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国际车企CEO: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入,国际汽车产业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国际车企CEO: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入,以及国际汽车产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宝马在华成立投资公司加大中国市场投入 2020年将推出17款新车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国际车企CEO: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入,以及国际汽车产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宝马在华成立投资公司加大中国市场投入 2020年将推出17款新车

虽然中国汽车销量连续两年下滑,但豪华车市场仍旧保持增长,这刺激豪华车企进一步加大投资。2020年1月14日,宝马集团在北京举办的“迎新春媒体沟通会”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2020年,宝马集团将通过在北京注册成立的宝马(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新的投资公司也将帮助改善宝马在华运营的协同能力和运行效率。

天眼查的信息显示,宝马(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已经于2019年12月23日由北京市工商局核准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股东为宝马(荷兰)控股公司,营业期限从2019年12月23至2069年12月22日。经营范围包括:项目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经济贸易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软件开发、数据处理以及道路货物运输等。

高乐表示:“我们看好中国高档车市场的未来发展,2020年将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强化品牌和产品力,并在数字化客户体验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继续发力。”

2019年,宝马集团在华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领悦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中国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并推动宝马集团在华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另外,宝马集团在华第二家整车合资公司——光束汽车有限公司也宣告成立,该公司由宝马(荷兰)控股公司和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将推出MINI品牌的电动车型,2020年,光束汽车在张家港的生产基地将开始正式动工建设。

目前,宝马集团在中国拥有9个实体企业,中国是宝马集团全球最大市场,宝马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布局规模也是全球最大。2019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共销售723680辆BMW和MINI汽车,同比增长13.1%,超越奔驰跃居中国高档汽车制造商榜首。其中,BMW X1、BMW 5系、BMW X5、以及前者陆BMW X6在各自所处的细分市场都处于领先地位。

2020年,宝马集团将继续推进产品攻势,将推出17款全新产品。过去两年,宝马集团已经在华推出了40多款新产品,全方位满足了不同细分市场、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宝马已经在华交付了超过5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交付量超过50万辆)。2020年,宝马集团将以“新能源车之年”为主题继续推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产品攻势:开年将推出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里程升级版、全新X5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及i8极夜流星限量版;全新iX3也将在下半年上市。到2020年底,宝马集团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嫌铅产品阵容将扩大至6款车型。

其中,BMW iX3将是首款搭载BMW第五代eDrive电力驱动系统的纯电动SAV车型,也将是宝马集团首款在中国生产、销往全球其他市场的车型。它的推出也将为接下来的i4和iNEXT在技术上开辟前路,奠定更扎实的市场基础。

目前,宝马拥有超过400多家新能源慧顷经销商组成的强大网络,以及超过13万个公共充电桩组成的充电网络,未来宝马还将继续扩展在华经销商网络和公共充电网络。预计到2020年底,宝马将拥有25万个公共充电桩、覆盖300个城市,包括7万多个直流充电桩。

2020年也将是BMW“品牌之年”,全新X5M和X6M、M5及全新M8四门轿跑车都将陆续推出,进一步丰富BMW M的高性能产品阵列。

除了推出十几款全新产品之外,宝马的客户服务也将继续升级。“BMW网络领创项目”的首批59家领创经销商已完成升级或全新开业, 该项目旨在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为客户打造全新沉浸式客户体验展厅,同时优化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

另外,宝马与经销商开展的“客户体验促进会”和“十项承诺”项目,也在不断促进经销商的服务理念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把听取客户意见和服务升级作为一种长效工作机制。2019年各地共制定近1500项改善客户体验的具体措施,多数已逐一落实。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际车企CEO: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入,国际汽车产业  第1张

汽车产业扩大对外开放 国有车企开启混改“加速度”

继戴姆勒入股北汽新能源、宝马增持华晨宝马股权后,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再度迎来“里程碑”事件。

5月底,安徽省国资委、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控股”)三方签署了合资合作协议,大众汽车集团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淮控股50%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

此外,大众汽车集团将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内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26.47%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大众汽车因此成为首家直接投资中国电池生产企业的外资车企。上述投资均计划于2020年底完成相关交易。

这不仅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布局,也是近年来外资车企在中国少有的“大动作”。码枝

更让外界关注的是,此次投资是江淮汽车集团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迈出的重大一步,此举或将成为国有汽车企业混改市场化进程加速的一个信号。

深化改革 建立制衡机制

作为安徽省重点国企,江淮汽车集团在2015年已进行过一轮混改。彼时,A股上市公司江淮汽车(600418)以向包括江淮控股在内的江淮汽车集团全体股东发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了江淮汽车集团,完成了集团的整体上市。当时的江淮汽车身兼“引入战投、股权激励、整体上市”三大改革于一身。其后,江淮控股成为江淮汽车的控股股东,目前持有江淮汽车25.23%的股份。

