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包含去年董鹏饮料净利润翻倍,销售费用近14.5亿,市值较前期高点缩水16.5%的词条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去年董鹏饮料净利润翻倍,销售费用近14.5亿,市值较前期高点缩水16.5%,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智飞生物去年净利翻两番超市场预期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去年董鹏饮料净利润翻倍,销售费用近14.5亿,市值较前期高点缩水16.5%,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智飞生物去年净利翻两番超市场预期

智飞生物去年净利翻两番超市场预期

智飞生物去年净利翻两番超市场预期,智飞生物发布2021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去年,该公司实现营收306.52亿元、净利润102.09亿元,智飞生物去年净利翻两番超市场预期。

智飞生物去年净利翻两番超市场预期1

作为默沙东的中国独家代理商,现实中九价HPV疫苗“一剂难求”的局面继续推动着智飞生物(300122.SZ)业绩大涨,年报显示,随着自研产品、代理HPV疫苗的持续放量,2021年公司净利润大增209.23%。

当然,其中公司自研产品的表现也不容忽视,其营收占比已从去年的7%大幅提升至31.64%,增速可观。或是因此,一季度不少公募基金选择加仓,其中“顶流”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加仓智飞生物1500.42万股。

九价HPV疫苗批签发量翻番

4月27日晚间,智飞生物披露2021年财报显示,去年实现营收306.52亿元,同比增长101.79%;归母净利润102.09亿元,同比增长209.23%;归母扣非净利润101.84亿元,同比增长206.48%。

其中,智飞坦改生物代理的九价HPV疫苗增长101.45%,批签发量突破千万,达1020.6168万支;23价肺炎疫苗同比增长达到208.4%,批签发量147.5653万支。

来源:智飞生物年报

并且,一季报中高增长势头还在延续,其中四价HPV疫苗批签发211万支,增长近70%;九价HPV疫苗批签发483万支,增长近280%;五价轮状疫苗批签发324万支,增长近220%;23价肺炎疫苗批签发48万支,增长超100%。

总的来看,代理产品实现营收209.31亿元,继续有力支撑着公司业绩,今年公司向默沙东的采购额有115.17亿元。

据2020年年底公司与默沙东签署的《供应、经销与共同推广协议》,计划对HPV疫苗、五价轮状病毒疫苗、23价肺炎疫苗以及灭活甲肝疫苗产品基础采购额进行调整和续展,其中HPV疫苗2021-2023年的采购额分别为102.89亿元、115.57亿元、62.60亿元,其余三大信察疫苗产品2022年采购额分别为11.05亿元、1.89亿元以及0.9亿元。

当然,这也和智飞生物持续壮大的销售网络有联系。年报显示,智飞生物目前的专业市场团队近3000人,2021年销售人员2817人,同比增长48%,营销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0多个地市,2600多个区县,30000多个基层卫生服务点(乡镇接种点、社区门诊)。

自主产品营收增长706% 公募基金一季度增持超85亿元

代理产品火爆之外,智飞生物自主产品成绩也亮眼,其贡献营收96.97亿元,同比增长706%,占总营收的31.64%。而2020年,自主产品仅实现营收12亿元,占比7.91%。

智飞生物自主产品营收比重

其中, AC多糖疫苗批签发量从零增长至22.3098万支,ACYW135多糖疫苗则达到695万支。

市场更为关注的新冠疫苗方面,2021年3月公司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智克威得)被纳入紧急使用,服务国家大规模免疫接种计划的实施,并在多国获批紧急使用,已为超过1亿民众提供保护。今年,公司重组新冠疫苗于获批附条件上市并作为序贯加强针,近日还被列入“可供对外出口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产品清单”,将可用于出口,支持国际抗疫。

年报还显示,公司结核产品矩阵正在迎来商业化,此前先后获批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宜卡)和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微卡)进展顺利,微卡在25个省级单位已中标挂网,其他地区招投标工作及产品推广工作亦在积极推进过程中。

目前,智飞生物共滑信茄有29项在研项目,多项自研产品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福氏宋内氏痢疾双价结合疫苗、ACYW135群流脑结合疫苗3款在研产品进入临床试验Ⅲ期;组份百白破疫苗、灭活轮状病毒疫苗2款在研产品进入临床试验Ⅰ期。

这也得益于公司在研发端的持续投入。2021年,智飞生物研发投入达到8.14亿元,同比增长69.38%,研发人员数量由2020年的414人增加至566人,同比增长36.71%。

此外,作为不少公募基金的重仓股,今年一季度,智飞生物获得了“顶流”葛兰在内的多家公募基金的`增持,据钛媒体APP计算,合计增持市值超过85亿元。

中欧医疗健康一季度持仓 来源:中欧医疗健康一季报

一季度报显示,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加仓智飞生物1500.42万股。她表示:“优秀的公司仍将会从波动中重新恢复到增长的趋势中。”“政策总体延续了稳健、积极的趋势,引导行业向有真正创新、有临床价值、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及服务转变的导向没有变化。”

同时,部分全行业选股的主动权益基金也在加仓智飞生物,如东方红资管总经理张锋管理的东方红启恒、李进管理的景顺长城景气进取、李元博管理的富国创新趋势加仓智飞生物均超过100万股。

截至2022年一季报,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基金和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基金位列第五、第七大股东。招商基金侯昊管理的招商国证生物医药A持有智飞生物1118万股,较去年同期增持了417万股。

智飞生物去年净利翻两番超市场预期2

“疫苗大王”蒋仁生掌舵的智飞生物(300122.SZ)交出两份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

4月27晚间,智飞生物发布2021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去年,该公司实现营收306.52亿元、净利润102.09亿元、扣非净利润101.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79%、209.23%、206.48%。

2022年一季报,智飞生物实现营收、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8.41亿元、19.23亿元、18.96亿元,分别同比上涨125.16%、104.95%、101.15%。一季度,该公司平均每日进账近1亿元。

