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关于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的信息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挣了两万亿的丰田,危机却在隐现?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挣了两万亿的丰田,危机却在隐现?

十年前的经济危机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一直是日系制造商头上的一枚紧箍咒。2008年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由于投资失利,在谈判收购失败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在日本,业界普遍将那场金融风暴称为“雷曼危机”。

在2009财年的决算中,丰田亏损4370亿日元,日产在进入戈恩体制后首次出现赤字,马自达、斯巴鲁等企业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而在赤字面前幸免于难的本田,也在这一年遭遇了多个业绩维度的减益。

现如今,新冠肺炎的“黑天鹅”冲击全球经济,汽车产业也因此受到极大的负面打击。早在今年4月初,日本汽车工业4大团体高层就曾紧急召开了一次联合新闻发布会,并用网络直播的方式,讨论了停产风险、资缺枣金周转难题和雇佣寒流的重压下,未来将如何抱团取暖,应对疫情肆虐的产业危机。

现任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的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在发布会上直言,日本汽车产业已进入危机状态,且新冠肺炎给整个日系带来的冲击将远超十年前的雷曼经济危机。艰难和煎熬是2020全年的主旋律,从汽车制造商到经销商、运输市场及零部件供应商,整个链条上的玩家无一能幸免。

但是,这场病毒风波究竟会给整个产业带来多大的损失?马太效应之下的新四化时代,实力悬殊的日系核扮指制造商们受到的冲击又将在业绩中如何显现?这些问题,都必须在2020年1-3月财报的显性数据下才能管窥一二,而未来中短期内的基本面预测,也只能通过第一季度的数据,向前推,向后看。

5月12日,丰田汽车发布了2020年3月期财年(2019年4月-2020年3月)的财报结算, 2021年3月期财年(2020年4月-2021年3月)的联合财务预测报告,包括大发汽车和日野汽车等联合财务报表对象范围内的子公司。

作为日系汽车制造商中当之无愧的巨头,丰田的业绩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疫情冲击和经济大环境放缓之下的很多行业难题。而通过掌门人丰田章男在财报现场所做的复盘和梳理,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我们亦可以深挖出这家东瀛汽车排头兵、乃至整个日系在困局中自救、或是未雨绸缪的诸多细节。

多个业绩维度同比下跌

发布会的上半场,由执行董事近健太和白柳正义主持,根据最终数据,丰田2020年3月期财年的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956亿日元,为29.9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97万亿元),营业利润则同比降低246亿日元,为2.4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587亿元),税前利润较上一财年同期增加2691亿日元,为2.5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65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营业利润的维度,因销量下滑带来的直接损益约为1000万亿日元,金融业务带来的盈利下滑了约600万亿元日元,新冠肺炎的影响则高达1600万亿日元。

由于2020年1-3月全球新车销售受新型冠状病毒的波及,丰田包括中国、北美、欧洲在内的多个核心市场都遭遇了销量放缓的负面影响。而伴随着多个世界级工厂因疫情按下暂停键,以及多个国家的终端销售网络陷入瘫痪,直接导致全球销量下滑进而影响到销售利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丰田在日本本土和海外的合并销量为895.8万辆,与上一财年相比减少了1.9万辆(0.2%)。其中,如果把微型车除外,丰田和雷克萨斯两大品牌在日本本土的销售同比增加48.8%,算上微型车(包括大发和日野两大品牌)则同比上升了45.5%。

但是在海外市场,因为亚洲及北美的销量下滑,丰田在该财年累计收获了671.9万辆的成绩,较上一财年同比下滑了2.3万辆(0.5%)。

按照区域市场来看,日本本土依旧肩负了丰田最大的利润重担,在终端销售达到224万辆、同比增加14%的基础上,在利润维度收获了16.4万亿日元的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减少 1.0%,营业利润1.56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3%。

北美销量较日本本土略高,为271万辆,但销售改配额却只有10.6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但营业利润为2706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6.3%。《汽车公社》认为,日本利润要高于北美,主要原因还是本土成本控制要强于北美,尽管后者中大型车销售占比较高,理应更适合利润的增长。

欧洲的销售额为3.3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营业利润为1505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6%。亚洲地区(日本除外)的销售额为5.3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2%,在中国市场,丰田在刚过去的财年累计销售162万辆,同比增加了34%。

下一财年利润将跌80%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计划从2021年3月期开始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基准(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因此下一财年的合并业绩的预测是根据IFRS计算的。

代表丰田发言的执行董事白柳正义表示,尽管全球汽车的整体市场将在2020年4月-6月触底后逐步回升,预计2020年年底至2021年上半年将与上年同期持平,但“后疫情时代”还将给集团产销带来长期影响。

对于丰田来说,4月份是各项业务的最低点,虽然中国市场已见回暖迹象,但全球其他国家与市场要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尤其是北美地区,可能要到今年年底或是明年初。基于这样的大环境分析,丰田预计2021年3月期财年(2020.4-2021.3)的销量将降至890万辆,或将为最近9年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营业收入也将同比下降19.8%,营业利润预计将下跌80%,这是公司自2012年3月期财年以来最差的业绩表现。

丰田章男在后半段的发言中也对外透露,新冠肺炎的扩散给生产和供应链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丰田在这一轮风波中受到的冲击将超过十年前的经济危机,预计下一财年的全球销量将比刚过去的一年同比减少15%。

但是,生产恢复正常化的道路依旧漫长。

丰田章男对外透露了丰田目前的一线生产状况,中国地区已逐渐回归正轨,后续将增加产量以支援其他市场的销售,而日本国内的生产水平在5月还将比正常时期减少50%左右,6月预计还会减少40%。

北美地区的生产将从5月11日起陆续重启,恢复到去年同期的正常水平预计将在2020年末至21年初,欧洲的正常化也要到2021年初。此外,丰田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已经着手重新审视上游的供应链,推进生产和调配的分散化策略,目前正联合日本政府共同推进国内生产的支援方案。

丰田章男直言,新冠肺炎的冲击要比上一轮经济危机大得多,上一次主要集中在终端销层面,而这一次还关乎零部件短缺。

负责供应的执行董事白柳正义补充说,丰田在东日本大地震后以构筑了未雨绸缪的零部件供应Plan B,能够掌握采购方的零部件生产状况,但由于此次感染扩散到全球,第一次面临代替生产场所无法保证的严重危机。