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持续负增长,自主品牌整体承压,江淮汽车同样面临课题。今年,汽车市场又遭逢疫情冲击。江淮汽车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月至4月,各车型累计销量约为12.6万辆,同比下滑23.62%,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累计销量8674辆,同比下滑59.73%。

此时,大众汽车入股江淮控股并获得江淮大众管理权,有望为江淮汽车和江淮大众注入新的活力。“大众汽车除了提供资本和技术层面的合作之外,还将带来更为合理的迟模扰制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意义更加深远、更为重要。这对于当下正在推进的国企混改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郑志刚表示。

扩大开放 形成示范效应

事实上,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汽车企业之一,大众汽车得益于改革开放的进程,在过去三十余年的时间里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德两国企业合作树立了典范。

目前,中国早已成为是大众汽车最大的市场,年销量规模更占大众汽车总销量的四成之多。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两家合资企业拥有庞大、完备的产品阵容,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集团军”。2017年,合资企业江淮大众正式成立,大众汽车更成为首个在中国组建三家合资公司的跨国车企。

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新的《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承诺实行高水平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文魁认为,大众汽车与江淮控股此番进行股权合作,是中外汽车企业充分利用我国对外开放新政策的战略性举措。

“中国有着超大规模的市场,也有着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体系,又正在优化营商环境。在全球化遇到当前逆流之际,中国对跨国公司仍然有着巨大吸引力。大众对江淮的投资扩股就体现了这种吸引力,也会形成示范效应。中国的汽车行业尽管经历了过去两年的发展低潮,但是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仍然较低,未来仍然有较大的内需空间;此外,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日益增强,汽车出口也有很大空间。我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升级和创新都很有前途,它们与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之间也可以相互激发。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头部跨国汽车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和开展其他方式的合作。” 张文魁说。

引领安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吸引了包括大众汽车在内的众多传统车企积极推动“新四化”转型。

随着市场快速成长和补贴逐步退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从量变走向质码旦变的关键阶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此趋势下,大众汽车也加大了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力度。根据大众汽车的规划,到2025年,其在中国市场交付的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50万辆。而江淮大众和国轩高科将分别从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动力电池供应两方面,为上述规划提供支撑。预计到2025年,江淮大众将拥有4-5款纯电动汽车产品。

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博士表示,江淮大众可以更好地开发并销售对于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极具吸引力的全新电动汽车车型;和国轩高科的合作,则能极大地保证未来的电池供应能力,满足大众汽车集团的车型需求。

另一方面,作为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大省,安徽省近年来也致力于做大做强做优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今年,安徽省将持续围绕汽车“五化”(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方向,推进传统汽车改造升级,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水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布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 冯思翰博士表示,在安徽省以及合肥市的大力支持下,大众汽车将通过与江淮汽车和国轩高科的合作,把安徽省以及合肥市打造成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认为,通过引入跨国车企的先进技术,能够提升安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竞争力,并借由汽车产业拉动相关行业的增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CEO高乐:在华业务复苏趋势强劲

本周一,由于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供需失衡和交割日临近,美国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价跌至负数。近日,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在公开问答中,从跨国车企的角度,谈及疫情后期企业在业务恢复阶段的思考。同时,面对近日油价下跌、国内一季度总值同比下降6.8%等热点新闻,他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摘要。

问:高乐先生,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宝马集团在华业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高乐:疫情明显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严重影响。2019年我们的业务稳步发展,这为今年年初的良好开端打下了增长基础。2月,随着疫情蔓延,我们立即采取了远程办公、延长工厂假期等措施。总体而言,我们的办公场所和工厂将假期延长了将近两周,但是,我认为政府采取的措施的确有助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我们从2月17日起开始有序复工,同时也充满信心,因为我们95%的经销商已开门迎客,沈阳工厂也恢复了双班制生产。我们的业务呈现出了非常强劲的复苏趋势,如展厅客流量和销量等。

问:到2020年底,宝马能否实现增纯笑长目标?

