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包含苏丹媒体:临时停火期间,总统府和武装部队总部附近仍有冲突的词条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苏丹媒体:临时停火期间,总统府和武装部队总部附近仍有冲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 1、苏丹冲突的最初起源是什么?

今天百科互动给各位分享苏丹媒体:临时停火期间,总统府和武装部队总部附近仍有冲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苏丹冲突的最初起源是什么?

当地时间15日苏丹媒体:临时停火期间,总统府和武装部队总部附近仍有冲突,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传出激烈交火声。喀土穆南部地区以及武装部队司令部等多个地点发生武装冲突。据目击者称,喀土穆国际机场附近也升起浓烟。

在这里先苏丹媒体:临时停火期间,总统府和武装部队总部附近仍有冲突了解一下苏丹双方苏丹媒体:临时停火期间,总统府和武装部队总部附近仍有冲突的武装力量。

在2019年,苏丹军方就推倒了巴希尔政权,但是内部却出现了分裂,苏丹主席布尔汗与副主席达加洛同属于苏丹主权委员会,布尔汗是一把手,而达加洛是二把手。两人意见不合,而且矛盾还逐渐加剧,布尔汗所领导的就是苏丹军队,而达加洛领导的则是苏丹快速支援部队。

在当地时间4月15日,快速支援部队对苏丹军方发起多个武装袭击,埋丛随后苏丹军队出动战机对快速支援部队进行打击,双方在交战过程中都使用了重机枪,还有榴弹炮与重型装甲武器,苏丹军队还发射空对地导弹进行攻击,双方的目标就是摧毁敌方总部,整个过程下来,导致机场遭到严重破损,多个平民也丧失了生命,交通完全瘫痪。就在这情况下,还有不少非法分子趁机抢劫,多个地区还出现了停水停电的情况。

苏丹多地爆发武装冲突,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呢苏丹媒体:临时停火期间,总统府和武装部队总部附近仍有冲突

苏丹局势的恶化带有某种必然性。自从布尔汗与达加洛政见不和以后,双方军队关系更是紧张,冲突之所以爆发就是在今年三月份。今年3月起,苏丹军方安排的行动开始将武装力量部署到喀土穆与麦罗维国际机场附近。麦罗维国际机场里有个非常重要的空军基地,如果在这里发生军事活动,那么将对苏丹北部、东部与西部的控制起决定性因素。

而且这个地方还被苏丹与埃及军队多次进行军事演习。快速支援部队占领这两个机场也引起了苏丹军队友嫌的不满,因为快速支援部队为在苏丹军队的批准下擅自占领机场并部署武装人员,并且要求快速支援部队停止现在的一切行为,双方关系直接紧张到最高潮。

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双方领导人也开始进行谈判,但是两人矛盾都这么深了,心中积怨已久。达加洛也提出了解决双方紧张关系的方案,例如允许快速支援部队在边境三角区建立空军基地,并且要在未来十年内把快速支援部队整合到军队中。随后,双方展开会谈,当然局面也可想而知,当时是以失败进行告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双方还大打出手。

苏丹这场武装冲突的背后是否有大国的影子呢?

苏丹局势的恶化也带好液手有某种巧合性。苏丹因为临近红海,再加上这几年和俄罗斯的关系还处得比较好,所以也有人推测苏丹爆发内乱就是因为老美在背后使坏。

苏丹和俄罗斯之间已经就俄罗斯在红海沿岸港口修建海军基地达成了实质性协议,而美国则多次警告苏丹,一旦同意俄罗斯在苏丹修建海军基地,将会遭到国际社会孤立,后果自负。美国驻喀土穆大使约翰科布雷威胁苏丹政府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本轮苏丹内战的爆发,有情报机构怀疑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影子。扰乱苏丹国家秩序,俄罗斯建设港口这事自然会被搁浅。

有专家认为,苏丹冲突是中东和平进程展露曙光当下飘来的一朵乌云,是也门内战停歇过后冲突引向非洲大陆的某种传染,它非常容易导致苏丹沦为大国博弈的新棋盘。

因此,现在最重要的各国应该极力敦促苏丹冲突双方尽快停火,避免局势升级,为了对人民负责,还是要坐下来和平谈判。

车臣战争的起因

第一次车臣战争

第一次车臣战争(1994年——1996年)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之一苏丹媒体:临时停火期间,总统府和武装部队总部附近仍有冲突,位于北高加索地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车臣富产石油,又是通往中亚各地油气管道和铁路运输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人口120多万,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与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不论在种族及文化都大有不同,也正因此,此后车臣闹独立的人士层出不穷。1991年10月杜达耶夫当选车臣总统,并于11月宣布车臣脱离俄罗斯联邦,成立独立的车臣共和国,由此引发苏丹媒体:临时停火期间,总统府和武装部队总部附近仍有冲突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车臣危机。由于杜达耶夫在车臣奉行与俄联邦中央相对抗的政策,并招兵买马,成立自己的武装。

1994年12月,俄罗斯政府为了阻止车臣匪帮的分裂活动出兵车臣,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自1994年12月战争爆发到1996年12月俄军撤出车臣,俄军阵亡2837人、伤13270人、失踪337人、被俘432人;损失飞机5架,作战直升机8架,坦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斗车和装甲侦察车500余辆;车臣武装分子死亡15000人,受伤、被俘40000人。而西方估计俄军的死亡人数超过万人。而对于俄罗斯最惨痛的失败是大规模军事行动未能达到目的,为以后连年的恐怖活动埋下祸根。

