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Xpeng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10年后,主流车企只剩下8家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Xpeng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10年后,主流车企只剩下8家,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如何评价小鹏汽车?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Xpeng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10年后,主流车企只剩下8家,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小鹏汽车?

虽然小鹏 汽车 背靠阿里、富士康等一众大佬,但是小疆并不看好小鹏 汽车 的未来,为何这么说,小疆为你一一道来。

1、 品牌力不足

虽然在1月份小鹏已经在北京开展了G3品鉴会的活动,但是由于只能看到G3的外观,而其他的信息都没有公布,所以不好说G3的产品力怎么样。但是从口碑上来说,小鹏 汽车 却不是很乐观。小鹏 汽车 的1.0版本就为小鹏 汽车 背上了外观抄袭雷克萨斯,内饰抄袭特斯拉的骂名,虽然G3的外观有改进,但是从内饰的官图来看,还是难以摆脱“内饰像特斯拉”的说法,参考某泰, 汽车 相似度过高不一定过得好。另外,找海马 汽车 代工这个做法也会在消费者的心中产生不好的影响。反观其他对手,传统车企自然有自有的品牌当背景,蔚来虽然也找江淮代工生产,但也有超跑在前打响了名号。相对而言,小鹏 汽车 的品牌则显得相对脆弱。

2、 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州弯送“助攻”

从小鹏 汽车 的G3品鉴会和其他信息来看,G3是一款定位于A级SUV的车,售价应该会在30万元以内,抛开其册和闷他尚未量产的造车新势力,在现有市场上,小鹏 汽车 在这个区间里的竞争对手主要就是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 汽车 是一个资本集中度很高的产业,钱对于车企来是就是粮草,而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就为小鹏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和北汽新能源输送了不少粮草,据统计,比亚迪仅在2016年就获得了100亿的国家补贴,北汽新能源因为没做新能源大巴,所以补贴会少于比亚迪,但也不逞多让。而小鹏 汽车 在完成B轮后,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融资量也仅仅在50亿左右距离比亚迪从国家新能源补贴获得的钱少不少。而这也是之前小鹏 汽车 呼吁取消新能源补贴的原因。从现在的趋势来看,国家的新能源补贴的标准不断提高,也的确会慢慢减少补贴,但是就目前来说,国家的补贴还是会给与小鹏竞争的传统车企带来不少好处的。

以后的路:品质是根本,智能互联是关键

作为一个新造车企业的企业,第一款产品口碑尤其重要,这就需要在小鹏 汽车 品控上付出更大的努力,保证新车的品质,在市场上能够积累到一定的口碑,增加自己的品牌力。当然,品质好只是保证自己不会输,而车载的智能互联系统才是打胜仗的关键。作为一个互联网车企,想在机械方面战胜传统车企是非常困难的,而做好车载智能互联,让消费者在 汽车 里有更好的体验,让 汽车 不再只是一个出行的工具,这样才可以颠覆传统车企,让自己走向 汽车 市场舞台的中心。

这并不是说别家的产品棚迅都不靠谱。去年的时候,我在北京金港赛车场,坐着蔚来破记录的纯电动超跑 EP9 跑了几圈,今年年初的拉斯维加斯 CES 上也作为国内首批媒体,试乘了拜腾 49 寸大屏的概念车型。 但是,要论真的上手试驾,小鹏 汽车 的 1.0 版本确实是我第一次试驾新造车企业的量产车型。

简单说下小鹏 汽车 1.0 这款车。2014 何小鹏、夏珩、何涛等人创立了小鹏 汽车 ,在去年年中辞去阿里所有职务后,何小鹏出任小鹏 汽车 董事长。去年 10 月 12 日,小鹏 汽车 与郑州海马合作的首款量产车型小鹏 汽车 极客版,也就是我昨天试驾的 1.0 版本正式亮相,但这辆已经能合法上牌的小规模量产车并不是小鹏 汽车 面向消费者的第一款车,第一批产品主要用于测试和研发。4 月 23 日,也就是今天,小鹏 汽车 首款面向消费者的车型 G3 才会正式发布。

(小鹏 汽车 1.0 版本)

试驾 1.0 版本的原因很简单,小鹏 汽车 希望媒体能够先通过 1.0 车型对小鹏 汽车 有个直观了解。 即将发布的 G3 车型,也就是小鹏 汽车 的 2.0 版本,在驾驶感受上与 1.0 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对外在造型以及内饰和车载系统部分进行了调整,并且升级了大量的供应商,也就是说,面向消费者的 G3 版本,肯定是要比 1.0 版本使用体验要更好。

试驾时间不长,大概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绕着北京奥森公园的周边简单的开了下,拍了个不长的视频算是记录了下试驾过程中的第一感受。试驾结束,回味了下,还是决定用文字再详细说说。

先对小鹏 汽车 的 1.0 版本做个总结:

从外观到驾驶感受,我们一点一点来说。

小鹏 汽车 1.0 版本是一个外观更贴近与普通紧凑型 SUV 的车型,看上去不算特别炫酷,但还算有特点。2.0 版本,也就是 G3 车型在外观上做了比较大的调整,车身尺寸没有太多改变,但是车头和尾灯处的变化更大,让整个车的造型更有未来感也更加犀利。我个人觉得其实 1.0 版本的外观对比目前市面上在售的新能源车就算是不错了,G3 确实也好看不少。

(蓝色车型是小鹏 汽车 1.0 版本,灰色车型是小鹏 汽车 G3)

新能源车的结构特征决定着对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的车内空间更大,设计内饰的空间也更大,但是大空间不意味着设计好营造气氛,弄不好就会像特斯拉一样,内饰用料很好,但内饰简约到近乎空旷,甚至有点单调。小鹏 汽车 1.0 目前的内饰我觉得尺寸掌握的比较好,虽然同样是和特斯拉类似的中间全触控大屏,但是车辆驾驶位用金属的空调出风口很好的营造出了一种层次感,出风口下方的翻毛皮材质也让整个内饰显得质感不错。

不过你要不满意也没事儿,昨天的试驾时 G3 的车门还不让打开,但我从车窗外看了一眼,G3 的内饰氛围要比 1.0 版本更加细致豪华一些,1.0 版本中一些看起来还比较粗犷的翻毛皮包裹在 G3 上换成了真皮包裹,更有豪华感。

