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正文

珍酒杜丽下周上市,计划融资70亿元,可能成为今年港股最大IPO,甚至是白酒上市第一股的简单介绍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珍酒杜丽下周上市,计划融资70亿元,可能成为今年港股最大IPO,甚至是白酒上市第一股,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杨国福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本篇文章百科互动给大家谈谈珍酒杜丽下周上市,计划融资70亿元,可能成为今年港股最大IPO,甚至是白酒上市第一股,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杨国福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杨国福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杨国福冲击“麻辣烫第一股”,近日,杨国福麻辣烫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的相关材料,杨国福麻辣烫的IPO之旅才刚刚开始,杨国福冲击“麻辣烫第一股或汪”。

杨国福冲击“麻辣烫第一股”1

不管是住宅区还是学校附近,周边最不缺的就是餐饮,其中又以麻辣烫、奶茶店为主,比如杨国福、张亮、一点点、蜜雪冰城这些大众品牌。但谁能想到,在继备受关注的“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之后,平常20块钱的麻辣烫竟然也要跑出一个赴港IPO的公司。

据报道,证监会国际部披露,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提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材料。目前进度已达接收材料阶段,后续还有多个环节等待反馈和通知等。

这意味着,一旦材料通过,杨国福麻辣烫就能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源起四川,却在东北人手中“发扬光大”

麻辣烫起源于四川,在经东北做法改良之后,流行于全国各地。其中创立时间已长达19年的杨国福麻辣烫,是该行业内当之无愧的头部玩家。

不过最初的时候,杨国福本人并不是做麻辣烫的,只是当时一家生意火爆的麻辣烫让他十分羡慕,于是他收起原本的烤串生意,打算拿凭这赚到的钱去试做麻辣烫。

但如前文所言,麻辣烫源自四川,而川菜重麻重辣的口味是很难被东北人接受的。于是杨国福关起门自研,按照东北人的口味折腾起麻辣烫。在几番波折之下,还真让他研究出了独特的、符合当地人品味的麻辣烫底料。

在2003年,哈尔滨出现了一家名为“杨记麻辣烫”的店铺。此后第二年,杨记麻辣烫正式被更名为杨国福麻辣烫。

到了2009年,已经成立一家哈尔滨杨国福麻辣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的杨国福,又对麻辣烫进行了一次改革,首创了“论斤称重”商业模式,即不再按照固定的价格进行一碗一碗的售卖,而是让顾客根据自己的食量进行消费。

这种做法被延续至今,后来更是成为了行业惯例。

总的来说,杨国福和麻辣烫可以说是相互成就。更有人称,四川人发明了麻辣烫,而杨国福夫妇则创造了麻辣烫。这句话当然也不是一句戏言,杨国福在业内取得的成绩,是很多商家都难以企及的。

门店突破6000家,靠自建物流的模式保障供应链

据杨国福官网显示,截至目前,杨国福麻辣烫全国店面突破6000家。与此同时,该公司也在开辟海外市场,据报道,目前杨国福已经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5个国家铺设了门店。

图源官网

而据红餐品牌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除了老对手“张亮麻辣烫”以外,当前行业内还没有第三个品牌的门店超过1000家。由此可见,如果麻辣烫赛道真的要跑出一个IPO,很大可能就是在杨国福和张亮之间。

图源网络

巧合的是,并称为麻辣烫春逗“双雄”的杨国福麻辣烫和张亮麻辣烫除了互为竞争对手之外,还存在一层曾让人津津乐道的亲戚关系。

衫森仔此前,微博上有一个热搜叫做“张亮是杨国福的外甥”,虽然后来杨国福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了辟谣,但亲戚关系还是得到了肯定,只不过离得比较远,属于平辈远亲。

图源网络

之所以杨国福麻辣烫走在了张亮麻辣烫的前头,或许是因为从2021年开始,杨国福就在为上市做准备。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在2021年12月,杨国福进行了企业类型变更,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般来说,这种改变都是为了大规模资本运作铺平道路。业内人士认为,股份公司更易吸引投资机构,优化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进而向证监会提出IPO上市申请,所以杨国福进行变更,是在为上市进行铺路。

除了门店数量力压行业内大部分公司,杨国福的经营模式也有自身的一些优势。

前年,疫情较大地打击了餐饮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2020年1至4月,全国餐饮业收入8333亿元,同比下降41.2%。在此背景下,杨国福麻辣烫在其微信官方账号上交出了逆市上涨的成绩,该公司2020全年新签门店不减反增,达到1466家,年净增为47.5%。由此可见,杨国福在行业内有着不错的竞争力。

对比起张亮的外采经营模式,杨国福则采用了自建物流的模式,自2010年开始,该公司在哈尔滨、上海等地建立起九个物流基地。这种做法虽然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在保障口味统一的同时,也将供应链的自主权握在手中,这或许也是该公司能在疫情期间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之一。

此外,港股研究社的我也对周边杨国福与张亮麻辣烫的店铺进行了对比,据美团的数据显示,两家离得最近的杨国福麻辣烫的评分分别为4.8分和4.5分,而对应的两家张亮麻辣烫的评分分别为4.6分和3.8分。单从打分来看,杨国福麻辣烫的表现还是要好于张亮麻辣烫。

图源美团截图

不过再好的行业也会有一些弊端,再牛的公司也存在一些风险。看起来顺风顺水的杨国福麻辣烫,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或成最大隐患

近年来,因为食品卫生问题,杨国福麻辣烫曾遭多次爆料。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在杨国福相关风险一栏中,光是关联企业敏感舆情就达52条,其中不乏“被通报”、“存在食安问题”等字眼。

据钛媒体APP报道,2021年7月,一位视频博主“内幕纠察局”暗访杨国福麻辣烫,拍摄到仓库内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继续使用、厨房抹布既洗菜又洗鞋、猪肺不清洗直接水煮等问题。

同年,北京消协就食品安全问题列出存在食安问题的企业名单,而杨国福麻辣烫又因为多次被投诉却屡教不改、被爆出过“汤料污秽不洁”、“汤汁里漂浮着苍蝇”等问题榜上有名。

图源:2021年7月视频博主暗访杨国福麻辣烫门店视频截图

虽然不管是杨国福,还是华莱士、星巴克,他们都在出现食安问题之后迅速进行了道歉和补救,并进行了相应的停业整顿。但食安问题对于餐饮行业尤为重要,每一次的“爆料”都是在消磨品牌的信誉度,尤其是对于即将上市的杨国福来说,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影响只会被资本市场放大。

以此前的星巴克事件为例,当该公司无锡门店的食品安全问题被爆出之后,其股价连续六日都在走跌。

因此,杨国福在正式上市之前,首先就需要过食安这一道关。

杨国福冲击“麻辣烫第一股”2

“麻辣烫第一股”要来了珍酒杜丽下周上市,计划融资70亿元,可能成为今年港股最大IPO,甚至是白酒上市第一股

近日,杨国福麻辣烫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的相关材料。一旦获得受理,就意味着杨国福麻辣烫取得“小路条”,或很快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进度跟踪显示,杨国福麻辣烫的IPO之旅才刚刚开始,目前仅完成“接收材料”第一步,后续可能还有“受理通知”“书面反馈”“书面回复”乃至“行政许可决定书”等多个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虎年春节前后,国内餐饮赛道热闹非凡,多个餐饮品牌相继传出IPO消息,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西贝、老乡鸡、和府捞面等,在日益拥挤的IPO赛道上,杨国福能否得偿所愿?