攻打格罗兹尼时,俄军与杜达耶夫分子展开巷战,战线拉得过长,有时俄军和车臣武装之间的距离仅有几十米,此时俄军航空兵提供火力支援时,对飞行员和航行引导员的瞄准轰炸精度要求特别高。实战结果令人遗憾,据参加过格罗兹尼攻夺战的俄军空降兵和步兵讲,由于瞄准误差较大,引导不准,多次发生误炸事件,已被俄军完全攻占的楼房经常遭到已方航空兵航弹和无控火箭弹的袭击,损失较大。尽管如此,俄军航空兵还是在攻占格罗兹尼的战役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5年1月初,苏-24轰炸机发射KAB-1500L激光制导航弹,一举摧毁了阿尔贡河上通往格罗兹尼东郊的两座公路大桥,车匪一直通过这些桥梁向战事地区运送预备队。摄像控制数据表明这种激光制导航弹精确度较高,轰炸效果非常好。高精武器的使用保障俄军航空兵在较差气象条件下,对车匪火力点、装甲设备等小型目标乃至格罗兹尼市内设施不断实施精确打击。为保障战区夜间侦察,图-22M3还向格罗兹尼上空定时投掷照明弹,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压制塌渗了杜达耶夫匪帮小股颠覆队夜间在俄军后方的破坏活动。

此间,俄空军航空兵最成功的精确打击战例是对格罗兹尼市防御中心、杜达耶夫总统府的轰炸。在格罗兹尼攻夺战打响之初,俄军本想保持城内基础设施的完整,特别是总统府,但在付出血的代价后终于明白,要想不费吹灰之力攻占车臣首府是绝对不可能的,俄军被迫与车匪展开残酷的巷战,攻占每一幢楼房,每一个街区,逐步推进,此时,摧毁非法武装总指挥部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俄联邦部队攻入格罗兹尼市中心之前,航空兵开始对车臣总统府实施毁灭性的精确打击。

总统府是原苏共格罗兹尼州委办公大楼,由于地处高加索地震多发带,楼房建造得非常坚固,抗震性能较强,里面潜藏了500名武装分子。俄军炮兵对其实施的火力轰炸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决定动用空军战机,使用能摧毁钢筋水泥掩体的BETAB-500航弹和S-24重型无控火箭弹。1月17-18日,只要天气状况有所好转,适宜战斗飞行,俄军强击机就开始对总统府实施轰炸,结果准确命中了楼房下面杜达耶夫的地下指挥掩体,杜达耶夫本人当时在市外,逃过一劫,后来在山区使用卫星电话通信时,信号被俄军截获,等候在空中的1架苏-25强击机发射1枚精确制导炸弹,杜达耶夫被当场炸死。

俄军没有公布轰炸车臣总统府时的车匪具体伤亡数字,不过,伤亡不会太小,仅地下掩体内就至少有130名车匪被炸死。更重要的是,空袭总统府对车匪负隅顽抗的心理造成了沉重打击,俄军截获的无线电通信内容表明,在总统府内据守顽抗的武装分子开始慌乱,很快不战而退,仅留几个狙击手把守,企图施放冷枪,与俄军同归于尽。

1月19日,格罗兹尼攻夺战迎来了重大转折点,俄军第20伏尔加格勒近卫师侦察营攻占了总统府,消灭了潜伏的狙击手。杜达耶夫分子撤离市档衫衫中心,在所谓的“防御后方”,即格罗兹尼南部和东南部、卡塔亚马和黑河巩固防御地区,继续顽抗,但士气已明显低落。在格罗兹尼米努特卡广场地区集结的车臣非法武遭到俄军一系列火炮和空袭,杜达耶夫分子主力开始撤离车臣首府,逃往南部山区。为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战机,俄空军前行腔线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控制了车匪企图从格罗兹尼突围、逃离的公路,共摧毁车匪2辆装甲运输车、50多辆运送武装分子的卡车和汽车。

在地面部队攻占北格罗兹尼机场之后,俄陆军直升机部队立即开始在此机场部署。1月18日,俄军第一军事运输飞机在此机场着陆,从2月初开始,机场进入完全工作状态。

当然,俄军航空兵的战斗行动并不局限于格罗兹尼。1月25日,18架苏-25强击机摧毁了杜达耶夫分子在巴穆特西北俄战略火箭军原洲际弹道导弹阵地4个发射井内的地下弹药和军事物资仓库。阿尔什德村北另外一个大型弹药库也被俄军苏-25战机摧毁,车臣武装分子有生力量和装甲设备在沙利镇的集结地也遭到空袭。

不过,对陆航兵直升机飞行员来说,1月25日也是最为黑暗的一天,当天2架米-24直升机在战斗中被击落,2名飞行员遇难。

俄空军战机成功地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损失,12架强击机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中,都只是受到不同程度的战斗损伤,最后全部安全返回机场,其中1架飞机稳定仪被击中,另外1架战机的一台发动机被击中,其余飞机都是被子弹或炮弹击中。2月3日,首次遭受人员伤亡,1架苏-24轰炸机在浓雾中低空飞行,不慎撞在切尔夫列纳亚车站东南的山上,机毁人亡,事故原因可能是机载导航系统故障。2月4日,在对车臣-阿乌拉居民点以南2公里处的车匪支撑点进行打击时,1架苏-25强击机被车匪“石勒喀”防空系统火力击落,飞行员巴伊罗夫少校成功弹射,其后命运不详,极有可能在着陆后就被武装分子当场打死。

2月6日,俄联邦部队强渡孙扎河,几乎没遇到抵抗,很快肃清了“防御后方”的武装分子。在攻打车匪在格罗兹尼市最后抵抗中心的战斗中,俄军积极使用航空兵部队,对黑河和卡塔亚马巩固防御地区实施猛烈的轰炸,特别是在黑河地区,车匪有较强的防空掩护。为避免损失,陆航兵直升机首次使用此前作战条令中未曾规定的战术:在飞机处于上仰状态时发射S-24型无控火箭弹,导弹射程增加到6-7公里,在杜达耶夫分子防空兵器杀伤区域外实施攻击。当然,使用这种战术会降低命中精度,但在对地面目标实施打击时,弹药命中精度还是非常令人满意。之后,陆航兵开始广泛使用这种战术。

