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关于信用债交易前提示|大部分信用利差收窄,一年期AAA评级达31.63BP,旭辉多只债券跌停的信息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信用债交易前提示|大部分信用利差收窄,一年期AAA评级达31.63BP,旭辉多只债券跌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信用利差收窄什么意思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信用债交易前提示|大部分信用利差收窄,一年期AAA评级达31.63BP,旭辉多只债券跌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信用利差收窄什么意思

问题一:信用利差收窄什么意思 信用利差是用以向投资者补偿基础铅尺资产违约风险的、高于无风险利率的利差

问题二:信用利差收窄,对哪种债券影响最小 从我国2008年以来的信用债历史情况来看,信用利差与基准利率的关系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特点:

(一)一般情况下,信用利差和基准利率的走势是同向的

也就是说,基准利率下行的牛市过程中,信用利差一般会收缩,而基准利率上行的熊市中,信用利差一般会扩大。

(二)当基准利率快速转向时,信用利差可能会有滞后反应

其表现为信用利差短时间内与基准利率的走势相反,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转为与基准利率走势同向,也就是信用利差与基准利率走势会出现短期背离。

(三)在不存在信用风险冲击的情况下,无论熊市还是牛市,低评级债券的表现通常比高评级要好

也就是说,熊市中低评级债券收益率上行幅度通常比高等级小,而牛市中低评级债券收益率下行的幅度通常比高等级大。这体现出高票息较强的防御性。熊市的例子有2009年、2012年下半年,牛市的例子有2010年前8月、2012年上半年、2013年前5月。我们认为形成这种规律与市场缺乏违约和金融脱媒化过程中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有关。

(四)一旦出现违约担忧情绪或实质信用风险,无论基准利率走势如何,低评级信用利差和评级间利差都会扩大

如果违约预期的增强叠加利率债调整和资金面紧张,其对收益率产生的负面冲击会更大。历史上受到违约因素冲击的阶段主要是2008年四季度、2011年(尤其三季度)、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上半年(尤其是超日债违约的3月)。其中2008年和2014年基准利率处于牛市环境,2011年处于熊市环境。违约导致的利差扩大历史上持续时间不长,但杀伤力大。如果不能安全度过这些高危时期(避免大量违约并扛住流动性扒纳冲击),就无从实现低等级相对高的票息回报。

问题三:信用利差收窄对对以下哪种债券的影响最小 从我国2008年以来的信用债历史情况来看,信用利差与基准利率的关系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特点:

(一)一般情况下,信用利差和基准利率的走势是同向的

也就是说,基准利率下行的牛市过程中,信用利差一般会收缩,而基准利率上行的熊市中,信用利差一般会扩大。

(二)当基准利率快速转向时,信用利差可能会有滞后反应

其表现为信用利差短时间内与基准利率的走势相反,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转为与基准利率走势同向,也就是信用利差与基准利率走势会出现短期背离。

(三)在不存在信用风险冲击的情况下,无论熊市还是牛市,低评级债券的表现通常比高评级要好

也就是说,熊市中低评级债券收益率上行幅度通常比高等级小,而牛市中低评级债券收益率下行的幅度通常比高等级大。这体现出高票息较强的防御性。熊市的例子有2009年、2012年下半年,牛市的例子有2010年前8月、2012年上半年、2013年前5月。我们认为形成这种规律与市场缺乏违约和金融脱媒化过程中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有关。

(四)一旦出现违约担忧情绪或实质信用风险,无论基准利率走势如何,低评级信槐此高用利差和评级间利差都会扩大

如果违约预期的增强叠加利率债调整和资金面紧张,其对收益率产生的负面冲击会更大。历史上受到违约因素冲击的阶段主要是2008年四季度、2011年(尤其三季度)、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上半年(尤其是超日债违约的3月)。其中2008年和2014年基准利率处于牛市环境,2011年处于熊市环境。违约导致的利差扩大历史上持续时间不长,但杀伤力大。如果不能安全度过这些高危时期(避免大量违约并扛住流动性冲击),就无从实现低等级相对高的票息回报。

问题四:为什么信用利差可以衡量风险偏好 自2008年开启中期票据发行以来,我国信用债券市场经历了6年的高速成长期,信用债托管余额从当时的8000多亿元迅速上升至目前的10万亿元,占全部债券托管余额的比例也从6.4% 大幅提升至32.6%。信用债券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定向融资工具、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资产支持票据等品种不断推出。同时,我国信用债发行人的信用资质也伴随市场的扩容有所下沉,中低评级债券占比不断放大,宏观经济下行周期所带来的信用事件爆发概率有所上升。如何实现信用债的精准定价、发现“信用利差”的内在变动规律也成为市场越来越关注的命题。

研究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决定因素不仅有利于信用风险的管理和信用产品的一级发行定价,也可以帮助二级投资者判断企业债券相对于国债、金融债等利率品种的相对投资价值,进而为其把握投资时机、选择投资品种提供研究支撑和决策依据。