杨国福麻辣烫品牌始创于2003年,是一家集品牌管理、美食研发、配方研制、原料供应、加盟培训、特许经营于一体的的全国大型餐饮连锁管理企业。

杨国福麻辣烫采用中草骨汤作为汤底,同时提供应季蔬菜、肉类等产品,并配有数十种小料产品。主要通过线下门店为用户提供餐饮服务,同时提供线上预订以及送货上门等服务。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杨国福麻辣烫已然成为中国麻辣烫界的一块耀眼招牌。官网信息显示,杨国福麻辣烫在海外5个国家、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拥有6000余家加盟店。

最近两年,餐饮赛道获得资本热捧,麻辣烫也成了资本宠儿。这其实不难理解,资本选中麻辣烫,无非是麻辣烫类似于炸鸡、汉堡,是最可能做成万店连锁的一个品类。

投行人士对麻辣烫的评价是:“首先,它的产品基因、品类认知足够强大;第二,小门店夫妻档具备足够强的门店复制力;第三,它整个供应链容易标准化;第四,它在下沉市场拥有足够多的受众。”

当一条赛道获得资本的高度认可,跑在最前面的品牌往往最引人瞩目。但令人意外的是,成立至今,杨国福麻辣烫都没有经历过融资。

实际上,几家头部机构都曾接触过杨国福麻辣烫,但无一例外都吃了“闭门羹”,主要原因是杨国福麻辣烫始终专注于“默默做加盟,闷声发大财”,公司根本“不差钱”。

作为加盟制的.麻辣烫品牌,加盟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当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开一家杨国福麻辣烫需要支付加盟费27900元/年,其他地级市、直辖市为23900元/年。

按照当前的经营规模推算,杨国福麻辣烫每年收到的加盟费就上亿元。但公司并不过度依赖加盟费,而是有更赚钱的业务,即通过自设研发工厂向各个加盟店输送原材料。

2019年,杨国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9年公司营收预计将达到13亿元,而加盟费只占其中两成,多数收入来自商贸模块,比如向加盟商销售调味料、食材、厨房设备、餐厅家具等。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因素的影响,杨国福麻辣烫的门店营业额仍达到60亿-70亿元,杨国福集团的营收也突破12亿元。

杨国福麻辣烫财大气粗,资本转而投向新生代麻辣烫品牌,并且相当疯狂。2021年 6月7日,麻辣烫品牌小蛮椒宣布完成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启赋资本。

在此之前,小蛮椒先后完成两轮融资,投资方分别是番茄资本、绝味食品和饿了么联合发起的绝了基金,投资方可谓大有来头。

小蛮椒2015年成立于上海,以外卖为切口打开麻辣烫市场,后期逐渐发展出“堂食+外卖”双渠道运营,是新生代麻辣烫品牌当中的典型代表,获得资本连续押注也算意料之中。

不过,进入2021年,杨国福麻辣烫进行了多个企业层面的变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企业类型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此举被外界视为公司准备IPO的前兆。

如今,杨国福麻辣烫IPO一事已经箭在弦上,落地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倘若公司顺利上市,或将摘得资本市场“麻辣烫第一股”的桂冠。

在中国餐饮界,提起麻辣烫的名号,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种起源于四川的麻辣食物,却在东北人的带动下火遍了大江南北。

在杨国福麻辣烫IPO的背后,就是一对东北夫妻携手创业的故事。时针回拨到20多年前,杨国福夫妇还是一对靠摆地摊为生的小商贩,夫妻俩非常勤勉,但收入一般。

2000年,杨国福夫妇在街头与麻辣烫偶遇,自此便与这种发源于四川的麻辣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杨国福夫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出第一家麻辣烫门店,名叫杨记麻辣烫。

然而,川味麻辣烫重麻重辣的特性,并不适合北方人的胃口,于是杨国福决定研发一款适合北方人口味的麻辣烫汤底,但研发过程并不顺利。

杨国福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道:“那时候学习同行买回香辛料放到锅里炒,甚至尝试用豆瓣酱研制底料,虽然有盈利,但客户的评价不好,便决定将店面关掉,等研究成功后再开业。”

之后,杨国福夫妇不停寻找香料,尝试各种底料的搭配,在口味上试错,收集食客们的反馈,经历几番的开张、停业,才在摸索中研制出独特的底料配方。

这种独家配方,成了杨国福麻辣烫的制胜法宝,也成了杨国福麻辣烫迅速发展壮大的根基。多年后,杨国福自豪地表示:“可以喝汤的麻辣烫,是从我们这儿开始的。”

随后,杨记麻辣烫正式更名为杨国福麻辣烫,并对外开放加盟,杨国福麻辣烫从此踏上了快速扩张之路。

2010年,杨国福麻辣烫已经拥有1000家加盟店;2017年,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门店总数突破5000家;2020年,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门店数量进一步突破6000家。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起,杨国福麻辣烫迈出了海外扩张的步伐。有公开报道称,截止2020年,杨国福麻辣烫已经覆盖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5个国家。

但杨国福并不满足于此,2019年底,杨国福曾在采访中透露,五年内,公司计划将海外门店的数量扩展至1000家,国内门店数量增至9000家,集团整体营收达100亿元。

眼看麻辣烫生意如此火爆,杨国福的亲朋好友们也从中看到商机,相继加入到麻辣烫的创业队伍当中,并逐渐衍生出一些新品牌,如杨国福亲弟弟创业做出了汆悦麻辣烫。

在东北麻辣烫创业大军中,可以与杨国福麻辣烫媲美的当属张亮麻辣烫。张亮麻辣烫成立于2008年,与杨国福麻辣烫几乎齐名,外界对两位创始人之间的关系存在诸多猜测。

对此,张亮曾在对外专访中澄清,二人确有亲戚关系,杨国福是张亮姑家的表姐夫,二人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平辈。同时,张亮承认其进入麻辣烫行业,确实受到了杨国福的影响。

同样发源于东北地区,张亮麻辣烫与杨国福麻辣烫“相爱相杀”许多年。如今,杨国福麻辣烫抢先一步冲刺资本市场IPO,麻辣烫江湖“双雄争霸”的格局,或在不久的将来被打破。

经过多年布局,杨国福麻辣烫俨然成为圈中顶流,从北上广深到三四线小城,随处可见其身影。在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争议也如影随形,其中最严重的是食品安全问题。

2017年3月,有媒体报道在某外卖平台上,北京有27家杨国福麻辣烫存在问题,其中13家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剩余14家店铺则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公示不完整等问题,北京市食药监局介入调查。

2018年,杨国福麻辣烫广州门店被曝员工切肉时将双脚放到菜板上。

2021年7月,某视频博主潜伏到杨国福麻辣烫的厨房,拍到仓库内食材被老鼠咬后仍继续使用、厨房抹布既洗菜又洗鞋、猪肺不清洗直接水煮等问题,直接将杨国福麻辣烫送上热搜。