高乐:我认为,2月的业务停滞带来很大影响,我们需要逐月来评估和监测。新冠疫情对2月的影响最大,我们的销量在3月已经回升至50-60%的同期水平,而在4月,我们期待达到预期水平。目前,对下半年市场走向进行预判还为时过早,我们选择随着每月业务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问:事实证明,无论对于需求方还是供应方,新冠疫情都对公司带来了冲击。宝马如何应对这种全球性流行病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乐:首先,我认为需要非常强大的危机管理能力。我们在1月底就成立了一支强大的应急小组。其次,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例如,我们定期召开员工在线研讨会,有8000多人在线参加。几乎所有人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居家办公。必须强调的是,我们的公司运营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沈阳,我们采取了健康和安全措施,如每天对员工进行体温测量。因此,我认为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问:有观点认为,新冠疫情可能促使公司停止对中国的依赖,并将供应链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市场。宝马对此有何看法?

高乐:我的看法恰恰与之相反。因为到目前为止,中国是宝马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而我们认为,供应始终跟随需求变化。我们在中国有400多家供应商。实际上,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本地化进程。我们已经宣布了一些重大投资,来扩大沈阳工厂的产能。因此,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将为供应链带来更大的积极影响。

问:宝马是否会改变公司的供应链策略?

高乐:不会。我们有持续的业务增长计划。我认为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加速推进一定程度的本地化进程,因为我们需要在最大的市场,也就是中国,进一步深耕。

问:是什么让宝马对中国市场这么有信心?

高乐:我认为有两方面。首先,纵观汽车市场,长期前景仍然非常可观。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大约在170辆;在美国和欧洲大约是800和600辆。因此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第二得益于政府持续的对外开放政策。两年前,领导在博鳌论坛上宣布了一些政策方面的重大改革。正是那时我们宣布将在中国投资30亿欧元,用于新厂设施建设及现有设施升级。这些既定规划将稳步推进。

问:这些投资包括哪些领域?会重点关注新能源吗?

高乐:包括两方面:一方面,4月1日,我们在沈阳的铁西新工厂全面开工;第二,碧昌今年晚些时候,我们的动力电池中心二期将正式开业,为宝马新能源汽车生产电池组。因此,我们已在生产和技术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投资。

问:最后,我想问问您,最近油价下跌让许多人措手不及。这对汽车行业有何影响呢?

高乐:我认为分两方面。对车主而言,油价低了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我们希望经济能够复苏,因为这对石油输出国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我希望整体局势能回到正轨,油价的回升将有助于经济的复苏。

问:第一季度数据显示GDP同比下降6.8%。尽管外商直接投资正在增加,但总体水平依然很低。您是否担心?这对宝马业务和信心有影响吗?

高乐:第一季度GDP受到影响在意料之内,因为大量企业在整个月(2月份)都没有营收。因此,我对6.8%这个降幅并不感到惊讶。眼下最大的问题是,政府如何应对。例如,政府已经推出了一些激励措施和补贴政策,但我相信政府还有重量级的刺激政策尚待推出。我相信,中国政府仍在观察,审时度势寻找时机——这是正确的决策。做慧含如果政策推出太早,刺激作用的持续性会削弱。从长远来看,不需要对6.8%的降幅过度紧张。

最重要的是,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汽车行业呈现V型复苏趋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复苏势头,比如避免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出现下降,对我而言这是目前最关键的部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人汽」“在中国研发,为中国创新”,大众汽车说干就干

作者:宋家婷

“中国对我们来说就是本土市场。”

如果要问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国际车企CEO: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入国际车企CEO: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入他在中国的八个多月除了“卷”这个字,还有别的什么让他印象深刻?

那可能就是圣诞节了。用他的话说,圣诞节后一切都流畅起来了。确乎如此。特别是随着2022年的最后一页翻过,一切都回到了正轨,世界恢复了应有的忙碌。

正如这一次的上海车展,人人都在忙着找回丢失的时光与机会。德国车企不约而同地包机空降上海折射出的是,中国市场仍旧充满诱惑力。

看看大众汽车集团的行程就知道了。实际上不止老对手提前一周就来中国“打卡”,大众汽车集团在车展前后一周日程也相当充实。

敲定新合资,ID.7全球首秀,20款电动化车型联展,以小时为单位不间断的密集专访,甚至还在车展首日成立了新公司……

硬扛欧洲人并不适应的的超快节奏,恐怕也是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显著变化。如果说,疫情前跨国车企们乱好在中国市场还稳坐C位,那么三年疫情中国本土电动车企的飞速成长则彻底打破了这个格局。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 施文韬

虽然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Thomas Schäfer)说,“竞争让我们更加矫健”,但是,压力显然也是巨大的。

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多个品牌的最大单一市场。2022年,全球每卖出100辆大众车型,其中就有38辆来自中国市场——这一组被广泛引用的数字也意味着,每取得或丢掉中国市场一个百分点的份额,都有可能是致命的输赢。

这也是大众汽车再次强调“在中国,为中国”的重要原因。除了大众汽车擅长的产品战略——比如,仅仅是大众汽车品牌,就展示了旗下多达25款产品,为了在中国市场继续占据C位,大众汽车如何将“在中国,为中国”进行到底?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 孟侠

在上海车展首日,大众乘用车品牌分别掌管全球和中国市场的两位CEO,回答了我们关于中国汽车市场当下最炽手可热的几个话题,并进一步明确了大众乘用车的战略走向。

这两位看起来性格有些迥异的掌舵者——施文韬审慎内敛,孟侠豪放乐观,也展现出大众汽车品牌的一体两面:优雅与进攻。

如何理解中国市场“价格战”?