实际上,一直热销的SUV车型RAV4已经因零部件供应不足而暂时停产,北美的工厂因为从墨西哥采购的零件遇到运输难题也不得不推迟了重启计划。白柳正义指出,这一次危机让丰田管理层意识到,零部件生产集中在某个地区是一种风险,后续必须进一步完善代替生产方案,分散据点,构建能够立即转换为代替生产的新体制。

尽管如此,丰田依旧将国内新一年的生产目标维持在300万辆的水平,该公司自1980年以后,除了雷曼经济事件后的2009年和东日本大地震的2011年之外,近40年一直维持着300万辆的国内生产辆。

“雷曼危机绝不重演”

发布会的后半段事丰田章男的演讲,在致辞后,他一面回顾自己2009年就任社长以来带领公司突破重围的历程,另一面强调了现在的丰田,绝不会在经营上重蹈十年前经济危机的覆辙。

在雷曼危机爆发前的3年,凭借外汇优势和销量增加,丰田的营业利润有所增加。在2005-2008年3月期财年,丰田的营业利润上涨了5982亿日元,但固定费用也随之大幅增加,汇率以外的收益结构并不理想。这样的发展结构,伴随着销量规模的扩大,为后续的人才培养和召回事件埋下了诸多隐患。

在雷曼冲击发生后的第一财年,丰田的新车销量减少了15%,再加上日元升值的影响,直接导致了4610亿日元的赤字。丰田章男回忆说,在他就任后的4年里,经历了雷曼危机、大规模地震、东日本大地震、泰国洪水以及日元升值等6大难题。

总结来说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

雷曼危机前的3年,虽然销量有所增长,但固定支出却在增加;曼危机之后,由于销量的大幅度减少,出现了赤字;通过压缩固定费用,业绩有所改善,但公司并没有真正变强;在过去的7年里,挤出了巨额资金作为研发经费,并通过改善成本来平衡新四化的烧钱巨坑,2015年以后,丰田的销量逐渐恢复到雷曼冲击前的水平。

但是在丰田章男看来,仅仅止住出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质强化,雷曼危机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丰田要想“减掉体重”,就会减掉“必要的肌肉”。

他已经意识到,最大的课题,是长时间扎根在公司员工心中的“丰田很安全”的意识,当百年一遇的新四化大变革和新冠肺炎同时到来,即使丰田暂时在利润维度远超对手,依旧要朝着更深远的变革迈进。

今年,丰田正式对自己的管理体制动刀。

在1982年产销合并新体制(丰田汽车工业和丰田汽车销售合并)推行后,持续了38年的“副总经理”一职将正式被丰田汽车废除。该公司现有的6名副社长(EVP,副总裁)职务将不复存在,相关高层被统一为执行董事,以实现管理架构的扁平化,进一步推动生产系统改善和成本削减。

这是丰田结构性改革的最新举措,该公司正致力于简化业务,以便在电气化转型、自动驾驶和其它新技术方面更加灵活地与竞争对手展开角逐。业界普遍认为,丰田章男此举是为了瞄准下一代的接班人。而丰田章男自己也在公布全新组织架构时表示,他有必要与下一代的优秀人才直接沟通,并通过进一步减少管理层的数量,增加与下一层级高管直接交流的时间与机会。

除此之外,丰田也开始重视将职员派遣到相关公司学习深造,作为加强人才培养的一环,而非简单粗暴的“降落伞”式晋升。丰田章男认为,员工如果只停留在公司内部,容易变成“井底之蛙”,很难培养出视野开阔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鼓励年轻的员工走出公司,体验不同模式的商业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组织体制的变更也将波及到丰田系的其它关联公司。实际上,电装和爱信精机等Tier 1零部件公司已陆续废除了专务或常务董事职位。

?

几乎与丰田同时,同属日系阵营的本田也发布了当期财报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负值,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为295亿日元。而身处高层动荡风波、以及核心业务持续萎靡的日产,更是直接推迟了财报发布时间,并预计这一财年的亏损额将达950亿日元。

我们去年曾在《领跑中的丰田,究竟在焦虑什么?》中写过,越是艰难之所,越是容易寻得坦途的方向,而越是优秀的企业和领导人,越是懂得在舒适区中反思,再好也要淡泊,为可能面临的危机未雨绸缪。

只不过,新冠肺炎压顶,销售额和利润维度最具优势的丰田且自我反思和重塑的机会,深陷内斗、利润早已跌出历史新高度的日产们,征途的路恐怕已是沟壑万千,前行愈发不易。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关于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的信息  第1张

最前线丨优衣库母公司市值首超ZARA,成服装界全球总市值榜首

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坐上了全球服装行业头把交椅。

据日经新闻报道,优衣库母公司日本迅销集团总市值在2月16日达到10.8725万亿日元(按接收盘价计算),超过了ZARA母公司西班牙品牌Inditex,首次登上服装行业全球总市值榜首。

据了解,迅销股价已连续7日上涨,2月16日收盘价较前一天上涨3%,报收10.25万日元/股,首次突破10万日元大关,市值也首次超过在欧洲上市的Inditex,后者截至周一收盘市值约817亿欧元(约合10.46万亿日元)。

日经中文网文章分析称, 除了在控制住疫情传播的中国等亚洲地区取得增长外,对于迅销通过加速数字化提升收益的期待感也推高了市值。

首先从疫情期间表现来看, 财经 网消息称,2021年迅销集团公布的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三个月内,其营业利润增长23.3%至1130亿日元,合并营收同期下降0.6%至6197亿日元,优衣库日本公司第一季度收入增长8.9%,达2538亿日元。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7.3%,线上销售额增长48.3%,至367亿日元。

财经 网刊载了迅销集团发言人对此的回应:“集团营业利润的上升超出预期,其主要依托于优衣库在日本和大中华区皆实现同比毛利率增长和费用率降低的强劲业务表现。”

据了解,在迅销主力的优衣库业务的2298家店铺(截至2020年11月)中,亚洲地区(不包含日本)占6成。特别是在中国大陆拥有791家门店,仅次于日本(815家门店),位居第二。相比之下,根据金融界数据,ZARA在亚洲的门店较少,仅占2成左右,约7成门店位于欧美。

2020财年(截至2020年8月),迅销集团在大中华地区(包括香港和台湾)的营业利润率为14.4%,高于日本的13%。可以说将眼光放置于大中华区是迅销集团得以实现海外营业额增长的重要因素。