2021年底,公司实控人蒋仁生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8.99亿股,占总股本56.21%。2022年一季度,蒋仁生减持0.29亿股,家族持股比例下降至54.42%。3月17日发布的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蒋仁生家族以1050亿元财富,成为重庆首富。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在去年四季度减仓83.99万股,一季度又增仓45.87万股至1500.42万股;招商国证生物医药也增仓80.15万股至1181.91万股。值得一提的是,私募迎水投资9号和13号基金在一季度首次买进,分别持仓1171.7万股和996.6万股,合计持股已超越中欧医疗健康,成为最大的机构股东。

亮眼业绩并未让二级市场沸腾。4月28日,智飞生物收报93.72元/股,跌3.84%。

自主产品营收首超三成

智飞生物成立于1995年,2010年登陆创业板,主营疫苗、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配送及进出口。公司产品包括自主产品和代理产品,2021年自主产品营收占比首超三成,达31.64%。

此外,智飞生物自主研发项目26个。东吴证券表示,智飞生物推进EC(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和微卡的推广、准入工作,预计2022年上半年在国内90%以上省份中标。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报产在即,四价流感疫苗和冻干三联苗预计2022年有望实现报产。

2021年,该公司自主产品实现营收96.97亿元,同比大增707.61%,毛利率高达90.12%。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售上市自主产品批签发量除ACYW135多糖疫苗增长14.68%,AC结合疫苗和Hib疫苗批签发量分别下降12.19%和16.03%。

对自主产品批签发量下降,自主产品营收飙增,4月28日上午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智飞生物,相关人员并没有予以明确回复。

智飞生物2021年业绩增长还源自销售队伍的扩大。报告期内,它的销售费用18.34亿元,同比增长53.22%;销售人员2817人,同比增长48%。据同花顺数据,11家已披露2021年业绩报告的疫苗概念企业,销售费用均值6亿元,智飞生物销售费用高居榜首。

报告期内,智飞生物研发投入8.14亿元,占比营收仅为2.66%。根据上述统计口径,疫苗概念企业研发投入均值4亿元,占营收比重12.5%。

过度依赖代理产品

智飞生物接连交出超市场预期的业绩,与代理产品有关。2021年,代理产品实现营收209.31亿元,同比上涨68.28%,占总营收的68.29%。该项业务毛利率29.98%。

目前 公司主要代理默沙东(MRK.NYSE)疫苗,包括HPV疫苗、五价轮状疫苗、23价肺炎疫苗和灭活甲肝疫苗。2021年,代理疫苗批签发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022年一季度,代理产品的批签发数量持续提升。四价HPV疫苗批签发211万支,增长近70%;九价HPV疫苗批签发483万支,增长近280%;五价轮状疫苗批签发324万支,增长近220%;23价肺炎疫苗批签发48万支,增长超100%。

拉长时间线,得益于独家代理默沙东疫苗,智飞生物的营收和净利润在2018年快速增长,出现近十年来的最高增长率,均超过200%。2018年至2020年,智飞生物代理产品营收占比从74.37%上升至91.87%,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

据公告,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智飞生物与默沙东合作协议中,默沙东基础采购额分别为116.1亿元、129.4亿元、69.8亿元,其中HPV疫苗采购额占比最高,分别为102.89亿元、115.57亿元、62.6亿元,预计2022年底开启新一次续签谈判。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4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接种单剂次HPV疫苗与两至三剂方案的效果相当,该消息引发市场震荡,当天智飞生物盘中闪崩,一天内市值缩水14.2%至1856亿元。

西南证券研报显示,HPV疫苗加速放量带动智飞生物传统疫苗业务快速增长。根据中检院公布的批签发批次数据及调研数据估计,2022年一季度,公司四价HPV疫苗获批签发12批次,预计批签发量为230万-250万支;九价HPV疫苗获批签发20批次,预计批签发量为420万-450万支。

目前,国内HPV疫苗整体仍供不应求,渗透率仍较低。西南证券研报表示,智飞生物代理疫苗对比国产二价HPV疫苗在一二线城市有明显优势,预计2022年整体销量有望在2500万支以上。且目前国产四价/九价HPV疫苗仍处于临床阶段,预计将在2025年后陆续上市,对公司竞争格局影响较小。

智飞生物去年净利翻两番超市场预期3

4月28日,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智飞生物”)披露财报。2021年度,在自研产品新冠疫苗、代理产品HPV疫苗中大幅获益,智飞生物营收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101.79%。不过,至3月31日,该公司应收账款却达167.81亿元。

新冠疫苗紧急使用,自主产品营收同比增长707.61%

根据财报,2021年度,智飞生物实现营收306.52亿元,同比增长101.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09亿元,同比增长209.23%。从营收构成来看,该公司代理产品实现营收209.31亿元,同比增长49.99%,依旧是其“压舱石”。而2021年度,由于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其自主产品实现营收96.97亿元,同比增长707.61%。

在自主产品方面,智飞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于2021年3月被纳入紧急使用。根据财报,截至报告披露日,该重组新冠疫苗于2022年获批附条件上市并作为序贯加强针,为超过1亿民众提供保护。财报中,智飞生物坦言,新冠疫苗是其业绩驱动因素之一。

据了解,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的申报企业,也系智飞生物全资子公司。财报中,对于“主要子公司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情况”介绍,2021年度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实现营收84.19亿元。而2020年度该部分介绍中,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为对智飞生物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当年仅实现营收11.99亿元。显而易见,新冠疫苗的放量,成为了智飞生物自主产品营收的中坚力量。

