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最后基金经理开始和艾一起写季报,基金经理前后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最后基金经理开始和艾一起写季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基金经理前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大神掏心掏肺了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最后基金经理开始和艾一起写季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基金经理前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大神掏心掏肺了

这两天,张坤又火了。

就是我写过的那个,很厉害的基金经理~

前两天,所有基金一起发半年报,这算是一个常规流程。

不太常规的是:

张坤在半年报里,没说太多“策略、展望、未来会怎么投资”之类的话。

而是跟大家苦口婆心的聊起了——

应该怎么选基正羡金。

啊哈?这么接地气么。

不过,我很喜欢说人话的基金经理。

对于真正大牛来说,只要他愿意,是能把专业说得简单易懂的。

而不是拽难懂的词。

扯远了。

我仔细看了,张坤说的挺在点子上,我挺赞同。

大意是——

如何选基金,并不能只看最近成绩出不出彩、赚的多不多、排名靠不靠前。

而是要看:

基金经理所采用的策略和投资方法,合不合你自己的三观、性格。

对不对你的口味。

当基金业绩暂时不好时,你能不能安心拿着。

不同的基金经理,肯定有不同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策略。

不同的策略都自型清知有逻辑。

很难说,孰优孰劣。

有时候,市场流行a风格,a策略的基金就涨得快;

那过一段时间,可能a策略暂时失灵了,另一种b风格站上了风口。

风水轮流转。

张坤的原话是——

很难避免的。

那对于我们买基金的人来说,如果只看阶段业绩买基金,就容易——

涨时很开心,一直买;

一旦往下跌了,就会特别沮丧心慌,没耐心、拿不住,反手就卖了。

结果就是:

反复高买低卖,别卜消人吃饼,你吃渣渣。

张坤是这么说的:

真的踩中很多人的痛点。

一个经典疑问——为啥XX涨的好好的,我一买就崩?

市场专门盯着我做空?

其实不是崩了,即使买同样的东西,可能是你进出的时机就不对。

高买低卖,期限错配;

也可能是,这东西根本就不是你的菜,你对它缺乏了解与信心,稍有动荡就震下车。

当然就,一片真心错付了。

那么,怎么来分辨一个基金,适不适合你?

张坤其实有提到一些方法:

比如观察基金的持仓啊、它调仓的风格和频率啊、还有它的长期业绩如何啊...

等等。

也建议直接看看,基金经理自己的说辞。

那有人问,这些信息,我怎么知道呢?

有一个最直接的办法——看基金的季报、半年报、年报。

不要一听到这几个词,就头疼。

基金财报挺容易读懂的。

大概说下——

首先,你随便找一个基金网站,比如天天基金,然后搜索基金名字。

找“基金公告”这一栏。

打开季报/半年报/年报的pdf,很长。

但只有少数几处,是必须要读的。

其它的,可以暂时忽略。

一个是公告里的第4部分—— 管理人报告 。

重点看4.4和4.5

4.4是对上一段基金业绩的总结——我做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坏在哪里;

反思。

4.5呢,则是对下一段行情的展望——未来我要怎么调整我的策略、打算重点投资哪些领域,等等。

这一段,就挺能看出基金经理的画风了。

大部分人的报告写得很模式化、僵硬。

可看可不看。

但也有不少基金经理,会像张坤这样,情声意切的跟你聊。

聊他策略的得失、聊对未来的展望、聊他对泡沫的担忧、聊现在的风险和机会...

听其言、观其行,大概心里就有一个数——

这个基金我喜不喜欢,适不适合自己了。

而且最重要的,这种理念看多了,我们自己的理财技能,也会直线UP

“偷学”不少资产配置的方法。

某个资产要买多少;

某个资产又该什么时候入手;

哪些东西是要搭配起来的;

什么比例...

等等吧~

现场实战教学,耳濡目染,包教包会。

如果这一段还看不出来,那还可以往下瞅:

第7部分——投资组合报告。

这一段,会列举出基金的重仓股——它买的最多的股票,是哪些。

最近操作怎么样...

连续的看下来,你对它的投资风格啊、股票偏好啊、换手率啊,都会有所了解。

如果你有精力,还可以多看看 第8部分 ——基金份额持有人信息。

可以看看,基金经理有没有买入自己的基金呢?

如果他敢大笔的买,大家的屁股就坐在一起了。

...