虽然我国信用债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投资者也经历了比较完整的经济和货币周期,我们希望借此文总结出一些适合我国市场特色的信用利差运行特点及运行规律,发掘并提炼我国信用利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给投资者在二级市场把握信用利差变化、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信用利差理论概述

信用利差是指信用债收益率与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之间的利差,可以理解为对投资者承担的违约风险的补偿。国外通常的计算方法是用信用债收益率减去相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信用利差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Fisher(1959)对信用风险升水决定因素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之后Beaver对信用风险进行了定量研究,于1966 年首次验证了公司财务数据中包含着丰富的违约信息。此后,BlackScholes提出了期权定价的经典公式,Merton又将这个期权定价公式引入了债券信用风险定价中,被称为“结构模型”。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00 年以后发展的“分解模型”逐渐成为美国债券市场信用利差研究领域的前沿,代表人物有Edwin J. Elton(2001)、Driessen(2003)、Amato(2003)、Phihpov(2004)等。该模型认为影响企业信用利差的主要因素来自违约风险因素、税收因素、流动性风险因素,以及其他系统性因素等。但是由于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国外的研究也尚未找到一个通用的模型来解释信用利差变化。

尽管国外信用利差理论模型仍无法非常精确地分解信用利差并解释其成因,但并不妨碍我们把信用利差简单分为风险溢价、预期损失、流动性溢价和税收利差等几个部分,以便分别研究可能影响这些部分的主要因素(见图1)。

特别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影响信用利差的因素,必须先理解预期违约损失、实际违约损失和风险溢价的区别和联系。预期违约损失主要是由历史平均违约率决定的,与评级相对应,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列。但违约并不是每年都按照历史平均违约率发生,而是具有“密集性”“爆发性”的特点,即每年的实际违约率在很多年份低于平均违约率,在违约密集爆发的时段却会显著超过平均违约率。因此信用债投资者为了避免绝对的信用损失,除了参考评级外,还必须考虑整个宏观趋势和信用周期。

信用利差中的预期违约损失部分更多地反映的是评级的差别和变化,即对历史平均违约率的覆盖,而对宏观信用周期及大规模违约的预期所要求的溢价则主要反映在风险溢价中。此外,投资者对信用风险要求额外的风险补偿,还与信用风险的系统性传染性特征,以及信用债投资回报的偏态性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导致信用风险难以分散化,因此投资者会倾向于要求超出预期损失的补偿。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投资者在进行信用债投资时,并不是按照“历史平均......

问题五:信用利差的介绍 信用利差也称为质量利差(quality spread),是指除了信用等级不同,其他所有方面都相同的两种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差额,它代表了仅仅用于补偿信用风险而增加的收益率。

用图来理解可以更直观些。我们来看2016年以来四个不同信用等级的1年期中短票据到期收益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6年10月21日)

都是1年期中短票据,但是因为信用等级不同,到期收益率也不一样。他们之间的差额,就是信用利差哦。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信用等级越低的1年中短票据,到期收益率越高,这是因为信用等级越低,风险越高,市场必须对这个风险补偿更高的收益率。而信用利差,就是用于补偿信用风险而增加的收益率。

而在二级市场上,信用利差指同期限信用债券与无风险债券收益率之差,源于投资者对信用债券的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不足等风险所要求的风险补偿。

信用利差可拆解为信用风险溢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由此得出影响信用利差的主要因素有:基本面,资金面和信用事件。经济繁荣期信用利差低于经济萧条期信用利差。债券市场整体流动性越好,信用利差越低。信用事件的发生会加剧信用债的恐慌情绪,逐步推高信用利差。

(资料来自于博道投资官微)

信用利差的计算公式是这样:贷款或证券收益-相应的无风险证券的收益=信用利差。比如1年期国债收益率是3%,为无风险收益率,AAA的1年期中短票据的到期收益率是4.1%,那么后者的信用利差就是1.1%。信用利差收窄则意味着,投资人愿意为高风险的债券付出的风险溢价在降低。

(资源来自于博道投资官微)

通过引入债欢价的概念――信用利差定价,信用利差就构成了债患鄹窕虻狡谑找媛首钪匾的部分。

在西方的证患鄹窭砺塾幸桓龊苤匾思想就是无差异观点,即给风险资产附加合理的风险溢价(信用利差),从全样本检验,其与无风险资产的投资结果是一致的、无差异的。

这里的风险溢价应用在信用债就是行业的预期违约率,如何应用无差异观点给信用利差定价?

