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钟君的商业管理总收入下降,商业服务收入逆势上升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钟君的商业管理总收入下降,商业服务收入逆势上升,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钟君的商业管理总收入下降,商业服务收入逆势上升,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投资与证券》2010第10期,文章《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分析》作者是谁?该文章从第几页开始?

作者 王光宇 从第21页开始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分析

国有大型银行历来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中流砥柱,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政府金融杠杆的作用。如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10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84.3万亿元,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2.9万亿元,占比达到50%。在负债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79.5万亿元,其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总额40.6万亿元,也达到50%。目前,大型银行中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四家已在A股市场上市,农行也即将开始IPO。分析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年报,既可以一窥中国银行业的整体业绩表现,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的态势和趋势。尤其在过去的2009年,我国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了超常规的货币政策和财税手段,各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在支持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表纤前纤现出一些与往年不同的特点和趋势,更需要对其年报进行跟踪和解读。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解读

目前国有大毁仿型银行中除了农业银行以外,其他四家均在A股上市。根据各家银行披露的年报,2009年国有大型银行经营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各家银行借助于政策机遇积极进行“以量补价”,但营业收入增幅并不明显。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末先后数次下调了利率水平,这给各银行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净息差收窄。尽管银行净息差收窄对各个银行的利润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压力,但国有大型上市银行2009年的业绩仍然实现了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当年天量信贷的投放。2009年,中央政府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有大型银行迅速抓住这一时机扩大信贷投放。四家上市银行均持续加大了对重点建设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支持力度,并大力发展个人信贷市场。从数据上看,2009年四大行新增贷款占全国9.58万亿元新增贷款的33.7%,希望借助于以量补价抵消净息差下降的影响。如2009年工行新增人民币贷款10352亿元,增幅为24.2%,为历史上贷款增加最多的一年。建行贷款增加了1.02万亿元,中行则在发展战略上做了调整,除了继续强调海外业务之外,开始重视发展国内市场,并将其作为缩小与工行和建行经营差距的突破口。2009年中行新增贷款总额为1.17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近50%,成为2009年国内银行业的“贷款冠军”,其大跨步加快发展国内市场的战略由此可见一斑。

2009年二季度后,由于预期未来信贷规模可能受到限制,国有大型银行继续执行抢占规模的思路,纷纷加大了信贷投放,以量补价。反映到收入上,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总共获得经营收入8897.73亿元,同比增长0.86%。这一略显保守的数字似乎显示着各家银行以量补价的战略并未彻底实现。营业收入中,工行继续保持其老大位置,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同比微降。建行和中行则均录得超过2300亿元的收入,建行收入微降0.16%,中行则实现了1.6%的增幅。比较突出的是交通银行,该行经营收入虽然与其他三家差距不小,但却实现了5.58%的增幅,列四行第一。

净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源自于此前计提的拨备回拨。2009年四家上市国有控股银行的年报表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总共实现净利润约3462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的净利润总额增长了17%。这一成绩比营业收入的增长数字要靓丽许多。就净利润收入的绝对数排行而言,工行以1294亿元位居四大行之首,建行以1068亿元位居次席,中行以810亿元排在第三位,交行则居于末位,其2009年净利润只有301亿元。如果考虑净利润增速,则中行居首,2009年该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7.2%。工行、建行、交行则分别为16.4%、15.3%和5.6%。显然,不论从净利润规模还是净利润增速来比较,交行在四行中都处于靠后位置。这一方面是其规模相对于其他几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也源于交行2009年拨备覆盖率的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08年底交行拨备覆盖率仅为117.10%,在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中国银监会要求各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需达到150%后,2009年交行提高拨备覆悔敏盖率至151.05%。这一动作保证经营合规的同时导致其净利润减少,并相应影响了净利润增速。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净利润增幅,除了交行外均超过两位数,形势较好,但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此前提取拨备的回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各家银行受到资产减记的影响,纷纷计提了巨额拨备,而在2009年全球经济开始触底复苏的情况下,此前各行提取的拨备冲回,并随即成为净利润增长的背后推手。如中行2009年的拨备比2008年少提了67%,不考虑拨备因素,中行2009年实现拨备前利润1260.84亿元,同比下降4%。工商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1905亿元,同比下降5.2%。如果不考察拨备因素,只考察拨备前利润,则多家行的数字并不好看。总之,各家大型银行的拨备回冲成为2009年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获取盈利的能力不断提升,一些主要盈利指标进入先进银行行列。一家银行的盈利能力代表着其赚钱能力,一般而言,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两个指标较多地用来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国际上常常将资产收益率超过1%的商业银行定位为先进银行,而根据2009年几家银行的年报,建行、工行和中行三家大型银行均已经超过这一标准,建行以1.24%居于首位。此外,交行的0.94%也已经接近这一标准。这显示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在全球银行业市场确实已经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从资本收益率来看,建行以20.87%位列第一,工行以20.15%紧随其后,数字也相当好看。此外,相对于一般上市公司而言,商业银行还经常用一个指标来衡量其盈利能力,这一指标就是信贷业务中的净息差(NIM)。银行净息差指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存贷息差。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的净息差可理解成其他行业的“营业利润率”。2009年建行以2.41%的净息差居于首位,中行以2.04%居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这三项指标均居于上市国有银行的首位,显示了该行较强的盈利持续能力。但是,受到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剩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四行净息差水平相比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可能是国有大型银行下一步经营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净利息收入同比实现负增长,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各家银行稳定收入的重要源泉。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根据国家“保增长”的政策基调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借助于央行取消信贷规模管制等时机,大幅增加了信贷投放。但遗憾的是,巨额的信贷投放并未反映在净利息收入的增长上面。相反,除交行外其他三家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增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净利息收入水平来看,工行利息净收入2458.21亿元,比上年下降6.5%;建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118.85亿元,较上年降幅为5.8%;唯独交行保持了1.41%的增幅。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促使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国有大型上市银行首当其冲地承担起宏观调控的任务(本博点评: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担负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政治使命,一定程度受到来自政府的指令制约,而非完全自由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经营——这也是一些市场人士诟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现有体制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拥有的许多“特权”。)。而由于人民币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均大幅下调,主要靠存贷利差盈利的银行,盈利空间被大大收窄。但是,各家银行净利息收入出现下降,既是2008年末央行下调利率导致的息差收窄传导到2009年的结果,也与2009年市场流动性过剩引起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下降有关。如果从在经营收入中的占比来看,净利息收入仍占绝对地位。如除了中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30%之外,其他如工行和建行的占比均在15%左右。这显示净利息收入在四大行收入构成中仍占首要位置,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业务模式和收入结构仍显单一,主要依赖于利息收入发展,战略转型和业务调整的任务还较繁重。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尽管在利息净收入上出现普降,但另外的非利息收入却在各家大行中出现了上升的势头。无论在营业收入中的总占比,还是和2008年相比,几大行的数据均较为抢眼。工行非利息收入较上年增长36%,建行增长29.85%,这正好对净利息收入的下降形成抵消效应。2009年,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各家大型上市银行稳定收入的重要武器。鉴于中间业务不消耗银行自身的资本金,同时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也比较小,因此这方面的业绩成长对于整个银行业而言有着积极意义。从增加中间收入的角度来看,各家大型国有银行均积极推进其战略转型和业务转型的进度,在实现收入结构进一步调整的同时增进了中间收入。从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年报来看,2009年四大行借助于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等手段,保持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并推动了各自净利润的正向增长。四大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为净利润的平稳增长做出重要的贡献。如工行依托其16000个网点衍生的强大客户基础,积极建立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不断高效扩展其分销网络,在银行卡、投资银行、对公理财和担保及承诺等业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工行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比上年增长超过25%,列四行第二位。建行则继续在工程造价咨询、工程资金监管、基金代销、银行卡、资产托管等方面发力,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80亿元,较2008年增长25%。中行继续充分发挥其国际业务的传统优势,继续保持其在国际结算、结售汇、贵金属销售、外币理财等业务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2009年中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15.19%,其在非利息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1.7%,居于四行第一。交行借助于其银行卡、托管业务等,2009年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99%,增速居四行的首位。

