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China赵海军:苹果和特斯拉帮助中国培养产业链_ceo赵海军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China赵海军:苹果和特斯拉帮助中国培养产业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ceo赵海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中国为什么不禁苹果特斯拉呢?如果禁了对中国会有影响吗?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China赵海军:苹果和特斯拉帮助中国培养产业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ceo赵海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中国为什么不禁苹果特斯拉呢?如果禁了对中国会有影响吗?

出于对当下国情China赵海军:苹果和特斯拉帮助中国培养产业链的考虑,特斯拉和苹果来中国不仅为中国提供大量劳动岗位还拉动China赵海军:苹果和特斯拉帮助中国培养产业链了中国经济发展,禁止不仅会损伤中国企业China赵海军:苹果和特斯拉帮助中国培养产业链的经济效益更不利于中国科技发展

首先谈国情,中国现在处于国产替代的科技发展关键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而研发投入的钱哪来呢?不仅依靠政府投资 更多的是需要企业通过生产销售再投入的这样一种良性循环,而苹果特斯拉都处于产业链的关键地位,每年都能为国内上游企业提供大量订单促进国内再生产投入。

而且当下China赵海军:苹果和特斯拉帮助中国培养产业链我们的科技水平还不能达到完全脱美的地步, 拿无人驾驶和新能源车来说,特斯拉掌握China赵海军:苹果和特斯拉帮助中国培养产业链了相对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中国无人驾驶水平目前还处于L3层级,而特斯拉已经开始准备突破L5了。如果强行剥离特斯拉在中国业务 不仅会使得新能源车产业链上游供货商损失一大客户导致企业大量失血更会阻止中国无人驾驶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拖累中国无人驾驶的全面布局。

苹果和特斯拉来中国还为中国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人对特斯拉和苹果这种高科技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不仅推动了消老桥森费升级,更是促进了中国上游供应商的发展,为中国企业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推动国内再生产,提高国内生产发展水平。不仅如此,更是满足了国民对优质产品的需求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强行剥离苹果和特斯拉将造成中国大量的工作岗位流失,工人失业,加大社会治理压力,而且也会造成中国企业订单大量缩水,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个别小企业还会因此破产,不利于企业再生产,从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是一侍亩步一脚印稳步向前 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损害了上游厂商的利益 对国外而言也会打击外资企业来内地建厂的信心,不利于我国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目标。

我们和特斯拉苹果这类外资优质科技企业的合作应当是互惠共赢的,共取所需,我们在合作中不断发展经历,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消简,推动中国企业在合作中不断走出国门。在发展当中不断弥补自己的短板,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走长期稳定的发展路线。提高外资企业对中国的信心的同时也使本国GDP稳健增长。

China赵海军:苹果和特斯拉帮助中国培养产业链 ceo赵海军  第1张

加速淘汰传统汽车,打压中国造车新势力,特斯拉这手棋下得不错

2010年夏天,我用自己暑假打工赚的钱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部手机,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款牌子为索尼爱立信的折叠手机,上面可以听歌,可以拍照,可以下载应用……可以说跟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相比,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在当时的我眼中,功能机更完美的模样可能是诺基亚N97或者黑莓那样,拥有跟电脑布局一样的键盘,有更大的屏幕。至于更好的电子设备是什么样?我大概只能想到笔记本电脑。

而事实上同样是在2010年,苹果的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 4横空出世,迅速风靡全球源消空,与此同时,安卓阵营的HTC和三星也相继推出安卓手机。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我正处于一个消费电子产品“改朝换代”的年份里,并且成为了一名后知后觉的见证者。

时间过去了十年,前些天我看新闻,看到特斯拉大幅降价,引发了一波消费热潮,市场上对于这件事议论纷纷雹瞎,说着特斯拉降价搞营销的各种理由,包括特斯拉国产化后成本降低,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等等,我不自觉就想起十年前那场手机迭代“战争”,然后忽然就想: 正在发生的一切,或许也是一个行业“改朝换代”时间的到来 ——特斯拉可能是察觉到了“某个稍纵即逝的契机”,并且就像当年的乔布斯一样迫不及待地出了大招,且不说效果如何,但至少说明了一点—— 汽车 行业的迭代“战争”已经来了。

先说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新能源 汽车 凭什么市值如此亮眼?以及特斯拉凭什么成为市值第一的车企?”。

特斯拉股价从去年最低点(2020年3月中旬)开启上涨通道,至今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涨超过十倍,目前的市值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远超传统 汽车 行业巨头,比如像丰田 汽车 (Toyota,市值1500亿美元左右),德国大众(市值约850亿美元)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连中国新能源 汽车 上市企业蔚来的市值也超越了德国大众。

但桥虚如果从营业收入等经营性数据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跟传统车企相比,特斯拉等新兴造车势力的销量跟市值表现“严重不匹配”—— 比如说大众 汽车 2020年 汽车 销量达到了930万辆,其中包括13.4万辆纯电动 汽车 ,而丰田 汽车 销量更是超过了大众,相比较而言,市值远超其他车企的特斯拉2020年 汽车 交付量为50万辆,蔚来 汽车 的全年交付量仅为4.3万辆——甚至不到特斯拉的十分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销量和利润跟传统车企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距离,那么为什么市值会这么高,而且在很多人看来,未来将会更高?