空军前线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通常联合行动,执行战斗任务。2月10日,11架米-24直升机和6架苏-25强击机对车匪在黑河巩固防御地区的工事实施系列打击,陆军直升机不仅攻击事先选定的目标,应地面部队呼叫轰炸临时目标,还自由猎杀敌方各种目标。类似突袭风险较大,因为猎杀行动通常要在敌占领土上空进行,如在古杰尔梅斯地区的行动中,米-24中队3次单独搜索和消灭目标,前两次非常成功,摧毁了1辆装甲运输车、1套自行防空火炮系统、1个弹药库,但在第三次行动时,已有防备的武装分子进行反击,3架直升机被车匪ZU-23高炮和轻武器密集火力击中,严重受损,其中1架在俄军阵地上紧急迫降,后因损伤过大无法维修而提前退役,幸运的是,没有遭受人员伤亡。

3月初,俄军完全解放了格罗兹尼市及其郊区,把武装分子赶到了南部山区,迎来了暂时的平静局势,可以对前期战斗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从1994年12月1日到1995年3月17日,俄空军航空兵在车臣共摧毁敌方265架教练战斗机、3架直升机、20辆坦克、25辆装甲运输车、6套自行防空系统、10门火炮、130多辆军用汽车,炸毁7座桥梁、数个弹药库、几个燃滑油料和弹药库以及其他军事目标。此间,俄空军共有2架战机坠毁,14架战机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中受到战斗损伤,所有受损战机经过维修后全部重返战斗行列。俄陆军航空兵在1995年6月中旬前的主动战事阶段内,也消灭了敌方大量目标,同时也遭受了较大损失,仅在前3个月内就彻底损失了5架直升机(2架米-8、3架米-24),9名飞行员牺牲。

1995年3月6日至3月20日期间,车臣局势相对平静。已攻占格罗兹尼的俄军部队推进到阿尔贡市附近要冲,但是,俄军没有乘胜追击,及时攻下阿尔贡,反而试图与杜达耶夫分子进行谈判。俄当局很快明白过来,武装分子根本没有和谈诚意,只是利用谈判时间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重新部署,巩固防御阵地。俄联邦部队北高加索集群司令部预见到双方随时可能重新开战,随即加强了车臣及其附近边界地区的力量,部署在莫兹多克、别斯兰、北格罗兹尼机场的陆航兵直升机数量从55架增加到了105架,其中米-24武装直升机占了52架。

为阻止车匪补充预备队人员,增强实力,俄空军前线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对杜达耶夫分子在沙利、阿塔吉、梅斯克尔-尤尔特、沙阿米-尤尔特地区的集结地多次实施导弹和炸弹袭击。3月21日夜,俄军发动攻势,当晚,北方集群摩步兵和海军陆战队团团包围了阿尔贡市。3月22日,车臣武装分子在坦克掩护下企图从沙利和古杰尔梅斯方向解除俄军对阿尔贡市的包围,俄空军强击机和陆航兵武装直升机随即起飞参战,发射“强击”制导导弹摧毁车匪9辆坦克和装甲车,发射S-8无控火箭弹大量杀伤车匪步兵。杜达耶夫分子遭受较大伤亡,无力与俄军正面对抗,纷纷逃离。3月23日,俄军解放阿尔贡市。3月30日,俄军解放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

与攻打格罗兹尼不同,在解放阿尔贡和古杰尔梅斯时,俄军航空兵的行动没有对城市造成较大破坏,仅对市郊车匪火力支撑点和装甲设备阵地实施精确打击,杜达耶夫分子也很明智地放弃顽抗,放弃可能会造成较大伤亡的巷战战术,几乎没有抵抗就撤到山区,化整为零,从事偷袭活动。

3月31日,俄联邦部队经过激烈战斗,攻占沙利市,车匪在此部署的1个坦克团主力被基本消灭,为避免平民伤亡,俄军攻城时未使用航空兵。

进入4月,车臣上空的气象状况改善了许多,冬天的浓雾开始散去,大部分时间都是明天,太阳高照,俄军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可以大显身手了。4月8-9日,陆航兵武装直升机对杜达耶夫匪帮阿布哈兹营在萨马什基村东南森林地带的巩固防御阵地实施密集打击。4月中旬,俄军对750-1000名武装分子据守的巴穆特村发动猛烈攻势,车匪装备精良,有装甲运输车、野炮、迫击炮,战斗比较残酷。4月15日,俄军对该村的第一次冲锋未能成功,参与强攻的部队遭到占据制高点的武装分子疯狂反击,被迫撤退。4月17日,陆航兵和前线航空兵开始对车匪在巴穆特村内及其附近的火力点和支撑点实施轰炸,车匪遭到较大损失,放弃顽抗,逃往山中。18日,俄联邦部队占领巴穆特村,当地长老与俄军指挥官进行谈判,保障再不允许非法武装分子进入山村,俄军随即撤离该村。

从沙利和巴穆特战役中,可以发现俄军航空兵新的战斗使用特点:尽量减少航空兵的战斗参与,力图避免无辜平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面部队通常在航空兵未对攻击目标实施预先打击的情况下发动进攻,仅在遭到顽抗后才会呼叫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提供火力支援。不过,这种新的作战实践虽然明显减少了平民的伤亡,却增加了俄军损失,是以俄军士兵鲜血为代价的。1995年5月底,当主要战事转移到人烟相对稀少的山区后,俄军才放弃这种战术,重新加大航空兵的战斗使用力度。

经过4月份的战斗,俄军确立了对大高加索山脉下车臣所有平原地区的控制。4月26日,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宣布为庆祝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暂停在车臣境内使用武力,停火期限为4月28日至5月12日。