等等吧。

总之咧,我还是挺喜欢看半年报的。

有的很枯燥,但也常有金句爆出。

比如这一段:

估值,既包含了现阶段的经济现实,又包含了投资者对未来的主观见解。

估值越高的话,包含的事实越少、主观见解也越多。

这样,价格也就会越不稳定,越容易有下跌的风险。

怎么样?

是不是很生动的解释了,什么叫作泡沫?

事实如山,人心易变。

事实多,见解少的时候买进去,足够安心;

如果见解越来越多,而事实越来越被人忽略时,应该卖出。

这样,就不会被泡沫所伤啦。

最后基金经理开始和艾一起写季报,基金经理前后  第1张

被动出圈的张坤,婉转地在基金年报里这样回应争议…

基金年报开始井喷最后基金经理开始和艾一起写季报了,这回最后基金经理开始和艾一起写季报我分享一下易方达张坤、交银何帅和银华李晓星的基金年报。

这几个人的特点就是讲了很多如何投资基金这个话题。这可能是这三位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迅速增大之后,不得不面对大量新入场基民持有体验困惑的委婉地回应吧。

毕竟不是所有基金公司都喜欢高调地发致歉信,转手又开启一波疯狂的营销的。

****

张坤在易方达中小盘里的“简要展望”,提示了要降低预期,除此之外,大半篇幅都在分享自己的投资感悟。估计也是很无奈地对自己被动出圈惹一身争议的某种回应吧。

下面是原文摘录:

近两年基金的业绩表现普遍比较亮眼。基金的收益率从根本上是由持仓企业的收益率决定的,拉长来看应大致相当于企业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水平。

从全球来看,能够长期维持较高ROE的公司是非常少见且优秀的,近两年公募权益类基金的复合收益率远高于市场平均ROE水平,这样的趋势很难长期持续。

因此,我们或许应该降低对收益率的预期。

任何长期有效的方法都有短期的失灵。

我们在投资上市公司时,如果信心是建立在股价上涨上,是很难赚到钱的,因为股价必然会有向下波动的时候。因此,我的一点体会是,在股价阶段性跑输市场时进行建仓,能够更加有效地拷问自己的内心:

回顾2020年,让我们欣喜的是,我们对一些行业和公司加深了理解,同时也努力拓展了研究的范围,对企业价值的洞察力获得了提升。我们2020年的一些投资决策,来自于较长时间的研究积累,并借助疫情中市场悲观的机会完成了建仓。

我们希望不断精进自己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未来的投资。

基金经理的职业与医生或许有些方面相似,都是理论和实战缺一不可的,都是需要不断积累、同时知识复用性很高的职业,需要通过每天不断的阅读、思考、决策、纠错来完备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决策的准确性。

相比国际上不少有30年、甚至50年记录的杰出投资人说,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积累的。遗憾的是,这个过程并没有任何捷径,无法一蹴而就,认知水平是由过往所有的思考、实践和经验积累决定的。

最后,我们对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长期前景是乐观的,相信会有一批优质企业不断长大、成熟并且长寿,优质的股权资产在各大类资产中仍是具有吸引力的。

公募基金的意义在于,让普通人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接优质的股权资源,让持有人能够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跟上 社会 财富增长的快车。

虽然能力有限,但我将全力以赴,最大限度把认知水平投射到基金的投资决策中来。希望能够选出优质的企业敏亩,长期持有并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

****

交银施罗德的何帅,在“简要展望”里介绍了自己接下去的选股标准以及看好的三大方向,也谈了基金规模上升对投资框架的影响。

何帅在2020年的业绩并不出彩。他也在年报里分享了自己的基金产品观,也算是对认同他投资风格以及不熟悉他投资风格的一次桥誉森短短的回应吧。

下面是原文摘录:

展望2021年,我们有如下的一些改变和想法。

投资框架上,首先我们将更加偏向于标的质量。例如,投资决策的配比可能是从“要求80分以上的质量配合90分以上的价格,逐渐转向到90分以上的质量可以接受80分的价格”, 但我们依然会坚守安全边际,不会接受“60分”以下的价格。

其次,过去我们组合中有较多细分行业龙头,这些利基行业的基本面影响因素较少,公司相对竞争优势明显,通常能够规避经济周期,配合合理的价格,我们初衷是追求“稳稳的幸福”。