HPV疫苗放量,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近九成

在代理产品方面,默沙东为智飞生物主要供应商。2021年度,智飞生物代理的默沙东产品主要有九价HPV疫苗、五价轮状疫苗、23价肺炎疫苗、灭活甲肝疫苗。

其中,四价HPV疫苗全年批签发8802500支,增长率21.93%;九价HPV疫苗全年批签发量10206168支,增长率101.45%;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全年批签发量7308624支,增长率83.02%;23价肺炎疫苗全年批签发量1475653支,增长率208.40%;灭活甲肝疫苗全年批签发807151支,增长率67.44%。

财报显示,其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172.02亿元,其中供应商一的采购额为165.6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88.04%。业内猜测,供应商一或为默沙东。

券商提示新冠疫苗不及预期风险,公司应收账款达167.81亿元

西南证券分析,不考虑新冠疫苗销售增量,预计智飞生物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亿元、111亿元及126亿元,对应PE分别为21、14、12倍,维持“买入”评级。不过西南证券风险提示:或存在新冠疫苗放量不及预期、研发失败、产品降价的风险。

记者注意到,一季度,智飞生物实现营收88.41亿元,同比增长125.16%。然而,至报告期末,其应收账款已达167.81亿元。

包含去年董鹏饮料净利润翻倍,销售费用近14.5亿,市值较前期高点缩水16.5%的词条  第1张

股价暴跌、市值缩水超千亿,泡泡玛特的明天在哪里?

泡泡玛特的未来不明朗,可能会倒拦陵闭!

泡泡玛特的现状可以归纳如下,对经营者有所提示和借鉴:过度依赖某个IP产品,创新限于模仿,重视营销忽略运营,无法应对红海市场。

Molly系列盲盒是泡泡玛特的爆款,也是其能成功的基础,这个IP是来自日本IP玩具的授权。期间推出的德芙“侧颜杀”巧克力,芬达的“茉莉住进了芬达屋”活动,与国家宝藏合作的李白款,将泡泡玛特推上了巅峰。

IP有热度但也难以持续,如果没有能替代的产品很容易断崖式下跌,事实也是如此。泡泡玛特遇上Molly更像是一种运气,之后虽然投入研发也出了一系列产品,甚至与哈利波特和火影忍者合作过,但再难以占领消费者心智。

业绩风险会影响人的判断、平衡与取舍能力,问题都能在现实中找到位置。创新力不足,研发的IP产品出现抄袭嫌疑,类似的禅衡物情况也曾出现在被诟病是伪日货的名创优品身上。过度的饥饿营销,导致青少年群体上瘾式消费,这又很像无理性追星。

产品力缺少深耕和系统管理,三无产品的出现,增加了顾客纠纷,而售后服务欠缺与社区团购生鲜品质不佳相似。精细化运营不足还出现了盲盒被拆开再销售的情况,一系列的问题是偶然叠加的?显然不是。

除了前述罗贺液列,已进入红海出现竞争内卷才是根本,行业总体利润下滑是必然。除了只做盲盒的,还有不少品牌商基于自身模式的进入者,包括瑞幸咖啡和名创优品等,有时会觉得盲盒只是一个品牌的营销手段。

资本习惯用增长漏斗模型去格式化项目的未来,这个未来就是上市,至于在高点后的路如何走并不关心。模式创新也好,锁定目标客群也好,细分市场和差异化也好,最终都需要时间检验。

零售需要长期主义,但又有几个能够坚持?要想真正成功,只有价值交换的对象认可才行,如果自己没有价值,持续投资自己才最有价值。也许可以从可口可乐和玛氏这样的百年企业中看到一些端倪。

市值=市盈率*净利润 可以用个股做例子这是怎么算的?

关于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去年董鹏饮料净利润翻倍,销售费用近14.5亿,市值较前期高点缩水16.5%的解读

金融插班生

佛系投资人去年董鹏饮料净利润翻倍,销售费用近14.5亿,市值较前期高点缩水16.5%,记录投资路上的所思所想。

关于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的解读

65 人赞同了文章

为你朗读

15 分钟

有句话叫“把震荡行情当趋势做容易死,把趋势行情当震荡做死得快”,反正就是离不开一个“死”字。在股市也一样,很多人在参与一只个股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在参与火中取栗的接力游戏,还纯猛是在参与成长兑现的趋势丰收,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看不懂一家公司的估值,不明白一家公司的“合理”价值是多少。

本文要做的就是教你看懂一家公司到底是便宜还是充满泡沫,既然是要让散户看了通俗易懂,就不会太学究、太专业,学完会用就行,看完一定会受益匪浅。当然,这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话题,更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理解思维比纠结结论更重要。

一、主要估值指标介绍

衡量一个东西是便宜还是充满泡沫,首先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估值标准,市场使用最广泛的便是基于净资产和盈利能力之上的市盈率/市净率(PE/PB)估值方法。

两个概念:

账面价值:又称账面净值、折余价值,是指一项资产的原始价值减去已计提折旧后的余额,在股票中就等于每股净资产。

市场价值:又称实际价值,是指一项资产现时在市场上实际所值的价格,表现在二级市场上就是股价。

三个指标:

市盈率: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由股价除以年度每股收益(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利润总额亦可得出相同结果),一般市盈率越低说明估值越低。

市净率:市净率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市值除以净资产一样),一般市净率越低说明股价安全边际越高。

市销率:总市值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市销率越高,说明股票泡沫越大,这一指标不常用。

市盈率又分为静态市盈率(LYR)和动态市盈率(TTM),LYR是价格除以上一年度每股盈利计算的静态市盈率,TTM是价格除以最近四个季度每股盈利计算的市盈率。

二、市盈率精髓解读

相信很多人耳濡目染,在买股票看公司的时候都会看PE、PB、PS这些指标,但是真正领会其本质的估计少之又少。

1、市盈率代表的含义

市盈率代表的含义:市盈率是一种预期的体现。举个例子,2017年4月21日,当升科技股价45.34元,2016年每股收益0.542元,PE=83,假设未来83年每年都维持现在的利润水平,现在以45.34元的价格买入该股持有不动,等盈利全部分红,每股83年才能赚回45.34元,那时候去年董鹏饮料净利润翻倍,销售费用近14.5亿,市值较前期高点缩水16.5%我们都入土为安了,这之中没有考虑资金成本、经营的非稳定性等。