今年一季度中国车市的关键词——“价格战”,无疑也是施文韬与孟侠在内的跨国车企高管被问到最多的问题。

要说不头疼,真的很难。大众汽车进入中国很多年了,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但是,这次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现在,是油电两条赛道同时在进行“价格战”。

在这场交织着电动车之间的竞争、电动车与燃油车之间的竞争以及燃油车之间的竞争中,几乎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嘴上喊着不参与“价格战”的车企,最终也难免被裹挟下场,或是以各种形式变相加入混战。

“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我们经历的这场变化比外界想象的要大。”对此孟侠感慨,中国是充满竞争的市场,很多用户都期待着折扣,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对于大众汽车而言,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次“价格战”背后的原因。

冷静下来思考过后,他得出了三个结论:

其一,从电动车市场来看,2022年底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给今年第一季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针对补贴退坡,一些汽车厂商只能从价格上做出让步。

其二,从燃油车市场来看,今年7月起,中国目前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之一——新排放标准国六B将开始实施,旧标准燃油车清库也对价格造成了影响。

其三,从整睁塌体车市来看,和去年相比,第一季度整体市场销量下降12.5%,对车企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洞悉问题的本质,焦虑自然迎刃而解。针对年初大众ID.家族价格逆势上涨的问题,孟侠也坦然说,这就是补贴取消对价格的直接影响。

价格的上涨当然对ID.的市场表现产生了消极影响。孟侠透露,今年前两个月ID.系列产品的销量并不太理想,但好在2月到3月环比实现了翻倍增长,这表明ID.的产品力经受住了市场悉陪圆考验。

另一个好消息则是,大众汽车在燃油车赛道依旧坚挺,在一季度的混战中,其市场份额增加了1.5%。

“我们不会参与价格战。虽然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但不管从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都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两位CEO表示,大众乘用车会联合其合资公司做出一些市场促销举措,但从长远的品牌角度来说价格会尽量保持稳定——价格稳定能够让已购车用户放心,这是大众乘用车对用户负责任的表现。

那么如何应对中国市场的“价格战”?在持续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基础上,大众乘用车的利器是成本管理。得益于在全球以及中国强大的规模效应,大众乘用车能够持续进行降本增效。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总体占比更高,这给我们带来一些挑战,因为我们目前在燃油车市场占比更高,但两者都会保持增长。”孟侠坚定地说。

如何增强大众在华竞争力?打造中国智能生态圈!

毫无疑问,大众汽车油电“双轮”驱动的中国战略为其带来了两条赛道的双增长,这在跨国车企中堪称领先。

不过,人人都知道,无论电动车还是燃油车,下半场的战争都将围绕智能化开展。在特斯拉的吊打及至中国市场的培育下,全球车企已发自内心地认同“软件定义汽车”,并将之写进了转型“基本法”。

难题在于,跨国车企们在智能化上并非毫无作为,但在中国市场却总显得不够先进。这是什么原因?

施文韬认为这是因为,在车联网和软件等新领域,中国市场的需求同美国、欧洲和其他市场都不同。

比如,中国消费者更看好并擅长于语音指令功能,但是欧洲用户则更习惯于在地图上设置导航的目的地,然后跟着导航走。

又如,中国的造车新势力都是以月甚至以周为周期迭代OTA,跨国车企们在这些体验更新上时间则拉得过长——虽然他们也在反思速度问题,但还是认为汽车不同于智能手机,频繁的更新对用户太有侵略性。

在整个汽车生态系统的用户体验上,都是如此。

因此,只有在当地市场才能开发出符合当地需求的功能。施文韬透露,大众汽车决定加大软件方面的投入,同合作伙伴一起做更多“在中国,为中国”的研发。

说干就干。去年此时,大众汽车集团软件公司CARIAD在中国成立海外首个子公司,现在孟侠告诉我们,今年CARIAD中国研发人员会翻番——目前CARIAD中国拥有850名左右软件人才。

