修改37条,这有助于进一步开放中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引导外资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链布局优化,构建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刘晨说。

此外,政策推动中西部地区外资企业成本显著降低。刘晨表示,“在税收优惠方面,对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此外,在生产经营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有利于外资企业缩减成本。”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在我国更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崛起之势,相较发展更为成熟的东部区域,释放出了更大的消费空间、更多的市场潜能、更充足的发展机遇,为大量吸引外资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陈春江1月25日在我国2021年商务运行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2022年将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充分发挥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效应,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

2022年全年利用外资形势被看好

展望2022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也表示,“当前疫情仍在反复,但中国仍有信心处理好三重压力,并确保经济维持在合理区间,宏观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将会继续增强外商在华投资的信心,由此预计2022年我国仍是全球投资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外商投资仍将保持稳步增长,在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领域吸引外资规模将持续扩大。”

从行业来看,2022年1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6.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2%,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4.6%。

就此,刘晨认为,“高质量发展助力外资稳中提质。首先,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国不断优化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推动 科技 创新。此前商务部提出今年将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其次,我国加速推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为外商进入高技术产业领域创造了广阔空间。最后,我国不断健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也为外资流入重点领域提供了有效保障。”

关于做好2022年稳外资工作,陈春江表示,要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支持政策、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平台作用、加强投资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

如何构建和谐环境吸引外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正确理解和把握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十一五期间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的奋斗目标十分重要。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抓住主要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创造有利于促进和谐的社会气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议》是基于以上考虑提出了“十一五”规划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环境既是形象,也是竞争力,更是生产力,是县域竞争的有效载体。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一、创建“秀美安平”打造优良环境。第二、减少不和谐因素,放宽企业发展政策,吸引外资。第三、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投融资等问题,加快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一个深刻的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的制度变迁或体制创新的过程。因此要够建安定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到家。

外资经济的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我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和利用较长时期内国际直接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外资战略、方针和政策。 1.积极利用外资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 充分发挥外资在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紧张和弥补外汇缺口方面的作用,发挥外资并购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应加大外资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力度,推动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对接,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2.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充分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更应通过自主开发和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把技术进步的主要立足点由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强服务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电信、金融保险、商业贸易、零售业等服务行业进一步向外资开放,大量外资进入这些行业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所以,应加快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打破政府对金融、电信、供电、交通运输业等行业高度垄断的格局,积极把服务业向民营化和地方化方向拓展,形成充分竞争的格局;对其它竞争性行业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推动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保险金融服务业和旅游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4.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推动西部地区引资的步伐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而言,以资源换资金、换技术是重要的选择。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对国外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力。美国宝洁、微软等近40家跨国公司已在四川投资设厂,世界500强中已有32家在西安设立分公司、合资公司或代表机构等。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速度将不断加快,成为新一轮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因此,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放宽西部地区在一些领域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积极吸引外商参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和生态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通过引资,开发优势资源,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5.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合理调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将外资规模控制在经济建设需要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合理区间。实施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重视考核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含量、就业贡献、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项指标,克服片面追求引资数量的倾向;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法制以及国际惯例,进一步修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可制定《反垄断法》和《并购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投资流向、企业股权比重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控制,通过法律措施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6.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正确选择国际投资进入方式,在国际竞争中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和民族工业的“航母”。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建立跨国战略联盟,培养国际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制定支持企业跨国经营的优惠政策,为企业跨国经营争取比较好的待遇和条件。应积极推进国家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搭建良好的国际关系平台,为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中国经济中,国有经济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国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综观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欧美国家目前面临的困境,可以看出国有经济作为社会公平均衡的物质保障,实质上是为社会弱势阶层保留的最后“一块蛋糕”,对国家的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经济体,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对未来的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既不走全部国有化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全面私有化改旗易帜的邪路,毫不动摇地发展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同时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元经济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优势。

一个国家经济全部国有化肯定没有效率,经济命脉完全被跨国公司掌控肯定十分悲哀,经济全部私有化肯定十分无奈。提出实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元经济共同发展的观点,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多元结构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国家经济发展、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采用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和恒天集团自身发展实践的思考而得出的结论。

其一,从世界范围内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采取以私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不一定成功。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采取以私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是西欧、北美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韩国等在二战后实施赶超战略成功的国家,加在一起也就是二三十个国家,其中美、日、德、英、法、意和加拿大7国最为发达,这些国家GDP占全球的将近一半,人数只占15%。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这些国家率先采用最新科学技术,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而同样是以私有经济为主体发展的南美、南亚和非洲等国家,经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放弃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道路的东欧各国,并没有像当初设想的那样迅速步入到富有国家的方阵里来,这至少说明以私有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绝不是万能良药。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分析研究自身的国情,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即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完全、纯粹的私有经济,一部分国家也有国有企业,而且法国、英国还一度很流行国有企业。在欧洲,多国政府拥有控制权的空客公司到现在也还被认为是打破美国垄断的“最成功国企”,日本、韩国在二战后实施赶超战略时,国有企业在经济崛起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官民合作”的形式被沿用至今,成为维系日本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现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出现问题,原因很多,但根源在于单一的私有制无法解决政府权力与私有资本之间的制衡,看似拥有成熟的民主制度,实际上是政府权力与大规模的私人资本在配置有限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过程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占有不平等导致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状况下,政府的收入支撑不了为满足社会保障而需要的支出时,矛盾突显,为此英美等国家政府先后以各种形式向大型金融企业和制造企业注资,“国有企业”数量明显增长。现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许多人士都认为,“混合经济”应当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常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只要做大做强,都是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贡献者,都是全球竞争的参与者。

其二,从中国30余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元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以长足发展,主要是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股力量支撑的。据统计,2001年到2011年这10年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分别为16.7%、31.2%和20.1%。目前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这三种经济成分基本上各占1/3,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三元结构,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共同缔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应当说,对国有、民营和外资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分别作出的独特贡献,人们一般并不持有异议。之所以近年来人们对“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争议很大,关键是对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也就是采用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有不同看法。在有些人眼里,国有企业应当完全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让位于民营企业发展,这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结构成分中,并不是非国有即民营的“楚汉相争”,而是国有、民营和外资的“三国演义”。国有企业一旦退出,民营企业就必然代替吗?恐怕未必。这需要搞清楚两个方面的问题。

优良的环境促进开放和稳定期待政策继续吸引外资(打造优良环境)  第1张

关于优良的环境促进开放和稳定期待政策继续吸引外资和打造优良环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1321.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