由此也可以看出,市盈率这一指标有很大的局限性,你如果只看表面数字可能一无所获,根本不懂得合理使用。市盈率作为投资指标,都隐含了对未来的成长预期。

当升科技2016年净利润大约1个亿,市值83亿,市盈率83倍,一般公司合理水平也就10-35倍,这个数字显然太高了,但若我们假设公司2017年净利润能做到2个亿,当前股价对应的2017年市盈率就是83/2=41.5倍。

如果再高一点是3个亿,对应市盈率是83/3=27.67倍,如果到2020年公司发展的好净利润到5个亿,当前股价对应三年以后的2020年市盈率仅为83/5=16.6,如果你是看好未来前景,现在买入显然很便宜。

因此,问题的核心其实就变成了你对于他未来几年盈利能力的估算,看谁判断的正确。

一般而言,PE越低,估值越低,投资买入回本期限越短,越安全。我们乎蔽在权衡PE的时候,一定是假设未来业绩是增长的,否则,PE不具有任何参考意义。

再举个例子,现在的银行,PE是6倍,假设未来业绩能够按照20%年均增长发展,一年后业绩对应当前股价PE为5倍(6/1.2),两年后业绩对应当前股价PE为4.25倍(6÷1.2÷1.2)……

但是,银行业这个增速显然是达不到的,如果假设未来业绩是下降10%呢?一年后业绩对应当前股价PE为6.67(6/0.9),这时候你需要思考,现在PE都能到6倍,为什么一年后就会高于6?如果还是6倍,对应股价应该是下降10%的,买它作甚?

这其中有很多假设才成立,比如一年后市场温度和现在一样,一年后大家预期和现在一样。

2、市盈率的合理水平

既然谈到合理,首先得给大家科普一下合理的市盈率怎么定义,这个分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情都不一样,更多的是经验判断,需要积累。

(1)分行业:传统行业、夕阳行岁裤州业、成熟行业、新兴行业各不一样

下表是按照申万二级行业分类的104个子行业分,截止2017年3月31日的市盈率排序,我们可以看到排在第一位的是银行,市盈率(TTM,下同)仅为6.7倍,也就是在当时买入银行股,只要银行能维持当时的赚钱能力不增不减,6.7年就能回本,就相当于我们投资10万开店6.7年就能把这投入的10万赚回来。

市盈率低于20倍的行业依次有12个:银行、房屋建设、汽车整车、石油化工、高速公路、房地产开发、电力、畜禽养殖、保险、基础建设、航空运输、机场。这些行业一般都有稳定的现金流,分红水平较高,但已经到了成熟期很难再快速增长,市场给予的估值较低,PE10-15倍左右较为合理,年化收益率8-10个点已经知足。

市盈率介于20-50倍的行业有55个:白色家电、煤炭、钢铁、玻璃、证券、港口、食品饮料、零售、服装家纺、医药商业、中药、汽车零部件、设备制造、园林工程、光学光电子等等。这些行业有的属于周期性行业,有的正在成长期,公司已经走上正轨,基于未来较高速成长预期,市场能够给30倍的市盈率。

市盈率介于50-100倍的行业有30个:生物制品、电子制造、半导体、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酒店、旅游、计算机、互联网、航空、船舶等等。这里面多半是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方向,行业尚未壮大,但未来一旦爆发不可限量,会是几何级的成长速度。

市场能够给予很高的容忍度,市盈率100倍也不一定没有投资价值,典型的是前几年的东方财富,初期上万倍市盈率很值得投资,等到业绩兑现反而不具吸引力。

市盈率高于100倍的行业有6个:航天装备、地面兵装、石油开采、林业、通信运营、轻工制造。这几个要么是高精尖难有业绩,要么正处于行业周期低谷,盈利能力极弱,才造成如此高估值。

我们在看一家公司的时候,首先要定位他在什么行业,你不能拿新兴成长行业的公司和银行股比较,更多的是和行业内相近似的公司横向比较,和行业平均水平对比。

比如同样属于银行板块,当时的次新银行股——江阴银行,市盈率是16.39倍,张家港行市盈率是20.97倍,无锡银行是14.09倍,明显偏离银行板块的整体市盈率,还是偏贵,去年的热潮过去之后已经被我们预见到必定是一地鸡毛,哪怕参与投机也要明白你只是在搏杀,别忘了背后随时随刻的深渊。

每一个行业都会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初创期如基因测序行业、无人驾驶;

成长期如新能源汽车、医疗服务;

成熟期如我国商业银行、汽车;

衰退期如煤炭、自行车行业。

行业周期越是靠前的,未来预期增长速度更高,理应给予更高的估值,有些处于初创期行业的初创型公司,甚至可以接受上万倍PE,甚至可以容忍亏损。

成长期的行业,考虑到高速增长趋势,有时候50倍的PE也不能认为已经被高估,而成熟衰退期的行业,行业已经趋于饱和,或者难以继续增长,PE水平一般只能给到10-20倍。

通常而言,银行、保险、房地产、家电、交运、汽车整车这些行业PE较低;传媒、新能源汽车、中药、白酒则适中;计算机、云计算、网络安全、电子、医疗器械、VR、基因测序这些新兴行业PE可以高一点。

(2)分成长阶段:公司所处成长阶段不同,市盈率应该区别看待

行业有分类,公司也有分类,主要看一家公司属于起步阶段,还是成长期,还是成熟和衰退期。

起步阶段,假设一家公司现在净利润100万,PE500倍,行业已经到了爆发临界点,明年利润1000万,后年3000万,再后年5000万,那么当前股价对应未来几年业绩PE是多少呢?今年500倍,明年50倍,后年17倍,再后年10倍,真的不贵,只是这样的公司很难找。