但不管怎样,我觉得但凡是开过特斯拉的人,坐进小鹏 汽车 1.0 版本,都不会认为这个内饰设计的不好。

驾驶体验和特斯拉以及奔驰很像,同样用的是怀档,非常方便。车载中控的大屏部分触控和拖动都挺流畅的,但因为小鹏工作人员说目前版本还只是测试版,不是最终版,就不在文章中赘述,有一些我觉得很好的功能,在视频中提到了,下面还是重点聊下驾驶感受。

试驾的这一个多小时,恰好赶上了正常路况,堵车,空旷道路这几种日常城市使用中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最直观的驾驶感受是整个车开起来有点像特斯拉,也有点像普通燃油车,加速很线性,也不会感觉像普通新能源车那样车身很沉,整个车的转向非常灵巧,掉头时转向半径很小。

目前车辆的参数是:电机最大功率140KW(约190匹马力),最大扭矩300Nm。百公里加速 8.4 秒,车长4.47米,轴距2.61米,所以这样紧凑型的 SUV 配合这样的动力,可以说在城市中是绰绰有余的。标准模式、运动模式、经济模式以及节能模式这四种驾驶模式可以调控电能和动力的输出限制,方便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优化车辆性能输出。

运动模式下加速很快,虽然并不会有特斯拉那种狂暴模式的眩晕感,但是在城市里随便超个家用车肯定是够了,而且加速时候仍然觉得整个车的可操控性很好,急加速再并线时候也因为悬挂相对较硬,车身没有出现明显的侧倾。

标准和节能模式下整个车的动力输出会被限制一些,为的是更舒缓的驾驶体验以及更长的电力续航。目前 1.0 版本的电池容量不算太大,等速续航里程在 300 公里以上,工作人员很实诚的说他们平时开的车大概也能跑个二百多公里,但最终 G3 版本的综合续航会在 320 KM 左右,不算特别突出,但是日常生活肯定是够用了。

这也不是说这个车开起来哪儿都好了,我个人觉得小鹏 汽车 的 1.0 版本底盘中规中矩,悬挂相对也较硬,所以开起来遇到坎儿的时候颠簸比较明显,当然较硬的悬挂其实意味着路感更好了。另外行驶起来隔音似乎不是特别好,可能还是和小规模量产车的做工有关,因为试驾过程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还是要等最终的 G3 开放试驾再测试下这些问题。

最后做个总结吧,我给小鹏 汽车 1.0 一个整体正面评价的原因很简单:首先,这是所有新造车企业中,最先开放车型试驾给媒体的品牌。且他们对于自家的产品真的足够实诚,在试驾过程中,小鹏 汽车 一位工作人员开诚布公地跟我讲了他自己作为平时经常会开到这辆车的工作人员,对于这辆车的评价。也很坦诚说明在这个价格定位区间的车型,小鹏 汽车 的优势是什么,做的相对比较常规的是什么。

这种平常心,其实在“万事都要求颠覆”的新造车领域是非常难得的。而在我今年几次采访何小鹏的经历中,同样能从何小鹏的每一次回答都感受到他对造车这件事的谦虚与真诚。

试驾完小鹏 汽车 的 1.0 版本,算是大概对小鹏 汽车 在车辆性能的研发能力有了直观了解,也对小鹏 汽车 的产品有了更深入的认知。那么在真正卖给消费者的 G3 车型上,还有更多我期待去尽早体验的功能,包括小鹏 汽车 主打的针对中国市场的自动驾驶功能,还有更好的车辆内饰氛围以及高完成度的车载系统。

下一次,G3 车型试驾再见。

小鹏 汽车 由UC创始人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CEO傅盛、腾讯高管吴霄光,经纬创投张颖等多位互联网大佬及多家知名风投机构、上市公司投资创立,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市开发区科学城开源大道11号B7栋。

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广汽、比亚迪、PSA、福特、德尔福等知名整车与大型零部件公司,以及阿里巴巴、腾讯、三星、华为等互联网与 科技 公司。

但我并不看好,原因如下:

1.虽然叫互联网智能 汽车 ,但落脚点是 汽车 , 汽车 可不像手机,不好用,大不了咬咬牙丢了。 汽车 的品质怎么来的,如何保证?再来谈谈制造方面,像这种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制造方面只能说是一塌糊涂稀巴烂,一没有自己成熟的制造流程标准,二没有自己可靠的质量标准及手段,三没有稳定的供应链体系,选的都是不入流的供应商,能把零件做出来就是成功,就别谈质量保证了,由于量太少,大一点的供应商根本不愿意做这个生意。可能就只是PPT造车而已。

小鹏 汽车 比特斯拉还要牛?额,对于这样的想法只能说,对自主品牌有信心是好事,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啊!

自特斯拉诞生以来,它所造成的影响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个纯电动 汽车 品牌,它对于传统燃油 汽车 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无异于一场革命,并且作为新能源技术的开拓者,它旗下的产品不仅已经量产上市,并且还获得了众多好评,更有甚者将之捧为“神作”,虽然有些过了,但特斯拉的地位确实微妙。

至于小鹏 汽车 ,首先这是一家互联网造车公司,在新能源 汽车 逐渐走热的时代,国内的互联网造车也演变成了一种趋势,虽然我们对此应表示欣慰,毕竟多样化的自主品牌在发展之后未必不能立于世界的“ 汽车 之林”,不过就目前发展的程度来看,互联网造车不说对比特斯拉,就是对比传统的 汽车 行业,其没有根基的劣势也是一览无余。就像小鹏 汽车 虽说在筹备自己的肇庆工厂,但却和海马达成了互利互惠的协议,以求在最快的时间内将自己的量产车型推出,这样的做法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小鹏 汽车 的一种战略思想,但是从侧面也不难看出,依仗自己的实力,互联网转投造车行业其劣势还是十分明显的。

特斯拉已经纵横市场多年,其纯电动 汽车 领军人物的形象在短时间之内还不会被推翻,至于说国内像小鹏 汽车 这样的互联网造车公司未来的前景如何,相信在今后的岁月中自然会见分晓。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8月2日消息,小鹏 汽车 今日宣布完成签约总额40亿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春华资本、晨兴资本以及小鹏 汽车 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的联合领投。

