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包含首都香港:港股收涨154点中国内地通胀率跌至6个月低点的词条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首都香港:港股收涨154点中国内地通胀率跌至6个月低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2021年10月5号港股突然暴涨什么原因?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首都香港:港股收涨154点中国内地通胀率跌至6个月低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2021年10月5号港股突然暴涨什么原因?

2021年10月5号港股突然暴涨,这是跟港股的友好利好政策有关系,现在香碧局港的政局比较稳定,然后经济也恢复的很好,所以股市会大涨。

扩展资料:

根据证券时报2021年03月09日发布的资讯:

一、港股市场突然翻红

1、恒指早盘拉升超700点,遭遇连续下跌承压的市场,似乎正在迎来修复的信号。港股市场正在带头翻红。

2、3月9日开盘,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玩起了同步下探的步调,多只龙头股猛烈大跌,资金抛售猛烈,让股民基民同时看待。不过这种快速“失血”的趋势并没有持续太久。临近上午10点左右,港股市场出现了明显拉升的迹象。

3、从恒生指数走势来看,尽管开盘高开低走,指数一度跌近1%。但在9:57左右,恒指出现了快速拉升趋势,并迅速翻红;10:10分左右,恒生指数一度涨超1%以上。短短20分钟,恒生指数拉升超550点。截至11点20分左右,恒生指数涨超1.45%。

而除了恒生指数之外,恒生科技指数的反转更是猛烈。

4、当天开盘,恒生科技指数就迅速下跌,成为当日领跌板块,指数一度跌超4%以上。而在临近10点左右,恒生指数开始暴力拉升,指数快速从跌超4%转为涨超1%,盘中恒生科技指数拉升近500点。截至11点24分,恒生科技指数涨超2.5%以上。盘中振幅超6%。此外,当天香港消费板块、医疗板块等本地股涨幅居前。

二、南向资金仍在持续流出

1、68只港股获大比例持有,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资金近期的流出规模较大。3月9日11点15分左右,南向资金净流出超46亿港元。

2、3月以来,南向资金持续流出资金规模已经超百亿港元。据证券之星统计显示,截至3月8日,港股通标的股中,南向资金合计持有2371.84亿股,占标的股总股本的比例达9.01%,合计持股市值25430.46亿港元,占标的股总市值的比例为6.76%。

3、具体到单只标的股来看,南向资金持股量占总股本比例20%以上的有69只,持股比例在10%~20%之间的有92只,持股比例在5%~10%的有109只,1%~5%的有136只,持股比例低于1%的为94只。南向资金持股比例最高的是保利物业,最新持有6966.14万股,占港股已发行股份的比例为45.43%,其次是华能国际电力股份、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持股占比分别为43.38%、43.12%。从特征来看,南向资金高比例持有的个股,多数为AH概念股,统计显示,南向资金持股超20%的个股中,AH股共有53只,占比为76.81%;持有比例在10%~20%之间的个股中,AH股占比为35.87%。

三、机构:港股基本面仍然向好

1、在不少机构看来,港股市场短期调整实际上受此前印花税影响,但冲击有限。未来港股仍具有布局机会。

2、2月24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的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到,为增加特区政府收入,计划上调做慎股票印花税税率,由现时买卖双方按交易金额各付0.1%,提高至0.13%。政府将继续纯慧敬全力推行各项发展证券市场的措施,将香港的金融业发展至更高的台阶。

3、3月2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不排除进一步增加印花税的可能。媒体今日上午消息,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不排除进一步增加印花税的可能,增加印花税不会影响到香港股市的竞争力。汇丰晋信海外投资部总监、沪港深、港股通双核策略基金基金经理程_认为,短期来看市场调整主要受港府调升印花税的影响,但背后主要原因仍是通胀和美债利率。目前港股上市公司基本面依旧向好,如果后续通胀温和,则港股有望重拾升势。

4、中信证券秦培景认为,近期市场调整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内外市场流动性预期变化的影响。预计后续随着市场预期趋于平稳,市场的支撑会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在市场压力短期快速释放过后,新主线的配置价值已有所提高。中金策略认为,港股整体市场跌幅比前一周要小得多,相比之下,主要是得益于具有低估值优势的板块表现出较好的防御性,而这也恰恰是港股较全球其他指数更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

包含首都香港:港股收涨154点中国内地通胀率跌至6个月低点的词条  第1张

2022年,港股有“抄底”机会吗?