假设一家公司今年净利润3个亿,明年4个亿,后年5个亿,当前市值150亿,那么其对应的PE分别是50倍、37.5倍、30倍,这个成长速度公司对应的合理估值应该是35倍左右,可以说公司当前股价已经把未来两年预期给反应完了,我们就需要等待他回调到一个合理的价格才能参与。

假设一家公司今年净利润20亿,明年23亿,后年撑死也就25亿,当前市值500亿,对于PE分别是25倍、21.74、20倍,这个成长性来消化PE下降的速度明显变缓,这种公司能够给20-25倍估值,当前价格合理,考虑到未来两年的成长性可以参与,不过预期收益要降低到10个点每年的水平。

假设一家公司出现上述银行股一样的情况,业绩明后年是下降的,那么再低的PE都不太有参考价值,这时候估值要用到后面的PB。

(3)分行情:牛熊市不同

上证指数在熊市平均市盈率15倍算合理,最低10-11倍,在牛市30倍也还没见顶。

深圳主板当前熊市动态市盈率也还有40倍,牛市达到60-70倍也刹不住车。

中小创则更是没节操,熊市也会有40-50倍的估值,牛市超过100倍的情况也有。

这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总之与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所属行业都有关。熊来了看着市盈率便宜抄底,牛到了看着市盈率逃顶然后等待泡沫破灭,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时候更多的是过度反应和心理博弈。

3、周期性行业市盈率看法:拐点比PE重要

一些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盈利周期性特征极为明显,这时候的市盈率很容易迷惑人,最明显的如煤炭、钢铁、水泥、化工、有色、券商、航运。

我国券商大部分收入是佣金收入,靠天吃饭,周期性明显,基本每一轮的盈利高峰都是卖出时机,典型如2007年的中信证券。

其他所列举的几个行业都是跟随宏观经济周期走,最谷底一般会微利甚至亏损连连,这时候我们要密切关注行业基本面反转信号,寻找拐点,拐点一旦出现毫不犹豫的参与,而不是在乎PE高的离谱,因为等你看着PE合理的时候,周期又快走到景气高点了。

近期化工类周期股万华化学、沧州大化就是例子,万华化学是MDI龙头,股价早已经开始反应,当前PE仍不足10倍,沧州大化主要受益于TDI价格周期。两者前期判断拐点买入才是好的投资,如果当下才注意到低PE杀入,多半挣不了大钱。还有很多涨价题材也是周期股,比如猪肉、维生素。

有些行业,如医药行业、白酒行业,受周期性影响较小(也会受到一些政策性事件影响,如医改、反腐),每年业绩增长不会有过山车式的波动,在给予其估值的时候,更多的考虑公司成长性,成长性较高的,市值较小的,可以给高一点估值,30-50倍PE都合理。成长性不那么高的,给20-30倍算合理。前期热门的贵州茅台,30倍PE就已经很高了。

4、剔除干扰因素的假PE:注意扣非净利润

在算公司PE的时候,不能直接套利润数值,还需要仔细研究下利润来源,看看有没有非经常性的损益带来的“假PE”。

宁波韵升就是个例子,2016年净利润是8亿,当时的PE是12倍,属于钕铁硼新材料公司,在如此低的估值条件下,为何还跌跌不休?

如果仔细看年报,就会发现8亿的净利润包含了转让上海电驱动的股权收益6.3亿,如果把这部分去除掉,PE将会大不一样,如果考虑扣非之后的净利润,大概是3.5亿,哪怕暴跌之后的现在,PE也有23倍。

当明白了上面这几条,你就不会死扣PE这个指标,能够更加灵活运用。

一、市净率和市销率使用方法

1、市净率

市盈率主要是从盈利角度看待问题,有些公司受制于发展阶段,一时的PE不足以参考,比如亏损的钢铁看PE肯定没意义,这时候怎么看他是否合理呢?可以以市净率为标尺,市净率有两大功能——提示泡沫和安全边际。

对于正常盈利的公司,PB介于2-10算正常,尤其是发展初期的公司,2-5倍PB比较常见,8-10倍的PB估值略高。这时候的高PB,主要是因为盈利水平太高拖起来的,例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虽然PB很高,但是PE并不高,人家赚钱能力超强。

(1)提示泡沫

PB有助于我们甄别一些泡沫极大的公司,暴风集团去年跌的很惨,当初很多人还在傻傻的往里面冲,为什么说傻?150元的暴风集团(前复权)当时PE是一千多倍,PB是50倍+,这么明显的泡沫还不应该警惕吗?

即便如今的暴风集团,PB也还有7倍。易尚展示也是,股价从170跌到35,PB还有5.7倍,可见当初是有多么疯狂啊~

有句话叫:树永远不能涨到天上去。讲故事、炒题材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不把PB当回事,但是严重到几十倍PB的股价,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暴跌的命运。次新股白银有色PB超过10倍,市值超过1000亿的时候,咨询我们的人还络绎不绝。

(2)安全边际

只要未来不会持续性亏损的公司,就有存在的价值和翻身的可能,这时候不佳的盈利能力无法指引估值判断,可以适当参考PB。

以煤炭钢铁为例,PB接近1倍是比较安全的介入点,PB=1就相当于你一块钱股价对应一块钱的净资产,理论上公司清算了你也能分到一块钱,不是赔本买卖(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存在清算的可能)。还有很多盈利正常,但不知道给PE估值的中小公司,2倍PB也还不赖。

聊PB就不得不聊银行,当前几大国有银行的PB都是在1倍左右,整体PB为0.88倍。我记得在2012年银行市净率跌到1.08的时候,很多分析人士就建议抄底,结果是越抄越低,最后杀到0.85倍左右,又下跌了20%多。

回头来看,PB最终还是回到了一倍以上,加上这几年的成长性,当初投资银行也能赚不少,那么当初为什么会杀到0.8倍呢?