据悉,本轮融资是2018年迄今以来,造车新势力最大的单轮融资。本次B+轮融资协议完成后,小鹏 汽车 整个B轮融资达到62亿元,累计融资额已超过100亿元。目前,小鹏 汽车 估值近250亿元。

超豪华创业投资团队

据悉,小鹏 汽车 成立于2014年,由UC创始人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猎豹移动CEO傅盛、腾讯高管吴霄光,经纬创投张颖等多位互联网大佬及多家知名风投机构、上市公司投资创立。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广汽、比亚迪、PSA、福特、德尔福等知名整车与大型零部件公司,以及阿里巴巴、腾讯、三星、华为等互联网与 科技 公司。

在团队构建上,何小鹏正式出任小鹏 汽车 董事长后,小鹏 汽车 在人才挖角上快速提速。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小鹏 汽车 已经将特斯拉著名机器学习专家谷俊丽、一汽技术研发院副院长刘明辉揽入麾下。同时还吸引了原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宝洁大中华区美尚事业总裁熊青云出任小鹏 汽车 首席营销官。

小鹏 汽车 豪华的创业团队也吸引来了大批的知名投资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小鹏 汽车 的背后的投资机构阵容已包括阿里巴巴、纪源资本、晨兴资本、经纬中国、顺为资本、昆仲资本、光速创投、富士康、IDG资本等。

除了机构投资者,小鹏 汽车 的个人投资者还有58同城网创始人兼CEO姚劲波、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猎聘网创始人兼CEO戴科彬等。

在本轮融资之前,小鹏 汽车 已经完成了6轮融资,详情见下表:

据悉,本轮融资除了多家老股东持续投资外,高瓴资本、K11、钟鼎创投等投资方也首次现身,注资小鹏 汽车 。

功能 汽车 到智能 汽车 的进化

在今年的GMIC2018“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何小鹏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小鹏 汽车 在过去一年时间已经完成了60亿元的融资,接下来的一年将继续进行100亿规模的融资。

何小鹏认为,如果从最终消费者角度来看,手机和 汽车 是可以进行类比的。在10年前iPhone刚刚发布的时候,诺基亚功能手机还非常流行。但在随后的很快时间里,仅能打电话的功能手机以极快的速度被智能手机取代。这个过程,一定也会在 汽车 领域出现,从功能 汽车 到智能 汽车 的进化。

团队方面,何小鹏曾透露,在两年时间里小鹏 汽车 团队已经从一千人左右涨到五千人左右。今年,小鹏 汽车 在研发团队还将继续增加到1700,明年到3000人。在北京、上海这个团队已经在建立。未来,在硅谷、广州也会建立自动驾驶和互联网团队。

未来,硬件+软件+数据一体化闭环进行自主研究和做智能 汽车 将作为小鹏 汽车 主要发展方向。

第一,在硬件上,小鹏 汽车 将与供应链进行合作,供应链进行硬件制造,小鹏 汽车 负责集采;在软件架构层次,小鹏 汽车 将积极进行软件算法升级;在数据上,小鹏 汽车 将进行大量实验并与部分车合作,实现大数据的采集。

第二,未来小鹏 汽车 交付给用户后,小鹏 汽车 将致力于让 汽车 变得更智能。就是在未来,小鹏 汽车 将是会升级的、可以变化的,且车主能够在每个月、每个季度能够感到车子的变化。比如说车主回到家, 汽车 就能记忆住你的停车位在哪儿,并自动停过去等。

据悉,小鹏 汽车 在广东肇庆投资百亿元建设肇庆新区智能 科技 产业园,并在郑州与海马 汽车 深度合作智能生产基地。

造车新势力交付的元年

2018年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因为今年是造车新势力交付的元年。

“2018年还处于产品磨合阶段,2019、2020年大规模交付才是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年。”何小鹏称, 汽车 与互联网产品不同,不论线上还是线下交付都有必要成本,因此新造车势力如果完全只想通过互联网卖车会非常困难。

在北京车展前的4月26日,小鹏 汽车 G3开放预订,补贴前20-28万元。目前已先后交付了超过200位内部员工进行测试。据悉小鹏G3或将在2018年广州车展前正式上市,并会做好批量交付准备,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则预计在2019年能完成第一个3万辆的交付。

不仅是小鹏 汽车 , 2018年还有蔚来 汽车 、威马 汽车 、前途 汽车 、奇点 汽车 4家新造车企业启动并计划交付,等都将面临交付大关。

蔚来 汽车

据蔚来 汽车 5月18日时公布的量产时间表,在5月31日完成首批10辆车的内部交付后,其将在6月内交付预订编码前550号的已付尾款车主。

“我们不是PPT造车,现在已经开始交付了。”6月30日,在2018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南沙论坛上,蔚来 汽车 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说到。

从李斌的个人微博及蔚来APP上获悉,蔚来 汽车 在6月28日开始向普通用户交付车辆,这次交付并未延迟。但对于交付的具体数量,官方却并未公布。只是表示,7月10日之前全国范围将陆续交付550台,计划在9月底完成10000辆创始版车型的交付。已知交付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宁波、温州、长沙等,每个城市的交付量目前都不多。

威马 汽车

按照威马 汽车 副总裁陆斌之前透露的最新规划,威马将于9月底陆续实现新车交付,而且这个交付并非几台或几十台的象征性交付,而是真正大规模交付,预计今年将交付1万台。

7月12日,威马 汽车 EX5进入批量交付前的最后一次高温测试将在新疆吐鲁番进行,此前EX5已经在牙克石进行了两次高寒测试,以考察车辆的电控系统、电池、整车电气配置在高寒、高温下的可靠性。

今年8月,威马计划在北京建立一家、上海建立四家交付中心,更多的交付网点也正在筹备建设中。相比采用代工模式的蔚来,自建工厂的威马 汽车 在交付能力和环节把控上更有优势,9月底前开始交付的把握很大。

前途 汽车

前途 汽车 首款量产纯电动跑车前途K50已经于4月的北京车展亮相,对媒体的首次大规模试驾活动也即将展开,新车定价预计在70万元左右。

此前前途 汽车 董事长陆群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会接受忙订、预订等形式,前途K50将会采用“上市即交付”的模式。虽然因此导致正式上市时间一再跳票,但是这次是真的离我们不远了,预计将在2018年四季度正式推出。