港股2022年的投资机会

1/6、港股为何“熊”冠全球

2021年9月和12月,AH股溢价再次逼近十年 历史 高位,整体溢价151%,上一次达到这个水平是去年9月。

近十年AH股溢价最高点是2015年的“大水牛”时的154%,那时是A股涨太多了,而这一次是港股太“熊”了。

2021年的港股,熊冠全球。2019~2021连续三年下跌,错过这三年的全球大牛市,而这三年,上市公司总体盈利是上升的,腾讯利润三年增长120%以上,市值却只增加了46%。

港股不仅指数跌了,而且估值便宜了,A股投资者从2019年年底就一直在讨论,能不能跨过香江去抄底呢?

香港作为典型的离岸金融中心, 有“两头在外”的特点,投资者都是全球配置的资本(与A股相反),上市的本土企业很少,大多来源于内地。

“两头在外”的结果就是,影响股价的两大因素,企业盈利和估值水平的关联度很小。从近20年 历史 看,港股表现取决于三大因素: 内地经济增速、美元流动性以及中美关系代表的风险偏好, 具体而言:

1、内地经济决定港股盈利水平 (2003-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

2、美元流动性 (2016~2017年的温和水牛市) 和风险偏好 (2018年上半年的下跌) 共同决定估值水平 。

由于“内地经济增速”共同影响A股与港股,所以“2022年能不能抄底港股”的答案, 只在于“美元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有没有边际改善的可能 ,这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2/6、风险偏好为何降低?

港股的流动性一向与美元利率有关,香港在金融上的优势之一是“庆尘联系汇率”,即港币与美元挂钩,投资者无需担心汇率波动, 缺点是受美联储影响大,政府无法通过独立的货币政策影响资本进出市场 ——这一点正是A股投资者理解港股的障碍。

所以,港股估值下降历来与美联储货币政策边际收紧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2021年美联储Taper下半年才落地,流动性只是预期收缩,美元资本会本着“亲疏关系”前后撤离, 这种情况一般先影响新兴国家,比如这次的土耳其,其次才会影响香港、日本这些外围发达市场,比如2018年下半年港股的下跌,最后才会影响美国本土。

所以,美联储的Taper可以解释四季度港股的下跌,但前三季度,美联储的态度却一直是“通胀的重要性让位于就业”、“通胀是暂时的”,孙差皮无法解释港股全年的单边下跌。

结论就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国际资本风险偏好的下降,导致降低了对港股的配置。

所谓“风险偏好”是指投资者普遍对某一类资产信心不足,需要降低估值以补偿其隐含的风险。

下面的分析和数据我写完后觉得比较敏感,有可能导致文章不保,就删了,直接写结论:

1、港股的风险偏好降低则差实际上是从2019年开始的,从2019年年中到2020年三季度,是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只有港股的风险偏好在下降 ,原因就不多分析了。

2、第二阶段是2021年3月至今, 特点是包括美股在内的所有中概股的风险偏好都在下降 ,原因同样也不多分析了。

3、之所以分析港股要把美股中的中概股拉来比较,是因为在国际资本眼里,它们代表同一类投资机会,所以这两个阶段代表着, 在全球配置的国际资本眼中,港股的风险应对已经从地区配置的下降,升级为中概股整体配置的下降 ,只是疫情导致的全球大乱,这个变化的深远影响尚未在A股显现。

一般而言, 风险偏好更侧重于心理因素,其对估值的影响不如流动性 ,打个比方,流动性收紧是指你口袋里没钱了,而风险偏好下降,只是你不想用钱,钱还在你的口袋里。

特别是 全球配置的资本,钱还在,只是转移到其他市场,多配了印度、越南、日本的股票,随时可以回来 ——这也跟A股不同,A股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结果很可能是“钱还我,我不玩了”,可一到下一个大牛市,资金又全部跑回来。

所以,回到年初,很多资金把“A股思维”套在港股头上,只要把港股炒起来,踏空的国际资本不就乖乖地回来了吗?经此一役,港股的定价权不就永远回到我们内地资本的手中了吗?