上海得援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OO仲庆媛在接受人民咨询采访时就曾表示: “考虑到在亚洲的业务基础,尤其是中国市场的成功,迅销在中长期的绝陪裂成长力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

而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出发,推出Uniqlo Pay后,迅销集团正在通过加速数字化进程提升收益。

1月19日,据日媒消并闭息,迅销集团旗下优衣库推出与三井住友银行合作开发的支付功能“Uniqlo Pay”。据悉,“Uniqlo Pay”可在优衣库APP上绑定银行账户或信用卡,并在收银台结账需要出示APP内的二维码完成支付。

对于迅销而言,推出Uniqlo Pay, 将实现基于自身生态系统的更深层次的数字化 探索 ,在APP内实现支付与服务的结合,以及用户社群的搭建。

不过,目前迅销虽成为服装行业全球总市值乱凯榜首,但从营业规模来看,最近的一个季度,迅销的净利润约为700亿日元,而Inditex则为8.66亿欧元(约1100亿日元),是迅销的1.6倍,Zara母公司Inditex营收仍高于迅销。

不仅如此,虽然2020年众多海外快 时尚 品牌选择关闭中国市场的线下门店,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品牌放弃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

在快 时尚 品牌的市场竞争中,既有以Inditex为代表的快 时尚 品牌,选择在保留核心竞争品牌ZARA的基础上,减少类似品牌门店数,转战线上交易的方式稳中求变。

也有以HM为代表的,选择旗下品牌ARKET和Other Stories在中国开设实体店,以“生活集合店”为营销点,向消费者推广新品牌。

而在境外快 时尚 品牌转换中国市场经营策略的同时,国产快 时尚 品牌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中国消费升级,本土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正逐步释放。

根据阿里研究院《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2019年线上中国品牌市占率达到72%;在快消品中,近两年中国品牌抢占了超过4/5细分品类的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快 时尚 品牌的市场竞争中,亚洲市场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优衣库是否能保持目前优势地位还有待观望。

市值破十万亿!优衣库母公司成全球最大服装公司,优衣库是怎么做到的?

2月17日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优衣库母公司日本迅销集团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的总市值在2月16日达到10.8725万亿日元(按收盘价计算)。超过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了ZARA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的母公司西班牙Inditex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首次成为服装行业的全球总市值榜首,实现了其创始人柳井正在2011年定下的这一目标。

迅销股价已连续7日上涨,2月16日收盘价较前一天上涨3%,报收10.25万日元/股,首次迟镇梁突破10万日元大关,市值也首次超过在欧洲上市的Inditex,后者截至周一收盘市值约817亿欧元(约合10.46万亿日元)。优衣库为其母公司迅销集团贡献的年收入超80%。据迅销集团2020财年财报,截止2020年8月31日止年度,公司实现营收为2.01万亿日元(约127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2.3%;实现净利润903.57亿日元(约57.5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4.4%。

迅销集团表示,尽管总体销售额下降,但营业利润仍然增长的原因,主要归功于优衣库在日本和中国以及GU品牌的突出表现。优衣库日本和中国区的毛利率均高于上年同期,费用率也更低。

据悉,在迅销旗下优衣库的2298家店铺(截至2020年11月旅档)中,亚洲地区(不包含日本)占6成。特别是在中国大陆拥有791家门店,仅次于日本(815家门店),位居第二。2020财年(截至2020年8月),大中华地区(包括香港和台湾)的营业利润率为14.4%,高于日本的13%。

据迅销集团2020财年业绩报告显示,大中华区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情况明显优于优衣库整体情况,成为海外市场的核心力量。中国市场全年度收益总额为455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9.63亿元),同比下降9.3%,占该品牌海外整体市场的54.02%。

相比之下,ZARA在亚洲的门店较少,仅占2成左右,约7成门店位于欧美,而欧美门店受疫情影响较重。

推出UNIQLO Pay,优衣库母公司加速数字化转型。除了在控制住疫情传播的中国等亚洲地区取得增长外,对于迅销通过加速数字化码运提升收益的期待感也推高了市值。

“数”说财报 | 十大美妆集团上半年业绩大涨?

疫情之下,全球消费品行业此前遭遇重挫,尤其是欧美市场复苏乏力,而中国市场以及电商渠道依旧逆势增长,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近日,各美妆巨头陆续发布2021上半年/二季度财报,且看各家财报还释放出了哪些强烈信号?

一、资生堂:

中国区大涨44%, 旅游 零售业务复苏

8月5日,资生堂集团发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资生堂销售额增长21.5%达到299.32亿元。其中,中国业务表现格外亮眼,线上、线下均实现强劲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44.1%,达84.95亿元。以中国等海外业务的增长弥补了日本低迷的业绩。

此外,护肤品牌因加大战略投资实现15%的营业利润增长,高档品牌的电子商务也实现持续增长。由于销售额增长带来了差额利润的增加;同时,因调整了市场投资等费用,营业利润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5.56亿元,达13.56亿元。

资生堂表示, 旅游 零售业务(机场、市内免税店等的化妆品、香水销售)受全球游客减少等因素影响较大。在亚洲,由于中国海南岛的国内游客数量持续增加,资生堂增加了柜台数量并加强了数字传播,助力亚洲销售额增长,增幅超过上年同期。 旅游 零售业务销售额较上一年度增长11.6%(以当地货币为标准),换算成日元后增长12.0%,达579亿日元;营业利润增长10.7%,达83亿日元。

为应对疫情影响,资生堂集团将战略重点从销售额增长转为收益和现金流,并于上半年制定了中长期业务目标“Win 2023 and Beyond”,聚焦护肤领域的战略部署。今年上半年,资生堂在业务重组的同时,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持续减少库存,致力于为业务改革奠定基础。

二、欧莱雅:

全线业务两位数增长,香水销售领跑整个市场

7月30日,欧莱雅集团(OREP)发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显示,上半年集团实现销售总额151.9亿欧元,同比增长20.7%,其中二季度强劲增长33.5%,所有事业部以及所有区域均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