奇点 汽车

早在2017年4月,奇点 汽车 就发布了预售区间20-30万的奇点iS6(以下简称“iS6”)车型,以及将在“2017年第四季度正式小批量生产”的计划。但iS6的上市时间仍然被推迟,并在不久前宣布与北汽新能源达成了代工合作。

奇点 汽车 官方曾表示,奇点iS6将在2018年四季度上市并交付。

2018年注定是诸多造车新势力最为关键的一年,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真正的造车企业而不是“PPT造车”。

小鹏 汽车

小鹏 汽车 创立于2014年,是一款专注针对年轻人的电动 汽车 ,由UC创始人何小鹏创办而成,其首款量产车型G3在2018年4月23日正式发布,并在26日接受预定,据了解G3在动力方面将搭载拥有最大功率140kW,最大扭矩300Nm的驱动电机,前驱车型0-100km/h加速8.2秒,最高车速170km/h。。不过小鹏 汽车 作为新兴的造车势力这创造力方面还是略显平庸的,就拿外观来说创新性略显不足。

从2018年的交付成绩上来看,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输了与蔚来 汽车 创始人李斌的万辆赌约,因为蔚来的交付量超过一万辆(1.13万辆),相比之下,小鹏 汽车 同期数据仅有522辆,差距明显。

在其他造车新势力都“削尖脑袋”为交付量奔波的时候,只有小鹏 汽车 保持佛系。今年第一季度,面对蔚来与威马的4000辆边界线,小鹏 汽车 也只有1228辆。

但是,据小鹏 汽车 规划,2019年才是其真正大规模交付期的开始。据规划,2019年7月底交付1万辆,全年交付4万辆G3。

(小鹏G3)

创始人的性格决定了企业的基因。何小鹏创立了UC,李斌创立了易车,两人都是互联网行业的资深玩家。恰似马云与王健林的电商赌约、董明珠与雷军的制造业与互联网赌约,何小鹏与李斌的“万辆赌约”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家新势力巧妙地利用这个话题将自己引入公众视线。

【蔚来 汽车 创始人李斌(左)与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右)】

从造车进度来看,上海车展亮相的小鹏P7已经是第二款车,距离其去年上市的小鹏G3,仅相差4个多月时间。蔚来推出第二款车ES6是去年底,威马第二款车EX6要等到今年9月。

(小鹏P7)

从产品定位来看,小鹏 汽车 集中在更为接地气的紧凑型、中型车市场,这一点与威马 汽车 相似,比蔚来定位要低。受补贴退坡影响,G3自2月1日起全系调整补贴后售价,补贴后统一售价由13.58-16.58万元调整至15.58-19.98万元,增加幅度为2.00-3.40万元。而蔚来ES6在2019年补贴后的价格将比按照上一年的价格整体贵了4.75万元。

小鹏在价格、续航、重量之间,做了个聪明的权衡:用传统工艺的钢材车身,车重略微增加,但大幅降低了价格;用相对轻的电池,降低重量也降低价格;而续航的短板则采用了OPPO的方式:充电5分钟,快跑50公里!(按照官方数据推算)

对小鹏G3的总体评价如下:

1、外观算是比较酷,超大前挡风玻璃流的一比。

2、自动泊车蛮好用,然而仔细想想没什么太多使用场景。

3、自适应巡航比BBA的好用,道路居中也很牛。

4、AI系统听着很智能,实际上只是换了一种操控方式而已。

5、驾驶体验蛮好,乘坐体验普普通通。

6、销售方式好像是在学小米,但是学的不太像。

7、在弱化车价是车主 社会 地位象征的观念。 上个月有朋友买了一台车,本来只是觉得外观蛮好看,坐进去之后发现车顶前段和前玻璃是一体的,抬头就是蓝天。

我买了一台小鹏G3,目前开了一万公里,感觉不错。这车比特斯拉便宜,比比亚迪智能,比蔚来性价比高,比威马 时尚 。

研究过小鹏P7,小鹏P7是 汽车 中首个搭载高通骁龙820A芯片以及自动驾驶芯片NVIDIA DRIVE Xavier,硬件系统的一款车型,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为更长久的系统升级做好了铺垫。

小鹏 汽车 多项智能 科技 均由小鹏 汽车 自家研发团队制作,并预计明年三月推出基于自研端的自动驾驶技术,在没有GPS的情况下,可以在车库内低速完成泊车。此外,将来这套技术将会再升级完成家内车库到公司车库内全自动,这样的自动驾驶被称之为端到端之间的自动驾驶。

开放股比(三)六家国有车企冲击最大

六大国企受股比放开冲击最大 靴子终于落地了。6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办法》,确定从2021年7月28日起,正式取消新能源汽车领域Xpeng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10年后,主流车企只剩下8家的外资股比和外资合资企业数量要求。此前,我们从政策本身和历史经验Xpeng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10年后,主流车企只剩下8家的角度分析了逐步放开合资股比对汽车产业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将从乘用车企业自身出发,讲述政策对谁的影响最大以及车企将如何应对。这是本系列话题的最后一篇文章,以后还会推出其他系列话题。如果你有什么想了解的新能源相关政策和企业,欢迎随时讨论。

往期回顾:开放股比改变中国汽车产业开放股比格局以史为鉴探索汽车产业发展

三分钟后阅读全文:

●国有企业是中外合资汽车企业的主体。一旦开放,国有车企将是重灾区。虽然短期内影响可能不明显,但需要引起重视。●民营企业和造车新势力更愿意看到股比放开,为了抢占市场不断推出新产品和品牌;●国有车企不断寻求突破,否则可能面临淘汰。

六大国企影响最大。

说到合资车企,马上就会想到上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这样的名字。这些公司长期占据中国汽车销量榜前十的位置。合资企业为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丰富的产品,极大地刺激了消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合资品牌支撑的巨大市场规模背后,是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缺乏一些核心技术实力。

合资车企50: 50的比例让外资品牌分享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半蛋糕,但“市场换技术”和强势自主品牌的诉求并不尽如人意。在合资汽车企业中,外资部分和中国部分的分工往往是明确的。外方负责技术和产品,中方负责市场、品牌等方面。只有一些自主品牌在合作中做到了“偷偷学技能”,用合资来反哺自己的品牌,让自己的品牌能够有所成长。

