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信用债盘前提示|债市情绪受到压制,各期限收益率多数小幅上涨,地产债下跌,“21融信03”跌幅超过10%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信用债盘前提示|债市情绪受到压制,各期限收益率多数小幅上涨,地产债下跌,“21融信03”跌幅超过10%,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1000元存3个月利率1.54%怎么算?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信用债盘前提示|债市情绪受到压制,各期限收益率多数小幅上涨,地产债下跌,“21融信03”跌幅超过10%,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000元存3个月利率1.54%怎么算?

如果你存款1000元,存三个月的时间,年利率是1.54%的话,那么也就是说一年的利息是15.4元,你只存了三个月的时间,那么你的利息一共是3.85元。

1000×1.54%÷4=3.85元

存款定期,活期。

现如今,市面上各种各样的理财方式,大家在在生活中也会选择适合自己理财产品来供自己生活理财,赚取另一份生活来源。其实外面很多理财产品虽然利率高,风险却也并不低,在不可把控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比较不碰这些理财产品。

那么大家就不理财了吗?其实银行存款也算是理财方式的一种,例如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等,都是大多数人更喜欢的,说到定期存款,分为3月~5年不等,很多人就会在存款时间上纠结,那么在银行晌亏“定期存款”到底是3年好还是5年好?存错该吃亏啦!

首先,是活期好呢,还是还定期好?答案肯定是定期好。在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存款一般以效益优先,其次还需要一定的流动性,以保证不时之需。如果存活期,虽然可以随时存取,流动性非常高,但0.3-0.35%的利率确实也太低了,根本谈不上理财,仅仅是起到了由银行代为保管的作用。而存定期,按照有关规定仍然可以随时支取,对流动性没有丝毫影响。相反,如果中途不是特别原因,一般都可以持有到期。或提前支取部分,剩余部分仍然可以继续享受定期利率,直到到乎蚂期。二者对比,首先流动性没有任何差别,其次取得更多利息的可能性要大的多,这样比较当然存定期划算。      

                      

至于存半年好,一年好,还是三年好?主要取决于你资金的闲置期限,或者说投资规划。如果投资规划模糊不明确,当然是期限较短更加符合实际。由于投资规划不明确,必然导致提前支取的可能性变大,一旦出现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利率计算利息,就会损失更多利息,有得不偿失的感觉。但是,如果投资规划非常明确,能够基本确定资金的闲置期,肯定是选择3年期,因为1年期利率肯定低于3年期利率。在一般情况下,即使连续存三个1年的总利息也没有一个3年期利息多,这个是有理论依据的,不信可以自己算。                                                                          

对于投资规划不能明确的,如何平衡效益性和流动性的矛盾?其实也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可以轻易解决,即分散存入。有两种形式,一是将一笔资金分成多笔存入,长期和短期组合配置,短期产品主要是应对临时用款之需;二是将不能确定期限的资金,转移存入到其他第三方理财平台,有货币基金类的,也有一些创新型存款,不仅利岁谨埋率远高于活期利率,而且可以随存随取,流动性较强,也比较安全。通过这些组合存款,也就有效解决了效益性和流动性之间的矛盾,使你不再纠结。

信用债盘前提示|债市情绪受到压制,各期限收益率多数小幅上涨,地产债下跌,“21融信03”跌幅超过10%的简单介绍  第1张

债券基金风险大吗?值得新入场的新手买吗?

债券型基金是指专门投资于债券芹庆亩的基金,它通过集中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对债券进行组合投资,寻求较为稳定的收益。按所投资的债券种类不同,债券基金分为以下四种:

1、政府公债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库券等由政府发行的债券(政府公债);

2、市政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市政债券);

3、公司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各公司发行的债券(公司债券);

4、国际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国际市嫌森场上发行的各种债券(国际债券)。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您可以参考基金的风险等级以及查看基金合同里揭示的风险详细了解和审慎评估差芦理财产品的资金投资方向、风险类型等基本情况,在慎重考虑后自行决定购买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管理需求匹配的理财产品。

应答时间:2022-01-0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稳字当头 静待拐点——2021年利率债年度投资策略

稳字当头信用债盘前提示|债市情绪受到压制,各期限收益率多数小幅上涨,地产债下跌,“21融信03”跌幅超过10%,静待拐点

——2021年乎弊利率债年度投资策略

(海通固收 姜佩珊、孙丽萍)