对于了解股市的人来说原因很简单: 市值反映的是预期,换句话说,市场看好特斯拉,看好它的发展发向。 虽然这里面可能存在比较大的高估,但也存在着支撑人们去高估它的逻辑基础。

那么支撑特斯拉高估值的逻辑基础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主要包含三方面: 第一,新能源 汽车 代表着未来 汽车 能源的发展方向;第二,自动驾驶代表着未来 汽车 控制的发展方向;第三,全球市场领导地位。

在这里我先引入一个概念:我们可以把传统 汽车 视作 汽车 1.0版本,那么新能源 汽车 (主要指电动 汽车 ,但也不排除其他新能源)则可以视作2.0版本,它改变了 汽车 所使用的能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发动机系统,并同时改变了 汽车 工业的产品打造模式——这一点尤其重要。而至于3.0版本,只有能源方式改变是不够的,在我看来,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 汽车 才能算作真正质变——它改变了人与 汽车 之间的关系,我把这种能兼顾新能源与自动驾驶两种特性的 汽车 称之为智能 汽车 。

在当前的语境下,我们也可以把新能源 汽车 视为智能 汽车 的第一个阶段,事实上有可能成为智能 汽车 的产品几乎全都属于新能源 汽车 。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三方面。

第一方面,新能源 汽车 代表未来 汽车 能源的发展方向。

在说到新能源 汽车 的必然性时,大家能听到最为频繁的词汇可能就是环保、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等,燃油 汽车 排放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直接导致了现如今的“开车限号”,而在宏观层面,石油资源不可再生的属性确实证实了燃油 汽车 必然面临的危机——石油越来越少也就必然越来越贵。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着除污染之外的环保问题——碳排放,为了控制碳排放,燃油 汽车 向零排放的新能源 汽车 的变迁也名正言顺。

但在我看来,新能源 汽车 必然取代传统 汽车 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一件小事上—— 电比油便宜,且通用,并且这个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随着发电技术和各类电力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建设,电的成本不断地在往下降,这也是全球推动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变迁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电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能源。

从这方面来说,特斯拉、蔚来等 汽车 制造新势力,以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这类关键部件供应商,基本上都受益于这一趋势。

第二方面,自动驾驶代表着未来 汽车 控制的发展方向。

这里所对应的就是新能源 汽车 的升级版——智能 汽车 ,智能 汽车 的核心功能就是自动驾驶,我们可以将这种功能理解为 汽车 内部存在一个“虚拟老司机”,它依靠智能 汽车 上的各类传感器以及物联网回传信息等来做驾驶决策——换句话说,我们买一辆车的时候实际上也买了个“司机”,而自己将从传统的“司机与 汽车 ”的关系中脱离出来。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实际是建立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基础之上,本来这事儿还很遥远,但随着5G的发展,以及前沿技术的迅速突破,自动驾驶也迅速向着现实挺进。

处于这种使用体验上的巨大差距,自动驾驶对主动驾驶就体现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从这一方面来讲,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依然受益,但除此之外,百度、苹果、华为、谷歌、阿里巴巴等互联网 科技 公司也成为这一趋势的受益者,同时对于这些互联网 科技 公司而言,自动驾驶是它们进入智能 汽车 领域的最佳跳板。

而第三方面就很容易解释了,正是因为特斯拉当前在新能源和自动驾驶两方面都处于全球同行 ——这里指的是智能 汽车 行业——领导地位,所以它才能成为焦点中的焦点,在资本市场中产生了极为强悍的“虹吸效应”,并成就了当前的市值。

对于许多人来说,特斯拉已经风光无限,可以知足,但是对特斯拉和马斯克来说,或许“战争”刚刚开始。

而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 在一场战争中能笑到最后的,才笑得最好。

从特斯拉的角度来讲,它在战略层面上需要考虑至少两个层面的“战争”: 第一个层面是如何在整个 汽车 领域保持新能源 汽车 的绝对优势,这里说的就是新能源 汽车 跟传统 汽车 的“斗争”;第二个层面是如何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保持绝对优势,这里要说的就是特斯拉跟其他新能源 汽车 的“斗争”。

我们先说第一层面。

对于特斯拉或者马斯克来说,特斯拉 汽车 在早几年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在推动着新能源 汽车 走向公众视野,推动着智能 汽车 的渐趋成型,但是几年过去了,尽管在刚过去的这一年里特斯拉股价大涨,但是新能源 汽车 的市场存量相对于整个乘用车市场的 汽车 保有量来说,依然微不足道。

这有点像智能手机刚出的时候,功能机年销量几亿部,智能手机销量纵然达到几十万部上百万部,但依旧显得势单力薄。所以尽管特斯拉或者说苹果在新一代产品中占比很高,但是从数量来看,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智能 汽车 跟智能手机又存在不同,智能 汽车 所涵盖的行业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智能手机,这就决定着智能 汽车 想要取代传统 汽车 就要面对更大的阻力,以及需要更长的消化周期。

那么阻碍人们把手里的传统 汽车 换成新能源 汽车 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 汽车 使用周期较长,更换频率低。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特斯拉从推出到现在也没多少年,很多人当时买的 汽车 到现在可能车况还不错。或者说近几年新能源 汽车 才慢慢被市场接受,对于绝大多数车主来说,还远未到为了尝鲜买新车的地步。

第二, 汽车 价格贵,购买决策偏保守。

汽车 不同于电子产品,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它属于仅次于“房产”的资产,所谓“有房有车”。所以在做购买决策的时候,人们偏向于购买已经得到市场验证并且学习成本低的车子,从这点来看,新能源 汽车 其实还存在不少的缺陷,而且天然对新生事物存在一定的接受障碍。