其中,专业美发部门通过改变业务模式取得了创纪录的业绩;得益于化指森妆品市场以及彩妆业务的复苏,大众消费品部门销售额在第二季度录得两位数增长;奢华产品部门的销售增长归功于香水产品销量的大幅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季度集团旗下香水产品销售领跑整个市场;活性美妆部门也取得了创纪录的业绩增长,这表明部门旗下品牌组合完全符合消费者对于 健康 和美容的期待。

第二季度中,欧莱雅集团着眼于消费领域的同质性,重新划分了区域市场,并且在所有市场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北亚地区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这归功于中国大陆地区消费者对于奢华美妆的强劲需求。中国大陆市场仍然是集团整体业绩的主要贡献者,第二季度销售同比增长了34.2%。

欧莱雅表示,其数字化领导力让品牌能够与消费者紧密互动,同时吸引消费者并留住他们,对于合作伙伴也是如此。电商业务继续增长。由于零售渠道的重新开放,电商的增速有所缓和,贡献了27.3%的销售额。因为国际 旅游 稍有恢复,加上集团在海南的成功, 旅游 零售业务也有所反弹。

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在一份通报中表示,今年下半年,欧莱雅将采用积极迅猛的产品上市策略,并且对相关增长驱动因素进行投入,刺散森激未来增长。

三、宝洁

期内净销售额及增幅,刷新近10个财年最高值

7月30日,宝洁发布了截止到6月30日的2021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2021财年,宝洁净销售额761.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18.44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143.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24.4亿元),同比增长10%。期内冲逗亩净销售额及其增幅,都是其最近10个财年来的最高值。其中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7%至189.46亿美元,净利润增长4%至29.08亿美元。

分业务部门来看,美容部门2021财年销售额同比增长8%至144.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32.07亿元),在第四财季,该部门销售额同比增长11%至3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6.91亿元),护肤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的销售增速达到了两位数。

其中,得益于创新策略和包括海南在内的免税店业务的拉动,SK-II产品销量增长超过30%。除海南免税店做出销售贡献外,它们在线上也表现良好,今年618期间,Olay和SK-II在天猫美妆品牌排行榜分别位列第4位和第8位。

美容部门外,剃须护理部门销售额同比增长6%至64.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6.35亿元); 健康 护理部门销售额同比增长10%至99.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3.67亿元);织物及家居护理部门销售额为260.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81.83亿元),同比增长10%;婴幼儿及家庭护理部门销售额为18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18.67亿元),同比增长3%。

四、联合利华:

中国市场增长最强劲,高端美容双位数增长

7月22日,联合利华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披露销售额增长5.4%至258亿欧元。此外,该集团第二季度收入增长5%至135亿欧元。

按部门划分,联合利华上半年美容及个人护理部门收入增长3.3%至104亿欧元。家庭部门销售上升4.5%至52亿欧元。食品部门销售额提升8.1%至102亿欧元

其中,护肤品以两位数增长,香体露也恢复增长。护肤品中,Vaseline(凡士林)和 Ponds(旁氏)的增幅均为两位数。高端美容(Prestige Beauty)业务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原因是门店客流量增加。为了应对通胀,联合利华提高了各类商品的价格,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和南亚。但由于品牌和营销投资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以及高成本通胀导致毛利率下降,联合利华美容和个护业务的基础营业利润率下降了2.2个百分点。

按区域划分,联合利华上半年美国收入增长5.1%至80亿欧元。亚洲销售增长7.7%至121亿欧元,其中,中国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 欧洲收入上升1.1%至57亿欧元。

五、强生:

皮肤 健康 /美容产品助力,消费者 健康 业务表现强劲

美国当地时间7月21日,强生公司公布了2021上半年及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1上半年,强生销售净额为456.33亿美元,同比增长16.9%;2021年第二季度销售额233 亿美元,同比增长27.1%。

按业务划分,强生公司主要由消费者 健康 、制药、医疗器械三大业务构成。

其中,消费者 健康 业务销售额为3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3%,主要得益于包括NEUTROGENA、AVEENO 和 OGX在内的皮肤 健康 /美容产品的推动。

制药业务销售额125.99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其中新冠疫苗销售额为1.64亿美元。医疗器械业务销售额69.78亿美元,同比增长62.7%。

强生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Joe Wolk表示:“强生第二季度的业绩得益于我们三大业务超出预期的强劲表现。市场的持续复苏推动了我们的业绩增长,我们的制药、医疗器材和消费品业务在多个平台上均提升了自身的市场领先地位。

六、LVMH集团

美妆业务扭亏为盈,迪奥/娇兰表现抢眼

近日,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2021上半财年关键财务数据。财报显示,集团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8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01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56%。其中,第二季度有机收入(Organic revenue)增长14%,超越第一季度的8%,反映出LVMH集团在Q2的加速增长。

就业务来看,LVMH集团将其主营业务细分为酒类、 时尚 与皮具、香水与美妆、手表和珠宝、精品零售等5大类。

集团最大的业务——时装和皮具部门在2021上半财年实现了创记录的销售额,同比有机增长81%,较2019年同期有机增长38%。

香水与美妆板块2021上半年销售30.2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2亿元),实现了37%的有机收入增长。其中,Christian Dior(迪奥)在香水、彩妆和护肤上均获得不错表现。

一方面,以男士香水Sauvage旷野、Miss Dior迪奥小姐、J’Adore迪奥真我等经典香型为代表的香水品类取得强劲增长,延续了从2020年末开始的销售复苏。另一方面,可重复利用的Rouge口红的推出和高端护肤系列的快速发展,促成了迪奥美妆在2021上半年的强劲增长。

此外,Guerlain(娇兰)在护肤品的推动下増势良好,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未来,Guerlain(娇兰)将重点推出高端香水系列。

财报还指出,美容连锁店 Sephora(丝芙兰)和免税店 DFS在内的精品零售部门受疫情打击相对更严重,但其销售额在第二季度均有所回升。

七、LG生活 健康

上半年卖了231亿元,高端化妆品贡献主力

近日,LG生活 健康 也发布2021年Q2暨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LG生活 健康 上半年销售4.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1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润为48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亿),同比增长10.6%。

上半年,LG生活 健康 各部门美妆个护产品的总销售额高达2.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4亿元),营业利润57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分别同比去年增长14.9%和17.4%。

具体到第二季度,集团Q2销售额同比增长13.4%至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6%至226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亿元)。

LG生活 健康 表示,尽管面临着整体商业环境不利,也有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但上半年的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奢侈品化妆品和中国业务的持续增长。