这正是“争取港股定价权”口号的来源。

3/6、为什么不应该争取“港股定价权”

内地资金不能、也不应该去争取港股的“定价权”。

港交所是一个全球投资者汇集的市场,没有绝对的主角,内资2016年占比9%,2018年占比12%,成为第一大来源,但仍不足以左右市场,今年最多也不可能超过20%。

相比其他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劣势是本地投资者占比过少,仅23%,意味着77%的资金都是全球配置资金。 对于全球配置资金而言,美股两大交易所是大本营,港股更像是一个分支,资金全球统一安排(因为没有外汇管制),无论是估值体系还是风格偏好,都以美股为锚。

而A股与全球资本主要是通过“港股通”的渠道,基本是一个独立而封闭的市场,可以看成是单独配置,受全球资金流动影响较小,所以全球化资本减少港股配置的同时,北上资金并没有受影响——或者说暂时未受影响。

在这种交易者结构下,中资去抢夺所谓定价权,就像筹码都是各机构持仓的情况下,某机构只买了20%的筹码就强行拉高,唯一的结果就是人家一起把货卖给你,把你套在高位。

上半年南下资金6000亿港币,下半年恒生指数加速下跌,南下资金的加速进入,反而加剧了外资的撤离。

所以,争取港股的“定价权”不但“不能”,而且是“不应该”,香港的价值在于国际金融中心,就算拿到定价权,如果别人不跟你玩了,沦为“第四交易所”,意义何在呢?

资本市场,蛮力解决不了问题,定价权不是看谁的钱多,而是在资本全球配置中的话语权。

解铃还需系铃人,风险偏好的问题,还是要回归到风险偏好的路径上去解决。

4/6、如何提升外资的风险偏好?

经典的价值投资理论认为,只要有价值,股价早晚会涨上来,这是对的,这也是抄底中概股的依据。

但怎么涨上来,多久涨上来,价值投资是没有答案的,信心才是一切。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由于某些大家都知道原因,大部分中概股从上市的第一天就是被低估的——不管是港股还是美股,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

买中概股的除了国内投资者,都是边缘型资金的边缘策略,类似于我们买“ST摘帽”“买B股”,属于高赔率高风险的博弈仓位 ,只有那些有全球知名资本背书的极少数互联网巨头和容易理解的消费类公司,才能引起外资主流资金的配置兴趣,获得相对合理的估值——就这,从今年3月后也消失了。

此外,离岸市场的本地投资者太少,国内资金又被限制投资海外上市公司,缺乏熟悉感的确定性也导致了企业估值折价和缺乏稳定的估值锚。

按理说,这么低的估值,企业就不应该上市,减少中概股供给,也能提升合理估值。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企业只能在海外上市,被低估也得流血上市。

最终,检视了一遍所有容易的解决方案,“要不要抄底港股”这个问题的结论有三个:

第一、国内资本在几年内不可能也不应该取得港股的定价权;

第二、港股估值修复需要全球资本配置中概股的信心 ,而信心的修复是需要一系列非资本市场因素的配合,主要还是需要时间。

第三、美联储Taper预示着2022年,港股的估值压力又多了一个美元流动性收紧的压力。

不过,资本毕竟是逐利的,长期不合理的估值,很可能给港股带来更多结构性的机会。

5/6、四个结构性机会

结构性机会一:对流动性不敏感的行业

全球资本该降低的中概股配置,2021年大多已经实现,2022年港股最大的压力又回到传统因素上,即内地经济失速和美元流动性收紧,前者暂且不论。

以前投资港股的首选是A股稀缺的品种,比如互联网、部分消费和医药,然而,Taper杀长久期资产和需要流动性支撑的股票,不利于高估值的 科技 股和消费股,明年仍然不是友好的方向。