概要

------------------------------------

1. 债市走向熊平信用债盘前提示|债市情绪受到压制,各期限收益率多数小幅上涨,地产债下跌,“21融信03”跌幅超过10%,利率岁燃族熊信用牛

1.1 20 年债市:疫情 + 政策是主线

1月至4月信用债盘前提示|债市情绪受到压制,各期限收益率多数小幅上涨,地产债下跌,“21融信03”跌幅超过10%,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外宽松不断,债券大牛市开启。

4月末~7月上旬债市持续下跌。4月末海内外复工预期抬升风险偏好,央行持续暂停投放抬升资金中枢,5月供给冲击到来,7月上旬资金面继续收紧,股市大涨带来股债跷跷板效应。7月下旬股市大涨告一段落,资金面紧平衡,债市步入震荡。

8月份,超储率偏低、缴税缴款因素导致资金面偏紧,资金利率中枢续升,叠加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经济复苏持续、社融稳中略升,债市熊平行情。

9月份,央行加大资金投放,结构性存款压降压力暂缓,利率债供给回落,季末财政支出加快,以及我国国债将被纳入WGBI指数等利好债市情绪,但经济稳步恢复,社融大超预期,消费增速首次转正,债市熊市延续,震荡下跌。

10月以来,基本面利好增多,经济复苏强度放缓,叠加利率债供给继续回落,但受缴税冲击,债市下跌迎来小回暖行情之后延续熊市震荡行情。

11月上旬,债市供给回落,供需格局继续改善,货币政策维持稳定,短期内难以收紧,叠加年内缴税大月均已过,年末财政支出有望加快,资金面利多因素增加。11中旬以来(截至11月20日),超预期信用风险发酵(11月10日永煤违约),债市大幅下跌。

1.2 20 年债市:从牛陡到熊平

今年央行下调MLF利率(1年)、逆回购利率(7天)各两次,短端利率大幅下行使得10-1Y国债期限利差在5月中旬最大走扩至147BP,创2015年8月以来最大值。

4月30日以来牛陡切换至熊平,截至11月24日期限利差收窄107BP至32BP,创近一年新低。

1.3 债市分化: 5 月以来,利率熊而信用牛

今年以来,信用债、国债指数回报率分别为2.8%、1.4%(截至11月24日,年化,下同)信用债盘前提示|债市情绪受到压制,各期限收益率多数小幅上涨,地产债下跌,“21融信03”跌幅超过10%;5月熊市开启以来,债市分化加剧,截至11月9日,信用债指数回报率0.4%,国债指数回报率-6.8%;11月10日永煤违约事件以来,信用债、利率债大幅下跌,指数回报率分别为-9.4%、-4.6%。

2. 政府债或缓降,社融拐点临近

2.1 从央行目标看明年社融增速

19年以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M2和 社会 融资规模增速与GDP名义增速基本匹配。我们认为2021年还处于稳杠杆阶段,因此社融-名义GDP增速差应高于1.3%(17年、18年社融-名义GDP增速差均值),再结合19年数据,社融-名义GDP增速差2.6%左右或为央行信用债盘前提示|债市情绪受到压制,各期限收益率多数小幅上涨,地产债下跌,“21融信03”跌幅超过10%的合意区间,若2021年名义GDP增速按10%左右测算,则对应社融增速为12.6%左右。

预计 2021 年目标赤字率难以明显上调。 按照GDP与目标赤字率的变动规律,以及考虑到我国政府加杠杆空间仍存,明年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难以明显下调。此外,我们预计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2020年“更加积极有为”恢复到“注重实效”或是“提质增效”,考虑到今年特殊情况,21年赤字率难以明显上调,预计特别国债将退出。

2.2 政府债或段裤小幅下滑,社融高点或在年初

我们分三种情形讨论了明年政府债券赤字规模,预计乐观和中性假设概率更大些,对应政府债券净融资额分别较20年减少7000~8000亿元和1.3万亿元:

a)乐观假设:赤字率持平在3.6%、专项债持平在3.75万亿,政府债券净融资7.6万亿元、较20年减少7000~8000亿元;

b)中性假设:赤字率下调至3.3%、专项债下调至3.5万亿,政府债券净融资7.1万亿元、较20年减少1.3万亿元;

c)悲观假设:赤字率下调至3.0%、专项债下调至3.3万亿,政府债券净融资6.5万亿元、较20年减少1.9万亿元。

预计明年信贷增速趋降。 明年房地产和基建的贷款增幅或减弱,预计明年信贷的主要支持来源于居民和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前者受益于居民房贷利率下行,后者得益于库存周期的恢复,我们预计2021年新增信贷19.6万亿元,全年信贷增速降至11.5%左右。