第三,新能源 汽车 缺陷明显,且目前成本并不低。

也就是续航的问题,市面上大部分新能源 汽车 充满电后的续航里程在500公里左右(实际里程能达到这个地步就算不错了),并且充电桩并不像加油站那样常见,还存在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到了冬天,续航能力还会因为天气原因大幅缩减。

所以对于当前的新能源 汽车 来说,缺陷还是很明显的,对于绝大多数传统 汽车 驾驶者而言,续航里程和充电问题是两大硬伤,尽管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绝大多数时间每天的驾驶里程很难超过电池续航上限——换句话说能做到一天一充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此外就是成本问题,新能源 汽车 的驾驶成本可能不高,但是存在时间成本(充电时间长)和维护成本高的情况,这个主要还是技术发展不完全成熟造成的。

问题列出来了,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应该看到这三个因素说明的一个核心问题: 用户买新车选择传统 汽车 而不是新能源 汽车 的最根本原因就三个字—— 不值得。

那么解题思路也就一句话—— 让用户觉得值得。

至于方法,就是在体现新能源 汽车 优势的同时,压低用户们的“尝鲜成本”。

在我看来,特斯拉降价在这个层面上的意图很明显——将整个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盈利空间打下来,逼着涉足这个行业的玩家跟随着将价格压下来,从而快速壮大新能源 汽车 的存有量。

而为了保障这种玩法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其他战略目的,特斯拉就必然要压低制造成本, 压低成本有两条路——规模效应和产业优势 。同时兼顾这两方面优势的只有中国,中国不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还提供了一个颇具成本优势的产业链供应体系。而美国、欧洲相比中国较突出的优势就是市场接受度会比较高,这是马斯克将海外第二个超级工厂放在欧洲的主要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 特斯拉想淘汰的不是传统 汽车 厂家,而是传统 汽车 本身 ,所以如果欧美日 汽车 巨头们转型的话,说不定特斯拉会更开心,这意味着推动 汽车 “换代”阻力更小。

从这个战场来看,特斯拉目前并不存在真正的敌人,这对于新能源 汽车 行业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对于这个行业里的其他玩家以及战略腾挪空间越来越小的传统 汽车 企业来说,都算是噩耗级别的消息,尤其是后者。

接着说第二个层面。

蔚来创始人李斌有个观点没错—— 特斯拉的降价对蔚来等矢志走高端智能 汽车 路线的新玩家来说构不成威胁。 但这里存在一个前提,蔚来的产品相比特斯拉需要有高一个等级的水平,或者能够像苹果之于安卓一样独成一个体系。

尴尬的是从目前来看,特斯拉才更像是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苹果。

不过特斯拉跟苹果有一个处境上的本质不同: 苹果智能手机是能够碾压所有手机产品的,而特斯拉既做不到在体验上完全碾杀传统 汽车 ,也做不到对同行的绝对领先。

正是这一点不同,成为特斯拉实行降价策略的另一个理由——降价可以提升特斯拉的销量,进一步增高市场保有量,并且让它具有更大的动员能力……其最终目的,是奠定自己在整个行业内部的特殊地位。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场“斗争”——特斯拉要借助成本优势对近身的竞争对手进行敲打,与此同时向充电基础设施、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等方面进一步落子抢占先机。

在论述这场斗争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两个可能出乎大家意料的背景: 第一,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在新能源 汽车 乃至于智能 汽车 领域的综合实力居全球首位。 在产业链中动力电池、电力发动机、车用各类型传感器等硬件方面,和车载系统、V2X、自动驾驶等软件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实力和优势; 第二,就智能 汽车 发展路线来看,中国造车势力相比特斯拉更有前景。

正是因为这两个前提的存在,特斯拉虽然当前阶段并不畏惧任何一家新能源 汽车 企业的挑战,但是它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竞争对手的强大威胁。

与此同时,它将第一家海外超级工厂放在中国,当时马斯克或许并不认为中国的新能源 汽车 会因此受益,它更多是想借助中国的产业优势和市场规模来加速第一场“战争”。但是在过去的2020年,他或许已经认识到另一点:特斯拉提升了中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产业链实力,同时也或直接或间接促进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抬头向上—— 从这个角度讲,上海给特斯拉开绿灯办厂,绝对算得上目光长远。

我在第一部分说了特斯拉股价暴涨的三大原因,实际上就是它在两大趋势上都做到了领先,但 这个领先并非永远,也并非方方面面。

从当前来看,新能源这条路线上特斯拉已经逐渐失去优势,不管是能源供应系统、动力系统还是为自动驾驶提供硬件支持的传感器及芯片,中国力量都已经能够提供不输于特斯拉的方案;而从自动驾驶方向来说,百度在全球范围内都算得上独树一帜,特斯拉仅从这方面来说并不具备优势。

特斯拉当前的优势在于两个方向的综合实力依然是行业翘楚,但是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蔚来们在开辟新的技术道路,对续航、传感器等展开了大力 探索 并且开始出现成果;而中国的 科技 公司开始下场新能源 汽车 领域,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华为等 科技 公司在内都已经成立智能 汽车 公司: 阿里巴巴旗下有千寻位置,在V2X领域做得相当不错;百度是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技术领先者,其自动驾驶平台阿波罗已经开启商用脚步;华为在物联网方面则有着相当不俗的技术底蕴。

这里边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在于—— 中国造车新势力很显然在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像之前的历次技术迭代一样做硅谷的跟随者。