资产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增进了应对风险的能力。2009年,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627.3亿元,不良贷款率1.81%,相比2008年仍然实现了“双降”。就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来看,2009年四行的不良贷款率控制仍然比较好,也成功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这一方面是资产基数大幅增加的原因,但也表明四家银行总体的资产质量保持了相对稳定,风险管理水平取得了持续的提升。截至2009年末,四家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603.5亿元,同比下降了13.61%。四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平均值也由2008年的2.27%大幅下降至1.48%,不良贷款比例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工行1.94%的不良贷款率为几家银行的最高,交行1.36%的比例为最低。但与此同时,2009年各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在政策推动下的积极放贷,也不同程度上引起了不良贷款的暴露。尽管几家银行实现了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但从环比数据看,中行和工行下半年较上半年略有上升,且个别分类贷款有轻微恶化情况出现。如工商银行2009年年末关注类和损失类贷款较上半年有所上升,其中关注类贷款增加362亿元,损失类贷款增加39.5亿元。以上显示应对经营中的风险仍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任务。

2009年,考虑到巨额贷款可能会增加不良资产的暴露,为实现稳健经营,并顺应监管部门对于国有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50%的要求,四家国有大型银行均将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提高到达标水平之上。其中,建行2009年的拨备覆盖率达到175%,同比增加44%,为四行最高。2009年第三季度后,建行有意识地放缓了信贷投放的节奏,并大幅增加了拨备计提。这一做法在四行中最为超前,显示出建行更为稳健审慎经营的理念。而对于四行中的中行和交行而言,拨备覆盖率均在151%左右,正好满足监管要求的150%,处于刚好达标的临界点。

资产充足率呈现下降势头,但资本对经营约束的瓶颈日益明显。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都达到两位数以上,远远超过巴塞尔委员会8%的标准。核心资本充足率则多数在9%左右,也远超新资本协议4%的要求。但随着2009年三季度后各大型银行放贷量的快速增加,资本也随之快速消耗,导致几家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均较2008年有所下降。2009年末,四大国有上市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8%。其中,工行的资本最为充足,其资本充足率为12.36%,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9%,资本充足率比2008年的13.06%下降了0.7个百分点。交行资本充足率为1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15%,居于四家第二。建行位于第三位,其资本充足率为11.7%,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31%,也分别较2008年下降0.46个百分点和0.86个百分点。2009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居同业首位的中行资本压力最为明显,其11.14%的资本充足率处于四行最低水平,较上年下降2.29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也下降为9.07%,融资压力在四大行中居首。2009年,中国银行的贷款规模增速达到了50.4%,在各大型国有上市银行中增速排在首位。这不仅使其受到人民银行定向发行央行票据的“处罚”,也使中行本已不足的资本缺口进一步扩大。

成本管理难度增加,银行净利润的持续增加面临挑战。银行业的成本控制,主要指标是员工成本和成本收入比。2009年各行纷纷加强成本管理,四家大型国有上市银行继续压缩各项运营费用,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但在这一背景下,各家银行2009年的成本收入比仍出现了增长。其中工商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至39%,中行增长3.6个百分点至37%。唯一例外的是交行,其成本收入比出现了0.39个百分点的降幅,但其39.25%的数字仍使其居四行之首。大型国有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的上升,表明各行的成本管理工作越来越困难。

就成本管理的情况进行银行间的比较,也可以考察人工费用的情况。这可以通过提取四家银行的员工费用和员工人数这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员工费用是指银行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的费用,这可以从各家银行年报“业务及管理费”项下的“职工费用”或“员工成本”中体现出来。2009年的年报显示,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员工费用中,工行和建行的员工费用支出分别为604.91亿元和511.38亿元,较上年增加13.6%和9.6%。中行和交行的员工费用支出则分别为454.74亿元和123.91亿元,也较同期有所增加。如果考虑更有可比性的人均员工成本,可以发现,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中人均员工成本最高的是中行,其人均员工成本达到17.32万元,工行以15.52万元的人均员工费用支出居于最后。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成本管理难度的增进,可能源自于人员增加等刚性因素,也可能是银行发展阶段和经营模式调整的原因。但从长远看这却会对净利润造成侵蚀,不利于提高银行经营效率,也不利于增加股东权益。

2010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发展评析

2009年在国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四大国有上市银行在经营上仍有独特表现。一方面与国家政策机遇和中国经济增长密不可分,同时也是各家银行自身合理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开拓创新中间业务,积极拼抢市场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必然结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对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进行简要的解读之后,可以继续挖掘出一些东西指导以后的工作。

目前在利差收窄已经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国有大型上市银行需进一步推进业务转型,将中间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已公布的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来看,为应对利差收窄周期到来的影响,各家银行纷纷采取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大力发展收费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等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成为推动四家银行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中间业务在银行收入中占比的不断提高,发展中间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业竞争的焦点。在利率市场化趋势加快,未来银行净利差继续收窄的趋势面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目前仍然承担宏观经济调控义务的国有上市银行改善业务结构的方向。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高达70%,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决定银行整体收入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据统计,目前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美国和加拿大平均为45%,欧洲国家为44%,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为28%。反观我国,近年来国有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业务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可供改进。一方面,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十几个百分点,远远低于美国和欧洲,与亚洲其他较为成熟的市场如日本、新加坡等相比,也存在不少差距,中间业务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目前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仍相对较少,业务范围较窄。目前几家银行的中间业务领域均普遍集中于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产品领域,而现代银行业占据主体地位的咨询顾问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发展不足。因此,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尚有许多工作等待开拓。如大力发展财务顾问和私人银行业务,积极开展房地产等资产证券化,加快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等。通过大力寻找中间业务超常规发展的突破口,国有大型银行将能够持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宏观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政府政策调整频繁,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可能面临不良资产暴露,需要加强相应的业务管理和风险应对措施。2009年在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均采取以规模换取收益的思路,纷纷比拼信贷投放,抢占市场。大型国有上市均在信贷增量上大做文章,做大规模,以量补价,借以保持利润较快增长,在同业中不掉队。信贷规模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而是变成了一种政治觉悟的体现。但喧嚣之后,需要面对的问题是,2009年各行发放的一部分贷款可能变成不良资产。如发放的占比较高的信用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可能成为各家银行需要认真考虑的重大问题。2009年,四家大型国有上市银行投放了大量的“铁公基”类固定资产贷款,尤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土地开发储备贷款等业务领域,贷款集中度突出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容易引起后发的信贷质量问题。2009年,各级大型银行均在房地产领域投放了大量的贷款,鉴于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泡沫化现象严重,2010年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实行了一揽子调控措施。可以想像,如果这些严厉的政策调控引起房地产价格深度调整,则国有大型银行必将面临信贷风险的过度暴露,不良资产比率也面临反弹压力,银行风险管理面临巨大挑战。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2009年的信贷狂潮中,几家大型银行几乎都与许多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融资平台签订了大量的一揽子信贷支持协议,这些政府投资融资平台存在的信用风险,可能成为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下一步经营的重大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大型国有上市银行需要加强相应贷款的风险管控工作,同时在内部实施更为审慎的风险管理框架,加强贷前审查和贷后跟踪,密切跟踪所投项目的综合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并实施房地产贷款季度压力测试,及时将这些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内,为各自的持续经营排除障碍。