明年社融增速或在 12% 左右,高点或在年初。 截至2020年11月26日,财政部仍未下达2021年新增地方债提前批限额,这或许与近期财政部发文有关,我们认为2021年政府债的发行节奏或平滑,因此我们按政府债发行节奏(平滑或19年节奏)+明年政府债券融资规模(乐观或中性假设)进行两两组合后分情况讨论:结果显示明年末社融增速或在11.8%~12%之间,月度社融增速的高点或在明年年初、为13.9%~14%左右。

2.3 社融见顶并不意味着利率立刻见顶回落

社融增速领先债市变动,且通常社融增速回升传导至债市快于社融增速放缓时对债市的影响。

一方面,社融回升通常领先债市下跌0~3个月,15年为例外(领先债市1.5Y左右)。05年12月、08年12月、12年5月、20年5月社融增速回升,对应10Y国债收益率于06年3月、08年12月、12年7月、20年5月上行。但15年5月社融增速上行领先债市1.5Y左右,主因15-16年通道业务发展迅速,资管大年债牛行情持续。

另一方面,社融回落领先债市上涨时间差异较大,在半年~2年之间。08年上半年和13年下半年社融增速领先债市半年左右下行;而其余时间社融回落领先时间较长,约1~2年。如03年12月、10年1月、16年4月社融增速下降,对应10Y国债收益率于04年11月、11年12月、18年1月下行,分别领先11个月、2年和1.5年。

3. 经济稳步复苏,通胀风险仍存

2020年经济呈现V字形走势,从三驾马车来看,出口增速持续超预期,地产投资继续保持韧性,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缓慢恢复,基建投资远低于年初市场预期。明年经济走势如何判断,我们同样从基建、投资、消费几项进行分析。

3.1 制造业投资或是明年亮点

10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降幅继续收窄至-5.3%,当月增速已回升至3.7%,且制造业PMI仍位于扩张区间。

工业企业正由被动去库转向主动补库。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由负转正至0.7%,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其中10月份利润总额当月同比增速显著上行至28.2%。10月末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有所回落至6.9%,库存增速由升转降,工业企业库存销售比回升至48%,仍低于过去两年同期水平,而10月份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1.5天至18.8天,同比增幅持续下滑意味着去库压力逐渐减轻。展望未来,随着经济复苏态势延续,叠加去库压力的逐渐减轻,工业企业库存仍趋于回补。

此外,M1、PPI等领先指标相继见底回升,工业企业正由被动去库转向主动补库,库存周期对经济拉动贡献将进一步抬升。综合来看,随着需求回升、盈利改善,制造业投资增速将继续改善,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强。

3.2 基建投资回升力度有限

5月份至9月,伴随着基建专项债占比下滑(从1-4月的78%降至10月的44%),基建投资当月增速持续回落(旧口径回落至4.8%、新口径回落至3.2%)。年末项目进程加快,10月基建投资当月增速反弹(旧口径回升至7.3%、新口径回升至4.4%)。我们预计明年政府债发行量难以超越今年,但疫情过后,公共财政支出可能会更偏向基建项目。若未来政府融资用于基建的比重较今年下半年有所提升,基建投资增长有望延续到明年上半年,但回升力度或较为有限。

3.3 地产投资增速放缓

7月份以来,国房景气指数已连续4个月在100以上,显示地产行业仍保持热度。10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小幅回升至12.2%,创18年8月以来增速新高,仍是支撑当前投资增速的中流砥柱。10月份商品房销售额、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同比增速均有所回升(分别回升8个、5个、3个、24个百分点至24%、4%、-2%、6%),在融资约束下房企加快推盘回笼资金需求增强,地产销售增速的走高和新开工增速的回升支撑地产投资增速高位回升。

展望未来,若按3条红线分档限制地产融资增速,随着房企融资新规的稳步推进,半数房企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地产融资增速也将趋缓,融资制约下房企倾向于加快周转,地产周期将继续被拉长。

但考虑到居民的贷款仍有支撑,我国城市化红利仍存,以及因城施策下房地产市场将平稳发展,以及十四五规划中强调城市化的推进和都市圈的建设,我们认为明年地产增速或仍保持韧性,单月同比增速缓慢下滑。