而反观世界其他地区,美欧日韩的传统 汽车 行业虽然也在进行着改革,但是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开拓以及发展相对于中国来说是远远滞后的,因为它们的最大阻碍并不是造车技术上的转变困难,而是路径依赖很难改变,说白了,它们和当初的诺基亚一样无法放弃已经付出的努力,并且并不认为智能 汽车 与传统 汽车 存在多么巨大的不同:比如说,智能 汽车 未来可能将如同智能手机一样,生产环节交给代工企业,所以才会有 科技 企业跨行进入智能 汽车 领域,才会出现富士康与特斯拉合作这样的事情。

特斯拉作为智能 汽车 行业的领先者,它比所有其他车企乃至于 科技 企业更能认识到这个窗口期的逼近,以及中国造车势力的崛起。所以它就必须做些什么来保持自己的领先。

降价是特斯拉众多策略中的一个比较显眼的举动,包括这个策略在内的扩建工厂、增加产能等等,目标很清晰——迅速增加特斯拉 汽车 的保有量,而在保有量上去的同时,它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发展特斯拉的生态——包括硬件生态和软件生态。

硬件生态主要包含的是相应硬件标准的制定,比如说充电桩、充电站的标准设计,传感器、芯片的相应技术标准等,它可以通过市场影响力来影响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从而对其他路线的“玩家”进行降维打击;软件生态则包含自动驾驶系统,精确定位、数据处理、边缘计算、物联网等相关方面。

如果特斯拉把握住当前这个窗口期,在中国造车新势力还没有能力大肆铺开并将影响力传播到国外之前,极大地提升特斯拉的产量以及几乎必然暴涨的销量,那么就能够在我们的车企真正走向国际之前, 先在“标准战”上独领风骚,这对于中国造车新势力来说才是真正的战略性惨败。

自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有一件事很容易被忽略—— 中国已经替代美国成为对新兴 科技 最为友好的国家,包括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中国几乎是一种抢跑的姿态在发展。

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在近几年尤其是特朗普当政时期基本玩起了“闭关锁国”那一套,而美国硅谷 科技 企业同样因为技术红利陷入“创新乏力”状态,依靠垄断和技术强权攫取大量经济利益, 科技 发展决策也开始掺杂政治因素,这些都导致美国 科技 在近几年乏善可陈。

我认为这种大趋势是新能源 汽车 乃至于智能 汽车 领域内中国力量逐渐展露头脚并一往无前的最根本原因,同时这种趋势让产业链资源极为快速地向着中国集中,日韩和台湾省相关产业链资源也已经与中国大陆密不可分。

所以在基本面上,中国车企并不弱,在智能 汽车 领域的实力和潜力更是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存在。但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造车新势力似乎直不起腰来,在国外也好似没有一点存在感。

在我看来,这是中国造车新势力最大的缺陷,也是它们想实现破局最为关键的地方—— 中国智能 汽车 相关企业必须走出中国,不要只是在国内和特斯拉及它背后的产业链企业竞争,要去国际上做这个工作——就像华为曾经做到的那样。

最后想说,传统车企有它的路径依赖,但更大的可能是它们能够拥有从零开始的决心,当大众丰田倾其所有拥抱新能源或者智能 汽车 ,当特斯拉也放下自己的骄傲学习我们的长处,那么到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呢?

路只有一条——我们也要放下自己的路径依赖。 造车新势力包括所有互联网 科技 企业都过于依赖国内市场,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国内企业早已用不着在国际市场上“自卑”,更不应该畏惧国际市场,中国崛起也必然伴随着国内一大批企业走向世界。

希望智能 汽车 行业是一个真正的开始。

别再喷特斯拉了 他真的救活了中国的新源汽车市场

最近证券市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特斯拉股价的波动成了国内部分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股价的晴雨表,像宁德时代 、均胜电子、旭升股份、华域汽车、三花智控等等特斯拉中国供应商,股价都随着特斯拉发生了大幅波动。

为什么特斯拉的股价会如此深刻地影响到国内零部件上市公司的股价呢?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体系太脆弱了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在传统汽车领域核心技术的严早闷敬重滞后,迫使政府不得不打造新赛道以实现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而这个新赛道就是新能源。有了产业顶层设计和政策的重点扶持,中国市场诞生了一批批优质的新能源产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

自2013年开始成为国内客车龙头宇通的电池供应商,并凭借补贴时代所获取的利润,宁德时代拼命投研发,逐步打入宝马、大众、戴姆勒等全球汽车巨头的供应链,在外强环伺(松下、LG)的情况下高速发展,以一己之力PK世界第一梯队。

不仅于此,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游的资源市场,我们已经形成以天齐锂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为龙头的金属资源供应链;中游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三电系统;下游的整车生产与销售,既有比亚迪、奇瑞这样的传统厂商,也有蔚来、威马等新势力;后市场,充电桩制造与运营、电池回收等领域也不乏优质企业。

可以说,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和最好的成本控制力。

但是,落实到下游,国内的整车厂商并没有真正打开新能源市场,失去了政策的庇佑,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最终以130万辆、17.4%的降幅收尾。这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产能过剩。

以核心产业动力电池为例。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62.2GWh,同比仅增长9.3%。而按照之前的规划,到2020年国内要实现200万辆新能源汽车,近80GWh动力电池的销售,多数厂商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同时,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家企业中有4家装机量同比下滑,包括排名第二的比亚迪和第五的力神;剩余4家也只是基本持平,唯一大幅增长的宁德时代主要得益于国外车企朋友圈的扩大。与之形成对应的是,日韩厂商松下电池、LG化学、三星、SKI均实现了较大的增长。