除了扩大CARIAD中国团队阵容,建立新的合资关系也是捷径之一。

车展前几日,CARIAD宣布将与中国知名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中科创达建立持股分别为49%和51%的合资公司,合作双方将专注于智能互联和信息娱乐系统领域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与测试。

大众汽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直指中国市场看重的智能互联和信息娱乐系统领域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

在自动驾驶赛道,CARIAD去年10月已经与中国智能驾驶计算方案提供商地平线成立了合资公司——大众汽车集团为此斥资24亿欧元,被称为当时最大单笔投资额,目标则是加快企面向中国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开发进程。

显然,在意识到自研速度追不上中国速度之后,CARIAD希望通过与中国领先科技公司的合作,基于用户需求实现本土化创新,践行其“在中国研发,为中国创新”的战略。

正如CARIAD全球CEO Dirk Hilgenberg所言,通过和地平线、中科创达的合作,大众汽车将“能够不断地以月为单位,来交付新的功能或产品,而不是动辄用几年的时间”。

不止于此。上海车展首日,大众汽车集团还斥资10亿欧元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将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这个以100%TechCo命名的项目,将惠及大众旗下所有子品牌——未来大众汽车集团新产品及技术的开发周期将逐步缩短约30%。

这意味着,针对中国市场,大众汽车将彻底抛弃以往以德国总部为中心的研发模式,从项目开发早期就在中国进行,这样无论是中国本土供应商还是合资企业,都可以全程参与大众汽车本土化决策。100%TechCo则负责串联并集成CARIAD以及中国科技公司的研发能力,以及提升大众与在华三个合资企业合作的效率。

刚刚亮相的ID.7则显然是大众全新战略决策的排头兵。我们了解到,ID.7研发之初就将HMI人机交互界面放在了上海,并针对中国用户尤为关注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做了深入的调研,这使得相较于兄弟车型,中国版ID.7的软件实现了明显进阶,比如最新的全旅程智能辅助驾驶系统Travel Assist 3.0,以及更强大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都将在ID.7上看到。

孟侠进一步透露,CARIAD两家中国合资企业的成果将在明年初体现,“届时我们会迈出很大的一步”。

如何平衡中美电动车市场?讲好“中国故事”

全员压到一线,如此前置的排兵布阵,很难不让人有一种战鼓锤响、大战在即的压迫感。

相对于中国市场的激烈竞逐,电动车赛道的另一极——北美市场,在利好政策推动下正在不断释放潜力,但却没有那么卷。特别是2022年,北美市场对大众汽车实现盈利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这无疑使得大众汽车发现了新大陆。在今年的财报会上,大众汽车集团明确表示至2030年,大众汽车品牌在北美和美国的市占率将翻倍,其在北美的纯电动汽车目标则要达到55%。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众汽车品牌计划至2027年在电动出行和数字化领域投资约50亿欧元。

大众汽车如何看待中美电动车市场之间的差异,未来又将如何平衡这两大市场的投入?

对此施文韬坦言,相较于欧洲在电动车政策上的滞后性,中国市场在规划上更具有前瞻性和延续性,这也是中国能够在这一轮汽车产业竞争中领跑全球并吸引美国跟进的重要原因。

对于大众汽车而言,在不同的区域所面临的局面有所不同,但在中美市场尤其感受到了向上发展的强劲势头。

不过他也表示,现阶段中美市场对于大众汽车而言有很大差别。

施文韬说,虽然大众汽车也在美国进行了投资,但以往美国市场并非大众汽车的优势市场,基于目前的情况和规划,大众汽车在美国推广途昂等车型,以推动在当地的增长。

但是,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投入包括合资企业以及集团层面的大量投资,在时间和资源上比重要占到大众汽车集团的40%-50%左右。

在大众汽车高层们看来,中国车市会继续保持增长而且增长会更快,超过其他市场的增速。这也是大众汽车不断增持中国市场的要因。

“中国对我们来说就是本土市场。”这应是已经植根于中国市场的大众汽车的心声。但是,市场格局与40年前其首次入华时已经不一样了。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全球车企全员起立重新排座次,特别是在焦点中国市场,跨国车企们可以说是面临二次进入中国的挑战——没有例外。

p class="ql-align-just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发力新能源市场 长城推新技术/起亚发布中国新能源战略

新能源是未来车市的发展方向,如果能够有极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推出,将会在未来的车市竞争中抢到有利位置,比亚迪依靠插电混动和纯电车型的同时发力成为中国车市销量冠军,让很多车企看到新能源车的潜力。对于普通车主而言,新能源车带来的直接利好是使用成本降低,同时,随着市场上可选车型增多,新能源车的价格门槛也在持续下探,甚至都已经做到与燃油车同价位。