对此,杨国福麻辣烫回应称:近期公司关注到网络上关于个别加盟店食品安全的报道,成立项目组进行调查。目前涉事门店已停业整顿,且公司已派工作人员前往监督,同时向门店重申食品安全及标准作业流程。公司将增加全国门店每月消杀次数,持续加大消杀力度。对个别门店不遵循管理的行为,将引以为戒,绝不容忍更不会姑息此类行为。

2021年9月,北京消协发布题为《胖哥俩、杨国福等多家餐饮门店被罚,珍酒杜丽下周上市,计划融资70亿元,可能成为今年港股最大IPO,甚至是白酒上市第一股你吃过几家?》的文章。文中显示,杨国福麻辣烫多家门店被依法责令整改、予以警告处罚。

此外,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大量消费者投诉在杨国福麻辣烫就餐,吃到了头发、塑料、蟑螂等异物,甚至有消费者控诉杨国福麻辣烫害自己吃出了肠胃炎。

有业内人士指出,杨国福麻辣烫推行的品牌加盟连锁的运营模式,注定了各个门店的食品安全很难去管控,尤其随着门店数量激增,食品安全与卫生、流程规范化等问题将更加突出。

食品安全无小事,甚至有可能影响本次IPO的结果。或许,在杨国福麻辣烫全力冲刺IPO的同时,还应分出部分精力来保障食品安全无虞。

杨国福冲击“麻辣烫第一股”3

两年前因疫情而遭受重创的餐饮行业,在2022年正迎来资本化的高光时刻。近期,多家餐饮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启上市竞备赛。

1月29日,A股上市公司绝味食品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参股投资的和府捞面计划境外上市。在2021年一级市场的新面馆融资潮后,和府捞面将有望成为“新面馆第一股”。

无独有偶,杨国福麻辣烫也正在冲击“麻辣烫第一股”。证监会信息显示,杨国福麻辣烫已提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材料,并且在2月8日获证监会受理。此外,乡村基、老乡鸡、老娘舅等多家餐饮企业,此前也都披露了上市计划。

“这些餐饮企业的扎堆上市会让更多人关注行业,而且会形成造富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其中,这对全行业来说是好事。”一位新餐饮品牌的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餐饮是现金流很好的生意,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行业资本化程度却极低。一级市场的VC/PE机构对餐饮行业投资相对谨慎,二级市场餐饮上市公司数量也并不多。

近几年,由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完善、行业数字化浪潮来袭、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餐饮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诸多VC/PE机构开始重新审视餐饮板块,并不惜投下重注。当下,一批发展相对成熟的餐饮企业纷纷筹备上市,无疑让从业者和投资人都为之振奋。

不过在振奋之余,也有多位餐饮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餐饮企业上市潮现象。一方面,现阶段来说,国内A股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利好政策比较多,但对餐饮企业上市审核仍然较为严格,企业能否“闯关”成功仍存在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港股市场虽然相对来说标准更为宽松,但大量公司上市后的表现并不太好。对投资机构来说,被投餐饮企业港股上市可能只是有了退出的通路,完成阶段性任务,但最终退出成绩如何并不好说。

从夫妻老婆店到连锁品牌化,餐饮企业成资本宠儿

中国餐饮行业可谓大江大河,《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4.7万亿元。虽然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餐饮市场规模下滑至4万亿元,但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恢复至4.7万亿元,之后随着行业的重新健康成长,2024年市场规模可达到6.6万亿元。

但在这个规模庞大的市场中,企业资本化程度却极低。A股餐饮上市公司屈指可数,港股大量餐饮公司市值长期被低估,行业中鲜有能够与麦当劳、星巴克对标的千亿美元市值“大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这背后原因主要在于,首先,长期以来,中国的餐饮行业是一个传统但并不成熟的行业,大量餐饮企业是夫妻老婆店形式,以手工作坊的业态发展,不容易进行标准化复制。行业中成规模的连锁品牌不多,从业人员素质也没那么高,VC/PE机构很难在其中找到合适标的投资。

第二,餐饮企业上游涉及供应链采购、员工工资支付,下游涉及客户订单收款,过往两端大量都是现金交易形式,很难核查收入和成本数据的真实性,这也导致企业很难资本化走向上市。

但最近十年来,情况已经发生改变。一方面,随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人才梯队的成长,餐饮企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不再是难题,连锁品牌的机会开始出现。另一方面,数字化、互联网浪潮下,给餐饮行业产生了极大的改造空间。尤其是移动支付兴起,餐饮企业的收入成本核算变得更加容易。

从需求端来看,当90后、00后新生代成为消费主力,由于他们经济富足感的增强,衣食住行各方面消费的品牌意识在觉醒,这也为新餐饮品牌带来崛起的机会。

由此在近几年,大量VC/PE机构开始关注餐饮投资机会。2021年仅在面条江湖,就有马记永、陈香贵和张拉拉三家兰州拉面品牌分别获得红杉资本、源码资本、金沙江创投投资的盛况。引起诸多关注的,还有网红餐饮品牌文和友、小吃升级代表品牌夸父炸串等公司。

VC/PE多年陪跑下谋求上市

新餐饮品牌不断获得资本押注,而那些起跑更早的餐饮企业,也获得主流VC/PE机构的垂青,并在当下的时间点纷纷计划走向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此轮寻求上市的餐饮企业成立时间大多在十年以上,经历了长时间周期的考验,有较为成熟的财务和业务数据表现,且背后大多有VC/PE机构的投资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比如乡村基、老娘舅都成立有超过20年的时间,背后分别有红杉中国、基石资本等投资机构的支持。2003年成立的老乡鸡,在2018年获得加华资本的2亿元人民币投资,这也是其成立15年来首次接受外部投资。2022年初,老乡鸡又获得来自广发乾和、麦星投资的pre-ipo轮融资。

更为典型的是和府捞面,成立十年来已经完成六轮融资。其最近一轮融资是2021年7月,获得来自CMC资本、众为资本、腾讯投资等的近8亿元E轮融资。

当时和府捞面的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和府捞面全国门店总数突破340家。2021年新增门店数较2020年翻番,全国约2天新开一家店,门店总数量预计达到450家。

财务数据方面,和府捞面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和府捞面的营收为11.07亿元,净利润亏损2.15亿元。2021年上半年,和府捞面的营收为8.46亿元,净利润为1385万元。

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来说,上市除了能够帮助公司在二级市场募资,对公司塑造品牌、解决流动性、吸引人才等也都能够带来帮助。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说,受基金期限的影响,VC/PE机构在多年陪跑之后寻求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A股、港股上市地选择各有利弊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二级资本市场对餐饮企业的评判标准仍有差异。元昆创投投资了仔皇煲、船歌鱼水饺等餐饮品牌,其投资合伙人李忠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称,在一级市场,投资人会关注餐饮企业的标准化程度、可复制化程度、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如果企业在这些方面做得好,是有机构愿意投资的。