与此前谈判停火时一样,杜达耶夫分子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喘息之机补充力量,巩固阵地,同时绝不放弃袭击俄军检察站和车队的机会。俄军也没有放松警惕,航空兵继续在车臣上空巡逻和侦察飞行。4月30日,俄军航空兵在车臣东南吉利亚内村上空巡逻飞行时,遭到武装分子袭击,1架米-24直升机被高射机枪火力击中,飞行员使出浑身解数驾驶严重受损的直升机飞离车匪控制的地区,在达吉斯坦境内迫降,飞行员没有受伤,直升机彻底报废。此间第二起类似事件就没这么幸运了,5月5日,2架苏-25强击机在别诺伊村上空巡逻飞行,萨拉别耶夫少校驾驶苏-25长机低空飞行越过一座山丘时,车匪在侧翼山坡处使用DSHK机枪突然袭击,子弹穿透了非装甲防护的座舱盖玻璃,飞行员被当场打死,飞机迅速垂直坠落,瞬间撞上地面。

在俄军停火期间,杜达耶夫分子秘密向格罗兹尼地区调集大批部队,5月14日,开始用迫击炮和无后座力炮对俄军占领的车臣首府进行狂轰滥炸,企图夺回格罗兹尼。俄军随即发起反击,15日,联邦部队在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击溃了来犯的武装分子。

5月15日,俄军向车臣山区纵深推进,发动大规模攻势,试图彻底击溃武装分子。俄军与车匪在沙托伊、维坚斯克、沙利、奥列霍沃、谢尔任-尤尔特、诺扎伊-尤尔特地区展开激战。车臣武装分子借助山势,顽固抵抗,千方百计阻止俄军攻势。为支援地面部队在沙托伊地区的攻势,俄军航空兵首次使用直升机向敌后空降特种部队分队。

5月下旬,俄军航空兵在车臣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战斗行动,苏-25强击机、米-24直升机、内卫部队米-8MT直升机对武装分子部署阵地和支撑点实施猛烈空袭,摧毁车匪的装甲 设备、弹药仓库、指挥所。苏-24M轰炸机大量使用KAB-500L、KAB-500KR激光和电视制导炸弹等高精武器,对车匪实施精确打击。5月21日,1架苏-24M轰炸机在达古-博尔佐伊村西南发射1枚KAB-500KR制导航弹,一举摧毁一伙武装分子占据的楼房。5月24日,1架苏-24M轰炸机在4000-5000米空中,在800-900公里/小时的飞行速度下,发射2枚KAB-500L制导航弹,直接命中目标,把佐内村南部一个山洞内的车匪秘密弹药库彻底摧毁。

此间,陆航兵直升机飞行员每天完成5-6架次战斗飞行任务,这种作战强度是俄军飞行员在二战以后任何一次军事冲突中从未经历过的。除对地面进攻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外,陆航兵直升机还积极参加旨在摧毁渗透到俄军后方的杜达耶夫分子恐怖颠覆活动队的战斗任务,5月24日,就在这样一次行动中,1架米-24直升机在车臣-阿乌拉镇附近被击落,1名飞行员当场死亡。

武装分子撤退到车臣南部山区以后,把指挥所建在了韦杰诺村,俄军航空兵对韦杰诺村车匪指挥部的精确打击堪称经典。5月28日,俄空军1架苏-24轰炸机发射1枚KAB-500制导航弹,准确命中车匪总部大楼左翼。5月31日12点整,2架苏-24轰炸机再次实施空中打击,第一枚航弹彻底摧毁了总部大楼70米外的俱乐部大楼,杜达耶夫分子在那里安装了一台大功率无线电台,第二枚航弹把总部大楼夷为平地。另外两次精确打击分别摧毁了车匪在该村的特别处和警备处大楼。5月31日,俄军苏-25强击机还对车匪在阿尔贡和维坚斯克峡谷内的阵地实施密集轰炸。

6月1-2日,俄陆军部队从两个方向包围韦杰诺村,空降兵部队使用米-8直升机,在村后突降,切断车匪退路。6月3日,俄军攻占车匪最后一个战略据点。韦杰诺战役结束后,车匪丧失了司令部和最后1辆重型装甲设备,统一指挥体系被打破,非法武装被分割在沙托伊、诺扎伊-尤尔特两个地区。

6月4日,在攻打诺扎伊-尤尔特时,俄军又有1架米-24直升机被击落,飞行员卡尔波夫大尉、霍赫拉切夫中尉牺牲。6月9日,武装分子又击落一架米-8运输直升机,马利科夫少校、谢格洛夫大尉遇难。

1995年夏初,第一次车臣战争主要战事接近尾声。失去统一指挥的杜达耶夫军队被瓦解,逐渐变成各个独自为战的匪帮,相互之间无法协调行动,一些武装分子开始自愿上缴武器投降,车匪仅控制着车臣12个山区中心中的最后一个:沙托伊。

6月11日,俄联邦部队开始攻打沙托伊,为配合地面部队攻势,米-8运输直升机在米-24武装直升机掩护下,向敌后空投战术空降兵。6月12日,1架为空降兵运送武器和弹药的米-8直升机遭到车匪精心伪装的ZU-23高炮的攻击,直升机空中着火,飞行员奇迹般地驾驶直升机安全迫降,并在直升机爆炸前跑出危险区域,这架米-8直升机也成为陆航兵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损失的最后一架直升机。

6月13日晚,俄军摩步兵和从天而降的空降兵团团包围了沙托伊,发起冲锋,陷入恐慌的车匪意识到顽抗已毫无意义,乘夜黑沿山路撤离。6月14日,俄军攻占沙托伊,俄罗斯国旗高高升起。至此,第一次车臣战争主动战事基本结束,之后,俄军未再发动大规模战事,不过,追剿分散在山区的杜达耶夫军队残余、解除车匪武装的战斗又持续了1年的时间,1996年6月28日,叶利钦总统飞抵车臣,宣布战争结束,胜利属于俄罗斯。