3.4 消费有望持续回升

10月份,社消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回升至4.3%,距疫情前8%左右的增速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预计消费后续将持续回升。主要原因是:

) 1 通胀回升促使消费名义增速回升。明年 PPI上行趋势延续将使得消费名义增速回升。

) 2 出行回升空间仍大,助力消费提速。 2月以来,出行量虽然直线回升,但至9月客运量水平仅回升至近5年同期均值水平的61%,出行仍有较大恢复空间,其后续回升有助于消费提速。

3) 就业持续改善,居民收入与消费缺口较大,消费潜力仍存。 截至9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相比于2月已回落0.8个百分点,但仍未回到18、19年就业水平(失业率4.8%~5.2%),随着就业数据持续改善,居民消费意愿也将变强。收入方面,截至20年9月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为2.8%,位于 历史 低位,且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速出现较大缺口,整体来看,消费潜力仍存。

) 4 城市化红利仍在,支撑消费回升 。。2018年我国城市化率为59%,距离发达国家水平仍有23个百分点左右的差距,城镇化率从2015年开始推进速度也持续减缓,因此,我国城市化率仍有较大上行空间。

3.5 出口动力切换,外需韧性延续

今年下半年,复工 + 防疫并行支撑我国外需。 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外贸的复苏也引领全球,中国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出现明显提升,6月份以来中国出口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具体来看,4-5月份主要是防疫物资支撑,纺织制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及塑料制品5月出口总额增速高达72.2%。6-7月份防疫拉动有所下降,海外多国逐步解封,生产和生活的恢复继续支撑我国外需。8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回升至9.5%,防疫物资拉动仍有支撑、加上海外经济恢复,多品类出口数据整体向好,海外从抗疫阶段转向复工复产,复工+防疫并行支撑我国外需。

截至10份,全球制造业PMI连续四个月处于扩张区;日本制造业继续萎缩,但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扩张强度趋升。IMF预测数据显示,2021年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由负转正,虽然海外疫情反弹会使得经济复苏步伐阶段性放慢,但好在随着疫情病死率持续回落,以及当前疫苗研发仍在有序推进,综合来看,疫情小幅反弹对经济的冲击逐渐走弱。

截至11月3日,全球共有20只疫苗研发进入阶段3,若疫苗普及+海外经济恢复强劲,我国出口增速或回落趋于常态化,但整体中枢仍可能高于正常时期。国药集团11月25日宣布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新冠疫苗上市的申请,据介绍,中国生物已做好大规模生产准备工作,明年产能预计将达到10亿剂以上,能够保证安全充足的疫苗供应。

3.6 再通胀正重启

明年核心 CPI 抬升, CPI 压力有限。 10月CPI同比回落至0.5%,8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持续显著下降,生猪存栏、生猪出栏大幅回升,猪肉供需矛盾持续缓解下猪价或继续下跌;6月至9月,核心CPI同比持续抬升至0.2%,10月回落至0.1%。

PPI 上行风险未消。 虽然PPI同比9-10月短期回落,但展望明年上半年,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国外经济逐渐恢复,再加上本轮美欧金融监管放松,全球央行前所未有的宽松力度(例如美国直接开启了财政赤字货币化),叠加明年原油价格的低基数效应,全球通胀风险升温。

PPI 运行周期视角,本轮 PPI 回升将持续到明年 2 季度。 从96年以来,PPI经历了多轮上行、下行阶段,上行、下行阶段分别平均持续13个月、19个月。今年5月份PPI阶段性见底,同比增速下降至-3.7%,根据上行阶段平均持续月数来推算,PPI震荡回升的趋势或持续到明年6月份左右。

预计明年PPI同比先上后下。国际油价和国内螺纹钢价格的变动解释了我国PPI同比增速的94%左右,且对PPI拐点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好,预测结果表明明年PPI趋于回升,高点大概率在明年5月份。

4. 央行重提闸门,资管新规攻坚

4.1 淡化数量目标,构建双循环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以定性方式给出了我国2035年的经济发展目标,相关的表述有: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五中全会淡化数量目标,注重提质增效。 “十四五”规划以内循环为核心,而内循环以扩大消费、自主创新为主线。通过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推动城市化、加快都市圈的建设、加快人口流动等发展主线。