博道投资曾举过这么一个例子来说明:

1、一年期国债收益率3%作为无风险收益率,2、国内钢铁行业的预期违约率年均5%(违约金额与债务存量的比例),钢铁产业债的到期收益率应达到8.42%才是公允的、与无风险资产是无差异的,即公允的信用利差为542BP(5.42%),其计算公式:(无风险收益率+预期违约率)÷(1-预期违约率)-无风险收益率=信用利差,即(3%+5%)/(1-5%)-3%=8%/95%-3%=8.42%-3%=5.42%。

这是在一个完美的市场均衡状态下,对信用利差的公允定价计算。

上述该例子的无差异检验:100万元投资一年期国债,面值100元,票息3%;100万投资钢铁行业一年期全样本信用债,面值100元,票息8.42%。1年到期投资人收到国债本息103万元,因钢铁债违约率5%,投资人扣除5万的违约成本,收到95万元本金与8万元(95万×8.42%)的票息,本息合计103万元,和投资无风险资产的收益是一样的。

上述无差异检验的结论就是,当市场经过充份竞争而确定的风险价格,按照该风险价格投资风险资产将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上述市场均衡是理想中的状态,在现实市场中,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行业与公司基本面、市场情绪等各项变量的深刻影响预期违约率进而影响信用利差。所以,市场参与者未必完全理性(情绪的狂热与恐慌),对信息的理解会存在分歧,随即会产生违约率的预期差(信用风险的定价错误)。

而这种错误的信用风险定价,就为债患壑低蹲收哂造超额收益的可能与空间。价值投资者通过行业与公司的基本......

问题六:信用债利差是个什么东西? 是和国债利率之间的差额,以基点BP为单位

问题七:信用利差的信用利差期权的结构 其结构如图所示:图: 信用利差期权

问题八:银行业的吸收损失是什么意思? 5分 吸收损失是银行资本的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银行清算条件下吸收损失。二是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吸收损失。

在清算条件下,资本工具功能是为普通债权人和存款人提供保护的。因此,只要资本工具受偿顺序位于普通债务之后都可以视为具有吸收损失的功能。而在持续经营情况下,资本工具功能体现为随时可以用来弥补银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失

问题九:银行为什么能接受行政摊派的地方债券 本轮地方债发行,是在新《预算法》框架下进行的第一次债务置换。在新《预算法》框架下的债务发行,体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混乱到规范,从分权到集权的过程。债务有望被纳入透明箱中,因此地方 *** 资金黑洞对利率市场化的阻碍部分消除。

本次债券置换的基本特点是:高等级、长期限、平滑性。本次债务置换是存量债务置换,从地方 *** 债务演化来看,发债主体资质逐渐下沉,现在到期的债务多为高等级债务;站在地方 *** 的角度,发行长期限的债券更符合其利益,预计发行债券将以长期为主;发行的方式为公开与市场相结合,按“谁的孩子谁抱走”的方式来看,信贷和“非标”为主体,公开发行具备规模较小、对市场冲击较小、平滑性的特点。

为何债务置换节奏如此之快?

根据媒体报道的债务置换版本,此次债务置换的截止时间为2015年8月。当前为5月中旬,距离此次地方债置换截止时点尚不足3个月。如果相关报道属实,为什么会如此急切地进行债务置换?

我们认为,第一,目前资金面极度宽松,央行降息有助于融资成本下降,二季度或为利率底部,在此时进行地方债发行有助于降低地方 *** 整体的融资成本,三季度之后面临利率上行压力,抓住低利率时间窗口进行债务置换对于降低 *** 成本极为有利;第二,年内有可能会进行第二次的债务置换,因此尽快完成第一轮置换,能够为第二轮的债务置换预留时间,因此对债市而言仍然存在潜在供给压力。

债务置换银行是否吃亏?

按照媒体的报道,此次债务置换的发行利率下限为同期国债收益率,上限为国债收益率上浮30%。如果相关报道属实,与贷款或者非标相比,银行配置地方债是否吃亏?我们认为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按照2013年6月的统计,在地方 *** 的债务融资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占比高达38.96%,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成本是较高的;第二,在整个地方 *** 融资中,市级平台和县级平台占比分别为40.75%和28.18%,这两者的综合接近70%。县级平台及多数市级平台原本债务的收益率应当是比较高的。将5年期贷款利率上浮10%-20%作为地方 *** 融资成本并不符合实际。我们认为,使用一般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较为合适,3月末一般贷款加权利率为6.78%,考虑降息后利率下降10-20BP,贷款利率约为6.6%。

目前国债利率为3.4%,如果按照市场一般的观点,地方债利率比国债利率高30-60BP,则地方债利率约为3.7-4.0%。与贷款相比,加上50Bp的税收溢价和160BP的资本占用溢价,相当于5.8-6.1%,即使考虑流动性溢价,仍然低于一般贷款利率6.6%,所以银行进行地方债置换是吃亏的。

本次债务置换是否“行政摊派”?

市场对于地方债务置换能否降低利率有很大的争议,代表性的观点有两个:一是地方 *** 债务利率高是市场化定价的结果,地方债务置换无法降低地方债务利率。二是银行负债利率决定资产利率,在银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银行无法接受利率较低的地方债。这两种观点的结论是,地方债务置换无法通过市场化方式降低利率,只有通过行政化手段或者央行QE才能降低 *** 融资成本。

我们对上述两种观点均持否定态度。过去地方 *** 融资贵并不完全是市场化定价,而是受到“软约束”的影响。对于银行而言并非简单的负债利率决定资产利率,而是相互影响;在高收益资产减少甚至消失后,银行负债利率将相应降低。此外,融资主体由包含市县级 *** 在内,变为省级 *** 融资,信用资质提高也将促使利率降低。具体而言:

第一,地方 *** 债务的风险和收益并不匹配,融资贵受“软约束”影响,约束硬化后利率有望降低。现在地方 *** 债......