在经营规模扩大导致资本出现缺口的情况下,国有大型上市银行需要处理好资本补充与业务发展的关系。资本实力历来是衡量银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经济增长必然带来资金的需求,资金需求则预示着银行贷款的扩张,银行规模放贷后又必然面临资本金的补充。对于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来说,既要面对业务扩张带来的资本充足率下降困境,还要接受资本充足率提高的监管要求。2009年,银监会将银行大型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底线从8%上调为11%,这一数字在2010年再次被提升为11.5%。这使各大型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局面愈发突出。目前,大型国有上市银行的再融资方案已经逐渐清晰,上市的4家大型商业银行均已公布了再融资方案,几家银行采取发行可转债、A股和H股融资等方式解决。如工行和中行均采取“A股可转债+H股配售”的方式,交通银行则采用“A+H股配售”的模式,建设银行采取“A+H同时配股”方式。2010年,国务院批复银监会关于大型银行2010年补充资本的相关方案,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采取“A股筹集一点、信贷约束一点、H股多解决一点,创新工具解决一点、老股东增加一点”五个原则进行。从已公布的中、工、交三家大行融资方案看,已充分考虑到银行再融资对A股市场形成的资金压力,比如均争取在H股多融资,在A股多以定向增发、定向配股等对二级市场冲击较小的融资方式进行。除了借助于外部融资渠道外,几大行也可能通过留存利润来补充资本金。目前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利润留存约为1785.8亿元,将为补充资本金提供后续支持。但总的来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业务发展与资本金不足的矛盾可能会成为一个常态。这要求各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在资本短缺的现状面前,以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和自身资本充足为条件,更注重资本约束,科学处理资本质量、信贷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控制信贷非理性增长,防止因信贷过快增长而加大资本缺口,以便维持自身的可持续经营。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钟君的商业管理总收入下降,商业服务收入逆势上升的简单介绍  第1张

海底捞与九毛九同时发布财报,怎么看二者的成长逻辑?-

3月23日晚间, 海底捞、九毛九几乎同时公布了2021年年报 钟君的商业管理总收入下降,商业服务收入逆势上升

海底捞2021年实现营收411.1亿元,yoy+43.7%钟君的商业管理总收入下降,商业服务收入逆势上升;归母净利润为-41.6亿元,去年同期为3.1亿元,同比转亏。

九毛九2021年收入约41.8亿元,同比增加54.0%,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年溢利约3.39亿元,同比增加169.7%。

公告解释称, 业绩增长主要是由于太二餐厅网络的持续扩张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九毛九品牌总共管理453间餐厅以及17间加盟餐厅。

01

从瓶颈到逆袭

从九毛九所发财报显示,太二酸菜鱼的收入占总培隐收入的比例由2020年的72.3%上升至2021年的78.8%,营收金额为32.15亿元。

也就是说, 整个九毛九品牌,太二的营收额已占据整个品牌营收额的近八成。而在2019年,这一比例还是47.5%。

2015年,酸菜鱼品牌“太二”在广州开出第一家店。如今,太二已遍布北上广深杭等一二线城市和佛山、惠州、海口等华南城市,太二酸菜鱼业绩在全国门店超过100家。

太二创立,却缘于九毛九业绩遭到增长瓶颈。

管毅宏曾回忆这段经历:“ 我做太二的时候,几个餐饮闹中肆好朋友都反对,可打磨老品牌的难度超过做一个新品牌 ,当对某个项目有不同的思考和想法时会想去市场检验是不是对的。”

事实上,中国体量较大的创新型企业其业绩增长走势图都遵循这样的规律: 当业绩走势较为平缓时,正是公司的一项业务处于全盛时期,这时就需要投入研发新品,为未来蓄势储能,紧接着才会有下一轮爆发 。总体而言,这是个 曲线爬坡 过程。

那么太二酸菜鱼究竟带给消费者哪些别样体验呢?它凭何实现“逆袭”?

到了点餐环节,菜单上的大字“酸菜比鱼好吃”格外吸睛。菜单上基本只有酸菜鱼和一同下锅的配菜,及少数几种点心、小菜。这条酸菜鱼格外“任性”,只有一种口味,不像其他餐厅有接受辣度调节的选项。此外, 太二没有餐具使用费或者服务费。

太二酸菜鱼主张“酸菜比鱼好吃”。由此可见, 太二专注于做面向年轻人群的酸菜鱼,走的是网红路线。

你很难想到这是一家总部位于广州的餐厅,粤菜 历史 悠久,广深一带的粤餐厅常见按人头收取茶位费,太二则是免去了所液轿有额外费用。为了保证就餐体验,太二甚至以明文规则排除了目标之外的消费者,这在餐饮传统文化浓厚的广东地区不失为一大“反常”。

此外, 太二将在消费者看来价值很低的酸菜作为主打,主张“酸菜比鱼好吃”,很容易触动消费者的神经和味蕾。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4年,中国酸菜鱼餐饮市场收入预计将以33.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4年将达到705亿元。

太二找到了符合消费趋势的第二增长曲线,但餐饮市场早已红海一片,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打响新品牌,太二在营销层面下足了功夫。

02

把酸菜鱼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九毛九成功了

回顾九毛九集团的发展会发现,九毛九西北菜品牌和太二酸菜鱼品牌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态势。 2016年,九毛九西北菜的营收占比高达93.8%,但在2019年下滑至51%,几乎被太二追平。2020年,在疫情压力下,集团主动收缩已现颓势的九毛九西北菜品牌,把更多资源倾斜至更有增长潜力的太二品牌。如今无论是餐厅数量还是营收规模,太二品牌都已后来居上。

1、门店扩张至350间,逆势扩张增速明显

太二酸菜鱼,作为九毛九创始人管毅宏在九毛九陷入增长瓶颈之后的一次创新尝试,无疑是一次很大的成功。管毅宏率先看到了酸菜鱼的商机,一举创立了新品牌太二酸菜鱼。

酸菜鱼看似普通,太二却用 产品+渠道“差异化”的打法为品牌打出了知名度 。说是卖鱼,却在酸菜上下足了功夫,号称酸菜比鱼好吃。以一个看似犯二的口号,树立起了 独一无二的产品壁垒 。