2021年我们有三个看好的方向。

第一,我们定义2020年可能是新能源车的元年。新能源车不再依靠补贴或牌照红利吸引消费者,而是通过提升智能化水平和改善驾驶体验来真正打动消费者,靠产品本身扩展消费群体,猜想未来,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类虚散似自动驾驶算法、充电桩配套等也会加快补充,使得产品体验实现正向循环。

但大家都看好的趋势也会使得竞争非常激烈,像100年前的汽油车,只有在相应环节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公司,才能维持高利润率并且享受行业增长。

第三,也是我们最看好的一个趋势,就是国内大量企业在全球化的分工中,将从成本领先逐渐升级到技术领先。我们发现这种升级的机会往往需要一种行业层面的巨大变化来支持。例如新能源车对国内 汽车 产业链的推动、华为事件对电子产业链的推动、甚至是大分子药对于国内创新药产业链的推动。

这种弯道超车的背后,是这些公司依然还在第一代或者第二代企业家的管理之下,他们面对变化更加积极进取,并且敢于投入研发和扩张产能。

最后想再谈谈我们的基金产品观。

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投资风格,但无论保守还是激进,对于基金份额持有人而言丰厚的基金收益率一定是要通过长期持有才能实现。

在此非常感谢基金份额持有人的耐心和信任,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持续为持有人创造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

****

银华基金的李晓星,“简要展望”写得超长。很大一部分就是投资者教育的内容,基金经理直接跟基民对话。

后面他还介绍了自己绝对收益的投资理念,找景气度的行业投资,也讲了团队管理基金的方法。

下面是原文摘录:

我们管理基金的初心是找到合适且信任最后基金经理开始和艾一起写季报你的持有人,从长期的角度看,带给他们以满意的回报。

基金经理这个职业,大家都还是比较要强,谁都不希望自己做的比同行差。净值不说谎,净值比别人少一分,那持有人挣得钱就比别人少一分,而投资方法只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服务的。

在以前的季报和年报中,我们讲的东西可能并不多,但随着管理的产品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我们觉得还是需要把产品的风险特征跟我们的持有人讲的更清楚一些。

路演能力是一柄双刃剑,的确,它可以带来规模的增长,但这种能力可能最终会伤害到一些基金投资者,使得他们做出一些不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特征的不理性投资。

我们认为应该让持有人买基金和我们买入一个公司一样的原则,就是当你知道他的一切缺点之后,你依然愿意持有他,这个才是真正的风险控制,因为未来的路上一起面临的荆棘远多于鲜花。

我们的投资理念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就是绝对收益,如果每年可以稳定的跑赢基准一定幅度,从长期的角度看,最终会产生令投资者满意的绝对收益回报。

我们的投资方法是景气度投资,股票市场有个显著的特点(包括海外),就是景气度上行的行业,盈利和估值都会扩张,投资这些行业里的公司,更容易赚到钱。景气度上行可能是几个月,几个季度或者几年,而我们寻找的是那些景气度在未来2-3年内可以持续上行的行业。

投资并不是一个追求高难度动作的职业,高难度的动作也往往代表着承担更大的风险。

随着我们规模的增长,我们组建了以行业专家为基础的基金经理团队。

行业专家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虽然人力成本很高,但我们相信把资源投入到团队投研能力的建设上,才是长期正确的事情。

基金经理团队里并不需要60分的通才基金经理,而是希望可以找到某些行业做到90分的基金经理,大家没有内耗地融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个90分的基金经理团队。

关于2021年的市场看法,总结为两句话:聚焦比较优势,回避“犀牛风险”。

我们中长期维持看好 科技 创新和品牌消费两大方向,回避房地产“灰犀牛”风险。

中国相对其他国家有两个很强的比较优势。

第一个是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 我们虽然在创新能力和欧美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能力是全球最领先的。典型的行业包括光伏、电动车、电子等都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多和最好的工程师,能够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在这个比较优势下,我们认为中国会诞生全球最好的制造业相关 科技 型企业。

第二个比较优势在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此次疫情中我们发现,中国的疫情控制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之一,我们的消费市场也是恢复最快的。在一个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下,一定会诞生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

关于回避“犀牛”风险,我们看到高层已经把房地产定义为“灰犀牛”领域,并且提到了要控制房地产风险。政府提出的三条红线,预计会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产生一定影响。从需求端来看,由于各种限制政策,以及长期看有可能征收的房产税,房地产需求是确定性向下的。房地产相关的公司,是我们需要重点回避的。