流动性收紧时,低估值高股息的价值股受影响较小,而这类公司之前又是估值被压制最大的品种,AH溢价最高的品种之一,价格弹性大。

港股现在就像一个班有几百号学生,老师根本管不过来,只能挑一些成绩好的重点辅导,其他学生自生自灭。一旦有学生忽然进了老师的法眼,重点辅导一下,成绩立刻就上去了,出现“业绩、估值、流动性”的戴维斯三击,这也是港股每年都有大黑马,涨幅远高于A股的原因。

这些行业今年已经有所表现,但由于估值整体受压制,仍然是 历史 低百分位附近,明年(主要是上半年)仍然是较安全的配置方向,特别是基建和新基建方向,盈利压力也更轻。

结构性机会二:A股高景气度行业配置资金的溢出

经过去年的大规模南下,大部分机构投资已经把A股和港股视为一个整体,更强调板块的共同属性,而不是港股A股美股。去年表现最好的能源和公用事业,也是A股表现最好的方向。

所以可以视A股的高景气度方向,去港股寻找估值折价更大的公司。

结构性机会三:中美关系边际缓和

这一点不宜展开了,虽然总体仍然是风险大于机会,大趋势看不到,但某一时点出现缓和迹象,会导致估值被压制的互联网公司估值迅速反弹。

结构性机会四:人民币升值

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一旦出现人民币升值,以港币或美元计价的利润将被动增长,港股一向是博弈人民币升值最快捷的选择。

一般而言,美元在美联储Taper 释放信号初期比较弱,但真正开始Taper后,由于国际资本回流,会出现强势。

所以明年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并不大,但如果美国经济超预期走弱,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6/6、按成熟市场的规律投资

市场有一个普遍的观点,缺乏流动性的市场,其成交额会向头部集中,举的例子是港股:

以12月31日这一天为例,港股成交量最大的腾讯成交45亿,而成交金额排名第10的比亚迪6.33亿,第100名的百济神州0.77亿,分别为第一名的14%和1.7%

同一天,A股成交金额最大的隆基股份成交104亿,排名第10的盐湖股份43.51亿,排名100的芒果超媒14.59亿,分别为第一名的41%和14%。

看上去好像是这么回事,但拿美股来比较呢?

12月30日,美股成交金额最大的特斯拉成交169亿,成交金额排名第10的谷歌A成交23亿,100的Workday4.27亿,分别为第一名的14%和2.5%,跟港股差不多。

可见港股的交易结构分布更类似于美股,而美股的流动性充沛是毫无疑问的,所以“缺乏流动性导致成交额向头部集中”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真正的原因在于机构化程度高。

所以,这种资金向头部企业集中,小公司普遍估值折价才是成熟市场机构化的正常表现,相反,A股的交易结构头部没有那么集中,是散户太多的原因,反而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港股虽然有各种缺点,但投资者的机构化程度与美股是一致的,并非缺点,如果机构化是不可逆的大趋势,即使未来,港股估值回归正常,流动性水平提升,这种交易结构也不会改变。

散户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应该放弃A股的某些思维,比如:

1、小企业的估值折价,长期而言应该视为一种正常,而不是什么投资机会。

2、港股有做空机制,一旦基本面反转,腰斩刚好是空头最喜欢开仓的位置,也是股价最大一轮下跌的起点,因为便宜而抄底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

3、港股的监管不如A股,有大量“老千股”,越便宜越不能碰。

总体上而言,港股明年出现系统性机会的可能性不大,但 由于估值被过度压制,结构性的机会不会少于今年,加上A股明年二季度后的不确定性也很强,所以对港股的适度配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更何况,万一那些非经济因素有了超预期的变化,港股将会出现真正的系统性机会。

首发于“思想钢印(ID:sxgy9999)”微信公众号,讲述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