此外,太二在营销和视觉化体系中,都别具一格,黑白色的配色,趣味的插画风,成功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一举成为了酸菜鱼界的网红头部品牌。

太二,已成为九毛九旗下名副其实的第一品牌。同时,去年也是太二扩张速度最快的一年。

即便因为疫情的影响,太二酸菜鱼仍然保持着非凡的扩张速度,从2020年的233间餐厅扩张至2021年的350间餐厅。

2、门店增加稀释顾客,叠加疫情影响翻台率下降

九毛九的品牌巅峰期正是在2019年, 刚过巅峰就开始铁腕收缩,让位太二 。

根据年报显示,太二的翻台率正在小幅降低,从2020年的3.8下降到了2021年的3.4。继续将时间线往前拉,从2018年至2021年,太二翻台率分别为,4.9、4.8、3.8、3.4。

对此,九毛九将其归因为疫情,以及太二餐厅网络进一步扩张至客流量及营运成本均相对低的低线城市及边缘商圈。

不过,这跟品牌持续扩张导致的客流稀释,显然也存在一定的关系。随着太二门店的继续增长,这种翻台率下降的趋势,可能会持续。

但是,要说明的是, 这也是餐饮行业的整体现象,没有谁可以例外。

03

成长逻辑确定

盈利预期存分歧

在新餐见看来, 太二的成功一大核心要素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譬如该品牌规定每桌接待顾客最多四人且不加位不拼桌,进一步淡化了社交属性,相较于主打社交的餐饮品牌,其顾客更快的用餐速度,更短的停留时间,从而创造更高的翻台率,有利于太二在特殊经营环境下实现经营复苏。

“轻社交”模式的不只是令生意恢复速度更快。 太二“每桌最多接待四人”的规定,实际上是尽可能的把单批用餐顾客数量标准化。以顾客标准化倒逼服务流程标准化,实现 降本增效的同时提高门店的可复制性 。这或许是太二在2021年实现门店规模和业绩增长最重要的砝码。

国盛证券亦认可太二的经营模式,在研报中表示,太二进入市场时行业已非蓝海,但对准年轻人市场,精于产品做到“好吃”、产品空间员工做到“好看”、融入多元元素做到“好玩”,通过产品创新、品牌营销及极致减法,打造了非常优质的门店模型。公司以强中控赋能前端品牌,激励绑定激发活力;深入全链路、且高度标准化,品牌资源共享,多条赛道推陈出新。

关于未来盈利预期,有关媒体预计九毛九2021-23年实现收入41.6/63.6/88.1亿元,归母净利3.4/5.8/8.8亿元,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目标价26港元,对应2023年PE35X。对于这一看法,我们还需等待时间来验证。

04

对比海底捞与酸菜鱼

哪些是错误认知?

海底捞和九毛九都是翻过数座山丘的头部餐企,其在资本市场的起伏折射的是: 餐饮实在是个难啃的市场。 规模问题难解,制造爆款也是门玄学,但这些挑战似乎在后来者眼中都是机会,都是金光闪闪的梦想。

虽然此前两家公司都发表过业绩预告,年报公布的最终业绩也与预告相符合,但两家作为同是港股上市的连锁餐饮公司冰火两重天的业绩还是遭到了不少投资者及媒体的调侃; 固然两家有不少可比之处,但并非完全可比。 接下来,我们将与大家探讨一下两家公司的特点与表现,以及市场对两家公司一些最直观但未必正确的看法。

对于连锁餐饮而言, 追求绝佳口味从来就不是最重要的点,而是要在口味、服务、调性、价格上找到相对平衡的点 。海底捞截至21年年底能开到1443家门店绝对是找到了一定的“中庸之道”。无论是海底捞还是九毛九,他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并非同城口味最佳的那家火锅店、酸菜鱼店,而是在附近区域、同一购物中心里面的其它餐饮店。

如果说口味和服务是海底捞目前遭遇困境的很大原因,那该如何解释差不多的口味、服务能让它在疫情前实现大幅扩张及较好的经营情况呢?能做好高度标准化且在各要素中找到最平衡的餐饮店才能实现最成功的连锁扩张,而海底捞依然是这其中做得最优秀的佼佼者之一。

虽然火锅、酸菜鱼都是能实现高度标准化的品类,但赛道并非完全可比,火锅的受众度、市场空间都比酸菜鱼要大很多,这也决定了海底捞、九毛九的战略会非常不同。

火锅是餐饮的第一大品类,目前的市场规模大概7000亿,相比来说酸菜鱼的品类还是小众,受众面无法做到火锅一样宽广,目前火锅的市场规模是酸菜鱼的十几倍,基于此衍生出海底捞与九毛九的战略完全不同:

海底捞服务全年龄段,店铺面积大,SKU相对多,看重桌边服务;九毛九(太二)则做减法,SKU 极其精简,拒绝服务四人以上客户,桌边服务少。因此,很多人简单的看翻台率数据认为太二比较高所以认为太二好是不对的;很大程度上比较海底捞与太二的翻台率是没有意义的,毕竟太二的人均消费、用餐时间都是低于海底捞的。

九毛九(太二)目前的优秀毋庸置疑, 品牌势能持续向上,在疫情中首先验证了自己的实力:2020、2021年分别净开店107、117家店 ;过去一年同店表现基本跟疫情同步,21年H1疫情影响小的时候同店同比19年疫情前能基本持平;即使如疫情相比很差的21年11月,当同店下滑到同比19年的80%时候,300多家的门店在同商场正餐坪效排名第一的有60%,排名前三的超过90%,且还能保持合理的利润,的确值得称赞。

对比过去俩年海底捞与九毛九的数据来看,海底捞表观上确实差了很多,同店数据迟迟无法恢复到19年同期水平,加上新开门店不顺利迎来大规模关店, 但凭此现在就说海底捞已经日落西山倒也为 时尚 早 。

结语:

海底捞和九毛九的境况共同说明了餐饮行业有多现实。

餐饮业仍是个传统行业, 它的增长主要靠开店,且有边界,不像互联网一样能实现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伴随着规模增长,内部组织管理可能会跟不上,门店之间会相互抢流量,优质点位也没有那么多。与此同时,品牌老化和外部竞争也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压力。

关于餐饮投资的讨论时常会提及行业的变量和潜在空间,比如食材标准化、预制菜工业化、冷链物流的发展、国内市场相比美国日本存在巨大的连锁化空间、Shopping Mall渠道红利等等,但这更像给陡峭的餐饮增长之路降低了一点坡度,风雨并不会减少。

更何况,这些本就是海底捞和九毛九已经在实践的事情。

在这场餐饮投资热中, 高速增长的可能性被放大了,但“麦当劳”的要义并不只有连锁化和标准化,它还意味着品牌长青、持续的研发创新、食品安全上的可靠 。这些问题容易被增长光环掩盖,但能成为击溃品牌的要害。

以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例,商业道德之外,食安问题也是经营能力的反映——如何在激进扩张中稳住内部管理,如何在直营、加盟、特许加盟中分配好利益并提升运营水平, 到底有没有那么多需求能够接住高速扩张?