问题十:1.货币市场工具主要有哪些?2.什么是回购? 1、主要的货币市场工具由短期国债、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回购协议和其他货币市场工具构成。

所谓货币市场工具,是指期限小于或等于1年的债务工具,它们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属固定收入证券的一部分。由于这些证券的交易在许多情况下是大宗交易,个人投资者难以参与这些证券的买卖,他们是通过货币市场基金来间接参与这些证券的投资的。

2、回购(Buy-back),又称补偿贸易(pensation Trade),是指交易的一方在向另一方出口机器设备或技术的同时,承诺购买一定数量的由该项机器设备或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这种做法是产品回购的基本形式。有时双方也可通过协议,由机器或设备的出口方购买进口一方提供的其他产品。回购方式做法比较简单,而且有利于企业的成本核算,使用较为广泛。

关于信用债交易前提示|大部分信用利差收窄,一年期AAA评级达31.63BP,旭辉多只债券跌停的信息  第1张

信用债“危机”:如何影响基金投资?如何规避风险?最全解读来了

近期,华晨集团、永煤控股等几大主体陆续发生债券违约,债券市场产生剧烈波动。周末,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重磅发声,研究规范债券市场发展、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使得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再次成为市场焦点。

债券违约频发

信用风险定价将更趋市场化

多位投研人士分析,受今年宏观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影响,部分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削弱,尤其是部分高评级国企的违约,短期对市场情绪产生了冲击。但长期将有利于信用风险定价的市场化,那些信用研究能力和定价能力突出的机构有望受益。

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

企业偿债能力削弱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今年以来新增违约债券117只,违约金额1348.56亿元。继2018年以来,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违约金额超过1200亿元,信用债违约常态化趋势日益凸显。

银华招利拟任基金经理邹维娜表示,在经济长周期下行趋势中,实体企业抗风险能力本就偏弱,而本次新冠疫情冲击面广,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一步弱化;此外,当前监管环境依然偏严,资管新规过渡期逐渐临近尾声,信用利差长期扩大化的趋势尚未结束。

华富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尹培俊也表示,由于今年相较去年同期违约率并未显著抬升,本次信用风险潮被引发,主因是违约主体变化,部分高评级企业,尤其是国企接连发生违约或债券价格大幅下跌,违约领域向上游资源行业、基础设施行业延伸,分布更趋多元化,加剧了市场对风险深化的担忧。

尹培俊认为,本次信用违约潮在年末爆发,一定程度上也是疫情背景下的宽松政策正在逐步退出,货币政策自4月末以来持续边际收紧的结果。从近期接连出问题的企业来看,都具有债务负担重、盈利能力弱、债券到期压力大等特征,其自身信用瑕疵较为明显。

部分投资人士还特别指出,部分违约主体由于具备地方政府隐形担保,信用扩张较大,也为当前的信用债违约埋下隐患。

泓德基金副总经理温永鹏表示,近期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繁,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因为相关主体由于具有地方政府隐形担保,前期信用扩张程度较大,但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又比较弱,长期债务水平居高不下,当国企信仰、政府信仰被打破,市场信心下滑,企业进一步融资受阻,便出现了违约事件。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表示,本轮违约的AAA国企多为在上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经营红利中没有及时降低杠杆,因此呈现出 历史 包袱重,债务压力大,对债券市场依赖程度高等特征,所以其更容易在市场融资环境脆弱时受到冲击。

不过,在鹏扬基金信用策略总监林锦看来,当前我国信用债市场存量大约30万亿,已是全球第三大信用债市场,这么大的市场出现信用债违约个案属于正常状况。违约主要原因首先是企业自身资质弱;其次,部分企业债务结构中债券规模太大,公开市场再融资不顺利导致资金缺口;最后,目前信用债市场对发行人约束不足,违约成本低,违约了之后企业可能发现生产、经营压力反而减小了。

信用风险定价或更市场化

信用研究、定价能力突出机构将受益

多位投研人士认为,信用债违约短期内将对市场形成负反馈,但中长期将推动衫备世信用债市场打破国企信仰,真正走向市场化定价。那些信用研究、定价能力突出的机构将长期受益。

邹维娜表示,短期看,信用风险事件对市场构成了一定扰动,比如信用风险事件引发的市场担忧情绪影响范围较大,信用债一级市场融资难度增加,部分资管产品可能遇到赎回,加剧流动性摩擦等。但从中长期来看,未来的信用风险定价有望更为市场化,投资者对于信用风险的重视程度必然会显著提升,公募等专业化机构在信用研究与定价能力方面的优势将得到更明显体现。

温永鹏也认为,近期债券违约事件后,投资者需要提升对信用风险与信仰破灭的重视程度,用市场化的思维方式看待信用债市场,强化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投资研究。