展望2021年,我们认为市场的总体风险可控,但系统性的机会并不大,以结构性的机会为主,组合的收益率更多来自于相对指数的超额。

宏观是个复杂的系统,对于复杂的系统,越是简单的指标越是有用的。

主动组合的收益率跟经济相关性很低,而跟流动性相关性很高,因为在流动性充裕的时候,市场里的主动经理总会找到景气度向上的子行业,经济好有顺周期,经济差有逆周期。

我们总体判断2021年的流动性比2020年要差一些,除流动性之外,中美摩擦和全球疫情,并不会成为市场波动的主导因素。

我们总体的配置思路是选择业绩增速快于估值下降速度的股票,这些不多的机构性机会是组合的超额收益来源。

在流动性边际收缩和经济回升是大概率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流动性推升的股票回调压力最大。

流动性推升的股票主要指两类:一类是业绩增速很慢但是估值拔过很多的;另一类是质地很差但短期业绩增速快而给了高估值的。

从市场风格的选择来看,我们看好 科技 和消费中长期业绩增速中枢和估值相匹配的优质成长股,周期里面回避跟地产大周期相关的股票。

科技 领域中,首先,以光伏和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是看好的方向,光伏估值尚有吸引力,电动车未来四个季度的业绩增速会非常快。

第三,看好医药赛道,随着中国的老龄化逐渐增加,对于自身 健康 和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便医药有降价风险,但也有结构性机会。

消费领域中,看好高端品牌消费品,有非常好的商业模式、稳定的增长和高利润率,同时可以享受消费升级的红利。

基金半年报什么时候出?基金半年报和二季度报是一起的吗?

;     根据规定最后基金经理开始和艾一起写季报,基金最后基金经理开始和艾一起写季报的半年报,也就是中报是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公布,基金的季度报是在季度结束15个工作日内公布。基金的半年报和二季度报是两份不同的报告,会在不同的时间公布。

      基金公布的半年报就是每只基金对自己上半年的总和嫌结,相当于基金上半年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在基金公司网站,各大基金平台都可以查到,基金半年报一定要看到,并且不用担心看不懂。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基金过去的业绩表现,过去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年等等的业绩等等,我们可以比较基金的业绩和业绩比蚂棚滚较基准,如果业绩表现比业绩比较基准高,说明基金是中上水平,如果高很多,那就是基金中的优等生。如果长期低于业绩比较基准,就要考虑是不是要放弃这样的基金了。

      然后往下可以看看基金经理投闷余资策略和运作分析,了解基金经理过去的操作和观点,你是否认同。

      接下来是基金经理对后市的看法,后市市场表现会如何?基金经理看好哪些板块?都会详细的写出来。基金经理的判断是否准确也会在收益中表现出来。

      再往下就是财务数据了,有财务基础的可以了解下,基金的利润就来自于减去成本之后投资收益,我们可以看到基金经理投资股票、债券分别赚了多少,还有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等明细。

      最后就是非常关键的投资组合报告,基金经理投资了哪些品种,板块都会非常清楚。所以,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我们就能看完一份基金半年报。

基金净值升高了 可为什么收益率下降了

为什么基金估值上涨净值却下跌?该如何应对?

有不少投资者在买入基金后,都爱去看基金的估值,估算一下当天是涨是跌。但大家会发现,基金的估值与最终公布的净值往往是有点偏差的,偶尔偏差大了,还可能会出现估值涨了3个点,但最后数据出来只涨了2个点的情况。

近期,也有不少投资者在社区发问:“为什么涨的时候净值没估值涨的多,跌的时候比估值跌的多?”“是基金经理偷吃吗?”看估值进行操作结果误差太大,该怎么办?

归根到底,我们投资的永远是不可预知的未来,择银含时总是很难。如果不可能克服过分关注短期涨跌,也许定投会是比较好的投资方式。过分纠结净值桐搏竖跟估值的对比,往往导致错误的判断,与其这样,局大不如正确看待投资这件事,然后将资产交给时间的力量。

一、为什么估值和净值不一样

首先我们要搞清估值(也就是盘中净值估算)与基金净值的关系。

盘中估值,就是根据最近一个季末基金的重仓股和持仓比例(距离上一季度时间越久,持仓变化就会越大),仓位数据等,来进行的净值估算,并非实际真实的净值,并不能作为基金申购、赎回的最终价格。