更严重的是上游原材料企业。下游厂商每少卖一辆电动车,或是市场有些许变化,都将对锂、钴产业形成放大效应,直接影响原材料的价格和业绩波动。2019年天齐锂业财报显示亏损26亿至38亿元,虽然部分原因是其海外并购失败,但新能源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对其影响更大;还有洛阳钼业,预计2019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也有56.86%到63.33%的减少,主要原因也是钴产品全球市场价格的大幅下降,而中国市场的销量却没有增长。

除此之外,目前国内新能源核心产业电池、电驱和电控系统,总体成熟度还较低,主要体现在行业经验、技术实力和系统管理能力上。

比如国内电驱十大品牌到2019年的平均创立时间仅有14年,而传统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企业像博世、电装、德尔福和大陆,都已创业百年,这陆慎不仅意味着他们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强大的朋友圈。

包括大众、宝马、奔驰在内进军新能源市场,博世、大陆、电装才是他们首选也是固定的合作伙伴。国内多数三电系统供应商成立时间短,缺乏影响力,很难打入全球新能源供应链体系。而主攻中国市场,不但风险大,也极易受政策环境影响,动力电池就是最好的例子。

特斯拉,池塘里的鲶鱼

分析完新能源供应链体系的现状,其实和过去手机产业类似,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大而不强。特斯拉的到来就和当年的苹果一样,做一条放进池塘的鲶鱼。

目前,特斯拉核心供应商大部分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只有少数几家头部中国供应商。随着特斯拉国产,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加快本土化采购是大势所趋,这势必会激发新能源供应链罩喊体系的产能活力。

这是有迹可循的,一面是市场需求。虽然去年新能源市场整体呈现下滑态势,但主要集中在A00级和A0级低端市场,B级轿车、SUV等中高端新能源产品是上升趋势,这对于售价30万的特斯拉Model 3而言是一大利好。

有需求也有供给。去年特斯拉在中国总注册量超过4.27万辆,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建成后一期产能达到15万辆每年,马斯克也表示将中国打造成为 Model 3最大市场,预计今年底Model Y也会投产。

还有媒体报道,特斯拉预计2020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增4000个以上超级充电桩,该数量是过去5年超级充电桩建设总量的一倍。

从整车到充电桩,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马力全开。一来可以消化国内新能源产业近年来过剩的产能,带来新的产值增长点。

动力电池方面,特斯拉虽然在加快自家电池的研发力度,但短期内还得依靠供应商,和宁德时代的牵手,会间接带动国内动力电池的技术和产能进步;

最直接的利好是隔膜和负极材料行业。前者重资产,新进者较少,恩捷股份基本是一家独大,市占率近五成,扩产毫无争议;后者和正级材料的同质化严重不同,负极材料格局稳定,净利率较高,而璞泰来本就是特斯拉的供应商,随着特斯拉的国产,“近水楼台再得月”的璞泰来势必迎来新突破;

原材料方面,钴、锰、镍、锂、铝、石墨业受下游头部整车厂市场政策波动影响大,前期特斯拉宣布的“无钴”电池让钴产业在资本市场接连几天跌停,但像锂、铝等必须的原材料,随着特斯拉的扩张,消化产能乃至再打破瓶颈都是可以预见的。

二来特斯拉能形成一种“类苹果产业链”的示范效应,赋能上中下游供应商提升行业认可度,从而获得走向世界的机会,带动产业的体系性进阶。

比如热管理系统供应商三花智控。根据国金证券去年10月的研报,它在汽车电子膨胀阀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后,不断拿下大众、通用、 沃尔沃等新能源车订单共计140 亿元。

对于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特别是核心三电系统而言,和特斯拉的合作,既是一种生产管理经验、技术实力的提升,也是一张可以打入世界一流车企供应链体系的学历证书。

特斯拉,新能源车企眼中的鲨鱼

如果说特斯拉是一条激活新能源供应链体系的鲶鱼,那么对于国内羸弱的新能源车企来说,特斯拉就是加速他们消亡的鲨鱼。

首先,特斯拉国产后会加速造车新势力的分化。

从贾跃亭的乐视开始,六年多的时间,中国新能源市场诞生了一百余家造车新势力,众多新势力占据了太多市场资源,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特斯拉的强势引入会加速那些投机分子的衰败,让社会资金向真心造好车的新势力倾斜。事实上,随着特斯拉的到来,2019年国内新势力仅11家有销量,90%或销声匿迹,或彻底破产。

其次,倒逼车企加速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

特斯拉对新能源市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是造车新势力,就连传统车企也是压力重重。

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就曾说过:“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大众要努力转型,避免成为下一个诺基亚”。所以,大众用了200亿欧元来打造MEB电动化平台,加速在新能源领域的进程,今年ID.家族就将提前和消费者见面。

再有丰田,这个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过去垄断了混合动力技术半数以上的专利,特斯拉的飞速发展,在拓展纯电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迫使丰田不得不放弃混动领域的专利,和全球车企共享,进而共同抵制纯电市场的扩张。

还有国内传统车企长安、吉利,都在大力研发新能源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安全领域不断进步,以拉近和特斯拉的距离;国内头部新势力蔚来、威马、小鹏们,更是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形成差异化优势,赢得消费者。

同时,特斯拉还会培育大量新能源汽车潜在客户。

一直以来,中国新能源市场主销车型大都集中在A00级微型电动车,低价、低质、低续航,且多以共享出行领域消费为主,新能源汽车并没有在终端市场形成良好的口碑形象。

随着特斯拉的扩张,其相对科技的设计、强大的性能、良好的自动驾驶体验,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用户对新能源产品的认知,进而培育更多对新能源汽车有消费欲望的用户,给整个行业做大做强的机会,一如当初苹果手机的普及让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迎来大爆发。