2022年中国通货通胀率什么时候出数据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首都香港:港股收涨154点中国内地通胀率跌至6个月低点,2022年12月首都香港:港股收涨154点中国内地通胀率跌至6个月低点,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8%首都香港:港股收涨154点中国内地通胀率跌至6个月低点,全年上涨2%,涨幅大幅低于美国、英国、欧元区与各大新兴经济体;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0.7%。CPI国家发改委官员指出,展望今年,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还会在高位波动,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有信心保持物价稳定。这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首都香港:港股收涨154点中国内地通胀率跌至6个月低点?未来的消费趋势会怎样?2023年的通胀形势要如何评估?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第一财经塌明广播《财经午间道》和凤凰卫视资讯台《凤凰财经日报》邀请,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研究院整合采访内容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1.内地12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较前一个月略有回升,全年的升幅则位于2%的温和水平,随着疫情管控撤除,中国经济加速恢复正常,消费形势可望回暖,今年的民生物价是否会逐步回升?

孙立坚:首先,我们看到鲜菜和鲜果分别环比上涨7.0%和4.7%,这主要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在现在的季节状况下蔬菜水果的保藏难度较大,随着疫情管理方式的改变,大家对蔬菜水果的需求增加,对其质量要求更高,这会带来需求大于供求的特点;而生猪供给持续增加,猪肉价格下降8.7%,我们都知道生猪培养需要一个周期,这就让生猪供给往往跟不上现实的供求关系,现在猪肉价格的下调,原因就在于过去调整供给的力度太大,以及疫情之后大家的需求并没有完全释放,所以出现首都香港:港股收涨154点中国内地通胀率跌至6个月低点了供过于求的现象,与鲜菜鲜果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对照。而且猪肉价格是民生价格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CPI中的权重毁雹很大,早期的时候国家对猪肉价格的上升空间就已经有很好的政策管控,所以猪肉价格的稳定就保证了CPI 价格的稳定。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出行及娱乐活动也逐步恢复,飞机票、电影及演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分别上涨7.7%、5.8%和3.8%。这主要是基数效应的作用,之前疫情政策没有放开,基数很低,所以现在计算出来的涨幅很高;另外,随着全球资源价格的下行,出行成本降低,从结构上看,既有支撑CPI上涨的因素,又有供过于求的脱离CPI上涨的特点,所以整体上来讲,基数效应和供求调整还在进行当中。

再说到大家都关心的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房地产的正常消费在疫情管理释放之后有一个调整,但也还没有完全释放出市场回暖的特点,拖累了CPI的走势;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能看到,市场对未来房价走势的判断带来了市场预期的变化,而预期的变化会影响回暖的程度。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慢慢走向纤衫帆常规,接下来CPI的涨幅就能真正充分地反映市场恢复正常后带来的活力和经济回暖的特征,而现在更多还是统计意义以及存量意义上的上涨效应。

Q2.相较于居民消费物价,12月反映上游工业品生产成本的PPI指数跌幅超出预期,反映出疫情对工业需求的冲击,2022年四季度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逐步走低,输入性价格上涨的影响减弱,加上内外需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2023年PPI是否难以摆脱萎缩?

孙立坚:CPI的影响因素和PPI的影响因素很明显是不同的,前者我们更多关注权重较大的食品价格对CPI走势的影响,而后者我们更多关注生产端的生产资料价格的走势。中国现在是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很多生产资料还要通过进口来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行。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当中国经济还处在比较疲软或者恢复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全球的要素市场包括大宗商品的价格都会出现明显下滑的态势,凡是中国开始启动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中国的价格和要素就会立刻影响到全球价格的走势,反过来又从大宗商品购买的渠道再影响到国内价格。

当然,前一阶段俄乌冲突对欧洲经济的影响造成了资源价格的攀升,所以现在价格的大幅度回落首先是有基数的效应,现在俄乌事件慢慢收敛,中国经济也还在恢复期中,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大国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还未完全恢复,这就导致了全球生产性资源价格走向疲软,PPI呈现下行态势。

但是这并不代表2023年PPI价格会继续保持下行,尤其在二十大和各个地方的两会结束以后,中国的政策红利开始大幅度的施划,我们要小心PPI全球价格会跟着中国经济的节奏往上走,所以企业还是要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重,而不是指望着PPI价格下降、成本降低带来的机会。

Q3.展望2023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包括金融市场,我们看到A股上证指数从开年到现在整体向上,周线还是拉升的趋势,您认为整个金融市场的A股将会有怎样的表现?