根据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汽车产销数据,2021年销量前三名分别是SAIC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前四到前十名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 吉利汽车 、东风日产和 长安汽车 、长城汽车、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也就是销量前十的汽车公司中只有三个中国品牌,除了长安汽车,其他两个都是民营企业。

众所周知,合资车企主要是SAIC、BAIC、广汽、东风、一汽、长安。由这些公司组成的合资汽车公司是中国目前汽车销售的中流砥柱。其中,SAIC、一汽、东风是2021年中国品牌的三大集团。从他们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出,三大集团的主要利润来自中高端车,也就是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在市场份额中的贡献率很低,部漏庆分仍无法实现盈利。

以SAIC为例。根据SAIC发布的2021年年报,其2021年营业总收入达到8706.4亿元,净利润达到344.1亿元,成为中国最赚钱的汽车公司。然而,在其售出的693万余辆中,上汽大众占206万辆,上汽通用占200万辆,上汽通用五菱占155万辆,而SAIC自主品牌——SAIC乘用车销量约52万辆,占比仅为7.5%。如果SAIC的合资伙伴在股比放开后寻求独资或更高的股比,不难想象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几乎所有合返毕握资汽车公司都面临着SAIC的问题。作为六大国有企业集团之一,北汽集团长期依赖奔驰进行“输血”。从北汽集团2021年财务报告来看,集团营业收入为1342.59亿元,同比增长15.46%,其中来自北京奔驰的收入从853.12亿元增长至1167.73亿元,同比增长36.9%。但自有品牌营收从308.87亿元下降至173.86亿元,同比下降43.7%,仅占全公司的13%。

我必须在这里提到,BAIC并不是最依赖外国品牌的。根据华晨集团发布的2021年财务报告,其2021年净利润为43.76亿元,其中华晨宝马为集团带来了52.38亿元的利润,也就是说华晨金杯、CRRC等人都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合资企业的持股比例一直是中国车企最敏感的神经。这也是为什么合资股的声音长期在行业内传播,而政府迟迟不采取行动的原因。

有意思的是,这一合资股比正式发布,但并没有在汽车行业引起很大的波澜,虽然也有一些关注的声音。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五年内股份比例逐步放开。一是新能源汽车和专用车发布。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比较早,有一定的信心;二是大部分合资车企签订的合资协议还有很长时间到期,外资车企短期内不会寻求独资;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虽然放开了股比限制,但收紧了汽车资质的申请。外资汽车企业如果主张独资,将面临重数弯新申请汽车资质的问题。在现有政策下,燃油车资质不可能再次获批,只能申请新能源资质,获得新能源资质越来越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众、宝马、奔驰等多数外资车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暂时不会改变现有的股比状态。然而,一些“诚实和坦率”的汽车公司表示,他们希望改变现有的合资企业。例如,丰田已经表示关注未来可能出现的可能性,并将做出其他尝试。

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中国品牌如何应对

私人汽车公司的威胁越来越大。

股份制比例的放开和进口关税的降低,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将进一步开放,这也预示着中国汽车市场将进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无疑会给躺在合资车企利润“奶牛”上几十年的中国品牌带来巨大压力。

在国有车企享受躺赢快感的同时,中国民营车企却在奋力拼搏。私家车公司的肌肉越来越强,也时不时炫耀一下。

吉利汽车无疑是今年最美的企业。在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的基础上,吉利汽车今年悄然成为国际汽车巨头戴姆勒的最大股东。这让很多国内车企感到“郁闷”,其中北汽集团最“郁闷”。北汽集团早就表达了与戴姆勒持股的愿望,不仅迟迟未能实现,还被吉利抢占了先机。更让BAIC郁闷的是,前不久,网上有传言说吉利要收购BAIC。虽然双方都指责谣言,但他们无法保住BAIC的面子。

事实上,以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民营车企。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良好的销售和利润成绩,并积极寻求品牌提升。从2021年中国自主乘用车企业销量情况来看,吉利以124万辆销量超越长安,成为中国品牌新掌门人,其次是销量106万辆的长安汽车和销量95万辆的长城汽车。

前十大车企中,有5家是私家车,大部分都处于盈利状态。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吉利、长城也相继推出了柯灵、WEY等品牌,希望进一步扩大企业产品系列覆盖面,冲击高端市场。目前两个品牌都有一定的全国知名度,未来会给国企更多的冲击。

没有合资车企支持的民营车企,一直希望合资股比例放开,市场处于公平竞争的环境。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不止一次表达了对放开股比的期待。他认为,这一政策有利于中国汽车工业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奋斗,有利于中国品牌汽车竞争力和RD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有利于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

在民营企业崛起的同时,在汽车电气化转型的浪潮下,一大批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的定位也分布在低、中、高端。他们也更愿意看到股比放开。Xpeng Motors董事长何表示,对外资企业、中国汽车产业新势力、民营汽车企业都有好处,有望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关键转折点。马尾汽车创始人沈晖也指出,市场的开放必须让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国内消费者受益。

国企求转型。

内忧外患恰恰是目前国有车企面临的困境。无论是SAIC、BAIC、长安、东风等国产车企都在不断寻求突破,包括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寻求合资合作、战略优化等等。

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在公开场合表达了他的担忧。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将对中国汽车产业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可能会面临淘汰。

去年10月,长安汽车发布新能源新战略——“香格里拉计划”,被解读为长安的第三次创业,不仅包括备受关注的2025年全面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的计划,还包括其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方向的转型计划。

不仅长安家族提出了禁售燃油车的计划,北汽集团也决心在2021年停止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在北京的销售,并在2025年前完全停止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北汽集团早在2021年就成立了BAIC新能源,并于2021年发布了 ARCFOX 的高端纯电子品牌。 北汽新能源 今年即将上市,将是北汽集团完成战略转型的排头兵。

与此同时,国有车企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2021年12月,长安汽车、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在武汉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新商业模式探索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据业内人士分析,三家车企正在酝酿合并,共同对抗外部压力。

全文摘要

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2019

26位车企老总亲笔回应:喧嚣落幕,如何决胜“淘汰赛”?