道理都好懂。确实有很多事情变了:资本越来越需要下沉,近年的餐饮IPO也让其看到高回报希望;市场上有了更懂资本和互联网式增长的创业者;内容平台让新品牌起势更快了。但也有许多重要的事没变, 餐饮业的逻辑没变,海底捞和九毛九面临的问题, 所有新餐饮、新消费也都避免不了。

—————

新餐见餐饮连锁增长产业服务平台,秉承“利他、共赢、持续、全局”的价值观,以餐饮决策管理者为服务核心,以企业家集体“洞见”为线索,以打造和赋能新餐饮“标杆”为抓手,为餐企提供“一站式增长解决方案”。增长新洞见,就在新餐见。

新浪老总是谁?

新浪的老板是曹国伟。

曹国伟是新浪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微博董事长。1988年曹国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和会计学硕士学位。

自1999年加入新浪以来,曹国伟先后担任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联席首席运营官、总裁等职务,2006年5月起任首席执行官,2012年8月起担任董事长。

流动资产周转率上升,但总收入下降,分析其原因?

造成资产周转率上升的原因:所谓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周转率,这个周转率=销售收入/所有者权益,造成资产周转率上升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销售收入增加了,要么就是股东的股权减少了,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就越高。

拓展资料

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定义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的指标说明:

1、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利用越好。在较快的周转速度下,流动资产会相对节约,其意义相当于流动资产投入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创收能力;而周转速度慢,则需补充流动资金参加周转,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创收能力。

2、要实现该指标的良性变动,应以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于流动资产增幅作保证。在企业内部,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对比,一方面可以促进加强内部管理,充分有效地利用其流动资产。

3、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是从企业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胡贺产角度对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影响资产质量的主要因素。

4、该指标将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资产中最具活力的流动资产相比较,既能反映一定时期流动资产的橘散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又能进一步体现每单位流动资产实现价值补偿的高与低,以及补偿速度的快与慢。

如降低成本、调动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创造收益等;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企业采取措裤伍派施扩大生产或服务领域,提高流动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率。

网站是如何盈利的?如何计算成本?

让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一个用户是怎样被吸引到网站上的。

一般来说,客户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从开始上网时乱逛式的点击(click/pageview),到被内容留住(stickiness),再到被专业性、个人化的定制服务所吸引,注册则兆族成为某网站的忠实客户(loyalty),最后被专业的个人化的服务所打动而开始支付(payment),这就是一个客户对网站的需求,它也驱动着网站服务升级。对客户来说,他付出了:上网时间与精力;费用——包括上网电话费和网络使用费、网上购买支付的费用;隐私——为了让别人更好地为你服务,就得牺牲一部分隐私,笔者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每天都会接到二、三十封商业垃圾邮件。

一个网站得到的是:1.费用方面。获得高点击率后就可以收取一部分广告收入,当然你的内容粘性越大,广告收入越高;ISP接入的费用,也就是用户在你的网上消费的时长;信息分成费用比如中公网上的游戏,能与169进行费用分成;电子商务支付的费用,包括买商品、专业数据库查询、炒股服务等等;2.资产方面。对商业网站来说更重要的是获得信息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如网站知名度,特别是门户网站,用点击率、点击率加客户停留时间来测量;客户资料价值,客户注册后,你可以获得客户资料,分析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性服务,让客户更满意;信息资料集成,网络开设后逐步累积的各类信息资料并相应汇聚成了各种分类数据库;可扩展的技术支持平台,在与客户的互动中日臻完善形成网站独特的可扩展的技术平台,并可随着市场与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在这一平台上不断增加内容与服务手段、成熟和具有扩展性的品牌形象、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以客户分析入手总结一个网站的收入流是投资银行较常用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页面访问次数(pageview)——点击率;2.停留时间——粘性;3.回访率——忠诚度;4.支付。这是网站的未来收入和资产定价的基本标准。高盛公司最早评价门户网站的模型就是所谓市值比访问量模型(SteveHarmon),从而计算出Yahoo!每个客户价值为798美金,通过这个相对指标大致可以估算每一个客户的价值,再根据客户增长的速度反过来推算网站的市场价值;随着网站内容的丰孙弊富,特别是Internet在近3年内由信息搜索发展到虚拟社区使得内容的粘性日渐变成评价指标,于是衡量网站价值的模型=页面访问量*停留时间,高盛以此为依据认为AOL的客户价值超过Yahoo!。99年以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注册客户量越发显著——即客户忠诚度和客户信息对于销售者有着重要的意义。Yahoo!从单一门户到提供大量个性化服务而获得注册客户的显著增长,从而获得了巨额的中介收入而演变为电子商务的门户,成功的转型是它高股价的业绩来源,同时也从某种角度证明:注册客户成为更具有价值的群体,因此第一种评估方法有被改进为市场价值/注册客户价值,通过对注册用户增长率进行分析(Subscribergrowth),而且把注册客户带来的无形收益进行统计(peruserstatistic)——客户的支付率和支付能力,常用的指标是市价/销售额(Price/Salesrate)模型。

商业网站评估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对未来的预期分析。众所周知,如果网络公司不是代表了未来的商业模式,类似Amazon这样连续5、6年都亏损的公司,估价可能只有5美元,而不是现在的300美元,可从数学分析角度就很难估价未来预期。但相对指标对描述客户价值是非常有益的,而且对寻求上市的网站公司的价值评估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按照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数据披露原则,利用收益/现金流贴现来猜迅评估网络公司价值将成为最重要的方法,所以在具体运用中就必须要把预期商业平台的扩展纳入到评估体系里,必须要考察网站平台的扩展性和独特性。

市场/客户的需求一步一步地驱动着网站向成熟商业模式发展,同时网站本身又有着自己为满足需求进行的供给性驱动,两者的合力共同推动着互联网站服务的变化。

网络技术和商业运营平台的价值

互联网领域中许多网站的建立是根据不同资源推动建立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早期的公司主要是以技术作为驱动的,创始人都是计算机或通讯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或爱好者,由自娱自乐到创造出有特色的网络服务模式,杨致远与Yahoo!、丁磊与Netease都是典型代表,在市场利益的推动下从网络的技术平台转向网络的商业平台;另一种则是从纯粹的商业模式出发,往往与大量的风险资本和商业合作伙伴相关联构成新的网络公司,如Amazon、eBay,中国的sohu、8848等。90年代中后期以前主要是技术推动为主,随着资本市场对网络认可度的加强,商业模式是最主要的网络公司的驱动因素,技术推动的公司也逐步转向了以商业模式驱动的公司,商业运行平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此就不得不深入研究网络公司价值驱动的重要因素——技术和与之配合的商业运作平台的拓展性(Scalability)。

技术平台应该包含:接入技术——包括接入途径的多样化、接入设备的多样化和接入速度的快速性;内容技术——由于接入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站开发的内容技术也就将从以文本为主的内容开发模式转向内容的多媒体;软件技术——主要是软件跨越多种硬件平台的技术,要求有比较好的适应性,如现有的JAVA编程软件等;安全技术——电子商务的核心是安全,包括自己网站本身的安全、数据库的安全、支付安全等;应用技术——如个人通讯和交互能力等;数据库技术——支撑个性化和极大化扩展的能力,以及潜在的技术创新和模仿能力。