孙立坚:中国的股票市场有它自己的特点,也有一般的规律。特点就是它对我们政策的变化和力度非常敏感,股票市场预期到政策引领的行情就会开始投资布局相关的板块。另一方面,现在疫情管理发生变化,美国控制通胀的货币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市场信心逐渐恢复,全球股票市场的走势也会影响到我国A股市场的走势,甚至我们南北向资金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渠道流进国内也会推动国内市场的估值水平向上调整。

所以,几个因素叠加起来考虑,我还是相对乐观地认为中国未来这一年,随着政策的释放和全球经济的回暖,以及大家投资信心的恢复,资本市场会有较为良好的表现。

Q4.2023年外部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内需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对於经济快速复苏至关重要,在通胀形势温和的情况下,人行在第一季度是否会加大政策力度?降准、降息的条件是否已经具备?

孙立坚:无论是降准、降息,还是公开市场的操作,又或者是这些年来央行长期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创新,精准滴灌的手段,都是我们2023年的政策工具。现在央行所带动的市场活力是非常重要的目标现象,而不是简单的投放资金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央行在去年年底进行了一个降准的操作以后,它还要观察市场对资金的吸收能力,以及保证资金是否流进实体经济的渠道,而不是用这个资金去偿还债利,做一些脱实向虚的投资,所以央行依然会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通过银行的渠道能够很好地观测2023年的产业政策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投资去向,所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高质量发展的信贷扩张将会成为2023年的货币信贷的主要表现。当然,这样的表现可能有周期因素,明年货币信贷水平会有一个U型走势。比如说第一季度会有非常强大的货币信贷的扩张表现,到了年末因为一些既定的因素央行也会做一些信贷支持的货币宽松的政策,但是从全年来看,央行还是要根据国家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布局货币政策。从多角度考虑,央行会较为频繁地用一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来代替传统的降准降息,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为抵住国际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以及疫情对市场信心的影响和资金流动困难的影响,降准降息的政策空间还是存在的。

2020年真实通胀率

【1】2020年10月,中国年通胀率降至0.5%,为2009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低于市场预期的0.8%。食品价格大幅放缓(10月份为2.2%,9月份为7.9% 下同)。同时,运输成本下降(-3.9%对-3.6%);租金、燃料和公用事业(-0.7%对-0.8%);家庭商品和服务(-0.1%对-0.1%);和服装(-0.3%对-0.4%)。与此同时,健康价格不变(1.5%对1.5%);(1.1% 对 0.7%);和其他商品和服务(2.4%对4.3%)。按月计算,10居民消费价格意外环比下降0.3%,为4个月来首次下降,没有达到0.2%的涨幅。

【2】继前一个月上涨1.0%之后,韩国的消费者价格在2020年10月同比上涨了0.1%,而市场预计将上涨0.7%。这是四个月来最低的通货膨胀,通讯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7%,这主要是由于Covid-19大流行期间政府对手机账单提供了临时补贴。消费物价指数按月环比下跌0.6%,前一个月上升0.7%,也令市场预期上升0.1%。

【3】由于大流行继续拖累消费,日本的消费价格在上个月保持不变之后,在10月份同比下降了0.4%。下降幅度超过了市场预期的0.3%,是4年来的最大跌幅。食品通货膨胀率从1.9%降至1.1%。教育(-2.1%),文化和娱乐(-4%),医疗(-0.5%)和公用事业(-2.9%)价格下跌。此外,运输和通讯价格在9月份上涨0.4%之后下跌了0.9%。按月计,10月居民消费价格连续第三个月环比微跌0.1%。核心消费者价格(不包括新鲜食品)在前一个月下跌0.3%之后下跌了0.7%。