如果说,2023年是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变革之年;那么,2023年的上海车展,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届车展。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这是一届品牌、新纳兄车和面积都创了新记录的车展。本届车展共展出整车1300辆,其中全球首发新车就有111台,亚洲首发新车49台,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随着市场“淘汰赛”拉开帷幕,以后的车展恐怕再也不可能有如此多品牌同台竞技了;

其次,恰逢价格战硝烟弥漫,未来市场到底会走向何方,大家都在寻找答案;

第三,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为代表的技术变革正在重塑这个行业;

第四,因疫情3年中断的中外汽车国际交流,在这次车展上彻底释放,这种融合创新,将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未来的格局重塑产生未知的影响。

而在热闹和喧嚣的背后,新能源车的盈利问题依然是大家心头的“痛”;“价格战”还没有偃旗息鼓的架势,汽车市场的“淘汰赛”已经正式拉开序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华山论剑V”和“汽车女记者”邀请各个汽车企业的老总一起来回答两个问题——“这次车展让您感触最深的点是什么呢?您对接下来汽车市场的走势有什么判断?”

这次,我们一共邀请到28位车企老总来回答这两个相对感性而不乏尖锐的行业话题,其中不乏有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北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夕勇;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等集团领导,也有包括中国品牌、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和新势力企业在内的各个品牌负责人。他们从不同维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理性、客观和深刻的汽车行业和未来趋势。

这篇文章超过1.5万字,选择放在今天发,一是致敬勤劳、踔力奋发的汽车人;二是忙碌的汽车人,估计也只有在“小长假”才有时间好好品读这样的长文。感谢参与互动的车企领导们,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得到有价值的启发和收获。(除朱华荣董事长外,其他领导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序)

朱华荣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

1、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要生存下去,必须找到差异化竞争策略、路径,加快智电硬核技术研发,构建智电新汽车时代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成为现阶段最紧急重要的事情;

2、2023-2025年,甚至更短,是新能源汽车抢位最后窗口期,同时,在“智电·新汽车”进入市场、技术双深水时期,谁能推出更多符合用户需求、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将引领下一轮汽车竞赛,并有机会快速成长为全球化品牌。

3、产品趋势:“智电·新汽车”将进入市场投放爆发期,短期产品同质化加剧,生存战、地位战双向绞杀,市场价格战将持续;预计在21~2年逐渐回归相对稳态,竞争格局初步明朗化,品牌和企业逐步聚焦,预计25年前后全球TOP10品牌会有更多中国品牌进入;

4、消费趋势:中国市场对“智电·新汽车”的需求将成为主流,在经济复苏、增换购潮、政策支持等多元要素加持下,需求将快速回到上升通道,迎来新一轮增长。抛开其它因素,海外市场也将成为中国品牌增长贡献的重要一极;

5、技术趋势:围绕“智电·新汽车”未来五年将迎来技术大爆发,传统汽车将演变为“智慧低碳的出行空间”,传统车企也将逐步完成向科技公司的转型,资源整合与技术高地的抢夺,将成为未来五年行业重心与常态。

安聪慧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

1. 经过3年疫情,中国新能源汽车卷出了全球瞩目的新高度。上海车展上我们看到了三个现象:

a.新能源车浓度最高,在1500多台展车当中,新能源车超过了三分之二。

b.国际化程度最高,传统车企巨头高管包机来上海车展集体围观中国新能源产品。

c.中国品牌的集体向上发展,逐步掌握产品定义权,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历史跨越。

这说明中国品牌也在重新定义新豪华。比如我们的旗舰产品极氪009平均订单价格超过了52.7万元,还有一些品牌的豪华车型更是突破了百万。

2. 存量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今年一季度的“价格战”让大多数车企身陷其中,我们的汽车行业迎来了洗牌阶段,淘汰会快速发生。在这样的市场中,极氪选择用品类创新的方式构建标准、赢得市场和用户。

3. 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卷的市场,没有之一,但在全球市场中,尤其是高端豪华纯电市场,还处于相对蓝海。随着全球洞禅袭的汽车袭拿行业巨头都在加快新能源的转型步伐,留给我们的新能源优势窗口期时间也非常短暂。

我认为,中国品牌要尽快高质量的“走出去”,敢于引领、敢于竞争,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国际形象。内卷的极致是外卷,极氪在上海车展发布了欧洲战略,这是极氪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我们希望用中国的豪华产品,直面全球的豪华品牌。

段建军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1、本届上海车展的主题是“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而电动化转型无疑是当下汽车行业变革中最大的确定性。

2、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 8 年成为全球销量冠军。随着市场成熟度逐渐加强,消费者从早期试用者 已经过渡进入到早期主流消费人群。主流消费人群对于安全、舒适,特别是对豪华的期待,正在逐步回归主流认知。

3、尽管目前 30 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尚未成熟构建,但我们和很多行业伙伴一样,对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品牌进入和布局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另一方面,我们坚信未来市场秩序也会逐步从价格导向,向“价值”导向回归。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加入卷产品卷服务,而不是卷价格。

4、此次上海车展,我们带来了奔驰划时代的电动顶级豪华阵容:迈巴赫品牌迎来电动首秀(全新梅赛 德斯-迈巴赫 EQS 纯电 SUV),G 级车也将驭电而行(EQG 概念车),AMG 更是继续星驰电掣(全新 梅赛德斯-AMG 纯电 EQE 53 4MATIC+)。自此,奔驰全品牌跨入全面电动时代,开启高端豪华电动出行的全新篇章。2023 年,我们共带来 6 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年底将在华新能源产品矩 阵拓展至17 款,提供当下市场最丰富的豪华新能源产品选择。

5、纵然电动化转型是未来最大的确定性,但当下,中国客户对豪华燃油车的需求依然稳定。故而今年,我们将秉持“油电双行”的 产品策略,为中国客户带来了多款实力雄厚的全新燃油车产品。其中车展上市的全新长轴距 GLC SUV,作为豪华中型细分市场中唯一的后驱平台长轴距车型,在前代车型相比“更高、更长、更豪华”。这是我们对客户需求的倾情回应, 更是奔驰与中国客户的双向奔赴。这款车是上海车展当之无愧的人气王,也收到了客户和经销商的积极反馈。