网络虚拟商业运营平台应该包含:网站前景和战略;现有规模和未来规模扩展性,包括横向和纵向平台的扩展性;商务模式风格,比如,是选择媒体的商业运作还是选择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中选择BTOC还是BTOB等;网络品牌的递延能力和品牌策略;营销能力,包括营销战略、市场推广、配销体系和渠道管理,库存和内部形成的价值链;财务和融资能力;吸收和创造价值的能力;独特的战略资源和广泛的战略联盟关系;等等。

中国网络技术平台的价值=技术的应用能力+技术变革的适应能力。完全的技术创新能力可能对中国是不完全适合的,如在中国窄带的既定条件下过分追求多媒体技术,就会影响技术的应用空间。在中国不是越领先的技术就是最好的,而是最实用的技术可能是最佳的,因此技术创造出的价值最高的评价标准是:网民受众量,包括潜在的网民,如移动电话和呼机用户本不是互联网的网民,通过WAP技术和双向寻呼技术,有可能一下子使他们成为网民,如果一项技术能创造出最好的性能价格比使得网民受益或通过一项技术扩大了潜在的网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技术。

网络商业虚拟平台比传统的商业运作平台更具有扩展性,Amazon从卖书到CD,再到玩具等等,其扩展速度比真实商业扩展的速度快、地域广,甚至连中国的客户都到Amazon上直接买书,这种生长力度是传统商业不可比拟的,但是网站商业平台要符合现有的一系列外在环境,也要符合传统商业的规矩——即外在的商业环境、品牌的递延性、加入新商业业务单元的成本收益等,也就是说平台扩展是有其客观局限性的,所以笔者认为不管当前网络公司经营的方式方法是怎样的,未来向专业化转变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另外,网络的商业平台必须和现实的商业平台相配合才能实现,传统商业平台是靠传统因素相砌而成的,现在也不可能完全虚拟,网站实际上是混合的商业模式——即现代和传统的混合才有可能比较成功。光有信息的虚拟商业平台是完成不了消费者支付的,Amazon作为世界级电子商务的领头羊仍然需要传统的“仓库”,8848不管概念怎样领先也需要建设好配送系统,因此中国的商业平台可能是:“信息(包含客户价值等)+虚拟商业扩展+传统因素”才能实现。

必须指出的是,中文网络商业平台中还需要包含对新知识内涵的尊重——也就是对“知本”要素的重新诠释。在现时代中国公司法律框架下,如何确定内部组织中人力资本股权和相应的知识与商誉股权以及保护出资人利益,都会影响着中国网络公司的创新能力。Internet网络实质上是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性企业,如果没有知识创新的组织模式,则核心竞争力也就没有了。

高盛公司的门户网站分析报告中指出成功网站必须具有6c要素:即连接性(connect)、导航(context)、内容性(content)、商务(commerce)、通信(communication)、社区性(community);现在又提出转向新6C,即方便性(convenience)、聚合性(convengence)、整合(consolidation)、竞争性(competition)、合作性(cooperation)和客户关系(customerrelationships)。高盛的研究也突出强调了客户和技术平台的问题,而在新6C中更多地引进了技术变革性含义,如接入和接入设备的多样性,但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商业规则,如客户关系、合作性和竞争性。这一点笔者更欣赏约翰·哈格尔三世在其《网络价值》中对分析模型的分解性的研究,从而能细致地评价一个网络公司的价值和其已具有的和潜在的竞争优势。有学者把其归纳为下图:

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盈利——投资Internet也同样就是让网络公司能获得更快的发展机会,如果网络公司始终达到不了利润增长预期,其结果就会是“泡沫破灭”。所以网络的心理预期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笔者以为一个好的网络公司必须具备四大预期要素

★扩大网络服务客户的能力

★从单一的服务项目领导地位变为行业的领袖,以至有可能是自己的网络商业平台和模式标准成为公认的典范,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有快速容纳各类商业模式的能力,使网络上商业平台虚拟扩展能力具有韧性、弹性与可塑性

★有明显增长的现金流和利润指标预期

美国的莫斯管理咨询公司的研究认为,在线服务的企业价值基本上由客户群以及市场营销资产(占40%到50%)、数据软件和其他知识产权资产(占30%到40%)、其他有形资产(占10%到20%)等3大部分组成。

笔者以为,虽然客户群概念很重要,但其与市场营销资产的比重明显过高,网络公司不仅要增加资产,更要找到盈利的道路——即所谓的商业模式,所以必须加上商业模式,还有知识创新能力。

商业模式左右资本价格

从投资者角度来说,对高速增长的、在一个市场中占主导或引导地位的公司必然会表现出热情。在美国,投资者所青睐的,如Yahoo、AOL、eBay、Amazon等,都是在一个战略性的、高速增长的市场里占有主导性地位的公司,而且这些公司成长得很快。能够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占领先地位,有很好的、有经验的管理团队,有可行的、具有说服力的商业模式,一般说都将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目前中文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型大都拷贝自美国,实际上成功的商业模式会是各种各样的。但不管是哪种商业模型,成本/利润概念与投资效益分析,取得一个用户需要多少成本,为这个用户服务要花多少成本,用户在使用服务的生命周期里能为公司带来多少收益,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以电子商务为例,据信息产业部透露的一些最新数字:国内电子商务网站已发展至200多个;1999年总交易额达2亿元,较1998年增幅达一倍以上;预计近两年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预测2000年底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8亿元,而到2002年有望达到100亿元。这样快速发展的势头完全可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模式。

即使在美国,当前投资者对网络公司的态度与前些年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对长时间亏损的看法上,至少是区别对待的。具体而言,对于B2B模型的网络公司,投资者关注的是有没有一个有说服力、能成功的商业模型,如果能在短期或中期执行商业计划,投资者会容忍暂时的亏损;而像yahoo、eBay这样处于相对成熟的市场,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型、一流管理团队的网络公司,投资者就会比较注重盈利。对于一直领导B2C模式的商务先锋Amazon公司,从去年底的种种变化分析,投资者正在慢慢失去耐心,因为在市场日益成熟、商业模型清楚的情况下,公司仍然不断地亏损,且亏损数额正在不断增大,已使投资者对其产生利润的信心越来越低了。