近期,国内两家车企又在新能源市场有新动作,长城汽车发布了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而起亚则是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战略,并带来了全新纯电动车型。今天这期节目,就来了解下这两个车企。

长城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

长城是国内SUV市场的主力军,但随着国内油价走高,它也遭遇到不小的销量危机。交强险数据显示,哈弗品牌去年总销量仅为496846辆,同比下跌32.65%;今年1~2月,哈弗品牌总交强险数为70741辆,同比下跌39.05%,而比亚迪的同期销量高达257548辆,同比增长65.6%。从销量数据上可以看出,哈弗品牌到了要转型的时刻,因为如今的市场需求已经发生变化。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长城汽车就已经在发力新能源市场,除了纯电动的欧拉之外,魏牌、哈弗也都推出了插电混动车型,希望从市场上分到更多份额。今年2月底,哈弗H6插电混动车型开启官方促销模式,入门级车型官方促销价为14.48万元,相比比亚迪宋PLUS DM-i有1万元的优势,也仅仅是略高于比亚迪宋Pro DM-i的14.08万元,且哈弗H6插电混动入门级车型的整体配置水平较高,达到宋PLUS、宋Pro的中配版水准。或许在品牌认可度方面,哈弗在插电混动市场相比比亚迪有差距,但在价格、性价比方面,它已经通过官方促销获得了优势。

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单纯依靠低价格显然不够,还需要产品性能不断提升。3月10日,长城汽车发布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其中,H(Hybrid)代表混动,i(intelligent)代表智能,4代表(4WD)四驱系好冲统,这套系统将首搭哈弗新能源车型。按照计划,长城旗下全系新能源产品会在2024年普及四驱。据长城汽车官方介绍,这套四驱电混系统将实现“四驱的体验、两驱的价格,四驱的性能、两驱的能耗”,这意味着,长城旗下新能源车型的价格在未来还会进一步下探。

长城Hi4系统包含两套动力总成,系统最大功友衡歼率340千瓦,覆盖A-C级车型。它搭载1.5L/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可实现最高41.5%的工程热效率,油耗能够降低6%—7%;Hi4前驱动模块总成传动效率可达到98%,还能实现换挡无顿挫和工作模式智能切换。后驱动模块总成电机功率150千瓦,电机效率96.5%,具备快充功能的低内阻动力电池可满足100公里以上纯电续航。

Hi4系统通过前后轴双电机串并联电四驱全新构型,使整车效能发挥更优,它通过前后轴双电机动力解耦和高效动态调节,扩大传统双电机串并联构型使用场景,可实现全速域全工况动力性、经济性、道路适应性的提升;还拥有趋于50:50轴荷分配。全新Hi4通过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能够精准识别实时路况,在3擎9模之间智能动态切换。

事实上,长城很早就已经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它构建了“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完成“太阳能-电池-氢能-车用动力”的全价值链布局。在光伏领域,长城汽车正在推进钙钛矿太阳能光伏技术的产业化;在分布式储能领域,长城汽车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在矿产资源、电池材料、储能系统及电池回收等核心领域进行全面布局。集中式储能领域,长城汽车是国内较早布局氢能领域整车企业之一,实现全领域、全场景覆盖,全产业链赋能。在车用动力领域,长城汽车实现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

起亚发布中国新能源战略

长城是发布了新技术 ,起亚则是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战略,这也让准备购买起亚车型的消费者坚信,它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在3月20日的起亚中国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起亚全球CEO宋虎声重申了起亚扎根中国市场并重塑全新格局的决心。同时,起亚还与森那美、锦龙、鑫汉马、通立、百得利5家知名大经销商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起亚全球CEO宋虎声表示,我们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供应商企业愿景,并以面向拦神未来的Plan S战略为基础,确立了向电动化全面转型的核心。起亚计划到2030年实现EV销量160万辆。他还同时强调,确保中国市场的成功是起亚全球战略的核心要素。

现阶段的中国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在不断提升,为顺应时代发展,起亚也在中国市场向电动化品牌全面转型,并制定了中长期电动化蓝图。按照计划,到2027年,共计将推出6款EV车型;到2030年,实现EV车型年销量18万辆的目标,销量占比达到40%。同时,起亚还将加大电动化技术研发投入,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和中国用户的喜好,持续研发出更多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电动车产品。