“去年,很多VC/PE机构参与餐饮投资时,愿意给餐饮品牌高估值,形成一定的泡沫。今年资本会更加冷静,泡沫的情形会有所缓解。但在一些细分赛道仍然受到资本的热捧,比如烘焙赛道,这是天花板很高、增速很快的市场。”李忠敏说。而在二级市场尤其是港股市场,大部分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倾向于投资最头部的标的公司,其余大量公司交易活跃度都不会很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A股市场餐饮上市企业能够有更好的流动性,但上市审核标准更为严格,其对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财务、门店运营管理水平等都提出较高要求,企业上市的不确定性较大。

近年来,A股上市的代表性餐饮企业是2020年7月上市的同庆楼,它也是继2009年湘鄂情(现更名为中科云网)上市十多年来,第二家真正意义上的餐饮上市企业。2017年虽然也有广州酒家、绝味食品成功在A股上市,但广州酒家以食品制造为主营业务,绝味食品更偏向餐饮零售化,这两家都不能算是纯粹的餐饮企业。

当前,老乡鸡、老娘舅积极冲击A股上市,着实让人充满期待。“A股市场会给餐饮企业更大的开放度吗?我们也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将会有更多人愿意投一级市场的餐饮项目,餐饮行业无疑将迎来更蓬勃的发展。”一位一级市场投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在港股市场,已经有几十家餐饮上市企业形成板块。但除了海底捞、九毛九这少量几家比较活跃,味千等大量餐饮上市公司活跃度并不高。去年港股上市的奈雪的茶目前股价在7港元左右,较19.8港元的发行价已经跌去六成。

“港股市场的餐饮上市公司可以看作两类,一类是相对仍比较传统的餐饮公司,流动性不高,低估值状态。一类是现代化餐饮公司,后者在不断实现标准化、现代化、品牌化、连锁化,有着更高的市盈率。”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向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宋向前分析指出,其实全球有各种各样的餐饮美食,包括日料、中餐、韩餐、法餐等。但只有美国的麦当劳、星巴克等,成为全球最大的餐饮连锁企业,做到全球化、连锁化、资本化。这不仅是美食层面的成功,更重要的是管理科学的胜利、品牌的胜利,这也是值得中国餐饮企业不断学习的地方。

零跑上市,只为圈钱?

撰文 / 韩玲

编辑 / 冒诗阳

(图珍酒杜丽下周上市,计划融资70亿元,可能成为今年港股最大IPO,甚至是白酒上市第一股:视觉中国)

零跑疯狂“放卫星”:卖的越多、亏的越惨

继小鹏、理想、蔚来相继赴港上市后珍酒杜丽下周上市,计划融资70亿元,可能成为今年港股最大IPO,甚至是白酒上市第一股,二线造车新势力也开始坐不住了,零跑 汽车 正试图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第四家上市公司。

港交所网站显示,3月17日晚间,浙江零跑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零跑 汽车 ”)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和建银国际。

虽然零跑CEO朱江明一直强调零跑是“低调、务实”的造车企业,但在上市目标的推动下,零跑突然高调了起来。招股书显示,在零跑的股权结构中,CEO朱江明直接持股9.15%,但通过一致行动安排,朱江明合计持有零跑31.01%的权益。

事实上,关于零跑上市的消息,早在今乱答樱年年初就已经传出,今年1月下旬,零跑 汽车 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9.08亿元人民币增至29.08亿元人民币,增幅超220%。当时,外界普遍猜测这是在为上市做准备,零跑大概率会选择登陆港股市场。几日后,今年1月27日,证监会公布零跑《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进度,称已到接收材料阶段。

但事实上,港股曾经并非零跑的首选。

早在两年前,零跑 汽车 联合创始人、总裁吴保军便对外透露,称零跑有意于A股科创板上市,“珍酒杜丽下周上市,计划融资70亿元,可能成为今年港股最大IPO,甚至是白酒上市第一股我们要像国内的蔚来 汽车 、理想 汽车 一样,加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可以看出,零跑很早就有非常强烈登陆资本市场的意愿。彼时,吴保军说零跑会在2021年下半年递交IPO文件,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在科创板实现上市。他还强调,IPO前零跑会再进行一轮融资。

然而,实力更强的同行接连冲刺科创板失利,零跑似乎也等不了科创板了。

2020年吉利 汽车 提出科创板上市计划,后被曝出撤回科创板IPO申请。同年,威马也选择了科创板,意图成为“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但在申请受理后仅2个月后举棚,媒体报道威马科创板上市流程被暂缓,原因可能是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对企业 科技 属性审核要求的收紧有关。在国内科创板监管收紧下,选择赴港上市可能是最为“稳妥”的一种方式。

为上市做准备的零跑,开始在企业目标上疯狂“放卫星”。

2020年零跑CEO朱江明表示,公司计划在2021年正式启动IPO,与此同时,零跑要在2023年进入国内新势力TOP3,2025年获得国内新能源 汽车 市场10%的市占率。

到了2021年,零跑的目标变得更加激进。在2021年零跑 汽车 2.0战略发布会上,朱江明在现场喊出了:“3年哗丛超越特斯拉”、“4年推8款新车”、“2025年销量达80万辆”的口号,而且要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实现对特斯拉的反超和领先。

零跑官方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累计交付4.3万辆,其中,零跑T03交付3.8万辆,零跑C11交付4021辆。在新造车势力2021年交付量排行榜中,零跑位居哪吒、威马之后,排名第六。和往年相比,2021年零跑的销量确实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但实际上,零跑的销量规模,是在去年才冲起来的。2020年,其全年累计销量只有8000辆左右。

2021年销量大幅提升后,零跑的营收也呈现上涨趋势。2021年零跑营收为31.32亿元,而在2019年和2020年,这一数据还分别只有1.17亿元、6.31亿元。与此同时,毛利率的亏损进一步缩小,2019-2021年,零跑的毛利率分别为-95.7%、-50.6%和-44.3%。

营收增加并不意味着零跑已经具备了自我造血的能力,反而因为单车毛利较低,导致亏损逐渐加大。2019年、2020年、2021年零跑的净亏损分别为8.1亿元、9.35亿元、26.29亿元。在销量最好的2021年,零跑亏得最惨。

今年1-2月,零跑 汽车 交付量已达1.15万辆,超过2020年零跑 汽车 全年交付量。但想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零跑的销量表现以及盈利能力都不够具有说服力,必须要在销量和营收能力上展现出更多的潜力。

(图:视觉中国)

融资百亿,研发才投14亿元

根据零跑递交的上市申请书,2019至2021年3年,零跑共计亏损43.74亿元,是目前已知的新造车企业中,亏损最小的企业。

《 财经 天下》周刊梳理发现,零跑自2018年1月启动Pre-A轮融资,至2121年8月C2轮,共计7轮融资中零跑共募集资金118.66亿元。相较于2019至2021三年间43亿元的亏损,零跑似乎并不缺钱。

“省钱”的零跑,牺牲了造车新势力所最看重的研发投入。招股书显示,2019至2021三年,零跑研发开支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和7.40亿元,三年合计研发投入13.87亿元。

相比之下,2021年前三季度小鹏、蔚来、理想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为26.63亿元、20.73亿元和20.57亿元,零跑三年累计用于研发的费用,仅比小鹏去年9个月研发投入的一半多一点。