4.2 央行重提货币闸门,确认货币正常化

短期收紧仍缺乏基本面支持。 一方面,当前经济增速还未回到潜在增速水平,9月以来通胀还在回落。另一方面,央行表示疫情特殊时期应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的上升,表示明年杠杆率更稳一些,这意味着明年央行从阶段性容忍杠杆提升向稳杠杆回归。总体而言,现阶段货币政策稳定性有望延续,后续是否收紧看经济修复的持续性、明年PPI上行幅度等基本面因素。

4.4 年末存单利率或高位震荡

1 年期存单利率以 1 年期 MLF 为锚 ,两者利差关系:货币宽松阶段-9BP;货币收紧叠加去杠杆时期,存单利率大幅高于MLF利率;货币中性阶段-30~15BP。

货币边际收紧、信贷超增、货基规模收缩和结构性存款压降是 5 月以来存单放量价升的主要原因。 四季度货币政策维持中性、信贷增速放缓,但结构性存款压降压力仍大(按照压降至年初2/3测算,大行和中小行每月压降规模环比分别增加165%和下滑23%),存单利率或高位震荡。

4.5 流动性分层再现,但好于包商事件时期

11 月 10 日永煤违约超预期。 历史 经验表明,超预期的信用风险会导致流动性风险升温,流动性分层显现。 一是质押券标准会提高,导致质押融资较难,二是暴雷导致避险情绪升温,产品赎回压力增加,赎回压力下流动性好的利率债、转债反而会先被卖出。从16年和19年的经验来看,随着一行两会出台缓和信用风险、呵护流动性的政策,债市则会在超调后出现上涨机会。

4.6 外资买债放缓,银行配债压力缓解

外资买债放缓,但后续仍有支撑。 10月外资配债结束了此前连续3个月千亿增持的趋势,当月增量回落至545亿元,配债力量明显放缓。展望后续,我们认为外资配债后续仍有支撑,主要原因有:

1)债市互联互通、延期债券现券交易时间,有利于境外机构参与境内债市交易;2)债市对外开放加快,今年9月份,富时罗素宣布从2021年10月起将中国债券纳入WGBI指数(明年3月进一步确认),根据以往经历来看,纳入国际债券指数前后(BBGA指数、GBI-EMGD指数),外资流入境内债市的速度显著加快;3)人民币汇率长期有支撑;4)五中全会中强调“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化对外开放,外资入市更为便利。

10月银行持仓增速达18%,为近一年最高增速,显示配债力量强劲;银行资产端配债占比提升0.6个百分点,而贷款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信贷对银行配债空间有所挤占。

展望未来,银行配债压力缓解,配债空间回升。 主要原因有:1)明年债市供给有望回落;2)社融见顶后增速放缓,信贷压力缓解;3)银行一般贷款利率持续回落,表内资产比价有所提升;4)地产融资新规下,用于地产放贷资金有望流向债市;5)资管新规进入关键期,有利于资金流向债市。

年金配债力量崛起中。 2016年至2018年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增速分别为24%、21%、20%。2020年1-10月交易所年金债券持仓总量为6022亿元,增量为485亿,分别占交易所(深交所+上交所)总量和增量的4%、2%,其持仓结构中以信用债为主。

资管新规进入关键阶段。 截至2020年6月末,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为13.24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53.82%,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度过半。但银行理财整改难度仍相对较大,难点主要在于存量资产化解难度较大,具体来看,存量资产中非上市股权类资产或者产业基金的化解、表外理财的不良资产的化解、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化解等仍是关键。此外,信托非标整改滚动续期压力仍大,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监管收严,规模收益率面临双降。

明年非标压降压力较大。 2019年末理财持有非标资产3.7万亿,2019年理财非标压降步伐缓慢,仅压降1400亿元,而18年理财压降非标近1万亿元、占当年非标减少量的43%左右。明年资管新规延期到期,理财整改需加速,叠加信托非标压降压力仍大,地产融资收紧,非标压降压力较大。

5 寻找相对价值,静待利率拐点

5.1 基本面拐点均未至

从调整幅度和持续时间来看,本轮债熊结束还欠缺火候。 2002年以来我国债券熊市平均持续时间15个月,十年国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54BP。

5.2 利率拐点均未至

从债市领先指标来看,社融-M2增速差于20年10月二次见顶,如果其领先熊转牛7-8月,则债熊结束要到明年2季度。从债市高频指标来看,当前隐含税率稳定在13~15%,距离熊尾信号(21%)还有较大距离。此外,近三轮熊尾利率均超调至 历史 均值以上,熊市的结束都是熊平的姿态,而当前利率仍未超调至均值以上。