比如,旗下主力高端品牌“Whoo后”和“OHUI欧蕙”的收入增幅分别为40%和31%;中高端品牌苏秘37 的销售增长3%;奢侈护肤品牌The First和Losec Summa的增幅则达到了76%和48%。

八、爱茉莉太平洋

Q2净利润同比暴增2680.1%,中国市场销售额占亚洲70%

爱茉莉太平洋也于近日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和上半年财报。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其营业额为2.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2亿元),同比增长9.4%。营业利润暴增190.2%至302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亿元)。净利润同比暴增219.8%至319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

2021年第二季度,爱茉莉太平洋销售额为1.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3亿元),净利润同比暴增2680.1%至142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亿元)。

在韩国国内,以雪花秀、HERA、爱茉莉太平洋为代表的超高端美妆品牌增长18%;以IOPE、兰芝、CUBE ME为代表的高端品牌在韩国国内增长22%;而以Ryo、Happy Bath为代表的大众美妆和洗护板块则下滑8%。

就海外市场,爱茉莉太平洋在亚洲、北美和欧洲均实现强劲增长。其中,中国地区在2021上半年销售增长个位数,中国地区销售额已占亚洲的70%以上。

除此之外,在中国市场,雪花秀的业绩增长60%;超高端品牌的线上销售增长了100%;财报同时指出,由于门店重组,悦诗风吟在中国的销售下滑20%以上。但是在东盟等部分地区,悦诗风吟也有两位数增长。

九、奇华顿

销售利润双增长,高档日用香精部门复苏

瑞士香精香料巨头 Givaudan (奇华顿) 2021上半财年(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利润表现好于预期,这要归功于高档日用香精部门(Fine Fragrance)的复苏,去年商店关闭和 旅游 零售的停滞曾对其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集团净利润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长了16.3%,达4.81亿瑞士法郎(合4.44亿欧元),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7%,达33亿瑞士法郎。

除去货币因素和收购带来的影响,香氛与美容部(Fragrance Beauty)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1%。作为受疫情危机影响最严重的细分市场之一,高档日用香精部门(Fine Fragrance)录得增长34.5%,去年上半年则为下跌16.4%。

化妆品原料部门的销售额也开始复苏,增长了14.4%。在植物蛋白、饮料香精和天然香精等细分市场的推动下,香精部门的销售额增长了6.1%。

根据公司的中长期目标,奇华顿仍力求在2025年之前实现销售额4%-5%的有机增长。

十、屈臣氏

中国区同比上涨32%,创5年来最大增幅

8月5日,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和记”)公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

数据显示,期内,屈臣氏全球销售额为826.2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87.75亿元),同比上涨12%。其中,中国区销售额为115.9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6.55亿元),同比上涨32%。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屈臣氏近5年来在中国市场上的最大增幅。

这与屈臣氏中国不断提升店铺的数量及质量密不可分。2021年上半年,屈臣氏在中国共计布局4134家线下门店,较去年同期增长5%,同比店铺销售额增长17.8%。

除中国市场外,屈臣氏在亚洲其他地区的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同比上涨5%,达134.9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12.35亿元)。其在欧洲销售额为437.9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64.53亿元),同比上涨18%。

十一、芭薇股份

上半年营收1.7亿,个护类销售增幅达313.72%

8月3日晚,芭薇股份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704,767.90元,同比增长42.61%;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62,724.12元,同比增长21.81%。

据悉,报告期内芭薇股份个护类产品销量增长为1470万,增幅达313.72%,主要为与联合利华合作产品销量拉动;膏霜类产品销量增长为3632万,增幅39.57%,主要因合作客户销量增长以及新增客户带来额外的增量;面膜类产品销量与去年接近持平。其他业务增幅 195.11%,主要为护肤品检测收入。

END: 纵观各大集团财报,我们可以看到:

其一、中国市场是增长引擎担当。 上述企业的财报中多次提及中国市场,并明确中国市场将继续成为其重要的增长引擎。

其二、电商业务表现强劲。 电商业务的持续增长,表明电商渠道将继续成为各集团在中国地区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其三、高端化妆品提振业绩。 相比去年,不少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出现业绩下滑,但近期的财报却不约而同显示,各集团高端品牌迎来强劲复苏,成为销售业绩贡献主力。

其四、 旅游 零售渠道回暖。 在亚洲,由于中国海南岛的国内游客数量持续增加,免税店对集团业务拉动可观。了解更多行业资讯,请关注C2CC传媒新妆商业快讯。

现在沪深股市上市的民营医院有哪几家

恒康医疗、诚志股份、复星医药、双鹭药业、益佰制药、马应龙、康美药业、三精制药、贵州百灵、千红制药。

民营医院概念股龙头股解析:

平潭发展

事件:5月20日晚,公司公告与台湾中振投资有限公司在榕投资创办福建严复纪念医院项目,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并签署投资意向书。建院方案为“大专科小综合”,按照三甲综合医院标准建制,将引进并依托台湾知名医疗专家管理团队负责医院管理和运营。

点评

1、首次进军医疗领域,有利于公司未来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我们认为,此次进军医疗领域,是公司依托大股东在福州及台湾的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的有利尝试,表明了大股东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积极愿望,利于公司估值水平的提升。

2、平潭综合实验区二线卡口和监管查验设施已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全岛封关运作条件已经具备。据中国平潭网报道:2014年5月16日,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等组成的联合验收组对平潭封关运作设施组织验收。验收组认为平潭二线卡口、环岛巡查监控设施和信息化系统三大平台基本建成,正式通过验收,具备启动实施封关运作条件。二线封关对平潭的发展具备里程碑式意义,标志平潭岛开发驶入历史快车道,平潭发清笑展(000592)也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3、平潭发展作为参与和主导平潭开发的唯一A股上市公司,业绩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中福实业广场一期将在7月实现预售,9月实现封顶,为2015年业绩高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4、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12元。公司为平潭概念最直接受益标的,我们预测业绩反转概率较大,预计2014-15年EPS0.15/0.45元,未来有望大幅受益平潭岛开发,参考自贸区可比公司估值,给予目标价12元。

和佳股份

公司今日发布公告,公司与揭阳市慈云医院签订了《合作框架意向书》,本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揭阳市慈云医院专业装修工程及设备配置项目建咐首设,资金预算为8,000万元,该项目合同的履行将对公司未来1-2年经营业绩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点评