【4】印度的年度消费者物价通胀从9月份的向下修正后的7.27%增至2020年10月的7.61%,高于市场预期的7.3%。这是自2014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连续第七个月高于央行2%-6%的目标范围。食品通货膨胀率从10.68%升至11.07%,是自1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并在节日季节之前。蔬菜价格上涨了22.51%,鸡蛋价格上涨了21.81%,肉和鱼价格上涨了18.7%,豆类价格上涨了18.34%。同时,杂项成本有所降低(6.88%对7.79%);运输和通讯(11.16%对11.36%);健康(5.22%比6.74%)和教育(2.06%比3.1%)。

【5】2020年10月,印尼的年通货膨胀率为1.44%,与9月份的1.42%相比变化不大,而市场预期为1.45%。食品、饮料和烟草的上行压力(10月份为2.25%,9月份为1.78% 下同);住房和公用事业(0.56%对0.66%);食品服务和餐厅(2.11%对2.37%);娱乐、体育和文化(0.92%对1.07%);教育(1.29%对1.34%);和家具(1.33%对1.50%)。另一方面,运输(-0.79%对-0.72%)和信息、通信和金融服务(-0.44%对-0.42%)的价格均下跌。年度核心通胀率微降至1.74%,为2008年该系列指数开始以来的最低点,而预测为1.82%。按月计算,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小幅上涨0.07%,为6月份以来首次月度上涨。

【6】越南的袭并年通货膨胀率从上个月的2.98%下降到2020年10月的2.47%,是自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价格上涨的主要是食品和餐饮服务(10月份为10.79%, 9月份9.50% 下同)以及住房和旦并建筑材料(0.70%,0.94%)。另一方面,教育的通货膨胀率上升(3.85%对2.66%),而纺织品,鞋类和帽子的通货膨胀率保持稳定(0.53%)。同时,由于汽油和石油价格上涨调整于2020年9月26日以及汽油和石油价格下跌于2020年8月12日的影响,运输价格继续下降(-13.49%对-12.57%)。剔除波动性因素后的核心通胀在10月份降至1.88%,为去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7】2020年10月,马来西亚的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5%,此前一个月下降1.4%,超过市场共识的1.4%。这是连续第八个月出现通货紧缩,也是自6月份COVID-19危机以来的最高数据,因为运输价格下降加快(10月份为-10.2%,而9月份为-9.9%),而住房(-3%对-3%)和服装价格 (-0.4% 相对 -0.6%)下降进一步。酒拍迟迹精饮料和烟草(0.5%)、家具、家用设备和日常维护(0.1%)、教育(0.7%)以及餐馆和酒店(0.1%)的通货膨胀稳定。同时,食品价格继续上涨(1.5%对1.4%),杂项商品和服务(2.8%对2.7%),娱乐服务和文化(0.2%对0.1%)。按月计算,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小幅上涨0.1%,而9月份的数据持平。

【8】与市场一致认为持平以及一个月前持平之后,新加坡的消费价格在2020年10月出乎意料地同比下降了0.2%。食品价格上涨(10月份的1.8%比1.7% 下同)。住房和公用事业(-0.3%对-0.7%),交通运输(-0.6%对0.5%),服装和鞋类(-4.3%对-4.6%),健康(-2.0%对-2.0) %),娱乐和文化(-1.7%和-1.2%)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1.3%和-1.4%)。核心消费者价格(不包括住宿和私人道路运输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2%,此前9月份下降了0.1%,而预期为下降0.1%。10月消费物价指数环比下降了0.4%,9月份为上升0.3%。