5.3 利率上行有顶:远景目标对应的利率中枢在 3.2% 左右

未来十五年 10 年国债利率中枢或在 3.2% 左右。一方面,去杠杆推动利率开启下行通道。 短期来看,明年大概率以稳杠杆为主;长期来看,在疫情期间,政府、居民、企业等均出现了阶段性的杠杆提升,但随着经济增速的回升告一段落,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将被更加强调,政策收紧、宽信用退出、房地产融资收紧下各部门杠杆率将下降至合理水平,进而推动利率开启下降通道。

另一方面, 我国经济潜在增速下行,利率走势趋降。 经济潜在增速趋降,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红利从2010年起出现了下行拐点;2015年以来城市化推进速度持续减缓;2017年起我国开启了金融去杠杆,18年资管新规破刚兑+去通道+限非标,降低了货币和债务增速;此外,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透支了未来经济增长潜力;未来随着劳动力和资本供应的下降我国经济潜在增速也将进一步下台阶。

由于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名义GDP增速走势基本一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债市利率中枢也将趋降。

5.4 债市外部比价

相对于股票,利率债性价比提升,但难言“便宜”。 相对于A股,债市性价提升至 历史 中枢位置:沪深300股息率与十年国债利差位于05年以来的51%分位;创业板E/P与十年国债利差位于2010年以来的37%分位(数据截至20年11月24日,下同)。

相对于贷款,债市性价比有所提升但依然略偏低: 十年国债与贷款利率的利差已经回升至19年上半年水平,处于2010年以来30%分位数,距离 历史 中位数水平还有14BP的距离。

相对于美债:中美利差高位,后续或小幅收窄。 截至11月24日,10年期中美国债利差241bp,位于 历史 高位。1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上表示:美联储保持利率不变,宣布保持宽松政策直至实现最大就业和2%的长期通胀目标,此外,鲍威尔表示美国货币政策还未“弹尽粮绝”,经济复苏离目标还有很远距离,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后续宽松力度或加大。 货币宽松 + 美债供给压力大 + 复工复产=美债陡峭化。 中美利差的收窄可能以美债收益率加速上行(美国通胀超预期)或中国债券上行幅度相对更缓(国内通胀不及预期+海外大量资金流入债市)而实现。

5.5 债市内部比价

利率债短端配置价值更高。 截至11月24日(下同),国债中短端(3m、1Y、3Y)配置价值最高(收益率均已超调至 历史 中位数之上),国债配置价值整体高于国开,国开债中短端(3m)配置价值较高(收益率均已超调至 历史 中位数之上)。

30 年品种稀缺性提升。 30年期利率债虽然 历史 分位数偏低,但财政部11月10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对新增一般债期限提出限制(十年以上占比不超过30%,而今年前十月占比高达45%),再融资一般债应控制在10年以下(今年前十月加权平均期限13.5年)。预计后续地方债发行期限将缩短,30年期地方债或将成为稀缺券种,其配置价值(尤其是对于保险机构而言)凸显。

相对于债性转债,利率债配置价值略偏低: 80元以下(平价)转债YTM-10年国开利差处于96%分位数,其余平价纯债与10年期国开的利差相对较小(60%分位数以下)。

短端利率债相对于信用债配置价值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绝对利率方面, 受超预期信用违约事件影响,债市大幅调整,信用债(AAAAA-1Y短融3Y5Y中票,下同)收益率基本处于30%分位数之上,利率债收益率基本处于30%~70%分位数左右;

利差方面: 国开债与信用债利差走阔(均处于30%分位数以上),AAA级3Y5Y中票利差高于50%分位数;

杠杆套息方面: 当前1年短融(AAAAA)、5Y中票(AAA)、5Y国开杠杆套息空间均尚可(位于48%46%,46%,41%分位数),AA级5Y中票信用债套息空间相对较小,位于37%分位数。

5.6 稳字当头,静待拐点

本文源自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债券市场会不会迎来第二波

未来3~6个月,债券市场大概率呈现小幅度震荡、逐渐稳定的趋势,债券市场信心短期内可能难以恢复,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近期,我国债券市场出现明显波动。11月14日,反映债券价格的“中债总净价指数”单日下跌0.62%,为201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并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债券市场出现一波快速下跌。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在过去一周的时间内,包括短期纯债基金和中长期纯债基金在内的可统计的2983只基金产品中,有2632只份额净值出现了下跌,占比8.23%,平均跌幅达4.16%。银行净值化管理的理财产品中自成立以来至11月21日有4059只跌破净值,占比11.78%;甚至在11月型竖模21日前一周时间内,有19396只净值化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平均亏损0.42%,占比攀升至56.29%。