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后,车臣武装分子改变行动策略,采取游击战术,策划恐怖袭击,伺机东山再起,与俄军展开了猫和老鼠的死亡游戏,北高加索地区自此进入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前的非战非和状态。

1999年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有“高加索狼”之称的巴萨耶夫不满足车臣事实上独立的现状,要求实现北高加索地区更大的自由。为此他公开叫嚷已经组建了敢死队,要“解放达吉斯坦”、“解放整个高加索”,并在同年7月4日率领200多名“车独”武装分子潜入达吉斯坦进行活动,偷袭了俄内务部队哨所,从而点燃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的导火索。8月7日他又指挥5000多名武装分子聚集于达吉斯坦和车臣边境,分两路攻入达吉斯坦,向俄军猛烈进攻,企图继在车臣赶走俄军以后再在达吉斯坦打败俄军,以实现车臣、达吉斯坦脱离俄罗斯而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的目的

为什么在世界地图上苏丹没有房子呢

南苏丹位于非洲中东部,国土面积约600,000平方公里,大家在地图上找不到这个国家,是因为南苏丹在2011年才从苏丹分离,成为独立的国家,所以2011年前出版的地图上自然是找不到这个国家的。和苏丹完全相反,南苏丹是个以基督教和黑人传统泛灵论为主体信仰的国家,官方语言为英语,主体民族为黑人民族丁卡族,努巴族等。所以,南苏丹是个有着浓厚西式宗教和文化色彩的国家,建国时,甚至曾考虑以古犹太圣经中的“古实”(Cush) 一词作为国名。

在南苏丹曾经发生了什么?

一. “英埃共管”时期

18世纪,埃及开始统治苏丹的北部,而在19世纪末,英国占领了苏丹的南部,而这也成为了苏丹南北具有巨大宗教和文化差异的历史原因。1899年英国和埃及开始了“共管苏丹”。苏丹南部和北部之间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一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裂缝,英国甚至曾希望将苏丹南部和乌干达整合为一个国家,但是1947年的朱巴(现南苏丹首都)会议决定,统一苏丹南北。之后苏丹独立建国;

二.南北苏丹统一时期

英埃的统治结束后,苏丹人开始了自己对国家的治理,但是由于一直存在的南北巨大差异,在1955年,苏丹南北发生冲突,爆发了第一次内战。苏丹北部的主体宗教是伊斯兰教,在1983年,苏丹总统尼美瑞(Nimeiry)宣布在苏丹实行伊斯兰教法,引起南方的不满,南部的反抗军“苏丹人民解放军”(SPLA)开始反抗政府,由此开始了长达21年的第二次内战。2005年双方的和平协定中规定,苏丹南部获得自治区,伊斯兰教法不适用于南部,并于2011年余塌举行决定南部是否独立的公投。2011年1月31日,公投显示,南部超过98%的民众支持独立,苏丹副总统承认了公投结果,由此,南苏丹的独立成为了定局。

三.南苏丹独立之后

2011年7月7日,南苏丹过渡宪法得到通过,确立了总统制、三权分立和两院制的国家体制,SPLA领导人萨尔瓦·基尔成为第一任总统(即现任总统),上议院为立法机构,下议院为司法机构。显然,南苏丹的政治体制是西化的,但是正如在很多“新民主国家”正在发生的一样,南苏丹的政治制度并没有立马给这个从战乱中走来的国家的人民带来和平和安定。

(自左向右分别为前副总统马沙尔、总统基尔、前副总统詹姆斯·瓦尼)

南苏丹正在发生什么?

即使曾经同为战友,建国后,执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内部不同派系顷毁洞的领导人之间产生了矛盾。2013年7月,南苏丹总统基尔解除了副总统马沙尔的职务。之后以马沙尔为首的一些高级官员因此开始对抗总统的实力,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内部的“民主进步潮流”派系也开始呼吁基尔辞职,南苏丹执政党内部矛盾开始显现。2013年,南苏丹总统卫队内部两派爆发枪战。之后总统府发布的调查声明声称,此次枪战是一起未成功的政变,背后主谋便是前副总统马沙尔。之后马沙尔从首都出逃雀枯,寻求避难,但是他的支持者在国内依旧给总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最终,在双方妥协之后,2015年8月双方达成和解,马沙尔于2016年初返回南苏丹首都朱巴。最近,马沙尔和基尔的矛盾又一次尖锐化,双方支持者因此爆发了冲突,同时苏丹的部落武装势力也参与在其中。而中国一直在苏丹和南苏丹保持着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利益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在多数维和地区,中国只是派出了“维和工兵部队”,但在苏丹却常驻一定规模的"维和步兵部队"(此次伤亡的士兵也隶属于这支部队)。

(中国与南苏丹和苏丹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中国曾对双方的武装部队进行培训,在南北双方也都有多块中国公司负责开发的油气区块。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曾形容苏丹和南苏丹的矛盾是:“国防大学和石家庄步兵学院的冲突,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竞争。”)

截至此文写成,基尔和马沙尔已经开始新的谈判,双方支持者也已经停火,但是就如中国的维和士兵不能复活一样,在这个的新生国家里,领导层之间的矛盾已经给民众带来了不可抹去的伤害。

索马里总统府被武装分子袭击了?