6、在行业转型的浪潮中,我们不会丢掉初心,而会拥抱百家争鸣;我们不会尊己卑人,而会更加敬畏谦逊;我们更不会随波逐流,因为我们相信时间会是最好的证明。

董修惠

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今年上海车展,是汽车转型期的一次关键车展。大家都在卷,也意味着有一些品牌再没有机会出现在下一次。进入快,出局也快,是当下汽车业的一大特点。

某种程度上,跨国汽车公司正第二次,或者说“重新”进入中国。要想继续保持领先,整个价值链都有必要导入进来,All in China。

作为全球主流量产品牌,丰田去年在华销量达到200万辆水平,份额也同比提升。这是国际大的市场竞争格局的一个缩影,也说明了丰田品牌的强者地位。

燃油车和电动车绝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竞争关系。最近三年来,新能源高速发展,去年全年渗透率达到25.6%,今年预计能够超过700万台,达到28%至30%左右的渗透率。方向清晰后,道路也就明确。摆在一汽丰田面前的,是如何同时经营好两条赛道:第一条赛道,也就是传统车赛道,预计到2030年,中国燃油车市场仍将维持在1000万辆以上。我们不会预判最终会剩下谁,但不管剩下谁,一定会有丰田。

第二条赛道,也就是新能源赛道。目前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超出所有跨国公司的想象,绝大多数合资电动车在华都遭遇水土不服。但前不久上市的bZ3很可能打破此前困境。一方面,这是一款纯正的丰田车。bZ3从开发之初就秉承“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为了满足本土消费者需求,丰田派出100多位工程师参与研发,让bZ3呈现出更多新价值、新体验,也更懂中国用户;另一方面,这还是一台“超值”的丰田车。结合限时优惠,15万起售的丰田品牌纯电动车,这在以往不可想象。

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汽丰田会在两条赛道上双向作战:传统车继续巩固优势,新能源车勇于突破创新,通过不断强化产品线,建立自己更丰富的体系性优势。

邓承浩

深蓝汽车CEO

喧嚣的背后,是行业的焦虑。国外品牌很焦虑,疫情三年中国电动化为什么进展这么快。自主品牌同样很焦虑,这么多品牌,自己凭什么脱颖而出,俘获消费者的心。冷静下来,一流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才是取胜关键。

面对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燃油电动之争、自主合资之争,竞争加剧,攻守易型。未来几年注定是中国汽车产业极不平凡的阶段,优胜劣汰加速。只有具备强大体系能力和资源优势的企业,才更有机会冲出重围、成功转型。

深蓝汽车将坚定产品为王,2025年前陆续推出不少于六款经典产品;技术为要,在半固态电芯、氢燃料电池、原力电动、诸葛智能等领域加大投入;客户为尊,与用户共创共成长。

同时,深蓝汽车将充分利用长安汽车强大的造车体系和资源优势,积极汲取行业电动化转型最佳实践,坚决走出国有汽车企业电动化转型的新范式。

邓智涛

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可以看到“两个现象”值得思考:

现象一:新势力和传统势力不再有分界了,传统势力正在上演后来者居上。从本届车展明显看出,传统势力新能源产品的投放速度在明显加快,相反新势力的产品投放速度有放缓的迹象。以“蔚小理”为代表新势力,新车型及产品数量都显得越来越少,而以长安、吉利、广汽等为代表的传统势力在新能源产品上集体爆发,在PHEV和BEV产品上投放的产品越来越多。正在呈现“后发先至、后者居上”的发展态势。

现象二:新能源的舞台有多大,竞争就有多激烈。首先是新能源的竞争赛。新能源市场看似在增长,但挤进来的品牌和产品也是空前的多,一时间有点“僧多粥少”。这直接导致了先行者,对后来者的抑制,就是价格战。大家看到了一些新能源产品开始纷纷降价。从市场规律看,新能源赛道过热,新品牌和产品挤进来的越来越多,产品投放速度和规模超过了市场增长速度,必然导致供大于求。这样,对于盈利比较差的新势力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其次是传统车的竞争赛。传统车急剧下降,引发的是淘汰赛,是一种“多米诺骨牌”方式的竞争。豪华品牌压着中端品牌、中端品牌压着低端品牌。在合资品牌里基本是这样:BBA压着两田、两田又压着现代起亚。如此一来,让以性价比为导向的合资品牌没有价格优势,而以性价比为导向的自主品牌还有一定价格优势。

所以,以性价比为导向的合资品牌会成为“夹心饼干”。面对越来越艰难的竞争,价格内卷、技术内卷实属必然。

在这种“双内卷”的环境下,会加快促进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成熟,也会促进消费意识的觉醒。这种意识的觉醒,让市场开始进入以文化消费、兴趣消费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

以前,以汽车文化、兴趣为需求的小众用户圈层,会慢慢成为大众圈层。像马自达这种有着明确“人马一体”“魂动设计”文化底蕴的品牌,迎来消费多元性的机会,也是从小众走向大众的机会。

所以,马自达CX-50行也,从物理属性层面主张为用户带去“六好SUV”的高价值,更从文化、兴趣层面传递“山系”生活的情感价值。

董长征

丰田中国高级执行副总经理

没有出乎我意料的点。上海车展,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友商的机会。希望在政策上给予新能源车、混动车(节能减排)公平客观的竞争环境,共同为双碳目标而努力。

冯兴亚

广汽集团总经理

今年汽车行业,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个汽车产业的生态都在重构。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电动车,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在战略、路线和产品设计上,做出更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

电动化趋势的发展,确实造成了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合资品牌的份额在下降。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的发展和中国智能网联化的进步。

智能化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本国消费属性的问题。如果没有对这个国家深入地了解,智能化慢慢就会脱离这个群体。这两个原因造成自主品牌份额上升,合资品牌在下降。同时,自主品牌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无论是品质还是技术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所以,这个市场份额的变化不是偶然,是有一定的必然性。/str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华山论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鹏汽车上市了么

小鹏汽车2020年8月成功在纽交所上市,2021年7月,小鹏汽车又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小鹏汽车是唯一在美国纽约和中国香港两地上市的新势力车企,而董事长CEO何小鹏早已进入百亿富豪行列。盯如据了解,小鹏汽车实行不同股权架构,包括A类、B类、C类股,其中,A股是一票投票权,B类是10票投票权,淘宝中国拥有的C类股将转化为A类股。