零跑低研发投入的背后,小型车是这家公司“冲量”的主力。为了能更快实现上市的目标,零跑不得不推出一些更走量的车型来提升销量。

2020年5月,零跑推出了旗下的第二款量产车型T03。现在回看,T03确实很精准地切入了A00级纯电小车市场,T03也很快成为零跑旗下的主销车型,在2021年全年销量中,T03占据全部销量的88%。

这与此前零跑的定位并不相同。事实上,零跑上市的第一款车S01瞄准的是特斯拉,在上市宣传中,官方称S01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堪比特斯拉。朱江明表示S01“用户订单超3000台,销量过1万是有足够信心”。但当年的月销量一度只有两位数,2020年全年销量仅1000辆出头。去年全年销量更是滑铁卢,仅有634辆。

值得注意的是,T03定位长续航智能纯电小车,价格在6万-8万元,它能为零跑贡献的收入是极为有限的。更别说,同级别车型中,还有包括像哪吒以及传统车企推出的小型电动车,更加弱化了零跑的竞争力。

此前,一位行业分析师在接受《 财经 天下》周刊采访时曾表示, 虽然微型电动车销量可观,但其实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而且消费群体增长的天花板也非常明显。如果车企仅仅依靠微型车想要实现盈利,难度非常大。

为了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打破“小车”给零跑贴上的标签,2021年零跑推出了中型SUV零跑C11。从销量上看,这款车还未能支撑起零跑品牌向上的重任,2021年其全年交付量为3964辆。对比其他新势力同类车型,也只是勉强达到了及格线而已。

根据朱江明对零跑的规划,今年零跑 汽车 将发布4款新车型,未来五年,其将以每年2-3款的节奏推出包括轿车、SUV、MPV等多款车型在内的新车,覆盖纯电动和增程式两种动力体系,力争达成2025年销售80万辆的目标。这意味着,为了支撑新车和技术研发,零跑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上市几乎是它唯一的选择。

(图:视觉中国)

二线造车势力,为上市“拼了”珍酒杜丽下周上市,计划融资70亿元,可能成为今年港股最大IPO,甚至是白酒上市第一股

在第二梯队的造车新势力里面,零跑不是第一个想要登陆资本市场的玩家,它的同台竞争对手哪吒和威马在市场销量上的表现都要好于零跑,并且在几年前就已经为上市做准备了。

哪吒在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接近7万辆,在新造车销量排行第四。但相比于零跑,哪吒 汽车 相对低调,CEO张勇对外称“短暂地超越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哪吒的用户群体更加大众,按照这个逻辑,只有是理想的3倍才能说比他强。”

2月21日,哪吒 汽车 母公司合众新能源 汽车 有限公司,再次获得了由中车基金与深创投参与的D++轮超20亿元融资。在完成此轮融资后,哪吒 汽车 估值超过了250亿人民币。消息称,目前哪吒已经开启目标估值约450亿元的Pre-IPO轮融资,并计划于今年启动赴港IPO。

哪吒 汽车 产品经理周鸿祎在谈到为何选择哪吒时说,“蔚来、小鹏、理想都上市了,所以我可以选择的空间就很小”,周鸿祎说自己更愿意选择哪吒这样的创业公司。这也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周鸿祎看中哪吒,最终是要奔着上市去的。

另一个对手威马的实力也不可小觑,曾经的威马作为一线新势力,与蔚小理并驾齐驱,现在逐渐退居到二线,甚至被哪吒反超。去年威马的全年销量和零跑最为接近,为4.4万辆,彼此相差不到500辆。

在融资规模上,威马从2020年至今已获得了100亿人民币及超4.5亿美元的融资。目前总融资额已经超过上市前的蔚小理。然而,即便是融资超过11轮,威马也还是没能上市。2020年威马就开始筹备在科创板上市,立志成为“科创板 汽车 第一股”。彼时,零跑、爱驰等新势力也曾发出过在科创板上市的信号。但最后,由于监管原因并未上市成功。此后,威马开始寻求港股市场。

现在,随着零跑递交了招股书,外界再次将目光聚集到了二线新造车势力扎堆赴港上市。但问题在于,资本市场为何会看中这些二线造车势力?在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港交所还能批准这么多新势力的上市申请吗?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4.8%。从5%上升至近15%,只用了仅仅一年时间。为了能够更快地抢占市场份额,二线新势力只有通过上市寻求更多资金,来支撑后续产品的研发,才能在对手林立的电动车市场存活下来。

珍酒杜丽下周上市,计划融资70亿元,可能成为今年港股最大IPO,甚至是白酒上市第一股的简单介绍  第1张

如何看待雷军坐拥四家上市公司,身家 1 天增百亿,成中国第九富豪?

雷军是这个大环境中普通人靠勤勉努力能达到的上限。

雷军大学时期喊陵弊两年修完所有学分,28岁任金山总经理,带领金山对抗微软,让wps成为国民软件,在金山上市后功成身退。

雷军40岁创办小米,掀起移动互联网潮流。这些普通人难以实现其一的光辉事迹,都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更何况这个人出身普通、没有背景。

雷总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颠覆了大大小小数百个行业,影响着数亿人的生活。作为个人而言,雷总是难以用小米创始人这样一个身份来概括的,也不汪告应该仅仅与小米绑定在一起。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他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告诉人们即使是在这个内卷程度和马太效应不断加深的社会环境下,保持奋斗永远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可行途径。

扩展资料

雷军的投资法则:

雷军做天使投资有三条原则,第一是不熟不投,第二是只投人不投项目,第三是帮忙不添乱。

雷军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郑族,通常考虑四个必备条件:大方向很好,小方向被验证,团队出色,投资回报率高。

只投熟人是雷军投资的最大特点,他的投资只限于“朋友”和“朋友的朋友”——最多不超过两层关系。

二次上市不融资,其实是蔚来等不起了

由于目前大量的未偿债务和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蔚来在一段时间内依旧面临财务方面的挑战

文 | 顾翎羽 李彪

编辑 | 刘以秦

2022年2月28日,新能源 汽车 品牌蔚来 (9866.HK) 宣布通过港交所聆讯,以“介绍方式上市”。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上市方式,根据港交所交易规则,蔚来此次不募集新的资金或发行新股,而是将原有部分股份拿出来交易。蔚来称,这是为了不稀释原有股东的利益。

3月10日,蔚来以惊人的速度登陆港交所,首日开盘价为160港元,收盘价158.9港元,港股市值达2652亿港元(约2143亿元人民币手弯茄)。由于隔夜美股上涨,港股开盘跟涨,蔚来股价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

这是蔚来的二次上市,2018年,蔚来在美股上市,过去一年,蔚来美股股价跌幅达到70%。2021年2月9日,蔚来美股收盘价创下62.8美元的 历史 高位,总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美元。截至2022年3月9日收盘,蔚来股价为20.17美元,最新市值降至321亿美元。

涨跌之间,既有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也有蔚来自身的因素。

今年,蔚来已经连续两个月跌出新能源 汽车 交付量榜前三名,频频面临变慢了的质疑。新能源 汽车 市场正由资格赛向淘汰赛转变,2021年新能源 汽车 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4.8%,而2019年这一数字是4.7%,2020年是5.8%,以此推算,在20%渗透率的市场拐点之前,保持原有的扩张速度就意味着落后。