摩加迪沙消息: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23日发生两起汽车炸弹袭击事件,其中一起的袭击目标为索总统府。

摩加迪沙救护人员表示,两起袭击造成至少18人死亡、20人受伤。

索马里安全部门的消息说,当天傍晚6时左茄辩右,武装分子使用的一辆载有炸弹的汽车在索国家情报与安全机构总部附近爆炸。

约15分钟后,一辆朝总统府方向驶去的汽车在总统府附近的一个街区被引爆。

两次爆炸均传出巨大爆炸声。

摩加迪沙一救护车队负责人猜纳凳阿卜杜卡迪尔·阿卜迪拉赫曼对媒体说,据救护人员统计,两次爆炸至少造成18人死亡、20人受伤,伤者已被送往摩加迪沙穗旅的多家医院救治。

当地居民对媒体说,总统府附近发生爆炸后,索安全部队与武装分子在总统府附近街区进行了激烈交火。

索马里安全部门的消息说,至少有3名武装分子被打死。

塔利班和阿富汗的关系

塔利班和阿富汗的故事就不得不提这三个关键人物:奥马尔、本拉登、9·11事件当政的美国总统小布什。

首先,阿富汗40多年的战乱由何而起呢?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阿富汗开始了不断反抗外来侵略者的道路,最终苏联在89年退出阿富汗。常年战乱,导致阿富汗内战不断,各派系之间针锋相对,此时塔利班建立并获得了阿富汗富人阶级普图什人的支持,以最初800人的规模发动“圣战”最终结束了内战。

但如果塔利班真的能够管理阿富汗的话,那现在的结果就并不能发生。

可是塔利班并不能,以极端伊斯兰教教徒组建起来的组织,暴力管理且极度信奉伊斯兰教。

喀布尔作为阿富汗的首都,在塔利班控制期间,完全要求阿富汗人民遵守伊斯兰教教义,手段之酷烈不敢想象。

律法停摆,所有的罪名都按照早在千年就制定的教义来惩罚。

出轨的妇女和男人,会在喀布尔广场上被塔利班活生生用石头砸死,并且会要求在喀布尔的人去广场观刑。

在街上走着的女孩会因为衣服穿着不得体,付出生命的代价或者是残酷的惩罚,哪怕只是因为头巾被风吹动露出了脸。塔利班要求女性必须穿不透色的罩袍,甚至阿富汗有些地区要求眼睛都不能露。

被虐待出逃被割掉耳朵和鼻子的少女,当时她18岁。

虽然这些手段我们看来非常不敢置信,但是当时塔利班居然利用这狗屁一般的教义把政权把控住了?!

美国又是怎么来掺和了一脚呢?

这样从塔利班的根源说起了,塔利班最早的创始人是一个叫奥马尔的大胡子,后在战争中一只眼睛被打瞎,被塔利班尊称为“独眼将军”。

奥马尔

他也是普图什人,大概率也出生在阿富汗富人家庭,没当创始人时在一家宗教学校当校长。

89年—94年阿富汗内战不断,各派系彼此割裂,奥尔马任教学校附近的军阀的下属奸杀了3名女在校生。奥尔马带领学校的学生杀了军阀的手下,并带领学生们成立了“塔利班”。

在军阀对其追杀过程中,以“圣战”的名义开始了对于各派势力的征伐,在战争过程中不断壮大和唤,并在这一过程认识了关于阿富汗未来走向的关键人物—本拉登。

塔利班战胜了各派系,并获得了执政权,内乱的时候被欢迎,但是到了执政时又因为实行种种奇葩教义而不被世界各国认可。

此时,本拉登的出场给阿富汗添了一把火。

奥尔马和本拉唤顷凯登在“圣战”时认识,并关系极度亲密。

沙特阿拉伯富商家庭的本拉登有钱又有人,本拉登虽然有16个兄弟,但由于他爹太有钱,导致作为第17个儿子的他也非常的富有。

因为科威特战争的爆发,让本拉登意识到美国正在逐渐干涉伊斯兰世界的内务,使得本拉登极度看不惯美国,并用钱组建了一个组织,就是后面本拉登带领的恐怖组织雏形。

随着军火和人员的齐备,本拉登采取了一系列和美国对立的措施。

1992年12月,针对驻索马里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

1993年2月,美国的世贸中心爆炸案,导致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1994年,本·拉登宣布向美国发动圣战。

1998年,轰炸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

而全世界知名的恐怖事件“9·11”也是在本拉登的指挥下发生的,2001年9月11日,本拉登策划对美国本土的恐怖活动,劫持了美国四架客机,驾驶其中两架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其中一架撞向五角大楼,第四架则因乘客和劫机歹徒搏斗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

此时,美国和本拉登之间就是不死不休的关系了。再加上,美国当政的小布什在位期间没有他爹老布什的稳健,且维持不住他爹保持的局面。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借此建立一把政绩,而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则是他在位时唯一的政绩了。

美国开始了对本拉登最大程度上地追捕,本拉登开始流亡生涯,最终逃到了好兄弟奥尔马的地盘。美军让奥尔马交出本拉登,奥尔马拒绝后,美军开始派军进驻阿富汗,并扶持其他残存派系任阿富汗总统。

但美军扶持的势力影响力一般在喀布尔周边城区,而除首都偏远地区和乡镇依然是塔利班说了算。每年军费消乎铅耗在阿富汗上千亿,但最终也没有什么成果。

直到8月16日塔利班攻占总统府,美军撤离,持续战乱40余年的阿富汗才暂时有了一个结果,但未来何去何从,还是要看之后的趋势。

包含苏丹媒体:临时停火期间,总统府和武装部队总部附近仍有冲突的词条  第1张

什么是苏丹问题

达尔富尔地区位于苏丹 西部,自北至南依次与利比亚、乍得、中非等国毗邻,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达尔富尔地区包括三个州,即北达尔富尔州、西达尔富尔州和南达尔富尔州,有人口600多万。这里居住着包括耐悔歼阿拉伯人、富尔人和黑人等80多个部族,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多居住在北部,而信奉基督教的土著黑人则住在南部。达尔富尔是苏丹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地区,当地居民多从事家庭畜牧业。