基金净值是每份基金的净资产价值,基金净值代表着投资者在申购、赎回时的基金最终确认价格,一般会在下午15点休市后陆续公布。

在大多数情况下,基金估值只具有参考意义,具体投资过程中,千万不要被估值误导。

净值今天跑输估值,净值明天跑赢估值,无非都是数学上的概率问题。基金投资,还是应该买长不买短,过分关注估值容易得不偿失。

1、 十大重仓股的占比导致误差

因为估值参考持仓信息来自于基金的定期报告,但是季报并不是把基金买了哪些股票和债券都一一列出的,它只是列出了前十大重仓的证券,信息的依据不够齐全,自然没有办法得出完全精确无误的估值。

2、基金定期报告存在滞后性

按规定,基金季度报告在每个季度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公布,半年报在上半年结束之日起60日内公布,年报则是每年结束之日起90日内公布,时间都相对滞后。所以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基金经理最新持仓数据”,实际上至少都是大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从上期季报到当期季报的发布期间,基金经理大概率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仓换股,而基金估值使用的是旧数据,可想而知这中间肯定会有出入。

3、不同平台计算方式不同

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不同平台的基金估值是不太一样的,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性。背后的原因是平台采用一些模型和算法,根据基金过去的净值表现尽可能还原基金的真实持仓情况,各个平台采用的模型不一样,所以估值数据也会存在差距。

另外,如果短期涌入基金的资金较多或者赎回的资金过多,可能导致基金的权益仓位被动降低,也会使得净值估算就与实际净值出现偏差。

其实基金的估值只是给投资者一个净值的参考,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净值,我们应该意识到它存在误差的可能,理性地去看待。在投资中,实际涨跌幅还是要以最终公布的基金净值为准。

另外,相对主动基金而言,被动型基金估值相对准确,因为该类基金的持仓相对固定,变化较小,所以估值相对可靠。

如果一只主动型股基的“净值估算”与实际净值差异较大,说明该基金仓位很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二、如何正确运用基金估值和净值?

1、如何正确运用基金估值

基金估值的出现对基金投资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虽然估值相对来说不太准确,但是已经较为接近了,在我们基金投资中,有时候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避免了我们盲目操作,提高了我们基金便捷性和准确性。

基金公司会在交易日晚上公布当天的基金净值,也就是说,我们当天白天买卖的时候,并不清楚买入卖出的价格是多少。此时基金估值就给了大家一个参考,对于当天的基金走势有一个大致了解,并根据这个参考数值决定买入卖出。

“净值估算”意义在于为投资者进行基金的下一步操作提供参考。但也仅限参考,如果把它作为操作申购/赎回规避风险的唯一依据,就不可取了,定投才是天然缓冲风险的手段。

我们刚刚说过了,基金公司会在交易日晚上公布当天的基金净值,也就是说,我们当天白天买卖的时候,并不清楚买入卖出的价格是多少。此时基金估值就给了大家一个参考,对于当天的基金走势有一个大致了解,并根据这个参考数值决定买入卖出。

但既然说明是估算的数值,所以估值仅供参考,买卖基金还是要综合多因素去判断,避免追涨杀跌。判断基金是否值得投资,要去观察基金的投资方向、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基金的长期净值走势等。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估值和净值的对比来发现问题,特别是主动型基金这一方面。要是估值和净值差距太大,可以想想原因,这个基金的仓位大幅变动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参考。

2、如何正确运用基金净值

(1)实际收益与基金的净值的高低无关

用1万元购买基金净值不同的A、B基金,虽然获得的份额不一样,但涨幅相同的情况下,实际收益是一样的。假设A和B基金在一段期间内都上涨50%,A基金净值为1.5元,B基金净值为3元,两只基金资产分别为1.5*10000=15000,以及3*5000=15000,并无区别。

这说明基金净值的高低只是影响基金持有人买到的基金份额多少,最终的涨幅只和基金的收益率有关,和净值高低无关。

(2)同样的基金净值,却并不同样优秀

基金净值尽管反映了过往的历史业绩,但是业绩的好坏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两只基金发行时净值为1元,在基金经理的管理之下,两只基金的净值均达到了2元:

情景一:假设两只基金发行时间不相同,不考虑分红,如果A基金是1年前发行的,那么它这一年的收益为100%,如果另一只基金已经成立了10年,那么它从净值1到2元,花费了10年,年化收益则只有7%左右(1.07^10)。因此如果只看基金净值不看运行期限,无法判断哪只基金更好。

情景二:假设两只基金发行时间相同,但是A基金期间有分红,B没有分红,同样的单位净值下,显然A基金的业绩要更好一些。因此单位净值无法衡量基金的历史分红情况,应当看累计净值。