债券市场波动的原因

具体来看,本轮债券市场剧烈波动主要由以下五个因素驱动:

1.理财产品的净值化管理加剧了客户对于市场波动的敏感性。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卜缓会和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开始正式实施,银行理财产品全面进入净值化阶段。

虽然股票市场同样净值化管理,但是股票数量巨大,多样化程度高,这导致股票市场结构复杂多样,给予股票投资经理充分的定价空间。然而,债券市场却不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有长债、短债和利率债、信用债等差异,但本质上的核心点仍然是无风险利率的走势。这导致了债市定价权的天然分配情况为:经理小,客户大。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削弱,使得债券价格主要反映央行流动性投放和居民、企业的流动性偏好。因此,当客户出现“赎回浪潮”时,债券产品价格会受到较大影响。

截至2022年6月,以银行理财子公司为主的一些大型资管机构的底层资产配置以债券类为主,近67.48%的资金配置到债券市场,其中信用债占比48.07%且以高等级信用债为主;14.58%的资金配置到同业存单市场,其中利率债占比5.19%。一旦市场出现下跌趋势,必然会引起“赎回踩踏”现象,且短期债券、高等级信用债券、同业存单的价格波动将更加剧烈。

2.流动性投放稳健,市场流动性偏好上升。

11月15日,央行开展85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和172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与上期相同。虽然此次MLF没有降息,且缩量续做,但是11月份以来,央行已经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科创再贷款等工具累计投放中长期流动性3200亿元,完全可以覆盖此轮一万亿元的MLF到期。可以看出,央行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供给投放。

此前,我国住户活期存款占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要配置到银行理财产品、定期存款或者债券。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转好,居民端流动性需求上升,逐渐将定期存款转化成活期存款,导致理财端产品赎回。此外,银行理财端产品净值下降,引发投资者恐慌,二者形成一种“负反馈”机制,放大理财产品负债端的不稳定,加剧赎回。

3.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使得利率下行受限。

2022年美国与中国的利差显著上升,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4月22日,中美利差由负转正,并快速冲到3个百分点以上,创出近十多年的新高。按照最高收盘价7.32计算,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最大贬值幅度已达 15.9%。最近一轮贬值开始于8月15日,从6.73一直攀升到11月3日的最高点7.32。截至11月21日,人民币汇率反弹至7.1630。

考虑到美国本次通货膨胀主要由需求侧引起,持续时间较长,调整速度较慢。美联储的加息仍未结束,未来联邦基金利率仍有上涨空间,人民币依旧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在美国加息、海外利率走高的背景下,如果国内利率进一步下调,强化降息预期,人民币汇率很可能会承受更大压力。因此在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的时候,央行利率下调空间受限,对债券资产价格波动带来不利因素。

此外,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带来的通胀预期下降,市场主体预期美联储加息步伐或有所放缓,全球风险偏好上升,股票市场回暖,“股债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下跌,资金流出。

4.经济前景改善提升风险偏好。

目前,我国未来经济形势预期的变化是影响债券市场更为重要的因素。前文所述的理财产品“赎回浪潮”、人民币汇率变化最终都要着眼于经济发展状况。

从花旗中国经济意外指数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走势要明纤基显好于市场预期。对利率变动起到正向作用,不利于债券资产价值上涨。

具体来看,首先是“防疫二十条”的发布,国家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不再判定次密接,对密接管理也从“7+3”弱化为“5+3”。这说明我国的防疫工作追求更加科学精准并有所放松,促使由于封控而导致的经济停滞的市场预期减弱。其次是“地产十六条”的发布,强调“要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等16条具体措施,有助于缓解房企的项目交付和资金压力,促使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下行的预期减弱。这两个基本面利空因素对债券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催化债券资产价值下跌。

5.债券市场去杠杆。

债券市场投资者可以以低利率回购借入短期资金,再买入较高收益率的长期债券,赚取期限错配的利差,从而在债券市场加杠杆提高收益。

从银行间市场日均回购成交量与债券市值的比值可以看出,当前债券市场的杠杆率与2016年上半年处于同一历史高位水平。说明债券市场的杠杆风险值得中央银行关注,而在2016年下半年,央行推升短期利率对债券市场进行了去杠杆操作,这无疑可以复制到当前债券市场波动情形中。央行一旦开始去杠杆,告诫债券市场不要搞资金空转,通过期限错配利差套利的投资者利润空间会迅速缩小,促进其出售债券来偿还短期资金。因此债券价格会大幅下降,并且短期利率会大幅上升,债券市场杠杆最终下降。