达尔富尔地区曾经雨水丰沛、土地肥沃。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口膨胀、放牧过度,这里的荒漠化现象不断加剧,惯于逐水而居的阿拉伯牧民被迫南迁,并因争夺水草资源与当地黑人部落发生冲突。由于长期以来达尔富尔地区部族间的武装冲突不断,致使该地区的许多地方一直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

2004年7月28日,“正义与平等运动”成前巧员乘车穿越昌冲达尔富尔沙漠地带。

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士兵(2005年拍摄)

历史上,由于苏丹边界是十九世纪欧洲列强瓜分非洲和实行殖民统治时人为划定,达尔富尔地区不少部落曾被划到不同的国家,因而该地区的部族与周围邻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苏丹独立以来,由于经济落后和生存资源匮乏,这一地区的民族和部落矛盾严重,冲突频发。近年来,随着达尔富尔地区石油等矿产资源不断被开发,部族之间为争夺资源的斗争日趋激烈,一些邻国也以各种形式卷入其中。

2003年2月,达尔富尔地区黑人居民相继组成 “苏丹解放运动”(又称“苏丹解放军”)和“正义与平等运动”两支武装力量,以政府未能保护土著黑人的权益为由,要求实行地区自治,与政府分享权力与资源,并不断攻城掠地,展开反政府武装活动。尽管苏丹政府曾召集当地部族首领举行了一个千人大会,试图化解矛盾,但未能如愿。迄今,冲突已造成一万多人丧生,100多万人流离失所,其中约50余万人住进了难民营。

此后,随着反政府组织内部不断分化,这一地区的派别日益增多,形成派别林立、多个反政府组织并存的局面。为缓解紧张局势,联合国安理会2004年7月和9月先后通过了改善达尔富尔地区安全局势的第1556号决议和第1564号决议。2004年11月,联合国召开苏丹问题特别会议,通过第1574号决议,敦促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加速政治谈判。2004年7月和2005年5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曾两次前往达尔富尔地区,以推动和平进程。非盟也一直是苏丹政府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举行和谈的重要协调方。为监督冲突各方停火和实现该地区稳定,非盟还向达尔富尔派出军事观察员和维和部队。

2006年5月5日,反政府武装"苏丹解放运动"领导人明尼·明纳韦(左)与苏丹政府代表马杰祖卜·哈利法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签署和平协议后握手。

在国际社会的积极斡旋下,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两大反政府武装“苏丹解放军”和“正义与平等运动”先后举行了多轮谈判,并于2004年4月8日在乍得首都恩贾梅纳达成了停火协议。根据协议,非盟向达尔富尔派驻了7000人的维和部队,以监督冲突各方遵守停火协议。

2006年5月5日,经过7轮谈判后,苏丹政府代表团与“苏丹解放军”主要派别米纳维派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签署了《达尔富尔和平协议》。达尔富尔和平进程取得重大进展。根据这项和平协议,反政府武装将被解散,支持政府的民兵亦将被解除武装。

苏丹达尔富尔见闻 走进达尔富尔 苏丹从发展入手解决达尔富尔问题 苏丹达尔富尔和平进程 在曲折中前进

苏丹接受"安南方案"的前前后后 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出台前后 潘基文说生态危机是达尔富尔冲突起因

达尔富尔政治进程停滞的症结何在 苏丹政府承诺为加快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作出努力 苏丹副总统重申寻求政治解决达尔富尔问题

在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政府一直主张维护苏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对话和平等协商推动达尔富尔问题的政治解决。通过谈判早日实现达尔富尔的和平、稳定与经济重建,是中国政府处理达尔富尔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中国为帮助妥善解决达尔富尔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与中国积极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政策一脉相承。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达尔富尔政治进程。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关达尔富尔问题的讨论,并为安理会通过有关达尔富尔维和问题的1769号决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由安理会15个成员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组成的代表团与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举行了会谈,双方就苏丹达尔富尔维和使命移交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在2007年1月份将达尔富尔维和使命移交给联合国。

8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06号决议,决定在得到苏丹政府同意后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1.73万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苏丹政府重申,为维护国家主权,坚决反对这一决议。

11月16日,苏丹原则同意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的“安南三阶段方案”。随后,联合国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了少量军事顾问,开始了三阶段方案的第一阶段计划,但后两个阶段的部署未能落实。

2007年3月8日,苏丹总统巴希尔表示,支持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部署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但对混合维和行动的司令人选、混合部队的规模等一些细节问题有所保留。

2007年7月17日,在达尔富尔南部的

非洲联盟驻苏丹的军营,一个

小女孩通过铁丝网向外张望。

4月9日,苏丹、非盟和联合国三方代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原则同意启动第二阶段计划,但苏丹仍对其中少数要点持保留意见。

4月11日,作为中国政府特使结束对苏丹访问的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在北京表示,在达尔富尔问题上,苏丹方面已原则接受安南第三阶段方案,但对混合维和行动司令人选、混合部队的规模等一些细节问题有所保留。

4月13日,苏丹西部达尔富尔地区的扎嘎瓦部落和阿姆卡姆拉提部落在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亚拉签署和解协议,同意终止两部落间的流血冲突。

据沙特阿拉伯通讯社4月15日报道,苏丹已经与联合国和非盟就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的混合维和部队的职责问题签署了一项联合协议,协议明确规定了联合国和非盟维和部队在达尔富尔的职责和作用。苏丹政府4月16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确认苏丹全面接受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驻联合国和非盟混合部队的第二阶段方案,包括同意联合国向达尔富尔地区部署武装直升机。

2007年8月24日,中国政府援助苏丹

达尔富尔地区的第五批人道主义物资在天津港启运。这批援助物资包括

越野车、救护车、血压计、多功能

手术床等医疗器械和40套活动板房等,总重量1523吨,共计190个集装箱,总价值约4000万元人民币。

4月23日,苏丹达尔富尔地区过渡权力机构和达尔富尔重建与发展基金会总部启动仪式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举行,过渡权力机构从当天起开始履行职责。