小鹏汽车最新消祥携息

最近,小鹏汽车官方发布了小鹏G9的预热信息,新车将在6月左右正式上市,作为小鹏汽车的旗舰SUV,新车基于全新架构打造,采用了行业领先的X-EEA3.0电子电气架构,在软硬件层面上可以领先绝大部分车企了。座舱内部小鹏G9将提供音乐座舱,可以给车主带来5D沉浸体验,车内将可以实现远程手势控制。

小鹏汽车目前在造车新势力中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不仅表现在车型设计上,在车载娱乐智能化方面一样是走在了前列。凯宴启

Xpeng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10年后,主流车企只剩下8家的简单介绍  第1张

上海车展释放了哪些信号:新能源终局之战已开启

毫无疑问的是Xpeng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10年后,主流车企只剩下8家,在整个汽车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作为今年我国首个国际A级车展,今年的上海车展被视为是一个汽车行业风向标。从上海车展各家车企产品战略的密集上新,从各位车企大佬各种观点的强势输出,从BBA这些海外品牌掌门人集体现身,从车展现场的人流走向,都能够看出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整个行业与市场的发展趋势如何。

那么这次上海车展究竟释放Xpeng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10年后,主流车企只剩下8家了哪些信号呢Xpeng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10年后,主流车企只剩下8家?笔者就结合自己这几天在车展上目睹的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

消费心态转变,新能源车已成为主流

虽然这两年新能源车销量一路高歌猛进,渗透率已经超过30%。但如果在上海车展之前说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主流,似乎还缺乏足够的事实支撑。那么这届上海车展,至少从车型上新的动作、车企的态度、观展者(消费者)的意识形态几个方面已经证实这个观点。

本届上海车展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有来自全球的超千家企业参展。从各大车企公布的信息来看,展车数量达到了1500辆,其中有150多辆为全球首发车型。而这当中,近三分之二都是新能源车。如此看来,把上海国际车展称为“上海新能源车展”似乎并不过分。

新能源车们的势头有多盛Xpeng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10年后,主流车企只剩下8家?我们可以从几个侧面来印证:在车展前传闻将要亮相的部分燃油新车最终缺席;某些品牌的燃油新车选择了车展第二天才亮相,以避开车展媒体日第一天新能源车的锋芒。

其次是车企的态度。宝马、奔驰、沃尔沃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纷纷以不同方式取悦中国新伍备能源用户,展现自己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上的决心。把中国视为家乡、与新势力叫板……奔驰甚至有一半的参展车型都是新能源车。而对新能源态度一向固执的日系品牌虽然动作仍然偏慢,但态度上也转变了画风:日产表示不做选择题,要ALL in新能源;本田更是直接表示2027年后在中国不再投放燃油车。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心态上的转变,他们对于燃油车的兴趣和热情已经大不如前,甚至他们已经不再盲目信任合资品牌。过去,对于这种意识形态的转变,我们只能从销售数据上分析得出。而在车展上,我们可以真切的看到,仍以燃油车为参展主力的部分合资品牌,展台终日里冷冷清清,而大部分人流都涌向了新能源品牌的展台。消费者已经用脚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之间做出了投票,而这种汽车消费意识形态上的转变来得迅雷不及掩耳。

自主品牌向高端突破,海外品牌开始虚心学习

由于自主品牌和新势力们都已经几乎全面转向新能源,因此基本上新能源就等同于中国品牌。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份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4.7%;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3.6%;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行凯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3%。因此新能源对燃油车的超越,也意味着是中国品牌对合资品牌的超越。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最难受的恐怕就是大众、丰田、本田等主流合资品牌。过去他们都是头部流量,但是今年即使他们也都拿出了各自的新能源产品,但在人气上已经输给了国产品牌。整个展馆当中,人气最高的是新势力扎堆的6.1馆和比亚迪仰望所在的8.1馆。4月20日首个观众日,比亚迪高端品牌仰望展台更是被挤得水泄不通,观众需要排队入场。除了仰望,吉利的银河、极氪、埃安的昊铂关注度和人流量也同样是居高不下。

前来观展的不仅又普通消费者,更有来自海外品牌的高管和技术人员。过去的车展都是中国品牌的高管们跑到合资品牌的展台去“学习”,今年掉转了。原因无他,喊了这么多年的向上突破,在这两年借着新能源的东风终于实现了。

不管是比亚迪的易四方、云辇架构,还是吉利的雷神混动,包括小鹏、理想、蔚来这些新势力的技术体现,可以说已经成功树立起了高端技术形象,赢得了海外同行们的关注。

终局之战将至,2025淘汰赛悄然开始?

在大部分车企新能源战略规划中,2025年是一个关键节点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次上海车展上,许多车企高管也借发布会和采访的机会密集发声,表达了对未来中国市场竞争的预判。

在小鹏汽车的技术发布会上,何小鹏表示,到2025年底时将不会再有“新新新造车企业”,届时会和踢腔带毁世界杯一样,谁能进入“32强”会更加明显。再往后的5-10年,就是“32进8”,主流车企只有前八名。300-500万辆的规模是基础,300万辆是中高端车型的生死线,中低端车型需要500万辆。

理想汽车CEO李想则更加激进,他认为2023-2025年是智能电动车的三年淘汰赛,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最大的5家车企,大概率就会是2030年最大的5家。因此,理想内部早已开始进入了“战时状态”。

蔚来秦力洪、华为余承东、零跑朱江明也都在不同场合下表达类似的观点:2025年将会是市场格局划分的决定性一年。而他们也都普遍认为2025年后市场的头部玩家大约都是5家左右。严格来说,决战的时间只还剩下不到3年。

实际上从本届上海车展参展情况也能看出端倪,威马、爱驰、云度、恒驰这些没有参加本届车展的品牌,已经在竞争中“掉队”,新势力的格局早已开始分化。

写在最后:

有人开玩笑说,这届上海车展很可能是燃油车的最后一届车展,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其实不无可能。已经被逼到了墙角的燃油车和合资品牌们,还能拿什么武器来抗衡新能源的大势;新能源阵营的内部又将会如何开撕,市场的竞争都将以这次上海车展为起点,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关于Xpeng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10年后,主流车企只剩下8家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7626.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