“债市违约或肢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正常现象,而有出清、有违约的市场才是一个成熟的、 健康 运转的、能对风险充分定价的市场。”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马龙说。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相关人士也分析,由于信用债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爆发信用事件时投资行为具有高度趋同性,债券集中挤兑易导致企业的短期流动性极度紧张,从而发生兑付困难问题。

尹培俊表示,违约潮的出现会引起部分踩雷滚罩的资管产品净值大幅下跌,引发赎回潮造成信用债集体被抛售,短期看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负向循环。但长期看,因为本轮违约规模尚且可控,在投资人情绪趋于缓和后,市场还是会逐步消化冲击,回归稳定。

除了市场化定价外,更多的投研人士还认为,违约的常态化还将带来信用债市场的分化。

光大保德信固定收益部研究副总监、基金经理曾小丽、创金合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助理闫一帆等认为,未来信用债市场和收益率将呈现更加分化的局面,具备财务杠杆高、借短投长、投融资激进、现金流持续紧张等特点的企业债券价格可能出现下跌,信用债投资或进一步向更加安全的品种倾斜。

博时基金上述固定收益总部人士、招商基金马龙也认为,本次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弱化了“国企信仰”对投资主体的加持,长期来看信用分化成为必然趋势。比如违约事件未彻底解决前,违约区域的其他主体债券再融资和存量债券的估值面临较大冲击;而经济财政实力较强,信用记录较好的省份,信用资质好、经营稳健的主体会更受市场青睐。

林锦也分析,短期会导致同一区域、相近行业、相似企业受到冲击;但长期来看,投资者可能会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企业本身,而对股东、企业规模等因素淡化。另外,目前中国信用债市场基础设施仍有待完善,债券持有人保护机制也在 探索 建立。“近期的违约事件或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深化,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债市违约“常态化”或成趋势

布局重利率债品种、“固收+”

近期债券市场一片风声鹤唳,华晨、永煤违约等事件影响下,债券市场波动极大,同时让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普遍选择观望。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未来债券市场违约或进入常态化,信用债有违约现象才是市场 健康 发展的前提,要更理性看到这一问题,信用资质良好的企业主体信用债仍有较好投资价值,而尾部主体违约风险出清将常态化。这也直接影响到基金公司后续固收类布局,部分公司计划将主推方向改为利率债产品、“固收+”、高收益债专户等产品上,也有公司直言会将更多元化布局债券产品。

尾部主体违约风险出清将进入常态化

债券市场频频暴雷引起市场担忧。“当前信用债违约事件主要发生在‘弱国企’层面,但超预期因素导致部分机构出现恐慌情绪,弱资质债券被抛售,债券市场的资金挤兑现象突出,短期弱资质瑕疵主体的风险仍会继续暴露,债务负担沉重的僵尸国企或再融资压力较大的激进民企仍可能会出现违约,加快尾部信用风险出清。”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相关人士谈及目前市场表示。

上市人士表示,长期看,随着信用债市场的机制逐步健全,债券的定价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国企信仰打破后投资者对发行人的研究甄别能力提高,弱资质企业债券发行困难,经营管理较好,信用资质良好的企业主体信用债仍有较好投资价值,形成良性的融资循环,信用债市场会呈现尾部主体违约风险出清的常态化过程。

“信用债有违约现象才是市场 健康 发展的前提,打破刚兑也是未来的趋势。”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马龙也直言。

华富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尹培俊表示,短期信用债市场正面临一次“灰犀牛”式的冲击。中长期来看,信用债违约的现象会恶化还是好转,一方面取决于债券市场的制度建设、打破刚性兑付的推进。违约追偿机制、企业破产清算与重整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助于债券市场的良性发展,这也是信用债市场 健康 发展的基石。另一方面信用违约也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在信用扩张见顶后,宽信用到紧信用的收缩周期,信用违约风险往往会加速爆发。

泓德基金副总经理温永鹏也认为,未来信用债违约现象将进入一个常态化的过程,主要原因是过去市场融资环境较为宽松,部分企业在资金供给方的助推下,对自身的杠杆水平缺乏控制,投融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当下经济转型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相关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较弱的特点显露,融资渠道受限,未来企业融资政府背书意愿持续下降以及信用债市场逐步市场化的趋势下,信用债违约现象将处于常态化。

而对于短期市场反应,不少基金经理认为短期不会继续扩散。光大保德信固定收益部研究副总监、基金经理曾小丽认为,认为短期内不会继续扩散,原因是现在信用扩张叠加实体盈利改善,是偏积极的信用环境,市场会自发好转。但明年特别是明年年中之后的信用风险值得谨慎,原因是明年社融增速会回落,信用环境不如今年,违约概率会有所增加。鹏扬基金信用策略总监林锦还表示,债券违约导致整体债券都跌,很多中低等级债券跌幅较大。高等级信用债如果受到流动性冲击收益率大幅上升,会是一个配置的机会。