还有现在国有银行为什么低于1呢?这里主要是大家对于银行不透明坏账呆账的怀疑,大家都觉得当前反应到报表上的盈利和资产并非真实情况,对未来更没信心,才投了不信任票。即便短期PB低于1了,你也不能把股份全部买下要求清算资产。

2、市销率

市销率很简单,拿市值除以年收入就得到了,这是多数人不看的指标,上一篇所述的104个子行业,最低的PS只有0.3(基建),最高的超过10倍。达到10倍市销率的公司,无论如何都是高估了——至少短期内不便宜。

市销率很难给一个合理的水平,一倍两倍也可,三五倍也有,大多数参考意义不大,不过拿来甄别泡沫还挺不错。

现在次新股泛滥,很多次新股其实依然是贵的离谱,你不知道怎么给估值,就看下市销率。5亿收入的公司市值就50-100亿的,肯定算不上便宜。

比如健帆生物去年的收入是7.18亿,利润2.84亿,当前的市值是188.71亿,市销率接近26.28倍,你觉得便宜吗?

市销率的另外一个用法就是纵向对比,拿他和该公司的历史数据比较。

二、注意要点

1、便宜≠会涨,泡沫≠会跌

因为市场往往是非理性的,还有情绪侧面的东西作祟,便宜了也可能在恐慌盘的推动下继续下跌一段时间,此刻你要明白价值已经显现。

但是,对于严重高估的公司,在参与题材炒作的时候,你可以根据技术形态决定短炒,但一旦市场热情退却被套,一定要及时抽身,不要奢望耗着能解套,这里我们找两个例子说明。

在2016年,西仪股份、湖南天雁都是因为央企国资改革走牛的。西仪股份从2016年最低点不足10元涨到了最高点32元,涨幅是220%;湖南天雁从2016年最低的5元涨到最高点15元,他们都是小市值、好题材,在16年11-12月爆炒小盘妖股的时候大为受益,被各路游资狙击。

你要是能及时把握市场节奏,可以赚点钱。但是如果当初没参与,17年2-3月份之后才参与,被套了死捂着,看着前期高点想当然,觉得迟早还要涨回去,那就可能大错特错了。

看看估值吧,17年西仪股份最高点对应的市值是103.61亿,16年全年净利润才700万,营业收入是5.26亿,对应的PE高达1480倍、PS约20倍;17年湖南天雁最高点对应的市值是147.74亿,16年的净利润是1000万,营收是5.62亿,对应的PE是1477倍,PS是26.29倍,都已经严重高估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了,主力也不傻,风过了谁来接棒?

那么这种票唯一的可能就是国企改革发力,实际控制人把其他重要资产注入进来,那么请问:你研究过他的其他资产吗?研究过即便注入的程序障碍和时间成本吗?否则,就是赌徒的心态。

2、战略可指引,战术靠技术

我们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会考虑很多因素,便宜和高估只是其中一个维度,这仅仅有助于我们从战略角度判断股价是否偏离了合理水平,具体操作还需要辅以技术分析,对于有些便宜的公司,可能买了还跌跌不休。

这时候清晰的估值能够给你持股信心,坚信未来一定能赚钱;对于某些估值明显太高的股票,在惯性的作用下也有可能继续上涨,短线有心要博弈的,参与时候要提前想好退路,情形不对及时止损,不然就成了下一个暴风集团,越陷越深。

3、用发展的眼光看PE

讲这个之前先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看好多氟多,但是经过2016年初元旦的暴跌之后,股价从最高86元跌到50元多,很多人都开始产生怀疑,我们根据多氟多核心产品六氟磷酸锂的价格趋势和供求关系测算了下业绩。

预估其业绩将爆发式增长,2016年全年净利润能够达到5亿级别,而之后不久2015年年报预告同比增长接近10倍,绝对值则才不到4000万,也就是说16年业绩还能增长10倍,而当时的时间点才16年初。

16年三月份股价最低迷的时候才50块,市值125亿左右,我们作了个简单估计:5亿*40倍=200亿,对应股价80元,再加上市场的过度反应、龙头效应,目标100-120元不成问题(按当时股本市值200多亿),最终在2016年最疯狂的锂电行情中冲高到115元(5月份),正好落在我们预测的区间。

那么,我们当时为什么敢这么简单粗暴的给估值,敢给这么高的PE?一是对产品供求关系和价格的理解和深入,就是敢这么拍板;二是占了非常大的先机,至少比市场绝大多数的机构和个人早看到了这一市场趋势;三是对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了如指掌。

在我们给多氟多200多亿估值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后面蜂拥而至的跟风场景,那时候大家一定正在津津乐道的畅想着多氟多的业绩多么多么牛逼,而我们已经打算静悄悄退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估值和判断一定要走在市场前列,提前用发展的眼光看全局,而不是在已经要验证的时候才人云亦云,那时候的真实估值和业绩,基本已经全透明,对于如多氟多这种化工周期股则完全没有了吸引力。

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在2016年初看多氟多,会觉得才4000万的利润,凭什么100多亿市值啊,高了!在16年末又会想5个亿的净利润,100多亿的市值,真便宜啊!可为什么就是不涨了呢?

4、估值是一门学问,而非教条

估值博大精深,并非本文如此浅见就可以让你如虎添翼,但本文的一些经验性判断和量化评估,有助于你建立框架认知,能够从多角度衡量你所关注的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

看完了本文,自己去拿一些公司练习练习,下次不知道一家公司是便宜还是贵的时候,对照本文指引,换算一下这几个指标,再结合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处的行业,是不是就大概心中有数了?