对2022年计划推出三款车型的蔚来来说,战略必须从稳健变向扩张甚至是激进,蔚来需要更多资金以及更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这是蔚来的当务之急,乍看起来,此次挂牌不融资,并不能缓解这些问题。

介绍上市的玄机

2018年,李斌带着头顶“中国特斯拉”光环的蔚来赴美上市,目标融资20亿美元。然而,美国投资人普遍不看好,蔚来只融到了计划一半:10亿美元,融资额不足导致蔚来一度命悬一线。2019年末,蔚来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8.6亿元,股价暴跌至1.19美元的低点。

直到赴港二次上市,外界对蔚来的认知离不开“缺钱”。

蔚来称,赴港上市是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交易地点选择和更灵活的交易时间,将有助于引入更多的投资者,且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利。

这是事实,但不是全部事实。

市场普遍认为,随着中概股退市风险加大,监管层面对数据和国家安全的审查也更加严格,赴港二次上市已经成为了企业安全的退路。蔚来的特殊,在于其采用的介绍上市方式和时机。

简单理解,介绍上市是指如果一家公司已在其他交易所或板块上市,那么这家公司可以不用再发行新股,而直接申请在香港主板上市,获得一个股份流通的资格。

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伙人朱梁律师告诉《 财经 十一人》,相比闹大常规IPO,介绍上市优点主要在于一是流程相对简单,审核时间相对较快;二是将企业融资和上市时间分开,企业可以在之后有需要时再融资。并非所有的企业上市均为了融资,当市场环境对融资并不友好,或是企业并无过多的融资需求时,这种上市方式给予企业较高的灵活性。

这正是蔚来当前的两难。事实上,在融资方面,蔚来已经慢了。毕察在头部新造车势力中,蔚来最早登陆美股。然而在小鹏和理想相继完成回港上市后,去年9月,蔚来被传因为用户信托问题受到监管层质疑,错失上市窗口。

当时,一位接近蔚来投资人在向《 财经 十一人》谈及此事时表达了遗憾,“之后(2022年)再上市,新能源肯定还是被看好的板块,但是还能有这么好的估值吗?”

多位投资人向《 财经 十一人》表示,受到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市场流动性等影响,现在并不是一个募资的好时机。对于有充足现金的企业,应该避开这段“萎靡期”,去寻找下一个机会。

然而蔚来等不起了。

一位从事港股上市业务的律师向《 财经 十一人》表示,港股排队上市的企业不少,而在2022年1月4日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出台后,对企业数据合规的监管在加强。

招银国际研究部分析师白毅阳告诉《 财经 十一人》,和竞争对手相比,小鹏已经进入港股通,理想上半年也有希望进入,而纳入港股通意味着能吸引更多内地资金,股票流通性更强,因此蔚来在和国内投资者的对接上已经落后了。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二线造车新势力正在港股排队上市,车企对港股资金的追逐会进一步加剧。

蔚来不可谓不着急。根据蔚来披露的数据,在2021年下半年完成了一笔20亿美元的融资后,其现金储备在60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种现金实力已经不输于欧美大牌车企了。但是,根据招股书,蔚来至今并未实现盈利,只是最近才从某些时期的经营中产生了正现金流。

根据招股书,2018年、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九个月里,蔚来分别产生净亏损人民币96.39亿元、112.96亿元、53.04亿元及18.74亿元。此外,尽管蔚来在2020年和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九个月产生了正经营现金流,但是在2018年和2019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负79.12亿元和87.22亿元,并且在2021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的经营现金流为负。

也就是说,蔚来现在不缺钱,所以并不急于现在通过正规的IPO途径上市来获得资金。 按照香港上市的规则,上市后6个月内的控股股东并不能出售股份。如果之后有募资需求,也需要等到上市6个月之后才可以增发。

但这种不缺钱仅限于现在。 因此,蔚来此举要的是先获得一张确保安全的“‘船票”,上市后,蔚来发行的美国存托凭证可以与港股进行自由兑换,稀释潜在的“中概股退市”风险,但并不是真的不在乎钱了。相反,长远来看,正是为了打通融资渠道,才让蔚来要迫不及待“‘上船”。

在赴港上市的同时,为了扩大投资者接触渠道,蔚来表示,蔚来也已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提出以介绍方式第二上市申请,具体上市日期正在审核中。但是,赴新上市这条路是不是能走通,什么时候走通,这些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

无论是数据合规还是宏观经济波动,由地缘政治外溢的风险正在前所未有影响中国 汽车 产业。此次赴港,也标志着蔚来正在不遗余力拥抱内地资金,这在接下来的新造车肉搏竞争中格外重要。

新造车是众所周知的“‘烧钱 游戏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蔚来在2019年—2021年共完成了9次融资,方式包括可转换票据、存托股、战略投资,按最新的美元汇率计算,总计金额至少412亿元。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多样化的融资能力正在成为新能源 汽车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21年10月29日,蔚来完成了一笔10.3亿元的碳中和新能源 汽车 租赁ABS。而在一周前的3月3日,蔚来又刚刚发行总规模达到10.3亿元的全国首单绿色新能源 汽车 租赁ABN,所获资金将全部用于 汽车 业务投放。蔚来正在建立从交易所和银行间双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

财务问题并非唯一大考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蔚来的未偿还长期借款总额达到了98.266亿元,同时在过去一年里,蔚来的员工人数规模几乎翻了一番。

由于目前大量的未偿债务和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可以预见的是,蔚来在一段时间内依旧面对来自财务方面的挑战,并且会借助更多渠道来获得资金。

但是,对正处于低迷的蔚来,融资显然不能解决当前所有的问题。

在蔚来的招股书长达87页的风险提示,除却中国越来越激烈的 汽车 市场竞争和蔚来自身公司经营风险,来自产能和运营方面的压力格外值得注意。

今年以来,蔚来 汽车 的交付量已连续两个月跌出前三。尤其是在同比增速上,较同行相差甚远,蔚来2月交付量同比仅增加9.9%,理想和小鹏 汽车 的同比增长率均超过250%。

这也和蔚来特性相关:作为一家早期将资金和重点都投向了用户和品牌建设的公司,蔚来选择了代工的模式生产电动车,早期并没有在自有产线和智能化方面重点投入。这一点成就了如今的蔚来,也导致了蔚来产能至今严重受制于人,智能驾驶短板也时常被诟病。

在蔚来的招股书中,也提及了与第三方合作造车会使其受到无法控制的波及风险影响。

蔚来正在试图变快,这种变快体现在产能、产品和出海多个方面。

产能 ,除了江淮蔚来先进制造中 的 产线升级改造,合肥蔚来园区第 个 产基地也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三季度将正式开始 产。除了特斯拉上海工厂,国内几乎没有企业可以和这一建厂速度相比。

而在车型方面,蔚来今年推出三款新车型,被市场认为具有爆款相的ET7将在3月28日交付,ET5将在9月开始交付;第三款车ES7或于4月北京车展亮相。同时,蔚来也开始“降价”,相比过去50万元以上的价格,ET5的售价为32.8-38.6万元。对于一家定位中高端的车企来说,向下兼容市场似乎更被看好。中信证券预计,蔚来 汽车 2022年销量有望达到18万辆,同比增长约100%。