如果从资本市场角度分析,互联网题材的实际深度和广度不但远远超越以往,而且也完全突破了行业和生产方式的局限,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网络股作为一种题材由兴盛至衰败的轮回周期决非三年五载就会宣告结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市场中的网络概念受青睐的程度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保持较快的上升势头,网络股具有被市场接受和认同更宽阔的市盈率弹性区间。通常而言,传统行业的市盈率震荡区为5-30倍;而传统高科技公司股价的市盈率震荡区间为20-100倍;网络股较传统高科技公司具有更广阔的市盈率区间早作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一种共识,因而以市盈率指标来简单判断网络股的炒作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1999年,国内的网络股主要指有线电视网络为主,而2000年后网络股已明显向互联网转向,显然是受到境外上市的刺激,特别是China.com的上市成功,以及大量的国际风险投资进军中国,增添了人们对网络公司的想象力。中国控股网络公司是符合中国A股市场规则的,因为中国股票市场是主板市场,其主要特征是按收益来评判股票的股价,而二板市场则主要以活跃度评价股票。中国上市公司通过出资控股网络后,可以促进网络公司成长,如再能到境外融资和上市,上市公司还可以获得丰厚的资产回报。这样上市公司既可以保证上市公司自身业绩,同时为未来获得收益打下了基础。主板市场永远是按业绩评价公司的,不可能完全靠概念,而现有的中国网络公司基本上盈利能力不好,现正处于需要投资的时期,核心是提高客户群价值、虚拟商业平台的价值和与传统配送、支付等商业环境互动,从而获得资产增值。

当前阶段笔者认为境外投资者最为看重的是网站的商业模式,或者独特的资源——如中国概念,中华网的新华社;本地化的忠实客户群体;本地化的配送体系;网站技术和商业运营平台扩展性等。因此我们在衡量一个网站时,要以国际投行的角度来评价,在国内,投资人的眼光评价控股网络公司的上市公司一定仍是“业绩+概念”,网络公司在未来可能会得到资产性收益,但当前不能获得收益,而且可能需要上市公司继续不断的投资。但因上市公司对其控股的网络公司投入过度,导致上市公司收益严重下降,这就非常危险了。控股网络公司的上市公司未来从网络公司中获得的主要收入是投资溢价,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净

年报直击现场|雅居乐:全靠多元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卖房靠不住

2020年成绩单

2020年雅居乐业绩表现

各项业绩再攀新高,超额完成销售目标的同时扩大了营收和利润空间

销售额 :2020年雅居乐完成销售额1381.9亿元,同比上涨17.1%,超额完成全年销售目标1199.6亿元的115.2%,连续三年销售额破千亿。

营业收入 :截止2020年底,雅居乐实现营业收入802.5亿元,同比上涨33.2%。

盈利指标 :2020年雅居乐净利润完成122.5亿元,同比上涨31.3%;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26.1%,达到94.8亿元;全年毛利率30%与去年基本持平;净资产收益率19.9%,同比上涨2.3%。

再次踩线,资产结构仍然有待优化

三道红线 :雅居乐地产20年“三道红线“仍然踩中一道,继续归于黄档 。 20年扣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2.2%,虽然较去年下降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70%;净负债率为62.3%,同比下降21%;现金短债比为1.29,同比上涨0.29,需提高警惕。

2021年规划 : 3月23日,雅居乐2020年业绩会以线上方式举行。业绩会上,对于今年未来公司的增长及目标,潘智勇表示,2021年雅居乐的地产销售目标为 1500亿元 。同时,其表示,雅居乐今年总体投资大概会在 400亿左右,其中地产方面是320亿元,其他产业大概80亿左右。 “再好一点可能会加一点,达到450亿元左右的总投资额。”

表:雅居乐2020年成绩单

通过对雅居乐的财务能力与发展能力两大维度下的 规模性、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金与偿债能力、土储能力、市场份额、变现能力、企业性质 9大因素对应的33个三级指标综合评估, 雅居乐2020年综合实力等级评定为A+,综合实力评分为8分,评级梯队跟去年一致,但评分略微上涨 。

公司发展战略

广东省品牌房企,八大业务协同发展,创多元共赢优势 :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以地产为主,多元业务协同发展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经过28年的发展,雅居乐已经形成 地产,雅生活(物业),环保,雅城(生态人居服务),房管,资本投资,商业管理和城市更新 八大产业集团春世物并行运营的格局,总资产超3137亿元。

深耕大湾区及长三角,审慎拓展海外市场 : 截止2020年底雅居乐业务范围覆盖国内外 200 个城市;总土地储备约为5301万平方米,分别分布于华南区域,华东区域,西部区域,华中区域,海南及云南区域,华北区域,香港及海外共计 84 个城市。其中在 大湾区 的土地储备约为1354万平方米,占比 25.5%,返纳 于 长三角 拥有694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占比 13.1% ;在吉隆坡,金边和三扒液藩市等海外城市已累计开发5个项目,土地储备约为36万平方米,占比 0.7% 。

深化全国布局,坚持多元化策略性购地 : 2020年雅居乐通过 招拍挂,勾地及股权收购 等方式增添 40 个新项目,总计新增总建面达836.1万平方米,约占19年总土储的18.7%。权益面积为636.8万平方米(76%)。年内新开拓了 宝鸡、贵阳、启东、泰兴、太原及肇庆 6个新市场。

财务能力分析

(一)营收规模

多元化业务发展加快了整体业绩增速,带动毛利同比上涨31.3%

自17年以来,雅居乐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销售额一直保持上涨趋势, 20年的营收同比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又进一步扩大到33.2%和26.1%,同时毛利同比上涨31.3% 。

在高地价和新房限价的双重挤压下,房企的利润空间逐步压缩,毛利下滑在2020年也成为普遍现象。而雅居乐逆势上涨31.3%, 其背后的支撑并不仅仅是销售额的增加,还得力于物业管理和环保的的亮眼表现 。

20年物业管理和环保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19.3%和51.7% 。在业务占比上,集团20年多元业务的占比达到14%,同比上升4%,以期扩大营业收入。

销售面积增速力度减弱,销售额结转营收比例下降,需提高项目周期运转速度,加快资金回笼

雅居乐20年销售面积相对于其他各项指标则增速较缓慢,从 销售额结转营收来看,20年只结转了50% ,虽然较19年上涨4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17年和18年的结转比例。

受各项调控政策限制,许多传统房企也纷纷拓展企业多元化业务平衡风险,加大利润空间,延续发展。我们预计接下来雅居乐的多元业务比重将会逐步加大。

(二)盈利能力

非经营性收入占比相对较高,需加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从而提高收益质量

通过对雅居乐20年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净收益营运指数三项指标与梯队均值对比分析发现,雅居乐20年的 净利润(122.1亿元)和净资产收益率(19.9%)均高于梯队均值(95.8亿元和16.8%),但净收益营运指数(65.55%)略低于行业均值(76.12%) 。

主要是由于 其非经营性收入相对占比较高 ,这其中包括雅居乐出售其附属公司和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收入约为26.6亿元。

雅居乐的 净收益营运指数已连续两年低于梯队均值 ,但各项指标较去年表现进步,未来还需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加大销售增速。

(三)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整体偏低,周转速度持续下降后2020年略有提升

自17年以来,雅居乐的周转速度持续走低。进人20年后, 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开始加快 ,我们也看到去年整个房地产行业都在缩短项目运转周期,加速销售回款。

随着今年“两集中”政策的颁布,未来对房企周转速度的要求将更高,雅居乐接下来还需继续提升营运能力才能保证自己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四)资金与偿债能力

仍然踩中“三道红线“中的一道,借贷比率和融资成本较高,雅城分拆上市将提供更多资金

20年雅居乐的 净负债率为62.3%,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扣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2.2%,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为1.29,同比上升0.29。 20年扣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仍然踩中红线,未来有息负债增速将被限制在10%。