最后不得不提醒大家,估值是一门学问,而非教条,就像中医里的把脉一样,更多需要经验积累,千万别死搬硬套,等有一天你能通过估值感受公司的脉搏,就离大成不远矣。复利刀客在此祝大家学有所获!

编辑于 2019-08-1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申请转载

分享到

金融

股票

投资

评论

彼岸花开

为数千万韭菜向你致敬!

幼爱

很有启发谢谢[赞同]

查看全部 (5)

添加评论...

推荐阅读

59只净资产收益率翻倍股(名单),低估值,盘子小,股民:待伯乐

王雨泽财...的文章 · 1 赞同

财务估值系列:如何正确使用市盈率?

Cher...的文章 · 12 赞同

给自己估值

给自己估值,这个想法来源于和朋友讨论年金、给企业年金估值的时候…

松阳的文章 · 11 赞同

指数投资估值表正确打开方式

更加科学合理的估值表!为指数投资上保险!估值表是指数投资的制动…

基鑫阁的文章 · 44 赞同

什么是基本面?价值?成长?估值?ROE?……

基鑫阁的文章 · 3 赞同

连续10年ROE大于15%的绩优股,基本都在这了,值得收藏

轩寒财经的文章 · 17 赞同

被低估的5只芯片概念个股一览,市盈率小于30,市净率低

轩寒财经的文章 · 11 赞同

欧洲疫情引领大跌?淡定,这3个因素衡量市场风险

子预的文章 · 7 赞同

为什么在“历史最低估值”买入还总是亏钱?

安小舟的文章 · 14 赞同

估值模型-论PE,PB,ROE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张肇丰的文章 · 26 赞同

半年净利33亿,市值每天涨15亿,海天味业的泡沫该戳戳了

文| AI 财经 社 周享玥

编辑|赵艳秋

“酱油大王”海天味业的酱油又卖出了“大价钱”。

8月27日晚间,海天味业发布2020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15.95亿元,同比增加14.12%,实现归母净利润32.53亿元,同比增加18.27%。不管是营收还是归母净利润,都远超中炬高新、ST加加、千禾味业等几家同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之和。

而在股价上,海天味业更是一骑绝尘。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海天味业股价报收183.02元/股,涨幅为6.41%,总市值高达5930.66亿元,是调味品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分析业绩和利润双增长的原因,与疫情期间,酱油这个刚需市场总体需求量变化不大有关。而且,受疫情影响的主要是餐饮梁蔽行业,但此渣搜它们采购的更多是大包装产品,利润率要低于以家庭烹饪为主的零售型产品。

不过,虽然业绩和市值一路走高,但海天味业增长瓶颈已现,产品大部分集中在属于红海竞争的中低端领域,这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压力。

市值平均一天涨15亿,“一瓶酱油”贵过“一桶油”

2020年上半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无疑是稍显暗淡的,但对于海天味业来说,却算得上是“因祸得福”,股价、业绩实现双丰收,更是在8月18日创下了“一瓶酱油”贵过“一桶油”的A股大奇观,市值超越了中国石化,8月27日,中国石化的A股市值为4819.17亿元。

2020年1月2日是新一年的首个交易日,海天味业股价和市值尚为89.10元森历/股和2406.03 亿元,到8月27日就已经分别涨了105.41%、146.49%,达到了183.02元/股和5930.66亿元,位列A股上市公司市值第十名,相当于市值平均每天涨约15亿元。

事实上,打从上市起,海天味业就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从股价总体走势来看,2014年2月至今的6年多时间里,除了2016年处于微跌状态,其余年份均呈上升状态,2020年以来的涨幅更是超100%。

另据2020年半年报显示,庞康、程雪、黄文彪、吴振兴、陈军阳、叶燕桥合计持有海天味业55.89%的股份,为其实际控制人。其中,海天味业董事长、总裁庞康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合计32.51%。据此计算,截至8月27日,庞康的最新持股市值约为1928.06亿元。

而在一年前的2019胡润百富榜中,低调的庞康还首次以850亿元身家与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并列榜单第23位,成功晋级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新首富。

海天味业何以能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业绩的长期稳定增长无疑是关键所在。

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19年,海天味业分别实现营收98.17亿元、112.94亿元、124.59亿元、145.84亿元、170.34亿元、197.97亿元,增速分别为16.85%、15.05%、10.31%、17.06%、16.80%、16.22%;实现归母净利润20.90亿元、25.10亿元、28.43亿元、35.31亿元、43.65亿元、53.53亿元,同比增长30.12%、20.06%、13.29%、24.21%、23.60%、22.64%。

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2020年一季度,其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也分别达到了7.17%、9.17%。这样的长期业绩走势,再加上连续20多年的酱油行业龙头老大地位,海天味业受到资本青睐似乎不足为奇。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酱油大王”?

梳理海天味业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品牌建设与渠道建设是海天味业的两大法宝。

在品牌建设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大部分酱油还在以散装形态售卖时,海天味业就已经推出印有全新品牌LOGO的瓶装酱油,1999年,又斥巨资成为第一家在《新闻联播》整点报时环节打广告的酱油品牌。最近几年,海天味业更是冠名了《跨界歌王3》、《吐槽大会》、《中餐厅》等多部流行综艺,还在2014年邀请知名主持人汪涵做了首位代言人。

图源:海天味业官网

表现在数据上,2014年至2018年,仅用了5年时间,海天味业的销售费用就翻了一倍,从10.5亿元涨到了最高22.36亿元,2019年虽有所缩减,但仍旧达到了21.63亿元,2020年上半年为8.65亿元。

而在渠道建设上,海天味业有一套独特的“打法”,采取经销商、分销商/联盟商两级架构销售体系。由海天驻各地的销售机构与经销商共同对分销商/联盟商进行管理,并通过在一个区域设置多个经销商,进行内部“赛马”的方式,提升产品渗透。

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天味业的一级经销商数量已经达到6433家,较2019年底的5806家,净增长627家,相当于平均每天净增长约3.45家经销商,实现了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100%覆盖率,在中国内陆省份中,90%的省份销售过亿元。

而同期ST加加(加加酱油)、中炬高新(美味鲜)、千禾味业的经销商数量均在1000多家的量级,仅约为海天味业的1/5。

因此,即便假设产品差距不大,海天味业的售卖网络也更具竞争优势。

难以摆脱中低端烦恼,后续增长空间见顶?