在布局电动化产品的同时,起亚还将加快对全国经销商门店进行SI 2.0升级,并与国内大型经销商集团合作,加速在一二线大城市的核心商圈建立和运营起亚City Store,扩大品牌渠道网络。充电基建方面,除了提供个人家用充电桩和国内主流充电运营商的基础充电服务外,起亚还计划与壳牌合作建设配备800V快充桩的品牌快充站,电量从10%充至80%仅需18分钟。未来,起亚还将上线全新品牌APP,作为数字化用户体验中心,覆盖购车、用车、保养、服务、置换等领域。

在此次发布会上,起亚还带来了三款纯电动车型,包括全球首秀的EV5概念车、旗舰SUV车型EV9概念车和EV6 GT。起亚EV5概念车基于全新的Opposites United(对立统一)设计理念打造,全新数字化虎啸式前脸配合隐藏式星图灯,带来很强的科技感。内饰采用可旋转的座椅设计,内饰材质选用生物聚氨酯等十种环保材料。EV5拥有700公里以上的超长续航,能够缓解里程焦虑。EV5将是起亚首款在中国首发的全球车型,预计将于今年11月正式在国内上市。

起亚旗舰SUV车型EV9概念车是首次在中国亮相,拥有超过5000mm的车长和3100mm的轴距,采用3排6座的座椅布局。智能化方面,EV9概念车拥有大尺寸HUD抬头显示,搭载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HDP,并实现L3级自动驾驶。EV9量产车将于2024年在国内上市。

起亚E-GMP平台打造的首款电动车EV6 GT也亮相本次发布会,预计于今年8月进口至国内销售。车身尺寸方面,EV6 GT长宽高分别为4855mm、1900mm、1550mm,轴距2900mm,其对标车型是特斯拉Model Y。内饰方面,它采用大量线条和形面,整体风格与起亚燃油车相似。中控台采用双12.3英寸屏幕组合,并配合两幅式方向盘。EV6 GT是起亚EV6车系中的高性能版本,搭载前、后双电机,最大综合功率为430千瓦,综合扭矩740牛米。EV6 GT配备800V超高速充电功能,百公里加速3.5秒,最高车速260km/h,在性能方面要优于很多同级别车型,EV6 GT的最大续航里程为555公里,在平均水平之上。底盘结构方面,它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并带有ECS电控悬架系统,可根据不同路况控制悬架阻尼和离地高度,优化车辆的性能表现。从产品特点来看,它是一辆很有驾驶乐趣的性能车。

展望未来,起亚计划到2025年,旗下所有车型都实现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还计划在2024年推出L3级自动驾驶技术,并逐步扩大无人驾驶、高阶无人驾驶等全新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同时,起亚还拥有e-Corner模块新一代技术,借助四轮单独180度旋转,可实现车辆横向移动和360度原地掉头。

作为一家大型国际汽车企业,现代起亚集团在新能源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储备,不仅有纯电、混动,它的氢燃料电池车型也已经上市销售,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技术方面的优势,也为起亚在新能源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立体声,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起亚的中国新能源战略:以高新技术安身,以电动化蓝图立命

日前国际车企CEO: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入,起亚汽车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战略。这是起亚汽车近年首次全方面地以战略性国际车企CEO: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入的态度国际车企CEO: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入,展现起亚汽车未来将如何在中国车市进行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变。其战略之全面、准备之充分,说这是一场革新的战略发布会,也不为过。在本次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上,起亚汽车全球CEO宋虎声先生更是亲临现场,重申起亚扎根中国市场、重塑全新格局的决心。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化、智能化等新道路崛起的当下,过往辉煌的合资汽车产品似乎已经失去“相对高档”的市场印象,哪怕是传统豪华品牌,也在新能源发展浪潮中被“卷”得光芒黯淡。且对比“押错注”的其国际车企CEO: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入他合资品牌,当下的起亚无疑坚定地走上了正确的革新道路。起亚汽车全球CEO宋虎声先生,更是直接阐明了起亚革新的目标国际车企CEO: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入:到2027年,共计将推出6款 EV 车型;到2030年,实现EV车型年销量18万辆的目标,销量占比达到 40%。

起亚如今转型,晚不晚

在各家都转型新能源,甚至已经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当下,起亚汽车现在跟进,看起来为时已晚。可在过去蓬勃二十年的燃油车时代中,起亚汽车也并非是先行者,所取得的成绩,似乎让很多人忘记了后来者居上的道理。

在中国于2001年末,宣布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起亚汽车不到半年即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虽然彼时的北京吉普、标致、菲亚特、大众等品牌已经在国内的汽车市场占据先机,但起亚在华二十年间,仍凭借起亚K3、起亚K5等K系列轿车,以及奕跑弊弯、智跑、傲跑和第四代嘉华等SUV车型优秀的产品力和高性价等优势迅速走红,在一众合资汽车品牌中脱颖而出。直到2022年,起亚汽车仍在全球市场获得突破290万辆的销量成绩。其中起亚的电动销售了48.7万辆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