信用风险频发影响产品布局

更多看准利率债、“固收+”方向

信用债违约频发直接影响到基金公司后续固收类布局,部分公司计划将主推方向改为利率债产品、“固收+”、高收益债专户等产品上,也有公司直言会将更多元化布局债券产品。

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马龙表示,未来固收大类产品的布局是更广泛、更全面开花的发展趋势,而不是简单的说应对某一种局限的市场环境或者应对违约事件专门去主推某一类产品,不同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对资产收益的预期千差万别,而各类固收产品,包括纯利率产品、高收益债产品,都丰富了整个固收投资产品的类别,是市场 健康 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从产品层面要做的是打造更多元化的固收类产品,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需求。

“随着信用债违约常态化,高收益债市场的规模更加庞大和成熟,如果有合适的负债端资金青睐高收益债策略,依托公司内部完善成熟的信用研究体系,未来会考虑适当布局此类产品。” 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总部相关人士表示,当前信用边际收紧的大环境下,债券市场定价仍未反映充分,目前市场环境适合“固收+”产品的投资布局。

光大保德信固定收益部研究副总监、基金经理曾小丽也表示,未来信用风险和定价将更加分化,因此不同策略的产品未来都有市场空间,该公司将在利率债产品、固收多策略(固收+)品种上重点布局。

创金合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助理闫一帆也表示,虽然近期频频违约,但信用债长期还会是债券基金的主要配置标的,基金投资需要符合客户的适当性要求,高收益债券基金从策略上来讲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目前普通投资者的接受度不足,也难以充分确认风险揭示和评估是否充分,短期看此类基金更适合有分析能力和风险接受度的机构投资者。

实际上,从今年新发债券产品上,早已经注意信用风险防范。几个月前监管层就从上报环节着手,要求新上报债基提交信用风险防范材料,强化抗风险能力,而在新发债券基金合同上对投资信用债级别有更细致表述。比如新上报的投资范围包含信用债的债券基金,合同里需要进一步细化信用债投资策略,明确各等级信用债投资比例、信用债风险管控制度等。未来债券类产品将更多元化、细分化。

公募基金多举措防范信用投资风险

着力构建行业生态

作为债券市场重要的机构主力军,多家基金公司也分享了过往在防范信用风险上的经验,受访基金公司人士建议,基金公司需在制度上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控制机制,对风险的防范打出提前量,降低组合信用风险暴露,最大限度防范信用风险。

对风险的防范要打出提前量

据银华招利拟任基金经理邹维娜介绍,银华基金在信用风险管理上,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自上而下”是指基于对经济形势、货币信用环境与监管政策等宏观因素的长周期判断,决定组合整体的风险暴露水平。这与银华基金做资产配置的思路一脉相承。

她更是强调,在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由于整体流动性不强,不能指望自己“跑得比别人快”,对风险的防范要打出提前量。没有人可以一直精确的预测市场,如果某一种高风险情形发生的概率已经很大,即使感觉时间尚早,也应该及早躲避。“我们在2016年初和2018年初两次降低组合整体的信用风险暴露,在当时都显得有点过早,调仓时也相对容易。但巧合的是2016年4月和2018年4月市场都进入了信用风险爆发期,受益于前期已经调仓,我们组合受影响都比较小。如果等风险暴露后再作调整,可能难度就会大大增加,效果也会弱化。”

华富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尹培俊表示,所在固收团队主要通过制度和方法两个层面降低持仓债券的信用风险,公司管理的所有产品都从未踩雷。他称,首先,公司在制度上有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控制机制。其次,在方法上,对 历史 违约主体的研究分析中发现,违约概率较大的民企一般都具备“业务扩张激进但盈利能力未有显著改善”、“主体存在大存大贷”等共同特征。而违约概率较大的国企一般具有“股东成分比较虚”、“债务负担重”、“ 社会 重要性弱”等特质。在日常择券中,研究员需对个券进行综合分析,一旦出现违约预警信号,相关主体就被禁止入池,最大化降低持仓信用风险。

降低信用背书权重逐步消除信评泡沫

在近期信用债违约中,市场对“AAA”评级企业泛滥现象也比较反感,市场部分评级机构专业化程度低、盈利模式偏向企业端,企业评级也不够客观中肯,受到市场诟病。业内也对如何构建债券市场各类主体良性发展生态献计献策。

泓德基金副总经理温永鹏认为,过去信用评级偏向企业端的盈利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信评市场的泡沫,之前企业融资具有政府信用背书,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赋予信用背书较高的权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构在评级工作中应更加审慎,降低信用背书权重,逐步消除信评市场泡沫,助推市场各类主体良性发展。

创金合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助理闫一帆观察到,外部评级虚高使得市场无法以外部评级为准绳,在投资中各家机构更多地使用内部研究的结果作为投资和风险控制的依据。”随着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的约束追责、外资评级机构准入的放开、国内第三方评级机构的逐步成长,我认为整个信用评价市场会逐渐趋于成熟。”

光大保德信固定收益部研究副总监曾小丽则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加大对发行人的现场检查力度,监督发行人在债券存续期内及时、充分、完整披露信息,提高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此外,需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规范和监督,督促评级机构、主承销商等履行相关责任,有效揭示风险,保障投资者利益。债券投资机构应该提高精细化研究能力,加强投资准入审批及存续期跟踪。