在出海 ,去年9 30 ,蔚来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开始在挪威交付。今年蔚来将会进军更多海外市场,包括与BBA正面相逢的德国。

但与此同时,在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前,蔚来的短板将有更多暴露的风险。 随着宏观环境变化,电动车的关键材料,如铝、铜和芯 的价格上涨,蔚来的成本控制将会进一步承压。根据此前李斌在去年三季度财报会上透露,今年蔚来的 标是将整车 利率由18%提高到20%。也就意味着在产品力和供应链优化方面需要做更多努力,这并非蔚来过去所长。

带领蔚来赴港上市,是连续创业者李斌第四次经历上市。在过去,蔚来的成功首先是作为创业企业在资本运作层面的成功,而不是作为一家成熟车企的成功。

种种迹象显示,当下的新造车竞争已经驶入了深水区,竞争逻辑和对手都变得不同。没有一家新造车势力可以待在自己的舒适区。

蔚来需要体现更多在企业可持续性上的能力。从这一角度出发,多位受访的蔚来员工向《 财经 十一人》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蔚来过去经历过股价1元的低谷,也经历过60元的巅峰,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巨亏。如何在财富的得失前,在躁动的市场前,继续激发员工们的创业精神,是蔚来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这一问题并非蔚来独有。

140亿市值蒸发,新华社卧底奈雪的茶,揭茶饮第一股食品安全黑幕

市场上的竞争永远是十分激烈的,尤其是在近些年来,茶饮行业兴起了无数家奶茶企业,市场竞争更是激烈火爆。但是有着 “新茶饮第一股” 的奈雪的茶自从上市以后就风波不断,市值在6月份突破310亿市值以后,开始出现迅速蒸发的现象,截止到8月份,足足下跌将近140亿市值,背后隐藏的问题在不断被揭露。

在现知逗在的二级市场上,奈雪的茶与刚上市之处想比,仅仅用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 市值就迅速蒸发了170亿港元, 大约在140亿人民币。一边是不断下跌的股市,而线下店铺当中,也是问题不断,给股市带来重创。

一时间, 社会 当中舆论不断,奈雪的茶的卫生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我们不禁感到,一个上市集团主打新茶饮的品牌, 为何连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不能做到保障?

曾经被誉为 “深圳首席茶饮网红” ,无论在哪,开一家火一家的奈雪的茶,在去年就创造了31亿的营收,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高端茶饮巨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网红品牌,却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令用户噤若寒蝉。

在人流量十分密集的北京西单大悦城“奈雪的茶”店,就有一只指甲盖大小的蟑螂, “光明正大”地从面包展柜下面爬到了制作间 。工作人员看到之后漠不关心,声称不用管。而在“奈雪的茶”长安点,也有类似这样的事情。

一些已经发黑的芒果就摆放在厨师的桌子上,为了掩人耳目,将坏掉的部分剔除, 将杂物挑拣出来以后还能继续使用。 对于这类卫生问题事件,奈雪的茶作出回应,对于涉事门店做出整改,停业等等,并且做出道歉。

更加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类问题不仅仅是在近期才出现的。奈雪的茶也是新浪旗下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的“常客”。 有关投诉奈雪的茶的投诉将近380条, 各种各样的用户投诉,将奈雪的茶的问题充分暴露在广大群众面前。

有关经济人士这样指出,随着市场监管的深入,在未来的新茶饮的竞争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层当中的竞争,而线下城市的连锁店核心也在于管理。其中就包括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当前有关监管部门十分重视食品卫生的问题, 这也是食品企业坚决不能触碰的底线。

2015年奈雪的茶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店铺,之后便一路扩张,迅速地发展,在茶饮行业当中也是小有名气。截止到今年6月初,奈雪的茶已经在全国开设了有665家店铺, 参与注册的会员高达3470万人。号称“茶饮第一股”, 加上美女老板,奈雪的茶在一时间红遍大街小巷。

在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的老板彭心选择上市,本以为会将奈雪的茶推向更远的地方,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奈雪的茶在上市之处就要破发。在创下了自己310亿港元的高点以后, 就开始出现过山车式的迅速下跌。

时间来到8月,奈雪的茶市值也只剩下了166.7亿港元, 比起刚上市之处,下跌了足有143亿港元, 基本呈现对折亏损的情况。而奈雪股市的背后,也呈现了其一系列的内在问题。奈雪的茶为什么能够卖得那么贵,创始人弊迅彭心答道:食材好,成本高,所以才会贵。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卫生安全问题,食品行业出现卫生问题,一定会带来重创。在不久后,奈雪的茶的股价出现了暴跌现象, 下跌超过将近10%的幅度,市值缩水140亿。

在8月3日股市开盘以后,港股奈租猛此雪的茶出现大幅度低开现象,一度跌盘将近10%。目前来看,现在奈雪的茶的股价为9.81港元/股,市值在168亿港元。与最开始发行的19.8港元/股相比 ,奈雪的茶的市值已经下跌超过170亿港元,也就是140亿人民币。

其实,让大家想不通的是, 低成本高利润的一杯奶茶,怎么也能上市? 这不是明摆着圈钱吗?奈雪的茶上市当天就出现股价破发的情况,上市当天就跌幅超过13%,背后资本不断融资烧钱,等的就是上市之后的集体退出,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散户,这可比卖一杯奶茶获利来的容易,来得快。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奈雪的茶实现营收10.87亿元、25.02亿元、30.57亿元,年度营收增速分别为130.17%、22.18%,出现大幅下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2018年奈雪的茶亏损接近70000万,2019年亏损接近4000万 ,2020年亏损接近3000万, 连续3年亏损,却在资本的助推下赴港IPO,成为奶茶第一股,这操作让人想起了纳斯达克上市的瑞幸咖啡。

亏损和营收增速的下滑,皆指向销售额端口,报告期内,奈雪的茶单店营收规模下滑主要原因便是销售额的锐降。2018到2020年,奈雪的茶单店日销售额分别为3.07万元、2.77万元、2.02万元, 销售毛利率分别为64.7%、63.4%、62.1%,整体呈下滑趋势。

除此之外,人工所产生的成本和现在物价昂贵,原材料成本难以控制,也会给产品的毛利率带来很大的下降。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这几年来,奈雪的茶所属企业的员工成本每年在3.4亿元、7.51亿元、9.19亿元。

仅是人工成本就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分别为31.3%、30%、30.1%。而原材料成本为3.84亿元、9.15亿元、11.59亿元。占据比重在35.3%、36.6%和37.9%。 人工和原材料的成本,基本占据了将近70%的资金。

各大奶茶行业都是出于薄利多销地考虑出发,在创业初期就在各大城市开设了多家连锁奶茶店。基本盘就是规模和市占率。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表明,按照2020年零售消费的总值统计, 市场份额排行第一名的是2012年创立的喜茶店, 以27.7%的市场占有率称霸奶茶市场,截止到2020年底,喜茶的门店总数已经达到了690家。

明显有着数量上的差距。除此之外,蜜雪冰城、茶颜悦色等知名奶茶店也在虎视眈眈,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在这样的竞争之下,奈雪的茶很难将自己的规模发展到极致, 一旦盈利跟不上,必然会造成大面积店铺亏损。