虽然业绩和市值一路走高,但海天味业的发展并不是没有隐忧。

实际上,海天味业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产品大部分集中在属于红海竞争的中低端领域,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压力。

以营收占比在60%左右的支柱产品酱油为例,随着近年来中低端酱油市场的逐渐饱和,海天味业酱油产品的营收增速已经在不断收缩,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酱油类产品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6.59%、15.85%、13.60%、10.71%,整体呈下滑趋势。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种现象昭示着海天味业在低端酱油市场的天花板已经清晰可见,而海天味业近年来不断尝试向料酒、火锅底料等赛道拓宽的动作,也被解读为可能是海天味业在遭遇业绩瓶颈后,寻求突破的新增长点。

据媒体报道,近日,海天味业天猫官方旗舰店低调推出了四款火锅底料,包含韩式辣牛肉、韩式部队、新疆番茄、云贵酸汤四种风味,单包价格15.9元,四包组合价39.6元,生产日期则显示为2020年7月份生产。

AI 财经 社查询发现,截至8月27日,海天味业新推出的火锅底料在天猫旗舰店上的月销量为624件。

图源:海天味业天猫旗舰店

“海天味业涉足到料酒、火锅底料等其他调味品市场,对它来说应该是最简单的。”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AI 财经 社,“因为它已经在酱油领域积累了产能、品牌、渠道等资源优势,当它把这些资源和酱油行业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调味品领域,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去开发一个新的产品”。

据《火锅行业全产业链报告》显示,自2011年以来,火锅行业始终保持着10%以上的高增速,而火锅产业的快速发展,又推动着火锅底料市场的同步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火锅底料市场规模在200亿元左右,近几年增幅达到15%左右,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310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400亿元,显然还“有利可图”。

不过,沈萌进一步分析认为,这种方式仍然是“在更多地与中低端品牌进行搏杀,并不能真正走入收益率更好的中高端市场”。

在他看来,虽然海天味业目前在国内处于一个比较领先的位置,但就全球酱油产业来说,其仍然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拓展。“在这种前提下,它就已经开始做料酒等横向的调味品市场介入,可能会分散其对于酱油市场核心主业的坚守,进而导致其长期处于产品中下游的水平,并不利于企业更长期的品牌积累和积淀”。

但海天酱油想要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酱油实现突围,显然也并不简单。千禾、李锦记、欣和、鲁花、厨邦等在高端酱油市场耕耘已久,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日本酱油行业的领头羊龟甲万、法国达能、卡夫亨氏等外企也纷纷进军国内酱油行业,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竞争。

调味品行业“因祸得福”,股价、业绩齐上涨

疫情期间“因祸得福”的不仅仅是海天味业,事实上,包括中炬高新、千禾味业、ST加加、恒顺醋业、天味食品等在内的多家调味品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和业绩都出现了大幅上涨。

就资本市场表现而言,截至8月27日收盘,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天味食品、千禾味业、恒顺醋业、ST加加的总市值分别为5930.66亿元、638.11亿元、420.57亿元、294.49亿元、268.29亿元、101.03亿元,较年初的涨幅均超过了100%。其中,千禾味业的市值涨幅更是达到了317.83%。

制图/周享玥

而在业绩表现上,2020年上半年,中炬高新、ST加加、恒顺醋业、千禾味业、天味食品分别实现营收25.54亿元、11.56亿元、9.53亿元、9.19亿元、7.99亿元,同比增加6.78%、12.87%、7.39%、45.98%、34.53%;实现归母净利润4.55亿元、1.07亿元、1.49亿元、2.00亿元、1.57亿元,同比增加24.31%、24.67%、3.63%、94.62%、79.85%,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较大增长。

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较大、餐饮行业大规模闭店停业的一季度,6家企业中也仅有ST加加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双降,中炬高新营收下滑,但净利润却反向上涨。

制图/周享玥

何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AI 财经 社,“主要是因为酱油属于日用消费的必需品,无论是在外就餐,还是自己在家做饭,对酱油的总体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其实是不大的。受到疫情影响的主要是餐饮行业,但它们采购的更多是大包装、批发的产品,利润率要低于以家庭烹饪为主的零售型产品”。

沈萌进一步分析,虽然受到疫情影响,餐饮行业方面对于低利率产品的需求量有所下降,但家庭烹饪所需的高利润率零售产品的需求却有所增加,“再加上电商等渠道成本的降低,多方抵消之下,酱油总消费量的变化可能不大,但是对于企业的业绩提升却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这一点在中炬高新2020年一季度的业绩数据中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中炬高新实现营收11.53亿元,同比下滑6.32%,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上涨8.94%,达到了2.06亿元,净利率有明显提升。

对于调味品市场下半年的走向,沈萌认为,随着餐饮逐渐恢复运转,高利润率产品的销量,可能会有一部分回流到低利率的大包装产品,进而对利润率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整体的市场规模还在不断膨胀,整体业绩不会有明显下调”。

“下半年可能比较多的调味品企业会像海天味业一样,以自己的品牌为基础,向其他类型的调味品市场进行延展。”沈萌补充说。

去年董鹏饮料净利润翻倍,销售费用近14.5亿,市值较前期高点缩水16.5%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去年董鹏饮料净利润翻倍,销售费用近14.5亿,市值较前期高点缩水16.5%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6029.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