6月9日,苏丹政府又与另一反政府组织“权力与民主人民力量”代表共同签署了《关于落实达尔富尔和平协议的政治备忘录》。

6月12日,联合国、非盟和苏丹政府代表在亚的斯亚贝巴发表联合声明,宣布苏丹接受经修改后的关于联合国与非盟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驻混合维和部队的方案。

6月23日,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发表公报,决定将非盟驻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的任期延长至2007年12月31日,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在该地区部署联合国-非盟混合维和部队。

7月15日至16日,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国际会议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会议通过最后公报,表示支持达尔富尔政治进程,确立非盟、联合国和周边国家为政治解决达尔富尔问题的主渠道,宣布相关“路线图”进入谈判准备阶段。

英法等国7月11日散发了达尔富尔问题决议草案,但包括苏丹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对草案的部分内容提出反对意见。此后,英法等国与包括安理会非洲理事国等在内的有关各方进行了多轮磋商后,对草案的内容进行了修改。7月30日,英国和法国正式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有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决议草案,建议安理会批准向达尔富尔派遣大约2.6万人的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69号决议,决定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大约2.6万人的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根据决议,这支混合维和部队将由约2万名军人和6000名警察和文职人员组成,其任期初步定为12个月,以取代自2004年部署在那里的非盟维和部队。决议援引《联合国宪章》第七章,授权维和部队在必要时使用武力,用以自卫和保护人道主义救援人员和平民的安全。8月1日,苏丹政府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第1769号决议,并将同联合国和非盟合作落实该决议。8月3日,非盟和平与安全专员赛义德·金尼特说,布基纳法索、尼日利亚、埃及、喀麦隆和埃塞俄比亚已承诺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维和部队,以便参与联合国和非盟在该地区实行的混合维和行动。 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在达尔富尔设立总部 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尽快部署达尔富尔混合维和部队

2007年11月24日,中国首批赴苏丹

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先遣分队

135名官兵抵达苏丹南达尔富尔州

首府尼亚,成为联合国第一支进驻该地区的维和部队。 新华社发

8月3日至6日,由非盟和联合国共同召开的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国际会议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举行。与会的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反政府武装派别领导人达成一致,准备以一致的立场和要求与苏丹政府尽快开始政治谈判。

10月,由联合国和非盟共同主持、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7个反政府派别参加的达尔富尔问题和平谈判在利比亚海滨城市苏尔特举行 。苏丹总统助理纳菲尔27日宣布,苏丹政府从即日起在达尔富尔地区实施单方面停火,以便为和谈营造合适的氛围。

12月31日,非盟驻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向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正式移交维和任务。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先遣分队的140名官兵于2007年11月抵达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亚拉,成为联合国第一支进驻该地区的维和部队。 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为当地作出积极贡献 安理会决定延长达尔富尔混合维和部队任期

2008年7月16日,中国首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后续人员172人,从郑州国际机场登机出征。 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

2008年11月12日,苏丹总统巴希尔宣布,苏丹政府军在西部达尔富尔地区立即和无条件停火,并要求当地民兵组织立即解除武装。

2008年12月31日,联合国证实,联合国和非盟驻苏丹达尔富尔混合维和部队军事人员目前已经大部分部署到位。

“安南三阶段方案”的出台

2006年11月16日,非盟、联合国、阿盟和苏丹政府就达尔富尔问题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联席会议。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联合国分三阶段向非盟驻达尔富尔部队提供支援的计划,即“安南三阶段方案”。根据方案,第一阶段,联合国向非盟部队提供价值2100万美元的军事装备和物资,并派遣近200名军官、警官和文职官员,在非盟部队中担任参谋和顾问等职务;第二阶段,联合国支援非盟部队的人员和装备将达到一定规模;第三阶段,在达尔富尔完成部署联合国-非盟混合部队,这支部队将由1.7万名军人和3000名警察组成,其指挥权将掌握在联合国手中。

中国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的立场

在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政府一直主张维护苏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对话和平等协商推动达尔富尔问题的政治解决。通过谈判早日实现达尔富尔的和平、稳定与经济重建,是中国政府处理达尔富尔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达尔富尔问题出现以来,中国一直通过元首互访、派遣特使、通电话、互致信函以及在联合国等场合开展协调等各种途径与各方沟通,缩小立场分歧,推动平等对话。

胡锦涛主席2007年2月访问苏丹期间,阐明了中国政府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尊重苏丹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对话与平等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支持非盟、联合国发挥建设性作用等原则立场。中国还向达尔富尔地区提供了物资援助。

2007年10月4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的一家农场,三名来自达尔富尔的工人在水管前洗手。这家农场是来自中国山东的农民范传钊于2004年底创办的。与当地其他农场不同的是,在这个农场工作的20多位苏丹工人全都来自西部的达尔富尔地区。由于在农场工作收入稳定,这些达尔富尔工人在家乡的家属没有一个投奔难民营。新华社发

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近期在访问苏丹期间重申了中方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并就政治解决达尔富尔问题,特别是有关“安南方案”的问题与苏丹方面进行了沟通。中方认为,“安南方案”是现实可行的,同时希望苏丹方面与其他有关各方就细节问题进行平等磋商,尽快达成一致。

中方认为,达尔富尔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维和行动和政治进程应平衡推进。达尔富尔自然资源匮乏,贫穷落后,解决达尔富尔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当地经济重建和发展。国际社会除继续向达尔富尔民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外,也应提供发展援助。

对于西方国家动辄以制裁相威胁的做法,中方认为,施压和制裁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取而代之的应是平等的磋商与对话。国际社会有责任帮助苏丹解决达尔富尔问题,而不是制造新的问题,激化矛盾,使问题更加复杂。

关于苏丹媒体:临时停火期间,总统府和武装部队总部附近仍有冲突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7379.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