订单稳步增长:本次中标的揭阳市慈云医院专业装修工程及设备配置项目,具体内容包括医用气体设备、洁净手术室、医用信息化系统、血液净化中心、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及DC-CIK生物细胞治疗中心等,其中涵盖了公司自有生产能力的制氧系统及肿瘤治疗中心等,订单总额达到8000万元,在公司订单规模中较大。

订单驱动公司业绩增长:公司原有业务主要为肿瘤和制氧设备的制造销售,2013年起公司开始逐步摸索采用BT模式进行总包建设的经验,年内签订7个框架合同,这些合同将于今年逐步进入招标流程。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项目总金额4亿元、河南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总金额1.5亿元,且2014年公司预期新增15-20亿元新合同,相对公司2013年7.4亿元的总收入,这些医院建设合同将带来数倍于公司年收入的销售金额。

医院总包建设业务模式有坚实的需求:新医改“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正在带来县级医院快速发展,新建、扩建是常见状态。目前县医院短期现金流好、政策严控长期贷款,给公司以资金换市场的买方贷款模式带来了大机会。借助于资本优势、一站式采购的产品群优势,公司收入提速是大概率事件

盈利预测及公司评级:公司商业模式升级将带来快速扩张,我们认为有望复制尚荣医疗(002551)的成长路径,借助目前医改机遇以及资本实现快速发展。近期收购透析器械公司失败对公司股价造成较大影响,但公司未来并购仍是大概率事件,看好公司外延式发展。我们估计公司14-16年EPS分别为0.59、0.87、1.33元,对应前一交易日收盘价PE分别为44X、30X、20X,维持“推荐答简含”评级。

风险提示:应注意BT模式资金链风险,医院总包建设合同增长不达预期的风险。

民营医院概念股龙头股解析:

恒康医疗

公司公告:签署《股权收购意向书》,拟收购萍乡市赣西医院75%的股权并通过增资持有萍乡市赣西医院合计80%的股权。医疗服务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2013年至今已收购成都平安医院肿瘤治疗中心15年85%的收益权以及5家医院,预计公司未来在医疗服务领域会持续不断的扩张,预计2014~2015年EPS为0.52、0.77元

、24倍,目标价31.20元,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

萍乡市赣西医院为二甲综合医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国企萍乡钢铁厂职工医院,2000年更名为萍乡市赣西医院,2004年正式与萍钢公司脱离,实行股份制,注册资本1500万元。为非营利性(非政府办)二甲综合医院。截止2013年12月31日,赣西医院的资产总额为11452.97万元,负债总额6506.06万元,净资产4946.90万元,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7106.55万元,结余706.06万元。以上数据未经审计。股东为陶明等5个自然人,陶明是赣西医院的实际控制人,现担任赣西医院的董事长,陶明承诺保证促成目标医院全体股东会按照双方约定条件将目标医院75%股权转让给公司并通过增资达到公司持有赣西医院合计80%的股权。

预计未来在医疗服务领域持续扩张。公司前瞻性的判断医疗服务将迎来政策春天,12年成立永道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进军医疗服务行业的平台。公司战斗力强,并购效率高,2013年至今已收购成都平安医院肿瘤治疗中心15年85%的收益权,以及5家医院(德阳、资阳医院、蓬溪中医院、邛崃医院、大连辽渔医院),预计现有医院14年将贡献超近亿元净利。公司在医疗服务布局的思路为“大专科小综合”,大专科主要为肿瘤、妇产科等医疗需求比较大的科室。小综合主要为在二三线城市并购在当地品牌口碑较好、又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综合性医院,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在医疗服务领域会持续不断的扩张。

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公司医药工业保持稳定增长,14年起公司的并购项目--医疗服务产业、中药饮片、日化及保健品开始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预计公司后续还有新的医疗产业并购项目。预计2014~2016年EPS为0.52、0.77、0.97元,对应PE分别为36、24、19倍,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风险提示:医疗服务扩张低于预期。

民营医院概念股龙头股解析:

金陵药业

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6亿元,同比增长13.0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8.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2.02亿元,同比增长3.76%;基本每股收益0.31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0元。

点评

1、药品产销稳步增长。公司是由南京金陵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及南京军区原4家军办企业共同发起组建的科工贸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型现代化上市公司,形成了以中成药为主,中西药相结合为发展目标的战略格局。公司主要产品和品种有:脉络宁系列产品、塞莱乐、双香排石颗粒、慢咽宁、明胶海绵等一百六十多个产品与品种,其中“脉络宁注射液”、“胃得安片”、“香菇多糖注射液”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公司“桂冠”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脉络宁注射液”工艺方法被列入《国家秘密技术项目目录》(中成药部分),密级为秘密;2013年“脉络宁注射液”再次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药物目录》;同时公司的香菇多糖注射液、速力菲、明胶海绵等产品的市场份额领先。2013年销售公司对脉络宁的销售格局和销售队伍的工作模式做了较大的调整,由做大做强一级市场,转为做深做细广覆盖二级终端市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盈利品种产销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保障了公司药品业务的稳步增长。

2、股权划转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发展。2014年3月公司公告,控股母公司金陵集团拟将其持有的本公司2.3亿股限售流通A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45.23%)无偿划转至新工集团,转让后新工集团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仍为南京国资委不变。股权划转,有利于理顺股权结构,压缩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实行集团人、财、物集中管理,增强集团发展的协同性和可持续性而进行的。预计本次收购完成后,新工集团直接持有金陵药业(000919)相关股份,有利于新工集团加大对金陵药业业务发展及资本运作的支持力度,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金陵药业做强、做大。

3、医疗服务业务前景光明。公司拥有较好的运作医院项目的经验和能力,现控股两家综合性医院:宿迁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仪征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2013年,两家医院经营实力稳步提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宿迁医院实现业务收入6.82亿元、仪征医院实现业务收入2.10亿元。预计未来随着仪征医院住院大楼的投入运营,仪征医院的盈利能力会进一步提升;同时预计在股权划转完成后,不排除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进一步开展资本运作的可能。

4、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4-2016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6%、20.5%和19.9%,EPS分别为0.36、0.43和0.52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2、26和22倍。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5、风险提示:1)医疗服务业务开展不达预期风险;2)药品安全风险。

民营医院概念股龙头股解析:

人福医药

扣非后净利润增长10.5%,符合预期。201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6.1亿,增长16.6%,净利润9267万,增长8.3%,扣除非经常损益净利为8900万,增长10.5%,EPS0.18元,符合预期。

宜昌人福麻醉药收入增长约

利润增长约15%。宜昌人福1季度收入与利润分别增长约10%、15%,麻醉药同比增长约10%;血制品业务受制于新版GMP改造,3月恢复生产,同时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一季度利润负增长;商业收入与利润增长均在20%以上;新疆维药一季度收入与利润同比持平,主要受淡季效应影响;葛店人福受米非司酮国家销售政策等多方面影响,一季度利润有所下滑;人福普克制剂出口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期间费用率同比略有下降,经营性现金流表现有大幅改善。2014年一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29.0%,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营销费用率16.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由于收入结构改变,低费用率的医药商业业务占比提高;管理费用率9.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主要是物价上涨导致的人工和日常开支增加。受益于再融资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一季度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30元,与去年相比有巨大改善,主要是销售回款额较全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升。

公司发展进入新时代,市值成长空间大。公司秉承“聚焦医药主业,做细分市场领导者”的发展战略,内生成长与外延发展并举,逐步培育多个过亿利润单元。宜昌人福是麻药镇痛龙头企业,行业壁垒高,麻醉药业绩增长持续性强,血制品新浆站拓展顺利,巴瑞医疗发展模式升级,新疆维药具备资源价值,均有望经过培育成为过亿利润单元。我们维持14-16年每股收益预测1.00元、1.30元、1.70元,同比增长27%、30%、30%,对应预测市盈率分别为26倍、20倍、16倍,考虑公司发展进入新时代,市值成长空间大,维持买入评级。

复旦复华

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2亿元,同比增长9.73%;营业利润3889.1万元,同比下降3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1.2万元,同比增长20.1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5.94亿元,同比增长2.65%;基本每股收益0.098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

点评

1、依托复旦大学,医药、软件、园区稳步发展。公司是复旦大学控股的上市公司,其前身为1984年创办的复旦大学科技开发公司。依托复旦大学雄厚的科研、技术、人才优势,公司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探索与实践中,成功确立了以软件开发、生物医药、园区房产为核心的科技产业体系,目前已拥有中国重要的对日软件出口平台,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药品研发、生产、营销基地,以及广纳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目前公司三大主营业务均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三大产业在各自专注的领域中能够提供富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在相关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

医药板块成为公司发展的主要发动机。2013年,子公司上海复旦复华(600624)药业营业收入为

亿元,同比增长47.33%,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1.46%。制定了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自身专注的抗肿瘤药物、消化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用药等核心治疗领域加强营销力度,进一步提升了重点品种的销量,保持了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同时药业公司冻干粉针剂正式通过新版GMP认证,确保了这一剂型产品的正常生产和持续经营。此外,江苏复华药业海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完成了厂房建设,设备招标等一系列工作持续推进,为企业未来扩大经营规模奠定基础。

软件板块略有下降,园区发展保持稳定。2013年,子公司上海中和软件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小幅下降8.90%,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4.13%。2013年,对日业务方面,巩固深化了与主要客户的合作,日元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与其他日本客户也维持了良好的业务发展势头,但由

于受到日元持续贬值的较大冲击,对日业务的人民币收入和利润同比均有下滑;欧美及国内业务方面,市场拓展较为顺利,在不断稳定与原有客户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客户,实现了增收增益。在园区发展方面,复华园区公司经营保持稳定,在嘉定复华园区厂房出租保持“零空置”的基础上,提高了项目的租金水平,并成功引进了多家注册企业,稳定了园区招商的经济效益;另外,江苏复华药业海门生产基地厂房土建工程竣工,并完成了海门市相关部门的联合竣工验收,复华园区海门公司项目招商工作进展顺利,基建工作均已完成,招商大楼也正式开工进入施工阶段。

2、增发获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可期。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新股,拟融资不超过4.3亿元,用于增加公司运营资金,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目前增发预案已于2014年2月份获得证监会批准,目前正在办理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事宜。此次增发,上海上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拟认购不超过4500万股,上海复旦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拟认购不超过1500万股,预计增发后,上科科技和复旦控股将成为发行后第二和第三大股东,两个公司都主要从事投资与资产管理,在产业投资领域经验丰富。借助此次增发,公司不仅增加了运营资金、降低了财务费用;同时预计此后会借助复旦大学的资源优势(目前复旦大学在医学、IT等学科领域仍有较为丰厚的资产贮备),在资本整合领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3、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4-2016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8%、65%和57%,EPS分别为0.24、0.40和0.62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1、25和16倍。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4、风险提示:1)软件行业对日出口景气度下滑风险;2)药品安全风险;3)园区建设及招标开展不达预期风险。

北大医药

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6亿元,同比增长18.92%;营业成本18.98亿元,同比增长19.60%;实际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802万元,同比增长2.43%;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资产11.44亿元,同比增长7.56%;基本每股收益0.13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1元。

点评

1、公司药品产、销、研实力雄厚。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生物与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研制和出口基地,全球最大的洛伐他汀生产基地和磺胺类药物生产基地。目前公司产品涵盖抗微生物类、心脑血管类、维生素类、镇痛抗炎类、消化系统类、精神障碍类、抗肿瘤类、免疫调节类、代血浆类等近20个大类,一百多个原料药和制剂品种。公司是通过国际认证最多的中国制药企业之一,全部产品均通过GMP认证,其中有近20个产品获得美国DMF注册号,12个产品通过FDA认证,7个产品获得欧洲COS证书,药品生产实力雄厚。同时公司宣布建设麻柳制造基地,整合销售流通业务,实现从前端中间体与原料药生产、到制剂药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升整体议价能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并获取更多市场机会。

2011年定向增发后,北京北医医药优质资产注入北大医药(000788),打通了制造与流通环节,实现从原有的医药制造业延伸至医药流通领域,构建了以上海、北京、武汉、重庆为核心辐射全国的销售流通平台。北大医药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有多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深厚的学术基础和资源,发挥方正医药研究院、北大医药国家级技术中心、北大医药重庆大新微生物药物研究中心三位一体的研发布局,实现从创新药物研发到产品工艺技术革新的产品创新全覆盖。公司在产品创新、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的研发与推广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