总结

从早期的产业保护,到开放市场让特斯拉以独资的方式入华,甚至罕见的一视同仁,将Model 3纳入补贴范围,中国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利用特斯拉,再造苹果产业链的辉煌。

2009年,苹果基于成本和平衡供应商的考量,开始扶持中国产业链,造就了一个个传奇。打工妹周群思带领蓝思科技进军苹果供应链,实现财富暴增,还有面板的京东方、深天马,触摸屏的欧菲科技,射频天线的信维通信,声学器件的瑞声科技、歌尔声学等等,它们均在各自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领先。

还不仅于此,电子产业的全面进阶,让华为、小米、vivo等手机巨头充分受益了供应商资源和技术的外溢效应,并在残酷的拼杀中淬炼出核心竞争力,最终拉近了和苹果之间的距离。

今日的新能源产业和过去的智能手机产业何其相似,产能过剩、大而不强,特斯拉将和过去的苹果一样扮演着相同的角色,至于能否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又双叒叕在中国建厂了!

撰文 / 周 洲乱好 悉陪圆编辑 / 孟 为 设计 / 赵昊然

特斯拉把每一次腾飞的赌注都押在了中国。电动车如是China赵海军:苹果和特斯拉帮助中国培养产业链,储能业务亦如是。

这家电动车企要在上海新建一座储能超级工厂。这是其除了加利福尼亚州的Lathrop工厂之外,首家海外储能工厂。

该工厂落户上海临港新片区,规划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计划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产品提供范围覆盖全球市场。

4月10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特斯拉官推发布的这一新项目签约仪式,称上海新工厂的成立将助力特斯拉在加州的储能超级工厂扩充产能。

特斯拉于2015年推出储能业务,相继发布针对家用储能的Powerwall和企业及公用事业储能方案Powerpack。

Megapack是Powerpack的升级产品,于2019年7月推出,能随时与电池模块、逆变器和温度系统集成安装,有助于稳定电网、预防断电,每台Megapack机组可以存储超过3MWh的能量,足够满足3600户家庭一小时的用电需求。

Megapack时长可选2小时或4小时,主要面向工商业。2小时产品对应的功率和容量为1.9 MW/3.9 MWh,4小时产品对应的功率和容量为1 MW/4 MWh。

国金证券报告显示,Megapack主要销售地区为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商业模式成熟的海外大型储能市场,其中美国市场占比为63%。

2022年是特斯拉储能业务增速最快的一年,全年共实现储能装机6.541GWh,同比增长了63.9%,约占全球储能市场份额的15.9%。去年也是特斯拉储能业务毛利扭亏为盈的关键年份,其储能业务营收272.25亿元,同比增长53.1%China赵海军:苹果和特斯拉帮助中国培养产业链;毛利转正,达20.06亿元,对应的毛利率约为7.37%。

图源:北极星储能网

一位业内人士对汽车商业评论分析称,特斯拉在上海建立储能超级工厂,一方面想借鉴电动车的成功模式,助其迅速扩大产能并降低成本;另外,也是看中了中国正在爆发的储能市场前景。

特斯拉的超级储能工厂属于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

截至2022年底,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45.7 GW,年增长率达80%。

4月7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在“睁塌第十一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3)上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显示,2022年全球清洁能源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储能行业在传统行业低迷的情况下一枝独秀,国内外表现都远超市场预期。

2022年,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规模累计237.2 GW,年增长率达15%;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30.7 GW,同比增长98%。

全球电力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2000-2022)

其中,全球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首次突破20 GW,达到20.4 GW,是前一年的2倍;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首次低于80%,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2000-2022)

2022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5GW,达到16.5GW,其中,抽水蓄能新增规模9.1GW,同比增长75%;型储能新增规模创历史新高,达到7.3GW/15.9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200%,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2022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占据36%的市场份额,美国、欧洲位列第二、第三,市场份额分别为26%、24%。

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比重达97%,此外,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飞轮等其它技术路线的项目,在规模上有所突破,应用模式逐渐增多。

白皮书预计,未来五年,受益于相关技术进步、投资成本下降、商业模式成熟,中国新型储能将继续高速发展,2023-202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9.3%-60.3%,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138.4GW。

未来5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投运装机规模预测(2023-2027年) 单位:MW

根据上下游,储能电池产业链上游以磷酸铁锂电池原材料为主,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占比达到60%;中游为储能电池系统,电池芯占比达到70%;下游为储能系统,应用于电源侧、发电侧、用户侧等场景。

从竞争玩家来看,根据前述白皮书,中国储能技术提供商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基本上都是国内车载动力电池前十强,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储能、瑞浦兰钧、鹏辉能源、海辰储能、派能科技、远景动力、南都电源、国轩高科;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依次为:阳光电源、比亚迪、海博思创、华为、中车株洲所、南都电源、远景能源、天合储能、采日能源和中天储能。

储能电池技术门槛高。

宁德时代董事长、总经理曾毓群在3月24日答投资者问时曾提到,储能最大的特点是日历寿命、循环寿命要达到20年以上,且储能大系统1Gwh的储能电站需要超过150万颗电芯,所以对产品一致性要求是汽车动力电池的 1 万倍(4 个数量级)以上,而往往在交付初期看不出来,劣质产品将会造成业主在安全与财务方面的巨大损失。