【9】2020年10月,以色列的消费价格(9月份下降0.7%)与上年下降0.8%,略高于市场共识的0.7% 的降幅。这是连续第七个月出现通货紧缩,这是当前的流感大流行危机。服装和鞋类价格下跌扩大(10月为-9.2%,而9月份为-6.3%);交通和通信(-3%对-2.7%);住宅维护(-0.8%对-0.2%);家具和家庭设备(-0.7%对-1.1%)和健康(-0.6%对-0.5%)。另一方面,食品价格持平(9月份为0.1%),而住房价格则保持稳定(为0.8%)。按月计算,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前一个月下降0.1%,略低于市场预期的0.4%。

【10】继一个月前下跌0.7%并与市场预期相符后,2020年10月泰国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这是通缩连续第八个月,运输成本下降的速度较慢(10月-4.32%比9月份的-4.99% 下同),这主要归功于车辆和车辆的运营。同时,食品价格进一步上涨(1.57%比1.42%),主要原因是肉类,蔬菜和水果。在9月份下跌0.11%之后,每月消费价格环比微跌0.05%。同时,10月份核心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0.19%,为四个月来最低,而预期为上涨0.22%。

【11】菲律宾的年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月前的2.3%升至2020年10月的2.5%的三个月高位,因为该国在COVID-19危机后进一步开放了经济。主要的上行压力来自食品和非酒精饮料(10月份2.1%比9月份的1.5% 下同);酒精饮料和烟草(11.3%比12.9%);服装(1.7%比1.8%);住房(0.9%比1.2%);家具和日常维护(3.7%比3.7%);健康(2.7%比2.8%);运输(7.9%比8.3%);沟通(0.4%比0.4%);教育(1.2%比1%);餐饮,杂货和服务(2.4%比2.3%)。相反,娱乐和文化成本进一步下降(-0.6%比-0.5%)。按月计算,居民消费价格在9月份环比上涨0.1%之后,也上升了0.3%,也是三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12】2020年10月,巴基斯坦的年通货膨胀率从9月份的9%微跌至8.9%,这主要是因为住房和公用事业(10月2.7%对9月6.1% 下同)和卫生(7.8%对8.3%)的放缓。此外,运输成本继续下降(-1.5%,与9月份相同)。相比之下,食品和非酒精饮料(16.6%对14.7%)以及餐馆和酒店(8.9%对8.3%)的通胀加速。按月计算,消费价格环比上升1.7%,前一个月上涨1.5%。

【13】乌兹别克斯坦的通货膨胀率从2020年9月的11.70%降至10月份的11.50%。

【14】孟加拉国的年通货膨胀率连续三个月从上个月的5.97%上升到2020年10月的6.44%。这是自2014年10月以来的最高通货膨胀率,主要由食品价格推高(10月7.34%比9月份的6.50% 下同)。同时,非食品的通货膨胀率略有放缓(5%比5.12%)。每月消费物价环比上涨0.97%,低于上月的2.13%。

【15】中国香港10月的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为四个月来的最小跌幅,九月香港房管局放弃公共住房租金的影响在10月消散。电力、天然气和水(-21.4%)、服装和鞋类(-5.5%)、耐用品(-2.7%)和运输(-1.8%)下降,而食品成本(3.2%)、杂项商品(1.5%)、从家里买的饭菜(0.9%)和住房(0.5%)均出现上涨,酒精饮料和烟草(0.5%)以及杂项服务(0.1%)一位政府发言人说:“展望未来,由于不断演变的COVID-19流感大流行仍对全球和地方经济状况造成压力,总体通胀压力在短期内应该保持温和。”。

【16】到2020年10月,台湾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4%,与市场预期一致,并连续9个月出现通缩。燃料和润滑油价格下降幅度最大(-15.96%);水果(-8.79%); 水,电和煤气(-4.04%);娱乐(-2.17%),主要是由于酒店收费。相比之下,由于机票价格,运输费上涨了5.67%,而由于贵金属饰品和珠宝,个人物品的价格上涨了4.09%。2020年前十个月,CPI下降了0.30%。

首都香港:港股收涨154点中国内地通胀率跌至6个月低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首都香港:港股收涨154点中国内地通胀率跌至6个月低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4377.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