同时我们也看到雅居乐开始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 20年净借贷比率61%,同比下降21.8% ,但6.6%的融资成本在行业内还是相对较高。

这两年雅居乐的债务结构比较平稳,其中 70%的借款主要来自于银行借款和其他借款 。2020年6月,集团已申请旗下雅城题卷在港股上市,随着融资渠道的拓宽,预计未来将负债压力可控。

发展能力分析

(一)土储能力

销售面积的增加没有带动拿地力度,投销比低于梯队均值,资金利用不充分

自18年以来,雅居乐新增土储面积逐年减少,20年雅居乐 新增土储面积只有8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3% ,但 销售面积同比增加15%达到1025万平方米,为三年来最高 。

对比雅居乐18年以来的地销比发现,20年雅居乐 地销比仅为0.82, 较19年减少0.4,首次低于梯队均值0.87 ,同时 权益地销比也大幅度缩水至0.5 ,此前雅居乐18年和19年的地销比均高于行业均值。

从销售额连年递增的情况来看,雅 居 乐的 资金利用效率较低,未能充分利用资金扩大土地储备 。

拿地成本控制得当,溢价率持续走低,20年拿地溢价率低于梯队均值

20年雅居乐 拿地平均楼面价为362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7.8% ,但 溢价率从19年的15.6%下降到10.6% ,低于梯队均值16.2%。

这主要是因为20年雅居乐在大湾区和华东区域的拿地城市做了调整, 减少了高溢价二线城市的拿地面积,同时增加了一线城市的布局 ,以此来平衡整体溢价率和拿地成本。

此外在拿地渠道上,雅居乐也通过 积极开发城市更新项目,使得拿地成本进一步降低 。可见雅居乐在拿地策略上越来越谨慎。

土储质量提高,一二线城市新增土储占比增加到50%,坚持深耕大湾区,重点布局华东区域

20年雅居乐地产 一二线城市新增土储占比达到50.5%,同比上涨15个百分点 ,但还是低于梯队均值61%。新增土储中 华南区域占比最高达30.5% ,其次为 华东区域占比为25.8% 。而雅居乐20年在大本营大湾区拿地占比为25.2%,直接持平整个华东区域拿地比例。

重点城市拿地面积和金额占比均达到70%,其中广州,中山,天津,无锡,昆明,成都,常州,肇庆等城市量价占比均较高,但深耕力度不够,未来可指望城市更新项目

雅居乐20年在 9个重点城市拿地总金额为163亿元,占比70% ,其中广州单城市拿地金额为27.5亿元,占比为12%,大湾区总拿地金额占比达32%。

拿地面积上,雅居乐在 11个重点城市总拿地面积为584万平方米,占比70% ,其中中山单城市拿地面积为92万平方米,占比达11%。而对比同等销售规模的房企重点城市拿地占比均值80%来看,雅居乐的深耕能力还是不够,同时城市布局较为分散。

20年 新增了6个市场使总土地城市覆盖数量达到84个 。相对比同为深耕大湾区的越秀地产,雅居乐在大湾区的拿地比例32%远远抵不过越秀的68%,深耕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市场份额

超额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115.2%,销售面积增长大过销售均价,销地均价比持续走低,坚持走“刚需”产品路线

20年雅居乐 实现全年销售合同1381.9亿元,同比上涨17.1%,超出全年目标115.2%, 合同销售均价约为13482元/m2,仅同比上升1.8% 。而从雅居乐一二线城市销售额占比来看,这个销售均价对应的多半是城市“刚需型“产品。

销地均价比 从18年开始就持续走低 ,虽然总体来看仍高于梯队均值,但是雅居乐的土地储备对销售额的支撑度还有待加强,同时可考虑提升项目品质,以期提高销售均价。

重点城市销售额占比71%,除广州和中山之外,其他城市销售额贡献度小,销售城市较分散,需加强深耕力度,保证单城市销售额贡献度

根据中科财金人工智能研究院统计,雅居乐2020年的 销售额合理性差值为-1008亿元,较19年差值减少367亿元 ,但仍远低于当前梯队均值-670亿元。

销售额差值存在的原因是因为 雅居乐除了在广州和中山坚持多年深耕外,其他城市分布较为分 散, 重点城市拿地和销售额占比都在70%左右,均低于梯队均值 ,没办法从量价上保证单城市贡献度。

从今年销售额分布来看,在 天津、佛山、南京、重庆、无锡等新重点二线城市实现的销售额均未超过50亿 ,未来如何加大其他区域重点城市拿地力度也是雅居乐需要思考的拓展战略。

(三)变现能力

变现速度有所提高,库存去化周期较快,应适当增加优质土储货值以提升销售力度

20年雅居乐的全年可售货值为2200亿元,除以20年销售额1382亿元;得出 消化当年货值所需时间约为20个月,低于梯队均值30个月 ;同时 库存去化周期也较快,约为22个月 。

从三年变现趋势来看, 地销比(金额)也在逐年递减,20年仅为0.22 。而此前我们分析雅居乐在拿地上资金利用并不充分,未来应适当增加优质土储,加大单城市深耕力度来进一步加快公司发展。

销售额预测

2021年期初库存货值+城市更新锁定货值可支撑2021年超额完成其自己规划的销售目标1500亿元

截止到2020年底,雅居乐共拥有土地储备5301万m2, 按平均销售价格13482元/m2计算,期末货值约为7147亿元,为2020年销售额的5.2倍,期末货值储备充足。2021年初公司新增土储和项目可售货值约为1662亿元, 预计2021年雅居乐全年可实现销售额1045亿元 。

但是此前雅居乐并未将城市更新项目完全转化为土地储备,目前公司城市更新项目锁定总货值为3600亿元, 我们预计21年雅居乐将能超额完成其自己定下的销售目标1500亿元。

结 语

雅居乐在经历了艰难的19年后,没想到又迎来了20年的疫情。本以为雅居乐20年的业绩会比19年更让人堪忧,但是雅居乐却出人意料的给大家呈现了一份看似完美的成绩单。多个核心指标均同比涨幅30%左右,同时毛利率也保持在了30%,而深入透析后发现尽管雅居乐也开始走下高杠杆 游戏 的舞台,但是其仍不可避免的踩中一道红线,同时6.6%的融资成本在业界内还是相对较高。

而对房企,我们除了看财务指标外,其实更关心的是企业的地拿的好不好,拿的多不多以及房子卖的怎么样。 在雅居乐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高速增长的背后我们发现公司房子卖得慢了,地拿的少了,房价涨得慢了,开始卖子求发展了,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开始下降了,而多元化业务如物业、环保等开始救市了,传统开发市场份额不保了,开始转向城市更新谋出路了 。

21年雅居乐给自己定下了1500亿元的销售目标,同比上涨仅8.5%,是今年增速的一半。结合其城市更新项目,我们预测雅居乐有能力超额完成销售目标,但是其各项财务指标又是否会像20年一样亮眼还有待考察。

钟君的商业管理总收入下降,商业服务收入逆势上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钟君的商业管理总收入下降,商业服务收入逆势上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3656.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