鹏扬基金信用策略总监林锦强调,需要落实好去年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尤其是建立合理的双向激励约束机制。另外在发行及后续的跟踪辅导过程中,加强市场自律与他律监督,用市场的眼睛来规范发行环节。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国泰君安:论信用和利率的分久必合和合久必分

报告导读:

过去一年半信用风险溢价成为影响信用利差信用债交易前提示|大部分信用利差收窄,一年期AAA评级达31.63BP,旭辉多只债券跌停的主导因素,这导致利率和信用的持续分化。在收益率大幅下行、信用利差重回低位之后,信用和利率将从分化走向归一。

信用债收益率,可以拆解为哪些变量信用债交易前提示|大部分信用利差收窄,一年期AAA评级达31.63BP,旭辉多只债券跌停

传统的信用债分析框架中,信用债收益率可以划分为基准利率+流动性溢价+信用风险溢价。基准利率一般用国债收益率代替,流动性溢价加上信用风险溢价共同构成了信用利差。

信用债与利率债的分化与归一。 基准利率的走势更多由宏观大势所决定,而流动性溢价和信用风险溢价则分别为资金面和信用风险所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当主导信用利差的因素不同时,信用债和利率债的相关性也会有所不同。

流动性溢价和基准利率的走势多数情况下趋同,经济下行与货币宽松往往同时发生,此时基准利率下行,流动性溢价压缩,带来信用收益率的下行以及利差的压缩,反之经济回暖货币收紧,基准利率下行的同时流动性溢价也会逐步走扩。但信用风险溢价和基准利率的走势往往相反,经济下行往往与信用风险抬升同时发生,导致基准利率下行而信用风险溢价走扩,反之经济上行往往伴随信用风险收敛,基准利率上行的同时信用风险溢价收窄。

因此,当流动性溢价主导信用利差走势时,信用债与利率债走势高度趋同,且信用债beta更大,而当信用风险主导信用利差走势时,信用债和利率债往往会出现阶段性分化。

从历史上来看,信用风险溢价和流动性溢价占主导的时期信用债表现如何信用债交易前提示|大部分信用利差收窄,一年期AAA评级达31.63BP,旭辉多只债券跌停

信用风险占主导的市场中,利率和信用出现显著背离,典型的案例就是11年的城投危机。 11年城投的信仰危机从二季度末开始发酵,作为被市亩源场普遍较为看好的品种,城投债的信用风险超出市场预期,导致短期内信用债走势完全被信用风险所主导,叠加当时资金面整体趋紧,信用利差出现快速上行。从数据上来看,信用风险发酵初期受到流动性的冲击如耐拍,10年国债一度上行20bp左右,但伴随着信用风险的进一步发酵,国债收益率反而开始震荡向下,而期间3年AA低评级信用利差却大幅走扩160bp,3年AAA也受到影响利差走扩90bp。

流动性溢价占主导的市场中,信用债和利率债走势高度趋同。 14-16年的牛市中,流动性持续宽松以及流动性溢价的大幅压缩使得信用利差和利率走势高度趋同。期间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接近200bp,而3年AAA和3年AA信用利差则分别压缩了140bp和230bp。虽然期间伴随着经济周期性回落,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出现了明显增长。从复盘走势来看,主导信用债走势的依旧是流动性溢价的压缩。尤其是在15年股灾之后资产荒的逻辑发酵,大量的流动性涌入债市使得所有利差均被压缩至极限。

但是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信用风险若要占据主导,往往是带有超预期的因素。 历史上信用风险造成过很明显影响的除了11年的城投事件外,还有16年的4-5月份央企和地方国企的集中违约。这两次都明显动摇了投资者对于城投或者国企的信仰。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4-15年强周期性行业的信用风险(比如二重、英利、川煤炭、超日、春和、八钢等等),从市场上来渣羡看,强周期性行业的信用风险似乎并没有引起市场太大波动。主要原因在于强周期性行业违约的根本原因往往在于行业景气度下滑引发的内外部现金流的收缩,在违约之前往往有很强的征兆和信号,因此当违约真正发生时,超预期的色彩并不重,对市场影响自然较小。而一些在预期之外的违约往往会给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

二是政策变动可能带来信用和利率的流动性溢价分化。 多数情况下,流动性溢价由资金面决定,因此往往与国债收益率走势同向。但是当政策变动导致信用和利率流动性溢价出现分化时,即使此时是流动性溢价主导信用债走势,信用和利率仍有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背离。比如14年12月份中证登在连续下调信用债质押回购折扣系数之后,再次大幅收紧城投债质押回购门槛,导致信用债流动性溢价短期出现明显的攀升,而对利率债却没有太大的影响。期间,10年国债始终在3.7左右的位置波动,而信用债整体却上行了40-50bp不等。

17 年以来利率和信用的分化持续了一年半,时间创下历史之最。

大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产生都有不同的背景,但相同的是主导信用债的都是信用风险溢价。