奈雪的茶主要将目标放在了一、二线城市当中, 售价均价在27元以上, 主要是面向高端区间进行销售。但是在这个区域内,有着喜茶等一系列强大的奶茶店进行压制,想要在短时间取得成就,是十分困难的。

此时选择向下发展,扩展更多城市,也不失为一种方法。然而,有关数据显示出来,奈雪所属的低端门店“台盖”,在近两年的收入分别在1967.3万元、896.6万元和2863.3万元, 可以说是完全看不到增长空间 ,这一决策在奈雪身上已经失败。

早在上市之前,多名投资者和分析师也坦言并不看好这个新式茶饮第一股,如今破发也在意料之中。从招股书上看,奈雪的数据其实并不好看,客单价40元+,买奈雪的人虽然多,但营收数据却从2018年亏到了2020年, 累计亏损也超过了3亿元。

出于开店速度“不快即死”的焦虑, 截至2021年5月31日,全国已开665家奈雪的茶门店,会员数达3470万。不仅于此,奈雪的茶将计划在未来的2021年甚至2022年要在一线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当中,开设将近300间或者350间门店,扩大发展。

假如一味追求扩大业务规模、扩展茶饮店网络,而目前来看,最重要的食品卫生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 奈雪的股价将会一直遭到下跌, 短期来看,业绩将不会明朗。至于说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技术研发与技术壁垒上面,更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茶饮行业门槛十分低,真正比拼的还是品牌的能力。所以,奈雪的茶在市场当中受挫, 业绩在不断下滑的时候,就应该真正地感到危机即将来临 。品牌的深耕需要持续不断地正向现金流,尚未实现大规模盈利的奈雪,又屡遭食品安全的质疑,想延续扩张大计,可有新抓手?

6月30日成功上市以后,奈雪的茶实际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自从奈雪的茶在上市以后,股市出现了不断下跌现象, 近期又被新华社爆料出食品卫生问题。 种种原因在表明,疯狂地扩张店铺,并不是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作为一家主打高端茶饮的奶茶品牌,奈雪的茶取胜的关键并不在于门店的多少,而应该在于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口碑以及消费者喜爱的程度。从当下资本角度而言, 疯狂扩张并不是企业最万能的钥匙 ,大而全的时代已经过去,小而美的时代正在到来。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奶茶行业,扩张固然非常重要,但品质也不容忽视。

奈雪的茶在8月份选择上市,成为了奶茶行业的第一股, 但是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就迅速下跌了将近140亿元。 其中背后的食品卫生问题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想要依靠扩张经营,上市的手段来获取更多的资金,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卫生问题。

年内第二家!山东第三大城商行即将在港上市,最大省属企业系控股股东

港股市场即将迎来第31家内地银行。

10月9日早间,威海市商业银行(简称“威海银行”)公布IPO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发售老尘价为每股3.35港元,拟发售约8.77亿股。假设超额配股权悉数行使,该行此次IPO募资总规模预计接近33.8亿港元。

根据安排,威海银行H股将于10月12日正式挂牌,斗含逗将以每手1000股进行买卖,H股股份代码为9677,这也是年内第二家在港股上市的银行股。

内地第31家银行下周一登陆港股

在这之前,该行已于9月29日公布招股详情,招股价为3.35-3.51港元。而最终发售结果显示,威海银行香港IPO定价处于定价区间下方,为每股3.35港元。

在资本市场认可度方面,发售结果显示,威海银行在香港的发售股份认购不足,国际发售项下初步提呈发售的发售股份则获轻度超额认购。

具体而言,该行在港发售合计接获8714份有效申请,认购合共5309.9万股香港发售股份,相当于在港公开发售股份总数的约0.61倍,相当于全球发售项下初步可供认购发售股份总数的约6.05%(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

事实上,虽然在港认购不足,但威海银行在港发售部分0.61倍的认购倍数已经是近两年H股上市银行最高。

据了解,香港公开发售项下认购不足的发售股份已获重新分配至国际发售。最终,威海银行本次IPO在香港发售股份为5309.9万股,国际发售股份8.24亿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

若超额配股权悉数行使,该行此次IPO总发行规模约10.09亿股。以每股3.35港元的发售价计算,总募资规模近33.8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多数赴港上市银行不同,威海银行此次IPO未锁定基石投资者。此前,只有贵州银行等少数内地银行在H股上市时没有基石投资者。

根据安排,威海银行H股将于10月12日正式挂牌交易,股份代码为9677。这是年内第二家在港股市场上市的银行股,也是第31家在港上市的内地银行。

山东高速为控股股东

成立于1997年的威海银行,是山东半岛地区成立的第三家城商行,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网点覆盖山东省所有地级市的城商行。

此前,威海银行曾计划在A股上市,但最终撤回。招股书披露,该行于2016年4月申请在上交所上市,但在审批过程中收到中国证监会的数轮问询,要求提供有关运营和财务信息、合规记录及其他有关事项的进一步详情。

威海银行称,鉴于当时A股整体审批过程令上市时间表不确定,为了通过其他筹资方式补充资金,决定撤回A股申请。证监会于2018年8月批空卖准了该撤回申请。

此后,该行接受华泰国际、中金及招银国际联席保荐,于今年4月递表港交所,并在9月份通过港交所聆讯。

此次发售前,威海银行总股本为49.71亿股。其中,山东省资产规模最大的省属企业——山东高速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该行约58.54%的股本,为该行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威海市财政局持股18.5%,位列第二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在吸收合并齐鲁交通集团后,除威海银行外,山东高速还将控制莱商银行20%股权、肥城农商行12.44%股权。

威海银行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三家银行在性质、客户基础及地域覆盖范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尽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业务重合,但与威海银行业务之间不存在重大竞争。

同时,鉴于莱商银行、肥城农商行各自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山东高速不会取得这两家银行的直接或间接控制权,因此,将两家银行的业务纳入威海银行不具备实际可行性。

山东第4家上市银行

根据威海银行最新披露的财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超过2550亿元,其中贷款总额约1072.8亿元,上半年该行实现净利润9.26亿元。

以资产规模、存贷款额计,威海银行在山东省14家城商行中位列均第三,仅次于青岛银行、齐鲁银行。

与此同时,威海银行面临一定的资产质量压力。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79%,关注类贷款占比接近5.5%,“关注+不良”占比居上市银行较高水平。

威海银行称,作为山东省的省级城商行,该行不良贷款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山东省市况及经济结构。由于传统产业占山东省产业比例较高,自2018年以来,受经济放缓的影响,部分借款人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主要涉及落后产能行业及传统行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进一步造成相关借款人的经营状况恶化及还款能力下降。

此外,根据监管发展及风险管理政策采取审慎的风险控制措施,威海银行于2018年开始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归类为不良贷款。

此番赴港上市后,威海银行也将成为第四家山东省上市银行。此前,齐鲁银行已于2015年7月在新三板挂牌,目前正推进A股上市;青岛银行则在2019年1月成为“A+H”上市城商行;青岛农商行于2019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

关于珍酒杜丽下周上市,计划融资70亿元,可能成为今年港股最大IPO,甚至是白酒上市第一股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海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s://baikehd.com/news/34460.html

相关推荐

感谢您的支持