曾毓群称,纵观一些友商的产品,在海外出现频频起火现象,正反映了上述隐患。

据公开报道,在过去10年间,全球储能电站出现起火的事件高达七八十起,电化学储能的安全成为社会大众的关注点。

曾毓群呼吁储能电站需要从设计、选型、施工、运维、报废回收全流程向核电的安全理念学习。参照核电级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为依据的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并将该体系纳入到重大项目招标条件,引导电池储能迈向以“核电级安全”为标杆的高质量发展。

成本高、盈利难是储能电池行业的痛点。

特斯拉储能业务虽然毛利转正,但产品价格远高于国内。

根据其官网1月26日消息,一套1.9MW/3.9MWh(2小时产品)的Megapack储能系统售价约为263万美元,短短一个月内上涨了1.2%,其单套储能系统售价单价约合人民币4.5元/Wh,而若采购5套以上,单套价格售价约合人民币3.3-3.5元/Wh左右。

根据国金证券的数据,这远远高于国内1.4-1.65元/Wh。

不过,根据前述业内人士分析,这正是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目的之一——借助中国供应链的优势,降低成本。

特斯拉在加州建设年产40GWh的Lathrop超级储能电池工厂日产25台商用储能电池,产能正在爬坡中。

特斯拉早在2022年5月提出到2030年部署1500GWh储能的装机目标。

至于它是否能再一次像鲶鱼颠覆车市一样搅动储能市场,需要时间来考验。

参考资料:

特斯拉新工厂助力中国储能:

特斯拉在上海建储能新工厂: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发布: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国内为什么支持特斯拉?

美国禁用华为,我们为什么不禁用苹果和特斯拉?

英国和台积电在美国的威胁下,已经确认将终止与华为合作。甚至美国特朗普也表示:一切都是他亲自说服的。

可以说,美国举全国之力封锁华为,让华为步履维艰。

与此相反的是,我国却为引进特斯拉,大开方便之门

主要优惠政策包括:

首个外资独资的 汽车 厂商,打破多年的合资厂商时代壁垒;

3个月拿地开工,150天内完成主体建设;手续一路开绿灯

多次,共提供贷款185亿元。

享受2.475万元的新能源补贴

这就是上海引入特斯拉所给予的特殊政策,

于是,很多网友也提出一个疑问:

为什么我们不同等对待,禁用苹果和特斯拉?

尤其是特斯拉,自从在上海开设工厂以后,销量上已经超过了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制造商。

今年6月份销量已经达到14954辆,超过25%,已经远远甩开了比亚迪。

可以说中国给予特斯拉的支持是独一无二的地位,正是中国把特斯拉才从“产能噩梦”中拉一把,并亲自把它送上电动车王座。

而相应的就是比亚迪的落寞。

很多网友十分困惑: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大的价钱引入特斯拉。特斯拉将给我国工业有哪些积极影响?

今天熊猫就从:产业链影响、技术方面、人才效应、国际影响 三个方面来讲,可以说引进特斯拉,就是为了弯道超车,解决我们以往在内燃机 汽车 端的落后劣势。

首先我们看下工业方面:

引入特斯拉最直接目的就是培养 汽车 产业链。

实际上这是有先例的。

2011年之前,中国已经拥有较为完整的手机产业链,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中国手机品牌也是百花齐放的。

中华酷联+上波导、夏新等,让人眼花缭乱。然而以前的这些国产手机好不好用?大家心里都有数。

之后引入手机霸主:苹果。

苹果的技术以及高要求,使得中国手机产业链上升一个台阶。

而完善的供应链产业反哺国产手机品牌,华为、小米、OPPO、vivo、一加、传音等国产手机品牌正是利用供应链的制造和技术优势迅速崛起。

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曾说过一句经典评论:除了华为,其他国内手机商都是组装。

这是因为这些手机看似复杂,但是背后是欧菲 科技 、欣旺达、舜宇光学 科技 这样的手机行业龙头支撑的。

说实话。

技术永远是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痛苦,苹果技术和管理走进来,凭借我们完善的供应链挣走了大量的财富。

但同时,这又是一个机会,一个完善产业链,可以增加手机技术深度的蜕变。

而蜕变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我们的国产手机已经开始征战国际市场。

而现在,引入特斯拉在,就是希望它能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发挥苹果这样的作用。

这是 汽车 “走进来”的战略之一:技术和生产能力走进来

事实上 汽车 产业链深度和长度要远远超过手机,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产业链。

而我国 汽车 工业在政府多年的培养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和当初2011年手机产业一样的局面:

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是产业分散且顶级技术不够,缺乏一个有公信力的品牌。

尤其是整车的制造能力基本没有一个突出点。

国泰君安证券曾在《宁德时代、比亚迪们的下一个十年》报告中提到:中国在电动车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整车制造。

本着哪里有问题,哪里就需要解决。

恰好特斯拉就是世界上新能源 汽车 最好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商。

截止目前:特斯拉中国直接间接供应商达到30多个,另外特斯拉承诺,由于政策支持,将会考虑更多,甚至国内车型百分百国产化。

其中宁德时代、LG南京工厂都将有望成为特斯拉电池供应商、其他的潜在供应商还有几十家。

而这些原本是属于日韩等其他发达国家的份额。

可以说在工业上看,随着特斯拉引入早桐贺,未来我国 汽车 供应链将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完善。并为国产品牌 汽车 的崛起提供最好机会。

也是突破燃油车技术封锁的最好机轮衡会。

所以从产业链上来看,你们觉得引进特斯拉是好处还是坏处?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从技术方面上看。