2、公司更名体现集团从药到医的产业布局思路。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持有占本公司总股本40.2%以上的股份,北大方正集团是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的控股母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北京大学。2013年5月,北大医学部与方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大医学部为方正集团开展医疗医药事业提供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学术交流、医疗业务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支持;此前北大医学部旗下拥有北大人民医院、北医一院、三院、六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等八家附属医院(均为三甲医院),北大国际医院更名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成为了北大医学部第九家附属医院;方正集团旗下的医疗产业集团更名为“北大医疗产业集团”、西南合成更名为“北大医药”等等这些方面都显示了北大方正集团在医疗产业整合上的思路,即:逐步打造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综合型医院/专科医院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医药/医疗产业链。除了北京市内的三甲医院之外,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以收购湖南株洲恺德心血管医院(湖南省内唯一一家具有三级医院资质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为标志已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布局。2014年2月27日,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宣布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共同创办北京大学心理医院(营利性医院);2014年3月初,与贵阳市政府达成的战略协议涉及30亿元,包括和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合作,同时参考北大国际医院的模式,将新建一家营利性医院,这些举措表面北大医疗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在医疗服务领域发力。

在年报中公司公布了未来的发展战略,除了打造医药产业链、推动资源整合之外,还计划依托股东资源、布局医疗服务业;特别是在医疗服务业领域,实现在医疗器械、医院等医疗服务领域的布局。公司股东自建及收购的医院将逐步与公司现有业务相结合,增强与公司现有医药业务的协同。北大医药作为方正集团旗下唯一的医药上市公司,未来依托集团医药资产整合逐步推进,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3、盈利预测及评级。只评估公司现有产品业务,预计公司2014-2016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6%、22.2%和20.9%,EPS分别为0.16、0.20和0.24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8、64和53倍;虽然目前公司估值较高,但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4、风险提示:1)药品安全风险;2)控股股东医疗服务行业布局进展低于预期风险。

安科生物

事件: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增长27.34%;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87万元,同比增长21.54%;扣非后净利润8578万元,同比增长32.69%。每股收益0.38元。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0元,每10股转增2股。预告14年一季度盈利1500万-1900万元,同比增长10.62%-40.12%。

生长激素、干扰素双双提速

公司主导产品包括生物制品、中药和化药。2013年生物制品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26.54%。干扰素销售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速相对12年提升3.58个百分点至17.58%。医保报销和门诊药费比限制了长效干扰素的应用,普通干扰素近两年增速加快,公司干扰素增速连年提升。重组人生长激素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速相对12年提升8.95个百分点至40.22%,毛利率与12年基本持平。公司通过开办合作门诊等方式加大生长激素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安苏萌的品牌形象,在生长激素市场整体扩容的背景下公司安苏萌的高增长还将持续。

余良卿继续维持高增长势头

2013年余良卿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净利润2891万元,在各块业务中增速继续保持第一。主导产品活血止痛膏实现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35.29%。以活血止痛膏为代表的外用贴膏剂基本上已完成了全国布局,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包括商业连锁、代理招商、区域承包等多种模式并存的销售网络,工艺创新研发也取得进展,多项专利获得授权。

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

公司长效生长激素完成Ⅰ期临床试验,生长激素水针完成临床等效性试验,生长激素水针年内有望获批。此外,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精子活体染色试剂盒获得生产批件,生长激素成人生长激素缺乏适应症、生长激素特发性矮小适应症、替诺福韦获得临床试验批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14-2016年

分别为0.47元、0.61元、0.77元,对应当前价格的市盈率分别为34倍、26倍、21倍。我国生长激素市场处于黄金发展期,公司通过合作门诊开发地级医院市场效果显着,营销改革逐步释放了余良卿中药老字号的品牌潜力,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干扰素降价;新药获批的不确定性;活血止痛膏增速放缓

通策医疗

2014年4月28日,我们前往“通策医疗(600763)”,与公司管理层就口腔业务、生殖业务、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现将核心要点介绍如下

1、杭口一季度增长20%以上,昆口一季度实现1700多万,增长42%,净利润112万,其中平安路一季度实现收入300万,希望路每月有50万收入。宁口一季度增长47%,收入1317万,利润170万。诸暨分院刚开业一个季度收入250万,当期就实现盈利。沧州大幅增长50%,存量医院在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做的不错,今年都进入快速增长期。公司原来采用收购的方式进行扩张,但是现在发现“郑口”模式更适合公司,即合作建设分院,未来将形成区域性成熟总院+分院模式;未来考虑会在浙江省每个县都开一家分院,最快的是上虞,后面还有绍兴、湖州、温岭等。

2、公司对该项业务的要求是不着急,目前主要希望其把所有的技术准备工作做好,放慢步伐。公司认为由于引进波恩,具有非常好的标准与管理体系,公司希望一定要做到国内最顶尖和最优秀的IVF中心,才开始考虑扩张和盈利。有很多地方生殖中心与公司谈合作,但是公司还是希望先把重庆和昆明两地做成中国区的样本医院后,总结经验再复制。接下来还需要进行人员培训、设备采购等工作。昆明方面:目前已经完成技术手册的汉化工作,并形成书面文件。4月初对护士和医生进行培训,全部根据波恩的资料和标准进行培训(含护士的每日护理工作流程系列),5月底还要到波恩总部进行深度培训与交流。设备安装:目前处于施工单位招标阶段,大概需要3个月装修时间,预计8月底可以完工,9月份申请,正常情况下审批过程需要2个月时间,计划年底可以试运营。

爱尔眼科

看好公司全国眼科龙头地位在内涵与外延两个维度进一步巩固。公司目前正在搭建中心医院(省会医院)-地市级医院-县级医院的三级连锁网络体系。公司目前拥有50家连锁眼科医院,目标在2020年覆盖大部分地级市,达到200家眼科医院,实现100亿元收入的目标。预计今年新开17-18家医院(大部分通过并购基金投资建设,暂不并表)。新建医院已开展大量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将以地市级为主。分级连锁网络体系实际上是在其他省份复制湖南市场的成功经验(目前湖南省14个地级市中已经覆盖了12个),提高资源共享程度,形成垄断性领先优势。国家鼓励“大病不出县”,中国8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地市级城市(含乡镇),理论上90%以上的患者将就近治疗。

 

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迅销公布中期业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1533.92亿日元,同比增长4.5%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3418.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