(3)与其看净值高低,不如看净值波动

同样的历史收益背后,每只基金因投资风格的差异,其业绩对应的风险是不同的。

假设A和B基金两只股票型基金,发行时间相同,某一年的收益率均为50%,那么你更喜欢年内净值波动像坐过山车,一度下跌到负40%,最后涨到50%的A基金呢?还是更愿意持有勤勤恳恳积累收益,严格控制回撤,最终做到50%收益的B基金呢?相信很多投资者都喜欢持有B基金,因为同样的业绩表现下,基金净值波动越小,投资风格越稳定,业绩的可持续 1.3516 0.28%性才更强。

从基金经理的角度看,取得同样的业绩,净值更加稳健、回撤更小的基金,对于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要求越高。从持有人的角度看,净值的波动也十分考验持有人的心理素质,即使基金在一个考察期内实现了正收益,但能否拿得住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总之,在基金交易时,不要过度依赖净值估算,不要被估值迷糊了眼。可以通过估值和净值的对比来发现问题,特别是主动型基金这一方面。要是估值和净值差距太大,可以想想原因,这个基金的仓位大幅变动的可能性比较大,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参考。

在选择基金时,需要正确解单位净值、累计净值、估算净值的含义。不能单纯的根据基金净值、估值的高低和涨跌来做出交易决策,要正确的使用净值数据来评价基金的业绩表现。基金投资,还是应该买长不买短,过分关注估值容易得不偿失。

如何判断基金调仓方向?

基金调仓包括加仓和减仓最后基金经理开始和艾一起写季报,一般通过这两种方式:

1、基金调仓是指投资者卖出之前仓位中的股票最后基金经理开始和艾一起写季报,转而买入其它股票。

2、每种基金都会有自己的持仓纳扰念比例,股市有涨有跌,基金经理预测目前持仓中的个股预期收益达到或有风险,转而卖出个股购入其它股票。

基金逢低加仓需要技巧,加仓时点不对,有可能出现越加越亏的状况。然而,市场时刻变化,波动和运动方向难以把握李亩,很容易造成刚刚买入后股市下跌了,或者匆匆赎回后,股市却一路飙涨的情况。

观察市场运动方向,对市场和所持基金的后期判断的能力很重要。根据自身预计的市场价值,选择加仓,或保持仓位不变。

注意:不是所有基金都适合'逢低加仓'。

1、对于风险极低的货币基金和理财型基金来讲,风险和洞困预期收益都较稳定,没有必要考虑何时加仓的情况,可以随时申购赎回。

2、对于股票型、指数型或者混合型等权益类基金来说,由于投资标的中80%甚至95%以上都是股票标的,受市场波动的影响非常大,及时择时调仓。

为什么基金持仓的股票很多都是红的,最后基金的收益却不理想?

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基金分红了,所以虽然净值上涨了,但是收益举拿枝是负的。基金价格和净值多数情况下是不一样的。

基金定投具有可以平均成本,办理手续简单快捷,正敏适合长期投资等特点,受到风险承受力较低人群的青睐,是一个风险较低的投资理财选择,有长期储蓄功能,也被称为“懒人理财”。市面上也有很多基金收益计算器等金融工具,可以为投资者的选择提供一些数据,便于投资选择敏兄。

两只基金明明持仓基本一样为什么收益差很多?

这个问题其实跟基金的“披露持仓”和“当前持仓”有关。

1、基金的持仓通常只会在定期报告(如季报、半年报、年报)中对外披露,因此当你看到两只基金持仓相似,只能说明他们在上一次披露时持仓相似。基金经理可能已经进行了调仓换股,与上一次披露的持仓产生差异,表现不同很正常。

2、基金的全部持仓仅仅在半年报和年报中披露完整,季报仅展示前十大重仓股票,当你看到两只基金季报中的前十大重仓股类似,无法等同于剩余的持仓也类似,这个情况也需注意。

3、基金定期报告中披露的持仓,准确来说,披露的是截至当天基金的持仓情况,并不能反应基金持有这只股票多久,以及买入的时点、交易的次数。

打个比方,在3月31日,季报披露A基金和B基金都持有6%的某股票,但也有可能A基金是上个月才买的这只股票,而B基金已经持有半年了。两者的表现自然也不同。

关于最后基金经理开始和艾一起写季报和基金经理前后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6357.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