特斯拉的引入,起到“鲶鱼效应”,对于国内新能源 汽车 制造商是一记重磅的洗牌。

由于新能源 汽车 是未来 汽车 发展方向,各国都在加大马力布局新能源 汽车 。

在2009 -2014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投入巨资布局新能源 汽车 。

在这陆派种背景下,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能源 汽车 产业被列入战略新兴产业范畴,成为国家未来几年内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国家对新能源 汽车 整车的补贴政策标准,最高补贴55000元,加上地方政府补贴,部分车企甚至出现1:1.6的现象。

如此巨大的政策支持下,国内新能源 汽车 商也一度出现100家之多,然而,随之而来的: 汽车 无资质、产品不符合标准、电池不达标、甚至骗取补贴等丑闻不断爆出。

不仅国内市场紊乱,连消费者也对电动车失去信心。

甚至连头部几个诸如:比亚迪、蔚来、理想等新能源 汽车 厂商也被卷入宣传的丑闻中。

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长此以往,我国新能源 汽车 将陷入一败涂地。

可以说我们的新能源 汽车 并没有往好的发展。

也正是这样的情况下,改变政策补贴,以及引入世界巨头特斯拉成为解决这一趟浑水的良药。

一方面直接吓走浑水摸鱼的伪车企,为市场起到净化作用。简介帮助国内其他正规新能源车企。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技术可以倒逼国内真正的厂家走向高端技术化,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

车和家CEO李想呼吁:别再搞丢人现眼的自嗨了,,特斯拉已经打到家门口了。

可以看出以前国产新能源车企是有多么安逸,时至今日,再也无人敢夸大其词做PPT新能源 汽车 了。

众多车企已经重点部署技术研发,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特斯拉的在新能源 汽车 的地位。

而特斯拉也非常的给力,和国外名牌车企不同,特斯拉致力于改变 社会 ,价格一降再降国产化,Model 3第一次破入30万而非敛收财富。

甚至马斯克也给特斯拉画了一幅发展的蓝图,取名叫“MasterPlan”,这个计划意思就是,三步走战略:

一、打造一台牛逼的跑车;

二、用挣到的钱,打造更便宜、销量中等的车;

三、用挣到的钱,打造更具经济性的畅销车型;

也就是说未来的特斯拉价格只会越做越低,和很多以往进口燃油品牌车专注高端完全不同

而这一理念与我国政策完全一致,降价会不断倒逼比亚迪、蔚来、理想等国内车企技术进步。

而技术进步又会反过来增加我们国产新能源车的竞争力。

如此循环,短期看,我国损失了国内新能源 汽车 话语权,长期来看反而提高了技术和竞争力。

这就是鲶鱼效应,以往的小虾米现在再也无法翻出浪花。而大的车企也将以这条鲶鱼作为参考体系,不断发展自我。

用一句话来概括非常恰当,既然国内一个能打的都没有,那我就进口一个进来陪练。

过程可能很痛苦,但是打不死的都可能成为世界级车企。

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无法承担特斯拉的作用。在技术上,比亚迪无法对国内车企产生碾压的效果。自然也无法做到鲶鱼效应。

特斯拉的优势在于三点:电池及管理,自动驾驶和机器化生产车间、可以为我国培养大量的相关技术人才。

总的来说、引进特斯拉可能会暂时让出我国电动车国内的主导地位,但是在未来,可能打造出我们自己的“特斯拉”。

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第二版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明确的目标:2025年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要达到500万辆,十五年内,插电和混动都是过渡,未来是纯电 汽车 的天下。

这目标形成,就要求我国快速打造出自己的供应链和车企。

一旦 汽车 供应链、车企和人才打造完成,一个类似国产手机与苹果争霸的盛世会不会再次诞生?

熊猫还是对这个还是充满期待的。一旦这个盛世来临,也就意味着我们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当然除了以上三个原因,还有一个因素也很重要,那就是国际影响力。

2019年8月23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他有权利要求美国公司撤出中国。一时间美企从中国逃离的舆论不断发酵,市场上甚至出现中国工厂可能出现滑梯的预测。结果不但苹果公司等没离开,我国还成功引入了特斯拉。一举打破美国唱衰中国市场的舆论。

除此之外,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速度一直吸引求全的眼光,最繁华时,工厂上方每天都有大量的无人机进行拍摄。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甚至调侃道:“特斯拉上海工厂现在需要空中交通管制,因为有太多的无人机飞来工厂上空拍照。”

无数人正在见证的一场“中国速度”正在奔跑,腾飞。仅仅5个月就完成主体建筑,一年内建设并投产。

速度之快,令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不断感叹:“上海速度”,

这场上海速度就是中国速度,也是中国工厂和市场对美国封锁我国最强大的实际回击。至此之后再无人唱衰中国工业。

可以说,特斯的引入是我们无奈之举,又是我们对电动车市场最强大的一张牌。

在产业上,引入一个龙头,带动整个相关产业链。

在电动车行业上:起到“鲶鱼效应”淘汰骗补、浑水摸鱼的假车企。增加竞争力,让一部分国企能以特斯拉为模板,快速成长。

在人才上,可以培养一大批相关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相关人才。并增强国人的消费信心。

我相信,也许特斯拉只是想挣钱,但是我们国家想挣的却是未来。一个属于我们国产品牌 汽车 弯道超车的未来。

关于China赵海军:苹果和特斯拉帮助中国培养产业链和ceo赵海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3845.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