债券市场前景展望

未来3~6个月,债券市场大概率呈现小幅度震荡、逐渐稳定的趋势,债券市场信心短期内可能难以恢复,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需要跟踪宏观经济变化,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合理提高流动性资产的占比,来应对流动性冲击。

1.债券市场杠杆步入正轨。

11月开始,DR007利率甚至要低于央行的7天逆回购利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过度宽裕,导致投资者倾向于借入短期低利率资金,拉长久期,债券市场的杠杆率急剧上升。而在近期的央行去杠杆操作后,DR007利率和央行的逆回购利率回到过去正常的区间范围。相信央行去杠杆已进入尾声,债券市场杠杆回归正轨,债券资产价格在短期波动后可以逐渐稳定下来。

2.美国货币紧缩预期降温,市场情绪回暖。

美国通货膨胀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市场预期有所下降,美元指数回落到106左右,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小。央行上浮利率维持汇率稳定的动力下降。此外,国内疫情又开始出现反复的迹象,再次加剧了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因此短期利率不具有继续上升的汇率驱动因素。

3.谨慎乐观、未雨绸缪的政策态度。

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指出“三季度我国经济明显回升,总体呈现恢复向好发展态势”“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有效需求的恢复势头日益明显,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可以预见,第四季度央行将采取谨慎稳健的态度,对通货膨胀的关注程度上升,不会超发货币,不搞“大水漫灌”。债券市场稳定后也难以恢复到今年上半年的状态。

4.中长期相互配合的财政、货币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视野放到2023年,我国的经济将以温和的速度开始逐渐回温,而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扩大需求,是一种常见的政策手段,而这也同样需要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总量上、结构上的配合调节。因此2023年货币政策不会持续性收紧,而是会稍微宽松,维持一个合理的低利率水平促进财政政策工具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刺激经济稳步发展。债券市场在2023年有希望进一步回暖,但是否能恢复如初仍需持续关注。

(谭小芬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何嘉宇系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利率时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研究”的资助)

2022年3月20日债倦市场有波动吗

总的来看,一季度债市先扬后抑。

年初降息叠加投资者对经济的悲观预期,10年期国债快速下行,春节后总体经济增长尚可,同时央行未进一步降准降息,10年期国债涨幅回吐,收益率绝对水平逐渐回到去年底附近。信用债方面,一季度违约风险可控,违约仍集中在民企房地产债,投资级带数如信用债收益率小幅上行,信用利差多数走阔。另外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下调方面,一季度下调的信用债金额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估值曲线:长期限以及高等级债券收益率小幅上行

截至2021年3月23日,2022年一季度各品种债券中债估值收益率曲线变动见表1。收益率方面,10年期国债、10年期国开债、3年AAA、3年AA+、3年AA和3年AA-分别变动5BP、-1BP、21BP、15BP、-4BP和-1BP。信用利差方面,3年AAA、3年AA+、3年AA和3年AA-分别走阔21BP、15BP、-4BP和-1BP。总体来看,一季度期限相对更长毕辩、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出现较明显上行,信用利差有所走阔。期限利差方面,以国债为例,一季度曲线小幅增陡。小V型走势

具体来蠢启看,2022年一季度债券市场先扬后抑,以春节为节点,春节前收益率小幅下行,春节后收益率总体上行。首先,春节之前,在降息以及经济悲观预期推动下,10年期国债一度向下突破2.7%;春节之后,多重因素带动债市回调,10年期国债一度回到2.85%。一是春节期间国内人员流动强于去年,二是1月金融数据明显走强,投资者稳增长信心增强;三是1-2月经济增长较去年12月走好。另外春节之后也有部分因素对经济形成干扰,分别是俄乌战争,2月居民贷款负增长以及各地疫情蔓延。信用债方面,总体走势和国债类似。以3年品种来看,各等级中债估值多数也在春节附近出现内阶段低点,尔后逐渐上行。

关于信用债盘前提示|债市情绪受到压制,各期限收益率多数小幅上涨,地产债下跌,“21融信03”跌幅超过10%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3422.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