当下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形势,看似是自主品牌将合资品牌“卷”到了举步艰难的地步。但本质上,却是一众同质化严重的自主品牌,与在上海独立外资的海外纯电动品牌分庭抗礼的格局。如今起亚新能源的到来,将有望破坏这种微妙的市场平衡,将同质化、或品牌印象化的现状打掉,走出一条属于“察圆合资新能源崛起”的道路。

起亚的“新崛起”,凭何实力

不可否认,在国补全面下线、供应商格局已定的局面下,起亚的转型时间确实没有抓住最利好的“风口”,但相对的,做好革新计划的起亚汽车,也是最不怕“从风口掉下来”的新能源转型者。无论是底层技术逻辑推动的产品规划、还是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以及品牌渠道租没闷体系的建立,已经做好全面战略规划的起亚,在下一轮新能源产品竞争中,无疑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在上海战略发布会中,起亚先行发布了量产版本的起亚EV6 GT和概念版本的起亚EV5和起亚EV9,其中EV5概念版更是全球首次亮相。基于全新的“Opposites United(对立统一)”设计理念打造EV5。内饰采用可旋转的座椅设计,内饰材质选用了生物聚氨酯等十种环保材料,并且拥有700公里以上的超长续航。

EV9概念车当下更是起亚的旗舰新能源SUV车型,同样首次亮相中国。超过5000mm的车长和3100mm的轴距,确保了车内空间表现,大尺寸HUD抬头显示更是首次搭载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HDP,且将实现L3级自动驾驶。据悉起亚EV9量产车将在2024年在国内上市。

以“GT”命名首款电动跑车EV6 GT也亮相本次发布会,其性能推动到百公里加速3.5秒,最高车速可达260km/h。根据官方介绍,使用800V 高速充电平台的起亚 EV6 GT,仅需 14 分钟就能将电量从 30% 充到 80%。而从 10% 充到 80%,也仅需 18 分钟。

起亚新能源的技术积累,将保驾护航战略蓝图的实现

若说以上三款概念产品,是起亚推动新能源转型的实力,那电动化技术的储备,则是支撑起亚持续探索新能源道路的生命力。E-GMP电动化平台既能搭载主打性能的21000转电机,也能搭载轻量化的电机,实现在不同车型打造低重心设计与车体前后重量的合理分配。另外,E-GMP平台更充分考虑到了将来要现实无人驾驶、高性能EV、V2G(Vehicle to Grid)等全方位应用领域。

在增值功能实现的基础上,起亚还计划与壳牌合作建设配备800V快充桩的品牌快充站,这将为用户带来更加高效的充电服务,进一步扩充、完善基础充电网络,进而构建多元化的充电服务体系。

此次,在全球车企沉寂很久的“L3级自动驾驶技术”上,起亚计划将于 2024 年推出 L3 级自动驾驶技术,并逐步扩大无人驾驶、高阶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到 2025 年实现旗下所有车型的「软件定义汽车」。

在起亚全面推动新能源转型的蓝图中,更是首先加快对全国经销商门店进行全球统一的SI 2.0升级;其次与森那美、锦龙、通立、百得利、鑫汉马为代表的大型经销商合作,加速在一二线大城市的核心商圈建立和运营起亚City Store,以此不断扩大品牌渠道网络。

对于如何辐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受众,起亚汽车还多了一套线上营销与服务的变化。起亚将上线全新品牌APP,其作为数字化用户体验中心,并以“One touch service”的理念,打通品牌私域生态,覆盖购车、用车、保养、服务、置换等全领域,全面升级用户体验。

汽车网评:庞大的用户群众基数,全面革新的决心与实力

如今起亚以全力推动起亚新能源为出发点,重新在国内汽车市场搅动风云,且在起亚全球战略布局中,中国无疑是起亚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起亚全球CEO宋虎声到访中国,莅临发布会现场,强调了中国市场在起亚全球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意义,明确了起亚坚定不移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体现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如今的起亚在新能源道路上,积累了丰厚的底层技术、开创了全新产品、革新了过去相对臃肿的渠道、搭建了更完善辐射面更广的营销与线上服务,或许起亚在上海战略发布会所展望的蓝图,将会是实现「EV车型年销量达18万辆,销量占比达到 40%」的预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网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国际车企CEO: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国际汽车产业、国际车企CEO:深耕中国市场加大投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6421.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