(1)17年利率债出现大幅下跌,但信用利差始终维持相对稳定。 17年10年国债从年初3.1%的水平快速上行至4.0%,幅度接近90bp,而期间信用利差却仅仅是小幅走扩,3年AAA和3年AA全年分别走扩40bp和30bp,评级利差甚至出现收窄。归根结底原因有几点:(1)17年经济运行状况明显好于市场预期,尤其是对于前期市场普遍担忧的产能过剩行业来说,信用风险是大幅改善的,信用风险溢价并未大幅上升。(2)金融监管趋严导致利率债大幅下跌,但去杠杆尚停留在预期层面,进入实操层面之前,对信用债实质影响较小。(3)与11年和13年的大熊市相比,17年的大熊市资金利率平均水平较低,11年和13年熊市中R007平均值为3.68%和4.69%,而17年的熊市中R007平均值仅为3.2%,对于信用债来说,资金利率的相对低位也使得收益率上行幅度有限。

(2)18年上半年利率债大幅上涨,信用债却出现滞涨特征。 尤其是5月份民企信用时间发酵以来这一特征更为明显。数据显示,10年国债从1月份高点一度下行50bp,但反观信用利差,却持续维持高位,年初3年AA信用利差在200-210bp之间,然而到了7月,信用利差依然维持在这个水平,仅高等级信用利差出现了明显收窄。这也是首次看到牛市中评级利差反而出现走扩的现象,这主要与民企信用风险高发有关。相比较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信用风险,民企信用风险往往具有事前难以预测,机构踩雷面较广等特征,因此当民企信用风险高发时,超预期的成分更多,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更快,导致低评级与高等级和利率债走势出现明显的背离。

(3)7月下旬之后,宽信用政策集中出台后,利率震荡而信用利差大幅压缩。 7月下旬的一系列宽信用政策彻底改变了利率和信用的走势。利率债融资收缩的逻辑出现动摇,收益率出现调整,而对于信用债来说,信用风险担忧大幅缓和,带来信用风险溢价的大幅压缩,当然,期间也有流动性宽松的推波助澜。期间,10年国债从3.45%的低位一度回升至3.6%以上,而3年信用债收益率则下行70-90bp。

综合来看,过去一年半的信用债市场,信用风险主导了信用债市场的走势,因此,信用债与利率债出现了长时间的背离和分化。

一波流行情之后,信用与利率将从分化走向归一。

宽信用政策出台之后,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担忧明显化解,信用债市场也走出“一波流”行情,从当前时点来看,信用债收益率已经普遍低于历史中位数水平,高等级品种信用利差已经低于历史20%分位数,AA品种也普遍低于历史40%分位数水平。

信用风险溢价几乎没有空间。 在当前低信用利差水平下,信用风险溢价的影响已经大大降低。(1)一是政策底出现之后,对于更看重信仰的城投债的行情一步到位,但是对于多数产业债来说,可能还要等到融资底甚至经济底出现,信用风险才可能出现趋势性消散。因此即使是政策转向,结构性的信用风险仍然会陆续发生,8月份以来我们仍然看到美兰机场、兵团六师、金鸿债违约,所以信用风险溢价短期内难以继续压缩。(2)第二,过去两个月中,在信用债成交放量市场好转的过程中,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已经调整了部分仓位,而且低评级估值也有所修复,往后看即使信用风险尚未彻底消失,对于市场的影响也将明显变小,信用风险溢价出现大幅走扩也不太可能。

流动性溢价也压无可压。 (1)从资金面本身来看,不具备进一步宽松的空间。8月初资金面宽松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隔夜回购利率一度下行至1.5%的历史低位,7天回购利率也突破利率走廊的下限,随即央行进行窗口指导银行拆借需要加点带来资金利率的下行。本周开始,资金利率又开始出现回落,央行随即开始释放定向正回购的信息稳定市场预期,从这点来看,央行也并不希望资金面过于宽松。(2)宽信用的政策加快落地,目前所有政策的目标都是指向疏通资金向实体传导的渠道,虽然宽信用仍然受到三大部门债务率高企以及民企信用风险偏好难以修复等问题的制约,但这一轮在外部贸易战的压力下,政策维稳的决心会很足,甚至可能出现“融资不稳政策不止”。因此,我们认为宽信用出现效果只是时间问题,未来一旦到实体的通道被打通,资金面有可能会边际转紧。

低利差水平下,主导信用债的因素将从信用风险切换为利率风险。 综合来看,信用风险溢价和流动性溢价共同决定的信用利差将不再是决定信用债收益率走势的关键。上半年的信用市场被信用风险所主导,信用债的走势与信用风险高度相关,而到了下半年之后,主导信用债走势的因素更有可能向基准利率切换。从这点上来说,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内,信用债和利率债走势的背离将告一段落,信用债和利率债将从分化走向归一。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基准利率仍然面临一定的调整风险,对于信用债来说,与基准利率联动性更强的高等级信用债也面临调整的风险。

关于信用债交易前提示|大部分信用利差收窄,一年期AAA评级达31.63BP,旭辉多只债券跌停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3530.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